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03-16 19: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宏观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用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以前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篇2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理论性较强,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学习能力。一般看来我国现有的本科院校中,一部分学校偏向科研的教学,这部分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相比之下,另一些学校特别是三本类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这样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宏观经济学本身教学上的困难。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适当调整。而目前看民办院校学生的毕业学分的获得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学校的期末考试普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的学习,而缺少对实践理解的要求。
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多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明确,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是改革的目标。到目前我们国家已建立基本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第一,现在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形成,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奠定了基础。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在逐步减少。第二,市场的竞争性和有序性不断提高,维护市场有序性的法律逐步完善。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期货市场管理条例》等的出台为市场秩序的规范起了重要作用。第三,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分别行使不同的对经济的调节权,中央当局也同时行使对货币市场的调节权。特别是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
1)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为宏观经济学的实践提供了逐步改善和提高的基础。宏观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的是国民收入即GDP的概念,GDP的核算就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基础的。其次,宏观经济按支出把GDP分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各种商品市场的完善和投资市场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调控都为宏观经济学的这部分理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再次,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十几年的宏观调控实践使学生容易对什么是宏观调控产生兴趣。
2)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教学也应该能够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宏观经济学首先强调的是需求决定供给,即需求决定产出。那么需求有哪些呢?宏观经济学把需求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需求要能够对产出起决定作用那么必须通过市场完成。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没有价格机制的需求决定产出的作用就很难达到。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这一分析,我们国家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各种市场:消费品市场、投资产品市场。而在这些市场中又必须让价格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否则市场的运行就会发生扭曲。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民收入的决定,以及当国民收入不足是政府应该起的作用。既然一国的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出口,那么当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企业的投资倾向不足时,政府应该起到主动调节经济的作用,即增加政府的购买支出,而当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企业的投资倾向过高时,政府就应该减少购买支出,这样就可以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三、如何激发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
(一)使学生能顺利和简洁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主要内容
要做到是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内容是提高学生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上课首先要熟读教材,并且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要透彻。其次准备好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和思路进行讲解。再次上课前要准备好足够的课件资料。课堂的资料可以包括教学ppt,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书、影像资料等等。
(二)联系热点问题进行课堂教学
篇4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宏观经济作为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宏观经济学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总是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问题;教学效果
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旨灌输宏观模型的推导,不注重理论模式实际背景的讲解与解释,以及不注重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为此,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宏观经济学不进理论抽象而且模型繁杂,学生对于教材中包含的图形、模型与专业术语等都难以了解与掌握,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但宏观经济学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简单
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考核方面做出了调整,即除了考试成绩,还着重开创了部分实验课程,但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没什么显著的改变,仍是以教师灌输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被动记笔记,由于授课篇幅较大,学生往往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所以学生根本没有独立的思索。
2、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教学”是由“教”和“学”组成,有着两次含义,所以“教学”不仅局限于“较”,更为重要的是“学”。但传统教学方式与灌输式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盲目听从教师的安排,即上课听教师讲,没有独立思索,课后等教师安排作业等。在学习中,学生仅注重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没有真正做到“学”,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无疑降低了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不够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的创建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相连,一定程度上说,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纵观国外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他们在教材中有效融合了学生身边的案例,而我国却无法选取较为适宜的安排模仿经济形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体制存在差异性,教师缺乏丰富的经济社会经验。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1、创新教学方式
宏观经济学的学了需要认真听讲与记笔记,更为重要的是主动思索,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其理论精髓。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创新,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灌输的前提下,增添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在课前先整理一下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标记出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再加以复习。基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阶段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内容的融会贯通。从课堂灌输阶段来看,可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增加多种形式的互动,如小组讨论、主体讲座等;可以增加热门话题讨论,如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引发学生思考,提高积极性
