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范文

时间:2023-04-05 02:2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

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12-01

听力是外语教学中四大基础技能之首。根据科学调查表明,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过程中,听力活动占45%。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却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听力确实是其最难克服的一大难关。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研究背景

今年十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高考英语由150减为100分。由于分值变化,英语受重视程度也因此不同程度降低。这样客观的事实使得许多老师,尤其大学老师有了不同的回应。笔者认为,中国在强化母语的重要地位,但英语仍是世界的语言主导。由于高考英语分值的变化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变化。笔者所在的院校也努力注重学生实践,培养专业化人才方向前进,英语的课时相应的减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英语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能够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那么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大学英语听力课程进行初步的探究。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高考过后学生升入大学,仍需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是四级考卷中比分较高的一项,直接影响学生的通过率。我国仍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合作,英语听力无疑也是高要求的,这样就对英语听力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听录音对答案,致使学生对英语听力渐渐失去兴趣。通过我校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统计与调查分析发现,听力的失分率是考试中所有题型中最高的一项,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我们也对2013级材料学院246名学生进行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情况问卷调查,40.1%的学生认为听力比较重要,81.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对象

2013年9月笔者选取材料学院2个平行班级进行学前听力测试,这两个班级人数对等。一个是笔者的实验班,一个是其对照班。

3.2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这一年的听力课时为32个学时。对照班仍采取传统听力教学,每周一学时,听录音对答案。实验班则进行以下改革:

3.2.1听前培训

首先加强学生发音朗读。中国人学习英语,习惯哑巴英语,很多学生笔试成绩很优秀,但不会说,听不懂,甚至老师也会忽视语音教学以及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不愿意浪费时间精力在这上面,最终造成学生读音不准,在听力过程中不能准确反映出听到的单词。加强学生的语音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原来单词是这样发音的,这样的发音才能听起来有洋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所碰到的单词和句子,加强他们的语感与灵敏度。其次加强学生听力策略培养。笔者在调查学生听力考试失分情况时发现学生对于听力策略比较陌生。教师在实验班课堂中教授一些有用的听力策略,比如如何在听力之前对听力材料有个有效的预测问题,如何判断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大意等,帮助学生慢慢消除对听力的恐惧心理。

3.2.2听力课堂――以学生为主

听力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确定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听力兴趣,通过听说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听力材料。听力教学如只靠课堂32个课时,那是远远不够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使用网络提高听力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听力能力给学生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网络听力资料,每周听取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需求。

3.2.3听后重视展示学习成果

为了有效展开一系列教学措施,教师可把实验班学生课堂与课外学习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考核中,督促激励学生不断学习。

篇2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零课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27-0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培养出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却比较差。很多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却仍然听不懂,不会说英语。在“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中,听是占首位的,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前听力课程的教学成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的多元化、专业化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使其能够将英语基础知识应用于交际活动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英语听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听力课程学时不足

英语教学中一直注重的是语法和阅读, 应试教育的痕迹明显[2]。听力能力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来培养,连贯性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数院校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由于学生在高中养成了对课堂教学的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提高英语听力的希望建立在课堂听力训练中。可是,现在大多数院校听力课所占的学时远远少于精读课程,仅靠课上的学习不足以提高听力能力,因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一种反感、逃避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英语听力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消失殆尽。

(二)教学内容手段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目前,听力教学普遍停留在一种“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3]。虽然大多数院校都配备了先进的语音室设备,但是却很少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听力课程的改革只是由传统的教师用录音机变成了用多媒体听力实验室操作平台来播放听力材料,教学手段没有改进。在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中,听力课程的进度,教学内容的难易都是由教师主观经验来判断的,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导入

英语听力课学时有限,教师通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忽略了文化知识的传授。听力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综合教学过程,听力材料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并且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是由欧美人所撰写,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涉及西方许多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听力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所知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关[4]。

听者须运用自己对所听内容语境特征的了解以及自己掌握的信息量、文化背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预测将要听到的话语内容,最后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5]。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学过英美文化和概况等课程,不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缺乏必要文化背景知识做基础,就会造成学生能够听懂听力材料的每个词、每句话,但是却不能理解听力材料内容语篇理解的困难。

