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 方法指导 三步走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绩。”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语文人”绝不是只限于课内阅读,其实课外阅读量大大超过语文课本,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相当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务须上好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课。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方法指导课三步走教学策略,第一是指导学生以专题阅读的方法,第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第三是组织学生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一、指导学生专题阅读方法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确定专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名为专题,那么就得在专题上下功夫。在这一步中,教师要注重把握两点,一是指导的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二是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这一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技能。这一步的操作要领是实践二字。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学生阅读期间进行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更特别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这一步的时间通常也是控制在15分钟左右。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训练以及教师管理,教师可以统一发放学生的阅读材料,并且可以限定学生阅读的范围,如教给了学生浏览性的泛读方法之后,可以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再如教给了学生探求性的速读方法之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又如教给了学生品味性的精读方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阅读方法,一种是读思结合法,一种是三读法,还有一种是圈点法。
所谓读思结合法,就是边读边思考,这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情感、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所谓三读法,实际上是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而采取的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一类是浏览性的泛读,它针对的是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对于这种书籍,可以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这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泛读法使用的出发点;第二类是探求性速读,它针对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而需要寻求的读物,对于这类读物,要求“一目十行”,而这类快速阅读的奥妙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第三类是品味性的精读,它针对的是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些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要像吃东西那样,细嚼慢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所谓圈点法,就是指在阅读的同时,或在阅读处圈圈点点,或只是勾勾画画,或做批注,或另用纸张写读书笔记,或进行再创作。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就是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做批注就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有时是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有时是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有时是对文章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是对文章纰漏之处的指评;写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编提纲,或者写体会,这样做是为了便于随身携带,能够随时翻阅、背诵,帮助自己记忆和积累,并且还可以激励自己上进;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其中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这些圈点法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年级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圈点勾画、做摘记、做卡片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是编提纲、做批注,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写体会,进行再创作等。
三、组织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轻语言文字内化训练,重语文内容理解;轻学生创造性、自主性,重教学知识传授;轻自主体验与交流,重课堂集中回答教学。这种形势下,小学生语言不规范现象难以改变,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自主能力很难提升。而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其贯穿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用依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技能、体能、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多样性,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体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都达到一样的标准是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悖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实现学生自身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形成,而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实践的语文教学的探索中,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选择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手段,确保能够把个性化、创造性有机地融合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加以掌握,自主地进行阅读。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1.课题导入生动有趣
教师在课题导入之前,可根据接下来课程所讲的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导语,导语中融入想象、疑问等元素,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主地进行阅读。如在讲述《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课时,教师根据诗中所写,体会到农村虽然同城市的高楼大厦难以比拟,但青砖绿瓦、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却格外清新,教师就可根据体会精心设计如下导语:“大山里有座小村庄,那里稻田碧绿,一条小河清亮地横越村庄,每户人家的房前都种着鲜花,成群的蝴蝶被吸引过来,翩翩起舞。”这段导语清新明快,符合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口语化的语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适当地展示出自身的亲切、平易近人。学生随着教师的描述、思绪和想象被带入了田园美景当中,教师接下来问:“那到底哪座房子最漂亮?”成功导入课题,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自主阅读情绪高涨,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合理开展奠定了基础。
2.教学形式由注重教师讲解向学生自我感悟转变
自我感悟教学形式主要从下面三个阶段开展。
(1)自读自悟。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细细品读,想象文中所写,划出有所感悟的句子。
(2)切身领悟。此阶段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能够有创意地、多角度地进行阅读。如在阅读诗词时,内容含蓄丰富,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选取生活素材,再现作者笔下情境,从而深切体会作者生活感受,会其“情”,悟其“理”,从而实现自主意识下的自主阅读。
(3)读中传情。此阶段注重的是学生课文阅读中情感的体验,亦是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下对读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实物再现、音乐背景、启发想象等手段,激发学生多种感官,使其情动于中,真正融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
3.阅读形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工作当中,不但要拓宽学生阅读渠道,还应为学生自主阅读营造适合的环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创设和谐平等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
(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担负其学生自主教学中的引路人角色,当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走入误区、遇到困难时,认识肤浅、思维卡壳时,及时给予其适当的补充和点拨。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号召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在深入体会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阅读习惯。
(3)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不应过分拔高,去追求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不应脱离语言训练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课文言语间的内涵进行思考,体验语言的情感,咀嚼文字的滋味,从而真正体验到文字的精彩,领悟到自主阅读的无线乐趣。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在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下,从小学语文特点出发,结合对学生自主性的开发,科学地开展,从而最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方法,2010(11).
