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超声诊断学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超声诊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超声诊断学

篇1

1培养目标与定位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掌握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具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本专业及超声医学乃至多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知识,目光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以上三点既是当代临床医师岗位提出的基本需求,也是本次教改的目标。

2已有的教改方法和模式

如何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岗位需求,以及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近20年来国内外医学高校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纯理论教学,重视综合临床知识、技能和对待患者态度等多方面的临床能力。

教学方法:多种新的教学法百花齐放,比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另外以为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是在PBL基础上形成的“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针对临床医学教学,也受到广泛认同并推广。其他还有“讲座式”教学法,给医学生一种“同行”的心境,聆听本专业学者、学科带头人等讲座式教学,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深度。

考核方式改革:临床多站式考评,又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是一种综合临床知识、技能和对待患者态度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自1994年起,我国的部分医学院校将OSCE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中。这种考评方法是对传统临床综合考试的发展,在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考试中应用。优点是客观、公正、真实、可操作性强。经过改良后的临床多站考试法也开始在我国执业医师考试的临床技能考核中应用。

3改革初期的具体做法

3.1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考核方式的更新,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基本的源动力,也是本次教改实施的基础。方法:一是采取讲座式教学法。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1~2次超声诊断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讲座。二是教学方法改进。采取优势互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基础做起,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PBL教学、CBL教学法等均可以尝试,但首要目标是获得学生的认可。计划做部分关于授课方法的调查问卷,结合调查结果,在部分课时实施,逐步推广。

3.2改革考试模式

借鉴OSCE的方法,对于超声诊断学结业考评方式从一站一卷考完结束调整为分阶段考核,调整试卷考点范围,考后进行试卷分析与讲评,进行综合评估。整体步骤共计包括5个阶段:①超声检查技术;②超声基础应用;③临床相关科目,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与相应章节同步考核;④超声笔试;⑤考试后的试卷自我分析与教师讲解。前两部分包括笔试与上机操作;3、4部分同在传统的结课后笔试中完成,以上机操作为主。每一阶段分数按照不同百分比计入最终结业考核成绩。

4教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PBL、CBL等新的教学方法比例的增多,导致传统授课学时明显减少。部分没能很好地学习基础和临床理论的学生,在新教学方法中理论基础明显不足,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的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从基本知识到学习思路,都不足以跟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步伐。而且,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比如CBL,以问题为中心,往往讨论的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从深度到广度都较传统授课丰富的多,一旦落后,则出现积重难返的现象。相比传统授课模式,落后的同学比例偏高。

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浓,导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很显然,不是每个章节、每个系统的疾病,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新的教学模式特点中,包含大量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专科教师一般仅为一人,且多为教学医院中超声科的医师兼职教师。在繁重的科内日常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诊疗任务完成之余,兼职超声教学,导致对同学课后学习的情况监督与沟通均不满意。从而出现新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后退的情况。

5对策与分析

在改革初期,要新老教学模式即传统授课和CBL等新方法的结合十分必要,并且应以传统授课比例居多,增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在超声教学中,尤其是要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毕业生,大学期间理论知识培养为主体,实践教学主要以实习期以及未来的规培期为主。合理排课,掌握传统教学和CBL、翻转学堂等新教学模式之间的学时比例分配。

篇2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脏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23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较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膳食结构、精神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病也随之上升, 并且日趋年轻化, 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对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的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合文献学习将声像图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确诊的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 男14例, 女12例, 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56岁, 高血压病史5~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之《心脏疾病诊断标准》中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 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中1级高血压患者12例, 2级高血压患者8例, 3级高血压患者6例。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其他疾病合并症患者;③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 ④心肌病、冠心病、心瓣膜病以及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⑤严重不良反应、特殊生理变化等, 难以继续检查者;⑥检查中违背检查方案者, 做为退出标准。

1. 2 检查方法 26例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 MHz。患者取仰卧位以及左侧位为主。二维主要使用长轴切面, 心尖四心腔切面, 心底短轴切面。测量患者四心腔以及大动脉的内径, 采用彩色多普勒以及频谱多普勒测量患者右心及左心舒张功能。M型:采用心底波群主动脉根部曲线, 观察患者主动脉壁活动僵直感, 同时观察其是否存在重搏波。心室波群测量患者左心腔大小, 并且同步计算患者左心收缩功能, 观察其室壁运动状况, 同时根据得出的检查结果, 估算得出患者左室后壁厚度、增厚率以及室间隔。并对所有患者临床检查结果进行认真筛查。