二、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学英语听力“零课时”设想的可行性

网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自主型的、能体现个性及发挥个人潜质的听力学习环境[6]。先进的信息技术走进校园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各大院校相继完善网络教学的基础设施,网络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同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课程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海量的学习资源,使听力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听力课程的学时可以得到无限地扩展,学时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网络资源丰富生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向着自主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听力学习效率,改善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以网络为支撑的英语听力“零课时”实施设想

(一)优化网络平台建设,丰富学习资源

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课程开展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动态的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生动的学习资源,这是传统的纸的书面教材无法呈现的。各种学习资料以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维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参与到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的活动中,把有益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和自己查找到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优化听力学习效果提供必要前提。

(二)实施大学英语听力的个性化教学

目前大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英语听力课以外,提高专业英语听力的水平也很重要。有些学生经过了高中系统化的听力训练后,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于听力能力的要求。传统的听力课堂上,这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对于已经能轻松理解的材料一听再听,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模式下,经过测试,合格的学生就可以自主的继续进行专业英语听力的学习,这样做节省了时间,做到了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因需施教。

(三)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仅赋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赋予学生新的学习理念,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对学习的机会、课堂活动、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决定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使他们更多地担负起自主学习的责任[7]。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课程改革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的课程模式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惰性很强。如何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努力适应网络学习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学生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技能的主动实践者、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问题的提出(或解答)者、学习困难的征服者、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合作评估者[8]。

(四)实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英语听力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身份:“教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者、任务的设计者、教学材料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示范者和咨询者、 教学进度的监控者、学习困难的鼓励者、教学结果的评估者、教学效果的研究者。”[9]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监督学生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以自己的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四、形成公正的成绩考核体系

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10]。公正的成绩考核体系是促进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听力教学由于持续时间长考察范围广等问题,很难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估这种比较客观地评估方式。但网络技术可以使形成性评估变得更容易更客观。学生登陆听力网络平台注册后,网络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整个的听力学习过程,包括浏览内容、提交的作业、学习时间、同学间的互动和互评、阶段测试的成绩和教师的反馈等。这些因素结合得出的成绩可以公正科学的评价学生听力学习效果,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总而言之,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能够提高听力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弊端。但这种全新的听力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听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谭爱军.浅谈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3).

[3]刘长青,陈静.基网络英语听力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2).

[4]田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和对策之探讨[J].价值工程,2011,(13).

[5]陈吉棠.记忆与听力理解[J].外语界,1997,(3).

[6]于君.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训练与提高英语听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

[7]高鹏,张学忠.大学英语课堂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一份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报告[J].外语界,2005,(1).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逻辑意识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已经得到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听力占35%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却由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学实际成效不大。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英语听力文本中考察逻辑关系识别、逻辑推理等相关知识较重,而大多数学生却在听力理解中没有逻辑意识,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对本院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阐释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二、逻辑思维培养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离不开思维,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表达,另一方面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外语教学者们做了探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逻辑思维能力在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中的作用。如张孝军在其文中提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差异问题要“融入”思维差异教学,采取不同方法,挖掘深层思维差异,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应深度挖掘英语逻辑思维,以期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有所帮助。郭剑虹则提到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他认为逻辑思维在翻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词义的确定,句式的选择,以及篇章内在关系的判定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还对创造性的翻译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抽象概括出明确的概念,选择正确恰当的判断,达到译文最优化。董晓民倡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他认为大学生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词汇量匮乏、语言基础能力薄弱,尤其是文章重点不够突出,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听力教学应成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较有效的切入点。

大多数外语教学者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研究却较少。事实上,逻辑思维的运用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对本院学生逻辑意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情况和学生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以及便于作者后期进行实证教学研究的可行性,笔者对自己所授课的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13级两个非英语专业本科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初期实施。问卷以单项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多项选择题,设置问题围绕学生接触英语听力课程的时间,对英语的兴趣,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对听力中逻辑思维的了解及对提高英语听力的信心等进行。

