云计算的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实质上是通过互联网访问应用和服务,而这些应用或者服务通常不是运行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而是由第三方提供。它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云计算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成千上万的终端用户不担心所使用的计算技术和接入的方式等,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依靠网络连接起来的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来实施多种应用。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
基于云计算的原理和其固有的特点,云计算比其它新技术更容易进入高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
2.云计算的特点
(1)服务提供的多元性
云就是庞大的计算机群,具备极高的计算、存储能力,能够完成单机所完不成的海量计算、存储等工作。云将调用云中的计算机群,使用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来搜索网络中的数据库资源,并运用各种方法为用户反馈出尽可能详尽、准确的结果,极大的扩展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于某个具体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工作模式;同时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应技术保持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用以保证用户服务的快速、准确。
(2)使用的便捷性
在云计算模式中所有应用和服务请求的数据资源均存储在云中,用户可以在任意场合、时间通过网络接入云平台,使用统一的云服务,按照自身的需求获取所需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
(3)服务的安全性
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云计算作为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据存储中心可以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配置与管理,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性能,同时高度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让用户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4)用户端设备成本低廉
由于云计算模式下大量的计算及存储工作都被放到了网络上,作为个人的用户端就完全可以简化到只有一个浏览器了。云计算模式中用户只需通过网络使用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具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设备运行维护开支和服务器系统软、硬件升级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云计算的端设备和现在的PC机相比,云计算终端功耗低,成本低廉,终端用户使用简单,维护方便。
二、云计算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1.云计算能大大节约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目前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主要来源于软硬件的购置、日常维护及设备更新等,如果将这些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将大大减少资金投入。其一,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平台将是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跨平台、运算能力强大、资源丰富的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无需购买本地服务器,仅需投入少数管理终端及云接入设备即可;其二,所有的服务提供均由云端提供,无需为保证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保证存储在服务器中的数据资源的安全以及避免因网络访问异常导致服务器瘫痪而对网络服务器响应及接入数量等进行限制,因此原来维护、升级等工作几乎降至最低,管理成本也相应可以大大降低。
2.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
将高校信息化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之上,将繁重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器的配备、课程资源的存储与管理等工作交给云服务提供商,那么现有分散的、自成一体、本地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将转变成为一个与具体网络运行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无关的强大的统一的通用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成千上万的云服务器为依托,拥有着极其强大的计算功能、海量的网络资源,现有的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软、硬件资源重复投入、虚拟化教学设备运行能力支持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3.云计算的应用能够保证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校园网内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控一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在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实验室。一台机器中毒,很快就会传遍所有机器。杀毒软件授权使用费用对高校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病毒仍不能有效的防控。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计算提供商拥有先进技术和专业团队来负责这些资源的安全维护工作,师生们只需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本地不再存储任何数据,因而不用担心病毒入侵造成的破坏。所以,云计算在高校的应用既省去了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开支,又确保了高校师生的信息安全。
篇2
云计算不仅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你很难将“云“与常规的许多网络概念(应用软件、平台、计算能力、存储器……等一大堆令人头晕的名词)加以区分一而进入”云”时代恰恰意味着你并不需要搞清“云”背后的复杂原理,简单的指令操作就可以让你畅游信息海洋。
前景诱人的“云”
初创云计算概念的谷歌(Google)。其梦想是“整合全球信息”。意在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所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插头”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向人们描绘了明天的神奇图景:在“云时代”,数据都存在网上。而非Pc机这一类终端里:软件最终消失,只要你的“云”设备中拥有一个最基础的浏览器就可以运行现在的需要安装在你个人电脑中的一切软件一这不仅意味着对电脑硬件条件的大为放宽。也让各种更轻薄便携、时尚设计、别出心裁的随身终端大放异彩,而互联网终端设备远远不止PC一种一手机、汽车、GPS,甚至手表。只要有简单的操作系统加个浏览器就够了;由于数据都在“云”端,企业的IT管理越来越简单。企业和个人用户将彻底摆脱病毒,摒弃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数据也永不丢失。
“云“时代意味着计算能力将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拧开龙头。月底缴费。只不过自来水管、煤气管道变成了互联网:水表,煤气表变成了信息流量表。“云”时代的来临。有人预言。就会像100年前人类用电的进程演变。当时的农场和公司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发电机,转而从高效的发电厂购买电力。今天。插上插头。人人都可轻松获取电能。但插头背后支撑着的却是一个使用电力的普通人不可能了解、也不需要去了解的复杂电力工业。“云”时代亦然。人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即可获得通过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复杂运算操作才能得到的信息资源或服务。
当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人为干预的影响对于网络资源的公信度便进一步降低。从这一点来说,“云”完全符合未来每个人都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创新,一切都更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发展趋势。
渴望腾“云”驾雾的中国企业
据悉。2009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达到381.5亿元。同比2008年增加了36.4%。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表示。云计算将是未来3到5年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据市场咨询机构IDC调查报告显示。4年内。云计算将能为中国带来1.1万亿元的新业务收入。
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看到云计算明显的赢利点。Amazon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云计算业务盈利的公司之一。2008年就已经实现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而包括微软在内的大多数企业,在云计算这一块上,距离盈利还很遥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云计算领域仍处在战国之前的时代。各路诸侯或内部革新。或合纵连横,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厉兵秣马。做好准备。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0中国云计算商务应用大会上。中搜(中国搜索)正式了中国首个云计算应用平台。为广大传统企业搭建各自行业垂直的权威型电子商务门户。对于切实的“云应用”的旺盛需求使其在现场收获了800万的合作项目。番薯网CEO赵舸谈到:“通过与中搜的合作。利用商务云应用,仅仅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番薯网全面上线,并容纳了180万个电子图书门户。这个规模是原来根本不可想象的。并且通过商务云与番薯网行业特性的结合。成功推出了云阅读服务,极大满足了终端用户多样化的电子阅读需求。”
