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下午第一节课,各班按照学校要求,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畅游书海,品味书香。各班还举行了优秀阅读手抄报展评活动。根据班级情况还开展了课外阅读主题展示活动,低段是讲故事比赛;中段是诵读比赛;高段是读书演讲比赛。活动迭起,异彩纷呈。
下午第二节课,学校教导处对本学期以来各班开展的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
一年级:1.2班的开心故事会,学生“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很有特色;1.3班的课外识字集锦,童谣集,绘画集很有个性;1.4班的小小手抄报,识字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们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亲子阅读计划”特别有创意。
二年级:2.1班的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观察日记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小试牛刀;2.2班的读书名言集锦,阅读手抄报,图文日记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这个阅读主题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2.3班的开心阅读,“我会写、还会画”名人名言集锦,主题手抄报,学生小日记等展示看着也很过瘾,特别是他们的“好词佳句”阅读笔记如同一颗幼芽,让人真实地感知到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2.4班:开心讲故事,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级孩子办的手抄报还有家长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报都是孩子和家长合作办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手抄报”,这个点子好,招数新!
三年级:四个班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签,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评价表,书法作品集锦,学生作品集也同样内容丰富,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课外阅读评价表,分为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梯度,有评价指标,有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四个项目,表册学生填写的也很认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四年级:四个班级的展示也是大同小异,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走进《爱的教育》专题集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老师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进行的异常扎实,包含着老师的辛勤指导,折射着孩子阅读成长的智慧光环。
五年级:亲子阅读计划,优秀阅读笔记,学生作品集,阅读专题手抄报,其中“学生读书成长册”构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整个级段各个班级的一大看点和精彩亮点。5.1班的“梦里花香、童诗飞扬”手抄报让人过目不忘;5.2班的“趣味语文”手抄报也让人一睹为快;5.3班的“循环日记”记载着班级的新人新事,透视着老师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学生读书成长册不仅遗传了传统阅读笔记的基因,还在形式上增添了图文并茂创新因子,记录着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我的阅读计划,我的读书名言,好词佳句采撷,图书漂流花园,阅读亲子对对碰,我的阅读感悟,家长的鼓励等栏目。当然他们也有配套的评价机制,他们这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六年级:亲子阅读计划,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每个单元的专题手抄报,名字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诗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读书计划”制定的非常详细,有指导思想、阅读目标、读书口号、实施方法、进度计划、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6.3班的读方法推介、个性化书签展示;6.4班的“好书推荐卡”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推荐指数、推荐人、推荐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级整个级段的手抄报,诗集,作品集质量上乘、形神俱佳。学生个人阅读笔记记录总量高达一万字以上。这些成果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整个级段老师们团结协作、计划性强、扎实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
课外活动时间,同级段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孩子们漫步在书香四溢的校园,流连在茫茫的书海中,欣赏着自己读书的成果,书香书韵犹如浪漫的诗行点缀在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路上。
篇2
【关键词】英语阅读 调查问卷 学习状态
一、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深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束缚,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倾向于枯燥单一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再加上学生对阅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缓慢。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课状态,设计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做准备。
二、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二)为实践对象,共58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
三、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于2014年11月10日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当场发放58份调查问卷,当场收回58份,所有参与的学生均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就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访谈以个人的形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找出一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了解,然后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对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
四、调查问卷结果
你的性别是:男 女 (男生6人,女生52人),你所在的年级是:大一 大二 大三 (全部为大二学生)
五、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向我们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课学习状态。通过该调查问卷我们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两个班19%的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方面的练习,他们或者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或者是为了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43%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一般,因此平时由于老师要求才偶尔阅读。17%的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位学生都在阅读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巧妙运用阅读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差;受母语干扰严重,缺乏真实语言环境 等各种问题。阅读理解水平是随着学生的日积月累逐渐提高的,通过学生的留言,我们知道学生希望从兴趣出发,上一节能发挥主观作用,老师引导的阅读课。
由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以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了解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督促,指导的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传授并让学生掌握重要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词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互相交流,通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自己课堂的有点与不足,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改革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63-02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不仅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更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在本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作为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刘学明,2003)。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高中以备考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英语阅读模式教学的影响下,大一新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理解很大程度上只是浮于表面,能力相当欠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重点体现在理解能力和阅读熟练程度上面(王静,2011)。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偏小,涉猎不够广泛,阅读材料不合适或者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有限的课堂内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远远不够、学生无法达到大纲提出的要求的情况下(2000版)。
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专业基础阅读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探索学生课内阅读以及自主课外阅读习惯和效果,目的在于从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外阅读的发展方向,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优化课外阅读效果,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英语水平整体提高(王振英,黄艳,曲靖,2012)。
一、研究方法
(一){查内容与对象
本次调查是省教育厅教研立项项目《建构主义视角下的3P教学模式研究――以英语阅读教改为例》的前期调查,主要围绕三个中心问题:1)对英语阅读课程的重视情况以及学习现状;2)目前学生普遍的阅读习惯;3)学生课外阅读情况;4)目前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课程教学。
本次调查选取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13级以及14级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共180人。其中大二学生95人。大三学生85人。调查对象横跨两个年级,分别在校接受了2-3年专业教育,他们均在大一学习过《英语阅读》课程,使用教材为王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课堂教学以传统的教师演练为主,无额外课外阅读任务。两个学期学时分别都为36学时,共计72学时。同时,他们生活、学习习惯各不相同,那么课内接受能力和课外阅读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网络发放给调查对象。问卷包括20道题目,其中有12道单选题,8道多选题,重点在于分析调查对象的课内外阅读学习现状,从数据中分析出目前教学的改进方式。通过合理规划课外阅读.更好地配合和补充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高效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目的。题目的设计参考相关的研究。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分析。提出修改意见,随后邀请院系相关老师审核研讨,进行发放测试,最后提交给学生参加调查。
二、调查结果以及数据分析
问卷以网络形式发放,在院系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积极认真地填写。一个星期的调查时间共收到160份有效问卷。分析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对英语阅读课程的重视情况以及学习现状
