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语感

在每次英语考试后,我经常尝试就同一个问题,让答对了的学生说明经验,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只是说凭借一种语感。事实上,从幼儿时期开始的牙牙学语,到儿童阶段能逐渐掌握说话、阅读、写作等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是对这种语言特定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的内化过程,或者说是对这种语言的语感得到提高的过程。我们对母语学习如此,对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同样应该如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呢?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我将以阅读教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

一、语感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语感?很多学生将语感理解为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所偏颇。语感不是随意的、不可感知或表达的一种感觉,而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它是从整体上直观感知语言对象,进而体验出一种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具有模糊性、意象性,以一种“美”的状态存在。当触及具体语言对象时,主体便迅速调动原有的语言模式,并融入对新对象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充实和丰富着已有的表象体系,创造出新的意象。[1]

语感在英语教学中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将要打下学生终身学习或使用英语所需的共同语言基础。因此,要做好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准备,培养三种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新版英语教材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词汇量增大,二是对学生阅读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依靠传统的单词+语法的教学模式,通过强记和题海战术在高考英语中无疑会进一步失去市场,也无益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除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法知识和技能、扩大其单词量外,教师更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

结合当前教材词汇多、阅读量大的特点,通过阅读教学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通常来说,其中主要有朗读、默读、背诵等途径。

1.朗读

对于英语的学习,读得越多,读得越好,就越能体会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当读到滚瓜烂熟时,文章中的短语、句子、表达方法就会被学生消化和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如分角色朗读,不仅能训练语感,还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如梯度式的朗读,语感训练不可能一步到位,朗读训练时必须有步骤、分层次,让学生一步步上台阶,每一步训练都应有明确的目标。

2.默读

与朗读不同,默读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更好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中心。在中心句位置、语言表达习惯、情节安排等方面,英语与汉语都有许多不同之处。教师应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选择阅读材料。对于要求泛读的材料,让学生在把握通篇材料大意的前提下,逐步合理地缩短单位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对于要求精读的材料,应设置具体问题,以Reading或Cloze等题型的穿插其中,提高其语感。

3.背诵

英语教学中,抓好语感这一环节的培养,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而背诵课文则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式”、文字符号中的形义和已有的各种知识融会,会共同作用于大脑,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这就是语感的形成。语感强了,那么理解力就强了,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得体,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外语的高效率。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方法是工具,好的方法能事半功倍。英语语感的形成并未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应结合具体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可采用如下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感。

1.情景阅读法

情景阅读法是情景教学法在英语阅读中的具体运用,是指在阅读训练中,应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语境下,教师根据阅读材料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画片,并借助音乐、影像等多种媒介,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能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条件下进行阅读的方法。[2]如在“A Christmas Carol”一文中,我广泛搜集了该文的一系列图片和相关的电影,让学生把握其背景了大致内容,针对文中的五个不同的角色,采用领读、听磁带、分角色演读、表演等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完全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有一些学生甚至当堂课就能背诵文章的部分内容。

2.阅读讲解法

在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而复述、简要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就是一个提高其阅读能力,增强其英语语感的有效方法。[3]对于一些难度适中的新课文,当学生大体排除了新单词和新语法的障碍后,在课堂上可安排少量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合上课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向全班复述其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让其他同学或小组来补充。当然,在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逐步脱离课本,比如可采取能划出课文和段落的中心句、能对照课缩写、能简单复述等三个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要求。

3.英汉互译法

英汉互译作为一个搭建英语与汉语交流的有效平台,对于学生掌握需要精读和重点把握的文章或句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方法也可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复习课上,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有重点地选择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此项训练,作为复习检测和巩固语感的手段。在课外,教师可安排一定量的英语或汉语文章、日记、故事等内容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以此扩大其阅读量和知识面。根据翻译材料的难易程度,操作过程中可将笔译与少量的“口译”适当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感。

总之,语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面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新要求和新问题,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手段,将语感训练的要求贯彻到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环节之中,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任燕.如何培养英语语感[J].考试周刊,2009,(5).

