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方式及辅助手段密切相关。患病动物病理变化和病理过程是兽医病理学中介绍的基本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更形象或直观地介绍,给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该门课程教学需考虑的问题。如何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疾病的病理诊断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需要,是该门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通过教研室教师们多年的探讨,认为采用多媒体授课手段辅助临床病理电子标本是完成以上教学内容的较好方法。
一、多媒体手段与电子标本的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从教学控制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的控制过程[2]。教育心理学家特瑞拉研究表明,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所接收的信息最多,占到所获得的信息的94%,故视觉和听觉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兽医病理学着重介绍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改变,并以形态结构的改变作为该课程参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与临床生产密切相关,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如何将临床动物疾病发生情况及重要病变特征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故采集临床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拍摄照片或录像,应用多媒体手段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的相应章节;加上教师的进一步解释,将病变特征能更直观、更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可避免用较多的语言和文字枯燥的描述,易理解掌握并留有深刻的印象,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早地与临床生产接轨。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电子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采集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临床剖检图片,制作电子标本,并在相应内容章节进行展示,可直观反映病理变化,避免单纯的语言枯燥描述;电子标本较大体陈旧标本清晰,颜色鲜艳不褪色,能更准确地反映病理变化;对患病动物出现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可进行拍摄,如神经症状等,能更形象地反映疾病的特征;收集临床常见疾病的主要特征病变电子标本,以完整的疾病案例形式向学生展示,更好地模拟临床动物尸体剖检过程的观察,可将各器官之间病变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达到临床疾病诊断的目的。此外,某些病理过程的描述比较抽象,如白细胞的游出,临床也不可能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拍摄,可采用动画制作为电子标本示意此过程的发生,让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率。
将兽医病理学中所介绍的主要病理变化,如充血、出血、血栓及坏死等,用采集的电子图片标本来讲解病变特征,传授的信息以视觉的形式传给学生,缩短语言冗长而反复的刺激,可明显提高课堂讲授效率。此外,大量的电子标本引入课堂,可丰富课堂讲授内容,如组织器官发生梗死出现的病理变化,可用多个器官标本进行展示,更牢固地掌握病变特征,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标本的介入,可明显节省课堂板书或反复的语言描述所耗的时间,节省的时间可用于更多临床疾病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病变和增强学生疾病诊断能力。
3.电子标本大都来自临床,与生产密切结合。
兽医病理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所用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的电子标本、临床症状的录像及常见疾病的病例介绍等素材都来自临床,使理论教学与临床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可更好地掌握理论,同时能了解临床疾病发生情况和疾病发生特点,较早地接触生产。大量标本的观察,可培养学生正确判读病变的能力,尤其是案例标本的观察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及临床疾病诊断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三、多媒体手段辅助电子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电子标本为兽医病理学教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电子标本的制作需要教师深入临床生产中,对临床疾病发生情况了解,从大量的图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病变或案例作为素材制作标本。其次,制作的电子标本必须与所讲授的课程内容相吻,合且能更好地支持课程内容,不能只是课堂“秀”图片,要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最后,多媒体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过于依赖,如将所有内容不分主次地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理论课程将变成录像课。随之,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变成观看者,学生对课程应掌握的内容无印象,且不能营造课堂师生的互动气氛。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已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电子标本可更加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临床生成紧密结合,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掌握,可明显提高兽医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德明.兽医病理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冷岳峰,赵丽娟.教学反馈信息的功能与利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29-431.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心电图;冠心病;肺心病;临床诊断
要学会心电生理首先需要掌握心电图,因为心电图是指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按一定的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这种电变化通过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的波形。掌握正常才能辨别异常,正常心电图包括一系列波形,每个波形都有其代表的意义,具体如下:由于测量电极安放位置和连线方式(导联方式)不同,所以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的波形也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包括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和一个T波。有时候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l.P波:P波反映的是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正常P波小而圆钝,历时0.08~0.l1s,波幅不超过0.25mV.。2QRS波:QRS波群反映的是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在不同导联中,这三个波的波幅变化较大且不一定同时出现。正常QRS综合波历时0.06~0.l0s.代表去极化在左、右心室扩布所需的时间。3.T波:T波反映的是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历时0.05~0.25s,波幅一般为0.1~0.8mV.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一致。4.U波:U波并不一定出现在每一个心电图中,有时在T波之后出现的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波宽0.1~0.3s,波幅大多在0.05mV以下。U波的意义和成因还不十分清楚。
