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改良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改良的必要性

篇1

关键词 Cd污染;稻田修复;土壤改良剂;生石灰;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204-05

Abstract Four types of soil amendments including super humic matter,mineral stabilizer,compound organic matter and common organic fertilizer were selected,combining scientific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leaf transportation impediment control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mediation system of Cd contaminated rice field of Changsha City in Hunan Province were tes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soil amendments and scientific field manage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rice,and even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in paddy soil of moderate pollution area,which could meet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The Cd control ability of these four amendments followed the sequence:super humic matter>compound organic matter>mineral stabilizer>common organic fertilizer. However,the Cd reduction effects of all soil amendments were poorer tha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im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was effective for moderate contaminated fields,but the Cd concentration in rice still couldn′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food safety standards. Therefore,it′s suggested to change the farming structure instead of planting rice.

Key words Cd contamination;rice field remediation;soil amendment;lime;application effect

随着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1]的公布,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耕地污染超标率为19.4%,总金属镉超标率为7.0%。湖南省作为重金属污染重灾区,被划为土壤重金属治理示范省,其中包括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示范工程。2016年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进一步明确了农田污染修复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安全有效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成为了一个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湖南省地处中南,气候偏暖,农田作物以水稻为主,实施两季耕作。因此,农田污染治理针对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湖南作为农耕大省,农田污染物类型主要为重金属污染,在相当大面积范围内,以重金属镉(Cd)为主要污染物。例如,在长沙、株洲、湘潭地区(长株潭地区)共有10.4万hm2重金属污染耕地[3]。其中,土壤镉浓度不超标(

近年的研究显示,影响稻米中镉含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稻品种、土壤pH值、土壤生物有效态镉含量、田间灌溉方法、田间施肥管理等。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第一期试验选取了湖南省长沙市3个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块考察农田镉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的有效性,基于当地农民普遍接受袁隆平杂交水稻为主要水稻品种的事实,第一期试验不再进行水稻品N的筛选,直接选择杂交水稻为考察对象。通过施加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同时通过田间灌溉管理和田间施肥管理,控制水稻对镉的吸收及其向果实籽粒的转移,降低稻米中镉含量,从而达到有效治理、保障粮食安全的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试验开始前,长沙市所有地块已经进行过生石灰处理,因而本次田间试验所考察的结果均为添加生石灰基础上的治理效果。

1 水稻镉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因素

1.1 土壤酸碱度(pH)

pH值是影响水稻吸收重金属镉的主要因素之一。pH值的变化能够改变Cd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稻的吸收。当pH值由7左右下降到5左右时,水溶性Cd在土壤中的含量可由3% 提高到48.39%[5],水溶性Cd含量的提高,将相应提高水稻对Cd吸收量。对于水稻而言,最佳生长pH值范围为5.5~8.0,而湖南省大部分土壤偏酸性,pH值在4~6之间。如果需要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应控制土壤pH值在6.5以上[6]。

1.2 氧化还原电位(Eh)

氧化还原电位Eh也能影响土壤中Cd污染的生物有效性[5]。随着Eh的增大,土壤氧化强度增大,土壤中水溶性Cd含量随之增加,同时增加的还有水稻吸收Cd的总量及水稻植株中Cd含量。当Eh值较低,土壤处于还原条件时,有利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降低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在水稻种植中,可以通过灌溉管理,实现土壤Eh值的调节。在淹水状态下,Eh值较低并多为负值,有利于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李欣[7]在研究中指出,采取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干湿交替管理,稻米中Cd浓度为1.12 mg/kg(土壤中Cd浓度为2.78 mg/kg),而采用水稻生长期全淹水管理,稻米中Cd浓度仅为0.39 mg/kg(土壤中镉浓度为3.30 mg/kg)。

1.3 水稻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运转累积能力相差较大。根据报道[8-9],特优559地上部生长受Cd抑制最大,镇稻8号基本不受Cd浓度的影响;扬辐粳7号的茎叶与根部Cd 浓度比(S/R)最大,K优818的S/R值最低。扬辐粳7号和特优559对Cd运转多且耐性弱,两优培九和苏优22转运较少同时耐性弱,优838、K优818和武运粳7号则是转运少且耐性较强,另外宁粳1转运较多耐性也好。同等条件下,水稻糙米中Cd浓度顺序为籼型>新株型>粳型[10]。江苏省田间试验数据显示杂交稻的Cd吸收显著高于常规稻[11]。因此,在进行稻田重金属Cd治理时,可以优先选择低吸收、低积累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从根源上降低健康风险。

1.4 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通过调节土壤的物化性质,并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的环境危害[12-13]。目前,应用于稻田Cd污染治理的改良剂包括3种类型[14-24]:腐殖质、有机肥和矿物改良剂。其中,已经验证过Cd修复效果的矿物改良剂主要有蛭石、页岩、风化煤、草炭、生物炭、油渣、凹凸棒石、海泡石、沸石、石灰石、过磷化物、钙化物、磷灰石、赤泥、天然黏土等。

1.5 施肥种类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肥料的施用对重金属的吸收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机肥、镁硅肥、叶面肥等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和转运[16,21,24-26]。常用的有机肥包括有机碳源、菜籽饼/渣、猪粪、鸡粪、牛粪、羊粪、造纸渣料等,有机肥通过络合、吸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态,从而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利用。通过在孕穗期对水稻叶面定时、定量喷洒叶面肥,可以控制已吸收的Cd向水稻籽实传输的效率和总量,从而达到控制稻谷糙米中Cd总含量的目的,保障人体健康。

本田间试验应用不同土壤改良剂改变和调整土壤pH值,通过科学的灌溉管理控制田间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结合科学的施肥方法,考察不同种类有机肥以及孕穗期叶面肥对稻谷中重金属镉积累效果的影响,以期通过本次田间试验筛选出高效田间土壤改良剂,结合科学田间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稻谷中Cd的积累。

2 试验方法

2.1 实施地点和污染背景

本试验在湖南省长沙市3个自然村的不同污染水平地块开展晚稻种植,晚稻品种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地块的背景Cd浓度和pH值如表1所示,表1中所示数值为试验地块在添加生石灰之前当地农管所记录的检测数据,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试验地块的污染背景。