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进行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易的读物,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低段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采用了江苏溧阳实验小学推行的“直接拼音法”。

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

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

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篇3

【关键词】培养语感 阅读能力 对比感悟 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语感,并强化语文阅读训练,逐步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彻底改变以前那种“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真正从热热闹闹的“花架子”中解脱出来,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课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

一、文章不厌百回读

加强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倡学生对优美文章的诵读,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要引导学生能声情并茂地反复朗读,尤其优美的抒情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气定神闲,反复品味,这样学生才能融入文章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感悟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有人说:初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在以后进入工作单位后,想到的只是背诵过的课文。所以,诵读对一个人以后甚至一生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诵读不但能培养学生语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切身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逐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难怪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二、联系生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要知道,学生平常的生活是他们最好的课堂,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生活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及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时,开始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是泛泛而谈,学生没有什么印象,思想情感也没有很好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这段优美景物描写,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我重新对这一段进行了设计,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并逐步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活体验,如“鸣蝉”在树叶里怎样“长吟”“黄蜂”为什么是“肥胖”的?你吃过紫红的“桑葚”吗?等,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群情振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为自己在大脑中构建了一幅大自然优美的画面,从而很好地体会出孩子们热爱自然、追求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感悟,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首先从语言积累入手,只有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生活经验词汇,注意观察,学习一些群众性语言,并通过大量阅读名家名著,学生积累的词汇才会越来越丰富。

对于记叙文,说明文,或者散文、诗歌等各类文章,要区别对待,尤其一些方言词、术语之类,要有的放矢,正确区分,如:说明文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散文要注意语言的优美与含蓄,诗歌要感受到某些字或词语的妙处,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一个“闹”字,淋漓尽致展示了春意盎然,杏花竞相开放,蝴蝶上下翻飞,来来往往,这个“闹”字,所有境界齐出,把一个生机勃勃,山花烂漫的春天,全都展示出来。如果把“闹”字换成“开”或者“放”等词语,结果会怎样呢?这样通过比较思考,使学生对字词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深刻体会,才能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例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中“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每一扇门,都有一个你们不了解的世界。”这里面的两个“世界”,如果不结合具体语境,学生就很难体会出其深刻含义。同样《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皇帝在游行大典时,一个小孩说皇帝没有穿衣服,许多人说“有一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注意“有一个小孩说”就很好理解其深刻含义了。

四、整体评价,表扬鼓励,营造学生阅读氛围

如果使阅读教学真正能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感,加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课堂评价非常重要,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评价的艺术性,多鼓励,多表扬,无论是一个眼神,还是一次学生热烈的鼓掌,都能使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更大提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真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大提高。

总之,阅读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细致研究,深入探索,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学生,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语感,真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红葵.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陕西教育.2009(09).

[2]刘金贞.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

篇4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目前的形式也决定我们必须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然后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初中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语感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因此沉淀语感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获得全面和整体的感知与认识。长期以往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必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激活、沉淀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必须以识字、阅读为基础。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中的文章哪些需要重点研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而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如何有效的阅读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和自读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开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也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3.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就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4.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用好课本。二是要明确阅读目标,学会选择。虽说是“开卷有益”,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三是要学会思考,勤于积累。“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要有所提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累,因而阅读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优美的词句、语段,做知识卡片等。这样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篇5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语感;品词析句;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其实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学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事物与学习语文、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单位,句是下连字词、上串段篇的重要的语言单位,词句教学是培养语感的中心环节由此可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依托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品词析句落实语感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斟字酌句,培养学生赏析语感的能力

词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要素,要引导学生发现、评点、品味妙词佳句,可以设计如下形式的课外练习:同义词语辨析、选择词语填空、变换句式、变换语段结构顺序、修改学生作文句段等。譬如《落叶》一课,写了动物们怎样利用落叶,分别选用了恰当的动词,小虫、蚂蚁用“爬、躲、藏”,小鱼用“游、藏”,小燕子用“飞、催”。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品味这几个动词;接着要求学生把这几个动词演出来。学生不仅把握了这些用得传神的词语,而且唤起学生生活的体味和感受,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春天美丽的景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之精妙,可以有意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抽出”指“树木长出新技”之意。农村小学生大都看过树木发芽的情景,也能想像出“抽出”的动作,于是再引导学生比较“抽出”和“长出”的不同效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抽出”有比“长出…‘速度快、一不留神新枝已经长成”之意,从而深切感受到一个“抽出”将树木发芽写活了,一个“抽出”浸透出无穷的生机。这样通过各种方式,抓关键词句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二、引导学生听、说、写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形成整句语感的能力

经过培养,使学生听读时,耳目之中有全名;说写时,口手之上无半截子话。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些句子结构分析,如找主干、分枝叶、悟句意。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拆句整句的练习,如找复杂的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面添枝加叶;将一个复杂的句子改组成几个简单的句子;把几个简单的句子组成复杂的句子。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整句语感之后,就可从提高言语交际效能的要求出发,训练学生说写传递有效信息的缩短句。如在《詹天佑》一文中,介绍詹天佑的句子“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可以抓住“杰出”一词,找出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还可以抓住“爱国”一词,找出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从而理解詹天佑是“接触的爱国工程师”。

