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对监管者缺乏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分析
证券监管博弈模型的博弈双方是证券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证券监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交易商协会,还可以是证券交易所或者别的什么机构。不过几乎各国的证券监管都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共同完成。我国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强制性监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进行自主监管。至于被监管者,笼统的说就是整个证券市场,即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和行为。不过绝大多数国家都把证券监管的直接对象定位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具体包括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者(政府、企业)、投资各种证券的投资者(政府、企业、个人)、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托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以及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监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监管者的行政成本。为了实施监管,监管者需要设立监管部门来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条例和细则(如证券发行审核、证券稽查等),这一过程中自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及监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监管越严格行政成本越高,为了分析方便,假设监管者只有两种纯策略选择,分别为低成本(low cost)的普通监管(监管成本为cl)和高成本(high cost)的严格监管(监管成本为ch.chcl) 。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被监管者也是有成本的,即被监管者的奉行成本。被监管者为了遵守或者符合有关监管规定不得不承担额外成本,如为按照规定保留记录而雇佣专人的费用、提供办公设施和材料的费用、聘请专门中介机构的费用等,只不过这种奉行成本以抵减收益的形式存在。在利益的驱使下,被监管者有可能为了增加收益(包括一非法收人)、降低成本(包括奉行成本)而进行违规操作。所以假设被监管者的纯策略选择是遵纪守法或违规操作。若遵纪守法则可稳定获得收益凡(已扣除了证券监管的奉行成本);若违规操作且未被查处,则可获得超额收益(违法所得或降低的奉行成本)r ( reward ),但若被查处则不但要没收非法所得,而且还会被处以罚款,此时的罚没总成本为p( punishment )。进一步假定,在被监管者出现违规行为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普通监管是查不出来的,而一旦监管部门采用高成本的严格监管,就一定能予以查处并处以罚款。
基于前述假设,考虑到证券市场上博弈双方得益信息的可获得性,建立证券市场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并用矩阵形式示如表1。
利用划线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被监管者进行违规操作。最终结果是:监管者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监管成本却毫无作用;一部分被监管者违规操作获得了超额收益但却使其它的证券参与者遭受损失。显然,这是一个低效率的组合,只会加重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违背了实施证券监管的初衷。
二、对监管者实施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
若我们对证券监管部门实施监管,那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里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如果监管者通过严格监管查处了被监管者的违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鼓励b(bonus),这种鼓励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奖励(比如来自违规者的罚款,用以增加办公经费),也可以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其褒扬带来的精神鼓励,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如果监管者为了节省成本(或偷懒)只进行了普通监管而导致被监管者的违规操作得以成功,则要对其施以一定的惩罚f(fine),这种惩罚可以是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或是经济上的。如此一来,上述博弈模型就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阵如表2。
仍然利用划线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对监管者的监管力度较大、使得对其的鼓励与惩罚的量化绝对值之和大于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和严格监管的成本差时(即f+b>c-c}),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从而避免了(普通监管,违规操作)这种低效率策略组合的出现。这种情形下,博弈双方都将在博弈中采取混合策略,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各自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严格监管或是违规操作。让我们定义: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遨纤二几登三寻多笼罐熟:弓多雀诺态咬乏导铸泉录名室圣聆多石杀涟返络题透汉蛋定召砖罗亨恶璧三兮概率为r,进行普通监管的概率为(1-r);被监管者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为e,遵纪守法的概率为(1-e)。
给定e,监管者选择普通监管r=0和严格监管二1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小于(c‑-c,)/(f+b),监管者会选择普通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c洲(f+b),则监管者选择严格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c,)/(f+b),监管者就随机地选择普通监管或者是严格监管。
给定r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e=o和违规操作e=i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小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违规;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大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遵纪守法;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等于r/(r十p),被监管者则可能违规也可能遵纪守法。
因此,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r=r/ (r+p).e=(c,}c,)/(f+b)即,监管者以r/(r+p)的概率进行严格监管,被监管者以(c‑c,)/(f+b)的概率选择违规也可以解释为,市场上大量的被监管者中(c,}-c}/(f十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违规,(f+b-c‑+c,)/(f+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监管者随机地对r/(r+p)比例的被监管者进行高成本的严格监管,而对剩余的被监管者则仅采取普通监管。
三、结论
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知识管理,转型
1.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创新的经济形态。它不是简单地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否定或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传统经济的根本性的革命。知识经济和农业经济不同。农业经济是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劳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知识经济也和工业经济不同。工业经济是随着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是对农业经济的革命,其主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和土地,资本管理和资源管理是社会的主要形式。其中最根本的是资本,可以说,没有资本的积聚就没有经济的出现和繁荣。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完全依赖于知识和创新。
2.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其不同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具有高知识含量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的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免费论文参考网。并且,知识不再是资本生产的附庸,相反,随着信息处理、传输成本和效率的提高,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
⑵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征越加明显。在经济领域,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密切联系也日益促进体化局面的出现。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已基本形成,世界经济高度信息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宽厚的基础和条件,金融国际化、跨国公司的积极作为也在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脉络正日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为促进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在全球范四日益频繁的交流提供了技术的便利,人们共同生活在仿佛跨越了国与国之间界限的“地球村落”里。