1. 3 检查判定标准 按照超声诊断学中的测量值标准, 左心房收缩期最大前后径, 即左心室长轴切面25~38 mm;室间隔舒张末径8~11 mm;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径8~11 mm;主动脉舒张末径≤36 mm ;左心室射血分数50%~70%。

2 结果

26例患者中, 室间隔增厚21例(80.8%);左室后壁增厚17例(65.4%);左房扩大11例(42.3%);动力过度10例(38.5%);左心舒张功能减退19例(73.1%);右心功能减退18例(69.2%);主动脉硬化24例(92.3%);主动脉增宽9例(34.6%)。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指的是由于长期的体循环以及动脉压力增加, 进而导致心脏的负荷过重, 引发的以左心室肥厚或者是扩大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功能不全的一种症状。它是高血压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此病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心功能失代偿期。心功能代偿期的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心功能失代偿期, 会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 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较为复杂。临床中对该病患者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实施诊断, 是正确判断该疾病的关键所在[2]。多年以来,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其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 故而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心脏是高血压病症的主要靶器官, 患者长期高血压、气喘、心悸、咳嗽必然会影响到心脏形态及功能[3]。对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较多, 但简单的诊断方法往往可能有诊断不清楚, 或诊断错误等弊端, 容易干扰临床医师对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彩色多普勒检查同时也称为超声波检查, 这类诊断仪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 对运动的脏器和血流进行检测的仪器[4-8]。彩色多普勒用于疾病诊断时, 其影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脏器及周围器官的断面像, 观察到的图像具有立体感, 这样更便于医师观察, 在临床医学中使用该仪器对早期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9-11]。

本资料结果显示:26例患者中, 室间隔增厚21例, 占患者总数80.8%;左室后壁增厚17例, 占患者总数65.4%;左房扩大11例, 占患者总数42.3%;动力过度10例, 占患者总数38.5%;左心舒张功能减退19例, 占患者总数73.1%;右心功能减退18例, 占患者总数69.2% ;主动脉硬化24例, 占患者总数92.3%;主动脉增宽9例, 占患者总数34.6%。这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结果迅速准确。

综上所述, 临床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性心脏病能快速准确做出诊断,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志凌, 毛李华.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9):21-22.

[2] 东阳, 韩琳, 张淑英.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彩色超声表现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 陕西中医函授, 2002(2):48-49.

[3] 曹剑标.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3(11):11-12.

[4] 黄丹青, 徐薇. 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 医学信息, 2014(4):188-189.

[5] 赵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1):2137-2138.

[6] 张义波.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价值分析. 药物与人, 2015(1):380.

[7] 张丽媛, 乔玉红, 宁淑范, 等. 高血压性心脏病90例超声诊断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19):4691.

[8] 王海燕. 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作用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3):108.

[9] 成映富. 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超声与心电图的对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9):2864-2865.

[10] 吕慧娜, 任卫东, 孙璐. 超声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运动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 2015(20):98-100.

篇3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诊断;CT诊断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能损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新生儿智力低下,甚至出现脑瘫的现象[1]。对于这一疾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患儿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后后遗症的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准确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诊断方法多是超声检查或者是CT检查,已经无法准确的进行诊断,所以要研究出更有效的诊断方法[2]。所以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效果观察的,并探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新生儿均为颅内出血的患儿,其中顺产的患儿24例,其它分娩方式生产的患儿22例,早产20例,足月产26例,其中男婴21例,女婴25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窒息史,其中轻度窒息患儿34例,中毒窒息患儿12例。

1.2检查方法

1.2.1脑颅超声检查

患儿取仰卧位的姿势,采用128 XP/10电脑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先将频率为5 MHZ的探头放在前囟部位与眶耳线90o角,将探头按冠状切面方向由前向后作扇形的移动,让扫查平面先后通过额叶、顶叶和枕叶,同时注意比较脑中线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变化及两侧大脑半球实质结构的比较,然后将探头旋转90o作矢状面的扫查,从正中线从左向右进行扫查,观察脑室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的回声特点,最后将探头置于颞窗进行多切面扫查硬脑膜下腔、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脑室管膜下等部位,并仔细观察对侧。