160份问卷中有79.38%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技能,阅读课程的开设非常重要。多数学生认为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多集中在了解文化、培养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迫切的需求,从大一阶段开设阅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十分必要,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但由于各地教育环境和体制的不同。学生基础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阅读能力、阅读困难点各有不同(陈琼丽,2014)。大二和大三的本科生普遍对自己阅读水平不满意(77.5%的调查者不满意自己阅读成绩)。学生阅读困难点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这些选项中的因素对阅读能力有一定影响,被调查者大多阅读基本功不扎实,其中词汇和语法影响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成为最突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文本所包含的背景知识以及文化内涵对阅读理解很重要。
问卷又将以上难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分析阅读词汇对阅读理解影响的时候,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词汇虽然对阅读理解有影响,可能会降低阅读速度,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英文功底。会有意识地猜测词义。生词往往不会对理解材料内容构成障碍。只有需要精读的材料才需要查阅生词。
而在分析学生普遍反映的“长句难理解。占用太多时间”问题时,得出的数据如下表,同样的,在学生有一定语法功底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面对长难句是可以慢慢理解。分析出具体语法结构的。但在阅读时间的压力下,学生往往会失去耐心,一眼略过,造成理解歧义。从上文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信息量比较大、文本比较难的阅读材料中,如科技文,学生对出现的长难句无法适从,理解困难,从而失去阅读耐心,学生对类似文本的阅读兴趣普遍不大。
(二)阅读习惯情况
在对学生具体阅读习惯的调查中发现。63.75%的学生已经会经常使用略读和跳读技巧。说明对一些只需要了解大意或者只需要摘取部分信息的材料他们会涉猎得更多。在阅读中练习提升了自己略读和跳读的技巧。56.25%的学生会经常回读材料,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1.25%)有指读的习惯。这不难得出,学生在面对困难材料的时候需要反复琢磨。面对需要精读的材料使用笔来指读,很可能是学生阅读速度难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回答“你在读完材料后会主动记忆其中生词吗?”这个问题的时候,超过一半学生(58.13%)认为只是偶尔会,而超过27%的学生直接认为不会主动去记忆材料里的生单词。和上文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阅读中的生词汇往往不是阅读难点。学生很少主动去通过阅读来提高词汇量。
(三)课外阅读情况
由于本文的目的是调查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找到课外阅读补充课内阅读短板的方法。调查中另一半题目是涉及课内外阅读情况的。从调查数据中得出,学生目前没有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仅有不到2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会经常阅读课外材料。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比较局限,更倾向于快捷、容易获取的阅读方式,他们多从教材中学习,互联网涉猎较多,兴趣点多集中在记叙文或者文化类比材料上,部分学生会要求自己阅读名著。
(四)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课教学现状
调查数据得出。仅有17.5%的学生认为英语阶段的阅读课程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其余学生反映出课内教学有一定帮助。但是无法满足学生对能力提高的需求。甚至部分学生觉得课内教学比较死板。机械练习占用大量时间。在大一阅读课程中学生反映自己词汇量、阅读技巧得到了一定提高。并且从老师的讲解中能学习不少西方文化知识。也有部分学生(25人)回答课内教学对应试有一定帮助。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除了丰富课内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课外阅读更能克服课内教学的短板。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超过9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其中33.75%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更有110名学生偏向于将名著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他们认为英文原著的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也能培养自身文学修养。
三、结论与建议
此问卷调查表明,本校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目前对英语阅读能力相当重视,学习态度良好,并且能主动通过加强课外阅读来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但目前的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课程教学多基于课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主地进行英文材料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1)缺乏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2)选取的内容比较狭窄。多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体裁多为记叙文;3)选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多来源于网络,质量良莠不齐;4)阅读完成以后很少进行再学习或者反馈。
笔者结合自身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教师帮助培养学生每日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应该从大一新生抓起。大一新生刚接触大学教学,这种模式的教育和大部分高中教育很不一样。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因此学生自主课外学习的养成在大一阶段尤其重要。老师更是需要加强引导,时时敦促。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展阅读;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我国教育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初中英语新课标中,着重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方面,不仅要求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增加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够从英语阅读课堂中收获知识,拓展其视野,使其能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有所了解。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拓展阅读课程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教科书上,机械地传输教科书上的知识,英语拓展阅读课堂沦为语法词汇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做的很不到位,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培养出来一大批英语实际阅读水平较差的考试机器。为了适应新时代下对英语学习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业已提上日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成为改变传统英语拓展阅读课堂的法宝之一,以下将研究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的理解
要了解网络教学的含义,首先要了解网络环境,所谓课堂下的网络环境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教学的技术支撑,以此来构建课堂,支持学生的学习。网络方面是基于校园网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学习资源通过校园网络实现了师生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除此之外,在教学信息的上,时效性更强;在教学效果的监督上,更具便捷性;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畅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从学生自身考虑,课堂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更大程度上激发了,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良好习惯。
至于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套较为稳定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方案,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为基础的较为科学的教学程序。它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使教师知道大体的教学流程,而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哈发展教学理论,完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策略等要素。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初中英语新科标的要求,结合课堂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的特性,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提高阅读兴趣上,网络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音频和文本相结合,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2)在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上,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传统地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是阅读――分析――阅读的单一模式,效果不佳,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语言材料,或者通过创建相关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
(3)在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方面,新模式下,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目标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能够在外文文献的阅读中,快速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目前很多学生的这种能力是缺失的,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要以此为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总结
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以下将总结几个在网络环境下英语拓展阅读课堂上常用的几个教学策略:
(1)教学情景的创建:教师在教授英语阅读课程时,利用多媒体工具适当地还原英语文章的情景,在加深学生的理解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最大程度上选择学生兴趣度较大、与现实较为贴合的、复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文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和阅读能力。
(3)教学任务的设置:适当地设置教学任务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能理解文章的主题。任务设置要注意难易程度并且要符合文章主旨。
(4)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要包含一个巩固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联系等方式进行知识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
(5)课堂的控制:课堂的控制是每个教师面对的难题之一,尤其在网络环境下,课堂更易形成松散的环境,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提醒。
四、总结
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实行,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知识水平的拓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团结协作能力的养成,符合英语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永利.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分析[J].学术研究,2012,(31).
