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道路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道路建设

篇1

(一)重要意义:在全面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村域道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各部门、乡镇、行政村要明确各自在村域道路建设发展问题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搞好统筹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加强配合服务,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交通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努力构建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体会议和会议关于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的重要精神和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紧扣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立足点,以大力改善广大农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自愿、全民参与”的建设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以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为基础,以加快村域道路建设为拓展和延伸,大干快上,加强管理,全面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实现我区农村道路建设新突破。

(三)实施范围:

(1)通村水泥路:按照省上要求,未通水泥路的行政村,要抓住机遇,积极动员,大干快上,全区今年建设通村水泥路53.1公里,到年底前实现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通村水泥路建设标准不变、后山区村补助标准适当增加。

(2)村域道路:启动村域道路建设,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修建村域道路必须在村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群众积极性高,自愿筹资筹劳的前提下。今年计划建设村域道路49公里,使全区农村公路发展水平跻身全市前列,农村交通面貌明显改观。

二、明确目标,科学制定农村道路建设任务和标准

(一)年投资目标:全年计划完成农村道路建设总投资2328万元,其中,通村水泥路建设投资1593万元,村域道路建设投资735万元。

(二)村级、村域道路建设定义:

(1)村级道路是指按照省上要求和标准实施的通村水泥路,坚持“一村一路”和“转弯不回头,直行不分叉”的定义,是由乡镇政府或主干路通往村委会、学校或最大的一个自然村的道路。

(2)村域道路包括村域内主干路和宅户门前路两类。其中,村域内主干路是指连接各行政村与行政村,自然村与自然村,组与组,行政村通自然村、组之间的道路。宅户门前路是指农村村民户住宅前的道路。

(三)村级、村域道路建设标准:

(1)村级道路:

路基:密实;边坡稳定;坡度平缓顺畅;宽度不低于6米。

基层:坚持“不见水泥就见石灰”的原则,必须是灰土碎石类基层或水泥稳定类基层;石灰不低于30%,砂石不低于40%;压实后必须板结成块状;厚度不低于15厘米,宽度不低于5米。

路面:必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砼配合比标号不得低于C30,路面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4.0MPa;厚度不低于18厘米,宽度不低于4.5米。

(2)村域道路:

路基:密实;边坡稳定;坡度平缓顺畅;宽度不低于4.5米。

基层:必须是石灰稳定类基层或砂砾类垫层;石灰不低于30%,砂砾不低于40%;压实后必须板结成块状;厚度不低于15厘米,宽度不低于4米。

路面:必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砼配合比标号不得低于C25,路面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3.0MPa;厚度不低于18厘米,宽度不低于3.5米。

三、明确职责,确保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区交通局及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建设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交通局局长同志担任。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工作职责。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全民参与,共同建好农村道路。区交通局作为农村道路建设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计划、协调、管理、指导、服务、验收和质量把关工作,重点把好设计关、招投标关、原材料关、技术关、验收关,要给建设路段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等支持,确保列一条路、建一条路、成一条路。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道路建设的责任主体,要逐路段层层落实任务,将责任落实到村,落实到人;要积极动员群众,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道路建设工作,确保列入计划的项目如期完成。各受益村要想方设法落实自筹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建设。

(三)严格控制程序。

(1)严格控制计划审批。村级和村域道路建设项目计划的申报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项目计划的审批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要尊重群众意愿,不修群众不想修,群众不愿修的路。

(2)严格把好质量关口。从路基到基层、路面建设,严格按照村级、村域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实施,上一工序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基层工程建成后未经交通局验收审批不得进行路面施工。要严格把好工程建设主要关口,如原材料质量、水泥用量等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严格项目招投标制,严禁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坚决制止村组不顾质量自行组织村民施工。工程验收时要坚持以数据为依据,坚决杜绝仅凭个人眼观来确定工程质量。

