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职中美术类专业;历史课程建设;必要性
历史学是阐述社会发展过程,探索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加强历史必修课程建设对于设有美术类专业的职业高中而言,是实现其培养兼有美术设计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较高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有助于美术专业职中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职中学生大都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大都比较优越,家长多少存在放纵或溺爱等行为,因此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他们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存在厌学、怕学情绪;也面临一定的升学压力居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
美术类专业职中学生的精神状况,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培养他们积极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加强历史课程的建设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诚如夸美纽斯所言:“熟悉历史是一个人的教育中的重要因素,是他终身的眼目。”1历史教学可以通过讲授优秀历史人物的克难求进、不懈探索的事迹,比如讲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讲述杰出发明家爱迪生为发明电灯而对灯丝适用材料进行千余次试验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所受的挫折,同时还能够辅导学生正确处理自我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有利于美术专业职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现在,教育界一般把人文素养定位为:依靠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省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精神。从现代意义上说,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人更和谐的发展,更有尊严的生存。人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对人们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术专业要能够设计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要有较强的美术专业本领,更需要具有较好的设计涵养:具有独树一帜的设计思路、能利用绘画等方式诠释设计理念……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职中美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匮乏的现状,美术术科对人文素养的高要求,要求我们采取策略予以有效提升。职中美术类专业的历史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不胜枚举。有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爱国情怀;有富贵不、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兼爱非攻、推己及人的和谐思想;有民贵君轻、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更有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加强历史课程的建设,可以帮助美术类专业职中生提升人文修养。
三、有利于美术专业职中生专业技能的成长
美术类专业职中历史课程等文化课程的建设之所以相对薄弱,一个重要原因是将其放在与文化课程对立的位置上,但是,实际上历史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历史素材一直是美术设计产业的重要题材和内容,历史知识的多寡对于美术设计类从业人员而言是必备的专业技能。
作者在与自己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交流时的一问颇可说明问题:我问学生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有个场景是饥饿的曹操大军啃玉米棒子,你们有什么感想?在学生的回答中:有的说曹军践踏庄稼、浪费粮食;有的说反映曹军轻视百姓利益……。但全班无一个学生回答说这一场景是错误的,因为玉米是在明朝由国外传入我国的,三国时还没有。这些学生未来就可能从事舞美、剧务、场景布置工作,你能不为他们将来的工作能力担忧吗?而对历史知识有较高要求的职业并非仅此一种,例如:旅地规划与展示专业就要求学生能够对旅地的历史发展状况和独特历史资源有较好了解;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帮助他们了解历史上服饰潮流的变化过程,提供设计素材……
四、有助于美术专业职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大家对历史课程学习作用的共识。著名教育学家康内尔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中说:“进入20世纪以来,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智力训练的源泉。”2人类历史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实物考证、史料查证等方式进行,一旦有新的实物、史料发现,已有的历史结论就可能要修改甚至被完全,创新精神和能力也是历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因而历史课程教学对于加强美术类专业职中学生该类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作者在给学校紫砂陶艺专业学生讲授“紫砂简史”时,指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利用学校处于我国紫砂陶产业的核心地区——宜兴市丁蜀镇的有利条件,对我国紫砂陶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实地考证和探究学习,学生们当时都感觉所获颇丰,对书本知识有了查证并对其不足和误述做了补充,形成了对紫砂陶艺发展史自己的见解。在平时的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更可以利用学术界已经在研究、探讨的与书本知识存在差别的历史问题,如曹操墓的真实地址问题、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问题……启发学生突破书本知识,培养自我探究精神和能力,引导其逐渐锤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职中美术类专业历史课程建设既能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够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增强,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是一门不可忽视的文化基础课。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280.
