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机床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由于数控化加工可以让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方向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近年来,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里也开设了数控技术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十七、十八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控实习,经过两周的学习我对数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了不少数控知识和技术。
还没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篇2
数控车的编程并不难学,主要是记住一些常用指令以及它的格式,其中g代码中的g71和g73用的最多,一般的零件加工都要用到。g71是外圆粗车固定循环,该指令适用于用圆柱棒粗车阶梯轴的外圆或内孔需切除较多余量时的情况。当使用g71指令粗车内孔轮廓时,须注意u为负值。g73是仿形粗车循环,主要用于零件毛胚已基本成型的铸件或锻件的加工。一般有内凹或球形轮廓的零件要用g73进行仿形加工。编程还要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坐标原点和编程原点。
我们通过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么久的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刀是加工零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刀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零件的精确度。对刀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简单是因为它的原理简单,说难是因为需要心细,不能求快。一般都是用手摇轮对刀的,而且倍率最好调低点以撞刀。
我们常用的是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对刀方法。下面以采用mitsubishi 50l数控系统的rfcz12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一段外圆。然后保持x坐标不变移动z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出该段外圆的直径。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x坐标减去试切出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x原点的位置。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一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z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z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x为150.0车出的外圆直径为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x值为150.0-25.0=125.0;刀架在z为180.0时切的端面为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z值为180.0-0=180.0。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x与z中,在程序中使用t0202就可以成功建立出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对刀一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要使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应注意以下内容:
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
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行程时间。
2. 合理选择刀具
1) 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3)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 合理选择夹具
1)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2) 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 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 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
2) 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5. 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
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
6. 夹具安装要点
目前液压卡盘和液压夹紧油缸的连接是靠拉杆实现的,如图1。液压卡盘夹紧要点如下:首先用搬手卸下液压油缸上的螺帽,卸下拉管,并从主轴后端抽出,再用搬手卸下卡盘固定螺钉,即可卸下卡盘。
刀具上的 修光刃 指的是在刀具刀刃后面副偏角方向磨出的一小段与刀尖平行的刀刃 主要用于刀刃切削后进行一次二次切削 相当于精加工过程 去处毛刺等伤痕 目的是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多应用于进行精加工的刀具上。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怎样操纵数控车床,操纵数控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学会了编程,知道g指令、m指令、t指令、s指令的含义和应用,学会了怎样对刀。在实习的过程中,使我深刻体会到在这个行业中,需要细心和耐心,如果粗心,加工工件的时候就会产生撞车,轻则崩刀;重则车刀折断,工件变弯,使自己生产的工件成为废品。所以实习是对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的考验,也是增加我们经验的最重要的时刻。其实实训时老师讲得最多的还是安全操作,在最后考核时,安全操作也是主要的考核点。安全操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进入实训室就要穿实训服,女生还要戴帽子。在机床加工的过程中必须关闭车门,操作时要一个人在旁边看,一个人操作。
篇3
关键词:高技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和方法
数控机床集传统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工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我国制造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批量生产、应用数控机床,到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现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数控设备应用人才分两类,一类是在大中型企业,工件一般为批量件加工,数控机床的编程、调试、操作、维修岗位分工明确,编程、检修人员为“∣”型(专而深)人才,一般需要本科学历,需求量较少;调试与维修人员属“─”型(宽而浅)技能人才。二是小企业零件为数件加工居多,需要数控机床的编程、调试、加工、检测、维修的“─”型技能人才。这种“─”型技能人才,正是由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所担当的。
一、五年制高技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的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从事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所需的理论知识、能从事数控机床装配与调整、对数控机床进行调试维修维护,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素质结构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较强的文字表达与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2.知识结构
(1)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3)掌握机械、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调试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控机床装配、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
(5)具有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初步知识。
(6)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7)具有初步的设备技术经济分析及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3.能力结构
(1)能读懂数控机床部件与总装图、数控机床液压与气动原理图、数控机床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能绘制连接件装配图。
(2)能根据装配调试要求准备工具、工装,能拆卸、组装整台数控机床,能调平机床导轨,能完成两种以上部件的装配或一种以上数控机床的总装配。
(3)能在数控机床通电试车时,通过机床通讯口将机床参数与PLC程序传入CNC控制器中,能完成机床数控系统初始化后的资料输入,能使用系统参数、PLC参数、变频器参数等对数控机床进行调整,能通过数控机床诊断功能进行机床各种功能调试。
(4)能进行两种型号以上数控系统的操作、加工编程,能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要求准备刀具、夹具,能完成试车工件的加工,能通过零件试切来进行误差分析与调整,能对机床进行水平调整,能进行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与调整。
(5)能通过数控系统诊断功能、PLC梯形图等诊断数控机床常见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故障。
(6)能使用通用量具对所加工的工件进行检测,并进行误差分析和调整,能读懂三坐标测量报告、激光检测报告,并进行一般误差分析和调整。