(3)全面落实质量责任。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村委会主任对本村公路建设质量负全责。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加强工程质量督查,坚持经常下工地检查质量问题,做到每周不少于2次;监理单位和村干部必须跟班作业,监理和村组干部不在现场不得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做好企业质量自检、互检和分项工程交验工作,并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社会各方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形成“政府督导、村组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群众监督”的道路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对在工程建设中因个人失职造成损失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广开思路,多渠道筹集农村道路建设资金

农村道路建设点多、面广、线长,投资规模大、任务重,全区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资、群众集资、项目捆绑、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一是提高通村水泥路的补助标准:省上每公里补助15万元;市上每公里补助2万元;区上对新修的路面宽度超过4.5米的每公里补助3万元,对后山区村新修的路面宽度超过4.5米的每公里补助4.5万元。二是今年区政府对村域道路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对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新建的村域内主干路宽度在3.5米以上的区财政每公里补助3万元,对按照规定标准和要求新建的宅户门前路宽度在3米以上的区财政每公里补助2万元。各受益村要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动员在外工作人员和沿路单位、企业捐款捐物,支持村域道路建设,并通过立功德碑、道路冠名等方式大力宣传捐助单位和个人的功绩。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必须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责任,加大项目包抓力度

为了推动全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通村水泥路建设继续实行“乡镇负责、村组主建、部门包抓、目标管理”的建设体制。对年实施的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逐一安排区级包抓部门(详见附表1)联村共建。各包抓部门要切实负起包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科学设计线型,保证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项目建设资金、技术,切实从财力上予以支援;增强包抓服务意识,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包抓项目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六、加强管护,确保农村道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养护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受益村要充分认识养护管理工作在农村道路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管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建设,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各行政村要设道路管理员,专人负责各自辖区范围内的农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

(二)强化路政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法治路,建立乡规民约,把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结合起来,坚决制止侵占和损害农村道路的行为。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依法保护农村道路的路产、路权,保障村域道路完好、安全和畅通。

篇2

1.目前农村机耕道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无人管理,路况很差。据了解,在江西省的乡村,原先兴修的一些机耕道路,由于没有明确由谁来管理和养护维修,因而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养护维修,路况很差的状况。有的乡村机耕道路恢复成了农田;有的被开垦种上了蔬菜;有的机耕道路越来越窄,最窄的路段宽度不足1m,变成了羊肠小道;有的被雨水冲坏,坑坑洼洼,沟坏桥毁……

(2)缺少资金,无法兴修和养护。有的乡镇村干部提出,兴修和养护农村机耕道路是农村中的公益性事业,应该由国家投资出钱;有的农民认为,兴修机耕道路应由当地政府投资出钱,养护维修机耕道路则由农机户(农机手)出钱;而有的农民认为,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是村集体的事,应该由村集体出钱。由于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的资金得不到落实,有的村就摊派农机户和农民的义务工来兴修和养护维修机耕道路,但农机手和农户都敷衍了事,使兴修和养护机耕道路的事得不到落实。

(3)机耕道路建设不标准,不规范,存在农机事故隐患。近几年来,有的乡村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也安排了兴修机耕道路。但在兴修时无技术标准,无验收制度,无技术档案,使机耕道路的宽度、弯度、坡度、路面的平整度,沟、桥的设置等都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行走的要求,专题在农业机械转移行走过程中,掉沟、陷机、翻机(车)的现象常有发生。由于存在农机事故隐患,影响了机耕道路的安全使用。

2.加快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化促进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把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做到农村机耕道路建设年年有规划,有措施,有督促检查,有责任。

(2)制定管理法规,依法管路。根据《农机化促进法》的规定,地方政府应制定《机耕道路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农村机耕道路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使机耕道路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还要制定机耕道路建设规划,申报、验收,使用等一系列程序和要求,确保机耕道路建设顺利进行。