篇2
关键词:建筑速写;环艺设计;重要性
建筑速写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建筑室外设计和景观设计,还包括人物作品设计和物品设计等。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对于完善艺术理论知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1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对理性思维和知识的培养
环艺设计专业相较于其它专业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非常重要,从环艺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授课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无论是环艺设计对象结构,还是环艺设计表现手法,主要是围绕环艺设计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而展开。但是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并没有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判定客观事物的正确与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是环艺专业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学校针对此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建筑速写课程的开设,是有效解决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
建筑速写课程的开放,不仅可以帮助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待客观事物态度上的偏差,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并站在理性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角度的转变,是对即将学习的科目进行深人认知的实践和预习。比如,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透视专业体系中,在对透视专业学生不断展开建筑速写教学中,学生可以透过事物表象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透视规律,从而站在理性思维角度分析透视理论知识,为学生学好环艺理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如,在庞杂的环艺设计所囊括的各科目中,都无一例外地把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各科目要求制定教学方案。由于建筑速写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其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环艺设计专业体系中,通过长期的速写训练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式和客观分析事物的态度。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感性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观察力和敏锐度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环艺专业知识中不可或缺的2种基本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感观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建筑速写训练活动是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观察能力和敏锐度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认清视觉形式美的规律。众所周知,欣赏客观事物的视觉美和艺术美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审美能力,平面和立体空间知识对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就艺术设计专业的空间和平面知识而言,是分割艺术设计作品的关键点,是影响艺术设计作品分割是否成功和是否具有视觉美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建筑速写课程中的构图知识对于环艺设计作品分割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艺术设计学院对于年轻设计师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取舍态度方面,建设速写的练习在这方面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建筑速写训练,可以提升设计人员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和感性认识,并将这种艺术美感运用到设计作品或者设计对象中。
此外,点线面的构成关系是艺术设计家们一直以来探讨的关键点,也是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受时间和内容的影响,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平常只有在构成课程上才能接触到点线面的相关知识,也不能将点线面构成知识运用到其它课程中,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点线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在建筑速写训练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有关于点线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将点线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训练课程中,从而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也使学生在全面系统的建筑速写训练活动中,接触到更为详细化和专业化的点线面构图知识。
在日常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线条表现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事物,或者运用细腻、生动的设计手法变现客观事物的内涵。比如,要想凸显设计作品的潇洒或者自由,可以运用单纯的线条勾勒与描画;要想表现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可以借助装饰变形手法。总而言之,凸显设计作品的美感和个性的手法形式多样,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构图技巧和绘画语言后,就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造出集美感和设计感为一体的艺术作品,有效发挥建筑速写准确、随意、明快和轻松的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感性认识,还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不断临摹和训练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这种艺术风格中可以凸显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力。
3有利于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
建筑速写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在不断速写训练中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相关设计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创意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事环艺设计首先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勾勒草图的能力,因为草图是设计者设计艺术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关乎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建筑速写课程与环艺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点线面构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速写草图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运用在室外设计或者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另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快速记录的能力,特别是在创作设计作品时爆发的灵感需要快速记录下来,以免突然忘记。草图不仅是设计师表达自己灵感和创意理念的外在表现,更是设计师创意设计技巧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建筑速写内容还包含手绘渲染图技法。因此,学生在速写训练中可以学习和掌握手绘渲染图技法,其表现手法与点线面构图方法大致相似。学生在速写训练中还需要读懂设计作品背后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剖析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从而使设计专业学生将环艺设计工作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篇3
1 注重护士仪表