1.2.2 颅脑CT检查

在检查前30min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体重给予10%的水合氯醛50~100 mg,进行口服或灌肠,待患儿入睡时进行扫描。采用GEMOD-551型全身CT扫描仪以及听耳线为基线进行头颅横断面平扫,层厚和层距各7mm,120kv,60Am。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

2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经超声检查的46例患儿中,有37例患儿完全检查出颅内出血的症状,检查的符合率为80.4%,误诊的9例患儿中,有2例患儿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4例,均为诊断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漏诊脑实质出血,硬模腔下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5例。

2.2 CT诊断结果:经CT检查的46例患儿中,有35例患儿完全检查出颅内出血的症状,检查的符合率为76.1%,误诊的11例患儿中,有3例患儿为脑室管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儿5例,均为诊断出脑实质出血,而漏诊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合并蛛网膜下出血1例,为检查出硬膜下出血而漏诊蛛网膜下出血。

3讨论

现在临床上的新生儿颅脑损伤疾病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主要的疾病类型之一,也是新生儿严重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并且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3]。新生儿颅内出血可由产伤、外伤、缺氧、原发性出血等原因引起,其中产伤多见于异常分娩的情况下,可导致新生儿大脑上静脉断裂,脑骨折等现象。人体大脑是耗氧量最多的器官之一,大脑血管对缺氧,高碳酸血症等极其敏感,严重缺氧更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导致损伤性出血。颅内出血的患儿危重,病死率高,而且容易产生各种后遗症,所以早期确诊新生儿颅内出血非常重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4]。

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在对新生儿颅内检查时的图像表现出不同的表现,有利于对各种类型疾病的观察和确认。超声检查的图像表现有:蛛网膜下出血为有基底池高密度条片影,纵裂池边缘模糊征;脑实质出血的图像表现为有有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晰;硬脑膜下出血图像表现为有颅骨与脑组织之间出现新月形强回声区[5]。CT检查的图像表现为:脑室管膜下出血图像为侧脑室前角外下方有高密度影;脑实质出血图像为有脑实质内高密度团块影;脑室内出血图像为有脑室内高密度影,并有铸形;硬脑膜下出血图像为有小脑幕高密度增厚[6]。

在本次的实验中,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80.4%,CT检查的符合率为76.1%,而误诊或漏诊的患儿类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说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超声检查与CT检查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二者各有特点,各有利弊,二者的结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检查的有效率,可以进一步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确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武元.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05(20):325-326

[2]刘中朝,张丽,薛萍.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1,10(28):243-244

[3]王晓燕.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06(20):49-50

[4]顾安信.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4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期刊.2012,01(05):143-144

篇4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086-02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为特征的一类病变,属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类型,于脑力劳动人群中最为常见,老年人群病死率较高[1]。颈动脉粥样硬化除引起血管管腔狭窄外,其硬化斑块极易受损、脱落,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2]。因此,研究合理的诊断方式,建立合理的评价及治疗体系是保证患者生存、提高预后的关键。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按照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3]。185例患者中,男107例,女78例,年龄45~81岁,平均(65.4±10.9)岁,其中伴发高血压73例,伴发糖尿病51例,伴发短暂性脑缺血6例。按照其入院后诊断方式进行分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组、磁共振成像(MRI)组及CT血管成像(CTA)组分别为62例、60例和63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伴发疾病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使用美国菲利普IU22、GEV730 CDFI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并偏向对侧接受诊断,使用宽频探头,频率设定在7~10 MHz。扫查位置:自颈动脉近心端向远心端一次扫查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及颈外动脉(ECA),观察各动脉内径,分析狭窄程度及对称性,并于颈动脉近膨大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1.2 mm视为出现粥样硬化斑块[4]。

1.2.2 磁共振成像诊断 使用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型MRI成像仪,患者取仰卧位,接受颈部高分辨率MRI检查。扫描范围:颈总动脉分叉处上下各20 mm,常规扫描后注射Gd-DTPA造影剂进行QIR T1W1增强扫描。扫描参数:QIR T1W1:TR 800 ms,TE 10.4 ms;FSE PDW1/T2W1:TR 3000 ms,TE 13.4/66.9 ms;层厚2.0 mm,层间距1.0 mm,FOV 12 cm,Matrix 256×256。3D-TOF:TR 40 ms,TE 2.1 ms,层厚 2.0 mm,层间距0 mm,FOV 12 cm,Matrix 256×256。参照公认标准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纤维帽判断[5]。

