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黄疸重要的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积聚 光疗 换血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99-02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天内未满月的宝宝在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引起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黏膜、皮肤和巩膜黄染等病理特征。按症状、疾病时间的不同,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除了可能会有轻微的食欲不振,一般无其他症状,通常在一周之内自然消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则不然,黄疸两到三周持续不退,症状甚至不断加重,或是退后复发。通常情况下,患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得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较高,中枢神经系统易发生损害,严重者致残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几率,进而降低其致残率与致死率。为探讨其病因,及早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儿科收治的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儿科收治的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年龄1d—28d,平均年龄16d。患者性别、重量、在母体的情况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主要症状。宝宝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黄疸难消退,症状在2周以上持续出现;宝宝皮肤黄染从头到脚遍及全身;随着发病时间黄染现象不断加重(颜色、范围);黄疸消退后反复;宝宝皮肤色泽暗黄,不鲜亮。

1.3 诊断方法。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后,行全面身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除黄疸之外的病症,如头颅血肿、腹部感染、肝脾肿大、贫血等症。采用婴幼儿经皮肤检测胆红素仪器对黄疸宝宝抽血检测其血中的高胆红素数值,并对其进行血、尿与便的常规检验,明确是否存有感染、贫血等情况,了解有无ABO溶血的可能,必要时,可行肝胆造影或腹部B超,了解黄疸宝宝的肝胆状况。对黄疸严重的宝宝可行蓝光照射光疗和换血,同时应对其注射白蛋白,并暂停其母乳喂养,以辅助患者退黄。

2 结果

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有明确病因146例,占84.4%,病因包括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胆病症、新生儿窒息以及头颅血肿等。其中,因围产因素如新生儿窒息、使用催产素、羊水污染、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等导致发病105例,占60.7%;173例病因分析中无明确病因27例,占15.6%。上述因素发病平均日龄均为七天。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病因素复杂多样,很多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主要集中于围产因素、ABO溶血病以及新生儿感染,其中,病因分析中无明确病因占据有重要地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致患儿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致死亡。过去经常出现有因家长误把病理性黄疸当作“生理性黄疸”,而延误宝宝的最佳诊治时间的情况,此外,对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治愈态度消极,过于恐慌,新生儿黄疸治疗难度较大,但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大大提高黄疸的治愈率。临床也实践证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重在预防,积极防治孕期疾病,减少催产素与镇定剂的使用,严格剖宫产指针,及时监测并处理宝宝新生儿期并发症,对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魏克伦.新生儿黄疸.人民卫生出版社[J],2011年,12(2):163-186

[2] 马彩虹,乔杰.黄疸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J],2008年,13(5):226-258

[3] 汪承柏.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度黄疸肝病.人民军医出版社[J],2011年,6(3):72-90

[4] 李津婴,万树栋.溶血性疾病.复旦大学出版社[J],2008年,10(5):149-160

篇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 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后遗症或死亡。现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的红细胞多,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还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Y,Z蛋白少,酶少排出少,)使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还有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未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几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浑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

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吸吮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可间接增加肠蠕动[4],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排泄。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的分泌,教会母亲哺乳。对纯母乳喂养后的孩子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促进肠蠕动,使其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增快,减轻黄疸。

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4.1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蜡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便,进行肛管刺激和人工排便。

4.2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食量及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从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抚触室室温28~30℃播放优美音乐,时间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触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常用妈咪爱来口服,给药时必须做好三查七对,新生儿药量少,为防止药物浪费和保证药量准确,最好将药用温开水(温度低于40℃)溶化在小匙上喂。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的活性,降低疗效。服药后观察新生儿有无呕吐、大小便及睡眠并做好记录。

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显著,大多数患儿早期干预后一般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口服退黄汤,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5]。口服退黄汤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汤每日一剂浓煎成3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应减少剂量或暂缓服药。

7 光疗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手段仍以光疗为主[6]。光照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作用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蓝光治疗时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插电,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以上,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勤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方哺乳上加喂10%葡萄糖或静脉补液。蓝光结束后,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足以保暖。

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得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时间之内大幅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完善各项检查,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同时做好换血出入量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和反应。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观察大小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术后2~4小时如患儿情况良好可试喂糖水,如无 呕吐、吸吮正常可正常喂养。

9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4-117.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肺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的早起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治疗干预;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儿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故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短期内消退,病理性黄疸若未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则可损伤新生儿神经系统,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的正常发育[1]。有临床统计资料显示,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约为50%~80%,故加强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和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院开展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则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出生的足月新生儿652例,母婴均无严重合并症。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196例、女130例;胎龄38周~42周,平均39.85±0.68d;日龄7~8d,7.56±0.48d;出生体重2500~4300g,平均3856±258g;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干预组326例中男204例、女122例;胎龄38周~42周,平均39.52±0.75d;日龄7~9d,平均7.28±0.36d;体重2450g~4350g,平均3855±264g;新生儿Apgar评分≥8分。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日龄、体重、Apgar评分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从新生儿出生第1d到第7d采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研发的JH20-IB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动态测定新生儿黄疸指数,7d内出院者每日返院监测。由固定的监测人员进行测定,检测前校正黄白屏并清零,检测部位选择前额或者前胸部皮肤,检测时将色度感应头对准检测部位皮肤中心,轻轻压贴皮肤上方,直至指示灯闪光后读取并记录数据,归零后方可进行下一部位测定,每个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结果。

