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

篇1

>>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艺探讨 大连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基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现状研究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模式构建 浅析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腾冲市农业废弃物污染现状及控制措施 阳曲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 热电厂烟气脱硫废弃物综合利用前景分析 物流包装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黑色金属矿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进展 铜冶炼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环保治理体会探讨 园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现状 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分析及其防治 河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泰兴市农业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再利用模式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 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4.

[8] 刘艳丽,杨斌,孙治旭,等.云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现况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2,44(3):49-52.

[9] 冯猛,邱忠平,白磊磊,等.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07-108.

[10] 刘永霞,瞿丽雅.贵州省畜禽养殖的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36-138.

[11] 孙瑞敏.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水现状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0(5):33-42.

[12] 郑伟,邓晓莉,翟俊,等.重庆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济适用技术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31(2):43-46.

[13] 王俊华,陈俊敏,付永胜,等.四川省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0(5):150-152.

[14] 金丹越,白献宇,金相灿.洱海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调查与处理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9):96-99.

[15] 严婷婷,王红华,孙治旭,等.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29(4):46-48.

[16] 韦秀丽,李萍,高立洪,等.重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建议[J].南方农业,2010(3):75-80.

(下转第243页)

(上接第240页)

[17] 汪宴廷,赵晶晶.四川农村有机废弃物利用现状调查分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2(7):16-17.

[18] 林绍霞,林昌虎,何腾兵,等.贵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有机循环经济研究[J].贵州科学,2007,25(4):61-65,76.

[19] 张霞,阮建雯,蔡宗寿.云南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7):48-52.

[20] 徐继先,戴丽,杨志新,等.滇池流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6):70-82.

[21] 胡雪飙.重庆市畜禽养殖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及污染防治对策[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2] 陈开勇.四川畜牧产业化进程与发展模式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4.

[23] 高玉龙.贵州省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4] 葛长荣.云南省畜牧业发展思考[J].饲料工业,2012,33(20):1-6.

[25] 麻泽龙,何荣智,周芸.四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浅析[J].水工业市场,2010(2):41-44.

篇2

碳金融对我国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支持研究

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的大连市渔港发展对策

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黄海海洋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河蟹产业快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河蟹之乡”江苏兴化永丰镇的调查

水产科研机构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创业历程及成长动力的扎根理论研究

标准化在促进渔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践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撬动罗非鱼国内销售市场的几点思考

网箱鱼类排泄物收集碳汇系统与生态效能研究

推进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分析

我国水产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研究

南非发展淡水养殖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国际海洋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风暴潮灾害损失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揭牌

大连水产学院参加中国航海日各种活动

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在台举行——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师生代表参会

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

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法》之法律构架

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发展探析

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试论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

从海洋综合管理的视角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基于舟山海域的实证考察

IUU捕捞问题之经济学透视

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常见水产品安全指标在相关标准间的矛盾分析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上海市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和存在问题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的服务功能分析和品种选择

农产品贸易中价值标准设定与量化的探讨——以日本水产品进口情况为案例

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模糊测定——以风暴潮为例

美国青蛙成蛙健康养殖技术经济评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渔业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

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关于开展水域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渔业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生产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建造技术及其市场前景

中国渔业生产: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需求主体的渔业金融供给路径探讨

税费在东山县单拖渔业捕捞能力控制中作用的实证分析

新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思路

上海市渔民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关于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的思考

我国远洋渔业亟待国家重点扶持以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关于千岛湖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考

新疆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虾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实证分析

中国金枪鱼供应链物流分析

篇3

关键词:吉林渔业;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84-2

吉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987条,100km以上的河流有33条;流域面积在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8条,它们分属松花江、辽河、图门江、鸭绿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全省主要江河有松花江、嫩江、牡丹江、辉发河、伊通河、拉林河、洮儿河、噶呀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江、珲春河、鸭绿江、浑江等19条,淡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自然的水域条件使吉林省成为我国内陆渔业的主要省份之一。进入“十一五”以来,吉林省渔业得到迅速发展,渔业产量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明显优化,使渔业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全省的渔业正沿着健康轨道迅速发展。

1 渔业现状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渔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由“传统型渔业”向“现代型渔业”转变。渔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使水产品总产量逐年提高,渔民收入在原有基础上更快增长,渔业的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产业层次、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实现了重大突破。

吉林省渔业主要是利用内陆水域从事的渔业活动,全省约有64万hm2水面,其中可供水产养殖水面约25万hm2[1],渔业生产主要包括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两大方面,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体。根据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2]报道,2008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15.5万t,其中水产捕捞产量为2.0万t,占当年总产量的13%,水产养殖产量为13.5万t,占当年总产量的87%。在水产养殖产业中体现了多元化生产的良好局面,包括池塘、湖泊、水库、稻田、集约化(围栏、网箱、工厂化)等多样化养殖生产,其产量分别为池塘养殖6.1万t、湖泊养殖2.5万t、水库养殖4.2万t、稻田养殖产量0.018万t、集约化养殖(围栏、网箱、工厂化)0.4万t、其他养殖0.4万t,占当年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45%、18%、31%、0.15%、3%、3%,从养殖产量方面看,池塘、水库、湖泊养殖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主体。2008年,水产养殖水域的总面积约22.6万hm2(池塘2.6万hm2、湖泊5.5万hm2、水库12.2万hm2、稻田0.037万hm2、其他2.3万hm2)。集约化养殖中,围栏养殖面积11.9万m2、网箱养殖水体2.9万m3、工厂化养殖水体13万m3。

2 渔业发展状况

据中国渔业年鉴对各地渔业产量的报道,吉林省历年渔业总产量、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如图1、图2所示。综合渔业现状和渔业产量情况分析,全省的渔业发展概况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渔业总产量呈上升的趋势

2002-2008年,全省的渔业总产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2002年渔业总产量为10.5万t,2008年渔业总产量达到15.5万t,比2002年增加47.6%,平均年产量增加7.9%。

