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园林造景手法

篇1

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景色可按照空间层次和距离远近分为三层,即前景、中景、背景或近景、中景、远景。一般来讲,近景与远景或前景与背景能够突出中景,使园林呈现出层次感和深度感,中景则能表达整个园林设计的主题,对整个园林起点睛作用。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设计师通常会借鉴传统造景手法中的层次处理方式对植物这一园林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在对植物进行层次设计时,设计师通常会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中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各景别的组成元素,然后按照色彩、高低、植株形状等进行组合排列。一般来讲,设计师大多会采用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片状混交等几种方式。这些方式既能收到较好的景深效果,又能不破坏各品种的完整性,使园林景观风格统一而又丰富多彩。以深圳园博园的中心景观区为例,设计师选择了棕榈、铁树等高大、常绿的热带植物作为背景,简洁的草地作为前景,以立体栽植的方式进行排列。这有效突出了中景的白色音符条石块和花卉植物,使整个景观区看起来更加明亮、鲜艳。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要灵活把控景观层次,根据造景要求对前景、中景、背景进行取舍,避免景观过分密集或不分主次。如在纪念性园林的视线焦点处可以不设前景,这样才能使视线不被遮挡或转移,更好地突出主景的宏伟气势。

二、借景手法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中最具典型性的造景手法之一,它能突破空间的限制,为园林增添意想不到的美感,使人们在近观、远眺、仰视、俯瞰园林景致时,获取到更多、更为丰富的景观。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设计师可借鉴传统造景手法中的借景法引导游人的目光,美化园内环境。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内容和操作方式两方面详细分析其具体应用。首先来看借景的内容。我国传统借景手法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等。在现代园林艺术中,设计师大都选择借形和借色两种借景方式,借形主要指借助建筑、山石、水体等有形事物装点景观,增加景观的可看性,借色则主要指借助天空、植物等自然物象对园林色彩进行丰富。以广州市兰圃为例,整个景观虽然以兰花为主,但设计师却引入了香水草、洋甘菊、七里香等植物对其色彩进行搭配和衬托。这不仅调和了兰花色彩的单调感,更为花圃增添了馥郁香气,达到了借色又借香的完美效果。其次来看操作方式。在选定了借用对象后,设计师要以一定的形式将其融入到景观中来,方能最终实现“借”的效果。一般来讲,传统造景手法中借景的方式大致有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几种。远借指在开阔地域对山体、建筑等大风景的借用;近借指在面积较小的园林内对植物等小风景的借用;仰借指对高层建筑、大型树木、碧空、繁星、飞鸟等高程较大的景观的借用;俯借则是指海拔较高的景观对一切低于其高程的景物的借用。设计师在实际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景观的序列、立意、布局等对操作手法进行选择,以最大限度发挥所借景物的效力。以北京奥体中心玲珑塔为例,其作为远望北京城与奥运村的最佳场所,以其较大的高程成为了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的仰借对象,位于其四周的奥林匹克公园则又以丰富的植被环境、多样的景观造型成为了玲珑塔的俯借对象,二者互为借景,有效突破了景物的空间限制,大大提升了这一区域的观赏度。

三、分景手法

篇2

关键词 园林艺术;植物配置;原则;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21-01

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是在满足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符合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及发挥园林综合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园林绿化所需要的植物材料,构建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园林景观赏心悦目。在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中,植物造景大多离不开花卉树木,或成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陪衬,或用其点缀庭院空间,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最好的融洽[1]。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现代园林的发展重点。植物造景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在利辛县园林绿化工作中,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创造符合现代要求,极具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

1 造景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具有纲领性作用,体现了植物造景的思想。古典园林虽讲借景,但园内景观封闭,虽追求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情画意、曲径通幽、曲折多变,讲究游人静坐细品,讲究人的情性,触景生情,但代表私有制。现代园林的主要功能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防护功能和经济生产等,要求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现有地形;强调植物的合理搭配,要求突出植物群体景观的自然性,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如表现植物的色彩、层次、疏密、轮廓和季节等。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明确目的,根据园林绿地的类型和性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只有植物造景遵循一定的主题,抓住其“神”之所在,合理确定主题,才能运用各种造景手法、植物种类,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植物景观[2]。

1.2 艺术性原则

植物造景不能孤立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必须统一考虑建筑造型、自然环境、画面构图、功能特点和透视色彩效果等,与建筑设计同时交互进行,并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在兼顾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的同时,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采取变化与统一、衬托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及均衡等手法达到情景交融园林艺术效果。

1.3 生态性原则

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因子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植物造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态关系,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动物之间的不同生态关系。只有尊重植物本身需要,遵守长期进化演变形成的自然规律,才能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品种[3]。

1.4 文化性原则

造景过程要充分研究和体现各种植物名称和形态的内涵。古典园林常被称为文人园林,其是主观的意兴、心绪、技巧趣味和文学趣味以及概括创造出来的山水美。因此,应把传统文化看作植物造景的思想基础,根据现代社会要求,用植物造景反映人们物资世界和文化世界的丰富多彩。

2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2.1 主次分明,疏密有序

紧扣主题,确定主要树种并进行栽植,其他树种为衬托树种。栽植的过程中根据地形等疏密相间,园林绿化要自然栽植,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利用各种植物的色泽、形态等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如利辛县截岗沟绿化以乡土浓郁的乌桕作主要树种,以其他树种作衬托,代表了乡土气息。

2.2 季变化景色宜人

物种类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反应,在植物造景时可根据各种植物特点(如开花、变色、落叶等)或突出一季景观兼顾三季景观,或突出一种树种景观兼顾其他树种景观。选择好背景树种和陪衬树种,丰富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景色。利辛县文化广场用不同树种的季节变化,适当配置部分草本花卉,显得四季分明,花香怡人。

2.3 开放空间围而不闭

一般通过围栏把园内景观漏透与园外以丰富城市景观;现代公园追求自然流畅、简洁明快、立意新颖、实际高效、新奇惊险,追求大色块、大效果,疏朗明快。如利辛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景观绿化社会共享,发挥了园林景观效益[4]。

2.4 边线清晰韵律变化

造景过程中要考虑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高矮的乔灌草结合,前栽后植,成块和断续的穿插组合,半隐半现,互相衬托,互为背景,加大了景深,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错落的种植及合理应用曲折起伏的地形,使林缘线和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如利辛县状元河绿化充分利用河岸的变化,加之水的陪衬,既体现了景观效果,又节约了建设和养护成本。

3 参考文献

[1] 赵世伟.园林工程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与栽培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 高建民,阿拉坦其其格,邢丽萍,等.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应用[J].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71-174.