心电图的各个波段和波群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是对心电生理的反应,但是除此之外,不同的波段之间的联系也是具有这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意义。这些波段以及波群中具有研究以及临床意义的如下:1.RP间期(或PQ间期):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部分,时间大约在0.12~0.20s.PR间期的意义表示的是兴奋由窦房结产生之后经过心房、房室交界传递到心室所以需用的时间,又可以成为房室传导时间,当出现房室传到阻滞的情况时,PR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2.PR段:从P波终点到Q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兴奋通过心房之后在向心室传导过程中,要通过房室交界。当有心血管方面疾病产生时,相应的心电生理也会出现变化,甚至出现心电异常的情况,这是就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研究与分析,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都会有相对性的心电图表现,例如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等等,下面让我们来对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以及心电生理进行分析,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认识冠心病各种异常的心电图及其演变规律,对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心肌的耗血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又可以为分为左右两支,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脉血管壁会变得僵硬、弯曲,在血管内膜会形成板块,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缺氧后,引起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ST-T的改变,包括ST段降低,T波平坦或倒置,系由于缺血导致
损伤的心肌细胞膜表面出现过度极化状态,这时ST段平行下移或斜行下移超过0.05mV,心肌细胞由于缺乏血供、缺氧所致的损害可以直接影响到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这时T波的形状以及走向出现改变,使T电轴与QRS电轴间的夹角增大,当夹角超过一定范围时,便反映为T波低平或倒置 。由于心肌细胞血供不足缺氧导致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及心肌细胞自律性失常,可以引发各种心率失常,以室性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缓较常见,当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障碍时,便可引发各种传导阻滞情况的发生,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因冠心病常常合并有高血压病,所以心电图上常可见到左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的一个主支或分支发生阻塞后,局部心肌缺血、坏死,便产生了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常兼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综上所述,冠心病的心电图改变中,ST-T改变最常见,可作为疾病动态观察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心律失常也较为常见,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累及传导系统,而导致各种传导阻滞,如引起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主要为异常Q波、ST段上抬及T波倒置等。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首先是因为右心负荷增大,进而容易出现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和扩大,容量负荷也会随之增大,久而久之右心房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心电图表现为P波的异常和在胸导联QRS波群以及ST-T等改变,轻度改变在心电图上一般是难以显示的,但是当右室出现明显肥厚时,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意义就会会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因为肺心病的其他病变,比如当发生肺气肿时,会出现前向电阻的增大,后向电阻相对就会变小,当出现严重肺气肿者,膈肌下移明显,心脏多会发生趋向垂直位偏转,心尖出现转向后方,使得平均电轴方向向右偏转,另外,左向量会减小,右向量增大。因为出现长时间的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就会积累增多,心肌收缩力出现下降,心肌劳损和心电位变低也会随之出现。
肺心病患者大部分P波形态主要表现为尖峰型,出现的概率大约65.5%~80%,阜外医院曾经报道:根据心电图P波形态诊断,肺心病的敏感性可以达到80%,特异性达到92%,正确性可达86.25%,当以P波电压大于或等于0.22mv视为异常时,其敏感性大约是26.67,特异性几乎可达100%,正确性是72%,当以P波电压为诊断依据时,肺心病诊断的正确性与敏感性均出现增高,部分学者认为P波电轴>+80°为异常的意见是相对合理。肺型P波所特有的形态在肺心病早期诊断虽具有一定价值,但并非其所特有,有些单纯性肺气肿的情况下也是可出现高尖的肺型P波,与肺心病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相似。近些年来对平P波的形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当右心房兴奋传导至左心房时,房间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不是通过心房肌的传导。肺心患者因为右心房负荷增加,心房肌相应的出现缺血、肥厚等改变,退行性变,牵拉或者是挤压房间束或结间束,进而对房内及房室的传导速度产生影响,P波的形态相应的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主要表现为QRS波群的改变,从解剖位置来讲右心室的位置使得右心室的心电向量变化主要表现于横面,观察QRS波改变的主要导联是胸导联尤其是右胸导联为主,正常情况时V1导联呈r S型。但肺心病患者由于右心室的压力负荷、年龄、容量负荷、病变部位、程度以及心脏在胸腔内所处位置的不同,也可以呈现不同形态:①V1导联呈q R、q r型,这是右心室极度肥厚的标志,包括流入道、流出道、室间隔右室游离壁均出现肥厚,其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均出现明显的增加。当右心室出现明显的肥厚时,心脏会相应的沿长轴向左后顺钟向转位,其Q R S波群起始向量指向左前方,因此投影在V1导联轴的负侧,即形成q波;②V1导联呈R、R S型,这是典型的RVH图形,是由于收缩期负荷过重导致的,病变的右心室指向右前方的电力增加,这时的QRS波形主要表现为高R波为主,同时在V5、V6导联上会出现深的S波;③V1、V2导联呈Q S、Q r、q r型,这主要是病情恶化或者重症病例的表现,右心室明显肥厚是其出现的主要机制,明显的顺钟向转位以及肺气肿导致膈肌下移,心肺逐渐趋向垂直位所致,在横向面QRS向量环主要趋向右后方,所以大部分落在导联轴的负侧便出现QS型,容易和前间壁心肌梗死相混淆。肺心病出现病情好转时,Q S型有可能转为r s型或别的图形,同时也没有ST-T的动态改变,可于鉴别。V1~V5导联呈r S型为肺心病患者常见图形,是由于明显顺钟向转位导致的,但是当出现严重肺气肿亦可表现为类似的图形;④R波与S波向量的比值(R/S),正常情况,V1导联为r S型,故R/S1。肺心病患者V1导联R波增高,致使R/S>1,此时V5导联常见较深S波。当顺钟向转位显著时,RV5则较低,整个胸导联可呈r S型,则V5导联R/S
近些年有学者就QRS波群的时间因素与肺心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测量V5导联的R、S波宽度,分别用a、b表示,a/b比值≤1者为阳性,结果敏感性可达84%~88%,所以也不失为肺源性心脏病诊断的一项有用指标;⑤QRS低电压可出现于胸导联和肢体导联,但主要以前者居多。ST-T改变为非特异性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ST-T改变主要是右心负荷增加,引起心电图表现。
综上所述,心电生理的分析对于冠心病以及肺心病的诊断都是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些疾病的产生也会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表现,通过这种相互的关系,在临床上可以结合心电图等对疾病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指导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喜烈.现代心电图诊断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00-600.
