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科学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
煤炭是在地底下经过几十年的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它质地坚硬,且开采主要是在地下,因此需要采用机械化作业。这样不仅效率有保障,还能节约人力成本,降低事故发生率。当前的煤炭开采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矿,这些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有能力购买大型的开采设备,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能够建立一整套的煤炭开采管理的体系,为煤炭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中小型煤矿,这些企业资金薄弱,无力购买先进的机械设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又加之这些地区有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廉价劳动力的大量使用也阻碍了煤矿开采的机械化水平。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应用是煤矿开采的重要手段,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越高,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因此,要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水平,从而确保煤炭开采的高产高效。
1.2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与土地、水等环境资源紧密相关,在煤炭开采技术的使用中,或多或少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煤炭的开采会破坏矿区周围的土地、植被、水、草原等自然环境,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对水资源和空气产生的污染尤为严重。煤炭开采可以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露天开采是在敞露地表的采矿场采出有用煤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采掘不但破坏了大量土地,在使用大型移动式机械设备进行穿孔爆破时,会产生诸如粉尘、有害有毒气体、放射性气溶胶等尘毒污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在进行地下开采时,一般要先抽出煤层以上的地下水,这样会破坏地下水的水质,并会产生一定的矿井水,亦会排放出洗煤的废水。在开采的过程中,机械设备也会产生各种废弃的油料,污染水源,矿井排放的污水排放量大,所含成分复杂,不仅会污染附近的地表水体,破坏地下水资源,甚至还会威胁到整个矿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的用水安全。因此,要采用现代的开采技术管理手段,减少煤炭污染物的排放,减轻煤炭开采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3煤炭的安全开采技术
我国煤炭的分布状况影响着煤炭的安全生产,受资源赋存条件的限制,很多煤炭的开采都是采取地下开采的方式。这样的开采方式不但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成本较高,而且在开采的过程中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常见的就是矿井瓦斯爆炸,矿井中的甲烷与空气作用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就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很多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制定的“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瓦斯爆炸不仅会破坏机械设备,损坏巷道,还会产生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煤炭开采技术的安全性。
2关于煤炭科学开采的管理
2.1成本管理
受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开采的成本管理有其特殊性,煤炭生产有掘进、回采、井下运输、排水、地面运作等环节,开采成本较大。购置先进的开采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矿工协助才能完成,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资源成本,这两者的花费就占据了煤炭开采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企业开采煤矿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要降低煤炭开采的成本,就要投入更多的大型设备,依靠科技,逐步提高开采的机械化水平。此外,要减少下井矿工的人数,尽量采取机械化作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矿工,并适当采取激励机制,关心矿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矿工的基本利益,让矿工安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煤炭开采的专业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减少煤炭开采管理的成本支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2安全管理
煤炭开采是一项劳动强度极大、危险系数极高的一项工作,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要想确保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配备专门的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②强化矿工的业务技术素质。煤炭的开采需要矿工对设备进行操控,这就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提高矿工的专业技术能力,管好、用好开采设备。要经常对矿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同时学习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③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很多时候瓦斯的爆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很多矿工违反有关规定,在矿井下抽烟、违章放炮、明火作业,这些都极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因此,在矿井中作业,一定要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矿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煤炭安全开采的重要举措。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矿工的安全意识淡薄,要通过宣传、学习、培训,强化矿工的安全意识,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定时进行专项检查,增强督查的时效性,确保煤炭的安全生产。
2.3经济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煤炭经济为主的单一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煤炭资源开采如何才能在转型的大潮中创新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由于煤炭资源不可再生,煤炭开采是一种落后的、掠夺式的生产方式,煤矿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炭开采存在着采易弃难、采厚弃薄的问题,煤炭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比较低,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所谓煤炭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能够减少煤炭资源的使用量,使资源再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前,人们往往忽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只注重开采,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降低成本,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并运用经济管理的手段,实现煤炭资源开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结语
篇2