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重点,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学派会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导致答案不同甚至相反。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学派提出的观点,以及观点的限制与背景等加以分析,从而解除心中的疑惑,即学生会发现各学派对于同一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在于它们假设的前提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存在哪个学派推导不正确的说法。基于问题的思考及思维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白每一个宏观理论都具备假设的前提,不是绝对精确的真理。这样,在日后理论模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会对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与假设条件加以重视。其次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与交流,以批判性眼光分析各种经济理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基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主动创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批判地吸收与掌握不同学派的观点,既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又可以帮助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最后,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学发展较短,不够健全,不是一门较为精确的科学,在处理相关经济问题与解释相关经济现象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难与选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学习素养。
3、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时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如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热点与重难点,如从加息至减息等。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若一直延续图形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自然会感到厌倦,所以教师需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即融合我国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实例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具备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如货币政策具备什么性质,这些性质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会形成曲线移动,且以什么方式进行移动;财政政策具备什么性质,这些背景下的财政政策会形成曲线移动,且以什么方式进行移动。基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自然对这样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布置相关宏观经济政策让学生进行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点的方式方法,从而帮助帮助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把握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等,从而真正提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经济人才。
作者:李坤泽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一)学生高中知识基础较差
在高考招生中,独立学院为本科第三批,总分相对较低,并可以适当降分录取。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高中知识基础较差,特别经济学类的专业大多招收的是文科生,数学基础相对更差,而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有很多公式的推导,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基础知识较差的原因大多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这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改正,所以很多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感觉难跟上,听不懂。
(二)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学习新生事物能力较强
独立学院的收费较高,所以能上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家长一般对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思想活跃,情商高,兴趣广泛,大多有文艺特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非常熟悉,善于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很强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讨厌刻板的理论学习。
(三)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欠缺,缺乏刻苦精神
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控能力较差,在大学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学习习惯很难改正,导致学习事半功倍,学习效果不显著;学习方法也缺乏灵活性,由于习惯了高中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会自己总结和解决问题,严重依赖教师。此外,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学习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往往不愿深究,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针对以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扎实基础、加强课程教学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精神。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独立学院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畏难态度,使学生真正把宏观经济学学好
(一)扎实基础知识
主要体现在数学和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上,在大一的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应该拿出相当的时间复习高中的数学知识,另外,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打实基础。在经济学原理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例如案例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等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加强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源于历代经济学学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经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经济理论和历史或现在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和独立学院的学生注重实用性的特点是想符合的,通过形象的各种实际案例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现实问题,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建立起正确的经济学思维模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单一的利用教授法,这样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而应该充分理由学生知识面广、才艺突出、对计算机和因特网的熟悉来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通货膨胀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亲朋好友的通货膨胀经历,然后用小品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对失业问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典型国家的失业率指标,然后用PPT的方式进行演讲;而对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样理论性比较强的章节,就可以通过课程提问的方式互动,多做练习,多多激励和表扬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总之,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相应的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感到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完善激励制约机制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自制能力较差,逃课现象比较突出,上课不专心听讲。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上面也要在制度上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制约。例如,在上课时,对积极互动发言的同学加平时学分,对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和迟到旷课的学生减平时学分,对旷课严重的学生给予退课处理等。通过奖惩两方面的作用,从外部起到激励和制约的作用,并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国化改造;发展;理论建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0.112