从表1可知,A、C地块为重度污染地块,稻谷中Cd含量均超过0.4 mg/kg;B地块为管控生产地块,土壤Cd浓度

2.2 土壤改良剂种类

本次试验选取超级腐殖质、矿物质稳定剂、复合有机肥和普通有机肥为土壤改良剂,分别在3个不同地块进行Cd污染修复效果验证。

超级腐殖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三铁钛合物,含有微量锌、钒、钴、钠、磷、锰、钙、镁、钾、氯。超级腐殖质结合常态底肥施用,能够有效络合重金属、降低重金属Cd的生物活性,达到水稻无毒化的效果。矿物质稳定剂选取石灰石、海泡石、蛭石等天然矿物混合而成,主要有效成分有钙、镁、磷、硅,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同时其钙、镁、硅物质结构能够有效络合重金属、降低重金属活性,实现对重金属的钝化,达到稳定的水稻无毒化效果。复合有机肥包括猪粪、菜籽饼、石灰石等有效成分,在本次试验中可完全代替常态底肥施用。复合有机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有效氮、磷、钾,同时含有微量元素硅、钙、镁,既能起到钝化重金属的目的,又可达到施肥增产的功效。普通有机肥使用猪粪有机肥,在本次试验中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

篇2

[关键词]中低产田 改造 可行性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44-01

一、隰县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

隰县位于晋西吕梁山南麓,临汾市西北,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总耕地面积31.9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3.86亩,在耕地中:高产田0.6万亩,中产田6.7万亩,低产田24.62万亩,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8.19%,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隰县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

改造中低产田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综合治理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一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需要。二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三可以促进旱作农业的发展。四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土、肥、水、光和热等资源利用率。五可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六可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地域优势,实行有机、无公害农业生产。在隰县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惠民、稳农利国的一件大好事,势在必行。

三、隰县实施中低产田的可行性

(一)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1、隰县农委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2人,助理技术职称45人)技术力量雄厚,农学、土肥、植保等各类人才齐备。

2、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健全,县以农委为中心,省以农科院隰县试验站为依托,农民培训中心为桥梁,以乡农科站为纽带,以村农民技术员为骨干带头示范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

3、隰县农委有完善的土壤化验室,可进行土壤有效成分常规化验工作。

4、多年来,隰县农委先后组织承担实施了省农业“双千”工程、省农业“九五”期间等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研究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施项目的工作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二)农田基础设施状况及耕地资源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隰县70%以上耕地是坡耕地,由于长时间雨水冲刷形成内高外低的地块,造成田面不平整,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二是田面坡度2度左右的约占26.8%,田面坡度4-5度左右的约占73.2%;并且田埂年久失修,田埂破损严重。因此坡耕地整治与培肥模式实施是解决该区域农户温饱问题的迫切需求。

四、中低产田改造的技术方案分析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山西省中低产田改造规划》、《山西省新增1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肥水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通过实施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多种综合配套措施,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地力基础。

(二)、设计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规模实施的原则

针对耕地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当地的综合高效措施,集中连片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实施的示范效果和规模效益。

2、工程、农艺、化学、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区铺设输水管道、里切外垫、整修地埂、修筑田间道路,大片实施秸秆还田和机械深耕,施用抗旱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增施有机肥,实现工程、农艺、措施相结合,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综合治理效能叠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坡耕地土壤综合治理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在采用各种土壤综合治理技术措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努力提高自然降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水分流失,充分提高土壤肥力。

(三)、中低产田改造的农艺措施

1、玉米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产量。

2、增施精制有机肥。增施精制有机肥可以显著改良土壤和提高产量。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达到培肥土壤、稳产高产、增产增收的目的。

3、测土配方施肥

通过采集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缓效钾、有效锌等14项,同时使用化肥深施机进行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

五、项目建设目标

(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区实行管、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实现“管相连、旱能灌、林成网、路相通、生态良”的目标,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全面提升。

(二)、土壤肥力、土、肥、水资源利用目标

项目区土、肥、水资源利用目标要实现“四个提高”。即: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土壤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0百分点;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提高10个百分点。

(三)、粮食生产能力目标

综合治理后的农田按种植粮食产出量确定生产力水平,使改造后的坡耕地,变为高标准的旱作农田(部分变为水浇地),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玉米产量旱地亩均增产60公斤,水浇田亩均增产150公斤。

(四)、生态环境目标

篇3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在水蚀和风蚀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微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技术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基本原理、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补灌农业和生态农业等。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特点、布局、技术设计和效益评价等,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该课程教学方法目前主要以教师授课讲述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课堂,而课堂上教师多讲述的是教材及措施设计的理论知识。尽管学生在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一定的课堂效果,专业认识实习也涉及部分课程内容,但形式多为参观,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在熟悉掌握了教材及措施设计理论知识后,却无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未必都能听得进去,结果往往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水土保持耕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涉及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三大防治措施之一,是水土保持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等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性,项目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完成,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独立思考与互相讨论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水土保持耕作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水土保持耕作课程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

学生作为项目教学的主体,对教师给出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参考书本知识或向老师提出,边做边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项目完成后在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的基础上最后对项目做出总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项目准备

鉴于项目教学法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项目准备工作大体上可划分为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要为项目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具体来讲,教师要为学生协调项目实施所需的场所、准备必要的实训材料,同时根据项目任务的分解,将学生划分为若干行动小组,建立小组的组织体系和行动规则。这样对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查阅相关材料选择项目,丰富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项目设计经验,在准备好项目材料之后教师应该对项目进行一定的设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项目实施前要积极主动地围绕项目任务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储备,独立完成工作项目设计方案。对于水土保持耕作来说,针对学生的生源地不同,教师可以准备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中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的项目,学生可以查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3453.1~6-2008)等相关规范自学,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对第一类改变微地形为主的保水保土耕作、第二类增加地面植被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第三类增加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第四类减少土壤增发的保水保土耕作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项目执行过程

1.前期展示

在水土保持耕作教学前期,展示几个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耕作设计的项目,引导学生思考项目中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设计依据、设计原则等。同时将准备好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规范作为自学材料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个人结合设计规范分析案例,了解项目中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否符合规范。通过让学生结合项目规范分析项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规范,并通过项目学习为后期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2.后期实践

在水土保持耕作教学后期,可以分小组安排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设计,设计提交的内容应包括设计文本和相应的标准图件。教师针对学生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用,通过实践掌握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更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掌握本门课程的精髓,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项目总结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边教边做,边做边学,同时针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如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设计中,要注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措施的整体配合。在水土保持措施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按照《水利水土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的要求制作,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能力。

篇4

关键词:生态茶园;现状;对策;意义

中图分类号: 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18-2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具体模式是:通过“茶―林―绿肥”立体栽培,配套水利设施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健康持续发展。

1 景谷县基本情况

景谷县位于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无量山脉的西侧,境内山峦叠嶂、林海茫茫、江河纵横。全县山区面积大,占全县总面积的93.6%,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最高海拔为2920米,最低海拔为599米。景谷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少数地区属北热带气候。由于纬度较低,获得太阳光热较多,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38.6℃(1975年5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0.2℃(1964年1月31日);年平均降雨量达1235.4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602毫米,最少年降雨量943.5毫米,年平均雨日数164.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5.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358.1天。全县土壤类型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棕壤,以赤红壤面积最大,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景谷亚热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特别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多种经济作物。景谷是普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茶叶是全县广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2012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111个村民委员会1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16950余户50000余人,其中专业茶农人数25800人。全县有茶园生产面积达15.8万亩,其中新植面积0.19万亩,采摘面积为10万亩,平均单产47公斤,茶叶总产量达4700吨;每公斤平均单价29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63亿元。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和效益,增加茶农收入,景谷县全面实施了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

