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比较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 实验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
Common used review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bstract】 review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forming the basic skill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earning, accurate answers to all kinds of question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review are: 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 summary review method, 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 experiment review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Summary review method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Experiment review method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研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寻找高考命题思路,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教学效果[1]。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是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要把高中生物学的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实践应用、典型例题评析和实验设计与探究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方法[2]。即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加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清楚,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对前后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等,可进行横向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等等,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可列表如下:在应用比较法进行复习时,教师只起一种引导作用,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掌握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比较法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归纳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就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若干方面,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加于归纳整理,使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点面关系,溶为一体,并加于条理化[3]。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可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契领的总结和概括。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的规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具有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生物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规律;生物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规律;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规律;生物物种形成过程的规律等,都可用归纳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糖类的种类、分子式、存在、分布、生理功能等可归纳如下:
3衍射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4]。发散思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此法借用了物理学中的“衍射”一词,表明的是对某一重要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展开、延伸和放射。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点知识为核心,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将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图示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复习有关“细胞”知识时,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①细胞的概念;②细胞的发现;③细胞学说的建立;④细胞的化学成分;⑤细胞的分类;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⑦原核细胞的结构;⑧细胞的分裂;⑨细胞的整体性等等问题。图示如下;
4实验复习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5]。对实验的复习,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自由观看生物实验的录像或课件;把书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并按类收集相应的习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习题的同时给予正确的点评等。在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复习中,首先,应重点培养和复习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实验对照的设立、如何减少试验的误差等;其次是精练,多渠道收集有关实验设计的题目,精选部分开放性较强的好习题给学生训练,在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学生修改题目,对于丰富多彩的答案,只要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都给予肯定。特别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和同中求异。至于在实验中涉及到的文字表达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综合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方法很多,可以由点到面地复习,即扩散复习;也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即串联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往往需要通过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例题为载体,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复习。
5.1扩散式复习法。扩散复习法是指从一个知识出发,发散性地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使书本知识重新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复习方法在生物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整个生物界是互相联系的,生物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的知识由于内容的需要分散在书本的各个章节中,因此应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复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时,可以把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及生物的变异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但能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规律来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传递情况。另外,由于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来源。
5.2串联式复习法。所谓串联式复习法,就是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将多个知识点像电路中被串联的电阻一样被“串联”在一起。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知识体系的分类要求,书本中对某一知识的叙述,往往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因此在复习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的知识时,可将以基因为中心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图示如下:
细胞核 染色体(DNA)或染色质 基因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氨基酸 蛋白质 性状 中心法则。
串联式复习法的特点是: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容易把握住各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化比较快,容易在一节课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知识的迁移。此方法适用于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在构建如上知识体系时,应先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安排知识的串联顺序,在两个知识点间建立一个“关节”。
