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理解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试卷结构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一向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而且阅读理解在中考试卷中占36分,如果加上完形填空题20分,那就是56分,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说,阅读理解得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整个试卷的得分。
二、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阅读材料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在不超越中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前提下,阅读材料的选取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阅读量不少于1000个单词,篇数不少于3篇;
2.题材多样化,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
3.体裁避免单一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三、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能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正确判断生词的含义。
四、解题步骤与应试对策
阅读理解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理解英语短文并进行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因此,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解答这类试题,应有哪些步骤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若有标题,一定要先审读标题。因为一般说来,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通过它我们可以猜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和体裁,有助于掌握所读内容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有助于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快速阅读,把握大意。首先要快速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掌握大意。如果是故事性的文章,便可大体掌握故事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情的起因及结果。快速阅读时宁粗匆细,切忌只抓住某一个句子片面理解,否则便会因胸无全局而误入歧途。快速阅读时,还要注意找出关键词,这些词在文中起着骨架的作用,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注重文章的整体理解,不要过分注意生词和语法。阅读材料出现一定的生词是正常的,或可通过上下文推测词意,或可将有些无关紧要的生词一跳而过,不必遇词就查词典。
3.有根据地选择答案。在掌握了文章大意后,结合文后问题及备选答案再次阅读全文,同时回答问题。在选答案时要对该问题所涉及的文中相应的语句作深入分析,确定该问题与语句之间的关系。再寻找启示,进行逻辑推理。如果短文难度大,一时难以选定答案,就要进一步对上下文进行分析,依据短文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从而使所选的每一项答案都有依据。
4.带着“疑题”跳读短文。通过第一轮选择之后,你已经选出了一些答案,只是还对少数几个没有把握,这时你得带着这些“疑题”重读短文,不过这时要注意不要像第一遍那样对短文又从头到尾扫一遍,而是要针对具体的疑题,有选择性地跳读短文的有关句段。此时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处理难题。
5.进一步检查,解决难点。完成问题后,将问题与原文结合起来看一遍,反复推理,以得出最后结论,必要时作慎重分析后作适当修改。至于做完题之后,是否有必要复查一遍,这要视情况而定。假若你时间很紧,担心后面题做不完,并且对所做的题也比较有把握,那么这一步也可以省略;但若时间不是很紧,或者有的问题自己不是十分有把握,也可以复查一遍。总而言之,要全盘考虑,灵活处理。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基础扎实,厚积薄发;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持之以恒,量变质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阅读技巧 解题策略 逻辑推理 猜测判断
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以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在现实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语法教学法,导致学生每上阅读课收获不大,没有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的,在高考中失分较严重。下面我想谈一谈我们对这部分的理解以及我们的具体作法。
一、近年高考阅读理解的特点
1、试题的难度控制适当,区分度理想。
以2008年湖南高考为例, 第一节选择题的难度为0.539,区分度为0.841;第二节的难度为0.197,区分度为0.686。而2007年湖南高考第一节选择题的难度为0.471, 区分度为0.787;第二节简答题的难度为0.394,区分度为0.742。2008年整个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为0.459,比2007年阅读理解题的难度略有上升,与2007年阅读理解题的区分度基本一致。
2、保持较大的阅读量,侧重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
表1是近4年湖南卷阅读理解部分阅读量和读速比较表,表2是近4年阅读理解力及题量比例对比表。
表1、2004~2008年阅读理解试题总阅读字、总词数统计表
年 份 总阅读量 阅读时间(分钟) 阅读速度(单词/分钟)
2004年
2272
35
64.914
2005年
2383
35
68.086
2006年
2355
35
67.286
2007年
2524
35
69.563
2008年
2434
35
69.514
表2、2004~2008年阅读理解力及题量比例对比表
年份
具体信息 猜测词义 意图态度 语篇理解 推理判断 主旨要义
2004
12
3
3
2
2005
7
3
2
4
4
2006
10
1
1
2
1
5
2007
5
1
4
3
3
4
2008
7
1
2
2
3
2
3、语言地道,内涵丰富。
阅读理解部分选取的5篇短文语言地道、鲜活,体现了英语语言运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此外,阅读理解部分的短文寓意深刻,折射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对科学的追求。
4、词汇量大,句子长,结构复杂。
《课标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词汇部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高中英语教材相应增加了每个单元的阅读量,加入了不少新单词、新词组和新的表达法。
其次,阅读理解短文中的长句和难句较多,给阅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科学地进行阅读训练,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1、强化单词及句型的记忆。
较大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根本保障,我们把对单词的记忆渗透到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在高二时,我们全组的老师齐心协力地编了一本包含音标、词性、词义的词汇集发给每一个学生,经常抽查他们的记忆情况。
2、精选合适的阅读材料,经常训练。
我们组织老师精选精编了一定量的阅读材料,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难易适度。要求学生每天精选一、两篇文章以相互对答案、翻词典、讨论的形式弄懂这些文章,老师再挑选典型的短文进行讲解。
3、对学生进行方法与技巧方面的指导。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快读,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所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文秋芳,1996)。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2007, 译林出版社湖南办事处。
2、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导读。
3、戴军熔 “nmet反拨作用调查与启示”.《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第10期。
4、葛文山 “关于提高高三阅读训练效率的几点建议”.《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
篇3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篇4
关键词:阅读理解 设题分类 解题技巧
一、阅读的地位、考查特点及考纲对阅读的要求
(一)阅读的地位
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高考英语命题在此方面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阅读培养中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集中呈现在读的方面。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无疑是考查的重点,能否做好阅读理解,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的考查特点
高考试题选材真实地道,题材广泛,涵盖人文、科技、社会、教育、文化、环保、体育等各方面;材料选择注重思想性和实用性,兼具时代性和新颖性,同时关注语言知识与运用的关系,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语篇、语境的整体把握和深层理解。
(三)考纲对阅读的要求
《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是: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如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命题者应根据大纲及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设题,题目应有据可依。另外,测试专家们对测试的内容选择、文章长度及高三学生的阅读速度都做出了相应验证,这就为教学及命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高考阅读设题分类及做题技巧