未来,软件产业生态系统将面临许多变化。云计算的普及将使得许多公司开始向相关领域挺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而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则更为急迫――针对各大传统企业的“软肋”。若综合云技术所能提供的一切便利。电子商务将变得异常简单。中国企业的成长将有可能在“云”时代取得突破。毕竟互联网的未来将更加全球化。更讲求资源共享,而中国市场是哪一个企业都不愿放弃的大馅饼。
“云”由你决定
Amazon、Google和IBM是第一批将云计算引入公众视线的公司。Amazon主要为小型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Google允许第三方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IBM则推出了蓝云计划。它们的做法无疑符合了云计算“让技术更加民主”的标准。那么是什么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是日益膨胀的能耗、人员和硬件的费用成本,是数据中心空问的日益匮乏以及用户对加速和简化网络配置和管理的迫切愿望。
那又是什么使云计算成为可能?是几乎无限的带宽。日益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和多用途体系架构。以及服务器无比强大的实用性。
举例来说。当用户需要完成一项资源消耗巨大的项目,却不想额外购买硬件或者为此增加人员成本时。云计算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New York Times》就是使用Amazon的”网络服务”来生成其文件库中1100万份PDF文档。若在以往,他们需要花费极其浩大的人力才能够完成。而对这些文档进行保存和备份也需要单独购置服务器。美国公司Schumacher Group使用了salesforcecom的软件对其企业内部数以千计的合同以及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并在Salesforce本身的基础架构上运行。这样公司不仅节省了购买用于运行此软件的硬件的费用。还节约了运作成本。
篇3
作为一项有望大幅降低成本的新兴技术,云计算正日益受到业界厂商的追捧,亚马逊、IBM、英特尔、微软、雅虎、EMC、Google等大型IT厂商都已涉足该领域。现在,随着云计算理念推广的逐步深入,云计算在资源最大限度利用、IT成本可精确量化、实现更广泛信息交付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多数用户的认可。毫无疑问,云计算正在成为IT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它的影响将会逐渐渗透到整个产业以及用户的应用中。那么,对于国内IT企业和用户来说,云计算会带来哪些机会呢?
三大影响
计世资讯认为,云计算将对互联网应用、产品应用模式、IT产品开发方向等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云计算将赋予互联网更大的内涵,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云计算,更多的应用能够以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交付和运行。云计算的先驱者之一―谷歌甚至强调,未来几乎所有的软件应用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以服务取代软件。
其次,云计算将扩大IT软硬件产品应用的外延,并改变软硬件产品的应用模式。目前,业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将云计算模式比喻为发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也就是说,通过云计算,用户可以不必去购买新的服务器,更不用去部署软件,就可以得到应用环境或者应用本身。对于用户来说,软硬件产品也就不再需要部署在用户身边,这些产品也不再是专属于用户自己的产品,而是变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虚拟的资源。
再者,IT产品的开发方向也将发生改变以适应上述两种变化。英特尔曾表示,未来的技术发展将会与“云”里的应用发生很大关联,英特尔设计的服务器平台会去顺应这种改变,在技术发展的目标中也将增加关于“云”的新内容;IBM对云计算更是投下了重注,并为此命名为“蓝云”计划。此外,现在甚至已经有专门定位于云计算应用的终端设备,其被称为“云计算计算机”。
综上所述,云计算作为一种应用模式,它的出现以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必将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重要影响。
用户怎么看
在云计算被认为是业界重要发展趋势,并已经受到业界厂商大力追捧的同时,手握IT投资决策权的CIO们真的了解“云计算”了吗?他们会为这一新概念埋单吗?
一项针对CIO的调查结果显示,55%的CIO表示听说过“云计算”的概念,但对其具体含义并不清楚;25%的CIO表示比较了解;16%的CIO表示很了解,并且很有兴趣。虽然有一多半的CIO仅限于了解“云计算”这一概念,不过,我们仍然很欣喜地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多数CIO已经开始了解和认知“云计算”的理念。
在多数CIO仅限于了解概念的发展初期,有高达58%的CIO表示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是目前还并不成熟;29%的CIO表示云计算将彻底改变IT技术的发展现状; 同时也有8%的CIO表示云计算虽好,但却并不适合于企业应用; 仅有8%的CIO认为云计算只是厂商昙花一现的炒作。可见,CIO们对云计算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当然,云计算能否真正被CIO们所接受,概念的认知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落地到企业应用中才是关键。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CIO表示没有计划或者不清楚是否会采用;仅有12%的CIO表示会在1到3年内考虑应用;29%的CIO表示正在积极研究中。看来,从概念到落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被问及云计算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机会时?39%的CIO看中降低成本;34%的CIO表示云计算带给企业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应;25%的CIO认为云计算能提高业务的灵活性;也有29%的CIO表示不清楚。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CIO们对于不用再自己设立数据中心以及IT随取随用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期待。
两个着力点
不过,目前还只是云计算发展的初期,像发电一样提供IT资源,并让用户实现随取随用还只是愿景。计世资讯认为,在云计算的初期推广中,IT厂商应抓住两大着力点,即市场的两端:高端企业级用户和消费级个人用户。
在高端市场,企业级用户会逐步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也就是现在业界所说的“内部云”。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级用户建立自己的云计算平台,是在对企业内部的IT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关键业务与核心数据仍运行在企业内部的计算平台上。因此,对于这部分高端企业级用户来说,接受云计算基本上就是接受一种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低端市场,消费级个人用户更易于接受“云计算”服务。目前,诸多网站正在推出价格合理的数据在线存储服务,甚至是免费的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微软宣布Windows live skydrive向用户开放;谷歌正式推出了升级版的付费存储服务。相对于企业核心业务数据来说,消费者的一些普通个人文档、照片和视频等非机密文件对敏感性的要求要低得多,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个人用户正在享用云存储的服务。
链接
云计算从操作系统开始着陆
在一次与某位CIO的交谈中,他半开玩笑地说:“云计算的名字起得‘好’,真的是有点像天上的云,飘忽不定。”的确,现在“云计算”需要的是“落地”。 不久前,VMware了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 vSphere 4,相信云操作系统的会让“云计算”走出真正“着陆”的第一步。
作为VMware Infrastructure 3的升级,却并没有沿用Infrastructure 4的称谓,而是改名为vSphere 4,那么其究竟有哪些与“云计算”相称的功能和特点呢?虽然说云计算是一定要建立在虚拟化的基础上的,但仅仅具备虚拟化的功能,肯定是不能够被称为完备的云操作系统的。那么,较之此前的虚拟化产品,VMware此次的云操作系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VMware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张振伦表示,如果说上一代的虚拟化技术重点应用在节省用户投资,通过服务器整合有效减少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数量上;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云操作系统,其应用对象的范围则从单个服务器整合,扩展到了整个服务器集群,其重点集中在构建高可用、精确的动态资源分配、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成本等多个方面。“虚拟化的价值已经从节省投资成本逐渐扩展到了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是说,更专注于商业价值的创新。” 张振伦说。
此外,VMware vSphere 4更强调帮助企业构建内部云。“现在,业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外部公共云,希望利用新的应用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而VMware希望能够从帮助企业构建内部云开始让‘云计算’落地。”张振伦表示,“当然,在构建内部云之后,内部云和外部云如何协同,如何跨越内部云和外部云,如何形成一个虚拟私有云,这就需要另一个层面的功能去完成,而这部分功能我们计划在下半年的产品中会有所体现。”
篇4
【关键词】 云计算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针对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从而可以更好的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上述技术。
一、相关概念
云计算来源于三种计算方式,分别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以及网格计算,云计算是多种理念融合的结果,包括虚拟化和公用计算等。虚拟化的本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指的就是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基础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一个虚拟化的存在。