1.2.2 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①新生儿出生 24 h 以内 >103 μmol/L ; ②出生 24~48 h >154 μmol/L ;③出生 48 h 以上 >220 μmol/L, 或每日上升 >85 μmol/L。

1.2.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则给予综合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早哺乳、勤吸允;②早期诱导排便;③新生儿游泳;④新生儿抚触;⑤日光浴;⑥治疗干预,认真排查病因,通过蓝光箱进行光疗,黄疸值偏高新生儿还需加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益生菌、退黄汤等药物综合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笔者将所得的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黄疸指数逐渐升高,胆红素峰值出现于5~7d,干预组新生儿第1~7d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约有50%~80%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内出现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下均可自行消退。另外一部分出现黄疸新生儿则为病理性黄疸,通常发生“核黄疸”,并逐渐出现手足徐动症、高频失听等听力下降、智能落后、研究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严重危害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3]。

新生儿黄疸开展早期监测和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一直是全球新生儿临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皮肤黄疸程度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经皮黄丹仪测定皮肤黄疸指数,可直接反映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高低,动态监测了解黄疸的进展,及时掌握最佳的治疗时机,减少甚至避免核黄疸的发生。临床实践发现,经皮测量总胆红素结果低于实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但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光疗亦不会影响该相关性[4]。另外,经皮黄疸仪检测具有无创、简单、便于家长接受、避免目测误差,极大程度减少反复抽取静脉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降低皮肤感染的危险性。当检测黄疸指数达到高胆红素学者标准再抽血检测,一旦确诊则给予治疗干预。本次研究动态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出生后逐渐升高,峰值出现在出生后5~7d,为防治不同类型新生儿黄疸性疾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

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增加喂奶次数亦可降低胆红素水平。早期排便加速胎便和结合胆红素的排除,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新生儿游泳可有效减弱重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水压、水波对皮肤的拍击发挥对外周血管的按摩作用,促进新生儿消耗能量,增加食欲。抚触对脑部、背部的刺激兴奋脊髓排便中枢,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促进胎便早期排出,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光照疗法中目前普遍应用蓝光箱,是最简易的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方法[5]。上述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病理性黄疸达到早期干预黄疸发生率,对生后1周内的早期新生儿除了知道家长合理喂养及积极的宣教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外,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一旦发现异常则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干预组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损伤发生率为3.07%、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6%、3.68%(χ2=17.6313,P=0.0000;χ2=12.2250,P=0.0005)。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可早期发现新生儿黄疸,再辅以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确保新生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艳霞.全程监测干预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47-48.

[2] 牛江英.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6):930-931.

[3] 郭丽侠,杨宇艳.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63-2364.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诊治

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的原因是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使得血液里的胆红素含量增高,从而引起患儿在巩膜、皮肤以及黏膜出现黄疸。患儿黄疸的症状如果持续2~3周不退,且出现皮肤、黏膜黄疸加深,病情加重等现象则称为病理性黄疸[1]。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种,临床上找出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对于治疗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单位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92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单位出生患有病理性黄疸的92例新生儿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患儿出生的天数为1~7 d,其中男婴52例,女婴40例。进行剖腹产有80例,占86.96%,早产儿有12例,占13.04%。对本组患儿进行尿液、大便、血液的常规检查,并对患儿的肝功能(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检查,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血培养、胸片、肝胆以及溶血等指标的检查。

1.2 患儿诊断的标准

如果新生儿出现如下指标之一则判断为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早产儿大于255,足月儿大于220.6,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症状,血红素浓度(umol/L)大于102,血液中直接胆红素(umol/L)大于26,黄疸症状持续2~4周,持续不退,血液中的胆红素每天上升的浓度(umol/L)大于85[2]。

1.3 患儿治疗方法

对92例患儿中的80例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达到光疗标准的患儿,进行光照与药物结合治疗,患儿每8~12 h进行断蓝光的治疗,光照前应对患儿的双眼以及生殖器用黑布遮盖,每天照射时间为8~12 h,中间间断12~16 h,并对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及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观察患儿胆红素恢复至正常值就可以停止光照。余下12例患儿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应给予保肝护肝的药物以及退黄治疗,并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并对患儿进行冬氨酸钾镁的静脉注射,对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密切的监测[3]。

1.4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对患儿的疗效进行判定:治愈: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小于85,皮肤黏膜的黄色消退,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好转: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大于85,小于221,皮肤黏膜黄色减轻,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无效:血液中血清胆红素浓度(umol/L)大于221,皮肤黏膜黄色没有出现明显的消退或消退后皮肤再次出现黄色。