根据考纲规定的考查内容六项要求,命题者们一般将阅读理解题归纳为以下几类: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综合推理题、概括归纳题、词义句意理解题、作者态度与观点类等。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中的几大重点,分别谈谈其设题方式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首先要做到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它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就像是一棵大树,你应从树干看起,俯瞰或是仰视,不要被它的枝繁叶茂所迷惑而一一去啃树叶。学生要想充分的理解主题句,需要会“”主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死啃哪片“叶子”。
解题时,首先应抓住主题句。他们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就是说每段的首句或尾句都有可能是重点句。同时,对于每段文章的中心句进行总结。其次,应抓住文章的逻辑线索,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寻找上下文的思路。
(二)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某一细节或重要事实进行辨认和理解。其信息一般都设在原文的某一段落中,在文中可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但答案往往与原文中的语句并非完全一样,而是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型结构表达相同的意思。做题时需要回视原文找到信息点,并对其进行信息加工,选出答案。
细节理解题一般分为两类:
1.事实细节题。
2.细节推理题。
教材的编辑在所选文章中也会兼顾细节和推理这两点,如牛津版模块八阅读部分设计了狄更斯的名著《远大前程》,作者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足以让我们感兴趣,却不足以向我们揭示整个故事,在设计练习时,C1练习中就细节理解涉及一些习题,而一系列悬念还需要去设想和推理。因此,根据细节进行推理是进一步的技能考查,这类题型要在浏览原文的基础上再进行细节排查和推理。拿2010重庆卷为例,细节题共9个,其中细节推理题三个,足见其重要性。
(三)词义理解题
词义理解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词义理解与否往往会影响到对全文的准确把握程度。鉴于这类题型往往只要求考生能够对短文中的某个生词、熟词(熟词新义)、短语或句子进行理解并选出准确的定义,或者确定原文中某个代词的指代含义。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对于不妨碍全文理解和出现频率较低的词汇,就跳过去,以免影响速度,做题时只需查找该词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可。
常见题型如:The underlined words “leisure industry”in paragraph 3 refer to .(2010高考全国II C篇第52题)
A.transport to ski resorts
B.production of family cars
C.business of providing spare time enjoyments
D.part-time work for people living in the suburbs
对于学生而言,“leisure”即为陌生词汇,但在具体做题过程中,利用上下文语境、常识和语篇中反复出现的ski,resort,craze等词汇,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来。
(四)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透过字面意思深层理解文章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语篇逻辑关系,从而领会细节的暗示,通过已知信息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判断文章寓意等,或由某一细节或描述推导出多选题的选项。
以2010年江苏高考卷为例,一共8道推理判断题,占阅读理解总分的一半以上,而其他省市此类题也不亚于5~6个,常见的提问方式: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ancestors of the Potter family most probably
.(2010年江苏卷57题)
A.owned or drove a cart
B.made things with metals
C.made kitchen tools or contains
D.built houses and furniture
解题时由于文中第六段最后提到姓氏是Potter的人可能制作锅、盘之类的东西,再结合下段内容可推测这种姓氏的祖先很可能制作厨房用具或容器,因而答案为C选项。
(五)概括归纳题
在词义与句意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总结归纳段落大意,对于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全文结构都是很重要的,它重在考查读者的概括理解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有:
1.归纳一段大意
如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paragraph 2?
2.归纳多段大意或细节总结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agraphs?
解题方法指导:(1)锁定相关段落,缩小范围;(2)抓住文章中连词,如then、although、however等承接或转折词及序数词等提示性语句。
其余题型还有如:作者态度和观点类题、人物评价题型、计算推理题、指代替代关系题、文章出处及线索题等。在此,笔者不再一一赘述,仅就几种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探索其设题与解题技巧。
三、解读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设题技巧
阅读理解文章体裁选择应多样化,题材要新颖,篇幅不宜过长,要根据各省市的教育发展状况设题。
1.下面就阅读理解题目答案与干扰项进行分析。答案项一般设置如下
(1)原文中所含信息;(2)原文中可排除的信息;(3)原文词句的近义词或相反结构;(4)对某生词、长句或难句的诠释;(5)对原文难句的推断或某种事实的归因分析;(6)对原文作者态度的判断;(7)对某种结果的计算;(8)对某段落或全文的主旨大意总结。
2.一般情况下,干扰项有如下几个特点,学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1)吻合原文信息,但答非所问,或在推理判断题中出现,但此信息无需推断;(2)符合日常生活常识或伦理,但与文章内容无关;(3)与原句内容近乎相似,但却有所变动;(4)整个句子一半正确,一半错误;(5)与原文不矛盾,但却不能完全满足题目要求,未能切中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维模式,以偏概全,或没有立足原文,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正确答案应该切中题目主旨,与原文意义一致,不能似是而非,应有所依据,不能主观臆造。
总之,高考题目虽然题材新颖,变幻多端,作为考生,我们只要平时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水平,扩大阅读的知识量,再多了解、钻研一些命题、解题技巧,就会拥有一双慧眼,“胸有伟略”,临阵不慌,在高考中取得辉煌战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考试研究(201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一、强化快速阅读训练
预制理论认为:当人们进行一些话语活动时(如阅读或听力),话语中的语境或语言信息会激活记忆中预制的背景知识,人们可以运用该知识来预测或理解话语本身。在阅读前要求学生遇到生词时,不查字典,根据上、下文情景,来猜测生词的意义,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1.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经常习惯性地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单词进行阅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个别单词、词组上,忽落了整个段落及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有些学生采用传统的翻译法对短文中的每个词,逐字逐句的翻译和分析。因为一个词或一句话看不懂,便中断阅读而冥思苦想,这种死抠字眼,逐词翻译的阅读方式不仅影响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影响对全文的整体理解,以至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意义,更理解不了文章的深层含义。还有声读、心读、心译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减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有的放矢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法阅读。所谓整体法阅读是指“阅读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个别词语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为了训练使用这种阅读方法,选用了生词量适当,篇幅适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不查字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及相关的练习。
3.在阅读前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也包括与文章标题有关的背景,一般从文章的题目上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重点理解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及最后一段的意义,以更准确的理解文章全文,预测文章大意。
4.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文章。在阅读前先看阅读题目及选项,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利用略读、寻读进行快速阅读。
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量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生词一直是阅读中的一大障碍。许多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不透彻,主要原因是词汇量掌握得太少。帮助学生学会猜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平时在单词的记忆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利用上、下文,词缀,反义词,近义词,同类词,同根词进行猜词。猜词义的主要方法是“推断”,“推断”是根据构词法,语法结构,语篇知识,上、下文语义关联以及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等来猜测词义。多年来,学生习惯利用词汇表来死记硬背单词,缺乏灵活的记忆法和有效使用单词的能力。在词汇记忆学习中,教会学生运用一些单词记忆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音,情景,联想等方法来记忆单词。单词的词汇量扩大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互为因果的双向过程,是学习语言的规律。
三、撑握一定的句法知识