篇3
关键词:引导式;模拟故障;问题唤起;个性化;好奇心;观察;去伪存真;动手操作;触类旁通
一、新教学法具体实施。
1.行为引导式教学法。
所谓的行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训上,使得学生具有为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或达到某一确定的目标,自觉采取行动和思维的能力,行为引导式教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如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目标、有计划的工作,能够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能独立提出问题,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能力,在个人能力培养上强调独立性,个人负责承担任务,并能自学新知识;要求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也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即能与他人协调合作,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也要采纳别人有益的建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教学课题的承担者,负有完成的责任,在教师给出各课题资料的情况下,可把学员分成三、五个人一组,自己收集资料,确定方案,定工作计划,列出材料清单、安装、检测、调试、检验,其中要经常进行组内讨论,最终子评、互评成绩,而老师在此期间只是现场工作组织者、建议者和技术顾问,要不时的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或设置故障,让学生把故障问题正确找出来,并分析排除。因此行为引导式教学法特别适合实习教学。可以为企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以照明线路安装中的日光灯安装实习为例:在以往实习课上,教师会首先介绍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布线注意问题,并进行简单示范,要求学生实做,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教和学过程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迫接受,往往教的辛苦,而学生兴趣不大,而用行为引导式教学法效果较好。
首先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一组3~4个人,实习以组为单位,然后将实习课题应用范围,告诉学生,使学生有一种在现场工作的感觉,此课题假设为一间办公室安装一套经济合理的照明设备,给出办公室的平面图,并在平面图上按照国际线路符号,画出实际安装位置,并提出问题,如开关插座应安装在什么位置,电线安装最佳尺寸,灯的安装高度等,让学生从现有实习材料中查找,给出a、b两个安装方案,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选择安装方案a、b回答选择该方案的理由,画出所确定方案的安装图。老师给学生说明实际安装中将用暗线安装方法进行。学生实习将在网孔或木板上进行。安装前,先和学生复习理论知识,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如:画出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图,日光灯由那些元件组成,各元件作用,日光灯工作原理,它与白炽灯比有哪些优缺点等,现在可以进行安装了。
学生安装完成后,应主动自检,在实习老师监护下通电,检验电路接线是否正确,自己打分,找出不足,然后,由相邻两组学生相互打分,最后由实习老师根据每组学生回答所提出问题情况,线路安装质量,是否出现故障以及排除故障能力,组员间分工协作能力做一个总的评估,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当面打分,讲清扣分原因,这样使学生印象深刻,今后实习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学生拆除线路,归还元件,并清洁操作台。老师对整个实习过程做总结,完成整个课题。
笔者的感觉,行为引导教学法,对老师要求很高,实习期间,老师工作好象轻松了,但由于准备工作和实施教学条件难度大,老师备课工作量加大了,在教学期间,老师应注意观察各实习小组课题进行情况,发现问题应予以建议性解答,最后评估工作更应公平仔细认真,使学生从老师的准确评估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2.模拟故障法。
在进行“电拖接线”实习训练时,为了提高学生电路板上的接线速度和正确性,通常的安排是让学生重复做同一线路。由于是机械重复劳动,学生常常烦躁不安,有抵触甚至敌对情绪。因此结果是费工、费时、费料,徒劳无益,达不到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意选用专业知识较好,喜欢动手的学生当组长,并及时把这批人培养成技术骨干,在学生重复练习烦躁无兴趣的情况下,由技术骨干去模拟设置故障,然后由全班同学进行排除练习。学生对这种做法很感兴趣,很想别人给自己设的故障排除掉以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动手很勤快,检查很认真,细致到每一根导线,每一个接线桩,既考虑到元器件的好坏问题。这样的训练,强化了电路知识的记忆,训练了学生全方面、多维性考虑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分析性思维、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养成了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3.问题唤起法。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实习课题中,其结构原理很抽象,学生很难搞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直接动手拆、装电动机。在拆装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起点拨作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发现、有创造价值性的问题要予以充分肯定,激励他们不断拓展、前进。
4.个性化教学法。
所谓个性化学习:“就是要求教师能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针对不同个性加以引导和教育。”电工实习时间一般较长,少则两周,多则十周、一个学期。每次实习要讲的小知识点也较多。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在每五个知识点或某一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点综合运用。具体的做法是:列出各种实习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自由选择,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类型的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发展并调节好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电拖”实习课题结束后可设“电拖接线、根据电动机做原理设计电路”等项目,让学生进行这些项目时开展竞赛,通过竞赛,不但使学生巩固了旧知,强化了动手能力,张扬了个性,探索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实习训练焕发出创造活力。
5.实习好奇心。
好奇心是保证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潜在能力。电工实习应关注学生是否对电工技术具有好奇心,应取缔那种为完成任务而动手的机械操作。如实习“导线与导线或与接线桩连接”时可利用录象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实习“电拖接线”使可利用试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有力好奇心的驱引下才能有所创意。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模式,都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为目的,既可以在课堂内单独运用,也可以联合两种或多种形式交替进行,交换使用。总之,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能力培养。
1.关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充分利用感官功能,通过耳听、眼看、鼻嗅、手模、身受等方法,有意识的去感知各种信息,善于从蛛丝马迹现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用观察法来发现X62W万能铣床主轴停车时无制动,主轴无制动时要首先检查按下停止按钮SB1或SB2后,反接制动接触器是否吸合,如不吸合,则故障原因一定在控制电路部分,检查时可先操作主轴变速冲动手柄,若有冲动,故障范围就缩小到速度继电器和按钮支路上。若接触器吸合,则故障原因就较复杂一些,其故障原因之一是主电路的KM2、R制动支路中,至少有缺二相的故障存在;其二是速度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过早断开,但在检查时,只要仔细观察故障现象,这两种故障原因是能够区别的,前者的故障现象是完全没有制动作用,而后者则是制动效果不明显。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也要随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2.去伪存真,分析问题能力。机床故障问题,有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复杂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70%时间用于寻找故障,30%时间用于排除故障。能否准确快速判断故障部位,是衡量维修电工的重要尺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分析各种故障表象,去伪存真,抓住主要矛盾,即找出故障真正原因和部位。当然这种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二要不断实践,有计划的加强训练。只有这样,分析问题能力才能够逐步提高。