篇3

3月初,为摸清我县机耕道路建设现状,县农机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10个乡镇的机耕道路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1、规模集约化生产意识不强,维护措施不力。一方面,实行农村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丘稻田分成几块,农户对田间机耕道路的维护越来越少,有的为拓宽种植面积,将田埂挖得越来越窄,连行走都不方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外出经商或务工的人数日益增多,农田出现荒芜,机耕道路缺乏维修,甚至被人破坏也无人问津。同时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和维护本村机耕道路建设。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政吃紧,用于乡镇机耕道路建设的投入很少。近年来,全县的城镇建设、公路建设有较大改观,但乡村道路投入仅限于修修补补,对田间机耕道路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3、机耕道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全县现有机耕道路都兴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机耕道路特别是田间道路主要用于人、畜力车的通行。加之多年来自然损毁和养护不力,致使一些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通行。

三、措施及建议

1、要有农田机耕道建设的规划。农田机耕道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量大面广任务重,国家应列入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计划,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必须作出具体的建设安排,把它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篇4

一、县乡道路管理的基本情况

目前,县乡道路总里程达316.77公里,县乡道路附近人口近22万,学校128所,学生25800人。20__年县乡道路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85起,死亡5人,其中涉及摩托车事故71起,死亡5人。至今年三月份止,全县拥有机动车38762辆,驾驶员42931人,其中农用车、摩托车类36631辆,农用车、摩托车类驾驶员35053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道路状况差。县乡道路除县城通往关西客家围的龙关公路、横岗至九连山古坑的横黄公路经改造已达三级外,其他均为五级或等外,且大部分道路路面窄,陂度大,转弯半径小,无标志,都是只能满足行人和摩托车、农用车通行要求的道路。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对道路路面进行了硬化,但基本上都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稍作整理。

二是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法率高。尽管通过多年来,特别是实施“五进”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是,许多村民要改变以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交通陋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速度快,驾驶人交通意识淡薄,农村以非客运车辆为主,且非法载客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驾驶人人道德素质低,超速超载、乱停乱放、人货混装等违法现象突出,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执勤交警面对愈演愈烈的违章行为时,往往加大纠章力度,但却经常遭到违章者的谩骂,威胁甚至殴打,一些有权有势的违章者还时常以权压法、说情、恐吓,手法、手段不一,常令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三是交警警力不足,经费难于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乡村道路的日常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辖区交警中队,但中队仅有正式干警3人,其余均为交通协管员(5人左右),与当前的人流及车流量的现状相比,存在着警力不足的问题,中队民警基本上是日夜奔波于国道和省道中,根本无暇顾及乡村道路的管理。且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得不到休整,而交通协管员待遇又普遍较低,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基础通管理投入中,由于经费难以保障,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局面。因此,对于许多乡村道路的管理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导致县乡道路管理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二、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快县乡道路的改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应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意识,使交通管理尽快地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对道路硬化要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应突出道路交通的基础地位,尽量加宽取直,彻底改变山多地险、临崖、陡坡、坡长等道路现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各级政府要将道路改造经费纳入计划,将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交通宣传设施等建设一并纳入,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以及临崖、临湖和临河地段,必须设立安全防护墩或者防护墙及警示牌;加大整治违章建筑力度,对占道的违章建筑要一律清除。

二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对能开通客运车辆的县乡道路,开辟公交线路,逐步淘汰低速、安全隐患多、占道面积多的人力三轮车,使交通结构趋向合理;要加强路面秩序管理,对农用车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要改进工作方式,在严查无牌车辆上路、无证驾驶之时,可采取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的办法,方便群众办证上户。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继续抓好交通安全村的创建活动,使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每户居民;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采取发放交通安全温馨提示卡的形式,向驾驶人及群众进行宣传;是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周年日、“安全教育日”,利用街道宣传、电视宣传、“五进”宣传等形式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篇5

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体育、福利等事业相比,公路建设同样具有福利性质。所以,可以发行相应的公路建设彩票,一方面与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一样为社会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公路建设募集建设资金,另一方面没有支付利息的压力。因此,对于农村公路建设来说,发行“公路建设彩票”是一种绝佳的筹资方式。