阅读课的句法教学应为阅读理解服务,而不是为了模仿句型进行造句能力的培养。语言的习惯也是人们的思维习惯。对于不熟悉英语句法的中国学生,首先要理解英语句法的构架,辨认句子的基本结构,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必须要有句子主干(指主语和谓语),找到了句子的主干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句子是构成段落的基础,读者在阅读中对句子的输入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四、了解一定的语篇知识
Widdowson(1979)提出,阅读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分为四类:词汇类,句法类,话语或语篇类及社会文化类。语篇具有衔接成分,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的原则。Duke(2003)认为,语篇理解是一个对书面语言进行“互动,导引和审视”的过程。词汇和句法问题通常在语篇中解决,词句和语篇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阅读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对语篇的理解是紧密相连的。理解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向上交错进行。只有对关键句理解准确,才能对语篇理解。熟悉语篇的衔接手段对于准确迅速预测和验证十分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选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语篇进行教学。如:先进行描写文,叙述文体裁的篇章教学,然后再进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对于记叙性的篇章,掌握篇章的框架――情节,人物特征和场景。以后在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时,学生就会联想到此类框架结构,举一反三,达到对该体裁文章的理解快速准确。阅读议论文时应掌握论文的框架结构:因果关系,对比、对照,时间、空间顺序。指导学生运用“线索”(图表、示意图、斜体字、黑体字、阅读提示等),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量影响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要求学生在课后泛读中、英文对照英语读物和英文报刊。如:《英语世界》《英语沙龙》《中国日报》等。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先以趣味性为主,再结合知识性。通过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强化训练。阅读课的教学应该以训练学生阅读技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逐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动学生英语交际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董基凤,申保才.教阅读,学交际[J].外语界,1992,(2).
[3]包济平.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J].苏州大学学报,1994,(4).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陈光伟.分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外语外贸高教研究,1999,(1).
[6]郑敏,陈凤兰.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7]刘礼进.话语生成与理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篇6
可是,很多语文老师会为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出自课外而感到苦恼。笔者研究分析了几年来出现的中考阅读题型,总结出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很多学生在碰到课外阅读理解题时习惯于立即就做,答题时在文章都没完整地阅读过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殊不知这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大忌。因为在没有弄懂全文意思的情况下就做题目,很多时候即使做了,也会将答题的方向弄错,导致失分。因为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中心相结合,才能答得准确。
“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应当将所给的材料迅速地浏览一遍,弄清所给材料的体裁、中心等,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对于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在浏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留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很多时候需要在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准确。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喜欢先把题目浏览一遍再浏览全文,这个方法我认为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读文本,有的放矢,阅读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实施其他步骤。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不懂的地方,如果问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忽略,不用去深究,也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所以,要想解答好这样的阅读理解题,通读材料是最起码的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找,即带着问题找原文,前后联系
有的同学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喜欢就题做题。这样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做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会完整。因为每一个阅读理解的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主题紧密联系才能够得到完整的答案。如果就题做题,会导致答案的点数不足,甚至答题出现错误。
在答题之前,应当先审清题意,再审视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将关键的字、词或句子用笔做上记号,作为答题的要点,也是可能的得分点,然后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再将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审一审、想一想。在联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与阅读的文字材料联系起来,经过缜密的思考,确定答题答的空间与范围。利用问题提供的文字信息,到原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尽量使句子完整。要做到细读文章内容,机智从容答题。这样能保证答题的完整性,使答案更加有条理,更加准确,避免无谓的失分。
有时候,在与全文进行联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就能找到,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而且比自己总结的话更加完整、准确。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规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替换文中的原话。解答某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力求答案完美。
所以,在审清题目的同时,将问题归到文中的位置进行阅读,能够尽量保证答案的完整性,提高解题效率,又培养了综合概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劳永逸。
三、做,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力求答案的丰富性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理解题只要做了就行,至于能不能拿到分,那就要看造化了。殊不知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肯定是不负责任,思想上较懒惰的,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想法。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也强调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 一定要作答。有些同学在解题的时候,碰到一些要求概括的题目或者“谈谈自己想法”的问题时,思想上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人不予作答。殊不知,这是典型的懒惰行为。我们的阅卷原则是问题只有作答才有可能给分,不答肯定不给分。所以无论多么难的题目,要鼓励学生作答,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去解答,不能出现空白的题目。
2. 要言之有据。在答题时千万不能为了解答而乱写一通。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题在本质上和不答题是相同的,不能得分。在答题的时候,只要是我们根据问题和原文所作的归纳我们都可以放到答案中去。只要不是瞎想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答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很多问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篇7
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篇8
关键词:阅读技巧 综合推理 词汇量
一、从测试题的设计和内容看,对测试题型主要归纳为下例五种:
(一)主旨大意归纳题。主旨大意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信息和方法来阐明中心话题。因此,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对于正确理解全文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这类题目旨在检查考生对短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要想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首先要快速阅读法浏览全文,同时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全文大意,就必须学会找主题句。抓主题句这是正确掌握文章大意的首要方法,主题句对全文起提示、概括、归纳的作用,中心思想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找主题句的关键性和重要性。那如何在文章中找主题句呢?