2 结果

92例患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见表1, 92例患儿经治疗后其有效率见表2。

3 讨论

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看出,新生儿出现病理性的黄疸,主要原因是由于围产因素引起的,其次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引起,感染性因素以及母乳性黄疸以及肠道闭锁等因素也会引发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围产期出现缺氧窒息会引发低体温、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这些病变将会抑制肝酶的活性,使得血清胆红素增高。从92例患儿发生病例性黄疸可知,剖腹产对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有重要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剖腹产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因在于剖腹产中产妇在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通过血液循环,药物将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被胎儿吸收,从而引起胎儿的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导致胎便排出减少[4]。手术后母亲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防止感染,新生儿吸收母乳后将影响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水平异常。因此,应加强围产期的护理和保健,提高准母亲的保健意识,提倡孕妇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自然分娩。患儿由于感染因素也会引起病理性黄疸,如胎儿出生前后感染了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性感染均可让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现溶血症也会引发病例性黄疸,如果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引发溶血现象,就可能出现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可以采用光照进行治疗,光照结合药物共同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光照波长应选择425~475 nm的蓝光进行照射,这对于降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的有效方法,对于不适合光疗的患儿可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的变化,防止患儿出现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其引发的原因有很多种,从本组病例中可以知道,孕妇做好围产期的保健以及防范感染,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是预防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黄美华,刘赛红.新生儿黄疸643例病因分析及护理.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24-825.

[2] 方邦骞.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综述.中国医药指南,2010,22(8):102.

篇5

Study on Effec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on the Newborn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JIANG Hui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Fuzhou Second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on the newborn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5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ly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given the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hyperbilirubinemia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avoid the hypoglycemia. Results There were 3 cases of newborns with complications in this term, including 2 cas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nd 1 case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as 6.00%, besides, there were 2 cases with hypoglycemia.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nursing of newborn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s of extremely high application value, which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newborns with high security index, and the method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 Gestational period; Diabetes; Newborns; Effect; Nursing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普遍见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类型主要是指产妇在妊娠期期间第1次出现糖代谢异常,亦或者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现象[1]。妊娠期糖尿病病发的概率大概在1%~14%的范围之内,由于妊娠期糖尿病会对新生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能够致使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降低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为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其实施高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能够预防进而及时发现病症的发生,从而给予新生儿有效对应治疗[2]。该研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掐尖在该院出生的50例中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给予50例新生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该组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26例,女性新生儿24例。新生儿的胎龄范围在38~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27±0.24)岁;新生儿的体重范围在3 060~3 900 g周之间,平均体重为(3 505.27±50.24)kg。

1.2 护理方法

1.2.1 基础护理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机体防御能力比较地差,所以,均给予该组新生儿实施与早产儿相同的护理干预,当母体产出新生儿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给予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为了避免新生儿出现着凉的状况,护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给予新生儿,同时根据室外具体的温差变化,将新生儿病房的温度调整在适中的数值,如将室温调整在24~27℃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措施能够避免新生儿由于体温过低而致使其需要消耗的氧量增多。新生儿出生24 h之内,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变化情况以及呼吸频率、节律等生命体征变化,并检测新生儿的吸吮能力进而肌张力。此外,护理人员每天要为新生儿进行基本清洁工作,是新生儿的皮肤始终保持清洁干净,并注重新生儿眼晴、脐部等部位的护理。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给予新生儿的病房实施严格的空气消毒以及监测,每天打开新生儿病房窗户1~2次,使病房内的空气保持流通以及清新,避免新生儿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

1.2.2 新生儿并发症护理 ①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糖代谢异常而致使其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而当高水平血糖以胎盘为传输通道而进入胎儿的体内,致使胎儿发生高血糖症,从而使得胎儿的胰岛细胞受到极大的刺激,分泌出大量的胰岛素,导致胎儿出现高胰岛血症[3]。当胎儿脱离母体,母体给予其的糖供给就会被中断,这样的现象的发生将会增加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的概率,病情恶化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可能致使新生儿病死。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 min之内,给予其实施常规的测定微量血糖,同时使用浓度为10%,剂量20 mL左右的葡萄糖溶液给新生儿进行服用,并每间隔1 h给予新生儿服用1次,服用3次之后即可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喂奶。除此之外,在新生儿出生后的72 h之内,每隔4 h给予其实施微量血糖测定,并且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详细记录下来。若是新生儿的微量血糖值低于2.2 mmol/L,就必须要给予其服用剂量在10~30 mL范围内,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服用30 min后,再次为新生儿进行测量微量血糖,若是新生儿的微量血糖仍低于2.2 mmol/L,护理人员就必须要及时告知儿科医师,对其实施对应有效的处理。该次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新生儿中,有2例出现低血糖症,发生率为4.00%,转儿科进行医治。