关键词 多媒体;美术教学;创造力;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44-02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应加强示范教学,教师应调动学生身体各个感官去鉴赏、感知、体味一幅幅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知识、情感、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产生创作的冲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和完善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形象直观的图片、图像及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声像的完美结合,演示出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和精髓,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呢?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直观形象的美术作品,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它可以方便直观地把各种优秀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多艺术作品是需要用心体味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在这些作品面前,语言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和苍白。此时,教师只要把作品完美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去思考、去体会就可以了。因而,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离不开观摩大量的上乘佳作,从中汲取营养,领会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处理技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综合素质。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受到的感官刺激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那种通过综合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的理解,才是最全面、最深刻、最佳的。美术教材编写时插入很多作品图片,但毕竟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表现形式也是单一的,那么它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也是极其有限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改善这方面的窘境。课堂上,教师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把海量美术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结合声、像、光、电把作品展现得更加立体、丰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长此以往,学生的鉴赏力自然得到提升。
如俄罗斯油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仅仅从教材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此时,教师可以把音乐《伏尔加船夫曲》与图画作品结合起来,欣赏这篇作品前可以先播放一段《伏尔加船夫曲》的音乐,在音乐声中渐渐引入伏尔加河的画面,让学生真切感受优美、宽阔和奔腾的伏尔加河。然后接入伏尔加河纤夫拉纤的画面,纤夫们在低沉的号子声中,沿着河岸拉着纤艰难地前行。然后插入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在作品夸张的艺术表现感染下,学生深深地理解了纤夫生活的艰辛。同时,引导学生从纤夫身上找到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如坚韧、拼搏、逆境奋争、勇于进取的精神。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从作品中提炼出特有的油画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风格,升华学生对油画作品的认识。虽然学生与伏尔加河相隔万里,但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同样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把真实的、形象的伏尔加河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深入探究提供方便。在仔细的观摩学习中,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2 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其呈现的内容具有立体性、直观性,而且操作简单,越来越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已经成为现在教学必备的工具之一。比如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查阅资料,下载图片和声像资料,来完成新课的提前学习。相对于以前单一的看书形式,内容和方式丰富了许多,极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备课时,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通过论坛、贴吧等与全国的同行互动交流,还可以方便地从教学门户网站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来补充和完善课本知识的不足,打破教材的束缚,适度延伸,开拓视野。上课时,师生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互动交流,把美术作品展现得更丰富、更立体。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更具个体性、创新性,不但增强了美术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开放式美术教学,完全把师生的思想解放出来,冲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在更自由、更广阔的思维天空里翱翔。
新美术课程指出: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美术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最新、最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美术作品独特的教育功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把美术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完美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便了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任何教育过程都不是靠某种单一的教学手段或方法能够完成的,它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互相配合、合理组合后才能实现的。有效的美术教学也是一样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来完成。而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从美术教学内容出发,巧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现代美术教学创设更有效、更丰富、更真实的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在的教学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它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篇3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七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的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感知几何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们知道,皮亚杰的“建构”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这就必须使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教育家斯腾伯格认为教学过程应视为交往过程,要注重交往的改进,特别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传统的几何教学中的教具运用,并不能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比如在讲解“有趣的七巧板”时,利用多媒体演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形,让学生欣赏、命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及动手欲望。然后演示七巧板的结构特征,再叫学生动手制作七巧板就容易了,既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又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多媒体不光可以显示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它还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智力、才能。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有关“一题多解”问题的教学中,传统课堂上只有给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然而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4
一、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体验,以此提高绘画兴趣。例如在《三原色》一课中,我向同学们演示,将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调和,出现了另一种颜色,学生们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很好奇,个个踊跃尝试。这样,学生们自己动手搭配颜色,并从反复的体验中发现了规律:红色加黄色变成了橙色;黄色加蓝色变成了绿色;红色加蓝色变成了紫色。另外,在美术工艺教学中,我并不给学生提供绘画范本,不规定绘画形式、绘画风格,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认识材料、自己探索、折磨,反复试验,让他们认识到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不断变化绘画步骤,学生不仅在自主自考、自己动手中获得美术知识,总结经验,同时形成绘画兴趣,顺利完成美术教学目标。