篇3

1.1和原有环境及地形紧密结合的原则

根据原有环境及地形配以相应植物,可使环境及地形与植物之间形成更加和谐的景观,如把银杏、松树种在地势险峻的地方,更能让人感觉到树木的古老及苍劲。

1.2高度搭配适宜的原则

把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乔木进行合理搭配,可使所形成的植物景观更具层次感,下层植物的高度应随上层植物高度的变化而作适当调整,如金银木、羊胡子草、白杨树的排列顺序应依次为:白杨树—金银木—羊胡子草,含羞草、侧拍、太平花的排列顺序应依次为:侧拍—太平花—含羞草。2.5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植物造景中,应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进行巧妙结合,以使所设计出来的植物景观具有创新特色,某些时候,还应结合时展的趋势及需求设计出环保型及节约型的景观作品,如精卫填海等。

1.3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生态特点造景

不同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当植物处于合适的生长环境中时,其特有的生态特性才会得到充分体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又叫立地条件)包括地理环境、土质状况、气候特性、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特性包括高度、适应的温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以及成熟期等,如柽柳、木槿、白蜡以及合欢等适合生长在盐碱地区。

2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空间划分

①对园林而言,为了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区域不同时,造景中所选取的植物主体也会不同。把植物应用于园林造景前,并对各植物的生长规律、生长形态以及颜色等方面的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园林中各区域的功能选取合适的植物来营造别具特色的景观。

②在植物造景中,应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及搭配情况对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配置,使区域在植物障景及借景等手法的作用下形成半开放及完全开放的空间,使人从中体会到秘而不通、闭而不封的感觉,使空间划分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人从园林的设计中感受到植物造景所带来的含蓄美。

2.2时空变化

①各种植物都有着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且其习性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使用造景的手法不同,植物在景观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把植物运用在景观的营造中时,应根据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及时空变化情况,并通过“动静结合”方法使植物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

②“动”一方面指是植物的外部形态随着其自身的生长变化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指在风、人为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植物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美;“静”指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地点及生长状态都是相对不变的。如春天时,万物复苏,许多植物开始发芽,夏季时,许多植物的枝叶长得更加茂密,这些表现的是植物蓬勃的生命力。根据时空变化把植物应用在园林造景的设计中,可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2.3透视变形及几何错觉

①把透视变形及几何错觉在植物造景中进行合理应用,可使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同样的植物,观赏角度不同时,其给人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也会不同,把植物应用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可使整个园林的景观效果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从而能使人们从中体会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②把多种艺术手法应用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可使园林景观的风格更加多样化,把透视变形及几何错觉应用在花草、灌木以及乔木植物的搭配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2.4独立景观

①花坛。在主要道路及各类风景园林门口两侧,通常以花坛作为独立景观,以使道路或门口两侧的风景有所改善。

②树丛。树丛造景主要是根据色彩远近或高低错落等构图规律来展现出一种形式美,树木的生长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树丛所营造的景观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③孤植树。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通过使用观赏价值较高的盆栽、大树等单形体植物进行造景,这样可使景观或建筑物中的某些重要位置引起人们的注意。

2.5植物和其它景观的组合

①山体方面。把植物造景应用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可把山和其它植物进行组合,在组合的过程中,应以和谐为准则,使山的秀丽得到充分体现的同时,还要体现出植物的衬托功能,二者相互协调,以使山体景观的美感得到充分体现。

②水体方面。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把灵动的水作为元素应用在风景园林的造景中,可使园林的活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把水和植物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要懂得通过植物来使水体景观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把植物依层次排列在水中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色彩在水中倒影中的效果。此外,把植物和水体进行结合造景时,为了使整个景观的观赏性得到有效保证,除了要选择适合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还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使水体景观的后续观赏价值得以有效维持。

③建筑方面。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巧妙结合可使在风景园林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建筑是一种人工美,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无法轻易对其进行移动或更换,把其应用在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中时,为了保证其和植物的和谐性,应把其和植物的植入进行有效结合,并根据其功能、风格、色彩以及质感对植物的种类、种植位置以及高度进行选择。二者的结合,可把建筑中的直线条弱化或细化到一定程度,从而可使建筑物的稳定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二者的结合还可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进而能使整个景观的观赏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结语

篇4

关键词: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发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 J5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的植树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等的素材,通过艺术的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等方面的灵感,来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中国园林总而言之概括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园林堪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独特的风格,有高度的艺术造诣,可以说中国园林博大精深,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虽然植物比重不大,可却是构成园林景观不可缺少的要素。

《江南园林志》写道:园之布局虽变幻无穷,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園”字之内。今将“園”字解之:“囗”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由此可见,植物为园林造景一重要的元素。“古人有云曰:”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植物对于造园是不可缺少。英国风景园林学家认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都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景观的一条基本原则。”

现代植物造景讲求的是群落景观。“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时更注意深浅兼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落有至,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辟开朗,从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体现自然环境美感。如何配置艺术手法简单论述如下:

1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

由于每种植物都具有它的个性,有不同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阳、耐阴之分,喜酸性与耐碱之分,耐水湿喜干旱等等一系列。水池易种湿生植物落羽衫、垂柳、池衫、枫杨等,墙阴处易植女贞、竹等耐寒植物,背阴且能略受阳光之处栽植杜英、山茶等。

2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运用植物材料来创造园林意境。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敖霜雪,兰之幽忧清香,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植物的意境美。

3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银白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

4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季相:

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春夏时节鲜花锦簇,二月兰、山桃、迎春、连翘等。早春竞争花开,月季、桃花、梨花、樱花等相继绽放。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四时演变的园林景观。

5配置方式的多样化:

植物配置方式总体来说可分为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与混合式种植。

在我们当今社会,国家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明的提高也要求人们的精神文明相继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城市人口膨胀,楼群密集,建筑物繁多,现代人如居囚龙,与自然隔离。城市内外空气交流带层。

导致“热带效应”的产生或加剧,生态失调,于是加剧了人们对绿色的向往。园林植物材料的配置,其目的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及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洋溢着同样的道理。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主体地位有了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道路和方式。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之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植物配置时都必须熟练每种植物的个性,选准伴置,才能左右逢源。

从园林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园林要走以植物为主,自然为主与生态为保护相结合的道路,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于时代的内容,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生态保护的需要,是对我国园林事业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竹类植物;园林景观;应用

前言:在我国,具有传统色彩的观赏性植物有许许多多,然而其中的竹类植物最属特别,它聚集了传统文化的美学,是观赏性极高的一种植物。在古代,竹类植物就早已出现在园林中,在现代,竹类植物依旧是人们最喜欢的造景植物之一,因为竹子造出来的景色给人一种历史感,具有极高的传统艺术美感。在我国园林的不断发展下,竹类植物被更多园林景观设计师所采用,竹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让人们研究讨论,研究成果对今后的园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竹文化与竹类植物造景的结合

运用竹子在园林中造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竹文化它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往往给人们一种对美的无限憧憬及向往,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竹文化就是一种人生的思考。一般情况下,所讲的竹子哲学与竹类植物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景色,其方式有 3 种:(1)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构建园林景色。竹不仅有端正的形体,还有深藏的寓意,把竹子的特殊形体与人们理解的寓意相互结合。(2)竹子的历史感渲染整个园林环境。把竹子的年代感引用到一些名胜古迹当中,可以激发起游客们无限的遐想,从而使竹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北京的紫竹公园就是借此来吸引游客,主要是用君山的斑竹为主题,营造出美不胜收的景色,在公园的山谷中、假山上、种植池中都栽种了斑竹,再加上娥皇、女英等景观,使其景色更加美丽。把悠久的历史融入竹文化中,再把传统的竹文化与其景色相结合,更进一步地提高竹文化含义,激发出人们的遐想,给园林观赏带来不一样的乐趣。(3)有着传统的诗、书、画、印 4 种文化气息。竹文化的艺术作品也是园林造景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在北京紫竹公园的八宜轩景区中,一边是竹子所构建的美景,一边则是以竹文化为元素的诗、书、画、印等艺术展览。在竹文化的作品中感悟竹子的气息,具备观赏性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更多乐趣。

2借物抒情在景观效果营造中的应用

当所要栽种植物的面积有限时,可以栽种较少的竹子,借助周围的环境带给人们一种想象,实现以小见大的造景方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 3 种方式:(1)把竹子投影在白粉的墙壁上,这种组合形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白粉墙壁上投影几棵竹影,竹子在这白色的墙壁上会显得格外翠绿。当人们站在远处观望时,白墙像纸一样,上面画着一棵棵“墨竹”。(2)“移竹当窗”。在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在自己书房的窗外种上竹子,然后通过窗户观赏美丽的竹景,就好比一幅水墨画镶嵌在窗框上。把竹子移动到自己的窗前是静中有动、虚实结合的做法。现代园林中应用这一手法,游客可以通过一排的窗口去观赏窗外的美景,在游客移动的过程中,眼前的景色也会随之移动,带给人们一种忽明忽暗的感觉。除了窗景外还有一些门洞、天窗及围合建筑也可以采用这种造景方式。(3)竹石艺术,就是借竹子在奇峰怪石间构建美景,这种造景方式,竹子一般在古典园林中扮演配角,种植在墙角,它能独自成景,还可以掩盖一些生硬的景色。把它应用到空间压抑之处或者一口井旁,“一方天井,修数棵竹”从而在狭小的面积中带给人们自然万物的景色。

3丰富多样的造景手法

把竹子应用到园林造景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有几种方式:(1)大片面积种植竹子造竹成海。主要种植散生竹子,在大面积的竹林中建造一条悠长的小径,给人带来深邃的感觉。(2)丛植。将丛生竹按照一定的距离栽种,使得栽种的极有层次感,也可以将丛生竹栽种在河水边,竹影倒影在水中,又是一种美景的呈现。(3)列植。把竹子按照一定的行间距种植在道路两旁,构成一条竹景走廊。(4)散点种植。在一些假山旁边或者园林墙角、窗户旁种几棵竹子,以便更好地凸显出园林的主题。(5)混合种植。在以竹子为主题的园林中,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种植形式,比如,矮的菲黄竹构成地被,把一些中等高的竹子,比如观音竹构成绿篱,把高大的竹子采用丛植的方式,这些可以根据造景需求去科学地搭配,构建一个别具一格的竹林景观。除此之外,有些竹子还适合盆栽,放置在建筑物的两旁形成对称的景色。

4竹子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实践

竹子在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应用广泛,特别是近 10 年来,随着竹子研究的逐步深入,引种、栽培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把竹子研究成果、单纯竹自然景观和渊源流长的竹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造园特色,丰富了竹文化内涵,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