2.2 水产捕捞业保持稳步发展

2002-2008年,全省的水产捕捞业处于稳定发展状态,捕捞年产量呈略为降低趋势,基本上在1.9-2.8万t范围内波动。2002年捕捞产量为2.3398万t,2003年产量降至最低点为1.9298万t,2004年产量达到最高点为2.7783万t,之后,产量逐年降低,至2008年产量下降到2.0130万t,年均下降2.33%。

2.3 水产养殖业呈多元化形式发展较快

水产养殖总产量呈逐年上升。2002年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10.5142万t,至2008年达到13.487万t,产量提高28.3%,平均年产量提高4.7%。池塘、水库、湖泊养殖三个主体产业的产量也分别逐年提高。池塘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4.04万吨t增加至2008年的6.10万t,水库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2.72万t增加至2008年的4.26万t,湖泊养殖的产量由2002年的1.25万t增加至2008年的2.58万t,产量增加的幅度分别为515%、56.6%、100.1%。

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在逐年增加,2002年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为0.45t/hm2,至2008年达到0.60t。2002年池塘、湖泊、水库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2.0t/hm2、0.21t/hm2、0.26吨/hm2,至2008年分别达到2.3t/hm2、0.47t/hm2、0.35t/hm2。

水产养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池塘、湖泊、水库养殖以外,开发了稻田等其他养殖产业。从2005年开始,发展了围栏、网箱、工厂化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集约化养殖产业,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使水产养殖行业体系更为完善。

2.4 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

全省渔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在逐渐改变。由自然捕捞为主向人工增养殖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调整了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业结构,降低了水产自然资源的捕捞强度,加强了水产养殖力度,由粗放型养殖方式逐渐向集约化、工厂化等设施渔业方向发展,使天然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02-2008年,水产捕捞产量比例在逐年减小,而水产养殖产量比例则逐年增大,2002年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分别占当年水产总产量的22.3%、77.7%,2008年水产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分别占当年水产总产量的13.0%、87%,水产捕捞产量降低了9.3%,水产养殖产量增加了9.3%。围栏、网箱、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设施初具规模,但产量所占比例不大,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持续发展。

3 渔业前景展望

我国的淡水渔业在国内和国际的渔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统计年鉴》第100/1卷和第100/2卷报道,2005年全球内陆渔业总产量为3830万t,我国2005年淡水渔业产量已达到2263.5万t,约占全球内陆渔业产量的59.1%,所以,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球内陆渔业的发展。全国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渔业发展的四大基本任务,(1)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2)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3)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4)促进农村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吉林省具备天然的内陆自然水域环境和渔业资源,渔业的发展现具有良好的前景。现在的渔业是由传统的捕捞和粗放养殖向生态渔业、设施渔业、生物技术渔业、市场渔业、信息渔业发展[4],因而需要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力量促进渔业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优势的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展网箱、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引进新的名优鱼类品种、提高水产品质量,开发渔业的第二、第三产业。以达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保证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忠.实施吉林渔业健康养殖的思考[J].水利渔业.2005.

25(l).46-47.

[2]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19-227.

[3] 罗相忠,等.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2005.2(5):98-102.

篇4

[关键词] 河鲈 市场前景 规模化养殖 致富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81-01

1 额尔齐斯河鲈资源概述及现状

1.1 额尔齐斯河鱼类构成

新疆阿勒泰地区拥有得天独厚水资源条件,区域内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该河是新疆纬度最高的一大水系,特殊的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额尔齐斯河的及其附属水体孕育了众多与我国其它地区都不同的独特鱼类种类组成,现有鱼类36(亚)种,隶属于6目12科31属,从而极大的丰富了我国鱼类的种质资源和基因库,为我国冷水性鱼类的增养殖以及我国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淡水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河鲈就是额尔齐斯河最优质的名贵经济冷水鱼种之一。

1.2 额尔齐斯河河鲈资源概述

河鲈(Perca fluvitatlls),地方名称“五道黑”,上世纪亦有“赤鲈”的称谓,是鲈形目,鲈科,鲈属中的主要优质鱼类,体较扁,背略隆起,长椭圆形,尾柄较细。体被细密的栉鳞,体侧有7-9条黑素纵带。幼鱼捕食浮游动物和水生动物,稍大个体即捕食其它鱼类,同种残食现象也时有发生,河鲈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凶猛贪食,也是主要游钓对象。上世纪70年代通过“引额济海”工程渠道进入乌伦古湖,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成为我地区产量最大的经济鱼类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内陆大型湖泊相继引种移植了池沼公鱼,由于该鱼种食性与河鲈相近,在水体中“生态灶”相近自然繁殖强且早于河鲈1个多月,在种间竞争中,池沼公鱼迅速占居优势,其幼鱼和成鱼食谱中吞食有大量河鲈产下的漂浮性卵和刚孵化出的幼鱼,致使河鲈种群数量锐减,我区年产量由以前的上千吨降低到目前的不足40吨,河鲈的主要经济鱼类地位急剧丧失。河鲈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各地消费者所喜食,由于河鲈背鳍有硬棘,极易上网,起捕率高,又加之上世纪70―80年代的酷渔滥捕,致使河鲈资源迅速衰退,人与渔业生态的和谐遭到破坏。目前,河鲈出于自身种群延续的适应性保护,个体趋于小型化,成熟个体低龄化。由于其自然资源逐年减少,且规模化养殖尚未形成,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2 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2.1 市场供求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加,传统的鲢、鳙、鲤、鲫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而对高蛋白、低脂肪的名优水产品的需求则呈上升趋势。额河河鲈做为阿勒泰地区冷水鱼类中的特有名贵品种,由于其自身的品质和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绿色营养食品的性质。