篇5
关键词:英语专业 ;英语阅读课;课程设置改革
一、引 言
阅读作为提高英语语言实践能力、获取英语语言知识、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背景”[1]。在缺乏外语语言环境的中国,阅读对外语学习者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一直以来英语阅读课都是各高校英语专业必开的专业技能课和基础必修课,它是学生听、说、写等能力提高和语感培养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进行更高级语言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石。
但近年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盛行,各大学各课程都在追赶潮流,普遍主张听说先行,而“对学生今后受益终身的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受到了轻视”(张绍杰)[2]。作为阅读能力培养重要课程之一的“阅读课”逐渐被边缘化,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只重听说不重通过阅读进行有效输入的教与学理念,导致目前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水平下滑,学生语言基本功下滑,进而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效果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诚如董亚芬在回顾我国大学英语教育50年历程后所强调指出的,“广泛阅读……是学好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缺乏自然语言环境的条件下企图将听说置于首位来弥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3]。
针对这一现状,研究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英语专业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没有根据时代要求及时进行改革:笔者从部分高校外语学院的培养方案及从高校同行了解到,很多高校阅读课程设置还是原来的一至二年级四个学期连续的“英语泛读”(部分院校将其更名为“英语阅读”)1-4,或者再辅之以“英语快速阅读”,“报刊英语阅读”等,课程设置重复,费时低效。
2. 教材陈旧:在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下是一直沿用的一至四册一个模式编写下来的阅读教材。这些教材模式及内容陈旧单一。由于缺乏对当前国内外阅读理论和阅读教学的研究,教材编排中对阅读策略教学重视远远不够,阅读策略只作为补充内容简单予以介绍,针对阅读策略进行系统训练的内容很少或者没有。再加上教材内容编排零散,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某些实用文体的集中阅读训练,同时学生的知识摄入也凌乱而不系统。阅读教学既起不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也没有实现培养学生“广博”知识面的要求,阅读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制约和影响。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上述课程设置和教材方面的问题必然导致教学模式雷同,使学生失去兴趣。此外由于对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的对教学设计的缺失,许多教师上课要么只重词汇语法教学, 将本应培养阅读能力的“泛读课”当作“精读”来上,失去阅读课的实质意义;要么以片面的“整体教学/语篇教学”观指导教学,没有必要的阅读策略指导,也没有语言分析,导致学生阅读流于形式,一知半解。不管哪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一直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学习主体性受到严重约束和压制,对阅读教学甚至阅读本身产生厌倦情绪。而后者则更会贻害无穷。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源头首先是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如何解决好英语阅读课设置问题,进而推动整个阅读课教学改革,提高阅读课课堂教学效果,“把这已成‘鸡肋’课程的时间部分调换为能激发学生思辨、又能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运用中提高语言能力的专业课程”[4],是外语教学者的共同理想。如何将这一美妙构思落在实处,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目标。自2009年起,我们对英语阅读课进行了改革。经过几年探索,已建立起一组相应的英语阅读课程,经过三届学生实践,其效果显著,现将我们的改革经验做一总结,以期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三、改革后的阅读课框架
(一)改革指导思想:作为我院课程体系改革试点,我们选择从阅读课改革入手,本着既实现《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5]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又针对当前外语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探讨在阅读课教学中如何将语言技能训练、专业知识传播、学生人文素养及思辨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教学效益。希望通过改革,解决英语阅读课程1)设置陈旧,与综合英语课程模式雷同、重复教学、费时低效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对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3)忽视阅读课特点和阅读策略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学生阅读实践不够,课外阅读无指导、无考核,课外阅读实践流于形式问题;4)传统阅读教学中专业技能培养与思辨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培养相脱节的问题等。
(二)课程设置:本着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生源情况、以及阅读课程在本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我们将传统的四学期泛读课程改革为:第一学期:基于阅读策略训练的阅读教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第二学期: “英语报刊阅读”、第三、四学期:内容依托阅读――“中国文化阅读”和“西方文化阅读”。四学期一直辅之以不间断课外背诵、课外阅读并撰写读书报告。
“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英语阅读理论知识和阅读技巧方法的系统介绍,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并以策略指导其进行快速准确的阅读,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英语报刊阅读”以训练学生对获取信息重要手段的英语报刊文体的阅读能力为目标,将阅读策略训练融入这一特殊文体阅读教学中。而“以内容为依托阅读部分”则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国(英语材料)文化、英美国家文化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人文素养。通过阅读系列课程教学,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以后的更高级语言学习和研究以及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着力到一个落脚点上:尽可能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培养融为一体,同步发展。
1.英语阅读策略训练
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广泛认同,很多研究者都发现,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策略应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6]。策略培训对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有明显效果[7],作为英语语言能力之一的阅读水平,一样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策略培训得以有效提高” [8]。
据此,我们参照Cohen的SBI“策略取向”(strategies-based-instruction) [9]教学模式,确立了第一学期的“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课程。由教师向学生强调策略训练的目的与作用,并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策略的使用,然后把策略训练融合到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阅读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调控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他们自我监控和调整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为了保证阅读策略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比分析了多套教材,选定了外研社引进的美国资深阅读课教师John Langan主编的原版教材:Ten Steps to Improving Reading Skills。与国内教材编排不同,该教材编排新颖,由浅入深,其中涉及的十种阅读技巧照顾到了从篇章结构到词义推测等各种阅读策略的讲解与训练,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加深策略的理解与运用。其系统的阅读训练与启发性的思考活动贯穿全书,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又能增强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推理、分析与判断能力的训练。