1.1 导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爱岗敬业、安心本职、热爱本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1.2 礼仪服务 导诊护士的礼仪服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护士的仪表装饰要适度、得当,要与护士角色相适应,要自然、淡雅、整洁、健康,体现出白衣天使的形象美和艺术美,举止行为可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护士要做到端庄、典雅,坐、立、行要符合护士职业的要求,表现出护士专业独特的职业美。因此,必须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将礼仪服务融合到门诊导诊服务中。导诊护士应当具有稳重端庄,宽和文雅的礼仪风度,动须礼节,举止温柔,就是说必须保持稳重、端庄的仪表态度,谈吐和蔼,举止有度而这样的形象必然给人以端庄、信心、热情的感觉。反之肆欲轻言,举止浮夸,都会失去患者的尊重与信任。仪表是护士精神面貌的展示,美的仪表能让自己愉悦,还能给患者良好的视觉刺激,因此导诊护士一定要衣着整洁,妆容得体,自然大方。表情亲切和蔼、神情自然能让人感到平静和安全,相反盛气凌人、目光鄙夷则会使患者感到伤心、气愤和屈辱,加重心理负担。导诊护士应面带职业微笑及和蔼亲切的表情和眼神。但在患者痛苦的特定环境时,应有同情的表情,此时的微笑会引起患者强烈的反感。
1.3 恰当的称呼患者,能让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对年长者可用晚辈的身份称呼,对本地人可按本地习俗尊称,对外地人或有文化者可用交际性尊称。
2 护士的文化修养与专业知识培训
2.1 服务热情主动 门诊患者多,周转快,流动性大,许多患者是初次来医院就诊,面对复杂的环境感到陌生、胆怯和无助,此时导诊应注意观察四周,发现需帮助的对象时,立即主动热情的给予帮助,而不能被动的等待患者要求时才提供服务。
2.2 知识广博 导诊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许多边缘学科,如医学、护理学、心理学、药理学、以及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提问才能恰如其分、科学的解释。同时不仅要熟悉医院内部及周边环境的分布变化,还要熟悉各专家专科的特色及出诊时间,以及了解相关化验、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咨询服务。
2.3 调整和控制情绪 上岗需调整好自我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上岗。患者因患病、经济、过劳、不周到的服务等原因,常出现过激的言行,导诊护士有时会成为他们发泄的对象,因此忍耐、控制好情绪是非常必要的。当患者为疾病忧虑和困扰,通过宣泄,能感到心里痛快,应当给予理解。
3 重视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往工具,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及途径。门诊护士应学会重视对语言的学习和修养,注意积累谈话的经验和技巧,学会使用艺术性的语言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亲切的称呼、礼貌的问候、灵活准确的回答,可以显示一位护士良好的素养及学识。为了方便护患沟通,导诊护士应注意使用标准普通话,并注意语音柔和,语调应适中。语调过低,患者听不清;语调过高会引起患者误解和反感。语言的使用因人而异,对文化层次高的可多用医学术语解释,对文化较低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同民族、文化的患者,尤其是外省及专州县、乡俗语或音较重的,应当仔细区分、辨认,必要时请患者加以说明或解释。
使用规范的语言:①语言要清晰:注意声调美,音调要适中,语气温和以体现护士对患者关心体贴的情感,使患者听到后感到亲切; ②语意准确:表词达意避免使用患者听不懂的医学术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心理和误解; ③礼貌语言:交谈中要使用礼貌性语言。如:您好、谢谢、对不起、别客气等,都能使人感到亲切无拘束。
4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篇4
一、职业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专业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往往课堂显得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这是由专业知识的直观性和逻辑性来决定的。但是,如果由一个人文素养较高的专业老师来上同一门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个人文素养高的教师,在表达上声情并茂,在行为上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传授枯燥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文学素养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例如,学生在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笑话,或者一个几分钟的演讲,来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们对老师刮目相看,对老师充满了崇拜,这样对同学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这样的老师会适当调节课堂的气氛,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影响着学生。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即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滋润了自己的心灵,这样的老师,哪一个学生会不喜欢呢?学生的行为也反过来影响着老师,双方互相理解,互相鼓励,把枯燥的教和学的过程,转换为愉快的合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很难实现的。
(二)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的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就需要加强管理的力度。一般的高职院校,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个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文素养就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好坏。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如果用老师的威严来强制他们,效果不理想,反而会激起一些同学的逆反心理,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依笔者的观察,那些人文素养高的班主任,管理有方,他们能充分地理解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和学生做朋友,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或者无助告诉老师,学生也愿意邀请老师参加他们组织的文体活动或者其他一些增进理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充满了信任,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也会提升。要实现这一点,同样离不开的老师的人文素养。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内涵。当前,各个学校都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建好学生文体中心、图书馆、科技中心、网络中心等,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艺术展览展示空间等的一体化建设,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硬件建立起来之后,就需要教师人文素养这个软件发挥作用,根据学校教师人文素养的优势,开设绘画、书法、陶艺、歌舞等名师工作室,成立各种社团,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同学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品位,完善自己的人格,把自己培养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人才。没有教师的人文素养做基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也无从说起。
二、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阅读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在阅读学习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专业老师,除了多看各种专业书籍之外,还应该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阅读各种历史、哲学、美学、宗教等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己的才能,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无不是爱读书的人。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这种内在的美,不但丰富美化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
(二)向名师学习,向他人学习
名师是标杆,起着表率的作用,多阅读名师的著作,听名师的报告,在理念上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学习想自己的同行和同事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三)经常自我反省