目前,全国范围的冷水鱼养殖中,对河鲈人工养殖还未形成产量和规模,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绿色水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喀纳斯湖旅游热潮的兴起,更是提高了对额尔齐斯河特色冷水鱼的消费需要。河鲈更是因为其肉质紧密、口感鲜美、鲜肉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推崇,供不应求。河鲈对饵料的选择性不强,易上钩,是较好的游钓品种。阿勒泰地区每年的旅游人数在百万以上,按此游客数量,仅阿勒泰地区每年对特色冷水鱼的消费量至少需要几百吨,加上区内外客商每年从我区的调运,现有养殖规模和苗种繁育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开展额河河鲈商品鱼规模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发展我区乃至全疆特色水产养殖业和农牧民增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市场需求变化预测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冷水鱼类及其系列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区内外水产品消费呈绝对增长势头,国内对冷水鱼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有关资料表明,内地及沿海地区对我区的淡水性冷水鱼系列产品需求量较大,消费需求可观;特别是河鲈、白斑狗鱼等高档冷水鱼需求量日益增大。从人们对冷水鱼产品消费结构和现有养殖规模发展的情况来看,额河河鲈产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3 河鲈的规模化养殖

河鲈为肉食性鱼类,属广盐性和广温性,易于推广养殖。可采用池塘传统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的方法。河鲈适应性强,抗病能力也很强,我们推荐水库网箱规模化养殖。水库网箱河鲈夏花苗种放养密度以600-700尾/m3 为宜。另外,为能充分利用饵料,每个网箱搭配丁鱼岁鱼苗100尾网箱,以辅助挂刮食网箱上的附生藻类,保障网箱内水流畅通无阻,保持网箱中的溶氧,提高成活率。鱼体规格差异较大的,应分箱喂养,避免自相残杀。水库水质清新,日常管理和观察认真到位,注重渔用药品安全,保证饵料供应充足,新鲜不变质,河鲈当年就可达到上市规格,产生经济效益。

一亩网箱可产大规格鱼种30万尾,相当于40亩池塘培育的大规格鱼种,且不与农民争地,节约成本。同时,水库网箱养殖还可以带动鲢、鳙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新疆水库大多数水质清澈、偏瘦,不会对水库造成污染。河鲈具有适宜网箱养殖的生物学特性,集群、抢食凶猛、贪食、生长速度快,所以网箱养殖河鲈是一条节水域资源、发展优质特色渔业、并向产业化迈进的有效途径。

篇5

1.1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羊的养殖分布十分广泛,饲养绵羊多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等西北部地区省份,而山羊的饲养多在河南省、山东省等中部省份。根据2007年的统计,我国的绵羊和山羊的总数量分别位于世界第一;羊肉产量位于世界第一;羊毛产量位于世界第一,我国仍是最大的羊毛输出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已经引进了更多优良的肉羊品种,为我国的肉羊养殖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1.2我国养羊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普遍的养羊方式仍然比较落后,饲养范围过于分散,饲养的方式较为落后,这些都制约了养羊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虽然近年来已经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但总体上的品种良化程度仍然较低。在养殖环境方面,由于近年来草场退化较为严重,加上原本单位面积的产值就不高,导致了养羊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除此之外,我国在养羊业方面的科研进展数量质量都有不足,新的科研成果在养羊业各个环节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所以综合来讲,我国羊类的养殖业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一些领域甚至可以说是形势严峻。

2科学建立养羊场

2.1选地与盖建厂舍

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养羊场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市场条件等因素。充分考察当地的草料资源,在优质秸秆产量充分且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建立大规模的养羊场。选择好合适的地点后,要对厂舍进行全面的消毒。注意厂舍的房顶要留有排气孔,以防空气不流通。羊舍外要设有运动场,在运动场中设置饲槽。

2.2选择合适发展的品种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另外还要考虑当地市场对于羊皮、羊毛或羊肉的不同品种的需求量和市场规模。首先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的品种。选购羊只时要注意检查“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种羊合格证”和耳号等必要环节。

2.3选择合适的杂交模式

要根据国内的羊类杂交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考虑,从肉羊的角度举例,对波尔山羊3槐山羊杂交及夏洛莱3小尾寒羊杂交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后可以得出应选择夏洛莱或无角陶塞特3小尾寒羊的品种杂交模式。

3保障养羊正常经营的措施

3.1尽量降低羊的饲养成本

在优质秸秆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种草养羊和青贮技术,从而能够降低饲料方面的成本压力。比如引进鲁梅克斯、墨西哥玉米、皇竹草由于它们方便种植,成本低的特点,有效缓解了优质饲料价格高的难题。另外要大规模推广和应用秸秆青贮技术。

3.2重视羊群疾病的防治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羊场中,羊群数量多且活动范围有限,传染病等严重威胁养殖场的正常经营。合理用药、科学使用疫苗对于规模养殖场十分关键。要与具备疫苗运输保存条件的厂家合作。另外还要对寄生虫病加强防范,定期对厂舍进行消毒和驱虫工作。在发现羊有发病症状时要及时治疗,出现问题时要做好隔离的措施。对病死羊的尸体尽量深埋或焚烧,从而切断病源,防止流行。

3.3尿素的利用

尿素含氮量高,可以用来给饲料作物进行施肥。

4提高羊的繁殖率和繁殖成活率

为了提高每年养羊场能够出售羔羊的数量,要尽量提升羊群的繁殖率及繁殖成活率。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4.1编号和记录

羔羊生下三天以内,应该给羔羊刺耳号。对每只羊编号和登记,防治羊群发生近交;对怀孕的母羊进行分群或隔离,防止母羊发生意外的流产。编号还能对羊群进行统计时更加方便。还可以利用编号进行分群饲养,这样可以科学管理,针对羊群优化饲料配方。

4.2换季补青

冬季饲养时由于缺少绿色饲料,要通过加强补青的方法及时补充羊体内所需的维生素等养分,通过提升羊群的健康状况来改善羊群的存活率。

4.3改善厂舍

对养殖场内的通道、运动场等地方进行优化改进,避免羊群活动时发生严重的挤压,从而降低怀孕母羊流产的风险。比如将单扇门改进成双扇门,拓宽通道等方法。

4.4控制羊群比例

将羊群中的公羊母羊比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同时要减少空怀母羊的比例。要及时发现羊群中不或者无法怀孕的母羊,对它们及时治疗或者处理,以减少空怀母羊的比例。

