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诊断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诊断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理学诊断方法

篇1

image features of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fan qi-yun, sang ling, zeng qing-shi.

department of  imag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mage features of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 and to improve its diagnosis.    methods   eleve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d plam underwent chest x-ray and high resolution thoracic ct scanning, the clinical data and image fea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hest x-ray shows no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hrct manifestation was multiple, different sized cystoid transparent areas,which were diffus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both lungs. most cysts were less than 10mm in diameter(2-40mm),the cysts cliff were less then 1mm.   conclusion plam is a rare disease, image examinations have characteristic signs especially hrct

[key words]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high resolution ct

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持续发展的肺间质疾病,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我院近十年来共确诊11例,现予以报道,并就其影像学特征及胸片与hr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11例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0岁。临床症状中呼吸困难占91%,气胸73%,疲乏占72%,乳糜胸水占36%,咳嗽占36%,胸痛占27%,咳血占27%。全部病例均有胸片检查及hrct检查,ct机为toshiba 16排螺旋ct机,层厚2mm,层距2mm,扫描方位由胸廓入口处到横膈水平。11例中8例由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证实,3例由开胸肺活检证实。

结果

    1.x线表现  

11例患者中4例出现双肺网格状阴影伴液气胸,4例单纯出现气胸,3例表现为双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小网格状改变,均无明显特异性。

2.hrct所见  

双肺广泛分布的弥漫性小囊状改变,分布较均匀。囊腔类圆形,直径2-40mm左右,大多数小于10mm,囊壁小于1mm。无明显的肺间质纤维化和结节影。

讨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且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且主要发生于绝经前的女性,主要发病年龄为(32±9)岁[1]。男性plam病例偶有报导,但极其罕见[2]。因多发于育龄期妇女,推测本病与雌激素有一定的关系。plam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实质,淋巴管和血管平滑肌的不典型异常增生,肺表面有广泛增生的囊肿,为扩张的淋巴管形成类似肺大泡的改变[3]。显微镜下可见扩张的淋巴管和异常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病灶内和病灶周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标记阳性和特征性的hmb45抗体阳性。

plam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咳血,胸痛,乳糜胸以及气胸,而气胸的特点是反复发生。cohen[4]等汇总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328例plam病人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占首位,约91.2%,随后为疲乏(71.9%),气胸(61.3%),咳嗽(46.7%),胸痛(44.2%),而胸腔积液/乳糜胸只有15.9%。而国内卢冰冰[5]等总结48例plam的临床特征,与国外文献略有不同,呼吸困难仍占首位,为95.8%,而咳血更为常见,为52.1%,气胸占45.8%,乳糜胸则占到33.3%。而我院确诊患者仍然以呼吸困难排在首位,但气胸的比例则更高。当然一些患者在疾病发病之初或得到确诊时不一定具有以上典型表现。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lam的重要手段。早期胸片可无异常改变或仅有肺纹理增多,随着疾病进展可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网状改变或粟粒状影,下肺比上肺稍明显,后期可出现蜂窝状、囊状改变。这些表现可合并存在,也可单一形式存在,但缺乏特异性[3]。同时可以见到反复发作的气胸和胸腔积液。常规ct主要发现弥漫性均匀分布的网状、囊状透亮影,一般多较小或中等大小。囊肿多呈圆形,但因部分容积效应囊壁可显示不清,仅呈现为弥漫分布无壁透亮影,而囊状影之间的肺组织基本正常。另外,ct还可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气积液以及肺内出血相关的模糊状影。而胸部hrct具有极佳的空间分辨率,可显示小囊腔的薄壁结构,因此在plam的早期诊断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为:1,双肺弥漫分布的圆形或多边形囊腔,无区域差异,壁薄,厚度均匀,边缘清晰,囊腔直径多在2-60mm之间,多数为10mm左右。2,囊腔大小可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6]。早期囊腔<5mm,严重阶段>10mm。3,无明显肺间质纤维化,肺内结节影以及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因此hrct对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此前就曾有学者认为如患者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即使没有病理活检也可以诊断plam[7]。

由于本病的hrct表现与其他肺部疾病有相似之处,故仍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肺气肿: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以双上肺分布为主,无明显囊壁,且囊样低密度区中央有残留的小叶结构,并可见小叶中央动脉。全小叶型肺气肿以下肺为主,整个病变区域密度均匀一致下降。而plam的气囊弥漫分布,边缘清晰,一般没有类似肺大泡的改变。结合年龄,性别,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肺组织细胞病x:肺组织细胞病x的hrct表现与plam相似,但气囊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而结节的存在是两者鉴别的要点。而且肺组织细胞病x男性发病几率较plam为高,不会出现纵隔淋巴结的肿大和乳糜状胸水。

结节性硬化(tsc):两者的hrct表现和病理表现都十分相似,曾有学者提出两者是一种疾病的两种表现。但tsc的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常呈家族性发病,侵犯全身多系统如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皮肤病变甚至脑部病变,可资鉴别。

plam患者预后不佳,目前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考虑到雌激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主要治疗措施是抗雌激素治疗,包括使用外源性孕激素、三苯氧胺或卵巢切除、卵巢放射治疗等,但疗效均不肯定。一项使用雷帕霉素试验性治疗结果提示雷帕霉素对plam的治疗可能有效[8]。

plam自1937年由burrell发现以来,一直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然而今年来国内外对该病的报导呈现上升趋势,我院近十年来共发现该病例共11例,证明该病是一种少见病但并非绝对罕见。而我国目前无论临床还是影像科医生对本病警惕性不高,导致早期诊断率低,以往有报道本病由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超过3年[7]。我们认为,无论呼吸科还是影像科的医生,都应该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加强认识,凡是育龄期妇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出现反复的自发性气胸,乳糜胸,而hr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圆形或多边形囊腔,均应考虑plam的可能,争取尽早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kitaichi m, nishimura k, itooh h, et al.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a report of 46 patients including a linicopathlogicstudy of prognostic factors [j]. am j respir crit car med,1995,151:527-533.

2. aubry me, myers jl, ryn jh, et al.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in a man [j]. am j respir crit car med,2000,11:299-300.

3. 胡丽娟,李扬彬 ct诊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 中国ct和mri杂志[j] 2008,6(2)

4. cohen mm,pollock-barziv s, johnson sr. emerging clinical picture of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j]. thorax,2005,60(10):875-879.