针对学生对英语听力中逻辑思维的认识和了解设置了7个问题,其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听力还是感兴趣的,并且认为其很重要,但是对于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逻辑关系不是很清楚,在听力中运用逻辑推理的频率也很低。虽然所有学生都认为在听力理解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却对在英语学习和英语听力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不了解。这一现状说明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多探索,贾赛桃提到了激发听力学习兴趣,树立良好心态;强化英语基础知识训练;适时进行听力技巧指导;强调听与写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刘向红强调运用输入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提高输入质量,实行英语听力分级教学。(二)增加输入数量:通过阅读增加文化输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重视输出活动,(视)听说结合、(视)听写结合。林玲建议变“听力教学”为“视听教学”或“视听说教学”,丰富课外作业。这些方法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基于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不好,对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应该继续不断地进行,并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尝试。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我们就必须清楚听力理解的实质,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各种因素,诸如语言、认知、文化、心理、社会认知等。1997年,G・Brown在对听力理解的性质总结中提出:“理解每一个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及与邻近单词的关联,理解一个句子中构成主语和谓语的那些词汇,并理解指代成分所指的人或物;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知识和背景来理解语篇内容,并对语篇中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因果、和意图关系作出正确的推理。”这些都说明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其实包涵运用逻辑思维的实质要求。

事实上,在大学英语听力素材中,不管是短对话、长对话、短文还是复合式听写,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听之前的选项预读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更好地听懂内容,还可以让听力方式由被动盲目接受转变为主动有针对性地听。在听的过程中,更应该理解所听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在短对话的考查中有许多涉及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特别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而在长对话中,能主动把握对话者交谈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短文听力中,清楚篇章的逻辑结构能全面整体地把握篇章的理解,这在复合式听写中尤为重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大致推测出空缺单词的含义。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研究不仅能探索培养学生逻辑意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将这一研究延伸到对“说,读,写,译”等课程的学生逻辑意识培养的研究中,全方位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孝军.逻辑思维与英语阅读技能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3]郭剑虹.逻辑思维在翻译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4,06.

[4]董晓民.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英语写作的整合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08.

[5]贾赛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7,12.

[6]刘向红.输入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琼州学院学报,2007,12.

篇4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受到了学校和师生的高度重视,且英语教学的重点也转移到了口语教学。然而,由于生源地的差异性,导致大学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生源地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影响,旨在提高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生源地差异;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

一、生源地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影响

大学英语听力口语课程要求学生在一系列英语听力情境下,能够正确、流畅地使用英语口语表达,从而完成任务。其中,口语表达是大学英语听力口语课程的核心。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英语学科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属于第二种语言学科,在生活中缺少运用和练习,所以学好英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生源地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不一,特别是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学生,其英语口语表达以及听力能力均不佳,从而不利于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开展。

二、在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中出现生源地差异的原因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与记忆的能力,无论是考试,还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英语写作与听写占据着较大比重,所以部分高中英语教师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英语听力口语水平出现生源地差异。同时,英语是一门注重基础的学科,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源地不同,发音习惯不同,他们的英语发音会带有一定的方言。另外,受母语、环境、背景知识障碍等影响,学生在缺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其听力能力与口语水平的提升均受到一定限制,导致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不佳。特别是农村生源地区的学生,部分学校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及教学环境的差异,英语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时间较多,导致学生缺乏听力训练与英语语境。这种英语基础背景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水平,致使农村地区学生与城市地区学生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地区学生升入大学后,其英语听力口语的学习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三、减少生源地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影响的建议

大学英语听力口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应有别于应试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口语及听力能力,但缺乏语言环境是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质量难以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对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在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水平及能力。鉴于此,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英语听力以及口语能力,通过学生间的差异性,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英语听力及口语的练习必须遵循从简到繁、由慢至快、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生源地差异明显的班级,教师要以3︰1的难易比例进行教学,在提升农村生源地学生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的同时,又能增强城市生源地学生英语听力口语的水平。

四、结束语

生源地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学习,以便减轻生源地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口语教学的影响。

作者:于海燕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忠新.河北省农村生源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3).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自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17-0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倡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摆脱教师,慢慢走向自主学习。在认知心理学上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过程。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对于人才的英语实际标准越来越高,我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进行了一系列大的改革,在考试中听力考试的占比从20%提升到35%。与此同时,在英语生词量、难度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往在语速、生词量、难度等方面有所提高。这些知识点的考核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听力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可以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自己去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自己掌握进度,自主提高英语听力的水平。