文章不同,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阅读时应特别留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各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往往包含文章的中心议题。有些文章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在后,这类文章往往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而还有些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方法,也就是说从概述开始,随之加以细节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往往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概括出主题句。
(二)综合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在遵循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字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逻辑推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得出文章的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推理判断题在阅读中也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它主要要求考生综合分析上下文,通过文章表层信息去推断文章隐含意思的能力,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考生的识别能力。
推理判断题要在理解整体语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真正内涵。要吃透文章的表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找到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推理判断时要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想,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同时要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结构。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上体会文章的基调,揣摩作者的态度,悟出作者的弦外之音。需要注意的是逻辑推理题的干扰项只是凭空臆测而不是在文章事实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得出观点,这样是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三) 细节理解题。
此类题一般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和事实去提问,它不仅考察对文章某个细节表层意思的理解能力,有时候还要求读者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常识等去理解其深层含义,查找或阐明与主旨有关的具体事实或细节。需要注意的是细节题的干扰项一般与原文内容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相异或与原文内容相似,但太绝对化,还有的看似颇有道理,但原文中没有提到。
(四)词义猜测题。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猜测、判断词义的能力,考查对语境的正确分析和把握能力。近些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越来越重视对猜词悟义能力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猜测某个生词、短语以及猜测代词的指代等。
在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应注意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在文章中的含义。无论一个人的词汇量有多大,都会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全文的把握。
(五)观点态度题。常见的态度观点题考察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的主观态度,揭示和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或倾向。对观点题,考生应通读全文,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还要注意词汇特点,尤其是形容词、副词,看是中性,还是有褒贬。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 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知主题。对材料迅速浏览,速读全文,抓住中心主旨。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
2. 细读题材,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各个击破。掌握全文的大意之后,细细阅读每篇材料后的问题,弄清每题要求后,带着问题,再回到原文中去寻找、捕获有关信息。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找出关键词语。对于捕获到的信息,要做认真分析,仔细推敲,理解透彻,只有这样,针对题目要求,才能做到稳、准。
3. 逻辑推理,准确把握,做好深层理解题。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从而得出文章的主题。在整个的推理的过程中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
参考文献:
[1] Smith.Frank.Understanding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and Learning To Read.1971.
[2] 杨惠中.阅读速度与阅读方法.外国语,1981,4.
[3] 马金伶.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
篇9
一、任务型阅读的命题特点和要求
自2005年9月1日起江苏省开始使用译林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中英语课标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体现高中英语课程和课标教材采用的“任务型”教学途径,2008年英语学科考试说明对考试题型、分值以及考试要求做了适当改革,撤下了对话填空题,取而代之以读写相结合的任务型阅读。在总结2008年高考命题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英语学科考试说明对任务型阅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10年以来,“考试说明”对任务型阅读的要求做了调整,改为“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全文提纲,概括关键内容。”任务型阅读提供了两种示范――树状式和表格式。江苏2008年、2009年、2010年、2015年和2016年高考任务型阅读为表格型; 江苏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高考任务型阅读为树状型。题型要求是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 注意每个空格只填1个单词或有限的几个单词。参考时间为15分钟。其特点是考查考生对文中有效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归纳要点、整合零散信息,并根据表格的形式把加工后的信息准确、有序地表达出来。对于表格中所缺的单词,命题者往往重实词(动词和名词)的考查。题目的设置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信息捕捉题(基础题) 要求学生能快速在文章中查找相关细节,锁定信息来源,并用文章中的词或其适当形式填空。信息捕捉题是基础题目,一般可以直接通过将表格和短文进行对照,边读文章边找出与试题相关的句子信息,获取到相关单词,有时试题和原文句型句式不同,需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然后找到相应单词,不需变化,直接填入。如(2016年江苏卷)71. Internet 原词再现。根据第一段第四句Such systems do not need to operate face-to-face, and it’s clear to me that the Internet is expanding the range of my own social prosthetic systems.可知因特网可以拓宽社会义肢系统的范围,也就是说网络可以弥补我们精神和情感上的缺陷。
属于使用文章中的原词。再如(2016年江苏卷)75. heart / core 同义句转换。根据第三段第二句“... which helps me dig into the core and understand its meaning”可知网络能让我们找到事物的核心并理解其真正含义。故短语“the core / heart of the matter”和原文中“dig into the core”语义一致。
2.信息转换题(活用题) 灵活考查学生在知识重组基础上,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意的能力,突显遣词造句能力的考查。比如,用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词完成句子的能力。同时,在限定一空一词的要求下,更需要考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题目给出的句子,需要考生在捕捉到相关信息之后,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如(2016年江苏卷)73. keeping 词形转换。根据第二段第一句“Once I look up something on the Internet, I don’t need to keep all the details...”可知动词短语“keep... in mind记住”,在表格中放在介词without的后面,要使用动名词keeping的形式。再如(2016年江苏卷)74. all / different / various 同义词转换。根据第三段第一句The Internet has made me smarter in matters small and large.可知原文中“matters small and large”就是“all / different / various”的事情。
3.信息综合题(综合概括题)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或行(栏)的标题,考查学生概括与推断的能力,归纳、抽象并提炼出文章主旨或者重要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在语篇结构解读基础上的信息转换能力。 如(2016年江苏卷)77. judge 归纳总结。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Moreover, I can find out whether my reactions to an event are reasonable enough by reading about those of others on the Internet.”而且在网络上阅读其他人的信息,让我判断我的行为是否合理,所以表格里使用动词judge。再如(2016年江苏卷)78. mixed / two 归纳总结。在文章最后两段中既提到了智能手机的优点也提到了其缺点。所以这是智能手机的正反两方面内容,所以使用形容词“mixed / two”。
二、任务型阅读的命题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突出体现文章结构与层次任务型读写与传统的阅读理解题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它对文章结构和层次的体现。从大标题(文章主题)到小标题(论述的各个侧面或分析列举),再到各个细节或不同论据,任务型读写以表格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框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从“骨头”到“血肉”的彻底分析。
2.强调捕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任务型读写设题的初衷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加工和处理能力,其信息不仅体现在短文阅读中,还体现在对表格信息的比较和理解中。综合《考试说明》中的四种类型所体现的三类命题,即捕捉信息题、组织信息题和归纳信息题,较为恰当的设题比例一般是5∶3∶2。单就这一题型来讲,兼顾了学生的不同层次,有覆盖面也有区分度,从考查学生水平的角度来说,是比较科学和客观的。