景谷是普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深得海内外嗜茶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纯天然、高质量、无污染的普洱茶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境恶化、物种减少、灾害频繁等原因使当前景谷县茶树栽培成本加大,严重阻碍了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目前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摆脱困境,重振茶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路子,发展生态茶园,开发生产名特普洱茶。因而,开展生态茶园的研究与实践,加快发展生态茶园,促进景谷县茶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今后普洱茶的竞争不是市场的竞争,而是原料的竞争,是基地的竞争。因此,抓好生态茶园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持景谷普洱茶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建立现代普洱茶生产基地的重要举措,最终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社会事业发展等高度和谐的发展目标。

2.2生态茶园建设的经济意义

茶叶产业的崛起,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让茶农脱贫致富。但在传统茶园里,普遍存在着物种单一、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农药和化肥污染逐年恶化等严重问题,茶叶采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对市场波动与自然灾害应变能力差,经济效益很低。同时山林过度开垦,带来了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提醒我们,在经济生产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和永续利用,重视环境质量,保持改良,力求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改变传统的茶园种植结构,实施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有以下几大优越性:

2.2.1能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壤营养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地的蓄水、供肥能力,还能吸引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系统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2.2 能有效保护茶树 在高温季节,旱情较为突出,茶叶在一芽二叶盛白期抗高温强光照能力较弱,易灼伤,而这时套种的树木正好绿叶成荫,成为茶树遮避烈日的天然屏障,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寒冷的12月至翌年1月,茶树盖满厚厚的树木落叶,获得了自然“棉被”,提高了抗寒能力。

2.2.3 能有效增加茶园经济效益 茶园里套种其他经济树木,不占用土地,实现一地多用,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3生态茶园建设的社会意义

生态茶园遵循现代立体生态农业要求,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将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茶园,改造为保水、保土、保肥的茶园。既护坡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又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通过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为优质、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地力基础。生态茶园建设,激发了全县茶农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茶叶生产向着环保、高效、无公害化方向发展,实现保护生态、茶业升级、茶农增收“三赢”的效应,此项工作任重道远,对全县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3 生态茶园建设对策与建议

3.1 科学规划生态茶园建设

规划是开展生态茶园建设的前提,做好科学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以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重点从建设绿色、有机、生态、立体、生物多样性复合式的生态茶园来考虑,抓好生物多样性、良种良法、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建设,分乡(镇)村组、茶叶生产企业和地块稳步地推进实施。

3.2 大力宣传生态茶园建设

认真把实施生态茶园建设的目的、意义、政策和技术措施广泛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茶农和茶叶生产企业的思想认识,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引导群众自觉参与。采取广播、标语、专栏、发放资料、宣传培训、现场示范操作等方式,积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宣传,使广大茶农充分认识生态茶园建设重要性、必要性、政策措施、技术措施等,做到生态茶园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3 建设综合型生态茶园

坚持以村组、茶叶生产企业为单位,深入抓好技术服务,在抓好套种其他树种的同时,依据科学分析,创新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大力推广应用茶叶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把茶园的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科学采摘鲜叶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统筹实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园地质量,从源头把好茶叶原料质量关。进一步加大茶园绿色、有机认证力度,打造有机生态品牌,推进全县茶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3.4 抓好典型示范建设

生态茶园建设点多面广,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突出建设一批典型的样板示范园。要重点从选好地块、重点投入、加强指导、精心实施等方面入手,努力建成典型的示范点,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从而推动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深入扎实开展。

3.5 大力发展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组建种植、加工、销售等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制定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优惠和扶持。加强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和发展后劲,扩大合作社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产业化经营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农民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以组织化带动规模化,以集约化带动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6 抓好生态茶园建设后期管理

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一定要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想,使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充分经济效益。各级各部门要把生态茶园建设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强化措施抓好后续管护工作,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加大技术指导,切实把后期管护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生态茶园“建成一片,成活一片,显效一片”。

4 结语

通过2010年~2013年的生态茶园建设,全县完成种植覆荫树15.5万亩,高密度留养0.58万亩,绿肥套种示范样板面积0.1万亩。目前,生态茶园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茶叶品质、价格明显提高,生产成本逐步降低,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实现茶农增收和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菊兰.谈谈生态茶园建设[J].农业装备技术,2009,(6):21-22.

[2] 骆世明.关于构建“绿色广东”的生态学思考[J].广东经济,2007,(4):23-25.

[3] 周理飞.生态茶园标准化技术要素[J].中国茶叶,2010,(3):23.

篇5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县下达目标任务:村种植面积260亩,其中连片烟田50亩,单产315斤/亩,均价6.4元/斤,产值524160元以上;特产税为115315元(按总产值22%计算);密集化烤房使用率85%以上;上等烟比例达50%以上;扶持烟叶生产资金3000元以上。

2、实际完成情况:村委烟叶种植面积为270亩,超过县下达任务3.8%,其中连片种植100亩;烟叶实际总产量44000公斤,超任务7.4%;单产325.9斤/亩,超任务3.5%;均价7.6元/斤,比下达任务提高1.2元;实现烟叶总产值为663306元,超任务26.5%;特产税完成145927.32元,超任务26.5%;亩产值2456.7元;密集化烤房使用率达95%;上中等烟比例达93.76%。对照工作目标考核方案要求,均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作日标,不仅烟农得到了实惠,而且为今后烟叶生产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帮扶烟叶生产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今年,我委在人员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抽调副主任和办公室罗文平两位同志蹲烤烟点,蹲点干部与单位工作脱钩,长期吃住在点上,切实帮扶村抓烤烟生产。在烟叶生产的几个关键时期,我委主要领导均亲自到烟点指导开展工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商讨发展烤烟生产的措施,制定生产方案,有力地推动了烟点烟叶生产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在本已相当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六千元(任务数为三千元)为烟农补贴化肥和农药款,用于帮扶烟点进行烤房建设和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环节。我委扎实的工作措施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提高了群众种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年烟叶生产再创佳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全程帮扶发展烤烟生产。今年,我委下派蹲点的同志,长期在点上开展工作,坚持和烟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注重搞好干群关系,做好全程帮扶工作。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发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广大烟农能认识到种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种烟的良好经济效益,激发了他们种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种植任务;在漂浮育苗时,帮助村委烟农一道育苗;在烟苗移栽时,全委同志下到田间参加劳动;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同烟技员一起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在烤房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正确引导,消除烟农“等、靠、要”思想,加快烤房建设。通过蹲点干部扎实的工作,我委烟点烟叶工作今年取得了较好成绩。