2接受单位和个人捐款

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建设农村公路具有广阔的受益面。对于单个的捐款来说,虽然额度有限,但是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募捐,通过累加,那么将会是一笔数量非常可观的资金。目前,我国需要建立一个便利的捐助渠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想为农村公路建设贡献力量的社会群体提供方便。对于捐助额度较大的一些国内商业企业,需要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回报或精神回报,例如,可以向国家申请减免相应的所得税,对捐助企业通过媒体向社会加强宣传等。另外,对捐助资金的使用进行公开和透明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捐助人看到所捐资金使用情况,进而激发更多人的热情捐助。

3利用农村公路沿线设立广告载体筹资

在全国公路网络中,农村公路是末梢神经,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借助候车亭、路标指示牌、车体广告等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消费市场逐渐被开发,许多商品急需进入农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公路沿线的广告载体成为商家的首选。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建设农村公路所需的资金。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交通部门需要建立农村公路沿线商业广告的管理体系,以广告带动其他商业性开发,形成有效的商业化操作资金回笼手段。

4集中采购,科学设计,搞好“节流”,节约资金

一是集中采购节约资金。冬天,沥青价格便宜,而到了夏季,则往往每吨会飙升甚至翻倍。如果以市为单位建立沥青储存库,进行集中采购,则能享受到“团购”的巨大优惠和“季节差价”。水泥、沙子等原材料亦可以像沥青一样,通过有计划的政府集团采购,降低单价,从而降低农村公路建设造价。同时,集中采购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遏制在采购中间环节上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二是科学设计,节约投资。要注重优化设计和施工环节的管理。在工程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尽量利用老路,充分考虑料场远近,反复比选方案,科学设计;强化预算,节约投资,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三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降低建设成本。在施工中,要充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建设投资。如在旧路改造过程中,通过利用冷再生施工技术对沥青路面及基层进行翻新铺筑,充分利用了当前路面以及路基的使用材料,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确保了公路的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5结束语

篇6

为进一步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体制,明确属权、事权,切实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现象,更好地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市政府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管护的相关规定,现就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等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属权、事权。

全面界定农村公路属权、事权,对争取省、市农村公路计划修建、路面宽3.5米以上的农村公路,由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后,纳入全镇路网规划,根据连接功能,实行分级建设、管理。

1、镇区框架道路、工业园区道路,连接镇与镇(区)的等级公路,连接镇与村或村与村之间的主要道路,由镇负责建设。其中镇区框架道路、工业园区道路由镇实施管理养护。

2、除上述规定外的其它农村公路,包括村(社区)与组、组与组、组与农户之间的农村公路统一实行辖区属权,其建设、管理等工作由村(社区)负责。

二、明确建设、管理要求。

1、建设。镇区道路、工业园区道路,连接镇与镇(区)的等级公路,镇与村或村与村之间的主要道路,其建设由镇组织实施,按照镇级投资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要求进行,除上述规定外的村(社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应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村(社区)组织实施。村级道路建设标准应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即路面宽度≥4米,路基顶宽≥6米,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厚度≥15厘米,砼抗折强度≥4.0mpa,每侧路肩宽度≥0.75米,道路两侧路肩绿化、路名牌、安全警示标志应同步到位,路边沟和路田分家及时到位,工程竣工后由村组织自验,经镇农路队验收达标后办理相关手续转入正常的管理养护。

2、管护。农村公路管护要求:路面无破损、坑塘、堆积物,整理路肩边坡,修剪路肩绿化,清除路肩杂草、杂物,保持路容整洁及路基的几何尺寸,边沟及排水系统畅通,路名牌、交通标志等防护设施完好。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领导组,由马军华书记挂帅,陆爱斌镇长任组长,段月祥、王志斌、许宁、陈建波、徐建、王正华为副组长,农路队、财政、农经、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徐建任办公室主任,张兵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牵头协调、任务分解、组织推进、管护效果的督查考核。各成员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通力协作、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财政、农经部门负责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奖补资金的组织落实,农路队负责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巡查督查、交办、考核。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各村(社区)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定补干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管护措施。