4.1 竹文化与竹类植物造景的结合。竹子入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带出了无限美感与神往,且上升为人生哲学。竹子造景的意境创造是以竹类植物为载体,以竹文化为基础,通过诗词、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运用比拟和联想等手段创造园林意境。表现形式通常为“以竹比兴、以竹比德”、“历史典故”、“诗书画印”等。

4.1.1 运用比拟手法创造园林意境。人们喜爱竹子不仅是由于它得自然外观,更多的是由于它“比德”的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态与人得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4.1.2 以竹的历史典创造园林意境。历史典故应用可在游客游览过程中启迪人的想象,深化园林意境内涵。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斑竹麓”以君山的斑竹为主要造景元素,在两山对峙的山谷中,以自然式假山,园路围合的种植池内栽植斑竹,结合抽象的娥皇、女英雕塑,造景点题。以历史典故为主题,将渊源流长的竹文化与以竹造景融合,深化园林文化内涵,启迪人的想象,增加观赏情趣。

4.1.3 运用诗、书、画、印四种文化艺术。以竹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是园林造景创意的宝贵资源,紫竹院公园的八宜轩景区正是利用竹的自然造景,以竹文化为题材的诗、书、画、印等艺术表现形式浓缩竹的四种时态景观的一处范例。从竹文化艺术作品中联想到竹之自然美,进一步增加对竹的审美情趣。

4.2 竹类植物用于园林造景的典型模式

4.2.1 专类园。集秀园作为收集展示竹亚科植物为主的专类园,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竹林景观。形成一座集展示、种植、收集竹品种为主要功能的专类园。

4.2.2 竹林大道、竹林绿岛。竹子作为行道树,作为道路隔离的材料,营造出片片浓荫。如历史上的紫竹院路和现在的西直门以东小街桥以西主干道南侧是北京市很有特色的以竹作为分道植物的道路,在紫竹桥至今仍采取竹林绿岛的形式,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的竹叶图案进行绿化美化,竹成为该条道路的明显标志。

结束语

构建园林景色要有合理的植物搭配和文化底蕴,文人墨客构建的园林提高了竹文化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同时竹文化也影响着园林的发展。基于此,从竹文化去研究讨论竹类植物,对我国的竹文化和园林造景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手法

0.引言

园林植物造景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极具可塑性,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作品。本文就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手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1.园林植物造景的表现形式

1.1孤植树

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

1.2树丛

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1.3花坛

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1.4树群

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2.植物造景的作用

2.1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

2.2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两者巧妙衔接,相得益彰,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

2.3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如:银杏、毛白杨树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铅笔柏则亭亭玉立,孤立栽植,即可构成园林主景。

2.4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可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如日本的樱花,北京的国槐等。

2.5进行意境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不仅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而且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园林景观创造中可借助植物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严寒;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竹则“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三种植物都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其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鲜明,常被用于纪念性园林以缅怀前人的情操。

2.6烘托建筑雕塑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姿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现代园林中的雕塑、喷泉、建筑小品等也常用植物材料做装饰,或用绿篱作背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加强人们对景点的印象,产生烘托效果。

3.园林植物造景的常用手法

3.1利用植物季相变化

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京桃、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五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忍冬等;冬季翠绿的雪松、云杉、桧柏、龙柏等。

3.2师法自然

设计者在进行植物造景时,总要试图找回遗失在现代生活中的外在自然空间,使得自然的自我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因此,设计师必须师法自然,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获得造景灵感,并结合自然,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3体现地方特色

由于我们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植物造景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的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3.4突出主景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科属、变黄叶的银杏等均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观花植物搭配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应将这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园林 工程 假山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华民族对山石有着特殊的喜好,有“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的说法,给石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假山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园林中常用假山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让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假山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陪衬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建筑物的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曲折,就象花架、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漏窗、门洞透景石;云梯等等。此外,山石还可作为园林建筑的台基、支墩、护栏和镶嵌门窗、装点建筑物入口。用山石营建岩石园、日式枯山水园或岩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专类园等,都可以起到增加趣味及情调的作用。

1.现代园林假山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园林假山造景在继承传统园林山石营造理念的基础上,并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下,创造了新的叠山置石风格,并营造了大量的山石景观作品,其中不乏佳作,但也有部分不成功的,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1.1 缺乏文化内涵和意境美。优秀的石景作品不仅要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还应当具备深厚精神内涵和文化气息,引人深思。园林石景所追求的山石意境之美,就是通过外在形式来表达内在的精神,由具体石景的造型来将人们引入深邃的美好境界,从而产生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心理感受。但现代园林中的部分叠山置石都不顾环境条件,只是将石块胡乱的罗列堆砌,没有系统规划,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就更不要说什么意境美和精神文化内涵。

1.2 设计不自然。现代园林中的一些假山置石由于设计或施工造成人工痕迹明显,不仅石景堆砌得杂乱无章,而且山石的色泽和纹理与自然相差甚远,难以表现山石的灵性,景观给人感觉只有形没有意,整体效果显得堆砌罗列,石组不够均衡稳定,杂乱无章,极不自然,置石的放置浮浅搁置,人工痕迹明显,没有表现出自然山石的质地、色彩之美,更缺乏自然山石的意态神韵之美,没有传统园林山石那种宛若天开的感觉。

1.3 没有个性,盲目抄袭。现代园林中存在一些没有个性,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的石景,这是由于在设计的时候缺乏营建场地的分析,对当地文化、园林特点不够了解,只知道生搬硬套传统园林中的那些假山造景手法。有的园林景观公司为了加快施工的速度以及追求高额的利润,还特别推出了“石景快餐”这种造景模式,无论在全国各地都建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园林山石景观,真可谓是千山一面,没有丝毫特色。