二、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设置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岗位群的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确定与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如图2所示。其中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
三、围绕课程设置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涉及的知识面广、技能种类多、实践性强、素质能力高。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应贴近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实际,把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因此,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之路。
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客观上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由传统的演绎、推理、分析、归纳、类比、综合等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法、操作训练法、讨论式法、行动导向法、现场教学法等转换,便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项目、虚拟车间、虚拟企业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具体不同的课程教学中,应当综合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条件。
以“课题驱动、项目导向”产学合作把课程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置身于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前沿,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和提高职业能力,成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茂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
篇4
关键词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数控机床的推广应用,数控系统功能不断地增强,机械制造行业对数控机床维修及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能否学好“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数控机床维修理论和实用的维修技术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1 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所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与先修课程(如典型数控系统、机电设备的控制技术等)与本课程的整合,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以及培养目标,对教材中较繁琐和难懂的内容结合实际进行调整或删减,与实际维修应用技术相结合。笔者采用专题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回参考点故障、拉刀故障、主轴传动故障、主轴驱动故障、进给传动故障、回转刀架故障、刀库换刀故障八个课题,每个课题下设与课题相关的任务,如回参考点故障课题设任务一加工中心返回时未找到参考点和任务二数控车床X轴返回参考点时发生漂移,结合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学期初,将专题学习任务计划表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主要教学内容及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做到教与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课题开始时,教师对整个课题所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穿插典型故障维修案例进行讲解。相应的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至实训车间完成。课题结束后,学生提交任务完成报告书。
2 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是检验课程理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因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实践教学过程要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
2.1 科学分组,有序组织教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水平综合性格等因素,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每组一台数控电气控制与故障维修实训台。预先根据课题设置不同的任务,人为设置不同的故障现象。组内再分批次,承担不同的角色:故障分析员、故障排除员、任务报告员协同工作:从故障现象入手,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查找资料,确定故障,排除故障,整理完成任务报告书。第一轮结束,由上一批次的故障排除员设置还原初始故障状态,由下一批组员至故障台实践。数控车床故障维修室设有准备室。准备室中由班委成员轮流管理,负责播放相应专题的常见故障现象及排除的案例,为实践操作做好理论准备。
2.2 统筹管理,关注实践过程
在整个实践过程,教师是教学有序进行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应及时关注每组学生实践操作的动态,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任务的成功完成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则会让他们对课程心生畏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除了自身巡视辅导外,还可任用一些理论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帮助各小组顺利排除故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同时对各组故障排除的结果进行评定,对承担各个角色的组员的工作进行确认,并在任务报告书上给定成绩。
3 运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借助数控电气控制与故障维修实训台,学生只是在模拟环境下排除故障,而且因任务相对独立,专题性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提高。所以,引用项目教学法作为补充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笔者的项目教学,一般是与一些中小型数控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项目教学以平常实践活动课的大组为单位,对实际数控车床所存在的真实故障进行维修。三人合作组为行动小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故障排除。首先各小组通过故障勘探,综合故障现象、报警信息、硬件模块的指示灯状态等各方面信息,罗列出各种可能引起故障的因素,然后确定故障出现在电气、机械、液压等系统的可能性,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确定故障点,形成小组故障排除方案。然后通过集体讨论确定最优故障排除方案,并按方案对数控机床进行维修。因为是真实的情境并且维修有着现实的意义,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综合应用了所学过的知识,有竞争有合作,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全面、细致的评价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引导纠正学生学习方向上的偏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一张试卷定成绩”,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所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笔者以“任务完成报告书”为日常学习考核的主要依据,结合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本学科的成绩。共8个专题,每个专题10分按70%计入期末总评,每个专题凡承担过三种角色能独立完成报告书者可拿10分。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占4%,期中成绩占10%,期末成绩占30%。这种评价方式更注重平时实践学习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兼顾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每一个专题实践活动,能够通过承担不同角色的任务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中需要动脑、要动手,而且还要会总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而且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也避免了学生陷入“重实践而轻理论”的误区。
5 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做“双师型”教师
“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对整个学科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多到数控机床厂家、权威机构进行实践、培训,扩展知识层面,增加实践阅历。阅历丰富了,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学动学习的习惯。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随着数控车床及系统的发展,新的故障现象及故障排除方法层出不穷。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江,蒋庆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03(12).