2、切实强化管理

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杜绝“重建轻管”思想,制定切实有效的管护办法,配备专业保洁人员划段包干,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管护人员对道路、路肩、绿化、安保设施定时巡查,每日对路面、路肩进行保洁维护,发现道路损坏要迅速回报,村(居)要及时组织修复、消除安全隐患。负责日常工作的村(社区)干部要定期(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对道路的管护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形成书面记录。各村(社区)要大力开展农村公路标准化整治工作,每年新创建标准化整治达标道路不得少于2公里(验收标准详见附表一)。

3、严格考核奖惩。

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细则详见附表二),考核由镇效能工作组牵头,农村片长、农路队、财政、农经、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参加联合考核打分,每季度考核一次,按照20%、30%、20%、30%的权重计入年终考核,镇政府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各村(居)实行以奖代补。

(1)奖励

(1)全年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百分制考核得分85分(含85分)以上的得基本分4分;

(2)全年新建农村公路各项配套设施到位经验收合格的,每年创建标准化整治道路达2公里以上(含2公里)经考核、验收达标的,辖区内农村公路做到随坏随修、管护到位的,根据核定的辖区内农村公路管护总里程奖2000元/公里。

2、惩罚

(1)百分制考核低于85分的每下降1分扣年终责任制考核分0.2分,同时扣奖补资金100元∕公里,低于75分以下的不予奖补;

(2)新建农村公路程序不规范、质量不合格或路肩、绿化、会车道等附属配套实施不到位,罚每公里0.6万元(在镇与村往来款中扣除)两年内不按排农路农桥建设计划;

篇7

一、基本建设情况:

1、全区境内国省道通行能力明显提升。根据省市主干道路实施计划,我区积极配合市政府完成全区境内的国道206、省道332、省道228改造提升工程、外环北路、眉山高速互通等工程的建设任务,总里程30公里,完成投资15亿元,实现了机场、高铁、高速、国省干线串点成线,全区的外联道路更加通畅。

2、全区农村公路网更加完善。十年以来,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是2016年-2020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50公里,总投资3.5亿元。其中砂石路面硬化水泥道路150条240公里,老村道加宽50条60公里,沥青硬化道路25条50公里。道路等级相应提高,其中新增四级(3.5米-6米)道路200条320公里(例如镇村中心路、乡村),新增三级(6.5米)道路3条30公里,使全区农村公路路网更加完善,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二是大力实施危桥加固及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2016年-2020年共实施危桥加固10座,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50公里,总投资1000万元。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全区农村公路通行更加安全。

3.全区路长制逐步建立并趋于完善。2018年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区、乡两级路长办公室,完成区、乡、村三级路长组织体系建设。建成了区、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制定了路长制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实施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目前我区共招募乡村道路专管员46名。

4.全区公交客运一体化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9条公交客运班线(例如106路、211路),其中旅游专线1条(106路)。目前,全区境内共28条公交线路,60个建制村均开通了公交客运班车,通客车率为100%。

二、主要举措

1、积极争取国省干线改扩建道路项目贯穿我区。目前涉及我区G206、S332、S228、眉山高速互通、外环北路等主干道路工程已完成。通过努力争取,在全市2019-2020干线公路互联互通规划中,新增国道347、国道318至潜山、省道228至枞阳、省道465罗湖大桥连接线四条主干道路项目贯穿我区。

2、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更好地助推精准脱贫。

“十三五”以来,区政府通过多途径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配套幅度,在全省统一部署实施的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畅通工程、扩面延伸工程建设中,共投入35000万元,改扩建道路350公里,使全区的农村公路网更加优化,内联外通更加通畅。同时,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几年来,8个贫困村共改扩建道路80公里,省市区三级项目资金累计5000万元。目前全区60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达率100%,8个贫困村基本实现组组通目标。