1.2.3 CT血管成像诊断 使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设备,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颅底Wills动脉环。使用高压注射器向肘静脉注射Omnipaque对比剂300 mg/mL,注射速率控制在(3.0~4.0) mL/s;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 mA,视野20 cm,层厚5.0 mm,层间距5.0 mm;图像传至西门子Wizard工作站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0 mm,间隔2.0 mm,观察图像横断面,并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病变。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诊断的阳性、阴性、灵敏度、特异度、符合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6],观察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的诊断方式,并分析其诊断特点。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效能对比

MRI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8.2%和97.6%,CDFI组诊断灵敏度为95.4%,特异性为95.2%,CTA组分别为90.8%和92.1%,MRI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符合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灵敏度:χ2=11.537,特异性:χ2=8.602,符合度:χ2=5.269,P < 0.05)。见表1。

2.2 诊断特点

多数纤维帽在T1W1、PDW1分辨率较低,而T2W1、3D-TOF及增强扫描分辨率较高,分别为78.3%、60.0%及86.7%,较容易分辨。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为斑块狭窄、血栓脱落、斑块内出血等,易引发低灌注,导致脑组织分水岭区域出现缺血情况及管腔闭塞,该病进展迅速,极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早期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行积极治疗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临床的主要诊断方式多样,包括超声(CDFI)、多层螺旋CT、磁共振(MRI)、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分子影像学等,其中DSA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外血供的金标准[7],对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均有较好的检查效果,但该方法属有创检查,且易诱发斑块脱落,直接引发脑卒中的发生,患者痛苦较大、风险较高。

为此,我院选取1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上述患者均接受CDFI、MRI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检查效果的对比中,我们发现,MRI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8.2%和97.6%,CDFI组诊断灵敏度为95.4%,特异性为94.2%,CTA组分别为90.8%和92.1%,MRI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符合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显示出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中的优势。Brogneaux C等[8]提出,MRI扫描不仅对纤维帽和脂质坏死核心有较强的分辨作用,亦能够有效判断新生血管增生程度与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能够有效指导治疗及随访,临床意义显著。而CDFI及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亦保持90%以上的特异度及敏感性,其主要优势为:CDFI对动脉血管壁内、中、外三层结构均有良好的反映作用,定位准确,可重复性高,而MRI的3D-TOF序列重复性差,且诊断易受涡流影响,产生伪影,导致误诊;CTA检查范围较广,斑块检出率较高,且能够根据斑块对X线的吸收值及CT值进行分型,能够有效分辨钙化斑块。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CDFI、MRI及CTA联合检查,以进行进一步确诊。在MRI纤维帽扫描结果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多数纤维帽在T1W1、PDW1分辨率较低,而T2W1、3D-TOF及增强扫描分辨率较高,分别为78.3%、60.0%及86.7%,较容易分辨,与曹韵清等[9]研究结果一致,说明MRI的T1W1和PDW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的诊断效果较差,应进行增强扫描,选择T2W1、3D-TOF序列进行确诊,而T2W1具有可重复性、显示效果好的优点,其诊断效果优于3D-TOF,但T2W1亦存在由于斑块出血或钙化导致信号干扰的不足,若提高识别能力及确诊率,则仍需配合CTA等其他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超声、磁共振成像及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且各有优势,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三种检查方式联合确诊,而设备不足时,可仅采取MRI增强扫描,亦能够有效指示患者纤维帽状态,为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边宁,张涛,李自成,等. 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9):657-659.

[2] Ohnuki T,Takahashi W,Ohnuki Y,et 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arteriosclerosis affecting the aorta and the cerebral,extra-cranial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ies[J]. Intern Med,2013,52(5):523-527.

[3] 马玉栋,李宝民,王君,等. 超声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8):686-688.

[4] Tarkan O,Akgül E,Ceki E,et al.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ermittent massive epistaxis secondary to posttraumatic carotid artery pseudoaneurysms[J]. B-ENT,2012,8(4):257-260.

[5] 陈耀贵,吴同果. 脉搏波速度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J]. 广东医学,2011,32(21):2833-2835.