篇5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械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性能、精度和效率日趋提高,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类型由大批大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对机械产品的加工提出了高精度、高柔性与高自动化的要求。相应的对机械加工的设备提出了高性能、高精度、高智能和高自动化的要求。在机械产品加工中,大批大量的产品的零件生产时,为了解决高产、优质的问题,多采用专用的工艺装备、专用自动化机床或专用的自动生产线和自动车间进行生产。但是应用这些专用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准备周期长,产品改型费时费力,因而使产品的开发周期增长、费用增高。而单件和小批量产品占到机械加工产品的70﹪~80﹪,由于这类产品的生产批量小、品种多,通常加工这类产品采用通用机床加工,当产品改变时,机床与工艺装备都需作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而且通用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尤其是一些曲线、曲面轮廓组成的复杂零件,只能借助靠模和仿形机床,或者借助划线和样板用手工操作的方法来加工,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对空间的复杂曲线曲面,在普通机床上根本无法完成加工。为了解决单件、小批量生产,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控加工应运而生。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它的广泛应用为机械制造行业和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数控加工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1.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在数控机床上改变加工零件时,只需重新编制程序,输入新的程序后就能实现对新的零件的加工,而不需改变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的硬件,操作者除了操作面板、装卸零件外生产过程是自动完成的。
2.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数控机床工作台的移动当量普遍达到了0.01~0.0001mm,而且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与丝杠螺距误差等均可由数控装置进行补偿,高档数控机床采用光栅尺进行工作台移动的闭环控制。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由过去的±0.01mm提高到±0.005mm甚至更高。定位精度也非常高。此外,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与机床结构都具有很高的刚度和热稳定性。通过补偿技术,数控机床可获得比本身精度更高的加工精度。尤其提高了同一批零件生产的一致性,产品合格率高,加工质量稳定。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干预,这就消除了操作者人为产生的误差。
3.生产效率高。数控机床主轴的转速高;数控机床结构刚性也非常好,可以实现强力切削;数控机床的移动部件空行程运动速度快,工件装夹时间短,刀具可自动更换,辅助时间短,这都可以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4.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由于数控机床可实现多轴联动,所以数控机床则可实现几乎是任意轨迹的运动和加工任何形状的空间曲面,适应于复杂异形零件的加工。
5.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由于数控机床使用数字信息与标准代码处理、传递信息,特别是在数控机床上使用计算机控制,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以及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6.数控加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FMS和CIMS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机床数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数控加工正在向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高柔性化、高一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三、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1.数控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形状复杂的难加工零件。机械制造行业是最早应用数控技术的行业,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先进装备的重任。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数控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如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曲轴柔性加工生产线上采用的数控机床和高速加工中心,以及焊接、装配、喷漆机器人、板件激光焊接机和激光切割机等。同时,数控加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发电行业的螺旋桨、发动机、发电机和水轮机叶片等零件加工用的高速五坐标加工中心、重型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
2.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其它应用。由于数控机床刚性好,制造和对刀精度高,能方便和精确地进行补偿,所以能加工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零件;由于数控机床具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可以加工轮廓形状复杂的零件;在数控车床上可以加工特殊螺纹零件;在数控铣床上可以加工变斜角类零件和空间曲面类零件;在加工中心上可以加工整体叶轮类、模具类等复杂曲面的异形零件还可以实现在金属表面刻字、刻线和可图案等特殊加工。
四、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作者:危春燕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华北机电学校
篇6
关键词: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结合体
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
1.1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即为,将控制要求和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等转化为数字信号,送人数控装置处理后输出控制机械加工过程。
1.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1.2.1高速度、高精度
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是效率和质量。因此高速度、高精度技术的发展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HyperNach进给速度最大达60nd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达60000/min。
1.2.2多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
多轴联动加工可充分利用刀具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从而大大提高了零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加工效率。如一般一台5轴机床的加工效率相当于2台3轴联动机床的加工效率。目前采用复合主轴头的机床更为方便的实现了多面和多轴在同一台机床上的并行使用。
1.2.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是当前数控系统的共同发展方向
智能化的数控系统涵盖的方面很多,如加工方面的智能化,即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的自生成;故障诊断方面的智能化。即智能监控机床各个部分运行情况,发送故障报告等。开放式既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统一的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这样既可以解决数控系统软件不能产业化的问题,又大大加快了数控功能系列化的进程。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
1.3维修维护工作的意义
数控加工在当前制造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发展将带动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将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使数控机床能够实时高效的工作也是—项重要工作。
2 维护与维修的一般方法
数控机床是各种高精技术结合的生产工具,因此在日常的使用中维修维护工作对其使用寿命和精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数控机床的维修维护工作一般应如何进行呢?