⑶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由于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变成了以知识为基础,并以知识作为增长的驱动力,以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力—知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就成了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更新向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3.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创新推动的结果,其中当然也包括千万个企业爆发的知识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越来越强劲,因此,知识经济的兴起既是企业驱动的结果,又同时为企业的变革形成一股不可逆转之势。它对企业作为一种制度的内容和操作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力,给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3.1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内涵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涵将发生深刻的改变。第一,决定创办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对于企业而言,知识将超越传统的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力和资本而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企业的关键资产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这些资产主要表现为:(1)使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资产,如信誉、服务、商标等;(2)体现智力劳动的资,气如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3)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如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支持系统等;(4)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如员工的知识能力、工作技巧等。这些资产同时也包含在高新技术内,储存在数据库中,且均为无形资产。第二,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迅速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和合适的知识人才。这三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3.2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在改变企业内涵的同时,也将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服务将替代控制和管理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二,网络型管理将替代金字塔型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运用,管理层次必然减少。中层经理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而被削弱,因此,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更消除了官僚作风。在中层管理削弱的同时,网络型管理应运而生。免费论文参考网。第三,企业的柔性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技术创新要靠人来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也要靠人的智慧和双手来实现,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将更汁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巧妙地利用这种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4.企业知识管理对中国印刷企业的启示
应该说,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科技文化和军事方面都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假若整个世界的经济形态依然保持在过去的工业经济轮廓下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要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这条延续了200多年的游戏规则。新经济既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能量,同时它也为一些在传统经济时代落后的国家点亮了一盏新的希望之灯。一方面,知识经济大大增添了印刷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企业知识管理突显重要之际给印刷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企业只有尽快地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特点和方法,才能在新时期快速多变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无数企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只要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知识战略管理方面,努力实践,积极创新,便有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生存空间和超常的发展能量,在新经济中保持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邝劲松 ,李五四 ,王帅师 ,张锋. 国有企业必须实现管理理念创新[J].化工管理, 2002,(02) .
[2] 刘东. 企业信息主管与信息时代的管理[J].管理现代化, 1998,(04) .
[3] 杜跃平,王林雪. 知识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J].管理现代化, 1998,(04) .
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准则和制度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可以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知识经济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1)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把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存在作为前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随时都有发生破产清算的可能,所以持续经营假设可解释为“相关利益联合体的存续期”。
(2)持续经营假设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分期假设。因为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加速折旧和市场瞬间万变的情况会给公司带来意外的收益,这样一来就无法对会计收益和成本进行配比,因此,传统的会计分期理论已不能适用知识经济的瞬息变化。
(3)网络交易的增加,使得货币计量成为交易中的一个累赘。因为网络交易具有快捷、虚拟的特点,这种特点要求有一种统一的电子货币,能够对网络交易快速作出结算,而电子货币的唯一要求就是保持币值的稳定。
(4)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是会计计量的基础,而知识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知识资源,属于无形资产,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已不能体现知识资源的真实价值。
2.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对资本制度的影响。现有的会计理论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不确认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拥有者享有企业权益的分配权,企业不再被简单地认为是由实体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形成的生产和财务单位,而被认为是智力资本与实体资本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双方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
(2)对利润含义的影响。现有的会计理论认为利润是实体资本创造的,企业员工只是被雇佣者,其回报仅仅体现为工资费用,利润表只站在实体资本所有者立场反映其投资回报。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利润是智力资本和非智力资本共同投入所产生的回报,而且主要是由智力资本创造的。
(3)对资产概念的影响。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中,资产主要是指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被认为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也大大超过了有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也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如美国微软、英特尔这样等司,其价值几乎全部体现为它的人才智力资源,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显得毫不重要。
(4)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反映。知识经济条件下,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人力资源会计学日益受到重视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大基本内容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