1.4 与环境不协调。现代园林存在着有些山石景观在设计营造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这样的问题,由于选择的石材体量不当,使整个环境或空旷无物或局促闷塞,造成山石的尺度和所处空间的比例不协调,从而没有突显出山石的美感,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另外,选石的时候一味的追求奇石、名石,而没有考虑到环境的要求,因此营造出的山石景观无法与地形、建筑、水体、铺装以及植物等其它景观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营建出多样性的并且统一的景观。如果想要创造出好的石景作品在选石上还要要求纹理相顺,石色一致,这样才能达到才能体势相称,脉络相连的效果。

2. 假山造景在园林工程中的设计方法

2.1 假山造景布局

假山堆叠要注意山体的合理布局,山体完整,脉络清晰,纹理相通。其位置、体量、高度要与环境相协调,做到主次分明,宜隐则隐,宜露则露。山石的聚密、疏散有序,石的形状、色彩、纹理和质地要与环境相融合。形状或方正坚实,或透而圆润;色泽有冷有暖,或青灰或火红;纹理横竖平顺,斜向弯转;质地粗糙、细腻都要因地制宜。

石无特定的形式,而假山却有定法。假山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直中求曲折,在平处可见高低。典型的假山是指相对于人的身体尺度而言有着足够的高度和体量能使人身临其境游览观赏这类,因此,游人欣赏假山可以采取“以小观大”的形式。假山从规模体量上来说是不能和真山相提并论的。它是一种人为地形,要取得“做假成真”的效果,必须采取“小中见大”的方法,利用一切设计手段,包括减弱山体附属物的体量感、适当缩小山体构成尺度、空间曲折透漏等方法。以此来使所造之假山尽量神似于真山,才能使游人徜徉其中时获得大自然的真实体验,假山的生境画境意境将得到完美的统一。

2.2借鉴自然地形地貌

在进行现代园林假山造景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地形地貌特征,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自然界的地貌各不相同,即使是具有相似的特征,但细部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某座山的外在轮廓可能和另外的山大体相似,但是它们各个部位绝不可能完全一样。园林中的叠山置石虽然不可能完全照搬自然界中的山岳,但也可把它们作为描摹借鉴的对象,这就为假山造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界的地形地貌是形象万千,它们的种类分别有:险、秀、雄、奇、旷、幽、奥等。并且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形态风格进行研究,并对其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探究,有利于创造不同风格的山石景观。

2.3注重山石意境的营造

园林假山造景除了要塑造其外在的形态美,还要营造出丰富的意境美和象征美。才能使山石景观达到形神兼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山石景观的意境可以与诗词绘画和艺术创作等互为因借、一脉相承,因此山石景观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描摹,而是要经过提炼加工,做到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就需要首先从“真”的基础上去提高。自然界中的山石一般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往往要与其它元素一起组景,因此山石的意境营造也要由诸多相生相关的元素进行互渗互补,才能构成统一完整的景观,达到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效果。

2.4注重山石的生态性

我们应当学习国外的生态园林,它的理念是尽可能的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以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在游览观赏园林的同时,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园林的营建应当注重生态性,保护自然环境,讲究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中应当多栽种植物,突显园林的自然性。山石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在园林中叠山置石也要考虑其生态性,使整个园林产生一种生态美的审美效果。

2.5借鉴传统假山造景的优秀手法

园林中的山石景观总的来说是要具有美的外在造型和幽远的韵味及诗情画意。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和自身独特的魅力。如古人的诗词歌赋和山水画都对石景的营造产生了影响,园林石景设计师应当以传统石景为根基,对优秀的手法学习借鉴。

3.结语

假山造景是继承我国传统园林的山石造景手法,现代园林中有各种形式的假山造景,分为天然石造假山和人工塑山,因其取材范围的扩大、塑山的手法也多种多样,从而使现代园林中的假山石景呈多样化发展。山石之性静穆广大,沉重凝敛,故而能够承载万物。假山是对大自然真山的描摹,具有可游可赏的功能。人们在园林中游览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还能受到美的教育和启迪。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设计语言 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指利用各种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创造和安排环境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的手段,它是以空间审美为主导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乃至现代高科技的知识等,涉及诸多领域”①。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不似古代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欣赏园林,例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私人园林拙政园等。现代园林设计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无论是在地形的选择、植被的配置,还是水景的营造、园路的铺装等方面都是以人为本的,另外还必须注意几点,如要遵循理性主义,局部要与整体相协调等,注意自然与人和谐相处,也就是设计中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不能过于注重人的作用而忽视自然,它要求人们用艺术与技术的手段处理好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古典园林艺术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有很多种,有宫廷园林、自然山水园林、陵寺庙观园林等,但它们主要都是由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构成的,通常都富有诗情画意,比较注重艺术性,可以说有点仿造自然,注重自然美,一般的园林中都有假山、流水、花草树木等景观,通过隔景、借景、障景等表现手法体现艺术性。“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式园林,园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拟而成,却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体现着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②。而且很多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会根据地方特色,或者季节性、艺术性等来选择,例如拙政园的紫藤花、留园的银杏等。园林中还有大量的建筑,如亭榭、楼台、长廊、厅、堂等,让人们随时有休憩的地方,可以一边休息一边欣赏景色。另外,中国园林还比较注重对牌匾、楹联、雕刻、石碑等的运用,例如恭王府花园中的“福”字碑,中国古典文化可以通过上面的文字传递出来,体现出一种比较深刻的内涵。

(二)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③。西方古典园林中主要的部分是建筑物,基本是以大型的建筑物为主体,园中中轴线较明显,主要建筑物位于中轴线的起点,在全园中有统帅的作用,而中轴线周围都会布置有雕塑、喷泉、水池、树木等景观,布局较严谨,讲究秩序美、几何美,比较注重人工化。且道路、建筑物、喷泉、雕塑等都是经过严格配置的,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建造,园中多数都会布置花坛,树池和水池,西方的古典园林主要是以16世纪的意大利园林、17世纪的法国园林及英国园林最突出。