3.兼顾阅读理解与文字表述的能力。任务型阅读属于主观题范畴,故其在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之外,适当向文字表达能力倾斜。所有的组织信息题,都需要考查对阅读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兼顾空格前后的文字与句式来选择适当的单词。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文字表述需要的知识点都会得到相应的考查,例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固定搭配等基础的语言知识。
三、任务型阅读常用词汇及词组转换
1. 常用高频词汇
标题、话题:title; topic;主题:theme;观点:ideas / opinions / views / thoughts;理由:reason / reasons; why;起因:cause; why;过程:process; course; procedure;结果:result / results; consequence / consequences;结论:conclusion;解决的办法:solution;现象:phenomenon / phenomena;因素:factor / factors;建议:tip / tips; advice; suggestion / suggestions; instruction / instructions;优点、好处:advantage / advantages; benefit / benefits;缺点、坏处:disadvantage / disadvantages;影响:influence / influences; effect / effects; (positive / negative);损失:damage / damages; harm / harms;地点:place / location / where;情况:situation;事件:event;内容:content;起源:origin;概要:summary;态度:attitude;评论:comment / comments; remark / remarks;分析:analysis / analyses;问题:problem / problems; doubt / doubts / question / questions;质量:quality;功能:function;证据:evidence;百分比:percentage;项目:item;方面:aspect;背景:background;情节:plot;时间: time / when;阶段:period;stage;日期:date;特点:characteristic / characteristics; feature / features;目的:aim / aims; purpose / purposes; goal / goals; intention / intentions;方法:way / ways; method / methods; means; measure / measures; step / steps;种类:kind / kinds; type / types; species; category / categories;比较:comparison; contract;国籍:nationality;技能:skill;成就:achievement;全面发展:all-round development;区别:difference;相似:similarity
2. 高频词性/短语变换
able (a.)―be able to do―ability (n.);disabled (a.)―disability (n.);capable (a.)―be capable of―capability (n.);absent (a.)―be absent from―absence (n.);present (a.)―be present at―presence (n.);abundant (a.)―be abundant in―abundance (n.);access (n.)―have access to―accessible (a.);value (n. / v.)―be of great value―valuable (a.);acquire (v.)―acquisition (n.);responsible (a.)―responsibility (n.);possible (a.)―possibility (n.);communicate (v.)―communication (n.);analyze (v.)―analysis (n.);aware (a.)―be aware of―awareness (n.);prepare (v.) ―preparation (n.)―make preparations for;familiar (a.)―sth. be familiar to sb. / sb. be familiar with sth.―familiarity (n.);describe (v.)―description (n.);pronounce (v.)―pronunciation (n.);explain (v.)―explanation (n.); necessary (a.)―unnecessary (a.)―necessity (n.);create (v.)―creativity (n.);imagine (v.)―imagination (n.)―imaginative (a.)(想象力丰富的)―imaginable (a.)(可以想象的)―imaginary (a.)(想象中的);motivate (v.)―motivation (n.)―motivated (a.)
3. 高频同义词/词组替换
mention―refer to(referring, referred);put off / hold up(通常用被动)―delay / postpone;call off―cancel;be in favor of―support;be of (great) value / importance / significance―valuable / important / significant;on purpose―deliberately;in particular―particularly;deal with / do with sth.―handle sth.;ask sb. for advice―consult sb.;get over―overcome;come into being / existence―exist;at times―sometimes / occasionally;make progress―improve;inform sb. of sth. ―keep sb. informed of;don’t want to―be unwilling to;most of +n. ―the majority of+n.;in spite of―despite; despite the fact (that);rather than―instead of;burst into tears / laughter―burst out crying / laughing;set out to do―set about doing
4. 高频转换类常用句型
100 years = 1 century = 10 decades;take advantage of = make use of;parental attention = with the help / aid / assistance of parents;oppose the move = be against the move = object to = disagree with;consider... =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 account;at the beginning = at first;be responsible for = take / shoulder / bear responsibility for;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evolution =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Americans have been migrating south and west for decades in search of better job opportunities. = Americans have been migrating south and west for decades, seeking a better job / searching / looking for a better job.;housing-related reasons = reasons related / linked / relevant to / connected with housing;take an active part in = take part in sth. actively;encourage participation in quiet activities = encourag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 take part in / play a role in quiet activities;be hooked on headphones = be addicted to headphones;valuable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of great value;understand clearly =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sth.;affect = have an effect / influence / impact on sth.;matter = count = be very important = be of importance = make sense = make a difference;kills sb. = sth. costs sb. sth. = claim one’s life;make an apology = apologize to sb.;be over = end = put... to an end;despite = in spite of;share less than 2% = account for less than 2%= make up;online = on the Internet;learn good citizenship = learn to be good citizens;list the things that you are good at = list what / all you are good at;explain sth. = make an explanation;offer sth. to sb. = provide / supply sth. for sb.;besides = on top of = in addition to = apart from;be better than = be superior to;approve of = subscribe to = be in favor / support of = favor sth.;have access to = be acceptable / accessible / available to;stop = quit = give up;in part = partly;every year = yearly = annually;use up = run out of;run out = give out = be used up;be accused of = be charged with;most of the people =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starve to death = die of hunger / starvation;socially responsible = social responsibility;sth. benefit sb. = be beneficial to sb. = be of benefit to = sb. benefit from sth .;commit oneself to doing sth. = promise to do sth.;make full use of = make the most of
四、2016年江苏卷英语真题及详解
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An Extension of the Human Brain
Other people can help us compensate for our mental and emotional deficiencies (欠缺),much as a wooden leg can compensate for a physical deficiency. To be exact, other people can extend our intelligence and help us understand and adjust our emotions. When another person helps us in such ways, he or she is participating in what I’ve called a “social prosthetic (义肢的)system.” Such systems do not need to operate face-to-face, and it’s clear to me that the Internet is expanding the range of my own social prosthetic systems. It’s already a big bank of many minds. Even in its current state, the Internet has extended my memory and judgment.