虚拟化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帮助使用者实现对相关资源的优化管理,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来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如高弹性、高可靠、高可用等。总的说来,从概念的角度讲,虚拟化技术属于云计算的范畴。
二、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特点
2.1云计算的特点
在云计算中,除了虚拟化技术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技术,下面笔者重点介绍一下云计算的一些特点:
1、资源池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形成资源池,以便实现应用的扩展、迁移、备份等功能。资源池化是云计算可以弹性提供资源服务的前提条件。
2、灵活调度:云计算可快速和弹性地向用户提供和回收资源。从用户角度看,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量化方式购买资源。
3、自助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自助获取到相应资源,如计算能力、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
4、网络分发:用户不需要部署相关的复杂软硬件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直接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访问即可获取云中的资源。
5、服务可衡量:云服务系统可以根据服务类型提供相应的计量方式,如根据用户使用云资源的时间长短和资源的多少进行服务收费。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控制以及对供应商和用户提供透明的报告。
2.2虚拟化技术的特点
关于虚拟化技术,笔者总结的特点如下:
第一,虚拟化技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具体来讲,如果虚拟化产品有所不同,那么它所需要的虚拟化技术也就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和网络就衍生了不同的虚拟化方向。虚拟化技术为云计算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技术支撑,现阶段使用的相对较多,但是虚拟化技术并不是唯一的可以为云计算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
第二,虚拟化技术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摆脱对硬件的依赖。目前人们比较接受的实现方式就是为硬件设计虚拟化产品,从而构建统一的计算界面。但是,从这个角度将,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有着明显的不同,云计算关注的是如何将计算资源以服务的方式交付给使用者。
第三,虚拟技术对本地计算有一定的规定。针对本地终端的计算问题,虚拟技术显得无能为力,这主要是因为虚拟化技术不能实现对远程计算,只能实现对资源的动态配置。
三、结语
从概念的角度讲,虚拟化技术属于云计算的范畴。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最主要的就是两者都可以将硬件平合到一起,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但是,和虚拟化技术相比,云计算不但拥有更加丰富的技术内涵,还拥有相对更大的规模。
目前,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应用十分广泛,使用者要想对上述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首先必须透彻的了解上述技术,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文主要以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两者的特点,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陈思锦,吴韶波,高雪莹.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技术与虚拟化安全[J].物联网技术,2015,03:52-53+57.
[2]王笑帝,张云勇,刘镝,张尼,于一鸣.云计算虚拟化安全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5,06:8-12+24.
[3]高其胜,陈艳峰.云计算虚拟化安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46-50.
[4]李树波,罗林,杨艳.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3,01:141-143.
篇5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服务,分布式,ICT,数据
随着有关云计算概念、术语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量报道,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和实施云计算技术。由于云计算概念和技术比较新颖,涵义比较宽泛,再加上市场上一些人将云计算放大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的万能技术,对云计算的描述和推销多少出现了一些浮燥和炒做的嫌疑。脱离实际过分夸大或缺乏全面分析地炒做云计算不仅可能让人误解,也会使得云计算的发展不切实际,对于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有必要对云计算的由来和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定义。在总结云计算技术为IT产业带来好处的同时,找出不足及局限,从而更好地发展云计算技术。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
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认为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云计算中的“计算”是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计算”系指计算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指一切IT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有的信息、通信和视频应用都将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之上。由此推而广之,云计算中的“计算”可以泛指一切ICT的融合应用。所以,云计算术语的关键特征并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云”。
二、云计算的发展模式及其特征
早期云计算来之于国际上以亚马逊、Saleforces.com和谷歌(Google)为代表的公司,并且都提供了具有显著特征,但又代表着不同模式的成功云业务。
云计算按照层次将业务模式划分为3层,最顶层是软云,中间层是平云,底层是基云。在基云之下是构建云计算的基础技术。
基云也称基础设施服务,指将IT的基础设施作为业务平台,直接按资源占用的时长和多少,通过公共互联网进行业务实现的“云”。基云的用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集体和行政单位。基云的IT业务是将存储、网络、计算、安全等原始IT资源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如Web服务软件和数据库等)来使用IT资源。
平云也称平台服务,指将应用开发环境作为业务平台,将应用开发的接口和工具提供给用户用于创造新的应用,并利用互联网和提供商来进行业务实现的“云”。
软云也称软件服务,指基于基云或平云开发的软件。软云是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来实现业务,软云业务可以利用其他的基云和平云平台,也可以利用软云运营商自己的基云和平云环境。
基于云计算的实践与营销案例,归纳出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虚拟化的超大规模
云业务的需求和使用与具体的物理资源无关,IT应用和业务运行在虚拟平台之上。论文写作,数据。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使用任何上网终端获取应用服务。论文写作,数据。
(2)动态的高可扩展性
云技术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应用的需求动态地增减IT资源。由于应用运行在虚拟平台上,没有事先预订的固定资源被锁定,所以云业务量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以满足特定时期、特定应用及用户规模变化的需要。
(3)高可用性
云平台使用数据多副本拷贝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技术来保障服务的高可用性。任何单点物理故障发生,应用都会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到其他物理资源上继续运行,使用云计算比使用其他计算手段的可用性更高。
三、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传统模式下,企业建立一套IT系统不仅仅需要购买硬件等基础设施,还需要买软件的许可证,需要专门的维护人员。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还要继续升级各种软硬件设施以满足需要。对个人来说,我们想正常使用电脑需要安装各种软件,而许多软件是收费的,对不经常使用该软件的用户来说购买是非常不划算的。对于企业来说,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本身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它们只是完成工作、提供效率的工具而已。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机资源。
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目前,以Google云应用最具代表性,例如GoogleDocs、GoogleApps、Googlesites,云计算应用平台GoogleApp Engine。
四、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是一个很时尚的概念,它既不是一种技术,也不是一种理论。准确说,云计算仅描述了一类棘手的问题,因为现在这个阶段,“计算与数据”跷跷板的平衡已发生变化,即已经到“移动计算要比移动数据要便宜的多(Moving computation ischeaper than moving data)”。