教师要善于自省。自省是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对过去的经验反馈,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教师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养、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师规范和标准,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四)高校将人文素养的内容纳入继续教育范畴
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人文素养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并有部署、有组织进行学习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即继续教育不合格,依据相关规定承担其后果。这样做,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对于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小结
篇5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调查;讨论
本研究对传媒类专业在校大学生以及对此专业有需求的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胜任传媒类工作某项岗位时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找到在校生与用人单位对岗位胜任特征理解评价上的差异性,以期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学改革提供智库支持。
1 岗位胜任力的界定
从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以来,对胜任力的定义就纷繁复杂,尚无统一界定,有的偏重人格特质,有的偏重个体行为,但具有一定的共通点:与特定的工作有关,参照绩效标准,具有动态性;是个体潜在特质或行为,如知识、技能、特质、动机等。Richard Boyaizis对胜任力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胜任力的特征构成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诠释,提出了“胜任力洋葱模型”,展示了胜任力各构成要素的特点,突出了其内部结构的层次性。
相较大学生的通用胜任力外,本研究更关注于大学生初入职场时是否能胜任于自己的工作领域,更关注于“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那部分内容,因为即使同一专业的学生,可能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是不同的,而通用的胜任力模型往往忽视这一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锁定于用人单位,以期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另外,作为传媒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特点更为鲜明,个性更为张扬,更为关注自我的体验,因此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找到其与用人单位对岗位胜任特征理解评价上的差异性,以便为未来的就业指导提供更为具象和实际的参考作用。
2 调查研究设计
2.1 问卷编制
此次调查问卷的编制设计以下几个部分:
2.1.1 胜任特征选取
参照国内外的实证研究文献及带有《胜任特征词典》的相关书籍,结合以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模型,罗列出50项胜任特征。邀请5位一线工作的就业指导老师和10名企业HR对这50项胜任特征进行甄选,选出更为适合大学生群体以及企业初入职岗位时的胜任特征30项,并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胜任特征重叠部分进行了删减、增添和合并,最终选择了23项胜任特征。这23项胜任特征包括:成就导向、诚信、创新、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协调、关注细节、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弹性与适应能力、市场导向、思维判断、条理性、团队合作、信息处理、学习发展、以客户为中心、影响力、语言表达(含书面与口语表达)、执行力、专业知识、主动性、自我管理、自信、自制力。
2.1.2 问卷编制
问卷包括两个主体部分:一是对不同岗位的胜任特征的描述,让被试选出该岗位最主要的六项胜任特征;二是对传媒类大学生胜任特征的评价。因问卷设计的被试群体涉及用人单位、已毕业学生和在校大学生,故岗位胜任特征描述部分的题目会略有不同。
2.2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选取了到传媒类学校进行招聘的125家用人单位,100名已毕业的传媒类大学生、180名大四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3 调查方式
通过E-mail、邮寄、现场调查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尽量结合访谈进行,确保数据有效真实,最终发放问卷470份,回收405份,其中有效问卷327份。
3 结果分析
运用SPSS17.0及Excel2007作为工具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统计。
3.1 用人单位与在校生胜任力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表1 用人单位、在校生在23个胜任力特征评价上的t检验统计表
[\&M(用人单位)\&M(在校生)\&F\&Sig\&成就导向
诚信
创新
动手实践
沟通协调
关注细节
敬业精神
弹性与适应能力
市场导向
思维判断
条理性
团队合作
信息处理
学习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
影响力
语言表达
执行力
专业知识
主动性
自我管理
自信
自知力\&4.14
4.23
4.18
4.06
4.20
3.91
4.14
4.00
4.08
4.15
4.14
4.13
4.08
4.06
4.04
4.56
4.25
4.08
4.07
4.19
4.19
4.29
4.22\&3.92
4.68
3.76
3.91
4.03
4.13
4.38
4.05
3.61
3.97
4.18
4.22
3.99
4.04
4.13
3.87
4.06
4.16
3.87
4.07
4.15
4.09
4.10\&2.343
-5.545
4.317
1.447
1.737
-2.105
-2.705
-0.485
4.276
1.923
-0.147
-1.058
0.950
0.137
-0.876
1.907
1.810
-0.783
1.972
1.129
0.377
2.067
1.143\&0.020*
0.000**
0.000**
0.149
0.084
0.036*
0.007**
0.628
0.000**
0.056
0.883
0.292
0.343
0.891
0.382
0.058
0.072
0.434
0.050*
0.260
0.707
0.040*
0.254\&]
注:*表示p
从表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和在校生在诚信、创新、关注细节、敬业精神、市场导向、专业知识、自信等的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3.2 用人单位对传媒类学生就业岗位的胜任力特征评价(见表2)
3.3 在校生对传媒类就业岗位的胜任力特征评价(前六项)(见表3)
4 讨论
4.1 用人单位总体肯定传媒类大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用人单位对传媒类大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总体评价很好,每项胜任力的评价均分在4分左右(4分代表较好),其中在创新、市场导向、专业知识、自信等胜任特征上,用人单位对传媒类大学生的评价明显高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P
4.2 传媒类学校需在敬业精神、关注细节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虽然用人单位对传媒类大学生的整体评价很好,但本研究中发现用人单位在诚信、敬业精神、关注细节等胜任特征的评分明显低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P
4.3 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是所有岗位都重视的胜任力特征
将用人单位来传媒类大学招聘的岗位分为以下几类:主持人、新闻记者、编辑、动画类、摄影类、管理类、技术类、行政类、销售类等几类,每一类工作用人单位看重的胜任力特征不尽相同,但是几乎所有的岗位都看重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胜任力特征。这意味着,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技能或是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则是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特征,而他们对一个团队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
相较用人单位对团队合作、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的重视,在校大学生对于各岗位胜任力特征的重要性排序中更多体现了对技能的重视,如专业知识、信息处理、沟通协调等。这也符合在校大学生生涯规划的一些特点,他们此时正处于学习与提升技能的时候。正如技能分类中指出,学生会更看重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用人单位更看重通用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孙芬琴,许亚平,杜宏巍.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3(10).
[2]高永惠,郭润寒,梁芳美.岗位胜任力是提高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实证探讨[J].中国市场,2012(13).
[3]白茹,刘宇雷,沈雪萍.基于大学生初入职岗位胜任力的企业用人需求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篇6