5. 卢冰冰,高占成,王俊等.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3例并国内外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5,4(3):162-166.

6. 金美玲,蔡映云,张志凤等,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55.

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病理学;病理科;进修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为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师,为及时跟随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的方向和脚步,为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基本专业素质和专业理论,同时,必须把握临床病理科的常规工作流程、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诊断能力、知晓病理科最新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只有及时了解和把握临床病理科的工作和发展,才能将最新和最有用的临床知识传授给高职高专医学生,使他们从接触病理学开始就时刻能获得临床病理科与病理学的新动向新发展。因此,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师走入临床病理科进修是能极大促进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将前沿的一线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为学生今后更好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师在临床病理科进修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进修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病理诊断在医院临床诊断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现代病理学不断进步,病理诊断中的部分疾病的分类和命名甚至是诊断方法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现代诊断病理学对病理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临床科室对病理诊断的需求也越来也大,因此对于病理医生和病理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深入全面的要求。在此前提下,高校病理教师到医院病理科进修必须做好全面而明确的学习计划。进修学习是接受培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的重要过程。进修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进修目的是要掌握基本的病理学诊断技能和学习思考如何将病理学的临床经验和前沿发展融入今后的教学中。

笔者在病理科进修制定的学习目的是

1.对送检标本具有正确巨检及取材的能力。

2.对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有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常见疾病具有独立诊断的能力。对疑难或较疑难的病理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3.对典型的常见疾病的冰冻切片具有初步的诊断能力,对细胞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筛选能力。能应用常用的特染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辅助诊断。

学习计划是,

1.初期阶段了解病理制片基本原理,熟悉病理制片全过程,观看学习正确取材方法。了解常见疾病分类及诊断要点,熟悉诊断报告方法。通过大量读片,对照参考书,诊断报告进行学习。

2.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取材,初检报告。参加快速冰冻诊断,结合实际学习锻炼。

3.参加科室病理读片,每周三上午集中答疑或安排小讲课,讲课内容要求系统,全面。

4.了解免疫组化基本原理,熟悉制片过程。参与免疫组化读片,熟悉免疫组化常规项目的检测意义,结合病例判断检测结果。

5.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注意临床与病理间的沟通。

6.通过一定量的细胞读片,熟悉细胞学诊断方法,筛选正常与异常细胞。

二、加强自身医德医风素质,培养规避医疗纠纷的能力。并将此学习心得融会于今后的教学课堂中,加强同学们的职业素质培养和医德医风建设。

认真学习带教医师的医德医风、工作方式、态度举止,积极参与进修医院所推行的“假如我是患者”活动,对待患者及家属保持表达准确亲切、服务热情周到、态度认真诚恳的医师风范。在一线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起因于医护人员的失职或者失言,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可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一线进修医师在工作中微笑服务,仔细解答病人或家属关于病理诊断过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自己不能回答或者解决的疑难要及时请教上级医师协助解决,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由于社会中出现过多医疗纠纷的热点话题,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病理科所发出的每一张病理检查报告单,都具有较高的法律意义,可运用于教学和科研,除此之外,在医疗纠纷中病理报告单是医疗鉴定、司法举证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因此,作为进修医生在打印和发送病检报告单时,必须反复核对病人信息和医生的诊断结果,务必保证所输出的每一张报告单都是准确无误,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

三、将临床病理工与高校病理教学有机结合的思考和收获。

我们病理学曾经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

(1)病理学是一门桥梁课程,如果病理教师只局限于教学,而不进行临床外检工作,单单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缺乏临床外检方面的穿插,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很乏味,效果不好。

(2)形态学教学缺乏足够的动力,学生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在病理课学习中充分表现了既往学习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缺陷。如果能把形态学前后教学统一、协调起来能提升教学效果。那我们病理学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把形态学前后的教学统一和协调起来?

(3)在病理实验课中,学生对基本的组织学知识差不多都已遗忘。我们的病理实验课教学如何将教学效果提升层次?是否可以将学生带到医院的病理科参观真实的病理标本和取材过,如何实施?

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对临床病理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了解得逐渐深入,我获得了以下学习和思考的成果:

(1)临床诊断主要是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对疾病本质认识的过程,教学必须与临床诊断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在确认临床诊断时也需要不断地吸取有益的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改更正。教学内容更是要不断修订,不能一成不变。

(2)病理诊断范围包括细胞学、组织学和各器官的病理改变,未来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复习和再学习。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病理科大夫往往采用病理形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其深度和广度远远地超过单纯从临床的症状或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去诊断某个疾病。

(3)病理学诊断是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列举足够的临床真实病例,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大部分疾病的诊断都以病理学作为“金标准"。CT、MR诊断,对于器官病变形态的把握,也基本全依赖于病理学知识。例如,肠癌的病理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大体上肿瘤浸润深度、边界、是否突破浆膜,是否累及周围器官,手术切除标本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在细胞形态上,还可以判断分化程度、细胞恶性程度、异型的细胞多少等。

(4)病理医生需要增加与其他临医生的交流,在教学中就要为同学们灌输将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学习思路和职业习惯。病理诊断被誉为”金标准“,这就要求病理诊断的高度准确性。患者的很多症状体征都有其病理学基础,譬如颈部淋巴结活检,阴性并不能排除肿瘤,可能与取材、标本的保存等都有关,病理科医生也应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等对临床医生作交流,例如如何取材比较方便诊断。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4-0522-03 中图分类号:G 642.423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4.058

临床思维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对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师的核心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1]。病理学的任务是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其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2]。学习病理学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知识的第一步,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疾病的病因病理形态改变,而且要领会相关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表现,学习病理学除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外,也是培养医学生诊断疾病的思维形成过程。因此,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就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探讨如下。

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3]。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是医学基础向临床学科过渡的关键阶段,其内容涉及诸多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关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除了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基础与临床学科的知识。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多年来,我院病理学教研室教师除承担病理学的教学,还承担直属附属医院临床病理诊断、尸体解剖的工作。这给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丰富临床知识提供很好的条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参加岗前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外,还要求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取材、包埋、切片、染色、病理读片和尸体解剖的工作实践,较快形成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和丰富了临床知识。在教学上,安排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试讲、听课、集体备课、书写教案和教学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义诊、医院文化活动和申报教学科研课题,培养和提高自身医德、师德和科研能力。

