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阅读能力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课堂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训练;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71-01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老师可以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摘抄评价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教学提一些建议,并将这些建议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就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这项活动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材料的选取选用适合程度的语言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从文章的难易程度来看,如果所读材料生词过多,难免要不停地查阅字典,如果句子过分复杂,每句都须反复推敲,那么学生必然很快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所选材料应以熟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遇到少量的生词可以猜测其意义。猜测对提高外语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从文章的体裁来看,所读材料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也必须十分注意。阅读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培养起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将会迅速提高。阅读策略的培养在进行阅读前后甚至同时,适当插入一些特殊的训练对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大有好处。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利用上下文揭示词义,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词类形式,迅速抓住基本思想,并学会使用字典。学生必须逐步学会通过分析词的结构以及上下文关系帮助理解词义。阅读短文还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在通读、细读和复读中,复读尤为重要且行之有效,通过复读来审视、推敲答案,提高答题命中率。只有通过增加难度,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速度的提高对阅读的要求,首先是理解,其次是速度。读得快,不理解等于没读,能够理解而阅读速度太慢,则效率太低,意味着阅读能力不够。
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学生要通过对文章、书籍的阅读,了解语文知识,同时学生只有具备阅读能力,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简而言之,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是学生前进的方向,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带着兴趣快乐地学习。在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然后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阅读故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在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的过程中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推荐学生进行阅读并组织学生阅读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书少而且年龄小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所以教师要对学生作出指导。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推荐一些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能力。
三、设置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并不只是学生单纯地进行阅读,阅读能力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文章的内涵,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作为阅读任务。学生在解答这些阅读问题的时候就会深入思考这篇文章,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是学生刚进入学校,也是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阅读能力,才能从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谈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04).
篇3
一、课内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怪现象,教师讲得多,学生听进去的少;教师提问自问自答,学生似乎成了陪衬,随口敷衍应付,课堂仿佛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唱独角戏。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发言并答上来的就那几个学生,仿佛成了好学生的专场,而其他学生都成了陪衬。更有甚者,教师遵循新课标理念,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结果却抓不住问题所在,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看似一片热闹繁华,内里空洞无物。整个阅读课堂中,学生一直都在读课文,写生字词,无法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更不用说和文本进行对话。
究其原因,语文教师有很大责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深入钻研教材,从理论上不多研讨,对文本没有自主探究解读,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元解读;在教学中图简单省事,只要将任务布置下去就行,学生写写,读读,背背就完了。这种教学模式敷衍潦草,造成学生对语文课堂厌倦,更讨厌进行课文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提高?课改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针对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树立阅读意识,加强对学生课堂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
二、加强课堂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一方面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引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乐于探索语文阅读的奥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要先从课堂导入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如猜谜语、游戏、制造悬念等,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乐于探索,这时能够让学生乐于投入精力,课堂就变成了知识的宝库,学生可以尽情探宝。
另外,教师要适当采用变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顺式导学,按照课文的顺序按部就班,缺乏新意,无法提供新鲜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思维定式僵化。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我独辟蹊径,拓展学生思路,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蛙螂捕蝉》中,我从课文的结尾入手,让学生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进行想象。(课文最后一段话:“听了少年这番话,昊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学生心中的疑问很多,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少年到底说了什么话?道理何在?昊王弄懂了什么?为何要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进入自主探索阅读的课堂中,根据自己的体会,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更深刻理解“蝗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含义。