二、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经过改革加重了听力能力测试部分,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学英语教学逐步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听说能力综合提升的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去改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是我国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并不能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每周的英语课时在4个学时,由于课程十分紧凑,教师要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是很难的;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老师在英语听力课中只是反复播放听力资料,然后和学生对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一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学的内容和技巧掌握得都很少,一些学生会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大部分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非常依赖教师,并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自主学习计划。

三、大学英语听力自主性学习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教改的新形势下,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发生了角色上的本质变化。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要求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教师首先应该走下一切权威的神坛,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去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成为自己的老师,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一些学生还没有这个能力成为自己的管理者,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承担一个辅导的作用,辅导他们建立自己的目标,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教师就成了学生的帮手,在必要的时候去进行辅导并加以修正。

(二)教学策略的改变

目前,在十分紧张的课堂时间里是很难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主动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中遇到的领会单词、文化背景和语法等方面出现的学习障碍等,教师应该做好准备,对课程的安排精心设计,在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各种机会,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积极地思考问题。进行分组学习,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将听、说、读、写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语言刺激。教学活动其实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离开教师的教与离开学生的学都会使教学活动失去真正的意义。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和教学改进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续和补充,也是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检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经典的英文电影以及英语电视题材作为课外听力材料,这样既可以让大家在课余时间提升英语听力水平,又可以让学生避免产生厌学情绪。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所留的听力材料中一些难点加以注释,帮助学生加深了解,还要鼓励学生多去学校内的英语角,与一些留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并积极参加英语社团的活动,让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自己爱上英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听取材料的内容和性质,不断完善学习英语听力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自我管控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英语听力将逐渐由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完成,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我们应该将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新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听力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寓教于乐;听力教学;大学英语;策略

英语四项基本功“听说读写”中,“听”是语言交流功能实现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语言交流中,听一般要占到信息总量的50%左右。因此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模块之一,加强听力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的提升,毕竟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听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传统的灌输模式要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的去听相关听力资料,参与程度较低,互动性不强,很难实现听力教学效果的提升。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听力教学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讨论热点,寓教于乐教学方法凭借自身的优点获得了众多大学英语教师的青睐,而如何运用好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模式却需要英语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一、寓教于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能否做到寓教于乐也因此成为了评价教学效果优劣的主要标准。具体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大学生相比中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大学教师对于学生一般都不会有中学那种耳提面命般的督促,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方法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性,毕竟学生对于填鸭式的听力教学模式有一种天然的反抗心理,她们更倾向于接受那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决定了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方法的必要性,通过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以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二、寓教于乐在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鉴于寓教于乐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寓教于乐的内涵以及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课程特点,本文提出寓教于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几点策略。

1.选择合适的听力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扮演的是载体的作用,其效果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如果听力教材内容本身非常枯燥,则并不适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而非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必然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材的很多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实用性不强,学生在生活中很少遇到类似的语境,结果导致寓教于乐效果受到影响。寓教于乐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在建立在合适的教材内容基础之上,切不可不顾教材内容生硬的照搬寓教于乐教学模式。

2.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寓教于乐教学模式的采用如果对多媒体技术善加利用的话,那么在听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多媒体,举例而言,利用电影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配音,这就需要多媒体进行视频的播放,同时多媒体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安排,当学生对某一点内容没有听懂的时候,可以重复多次,而在这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多媒体来实现教学的声音、视频、图片的三位一体,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实现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带来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寓教于乐教学模式中多媒体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这一并不意味着多媒体可以被滥用,事实上,多媒体使用不当不仅仅不会提升教学效果,相反还会导致学生在表面的热闹中所获不多,多媒体应与教学内容之间做好结合。

3.寓教于乐应注意奖惩机制建设

寓教于乐在大学听力教学中效果的提升需要利用好奖惩激励,寓教于乐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学习偏好来进行教学的组织安排、课堂的设置,奖惩机制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寓教于乐模式中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的听力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奖励,对于一些学生影响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行为给与引导以及约束,这样在奖惩双向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寓教于乐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前进,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学以致用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也应以此为最高指导原则开展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学习到教学内容,从而带来大学生听力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萍.英语电影在大学听力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年1期.