三、引导学生听、说、读、写连贯话语,培养学生形成连贯语感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领会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是怎样做到前言搭后语,前后连贯的,懂得听、说、读、写注意瞻前顾后,前后照应,还能判断正误。设计这方面的练习,可以采用词语配搭、填空、按一定句型造句、按一定逻辑顺序调整句段等形式。如《一定要争气》中“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如果将“17岁”和“才”换位,句子变为“童第周才17岁就进了中学”,句义由原来的进中学晚变成了进中学早。经过这种训练,学生今后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敏锐地感觉到语序的作用,并会慎重地选择安排语序。

四、引导学生“知句读”,培养学生形成句读语感的能力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开创思维;研究性;语感;综合阅读;名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认识:

1.倡导开创思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法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看待的。

就中学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不明了这一点,就永远也走不出传统阅读法的圈子。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的主观认定为语文学科的专利,更不能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来阉割它的技能性。有了这种阅读观念上的更新,再审视现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就明朗了。不妨举一个典型例子比较两种阅读教学法的长短。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状,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传统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

1、给下列生字注音:冗 沓 赅 汩。

2、首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哪里?

3、文中第三处冒号,其作用是什么?

4、本段论述的大意是什么?

5、与本段观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D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

1、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2、文段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3、请从作者的基本观点出发,引申出一些新的观点。

4、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体会。

很显然,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着眼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并不排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但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它从不重复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做好的事情,它从不要求学生识记可以通过工具书解决的一般性语文知识,它拒绝把语文知识性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能力训练内容。学语文当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字形、词形、意义、修辞、句式、文章写作知识等,但它们不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更不是阅读能力本身。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一)、问题中心,确立阅读目标。(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三)、切磋问题,提高阅读效能。(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将教与学完整的结合,实现了教学相长。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

要特别重视自我全面发展;(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题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三)、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仓库、权威和真理的裁判官,而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四)、要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乐于把阅读教学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三)、从深究中培养语感

(四)、在应用中培养语感

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贯穿于朗读训练整个过程之中。以上谈的集中方法,应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要使学生的语感增强,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教师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朗读基本功训练。

3.大力开展语文综合阅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综合阅读正式顺应这一基本理念应运而生的。语文综合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课程。

(一)、首先明确阅读目标

综合阅读应由围绕话题的一组文章构成,这些文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无论是从情感、趣味还是理念上,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探究价值。

1、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要强调对课文的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让学生大胆设身处地,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品味文学作品;

2、科技作品的阅读:在综合阅读中有一系列的科技作品,科技作品的阅读不能走以往说明文教学文体化的老路,其阅读目标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所进行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从而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3、议论文的阅读:在综合阅读中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一阅读改变了过去议论文阅读的方向,将议论文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二)、其次提供交流平台

在综合阅读中,交流是阅读行为的延伸,是基于动口、动手的实践性较强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行为。

1.续写片段,想象交流: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结尾余意未尽,这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达到开拓思维空间,创造想象的目的。

2.填补“空白”,发展想象:合理的想象就是一种创新。没有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有些文章的中间和结尾等地方留下了一些“空白”,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发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身临其境,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三)、最后形成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阅读过程的反思。评价既着眼于整个学习过程,又着眼于学习结果;既着眼于全局,又着眼于某个局部;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有他人的学习评价,并涉及到教和学的双方。设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1.现场评价:在语文综合阅读课题实验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活动必须现场予以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一定的希望,这种评价虽然没有给学生打分,也未给学生发奖品,但适度的现场评价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有好处的;

2.过程评价:在语文综合阅读中,许多活动的实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的从网上找,有的在图书上找,有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教师就应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过程 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3.自我评价:在语文综合阅读课题实验中,有一种最主要的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活动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过程 及活动预测结果。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接受有效建议修改、完善许多内容,这就是收获。

4.鼓励学生读名作(经典)

篇7

一、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1 回归语文阅读教学的本真,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我认为,就是通过对阅读的材料的语言训练,加强学生敏捷、准确的“语感”能力,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语感”,只要“语感”训练到位,学生自能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的正误、形象、情感等诸方面的感受及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2 精读课文,利用内化资源