重视实验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病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病理实验课教学往往是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对病变的组织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镜下观察、认识疾病的病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师生交流互动少,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病理实验课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层次,引入病例教学和临床病理讨论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内容和疾病的特点,设计简单的病例,学生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资料,观察标本和组织学改变,在尝试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学生是带着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的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所观察到的病变,形成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既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也使病理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联系,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病例教学法的引入,使教师的作用以灌输为主转变为引导为主讲述为辅,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是对传统病理教学的补充。医学教育的实践证明,病例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4]。在实验课教学的安排中,我们还分阶段安排2至3次临床病例讨论,选择讨论的病例必须是学生所学过的病理知识,符合展开讨论的死亡尸体解剖病例,一般以涵盖两个系统疾病为宜,讨论前教师先介绍病例资料,包括发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以及疾病发展变化、治疗经过和解剖肉眼所见、镜下病理变化等,接着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学生进行讨论,各组学生提出各自的分析和诊断,最后教师进行引导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鼓励学生要有独立的见解,又要善于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缜密的思考和逻辑性讨论,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对病理知识、临床知识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知识的认知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5]。

开放实验室,加强课后辅导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记忆和思维的形成往往需要反复的实践经历。对于医学生来说,病理实验教学是他们第一次直观认识人体病变的器官和组织,鉴于实验课的内容和时间所限,很难将每一种疾病的病变特点化为长久的记忆,因此,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复习、观察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加深理解和记忆,密切病理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教师进行课后的辅导答疑,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某些认识的偏差,加强师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教学反馈的信息,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6]。加强和改革病理实验教学,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病理学教学的目标,也是适应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多年来,病理学教研室将病例教学法、临床病理讨论引入病理实验教学,让医学生提早进入临床角色,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不但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覃汝天,蒋诗颖.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医学,2007,20(3):554-555.

[2]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康凤英,杨 辉.临床护理实习教学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A):2267-2270.

[4]陈朝霞.病例讨论对实验诊断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1):65-67.

[5]付欣鸽,胡文浩.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农垦医学,2006,28(5):368-369.

篇4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学;内镜表现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013-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病变是胃癌的前兆,及早的诊断对于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断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1],为了探讨CAG的病理检测结果与内镜检测结果关系,该研究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CAG患者50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34~68岁,平均年龄为(60.5±22.4)岁,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炎症,有21例为轻度炎症;有25例为中度炎症,有4例为重度炎症。统计资料入选标准:所有纳入研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的资料统计。统计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同时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排除同时合并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其他十二指肠肿瘤患者。

1.2 检测方法

对CAG患者的胃镜检测由专业的胃镜医师进行,检测后进行详细的记录与描述。胃镜检测的主要描述特点包括:一是红白的花斑样改变;二是红白相间的血管透见现象;三是胃粘膜溃烂现象;四是胃粘膜的颗粒样变化。对CAG患者的病理学检测方法为:在距离幽门2 ~3 cm的胃大弯和胃小弯处取胃窦粘膜组织作为病理学检测样本,由病理医师进行检查并记录。对CAG患者的Hp检测方法:通过快速尿激酶实验方法进行定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统计

50例患者中病理与内镜均诊断萎缩者11例(符合率22.0%),两者血管透见诊断符合者7例(符合率14.0%),胃镜下花斑样变化诊断符合病理者27例(54.0%),对内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符合率的计算方法为:检验结果符合例数除以总例数(50例)。

2.2 CAG患者的其他病理表现与胃镜表现的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均检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上皮化生者33例(符合率66.0%),均检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皮内瘤变者4例(符合率为8.0%),均检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上皮内瘤变者12例(符合率为8.24%)。

2.3 CAG合并炎症和肠上皮化生与Hp关系探讨

3 讨论

在该研究结果2.2中,两种检测方法均检测为CAG伴随肠上皮化生者33例(符合率66.0%),由此可以推断出CAG患者的慢性炎症情况与肠上皮化生关系十分密切。由该研究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0例患者中病理与内镜均诊断萎缩者11例(符合率22.0%),而胃镜下的花斑样诊断符合率为54%(27例/50例),由此可以推断出单纯的以胃粘膜红白相见(白相为主),胃粘膜下的血管网暴露或者颗粒样病变的内镜表现对诊断的价值较低。而胃镜下的花斑样变化炎症的内镜下所见之一,这说明了CAG患者在病情进展的多个步骤中,内镜还没有观察到胃部萎缩现象时,其在病理学检验结果就可能已经发生了萎缩。这一点与相关文献[2-3]报道基本一致。

相关文献报道[4]:Hp的感染现象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CAG患者胃粘膜存在的活动性炎症暗示了存在Hp的感染现象,并且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胃粘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具有紧密的联系。该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在Hp检测结果为阳性的CAG患者中,其肠上皮化生和炎症的病理学表现百分比明显高于Hp检验结果为阴性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CAG的主要手段,但患者萎缩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然而CAG的肉眼与病理的符合率仅为38%~78%。因此,靠几个胃粘膜活检尚不能完全诊断或排除萎缩和肠化生。因为无论是萎缩还是肠化甚至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如果病理活检发现萎缩就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但如果未能发现萎缩,却不能轻易排除[5]。如果不取足够多的标本或者内镜医生并未在病变最重部位活检,都有可能遗漏病灶,对于慢性萎缩胃炎患者需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定期复查胃镜,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疾病发展为癌。综上,对CAG患者的胃镜诊断价值较低,最终通过病理性诊断才能进行确诊。

[参考文献]

[1] 王蕾,朱薇,陈楚弟,等.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4-1468.

[2] 戴威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不一致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2010,21(10):905-907.

[3] 蒋予,付娅,吴建维,等.醋酸增强内镜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6):313-316.

[4] 蔡莉,王文富,陈菊平,等.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9):1316-1317.