3.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工作重点的转移。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会计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会计电算化从低级向高级稳步发展。一是由单项会计处理向较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知识经济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既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又能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二是由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应用方向发展,以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三是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应用方向发展。知识经济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应同时具备分析、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评价等功能。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手段和工具的局限,传统会计在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时,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更多的注重可操作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计算的繁简程度已不再成为评价一个会计核算方法是否应该采用的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经济;内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04-02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表明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从本质来讲,知识经济赋予知识以经济学含义、生产力含义、经济效益含义。这一方面要求对传统的经济学进行革命,使经济发展真正从资源依赖、劳动依赖、技术依赖转移到知识依赖、教育依赖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又对传统的知识观进行革命,使知识的生产、积累、使用都能直接面向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能进入经济的运行过程,从而成为直接的财富源泉。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教育既是知识生产、积累、使用的主要手段,也是经济发展转向知识领域的根本途径,更是知识向经济过程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经济也可以称为教育经济,即以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挑战,从根本意义上说也就是对教育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首要的是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这是知识经济的内在逻辑和根本要求。
一、知识经济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和要求
知识经济对教育产生影响,源于知识经济中知识观的变革以及知识经济对人们智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普遍要求。这两个方面,既决定了知识经济对教育必然会产生影响,也限定了知识经济对教育影响的范围。
(一)知识经济中知识观的变革,客观上冲击了教育的基础
知识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知识经济的基本含义,导致了人们对知识、知识的作用、知识的来源等问题认识的改变,其实质是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观,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观。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各种事实及其概括的体系;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力量;真正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又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真理性是衡量知识价值的客观标准。
相关文献把知识分为两大类:包括事实和原理两方面内容的外显编码化知识;包括技艺和人才两方面内容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在人们在实际的使用中,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主要侧重于可操作性的知识及其原理。知识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生产出来的,效用性是知识价值的根本标准。知识的作用或价值也正是通过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来实现的。其中,知识的生产与分配是基础,知识的使用是关键。
这样,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观就实现了三个转变,从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转变为知识是人们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工艺集成的技术性知识及其原理;从知识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转变为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获取高额经济利益的源泉;衡量知识价值的标准从真理性转变为效用性。教育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中知识观的这种变革,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的基础。因而,知识经济必然要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知识经济提高了人们对智力水平的需求,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的目的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都对人们的智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所谓知识的生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出从来未有的新知识,这是知识生产的主要方面;二是重组已有的知识,使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结构,产生新的效用性。这二者都可以称为知识创新。这种创新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离开了人们的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生产就不能实现,知识经济也就失去了依托。
知识的分配和使用也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分配包括知识的生产者对知识的销售,但更主要地表现为知识的消费者对知识的购买。知识的使用则是消费者运用所购买的知识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以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在知识购买的过程中,要求消费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能够在各种知识产品中找出最有效用性和最有经济效益的产品来。在知识的使用中,则要求消费者具有学习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越强,就越能更快更有效地学会、掌握新知识产品,从而更有效地使用新知识产品,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中,更快更有效地使用新知识产品,也就等于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知识经济对人们智力发展水平提出的普通高要求,客观上影响了教育目的中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因而,知识经济也必然要对教育产生影响。
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
应试教育曾经因适应于工业经济的内在要求而存在并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现代化进程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应试教育的纠偏,不是对应试教育的简单否定,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整改良,而是依据经济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扬弃中继承,在发展中重建素质教育体系。
应试教育曾经应于工业经济社会的要求,并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因为工业经济社会性的发展通常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经济化;二是经济数量化;三是经济技术化。这种特点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则是:一是要求培养通用型、标准化人才;二是强调功利和速成,要求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并能尽快地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这些要求决定了教育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教育的简单划一性。即从上到下,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一张试卷考全国、一场考试定终身。二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经济发展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传授什么,导致专业越分越细,人才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窄。三是在注重教育的应性功利性,注重人才技能培养的同时,忽略人才的创造性和个性。这就使应试教育不仅成为一种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并使应试教育成了许多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的共同现象。
教育的转轨不是对过去教育的简单否定,也不是对过去教育的简单修补,而是一个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重建的积极创造的过程。重建成的基础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否则,就会脱离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社会的支持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推进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住经济社会对教育改革的要求。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将承担新的使命,同时也就对教育的转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依据
(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1世纪初,我国要实现由小康向现代化的大跨越,这对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社会化对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二是要求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的能力;三是要求人才的多样化。经济的变革必然体现为对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提出综合文化素质的要求
人类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包括人口革命的“人类生态革命”,强调将教育、培训和信息活动同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可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全民的教育程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战略,不是单靠行政命令或经济行为就能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教育和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因此,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要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就只能是素质教育。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民素质和教育的支撑