2.1数控机床的维护,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合理的维护工作,可以大大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2.1.1针对每一台机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程建立工作、故障、维修档案是很重要的。包括保养内容以及功能器件和元件的保养周期。
2.1.2应尽量少开数控柜和强电柜的门。因为在机加工车间的空气中一般都含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一旦它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印制线路或电器件上,容易引起元器件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及印制线路的损坏。有的用户在夏天为了使数控系统超负荷长期工作,打开数控柜的门来散热,这是种绝不可取的方法,最终会导致数控系统的加速损坏。正确的方法是降低数控系统的外部环境温度。因此,应该有一种严格的规定,除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更不允许在使用时敞开柜门。
2.1.3定期清扫数控柜通风系统。应每天检查数控系统柜各个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应视工作环境状况,每半年或每季度检查一次风道过滤器是否有堵塞现象。如果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过多,需及时清理,否则会引起数控系统柜内温度高(一般不能超过55℃),造成过热报警或数控系统工作不可靠。
2.1.4对数控系统的电网电压进行定期或定时监测。当电网电压超出数控系统所能承受的额定范围时,数控系统的正常工作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数控系统内部电子器件损坏。
2.1.5定期更换存储器和伺服驱动器电池(不需保持电池的存储器除外)。为使数控系统数据和伺服驱动器内部的参数数据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不丢失,为两者配备了保持电池。一般情况下每年应更换一次,并且应在数控系统通电的状态下更换电池。
2.1.6数控系统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其维护工作应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要定期给数控系统通电,并空运行,这样可以利用数控系统本身电子和电器元件的热量驱散数控柜内的潮气。达到保持电器元件稳定可靠性的目的。其次,如果数控机床是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机械驱动首端部件的,应在长期停用前将内部的电刷取出,以此避免由于化学腐蚀作用,使换向器表面腐蚀,造成换向性能变坏,甚至使整台电动机损坏的结果。
2.2由于数控机床是多种尖端技术的结合体,因此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不能随意而为之,因为那样可能导致机床的故障范围扩大。数控机床维修工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2.1问
这里的问包括:①问机床操作者,在机床出现故障后,维修工作进行之前应及时准确的询问故障是在何种情况下出现的,出现时伴随着怎样的现象。由于操作者是故障出现时的第一目击人又熟知机床特性,所以他的描述会有助于维修人员缩小故障范围,减少时间,提高效率。②问机床,机床的自诊断系统对维修人员是最好的参考,它可以准确的提供所出现的故障的代码以便于维修人员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的出处。近年来兴起了新的接口诊断技术,JTAG边界扫描,提供了有效地检测引线间隔致密的电路板上零件的能力,完善了系统的自诊断能力。
2.2.2察
察主要是根据机床操作人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或元件外观进行观察。如检查有无由于电流过大造成的保险丝熔断,元器件的烧焦烟熏,有无杂物断路现象,造成板子的过流、过压、短路。观察阻容、半导体器件的管脚有无断脚、虚焊等,可发现一些较为明显的故障,缩小检修范围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2.2.3切
犹如中医切脉一样,当维修人员完成了上述两个步骤还不能准确定位故障的出处时,应该对机床故障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来确定故障的出处究竟在何处。对数控机床故障的切可大致分为:①强电检测,其中包括配电、电动机动力线、电器元件完好性等的检测。②弱点检测,其中包括反馈信号、数控系统输出信号等的检测。
以上诊断方法并无严格界定,应以实际情况为准进行实地分析得出数控机床的故障所在,下面以实例分析来验证以上故障处理方法的实用性。
3 主轴高速飞车故障排除:
故障设备:国产CK6140数控车床,采用FANUC OTE数控系统。故障现象:当接通电源时,主轴就高速飞车。
故障分析:造成主轴高速飞车的原因有:(1)装在主轴电动机尾部的测速发电机故障;(2)激磁回路故障,弱磁电流太小;(3)速度设定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在停电状态下,用手旋转测速发电机,测速发电机反馈电压正常,在开机瞬间,测量激磁电压也正常。而主轴给定电压测得为14.8V(正常时最高给定电压为±10V),故初步诊断故障为NC主板硬件故障。
故障处理:改主板上给定电压有关的电路较多,除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常规元件外,还有很多集成电路,不可能把所有有关的线路一一分割,进行试验。但由于给定输出为14.8V,因此怀疑是15V电源通过元件加到了输出上。由于无该系统主板的原理图等资料,采用最基本的测电阻的方法,从外到里逐个元件测量对15V电源的电阻值,最终发现一块运放损坏,其输出与15V短接。更换后运行正常。
4 结束语
数控机床故障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维修时需要根据现象有理有据的分析、排除,最后达到维修的目的。切勿盲目的乱动。否则可能会导致故障更加的严重。总之,在面对数控机床故障和维修问题时,首先要防患于未燃,不能在数控机床出现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和了解机床本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10)
篇7
关键词:机械工程训练 数控加工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0-01
机械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教育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它是理工科许多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工程训练实习中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数控加工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数控车、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激光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包含机械、电气、液压、计算机、信息处理、零件加工工艺等基础知识。在工程训练中心学习的主要群体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学生从未接触过机械设备,还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每种数控机床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法,以讲授、示范操作为主,造成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不清楚,缺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 教学改革的内容