篇5

【关键词】细胞病理学;宫颈病变;TBS分类法报告

宫颈上皮内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在月经期阴道pH值的改变,阴道滴虫、淋病、人瘤病毒(HPV)感染、损伤、雌激素水平改变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子宫颈的病理性改变。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现回顾性分析本院1936例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并通过随访其中上皮细胞异常者,对照分析临床表现与细胞病理学阳性的关系,探讨该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检查1936例已婚妇女,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37岁,均非经期标本。

1.2 取材制片 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接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轻轻刮取一周,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影响检查结果。若白带过多,应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擦净黏液,再刮取标本。患有子宫颈糜烂者应在宫颈糜烂边缘与正常宫颈黏膜交界处刮取,并要刮取全面,

不可只取某一部分。

1.3方法

1.3.1巴氏染色法 标本一>固定一>水洗一>苏木素一>水洗―>0.5%盐酸一>95%酒精橘黄G―> 95%酒精一>EA50―>95%酒精―>无水酒精。

1.3.2细胞学诊断方法 采用TBS系统报告,宫颈病变的范围包括良性细胞改变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上皮内病变根据程度可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和腺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X2检验。

2 结果及分析

TBS分类法报告1164例(60%)为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ASC 52例(2.6%),其中ASC-US 47例,ASC―H 5例;LSIL14例(0.7%),其中CIN―Ⅰ 11例,CIN-Ⅱ 5例;HSIL 5例(0.2%)均为CIN―Ⅲ;宫颈癌2例(0.1%)。

其中宫颈糜烂的患者出现病变者占4.0%,癌变者占O.10%。绝经5年后不规则流血者发生癌症的危险性很大,其阳性率为8.5%。宫颈赘生物中从不典型到高度病变,并有原位癌的发生。对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普查。宫颈光滑或有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患者亦有潜在宫颈癌的可能。因此对此类患者也应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细胞病理学检查。目前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类型有关。本文中HPV患者的阳性率高达21.4%,并全部集中在LSIL。

ASC-US是宫颈细胞学TBS分类法中提出的诊断术语[2],是一类描述性诊断,其诊断标准为细胞的异常较反应性改变更明显但未达到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程度,可以是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恶性改变,不能对其进行明确分类而命名。角化不良细胞、不典型化生细胞、不典型修复细胞、与萎缩有关的不典型鳞状上皮均包含在ASC-US内。ASC-US一直是宫颈病变诊断治疗的难点。国外文献报道ASC-US的诊断在TCT检查中占5%左右,本文2.6%的诊断率与北京协和医院的报道相近(2.13%)[3]。国外有文献报道对ASC-US行活检,其中15%―50%为CIN,5%一10%为中重度CIN,有些甚至为浸润癌。所以建议对ASC-US/LSIL应首先进行高危型HPV检测,HPV(+)再进行阴道镜检查,HPV(-)则可继续按正常人群方案筛查。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大约是5―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宫颈癌普查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例如:宫颈液基薄片技术(TCT)结合PCR技术,肿瘤标志物,检测免疫化学方法等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阳性率,但成本离,技术较复杂,基层医院不易普及。宫颈刮片细胞病理学检查即便是采用巴氏分类法和TBS也有80%以上的符合率。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及时恰当的处理,治愈率接近100%。

本研究1936例TBS结果中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率3.8%,低于国内一些文献报道[4],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对象多为门诊病人而健康体检人员少:可见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适用于临床宫颈病变的筛查。

总之,宫颈细胞病理学作为一项观察女性生殖系统脱落细胞形态的诊断技术,在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方面具有活检组织学检查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宫颈病变诊断和宫额癌筛查中有很大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博文,主编.子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 黄受方,新版《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读后感[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161-163.

篇6

【关键词】 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

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医院病理科的核心工作内容,它是应用现代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结合临床资料,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一门应用诊断科学,是目前公认的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病理诊断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诊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因此加强病理质量控制, 健全病理质量控制体系是病理科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确保优质服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病理科的规范化的建设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我省病理质控中心依据国家《规范》、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河北省医院管理评价实施细则”,编制了《河北省等级医院临床病理科规范化管理、质量控制细则》。该《细则》从病理科科学化管理所需要的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到各工作环节、流程等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全省各级医院和主管部门管理、检查评价病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范和省细则建立规范化的病理科,加强质量管理,严格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是病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病理专业人员要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狠抓业务学习, 刻苦钻研,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引进和学习新技术,工作精益求精。病理医生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正确的思想方法、清晰的思维逻辑、良好的业务基本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时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病理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病理及临床科技发展需要。

三、引进必要的先进设备,加强科技支持力度。

现代病理学日新月异,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基因诊断等技术不断发展,单纯原始的知识和设备已完全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要引进一些必要的先进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科技支持力度,促进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配备先进、高质量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和提高病理诊断的前提。

四、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总则、技术手册等。各个环节标准化,这是病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所以,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职责制度规章和常规操作规范化,诊断科学化。要坚持病理工作查对制度,落实三级病理检诊报告审签制度,提高对终末质量的监控和反馈。

1.标本和资料档案的管理规范化

(1)标本和送检单的接收和处理!

检查标本和送检单的名字是否相符,有否标本,有没有病史。标本有无固定液,送检单编号登记。

(2)资料档案的规范管理

诊断报告发出后,附有诊断报告记录的送检单、切片和组织蜡块存档并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资料借出制度,确保档案资料不被丢失。

2. 技术操作规范化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制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因此,保证和提高制片质量是每个病理技术员的责任。为了保证制片质量,减少差错,防范责任事故,避免医疗纠纷,有必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制片的控制。

切片的制作包括组织的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烤片、脱蜡、染色、封片等一系列工序。每一工序都有各自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需多加留意。

一张高质量的切片要做到:

(1)组织完整、无固缩、龟裂、污染、贴片恰当

(2)切片较薄而均匀、无皱折和刀痕

(3)染色清晰、核浆分明、透明度好

(4)封胶适当、玻片清洁

(5)字体端正、号码清楚

3.病理诊断报告的规范化

病理诊断的发出,应该是在保证诊断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越及时,同时要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对因故不能及时发出病理诊断书时,应口头通知临床科室或发出“迟发病理诊断通知书”,并说明迟发原因。病理诊断书是病理医师签署的医学证明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慎重对待。并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说明。 病理诊断报告正副本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其保存期限按照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病理诊断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病理号,送检标本的科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病历号或住院病历号。

(2)诊断结果:大体描述、镜下描述(选择性)和病理诊断。

(3)其他需要报告或建议的内容。

(4)报告医师和复核医师签名、报告时间。

五、要协调好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促进临床、病理共同发展

要建立临床科主任与病理科主任联席会制度,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研讨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临床病理读片会。对重点、疑难、危重病人坚持随访制度,了解诊断符合情况。争取尽可能多的尸体剖检,并对尸检病例常规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促进临床及病理诊疗技术的共同提高。

六、加强兄弟医院病理科的交流、相互促进

与兄弟医院病理科建立横向联系,建立区域集体阅片、读片制度,有重点、有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全省、全国的病理专业学术交流活动,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多学习借鉴兄弟医院病理科在病理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与提高。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远程会诊,以提高诊断水平,保证病理报告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孙青.全国病理质量控制经验交流大会简报[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6, (04).