3、抓好优质烟叶示范点建设。为实现烟田科学轮作,帮助群众多种烟、种好烟,我委蹲点干部积极协助村委,结合去年成片烟田种植经验,继续抓好优质烟叶示范点建设,抓好连片种植,形成规模效应,让广大烟农对烤烟生产的前景充满信心。

4、切实推广烟叶种植先进技术。按照县烤烟办的文件要求,蹲点干部全面配合烟技员,与镇、村干部一道做好烟叶种植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和指导,促进了烟叶产量和质量的整体提高。(1)用先进的技术来促进烟叶种植,提倡漂浮育苗、地膜覆盖等栽培方法;(2)科学施肥,进行土壤改良,实施平衡施肥、水肥祸合;(3)认真做好清沟排水,要求围沟深、腰沟明、沟沟相通,做到雨停大田无积水;(4)防病灭虫,采取早预防早喷洒,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效消除病虫害;(5)积极推进烤烟技术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全面实行三段五步烘烤技术。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今年我委烟点烟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三、对2013年度烟叶生产工作的建议和打算

1、进一步加大烟叶生产宣传力度.利用今年烤烟生产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绩,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相关发展烤烟生产的政策和扶助措施,发展烤烟种植大户,扩大烟叶种植面积,推动烟叶生产迈上规模效益新台阶。

2、进一步做好烟叶生产帮扶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帮扶工作,要更加细致、更加认真、更加全面,帮助烟农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切

实维护烟农利益。

篇6

[关键词] 野生树甜菜 驯化 示范种植

[中图分类号] S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59-01

景洪市野生蔬菜种类繁多,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日渐改善,人们对日常所食用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品不仅要清洁卫生、颜色鲜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又没有污染。但在目前的蔬菜生产中,由于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蔬菜的污染比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人们对食用无污染的蔬菜要求越来越迫切。野生蔬菜生长于荒山野地,抗逆性较强,病虫的危害较少,不受农药、化肥的污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无污染蔬菜,深受国内外广大市民的青睐,成为时兴的热销保健绿色食品。景洪市通过野生树甜菜驯化示范种植,扩大种苗繁育,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野生树甜菜的面积,从而提高野生树甜菜市场销售产量。

一、野生树甜菜驯化种植必要性

1.野生树甜菜(守宫木)生态习性

野生树甜菜学名守宫木,俗称树菜、甜菜、减肥菜、树豌豆、越南菜、天绿香等,为双子叶植物纲大戟目大戟科守宫木属,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河口、西双版纳、马关等地区,海拔110-1100m的林下、路旁、田间地头、山脚草丛中。喜温暖潮湿气候和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土壤,有很强的耐热、耐旱、耐涝能力,也颇耐土壤瘠薄和积水,生长适宜温度25-30℃,抗病虫力强,可实施无公害生产。

2. 野生树甜菜(守宫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野生树甜菜(守宫木)食用部位为幼嫩芽叶,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6-10克,还含有胡萝卜、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幼嫩芽叶是一种鲜美可口的野生蔬菜,可煮汤、炒食、煮火锅口感鲜甜脆嫩而带有特殊清香。用野生树甜菜(守宫木)煲汤食用有清热祛湿、解毒、消肿、舒肝明目作用,是冠心病、风湿病人常用的辅食物,外用涂擦治疥疮,具有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还用于治疗痢疾便血、腹痛经久不愈、淋巴结炎、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根部煎汁治疗尿道狭窄症等。可谓集食用、药用和保健为一身。

3.野生树甜菜(守宫木)市场行情

野生树甜菜(守宫木)人工栽培成活率高,夏季生长旺盛,采食周期长,用大棚栽培一年四季匀可采收,尤其对于丰富叶菜品种较少的夏季蔬菜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野生树甜菜(守宫木)具有耐热耐湿的特性,生长旺盛,且病虫害少,人工栽培一般不需用农药,只需施用一些有机肥,因而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鲜菜市场价格远高于一般栽培蔬菜和野生蔬菜的价格,据悉鲜菜市场可买到15-18元/公斤,目前在市场销量很少,且供不应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和发展潜力。

二、野生树甜菜驯化种植的可行性

1.自然资源优势

景洪市位于云南南部,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境内有 173.55 万亩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地跨东经 100°25′-100°31′,北纬21°27′-22°36′之间。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年平均气温在18.6℃--21.9℃之间。全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年平时日照1800-23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86%之间。东邻勐腊县、江城县,西接勐海县,北连普洱市,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12.39公里。总面积695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6662平方公里,占 95% ;坝区面积341.1平方公里,占5%。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良好的水、光、热条件,使景洪市四季常绿,物种丰富。

2.政策优势

目前全省各地都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景洪市至今无一家有规模、创品牌的野生蔬菜生产基地。2013年全省力争实现面积1400万亩,产量2000万吨,产值300亿元以上,外销1000万吨以上。全省对区域重点每个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蔬菜标准园创建。建立野生蔬菜基地对促进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符合当前形势,是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

3.交通优势

我市地处213国道及澜沧江边,与老挝、缅甸等国相邻,并有磨憨、打洛等5条口岸公路与老挝、缅甸的公路相接。西双版纳机场也辐射通航云南省周边十多个省,到2015年景洪市将建成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这种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非常有利于蔬菜产品的外销。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湄公河从境内穿过,通向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使景洪成为大西南走向亚太的通道。

三、野生树甜菜驯化种植内容

1.野生树甜菜品种资源收集示范种植 建设特色野生树甜菜资源收集试验示范种植区,对品种、栽培技术、肥水管理、土壤改良和病虫防治等对比试验,对野生树甜菜资源收集试种,选育出适应性、抗病性强,适应我市栽培的野生树甜菜品种进行种植;

2.扦插育苗快速繁殖新技术培训 野生树甜菜(守宫木)的茎部容易诱发不定根的产生,育苗一般都采用扦插繁殖方式,扦插时,从母株上选择生长健壮、抗病、生长一至的当年生枝条作为育苗用插条进行扦插繁殖。并进行野生树甜菜扦插育苗过程中各项操作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栽培技术水平。

3.野生树甜菜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 建盖无支柱新型合成材料支架大棚和竹木简易实用大棚,配备简易节水滴灌,正确控制棚内温湿度,生产反季节野生树甜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野生甜菜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与管理 按照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标准》,做好扦插苗木消毒工作。实施肥水一体化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农药,主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相结合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四、野生树甜菜驯化种植技术措施