二、现代园林设计语言

(一)造景艺术语言

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点景、借景、隔景、框景、障景、分景、对景等。比如点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用文字的形式,如楹联、匾额、碑刻等对园林内景观及空间环境等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另一种可简单地理解为对园林风景的点缀和修饰,它既可以是一座小亭,又可以是一从修竹,被点缀的随想也不尽相同,山体、水面、建筑群无所不可”④。有很多的物体都可用来点景,楹联、石碑、雕塑、喷泉等都可以,点景的运用比较自由,在现代园林中是造景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法。其次借景,它主要的运用就是把园外的一些景物纳入园林的视线范围内,让人们在园内畅游、欣赏景色时能欣赏到园外的景色,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增强风景的多样性,扩大观赏者的视野范围。如“保利国际广场,坐落于珠江江畔,毗邻历史悠久的琶洲塔公园。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将园外的琶洲塔公园之景引入到园内来,建筑物的错动布局形成了进入中心花园的重要门户空间。从东南向的门户空间观赏,场地上的林地与远方的琶洲塔公园在视觉上连成一体,琶洲塔公园的林地景观也就成了本项目的借景”⑤。框景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利用门洞、窗户等把一个局部的景观框在特定的框内,使其达到画一样的效果。隔景可以利用一些园内的景观风景,将空间分隔开,园中路边的树就是一种简单的隔景的运用。现代园林的造景手法大多是继承了传统的造景手法,同时又在不断发展,将现代园林景观要素和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二)造园艺术语言

造园艺术有空间布局、地形选择、植被配置、园路铺装、水景营造、景观小品等,在园林营造中,特别是中国的园林,山和水的结合是很重要的。首先就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园林中的各个景观、植物、水体、园路、小品等都要根据整体空间安排好。

地形是园林景观设计元素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元素之一,一般人们都比较喜欢舒适、稳定的环境,而地形变化较大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所以在园林设计时应当避免对地形的大幅度改造,例如颐和园就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其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就是利用长廊而分隔开的。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植物不仅具有造型美,还有组织空间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关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功能性。“通过植物的带状与片状设计,形成绿色屏障,提供私密的领域空间,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满足人的私密交流;通过植物的特色艺术景观,形成重点景观环境,吸引人气,促进人与人的公共交流”⑥。例如北京玉泉公园就选择了像雪松、大叶黄杨等枝叶发达、枝条的开张角度小的乔灌木,隔离效果最好,适宜形成私密园林空间,人们可以自由地游玩欣赏。又如芝加哥千禧公园中劳瑞花园的树林墙,不仅可以分隔环境,还可以吸收噪声,其中的植物是按照季节配置的,人们可以看到四季的植物。

园路铺装和水景的设计很重要,园路可以是砖路,也可以是石路,它可以引导游人按照设计的意图、路线、角度欣赏景观风景,所以园路的设计要与园内的景观相联系,并且风格要一致,利用园路让人们在行走中欣赏景色,融入景色之中。水景是景观设计中不能缺少的元素,大致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类,水景的设计应该根据环境、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而且人一般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水景设计营造中,要尽量缩短人与水景的距离,所以应该在水面上设置亲水平台、栈道、观景桥等景观小品。在设计娱乐水体景观时,要设置开放式或无障碍式水体场地,为人们提供融于水体的机会。例如千禧公园的皇冠喷泉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娱乐水体景观,在水池中经常会看到有小孩子在玩耍,还有其喷泉上变换的人脸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居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与人的互动性。造园的艺术语言最基本的是这几类,当然还有其他分类,人们在建造园林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和人的双重因素,秉持以人为本,但是也要天人合一。

(三)建筑艺术语言

建筑在园林的营造中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布局,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分类,比如实用性建筑、观赏性建筑、沟通景点的建筑等的设计营造,还有地域、民族、社会等关系。一般来说建筑的布局就是在整个园林中建筑所在的位置,还有所占的比例,它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功能、大小等许多因素决定,为了突出大型建筑的主体形象,比较大的建筑需要建造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方,而体积较小的建筑可以自由地安排,但是在安排配置时还要考虑园林整体的布局及各景观之间的搭配。园林是集休憩、娱乐、游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所以建筑设计要有实用性的,也要有观赏性的。实用性的有亭子、楼阁、厅堂等,观赏性的有亭榭、雕塑、喷泉等。其中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起到观赏、点景的作用,可以传达各种理念与信息,还可以起到统筹空间的作用。沟通景点的建筑可以是桥、长廊等。我们在营造建筑景观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例如在徽州设计建造园林时,就要融合当地的特点,徽州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还有著名的三雕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就需要与这些特点相协调、统一,再融入现代因素进行设计营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多设计语言,除了上面说的造景艺术语言、造园艺术语言、建筑设计语言外,还有装饰文化语言等。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历史、地域、社会的关系,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在拥有的条件下要结合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更好的园林艺术。“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有赖于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充分领悟与利用山水等园林建构元素的内在含义以及园林设计人员的能动性的发挥。同时,结合其他方面的各项努力,相信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深化与提高”⑦。

注释:

①邓定超.论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J].广东科技,2007(170):271-272.

②③宋文超.现代园林艺术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④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71.

⑤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

⑥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30.

⑦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6):94-95.

参考文献:

[1]邓定超.论园林设计与园林艺术[J].广东科技,2007(170):271-272.

[2]宋文超.现代园林艺术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8):198.

[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魏保枝.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1.

[5]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18-230.

[6]王慧,王英哲,董佳佳.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6):94-95.