[2] 慕立峰,慕本军. 加强病理科建设 提高病理质量管理[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7, (01) .

[3] 朱雄增,侯文忠. 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和运作[J]. 中国肿瘤, 2007, (06) .

[4] 刘卫平,李甘地,郭立新,周桥. 华西医院病理科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尝试[J]. 中国肿瘤, 2007, (06) .

[5] 张乃鑫. 医院临床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的一些战略性思考[J]中国肿瘤, 2007,(06).

[6] 王瑞琳, 张乃鑫, 秦进喜.天津市推动落实病理科工作规范[J]. 中国肿瘤, 2007, (06).

[7] 王琼书,陈大军. 病理误诊引发医患争议的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02).

[8] 石新兰.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05).

[9] 何春年,吕建波,江建明,赵焕芬,翟金萍,徐明堂. 河北省医院病理科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及其体会[J]中国肿瘤, 2008,(11) .

[10] 何青莲,李楚天,罗碧怡.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质量控制的体会及技术改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20) .

篇7

[关键词] 子宫颈癌;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子宫颈活检

[中图分类号] R44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ervical cytology smear in the screening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13 751 cases of cervical smear cell detection by TBS classification, then compared the abnormal results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biopsy. Results There were 515 positive in 13 751 cases. The positive rate was 3.78%. Among the 515 cases, 349 cases underwent cervical biopsy. There were 217 cases upper than CIN, the positive rate was 62.18%.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79.50% between the cervical smear and cervical biopsy. Conclusion Cervical smear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screening of cervical cancer, it facilitates basic hospital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Cervical cytology smear; Cervical biopsy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子宫颈癌是在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率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2],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技术因其取材、制片等优势,加之The Bethede Systerm (TBS)分析诊断系统在世界范围的普及,显著提高了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度和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洛阳周边地区13 751例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评价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于2009年1月~2013年5月我院妇科门诊行子宫颈刮片检查的患者及体检者,共13 751例,年龄19~77岁,其中19~30岁771例,31~40岁5173例,41~50岁6496例,51~60岁1083例,≥61岁228例。子宫颈活检者年龄21~76岁,平均(45±10)岁,均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妇女。

1.2 方法

1.2.1 子宫颈细胞采集与制片染色 常规方法显露宫颈并消毒,使用木质曲圆角头子宫颈细胞采集专用刮板,常规方法插入宫颈内口,围绕宫颈顺时针方向旋转3~5周,将采集到的样本均匀涂抹于清洁载玻片右侧2/3区域约2.0 cm×3.0 cm的范围内,立即入95%乙醇液固定至少10 min。按常规方法行巴氏细胞学染色[3]。若子宫颈口黏液较多,用消毒棉签轻轻擦去黏液后,持子宫颈细胞采集专用刮板采集细胞样本。

1.2.2 宫颈组织活检 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均建议子宫颈组织活检。会与宫颈常规消毒,窥阴器暴露宫颈,阴道镜与碘实验指引下,行Leep刀定点活检,标本立即入95%乙醇固定24 h。常规病理技术方法取材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阅片分析。

1.3 诊断标准

1.3.1 细胞学诊断标准 采用2001年TBS诊断标准[4]:①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②非典型鳞状细胞(ASC),ASC又分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③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人类状瘤病毒(HPV)感染及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I);④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鳞状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CINⅡ)和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NⅢ);⑤鳞状细胞癌(SCC)。TBS报告的ASC-US、ASC-H、LSIL、HSIL、SCC均为细胞学检查阳性。

1.3.2 组织病理学诊断[5] ①正常或炎性反应;②CIN:包括CINⅠ级、CINⅡ级及CINⅢ级;③浸润癌(SCC);④其他。病理学阳性诊断包括CINⅠ级及以上。

1.3.3 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 以组织活检诊断为金标准,细胞学结果与组织学活检结果的检出率对照。细胞学阳性诊断包括ASC-US以上病变,组织学活检诊断阳性包括CINI以上病变,分级对照依据细胞学与组织学可以相差1级的惯常做法[6](即病理学诊断为SCC,细胞学诊断为HSIL及SCC,病理学诊断为CINⅢ级和CINⅡ级,细胞学诊断为LSIL、HSIL及SCC,病理学诊断为CINⅠ级,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及HSIL病变者均视为分级诊断准确)。

1.3.4 标本质量评估 对每例标本均进行满意、不满意评估,满意的子宫颈细胞学涂片最低细胞数量估计至少需有5000个保存完好和形态清晰的鳞状细胞。不满意的涂片说明原因并建议再取材检查。涂片确认满意后方可用于分析。子宫颈活检标本直径不小于3 mm,并及时固定于95%的乙醇溶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列联表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13 751例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中,除135例标本不满意外(即标本经重新取材上皮细胞仍较少,血液较多,此类标本建议临床直接活检),13 616例纳入分析,满意率为99.02% ,NILM 13 101例(96.22%);筛检出ASC-US及以上病例515例,阳性检出率为3.78% ,其中ASC-US 287例(2.11%)、ASC-H 137例(1.01%)、LSIL 63例(0.46%)、HSIL22例(0.16%)、查到癌细胞6例(0.04%)。

各年龄组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比较,χ2=33.005,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除≥61岁年龄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细胞学检查阳性高发年龄主要分布于31~60岁年龄组;HSIL全部22例发生于31~60岁年龄组,其中14例发生于31~40岁年龄组(63.6%);63例LSIL中28例发生于31~40岁年龄组(44.4%),32例发生于41~50岁年龄组(50.8%)。61岁及以上年龄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可能是样本结构偏倚所造成,对于两癌普查与健康检查,20~59岁区间的人群比较容易接受,高龄人群接受检查的程度较低,部分有症状的人才容易接受健康体检,查出阳性细胞学病变的比率相对较高,故60岁以上年龄组的基数小,阳性病例多,阳性率高。见表2。