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设计原则

Abstract: The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oad construc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s, and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roads.Keywords: rural road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对农村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公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加大投资,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三个层次。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农村公路主要供机动车辆行驶并达到一定技术标准。县道一般采用三、四级公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公路或村道技术标准。按照《公路法》的要求,新建公路应当符合部颁标准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等外公路,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改造为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鉴于目前一些贫困山区中连接乡(镇)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的乡村公路交通量小,且路上行驶车辆也多为拖拉机、农用车等体积、载重相对较小的机动车,所以,对这些公路的路面宽度、路线纵坡、曲线半径适当放宽要求,暂时采用村道技术标准是可行的。

一、农村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设计中盲目追求高标准

农村公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为四级公路,各项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比较低。在现实中有的部门在进行设计时,不顾道路的实际需求情况,盲目追求高标准。比如,四级公路设计,最短坡长可采用60米,路线纵向坡度可控制在9%,而有的门把四级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要求设计,设计最短坡长200米,设计纵坡控制到5%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使原先的旧路无法被充分利用起来,而且会占用更多的土地面积,增加资金负担。

(二)对路面宽度的规定不符合实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5米。这个规定对于部分地区来说过于狭窄,由于农村车辆会经常性的载物,这样占用的宽度就必然会超过车本身的宽度,如果两辆这样的车相向同时经过一个路段,那就显得更加狭小。此外,农村驾驶拖拉机、机动三轮车等的人没有驾照,驾车技术无法保证,道路狭窄使交通事故更加容易发生。

(三)指路标志缺乏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资金欠缺是经常的事,所以为了保证公路的质量,人们往往忽视指路标志的设置。公路管理人员对指路标志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再加上指路标志的造价比较贵,所以在指路标志设计中应付了事。虽然农村公路主要是村民自己使用,村民对指路标志并没有什么需求,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个地方,对此十分熟悉。但是农村公路也是主要的交通路线,不仅仅是用于农村,也是外地司机经常会使用的。当司机对当地地理位置不清楚的时候,指路标志就是他们的指南针。如果没有指路标志,司机要花很多时间打听方向,甚至会由于对路况不熟悉而发生交通事故,这就不利于保证人车安全并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公路设计的原则

(一)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在公路建设中,要利用先进技术提高道路质量,完善排水设施,最大程度的保证车辆在阴雨天的行车安全。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要解决好土地利用问题,减少施工垃圾,维护村庄的环境,做到因地制宜,提高农村的交通和生活环境。

(二)农村公路设计要符合等级要求。在公路设计时要以现有道路为主,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中占用有限耕地资源。在乡(镇)公路中,预测交通量较大的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一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实施;工程艰巨、难度较大的路段,个别技术标准可采用四级公路下限指标,但必须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通过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受条件限制路段,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

(三)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在农村公路改造中,对桥涵的情况要进行科学的实地考察。对桥涵的具体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桥涵要进行拆除,对结构完好的桥涵要保留,利用其自身的价值,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减少资金投入。但在对旧桥涵的使用上一定要认真,对旧路上的桥梁、涵洞,要逐一进行充分的调查、检测、计算,反复进行强度验算,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直到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

(四)路面结构型式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当地建筑材料、水文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通行政村公路应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水泥、砂石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便于就地取材,节省运输费用,另外,水泥混凝土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没有先进技术的建筑队也可以进行公路建设的施工,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五)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在农村公路建设中,首先要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其次在设计中要选择合理的路线,减少资源浪费。第三,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对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以舟曲为例分析农村道路设计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3°13′—34°1′。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第一,由于舟曲县境内山大沟深,地质条件复杂,农村交通基础薄弱、交通条件差。受地理、地质条件的影响,县内农村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大部分农村公路存在“晴通雨阻”现象。舟曲县地处西部山区,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山高坡陡,道路的设计、施工难度都很大。所以在公路设计时要根据这一地理特点,设计出合适的道路。首先,在山区,桥涵必须服从于路线的走向,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因路线平、纵面指标的运用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桥涵的布设必须顺应路线。由于舟曲发生泥石流几率较大,因此涵洞的涵底纵坡要大于或等于5%以上,只有这样才利于排水,不然很快会淤塞,甚至整个涵洞被冲毁。涵洞设置应满足路基排水的要求,涵顶填土应满足最小厚度要求,涵洞类型宜采用圆管涵等经济实用的涵洞型式。