5各类羊的饲养管理

5.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品牌作用十分重要。要挑选种性特征明显、体格雄壮、运动灵活、身体各部位结实的公羊。对种公羊的饲料要保持肥瘦结合,蛋白质含量充足,合理搭配的饲料能够改善羊群繁殖中的受胎率。所以可以在配种季中可以给其饲料中增加鸡蛋、骨粉等高蛋白成分。非配种季也要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另外,要保持种公羊每天能够有足够大的运动量,保持其体格健硕,精力旺盛。

5.2母羊的饲养管理

篇6

关键词 无量山乌骨鸡;价值;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景东

中图分类号 S831;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08-02

云南省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肉质优良,味美鲜香,营养丰富,生态健康,是当地人办宴席待客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1]。无量山乌骨鸡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觅食性好等特征。同时由于其绿色、生态,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好。结合景东县发展实际情况,根据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对“十二五”期间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的价值

1.1 经济开发价值和保护价值

无量山乌骨鸡是景东县人民在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经过长期选择、培育成的优良地方品种,2009年专家鉴定认为该县无量山乌骨鸡是一个地方优良鸡资源,具有科研、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价值和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并将其列入国家畜禽资源库名录。

1.2 营养价值

无量山乌骨鸡生长在景东县境内的无量山和哀牢山,山上的天然环境和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而无量山乌骨鸡通过食用各种野生的中草药叶片、粗粮和虫子,吸取了自然界的精华,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功效。研究表明,无量山乌骨鸡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蛋白质、VB■、烟酸、VE、磷、钾含量较高,胆固醇和脂肪较低。

2 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景东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无量山乌骨鸡这一地方品牌和特色产业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建设景东无量山哀牢山绿色生态经济带的意见》,强调要以改善环境、发展产业为手段,着力打造无量山乌骨鸡品牌,依据自身优势,不断调整养殖产业结构,走“绿色+特色”、“优质+优势”、合作社实现信息和资源优势的路子,坚持把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全面实施“无量山乌骨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与开发,成功打造了“无量山乌骨鸡之乡”[2-3]。目前,无量山乌骨鸡在13个乡镇均有养殖,年存栏100万只,年出栏120万只以上,年产值达6 000万元以上,无量山乌骨鸡已成为全县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3 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传统散养模式为主,养殖经济价值还比较低。现代养殖要求以高效、优质、标准、规模等方式来实现养殖业增收,但此过程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景东县大多数散养户短期内无法实现转变。

3.2 管理制度不规范

景东县一些养殖场无量山乌骨鸡生产、防疫记录,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管理不科学。

3.3 投入机制不健全

目前,尽管景东县已启动实施无量山乌骨鸡建设项目,但由于扶持面小,涉入资金少,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无量山乌骨鸡产业的发展。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

由于生产分散,规模小,无量山乌骨鸡产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未形成规模效应。多数产品仍停留在初级产品上,整体效益不高。景东县成立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合作社,但合作社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户利益等方面作用不明显。此外,合作社组织程度不高,大多数社员之间只有信息与技术共享的松散联系,互利互惠的机制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无量山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建设

为使景东县畜牧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景东县政府把发展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项目驱动等措施加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坚持以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为合作社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配送饲料、统一疫病防疫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理念,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建设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示范园区,把农户、基地、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由合作社上连接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市场[4]。“十二五”期间,景东县通过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科学管理,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创建品牌效应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使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年养殖量达300万羽,年出栏量达500万羽。

4.2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景东县计划建设成以政府为导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从2012年起,景东县财政计划每年投入扶持奖励补助资金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资金21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9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111万元,5年累计投入扶持奖励补助发展资金1 050万元。计划每年投入无量山乌骨鸡保种经费20万元,并投入30万元用来扶持入孵种蛋在1 500枚以上规格的孵化机60台,每台补助5 000元;每年投入疫病防疫经费10万元,科技培训经费6万元;扶持养鸡专业合作社13个,每个补助1万元;在打造无量山乌骨鸡品牌经费上每年补助5万元;计划在景东、普洱、景洪、大理、昆明等城区扶持建设5个无量山乌骨鸡产品专业营销中心,每个营销中心补助资金5万元。从2012年起,扶持年出栏1万~3万只的规模养殖户65户,预计年出栏商品鸡170万只,每出栏1只给予以奖代补资金0.5元,年奖补85万元,5年累计奖励补助资金425万元;扶持年出栏3万~5万只的规模养殖户16户,年奖补16万元,5年累计奖励补助资金90万元;扶持年出栏5万~10万只的规模养殖户16户,年奖补16万元,5年累计奖励补助资金90万元。

4.3 大力推动林下养殖新模式

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以盘活“万重山”为抓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下养殖,引领人民群众开创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新的绿色致富路。

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中部,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6.82%,全县有林地面积31.26 hm2,四季如春,阳光充足,景色迷人,非常适宜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能使林农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自2012年起,景东县把发展林下养殖作为激活林业生产力、加快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畜禽养殖业。在发展林下养殖过程中,景东县畜牧部门除了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为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外,同时,县畜牧兽医局技术员还为林下养殖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了让养殖户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时销售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县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还帮助养殖户通过网络寻找市场。目前,景东县林下养殖已遍及13个乡(镇),规模化林下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点达20多个,林下养殖已为山区群众增收800万元以上,以无量山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林下养殖模式已基本形成。

4.4 积极拓展无量山乌骨鸡产品销售市场

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参加各种农展会、举办无量山乌骨王大赛等多样宣传形式,把生产前端和产品销售终端结合起来,2013年景东县畜牧部门将指导合作社在昆明、普洱等城市设立无量山乌骨鸡专卖店,尽快形成连接产销、功能完善、内外通达的产品市场体系。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3家无量山乌骨鸡特色禽产品加工企业,年屠宰无量山乌骨鸡800万只,年产量达8 500 t,采取分部位、分级包装或深加工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5]。

5 参考文献

[1] LCYLLN.景东十二·五期间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EB/OL].(2012-10-16)[2012-10-20]..

[2] 周华贵.江山白羽乌骨鸡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2006(6):17-18.

[3] 周国彪,杨进成,陈春平,等.无量山乌鸡遗传资源调查分析[J].云南畜牧兽医,2010(4):14-15.