1前言
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而言,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和领域,通常被分为两个分支學科,分别为研究经济资源最佳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以及研究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宏观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中,其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将国民的收入作为核心决定理论。因为宏观经济学的视角为整体化的经济运行,所以,其具体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就业问题、长期经济稳定与增长相关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以及汇率问题和国际收支问题等。同时,因为宏观经济学主要考察与国民的生产总值、总投资和收入、国民收入以及物价水平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变动法则相关的内容,故也将其称作为总量分析,其主要解决资源有效利用方面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运行规则、理论构成以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确保其可以在中国化改造中得到正确的借鉴,期望能够为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宏观经济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对于经济学来说,其产生的目的就是为更好地解决与研究人们自身的无限性需求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学说。在经济学中,其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人类无上限的需求和资源的稀缺。对于人们的无上限需求而言,及时不断地更替和变化,需求和欲望也分轻重缓急,稀缺资源也具有被选择的特点。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不是资源稀缺的原因,而是针对因资源稀缺所引发的对资源选择、利用与合理配置的相关问题[1],换句话说,就是正确选择、配置与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所谓经济学,其主要是从资源稀缺性的视角进行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将经济学分为资源利用与资源配置两个独立的学科,分别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微观经济学指的则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3西方宏观经济学下的中国化改造
如今,西方宏观经济学已经被充分的引入到中国的经济市场中,在此过程中,其也经历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有选择借鉴的曲折历程。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看出:首先,因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均以政治经济学作为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而西方宏观经济学作为“后来者”,其若想得到整个经济学界的接受,则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在中国,长时间以来实行的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西方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已经实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型发展,但是这种经济体制的成熟运行还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最后,西方经济学自身具有双重性质,也就是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进行宣扬,又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客观性总结。总体来说,其本质就是对私有制的维护。另外,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比较大的相同点,根据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进行客观总结,也反映出了经济社会中所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也是值得我国借鉴与吸收的地方。因此,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态度应该是在吸纳的基础上,严格把握分寸,不能照搬照抄,应消化与学习其有用的部分,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当、合理的将西方宏观经济学引入到中国化改造中。
对于政府行为,其往往表现为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市场功能往往表现为供求、价格自发调节和自由竞争,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因为政府行为不可能完美无缺,市场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有效,两者都有弱点,都存在局限性,需要协调互补。这就需要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为核心,围绕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扬长避短、有机结合,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立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性质进行分析,无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都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种总结,两者的目的都是通过采用有效、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方法和措施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能够保持平衡,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可以得到平衡、持续、健康、快速以及稳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学或者是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其手段和措施也越来越趋向于一致化。那么有效的借鉴与引入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就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其进行建设与完善是首要任务。所以,应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将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来说,其需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相关经济制度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国家干预力度的一种现代化市场经济。一方面,政府应该在一些特殊领域内避免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过多干扰;另一方面,政府应正确的调控市场的自由度,避免市场经济发展失控。为了实现这一局面,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与市场手段进行融合,体现其优越性,只有确保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顺利落实,才可以确保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后,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国家对企业进行直接调控和直接的资源配置转向为调控市场,从而直接调控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主体,实现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二是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方面,从原先的供给调节,转变成为需求调节;三是在调节需求的方法和措施方面,从直接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控转变成为利用经济杠杆对市场需求的规模进行调节;四是从原本借助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转变成为国家计划、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三者相互配合和协调的新机制。
篇8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双语;兴趣培养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与经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经管类基础课程,其主要概念、理论以及学科体系都源于国外,中文专业词汇往往不如英语表达得贴切。但是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外语水平不同,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双语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设计的角度,探索宏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学生兴趣培养的相关思路。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快乐教学的设计师