在集中教学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每一部分时,既是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利用和内化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习课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运用资源整合教学。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语文阅读集中教学:交流共享信息,整体感知;丰富智力背景,加深理解;浏览欣赏信息,促进体验;问题导向阅读,释疑解惑;加工处理信息,丰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学时就要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源来理解有关语句。在集体讨论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时,先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上下文、网络信息资源来展开讨论,综合处理有关信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而一旦学生遇到困难,或搜集的资源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时,教师就要适时地提供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通过屏幕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分析、处理、利用这些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到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感悟到收集怎样的资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 拓展课文,锻炼学生的语感

如何更好地沟通课内与课外,如何更好地扩大阅读量,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通过这一系列环节锻炼学生的语感。它不限于对言语的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它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语感又主要运用直觉思维。”

二、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的写作教学

1 课堂阅读教学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解课文以及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知识为主的阅读教学,其教学手段以纸质课本、黑板和粉笔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边板书边讲解,速度慢,学生还有时间记笔记,进行语言分析加工,如果学生课后复习的话,还有可能把教师课堂上讲的语言知识内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口语练习少,课堂气氛不活跃,信息量少。二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理解不透,不少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信息灌输。虽然课堂气氛很愉悦,信息量很大,但由于传输的速度快,学生既没有时间记笔记,也没机会与教师交流,更谈不上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内化。

2 课外阅读

目前在市场上大量的语文阅读教学教材,可供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但很多学生的阅读动机是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不仅对文章的语篇分析比较肤浅,更谈不上对新的语言知识的关注和加工消化。因此,这种阅读对丰富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应用的作用较小。

3 写作教学

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布置一个作文题,学生单独写稿,教师单独评改,缺乏师生在写作过程中的 交互活动,学生极为被动。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学生丰富的想象想用语言表达时,却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又得不到及时的语言输入,只得采用回避策略或迂回表达策略。不仅错过了良好的语言输入加工时机,还扼杀了学习者强烈的创作欲望。这种心态的持续必然不利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习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阅读教学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的策略

1 读写教学融合

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融合在一起,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朗读。以前,课内阅读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的,教师就文章的作者、背景知识、篇章结构以及词汇等进行灌输。对于语文学习者来说,写是深度加工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培养学生写的意识,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写在语文学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其在课外自主学习中,能以写来提高阅读的质量,做到读写互不分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能力;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幼儿阶段对学生们识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教学从基础教学,转向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上,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课上阅读教材和一些课外书籍,培养学生们的语文语感和语言组织能力。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心在于带领学生们走进语文的世界,语文的学习在于运用,写作是语文学习成果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对后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来进行小学生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的阶段,学生们通过阅读名家的写作和优秀的学生作文来培养起自己良好的语文学习语感,在培养起良好的语文学习语感的同时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进行提升。在阅读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对一些写作的技巧进行掌握,例如排比句、类比句以及夸张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这些写作技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们还能够学习到如何开头和如何将叙述的情节进行递进发展,从而使得学生们的逻辑顺序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行提升,保障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的情况。在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还能够将一些优美的描述句子和诗句进行摘选和整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得学生们的语文写作内容得到丰富。阅读,不仅仅使学生们进行文章的朗诵或观看,其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们掌握和学会使用阅读中所学到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得学生们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做到“下笔如有神助”。缺乏阅读的写作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润色。通过阅读在丰富学生们知识储备的同时还会让学生们掌握众多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写作能力提升与阅读教学的实践结合

(一)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堂引导

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引导在于,教师们通过课堂期间对教材、教案进行朗诵,使得学生们对基础的断句和写作过程中情绪的递进进行掌握,通过老师有感情的阅读,让学生们在枯燥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出来的讯息,让学生们在加深对教材领悟的同时,了解到写作是需要感情的投入和情感的润色的。缺乏感情的写作就是在论述,整篇文章会显得索然无味,略显干涩。课堂引导另一个作用在于,教师们通过对教材的剖析,使得学生们深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中去,在达到共鸣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利用写作技巧去实现与读者情感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引导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对教材、教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朗诵,利用好课上时间,为学生们进行课后阅读教学引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后引导

阅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的课后引导,在这个方面上,需要着重强调学生们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只有学生们主动地去进行课后的阅读,才能够有效的开展课后的引导工作。在课后引导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书籍,布置阅读笔记任务或布置日记任务等形式,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能紧靠着去读,还要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去写,鼓励学生们学着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的方式方法进行对课后推荐书籍的分解和剖析,教师通过对学生们的阅读笔记进行批阅从中了解学生们的语文写作在什么能力范围,对学生们进行一下分类,从而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教学,通过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走进文学的殿堂之上。