1.野生树甜菜驯化示范种植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一是耕作制度标准化:采用机械耕作,并利用有机肥、沼气肥水、复合肥进行土壤综合改良,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和菜地环境保护等技术措施,确保土壤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二是种植品种标准化:不断选育生长健壮、抗病、生长一至的当年生枝条进行无性繁殖,统一育苗、统一种植;三是防虫治病标准化:采用物理、生物方法和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使产品质量达到无害化;四是产品采收标准化:严格按照野生甜菜的产品标准要求进行采摘、存放、统一包装、统一运输、统一销售;五是产品检测标准化:建设产品检验、农残检测设备,通过田间抽样进行严格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就地销毁,并建立生产档案,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2.采用扦插育苗扩大种植面积

2.1收集插条:在春夏之交的3-6月或10-11月,从母株上选择茎粗0.4-0.6厘米,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作为育苗用插条。

2.2插条处理:截插条成10-12厘米,去掉叶片或仅留顶部1-2片叶,将枝条基部环剥出0.5-1厘米的伤口,待伤口周边处有瘤状物形成后,再把枝条从环剥处下部剪下,基端部置于100ppm引哚乙酸或苯乙酸中浸泡3小时,或用200ppm ABT2号生根粉溶液浸泡8-10小时。

2.3扦插方法:将处理过的插穗插入育苗床中,扦插深度5厘米左右,株行距6-8厘米×6-8厘米。床土可选用细沙或沙壤土。浇足底水,高温季节,要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以利保温保湿。育苗期应经常浇水,以保持床土湿润。当棚内温度越过30℃时,侧面通风,降温。经15-20天,当插条生根后,移出定植。

3.加强野生树甜菜生产过程中各项科技培训力度,编制《野生树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科技推广项目管理水平及项目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

4.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综合科技配套措施,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措施,如期完成项目工程。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野生树甜菜(守宫木)是一种多年生蔬菜,一次种植可多年收获,种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从扦插育苗到定植4个月就可以陆续轻度采收定植当年产量较低。两年后随着分枝增加,产量也逐渐增加。亩产可达600-800公斤,按市场最低价每公斤15元计,亩收入0.9-1.2万元。

2.社会效益

以野生树甜菜驯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为契机,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提高野生树甜菜科技种植水平,同时,通过项目示范种植推广,可带动全市野生树甜菜的种植面积,而且对保障市民食菜安全,提高野生树蔬菜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

3.生态效益

野生树甜菜驯化示范种植,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推广优质蔬菜栽培技术,限时、限量使用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减少或降低土壤有害物质,培肥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必要性

园林绿化废弃物是指园林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枝干、落叶、草屑及其他绿化修剪物等。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扩大,园林绿化废弃物也在急剧增多,但循环再利用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的园林绿化废弃物随生活垃圾一起被填埋或焚烧,这不仅增加垃圾的总量和体积,同时增加了运输和处理费用,还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园林废弃物的种类介绍

园林绿化中的废弃物来源主要是,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以及园林养护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包括的有:石头、渣土、瓦片、砖块、塑料制品、废弃的橡胶、包裹的草绳、铲除的杂草、打支架的木棒、修剪的花、枝、叶、根、果等等。此类的废弃物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都被当作“废弃物”

而进行处理的,多半的的园林绿化废弃物都与生活垃圾一起被埋入了填埋场,这样做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还增加了垃圾的处理成本,同时还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土壤、大气和环境产生长久的危害。

目前已经开始有部分国家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按处理方法划分,主要将园林绿化的废弃物按其不同的性能与功能,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者是经过加工制作成为一些我们生活中所需的产品等,但是必须要保证其在资源化利用中的合理性与实用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简单处理方式已经不在可能适应可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发展的趋势必然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我国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园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区分开来以便于分类收集,并且还设立了专门的处理场地。使用园林废弃物堆肥或覆盖法的处理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养分,并缓慢释放,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帮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抑制病害,还改善粘土和沙土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使园林绿化的养护变得更为简单、方便。

开发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对于构建和谐城市、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发展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省市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产业链尚未形成,使得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阻碍。认真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诸多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寻找解决途径,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三、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方式

(1)、沼气发酵

沼气发酵是垃圾的常用处理技术,而园林绿化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碳源,也可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用作取暖或发电;而沼液和沼渣是良好的土壤肥料,可按液体肥喷洒使用,也可拌入堆肥中用作底肥和堆肥;沼渣肥效很高,也可用作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质量。沼气发酵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在发酵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无氧环境,可加入适量人畜粪便或尿素以保证微生物营养供应充足,同时,保持25-40℃的发酵温度和6.5-8.0的酸碱环境。经过厌氧发酵的沼液和沼渣无臭味、细菌和病原体显著减少,施用后可有效防止园林系统中的病虫害。

(2)、生态建筑材料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新型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如彩色有机覆盖材料、生态透水铺装材料等具有丰富绿地质感,可用作立地条件差的不宜绿化的贫瘠土壤进行覆盖装饰、公园路和小径的铺装,通过色彩搭配起到既环保又美观的效果;而利用植物秸秆制作轻质墙体,可取代传统黏砖,有效节约土壤资源。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技术方法不够了解和重视,导致生态建筑材料推广工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法律支持、地方相关部门管理、设计和施工单位技术提升及社会群众配合共同进行解决。

(3)、生产乙醇

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许多国家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乙醇和生物质能源以其清洁性和广泛性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自然界中的麦糠、秸秆、谷壳、杂草及工业废纸、木屑等纤维素除少量用于造纸外并未被充分利用。对利用杂草、木屑等园林绿化废弃物发酵生产燃料酒精进行了试验分析,工艺路线如图所示。

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路线

硫酸来控制蒸煮过程中料液的酸度。将液态蒸馏与固态蒸馏出的酒精进行精馏,得到 95% ( V∶ V)的酒精,由于酒精的生产原料为纤维素,不符合国标有关食用酒精标准,所以生产出来的酒精一般直接作为燃料或添加到汽油中制成 “汽油乙醇”。

(4)、作饲料

园林绿化过程中的如草坪修剪物等要废弃的青嫩部分,进行统一的收集、运输,晒干等工序,从而制成青干草,或者经过加工制成草粉或饲料。例如利用特制窖将饲料压紧密封,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青贮饲料。其制作的主要方法是: 选择土壤坚实、地势高燥处砌一高窖,将园林绿化废弃物中的腐烂部分和泥土等杂质去除,保留期鲜嫩的部分,控制含水量,将其切碎后并铺入窖内不留空隙,在逐渐踩实,在高出地面 0. 5 m 左右时,铺盖上一层干草,再堆上1 m左右厚的土,使窖顶呈现成馒头形状,封窖半月后,土层会每天下降,应继续填补,经过一段时间发酵,饲料呈黄绿色并有酸香味即成。可取出饲用或继续贮存。青贮饲料较干草具有所占空间少、可以长期储存、营养物质不易损失、饲料可口性增加等优点。但是作为动物饲料,又因植物叶子含有单宁类物质而常引起动物拒食现象,并且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较低,因而生物学利用率较差,只能作为搭配种类,不宜全部喂此类饲料。