篇7

关键词:循环农业;种养结合;生猪;花生;莒南县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4-0043-02

循环农业是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循环经济学的方法来组织安排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它主要遵循“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的“3R”原则,这一发展模式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日本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模式、日本菱镇的循环农业、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美国的精准农业以及英国的“永久农业”等[1]。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主要有4种:物质再利用模式(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减量化模式(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代表)、资源化模式(以日本和英国为代表)、生态产业园模式(以菲律宾玛雅农场为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创新发展了多种模式,其中农业种养结合是一种主要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以沼气为纽带,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将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业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2]。莒南县是山东省临沂市有名的农业大县,具有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整体上种植业和养殖业都较发达,所以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强调和实施“3R”原则的前提下,要依据莒南县的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区域化的农业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本文对莒南县生猪产业和花生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适于该县的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生猪养殖―有机肥―花生种植―饲料―牛羊养殖”,对于莒南县发展循环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生猪产业分析

莒南县畜牧业发展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全县素有养殖生猪的传统,是全国有名的养猪大县。莒南县把生猪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项基础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在养殖规模、良种繁育体系、科技服务能力、产销对接等方面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2013年全县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161万头、320万头,全年外调生猪270万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莒南县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县畜牧站、18处乡镇兽医站和92个重点村建立了生猪人工授精站、点,并通过建立生猪人工授精合作社,整合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系紧密的生猪人工授精服务体系;莒南县畜牧局积极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建立“每月16日固定畜牧科技培训日”制度,以品种改良、健康养殖、疫病防控、科学管理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畜牧技术推广活动;莒南县以“泉日兴”、“新润”、“顺达”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县生猪产业提规模、上档次,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新疆及江浙等地[3]。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畜牧业生产带来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是畜牧业的普遍问题,往往养殖数量越大,污染问题越严重。近几年由于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莒南县养猪业发生较大程度萎缩,如2015年全年生猪出栏仅129.27万头,较2014年下降13.7%。养殖污染的加重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分离有很大关系,从事养殖的不种地,粪便不能当作肥料,种地的不再从事养殖,农田靠施化肥,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加大了环境的压力。当前生猪生产效益较高,但整体上还属于低利润的行业,发展受市场行情、生产成本及其他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要少花钱多办事”,要应对越来越高的饲料成本。另外,重大动物疫病、食品安全、市场波动和环境污染四大难控风险导致养殖风险依然严峻,养殖风险增大[4]。

2 花生产业分析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丘陵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耕地多为沙壤土,光、热、水资源丰富,生产花生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条件。莒南县高度重视花生产业的发展,在生产能力、科技水平、加工出口等方面优势明显,具备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2015年花生种植面积2.16万hm2,产量9.90万t,莒南县被列为国家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花生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其中现有国家级花生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71万hm2;莒南县连续承担实施了花生高产创建示范项目,示范推广了选用良种、深耕细翻、增施有机肥、规范化播种、花生拌种播种等5项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莒南县花生单产和品质,还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研究与开发,省富民强县计划“花生标准化种植及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花生有机食品基地等研究课题;莒南县现有花生加工企业600余家,年加工销售花生约40万t,花生商品率达90%以上,其中出口14万t、创汇1.2亿美元,出口量占全国的18%、占全省的33%,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被列为国家花生生产出口基地县,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花生出口贸易集散地[5]。

莒南县大部分花生种植在丘岭薄地上,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造成花生产量低而不稳。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长期以来片面追求高产而忽视了质量, 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以及连年种植,使得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造成地力严重下降,最终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目前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大量农药的残留严重影响了花生的品质[6]。莒南县花生制品以原料初加工为主,出口也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花生加工程度最高达45%,高附加值的花生产品的出口数量有限,造成产业化水平不高。另外,花生副产品开发利用更加不足,花生壳、花生饼粕基本用来做饲料和燃料,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低迷、价格较低时,影响农民的种植收益和花生产业的发展。

3 莒南县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对策

生猪产业和花生产业都是莒南县农业经济的主要产业,在山东省甚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生猪养殖和花生种植如果能够进行结合,将实现优势互补并克服一些缺点,将产生“1+12”的协同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上述的莒南县生猪产业和花生产业分析,围绕生猪和花生提出“生猪养殖―有机肥―花生种植―饲料―牛羊养殖”模式,这种种养结合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莒南县生猪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一方面它们是环境污染物,需要严格控制或处理;另一方面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很好的有机肥。莒南县花生种植出现地力严重下降,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需要增加有机肥来减少化肥的使用;花生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如花生粕、花生秧、花生壳等,缺少开发应用,尤其是花生秧,营养丰富,可以作为牛羊的重要饲料来源。通过有机肥把生猪养殖和花生种植联系起来,通过饲料把花生种植和牛羊养殖联系起来,最后形成复合性较强的“生猪养殖―有机肥―花生种植―饲料―牛羊养殖”种养结合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将会缓解生猪养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污染问},这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将会缓解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这对于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花生副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是花生秧、花生壳作为饲料原料,提高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4)转化养猪的废物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主要是粪尿作为有机肥,用于土地改良。

(5)培育新的畜牧业经济增长点,提高牛羊养殖在畜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全县畜牧业的均衡发展。

“生猪养殖―有机肥―花生种植―饲料―牛羊养殖”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发展,如选用“生猪养殖―有机肥―牧草种植―饲料―牛羊养殖”模式等。对于莒南县种养结合的发展,有两个关键点,即有机肥和饲料的加工,只有这两个关键点处理好了,整个种养结合才能发展好,真正实现生猪养殖和花生种植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渝,杜 江.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环境保护,2010(8):74-76.

[2] 李燕燕.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504-14506.

[3] 赵玉刚,赵志刚,王善龙.莒南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猪业经济,2010(11):16-18.

[4] 李 宁.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J].中国家禽,2012,34(11):5-7.