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64-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最严重的病症之一,也是危害性比较大的慢性病,它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如果情况严重,则能够导致患者死亡[1]。对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主要将患者体内的杂质清除掉,达到洗肾的目的。但在透析的过程中 ,由于技术有限,无法同时兼顾血液中葡萄糖元素,使得葡萄糖进入透析膜,造成大量葡萄糖丢失现象,进而使得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2-4]。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观察效果以及护理干预的要点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老年患者126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61例,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1999年WTO糖尿病诊断标准[5],患者的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9.3±3.1)岁。患者动脉内瘘85例,静脉置管4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学历、病情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方法。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主要针对血液、血糖方面的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包括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血糖对人体的危害、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以及调节的方法等,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同时,为了让患者对自身的血糖具有很好的掌握情况,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书写治疗日记,包括饮食情况,身体的血糖监测情况等。其次,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方法护理下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并根据低血糖的发生率改变患者的饮食量,尤其在透析的时候,要根据透析时间的安排进行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饮餐的时间。一般的安排是患者在家食用早餐,来医院透析后2 h后饮用酸奶和蛋糕等食品。同时,在患者饮水方面,应采用有刻度的水杯,对患者的饮水量进行控制。最后,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需要负责人员加强巡视察看,并对营养有欠缺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给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搭配参考意见。观察整体患者有无心悸、出汗等症状,如果发现患者有以上症状,需要及时改善症状。
在透析过程中,对于出现表情淡漠且心慌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监测,运用快速血糖仪对于透析通路静脉血液实行血糖监测。并根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患者低血糖:第一,出现低血糖症状;第二,血糖低于2.8 mmol/L;第三,供糖之后低血糖症状迅速得到缓解[6]。
1.3 评价标准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主要的知识包括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平时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营养搭配,在预防中采用的有效药物、糖尿病血液透析的医学知识等,以测评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在患者治疗期间,给患者实施了健康知识的普及之后,可以采用考试的形式,主要涉及的内容紧密围绕糖尿病的认识以及糖尿病的预防等,患者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作答,然后由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评分分为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患者的依从性情况:患者的依从性主要包括患者的合理饮食、患者对自己的检测、在服药时间方面要守时、生活方式要遵从医嘱。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的依从性。见表1。
通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W意义(P
3 讨论
该研究主要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老年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预防低血糖的加强护理干预[7]。在观察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时,对患者的饮食和胰岛素的用量和用法进行了调整,对患者的要求是:在透析日,早餐应在家里吃,去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结束后2 h,方可以进食,主要为酸奶、蛋糕等,同时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巡检,发现有低血糖的患者进行立即补充葡萄糖。
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还对患者进行了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促使患者自己能够采用有效预防措施[8-10]。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和治疗依从性的效果都比较显著,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依从性为77.8%,用药为84.1%,自我监测85.7%,生活方式为88.9%,而对照组患者的合理饮食依从性为50.8%,用药为44.4%,自我监测63.5%,生活方式为55.6%,观察组依从性显著要高于对照组[11-13]。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5.9%,而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36.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患者实施血液透析之前,将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以及饮食方法做了调整,让患者在调整之后的两三天内进行血液透析,结果显示,在患者血液透析之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由36.5%下降到15.9%[15]。通过观察和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存平,苏风珍,汤建明,等.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 16(4):49-50.
[2] 钟倩娴,陈锐,谢绮妮,等.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15(3):150-152.
[3] 毕素凤,周玟,龙刚,等.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天津护理,2013,21(6):555-556.
[4] 戈海,俞玲.循证护理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低血糖发生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11):1360-1361.
[5] 刘丽松.透析液加葡萄糖预防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低血糖反应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12(40):316.
[6] 唐志利.糖尿病肾病末期血液透析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133.
[7] 周进.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14(21):99.