2. 英语报刊阅读
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通过阅读学习阅读”[10]已然成为共识。相对于其它语言材料,英文报刊有其独特的优势: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和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以致用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等等。更重要的是国内有很多优秀的英文报刊,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怎样引导学生利用这种便利而又可贵的资源,在EFL的条件下为自己创设语言环境,以最有效的途径――运用“阅读策略训练”中习得的阅读策略,通过阅读学习阅读,是第二学期设置“英语报刊阅读”的指导思想。
英文报刊鲜明的语言形式和文体特点及其特殊的新闻体词汇和新闻背景知识,对于从未或很少接触英文报刊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往往会成为他们阅读英文报刊的拦路虎。因此,通过系统的课堂训练,由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报刊的基本常识,如报刊文章的写法、用词特色、版面设计、标题特点等等,让学生对报刊文章的特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将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作为阅读课程,教师的授课重点是放在介绍阅读报刊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浏览、略读和精读等阅读方法,从而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
配合课堂的系统训练,加强对学生课外报刊阅读指导,利用“课前5分钟新闻”活动检查学生报刊新闻阅读情况。这种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课程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3.内容依托阅读――“中国文化阅读”/ “西方文化阅读”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语言的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是不可分的。但多年来英语专业学生普遍人文知识薄弱、思辨能力差,这一点不仅为外界所诟病,外语界对此现象也都忧心忡忡。如何将“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11]是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课题。
另一方面,面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潮,外语人才肩负的使命已经由上世纪的“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提升到“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文化走向世界,语言是桥梁和纽带,更是基础。[12] 此形式下,外语更不应只片面强调对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与学习, 同时也要重视对母语文化的维护与传播。只有在外语教育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将文化和语言有机结合,外语人才才能积极承担“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使“我们的文化通过语言更好传播到世界各地,使世界优秀文化通过语言更好的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13]。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改革的第三步便是将大学二年级的英语泛读3-4调换为 “中国文化阅读”和“西方文化阅读”。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既能训练阅读基本功,又能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实现上述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
4. 强化背诵/课外阅读等语言实践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大量实例证明,背诵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件重要武器,也是历经实践检验的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在缺少英语语言环境,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想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新的语言反应区,必须记忆和储存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因此,背诵对学生学习英语是相当有益的。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除了帮助学生实践课堂所学的阅读策略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读中积累语言,扩充词汇量,增加知识面。董亚芬曾谆谆告诫“千万别把背诵、翻译、复述、听写等传统学习方法视为落后的过时方法” [3]。
而这种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固然很好,但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受益。为了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此两项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实践必修学分规定下来。同时将学生分组,指定负责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与检查。
结合上述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型课堂。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批判性阅读实践,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各种阅读方法,达到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的目的。
四、结语
黄源深在提到解决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时曾指出,“首先要做的是教学必须转型;其次,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次,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14]。面对对专业英语人才需求空间日益缩小的现实,不积极主动进行改革,提高培养质量,英语专业学生的出路会越来越狭窄。如何冲破困境,探索英语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是英语教育界共同关心的主题。我们的阅读课程改革只是英语专业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一改革也只能部分地改变我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弊端,对改革的成效也有待做进一步量化研究。但这种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积累些有益的经验,有助于推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uttall, Christine.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3rd ed.) Oxford: MacMillan. 2005: p. 6
[2]安琳, 王蓓蕾 着眼国家战略、立足外语教学现实――首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纪实 外国语2010,(1) :18-23
[3]董亚芬 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坚持读写为主[J] 外语界2003,(1):p2-6
[4]张冲 英语学科及专业改革的思路: 正名・固本・定标准[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7):p309-311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语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外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Ellis, R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Introductions to Language Study[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p108
[7]文秋芳,王立非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9):p28-34
[8]Pearson, P. D. & Fielding, L.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A] . In Barr,R. , Kamil, M. , Mosenthal, P. & Pearson, P. ( eds. ) .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C] .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1991:p67
[9]Cohen,A.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London:Longman,1998:p32
[10]Smith, Frank Understanding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M]. Routledge. 2004:p157?