篇8

关键词:青贮玉米;利用;现状;发展

青贮玉米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其中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利于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充分调整,以使农民收入得以提高,使得粮食生产、牲畜饲养以及经济发展有机融合。青贮玉米的栽培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向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在青贮玉米选育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比如育种单位没有比较高的热情,使得参试品种数量越来越少,除此之外,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育种水平没有达到标准等,基于这些问题,应该提高青贮玉米的栽培选育能力。

一、青贮玉米品种利用现状

青贮玉米品种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专用青贮型,此种青贮玉米主要是用来喂养牛羊,其典型的特征就是子粒产量不高,并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第二种是粮饲兼用型,此种类型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青贮玉米,子粒被当作是粮食或者是辅助饲料,而茎叶被用来青贮;第三种是粮饲通用型,即可以作为普通玉米,作为食物或者饲养,也可以作为青贮玉米品种,作为青饲料。

青贮玉米品种利用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充分的利用,现阶段,上述三种青贮玉米品种我国有所利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应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审定了第一个青贮玉米品种,即为京多1号,此种玉米品种属于多秆多穗。“七五”期间我国将青贮玉米育种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多秆多穗、青枝绿叶、茎叶、富含糖分、适口性好和生物产量高为主要育种目标。“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于1988年育成了辽原1号。1989年,中国科学院遗传所育成的科多4号通过审定。随后各地先后育成了太多1号、太穗枝1号、科多8号等。总体看,我国青贮玉米发展滞后,品种的培育重视不足。但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管理处根据我国青贮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育种发展的状况,于2002年始,开展了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由无到有,由少至多。已由当年的19个点(分布在14个省、市)17个参试品种,发展到2007年的31个试点(分布在20个省市)43个参试品种,并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及以前对照均为农大108,2006年国家玉米区试年会根据农大108作为青贮玉米对照已不适应的现状,决定2007年更换对照,2007年东北华北和西北区为雅玉青贮26,黄淮海和南方区为雅玉。

二、青贮玉米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

1、青贮玉米育种水平未达到制定标准

首先,生物产量每年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从新实际开始之初至今,参与实验的品种平均产量几乎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北方区基本上都保持在22500kg/hm2,而黄淮海地区基本上都保持在18000 kg/hm2,南方区基本上保持在14000 kg/hm2左右,年际之间都没有过于明显的差异。最初实验人员选择应用农大108进行对照,发现所有参与实验的品种都能够超过产量,从2007年开始,研究人员选择使用青贮品种进行对照,发现对照品种产量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而参与实验的品种产量要比对照低很多。

其次,参与试验的品种数量比较少。现阶段,尽管我国青贮玉米审定成功率还未超过10%,但是与玉米品种通过率相比较而言,已经很高,但是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研究人员将农大108看作是非青贮玉米品种之后,青贮玉米品种产量一直都比较低引起的,使用其他对照之后,审定品种数量越来越少,最近一些年几乎没有青贮品种被审定。

2、育种单位积极性不高

国家青贮玉米区试组开设初期,因品种直接参加区域试验,感觉选择压力小,相对容易通过。参试品种数量在2004年达到顶峰,之后逐渐下降,尤其是2007年以后,下降幅度极大,目前仅仅保持在10左右。

三、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0.1hm2,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的头等大事。粮饲争地将是一对矛盾。而发展粮饲兼用型或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以兼顾粮食和青贮饲料的双重生产将是一条解决途径。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众多,生产条件多样,需要的青贮类型也是多样的。如分蘖型玉米和饲草玉米等。

1、青贮玉米区域试验试点的发展

国家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的试点目前分布尚欠合理,部分地区试点缺乏,不利于对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做准确评价。由于青贮玉米不能远距离运输和青贮设施、市场需求等问题,使得青贮玉米主要依靠养殖业发达的地区企业带动和定单生产,重点在其周边地区发展。随着青贮玉米的发展,今后应针对各地区的农业产业的发展变化,集中在青贮玉米优势发展区增设试点,进行局部区域管理,保证适宜区域准确界定。避免划区过于分散、局部适宜区域划区过于狭窄的情况发生。

2、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发展

目前,许多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对参加国家青贮区试的积极性很高,每年申报参试的品种较多,但申报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是普通玉米品种或粮饲兼用型品种。要明确国家青贮玉米区试主要是筛选青贮专用型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首先是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要高,二是青贮品质要达标,三是对抗病虫、抗倒伏要求更严。普通子粒用高产品种和粮饲兼用型品种应参加普通玉米类型组别的区试。目前青贮玉米的审定名称中已明确显示出其专用青贮的含义,限定青贮专用并严格限定适宜范围,如中北青贮410、辽单青贮625、晋单青贮42等。

青贮玉米品种主要应增加耐密抗倒伏,提高生物产量潜力;应用部分热带种质,但不要太多,以免光温反应太强烈,最好是P群种质(P群是指20世纪90年代各育种单位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保绿性较好、根系发达、抗病虫能力较强、较为抗旱、抗涝的种质中相继选出的许多优良自交系的统称,增加保绿性;提高抗病性,特别是抗丝黑穗病、叶斑病、青枯病等;改善品质,提高消化力。

四、结语

虽然我国青贮玉米品种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内养殖业特别是奶牛、肉牛业的发展,青贮玉米的市场将愈来愈大,青贮玉米将会在我国农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有的青贮玉米中,除了广泛利用的传统品种即黄玉米外,某些饲料玉米品种被认为是适宜青贮的品种,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甜玉米的干物质产量可与普通玉米相当,但其籽粒硬化较慢,成熟期较晚,增加了青贮时霉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籽粒成熟时秸秆的木质化降低了秸秆的营养价值。所以国内青贮玉米几乎没有适于大规模利用的籽粒与秸秆皆优质的青贮类型,因此,应加大选育优质专用型青贮玉米的力度。研究发现用糯玉米和高油糯玉米作青贮饲料将很好地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能够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青贮饲料的需求,糯玉米和高油糯玉米在食用、饲用、玉米油和支链淀粉加工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既可视为优质饲料玉米也可作专用型玉米,因此应大力选育和推广此种优质专用型青贮玉米。

参考文献:

[1] 卢妍. 青贮玉米在畜牧业中的发展策略[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3)

[2] 楼辰军,楼辰辉,李凤华,钱芳,吴俊强,杨兆顺. 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0)

[3] 赵久然,杨国航,孙世贤,张春原,潘金豹. 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家玉米品种区试系列介绍Ⅳ[J]. 作物杂志. 2008(01)