以上两种综合复习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本来分散、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各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选择,一节课可以只用一种复习方法,也可以合理使用多种复习方法。其中比较复习法和实验复习法在第一轮高三复习时使用较好,而综合复习法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适应于第二轮复习中。另外,复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生物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多地应用启发式和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把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数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千秋.教师管理心理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10;2(5)
3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10;2(5)
篇2
生物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种,教法主要有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及讨论法),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习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法,还要对学法进行正确指导。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基础生物学的常用教法: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现象的方法。生物学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应用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对象或现象描述的性质,一般都采用讲述法。实验、实习、参观等的指导也常用此法。初中低年级采用较普遍。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概念、原理、规律的方法。生物学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和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自然现象说明、解释或科学论证,一般采用讲解法。中学高年级尤高中多采用。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二、系统性。三、启发性和趣味性。四、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练,并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机动性。五、要运用好板书。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问,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师生相互交谈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来说,可对不同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并能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提高教学效果。此法一般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时也可利用合乎逻辑的思维,从当堂了解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去比较、推导、归纳以解决新的问题。此法不适于从未知到已知,因此,不是所有教学内容任何情况下都可采用谈话法。谈话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就教学环节来看,传授新知识、检查复习、巩固新知识、参观及实习的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均可用。这些环节中进行演示和观察时应用尤多。就教学对象来看,年级越低,采用此法的比重越大。有的国家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主要采用此法,因为初中生的年纪小,自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不能长时间集中听取讲述。话法根据在不同教学环节的运用,可分为三种:一是启发式谈话,用于传授新知识。教师借助提问,启发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或演示的教具和实验,或对课文的分析综合,经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二是问答式谈话,用于检查复习和巩固知识,教师就已学的内容提问,由学生回忆和运用已学的知识。三是指导性或总结性谈话,用于参观、实习、实验等教学实践之前后,通过谈话以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独立作业或总结活动收获。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充分准备;二、要妥善组织;讨论法 讨论法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上海育才中学创造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其中“议议”,就是采用讨论法。讨论法的优点是: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集思广益,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知识;通过对问题的相互争论,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经过共同切磋琢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还有利于生物教学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然、生产和生活实际。此外,讨论中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未考虑到的新问题、新见解,这可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讨论法在生物教学中,一般应用于教师讲述后、独立自学后、实验和复习后。
篇3
关键词:示范法;纠错法;对比法
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最直观、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演示的正确动作,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体育教学中的“示错”是指对错误动作的示范。“示错法”是教师在预防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中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示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地、及时地、恰当地运用“示错法”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在篮球教材中常用的几种“示错法”教学。
一、自我纠错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能找出技术动作的错误所在,善于发现错误是创见的前导,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善找错误看成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而不是消极的补漏。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找出其他同学技术动作错误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采用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简单讨论、评议等方法,不断发现“错误”。
例如:在教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质疑,为什么传球的时候会出现传球路线不正确、落点不稳、接球时手指受伤或接球不稳等错误现象,并让学生找出。这时同学们就会议论纷纷,有的说持球手形不正确,手指生硬,全手掌触球;有的说两臂用力不一致,成推挤动作;还有的说接球时两手没有形成半圆,甚至说接球时伸臂不主动,缓冲不科学等等。可见这些观点的提出反映了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点有了正确的理解。
二、正误对比法
教学中,学习一个新的动作,由于学生对动作概念、要领、方法不清,表现得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能力。伴随多余动作或受旧技能习惯动作的干扰而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模仿这些错误动作,使全体学生看到鲜明的正误对比,帮助学生认清动作的实质,使错误动作加以改正,正确技术加以强化。有时教师对错误动作的模仿还有利于发现“教”时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生单手肩上投篮的过程中,教师并不先做出正确的投篮动作,而清晰地做出以下四种投篮动作让学生辨别:
(1)五指生硬,用手心托球投篮;
(2)肘关节外展,上下肢运动方向不一致的投篮;
(3)蹬、伸、屈、拨动作正确的投篮;
(4)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动作脱节的投篮。
然后让学生指出哪种投篮动作正确并说明理由,经过同学们比较、分析,一致认为第三种示范动作是正确的。这样在比较中突出了正确动作,又揭示了错误所在,学生在练习单手肩上投篮时能记住“蹬、伸、屈、拨球”这一要点。这种教法摆脱死记动作概念,着眼放在真正掌握技术动作上。
三、“错误”示范法
教师在进行直观示范时,为了让学生对正确动作有深刻的认识,可有意做学生易犯错误的动作,教师用“错误”的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反馈。