[11]胡文仲 孙有中 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8
[12]仲伟合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中高等外语院校的使命与作用[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25号(第232期第8版)
[13]刘春艳 浅析外语教育在推动文化走向世界中的作用 [EB/OL]scio.省略/zhzc/3/3/201112/t1069178.htm 2011-12-21
篇6
[关键词]:课型;分类标准;教师要求;课堂活动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标准:
(一) 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二) 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复习课。
(三) 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语法课。
(四) 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五) 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
(六) 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下面我将分析根据技能培养目标来分析初中英语基本课型。
二.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四项技能的关系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三至五级的标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描述。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写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1)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2)听,说,读,写的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
三.基于课程标准对四项基本技能的分析。每个课型下的活动设置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包含三层含义:1.面向每一位学生2.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根据每个课型的特点确定活动设置。
1.听说课:听是输入语言,说是说出语言,听和说密不可分。听说课的目标设置不是让学生学会几个语言点,也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个单词,而是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了英语规范语言的输入及是否输出了英语规范语言的目的。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模仿听力材料的语音,语调。
活动设置:(1)课前导入: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课的新词,新句型。形式可以是学生小组说对话,也可以是游戏的形式。
(2)听力:引导学生阅览标题,描述对话。听全文,抓主旨大意。听细节,做练习,完成任务。听后要引导学生读模仿听力材料的语音语调。
(3)积累听力材料中没有学过的句型,扩展,衍生句子。再次让学生利用情境,分小组,做对话。
2.阅读课:不是孤立的,与写作密切结合起来。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阅读过程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人脑中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与反应的过程。阅读是语言理解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课文的首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首先是用来阅读的;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是提供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因此,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语言知识学习,阅读能力的深度学习,阅读能力的广度学习。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下述阅读能力。
(1)非语言预测:从装帧,版式,插图,字体,图表等预测。
(2)语言预测:从标题,小标题,夺眼语言(全大写单词,数字等
独立成行的语句,感叹句,问号等预测。
(3)激活已有图示:相关语言,已阅读过的类似阅读材料。
(4)语言辨识:语境,语言运用下的语义分析,生词词义推测。
(5)主旨大意:提取主旨大意,中心论点。
(6)细节事实:发现细节事实(有意义的实词与虚词)
(7)情节顺序:前一事件,后果;后果引起的新事件。
(8)论据观点:论据的类型与作用,与中心点的关联。
(9)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发现语篇目的与意图,弦外之音。
(10)逻辑推理:前因推理,后果推理,关联推理。
活动设置:读前导入:读前设置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与该阅读篇章息息相关的活动。二人小组对话的形式或是游戏的形式。
读中:设置培养学生略读,寻读阅读技巧能力的活动。设置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篇章结构的能力的活动。培养学生积累篇章中好词好句的能力的活动。培养学生积累篇章写作技巧能力的活动。读后:目的在于使学生活用。教师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练习和活动中自由,实际地运用语言。在活用阶段,要尽量做到全员参与到如讨论及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起到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读后写的活动设置有利于学生将从篇章结构中输入到信息进行合理输出的过程。
3.写作课:输出过程。输出前几个课型所输入的语言知识。尤其是阅读课。通过阅读课上篇章结构的分析。通过阅读课上积累的好词,好句,展开写作。《课程标准》中提到以说促写,以读促写,说写结合,读写结合,相互促进。英语写作要从英语思维入手,直接用英语表达,这样才能激活头脑中已有的各种表达方式,而用英语思维需要平时的反复训练和进行大量的实践。在写作策略方面可以采取准备性的头脑风暴,语义网,自由写作等形式。写作过程训练可以采用看图写作,句段重组,话题写作等形式进行。
活动设置:写前活动:写前热身的活动很重要。热身活动可以设置成学生仿写书面表达中需要的句型结构,可以设置学生补全与即将要完成的习作有关的小文章。写中活动:写中要给学生设置与本单元阅读篇章有关的写作内容,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而且学生的习作要应用本单元文本材料中的篇章结构特点,应用本单元篇章中的写作技巧,应用文本材料中的好词好句的句型结构。写后评价活动:写后设置的活动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教师给学生出示书面表达的评价标准:评文章的结构,评文章的内容,评文章的语言,评文章的写作技巧。
篇7
至今,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比如教材和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基本阅读技巧的讲授问题等。魏双飞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该何去何从”一文中就这一观点曾做过如下阐述:“目前教师在教学中是知识的单一传输者……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阅读特点的整体把握,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过于仔细。”经过调查发现,的确有不少泛读课的老师把阅读课当成了“小精读”来教,过分重视讲解语言点等细节。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难以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不利于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相脱离。正是由于上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英语阅读》课亟需改革,亟待改进。
二、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简称CBI)不同于以往围绕教学大纲从而展开的教学模式,而是围绕着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Richards&Rogers,2001:204)。由于用此种形式组织的课堂教学对于内容给予了充分关注,它容易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言思考、学习新知识,作为主导者的学生从而很自然的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更好地融合起来。该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多种语言技能,而且可帮助学生掌握未来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2009:41)。内容依托式教学最早起源于第二语言教学,其倡导者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地理、历史、文化、文学等学科知识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Stryker和Leaver认为,内容依托教学法要贯彻三个重要的原则:(1)应以学科知识为核心;(2)选用真实可靠的语言材料;(3)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而Crandall和Tucker等学者认为,内容依托式教学是一个既包括课程设计、教学项目、也包括语言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等众多内容的概念。总结下来,内容依托式教学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内容依托式教学中,内容主宰教学,内容在CBI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内容依托式教学坚持用于语言教学的材料必须真实、系统,相互联系,因为语言是通过内容来习得的。第三,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具有多重性。因此,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支持者认为,现在许多语言习得类的教科书中,语言材料大多相互鼓励,缺乏关联和系统性。
三、内容依托式教学的利与弊
内容依托式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首先,由于内容在该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使得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学习,同时听、说、读、写可以同时得到训练和提高。其次,学生在通过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语言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科知识,从而可以拓宽视野。再次,内容依托式教学过程中,真实、系统的内容材料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最直接的语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学习目的语言。但内容依托式教学并非完美,笔者认为它也有一定的弊端。第一,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只是提出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选取的语言材料必须是真实的、系统的。但是,它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易于操作的选取语言材料的标准。第二,内容依托式教学强调内容,那么一旦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或兴趣减弱,就必然会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第三,某些课程的缺失。由于内容依托式教学主要围绕某些选定的“内容”,即所选取的语言材料进行,某些在第二语言学习体系中处于传统基础地位的课程则有可能被取代,比如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对英语专业课程所进行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中,英语专业的传统阅读课程和语法课程被取消(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2009:42)。