第二,在道路设计之前要对地形条件、原有道路情况、道路宽度、弯道半径、路面状况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对道路进行设计。在设计时,要注意施工过程对地形和道路情况的要求。

第三,道路除了合理的设计外,道路的维护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由于舟曲自然灾害频发,对道路的破坏比一般地区要大,所以维护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维护中,要注意桥洞的清淤,保证涵洞能够正常发挥排水功能。

道路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地理因素。所以在道路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使道路能够符合当地对道路的要求。

四、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农村道路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搞好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力度,坚持把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重视设计工作,加大设计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从工程源头抓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

参考文献

1、钟勇强农村公路设计安全问题的研究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08年第9期

2、黄农村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7期

3、牟云云南山区农村公路设计要点探讨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年第7期

4、张明,贺俊法浅谈农村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应用科技风2009年第10期

篇9

[关键词] 新农村规划建设、经济落后地区、建设重点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旨在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全国9亿农民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从而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新农村规划建设也普遍开展起来。城乡建设规划先行,在新农村建设开展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农村规划工作,而广西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还比较落后,如何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大潮中找对适合本地区的模式,是作为规划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任务、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一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二是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六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二是农民的生活有一个更多的改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五是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向前推进。

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上看,它既有生产上的、也有生活上的;既包含了物质的,也包含了文化上的 ;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因此新农村建设它包含的是农村各个方面的内容。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也分别对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规划和要求。

二、新农村规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村庄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发展、区位交通等综合条件确定村庄的发展策略,

2、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对村庄用地、房屋、道路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布局。

3、规划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等。

4、规划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给水、排水管网,电力、电讯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

5、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策略,确定村庄三产用地位置、规模。

6、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从新农村规划的内容上看,基本上涵盖了一般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各个方面,而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村庄规划会有所不同,但是在规划基本内容上是一致的,总的方向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

三、目前新农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农村规划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因此所有的规划必须立足于建设这个主线,还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自身这个大前提,脱离了这个主线和前提的规划不能成为科学规划。但是在目前很多的新农村规划存在脱离建设的情况。总结一下主要有一下几点:

1、规划方法偏离,照搬城市规划的模式,用城市人的生活模式来套用到农村规划中。乡村规划开展时间短,很多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相应的经验,另外很多设计人员都生活在城市,缺乏对农村生产、生活、建设的足够了解,因此在规划中继续沿用城市中的规划模式,规划中很多与农村内容,而村民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却没有着重解决。

2、规划脱离实际,没有充分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存在村村都做三产,村村都做旅游、农家乐情况。村庄规划中提到要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因此部分村庄依托村庄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三产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内容,但是规划中存在照搬套用的情况,没有考虑到大部分部分村庄并没有足够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适合做类似的产业,因此规划中存在照搬硬套的情况。

3、规划标准过高,要求过于死板,不能适应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远远超过村庄、村民经济能承受的范围。

农村中的建设多数都没有经过规划,因此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村庄建设比较杂乱,很多地方村庄的房屋周边间距较小,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防火、日照要求。如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很多房屋将要更新重建,对村民来说这种建设成本是很高的,在没有项目支撑或者政府补助的情况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另外,不同村庄所处的地形、区位、土地情况不同,规划中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不合适。比如山区村庄和平原村庄中道路建设问题就有所不同,平原地区道路建设相对容易,村屯主要道路可以采用4.5米至6米宽度;但是山区村庄由于地形、用地条件限制,道路建设难度大,再者,山区村庄人、车都较少,因此在道路建设标准上应该适当降低,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就可以。