市场经济的一个潜在危机是国民素质不高,文化环境不够理想。表现为商业道德、商业伦理低下,信用低下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欠债不还等问题严重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的价值道德伦理水准,要求整个社会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商业信誉、商业伦理,并依靠这种上文化的发展来支撑下一步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把教育作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式,通过教育的行为、教育的功能,使儿童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良好的人格教育、伦理教育、社会性人文道德教育,而这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所以,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内部的调整,也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一种迫切呼唤。
(四)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素质基础
知识经济最早是在1996年底提出来的。世界经合组织在公布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时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其国民财富的增长中,新增加的国民财富已经有50%以上直接来自于知识的进步。据此,他们敏锐地发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整个经济的基础不是技术化而是知识化;第二,经济开始柔性化,产业开始软性化;第三,经济要依靠文化来支撑;第四,经济的创意性。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强调教育综合和全面素质。即从强调专业到强调综合,从强调技术到强调知识,从学会应用到学会思维,从着重智商到着重情商。教育要能满足知识经济的要求,就必须致力于提高人的情商,提高人的创造性,不断丰富人的知识和发展人的个性而这些都是应试教育无法承担的任务。这需要用一种崭新的教育思维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呼唤和挑战,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进素质教育,是关系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已将质量教育(qualit-oriendeducation)、全面质量教育(Wholequality-orientededucation)即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在21 世纪经济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一种竞争、一种挑战,我们不能再等待观望,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应当坚定不移,立即行动,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J].教育研究,1999,(4).
篇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脚步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知识经济”这一名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它必将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知识经济对于社会领域各方面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最有价值的不是获得资源、设备和资本,而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承担着挖掘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为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一、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教育时代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与经济相结合,首先是知识,而且是不断创新的知识;是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创新能力,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彼德.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写道:“在知识社会里”,“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对于任何一个个人、组织、企业和国家“获取利用知识的能力是竞争成败的关键。”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最有价值的不是获得资源、设备和资本,而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二、传统教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传统教育在对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材、统一考试,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内容在数量上和难度上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对学习并非出自于自身的意愿,而是在外部强压下屈从;学习的内容在内涵上缺乏充分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心智的因素,即含金量不够,满足不了学生的智慧发展的学习。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主动的、积极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教育发展面临的尖锐的基本矛盾,我们要大力变革和调整教育,使教育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创新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基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养,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它是教育试点呼应的应答,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积极选择,是时代变革要求相适应的。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大量涌现,知识更新的周期性越来越短,随着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受教育的终身性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那种一次性教育,把人生分为教育与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适应当代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创新,在宏观领域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制度化保证;在微观领域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创造力潜能,形成适合人的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本义和要求。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必然要求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和创新,主要是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教育观念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密切联系,又有所不同,它存在于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又影响和指导教育实践。一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现在有的专业的大学生,进校时学的知识到毕业时有些部分已经陈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校教育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着重培养能力,教育不仅应引导学生
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当今时代的迅速变化既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多种机会,也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是多样的,人才的素质也是不断变化的,那种划一的人才标准和人才观念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知识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核心是人才。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知识经济”的说法。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进一步对“知识经济”以明确定义:即“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以文化知识和科学及时逐步取代以往那种以单纯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原型经济模式,由此就决定了科技、知识、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说具有的重要性。因为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是纯客观的自然生成物,而且必须通过人的接受、消化、掌握和运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高素质人才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更为直接和更为迫切的重要性。
人及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同时也是促使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只有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之核心,根本之根本。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催生力和爆炸力主要来自具有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
创新教育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是知识经济的需要,是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变革的需要。作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主要途径的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及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应向更加综合化方向发展