当然,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还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其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课时,我播放那些狂野奔放的安塞腰鼓的视频画面,震天响的鼓点,红绸子白羊肚的西北民族风格,一下子扑面而来,震撼学生心灵,再通过文字体会,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从文本中抽捉到了安塞腰鼓的迷人魅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二)传授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学生的课堂自主阅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还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我常采用如下方法:
1.紧扣重点段,训练概括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如何有效对话,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扣住重点自然段自主阅读。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课文《郑成功》一课时,我抓住最后一节让学生分段,明确哪些内容是郑成功,哪些内容是郑成功建设台湾。在此过程中,学生读懂本节内容是对郑成功的肯定和赞美,通过思维发散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
2.提出关键问题,训练拓展能力。
对有些课文,学生可能一下子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通过关键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由点到面,进行思维发散,并进行拓展,打开思路。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如何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作者对船长的赞美,如何深化船长精神,这是个关键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所在。我提问: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如何应对?从他的行动中你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从而深刻理解哈尔威船长的性格:沉着、镇定、机智,指挥有方,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学生顺着关键问题这条纲,去思考,去理解,就能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3.围绕课后的问题,训练自主理解能力。
一套教材凝聚了教材编写者的心血。教师与学生要能够与编者“对话”,充分发挥课后练习题的作用,围绕课文后面编者设计的相关问题理解课文,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题:你对“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是怎样理解的?仔细阅读有关课文,画个示意图,给大家说一说。
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画示意图的同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从而准确画出居庸关采用的“两端开凿法”和八达岭采用的“竖井开凿法”的示意图。另外,这一练习题还要求学生画好后“给大家说一说”,这对学生又是一个综合的口语交际训练,一题多练,训练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课内阅读教学中师生应注意的问题
篇4
试论中小学教师科研培训平台的建设
浅谈中学信息化教育管理
非理性与理性的归附——微型小说荒诞创作手法略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寓教于情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突破的分析
把高中政治课“推入”生活——浅谈时政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浅议政治课导入新课方法
如何设计英语“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做好基层研训工作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身教重于言教——从日本中学教师的言行中所体现的
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建设的新突破——评高教版“语文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
语文活动学习探讨
收获是成熟在心里的——《都江堰》同伴互助教学之反思
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义理解的方法
侧目窄门以里品味境外人生——《代号:SBS》阅读笔记
论《诗经·小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物象承载情感创设说话平台——《小中见大“说”故事》作文课感受
《念奴娇·过洞庭》意象的审美文化意味
化虚为实将诗歌意境教学落到实处
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试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及方法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之我见
文言文中变式句的判断方法
图形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育强烈呼唤“爱”
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谈“绿色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给语文一双轻灵的翅膀——语文课程解读的一点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源头活水——浅谈阅读情趣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的创设试探
浅谈小学高年级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听、说、读、写出快乐——快乐课堂教学实感
《童趣》教学实录与反思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探微
在语文有效互动教学中活用课程资源
语文知识性预习小议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开阔思绪——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素质与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设计作文教学
初中新生作文写作指导四步曲
篇5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模式;教学网络;阅读方法;独立意识
阅读是基于某种目的,不断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读物提供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对读物含义进行推理和推测的过程。阅读能力即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究竟怎样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突破传统,探索新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常采取以下步骤:
1.做好阅读准备。教师介绍文章的背景或其它相关信息,提供几个线索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2.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分两步:第一步,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二步,仔细阅读,要求学生自查字典,弄清词义,了解文章细节,划出疑难句子。
3.检查阅读效果。可采用这样一些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来了解学生理解文章中描述细节的程度;通过让学生判断句子正误的练习,了解其读后的推理能力;通过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或口头复述主要情节,了解学生深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4.解释阅读疑难。教师可向学生解释本课学习的重点语法内容;课本中未作解释的长句、难句与有关的文化背景、交际习惯、人文心理等内容。教师在解释疑难的过程中,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同时,为了避免母语的干扰,必须尽量使用英语,注意少作理性的归纳,多举实例;少做深层分析,以学生弄懂句意即可;严格控制讲解时间,切忌东拉西扯,一泻千里。
5.巧妙布置作业。课后作业可分为口头与笔头作业两种。口头如朗读课文或复述课文的一部分,笔头如改、缩、仿写某段文字。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须坚持“精、易、活、趣”的原则。