②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由于胎儿大量分泌胰岛素,致使其肺部未能够发育成熟,使其生长的速度加快,在代谢反应中消耗过多的氧气量,致红细胞生成素的量大大增多,最终使得胎儿的体内积累过多的红细胞,因新生儿分娩出来后,其体内的红细胞被过多地损害掉,使得胆红素的量极大上升,故而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4]。而黄疸症状并发的高峰期则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3 d内,黄疸保持的时间随着其表现的颜色越深就越长。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高度关注新生儿每个时刻的精神状态变化,同时也对其睡眠质量、喂养、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并且分析新生儿皮肤、黏膜等的颜色改变,至少为新生儿测量2次以上的经皮测胆红素指数,若是新生儿的经皮测胆红素指数不在正常的水平之内,就必须立刻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进行测量其血清胆红素的具体含量,以防新生儿产生高胆红紊血症。该次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新生儿中,有12例出现皮肤黄染,发生率为24.00%,明确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转儿科进行医治后康复出院。

③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因其胰岛素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对卵磷脂产生合成作用,致使胎儿的肺成熟的时间被延长,极易产生肺透明膜病,其病发的概率在增加值6倍左右[5]。因此新生而若是发生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等症状,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取紧急抢救。该次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新生儿中,有1例出现轻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2.00%,转儿科进行医治后康复出院。

1.3 统计方法

根据将该次研究所得的研究数据结果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对比该组5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综合护理)与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该组新生儿中,总共有3例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其中有2例为高胆红素血症,1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6.00%;而在常规组新生儿中,总共有10例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其中有6例为高胆红素血症,1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该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6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37-0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病例的12.6%左右[1]。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2]。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转归,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诊断为重症新生儿肺炎[3],出生时间为1~27 d,平均15 d,其中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9例。

1.2 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案

1.2.1 制订急救方案 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定所有患儿的病情。针对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急救方案。迅速让患儿处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以减少肺部瘀血及避免肺不张,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并准备好各种常用的抢救器材,如喉镜、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等设备,以便快速而顺利地实施救治。

1.2.2 快速开放静脉通道 迅速开放双上肢静脉通道,必要时下肢静脉也可开放。遵从医嘱正确配制好各种药品,及时纠正和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炎患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良,特别是早产儿尤为不成熟,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无力,不足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易使痰液阻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这样会加重肺部感染。故应让患儿抬高头部或取半卧位,及时给患儿吸入解痉药物及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呼吸道保持湿化,有效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可达到消炎抗感染和稀释痰液的目的。

1.2.4 合理吸氧 依据患儿缺氧程度不同及呼吸困难症状选择个体化的给氧方式,如鼻管吸氧、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依据其指标变化及时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切忌用高浓度氧气长期吸入而导致氧中毒[4]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临床症状,如果经吸痰、拍背、弹足底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用气囊加压给氧。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5 保持中性体温 本研究中的27例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且体内棕色脂肪含量较少,极易出现因体温过低而导致的硬肿症[3]应该根据这些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重状况采取个体化的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1.2.6 维持营养平衡 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利于患儿抵抗感染,应该结合患儿消化吸收情况,采用不同的营养提供方式,分为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具体可采用自行吸吮法、鼻饲法或静脉内营养法。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则及时调整喂养方式。进食后应该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或肺炎加重。

1.2.7 严密监测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增快或暂停、咳喘、发绀加重、肺部明显湿性?音等,则高度疑似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迅速诊断或排除。并配合处理,正确遵从医嘱应用药物治疗。预防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黄疸、心衰、硬肿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2.8 心理护理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极少有意识完全丧失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使用亲切柔和的话语安慰患儿,充分让患儿感受到信任及关怀,并且还可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1.2.9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 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了解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一起评估患儿的护理需求;进行拍背技术指导,直至家长基本掌握;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对患儿采取恰当的引流;和家长一起制订患儿的排痰计划。

1.3 评价指标

将患儿急救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措施及护理实施后,患儿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5]。目前将新生儿肺炎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这种感染大多数来自孕妇,或者经过胎盘来传染给孩子。也可能因为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而造成。与大龄儿相比,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6]: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十分急促,心率>180 次/min,呼吸频率>60 次/min。②呼吸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出现呼吸早期加快或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危重患儿出现谵妄、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③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引起缺氧,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引起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并可继发昏迷惊厥。缺氧性脑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又常常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而复杂,病死率极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案后,患儿的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说明这些治疗措施有效、护理方案合理,值得临床借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7]。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并取得家长配合的护患互动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

篇7

关键词: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蓝光照射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实施光疗过程中,对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积极于预和有效应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6~2010.04我科收治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病例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出生后20h~28d。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2 方法

入院后除对因治疗外,患儿均采用蓝光箱(双面或单面)治疗。将清洁光疗箱,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蒸留水到2/3,接通电源,调整温度至32.5℃(早产儿根据胎龄、日龄、体重而定),相对湿度50―60%。患儿全身,双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纯棉黑布制成,类型为眼镜状),以防蓝光照射对视网膜造成损伤,用一次性尿布遮盖会,放人预热的光疗箱中央,记录照射时间,我科多采用间歇照射方法,根据病情照射6―12 h/d。