因为,人类知识系统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未来的社会知识创新和应用更需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艺术的交叉融合。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的先进水平趋于同步。
(二)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更加社会化 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的要求,由于人们对自身的教育水准、职业素质和竞争力以及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大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学习的终身化趋势将不断发展,不但大学之间将加强交流与合作,而且大学将加强与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
(三)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即宽厚的基础知识,不竭的创新能力和高尚的素质
大学教育应重基础,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所以,大学教育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因为,在开放和国际化的社会里,人才需要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宽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和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观念和能力。“宽与厚”、“专”和“博”相结合,才能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要终身教育
据统计,人一生中所用的知识,大约有80%是在离开学校后自己学到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学到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终身受教育,才能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时代服务。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除自身的条件和努力外,营造一个具有创造氛围的环境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是多么重要。因此,高校应营造一个有良好学风、校风,高雅文化品位,浓郁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培养出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创造型高素质人才。
篇6
一、通晓专业理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
(一)熟悉会计基本理论
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质的规定性的,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中一些基本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益、费用、资金、营运资金、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等;二是会计工作质的规定性,如会计本质、会计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地位、会计任务等。这些是基本性的理论问题,构成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财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学习这些理论,力争熟悉这些理论,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工作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二)掌握会计应用理论
在熟悉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应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它主要研究会计工作的运行规则及完善问题,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包括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是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政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必须要达到准确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二、擅长计算机操作
计算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撑点,互联网是知识经济的高速公路,它们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目前已大面积地渗透于各个经济领域和管理部门。因此,要求每个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在会计核算、资金预测等工作中的运用,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取得更加全面快捷,计算更为精确。会计工作既是一种生成信息、供应信息的工作,也是一种利用信息参与管理的工作。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对财会人员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精神,并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掌握全方位的信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用财务软件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起步,企业要想规范内部流程和完善内部控制,只能从理顺企业财务人手,因此,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交叉知识,既要精通财务又要懂得管理。还要熟悉高新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运用。
三、运用外语交流
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中有93%是以英文形式,常见的网页设计及程序也都以英文为基础。英语作为语言体系中的支撑语言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会计信息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今天,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如果在英语方面有所欠缺,何谈能够娴熟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何谈对财务软件的常规使用和简单维护,何谈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中枢工具作用?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就是财会人员在会计事务中,需要正确处理的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财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财会人员工作好坏的标准。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熟悉法规、依法办事。财经法规是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财务工作涉及面广,为了处理各方的关系。要求财务人员做到“不唯上、不唯权、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财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
篇7
一、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知识产权的新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根据基材经济方面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体力物质消费,而是依靠知识的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且知识传播的出现和更新迅速加快使得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让知识经济时代被赋予新的特点。
(一)知识产权与经济、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日渐深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日渐重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正是对知识经济法律保护的保障。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源泉,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减少经济贸易的扭曲,促进其自由化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必进行最大限度的知识产品交易。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其保护相较于实体物质更加复杂。相应地,这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产权与经济的关系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日益密切。科技发展为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展示了新的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已经来临。由于知识产权的传统对象不能是高科技和智力成果,给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挑战,知识产权将进一步在新技术革命中迅速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扩增