4、新农村规划研究重点偏离,目前关注多的是重点村、试点村、旅游村、特色村等等,而真正急需外界关注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条件不好的村庄却没有被关注。此类村庄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村庄经济落后,村民生活状况基本还只是处于温饱状态,而村庄建设也是很落后,更是需要完善,如道路疏通硬化、危旧房改造、公共设施配备等等。

5、规划对建设主体是农民自身认识不足,规划方案中存在大拆大建的情况。在普通农村中如果没有项目支撑或者政府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大拆大建是根本不现实的,因此这种大拆大建的规划方案也只能是墙上挂挂,在实际建设中没有任何指导作用,甚至会导致农民产生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抵触情绪。

四、广西落后山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特点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个多山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很多村庄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

本人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此类村庄,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地处山区,对外道路建设滞后,对外交通不便。

村屯内好的地都为水田、农保地,村屯建设用地多选在山脚缓坡处,村屯建设用地比较紧张,村屯内房屋建设比较集中,相互间距很小,通风采光比较差,不满足消防要求。

由于建设用地紧张,村屯内房屋建设比较集中,相互间距很小,房前屋后很难建设车辆通行道路。

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加上房屋间距小,村屯内部道路建设困难,多为步行道,很难通行汽车,部分道路只能通行摩托车。

由于外运建材困难,所以村屯内建房多就地取材,多为木构房屋或者土木房屋,特别是土坯房,居住环境不太理想。

除中心村有村委活动室外,其他村屯多数都缺乏公共活动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部分村屯有篮球场(多数兼晒谷场功能)。

村屯经济主要是种植业和林木业,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普遍比较低。

多数村屯缺乏特色资源,无法开展三产、农家旅游等项目,农民收入方式单一,增收困难。

村屯人口增长缓慢、部分甚至减少,村屯面临逐渐衰败的趋势。

综合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这类村庄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就是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村屯的自然资源条件恶略,交通不便等原因。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广西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各个地区村庄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策略。

五、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东江村西村坡屯

东江村西村坡屯地处山区,对外交通为一条3米左右的土石路,村庄内房屋90%都为土房,而且主房多为2层土房,只有几栋近几年建设的砖混房屋,房屋建设比较集中,前后左右间距很小,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很小。村内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除一条对外道路能通车外,村内部道路多为1至2米宽的田间小路或者人行巷道,村庄用地比较紧张,地形条件好的土地都留做基本农田,村屯周边可利用的建设用地不多。经济方面,从村委了解到,村屯主要的经济收入是农业种植和林木业,另外还有外出打工等,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而且近几年人口外迁比较多,本村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很多人常年在外,有经济能力的大多都搬迁往镇区、县城或城市中。

根据东江村西村坡屯这种情况,规划中我们分析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村屯经济落后,规划中的建设标准可适当降低,避免大拆大建。

村屯建设用地紧张,规划应紧凑布局,节约用地。

现状房屋之间间距太小,不足以满足车行道路改造要求,如强制在村庄内部建设车行道路将会有大量的拆迁房屋,在农村拆迁大量房屋不现实,因此在村屯建设车行道路,内部以人行交通为主。

村庄内房屋大部分都为两层土房,但基本满足村民使用要求,规划全部更新难度大,村民经济也难以负担,因此规划中大部分予以保留,村民根据自家经济情况原址更新。

村屯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因此预留少量新增住宅,

6)在合适位置预留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活动室和篮球场,其中篮球场可以兼具晒谷场的功能。

六、总结

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个让农民受益的好事情、大事情,因此在落实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应该考虑区域特点,尊重现状、尊重村民意愿、适度改造,要充分考虑村庄经济能力有限的前提,重点改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方面。

个人思考——落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引导、扶持、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按目标进行,而这些村庄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农村,没有太多可用来开发的资源,这些村庄要解决的就是普通的生产、生活上的问题,笔者认为最普通的问题正是根本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把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现在进行的新农村规划才是落实到了实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能少一点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内容,多一点因地制宜,多一点合理适度,那么我们所做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才是科学的,才是可持续的。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协调处理的几个关系》,作者:姜长云 张化萍(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篇10

    论文摘要: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