二、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即“看”作品的本领。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当然,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思维得到珍惜。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 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分析,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三、正确指导,因材施教
小学生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能用大人的眼光衡量的。因此,在我教美术时,我尽可能适应他们天性的要求,从不苛求统一的模式。无论是工艺品制作,我都是本着这一原则。只要他们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画、做起来有兴趣,有创造性就可以。但应明确一点,并不是上美术课我看堆,学生自由玩,而是我在上课时把做画要领和制作方示言简意明地讲给学生听,并结合理论亲笔做画,亲手制作。这一示范活动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传递的重要媒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极好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篇5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科学 学生 教师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一)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具体的科学现象的统一要求有丰富的材料。科学概念与科学原理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概念与原理是建立在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现象之上的,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丰富复杂,我们不可能通过第一手的直接经验来接触所有事物,信息技术可以为科学课程提供丰富的具象资源。
(二)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广泛用于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科学技术让人类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与挑战,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传统的科学课程(即物理、化学、生物等)是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建立起来的线性体系,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定理为核心的,脱离了现实生活,通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可以打破这种线性体系,将科学课程的各个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使得封闭、僵化的课程结构走向开放。新的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使科学课程的综合特性得到完美的体现。
由此,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是科学课程的内在需求,是由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科学课程的组织与建构的需要。
二、多媒体在科学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相互纠正错误。多媒体教学在科学实验课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在实验室安放带摄像头的计算机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从大屏幕上观看自己所做的实验,与教师正确实验比较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也可以发现其他同学的不足,学生都是很喜欢纠正别人的错误的,别人要是错了都很高兴,发现错误的能力比教师还强。那么在发现别人错误的同时,其实这样也就知道自己以后如果那样做也是错的。这比教师纠正出来的效果好多了,也体现了学生主体,达到课堂优化的效果。
(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动画和视频的,我们就抓住这一特点,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和当今比较流行学生也比较喜欢的视频,比如在上《大气压》这节,我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播放了刘谦在春晚上做魔术的视频,魔术并不神奇,其实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我们如果懂科学,我们也可以做的到,然后我自己做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同样学生也感到很神奇,再引入这里就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就很想知道那是为什么吗?非常感兴趣,注意力很集中,整堂课效果非常好,从学生做的练习确实说明知识点都掌握了。同时,多媒体可以自动展示一些教学内容,减轻了教师讲解、示范和纠错等繁重的教学过程,节约了时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科学教学中的思考
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努力让自己在多媒体的认识、设计、制作和演示操作等方面的观点和技术逐渐成熟,而且要深刻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以辅代主,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质上是辅助的教学工具,应用它是为了给教学提供更加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教师在课堂中仍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但教师这种地位的变化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而是对教师的角色要求更高了,因为除了要花更多时间考虑学生的情况,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想到有哪些生成,还要会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课件的制作,动画的制作和视频的制作啊。并不是解放了,完全可以用多媒体替代了,反而信息量多更应该老师的引导,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与否,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很难想象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中的正确位置,不能盲目地依赖多媒体,因为不管课件做得多么完美,它毕竟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机器,不可能及时地表达教师心中的意思。而在某些时候,教师的一句表示赞扬的话,一个表示鼓励的眼神,都会成为促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习的动力,多媒体却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管多媒体多么先进,教师也要“该出口时就出口”。
(二)不应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提前做好的,上课时,教师只是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设计程序进行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也就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了。例如在练习中,一些问题的解答如计算的过程、方法等等,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安排好的。一旦学生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理解时,便会偏离所谓的“学习轨道”,这时教师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走,没有课堂生成,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迫使学生的创意被剥夺,这样的课堂,与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约束了教师的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和教材精心设计课件,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避免走进“课件带动课堂”的误区。
(三)正确处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关系,不应滥用乱用多媒体。事实上,多媒体的使用无非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片面追求课堂的“形式美”或为了电教而电教,不仅不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学生也会对本学科失去兴趣。现在很多老师当然包括我自己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上公开课,不是在备教材,不是在备学生而是在备课件,花了很多时间把课件制作得热闹非凡,一味追求画面的奢华和大容量,几乎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而且引入了许多不断跳跃的可爱动物头像,引入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信息,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们应该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不要“哗众取宠”或“画蛇添足”,若用小黑板、投影或实物模型就可以达到所需效果的话,又何必非电脑不可呢?