首先,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扩大。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加快了其生产量与扩散速度的量变程度,高新技术已超越了原有知识产权保护盖的范围,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知识产权的新增类别相继出现,也使得现有的知识产权增添了更多的挑战项目。知识的类别涉及各方各面,且相对复杂,其中也包括涉及到社会伦理的问题。如何使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扩大其保护范围。其次,由于快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快速扩张总量和知识显著更快的传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需要重新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不能再用原先的思想加以考虑,对于专利与版权的保护期限,必须进行检查控制。最后,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的快速更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并不仅仅限于个人,而会影响到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基于此,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加强。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所被赋予的新时代的特征也正是新时代所带给法律保护研究者的新问题。笔者以为,当前需要国家政府更深层次地思考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一套完善的知产保护体系。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知识产权的存在孕育和催生了新一代知识型经济,预告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又侧面带动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更新,与时代接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取得更多的经济优势,因此现如今迫切需要去制定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为其知识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知识经济是由法律规定的经济体,它是无形的竞争对象。由于对无形资源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它需要保护可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无形资产为对象的保护法律体系的保障,健全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确保知识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调节循环知识经济,规范知识经济的流通秩序,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知识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整理,并且有利于知识创新和技术产品的有序开发,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基本上印证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知识型经济发展是分开的,可以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就是保护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制度的基本目标。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突出对于知识经济的护航作用。知识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根基材料,其根本目标是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代的知识经济有两个重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经济发展,前者为基础,后者是目标。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二者互相增益配合,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二者联系的纽带。
(一)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可以加快技术更新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能使新型企业的权益不被剥夺,并且提高企业研究新产品的热情;通过不断促进人们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能使大众在未来时间内尽快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完备的法治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发明家避免了重复研究前人已发掘的科技,造成劳动浪费。并且使公司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加快国家、社会、企业发展,使下一次技术革命更快到来。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对促进知识经济环境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发明的商业化,使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过程更加简易。近年来各国利用了许多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考虑并加以完善,激励了各基层的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对于发明创造的热情。同时,企业的发展,其理念的更新,使其对于新产品和新项目的掌控就更为游刃有余,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技术人员知晓了自己研发的新产品新科技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并且能带来丰厚的利益,便不断投入创新工作来让商品经济更加现代科技化,使得整个社会得到良性循环,最终焕然一新。
(三)保护知识产权,对经验知识的积累与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合作竞争与信息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要发明者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后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这种措施对大众的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来源广泛的智力成果信息。人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充分了解现有的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现状,避免浪费过多劳动成本,并且从中取得灵感,发现科技新领域。
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并且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这些因素必将导致社会改革朝向众多方向发展。目前,中国还在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而要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此时正是建立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经济时代初期知识保护普及的重要阶段。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虑:
(一)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
笔者认为,由于知识不断变革,其发展速率越发迅捷,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知识的不断创新来防止不法分子侵害其知识产权,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有效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提供了可能性。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形形的侵权行为,我国政府不但应当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更应当加大保护的力度。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难免使得知识产权所需要保护的技术领域大大增加。因此,社会、国家、政府必须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才有可能使新的智力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完善制度可以通过详细立法、严格执法等方式加以实现。
(二)适当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智力成果到付诸生产、销售的周期将大大缩短,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品而言,其速度相较于普通产品更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在保护权力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不受侵犯。缩短保护期限将有助于推动知识产品的创新发展,从而推进高新技术的更新发展。倘若期限过长,将滞后于技术创新,从而失去了知识产权的本来意义。另外,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与知识产品创造本身并不矛盾。缩短保护期限,保持两者一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使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当然,政府部门也应当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司法、执法体系,以促进其实施。
(三)提高权利者及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应当强化。倘若权利者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强,则难以保证知识产权能够有效的保护,从而也难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智力成果的所有权,是绝对权利。与其对应的公众的义务则是不侵犯。在提高权利者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应强化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消极义务的认识。从权利者和义务人双方面入手,提高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将极大程度的影响着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有效性。任何制度都是通过实践实现价值的。
五、结语
知识产权的保护理念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逐渐被人们传播与接受。在知识经济悄然兴起之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深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反观《平凡的世界》的创造年代,正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以及权利者对权利的保护意识不强,才导致了作者路遥的一生贫苦。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只有牢牢把握机遇,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
作者:潘锦涵 周甲泼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瑞玲.知识经济浅析.学习月刊.2010(2).
[2]王峰.知识产权:知识经济制度的选择.学术论坛.2009(10).
[3]王敏.谈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山西大学学报.2010(1).