随着个人PC市场的逐渐饱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于企业IT投资的负面影响,云计算适时的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论文写作,数据。论文写作,数据。作为一种全新的获取计算资源的方式,云计算将会彻底改变IT产业的结构。论文写作,数据。由于计算资源从客户端向计算中心的集中,传统纯硬件厂商的生存空间将更为狭小,大浪淘沙的行业洗牌会继续持续。论文写作,数据。云计算模式下,互联网将成为连接厂商与客户的唯一通道,互联网业的霸主和软件供应商的融合势在必然。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担心云计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但时间会证明这些问题在行业模式的大转变下都只不过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正如B2C刚刚兴起时,人们一度认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支付的方便性等会阻碍它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已经被证明根本不值一提。同样,对于云计算带来的IT行业大变革,时间也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五、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将不仅提供传统意义的IT资源和应用服务,而且将支持包括IT、通信、电视、移动和物联等一切互联网技术融合后的资源使用和业务应用。云计算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统一交换构架、统一虚拟化和统一计算系统,云计算发展的战略推手将是组建开放产业联盟和推动开放技术标准。
云计算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云计算技术它是一个即将,或者正在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场变革,是拥有比较持久生命力技术演变,包括商业模式的革新。“云计算”代表了一个时代需求,反映了市场关系的变化,谁拥有更为庞大的数据规模,谁就可以提供更广更深的信息服务,而软件和硬件影响相对缩小。
参考文献:
【1】(美)MICHAELMILLER.云计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美)芬加.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张为民.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M].科学出版社.2009.
篇6
云计算概念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新兴技术革命的排头兵。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应用也备受关注。简单的客户端,海量的信息资源,复杂高效的处理速度和储存,为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空间扩展到数以千计的领域。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无疑会实现信息资源的吞吐量和利用效率。
【关键词】云计算 信息资源 共享管理
云计算概念是伴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相应而生的新兴技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公司提出这一概念,云计算相关的各种服务和产品也应运而生。云计算技术利用庞大的服务器集群,完成数据存取。客户通过计算机终端的IE等浏览软件来达到信息交互和共享的目的。
1 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概述
云计算始出现于上世纪末,这一新兴概念辅一出现,就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最热门的概念。相对于用“网络”这个词来描述互联网来说,用“云”这个词来描述云计算这门新技术则更加贴切的展示了本身的优点:资源共享的同时按需访问、允许用户基于WEB服务器利用一切开发成果,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云计算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云计算的主要优点
云计算主要优点涵盖以下方面:节省硬件开支,既不需要具有专业级硬件配置来运行相应的程序,所有的程序均立足于服务器集群,PC终端所要达到的功能仅仅是将云计算结果传输至用户桌面。对用户计算机的CPU、硬盘、内存等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计算与存储能力大幅增长,云计算的计算与存储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所有处于云计算网络中的终端,均能按照各自的需要来自由的获取云端的数据、计算结果。存储能力与传统的单机存储也不可同日而语;数据安全性较终端PC更加强大,传统计算机,意外的断电、磁碟损坏、误操作、病毒侵害等原因会造成数据的损失、系统的崩溃、信息的外泄等不良后果。而在云内,单个或者数个PC终端的停摆,对整个云系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稳定;系统性工作的集成成为可能,传统的工作模式往往是各自为战,而在云计算网络中,一个大型的项目虽然千头万绪,但每个团队成员,均可随时获得其他成员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这无形中就促成了分支工作的系统集成;随时、随地、随心的取用相关数据,云数据,不管用户身在何地,何时,只要用户需要,均可取用相关信息。一句话“我需要,我选择”。
3 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技术在革新,人们对信息资源渴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对信息资源的吞吐量、质量、共享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行业各领域内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共享体系构建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概括说来仍然存在以下两大突出问题
3.1 信息资源架构重复信息重叠造成共享率低
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我们数字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共享体系的集成还处于探索期。很多数字化的技术成果、产品目录、政策法规、专业书籍等信息由不同的组织或者部门或者因地域分别管理。相互之间达不到无缝对接,信息之间的重叠、重复在所难免。各信息资源数据库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综合维护无法统一步调。各自为战、互不往来的现状也造成了资源库规模偏小、质量不高。相近领域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共享体系的雷同,不光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信息检索、信息获取的难度。
3.2 数字化水平的梯度落差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困难
评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好与坏、完备与单一,取决于信息化技术的水平的高低、信息化产品的先进与否、共享体系架构的优劣。我国很多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都是分行业,分部门,分地域根据各自的承受能力和各自的情况分别建设,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多部门、多行业由于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需求不一致,所以对数字化程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统观全国各类各类共享体系,应该说初级信息化、过分信息化良莠不齐。这种现状的产生,造成信息资源共享人为障碍。甚至同行业同部门的不同地域之间的共享体系出现层级递增或者层级递减的现象。
4 云计算基础上信息资源共享云方案
云概念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全能的数据推送模式。基于IT服务的交互模式、基于互联网统一标准的传输协议、基于电子信息的传输效率都决定了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必将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服务模式,任何目的需求,均能灵活、准确、及时到达用户终端。云模式必将完美取代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构造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云方案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保证终端网络的畅通无阻,通讯设备质量过硬,这样才能保证云端信息资源即时传输到位。终端用户作为云成员,不同成员间的相似或者相同需求才能被云端服务器,清晰辨析,分头传递。其次要保证数据安全,终端用户对于云端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权威性往往将信将疑。这就需要采用相对优质的方案来取信于用户。从而达到整个云系统内的所有成员间信息资源的有机的契合。再次充分体现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性措施,云端信息资源的丰富、数据库规模的扩大需要对信息所有者相关权益的保障,才能更加有效的扩张。专利权、著作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一切有可能影响用户使用感受的权益,均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如此云信息的资源共享体系的壮大才会成为可能。
5 云联盟构想
信息资源共享的完美解决方案应该是云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建设的结果。因此云成员间的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方向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同行业内的相关部门或者成员,应该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联盟,它的职能应该是从中调处各方利益,订制合理的服务规范和管制措施,并且合理分配信息资源共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6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个全新的理念,将云计算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云计算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透过“云”服务平台,每个终端用户能够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随着云技术的突飞猛进、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安全的信息保障、大幅的投资,未来云共享的发展,必然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尤春花.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挑战与对策[J].图书与情报,2011(4):66-68.