Regarding memory: Once I look up something on the Internet, I don’t need to keep all the details for future use―I know where to find that information again and can quickly and easily do so. More generally, the Internet functions as if it were my memory. This function of the Internet is particularly striking when I’m writing; I’m no longer comfortable writing if I’m not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It’s become natural to check facts as I write, taking a minute or two to dip into PubMed, Wikipedia, or other websites.
Regarding judgment: The Internet has made me smarter in matters small and large. For example, when I’m writing a textbook, it has become second nature to check a dozen definitions of a key term, which helps me dig into the core and understand its meaning. But more than that, I now regularly compare my views with those of many others. If I have a “new idea,” I now quickly look to see whether somebody else has already thought of it, or something similar―and I then compare what I think with what others have thought. This certainly makes my own views clearer. Moreover, I can find out whether my reactions to an event are reasonable enough by reading about those of others on the Internet.
Thes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have become even more striking since I’ve begun using a smartphone. I now regularly pull out my phone to check a fact, watch a video, read weibo. Such activities fill the spaces that used to be dead time (such as waiting for somebody to arrive for a lunch meeting).
But that’s the upside (好处).The downside is that in those dead periods I often would let my thoughts flow and sometimes would have an unexpected insight or idea. Those opportunities are now fewer and farther between.
【答案】 71. Internet 72. participates / joins 73. keeping 74. all / different / various 75. heart / core 76. check 77. judge 78. mixed / two 79. convenient 80. reduce
【解析】 71. Internet 原词再现。根据第一段第四句Such systems do not need to operate face-to-face, and it’s clear to me that the Internet is expanding the range of my own social prosthetic systems.可知因特网可以拓宽社会义肢系统的范围,也就是说网络可以弥补我们精神和情感上的缺陷。
72. participates / joins 同义句转换。根据第一段最后两句It’s already a big bank of many minds. Even in its current state, the Internet has extended my memory and judgment.可知动词短语“participate / join in”符合句意。
73. keeping 词形转换。根据第二段第一句“Once I look up something on the Internet, I don’t need to keep all the details...”可知动词短语“keep...in mind记住”,在表格中放在介词without的后面,要使用动名词keeping的形式。
74. all / different / various 同义词转换。根据第三段第一句The Internet has made me smarter in matters small and large.可知原文中“matters small and large”就是“all / different / various”的事情。
75. heart / core 同义句转换。根据第三段第二句“...which helps me dig into the core and understand its meaning”可知网络能让我们找到事物的核心并理解其真正含义。故短语“the core / heart of the matter”和原文中“dig into the core”语义一致。
76. check同义词转换。根据第三段第四句“If I have a “ new idea,” I now quickly look to see whether somebody else has already thought of it, or something similar―and I then compare what I think with what others have thought.”当我们有了新的观点以后,我们会上网检查核对别人是否已经有了同样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行动做出判断。表格中check与原文语义一致。
77. judge 归纳总结。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Moreover, I can find out whether my reactions to an event are reasonable enough by reading about those of others on the Internet.”而且在网络上阅读其他人的信息,让我判断我的行为是否合理,所以表格里使用动词judge。
78. mixed / two 归纳总结。在文章最后两段中既提到了智能手机的优点也提到了其缺点。所以这是智能手机的正反两方面内容,所以使用形容词“mixed / two”。
79. convenient 同义句转换。根据第四段后两句I now regularly pull out my phone to check a fact, watch a video, read weibo. Such activities fill the spaces that used to be dead time (such as waiting for somebody to arrive for a lunch meeting).可知我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时查信息,看视频,读微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使用形容词“convenient”。
80. reduce 句意转换。根据文章最后两句“The downside is that in those dead periods I often would let my thoughts flow and sometimes would have an unexpected insight or idea. Those opportunities are now fewer and farther between.”在过去那些“dead periods”时,我总会有一些灵光一现的神来之念,但是现在这些时间都被智能手机占用了。无疑就减少了这些神来之念的可能性。所以表格中使用“reduce the possibility”。
五、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步骤
1. 略读。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基本结构,观察题目,尽量获取有效信息。
有了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的了解,剩下的只要根据每个空格所在句子中的关键词,有的放矢地到原文找答案就是了。
通过观察,题目是以文章结构图呈现的,我们可以快速、清楚地了解到以下几点信息:主干标题The Internet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说明因特网的功效和好处;
分支结构表明,文章中举出一些事例说明因特网的功效和优点;
文章最后也提到了因特网带来的问题。
2. 扫读。扫读图表,分析表格结构和内容,准确定位填空的要求。仔细分析提示句 (空格所在句子),判断所填词的词性、词形,提高填词的准确性。任务型阅读在题目设置过程中,提示句的提炼十分精要,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根据句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提示句能够使我们很容易推导出所填词的性、形、数。这对精确填词、准确表述有很大帮助。有时甚至可以不看文章,直接根据短语搭配填出答案。