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到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系统性工程。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课程设计内容和需要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1.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双语教学的一些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构建能力和学习幸福感常被忽视。在课程设计上,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融合传统的“主智主义”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灌输、演绎而忽视了主客体互动及知识与经验双向建构的重要作用,互动环节设计不多,教学手段不丰富。
2.转变教学理念,做快乐教学的设计师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到快乐学习的设计师。为此,教师要有同理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要根据课程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而且要尽量消除双语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的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兴趣
1.课堂教学语言和双语课件的制作
考虑到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英语水平,课堂讲授部分中文占60%、英文占40%。通过对教材章节按照长短模型、流派等进行合并设计,让学生对课程有总体把握。从学生的思维水平、课程难度和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角度出发,通过融入经济学笑话、漫画、视频、图表、案例、小组讨论、阶段汇报等多种手段进行双语课件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
2.课程导入和讲授
笔者主要采用经济学双语笑话和漫画来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这样就摒弃了教条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多地把概念原理等相对枯燥的内容借助漫画、关系图表、视频、例题、案例讨论和再现等形式展现,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非教学语言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了帮学生更好地厘清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部分章节采取了漫画和短片的形式;应用双语关系图对抽象的模型和计算方法直观地进行诠释;紧跟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是经济社会参与者和亲历者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例题和图表让学生对一些具体方法和数据产生直观的印象;重视重要概念、计算方法和章节重点内容的再现;有同理心,注重非教学语言在构建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方面的作用。
3.作业设计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外语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掌握学科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和计算方法、能对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和相关政策进行评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了小组查阅经济学家轶事、汇报展示和计算题及论述题目三种主要作业形式。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宏观经济学双语学习重在兴趣的养成。兴趣的养成关键在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前精心准备
注重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注重经济信息和案例的积累;注重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框架体系,便于学生对课程整体和具体章节的把握。
2.注重双语学习的渐进性
根据授课班级的外语水平、经济学基础和课程过程反馈,适时调整中英文授课比例,保证双语教学不被学生排斥,既能达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能增强学生的英文应用水平。
3.善用案例教学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案例教学中主客体互动及知识与经验双向建构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
4.重视目标激励
课程试卷、课堂发言、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都作为对学生课程评价的部分。教师要善于分解目标并能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强化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金融市场;总需求;货币供给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资金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不存在金融市场,企业就不可能具有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权利,也就没有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运用的权利;同时,金融市场还可以加强企业的信用约束,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观念和事假价值观念,晚上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字符盈亏。金融市场的晚上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出正常的功能,完整的市场机制是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客观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变动、价格变动、资金融通以及利率的升降等要素的作用的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客观调节的过程。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资金可以顺利流动,信贷即指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利率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才能自发的形成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没接,是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件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将宏观经济的冲击和政府政策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简单说的,金融市场主要聚敛功能、配置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包括直接和间接调整宏观经济和反映功能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的运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人们为购买房产或汽车而筹资的能力。股票市场的震荡,决定了许多人养老金的价值。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通过对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反馈到商品市场上。正因为你如此金融市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完善使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人们,使得经济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而活动,是一种用于补偿公共物品而提供的补偿支出。政府间的财政转移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与政府间的财政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的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准仪或财政平衡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的形式。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矫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扭曲现象,弥补政府间税收分割缺陷,实现政府间的横向均衡和纵向均衡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制化原则。按转移支付的对象分类,可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相结合的三种方式。按照是否带有附加条件及制定资金用途又可以将其分为一种对称性支付,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即不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也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大致投向,三是专向性转移支付,即规定所拨款项必须转款专用。
三、宏观经济中解释大萧条的原因