篇5
目的: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的护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共35例,对其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处理机械报警,坚决执行无菌操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35例患者治疗24h后血清钠出现明显下降(P
关键词: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重症颅脑;高钠血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01-01
在所有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是高钠血症,其病死率高达75%以上且预后效果较差,在临床治疗中是最为棘手的问题。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会伴随多脏器官衰竭[1-2],若是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配合有效的护理,则能大大降低死亡率。我院对35例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共35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2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11.2)岁;15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颅脑外伤、10例脑梗死。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出现了意识障碍,入院后6d出现高钠血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给予呼吸机帮助患者通气、利尿、抗感染、利尿等相关的治疗,采用甘油果糖或者甘露醇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利用胃管将温开水注入患者体内,或者静脉滴注适量的低渗盐为患者补充电解质或水。此外,每天对患者的血清钠等一些生化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测,比如患者血清钠在一天之内连续两次的监测浓度都大于145mmol/L就确诊是高钠血症,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形采取CVVH进行治疗。
1.2.2 CVVH治疗:通过相关的血液滤过机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参照患者的凝血情况和治疗情况,24到72h更换一次滤过器和管路,其中换液的配方包含3000ml生理盐水、5%的碳酸钠150ml、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硫酸镁2.5ml、10%的氯化钾0~12ml、无菌注射用水1000ml,以上这些都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在对患者注射1000m无菌用水。配方中的具体用量须根据患者病情来确定,对各种液体进行严格区分,并按照配方现配现用及进行无菌操作。每分钟对患者血流量进行调整150到180mL,之后再采用枸橼酸钠或肝素钠进行抗凝。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35例患者治疗24h后血清钠出现明显下降(P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指标对比
3 护理措施
依据CVVH治疗的监测要点来对患者进行护理,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护理,并对感染进行积极的预防,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加强对患者血凝因子、常规、血生化的相关检查,从而防止血压下降、出血、发生凝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3.1 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仔细的观察: 首先利用心电检测仪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进行持续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瞳孔、肢体活动以及末梢循环变化情况,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水肿、低血压休克以及其它并发症,有情况必须马上告知医生,方便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其次还要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对液体每小时的出入量进行准确的计算,防止循环容量不足导致的低血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会由于血流量过低而出现体温降低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体温对血滤机的温度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帮助患者快速的回升体温。最后,严密监测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对脏器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定时对血糖、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进行监测,及定时对患者血液中的Cl-、K+、Na+、肌酐、尿素的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监测,看患者有没有发生血糖、血钾剧烈的波动现象,有没有出现酸中毒等异常,如果有这些异常出现应根据置换液配方及时进行调整。
3.2 不良反应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对引流液量、性状以及颜色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是否出现腔道出血、黏膜有无出血,特别是胃肠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道是否有出血情况。对Plt、APTT以及PT等指标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肝素用量。
3.3 留置导管护理: 严格执行留置导管护理程序,将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出现脱出导致患者出血,置管前对患者皮肤进行彻底清洗并消毒,在对敷料进行更换时采用安尔碘对穿刺皮肤周围消毒,采用无菌敷料将其覆盖。同时值班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插管处是否出现渗血以及缝线松脱。
3.4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其抵抗能力较弱,对其深静脉进行置管的时候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如果患者的穿刺点部位的敷料出现污湿、渗液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更换,在采用无菌贴覆盖在敷料上面。而且置换液必须现用现配,更换和配置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
4 讨论
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急重症之一就是重型颅脑疾病,高钠血症会导致细胞出现脱水、收缩,情况严重的还会使细胞的桥接静脉遭到破坏和受到牵连,从而致使蛛网膜的下腔出血。研究证明,对重症颅脑疾病的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判断的关键因素是高钠血症,对高钠血症及时的纠正成了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3]。
任何原因导致的高钠血症均会使细胞出现脱水情况并收缩,情况若是严重时会使桥接静脉出现破坏,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所以判定重症颅脑疾病患者病情预后的重要因素就是高钠血症,对患者高钠血症进行纠正成为了抢救患者的关键。有不少文献均报道,急性高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颅脑损伤后下丘脑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中枢性尿崩症以及高钠血症[4]。
本次研究我院对35例患者采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患者血钠水平进行监测,调整置换液钠离子浓度,降低了血钠离子浓度,防止细胞外液渗透加快重脑水肿。与治疗前相比较,35例患者治疗24h后血清钠出现明显下降(P
由此可见,对于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而言,病死率极高,需要及时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吴丽,潘霞.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的护理[J]. 广东医学,2013,19:3057-3058.
[2] 曾丽珍.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治疗重症烧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273-274.
篇6
关键词:高氟低碘;子代大鼠;甲状腺;HE染色
中图分类号:R59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845-03
Thyroid Histopathology in Offspring of Fluorosis Rat under Low Iodine
LI Chong1,LOU Zheng-chi2,CHEN Ling-li1,KONG Ling-yun1,SUN Xiang-he1,HUANG Jing1,
GUO Dong-guang1, NING Hong-mei1,WANG Xuan-nian1,3,GE Ya-ming1
(1.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Henan,China; 2.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3.Bio-technology Center,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Abstract:The effects of high-fluoride and low-iodine on the thyroid of offspring rats were studied. Thirty-two health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female∶male=3∶1) and treated with water, high-fluoride(100mg NaF/L), low-iodine(0.085 8 μg/g) or both high-fluoride (100 mg/L NaF)and low-iodine (0.085 8 μg/g) for 3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offspring rats were treated as same. The thyroid gland in 10-day, 20-day and 30-day old offspring rats were taken and stained by H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thyroid glands in all three treated groups appeared different damage, but the mean values of thyroid weigh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high fluoride group were not complete and contained cellular debris.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low iodine group had different sizes and some epithelial cells had high columnar. The thyroid follicles in high fluoride and low iodine group showed focal necrosis besid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low iodine group. It is indicated that damage of thyroid gland caused from Fluorosis were much more serious under iodine deficiency.