总之,多媒体辅助科学教学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又可以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化难为易,可以说现代多媒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比较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徐文晓、林飞华,初中科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案例研究[J].科学教育,2012/05
篇6
关键词:多媒体 技术 《机械制图》 课堂教学
《机械制图》在我校焊接加工技术、机械一体化等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一直努力研究多媒体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我就《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还请各位专家、同仁们批评、指教。
一、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和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使抽象问题可视化、具体内容抽象化,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中的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从不同的角度投影,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并连贯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之间的互为转换,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⑴ 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
⑵ 教师在AutoCAD、3DMax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图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各种立体、零件、装配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
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这样在教学中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表述现实中的各种零件及装配体,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表达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为了能有效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课堂教学中,可时而图纸空间,时而实物空间。在运用各种绘图软件讲解制图知识时,学生可以直观的通过电脑看到虚拟的三维世界,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运用绘图软件将学生的想象变为虚拟的现实来验证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在学生思想中激起强烈求知的欲望和研究制图学的极大兴趣,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局限性
实践证明,适时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虽然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一些缺陷,但由于机械制图知识的系统性、实践性和逻辑思维性,我们不可能用多媒体教学解决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让教师每一节课都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教学。课本有些内容是不能用计算机来解决的,而有些问题也不需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对于完全可以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大可不必一味费时费力地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的主导是教师,而不是教导装置。”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性地位,而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只起到辅作用。而目前许多学校的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诸多弊端:
1、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虽然内容丰富,但只是简单的将书本内容和图片搬到屏幕上,上课仅仅播放一下课件,教师上课时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放映员,扼杀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2、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看似实现了师生互动,但实际无法真正体现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师生间的沟通始终受早已设计好的思路羁绊和约束。其实师生间的交互很大程度上依靠眼神、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实现沟通,客观因素的改变,讲课内容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而这些都是目前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课件无法达到的。
3、目前多媒体课件普遍存在信息量过多,上课节奏过快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虽然上课效率提高了,但学生缺少了分析思考的余地,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4、大多数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趋于模式化,制作质量不高。许多课件由专业教师指导,由计算机教师制作。缺少了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制作,少了一份针对性,多了一些模式化,不能很好的将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多课件大同小异,大都是图片、文字、音乐的简单叠加。
三、将多媒体教学科学、合理地渗透到《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有些时候,一个倾注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物力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内容丰富、制作精良,但未取得预想的效果,其原因并非在技术,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真正使课件能展现思维过程和开发思维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环境有其不同的方法。在处理人、机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使课件真正能因材施教,尽量在课件制作时使所教的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合理安排教学容量和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练习时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任课教师应该经常性地制作一些课件,备一些电子教案,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操作,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水平。在课件制作前,可以加强学生在课件制作中的参与性,如收集图片和资料,鼓励学生通过上网自学相应内容,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使用课件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可在演播之前向学生讲清视听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视听材料的主要信息,排除干扰。演播的同时,适当插入启发性问题,加强导向,让学生明白怎么看,怎么想。演播后,及时讲解和总结,强化感知,加深理解。
篇7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首先体现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一点从其名称上可以明显地感到。其中:数字是指计算机信息技术,如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编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交互技术等都属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媒体是指设计及设计物的载体,包括材料学、数字存取技术等;艺术设计是具有创造性和符合审美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广告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艺术设计、玩具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影视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专业或专业方向都属于艺术设计。
从应用和就业的角度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和就业面广泛。像广告、动画、创意、音视频节目、模拟现实、网络内容、游戏等领域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其应用主要包括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等。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员的就业面,必然是广泛的。
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具有很强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软件编程能力等能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现状
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和学科定位分析,可以看出:有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建立起了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命名的专业,归纳起来其被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定位在计算机应用学科中,培养目标比较明确,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网络公司、游戏创作公司、动画制作公司;另一类,也是极少数或极个别的学校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归为艺术类,归为这类所培养出的学生应该说基本上不适合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职业。由于这是极个别的情况,在此不进行分析了;第三类。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归为艺术设计学科中,这种归类占绝大多数,就目前情况看,以艺术设计为主导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认识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上来看都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特别是很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师大都是以美术或工业美术等相关专业教师,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的教师和极少数的影视方面的理论研究人员为主,教师之间对数字媒体设计的认识分歧严重,如:有强调编程等技术的,有强调新媒体观念的,有强调影片制作的,也有强调创意和编剧的。这也就直接就导致了整个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混乱,没有一条主线。另外,由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及其基础性,使得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学科其他各专业的关系及其密切,加之教师之间在认识上的不一致,致使专业建设无所适从,课程计划就像一个大杂烩,脱离实际,而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教学计划没有主线。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之间脱节,各门课程的教师各讲各的,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角度来强调自己的观点。