[6] Losev RZ,Kulikova AN,Bakhmet'ev AS. Restenosis of carotid arteries after carotid endarterectomy:current aspects of the problem:(local and systemic risk factors). Part 1[J]. Angiol Sosud Khir,2012,18(4):146-153.

[7] 郭燕,李侠. 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5):516-518.

[8] Brogneaux C,Sprynger M,Magnée M,et al. 2011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s[J]. Rev Med Liege,2012,67(11):560-565.

篇5

1 资料

165例均为我院眼科住院患者,男95例,女70例,年龄7~76岁,其中双眼61例,单眼104例,眼外伤65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11例,白内障25例,青光眼14例,糖尿病20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5例,其它15例。仪器检查:①正常玻璃体声像图:玻璃体形似球形,呈一绝对无回声区结构。②玻璃体积血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三型,Ⅰ型:少量积血,积血的最大切面小于眼轴长切面圆面积的1/3,表现为散在、点状的低回声,转动眼球后运动现象非常活跃;Ⅱ型:中量积血,介于大量与少量之间,超声表现为密集、细小的弱回声光点、光斑;Ⅲ型:大量积血,积血范围占据大部分玻璃体腔或玻璃体腔实变,内部回声杂乱,可见较多的膜状回声光带。

2 检查结果

165例中,少量积血76例,中量积血45例,大量积血44例,与眼底镜检查结果对比,检出率分别为:少量92%(89%),中量95%(91%),大量100%(65.5%),提高检出率分别为3%、4%、34.5%。

3 讨论

本文结合玻璃体积血的面积及回声表现,拟定了声像图分类,系统归纳了超声诊断作用,可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视网膜脉络膜的炎症、血管瘤、肿瘤和外伤等均可引起出血,血液引流入玻璃体腔,形成玻璃体积血。在玻璃体少量积血中,超声表现回声常常较低,需加大增益,如果血细胞分散时,由于血细胞的直径仅6~16μm,小于超声波长度的1/2,超声波在其表面发生绕射,故不构成超声介面,不显示,易发生漏诊,这方面应引起临床的高度警惕。超声在判断玻璃体出血点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点:病理回声无论摆动度多大,但始终与眼球壁某一特定部位相连,此提示为出血点。少量积血与中量积血超声追踪观察,大约需要4~6个月可被自身完全吸收;大量积血由于玻璃体无神经和血管,其营养靠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供应,代谢缓慢,难以吸收,玻璃体内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粗细不等、回声不一的条状回声光带,弯曲且有分叉,机化物与眼球壁一个连点的后运动明显,多个连点的缺乏后运动,这一点提示临床可能有视网膜或脉络膜剥离。

篇6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40-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SHAN Jili1, PANG Yanxi2, LI Tang1

(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0, China; 2.The Health Bureau of Gaomi City, Gaomi 261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CRP) in the diagnosis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by detecting the changes of h-CRP in neonatal HIE. Methods: 46 cases of HIE children were selected for the HIE group and 21 cases of normal full-term newborns over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h-CRP concentration of two groups in 48 h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erum h-CRP concentrations of normal group and the HIE group were (0.17±0.12) mg/dl and (1.74±0.67) mg/d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2.631, P

[Key words]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Diagnosis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儿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导致智能发育迟缓和脑性瘫痪等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当前对HIE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而没有一个定量的生化指标,故而不利于判断病情、动态推测病情变化、提供及时治疗及判断预后。如能够寻求到反映颅内组织病理损伤的一些特异性生化指标,有利于及时判断病情和判断预后,对HIE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最近有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在脑损伤时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具有反映脑损伤程度的作用[1-3],但在HIE患儿中的研究尚未系统化,报道不多,因为CRP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CRP受母体影响较小,正常新生儿血清CRP水平很低。因此,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后观测到其血清CRP水平增高,以诊断HIE、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8月高密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407例为观察对象,记录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并按常规在新生儿病房治疗,持续观察出生后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并符合HIE诊断标准的46例纳入HIE组,HIE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HIE临床诊断标准和分度标准[4]。其中,轻度HIE 31例,中重度15例,共有46例留取出生后48 h内静脉血标本。选择同期在该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21例为对照组,留取出生后48 h内静脉血标本。两组性别、体重、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母亲均无感染。

1.2 材料和方法

1.2.1 血标本采集和保存出生后48 h内抽取观察对象静脉血2 ml置于干燥管中,室温下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样品0.5 ml,-70℃冰箱中保存待测。