[2]任何.大学听力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2期.

篇7

大学英语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对英语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力比重更是由原来的20%上升到35%。但根据在校生历年的四六级考试成绩来看,听力部分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的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联系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实际,阐述学生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降低情感过滤,增大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输出的策略。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多媒体提供信息量大,信息更新传播速度快,集声音和形态为一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其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学生被动接受学习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播放音频,给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材料信息输入,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内容。教学环节依然是教师播放音频、学生核对练习答案、教师再次播放音频三步走的方式。在此期间,教师只是作为多媒体的操控者,听力材料的呈现者,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及特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进而开发学生们的潜能。除此之外,目前高校听力课堂大多为大班教学模式,教师一成不变的三步走教学模式很难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听力训练需求,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互动与交流,在机械的教学模式重复下,水平高的学生心生倦意,水平低的学生屡屡受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2个教学课时下来,教師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不到有效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 课时分配不合理

大学英语听力虽然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时分配少之又少。笔者所在的高校里,学生每两周才能进行一次时长100分钟的听力课训练。听力课堂间隔时间长,语言信息的积累和巩固难以实现,长此以往,很难维持学生对英语听力课的兴趣。由于课时较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短时间内教会要尽可能呈现给学生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接受了这些语言输入被教师忽略。长时间集中的大量的语言输入以及被动的接受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注意力容易分散,久而久之,学生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产生厌倦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听力效果大打折扣。

2.3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积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交流的基石,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就无法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而掌握词汇的多少与牢固程度,不仅影响着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表达程度,更重要的是决定着人的语言信号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力理解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学习单词时只注重单词的意义,忽略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及用法,学生脑中缺失对英语单词的准确的听力刺激信号。除此之外,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实际上也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由于对英语国家语言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社会常识等缺乏了解。因此,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对于教师提供的语言输入学生不能正确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师生之间课堂互动未能实现,师生双方积极性受挫,听力课堂教学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3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

上世纪80年代初,克拉申针对第二外语的习得提出了对外语界影响颇深的“语言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该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指出,情感因素像一个过滤器一样对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习者对语言信息输入的吸收程度与情感过滤成反比。情感过滤作用越强,学生对语言信息输入的吸收程度越弱;反之,情感过滤作用越弱,学生对语言信息输入的吸收程度就越强。当学习者学习动机弱,自信心不足,心情焦虑时,情感过滤作用就增强,学生吸收语言信息能力减弱,语言学习效果变差;当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心情放松时,情感过滤的作用就会减弱,学生吸收语言信息能力增强,语言学习效果增强。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降低情感过滤对输入语言信息吸收的反作用影响是关键。

除此之外,克拉申还提出了“i+1”的语言学习模式。“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学习水平,“1”学习者现阶段水平与下一阶段水平的差距。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及数量不能等同于现阶段水平“i”,同时又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阶段水平。当语言输入大大超出学习者现阶段水平时,学习者容易出现焦虑,丧失自信心,学习动机也随之减弱,课堂中的语言信息输入便成为了无效的输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可采取某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降低情感过滤对语言信息吸收的反作用,增强语言有效输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降低情感过滤的有效策略

综上所述可见,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理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减少负面情绪,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信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1 合理选择听力教学材料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以来,听力部分难度增加,分值比重增加至35%。听力部分一直是学生四级考试中的弱项。华惠芳认为中国学习者的动机,80%属于证书动机。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意识到大学英语听力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证书动机在学习英语。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后能够顺利毕业或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学生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有着较强的学习动机。可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课时分配较少,听力教材每单元内容偏多。很多教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却忽略了学生现有学习阶段水平与输入的语言信息之间的差距。长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难度较大的语言信息输入,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抑制学生想提高听力水平的愿望,失去了原本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挑选使用,增强有效地语言信息输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灵活处理教材,筛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听力材料。输入的语言信息越有趣,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语言习得效果越好。足量的可理解输入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可理解输出,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4.2 丰富课堂教学设计的层次,丰富各个教学环节内容