二、建立起有效的立体型教学网络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并非唯一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建立起有效的立体型教学网络。所谓立体型教学网络,就是把课前、课堂、课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教学机制。我们的做法是除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课前,教师要进行导学,即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工作,尤其是如何进行预习性阅读。教师应指出具体要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通过自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复习、巩固并及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认真评改作业,定期进行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
3.开展相关课外活动,如会话表演、朗读、朗诵比赛、阅读竞赛等,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建立良好的教学双边关系。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训练机会,另一方面要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要养成模仿规范语言的习惯;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当然,要提高阅读能力,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不够,关键还在于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生形成正确阅读方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师正确教法的影响。由于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他们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法的影响。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教法。
2.源于课堂教学。教师在组织阅读课教学时,要注意渗透对方法的培养。例如教学上“用英语教授英语”就向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学法要求,即要学会用英语理解语句、课文,用英语归纳复习方法。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对头,学习才能对头。所以,阅读方法指导的本质是交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4.除以上三个途径外,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如怎样运用“SQ3R”法(即Survey,Question,Reading,Recitation,Revision),如何进行查阅式阅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细读(Careful Reading)、评价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以及培养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及上下文推测词义、词性,寻找主题句,判断文章大意等技巧。
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独立意识
即独立阅读,独立理解,独立思考,独立答题。在平时讲解有关阅读理解的题目时,可让学生事先猜测它的意思,鼓励他们大胆翻译,只要意思正确,翻译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并且,学生一旦出现错误,不要急于纠正,要等学生翻译完后,再要求别的学生将错误的地方找出来。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这方面的独立意识。
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应如何增强群体意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发挥群体优势。教师这个“主持人”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把读书、讨论、研究、探索视为一种乐事。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的、合作的、善意竞争的学习,改变课堂上少数人活动、多数人旁观的现象,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交给全体学生,依靠集体优势,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改变过去“教师一人解答,学生被动听讲”的情形。
五、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进行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主的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与训练;在课余开展诸如听说课、英文写作、英文打字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训练学生的多方面技能,从另一个侧面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因此,作为教者,一方面必须借鉴他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必须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思路,积累心得,改进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及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保龙.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0(15).
[2]郑金凤.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09(S4).
篇6
[关键词]课外积累兴趣激发广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30
厚积而薄发,功夫在课外。提高课堂实效,需要课外知识的积累,广度的阅读和兴趣的激发。在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主流的教育理念之时,面对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迫切要求,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关注到如何提高课堂实效这个问题。
所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隐性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习惯、听讲习惯、课后作业习惯),另一类是显性因素――教师的自身特点(教师素质、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选择、组织教学)。举例来说,在进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学生由于不了解清末民初“清国留学生”的特殊状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文中“标致”一词的反语效果,也无法体会鲁迅对他们的嘲讽中包含的愤怒,因此学生不仅没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甚至出现了理解的偏差。而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课堂实效性中的隐性因素,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组织教学时,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还达不到教学设计所需要的高度时,当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与应有的水准相差甚远时,教师应该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抓手让他们更加顺利地实现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习惯,让学生摆脱单纯做阅读题的功利主义的做法,了解“文史不分家”和文本阅读中“知人论世”的重要性进而能进行自主广泛的阅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个长远的发展,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根本。
一、成语接力
在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尝试给学生讲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并告知学生这个成语的出处,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成语讲一个故事,再挑选一个有历史典故的成语讲出它的出处,并把这个成语推荐给下一个学生,依此类推。
正是由于在选择成语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的,或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在查找典故,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大大激发了对于成词理解探究的兴趣。同时因为采用演讲的方式,表现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荣辱感和责任感,他们会自动自发地精心准备以表现最优秀的自己。
二、专题讲座
成语接力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主动检索资料的兴趣,可是学生的视野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影响到他们对资料的筛选。因此,在学生已经对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