(5)堆肥、覆盖处理

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但处理方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堆肥处理方式的产品应用范围广,是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但需要建设处理厂、占用场地,还需购买粉碎机等机械设备,建设和运行需要投入。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分散,需运输到处理点,运输费用较高;由于园林绿化废弃物还具有季节性集中产生的特点,废弃物原料供应不持续,容易导致设备不能持续运转等问题。

覆盖处理方式成本较低,可解决城市裸土问题,防止绿地沙尘化,但是覆盖产品应用范围较小,特别在道路绿地上覆盖面临巨大的管理困难。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绿地普遍应用园林覆盖物。但在我国,由于行人流量大等原因,道路绿地特别是行道树上大量应用园林覆盖物难以维持覆盖的效果和作用。而在公园等较大型的绿地中应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另外,绿地覆盖园林废弃物还没有被广泛接受,覆盖的选材、选地以及管理方式等都需要深入探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是关系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处理、加工、合理的资源化利用,从而为园林建设事业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明赞.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J].绿色科技,2011,03:31-32.

[2]李芳.关于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建议[J].园林,2012,02:22-23.

篇8

(一)烟草农业技术规模服务的内涵

所谓烟草农业技术规模服务,就是指烟叶生产通过规模推广实用技术的服务活动,为烟农提供便于接受的适用技术,促使科技兴烟落到实处。它是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实行土地合作,连片种植,统一服务,分户经营,利用技术规模服务,为烟农家庭经营提供各种相应的社会化服务,较好的把家庭劳动的积极性和统一服务的优越性结合起来,既符合农村基本政策稳定不变的要求,又能促进烟草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实现烟农轻松种植,提高烟叶生产经济效益。这是民族山区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山区烟草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

(二)少数民族山区烟草农业技术规模服务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保证。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克服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广大农村生产力水平,使整个农村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合乎广大农民的心愿,这是稳定农村基本政策的主要内容。目前农民恋地观念根深蒂固,最害怕收归土地,变动承包办法。而推行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土地于少数人手里,势必变动土地承包关系,引起农民政策变的错觉,挫伤生产积极性,而推行技术规模服务,正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农户的土地合作,把分散经营的耕地连结起来,实行统一服务,分户经营,这样,既能解决土地规模经营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生产力,又能解决土地规模经营不能解决的问题———农民思想顾虑。既符合农村基本政策稳定不变的要求,又能实现土地经营方式的优化,促进安定团结,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这种管理形式可以说是当前少数民族山区一种较好的经营形式。

第二,它是加快科技兴烟的重要途径。封闭式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划分又过于零碎,加上技、物服务的脱节,这就成少数民族山区普及科技兴烟滞缓的症结,推行连片种植,统一服务的技术规模服务后,一方面,突破了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局限,增加推广先进技术的辐射面;另一方面,推行以政、技、物结合的技术规模服务体系,有行政推动、技术先行、物资配套,形成兵团作战,社会化服务日趋完善与配合,为烟农提供多功能高效益的服务,使推广先进技术顺利开展,加快了技术扩散和速度,为加快科技兴烟找到了最适合的组织形式。

第三,它是让烟农轻松种烟的有效办法。烟叶生产具有技术性严密、工种烦杂的特点,与少数民族山区烟农素质较低,思想保守,习惯于粗放经营简单生产方式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少数民族山区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出路在于让烟农轻松种烟,推行便于接受、采纳的先进技术。推行统一的技术规模服务,就可以把一部分技术烦杂的操作在服务过程中得到替代和简化,适于烟农接收和应用,实现轻松种烟,解决了低素质烟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这不失为少数民族山区让烟农轻松种烟的有效措施。

第四,它有利于改变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开展技术规模服务,县乡机关干部和烟草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到服务点上蹲点搞示范,通过参加技术规模服务,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强化服务观念,促进了由行政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改变机构膨胀,人浮于事的现象。并通过参加技术服务实践,积累了优质服务的经验。

二、切合实际的烟草农业技术规模服务的几种形式

少数民族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农民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迟缓,吸收、消化新技术能力弱,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推行技术规模服务必须采取直观教育为主的方法,通过启蒙与引导,充分发挥能人的示范效应,启动、利用农民之间相互影响刺激的这一心理,产生新的追求、新的欲望,然后经过攀比、仿效,使先进技术得到普及推广,根据多年的实践看,以下四种服务形式是值得总结提高加以推广的。

(一)开展专业化生产经营保本服务。由烟草部门出技术、资金和管理办法,开展对一些专业性较强、便于统一规划经营的科技项目,建立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为少数民族烟农提供保本服务,解决少数民族山区烟农缺技术、资金和管理的困难。目前便于开展服务项目的有:机耕整地专业化服务、漂浮和湿润育苗专业化服务和烟叶烘烤专业化服务。如今年初,靖西县烟叶中心站在百色市烟草公司的扶持下,先后购进48台中小型机耕拖拉机,配套50名拖拉机手,组成机耕预整地专业服务队,为少数民族山区10个乡镇2600户烟农机耕预整地2.46万亩。不仅减少了烟农劳动强度,解决烟农缺牛力、劳力的实际困难,而且加快了整地速度和预整地质量,促进了全县烟叶生产既快又好的发展。社会上机耕收取经费每亩70元,而烟草机耕服务队执行保本服务,只收取成本每亩为30元,受到了广大烟农的好评。