[2]王平.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10(07):144-148.
[3]魏晓萍,杨思洛,刘波涛.云计算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图书馆研究,2011(3):26-30.
作者简介
张磊(1981-),男,安徽合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
篇7
云安全或将成为黑客凶器
美国《信息周刊》评论道:“竞争与应用上的迫切感进一步加深了用户的恐惧与不安。”当然,这件事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依托于云计算、云存储、虚拟化、SaaS的“云应用”已经势不可当,然而相关的安全问题始终有增无减,另一方面,用户在试图选择云安全产品时,却找不到可以依据的标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如何理解云安全这一概念上,黑客似乎有着更为清晰的逻辑,并且很快付诸行动。我们看到,黑客利用“云”中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可以更快地破解用户密码,可以更高效地通过控制“僵尸网络”实现恶意攻击。近年来几次大规模的断网事件,以及高达十几倍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流量的增长,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云安全所追求的防护理念,正成为黑客肆虐的“凶器”。
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认定,在运用技术方面,黑客比技术人员进步更快。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安全问题正成为企业用户迈向“云”时代最重要的一个障碍和挑战。因此,云安全的技术和理念都迫切需要全面的提升与改变。
云安全不是简单工具
“云安全面临的困惑,实际上也是安全产业走向下一个转折点的契机。”趋势科技首席执行官陈怡桦对记者表示,“新一代的云安全应跳出简单‘工具论’,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实现真正的云安全。”
陈怡桦所指的“工具论”,简单来说,就是目前众多杀毒厂商炒作与关注的焦点:怎样充分利用“云架构”,更快更敏锐地获取病毒与恶意程序的信息,从而对用户端实现保护。这一防护模式的重点,更多的是将“云”作为一种工具,借其加强企业的防护能力。业内有专家说,虽然这种云安全依然重要,但必须看到那些新的挑战和主要矛盾,即很多网络犯罪者不再去攻击用户的电脑,而是直接攻击数据中心与云端本身。这使得传统的基于单机版或基于局域网的信息安全保护方式无法胜任云安全计算环境的保护,用户的担忧和困惑也由此而来。
比如在“云”时代,企业IT资源的虚拟化日渐普及,而在虚拟服务器混合的环境,安全及加固标准不同的情况下,一台标准较低的虚拟机将成为虚拟化资源的负担和安全漏洞。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扩大,黑客通过攻入这样一台低防护的虚拟机,所造成的扩散率和危害性都会大大增加。
此外,像“云”中企业数据的丢失和泄漏,虚拟化所造成的技术漏洞“共享”,用户账户、服务和身份的冒用等等,都是现阶段云安全的真正“痛点”。
篇8
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云计算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5年已达约1500亿元,到2018年总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元。在下一个互联网十年里,云计算是大战的制胜的关键。
“云”里都有什么?