例如:在教学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过程中,教师先做“一步小、二步大、三上冲”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给这个示范找错,经过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是由于第一步跨得小,第二步跨得大,而导致最后投篮时身体的前冲。学生们一致认为正确的动作应该是“一大、二小、三高跳”。错误找出的同时,教师在学生分组练习时再多次强调“跨、二步小”“提膝、出手”等动作要点。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传授方法好。
这样,教师在示范错误动作的同时,还应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鉴别,充分认识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反复练习,使正确技术动作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
参考文献:
篇4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等,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分析实验技能也是药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目前的化学实验基本上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该运作方式存在着投入大、损耗大、效率低、周期长、维护困难等缺点。而且,分析化学实验课时的多少也是制约学生熟练掌握该技能的一大因素。由此导致理论与实训课程不能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练习时间少,缺乏创新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仿真实训系统的使用,既解决了实验实训室与实验实训设备引发的问题,又可以增加学生实训的课时。将仿真技术引入到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当中,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实验设计更加灵活,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该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平台主要包括基本仪器、仪器的使用和经典实验三大板块,包括了各种分析化学实验中可能用到的量器及仪器的介绍和基本使用方法的介绍,还包括了6类经典分析化学实验,在每一类实验中,都分别筛选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每个代表性实验的实验步骤均配有文字及相应的动画演示,常用仪器也有相应的视频讲解。通过虚拟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前对实验内容、步骤等方面有更为充分的认识,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
2仿真实验在药学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药学专业的很多课程都与化学相关,除了分析化学以外,还有众多化学课程也已经开始应用仿真实验来辅助教学,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仿真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对于生物化学来说,仿真技术深入地展现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微观机制,加深了学生对该学科的了解,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对于物理化学来说,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病,将计算机仿真实验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后,充分体现了仿真技术在化学学科领域中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与实际实验操作有机结合之后,能够更好地构建出一个合理、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践也已证明,通过进入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仿真实训有力地推动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仿真实验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仿真技术正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传统实验教学领域。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前,教师花费时间对实验原理及步骤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示范,教学手段单调,实验操作过程的演示也不够全面,有的学生甚至看不到教师的演示,对其理解整个实验过程及掌握规范的分析操作技术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仿真模拟实验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便捷、经济省时等多种优点。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已经开始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来辅助教学,如中药鉴定、药物化学等。中药鉴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中药的品种繁多,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在这些种类中,传统中药约1200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就算是选择一些常用的中药来学习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对教学资源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建立丰富的仿真资源库,利用仿真技术对各种中药鉴别进行剖析、模拟并应用于教学将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大方向。而对于药物化学来说,药物的合成实验也是一项繁琐的实践,不同的合成工艺有不同的合成结果,目前,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中的合成工艺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也能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的教学中去。
4结语
篇5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生物;教学实施
一、动手实验,创设探究情景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探索未知的知识时,通过动手实验能够将生物知识与问题情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望。比如,在进行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当学生已经理解观察完质壁分离现象与复原现象,并明白了渗透的作用原理后,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在做实验时要选择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能否采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做材料?”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随着学生逐渐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应该逐渐提高难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的状态。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知识和实验操作,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教学的过程原本就是“还原生活”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积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切实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时,要将整个过程完全熟练掌握,很多学生都为此犯难。对此,教师可以将呼吸作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出真实的情境,在课堂中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并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酸奶是怎样制成的?葡萄酒的酿造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其中的原理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和创新。如何形成师生融洽的教学氛围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当前问题情境教学已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创设情境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并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以质疑、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最终达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立辉.高中生物学实验应充分重视课外活动[J].生物学教学,2011(01).
篇6