篇9

关键词:植物造景;选择配置;多元化技术

0 引言

现阶段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人们希望有着更加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工程不但可以美化环境,同时还能一定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实际中做好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中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以植物造景技术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该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具体应用。

1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现状

针对实际中园林景观绿化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空间效果与植物平面设置不匹配。平面布置设计过程中过于追求平面几何形状,但却忽略植物本身的特性,造成立体效果不尽人意。[1]比如三个一组的金森女贞球就有极好的空间效果,这是因为金叶女贞下端空间较大,需要适当修饰。因此设计者要考虑植物之间立体层次的平衡。过于追求新鲜奇特植物。这个问题直接造成本末倒置,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过于追求忽视普通的香樟、紫荆与海棠等苗木,造成设计中大量应用非本地苗木,直接违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以说与设计初衷是相违背的。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不重视。现代住宅项目中植物品种繁多,基本上就在80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种。临近苗木配置中并没有考虑相生相克关系。

2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选择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植物造景技术应用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通常需要考虑园林所在地区实际情况。

2.1 适地适树原则

树木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适合自己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将这种适应性遗传给后代。因此城市居住区植物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苗木进行种植。

2.2 乡土树种原则

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有利于植物可持续发展。[2]地区植物选择受到环境、气候与土壤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基础树种为本地苗木,也可以积极驯化新的植物资源,丰富建设形式。

2.3 经济适用原则

结合地区气候特点,需要选择可以越冬的植物,降低养护成本。具有较强抗寒性的植物可以露地越冬,降低养护成本,常见的比如卫矛、水蜡、金叶榆及紫叶风箱果等;树木规格宜小不宜大。实际应该结合区域环境条件选择合适树种,保证正常生长;节水原则。选择乔灌木时应该侧重于耐旱性能较好,可以用宿根花卉替代草坪等。

2.4 乔灌草按比例原则

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就是合理密植,居住区植物配置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主要点植乔木,周围辅以灌木。

3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应用

将植物造景技术应用在园林景观绿化中,不但可以提高绿化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1 结合多种学科原理

园林建成后,人们主要通过视觉感知形成第一感觉的,所以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引起人们第一视觉的注意。所选取的植物种类直接形成视觉上的透视与远近成效,植物种类不同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应用植物造景技术的时候,设计者需要掌握不同的视觉呈现形式。比如借助透视变形、错误视觉等形式,展现出设计者构建的景观。除此之外,园林景观中应该呈现出音韵方面的内容,满足观赏者的不同需求。

3.2 多元化的技术应用

第一,“返回春天”技术。通常情况下植物开花到结果是一年一次,大多数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是典型的自然法则。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技术中应该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习性,在秋天的时候呈现春天的景色。例如,刚立秋时清除掉植物叶子,适量施加氮肥,将花苞提前到11月提前,实现第二次开花。[3]

第二,衬托手法。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衬托手法。比如,可以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在白色院墙前种植两列高低不同的常绿松树,结合实际地形适当裁剪,形成白墙蓝天的园林景观,凸显出真实感。

第三,形象手法。植物造景技术将绿化作为基础,可以模仿不同的自然形象与动物形态。实际中可以借助铁丝与竹签等工具在大一点的花坛里,蔷薇攀爬上面,形成新的景观,增加花坛景观的魅力。

3.3 符合园林植物四季变化

结合各类植物生长习性,适当增加应季植物。在园林景观创建郭恒中,考虑需要呈现的景物形象,重点关注当前季节的景观,完成后再考虑其他季节的景象。比如,为完美体现当前季节的景象,主要以应季植物为根本,其他季节为辅,或者是少量重视其他季节植物。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四季的延续性,季节不同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让城市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的气息。

3.4 植物具体选择与配置

第一,地区不同环境引子也不同,因此植物配置过程中要选择与环境相匹配的类型,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挥植物本身的观赏特性。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阳性植物与常日照植物,建筑北侧或树荫下可以选择阴性植物,耐性植物常见的有冷杉属与云杉属等。植物造景设计应该满足生态功能,体现出文化特色,尽量选用本地树种。行道树主要选择国槐、合欢。中心团的绿化则选用广玉兰、红枫及石楠等乔木,形成一种绿茵浓密、环境清雅的景观效果。除此之外,花园中种植紫薇、樱花与丁香等观赏花木,在园中漫步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园林绿化不仅需要绿色,同时还需要丰富的色彩。彩叶植物色彩绚丽,通常枝繁叶茂可以形成大范围的群体景观,园林绿化美化中有着重要作用。彩叶植物不但可以用来点缀,还可以配置不同的图案与色块烘托氛围。北方常用的彩叶植物较多,有黄色系的金叶女贞、金叶榆;红色系的红叶碧桃、红叶李等;季相变化的枫树、火炬树等。

对于较小的绿地面积,因此采用同一规则式绿化手法,主要以乔木-草花与灌木-草花两种模式,选用紫叶李、凤尾兰及棣棠等。紫叶李叶片呈现紫红色,春季先开始开花后长叶子,枝头开满鲜花与翠叶欲滴棕榈相互配合,再与凤尾兰、棣棠等花木相互配合,整体效果美不胜收。

第三,大量运用长花期植物。园林植物配置较为单一,导致景观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应选择同一花期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繁花似锦的景观效果,或者用不同花期的多种观花植物配置,形成春夏秋三季开花的景象。

4 结语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研究。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今的园林绿化原则,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结合植物的特点与当地的人文特点,运用植物造景技术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昌来.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作用[J].山西农经,2016(02):11.

[2] 李焱.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6(03):56.