(2)师资构建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建设的师资构建存在很大问题。具体来说,在构建师资队伍时由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认为艺术设计以艺术为主,忽略技术,所组建的师资队伍以美术或工业美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为主,强调艺术设计的表面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只会在表面做功夫,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无法让市场接受;另一种则注重技术,一味只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能直接投入市场的“工人”。无论强调哪一方面的师资构建都违背了数字艺术设计的本质。而对师资构建准确的定位是整个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在构建师资队伍时是考虑艺术与技术分离开,还是对教师的要求是既有技术又要有艺术设计的能力,真正能够实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3)教学体系构建问题 基于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就会出现偏差。一方面,以现有教师的能力、学术水平以及特长为基础建立的教学体系,这些教师能上什么可课就设立什么课,即便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存在,也不去重视,去解决;另一方面,课程体系中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没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之间无法做到环环相扣,各门课程的教师各展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从以上的分析上来说,数字艺术虽然涉及面非常广,但对于培养来说还是有明确目标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
(1)定位要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匹配
任何学科和专业,在设定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让数学和物理都非常差的学生学习电子、通信、机械或工程等专业;安排对音乐或艺术一窍不通的人学习表演、音乐、绘画等专业,即使上述所涉及到的人对所安排的专业感兴趣,由于基础和性格、生理等原因还是不适合为他们安排这些专业。
(2)要注重策划与创意能力的培养
策划和创意是一种选择。虽然,所有属于艺术设计的专业都要求学生具有策划和创意能力,在课程设置中也都包括了对策划和创意能力的培养,但策划和创意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在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和修养的基础上,在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培养他们用艺术的视角,结合数字技术进行策划和创意能力是一种比较恰当的定位。
(3)要注重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够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进行后期制作的能力。这个目标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策划和创意能力: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要熟练掌握处理素材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及其处理技巧要掌握和比较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 (4)要注重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 计算机毕竟是一个高效、便捷的使用工具,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现手段,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基础应是设计者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艺术修养和完备的设计思想。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既要强调数字媒体技术软件的熟练操作,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5)要注重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创意是一个成功作品的先决条件。但任何创意过程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理性的前提下,多接受外部信息,扩展眼界,结合实际进行创作。
(6)要注重与市场相结合
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本身来说,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与行业相关,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数字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不但要注重对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加强与数字媒体行业的联系,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定位
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来说,由于其综合性强,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多,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师资情况和学校的特点来定位。学科定位如下表所示。
五、在艺术设计学科中构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思考
综上所述,如果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建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应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定位,及学科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要找到准确的定位就需要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入手,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必须做到一环紧扣一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就要打下良好的根基。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起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部分高校当中都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来开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做到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很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把“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的起点课程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整个教学体系服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重点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怎样用简单的软件作出好的作品。以PowerPoint为例,首先这是比较简单的软件,以目前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控能力,要学会使用这样一个简单的软件是很容易的,有了这个前提,那么课程中重点介绍的不再是Power Point各个菜单、各项功能是什么,,而是要告诉学生Power Point可以用来做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色彩、版式、动画效果、字体字号等元素的运用才能做出好的演示文稿作品,而软件使用上的问题只是一带而过,更多的让学生通过项目的设计制作,自己摸索软件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也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初中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篇9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对什么是极光,极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印象也不能深刻。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极光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极光的形、色及极光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极光发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而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三、能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1、活用“电脑”语言。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练使用交际语。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五、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72-01
多媒体技术把比较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地集成到计算机中,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把如此众多的视听信息都集成到了计算机平台上,以致使原计算机系统中所具有的那种传统的人机界面,包括单调的字符界面甚至于图形交互界面,都相形见绌。这种具有文字、语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可视听信息的人机界面,更加符合人们的日常交流习惯,因此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可以预料,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能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在这种新颖的环境中学习,必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并提高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实践过程,又是信息处理、心理变化的过程,更是探究、情境创设和人格形成的过程。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使各种竞技因素处于全面的竞技状态,它能调动情感、坚定意志,使人积极的寻求满足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而当认知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使兴趣更为丰富和深刻,产生更高水平的认知需要和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运用多媒体声色并茂、视听兼有、生动有趣的特点创设情境,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强烈的矛盾冲突和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好学、乐学。例如在初中化学的绪言部分,可以对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视频和图片,再配以高雅优美的古典音乐,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化学的存在,感受化学之中的美;又如在讲解元素知识时,可以引入生化中的案例,借助“吃菠菜可以补铁“等生活知识吸引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亲切的课堂氛围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直观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的特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学生依然不明就里。而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图形、声音、影像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讲ABO血型系统知识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首先呈现血液正常情况和凝集后的两张实物照片,然后呈现四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红细胞,但细胞表面带有用不同形状表示的不同凝集原,显示ABO血型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不同而划分的,接着呈现人类血浆中所含有的两种凝集素的图像,每个凝集素A、B带有图形缺口,分别正好只能与凝集原A、B组合,动画展示多个红细胞凝聚成团以及凝集反应等现象,之后展示“输血前为什么要鉴定和怎样鉴定血型”等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直观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动态演示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做到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巧设教学疑问,提升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