目前笔者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大部分教师依然采取教师播放音频、学生核对练习答案、教师再次播放音频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这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方法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减弱,听力效果不佳。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教师应做好听前、听中、听后三个步骤的安排。在播放听力音频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激活大脑中相关储备知识。对于某一些听力材料,教师应充分发挥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聽前给学生列出难词生词,提供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浏览题目及选项,对听力内容作出预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同时又可以扫清听前障碍,增强自信心,减少听前焦虑。除此之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记笔记,记录相关重要信息如数字、人名、地名,培养学生抓关键词、抓文章主旨大意,听取并推断说话者意图的能力。听后教师应耐心讲解,带领学生巩固并理解听力材料,对某些语句应反复精听。组织学生复述或总结所听内容,增加相关知识积累。

4.3 给予积极有效的课堂评价,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Gardener(1972)的研究表明,语言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

轻松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在大学英语听力的课堂中,很多学生会因为害怕出错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又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久而久之,教师的频繁纠错使学生在面对听力材料输入时产生胆怯,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的被动接受学习任务,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语言输入无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多表扬多肯定,不着急纠错,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降低学习语言的焦虑感。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积极的评价语鼓励下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焦虑感消失,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进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增强语言习得效果。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听力 教学

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学习者经常抱怨听是最难获得的技能之一。为什么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差呢?这种情况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英语教学当中听力部分常常被忽视了。课时安排不足、听力材料陈旧或有限等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它提倡学生主动渴求知识、自觉学习和积极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因此建构主义理论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同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能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当中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是20世纪末备受关注、影响日益深广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它们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景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相应地,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或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知识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蕴含着主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予充分尊重的教学观,体现了教学论的发展方向。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所谓“学习”,即学习者从体验与理解事物的由来与反思自己的经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以及提供条件与机会,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他们理解的规则构建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分析、说明与预测各种信息。建构主义教学观还十分重视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它认为无论物质的或是社会的环境都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在我们以往所提的互动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语言与行为方面的交流,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关于学习者与环境的互动却包括前者与物质、社会与语言等多方面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我们现在上听力课还遵循着传统模式的教学形式,即老师先解释题意,然后让学生听听力材料,最后老师核对答案。这样的“三步法”在两个小时的听力课上会完成大量的练习,但是对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效果不好,长时间下来学生会感到没有兴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状态,只是单方面的接受信息,并没有机会去建构和诠释新的信息。所以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创作型人才的成长。那么面对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以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应对当前学生们的需求呢?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进建议

大学英语听力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实践中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听力教学的课堂中,既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又要注重传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知识,采用能够展现素质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把优秀的素材渗透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中去,主要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建构主义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所需的工具盒信息资料,比如说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为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的集成,通过它巨大的容量可以充分提供情境素材。所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进行听力课程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创设情境,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例如以往的录音机辅助教学,虽然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联系听力,但是缺少视觉刺激,做练习也只能凭课本,学生常常感觉比较枯燥。而多媒体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它为外语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语音设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音听力训练。每一节课都可通过听说设备,合理安排听力时间,组织学生聆听。听力材料可以选择当下最时尚的、或当前的热门话题等,让学生接触到正确的、地道的发音,从而增强学生对材料的兴趣感,力求打好听力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中央控制台与学生进行师生问答训练、进行学生对讲训练、让学生进行情景场景的自由发挥等。作为人类口头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听总是领先于说。听不仅是接收和理解声音符号信息,更是积极思考、重组语言信息、创造性地理解和吸收信息的心理语言过程,涉及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因素,如学习者感知语音、辨别词汇、句法、句意的能力等。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新时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全方位地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将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改善与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篇9

关键词:听力教学;问题;对策

一、引言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2004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却远远达不到预想的水平。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方式,听力课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上好听力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的现状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听力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时少,教学形式呆板

大学英语听力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目前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听力课时少,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效果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几个方面。就笔者所在的学校看,听力课只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一学年的时间,且每周只有两个学时。这样的上课时数实在难以有效的保障上课的效果。其次,听力课教学形式呆板,基本模式就是上课老师放录音材料,听完之后对答案,没有任何提示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果选取的听力材料难度再不适宜,就很难吸引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听力材料不够真实,脱离学生生活