2.2子宫颈活检检查结果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515例,其中349例用Leep刀取活检,细胞学检查阳性群体的活检率为67.77%。其中诊断为炎症或增生性病变者132例(占活检数的37.82%),CIN Ⅰ者145例(占活检数的41.55%),CINⅡ+CINⅢ者66例(占活检数的18.91%),浸润性癌6例(占活检数的1.72%)。见表3、4。

2.3 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对照结果

515例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进行宫颈活检者349例,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并被组织学活检证实为宫颈癌者6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细胞学判读为HSIL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100%,LSIL为92.06%,ASC-H诊断符合率62.04%,ASC-US诊断符合率62.02%。细胞学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呈趋势性增加(线性趋势,χ2=114.66,P=0.000),见表5、6。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的活检率为67.8%,均为该组群体多为城镇郊区和乡村妇女,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数百元的检查治疗费仍然被认为是一种负担,某些阳性患者不愿意做进一步检查,而有一些患者则自行选择到另一家医疗机构复查核实,也是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的活检率偏低的一个因素,因此对宫颈癌的危害及宫颈癌筛查意义的宣传应加大力度,对于那些心存疑虑的患者,应鼓励其定期复查或到别的医疗机构复查,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数据结果也显示细胞学阳性分级越高,病理活检的阳性率越高,反映子宫颈常规刮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子宫颈组织活检阳性率有较高的一致性。

3 讨论

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子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是子宫颈癌筛查的最为有效的方式[7,8]。但是,由于社会和经济等原因,液基细胞学检查因其较高的费用难以在城市边缘和农村群体中推行,甚至检查出有问题的部分贫困人员,经历一番波折,才有可能做进一步的有效处理[9,10]。本组研究资料中子宫颈细胞采集采用的是传统的子宫颈刮板加巴氏染色、TBS分级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子宫颈常规刮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子宫颈组织活检阳性率有较高的一致性。已有研究表明[11,12],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与子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检查相比较,其阳性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传统的子宫颈刮板采集宫颈细胞结合巴氏染色、TBS诊断分析方法仍然可以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操作中,用棉签蘸去子宫颈口多余黏液、薄层均匀涂片、涂片后立即入95%乙醇固定,是保证子宫颈细胞学检查质量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子宫颈的许多细胞涂片制作精良,完全能满足阅片分析的需要。同时巴氏染色和TBS报告分级诊断系统所做的描述性诊断报告,提高了各类细胞标本的病理学鉴别诊断能力。

本研究显示细胞学刮片检查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细胞学检查为ASC分组中ASC-L、ASC-H组的诊断符合率均在7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学判读为HSIL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100%,LSIL为92.06%,ASC-H诊断符合率62.04%,ASC-US诊断符合率60.75%。细胞学筛查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呈趋势性增加(线性趋势,χ2=114.66,P=0.000),表明病变程度越高,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13]。

本研究同时分析了13 616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筛查情况,从年龄分布来看,不同年龄段阳性率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研究还发现,ASC-US是子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的难点,其准确性对提高宫颈刮片细胞诊断的报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组中ASC-US占总检查人数的2.11%,与文献报道相近[14],其中287例ASC-US中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炎症107例,CIN Ⅰ级58例,CINⅡ+Ⅲ级13例,诊断符合率为75.83%,CINⅡ以上病变检出率24.17%。TBS判读为ASC-H组137例,其中组织学诊断为宫颈炎症者15例,CIN Ⅰ级51例,CINⅡ+Ⅲ级19例, CINⅡ级以上病变检出率37.88%,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ASC-US组(χ2=33.92,P

子宫颈细胞学及TBS诊断系统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宫颈癌大规模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细胞学医生经验及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细胞学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因此细胞病理学医生正确掌握TBS的诊断标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宫颈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而充分发挥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预警作用。

[参考文献]

[1] Jemal A,Bray F,Melissa,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2] 赵方辉,李隆玉,李联,等. 中国子宫颈癌机会性筛查多中心临床研究[J]. 癌症进展,2010,8(82):109-113.

[3] 张乃鑫.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6-47.

[4] 黄受方,张长淮,余小蒙.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M]. 第2版. 北京:诊断病理学杂志社,2004:13-73.

[5] 陈乐真. 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7-120.

[6] 田澄,张盛忠,刘洪刚,等. 宫颈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比分析[J]. 中国病案,2008,9(11):46-48.

[7] Cuzick J,CLavel C,Petry KU,et al. Overview of the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studies on HPV testing in primary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 Int J Cancer,2006,119(9):1095-1101.

[8] 张敏,张丽华,胡争光,等. 不同细胞学检查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917-919.

[9] Lazcano-Ponce EC,Moss S,Alonso dR,et a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y is it ineffective the case of Mexico[J]. Arch Med Res,1999,30(3):240-250.

[10] Sankaranarayanan R,Budukh AM,Rajkumar R. Effective screening programme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low-and middle-income developing countries[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1,79(10):954-962.

[11] Sigurdsson K. Is a liquid-based cytology more sensitive than a conventional pap smear[J]. Cytopathology,2013,24(4):254-263.

[12] Suwannarurk K,Bhamarapravatana K,Thaweekul Y,et al. A 1-year experience with liquid-based and conventional papanicolaou smear in Thammasat University Hospital[J]. J Med Assoc Thai,2011,94(Suppl 7):S47-S51.

[13] 王爱春,顾依群,王军,等. 2225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病例与HC2 HPV-DNA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比较[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4647.

[14] 蔡虹,关婷,唐晖,等.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28(10):869-871.