一方面,笔者提供专题,比如“古代文化常识”“现代礼仪”“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让学生在这些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兴趣浓厚的专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外资料的检索、筛选、分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专题,学生出题教师找。如此双管齐下,既为那些不知道该阅读哪些书籍或者不知道自己对哪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带来提示,也为那些对某方面有兴趣却没有获取途径的学生提供一种方便。
三、师生读书会
演讲激发了学生寻找资料的兴趣,讲座提供了学生寻找资料的方向,而师生读书会可以引导学生个体阅读的体验。笔者在课堂上定期举行师生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笔者会介绍自己近期读书的情况,以及对其中一些能够引起共鸣的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还会选择其中的一本推荐给学生阅读;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模仿笔者的方式,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情况。如此双管齐下,这种方式给懒得阅读的学生一种潜在的压力,给不知做何阅读的学生一种选择。
篇7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之间日益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学好英语在人才竞争方面是占绝对优势的,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提高英语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往年的会考以及中考中,做好了阅读的学生英语最后的成绩是不会差的,英语阅读主要有两种题型: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总分值是70分,所以说,做好英语阅读,就掌握了英语的精髓。那么如何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跟随笔者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1.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一门知识之前,我们都要思考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学习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白学习英语阅读与提高英语成绩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不仅仅在英语学习中要考查阅读能力,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也是相当之大的。只要是语言学习,阅读就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承认,阅读理解不好学,它是知识网络的重点也是难点,摆正学习态度是第一位的;其次,阅读,顾名思义,就要建立在一定的阅历的基础上,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有层次的知识框架,才能施展才能,把这种知识积累表现在“读”的基础上,没有知识基础,我们根本读不懂,那么阅读就无法进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不仅仅是能够读懂别人,更是要将被人的想法知识与自己的知识网络交相结合,把所取得的一手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汇总在试卷上。在英语阅读中,我们必须要有相当的单词积累做强大的后盾,才能将阅读进行到底,阅读能力提高了,就会带动单词积累、语感的培养、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英语阅读能力对于整体英语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文章,融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让学生爱上英语,不仅仅把英语当做日后工作的工具,而是把英语培养成一种能力,一种素质。
2.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对于提高英语成绩的问题已经属于老生常谈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无数次地被搬上桌面讨论,提高阅读能力无非就是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话题,但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如何提高阅读技巧、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气氛、到底具体怎么操作,我们仍然迷茫,本文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提出了几点实际的建议:
2.1 拓宽课堂,通过课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还是以学生为主,只有初中学生自己愿意学习,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才能稳步提高,最主要的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所说的“拓宽课堂”是指教师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要多多给学生展示一些课外有关英语的知识,比如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下新东方的教学理念,比如:新东方对英语学习有这样一段描述:学习英语就像在一片树林里唱歌,当有四只鸟落在你肩上时,说明你过了英语四级;有六只鸟落在你肩上时,说明你过了六级;当有一群鸟落在你肩膀时,就说明你变成了鸟人。这样的定义颠覆了传统的英语学习,但是却说明了英语学习的实际现象。
2.2 选择正确的英语阅读练习材料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文化结晶,经验告诉我们,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读”,只有阅读得多了,见识得多了,才会应对如流。所谓一回生,两回熟,只要经验到位了,阅读能力就会水涨船高,那么如何选择练习阅读材料呢?阅读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阅读材料选好了,学生才有兴趣读,所以阅读材料要选择贴近生活实际,初中英语教师最好从一些英语报刊上剪辑一些实时的英语获奖文章之类的,给学生提供一些此类网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
3. 结束语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初中英语学习是英语的基础阶段,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走过荆棘,走出学习英语的瓶颈,英语成绩就会蒸蒸日上。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性;合作性;审美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新课程日渐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始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回归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如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则成为新课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文即做初步探索:
一、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标已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及阅读层面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因
此,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接受的信息各有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传统的点面大贯通,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全身投入到阅读中,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情感,然后,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真实体验给予肯定。在肯定学生真实感受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动讲解,利用阅读文本的独特魅力去完善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在情景阅读中与作者达成共鸣,从而达到启迪他们心智的目的!这里,对老师自身的素质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学之美?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此显得尤为重要。不然,教师如何才能组织好课堂阅读教学,又如何能将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呢?