1.2.2 材料h-CRP检测选用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试剂盒,标本均严格按说明书准备试验材料,仪器为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正常新生儿血清h-CRP水平很低,而HIE组患儿的血清h-CRP水平显著升高(t=2.631,P

表1 正常组与HIE组48 h内血清h-CRP浓度比较(x±s,mg/dl)

表2 正常组与轻症HIE组、中重症HIE组48 h内

血清h-CRP浓度比较(x±s,mg/dl)

3 讨论

CRP是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其血清浓度的增加是在炎性细胞因子IL-6诱导下于肝脏中迅速合成,一般来说在急性事件如损伤、炎症发生后6 h内CRP浓度上升,48 h达到高峰,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约为19 h,但是对于正常新生儿,特别是生后4 d内的新生儿其CRP浓度多

HIE多发生于生后1~3 d,本研究中部分标本是采取预先留存血清,待患儿出现脑病临床表现或者被其他检查方法证实为HIE时,再测定其CRP水平,如果CRP水平升高,则说明CRP对于脑病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HIE患儿的h-CRP水平较正常新生儿显著增高,分析原因笔者认为,新生儿窒息后引发脑组织缺血、低氧的直接损伤,使细胞膜分离,暴露胆碱磷酸分子和提供CRP的附着点,通过细胞因子IL-6家族的诱导,在肝脏产生有活性的CRP,而 IL-6在新生儿HIE时浓度升高,且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6-8],或因低氧脑水肿广泛破坏正常组织,从而触发CRP发生。其次,新生儿窒息后,如果大脑持续低氧则导致血流流变性改变、血液剪应力增加,可能通过内皮细胞从病理上提高组织因子的产生,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炎症和功能不良发生的几率增加,血管内皮发生炎症,可导致包括CRP在内的急性时相蛋白升高。笔者通过监测HIE患儿血清h-CRP浓度发现,CRP在HIE患儿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对于HIE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而且中重症HIE患儿的h-CRP浓度也明显高于轻症HIE组,CRP的浓度越高,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也越严重。因此,笔者认为h-CRP在作为HIE诊断方法上具有定量化、简单化的优点,还可针对性地用于有严重窒息史的患儿,如果其CRP水平过高,可以提前作出HIE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使h-CRP在HIE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标本量不足够大,有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亚娟,胡翼云,杨永弘.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56-58.

[2]周建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2):183-184.

[3]王前,郑磊,曾方银.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42-544.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2):97-98.

[5]汪国胜,钟平.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5):81-82.

[6]刘晓红,黄静宁,刘皖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脊液和血浆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35-37.

[7]廖辉奇,梁春杰,黄江兵.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IL-6和VI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4):72-73.

篇7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059-02

Clinical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LI Hong-mei

Ultrasonography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ishan City, Mishan,Heilongjiang Province,15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Chooses my courtyard in September 2014 to 2015 Decemb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otal at the same stage to accept 50 healthy persons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ultrasound diagnostic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is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meet P

[Key word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agnosis;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是我国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近些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而且糖尿病容易引发并发症,这在某种程度上加深患者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从目前情况分析,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征有:下肢疼痛、麻木及间歇性、感觉异常等,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将很有可能产生缺血性坏疽,严重甚至截至,因此从长远角度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下肢血管病症诊断是非常必要的[2]。该文中简要阐述了糖尿病并发症下肢血管病变行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现分析2014年9月―2015年12月间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诊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这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4.1)岁,病程为3~18年,平均病程为(10.1±1.2)年,同时选取同阶段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人员为参照组,男性30人,女性20人,年龄在38~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5.1)岁。

1.2 诊断方法

该次彩超诊断选取的是西门子全数字诊断仪,规格为:探头频率7.5~11 MHz,取样容积是2 mm,最小流速为9 cm/s,声速与血流夹角是55°以下。接受彩超检查人员采取平卧,露出下肢,首先实施横切面检查,进一步检查患者血管腔状况,针对具体部位通过纵切面方式完成,对血管内壁厚度进行监测,通过血管各个动脉实施全面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人员下肢血管动脉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针对数据分析及处理部分,选取了全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在我国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而且这种疾病病情扩展迅速,极易引发下肢血管病变,由于这种病变临床症状并不是非常突出,于某种程度上增加诊断难度,并且对于后期治疗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延误病情。从目前情况分析,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对其下肢血管病变检查方法有:CT、MRA等,根据检查结果显示,上述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如价格过高、放射性较强等。伴随医疗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方法也正在不断完善,进一步促使彩超诊断逐步应用临床诊断之中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3]。