Key words: high fluoride and low iodine; offspring rats; thyroid; HE staining
氟是人畜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和繁殖,但当氟含量超过机体所需时,就会引起氟中毒,造成机体多系统的损伤[1-3]。研究表明,氟中毒时有过量的氟在甲状腺聚积,从而发挥其细胞毒害作用,不仅损伤滤泡上皮细胞甚至造成细胞坏死,而且还影响甲状腺的功能,导致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吸收、合成和分泌均降低,同时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的反应性也降低[4,5]。当机体内缺碘,甲状腺将出现代偿性增生肿大,以维持甲状腺的功能。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分布广泛,在中国出现两者交叉流行的现象[6,7]。关于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甲状腺的损伤机制研究仍不甚清楚。
本试验模拟自然高氟低碘环境,对低碘环境下氟中毒子代大鼠甲状腺进行病理学观察,旨在研究高氟与低碘对甲状腺有无协同损害作用,为防治氟中毒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饲料
选择32只体重为50 g左右的健康Wistar大鼠。低碘饲料是从低碘地区采购的小麦、玉米、大豆为原料所制成的大鼠饲料。采用硫氰酸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法和氟离子电极法测定饲料中的氟碘含量,结果氟含量为26.51 mg/kg,碘含量为0.085 8 μg/g;正常饲料氟含量为25.57 mg/kg,碘含量为0.3543 μg/g。
1.2主要试剂及仪器
氟化钠(NaF,国产分析纯),生理盐水,20%乌拉坦溶液,多聚甲醛,氨水,乙醇,二甲苯,石蜡,苏木精染色液,伊红染色液。
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YD-6D型智能生物组织包埋机(浙江省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RM2235型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YD-B型智能生物组织烤片机(浙江省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厂),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S-Fi2型荧光显微镜(NIKON公司),BS214D型精密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动物模型的建立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雌鼠,2只雄鼠):对照组、高氟组、低碘组和高氟低碘组。饲喂3个月后,收集大鼠尿液,测碘含量见表1。
1.3.2子代大鼠的产生动物模型建立后,将雌雄大鼠合笼过夜,次日检查阴道栓,确定其是否怀孕。将怀孕母鼠产出子代大鼠的当天记为第0天,仔鼠饲喂方法同母鼠饲喂。
1.3.3甲状腺组织HE染色分别在子代大鼠10、20、30日龄时,各组随机取出6只,20%乌拉坦溶液腹腔注射麻醉,生理盐水心脏灌流,甲醛固定至动物尸体僵硬为止。立即采集甲状腺称重后投入多聚甲醛中固定24 h,进行HE染色,中性树胶封固后于显微镜下观察。
1.3.4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子代大鼠甲状腺重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20、30日龄低碘组子代大鼠甲状腺重与体重比值升高,在20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10日龄高氟组大鼠甲状腺与体重比值降低,随后在20日龄和30日龄时比值升高;高氟低碘组的变化趋势和高氟组一致。
2.2子代大鼠甲状腺的病理学变化
对照组大鼠甲状腺滤泡完整,滤泡腔内充满胶质,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排列基本整齐(图1-1、图1-5、图1-9);高氟组大鼠甲状腺存在不完整的滤泡,其内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变性坏死的上皮细胞碎片(图1-2、图1-6、图1-10);低碘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上皮细胞呈不规则高柱状,间或有增生形成的突起突向滤泡腔(图1-3、图1-7、图1-11);高氟低碘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滤泡大小不等,滤泡上皮细胞呈不规则高柱状,间或有增生形成的突起突向滤泡腔,并且有局灶性细胞伤害(图1-4、图1-8、图1-12)。
3讨论
氟和碘常以化合物或络合物的形式存在,溶于水后以离子态存在,这便决定了它们有共同的分布。氟中毒和碘缺乏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双重危害,对甲状腺的形态功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7,8]。有资料报道甲状腺对氟较为敏感,过量的氟会在甲状腺聚积[9]。关于氟与甲状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①氟对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没有影响;②氟只在低碘环境下才对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③单纯性氟中毒可直接影响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10,11];④氟中毒在低碘、适量碘或过量碘情况下均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甲状腺的形态功能[12]。本试验也支持第④种观点。
据贵州省碘缺乏地区的调查和监测显示,部分地区出现患甲状腺肿率高、盐碘高和尿碘高“三高”现象[13]。李宏彬等[14]的研究显示贵州省的甲状腺肿大率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即使在食盐中补碘,但由于氟的影响,仍然出现了“三高”现象,表明氟与碘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对甲状腺的结构功能有影响。
本试验在高氟低碘条件下观察子代大鼠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间甲状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不显著。氟中毒对甲状腺的形态功能有损害作用;单纯性碘缺乏使甲状腺代偿性增大;而低碘环境下,氟中毒对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损伤更大,这说明碘缺乏与氟中毒对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具有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广生,井玲,徐辉.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0):632-634.
[2] 朱绯,周良生,李术.氟中毒致贫血的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133-137.
[3] ZHOU Y J,ZHANG H L,HE J L,et al.Effects of sodium fluoride on reproductive function in female rat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3,56(4):297-303.
[4] OLIVIER B,LAURA A M,LUZ MARIA D R.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uoride toxicity[J].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2010,188(2):319-333.
[5] BANJI D,BANJI J F,GOURI P N,ANNAMALAI A R.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spirulina platensis in ameliorating behavioural changes,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ffspring of pregnant rats exposed to fluoride[J]. Food Chemistry,2013,140(1-2):321-331.
[6] SUSHEELA A K,BHATNAGAR M,VIG K,et al. Excess fluoride irrgestion and thyroid hormone ederang ements in children living in Delhi India[J].Fluoride,2005,38(2):98-108.
[7] 洪富贵,曹衍祥,杨冬,等.氟在不同环境中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3):56-57.
[8] 葛亚明,宁红梅,安志兴,等.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并发地区分布及流行病学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0):104-107.
[9] 刘国艳,柴春彦,康世良.氟对鸡甲状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2,22(5):512-514.
[10] 于燕妮,官志忠,刘家骝.慢性氟中毒对甲状腺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85,65(12):747-749.
[11] 官志忠,庄宗杰,杨沛施,等.缺碘和氟中毒对大鼠甲状腺的协同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9,5(3):158-162.
[12] 赵文元,朱惠民,高优真,等.碘氟在试验性甲状腺肿和氟中毒发病中的联合作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2,7(1):16-18.