二、展现学生的合作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每个学生既是自主学习的个体,又是课堂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作为个体的学生,有时候难免会有疑惑之处。此时,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拿出部分阅读时间给学生用来思考、质疑和解惑。这不能光靠教师的讲授来解决,而应该在主要的和重要的问题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合作性。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使他们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够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阅读教学来,更重要的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文本阅读和教学的效率,并且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并能自主学习其他阅读教材。如此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将整体教学回归到个体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性
作为新课标来讲,既在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了其人文性。人文性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震撼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使人得到一种更加真实、全面、深刻、有力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美”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主动接受材料信息,从而在轻松愉悦和美感中完成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对美的感知,是学生进行美学活动的先导,只有感知到美的存在,学生才能抓住“美”这条线索去感知整个文本。然后应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对于不同美的观点,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美学观来引导,并指导他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挖掘文本之美。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文本中的“美言”“美句”和“美思”,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实现新课标下的人文教育目的。
总之,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所讲的三个方面,教师还要特别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注重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励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进行,课堂阅读效率在新课改中已成为重要的一环,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雷沛芹.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之我见[J].西江教育论丛,2005(3).
篇9
首先,借助问题的思考走好课堂导入第一步。导入是第一节课,有效的问题导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所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先探究下面几个问题:(1)一提到草原你会想到什么?(2)提到蒙古人你会想到什么?(3)你知道什么是“静默的草原”吗?组织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说一说草原留给我们的感受,并在学生理解什么是静默的草原的过程中顺势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见,在这样的问题讨论中,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回忆、思考印象中的草原,让学生快速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第三个问题的设计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是顺利导入新课的关键性问题,而且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能顺势进入正确的学习和阅读中,这将能极大地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其次,借助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环节的问题讨论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本节课的正文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如:(1)静默的草原有什么特点?(2)文本运用了怎样的描法?(3)作者对草原有怎样的感情?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本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在学生讨论出结果之后,我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掌握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草原的魅力。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让学生明确基本知识点,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所以,在该环节,我引导学生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1)“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思考:“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说一说,这句话中的“自由”和“不自由”在这里是否自相矛盾?(3)“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这一段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自主对文本中的句子进行思考,认真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处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生态度等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而且对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促进作用。所以,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同时也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篇10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倾向,我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深深感到: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断创设物理情景,提供探究素材,精心设计课堂结构,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造教学空间。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学习中,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它是在通过学习实践逐渐地形成的。那么,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其观察能力呢
首先应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几乎每节课都有"兴趣点",教师要以此为良好的契机,善于挖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生活现象中:饺子煮熟了会浮起来;太阳能煮鸡蛋;烧不热的粥。趣味物理故事:猴子捞月亮;杯弓蛇影;凿壁偷光。民谚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坐地日行八万里;镜中月水中花;墙内开花墙外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样他们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但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仅仅满足学生喜欢看物理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升华。把学生只注意观察实验本身及其产生的现象的直接兴趣,转化为与一定目的的任务紧密联系并以此支配其观察活动的自觉而有意识的观察习惯。在实验课上,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物理实验是为了通过观察现象引入物理概念,导出规律。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使学生尽快形成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1)根据要求,精读、粗读多种方法共举。(2)带着问题阅读。这样能让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也能提高阅读的兴趣。(3)文段阅读与插图相结合。这样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意插图与文段的联系,以阅读文段来诠释插图,以阅读插图来丰富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4)阅读时要勾、划、批、注。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易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工作,应该从整体着眼制定整个初中阶段的培养计划,然后分学期实施。只有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加强检查督促,必要时进行耐心的个别指导。对于缺乏恒心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发现其点滴进步,及时加以鼓励。这样就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1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谓"自主学习"方式,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物理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做法,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3.2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3.2.1 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都能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改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某些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使用"创设情景,设置疑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2 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创设实例,不仅能帮助学生感悟"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沿着兴趣-乐趣-志趣的途径发展,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钻"劲,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学习《浮与沉》时,用生活当中用到的"浮"与"沉"来引入新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3 着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 "学会",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尤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达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旨在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 下一篇:智慧校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