1.1 面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由两部分组成:数控理论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之前,先学习数控理论,包括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方法、CAM和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即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例如: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侧重讲解零件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结构、机床维护、机床工作原理等机械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图纸和CAM软件,锻炼学生的看图、识图、制图的能力。对于电气/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自动控制原理、数控装置和PLC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电气装置维修等。通过因“需”施教,降低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1.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1)利用多媒体促进基础理论教学。数控加工实习涉及项目多,机床工作原理、零件加工程序编制、机床操作等差异较大,学生短期内难以掌握。在数控技术基础知识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录像、图片、视频等方法,演示数控机床的加工场面、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加工方法,使抽象、深奥的原理简单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体验、理解和掌握,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2)利用CAD/CAM软件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在零件加工程序编制教学环节,教师先讲解程序指令的含义和基本编程方法,让学生对编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实习项目任务,使用CAD/CAM软件完成零件的建模,确定加工方式、刀具规格、切削用量等加工工艺参数,并对加工轨迹进行的模拟加工;轨迹无误后自动生成程序代码。学生在应用CAD/CAM软件进行数控编程的过程,将数控编程、制造工艺、刀具、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在计算机上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3)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控理论的教学效果。通过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检查自己通过课堂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否能够应用于数控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缩短实际操作时熟悉机床的时间,减少误操作地发生。
1.3 安全第一,规范操作
在数控机床实操课,学生容易因编程的疏忽或操作失误,造成刀具或机床损坏,甚至造成人身伤害。所以在操作机床前,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及基本操作训练。教师必须先讲解本次课中进行机床操作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规程。为确保教学安全,学生每两人一组结成“互保对子”,同时按照机床的操作流程制定出标准的操作规范。
1.4 采用多种教学法
1.4.1 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讲授相结合
在进行机床基本操作训练时,采取四步教学法,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操作过程中应说明机床上的开关、手柄、按钮的名称及用途,边讲解边示范;同时注意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特点,对照实物讲解机床的结构、原理、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等知识。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互教、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1.4.2 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控机床实操课能力提高阶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机床数量,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同学共同讨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可以学生自己拟定,也由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备选任务中选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归纳分析、共同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的工件,从设计水平、构思及造型等方面给出该工种的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1.5 促进自主学习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内容多,学生参加实训的课时有限,教师的教学重点只能放在基本的应知应会的部分,教学效果不好。为此,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金工实习教材》和《金工实习指导书》两种教材。《金工实习教材》将先进加工方法与传统加工方法的结合,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每章后都有思考题,思考题的题目难易结合、覆盖面广,便于学生自学和巩固所学知识。《金工实习指导书》的内容涵盖:机床的操作方法和实习报告。通过阅读指导书,学生可以按标准流程完成机床的操作,实现对学生实操技能的考察。教学中,要求学生每次课前必须根据教材先预习,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抽问,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可缩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的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操作。
1.6 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发挥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和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优势,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开展数控机床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可通过参加数控车床或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鉴定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数控加工技术实习与职业技能鉴定培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2 结语
通过对数控加工技术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的距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军.CAD/CAM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篇8