篇7
【关键词】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课;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2-02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之一,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成因与病理变化,探寻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病理学教学中,阅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病理切片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变化的直接载体和重要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正确认识病理切片,明确切片中重点观察对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以及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能力。
1玻璃切片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弊端凸显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阅片,病理学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学习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辨识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但是,玻璃切片数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怕拥挤损坏标本,畏手畏脚。质量过关的玻璃切片在制作过程步骤繁琐,保存稍加疏忽就会出现玻璃切片就易被毁损或造成褪色,对于典型病变的观察和示教的精确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罕见病变,成型的组织切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课上显微镜病变观察教学的时空限制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在显微镜下的微观病变与宏观病变之间不同,造成学生对显微镜下的病变组织特征、与典型病变定位识别困难,学生依照病理学图谱用红蓝铅笔画观察到的病理切片镜下图,效果不是很好,感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不利于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影响到病理实验教学效果。
2数字切片库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便于资源共享
病理学实验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应该消化吸收的病理学知识是固定的,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取代显微镜,使用数字切片库实现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克服阅片观察依赖实验室中仅有的切片和显微镜的微观限制,打破时空限制,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1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应用我校可以选取几十年来积累的典型病变病理教学切片,通过Hamamatsu NanoZoomer2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进行全切片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以病理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对玻璃切片全部信息制成数字化切片,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的优点较玻璃切片更适宜存储,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服务器,与校园网连接,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利于学生的浏览和教师的讲解,大大提高病理实验教学的授课效率。
22应用在病理教学过程,克服学生对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生疏感与畏惧情绪在医学院的病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显微镜的精准使用,平时接触也不多,再加上教学实验室内的显微镜的质量精确度不很高。在教学中,通过显微镜获取高质量精准的图像,明显存在困难;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增加了图像获取的精准度,对于那些罕见、疑难病的切片,借助网络的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不再需要去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和多媒体进行调阅。
23数字病理切片,便于教师对重点病变区域给学生指导,高效快捷数字病理切片通过专用图像浏览软件,模拟显微镜下原玻璃切片的整个信息,但是比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很多,使用数字病理切片的图像是清晰的;借助鼠标拖动切片,任意移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意放大或缩小,但是图像信息依然保持原有的清晰度。使用数字切片就不会造成因切片处理不妥而受损,特别是那些罕见的切片,经过清晰的高分辨率的扫描,便于长久的保存和跨时空使用,便于教师对学生阅片的指导,快速、直观地找出显微镜下典型病变区域,大大提高切片的使用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正常的组织与病变的异同和病变过程,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轻松地识别典型病变特征。通过清晰的数字切片,学生能自己在脱离教师的指导时,也能准确快速区分并找准重点病变区域,节省的时间便于学生做更多的识别练习。通过实践,数字切片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病理切片的阅片,大大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并提高阅片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再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不现实的,这时,使用数字病理学实验教学切片库,就能够透彻地为学生逐章节地复习。学生在某个章节存在疑问较多,就可以通过数字切片的可循环播放来回顾巩固和答疑解惑,凸显其直观与高效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曹立宇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2]肖胜军,曾思恩虚拟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08期
[3]徐,兰欢,赵宏贤,郭勇,徐富翠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构建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年07期
[4]丘劲华,钱洪流教学设施规范化管理与精品课程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8期
[5]孙红,朱兰,肖芳,杨方,车鹏程留学生病理学数字切片全英文教学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6]马晓君,张玉梅,汤淑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0期
[7]谢贤镛搞好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陆竞艳,陆明深,曾思恩,李运千病理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01期
篇8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统一在病理学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精编PBL教学病例,围绕病理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并进行PBL教学试点,学生就病理大课学过或尚未学的疾病主动性学习,自己查资料、写提纲,自己组织发言和讨论,让学生充分阐明当他们遇到医疗问题时应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处理。老师仅作必要的引导和归纳。实践证明,PBL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促其个性发展,培养其自学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试举两例,一是以SPDCA教育模式为例。尤其是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些新的疾病类型不断出现,医学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也处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病理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开展病理学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融合了系统论、控制论和教育论的SPDCA教育模式可以在病理学教学工作中予以采纳和推广。具体来讲,SPDCA包含五个阶段,即serach:病理学教学工作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过程;plan:教学决策与计划的制定过程;do:教学决策和计划的执行过程;check:教学决策和计划执行结果的检察;action:最后效果的总结与处理。这五个过程依顺序不断循环,既保证了系统的有效连接性,又克服了循环断裂的现象,而且在开展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计划阶段与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制定方案,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性,这样在目标明确、方案合理、过程科学的情况下,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二是建立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理论课-实验课-网页),把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适当应用于教学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病理学知识。病理学教学网页设立,研制了网络课件及病理图片。选编典型病变图象,制成图片,图文并茂,体现形态学教学特点,用于橱窗展示图片,并制成影像资料;制作一套完整的本科《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其理论内容与病理学教材内容一致,语言精练,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在实验教学的大体标本中,选择典型病变,描绘成实物写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肉眼标本,提高教学质量;在各类病理学幻灯片中,精选典型图片,分别用于总论、各论的阶段复习,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病理学知识。加强临床病例讨论,充分体现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桥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工作的方法高校病理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切实有效推进病理学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政策措施和财政经费的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很多学校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虽说已进行改革多年,但有些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倾向于传统灌输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不满意学习病理学课程的方式,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另外医学教育改革按系统、器官教学的新趋势,推进了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方面实施学科整合的步伐,病理学教学学时缩短,但目前仍没有适合改革需要的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未切实执行,教师也依然按原来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科教学,这给教师授课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必须结合教改的新要求,加强教师进行相应的进修与培训,拓展、充实、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新趋势。还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把传授知识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病理学的重点是“病理变化”,其直观性很强,除了实验课直接观察实物标本和切片外,还必须借助实物图片。因此,本课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大量典型病变图片,不断更新、充实图片库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采用教学简笔画、电视录相片等多种直观手段予以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病理学的概念多且较抽象,必须借助形态学的直观性予以阐明。因此,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病理形态学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学生一目了然、豁然开朗。