关键词:生物学;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57-001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显微镜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在利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时,由于盖玻片非常薄,容易破碎,有时实验室准备不足,盖玻片用完了,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有学生开动脑筋,另辟蹊径,利用切割的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薄膜片代替,使实验正常开展,实验效果较好,而且透明塑料薄膜片不易破碎,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教学中像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脑思考,不仅激发了兴趣,乐在其中,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需求,来阐明生物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阐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首先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内容: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及其危害,从而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还请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调查活动,如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入侵生物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的还写出了相关的调查报告,为有关部门防控一枝黄花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建议。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界纷繁复杂,魅力无穷。学生自小对花鸟鱼虫等生物就有天然的爱好。布鲁纳主张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学习两栖动物时,可以让学生采集一些小蝌蚪,上课前陈列在实验桌上,桌上还放着其他两栖动物标本,学生进入教室,便可见到各种蛙的生态及繁殖现象,以及蟾蜍、大鲵等标本,使他们课前就对青蛙等两栖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青蛙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青蛙的形态结构方面有哪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相适应?青蛙怎样进行繁殖和发育?结合以上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生殖发育特点。教学中可经常性地利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开发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喜欢上了生物课。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亲自动手后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把一片菠菜叶放在清水中,然后口含叶柄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再根据现象组织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1.气体是由叶片上的什么结构出来的?2.这种结构又是如何控制气体进出叶片的?3.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应该选择上表皮还是下表皮?接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师可先对实验目的作必要说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然后学生分组结合所提问题分析讨论各自实验情况,教师参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叶片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来调节。以实验设问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把实验贯穿于教学过程,做到师生互动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此外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媒体的组合,增强动态效果,去突破难点。例如传粉过程、血液循环途径等,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进行直观教学,使生命现象变得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五、注重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和智力另眼看学生。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但一次在实验室上“制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课时,却发现他非常认真地做实验,而且全班同学中他第一个完成,效果也非常好,我马上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上理论课时也能认真学习。此后,这位同学上课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些学生在“副课”上不认真上课,甚至喜欢捣乱,教师不应歧视,否则他们可能会“破罐子破摔”,而要多找原因,少些批评,多些表扬,这样在生物课上,使他们觉得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后进生;潜能;有效性
一、生物学科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确定学科后进生的转化对策,首先必须搞清楚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一般地说,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后进生的形成有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只讨论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方面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不扎实
初中升入高中后,课程设置非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归纳、总结,不能统筹安排时间等。根据调查和询问,一些学生认为生物比物理、化学等学科更难学,原因就是内容多、难记。我们通过对比发现高中生物所函盖的内容非常广泛,相关概念特别多,而这些后进生恰恰基础不扎实,对概念的认知、理解往往不透彻,甚至一无所知。
2.学生消极情绪体验过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
学生智力得不到发展,学习效率低下,必然导致学业成绩不佳,再加上教师多次反复地批评,不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消极情感体验过多。
曾听见过一名教师与学生这样的对话。学生问:“细胞膜有几层磷脂分子层?”教师很不耐烦地说:“都说了多少遍了,书上写得清清楚楚,2层。”学生进一步问:“那为什么一定是2层,1层不行吗?”这时教师生气地说:“真是猪脑,为什么你有一双手而不是一只呢?”说得学生哑口无言。教师这样对待学生使他们认为自己很笨,没有学习进步的可能,缺乏学习的自信心,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学生因此对此学科的学习缺少兴趣,情绪沮丧,自卑感强,学习行为被动、消极。
这些问题行为较为内隐,教师不易觉察和确定,更不能及时帮助解决。时间长了,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容易发展成为后进生。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效率低
由于中学设置课程增多,教材内容增加,各学科相对教学时间缩短。这样一来,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也整齐化一;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简单;忽视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思维训练,致使学生智能因素得不到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摄取信息量少,不能有效地记忆并形成有效思维,常常找不到学习要领,使智力活动处于半停滞或停滞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二、挖掘后进生的读书潜能
读书法是生物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目的是通过读书了解课本的基础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作为教师,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机会都给优等生,而应把更多的机会给后进生。只有调动起班级中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班级里一位后进生学习状态明显不佳,这时,恰好讲到一个概念性的问题,需要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笔者点到他的名字,要求他将课本中的一段读一读。他站起来后,首先感到很吃惊,好像还不知道让他读的是哪一段,然后就是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这时笔者大声地说:“希望大家在别人读书时能给予尊重,刚才我在讲课时,发现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我相信他能把38页第三段的内容读得很好。”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他不仅读得好,而且准确地回答了笔者所提出的问题。
三、挖掘后进生的板演潜能
上黑板板演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板演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而且能锻炼其归纳和整理能力,同时还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对大多数教师来讲,可能希望找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预想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这样,可以为后面内容的进行节省更多课堂时间。但是,这样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堂,这样的板演效果不一定有好效果。作为教师,当然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课堂上的内容,但是,毕竟能完全掌握的很少,大多数学生还存在漏洞和不足。客观地让学生将不足现于板演过程中,教师再认真予以指导,笔者认为也应多给后进生板演的机会。