【关键词】 数控一体化实训 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数控设备的普及,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全国各类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以缓解数控程序员和数控操作员紧缺的局面。而数控机床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机械制造行业现代化的标志。通过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教学实习达到提高学生从事“机——电——计”工程实践工作的能力,拓展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思维的目的。掌握机床坐标系与工作坐标系,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的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常用指令。我校针对企业单位的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作为该专业的重要实训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数控实训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可以编制较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更深的理解,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数控机床一体化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作为技工院校,我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违章指挥)、操作失误(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2.1 校级安全教育。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在进入车间实训时,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车间危险区域,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消防用品放置地点,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车间消防组织情况,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听从指挥,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教育学生遵章守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刀具,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取得的效果很明显,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好记录,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及时报告老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几年的数控机床一体化实训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培训使其不惑,规范使其不乱,奖罚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1 谢超.数控机床操作与实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数控机床 在机测量 自动设置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032-01
1 引言
数控机床的在机检测是一种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该技术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控程序控制检测传感器,实时向数控加工控制系统提供测量数据。这是一种新的数控加工辅助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和模式[1]。在传统检测时,一般需要大量人工将加工工件搬移到测量系统或测量平台上。利用传统的手工测量时,测量的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经验和熟练程度。由于传统测量缺乏实时性,所以很难保证加工工件成品率。相对于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在机测量方法,传统的机床测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机床加工要求。因此,在机测量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推广。世界多家大型机电生产厂家纷纷推出各种在机测量设备。另外,随着各种在机测量硬件系统的出现,在机测量软件也在向着图形化和简易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测头的在机测量系统由于使用灵活、功能强大、价格低廉等特点正逐步发展成为数控加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本文将从实际应用出发,详细介绍在机测量系统的特点和组成。本文以砂轮磨齿机在机测量系统为例,分析工件自动设置和测量的方法。
2 在机测量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在机测量系统一般由测量数控设备(如测头)、数据通信模块以及误差补偿软件和尺寸误差计算软件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核心是数控设备和侧头系统。当前,数控机床系统中采用的机床测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如果按照信号传送方式划分又可以分为连线式、感应式、光学式和无线电式[2]。
在机测量系统工作时,首先将测头安装在工件上,测头将测量的数据利用有线或无线等方式发送给控制器的接收端口。控制器收到数据后会转发给数控加工系统。数控系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数控系统会以此作为加工刀具的评估或加工工件坐标的调整,从而能保证加工的精度。当然,在机测量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结合后也能够实现多种功能。机床在及测量系统主要的功能包括刀具状态监测、工件自动检测、机床加工参数设置、工件识别或加工余量分配等多种功能。
机床在机测量系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在机测量系统使用简单。在不拆卸和移动工件的前提下,即可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二是在机测量系统功能强大。一般将测头安装在机床指定位置,在机测量系统借助厂家匹配的软件可以实现多种数据处理功能。在机系统的功能完全可以替代专业的测量设备;三是节省人工、降低成本。由于在机测量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数据测量和数据分析功能,所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加工时间。另外,在机测量系统可以提供各种数据报告作为加工工件的参考和依据,大大提高了机床加工的质量和加工精度,降低了废品率。
3 在机测量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
在机测量系统在数控机床加工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各种数控机床都开始采用在机测量系统取代造价昂贵、使用复杂的专门的测量设备。本文将以砂轮磨齿机为例简单说明在机测量系统的使用和工件加工中的设置过程。
在机测量系统在使用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测头在机床上安装坐标。测头定位的不同影响着系统测量的误差大小。二是编写测量程序,完成测头采集的功能和数据分析以及传输功能。一般可以采用厂家的专业软件编写程序,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一维或二维集合特征测量宏程序。因为自行编写代码比较灵活、操控清晰,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操控人员会采用第二种方式自行编写代码,实现测量功能。
测头的安装定位需要分析和计算,保证测量功能实现的同时也要保证测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下面以齿轮加工为例说明定位坐标的计算过程。首先,将三维测头安装在砂轮架上,测头既可以随着砂轮架作X和Z轴运动,也可以完成自身旋转的C轴运动。具体如图1所示。坐标系可以分为机床坐标和工件坐标。在齿轮加工中经常需要测量齿面渐开线,因此,需要设定测头中心在工件坐标系中的坐标,然后再将测头的坐标转换成机床坐标,以便生成测量使用的数控程序。
根据计算的坐标情况可以编写控制程序,完成不同点的齿轮展开线的测量。可以将测量的参数传输给机床加工系统。
4 结语