摘要: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新架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能够培养出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能够适应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应用型”、“艺术型”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基本策略
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否则就无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因此,为幼儿园培养专业化幼儿教师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方能提高其综合的从业能力。
笔者通过对自己进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探索,认为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出符合幼教需要的有就业竞争力的幼儿教师,宜采取如下基本策略。
一、重新架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
诸多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而影响幼儿艺术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则是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幼儿教师作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创造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专业知识、较高的艺术教育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所包括的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也正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技巧。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就必须在课程结构中,重视艺术素养和技能的培养,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删减那些用处不大,专业性不强的公共课程,适当地增设艺术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有足够的时间强化学生基本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如除开设必修的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琴法)、美术基础(素描、色彩、设计、简笔画、手工)、舞蹈基础(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和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课等外,还应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环境艺术、幼儿音乐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开设这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的审美情趣,并在表演、创编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其艺术素养。这不仅能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课程贴近幼儿园实际,而且能增强该专业的实践性,缩短其岗位的适应期。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兴趣能使人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工作的最大成就。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要激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职高专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弹、唱,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再次要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教工作者的艺术素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职业素养,只有掌握较宽泛的艺术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艺术技能技巧,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并能将自己的艺术素养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既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扎实幼儿艺术教育技能的优秀幼儿教师打下基础。
三、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
1.要丰富艺术教育课的教学内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
课不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课,要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为原则,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除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舞蹈、音乐素养基础、绘画、手工制作这些基础内容外,可适当增设一些能训练学生弹(弹琴)、唱(唱歌)、舞(跳舞)、说(儿歌、故事创编)、画(画画)、做(手工、玩教具制作)等技能的课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必须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不仅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需要有广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能力。可以聘请知名的画家、书法家到学校兼课,也可以聘请艺术团体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到校指导艺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还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能较为熟练地进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又能深入幼儿园,了解当前幼教艺术教育动态和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懂得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进行艺术教育教学。
3.要改进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运用教学方法。”承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幼儿园,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接触原型,去感知,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
4.加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训练
艺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多参与,多实践才会习得较强的艺术能力,因而应多给学生一些在实训室练习的机会。学生也应利用课堂内、早晚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多到琴房、练功房、画室、手工室、陶艺室等实训室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课外活动。社团要多举行一些演出或术比赛活动,如声乐比赛、器乐比赛、幼儿舞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自己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作及与同学间多交流的机会,以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参与式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参与教育实践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音乐、美术、舞蹈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园是如何组织艺术课教学的,并主动参与,使学生组织、实践艺术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总之,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之际,通过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结构的重新架构,随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和教学的改革,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能够适应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应用型”、“艺术型”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2]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8).