2 结果

痊愈出院36例,占62.06%,好转出院19例,占32.75%,自动出院1例,占1.72%,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例,占3.45%。出院护理满意度测评达95%,无护理投诉及纠纷。

3 光疗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3.1 患儿哭闹不安

光疗时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状态,光疗期间监测体温、箱温和室温。一般患儿人箱后因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哭闹不安,护士要判断哭闹不安的原因,首先应满足生理需要:检查有无尿湿、饥饿、体温、箱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有无发热和腹胀等情况,并及时予以处理;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光疗时无依无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满足爱的需要。由于新生儿已经具有了视、听、嗅、味、触、本体感觉。其中听、味、触觉已经十分敏锐,可采用通过听觉和触觉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语言与其说话,并给予躯体、四肢的抚触,使患儿感到安全、舒适。改变患儿:侧卧,使患儿四肢有了依靠,轻声安慰,以保持患儿安静。减少哭闹,降低消耗,使患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光疗。对于哭闹剧烈,精神极度疲乏的患儿,主动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2 患儿呕吐、窒息的可能

将患儿裸放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照射效果,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导致吸入窒息。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吵及手足舞动,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时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引起新生儿窒息,因此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呈右侧卧,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过长时间的停留,且此在新生儿发生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哭吵较剧,暂不喂食,因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容易引起呕吐。单面光疗时2 h翻身1次,顺序依次是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新生患儿俯卧时要使头偏向―侧,以免捂住鼻孔。睡醒后应予仰卧,防止膝盖擦伤。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凡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及传染病者不能接触患儿。

3.3 患儿失水增加

由于母婴分离,光疗导致患儿失水增加,如何给患儿及时补充能量及营养物质。策略;配方奶加母乳喂养,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等新生儿要耐心细致喂养,哭闹易发生呕吐引起窒息,患儿进奶30min内头部稍抬高,右侧卧位,光疗期间患儿哭闹、出汗,有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加重不显性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并记录出入量,如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给患儿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3.4 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

光疗可以引起患儿稀便和排便次数增多,对新生儿皮肤刺激大。策略:光疗期间和光疗结束后均观察患儿有元腹胀、腹泻和大小便的量和颜色,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每次便后用湿巾清洁臀部,待干后再用鞣酸软膏涂于臀部给予保护,勤换尿片,每天温水浴1次。

3.5 蓝光影响护士肉眼观察

小儿在光疗箱里,由于有蓝光影响护士肉眼观察,如何正确观察以及做好护理工作?策略:因为治疗的特殊性,护士尤其需要加强巡视以及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颜面及口唇有无青紫,黄疽程度和部位变化,黄疽有无减轻,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哭闹、呕吐、吸吮力有无变化等,注意眼罩以及会遮挡物是否全部遮蔽,注意可能的皮肤损伤以及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有无外渗及针头滑脱等情况。经皮监测胆红素仪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较为准确地估计胆红素的数值,判断黄疽的程度,且可避免侵袭性损伤以及医源性的失血等。光疗期间定时测量体温,根据测量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7―37.3℃的中性温度。如果有发热,切勿使用布洛芬来退热,国外有文献报道,使用布洛芬增加了胆红素升高的危险性以及延长光疗的时间。

3.6潜在损害DNA

在临床上光疗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患儿间接胆红素的高低,较长时间的光疗对于患儿有可能产生DNA等方面的损害。策略:多次翻身,如每小时轻翻身1次,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潜在的损害,如果需要连续照射,每治疗12h后间断1―2h再进行照射。

3.7 家属缺乏理解和配合

家属普遍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了解甚少,导致存在家属对于小儿病情的不正确联想,以及对于干预治疗的误解。在光疗时新生儿要放在光疗箱内,母婴分离,由母乳喂养暂改为人工喂养,喂奶方式的改变。策略:在光疗前和家属进行沟通,实施专人负责,诚恳相待,耐心解释,介绍新生儿黄疽的基本知识,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家长顾虑,尽量得到家属积极配合。我们认为:到位的健康教育导致了良好的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是和谐治疗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8 蓝光灯管的使用时间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蓝光灯管使用300h其能量减少20%,900h减少35%,2000h减少45%,此时再使用后,效果相对较差。策略:累计900h及时更换新灯管。同时每日清洁灯箱及反射板。有灰尘则会影响照射效果。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及时更换新灯管,外罩蓝布遮挡以增加反射光增强疗效。光疗结束后解除眼罩并检查眼睛有无感染,察看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给患儿洗澡,观察患儿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同时交接班加强床位护士的病房巡视。消毒清洁蓝光箱,记录照射时间。

篇8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儿科出院患儿2282例,其中新生儿396例,病程最短5 d,最长20 d。创建专业品牌后,2010年住院患者满意度达到98.8%。

2 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创建护理品牌,根据本科的特点建立以专业提升为特点的“穿刺能手”品牌和以服务提升为特点的“新生儿成长直通车”品牌,按照人员年资、性格、特长等进入两个组,设立组长,建立计划、目标等,不断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