总之,在当前中学教育中,各类后进生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学科后进生,因为他们只是部分学科落后,发展潜力很大。如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扬长避短,不仅会对后进生个人的成长和升学起显著的作用,而且对学校教育、社会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善于挖掘后进生的潜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谁制造了后进生?[J].师道,2005,(04).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能力;现代技术;教学方法
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观察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灵活运用以下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大家分享。
一、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CAI课件,做实验或操作的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的感性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观察演示时一定要进行定向观察,而且要做到:观察按一定顺序:抓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时积累感受。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图片、挂图;实物和模型的演示。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条件合理选用。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挂图生物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例如:如:家蚕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的插图,并且不按照正确的顺序,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插图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从而排列出家蚕的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
由此可见,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提高学生兴趣,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演示法的应用注意几点
(1)演示的目的明确、有条理,要突出及清楚地展现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对演示的图形或实物要精心设计有所取舍,防止喧宾夺主。同时,要适时、适当的演示,为掌握理论形成形成概念服务。过多地演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
(2)演示时要做好指导和启发,指出观察的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忽视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或者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联想。如在讲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中其中讲受精过程时,我采用播放视频的教学方法,边播放边提醒花粉落到雌蕊柱头时长出花粉管的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看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时顶端破裂释放两个,接着提醒这两个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会睁大双眼观察一个会与卵细胞结合,一个会与中央细胞结合。通过观察视频这样把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掌握很清晰,很牢固。唤起学生的兴趣。
(3)演示的对象大小适中、色彩鲜明、摆设合理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听清楚。特别是动态的对象或几方面有关联的对象,要提放学生顾此失彼。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认知事物,例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可采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听到和看到心脏在不停地跳动,血液从心脏出来时流经全身的血液颜色变化。重点指出颜色变化的位置。这样会引起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这样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增强演示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提高,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软件汇集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创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去直观的观察、感受生物生物教学的内容,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形之有效的教具,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运用多媒体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也从很直观的观察到内容的存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
1.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更便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观察和感受,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
2.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事物直观展示,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生物课对于《种子的萌发》只从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给予展示、观察,好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又不易观察其生长的详细过程,教师对此无从下手。但使用多媒体后,将种子萌发的各个时期用flas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种子中各部分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又能详细描述其变化过程。
3.多媒体教学可以从静态到动态事物直观展示,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9
摘 要 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现象,针对性地采用一些有效的恢复手段能够促进人体疲劳的消除。文章综合分析多篇理论研究成果,以期对体育教师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上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运动型疲劳 恢复手段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训练达到某种程度的标志,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大强度、大密度的训练,因此体育教师、教练员一旦不根据运动员的实际状态安排训练,便很可能会出现运动性疲劳。适宜的运动性疲劳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过度的疲劳不仅会阻碍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造成各种运动损伤,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教练员了解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办法,更要熟悉掌握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恢复手段,使学生的机体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为以后的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训练学恢复手段
训练学恢复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的负荷、手段、间歇时间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这种疲劳恢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手段可以和体育教学训练手段、方法相结合,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训练学恢复手段:变换训练内容、方法和训练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训练学恢复手段。变换方法即针对同一种技术或素质训练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来达到共同训练效果的目的。如排球运动中垫球技术的训练,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然而,如果一味地采用一种训练方法而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盲目进行训练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训练产生一定的不良心理反应。变换训练环境能够使学生对训练产生新异刺激,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效地降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如田径项目中耐力训练,变换一下以往一直在田径场练习的环境,可以在足球场安排一场美式“橄榄球”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耐力。交替安排负荷、调整训练的间歇时间与方式,比如力量训练过程中,上肢肌肉和下肢肌肉轮流进行训练,在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耐力训练时要特别注意间歇的时间和方式,间歇时间过长就不能够对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达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间歇时间太短运动员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运动量过大容易导致运动性疲劳,一般以心率恢复到120-140次每分钟为宜。此外,训练的间歇方式应以积极性休息为主要方式,比如做一些伸展活动、徒手操、静力性拉伸等动作促进疲劳快速的消除。灵活多变的训练手段,在训练课中穿插和采用一些轻松愉快、富于节奏性的练习等训练手段,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疲劳程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