目前听力教学的语言材料主要来自听力课本。听力课本的缺点之一就是听力材料不够真实,基本上是为了迎合学生的水平而编写,一般语速较慢,脱离真实生活。其结果是学生听得懂听力课本,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交际的时候往往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能适应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语速。另外,由于听力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实际生活,必然会导致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脱节,使学生对听力内容丧失兴趣。

3.忽视听力技巧和文化知识的教学

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能否听得懂,只要做对题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学生听懂了,而对学生是如何听的却很少给予考虑。事实上,许多学生都不懂听的方式,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听力技巧正确的获取信息。更有甚者,听力练习就是在猜答案。因此,老师应该把听力技巧的教学作为听力课的重要内容,教给学生。另外,听力课也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适时、恰当的引入文化背景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力。

三、上好听力课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听力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上好听力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择合适、真实的听力材料

作为应试材料的听力内容固然有其有效性的一方面,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一定量的真实环境中的听力材料。如英语广播,英语新闻及英文电影等。把这样的内容引入听力课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地道的语言,而且这些材料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

2.教会学生听的方式

听力训练不仅仅是训练耳朵捕捉信息的灵敏度,而是手脑并用,需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的综合性训练。常常有学生反映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时可能当时理解了材料的内容,但之后却记不起刚刚听过的内容。针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教会学生做笔记是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记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来讲,听力过程中的笔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选择地做笔记。笔记要记重要信息、容易忘记的内容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2)有效的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以加快记录速度;

(3)有系统地做笔记并尽量使笔记层次分明、主次清楚。

注意听的方式还应包括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精听、如何泛听;什么样的材料需要精听,什么样的材料需要泛听。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听的质量。

3.关注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教学也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教授文化知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减少他们的听力障碍。老师应对在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语进行必要的文化解释,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文化差异敏感性的增强会使学生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语言,他们的听力障碍自然就会减少,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四、结束语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听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听力教学的重视程度。作为老师,更应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认真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努力,来提高听力课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铭.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纵横谈[J].佳木斯: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2,(2):66-6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理工类院校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在调整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完善测试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低估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各方面专家一致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提高。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是一件工具,只要能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流,他学外语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向实用转移,以面对21世纪的挑战和机遇。在各项语言技能教学中,听力练习是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大量的事实说明,儿童学说话的过程是先听懂,然后说话。“说”是“听”的能力的一面镜子,听懂、理解得越多,大脑储存的语言信息就越多,口语就越强。同时,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坏与其精读课成绩的高低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搞好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意义重大。笔者结合理工类院校的办学特色,查找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不足之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体现自己的办学优势和教学特色。首先,理工类院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文理兼有,知识结构分布比较宽广,有助于教师英语教学时讲授相关知识,如英语阅读和听力中科技类、经贸类和自然科学类术语的讲解。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理工知识背景比较好,知识结构的复合和优化有利于多角度、宽视阈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现象。同时,理工科院校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了专业结构,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专业设置模式,使办学方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因此,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理工院校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理工类院校具有良好的跨学科研究的学术传统和良好基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把语言这门工具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查找相关英文学术期刊和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的学术最前沿,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又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英文的理解能力,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毕业后英语的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治学严谨,在当前学术研究比较浮躁的大环境下,这也是难得的一种优势。与此同时,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历史相对较短,教师队伍也趋年轻化。青年人干劲大,闯劲足,接受新事物的悟性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强,有利于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理工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确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英语学科的发展。比如,大学英语教学起步较晚,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梯队建设的基础较薄弱,缺乏足够的学科带头人。由于理工科院校在人文学科的建设方面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学校重视人文社科专业的建设,有些学校的人文学科建设则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工院校英语文化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大部分理工科院校的科研硬件如计算机和语言实验室配置很好,但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建设则相对薄弱。理工科院校的决策层在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上仍然存在偏差甚至存在偏见,思想上不够重视,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理工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和研究方向的设置和整体发展方面盲目追求“大、全、快”,不利于学科的平稳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在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主张“听说为本”。但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仍然是大学英语课程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还是听不懂,说不出来。英语听力教学普遍存在耗时多、收效低的问题。针对理工类院校,教师教学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落后,绝大多数听力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信息量小,缺乏交互性与个性化教育。