2. 1 “穿刺能手”品牌

2.1.1目的:注重技术提高,从基础上解决病人的满意焦点问题。儿科的静脉穿刺技术历来就是专业的特点,儿科护士的金招牌。但在病人的需求方面,期望值也是最高的,都希望一针见血,同时也是影响儿科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关键。为了保持我们的强项的发展,又有利于满意度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在设计服务型的品牌的同时设计了“穿刺能手”的技术型护理品牌。设计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85%的目标。

2.1.2方法:由高年资护士牵头组建的“穿刺能手”儿科技术特色品牌小组,就是保证儿科护士的特殊穿刺技术的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每月有培训,按照年资不同采取不同的培训办法,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帮一,现场纠正手法,讲解进针不同角度在不同部位的应用,使大家的基本操作水平规范,一些技巧经验在实际指导中传达,大家对技术的掌握提升快,护士的自信心增强了,在病人面前技术发挥也好了,病人家长接受年轻人的程度也提高了,没有设立“穿刺能手” 品牌以前,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78%,实施后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达到88%,效果是明显的。最重要的是病人家长接受年轻护士的程度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提高了,儿科专业特有的穿刺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每个护士静脉穿刺后随即发放满意度调查表,2010年共收回1726张满意度调查表,对穿刺技术的满意度在2009年86%的基础上2010年12月提高到了92%。

2.2 “新生儿成长直通车”品牌

2.2.1 目的:我科新生儿病房每年出院病人在600例左右。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很对家长回到家中在孩子的成长发育中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不了,从提升服务的角度我们设立了“新生儿成长直通车”这个品牌,把我们一流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从病房推向社会,让更多家庭受益;用我们的专业和经验,持续提供超越家长期望的育儿知识与服务,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养一个聪明健康的宝贝。

2.2.2 方法:⑴对住院新生儿造表登记,按照诊断、病情、出院的时间进行详尽的记录。⑵按照出院时间设定电话回访,分为出院7天、10天、15天、20天、30天、40天等进行回访并登记。⑶设立回访内容登记表:其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姓名、日龄、体重、身长),喂养情况(方式、奶量、有无吐奶、腹泻、便秘),皮肤情况(有无黄疸、湿疹、臀红、脐带脱落),早教情况(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运动的刺激),遵医行为(按时服药、复诊、预防接种、听力筛查、眼底检查、康复治疗),医院满意度(对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水平、护士穿刺操作、科室环境、收费),回访日期,回访人。⑷每月对照登记计算每项的发生率,据此调整回访的针对性,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情况上门亲访,这样做下来,经过第三方调查的出院病人满意度资料显示,出院病人的满意度有了快速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回访约1200人次,满意度达到100%。

篇9

关键词:新生儿医学;人文教育;医患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22-02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目标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的,以人为本既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要求,也是医学发展的根本宗旨。新世纪是人性与生命伦理回归的世纪,正如刘德培院士提出的“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医学的人文精神决定了医疗服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医学人文关怀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已越来越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医学人文学倡导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敬畏,维护生命和珍惜生命,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的新生儿学,关注对象是生后28天内的婴儿,专科性强,对象特殊;患儿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疾病变化迅速而隐匿,工作风险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需要隔离监护,常常导致母婴分离,增加家属忧虑。新生儿医学的这些特点,要求新生儿科医生除了具有更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外,也需要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并将其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但是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医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新生儿科临床实践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提高新生儿医师人文素质素养是时展和医疗改革的需要。随着时展和医疗体制改革,医务人员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人文素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新医改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既是对医学人文属性的认同,更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重构。新医改的人本特点是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人性化和道德化的医疗服务。人文医学是知识经济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医学模式注重人类、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人不是单纯的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人、群体中的人。没有人文的医学不能称之为医学。注入人文关怀的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避免服务工作纯利益化、服务对象非人性化的倾向,不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将很难适应这种需要。新生儿医学是服务下一代的医学,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时代呼唤人文素养的背景下,新生儿医师必须将以人为本的信念真正内化,成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才能达到专业行为的转变。