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山石;配置

前言

在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与山石结合成就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1、植物景观配置的原则

1.1 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构图时物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在立面上中心下移的重量感,二者截然不同却相互紧密联系,这一点在私家园林叠山艺术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如网师园的池山,山体和周围选择种植了与山体体量、质感和色彩相均衡搭配的植物,整体构图极为稳定;在苏州园林一些自然式的道路两旁,如果一边种植数量较多、体量较小的花灌木,另一边则种植体量较大的乔木,以追求自然的平衡感和稳定感。

1.2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主要通过植物的色彩、体量、线条等在构图上形成的反差,引起注意的同时达到突出主景的目的。但在对苏州怡园画舫斋、小山丛桂轩后的绿墙、小桥、黄石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要素进行对比的时候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调和,不要显得太突兀,最好能给人以舒适、轻松的感受。如网师园以“小山丛桂轩”前后小院与山石、山石与水体、建筑与植物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采用了类似的色调和风格,宛如一幅山林画卷,含蓄而优美,引人入胜。

1.3 韵律与节奏

在园林中,节奏是韵律的基础,有规律的景观变化就会产生节奏,而后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如皇家园林中的列植松柏就是节奏和韵律结合的典范,彰显了皇家的威严;绿漪亭河边列植的柳树与碧桃,配以翠竹,千姿百态,都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感。

2、植物与山石

我国在西汉初期就有了叠石造山之法,经过东汉、到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时叠石技艺日趋精湛,达到顶峰。山石因其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形式美而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山石即可以划分园林空间,又能够增加院内恬静的气氛和降尘降温的作用,在我国传统造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有“无石不园”的说法。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威严宏伟的皇家园林还是清新秀雅的江南私家园林均有山石与植物结合配置的秀美景观。

叠石造山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确定山的位置、大小和高度后再进行植物配置,选择花木宜少而精,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如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狮子林,东部的假山区配以古柏和白皮松,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和银杏为主,花木点缀其间,有收有放,错落有致。尤其是山间一株六百年的银杏,树干粗大,盘根错节于石隙之间,遮天蔽日,成为狮子林中一处美景,不愧为我国古典园林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典范。以植物为主、山石为辅的配置形式来营造园中返朴归真、自然野趣的园林意境,是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形式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较为常见,如苏州留园中以“瘦、皱、漏、透”而闻名于世的冠云峰,芭蕉、石榴、构祀、南天竹等灌木围绕其间,前植的低矮草花也不会阻挡游人视线,驻足或漫步其间,但见湖石石巅高耸,四展如冠,玲珑清秀,点缀其间的花草松竹则更显峰的秀美雄伟。与其说冠云是一枝独秀,不如说在这些绿色的背景和前景鲜艳的暖色衬托下它早已经和这些植物共同成了留园的象征。

3、山石与植物造景的定义

石造景俗称“假山”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它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山石造景师法于自然,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可以具有传情的作用,如《园冶》中提到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山石造景是指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借鉴中国山水诗和画的原理,通过对土和石等材料进行加工堆叠,提炼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自然山和石形态美的一中景观营造方式。

在园林山石造景中有众多的石材可供选择,主要有太湖石、黄石、英石三种,另外还有昆山石、灵璧石、散兵石、锦川石、笋石、钟乳石等。就传统的选石标准来说,追求透、漏、瘦、皱、丑、透,即多孔洞而玲珑剔透、漏,即有坑有洼、轮廓丰富、瘦、即细长苗条、鹤立当空、孤峙无依、皱!即纹理明晰,起伏多姿,呈分化状态、清丑的石峰则颇具气势,能创造出苍劲古朴的意境,引人遐想。现代园林选石已拓宽了思路,造景选石宜就地取材,应该是石堪堆最有地方特色的石材也最为可取,除了自然山石、水泥、钢条等材料也用于构筑现代园林山石景观。另外,选石还要根据石材的特点而定,在堆叠假山时,应尽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石质材料的颜色、形态、硬度等各种物理属性,准确把握置石的环境,从整体出发!以少胜多,使山石与环境相融洽,形成自然和谐之美。

4、山石与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地位

山石造景是中国造园的根基,若要成为一个成功造园家必将从山石造景起步,造园要素中,花木池鱼为天然,屋宇建筑为人工,惟叠石造山是天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哲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中国美学精神的最好体现,从理论上说,没有山石造景也是可以成园的,亦如中国画除了山水还有花鸟和人物画一样。但在实践上,无论中国的皇家造园还是私家建园,却没有哪一家少得了山石造景的。“无园不山”用山石造景的方法创造山水园林成了中国园林的一大特性。关键自古评价园林,关键看是否能巧取山水而剪裁,也就是说山石造景是否成功。对此,明代邹迪光颇有见解,他在无锡惠山旁造有“愚公谷”(俗称邹园)与寄畅园齐名,有人评邹园“亭榭最佳,树次之,山次之,水又次之”邹迪光却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是“不善窥园者”。

山石造景也是早期园林专著《园冶》的核心内容,书中提到要善于把自然的水引到园林,作成天沟,从假山上泛漫而成瀑布,更将“人作”与“天开”之说延展为“假”与“真”的对比,在讨论掇山的原则时,计成写道:“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意思是,应以真山之境来堆掇假山,以此完成的山石造景,应有如真山一般;设计有赖自然之思,完成则全赖人力,构成山石造景的组件,其实还是从自然世界的“山”与“水”中取得。因此,山石造景作为造园的重要元素,只是相对于真山的一种替代,其组件仍旧取之于自然,在计成看来,作为最高的审美指导原则,山石造景不但取之自然。同时,以此所造之园是否能够“宛如天开”仍须取决于“好事者”是否“殊有识鉴”言下之意,即是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石与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在现代,山石造景作为环境景观构成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景观设计水平,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进行分析,在充分利用场地的环境条件下,确定山石的体量、艺术风格和布局,充分考虑游人路线的设置,结合现代点、线、面的构图技巧来安排,运用山石营造的有关手法更好地渲染和烘托主题,达到丰富和增加环境景观内涵的效果。为此,在山石造景的设计时,造景的目的明确、格局谨严、手法冼炼、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在处理景观和场地的关系上要高低起伏、顾盼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在山石造景的处理手法上则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比例合宜、假中见真。

结束语

山石为园林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灵性,中国园林假山艺术和山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被赋予自然灵性物质,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山石造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因而,山石造景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