2.师资力量方面,缺少高素质、高水平、责任心强、能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不能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造成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不高。

3.教学模式上,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大量进行重复性的教学,缺少时间与精力去从事富于创造性的智力劳动,造成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4.教材方面,信息陈旧,缺乏时代感,许多教材所选内容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录音资料,所发生的背景及所使用的语言缺乏新鲜感与时代感。

另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因受语音、语法、背景知识等语言因素和动机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具体原因如下:

1.从学生的母语文化看,中国学生一般比较文雅内向,不太喜欢抛头露面。理工类学生这个特点表现尤其突出。他们比较喜欢逻辑思考,思维严谨,但很多学生不善表达,不喜欢交际,在英语听说课堂里不爱发言,运用语言的机会少,听力能力当然不能得到提高。

2.从学生生源地看,很多学生来自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偏远乡村,那里的英语教学水平相当落后,很多学生从未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过。因此,在他们进入大学前根本没有受过听说训练,很多学生中小学阶段从没上过听力课,基础很差。

3.语音方面,很多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音辨别不清,就会造成听力困难,甚至引起语意上的误解。如有些学生长音和短音音标[i∶]和[i]分不清楚,有些学生分不清轻辅音和浊辅音[s]和[z]。

4.文化背景知识方面,学生听到的听力材料,不论内容,还是题材都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很多理工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较熟悉,但对社会人文科学了解甚少,对西方社会的风俗礼仪相当陌生,因而很难真正理解原材料内容,以及说话者的语气、态度和真正意图。

5.心理因素方面,很多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长远的学习规划,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英语没有太大的联系。因而这些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提高很慢。还有部分学生在听英语时比读英语时感受到的焦虑程度要高,而听磁带时感受到的焦虑比实际交际谈话时的听感受的焦虑程度还高。在焦虑水平过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会处于抑制状态,思维变得迟钝,这样他就越听越听不懂,越听不懂,焦虑程度就越高。

三、教学改革的策略及建议

从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而是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理工类院校应发挥其技术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替代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可以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局域网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幻灯片,播放影音格式文件,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有助他们对听力材料中文化背景的理解。

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教师不仅应传播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情景,介绍相关的单词和表达方式,然后围绕听力材料展开交流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回答听力理解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就有关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不仅可以使死气沉沉的听力课堂活跃起来,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在听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正确引导学生。

1.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课堂安排上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他们的见解。对所有发言的学生要抱积极肯定的态度。点评时应高度赞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不足之处提出诚恳的改进意见。通过教师不断的正面引导,学生渐渐认识到课堂发言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开始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在英语交流过程中,他们的听说能力也能逐渐得到提高。

2.强化语音教学,丰富目的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文化。针对学生的基础,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音标知识和语音单项练习,帮助学生区别长短音、清辅音和浊辅音,同时讲授英语发音中连读、弱读、省音及失去爆破等语音知识。加强语言的节律感、强弱读以及语音语调的训练,培养学生捕获句群意思的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还可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收集下载VOA,BBC等国外电台涉及文化社会领域、知识面广、语速适中的英语新闻节目和纪录影片。教师还可以要求他们通过看英文报纸、杂志、听英语广播了解国内外动态,多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语歌曲,感知和适应现代英语的各种题材、体裁、方言、场景,平时尽可能用英语思维。这些做法对强化语言、括增词汇、丰富背景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3.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克服焦虑、害怕、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树立攻克难题的信心和意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保持对听力训练持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每一次接触“活”英语的机会;克服对英语听力理解的畏惧心理,树立坚定的信念。

听力水平低下是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理工类院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风格和生源特点,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符合这类院校特点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笔者从理工院校的硬件设施、教师配备、生源质量等方面指出了目前听力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共同致力于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传松,许宝发.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M],2006.

[2]王丽君.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教学策略[J].语言文字修辞,2006,(18).

[3]陈茜,龙炳文.交际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