[4]宋瑞昌.浅析当前我国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经济纵横.2008(1).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特征;信息披露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拥有无形资产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无形资产作为最活跃的因子,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在快速地增长。从会计学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会计所处的环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会计核算以有形资产为核心,不确认无形资产或虽确认但低估无形资产,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若仍以有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去套用无形资产,将会导致决策失误。如何能够在适应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对日渐增多的无形资产作出准确的确认、计量、报告对确定企业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一、知识经济特点与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
(一)知识经济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创新和使用的一种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是直接取决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与利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1)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2)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3)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性化。(4)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5)经济文明的标志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高速、互动、传递信息、共享知识的网络化。
(二)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概念呈现日渐拓展之势。虽然有关无形资产,世界上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各国众说纷纭,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概念也将沿着无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长期资产――非货币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经济资源等这样的一个轨迹向前发展,不断拓展。无形资产概念包含“权”“、密”、“名”、“誉”四部分,具有无形性、长期性、非货币性、独占性、超额收益性、不确定性和可转让性。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确认条件
(一)无形资产的地位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在企业的收益实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生产经营除了必须依托有形资产外,也离不开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积累被看作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以美国为例,很多企业中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已经高达50%-60%。微软公司对应用软件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其获得巨额收入。由此可见,无形资产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要素。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如何确认并记入有关账户呢?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人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
1.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而言,如果某一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某一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同时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外购一项专利权,从面拥有法定所有权,使得企业的相关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此时,表明企业能够控制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在进行这种判断时,需要考虑相关的因素。比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硬件设备等来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最为重要的是应关注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是否存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或利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等。
2.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而言,这个条件显得十分重要。比如,一些高科技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假定其与企业签订了服务合同,且合同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这些高科技人才的知识在规定的期限内预期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但由于这些高科技人才的知识难以准确或合理辨认,加之为形成这些知识所发生的支出难以计量,从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加以确认。
三、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计量范围的扩展及成本特征
(一)无形资产计量范围的扩展
知识经济条件下资源投人的无形化特征决定了无形资源的计量问题在未来会计计量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这种无形化特征也必将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计量纳入到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中来,而不管确认结果如何。对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来说,其计量问题正如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一样,是会计计量的难点,同时也是争论的焦点。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计量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企业为获取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尤其是自创的或经营中逐步形成的)所发生的耗费难以辨认和计量。这主要表现在:(1)企业给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及奖励数额常常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智力的价值,也不能反映这些人在培养和成长过程中的成本;(2)列入确认范围的人员界限划分无明确的标准;(3)智力产品创造中发生的耗费常常很难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耗费相区分,人为的分配又往往缺乏客观的依据从而带有主观随意性;(4)智力产品形成过程中智力资源的使用具有非消耗性。因而不存在智力资源消耗的计量问题。退一步讲,即使可以计量其消耗,又该如何把握计量尺度以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呢?现行会计实务中,将研究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不是予以资本化、对企业的专有技术不予确认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等做法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对其入帐价值确定困难这一特殊因素。其二,智力资源和智力资产的未来收益能力和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成本确定的困难并不意味着对其无法计量,在会计的发展历史上,人们创造并使用了包括历史成本、现时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在内的多种计量属性,以便对会计要素依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计量。资产的重要特性在于其未来的收益性,所以可根据其提供未来收益的能力确定其价值。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其成本的高低,而在于其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因而,根据其未来提供收益或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帐价值,应为理想的选择。但如何对其产生的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数额及期限进行确定,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又大大地增加了计量的难度和计量结果的不可靠性。其三,对于企业会计期末拥有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再计价困难。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智力产品的种类不仅繁多,而且其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导致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价值易变性极大,今天对企业非常有用的生产技术可能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在后天变得一文不值。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地反映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价值及其变动也将是会计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同时,由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差异性大,计价时往往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这又增大了其计量的难度。鉴于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成本或价值计量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对现行的计量方式和计量手段可能需要作革命性的变革,方能适应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计量的需要。
(二)无形资产计量的成本特征
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其开发研究、取得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况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几个特征: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成果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是十分困难的,故而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因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无法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使得无形资产反映支离破碎,不少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占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四、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地位急剧上升,生产经营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无形资产计量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对于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利害相关者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应该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三种价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的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披露。
(一)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
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
(二)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披露
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新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通过损益表的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知识经济的高新尖技术急剧变化革新而提前报废,冲销其净值时,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通过损益表中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三)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披露