(二)组织集约化生产统一指导服务。在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生产环节,实行统一规划,集约化生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驻点统一技术指导服务。使关键技术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实处,提高生产整体水平。今年初,靖西县烟叶中心站对边远少数民族村屯推行漂浮和湿润集约化育苗,派烟技员驻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苗时间、统一规模质量、统一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等“六个统一”系列化配套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推行的65个屯92300个苗盘全部达到苗齐苗壮的目标,为1.5万亩烟田按时移栽提供优质鲜苗。凌云县烟草营销部与乡镇政府配合,在4个瑶族山乡的12个山寨统一建标准化烤房群,实行集约化烟叶烘烤。由烟技员和聘请的烘烤技术能手进行统一技术指导服务。实行统一采收成熟度、统一编烟装炉规格、统一烘烤工艺、统一回潮保管,取得了“三有利”,“三提高”的效果。即有利集中培训,有利及时解决难题,有利指导服务;提高烤房利用率,提高烟农烘烤技术水平,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三)推行物资“套餐式”供应技物结合服务。一些关键性技术环节,通过技物结合,量化分解,将技术措施融于物资供应之中,“套餐式”供应烟农。烟农只要按照提供的物资,在生产中“照搬照套”的进行操作,就可以贯彻落实技术规范,把比较复杂的技术措施转变成比较简单的技术操作,有效的解决技术措施落实难的问题。近几年来,百色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部,根据植烟土壤化验分析结果,结合土壤质地、前作长势,以往施肥经验,制定了各县各类烟田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推行“适氮、稳磷、增钾,补充硼镁肥”的施肥技术,并与有关肥料厂家商定,生产适合百色烟区施用的专用复合肥。肥料物资采购回来后,按各地各类烟田的配方施肥量“,套餐式”的先赊销给烟农,烟农按配给的肥料,分基肥与追肥,实行技术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受到烟农的信赖,大大提高了施肥水平,推动了全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兴办科技示范样板片。采取行政干部、科技人员、烟农三结合的办法,建设科技示范垌、样板片。通过点上科技服务网络的高产、示范实践,树立样板。每一个生产关键环节,组织烟农观摩参观,向周围烟农传授、辐射先进技术。示范点在农民中间,他们看得见,模得着,办得到,容易接受,烟叶生产先进技术将成为燎原之势推开。

三、技术规模服务当前需要解决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各族烟农,充分认识推行烟草农业技术规模服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排除思想障碍,排除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统一思想,把技术规模服务当作烟草构建和谐社会,确保烟叶生产一系列规范化生产技术贯彻落实,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还要教育各族烟农懂得,要使烟叶生产实现优质高产,增加烟叶经济效益,靠传统思想观念,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靠拼体力,拼资源消耗,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充分运用,才能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实现增加收入的愿望。引导各族烟农增强科技意识,改变粗放经营陋习,积极主动的接受技术服务,不折不扣的全面贯彻落实规范化生产。

(二)建立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松宽环境,激发技术、资金、物资、人才、劳力向技术规模服务流动。(1)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各族烟农改变粗放生产方式,吸收、采用先进技术,如对积极响应采用先进技术,优先提供先进技术、优惠种子、种苗、物资价格,加大扶持烤房建设和改造。(2)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烟干部积极参与技术规模服务活动,到烟区社会化服务第一线显身手。

篇9

1 高中化学教育中实施STSE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STSE教育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革和交叉学科蓬勃兴起的必然产物。它是科学教育领域中实施的以改进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为目的的一种文化战略,它将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作为进行科学和技术教与学的背景。而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崛起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增强综合国力的着眼点放在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面对这样的势态,强化全民族科技意识,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主题。这就要求要不断培养出大量的致力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家和各种技术人才,不断培养出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前景并能参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因此,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实施STSE教育。

1.2 学生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发展者。中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要走向社会,在广阔的社会领域里施展自己的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大军;一部分要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了解社会的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STSE教育则从目标上强调从个体的发展出发,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承认个人发展的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参与,在合作中注重个人责任的落实。而化学又是重要的自然学科之一,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的中心学科,它与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必须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STSE教育。

2 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STSE教育的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一课程性质定位实际上是对高中化学课程中的STSE教育作了根本的规定。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都已充分渗透了STSE教育的内容和理念。

对于必修课程模块,课程标准要求应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化学1和化学2在“认识化学科学”、“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中,都对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提出“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内容更是从有机化学的生产与应用、自然界中化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化学”等多方面凸显了化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使STSE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必修课程的内容上。

对于选修课程模块,课程标准则鲜明地提出要“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为此,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与STSE教育直接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通过“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和“化学与环境保护”三方面的主题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通过积极参与调查访问、参观、研讨、查阅资料等活动,使学生主要在“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而“化学与技术”则通过“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以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三个主题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和对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作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应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创新意识。另外,在其他选修模块中如“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的课程标准也都高度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环境、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

因此,可以说,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STSE教育不仅仅只是落实在理念上,而是更多地落实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E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体现和落实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是为高中化学课程进行STSE教育打下静态的基础,要想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使STSE教育充满活力,则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化学与科技、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来,使静态的STSE教育转化成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态的STSE教育。

3.1 找准教材与STSE教育的结合点,在课堂上进行STSE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化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是STSE教育的主渠道。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着丰富的STSE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找准与STSE教育的结合点,渗透STSE教育。例如,教材中涉及的环保问题、能源问题、材料化学、化学家的发明创造和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STSE教育的好材料。

3.2 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标准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深化STSE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方式有:(1)参观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工厂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2)调查访问。组织学生到水厂、环境监测站等地进行实地调查、访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实践(下转第277页)(上接第247页)操作。如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区的水质测量,参加空气质量检测,回收废旧电池中的锌片和二氧化锰,参加土壤改良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基础,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3.3 丰富第二课堂

篇10

安徽省土地管理条例完整版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

?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土地意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转让土地的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四条 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 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市辖区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乡(镇)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负责相应区域 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土地权属的确认和变更

? 第五条 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土地登记的具体事务,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办理。

? 确认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 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按照下列规定登记发证:

? (一)中央驻皖单位、省直单位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省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 (二)市直单位、市辖区内其他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市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 (三)跨行政区域的国有土地,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同一上级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 (四)前(一)、(二)、(三)项规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依照《实施条例》 第四条的规定登记发证。

? 第七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所有者 、使用者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 (一)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 (二)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引起土地使用权转移的;

? (三)因征用、交换、调整土地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 (四)因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 (五)因处分抵押财产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 (六)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

? (七)依法继承、赠与、更名引起土地使用权变更的;

? (八)依法改变土地权属的其他情形。

? 第八条 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第九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土地使用权的承包、拍卖等方案,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获得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 土地所有者通过发包、拍卖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资金,应当用于本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条 土地登记申请人采取隐瞒事实等非法手段骗取登记的,或者因土地登记机关责任导致土地登记不当的,土地登记机关应当书面通知土地证书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土地证书更改、更换或者注销手续;土地证书持有人逾期不办的,由土地登记机关公告原土地证书作废。更改、更换或者注销土地登记的费用以及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责任者承担。

? 上级土地登记机关发现下级土地登记机关土地登记有错误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直接注销或者更改。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十一条 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审批。

?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其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调整。

?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或者超过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节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核准后,可以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 未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或者没有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的,核减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 第十四条 因村庄、集镇、乡镇企业退建还耕易地重建的,新址应当尽量利用非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基本农田以外耕地小于旧址面积的,其建设用地可以 不占年度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数量的,必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并支付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用,由省人民政府组织易地开垦。

?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新增耕地储备库。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垦的超过耕地开垦计划的新增耕地或者年度内占用耕地补偿平衡有余的耕地,可以纳入新增耕地储备库。储备的耕地可以用于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也可以有偿调剂用于其他市、县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保证耕地开垦计划的执行。