篇9

一、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20*年畜牧业再创新高,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0.39亿元(90年不变价),较去年同期增长21%;加工产值达到12.4亿元;肉类总产量9.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禽蛋产量3.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生猪出栏36.8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6%,家禽出栏4400万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山绵羊出栏3.14万只;出口肉品达到10500吨,创汇1532万美元,上缴财政达到785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数的15%,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达到了人均牧业产值4*5元,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3倍和4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4000多个,拥有年出栏30万只肉鸡场154个,拥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2个,2000只规模蛋鸡饲养场96个,肉牛养殖基地1个,存栏达到735头,养羊小区21个,存栏达到3100多头,奶牛生产基地1个,存栏达到650头,时宰3000只肉鸡生产线1条,时宰1万只肉鸡屠宰生产线2条,班宰1千头猪肉生产加工线1条。此外,全县年出栏5000万只肉鸡饲养量、存栏50万套肉种鸡场、350万枚蛋位孵化厂、时宰1.2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县级畜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在全省也是名列前矛。全县畜牧业已形成了一个从畜禽—饲料—饲养—屠宰(加工)—深加工—冷贮—运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出口创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正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畜牧业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WTO后,畜牧业经济的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在畜产品质量标准上,如不与国际接轨,势必被淘汰。面对上述挑战,分析淇县畜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养殖业的整体规模和个体规模都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县人均养殖量在国内领先,但是养殖总量还不大,参与国际竞争还显得身单力薄,同时,还有三分之一规模小的养殖户,它们的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急待扩大规模。二是畜禽品种结构还不尽合理。我国人均禽蛋产量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同时,我国奶类产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特别是我县奶类生产方面还是一个瘸腿。三是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养殖业原料中的农残,畜产品中的病残、药残均还未从源头得到彻底解决,急需统筹规划,建立绿色畜产品基地。四是畜牧工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为3:1,淇县虽比全国的1:3高,但也仅为1:1,畜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滞后。五是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耕地的生产潜力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上述情况,为进一步振兴淇县的畜牧经济,使淇县畜牧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三、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突出发展奶牛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之路,把淇县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具体就是“一突出”“二发展”“三稳定”“四带动”

“一突出”就是突出奶牛业。奶牛业做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良种繁育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合作模式,大力推动奶牛业发展,重点是做好淇县绿佳公司与加拿大IND公司的合资项目,引进世界先进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快速繁育高产奶牛,20*年繁育高产良种奶牛达到3000头,同时,带动农户在3年内,良种奶牛达到3万头,使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以上,并进一步筹建奶牛加工厂,力争跻身全省前五强。

“二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养羊业和乳品加工业。以江源、田野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全县养羊业,继续实施“公司+小区”的合作模式,推广商品羊的饲养技术,加大波尔山羊的繁殖速度,力争三年内波尔山羊存栏达到1万只。以三博公司为龙头,引进乳品加工新技术,提升奶业加工品质,建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

“三稳定”就是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生产。随着我县养殖密度的增大,必将给疫病传播造成了隐患。因此,我们要在大力发展草食畜养殖的同时,稳定蛋鸡、肉鸡及瘦肉型猪的生产。

篇10

关键词: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72-2

0 前言

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快速上升[1]。北海市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海洋资源,但海洋经济仍处于低度发展阶段[2]。研究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北海市及北部湾其它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1 北海市海洋资源现状

1.1 海岸线和滩涂

北海海岸线东起与广东连江县交界的英罗港,西至与钦州市交界的大风江,海岸线全长500.13km,其中大陆海岸线468.2km,海岛海岸线31.93km。海岸线上港湾、河口众多,海岸线资源较为优越。

北海市沿岸滩涂面积超过500km2,10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约1510km2,滩涂和浅海面积总和约2100km2。滩涂类型包括岩滩、沙滩、砂砾滩、淤泥滩、红树林滩和珊瑚滩等,类型多样。广阔的滩涂和浅海成为珍珠、文蛤、牡蛎、对虾、海参、鲍鱼等重要海洋生物的良好养殖场所。

1.2 海洋水产资源

北海市濒临的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是北海市渔船最主要的传统作业场所。该海湾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记录到的生物有7390种,其中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蟹类190余种,还有种类众多的头足类、贝类、藻类和其它种类的海洋生物。据估算,北部湾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其中虾类资源超过4万吨。北部湾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72.45g/m2,栖息密度为263个/m2,明显高于毗邻的湛江港和雷州湾[3]。

此外,北海还拥有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礁这三大典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为多种海洋生物和经济生物提供优异的环境和庇护所。在北海近岸海域,还孕育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珍珠―“南珠”,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各种经济生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为北海市的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

1.3 港口资源

北海市海岸线上的港湾、河口众多,还有离大陆20多海里的涠洲岛和斜阳岛,可开发利用的港口资源潜力很大。北海港划分为铁山港区、石步岭港区、涠洲港区、大风江港区、地角港区、侨港港区、榄根港区、沙田港区等8个港区以及数个大小渔港。其中铁山港湾三面环陆,自然屏障避风条件很好,港区航道水深6-18m,目前规划为港口开发的西岸线长达25km,可建1-15万吨级泊位100个以上。涠洲岛周围水深15-20m,距岸1km以上水深即超过22m,是广西沿海具有建设大型、超大型港口码头的理想港区。北海港处于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交汇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港口区位优势优越。

1.4 能源和矿产资源

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沿海已发现的六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潜在石油资源23亿吨[4]。北部湾含油盆地位于北海涠洲岛西南30-60海里,面积约3.5万km2,已圈定的储油构造22个。据2000年的评价结果,北部湾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16.7亿吨,可开采量2亿吨,天然气(伴生气)资源量1457亿m3。北海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风能充足,是光热及风能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此外,北海沿海的玻璃石英砂、石膏、钛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1.5 滨海旅游资源

北海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闻名国内外的北海银滩及涠洲岛,同时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美人鱼和南珠等众多旅游资源和名片,海洋旅游资源综合优势突出。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滩海洋运动、海上航行,构成了一个北海“十全十美”的海洋旅游体系和美丽的亚热带海滨风光。