主要包括理疗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氮水浴、盐浴、含氧浴等,其他手段还有按摩、电兴奋、电睡眠、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其中水浴、按摩是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
三、按摩
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恢复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放松恢复阶段局部按摩方法尤为常用,按摩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有助于消除局部的疲劳,达到恢复的目地。按摩分为全身按摩和局部按摩两种,其中全身按摩一般在训练后的2.5-3小时进行,局部按摩是在训练过程中或训练结束后进行的,可以消除局部的运动性疲劳。按摩的方法以肌肉揉捏为主,此外还包括按压、抖动、叩打、肘顶、踩压等手法。
四、心理学恢复手段
主要是利用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气功、生物反馈、呼吸调整等手段促进恢复。心理学恢复手段主要是靠人的意念,通过一定的心理暗示来达到放松的目地。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有放松练习、自我暗示和呼吸调整等方法。放松性练习主要是通过采用一些积极性的放松手段使运动员的机体快速从运动状态转为平静的疲劳恢复手段。这种方法被体育教师广泛采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田径长跑训练后不要立即坐下来休息或停止运动,而是应该在长跑结束后再进行一段距离的慢走。呼吸调整方法以简便易行、容易组织的特点也经常被体育教师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运动训练中大强度、高密度的素质训练往往会使运动员出现缺氧、心跳加速、呼吸不充分、吸氧量不足等状况,体育教师可通过一些呼吸调整方法使运动员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继续参与训练。例如:在长跑训练中,运动员可以采用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调整好呼吸的节奏,降低疲劳的程度。自我暗示是通过一些积极的语言进行自我的激励、暗示的方法,这种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常常出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例如:在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大声喊出“我不累”、“我很放松”、“我是最棒的”等暗示语。
参考文献:
[1] 靳磊.论运动疲劳的产生与消除[J].
[2] 石展望.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研究进展[J].2009(3).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感悟生命;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234-01
著名的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学生物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努力挖掘并适当补充,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1.角色扮演,激感
生物学的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这就需要创设各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情景。角色替代无疑就是创设生活情景的一种好办法。
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替代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暂置身于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可以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既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还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
2.深入自然,亲近家乡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深人大自然,在与自然界的接触中,亲近美丽富饶的家乡。如,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开发区,亲身感受家乡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发展。在参观活动前,组织学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围绕高新农业分成若干课题小组,有无土栽培课题小组、植物组织栽培小组、热带兰花种植小组、生态农业研究小组、观光农业研究小组等,学生有备而来,相关背景知识、研究动态、最新进展都了如指掌。一到参观点,就分散活动开了,开发区的科技人员被一个个团团围住,他们没有想到学生的问题那么专业,热情那么高涨,在这里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无土栽培中一般不需添加氯元素(因为自来水中含氯元素)等,感受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让学生认识家乡的水资源是生物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每年在环境调查中,教师都突出水资源专题,认真指导学生设计调查研究方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上网搜索,在他人工作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变通和延伸,使这一传统研究项目有了新的创意,学生从不同侧面设计调查方案,从中发现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根治对策。在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悠悠爱乡情升华为拳拳报国心。在翠绿的茶场,芬芳的果园,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与富饶。只有当学生有了对家乡深深的爱,他们才会树立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对破坏家乡环境的现象,有一种切肤之痛。所以教师既引导学生看到家乡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的一面,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在环保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珍爱生命,关心父母
在青春期,伴随着身体形态、功能及性器官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较多的心理矛盾,此时关注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就显的十分重要了。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很难禁受起挫折和失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感到十分委屈,跟父母、老师、同学产生对立情绪,一时冲动出现离家出走,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青春期》这两小节后,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母亲在怀孕的280天中会有各种生理反应,各种生理负担都会加重,以此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热爱父母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发育比较早,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想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开展青春期生理、心理讲座,女生知识讲座。一方面让她们自我了解、相互了解,同学之间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要个别谈心,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克服消极思想,积极树立远大理想,乐观自信,塑造健全和谐的人格。
4.巧用教具,演示演示,培养观察能力
4.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细胞分裂"一节中,利用挂图讲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后,教师又接着挂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请学生对比观察两张图的相同处和不同处。然后让学生对照"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讲述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最后教师总结。这种由学生自己观察--讲述--老师总结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在教学中使用挂图和插图时,为了保证观察的准确性和课堂效果,需要注意:(1)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钻研教材和图的内容,做到指图正确,讲解严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教师要具体指导观察图的方法。在请学生观察图前,要把图中的符号、结构名称、切面位置等内容交代清楚。(3)出示图的时间要适当,不可过早或过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