篇7
【关键词】高职数学;数学教学;学生能力
数学是一门高思维的学科,是锻炼人们智力的重要工具。高职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高职数学教学,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是现代高职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加强高职数学文化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素养
往往有人将数学界定为一些符号、一种计算工具,或是逻辑推理。而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的这种认识仅仅是出于片面或者浅层的认识。其实,数学来源于哲学,它是一门开启人类思想大门的科学,有着精神的文化,它同时也是一门能带给人们无限艺术感、美感的美学,是造型、数学、史诗、音乐四大美学构建之一。通过数学,可以将那些杂乱的东西整理的非常有序,可以根据那些普遍的经验总结出规律,可以将世界上的所以物质运动进行和谐而又统一的表达,数学是美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对美感的追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追求美的东西,探究数学中所蕴含的美感、美韵。而数学的美大多体现在数学文化之中,比如:埃及金字塔、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峡大坝,这些都是数学应用上的辉煌成就。再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和载人航天技术和外星探测技术中数学的精确计算,这无不反映出数学的博大精深,无不体现出其所蕴含的数学文化价值。而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其必须加强数学文化教育,宣扬数学文化,使学生在数学文化中感受、体验和熏陶,提升高职学生数学素养。比如,“变”与“不变”、“匀速”和“变速”、“直”和“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比较剖析;简单公式:蕴含了丰富的变化规律,也是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些美妙公式印证了“大道至简”,使简单性和复杂性统一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中的文化,提升数学素养,真正地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数学教学时,数学才会平易近人地让每位学生理解她、热爱她、喜欢她。
二、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高职学生掌握数学实用工具的主要渠道,它更是学生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应用技巧,为社会输送综合性应用人才。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也必须重点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强化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让高职学生深切地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该实施“双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某一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进行展开,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之前感悟自己专业知识跟所学数学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数学对其专业知识的应用有着什么样的作用等,从而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围绕天体运动规律学习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围绕最速降线学习各种优化方法等;求解曲边梯形面积引入定积分定义时,可利用MATLAB编程,动态地描述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理解“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同时,对MATLAB数学软件有初步认识,通过数学实验,加强了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一举两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高职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换位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以及换思维能力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显得格外重要,学生们通过逆向思考,促进学生换位反思,提升其逆向思维能力。具体方面如下:
以果索因。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题,对它们进行正向思维的论证或求解会遇到很多困难,然而若能及时引导学生们进行逆向思维,由结果索取原因,一步一步索取那些能使结果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这样会使学生顺利的找到解题思路。通过此类题型,可以促使学生们利用逆向思维来判断题目的正确性,通过逆向的探析其错因,采取“去伪存真”的手段促使学生们对这些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有效把握和融会贯通,增强他们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一样的,他们的水平都存在差异,并且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一样,认识事物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数学知识。那么就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彼此之间展开交流,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从而主动的去探究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班级分组,每组之间展开竞争,同时让每组成员之间彼此合作。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像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各组进行求解,每组成员合作讨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在由各组推举一名组长,让其将求解过程板书出来,供全班同学欣赏。这样下来,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了,学习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引发他们的创造力;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感、团结精神,最主要的是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促使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数学教育应该加强高职数学文化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加强高职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换位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浅谈数学差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时代教育,2009(10).
[2]王荣芳.高职学生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初探[J].数学评析,2010(11).