笔者认为,英语阅读的基本技巧和语法的系统性知识有必要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虽然在内容依托式教学过程中,阅读技巧和语法知识也能够被学习者习得,但在某种程度上会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可能不利于语言学习者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不能否认内容依托式教学的优势与长处,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现状也告诉我们:《英语阅读》课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那么,可不可以在不取消《英语阅读》课的基础上,合理、适当利用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在该课程内部进行改革和借鉴。在英语专业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中,开设以阅读技巧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英语阅读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呈现基本阅读方法的相关知识,如:whatisskimming?Whyskim?Howtoskim?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清楚地呈现阅读方向。每一个基本阅读技巧的理论过后,通过“手把手”的示范性阅读,直观地向学生传达该阅读技巧的使用方法。在这一学期中,应借鉴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中“内容”的重要性,每一次阅读技巧基本知识讲解过后,都应该附上内容生动有趣,篇章长短适宜的语言材料来引导学生做阅读实践,为其日后能熟练应用各种阅读技巧打开一扇大门。第二学期可以设置充分且适量的基本阅读技巧实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帮助。通过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做适量、有效的阅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基本的阅读技巧。这一阶段学生所练习的阅读材料必须是严格挑选出来的、适合练习各类阅读技巧的文章材料,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练习,以达到扎实掌握、熟练应用的教学目的。除此以外,阅读材料应保证多样化和趣味性,尽可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可以参照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将《英语阅读》课设计成为以特定“内容”为依托的阅读实践。这里的“内容”应真实、连贯、并自成体系,可借鉴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中所开设的“美国历史文化”、“美国社会文化”、“英国历史文化”、“英国社会文化”等。除此以外,可以选取经典阅读类的文学作品,这里应注意区别于英美文学选读类的课程中文学作品的宽泛和零散,可以集中、连续地指导学生读完某一本或两本名著(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托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在掌握扎实的阅读理论的基础上,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五、结语
篇8
商务英语是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的应用型英语学科,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范畴。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分支,商务英语教学顺应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日益增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时代要求而发展起来,对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成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
2、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基础英语课,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解决商务环境中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商务英语阅读不仅仅是基础英语阅读的延伸,它是商务知识的获取过程,更是分析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然而,经调查访问,笔者发现在大部分开设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本专科院校,该课程长期以来沿袭英语专业基础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讲授法占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围绕语言点展开,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讲解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等语言表层结构。至于阅读内容,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模糊性。一些具有商务知识理论或实践背景的教师会兼顾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商务知识的吸收两方面。但很少有教师致力于开发并保持学生对商务英语文献阅读的兴趣,并通过阅读积极思维、探索世界,这也是阅读课程的最终目的。
将传统的专业基础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应用到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对象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仅忽视了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知识诉求――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商务问题,并且违背了大学教育的使命与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职责。因此,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探索和改革,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PBL教学法简介
PBL(Project-Based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是一种系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习者对复杂并真实可信的问题进行探索。学习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个人及团队合作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项目进行探索,最终获取知识和技能[1]。罗纳德.马克思认为PBL模式通常具备一个“驱动问题(drivingquestion)”,而这种“驱动问题”来自于现实世界中一些真实的问题。学习者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可以学会概念、应用信息,并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知识习得。另外,学习者与同伴、教师及其他可能帮助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之间的学习将为参与者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2]。
因此,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项目式学习注重通过语言学习而获得内容知识。第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仅仅扮演提供合作和指导的角色。第三,项目式学习倡导的是合作学习而非竞争学习。第四,项目式学习使得学生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目标,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技能。第五,学生最终展示团队的研究成果,达到知识的共享与传播。第六,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模式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知识掌握和认知能力外,还能够潜在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主性[3]。一些学者认为PBL模式与任务型模式(Task-BasedLearning)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但是PBL不仅仅是一个任务,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完成预先设计的项目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
4、PBL模式在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试行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积极实践PBL模式。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证明,PBL模式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主动深入地探索知识的动力,在许多学科领域中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但是在中国,PBL模式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历史很短,仅始于本世纪初期。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为首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试行PBL教学模式的高校,获得了良好的师生反馈。针对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PBL模式也为商务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笔者所授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为例,试探究如何将PBL模式有效地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现行的商务英语阅读教材多以话题为线索来设置各个单元的内容。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领先商务英语阅读1》为例,课本16个单元分别以中国全球化、信用卡、品牌树立、沃尔玛、国际贸易等为话题进行编写,涵盖了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热门话题。根据PBL教学法,教师要求每组学生根据本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话题,并将提前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的讨论主题告知学习者,要求学习者经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课本的阅读材料仅仅充当相关话题的引子,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各单元商务英语专业词汇、重要语言点及扩展阅读材料,课堂上以讲解各单元阅读材料中的商务知识为主,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相关话题。
在将PBL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精心设计,通过构建真实语言问题,激发学习者探索和阅读的欲望,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话题(selectingatopic);2、制定计划(makingplans);3、调研(researching);4、讨论提出解决方案(developingproducts);5、分享项目成果(sharingresultswithothers)[4]。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将以《领先商务英语阅读1》第二单元“CreditCard”[5]为例,设计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方案。
