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专业导论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专业导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上海海洋大学 大类招生 学生培养模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98-03
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高校陆续尝试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日益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类型多样化、规格多元化、素质综合化的趋势。《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1]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本科教育观,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本科专业数量由2011年的635种下降为506种,在原来的专业数量基础上减少了20%[2]。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大类招生制度的诞生既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有利于促使高校内部进行自我革新。然而在大类招生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特色型水产类高校,为探索一条科学统筹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新路,水产与生命学院作为大类招生工作试点学院之一从2012年起开始在水产类、生物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本文将以水产与生命学院开展大类招生工作的简况为切入口,对大类招生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举措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与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分析和思考,以期促进水产类高校大类招生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进程。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工作进展简介
1.1 实施大类招生的专业情况介绍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大类招生工作在水产学大类与生物学大类中展开。其中,水产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2012年,学院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方案试点。水产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水产养殖和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两个专业中;生物大类的学生分别分流到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中。2013年学院开始全面启动大类招生工作,依托水产学与生物学两大主干学科,在水产大类中分设水产养殖、水生动物医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四个专业,在生物大类中分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海洋生物)、环境科学四个专业。
1.2 大类招生及确定专业的实施办法
水产与生命学院大类招生的工作方针是“公平为本,科学为纲”。在新生初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大类中所有学生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新生进入第二学期即来年春季4~5月时,校院启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大类确定专业的工作流程如下:(1)专业拟定招收指标。若报名学生多于指标数,则专业最多可招收指标数110%的学生数。(2)学生填报志愿。学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与大类中专业的数量相同。(3)专业择优录取。各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专业的学生,若第一志愿人数少于指标数,则该专业第一志愿学生全部录取;若第一志愿人数大于指标数,则依照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从高至低录取,直至录满为止。(4)学院统筹协调。学院对第一轮选拔未被录取的同学在各专业间进行协调。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的学生将纳入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第二、第三志愿专业选拔原则同样是以绩点及专业素养排名由高至低录取。
1.3 大类招生的配套工作
(1)跟进学生管理,落实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内,学生班级按照大类专业进行组织,且每个自然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从大一暑假短学期开始,学生按照大类确定专业的名单分到各个专业学习,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按照专业来进行,学院及时为重新组合的班级配备班主任和辅导员。此外从大一年级起,学院为每一位新生配备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导师,导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班主任、辅导员、导师制等多项师生联系制度使新生更快适应校园环境,对大类确定专业的目的、原则、流程等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强化新生教育与大类确定专业教育。为了帮助新生对学校各项事务包括大类招生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十分重视新生教育工作,教务处通知各学院在开学第一周安排一次由专业负责人主讲的新生专业教育和一次由教务人员主讲的新生教学与管理教育。此外,学院对迎新及入学教育做了详尽的方案,辅导员及老生对新生进行多次入学教育。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即在大类确定专业工作开始前,学院将邀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骨干教师和资深教授对即将确定专业的学生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专业认识教育,一方面增进了学生对专业及专业教师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大类志愿的填报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2 大类招生政策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学院根据新版专业规范的要求,从教育模块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两大方面对大类招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相应调整。
篇2
关键词: 海洋学 课程教学 探索 实践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各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中国也不例外。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各海洋院校立足于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培养模式。《海洋学》作为海洋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海洋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海洋学》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供大家探讨研究。
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海洋学》是海洋物理、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海洋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海洋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概念、理论、观测手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该课程要求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将抽象思维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课程内容庞杂、理论众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许多海洋现象、规律都要运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知识进行解释,所以《海洋学》应开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课后,但不能间隔时间太长。此外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应开设不同学时数的《海洋学》课程,如对海洋学科的学生应开设64学时左右;对其他学科如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可开设32学时左右;对于函授和渔政管
理培训班的学生应在授课时数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力求做到课时少,内容精,通俗易懂。
二、选用优秀教材
是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深度适宜,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在选取教材时考虑到海洋学科专业的特点,选择了面向21世纪、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由中科院院士冯士笮等主编的《海洋科学导论》作为课程教材。
三、正确选择、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海洋是由海水这一特殊流体和它的边界组成的,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过程,通过海水的运动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以研究海水运动为中心的物理海洋学,成为联系海洋各学科过程的纽带。《海洋学》教学以物理海洋学为中心,并有机结合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较全面认识海洋。《海洋学》涉及的内容众多,在教学中不可能全部一一介绍清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同时海洋科技的不断发展需要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当代海洋学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同时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便于学生接受,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中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方法,每次上课前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示给学生,在这一前提上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进行课堂讨论,给学生提供讨论和发表个人思想、见解的条件与机会。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及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每堂课结束前留7-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再作点评,总结归纳本次课容易出错的地方及还有哪些相关知识需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等。教学实践表明,几分钟的归纳与总结对于从综合角度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有重点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总结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海洋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同时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提高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仪器构造复杂、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增强感性认识,做到直观易懂,易学易用。
(四)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探索。为配合课程教学,结合海洋论坛学术活动,我们聘请在海洋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给学生介绍学科的发展前沿及他们自己的科研成果。
(五)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并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及论文写作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布置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参考书及文献目录,指导他们通过阅读巩固、拓宽自己的海洋学知识,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六)采用加强课外辅导的方法,将本课程的课堂很好地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课余时间进行答疑和辅导。另外我们进行了海洋学精品课程建设,将海洋学课程的教案、备课笔记、思考讨论题、作业、课程参考资料、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进行网上,通过网上讨论组、E-mail信箱、电话回答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和个体化教育的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的网上教学模式。
(七)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缺乏实践环节的知识理论体系是不稳定的,无异于空中楼阁,尤其是海洋学这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此,我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海洋学校外实习基地,及时购置GPS接收机、海流计、测深仪、自动采水器、水色计等先进的仪器设备,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并为教师从事海洋观测和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利用现有的实习基地,突出海洋特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通过实习考勤、实习表现、仪器操作考核、实习报告等多种方式评定海洋学实习成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多项海洋观测和调查项目,同时结合学生开放性科研课题、毕业实践以及教师研究课题,开展课外科研训练,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八)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为配合教学改革,在课程考核方面我们采用多种方式,避免一卷定成绩的情况。除了正常布置作业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关注国内外海洋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追踪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撰写课程论文,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海洋学》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期末考试我们尝试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第一部分为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应用知识部分,该部分开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效地推进了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基本具备了进行海洋观测和调查的能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海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授课教师应从该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海洋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精心调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文光.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17:0137.
[2]张耀军.李永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山东农业教育,20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