篇8
【关键词】中职;非美术专业;美术欣赏课;必要性
1 引言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教学关键词之一。课程设置不仅确定了“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更确定了中职培养人才的目标。作为特殊的一类院校,中职的教学目的是直接为社会输送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因此其课程设定以社会为本。
美术欣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为了调查中职教育中非美术专业是否需要开设美术课程,笔者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l所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是有必要开设的。那么对于非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欣赏课到底有无必要,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2 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塑造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
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差强人意,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可以说在招生方面面临严峻问题。在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专业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通过设置美术新生课程可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面对美术作品时学生进行积极的鉴赏、审美,美术欣赏是建立在对美的基本了解和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会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沉浸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中职的学生处在成长和人生中的特殊阶段,其心理和生理处于生长期,是一个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并没有固定的审美习惯,审美能力尚浅,审美标准也停留在表面,美术欣赏活动恰恰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品味的同时,学生会因为艺术的熏陶而提升自身修养。这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中职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的课程。
3 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美术欣赏课程所培养的不仅是对美术的欣赏能力,还包括对文学、音乐等在内的所有艺术欣赏能力。所谓的审美能力,就是学生能够发现某样事物的闪光点,这种能力在其日后其他各科课程的学习中都至关重要。以写作为例,教师在讲授景物描写的过程中一定会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美丽景色,而多数学生在发出“真美!”之类的感叹后,都觉得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发现描写对象好在哪里、美在哪里,换言之,学生没有真正的审美能力。
中职设置的专业非常多,建筑装饰、园林工程、动漫设计等与美术息息相关的专业对于生源没有固定的美术功底的要求,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都会暴露其较差的美术基本功和审美能力。而美术欣赏课程恰恰可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即使是与美术毫无干系的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会比审美能力较差的学生有更出色的表现。
4 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要求有助于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美术欣赏都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艺术欣赏的内容只是针对一些名家的名作,反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俗话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名家名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衣、食、住、行都可以显示一个人对美的要求和享受。如果学生只看到了课本中的美而忽略了生活中真正的美,这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对美的欣赏是为了服务生活的,美术欣赏课本中的雕塑、建筑、陶艺、绘画等各类艺术品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可以从狭隘的审美走向更广阔的美的世界中,可以意识到美的欣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着眼于各个领域而发现真正的美。
5 美术欣赏水平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中职非美术专业美术欣赏课与小学、初中的美术课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前者比较注重欣赏,后者比较注重实际,相对而言,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难度反而较大。中职非美术专业的教师都是美术专业毕业的,他们都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虽然如此,但是中职非美术专业开设美术欣赏课所需要的教师必须拥有除美术欣赏课知识外的其他相关背景知识,仅仅靠教材和大纲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片面知识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这些对中职学生的知识需求是无法满足的。美术教师在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设性意见,而并不是命令性的教学。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水平。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水平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文化、艺术、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中国的文化、艺术及体育若求全方位地走向世界,高校必须担负起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的外语人才。然而,由于我国艺术类和体育类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度。可见,这三个专业的英语课的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但至今仍未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师生的重视。笔者从事大学音体美专业英语课教学多年,切身体会到这三个专业的英语教学已成为整个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这三个专业的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活动很难开展,有的学生甚至课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出现了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局面,这种教学状况的改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它已阻碍了相当多优秀的音体美专业人才进入更高学历层次的学习,也不符合高等教育要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与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综上所述,对大学音体美专业的英语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音乐、美术、体育这三个专业,专业性较强,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为了解目前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学习现状,笔者对我校的2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同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旨在了解目前音体美专业的英语教学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这三个专业的英语教学再上新台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问卷调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对我校音体美专业2006级2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课上发放问卷,学生作答后收回。第二步,分析答卷。分析结果如下:问卷内容其中一项是:就你所学专业,你认为英语重要吗?90%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很重要。还有一项是:你想在大学学好英语吗?100%的学生的回答是很想学好英语。当问及对学学英语的目的时,85%的人认为迫于通过考试,获得毕业证或四级证不得不学。对大学英语课上所持态度的调查,70%的学生认为英语是必修课、考试课,不得不学。对在基础阶段,需要学习哪些内容的调查,75%的学生认为考什么就学什么,想学习有关专业方面的简单词汇和对话。
由此可见,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想学英语,而是迫于基础太差,所学教材不适合,从而感觉英语太难。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有《新编大学英语》、《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及高职高专英语,这些教材体现了外语教学发展的趋势。这些新教材选材新颖,具有时代感;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围绕主题;编排科学,具有超前意识。在入学基础好的学生中使用必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绝大多数音体美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英语日常用语和简单的语法都没有掌握,新教材对他们来说内容偏深,无从入手。而且,教材中文章涉及的内容与专业内容相差太远,因此学习动机和兴趣不足。
问卷调查也涉及到对学生的英语课学习情况的唯一的评估(期末考试),多数学生认为,只凭期末的一张笔试考卷,这显然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评价也不够全面,重书面能力表达,忽略情感动机策略。笔试当然是必要的,而且也应该占主要地位,但外语毕竟是一门应用学科,仅仅靠笔试是不够的,容易造成“考试的高分,应用的低能”,传统的测试方式过于注重结果目标,忽视了过程掌握原则,忽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水平,不能为教师提供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反馈信息。可见,这种考试脱离了教学实际,有碍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篇10