实践教学如形态学实验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及时将理论课的内容与实验课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并通过开放形态学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有疑惑时可自己随时动手观察最现实、直观的病理形态变化,印证理论、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校园网建立病理学网络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外可延续学习,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或选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组制作课件、自己讲解,使学生有选择主动构建知识的权利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学;同时训练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形态实验课适时增加病例讨论教学。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4],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1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把大量教学信息带给学生,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脑、眼、耳并用,克服了板书和语言的局限性,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解决了教学内容过多与时间不足的矛盾[1]。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不但使学生耳目一新,能及时、清楚、具体地看到各种病理形态的改变,同时也提高了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使病理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分析教学效果时发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后也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发现少数班级应用多媒体后的教学效果还不如传统教学效果好。主要原因是:(1)过多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处于视听觉的严重疲劳状态;(2)多媒体课件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成为配角;(3)应用多媒体教学减少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4)应用多媒体教学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被多媒体技术本身吸引[2]。此外,不同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同,也造成了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预期效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凡此种种,造成了多媒体技术没有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使一部分教师开始怀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固然存在不足,但如果能善加利用,扬长避短,还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多媒体教学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教师在对新技术欣赏、崇拜和应用的同时,没有很好同教育本身及学生心理相结合,没有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要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广泛探索造成问题的原因,科学设计教学课件,探索合理的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3.1端正教师思想,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要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认真编写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设计艺术。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教师的课件,也不能用文字和图片简单堆砌多媒体课件,这样会严重削弱多媒体课件的多样性,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3.2结合病理学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病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病理形态的改变和发病机制,这些内容用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形象讲述,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选择典型的图片、制作形象的动画结合文字说明及教师的适当讲解,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而对于一些病因及结局的讲解,就不一定要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传统的板书和讲述达到教学目的。如果一律用多媒体教学,会导致重点不突出,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最好能够结合病理学理论,应用多媒体技术,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动画,丰富课件内容。
3.3合理控制多媒体教学的节奏及进度,加强师生互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节约了教学时间和空间,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带来了海量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学节奏及课程进度。尽量做到信息量大且重点突出,节奏适中以使学生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在授课时能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进度,适时插入板书和提问,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时刻集中精力,主动接受授课内容并有时间短暂思考。
3.4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扩展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受课堂时间所限,只能教学生如何去学,不能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内容。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畅游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中,能扩充知识,提高学习兴趣[3]。教师可以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各种图文、声像资料及素材等上传到校园网,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复习及自学。还可以利用BBS讨论区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课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
篇10
然而,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仍一直沿用“理论课满堂灌,实验课看切片,老师说了算”的旧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旧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时间衔接脱节,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脱节等弊端,已不能适应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组织学与病理学基本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其利用所学的组织病理知识独立分析相关临床疾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合理的设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的必要性就凸现出来。本文谨对我院2001年以来组织学与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
1、正确处理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是搞好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先决条件组织学与病理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讲述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难点。病理学内容涉及临床教学跨度较大,教学内容中所描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
对初学者来说往往觉得既陌生枯燥,又难以理解和记忆,对此,医学院通过临床交流的方法,使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从而能在讲课过程中将各章节、各系统疾病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及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加以总结归纳,使其条理化,用设问的方式将每一个主要的病理变化与相应的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阐述,层层展开,并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注意正常和异常之间、各系统疾病之间的比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结合临床实例讲解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的课程设计是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关键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范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的学习掌握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具有很强的教学连续性。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的教学始终处于分离状态,虽然我院组织胚胎教研室与病理教研室已合并为组织病理教研室,但是,合并后的教研室在教材、教师、实验、课程安排等方面仍是各自为政。特别是第二学期开设组织学,第四学期开设病理学的课程安排影响到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一年前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已淡忘。在这种情况下,病理学教师在上课时不得不占用很多课时来复习组织学的主要内容,即便如此,学生对组织学的细节概念仍很模糊。因此,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针对存在的弊端,我们设计对组织学病理学课程进行改革的以下措施:第一,组织学与病理学教材合并为组织病理学,组织学内容后紧接相关的病理学内容。第二,组织学与病理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交叉进行,或者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授课。这样做既能省去病理课复习组织学内容所占用的时间,加快病理学教学进度,又能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安排。
二、实验教学
组织学与病理学实践性较强,组织病理学理论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学生也通过实验课直观地认识组织细胞正常与异常的形态结构,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以往的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老师简述理论,学生看看标本的旧模式上,学生动手少,兴趣低等弊端逐渐显露,致使实验课流于形式,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自2001年起,我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1、实行实验项目导师制和招标制。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实验课都由理论课老师担任.由教师根据每门课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实验项目,并将相关内容串联为实验单元,实验项目从标题到步骤、结论设计完成后交学院审查,通过后向学生张榜公布,学生对各实验项目全面了解比较后报名参与其认为设计合理、新颖,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然后,学院根据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成本及报名人数划拨实验经费,确定教师实验课酬,正式启动实验项目。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创造性实验新模式,遵循学生动手,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验开始由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概况,并做教学演示,然后,由学生从解剖动物、建立动物模型,直到制作标本,独立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以病理学心血管实验为例,学生自己动手建立高血脂动物模型,在直观高血脂症大中型动脉主要病理变化的同时,加深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病因、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此过程中,以建立动物模型为主线,将组织细胞正常与异常形态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演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知识认知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 上一篇:商业空间设计的特点
- 下一篇: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