在很多地方,相信你除了看见“大数据”之外还常看到“云计算”,它们经常同时出现,两个词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事实上这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简单来说,云计算是一种模型,它可以让计算、存储、网络、数据、算法、应用等软硬件资源像电一样,插头一插就可以使用。大数据则是指海量的数据高效的处理过程。云计算作为计算资源的底层,起着支撑着上层的大数据处理的作用。这下明白二者的区别了吧。
不过,光有云计算是不够,这一概念停留的是技术层面,而企业对外服务的话还需要“云服务”,云服务的概念比较简单,就是在有了云计算作为技术支我院螅企业用以对外提供的IT服务。有了云服务,云计算的功能就可以尽情发挥了。
大数据产业的大力发展,就是因为云计算的成熟。大家都知道数据应用的关键是云计算对数据利用成本的降低,简言之,就是云计算可以让数据的产生和数据的使用变得可能,过去数据大量产生以后用不起,因为没有廉价的计算能力,现在云计算进一步发展以后,大数据应用才能得以普及和发展。
“云”的功能很强大
说云服务,不得不提亚马逊。当人们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卖书的电商网站”的时候,亚马逊在2015年首次将自家的云服务(AWS)业绩公布,然后他们的股价就骤然飙升了14%,短短19个月内,亚马逊的市值增加了2200亿美元,相当于4个百度。如此惊人的经济效益,足以见云服务的价值所在,亚马逊已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云服务提供公司。
云服务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大的经济利益,还有一大原因是因为它服务的企业范围非常广,可以是新型的互联网企业,也可以是存在多年的传统企业,可以是大到成千上万人的大公司,也可以是只有两三人的初创团队。
篇9
我们不需赘言云计算已经多大程度上成为事实上的IT界最热概念,但回首其五年多的发展史,有两家企业决不能被忽视:谷歌和亚马逊。通过成功推出一些列AWS服务,亚马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实际意义上的公有云计算主导者,并已经成功实现了近20亿美元的营收。
而对谷歌而言,互联网搜索是其核心业务,因此其云计算的主打服务则是直接提供纯粹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包括电子邮件、在线日历、聊天和各种谷歌应用软件套件等。而针对企业市场,2008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App Engine这一全栈、受控的、可自动调整的网络应用平台,并在2009年了以企业级Google App为核心的商业版云计算产品,同时开始进行广泛推广。
然而此时云计算已经成为IT业界争相依附的领先概念,除了Salesforce、Rackspace等成功转型的云计算企业,微软、IBM等IT巨头也纷纷推出了自家的云计算产品,并且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而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谷歌反而因App Engine的局限性落在了后面。直到今年4月,谷歌正式推出可与Google Docs深度整合的云存储服务GoogleDrive,进军云端存储市场,并填补了Chrome OS走向成熟的一块重要短板。
一个字头的诞生
2006年8月9日,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这算是五年多来云计算最正统的诞生记,然而我们知道,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技术和服务理念,有着极其深厚的技术背景,而谷歌作为这一概念的首创者,也有着很大的必然性。
谷歌曾经是网格计算的最大实践者之一。网格计算的核心架构是依托专网或互联网,将部分处于不同地域的、自愿参加的计算机组织起来,统一调度,利用闲散的计算资源,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形成超级计算能力。事实上在谷歌初创期间由于低端主机难以满足其搜索服务器的高性能和稳定性要求,于是只有在已有基础上提高可靠性,机器获得更高的性能,一定程度上说,这就是云计算的雏形。
早在2006年之前,随着各方面投入的加大和研发的不断加深,谷歌就已经拥有了成熟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架构——硬件网络方面应用了自己设计的机架架构、服务器刀片、数据中心、全球网络连接,软件系统方面开发完善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架构MapReduce、并行计算数据库BigTable以及开发工具等云计算系统关键部件。至此,谷歌提出“云计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与其说“云计算”是谷歌包装出来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概念,不如说是谷歌对自身发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系统性总结。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谷歌推出基于互联网基因而不是基于IT设备商(“先行者”亚马逊的模式)的云计算思路:
一方面,谷歌以其集群独步天下,掌握了建立以廉价PC为节点的超大规模集群的构造技术,这是其真正的竞争力。集群并没有一个中央处理器,在地理位置上是遍及全美各地谷歌的数据中心,每个节点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一台廉价的PC机,在安装了集群软件后,立即融入到这个系统之中。另一方面,Google的绝大多数收入来自于广告,其它产品和服务的收入十分有限。甚至从技术优势上看其最精髓PageRank算法也是容易模仿复制的,当下比较著名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都有自己的核心算法。
但是,相比以在线购物平台为主营业务、只在一年中某些日子迎来超高流量的亚马逊,谷歌的搜索需求几乎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对其服务器的压力极大,这种情况下“出租”自家数据中心做托管业务便不划算也不现实。而且,谷歌拥有Gmail,Gtalk,Chrome,Google Docs,Picasa,Google Earth以及YouTube等一些列极具人气的应用服务,这些服务有些是谷歌依靠自身资源在单独运营,有些则要考虑到开发者为其完善服务做出的贡献。同时,由于其在线服务虽然针对个人用户近乎全部免费,但是企业级用户调用Google Earth、部署Gmail和Google Docs等都需要谷歌提供的相关服务甚至个性化定制服务。
当更多的用户依赖于更加方便和实用的网络服务,谷歌甚至能将微软甩在身后打造独一无二的网络王朝——这是谷歌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我们越来越看到这个伟大梦想的雏形——从这个角度看,谷歌提出基于互联网概念的云计算不过是水到渠成和业务发展需求。
谷歌的云布局
从云计算角度而言,几乎Google的所有产品都可以被认为是典型的云计算产品。因为Google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云,在全球有30多个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总数超过100万台,而且在运营效率和自动化管理程度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云指标上也是独领的,并且这些产品大都以Web的形式。此外Google的云技术的client端的核心就是Chrome浏览器,所有相关的技术都嵌入到了浏览器中,甚至操作系统的内核也算嵌到了浏览器中,成为云浏览器。
具体到产品方面,Google在SaaS、PaaS、Iaas和云客户端这四个方面都有布局。
在SaaS层,Google的云服务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主要面向个人用户的普通SaaS服务,其二是面对公司和机构的企业级SaaS服务。具体来看,包括其核心的网页搜索和图片搜索、视频搜索和学术搜索等搜索服务、Google Map、GoogleEarth和Google Sky等地理信息服务、视频服务YouTube、云存储服务GoogleDrive,照片共享Picasa、办公协作工具Gmail、Google日历和Google Docs等,这些都属于网络基因浓厚的SaaS服务。
而在PaaS层,Google App Engine提供一整套开发组件让用户轻松地在本地构建和调试网络应用,之后能让用户在Google强大的基础设施上部署和运行网络应用程序,并自动根据应用所承受的负载对应用进行扩展,免去用户对应用和服务器等的维护工作。同时提供大量的免费额度和灵活的资费标准。此外在IaaS层谷歌也推出类似Amazon S3的名为Google Storage的云存储服务。
当然,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云+端”的模式将成为主流。所以,即便谷歌现在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搜索这样的
基于Web的SaaS服务,但是近两年来,Google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云客户端方面,并推出了Android、Chrome和Chrome OS这三个产品。
虽然谷歌可以说是云计算的最大实践者,但是,谷歌的云计算平台是私有的环境,特别是谷歌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还没有开放出来。