例如样题中各词的词性分别是:(1) 动词原形 (vi.);(2) 动词原形 (vt.);(3) 名词;(4) 名词;(5) 形容词;(6) 动词原形 (vt.);(7) 名词/动名词 (8) 介词/动名词 (vt.);(9) 形容词;(10) 形容词
在了解所要填写词的词性和词形之后,我们选词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后,具体填词或表述时,就不容易出错了。
3. 细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分析整合信息、准确表达。快速阅读文章,有目的地查找相关信息,按照要求规范答题。快速浏览的重点和目的应当是,带着审题时对文章大意和结构的了解以及所获得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到文章相应的位置中搜寻有效信息。浏览文章时,不要过多考虑某些词句的意义,更不必进行细致的语法分析。和欣赏文章不同,我们阅读文章材料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完成答题任务。所以只要对答题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文章中有些词句看不明白也没多大关系。除非某些句子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或者对空格填词有重要作用,否则就不需要在这些方面花太多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出;有些需要在分析原文句子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特殊要求,填写出相关的不同词性的派生词、同义词或近义词等等;有些则需要推理;还有些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或转述句子,在不失原意的基础上把答案正确表述出来。
六、任务型阅读的解题技巧
在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步骤之后,考生还要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
1. 捕捉信息的技巧
(1)确定文章与表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先略读短文,然后速览表格,借助所给图表结构抓住文章中心大意以及文章的脉络。并确定表格中某一行或某一列与文章中某一段落之间的对应关系。(2)确定文章中相应的句子。在文章中标出与表格中空格前后给出的关键词句相符合或一致的句子。注意,有时表格中的语境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是在空格前后“多一词”,有的是“少一词”,还有的是“换一词”。考生如果稍不留神就会犯错。
2. 变通信息的技巧
有许多答案是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原句或原词的,这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加工或变通。这些变通大多与语法知识有关,也有些与短语和句型有关。(1)间接法。即基于原文某个词语的语法变形,如,主动与被动,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动词原形与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动词与名词,名词与形容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名词单复数等。(2)意译法。即对原文中的某句话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变换一种说法。这种变换有一定的难度,要求你吃透原句意思,然后进行转换或解释。答案的来源往往有三个方面:①根据关键词的导航,在文中捕捉原始信息。②根据空格前后变化了的新语境,从语法和搭配的角度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③根据单元格本身的行文规律,遵循同一栏在表达上的一致性原则从周围单元格中确定信息最终的输出形式。格中空格前后给出的关键词句相符合或一致的句子。
3. 概括信息的技巧
篇10
关键词: 应用能力 阅读理解 填空 技巧
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写为PRETCO),主要是测试高职高专类院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考试内容主要以应用类试题为主,题型包括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从整体上看,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难度不大,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要通过考试还是有些困难的,获得优秀的学生非常少。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帮助自己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应试技巧也是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中的阅读理解有5篇,共25题,占总分的35%。因此做好阅读理解是得分的关键。应用能力考试中的阅读理解主要有四种题型:task 1和 task 2要求考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从每题所给的多项选择题中选择出最佳答案;task 3要求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按给定要求(字数)填空;task 4是信息匹配;task 5是简要回答问题。学生们都比较习惯于做客观题,在主观题上丢分比较多。然而阅读理解中的主观题并不难,只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就完全能拿到这部分的分数。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介绍task 3填空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题型特点
从历年考题来看,这一类的阅读理解主要是应用性文字材料,选材80%以上与商务有关,如广告、通知、简介、说明等。每篇有5道填空题,要求简单回答,每空不超过3个单词。通常完成填空就等于完成了文章的概要。
二、解题技巧
在做这类的阅读理解时,要先看问题,再浏览全文。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答题。特别要注意题目中所给出的文字材料,这是答题的关键信息。这里主要总结了五种解题的技巧,具体如下:
1.最简单的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7年6月task 3】
NUROFEN RECOVERY (纽洛芬去痛片)
Please read these instructions carefully before you take this medicine.
Nurofen Recovery dissolves(溶解) quickly on the tongue without the need to use water.It delivers effective relief from headaches.
You should not take Nurofen Recovery if:
――you have had an allergic(过敏的)reaction to aspirin(阿司匹林)
――you have had a worsening of asthma(哮喘)when taking aspirin or similar medicines
――you are under 12 years of age
Administration:
Place a tablet on the tongue,allow it to dissolve and then swallow――no water is required.
Adults,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of 12 years and older.
Take 2 tablets,then if necessary take 1 or 2 tablets every 4 hours.Do not exceed 6 tablets in 24 hours.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under 12 years.
Warnings:
If you take too many tablets by mistakes,contact your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If symptoms persist or if new symptoms occur,consult your doctor.
Possible side effects:
Stomach discomfort or pain,worsening of asthma or shortness of breath.If you experience any of these,stop taking the tablets and see your doctor.
46题Function:delivering from headaches.
做46题时先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deliver, 再到文章中去找,看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词,从文章段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可以找到delivering,再看后面的内容是否跟题目一致,都有from headaches,答案就出来了effective relief,2个单词正好符合字数要求。
2.找出句子的主干内容进行答题。
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7年6月task 3】
47 题Feature: dissolving quickly on .