篇8

【关键词】病理;教学

护理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就业准备的教育。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为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而病理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我们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像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学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克服这个缺点。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在声、形、光的作用下,图文声像并茂,动静快慢结合,可创造出知识性、形象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1]。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但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病理变化,而且可以通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具体病变过程,通过教学录像了解尸体解剖过程,介绍病理学的发展历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 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补充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应该重点讲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发生机制的联系,用于解释和解决一些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并达到适当的深度,不可过浅也不可过深,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当面对一个病人出现某一症状的时候,能够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该怎样护理? 可适度补充一些疾病与临床护理联系方面的知识,同时注意各个章节知识的横向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讲解栓塞的时候,先提问为什么护士在注射之前要排空空气?让学生先带着问题思考,然后讲解新的知识点。

3 精简镜下病理特点

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誉为“金标准”,而病理诊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因此病理学教学的重点通常是病变的大体观和镜下观。但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重心不在疾病的病理诊断,因此,对于疾病的镜下特点要讲解得重点突出,简明扼要[2]。一种疾病记住最重要的1-2个病理特征即可,而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等可仅作为了解内容。例如风湿病,让学生掌握风湿病的病理诊断特征为风湿小体即可,而风湿小体的组成成分等无需掌握。

4 运用病例讨论法

病例讨论法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能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3]。临床病例讨论以典型的病例为中心,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参与,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了病理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根据教学需要,每章选取1-2个典型的临床病例,把有关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提前告知每一位同学,要求学生预习,将没有学过的检验指标的临床参考值也告知学生,便于学生查阅。讨论的主题围绕该病例的主要病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总之,在病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安排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这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临床输送有知识、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强欣,黄亚凤.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22- 123.

篇9

【关键词】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特点;相关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028

脑干胶质瘤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其中以10~20岁、30~40岁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等,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尤其近几年, 脑干胶质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1]。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痛苦。目前临床一般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 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缺乏病理学支持[2]。本研究主要为了分析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及两者相关性, 对本院收治的疑似脑干胶质瘤患者进行分析, 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12年3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脑干胶质瘤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37例;年龄5~61岁, 平均年龄(39.4±9.5)岁。其中成人61例, 儿童17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颞枕入路肿瘤切除术、顶枕入路肿瘤切除术、远外侧入路肿瘤切除术。切除的肿瘤送检验科检查。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MRI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中有56例(71.79%)低级别脑干胶质瘤, 有17例(21.79%)高级别脑干胶质瘤, 5例(6.41%)其他病理类型。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准确性为96.15%(75/78)。

2. 2 手术结果 78例患者中48例(61.54%)肿瘤全切除, 14例(17.95%)肿瘤切除>90%, 9例(11.54%)肿瘤切除50%~90%, 7例(8.97%)肿瘤切除25%~50%。

2. 3 MRI特点与病理构成关系 ①术前诊断有24例患者为内生弥散型胶质瘤, 无强化型5例, 有强化型19例, 经过病理确诊有20例为胶质瘤, 其中有12例为低级别胶质瘤, 8例为高级别胶质瘤;1例为黑色素瘤, 1例为胶质增生。②术前诊断有23例内生局限型胶质瘤, 有强化型15例, 无强化型8例。经过病理确诊有20例为胶质瘤, 其中有13例为低级别胶质瘤, 有9例为高级别胶质瘤。有1例为表皮样囊肿, 1例转移癌。③术前诊断有11例为外生弥散型胶质瘤, 均有不同程度强化, 经病理诊断有11例为胶质瘤, 其中有3例低级别胶质瘤, 有8例高级别胶质瘤。④术前诊断有6例外生局限无强化型胶质瘤, 经病理诊断有6例为胶质瘤, 6例均为低级别胶质瘤。⑤术前诊断有12例外生局限强化型胶质瘤, 经病理诊断有12例为胶质瘤, 其中有9例为低级别胶质瘤, 3例为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中有3例为室管膜瘤, 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为延髓背侧外生, 有强化、囊变。⑥术前诊断有2例为延颈髓型胶质瘤, 经过病理诊断均为室管膜瘤, 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为髓内占位, 有强化、囊性变。 内生局限型病理级别明显低于内生弥散型脑干胶质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干胶质瘤是一种脑肿瘤疾病, 以往一般采用诊断性放疗, 或者进行立体定向下穿刺活检经过病理诊断后再进行放化疗。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对脑干胶质瘤的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缺乏病理学支持。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疑似脑干胶质瘤患者分析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点及两者相关性。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准确性为96.15%。说明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检查脑干胶质瘤的准确性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内生局限型脑干胶质瘤有23例, 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3例, 说明此类型的肿瘤大多为低级别胶质瘤, 可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而该型强化型肿瘤病理检查有部分为表皮囊肿等, 说明对该型强化肿瘤的检查需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联合病理学检查, 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本研究中, 内生弥散型脑干胶质瘤术前诊断有强化型19例, 经过病理确诊有20例为胶质瘤, 1例为黑色素瘤, 1例为胶质增生, 说明对该型强化肿瘤的检查不能单纯依据磁共振成像技术判断, 也需进行病理确诊。本研究显示, 11例外生弥散型脑干胶质瘤有3例低级别胶质瘤, 有8例高级别胶质瘤, 说明该型肿瘤大多是高级别胶质瘤, 其症状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本研究中, 外生局限型脑干胶质瘤多为低级别胶质瘤, 病理级别明显低于外生弥散型, 其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为延髓背侧外生, 有强化、囊变, 可将此作为诊断的依据。本研究还发现, 成人与儿童脑干胶质瘤病理级别无明显差异(P>0.05), 但儿童的预后更差, 说明病理级别并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 对脑干胶质瘤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的准确性较高, 但是对于有些类型的肿瘤仍然需要经过病理确诊, 病理级别并不是导致儿童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阴鲁鑫, 张俊廷, 张力伟, 等.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5, 31(2):129-132.

[2] 郝健.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影像与病理分级关系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装备, 2015, 12(1):92-95.

篇10

[关键词]植物病害诊断 网络教学平台 考核方式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20-03

植物病理学是我校农学、园艺、植保以及草业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其中普通植物病理学是这些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农业植物病理学则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习的专业必修课。普通植物病理学系统讲授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学和病理学及病害防治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农业植物病理学系统讲授主要农作物病害的为害状(病症、病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和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主要病害,能够掌握重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此,无论是普通植物病理学还是农业植物病理学,都涵盖了症状、病原、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防治等丰富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有学习的激情,全力投入,不断地总结以及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所学知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的内容无论怎样丰富,都属于理性认知的范畴,因此加强实验、实践是学好植物病理学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的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相关文件也不断出台。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了实验课程建设,并于2006年将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样,2010年将所有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病理学统一称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将实验从讲课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并且将学时从16学时增加到32学时。