谷歌公开了其内部集群计算环境的一部分技术,使得全球的技术开发人员能够根据这一部分文档构建开源的大规模数据处理云计算基础设施,其中最有名的项目即Apache旗下的Hadoop项目。而下面的两个云计算的实现则为外部的开发人员以及中小公司提供了云计算的平台环境,使得开发者能够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构建自己的新型网络应用。其中IBM的蓝云计算平台是可供销售的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基于这些软硬件产品自己构建云计算平台。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则是托管式的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远端的操作界面直接使用。但是具体到自身方面,除了开放有限的应用程序接口如Google Web Toolkit以及Google Map API等,Google并没有将云计算的内部基础设施共享给外部的用户使用,上述的所有基础设施都是私有的。
Web旗舰Chrome OS
即便Android已经成功占据了移动终端市场很大份额,谷歌依然期待着Chrome OS的真正爆发——那将是Web为王的时代,也是谷歌的时代。
在谷歌2006年开始陆续提出的云计算构想中,人们的客户端只要接入网络并且安装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得到它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因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存在于云中。个人和企业用户不再需要操作系统,不再需要自建数据中心,无须去购买大量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甚至不需要IT运维人员。
Chrome OS让人们看到了谷歌的云愿景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谷歌正在慢慢尝试着利用Chrome OS取代我们如今使用的传统操作系统,进而改变喜欢使用在线服务和网络资源。今年四月,Google推出了Chrome OS的最新版本。从这次更新可看出Google的研发人员对操作系统的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上一次的界面更新是2010年底)。
令人“惊恐”的是,Chrome OS的新版本界面和传统操作系统已经越来越趋同——新添加的部件是硬件加速窗口管理器(Aura),是Chrome的下一代用户界面框架。在此之前,Chrome OS一次只为用户提供一个浏览器窗口。如果你想要运行新应用,那意味着,首先你得打开一个新标签,然后再寻找你想要运行的应用。现在,Chrome OS内置一个类似Launchpad的应用启动器,以及一个类似Windows的任务栏。不过应用还是得在浏览器标签内启动,而不能成为独立窗口。
施密特曾称,Chrome OS操作系统是用于上网本的Web平台,预计将利用可靠的网络和无盘机器。虽然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机器主要依靠在本地硬件上安装的软件,但是,谷歌指望Chrome OS操作系统推动在Chrome浏览器中的Web应用。用“谷歌式语言”来解释Chrome OS:它通过网络实现你的全部需求,颠覆了人们对应用程序的认知。因为现在生活中每个人早已和网络紧密相连,失去网络的电脑和手机是毫无意义的。
与iO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台相比,Chrome OS是完全不同的,它体现了谷歌用网络替代桌面的思维,基于浏览器Web OS的形态使得其所有的应用和服务在前端都以基于HTML5的Web APP体现。首先,这意味着开发难度大大降低,因为HTML/JavaScript/CSS的门槛相比C/C++以及JAVA低得多;另一方面,Web APP的应用形式意味着机型适配以及升级成本近乎为零,开发者可以通过一次开发延伸到所有设备。
与Chrome OS同时的ChromeWeb Store经过在Chrome浏览器上两年的积累,已经逐渐成熟为一个可靠的应用分发平台。而基于谷歌搜索引擎的庞大流量,则使得应用服务的推广效率大增。此外,相较于生硬的本地应用,搜索、地图等谷歌服务将以内嵌插件的方式进入Chrome OS,形式上更加平滑,即使在开源的情况下也可防止被轻易替换。
当然现在Web APP的体验,目前还无法与本地应用相提并论,但是HTML5作为未来应用新载体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共识,W3C等世界组织的推动将帮助WebAPI逐步进化,更好地调动手机的软硬件资源,以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几乎与Chrome OS更新同时面世的还有谷歌的云存储产品Google Drive。此前Chrome OS一直看起来像头怪兽,一个裸奔于Linux上的完全的基于网页的操作系统,长期被指责纯粹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但有了Drive,Google就能真正实现这个平台了。谷歌Google Drive产品经理斯科特·约翰逊表示:“我们将有效地将Google Orive服务整合进Chrome系统的本地文件系统之中。如果用户选择使用,那么Chrome系统的所有核心功能都将把Google Drive作为存储位置。”
Drive和Chrome OS的整合会使得这个操作系统看起来更像笔记本计算机代替品。如果整合的好,Google Drive可以像目前本地硬盘那样显示你所有的照片、视频、文档、及所有其他东西。如果Google能说服网页开发者将应用整合到Google Drive我们就能看见有网页可以从Drive里面提取用户数据来编辑视频、音频,绘图等等。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谷歌最初描绘的云计算美妙愿景?
“云不云”重要么?
从现在来看,谷歌在云计算领域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以IaaS层面的Google Storage和PaaS层面的App Engine为平台支撑,以Google Docs云办公、Gmail和一系列搜索云应用、Google Drive云存储等为“拳头”,加上整合的Android端平台和面向未来的云操作系统Chrome OS——处处彰显着谷歌独特而浓厚的互联网基因。
迥异于其他IT巨头,从目前市场领先的亚马逊来看,其靠“出租IT资源”的云计算经营模式的云计算策略有其先天劣势,这更像是封建社会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由于能够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模式在早期的优势明显,但很容易被更先进的模式打败。当然,哪怕仅在IaaS领域深耕,亚马逊依然获益巨大。
而微软的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从整个云计算目前的市场需求和研究框架看,涵盖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囊括了SaaS、PaaS和IaaS三大领域的微软,推出包括存储、计算、媒体服务等多种应用,已经具备了一线领跑能力。而在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 8成功整合了PC、平板和智能手机后,其“云+端”的大战略布局将真正显现出威力。
此外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IBM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另一方面,或许因为自己是“云计算”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谷歌反而对之没有盲目崇拜,而是按部就班但并不缓慢的走在通往未来的网络之路上——谷歌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路是否还是云计算、是哪种云计算,因为云计算至今为止也没有标准定义,更没有形成实质意义上的行业标准。作为一种更先进的计算模式、经济模式和生产关系转型模式,谁将代表更先进的云计算模式,当下实难定论。
篇10
关键词:试飞阶段;综合保障;评估;云模型
1 概述
随着现代装备的复杂程度和单位容积所占有的元器件数量的大大提高,装备的保障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多数大型武器装备都面临着使用保障费用高和战备完好性差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外大力开展装备综合保障研究(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 ILS)。通过对综合保障工程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及西欧国家在缩短研制周期、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和提高武器系统战备完好率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综合保障的相关概念,为了和传统的后勤观念相区分,将综合后勤保障改为综合保障。综合保障贯穿装备寿命周期全过程,文章针对我国航空装备在设计定型试飞阶段存在的大量保障问题,如保障资源配置不均、备件种类多需求量过大、保障能力不佳等。综合保障评估是实现装备综合保障目标的重要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通过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度量,以评定试飞阶段综合保障工作的效果,使主装备与保障系统相匹配,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性能,同时发现综合保障的薄弱环节,用以合理指导综合保障设计,为设计优化提供支持,提高试飞阶段和使用试飞的综合保障效果。