(1)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高等教育基本要求以及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需设计长期的、短期的和近期的教学目标,并据此制定课程总体教学计划和详细教学计划。其次,课程开始前,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PBL的概念、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原则以及实施PBL的益处,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然后,学习者自行分组,教师最后根据小组人数(3-6人最佳)、组员性格特征(具有相近性格或相同兴趣的学习者合作学习效果最理想)、合作学习便利程度(相同宿舍或邻近宿舍的学习者开展讨论较为方便)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2)项目拟定
PBL教学过程设计中,项目设计的科学性是最终实现预期成果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注意项目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各单元的要学要求,还要切合实际,让学生有兴趣探索,也有能力解决。(下转第67页)
(上接第65页)针对所选话题单元“CreditCard”,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进行了本单元学习之后,制作一本信用卡产品宣传手册。选择此话题的学习小组可与教师共同商讨,选择不同的角度,将话题范围缩小。例如可选择介绍某几种信用卡的用途;也可专门针对商家或者顾客进行宣传;亦可以某种方式介绍各种信用卡不同的利息收取方式以及宽限期等基本信息等。这些问题都是课本中蜻蜓点水式地提到的一些信息,却可为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与信用卡相关的经济问题提供解答。
(3)合作学习
在拟定项目之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查阅资料,分别查阅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然后通过资料汇总和讨论交流,每个学习者都会对该话题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交流过程也会启发学习者发现问题并进行进一步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习者产生争议或者困惑时需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4)成果展示
此环节中,教师要求各学习小组总结本组的研究成果并以各种可能的形式(PPT,role-play等),在10分钟内用英语为主要语言向全班同学展示和分享该成果。为确保每位学习者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并增加练习商务英语口语的机会,教师可要求组员在此环节中进行分工介绍。
(5)成果评估
此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预先设置评估标准,对项目执行过程和结果同时进行评估,作出诊断性反馈。学生对其它学习小组的成果展示给与评价并提出意见。评估过程中,若学习小组成员的意见与评估者意见产生冲突,成员可根据自己的调研过程,提供有效论据支撑论点。这样的辩论有助于锻炼学习者辩证性思维、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和熟练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通过评估,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术研究的方法,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成果完善
学习小组需根据教师及同学对本组项目实施成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报告内容并提交至教师邮箱,作为最终考核的评判依据之一。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阅读理论 阅读策略
引言
阅读是人类认知社会、认知世界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自我发展的能力体现。在第一语言习得的环境中,一个有知识的人必须首先是会阅读的人,我国旧时的“识字先生”就是很好的写照[1]。在中国的环境下,阅读几乎是高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最基本手段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作出明确界定,要求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技能:学生能朗读各种体裁文本,如报刊杂志、文学原著、商业说明书等非专业性资料,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找出或获取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观点或态度等相关的信息;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构词法或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长难句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进行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结局等(教育部,2003)。
要做到《新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只讲解词汇和语法,忽视阅读策略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阅读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根据英语阅读理论开展阅读教学
目前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与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普遍存在阅读教学理论欠缺,阅读教学方法落后,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学生方面,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时间、精力投入与学习效果不成正比、“高耗低效”等现象比较突出[2]。这些都与英语教师缺乏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有关阅读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课程的设计和教学。
关于阅读本质和模式的探讨,总体来说有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Goodma[3]是最早给阅读下定义的学者。他认为,阅读是一场心理猜谜游戏(Psycholingulstic guessing game),是思想和语言相互作用的过程。后人根据他的相关理论,将他的心理语言学阅读模式称为“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这种模式注重语义知识、背景知识和语境知识等高层知识在阅读中的指导和驱动作用,但是忽视了词汇识别、语法结构处理等低层次的阅读技巧。
Gough[4]将信息加工模式应用于研究阅读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自下而上(Bottom-up)”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把文本材料作为信息输入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的认知处理流程,又被称为“材料驱动”过程。但是,这一模式忽视了读者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5]。
自Rumelhart[6]发表了《论阅读的交互作用模式》一文以来,对交互性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阅读研究的主旋律。这个模式认为阅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过程的各个层次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因而解释力更强。交互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激发了大量的对阅读模式的研究。
Carrell[7]是交互模式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尤其在阅读的图示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图试论(Schema Theory)是由人工智能学家Bartlett首先提出的。在现代图试论的体系中,图示指的是储存在人的记忆里的知识结构。根据图试论,阅读理解是读者头脑中的图示与文本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当读者将记忆中的图示(如背景知识)与文本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并使之相匹配时,就能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阅读理论,教师就应该懂得在进行阅读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解该阅读文章涉及到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策略和篇章结构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生疏单词、预测篇章内容和进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中要有阅读策略的渗透和指导
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试验已经证明,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但是调查表明,现阶段的高中,只有14.5%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阅读策略,而且高中学生的英语策略使用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使用的主动性[8]。
美国学者Anderson[9]总结了三大类共24种阅读策略,包括认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并通过研究发现,某些策略和成功的阅读理解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他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结论,成功的二语阅读者不仅知道使用什么策略,而且知道如何成功地使用这些策略并与其它策略相协调。可见,策略性阅读并不仅仅要知道使用什么策略,更重要的是,阅读者必须知道如何成功地使用这些策略[10],并且学会检验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然而,对于初等以及中等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找到最符合他们水平的阅读策略才是最重要的[11]。所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英语学习策略有透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了解到阅读策略的重要性,而且要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有效运用这些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这几个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技能,如选择、连接和解释材料中的信息;提出假设和预测;采用自我监控和自我修正策略;评价阅读活动的成果等[12]。
三、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因素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方面,得到很多二语习得学者的肯定(Arnold,2000;Brown,2002),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焦虑、移情、个人性格等。Krashen认为,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强烈的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心情轻松,无焦虑感。总体来说,影响学生阅读的情感因素主要有阅读动机、兴趣和态度。
第一语言阅读研究指出,读者的阅读目的主要分为两类:为学习而阅读以及为娱乐而阅读,这对于第二语言阅读也是同样适用的。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和阅读动机,就会有更大的自主性去进行阅读。
读者兴趣与态度也是影响到读者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Entin和Klare对读者兴趣和背景知识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首先让受试者回答一份问卷来判断读者对题目的兴趣和背景知识,然后让受试者做12段文章的完型填空练习。这12段文章的题材均不相同,分为难度高与难度低两个版本。通过对受试者数据的统计分析,他们发现读者兴趣和背景知识对理解能力有显著影响。Van Dijk根据他的研究,讨论了读者的信仰、观点和态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他指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对文章的观点做出评论,形成他对文章观点的态度,这些态度会影响到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3]。