篇10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教学;AD-AS模型;逻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5日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在整个经济学类课程中,宏观经济学既是核心课,又是基础课。在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把宏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介绍给学生。经济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用一条线把主要知识点联系起来,那么学生掌握的就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他们就难以真正理解相关理论。目前,国内本科生使用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大多数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知识体系的逻辑性,这些教材呈现给读者的是多个理论的堆砌,缺乏一条明确的主线将这些理论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条贯穿宏观经济学各理论的逻辑主线讲出来,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本文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逻辑性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一、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解释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用来解释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会有经济周期,怎样解释宏观经济的衰退和繁荣;2、经济在长期中实现持续增长由什么因素决定。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其他问题都是由这两个问题派生出来的,如怎样解释通货膨胀,失业率与产出的关系等等。经济学家用AD-AS模型来解释第一个问题,即经济的短期波动,用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第二个问题,即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AD-AS模型和经济增长理论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一般来说,本科生教学更侧重于对经济短期波动的解释,AD-AS模型是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经济增长理论只作简单介绍即可。事实上,AD-AS模型是由凯恩斯交叉和IS-LM模型在放宽相关假定后演绎而出,教师必须明确地向学生讲授这些假设条件和演绎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AD-AS模型。《西经》把IS-LM模型作为全书的核心部分,而对AD-AS模型的论述过于简单,并且也没有把IS-LM模型和AD-AS模型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如果使用这本教材,那么教师非常有必要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
二、宏观经济理论的起点:凯恩斯交叉
凯恩斯交叉是宏观经济分析的起点,它一般也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只考虑了一个市场:产品市场。用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来确定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出水平。这个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假设企业愿意在给定的价格P下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即产品供给在价格P处是完全弹性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这个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均衡的总产出完全由总需求方面决定,不用考虑供给方面。另外,《西经》还有一个假设是两部门假设,即不考虑政府,这个假设贯穿全书。显然,这个假设是不恰当的,因为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就是财政政策,而如果政府根本就不进入理论模型,那么用理论模型来解释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有点牵强。比较恰当的是在模型中引入政府,采用三部门假设。另外,凯恩斯交叉假设投资和政府支出多是外生变量,即把它们看作常数。凯恩斯交叉的结论是,45度线与总支出曲线相交确定均衡的产出水平,即产品市场均衡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三、从凯恩斯交叉到IS-LM模型
凯恩斯交叉只考虑了产品市场,它是对现实宏观经济的一个高度抽象和简化。为了接近现实,需要加入新的变量。如果在这个模型中加入利率这个变量,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IS-LM模型。如果把原来设定为外生变量的投资内生化,我们可以设定投资函数。而利率就进入了投资函数,进而利率就通过投资影响均衡产出。有一个利率水平就会有一个均衡的产出水平。这样,我们就把产品市场均衡由一个点变为一条线,这条线即为IS曲线。问题是,利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利率是在金融市场决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货币供给被假设为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出,而货币需求被假设为由收入和利率共同决定。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就实现了金融市场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即为金融市场均衡时的利率水平。由于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和利率,因此有一个收入水平就会有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反映这个对应关系的曲线就是LM曲线。因此,均衡的收入水平或产出水平是由产品市场均衡即IS曲线决定的,而均衡的利率则是由金融市场即LM曲线决定的。将IS曲线和LM曲线结合起来,两线相交就可以确定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共同均衡时的产出和利率。显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同时均衡在图形上表现为一个点。
四、从IS-LM模型到AD-AS模型
IS-LM模型的均衡点反映了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共同均衡,这两个市场反映的都是总需求方面,确定的两个变量是产出和利率。显然,这个模型忽略了一个现实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变量,即价格水平。在IS-LM模型中我们维持了凯恩斯交叉中的一个假设,即价格水平是外生变量。为了进一步逼近现实,必须让价格水平这个变量进入模型,成为内生变量。价格水平通过LM曲线进入IS-LM模型。在这里,我们放弃了IS-LM模型中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定的假设,而是让中央银行只确定名义货币供给,而实际货币供给由名义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共同确定。这样,有一个价格水平就会有一个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共同均衡的产出,这两个市场共同均衡就由一个点变为了一条线,这条线就是AD曲线。问题是,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只确定了均衡的产出,我们也需要确定均衡的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是由劳动市场均衡决定的。我们从劳动市场均衡中可以推导出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AS)曲线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LAS)曲线。将AD和AS、LAS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市场共同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AD和AS的交点为短期均衡点,而AD、AS和LAS三条曲线的交点是长期均衡点,短期均衡必然趋向于长期均衡。显然,三个市场同时均衡在短期和长期在图形中均表现为一个点。
五、经济增长理论
根据AD-AS模型,三个市场短期均衡时,无论产出水平是高是低,在长期中它必然趋向于长期均衡,此时的产出水平即为自然产出水平,它由垂直的LAS曲线决定。我们用AD曲线和短期LAS曲线的移动来解释经济的短期波动。在AD-AS模型中,生产函数只考虑了劳动,没有考虑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因此LAS曲线不会移动,除非受到类似于石油危机这样的短期供给冲击。显然这个假设不符合现实。随着时间推移,LAS曲线显然会持续性的向右移动,即自然产出水平在长期内必然会持续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把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内生化,更重要的是,让时间作为内生变量进入模型,分析方法由比较静态变成动态,这样,我们得到解释经济长期增长的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不再关注总产出水平,而是致力于解释人均产出水平的长期增长。根据增长理论,人均产出的增长来自于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但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最终归因于技术进步。增长理论内容较多,更多的放在研究生阶段。
六、结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分别由AD-AS模型和增长理论来解释。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核心是AD-AS模型。而AD-AS模型是从凯恩斯交叉和IS-LM模型逐步放松假定而演绎出来的。从凯恩斯交叉到IS-LM模型,再到AD-AS模型乃至增长理论就是逐步放宽模型的假设条件而让模型不断逼近现实经济的过程。这期间不断放宽假设条件,逼近现实的逻辑主线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只有把握这条主线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理论模型。《西经》把教学重点放在IS-LM模型,没有详细介绍AD-AS模型,而且中间的逻辑主线也不太清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明确地做出补充和说明。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