本文深入研究了在机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并在机床上实现了工件自动设置和定位工作。借助在机测量系统,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测量和手工工件设置,大幅度调高了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因此,利用在机测量技术可以进一步完善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范围。最终,也必将使在机测量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和大面积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三元一体;企校双制;技师班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指出,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制造、加工、能源等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办发15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高职、高技、技师学院培训基地的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实施方案,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培养。为此,很多院校开展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活动。
然而,过去由于受技术及设备的影响,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的堆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及处理一些不可预知问题的能力,不被社会认可。而“企校双制”正是对“三元一体”技工教育理论的延伸和深化,因此,学校以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开展了“企校双制”技师班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三元一体企校双制”基本思路
学校在预备技师培养实践中发现,预备技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足够真实的工作任务的实践,实际能力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处理突发事情及应变能力不足,企业的认同度不高。此次我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与机床厂联合开展技师培养工作,利用机床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平台,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培养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人才,是学校培养技师模式的新突破。
二、“企校双制”企方动力分析
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动力源”究竟在哪?首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力资源尤为重要,培养高素质的技工既是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其次,拥有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的资质应是企业的品牌之一。基于此,我校与机床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意见高度一致,并由企校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
三、“三元一体企校双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
(一)确定培养目标
学校以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开展试点,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从事数控机床的装配、调整和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数控机床的技术资料,对数控机床进行安装、调试和保养;在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职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达到同工种技师职业标准。能独立编写工作流程或规程,撰写技术性论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制订培养计划
参照国家的职业标准,根据调研结果确立职业岗位群,企校共同制订技师培养方案。确定了技师班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5年学制(全日制2年+工学一体3年)或已取得相关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者(3年)。通过各类岗位的技能及工作业绩实践,参加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考核,合格者可获取技师资格证书。
(三)设计培养方案
课程方案制订一方面根据技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水平要求并结合生产现场工作岗位项目任务,由企校共同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将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和难题同步融合成教学内容,形成工学一体、工学同步的动态课程方案。技师班学生以“职工+学生”双重身份实现工学结合,完成学生在真实实践环境中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A.确定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技师定位:能够根据数控机床的技术资料,使用必要的维修工具,对数控机床的故障现象进行检查、综合分析、故障诊断、解决关键技术与工艺的难题,完成对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及改造。
B.企业根据岗位技能提出需求文件。
C.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订相应配套教学大纲。
D.确定课程结构:学校安排项目指导师完成专业公共课程(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及公共课程(专业写作及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及企业实践中涉及的理论内容,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及评价均与就业岗位相匹配;企业师傅完成真实环境下技能实践,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
(四)确定师资队伍
技师班师资队伍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骨干、师傅为主,辅以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并要求具备本工种(专业)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工程师、讲师以上职称。
学校项目指导老师负责该项目的教学工作、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及学生思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馈信息,协助完成企业的生产实习转化、指导学生完成业绩工作报告等;企业生产指导师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及实际设备图纸教学指导、定期召开企业生产课题的专题讲座等。
(五)技师班人才考核
由于“企校双制”技师班是一个新模式、新课题,技师班如何更好、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还有许多制度需要配套,在下一步技师培养中还需要科学地跟踪及不断地纠正工作偏差,同时政府、学校和企业都应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一流的技工”。
德国职教专家劳耐尔教授也提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由此所带来的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等都应该依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去提炼。这些职业思想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我校正在深入推广的校企合作的道路符合现代职业理念,是一条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任秋君,骆子石,高技能教育(三元一体职业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