由于情感因素的变动性较大,所以对教师来说,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确实有些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并总结经验。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课堂设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这也是人本主义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四、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多体裁阅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朗读各种体裁文本,如报刊杂志、文学原著、商业说明书等非专业性资料”, 为了实现这些阅读训练目标,教师应结合教科书中的主题补充不同体裁的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适量加大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本着发展性、拓宽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师可选择与现行教材内容相关的教辅材料,时事性较强的英语报纸和杂志,如《21世纪报》、《中国日报》等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将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英语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形象化和具体化,如将Harry Potter系列电影和介绍国外旅游胜地的视频短片放映给学生观看。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独立进行,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与任务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做到课前有任务,课后有检查,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活动。在读后,教师可安排读后研讨、专题讲座、读书征文、问题讨论和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14]。
课外阅读不仅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重要途径,反过来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扩大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由于阅读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这些问题需要迫切解决。上述四个方面只是笼统地讲解阅读课程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高中教师应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在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要
有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意识。平常应该多读一些有关阅读的书籍,对阅读的本质,阅读策略,影响学生阅读成效的因素等有系统而全面的掌握。如Anderson[15]曾在书中提到的“ACTIVE”模式,即八种第二语言阅读教学策略。这八种策略有:激活背景知识,培养词汇知识,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验证阅读策略,评估学习效果,提高阅读动机,备选合适材料。教师就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同时也在教学过程思考这些理论的实践意义,不断地完善阅读理论,真正实现教学互长。
[参考文献]
[1]张凤祥.英语阅读研究在中国―10年回顾[J].铜仁学院学报,2009(4):132-136.
[2]郭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Goodman,K.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67 (1):126-135.
[4]Gough,P.B.One Second of Reading.In Language by ear and by eye,J.F.Kavanagh and I.G.Mattingly.Cambridge,Mass:MIT Press.
[5]武姜生.《第二语言阅读研究的交互模式》导读.In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arrell,P.L.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6]Rumelhart,D.E.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In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Vol.6.Mahwah,NJ:Lawrence Erlbaum,1977.
[7]Carrell,P.L.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Classroom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4(4):332-343.
[8]王海意. 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对比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9]Anderson,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trategy Use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nd Testing[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4).
[10]李炯英,秦智娟.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国外外语教学,2005(4):43-49.
[11]王申.外语阅读课程设计原则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33-134.
[12]南美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4):38-40.
[13]邹启明.读者因素对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影响[J].现代外语, 2002(3): 318-322.
[14]郝国强,刘爱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基础英语教育,2006(3):51-53.
篇10
1 调查及访谈的结果
1.1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和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英语教师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间就会进行阅读,有93%的教师阅读目的明确,认为阅读是开拓视野、获取各种信息的良好方式,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积累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大多数学生认为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比词汇、语法学习和单句理解更重要,并相信背景知识、篇章结构与课文的理解密不可分。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对阅读的认识上,已由过去重词汇、语法学习,转向了对篇章意义的理解。
1.2轻视对整体篇章意义的关注
尽管教师和学生在对阅读课的认识上发生了变化,但单句的理解和词汇、语法的学习仍是阅读课教学的重点。学生习惯对阅读材料逐字逐句地理解,仔细地将文章中词和句子结构加以辨认和分析,对于没读懂的词和句子总是反复阅读.如果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用于表层结构的辨认处理,那么给予篇章意义的注意力就越少。这样既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使大脑信息处理过程出现停顿甚至中断。而且在孤立地学习单个词语时,学生一般都倾向于记忆词语最普通最常见的词义,从而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难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释词语。根据调查,近80%的教师在阅读课中更注重课文单句的理解和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半数学生认为词汇量大小是决定阅读理解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有94%的学生觉得阅读中最难的是文章整体思想的把握或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推测。在座谈中,笔者还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都把注意力放在理解文字上,而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建构。
1.3学生缺乏有效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练习
调查显示,学生的英语阅读方法单一,不能根据不同体裁、内容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有35%的学生在遇到生词较多、难度较大的文章时,存在畏难情绪:半数学生碰到生词时习惯查字典或问老师。调查还发现只有不到30%的英语教师对学生做过猜测生词方法的指导。有90%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阅读水平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并认为学生阅读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唇读、指读等,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以及词汇量太小。84%的学生在阅读时有做笔记的习惯,即在他们认为设题中会涉及到的重要句子下划线,但各人所看重的地方却不同。70%的学生看重文中出现的时间、年代等细节,只有20%的学生会关注所阅读文章的导入部分和结尾部分或每个段落的主题句。
1.4阅读课教学中讲授法占主导地位
调查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所采取的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尽管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成常规的一种教学形态,但有67%的教师却在阅读课教学中更多的采用了讲授法。通过访谈得知,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阅读训练直接与应试相关联,讲授法和一定量的题型训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已形成备考习惯,很大程度上淡忘了双方的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
2 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调查总结和分析,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目前高中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往往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而很少去追究词汇的用法,这样所记的单词是一些孤立的、失去活性的对象,对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把握整个篇章意义的帮助不大,而且很容易遗忘。
其次,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谈到他们在阅读中无意识地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这些经验、技巧的获得只是零散的,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特别是在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和重新组织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并未形成多样自由的应对策略,这也正解释了为何94%的学生认为阅读中最难把握的是文章的整体思想的原因。
最后,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以及语言思维习惯的不同,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很大的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