综合保障资源由十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规划维修,人力人员,供应保障,保障设备,训练与训练保障,技术资料,保障设施,计算机资源,包装、拆卸、储存与运输,设计接口。装备综合保障系统评估指标数据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的评估方法常采用层次分析、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等方法,这些方法对数据精度要求高,在评估过程中被转换成具体的数值,对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考虑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直接用于装备综合保障的评估。文章提出的云模型评估方法,旨在利用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数值之间的转换,对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2 云模型介绍
2.1 云模型概述和应用
云模型是在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理论两者交互的基础上,以自然语言值为切入点,通过特定的算法形成的定性概念与其定量之间的转换模型。云模型不但反映了自然语言中概念的不确定性,而且反映了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构成定性和定量间的相互映射。目前广泛应用于威胁等级评估、信任评价、装备维修性评估、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等领域,已经成为评价多层次、多指标、评价指标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综合评价问题的有力工具。
2.2 云模型理论[1]
2.3 云的数字特征
云的数字特征[2][3]用来反映概念的整体特性。云用期望Ex、熵En、超熵He三个数字特征来整体表征一个概念,如图1所示,给出了Ex=0、En=1、He=0.1的正态云示意图。
1)期望Ex:云滴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是概念在论域空间的中心值,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
2)熵En:是定性概念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由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的。反映了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同时反映了论域空间中可被定性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是对定性概念模糊性的度量。熵越大,定性概念所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就越大,定性概念也就越模糊。
3)超熵He:是对熵的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熵的熵,反映了在论域空间代表该语言值的所有点的不确定度的凝聚性,它的大小间接地反映了云的厚度。
云滴的确定度反映了云滴能够代表该定性概念的程度,云滴的确定度越大,t云滴对概念的贡献也越大。
2.4 云发生器
给定云的三个数字特征Ex、En、He和特定的x值(x=P0),产生满足上述条件的云滴的drop(P0,yi)的模块称为X条件云发生器。X条件云发生器实际上表达了这样一个概念:对于由Ex、En、He表征的一个概念而言,每一个特定的数据P0隶属于此概念的程度。X条件云发生器的最大特点是对于相同的输入值P0都会得到不同的、有细微变化的某概念程度大小的不同看法,使得模糊性与随机性得到了很好地结合。
2.5 云合并算法
3 综合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3.1 建立综合保障评估指标体系
文章依据综合保障在航空装备试飞过程中的实际,参考综合保障的十大保障要素,研究总结出影响试飞阶段的综合保障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图2、图2(续)所示。
3.2 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
在综合决策中,指标因素的权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各个指标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决策的结果。文章采用三角模糊评判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详细的计算方法见文献[5]。
依照上述计算方法,文章指标层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按照专家打分的结果所得到的供应保障所占有的权重最大,供应保障主要是指故障用备件的及时供应。这主要是和试飞阶段维修保障的模式有关,试飞阶段故障维修主要以换件为主,因此充足合理的供应保障是保证定型试飞顺利进行的提前。随着航空装备日趋复杂,主战装备对保障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保障设备在试飞阶段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装备使用维护不可缺少的保障资源,并且保障设备的可靠性、与主装备之间的相容性也影响着装备的出动率和试飞鉴定的效率。维修规划是实现战备完好性的重要工作,是各种保障活动的集合,用以指导试飞和使用的维修保障活动,其有效合理性直接影响了人力人员、供应保障等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认为得到的权重系数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4 基于云模型的综合保障评估
4.1 确定评估指标评语等级
评估语即定性评估指标的取值,定性评估一般的取值有5种:很好、较好、一般、差、很差。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确定评语集为V={V1,V2,V3,V4,V5},其中V1=(0,0.4)表示“很差”,V2=(0.4,0.6)表示“差”,V3=(0.6,0.8)表示“一般”,V4=(0.8,0.9)表示“较好”,V5=(0.9,1)表示“很好”。利用公式(3)来近似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将专家打分的综合保障指标评语转化为相应的云模型:“很差”V1(0,0.013,0.04), “差”V2(0.50,0.033,0.0099),“一般”V3(0.70,0.033,0.0099),“较好”V4(0.85,0.017,0.0017), “很好”V5(1.0,0.033,0.0033)。
利用正向云发生器,根据各个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云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维修规划该项指标有部分云滴落在“差”区间内,大部分指标的云滴在“一般”区间,供应保障、技术资料和保障设施指标的评价结果更加趋向于“好”。由评估结果看应加强维修规划、设计接口,保障设备等保障要素在试飞阶段的建设,提高综合保障水平。
对10个指标进行云合并,得到的云模型如图4所示。由图五可知,综合评估结果隶属云的期望Ex=0.76,位于5个评估等级中“一般”区间内。由图中云滴的分布可以看出,除了大部分云滴落在“一般”^间内,还有一部分落在“好”区间内。因此,更准确地说,该综合保障效能的评估结果位于“一般”和“好”之间,而更加偏向于“一般”。
5 结束语
文章针对试飞阶段的综合保障评估,建立了评价准则,应用三角模糊法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各项内容的权重。采用的云模型方法将专家评价的结果进行云模型表示,降低了专家评价的主观性,并对评价语言进行了模糊处理,使得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进行定量化运算,提高了定性评价的精准性,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客观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付斌,李道国,王慕快.云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2):421-426.
[2]吴溪,王宝琦,等.基于云模型的装备维修性评估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13,31(4):93-96.
[3]崔凯旋,石全,等.基于梯形云模型的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5):306-310.
[4]长仕斌,许春香,安宇俊.基于云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42(1):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