该次研究中,择取了50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50名健康人员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施以彩超诊断,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血栓发生率、血管狭窄堵塞及内膜增厚斑块上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彩超诊断于糖尿病病变的检查中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借助超声诊断检查,可以有效观察到患者动脉血管内膜状况[4],比较明显的表现有:内膜增厚、不光滑、粗糙等,而且还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不规则回声,通经血流狭窄位置,血流信号逐步变弱,血流速度降低。该次研究中,通过彩超诊断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血管内膜增厚、增强斑块的发生率。这其中血管发生狭窄的因素与患者高血糖有着直接的关联,血管壁中的蛋白质或是氨基酸,由此引发了血管狭窄,针对血管阻塞来说,引起的因素是动脉内膜损坏,导致血小板累积,红细胞沉淀等,最终形成血管阻塞[5]。在以往的超声检查中对于患者的上述情况检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导致诊断结果存在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而彩超诊断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弊端,增强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建议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

4 结语

综上,糖尿病患病人数的逐步增多致使医学上对其诊断治疗引起了高度重视,近年来,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正在逐年增长,这其中以下肢血管病变最为普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因而对糖尿病患者予以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文中探讨了彩超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检查的临床意义,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明海,杨文翔,刘学彬,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J]. 西部医学, 2011,7(13):432-433.

[2] 程珍, 彭小保.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25(11):6098.

[3] 黄伟刚,杜坚宗.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12(3):96-99.

[4] 杨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3):524-525.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元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19-02

新生儿败血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致病原理是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细菌,经进一步繁殖和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感染。当前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败血症,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进行准确治疗和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发展具有隐匿性特点,早期不存在显著临床症状,血液培养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耗时长,所以成为早期临床诊断的有效依据。为进行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的有效探讨,本研究将针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败血症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元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70新生儿败血症患者成立观察组,包括38例女、32例男,日龄2~27天。选择同期我院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治疗患者70例成立对照组,包括30例女、40例男,日龄2~27天;其中3例患者为腭裂,5例患者为消化道畸形、23例患者为咽下综合症、24例为ABO溶血并、15例患者为母乳性黄疸。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肿瘤或其他全身免疫性疾病。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静脉采血,利用离心分离血清进行hs-CRP和PCT检测。运用化学发光法进行PCT检测,运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RP检测。

1.3评价指标 进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hs-CRP和PCT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两个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中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组间分析,当P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和PCT对比 观察组hs-CRP检测结果为(22.82±9.12)mg/L,PCT检测结果为(18.67±12.79)ng/ml;对照组hs-CRP检测结果为(5.54±2.39)mg/L,PCT检测结果为(0.49±0.35)ng/ml。可见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更高的hs-CRP和PCT含量,P

2.2 hs-CRP和PCT敏感性、特异性对比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hs-CRP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1.32、81.46、81.05、75.85、85.72; PCT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7.60、88.91、86.46、82.74、91.45。hs-CRP联合PCT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9.90、91.21、89.76、84.64、93.65,高于单独应用。具体如表2。

2.3败血症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清hs-CRP和PCT水平对比 治疗开始后败血症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逐渐下降,下降最明显的是治疗后第七天。结果如表3.

3讨论

当前活产婴儿败血症发生率约为0.1%~1%,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败血症主流诊断标准仍是血培养阳性,但是血培养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耗时较长,无法成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的检测指标,进而影响了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治疗和诊断。所以治愈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之一就是获取早期特异性、敏感性高的检测指标。

PCT(降钙素的前肽)增高和部分炎性细胞因子、细菌内毒素息息相关,其在败血症实验室诊断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研究显示患者全身细菌感染时,其PCT会显著提升;而患者病毒感染(轻度感染、重度感染)时,其PCT则轻微提升或保持正常。同时也就研究表明败血症新生患儿经抗生素治愈后,其PCT水平显著下降,可见PCT水平和细菌感染存在紧密联系,作为败血症血清指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通过连续监测能够辅助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判断。

CRP在患者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时会明显增加。因为新生儿肝脏、免疫系统还未充分发育,一旦发生感染,其会产生较少CRP或较慢升高CRP,通过常规方法很难测出。hs-CRP测定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够实现低浓度CRP的准确检测,实现检测灵敏度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证明,发生败血症后新生儿hs-CRP和PCT浓度大幅提升,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另外,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hs-CRP和PCT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但两者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更高,是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非常敏感的指标。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关键在于早治疗、早诊断。当前PCT已经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新感染性炎性标志物,hs-CRP准确度和敏感性较高,同时两种检测较为可靠、简便。所以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能偶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依据,并为判断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笑颜,赵玲飞,宋雪芳等.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和白介素-8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2012,02:215-217.