在对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进行教改探索中,我们组建了教学小组,加强了多媒体教学,结合科研内容、科研成果和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介绍果树病害时,我们以核果及仁果褐腐病、苹果轮纹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为例,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利用科研中获得的清晰、丰富的症状照片、病原图片详细介绍病害的发生危害等内容。在植物病理学实验中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主要按照病原的类别安排实验,而且,绝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比较缺少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所讲授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2010年以前称为园艺植物病害防治,包括讲课和实验)进行更新,从2004年开始,压缩原有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植物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及自采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等实验。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中,我们增加了观察稻瘟病菌在洋葱表皮上萌发过程、条锈病菌对不同抗性小麦的田间抗性观察以及学生到田间观察和诊断病害等实验。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些实验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人数多,一般为100人左右,多时超过150人,少则80多人,因为人数太多,学生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做病原分离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离对象制订了分离方案,并且从平板上观察到了微生物,那么这些微生物是什么?究竟是不是病原物呢?涉及更深层次的疑问,在指导教师有限的实验条件下无法开展深入的工作。

二、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病害诊断是综合运用包括病害症状、病原、病害发生规律等植物病理学知识的一个过程。无论在理论课程中,还是在实验课堂上,教师都会给学生们看很多病害症状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图片,病害症状典型,特点突出,学生们一看就很清楚,总感觉自己学会了判断某个病害,但真正到了田间,病害的发生情况可谓千变万化,缺少经验的人根本无法正确诊断病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到白粉病通常在叶片正面可以观察到白色粉状物,而通常在叶片背面观察到霜霉病的霉层。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听到不少学生说发生在叶片正面的是白粉病,发生在背面的就是霜霉病,很显然这是不准确的。也难怪听到有的教师反映:“怎么我们植保的学生连白粉病和霜霉病都分不清?”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深入田间,不断地积累病害相关知识。

鉴于此,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总结前期改革的经验,将自采病害标本进行诊断的实验改为田间植物病害的观察与诊断。要求2-3名学生为一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一个月左右)到田间观察植物病害的发生情况,最后选择3-5种作物,诊断5-8种病害。学生需要观察病害的田间症状、发生规律,利用室内镜检病原,查阅相关文献,最后提交病害的症状照片、病原形态图片。此外,每个人还要撰写实验报告,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病原形态等来确定病害。学生在学习之余三五成群到科学园的温室大棚或田地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利用照相机拍摄田间病害症状照片,采集一些标本用于实验室镜检。

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拍摄的照片质量相当好,症状非常清晰,有的学生甚至拍到了清晰的病原形态照片。按照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收获都很丰富。第一,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病害的诊断,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的精神。第二,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准确诊断一个病害的不容易,病害的田间症状复杂多变,环境及耕作条件千变万化,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植物病理学功底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第三,除了小组的观察、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正如有的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小结中写道:“虽然我们的病害诊断可能存在错误,但是从这次实验中,实际去田里观察病害,跟课堂所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差距。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老师已经很熟悉而且研究得比较透彻的病害,真正下到大田里顿时就傻眼了,那么多的作物得一种种仔细辨认,并且有的虽然症状相似却可能并不是我们初步判断的病害,此时就要通过实验室镜检、查阅资料并且咨询老师等途径来判断。所以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认识和感悟。希望这样的实验课方式能够被广泛采纳,利于实践与教学相长。”

在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做,平时不注意积累,临时找些病样或用存了很久的病样用于诊断,还有的学生诊断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为了凑图片而下载网络上的图片作为自己的材料。这样的实验报告无论完成得多好都被记为零分。有的学生看到自己实验成绩不高发来邮件询问,而我们把评定要求与扣分情况告诉他们后,他们都会从心底里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三、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在2008年就建立了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了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作业等栏目,网络平台中的设置让教师批阅完之后就会自动统计分数、计算平均成绩等。植物病理学的知识覆盖面很广,而我们的实验课程学时有限,有很多内容都不可能在课堂上接触到。从2011年起我们开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作业、在线测试、常见问题等项目。在提交答案方面允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多次提交答案,此举有利于学生加强过程学习,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对这项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对于掌握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主要依据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我们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进一步理解植物病理学的知识,但由于学生人数很多,我们不可能每次课都点名,所以即使有些学生不来上课同样也可以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交实验报告,教师对这种类型的实验报告有时也很难分辨。因而,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将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的课后作业成绩、参与课程讨论、在线测试等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当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发挥教学助理的作用

在本科生的实验课中,往往都有研究生作为助教参加教学的准备、答疑及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从去年开始学校为课程的助教发放津贴也促进了研究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我们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生人数往往比较多,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教学工作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让研究生同学得到很好的锻炼,确实是一项优点很多的方式,值得推广。

然而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现有知识限制,研究生同学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不准确,导致有时实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答疑的过程中未能主动回答学生的问题;批改作业时,可能会因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而影响学生的分数。对此,任课教师的监督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践中要求研究生做出评分的标准并对每一份批阅的作业都进行总结,尽快下发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进行田间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等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深入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收获都很大。当然,执行中还会遇到多种挑战,首先,植物病害发生的季节性太强,田间病害诊断实验的完成受田间发病情况的制约,比如今年就由于北京前半年的气温较低、田间病害较少而推迟了完成实验的时间。而且学校周边可以观察病害的田地非常有限,也限制了可以观察到的病害种类数量。其次,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敷衍了事。再次,有的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做得很好,收获颇丰,然而不会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认真按照要求做,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完成,但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的效果;还有极个别学生的实验报告完全相同,更有甚者将教师上课用的图片或网上搜索到的图片放在自己的实验报告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实践的效果。

在未来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调整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夏秋季节的植物病害发生比较普遍,病害种类也比较丰富,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将田间病害诊断这一类实践性极强的实验时间安排在夏季或秋季进行。第二,对于田间病害诊断一类的实验,还需要增加一些优秀的实验报告实例或将往届做得很好的实验报告及所拍摄的图片上传至教学网供学生参考。第三,提供更多可用于学生镜检的机会,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允许部分学生进行深入的分离鉴定实验。第四,充分发挥教辅老师和助教的作用。教辅老师一般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助教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既可以缓解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又可以使自身得到很好的锻炼。第五,从理论课期末考试试卷看,有的学生不注意审题,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及时点评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 参 考 文 献 ]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怀方,刘凤权,黄丽丽主编.园艺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侯明生,黄俊斌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高智谋,陈方新,等.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