我们可以用46题的方法,很容易在文章的第二段第一句找到与dissolving quickly on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答案就在后面半句“the tongue without the need to use water.”答案要求不超过3个单词,因此不可以简单地把后半句全填到答案里,哪些词是要的呢?是不是就填3个单词“the tongue without”呢?这时我们就要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主干部分,“Nurofen Recovery dissolves on the tongue.”“ without...”是介词短语,因此答案就是“the tongue”。
3.题目将原文转述或用同义代替,但答案仍是原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
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3年12月task 3】
A local telephone directory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White Pages.This directory provides an alphabetic listing of names and telephone numbers and other telephone reference information.The front pages usually contain information about area codes;billing;customer service; directory assistance(帮助);local,long-distance,and international calls;time zones;rates; emergency numbers;and other items relating to telephone use.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The next section of the telephone directory typically contains the residence listings,or entries,of community residents.The third section contains business listings,or entries,of local businesses and organizations.In some less populated(人口密集的) or rural areas,the residence and business listings may be combined in one section.
Some local directories contain listings of local,state and federal(联邦的)government offices and agencies.These listings might be united into the business listing section,or they may be in a separate section of the phone book. These government listings typically are arranged by the name of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then by departments or agencies.
49题Residence listings:provided in the section of the directory.
很多考生在文章的第二段第一句话就找到了答案,the next section,但是不是就填next这个词呢?这篇文章是介绍电话簿的三大组成部分,这里的the next section很显然是指第二部分,而且我们可以从第二句话the third section看到提示,应该填second。在文章中介绍时,我们可以说下一个是什么,而题目中具体问了residence listings在哪一部分,因此不能回答在下一部分,而是第二部分。
又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4年6月task 3】
Notice
Over the past month the Personnel Office has received numerous calls about the approval process for using the new “flex-time”(flexible-time)working schedule. In order to know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system,please keep this notice in your records.
First,you must determine if you are eligible(条件合适的)to use a flex-time schedule.The flex-time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ose employees whose jobs do not require them to answer telephones or to b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between the hours of 8:00A.M.and 5:00 P.M.In addition,an employee must receive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his or her department manager.
Then, you must submit a copy of Form FT,signed by your manager,to the Personnel Office.
The Personnel Office will notify(通知)you when approval is cleared;you may then begin your new schedule on the following Monday.
You may obtain copies of Form FT from Mary White in Room 129.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see your department manager-do not contact the Personnel Office directly.
Flexible Time Working Schedule
Users:employees suitable for using it
Application process:
1.get 46 and
2. 47 a copy of Form FT to the Personnel Office,and then
3.be notified by 48 .
Starting time: 49 .
Contact person if there are questions:the 50 .
这是对文章中申请过程的一个概括。不少考试在文章中很容易就找到47和48题的答案,但46题中的get一词在文章中找不到。仔细看文章的考试会发现答案在文章中第二段最后一句。receive和get是同义词,因此答案就是permission或written permission。
4.难度较大的是考察主旨大意的题,需要抓住文章大意,总结归纳后给出答案。
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0年12月task 3】
The key to a good interview is thorough preparation.If you have prepared yourself well,the interview will most likely run smoothly and you will present yourself confidently.
As soon as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an interview-or,better still,before you are called - start researching facts about the company. Probably,you will have done some research before sending in your letter of application.Now you need to identify additional information,such as the number of persons the company employs,specific fields in which it is involved,work for which it is particularly well known,its major products and services,places of branch offices,and the company’s involvement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You also need to prepare for different questions an interviewer may ask to test your readiness for the interview and the sincerity(诚意)of your application.You may be asked:
・Why do you want to join our organization?
・How do you think you can contribute to our company?
・Why do you want to leave your present employer?
・What salary do you expect?
If you have not prepared for such questions,and so hesitate before answering,an interviewer may interpret your hesitation to mean you find a question difficult to answer or there are things you would rather hide.In either case,you may provide an entirely misleading impression of yourself.
50题The purpose of preparing for an interview is to provideof yourself.
这道题目不少考生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中找到an entirely misleading impression,认为就是答案。其实这道题在文章中没有直接的答案,要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本题要求填写为面试做准备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的第一段就提到了面试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准备。文章最后一句中的确有个关键词impression,但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如果不准备好这些问题的话,你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面试做准备的目的就是要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填a good impression。
5.答题时要根据字数要求、冠词、人称转换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后给出答案。(注意平行句子结构,前后保持一致性)
如【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2002年12月task 3】
Before making a speech,we often need to make brief speaking notes.You can put them on cards no smaller than150×100mm.Write in large and bold letters that you can see at a glance,using a series of brief headings to develop the information in sufficient detail.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you include in your notes will depend on the complexity(复杂性)of the subject,your familiarity with it,and your previous speaking experience.Here are some steps for you to follow when preparing brief speaking notes.
First,you should write a summary,or an outline,of the project to be reported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Then an introduction follows.This includ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purpose of the project.Next comes discussion.In this part,what has been done,how it has been done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should be dealt with.At the fourth step,you have two choices:one is the conclusion if the project is completed.The other is the future plan if the project is still in progress. At last,a summary should be prepared. In this part,you should give a brief summing-up,plus a question-and-answer period.
49题和50题 draw49at the end of the project,or make a
50 if the project is not finished
答案在文章的第二段的第六、七句中。 题目draw49at the end of the project,or make a50if the project is not finished是对原文one is the conclusion if the project is completed.The other is the future plan if the project is still in progress的转述。这两个句子前后结构一致,原文中conclusion和(future)plan 前都是用的定冠词。那答案是不是就是the conclusion和(future) plan了?题目的后半句“make a50...”中用了不定冠词a,答题时要根据语法对平行结构的要求将原的定冠词作相应的调整,所以49题的答案为a conclusion,50题为(future)plan.
参考文献
[1]张鸿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历年试卷与详解[Z].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卢士伟,王立民.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全解・A级[Z].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Tim McNamara.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