2.新生儿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人文精神。新生儿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新生儿学原属儿科学范畴,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现已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同时,新生儿是胎儿的延续,与产科密切相关。新生儿患儿病情危重且瞬息变化,其常见病如新生儿窒息等是儿童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医生往往关注于患儿本身病患,而忽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感受。对于患病新生儿,除了遭受疾病折磨外,还需经受母婴分离的痛苦经历;新生儿病房中侵入性操作会给患儿带来直接的疼痛,如呼吸困难患儿需要进行呼吸机插管治疗,不能食奶的患儿营养支持时需要进行中心静脉插,疑难患儿需要进行各种穿刺以明确诊断;而非侵入性操作如新生儿光疗等也会给患儿带来不适,需要新生儿医生具有一颗悯人的心,对患儿的疾病、痛苦予以关注、照顾和尊重;需要新生儿医生加强人文服务意识和自身的道德修养,热爱医务工作,营造善待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另一方面,新生儿病人家属在母亲进行产科治疗的基础上,又必须面对患儿住院的现实,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容易焦虑烦躁。新生儿医生在面对家属时,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坦然应对家属的负面情绪,并化解家属的疑心和忧虑。必须给家长提供一种真诚、信任且具有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情绪上的支持性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安抚他们的焦虑、恐惧、害怕的情绪,增加家长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循证医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兴起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新生儿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所遵循的思路就是要突破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制约,用哲学思辩和道德法律等社会价值观指导医学研究和应用,用科学、最佳的证据来实践临床诊治,为病人提供适宜、满意的服务,充分反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完善新生儿医师的培养急需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合格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许多学者所强调的,医生是医术和医德的统一。一般地说,医学院校课程专业性很强,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专业课程较难掌握,人文课程相对缺乏,加之许多医学院校单科办学,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使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相对狭窄,导致医学生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较为欠缺,接受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与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比较起来较为缺乏。人文素质缺陷也就成为医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学生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缺乏同情心,为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的学生缺乏人文沟通和关怀的能力,诊治病人时欠缺对患者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的分析和沟通等。因此,缺乏人文精神,不仅会对医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而且还将对他们日后的医疗工作实践埋下隐患,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新生儿医师,作为儿科医师殊的一员,尤为需要完善的人文素质和人道情怀。所以,在新生儿带教工作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刻不容缓。

二、在新生儿科医疗活动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1.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生儿带教医师具有双重任务、扮演双重角色,不但是悬壶救人的医生,而且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因此,在教授学生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待新生儿及其家属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在“生物”医学模式体系下教育出来的新生儿带教医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擅长于专业技术知识,却缺乏表达强烈的对患病生命的强烈热爱之感,缺乏表达对患儿及家属的共情。虽然他们为新生儿疾病的诊疗付出了大量心血,往往并不为家属所完全理解认可。可以想象,临床终日耳闻目染医患之间缺乏人文温情的医学生,最终工作后可能也会选择相似的工作方式。新生儿带教医师在医疗教学过程中,应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真心关爱指导学生,尽力地解决他们的困惑,采用人性化的教学,避免随意训斥和处罚,才能培养学生对于新生儿科学的学习热情。

2.在具体的医疗活动中实践人文关怀。在新生儿科具体的医疗活动中,要培养医学生敬畏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种新的生物技术广泛运用,不仅需要一般的医学伦理学的原理和原则去衡量与指导新生儿医师的行为,更需要用敬畏尊重生命的伦理思想来规范、引导新生儿医师,增强新生儿医师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新生儿,是生命的开始阶段。在新生儿治疗过程中,人性化的治疗可以减少初生生命的各种不适反应,对于新生儿疾病康复和远期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就是竭力避免患儿经受各种负性经历。比如,新生儿医师在进行有创伤操作时,如气管插管,采集血液,各种穿刺时,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损伤范围,减轻患儿痛苦经历;各种治疗间隙,给予婴儿母乳喂养和抚触,可以促进母婴互动,有利于患儿康复和减轻家属忧虑;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治疗时,尽量按照正常昼夜节律,减轻患儿的不适感。此外,普通新生儿病房室内布置也应该符合婴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墙壁四周张贴趣味卡通图片,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负性情绪。

3.重视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加强人性化医护患沟通,必须使医学生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规范化的人性沟通流程和规范化人性语言。在临床工作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加强医患之间的配合,增加患儿家属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因此需要根据新生儿病房的特点,制订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规范流程,新生儿入院时,从进病区开始,就由住院医师主动热情地接待,介绍病区制度及环境,采集病史。家属探视和告知病情时,详尽地向家长讲明病情的转归,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听取家属对于治疗的疑虑,家里的具体困难和治疗的预期。在此基础上,训练医学生模拟示范表演,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观摩,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和学习使大家更加明确自己应如何做。

因此,培养完备人文素质的新生儿专业队伍,是新生儿学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必将促进我国新生儿学中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进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蒋敏,蒋利群.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2):166-167.

[2]孙利群,金鑫,单丹妮,等.医学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6):77-78.

[3]陈洁.浅谈儿科血液病房中的人文化管理[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1):166-167.

[4]钟丹妮.浅谈儿科学临床教育中的人文学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

[5]张文晖.试论循证医学之人文医学观[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14):251-251.

[6]刘华,许双虹,张媛媛.儿科临床带教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6-17.

[7]李洪军,王伟,何成彦.重视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7):991-993.

[8]许红梅,赵瑞秋,刘作义等.儿科实习中医学生人文主义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742-743.