2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1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发展势头加快

从2006年开始,北海海洋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多数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一批海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正在形成,海洋生物医药也形成一批企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层次不断提升,海洋船舶工业正蓄势待发,海洋经济逐渐快速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上升。据北海市统计资料,2008年北海市海洋经济产值约119亿元,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占38%。涉海规模以上企业数42家,2008年增加值14.07亿元,比2007年增长51.16%,产值46.29亿元,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8.27%。

2.2 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北海市的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在全市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8年,北海市海洋渔业产值70亿元,占海洋经济产值的一半以上。海洋捕捞是北海市的传统产业之一,在北部湾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北海市登记注册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5897艘,总功率59万千瓦,渔船总数占广西总数的71%,总功率占广西的76%,大功率渔船占广西的86%,不论是渔船装备和技术水平以及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能力,均处在广西北部湾地区领先地位。近几年北海市海洋渔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合理利用外海资源,积极开发远洋资源。北海市渔船作业海区分别在北部湾、东沙群岛北部、海南岛东部、珠江口以东和南沙等渔场,还有少部分在远洋作业[5]。据农业部门统计,2008年北海市捕捞量44.4万吨,占广西总捕捞量的62%,年捕捞产值36.4亿元,在海洋渔业中仍占据较大比重。

近年来北海市海洋渔业的结构不断调整,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得到发展。到2008年,北海市养殖产量达42.2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48.7%。海水养殖的品种丰富,并逐渐建成一批养殖示范基地。据2008年统计北海市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其中符合出口资格的厂家20多家。全市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年,加工增加附加值约10亿元。2008年北海市水产品加工行业产值26亿元,占广西一半以上比重,同时占北海渔业产值的37%,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2.3 海洋第二产业开始呈现发展状态

随着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也开始呈现开始发展状态。北海市海洋油气开采量逐年加大,配套产业开始发展。在涠洲岛附近已有6个油田投入生产,在涠洲岛西部建设3个油气码头和1个油气终端处理厂。北海的海洋生物医药也步入发展阶段,建成多个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海洋电力、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洋船舶也开始进一步发展。如2009年建成2.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海水冷却在北海燃煤电厂等企业中开始逐步应用,促使海水综合利用也的发展;近年北海开始建成万吨级以上船舶修造厂,具备了修造五万吨级以上船坞、造船台规模的能力。这些工业的发展,将促进北海第二产业的加快发展。

2.4 海洋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近年来,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北海市加大了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海洋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北海市现状的港口码头共有43个泊位,其中北海港区19个泊位、铁山港区9个泊位和涠洲港区6个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8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32.2万吨。至2008年末,北海市水上运输企业16家,营运船舶141艘,其中货船65艘,客船76艘。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后,北海市的发展重点为以观光、度假、疗养等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北海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北海市国内旅游收入27.5万元,占GDP比重的11%,接待国内旅客同比增长25%,旅游创汇同比增长50.9%,在海洋经济产业中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

3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海洋经济总产值低,海洋经济仍有待发展

长期以来,广西的海洋经济总产值低,与全国沿海省份相比处在落后状态[6]。虽然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总体而言海洋经济仍处于低度发展,经济总产值较低。此外,北海市海洋经济也仍处于粗放型开发的阶段,海洋经济的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产业门类基本齐全但仍以低技术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低,传统的海洋渔业占据了海洋经济总值超过一半的比重,海洋经济的发展仍有待不断开发海洋生产力,并在开发中不断合理调整结构。

3.2 海洋渔业结构不合理,海水养殖业发展滞后

捕捞业是北海市的传统行业,捕捞业占据了海洋渔业的一半以上比重,海洋渔业结构和其它一些沿海城市比较,捕捞业比重过高而养殖业发展滞后。而长期以来,北部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但广西的捕捞区过度集中于北海市海域,加上广西近海捕捞强度过大,而外海、深海和远洋捕捞相当欠缺[7],同时捕捞作业结构较多采用单一底拖网渔船(约80%),很容易造成了北海市渔业资源衰退和枯竭。

在北海市海洋渔业结构中,海水养殖的比重较低。近年来虽然海水养殖较快发展,但海水养殖相对于其它沿海城市总产值低下,海水养殖发展相对滞后。而北海市的海水养殖多处于粗放型的水产养殖,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单一品种养殖,养殖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破坏。

3.3 海洋工业技术水平较差,发展状态落后

北海市海洋经济第二产业发展状态落后,海洋电力、生物医药等海洋工业均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不佳,使得原来的一些滨海采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等部分企业倒闭。即使海洋电力、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以及船舶工业等正在发展的行业,其规模也较小,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产业链较短,使得海洋第二产业难以较快发展。

3.4 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欠完善,竞争力不强

目前由于北海市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旅游大环境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北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乏深度和内涵开发,区域资源提升不够,竞争力不强,滨海旅游业对高端客源的吸引力不强。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北海的滨海旅游形成了强大的竞争。

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少油轮码头及大型码头等,远洋运输能力不强。而且周边地区如钦州港、防城港等深水码头的建设,对北海市海上运输的压力增大。

3.5 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始显现,局部环境恶化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相对较轻,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环境绝大部分处于清洁和较清洁水平,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备受珍视。随着经济开发热潮的展开,海洋油气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同时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局部水域如港口呈现污染和严重污染的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始尖锐。2008年涠洲岛海域发生一起小规模赤潮和两次溢油事件,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逐渐加大。

可以预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北海市海洋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切实重视这些存在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艾万铸,陈瑛,杨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分析[J].海洋经济,2007,2:7-9.

[2] 黄焕光.广西海洋资源及发展海洋经济的构想[J].南方国土资源,2006,4:34-37.

[3] 龙竹,龙虎.湛江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1,6:20-21.

[4] 韦忠,杨菲.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 2003,8:14-18.

[5] 李祥秀.南沙渔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以广西北海海洋渔业总公司为例[J]. 中国渔业经济,2007,3:54-57.

[6] 刘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诊断――以广西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7,29(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