?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按照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合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 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

? 第十八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用地单位应当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用地单位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应当按照每平方米6至9元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占用基本农田的,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标 准应当高于上述标准的40%。

? 用地单位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参照前款规定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 开垦耕地所需资金或者缴纳的耕地开垦费,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 第二十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用地单位应当按照 每平方米5至10元的标准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 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 第二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土地,应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进行土壤改良,防止砂化、盐渍化、潜育化和水土流失。一次性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由 开发单位或者个人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 (一)不超过20公顷的,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 (二)超过20公顷不超过50公顷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 (三)超过50公顷不超过600公顷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 (四)超过600公顷的,报国务院批准。

? 第二十二条 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 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也可以委托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委托验收的,验收结果须经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复核确认。

? 第二十三条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的,按照被破坏土地每平方米6至9元的标准缴纳土地复垦费;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参照上述标准缴纳复垦费。土地复垦的具体办法,由省 人民政府制定。

? 第二十四条 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和土地复垦费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并缴入同级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不得挪作他用。

? 省人民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调整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和土地复垦费的标准。?

第五章 建设用地

?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 地审批手续。

? 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 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及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 第二十七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除依法报国务院批准的外,超过4公顷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不超过4公顷的,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 具体建设项目使用原有建设用地和已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范围内的土地的,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 第二十八条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县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除30%缴中央财政外,40%留本级财政,10%缴市财政,20%缴省财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除30%缴中央财政外,50%留本级财政,20%缴省财政。

? 市、县人民政府收取的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20%缴省财政。

?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除依法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外,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四条规定可以继续保留划拨用地外,应当实行有偿使用。处置土地资产,涉及省属 单位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准予改变土地建设用途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 》 第五十四条规定可以继续保留划拨用地外,应当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 第三十条 国有土地租赁,应当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使用者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租赁合同。

? 前款所称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向国家定期支付租金的行为。

? 第三十一条 以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应当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使用者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前款所称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指国家以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入股)投入企业的行为。

? 第三十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作价出资(入股)、转让、抵押 等,涉 及地价评估的,由具有土地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涉及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评估结果。

? 第三十三条 征用土地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 (一)拟订、报批征用土地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征用林地的,应当先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 (二)公告征用土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 (三)办理补偿登记。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之日起15日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 (四)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 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询意见期限为15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 (五)交付被征用土地。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被征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人应当自征地各项费用付清之日起30日内交付被征用的土地。

? 征用农民承包的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合同变更手续。

? 国家依法征用土地的,按照规定核减该幅土地农业税和有关农产品的定购任务。

? 第三十四条 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

? (一)征用鱼塘、藕塘、苇塘、灌丛、药材地等,为其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

(二)征用果园、茶园、桑园等,为其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7倍;未曾收获的,为其同类 土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

? (三)征用耕种不满3年的开荒地,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4倍;耕种3年以上的,按照耕地补偿。

? (四)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5倍。

? (五)征用其他土地的,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至3倍。

? 征用林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 第三十五条 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 (一)征用农用地的,为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4倍;

? (二)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的,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至3倍。

? 征用荒山、荒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 第三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 省人民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 因采矿造成塌陷需要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村庄搬迁、农民安置办法,由省人民 政府另行制定。

? 第三十七条 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和附着物的补偿费标准:

? (一)被征用耕地上的青苗,按照当季作物的产值补偿;多年生作物,按照其年产值补偿;无青苗的,不予补偿。

? (二)鱼苗放养2年以上的,不予补偿;不足2年的,按照放养鱼苗费的3至4倍补偿。

? (三)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主干平均胸径大于20厘米的,按照其实有材积价值的10% 至20%补偿;主干平均胸径5至20厘米的,按照其实有材积价值的60%至80%补偿。?

(四)苗圃苗木、经济林、薪炭林按照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2倍补偿;尚无产值的,按实际造林投资2倍补偿。幼龄林、新造林按实际投资2倍补偿。

? (五)房屋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 第三十八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使用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土地的,应当参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和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给予补偿。

? 第三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企业,使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参照征用土地补偿标准的低限执行。?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土地,应当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除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全额支付外,其他补偿费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减半执行;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已经调剂相应的土地给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可以不予补偿。

? 第四十条 严格控制征用蔬菜基地。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征用的,除依法报批外,应当按照征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落实新的蔬菜基地,并按照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 第四十一条 收回农民耕种的国有土地,不支付土地补偿费。有青苗的,支付青苗补偿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耕种20xx年以上,收回后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按照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支付困难补助费。?

因建设需要埋设电线杆、电线塔、电缆、管道等设施占用土地的,只补偿青苗损失;占地较多的,应当依法征用土地。

? 第四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被征用完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其余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建设项目占用该土地时,应当按照征地办法和标准给予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

? 第四十三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 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的面积标准:

? (一)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 (二)淮北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

? (三)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 第四十四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 (一)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分户,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 (二)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 (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没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 (四)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的;

?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 农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 第四十五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 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 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 第四十六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参照当地征用土地补偿标准,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无偿划拨的,不予补偿;

?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费用,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

? 收回以有偿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根据使用土地年限和土地开况给予补偿。除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另有约定外,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对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给予补偿。

? ?第六章 监督检查?

? 第四十七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就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支持与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 第四十八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除采取《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条、《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土地利用情况的文件和材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

? (二)对涉嫌土地违法的单位或者个人,暂停办理审批、登记等相关手续。

? 第四十九条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审批、发证、行政处罚以及土地招标、拍卖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进行监督,对违法、不当的行为,责令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依法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 第五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下级人民政府不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本级储备土地;符合耕种条件的,应当组织耕种。

? 第五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离任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组织土地、财政、监察等部门对其任期内的下列事项进行离任审查:

?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

? (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 (三)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

? (四)土地利用审批中行使职权的情况;

? (五)耕地占用税、土地有偿使用费等税费收缴使用情况。

? 第五十二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土地违法案件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的,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 第五十三条 超过批准用地面积多占土地建住宅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 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多占的土地;在非法多占的土地上新建房屋的,限期拆除。

? 第五十四条 依法应当实行有偿使用而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其批准文件无效,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办理有偿使用手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非法低价出让或者处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宣布无效,责令限期重新办理有偿使用手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五条 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用土地的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第五十六条 侵占、挪用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批准减、免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和土地复垦费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追缴;逾期不缴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八条 擅自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减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或者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第五十九条依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 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 第六十条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一)非法批准占用、使用土地的;

? (二)对土地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

? (三)违法进行检查、采取强制措施的;

? (四)索贿受贿的;

? (五)其他的违法行为。

第八章 附则

?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土地管理的客观必要性1、土地资源数量不清

2、土地资源质量不明

3、土地权属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