基金资助:2011年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五期)研究项目(No.107)

篇10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病原体;药敏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5-00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status in neonat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athogens. Methods A total of 225 children with neonat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the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enrolled. The secretions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ere taken. The pathogens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for drug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Results 152 strain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cted in 225 samples of respiratory secretions. There were 117 strains of bacteria, of which 40 strains were G+ bacteria and 77 strains were G- bacteria. And there were 23 strains of viruses and 12 strains of mycoplasma. The most common G- bacterium was 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the most common G+ bacterium was Staphylococcus aureu. The virus was mainl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he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treatment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and the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less effective. Penicillin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was poor, while Imipenem, Vancomycin were still the most sensitive drugs. The mixed infection rate of low body weight and early newborns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weight and advanced newborns(P

[Key words]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Newborns; Pathogens; Drug susceptibility

新生焊腥拘苑窝孜新生儿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等引起[1]。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根据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等[2-4]。由于临床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有效抗生素使用过迟可使病情迁延甚至加重,又催生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不断变化,增加多重耐药的概率,加大临床的治疗难度。因此,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对指导治疗、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就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25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在2013年重新修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管理指南(2013修订)》诊断标准[2],排除医院获得性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其中男121例,女104例。出生体重>2500 g 207例,≤2500 g 18例;日龄>7 d 209例,≤7 d 16例。

1.2 诊断标准

(1)咳嗽、痰鸣、气促伴或不伴发热、黄疸等症状;(2)发绀、吐沫或呼吸困难;(3)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或闻及干湿音;(4)胸片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片状阴影或斑点状阴影,伴或不伴肺气肿。具备至少3项即可诊断[3-11]。

1.3 检测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无菌负压吸痰器吸取下呼吸道深处分泌物,迅速置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对各病原体分别采取如下不同的检测方法。细菌学检测:标本分别接种于羊血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挑选、涂片、分离致病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结果依据法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质控,并进行ESBLs检测。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Ⅰ型、Ⅱ型、Ⅲ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沙眼衣原体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病原体构成情况

225份样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52株,细菌117株,其中G+菌40株,G-菌77株;病毒23株,支原体12株;最常见的G-菌为肺炎克雷伯菌,G+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见表1。

2.2 新生儿相关因素与病原体感染类型的关系

低体重及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较正常体重儿及晚期新生儿偏高(P均0.05)。见表2。

2.3 新生儿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研究Y果显示对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最有效,其次庆大霉素、头孢唑肟的敏感性均较高;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治疗效果较差,见表3。对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万古霉素最有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差,见表4。

2.4 治疗与转归

225例患儿全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经验性用药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药敏结果明确后,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加强呼吸道护理,如翻身拍背、抬高床头等,必要时静脉补液营养支持等[12]。转归情况:21例自动出院,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社区环境复杂,可能存在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由于新生儿肺组织发育不够完善,免疫功能低下,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极易进入新生儿体内,呼吸道为最常见的受侵袭部位,感染后易发展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近年来,由于临床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有效抗生素使用过迟可使病情迁延甚至加重,又催生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不断进展演化,增加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率,加大了临床的治疗难度。因此能否明确病原菌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治疗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键。

本次研究中收集的225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培养出细菌117株,阳性率为52.0%,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0.66%,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占26.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与国内大多数报道相符[5-8],但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大多数报道[5-8],这可能与地域性相关,因此,了解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情况,对指导治疗、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降低病死率有积极作用及重大意义。

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菌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敏感性高,但亚胺培南为限制性药物且价格昂贵,单独应用稳定性较差,且具有肾毒性,并不适合作为新生儿一线药物,因此也是目前药物敏感性最高的主要原因。G+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差,对万古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性高,但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因其毒性作用,临床上不作为新生儿首选药物,仅限制用于耐其他抗菌药物的重度感染,作为限制级药物,使用时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监测肾功能的变化[10-13]。

病毒及支原体虽然分布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同样为新生儿重要的感染原,临床上仍然需要重视。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呼吸道合并病毒最常见,新生儿RSV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比例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4-20]。支原体感染无明显季节规律[19],往往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病程较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14-16]。

由于新生儿个体的特殊性,相关发育因素对病原体感染特点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对性别、出生体重、日龄等发育因素进行分析,低体重及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较正常体重儿及晚期新生儿偏高(P均

本研究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原体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回顾分析,为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多开展相关研究,根据当地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⒖嘉南]

[1] 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0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3]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2-463.

[4] 吕峻峰,杨冰岩,冯华俊. 社区获得性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61例临床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 43(4):339-342.

[5] 章晓婷,申燕,钟晓云.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4):44-46.

[6] 涂亚兰,周志慧.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91-94.

[7] 温慧敏,闫向真,刘新建,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108-109.

[8] 陈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9):56-57.

[9] 刘蕾.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140-141.

[10] 艾健娜,李海芹,石瑞琦.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19-320.

[11] 唐文燕,刘淮,谭玮,等. 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40-4241.

[12] 羊玲,钟丽花,林秋玉,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用药分析[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4):68-71.

[13] 陈鸿羽,邓春. 新生儿社区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7):510-514.

[14] 许明德.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4-314.

[15] 石天霄. 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8例临床特点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0):130-131.

[16] 邓彩霞,张志辉.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2):1924-1925.

[17] 张晓波,王传凯,刘丽,等. 新生儿和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和疾病负担[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45-48.

[18] 王盈红,曹小彩,宋文涛,等.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6, 34(5):34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