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为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减、年末余额等。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四)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企业无形资产相关业务千差万别,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都只能提供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他信息无法得到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
作者:雷超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篇9
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体系必须作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 基本原则 基本假设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便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视了”软资产”的价值。”软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若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甚至被排除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和收益都呈极大化趋势,投资者迫切希望会计信息能直接用于决策,以求得盈利多、损失少。而将历史性会计信息用于决策时,往往有”时过境迁”之感。
3)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共享,企业获取资产现时成本、重置成本资料的来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时性也大为增强,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
2、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是有关收人人账时间确认的原则。传统收入确认原则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
传统收入确认原则更确切地说是营业收人的确认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另外,产品的个性化和网络商务的兴起,使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产品的销售风险大为降低,资产置存收益实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应由单一的”已实现”标准向”已实现或可实现”标准转化。
3、费用配比原则
在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下,首先应确定成本是否已经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来经济效益,应作为资产处理,而已耗成本则应予转销。已耗成本与营业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根据因果关系直接配比;②系统和合理地分摊;③立即确认为费用。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权贵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传统会计的支柱原则之一,它是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受到较大的挑战,其原因主要表现夺: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有效评价。而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创新、扩散的速度很快,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净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其数额的分配是依据假定关系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导致收益结果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5、充分披露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充分披露原则成为未来会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低廉的成本,会计既可作货币性计量,又可作非货币性计量;既可定期报告,又可实时报告,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提供,使充分披露原则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对任何学科都很重要,因为它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研究出发点,但假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1、会计主体假设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
2、持续经营假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以至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货币计量假设
篇10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根本依托的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紧紧围绕科学技术这个核心,以高科技创造性人才为实施载体,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在经济运营中的作用,让实用、适用的知识对所有的经济行为真正起到决策性的引领作用。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
1.1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不是以资源的消耗为特征而是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增值、知识的使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它最大化了生产中的知识含量,也使生产紧紧围绕在了知识这个核心周围。知识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1.2知识经济是自然-人-社会可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3知识经济是使经济向轻型、高端化发展的经济形态。只有紧紧依靠高科技的经营手段,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才能使产品提高更多的附加值。
1.4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高效经济。正是由于知识经济中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网络系统十分完善,便于各种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促使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虽然知识经济是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但是,它还要以工业经济作为改革载体。只有充分发育的,成熟的工业经济,才能成为知识经济孕育发展的温床。而知识经济又能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带动工业经济的知识化、科学化。通过对这些必要环节的研究分析,当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具备知识经济的雏形,这些国家里,知识经济正以强大的发展势头逐步代替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
而我国目前还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还极不成熟,还处在初步的萌发状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工业体系还未能达到足够的支撑力。而且我国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现有的知识结构、人才结构的制约。而且我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的知识、科技含量不足。所有这些都限制了知识经济在我国的产生发展,也就是说我国不可能简化全面工业化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虽然太多因素说明了要实现知识经济的困难程度,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我国经济发展、转型速度。事实上,社会经济的科技化,知识化已经在我国潜移默化,知识经济的脚步声已经在敲击着中国经济的耳膜。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经济的具体特性给我国经济进行了分析定位:知识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萌芽、萌动发展阶段,但是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向知识经济发展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目标。
2 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特点和新问题
2.1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逐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农产品的供求格局上已经科学化转型,从长期短缺转变为需求总量基本平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今后农业制约因素不再单纯是资源约束,而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的“双重约束”。由于农产品市场形成了新的需求约束机制,在农产品销售上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产品销售不及时,产生效益的波动大,增产并不一定增收,甚至还会出现增产减收的情况。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中,经历了近 20 年的高速增长的辉煌后,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日益突出的需求制约。
2.2 在农业的要素投入中,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开始绝对下降,平均年减少700 多万人,与此同时,资本要素则加速注入农业,使得物质损耗占农业产出的比重逐年增加。在农业科技进步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重大变化,一方面意味着农业产品成本加速上升,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数量日益增多的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不仅如此,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出现的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的态势,也大大加深了这一矛盾。
2.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产品的依靠度很高,而且农业经济一直以来收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就很大。在世界经济动荡期,受到的冲击、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家知道,旧的经营体制对我国农业、弄产品都是给予重点的扶持保护的,与国际竞争的关联度极低,几乎不受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这样的发展环境也就造成了,政府只要单纯提高农产品价格就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对农民生活进行改善。
然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高度开放的经济大环境也势必要求农产品市场的适度开放。由于国际经济的冲击,农村经济无法适应经济的高速转型,所以很多市场性的负面问题都相继出现。(1)农村经济逐渐脱离了政府的扶持保护,使农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近期,增长增速趋势更加不明显,也就使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难度大大增加。(2 )农业投入、农业再生产在多年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近年来,农户的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资金、技术严重投入不足,这已影响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3 )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农业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但今天它明显显得有些后劲不足,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本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内需的扩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借助知识经济的发展,通过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
如果说,通过农村人口城市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话,那么,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则应当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加快小城镇发展建设中,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特、土、尖等特色,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小城镇发展规划。
3.2 放宽各项政策,吸纳中外资金,营造宽松环境,广纳天下人才。力争在小城镇中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准和较高知识含量的现代企业。
3.3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资源条件优良、交通便利、乡镇企业有一定发展的地方,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使小城镇健康、顺利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