关键词 复合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也是全球通用语言。我国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起始于2007年,至今走过来将近十年的发展时间。在这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整体来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义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商务沟通、商务活动为服务对象的语言学科,它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内容选取等方面,都与专业英语有所不同。如商务英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特别增设一些与商务、贸易有关的课程,要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中要将经济学与语言学交叉结合起来,目的是更多既懂商务知识且具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商务英语复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能力突出、知识结构优良是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衡量标准。目前,我国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但是,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却始终是严重短缺,这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有关,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2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课程比例不科学
如今,商务英语已经变成一个热门专业,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结合实际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上都存在专业课程比例失衡、英语与商务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如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与普通英语专业知识根本没有多大区别,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由英语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商务相关专业知识构成,但是与商务有关的知识却非常零碎,商务英语教材和教学中与经贸英语、外贸函电有关的知识大都是一笔带过,而英语基础知识却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商务知识的了解只能是肤浅而零散,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商务工作能力。
2.2实践课程不受重视
商务英语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它对学生的语用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但是,许多高校在商务英语专科教学中始终以理论课程为主,根本认识不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利用商务实践来培养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理性认识。由于缺少参加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都较差。
2.3就业引导存在误区
高校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在高校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策略得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我国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都给予了积极干的预和引导,但是许多高校在学生就业引导方面存在严重的误区,如院系领导经常鼓励学生找到单位就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不用管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这就使得许多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流到了其他岗位,占用了其他专业的就业岗位。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做了什么工作,在工作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学校很少会进行跟踪了解。如此这般,高校也无法知晓自身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面与市场需求的真正差距,无法了解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最终结果。这对商务英语学科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
3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3.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高校要根据《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然后再针对涉外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展开调研,确定面向涉外商务英语用人单位的以培养具有英语应用能力、了解国际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争取利用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广大师生明白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差别和关联。此外,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还要树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念,同时将终身教育、社会化学习教育理念融入到商务英语教学理念中去,在专业教学中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突出生态教育、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又快又好地实现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3.2优化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是一个在英语学科、商务学科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专业,它是两个学科交叉、复合作用的结果,必然要具有两个学科的一些学科属性,但是,它也有其特殊性。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明确各科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比重关系,是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鉴于此,高校要秉承科学化、系统化原则,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遵循英语课程涉及规律,按年级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进行课程安排。再则,高校还要围绕商务实用技能培养,将商务英语课程划划分为英语语(下转第112页)(上接第98页)言课、商务英语基础科、专业课三部分,将国际商务、经济理论、翻译学、工商管理等涉外商务活动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凸显学科“英语+商务+综合+个性”的复合型特色。
3.3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内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商务英语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能力,为商务职场而服务的,这也决定了它在教学上也要以商务活动为中心,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因此,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主客观要求、未来就业情况来定位学生要学什么、该怎样学。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应用能力。这也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技能的同时,积极通过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理解能力,借助商务知识课程模块来培养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语言和商务交际能力,利用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强与涉外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购买商务模拟软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以弥补学科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缺陷。
3.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科,在专业设置和日常教学中,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就职岗位密切关联的的资格认证考试,如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单证员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并围绕学生资格考试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以提高学生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为学生将来发展打好基础。在专业教学评价和学生就业方面,高校不仅要立足于专业调查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去学习,还要摈弃功利思想,做好就业服务,给予学生就业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招聘会、实习等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再则,在学生毕业后,如有条件,高校还要针对从事商务英语岗位工作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能力缺陷,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执桃.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1):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