[2]杨俊梅,李进香,洪秀明等. PCT、hs-CRP及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医学(自然科学版),2012,10:27-28.

[3]解晶晶,喻长法,戴卫峰等. 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自然科学版),2010,22:3628-3629.

[4]王雅坤,李建英,何冬慧等.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自然科学版),2014,01:126-128.

[5]祁俊英,夏宏林,林明祥等.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4:20-22.

篇9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是开展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训、实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UIIS的使用为数字化图像的收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为超声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基础。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式,但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UIIS应用之后,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UIIS同时还具有查询超声诊断意见和超声诊断描述的作用,只要输入描述疾病的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该疾病患者的详细资料及图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UIIS的应用有利于将教学、学术与临床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存储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便于撰写论文和科研著作。

2UIIS的应用提高了超声诊断学实训教学的质量,改变了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声实训室的硬件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训课的教学需求。由于实训室超声仪器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实训学时有限等因素,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而UIIS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UIIS中保留的动态图像能真实地再现检查过程,模拟医院超声诊断室的实际状况,利用UIIS的超声图文工作站进行超声描述、诊断和打印,成功实现了临床实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课中真切感受到临床一线工作的状态。因UIIS具备拥有大量清晰数字化图像和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对图像资料任意调取和查看,达到动态显示、实时观察,还可使同一病例不同时间的各种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同时显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UIIS在超声诊断实训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减小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教学资料的来源渠道,延长了教学资料的保存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使师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UIIS的应用方便了超声诊断考试的改革

UIIS实境教学也为超声诊断的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测试方法。教师可以从UIIS中根据专业层次不同,在不同系统中随机挑选若干幅图像作为考试内容。当处于考试模式时,所显示的图像只显示患者的病史信息以及图像本身,学生需根据图像做出正确的技术选择和相应的超声诊断。这种方式可以真正达到考核学生诊断思维的效果,使考试变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4],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4UII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UIIS是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医院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紧密相连,UIIS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共享。其次,教学UIIS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准确选取所需内容,还会出现系统故障,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带教教师需要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熟练操作UIIS系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篇10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策略;关联性;三步法

医学超声技术因检测快捷、经济、无辐射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理论教学仍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生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超声诊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数年,一直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和总结,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精品课程”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声诊断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讲解,轻讨论超声诊断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时相对少。多数教师不得不顾及进度,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于理论讲解,很少在课堂讨论。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因熟悉内容,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经被证明效果欠佳。讨论实际上是对知识的运用,但遗憾的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常缺失这环节。2.对知识点关联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授课参考的就是教材,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大多也仅是教学大纲的浓缩。教师把内容讲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需一节接一节的讲,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对比分析。学生孤立的学习知识点,没有建立起联系。3.学习兴趣低常规超声诊断理论授课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内容参考教材,学生即使不听课,只要认真学习教材,也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且易遗忘。

二、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理想,但超声诊断学内容多,受限于学时,多数教师不得不继续采用。这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授课累等问题。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学有所成。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将“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串讲+知识运用”三步法。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对章节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再次回顾强化。然后,教师对章节内容串讲,构建知识框架、阐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应用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学生从单纯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各环节相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超声诊断很重要,因为任何案例都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但掌握如此众多知识点难度不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过的内容反复涉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授课改节为单位为章为单位。通过教师串讲,学生快速建立起系统性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将知识点添加到框架中,形成知识体系。3.适当运用PBL和CBL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被动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适当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与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PBL和CBL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运用PBL教学方法,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使自学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阶段,设计简单的超声诊断临床案例,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综上所述,“三步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教学内容。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超声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以后复杂案例的分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忠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2]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叶显俊.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

[3]李颖嘉,崔忠林,文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