[2]陈小东.浅论小学生自主阅读[J].课改论坛,2010(11).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阅读扩展是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有效实施能够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其视野,扩大其语文阅读的知识面,丰富其文化知识,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水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语文阅读课堂比较单调、乏味,教学效率较低。而阅读扩展教学策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其信息搜集、处理与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同时,阅读扩展教学能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能力,发扬其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陶冶其情操,增强其文学常识,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
阅读扩展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旨、以科学方法为主导的原则,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挥,以文章文本为基础,紧扣文章主题,引导其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同时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教学主导,拓展阅读教学内容,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搜索阅读资源,实现课前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了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提倡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语文资源,形成语文教学体系。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备好课,准备好教学内容与延伸内容,并引导学生在课前搜索、收集信息,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提升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效果。
2.以相似型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与教材内容相似的文章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增加阅读量积累,真正落实扩展阅读教学;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与能力水平。
比如:在《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就永远不会回来”,多数小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一段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相似的文章《匆匆》引入教学中,引导其思考“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现在又到了哪里?”同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去年的自己和今年的自己有什么不同?从而在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过程中,逐渐理解“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含义。
相似类型与题材的文章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了其思维与想象的空间与能力,并促使其向更加宽广的空间延伸,加强其感悟,实现语文扩展教学的目标。
3.有效创设问题,实现阅读扩展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巧妙设计,掌握合理的提出时机,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拓展阅读的空间与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不断提升语文阅读扩展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比如:在《唯一的听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与这位特殊观众间的情感纽带是什么?作者能够在一个聋哑人听众的激励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作者那你学到些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加深情感体验,并通过自主交流、讨论与思考,深化文章的主旨。
此外,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阅读推荐课,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要推荐主体,为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段的优秀书籍、报刊、杂志及优秀课外读物等;同时,丰富阅读扩展教学的方法与方式,如:教师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诵读一些语言优美的作品,或者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文章的精彩情景、人物形象或音频资料等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提升阅读扩展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扩展教学是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教师应高度关注并重视阅读扩展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更新与有效应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其学习视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水平,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春娟,党振国.试析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3):74.
篇4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现状 存在问题 策略的探究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表面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文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三)阅读评价的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三、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注重研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实现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
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2、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主人,把读书的时间、问的权利、实践的机会等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或实验操作中,满足求知的愿望,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精讲善问”,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先学后教”。先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达成教学目标,并存疑。教师在让学生先学时,要明确“四个要求”:即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哪部分);明确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教师通过对学生先学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学生的疑难问题,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解决。
教师的主导体现在指导、引导、诱导、辅导。教师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把握目标、优化教法、营造氛围、引领感悟、破解难点、梳理质疑、调控节奏、启发小结、适度拓展等方面。
(三)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强化训练,学生重在运用。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3、 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强调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自主、探究、训练和运用,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傅先蓉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一起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兴起,经实践证明,群文阅读相较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有了很大的突破,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按照一定的主题线索,领会一组文章的主旨思想,还能够在阅读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时间长,阅读效果却并不明显”的矛盾局面,纷纷开始了群文阅读的实践探索。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意义
首先,群文阅读可以稳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数量。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应该在六年制中积累不少于150万字的阅读量,而对于这一目标要求,单纯地依靠教材的文章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利用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一堂课内阅读4-5篇文章,进而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其次,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速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也有所提升,但是目前许多小学生由于还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普遍存在着阅读的速度偏低,信息获取的能力较差等问题,而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完成多篇文章的精读,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升其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时间通常很短,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师的讲解与提问上,这样僵化地拖延阅读时间必然会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失去兴趣,而群文阅读则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将阅读教学的时间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多读、多思中形成阅读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围绕特定主题,构建群文阅读的载体。文章是群文阅读的载体,而如何选择文章,形成群文阅读材料则考验着教师的信息整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群文阅读载体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相应的选择标准,即在选材角度、主题思想以及文章数量上要恰当,以保证群文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基本认知;其次阅读范围要以教材为核心进行筛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最后,要保证阅读质量,精心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精美文章。如学生在学习了《丑小鸭》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体裁,为学生精心挑选《豌豆姑娘》《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经典童话故事,并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群文阅读,而通过这样的阅读设计,学生不仅进一步领会了课文中关于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深刻寓意,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合理安排顺序,保证群文阅读的效果。在群文阅读中,许多教师为了所谓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将几篇文章一股脑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顺序,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阅读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则是由于人类的认知规律遵循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过程,而小学生还不具备开展渐进性阅读的意识,往往采取随意的态度开展阅读,而由于文章的难度各异,学生在理解中必然会出现跳跃,进而影响了阅读效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阅读顺序,以避免随意阅读带来的理解困难。如在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教师可以将《桂林山水》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作为群文阅读载体,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先一后二的顺序,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三)注重方法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群文阅读需要科学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应该注重方法引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读写结合是深度阅读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主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记录、批注,如在遇到好词好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专门的笔记将其记录下来,以积累成写作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写作任务,用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了《翠鸟》一文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文章用了哪些词语描写了翠鸟的美丽小巧?文章中用哪三个比喻句来描写翠鸟的羽毛?你喜欢小鸟吗?请依照文章的描写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种你喜欢的鸟类。通过这样的写作安排,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双向的提升。
之,将群文阅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双向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科学、正确的群文阅读策略,以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进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程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97.
篇6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部分语文教师往往把阅读的文本当成一种艺术性的流程,所采用的阅读教学模式十分固定,无论是什么样的阅读文章都会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以及主旨大意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使得学生的视野仅仅局限在文章当中,不能够延伸出去,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导致自身阅读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由于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做好对学生语文阅读的引导,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常常会感到十分枯燥乏味,不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甚至会对小学阅读知识的学习产生抗拒。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须要从备课环节做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需要对所要讲述的阅读文章进行深入的钻研,全方面理解并掌握好文章的内涵,为充分的备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理清教学的思路,选取准确的教学切入点,并且要围绕阅读教材中的中心思想,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使学生在文章阅读之时能够保持正确的阅读思路,使语文阅读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本身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征,逐渐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教材当中,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计算机等,为学生展示与阅读文章相契合的文字、视频或者图片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三)做好课外的延伸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等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较低,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所以,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逐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并且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较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适当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使得阅读教学的效率较低。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基础的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1]。另外,由于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僵硬,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使得学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当讲解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合适的阅读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山雨》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教学课件,让小学生观看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不同景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观看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讲解文章的内容,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3]。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荷花》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荷花、蜻蜓、小鱼的形象,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和接受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引导学生共同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4]。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泽旺布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7:348.
[2]龚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6:90-91.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其教学内容不但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材料当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由于阅读材料的匮乏和枯燥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其中没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得阅读课堂变得乏味;学生在阅读中也没有认真体会感情,难以真正提升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阅读教学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常常还处在因为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学习的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也要注意利用这一点展开教学活动。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来安排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内涵。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
二、教授小学生阅读方式
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难以真正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来完成阅读任务。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缺乏兴趣并且教师所教授的阅读方法过于单一无趣造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
例如,在阅读蕴含知识的科技类文章当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将其中的连接性文字用默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只有当进入到文章中有趣的核心才进行有感情和深入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节省了学生在阅读当中耗费了个人精力,降低了平常繁重的阅读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自身做好表率作用,在带领班级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身就进行有感情的阅读,带动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阅读材料的内容当中,引发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思考。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效率和他们身处的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还能够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内容的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4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92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一门最基础又极其重要的课程,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其他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其中的阅读教学,只有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够真正形成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阅读课的教学,更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尝试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我将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得不到明确的体现
在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与努力。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希望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轻松双赢的局面。但是因为部分教师还不能够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法真正轻松把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时引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越来越长,讨论的话题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结果课堂气氛看起来很热闹,教学的目标却不能得以实现,学生当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针对性
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从参考书或者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教案直接照搬照用,可是这些教学内容可能并不能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接受能力匹配,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呆板,甚至有些学生因为不知所云而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理念就是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知识。虽然这些先进理念不断被提及,但还是有些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模式依然是陈旧落后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会让其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加之教师一味地讲解,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更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明显的体现,可想而知,阅读教学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之外,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只有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同时,语文教师要学会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将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有机整合,设计好阅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课上学有所获。
(二)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诵读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让学生能够感知课文的内容,就必须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出来。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融入作者描绘的相关情境中,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境,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朗读桑娜与她丈夫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善良,让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情感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2.比较法
比较法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将两种或者多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比较法就是修辞方法的比较。分析比较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句式在描述同一种事物时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比如在小学语文测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目就是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将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等,同一个意思却能够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学生学会分析其中的巧妙用法,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真正促进学生对语文的驾驭能力。
3.想象法
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束缚之后,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了名家的朗诵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假设自己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在登高望远的时候思念远方的亲人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诗词的意境中加入了自己头脑中的场景,这些独特感悟更加深化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心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在阅读中学生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乐趣,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三)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来寻求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门运用广泛、极其重要的语言和思维性学科,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与灵魂,一直是萦绕教师心头已久的问题,而个性化阅读教学为苦闷的阅读教学带来了甘霖与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教学的兴趣与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增强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二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析疑、解疑和答疑能力,推动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学生质疑批判精神的形成一定意义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学生长远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教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加之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个性化阅读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保护学生阅读信心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些语文教师由于意识不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不注重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过分注重阅读结果,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亟待创新,课堂不能迎合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对文章意义进行审视,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当学生了解到不同层面的文章含义时,教师应及时指导,让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阐述出来,这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惑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就越发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讲出对阅读内容的疑惑,向学生灌输“并不是所有课本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概念,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观点时,需要教师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保护,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他人的看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三)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通过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表扬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的应用时间并不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也是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其目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在自信心增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成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 下一篇:如何提高课堂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