四、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一下两点:教师的能力、教案和课后阅读书籍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说,教师能力这个方面,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是影响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培养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很多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上比较薄弱,在课堂的讲课过程中处于死读教案的阶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展,首先学校还注重对教师队伍的选拔机制建设,其次还要积极的开展调研活动和教案研讨活动,使得教师们能够通过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教案和课后阅读书籍的选择。在这个阶段上,由于现代的书籍众多,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们不能够仔细的辨别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不良的阅读状态。对于这个方面的解决就需要,老师们加强对教案教材的选择和课后阅读书籍的筛选。

五、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提升而言,其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们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为学生们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张坤连(1963.9-),女,,籍贯:四川长宁县人,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参考文献:

[1]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刘济远.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1:25-28.

篇9

关键词:初中阅读理解;阅读习惯;词汇积累;阅读速度;阅读技巧;阅读思维;语感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09-02

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好坏,遗憾的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的承担了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英语教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传授、复习、掌握和操练上,对于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得到实质的提高。

随着初中英语阅读量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局限越来越成为阻碍学生提高英语考试成绩的一大障碍。而阅读理解题更是越来越多地检测学生对文章的隐含意义、逻辑结构等的理解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问题的答案多数隐藏在文章的脉络之中,学生通常无法直接从字面意思中获得,必须开动脑筋、激活思维。因此,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学生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由此看来,当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英语教学课题。

1.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1.1不良的阅读习惯。(1)出声阅读,此习惯的主要弊端就是影响了阅读速度。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不一定有声音,有时可能是无声地动动舌,喉,嘴唇等,但这无疑会阻碍眼睛的扫描速度,多了声音这一阶段,所以要训练养成直接利用视觉来阅读的好习惯。(2)过于精读,由于平时英语教学着重于对词组的积累,长句难句的分析,很多学生在实际阅读中,往往边读边分析句子,碰到不懂的单词,停下来查字典。结果是句子读懂了,可对文章的把握却不知所述,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还扼杀了阅读兴趣。所以要培养自己猜词的能力,利用上下文意,而不是靠查字典。(3)复读过于频繁,即指读完一句或一段,有回过头来再读一遍。这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这是学生阅读自信心不强的表现。

1.2忽略阅读技巧。大多数中学生在实际阅读中,为了阅读而阅读, 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许多学生缺乏阅读的技巧,机械性地阅读,他们往往是先在大脑中讲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再通过汉语这个中介把我阅读对象的语言信息,把完整的课文分割成许多零星小片,忽略课文的整体意义和完整理解,脱离语言情景,脱离实际。这样学生不仅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自身的阅读潜能也无法挖掘。

1.3阅读量小,知识面太窄。大多数学生只在课堂上进行相关阅读训练,很少通过报刊,杂志去丰富自己,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陌生,同样给阅读带来不利影响。

1.4阅读思维的欠缺。部分学生满足于表层理解而忽视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对于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不知所措,缺乏对文章实质的理解及思考,所以要训练总揽全文大意的能力,通过语段归纳,主旨句的分析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2.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通过出声,仅用视觉来完成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及细节的处理。同时,也把阅读当成是件乐事,选择难度适中,生动有趣的文章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训练阅读速度,通过对文章难易的判断后,来规定具体时间,如3分钟完成短片文章,5分钟中篇较难的文章,7分钟难度大的文章。长期坚持这种习惯,阅读速度能不断提高。

2.3增加词语积累。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这好比造房子要砖瓦材料,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 没有相当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着重对重点词,词组的拓展,运用,以及词性,词形的强调和变化。

2.4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英语被广泛运用于许多国家,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语言交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拥有较广知识面的人,看到各类文章都能够读得懂。读懂还不够,还要与文化背景相结合,只有深刻了解文章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经过分析、判断、推理,才能够更好地准确把握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摘录一些内容与学生们讨论,交流,让他们能更多的了解文化的差异。

2.5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是阅读教学中重点,精读与泛读的巧妙结合,对文章细节的捕捉,就精读细读到段到句。对于与段意,文意的掌握相关的题目,就通过泛读的方式获取。寻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题目来寻找答案,这种技巧很直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视读能力,即按意群理解句子的方法。重点信息在于了解when , who , where , what , why 和how。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能力,注重文章的题材,抓住关键词分析(如:however, but, as a result等)和把握作者对事件态度和观点等。 略读的要点就是有侧重性,当我们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文章的风格等,我们可以选择略读这种阅读技巧。猜词技巧可分为以下几种:利用上下文意,利用构词法,如前缀-un,-in,后缀-able,-ful,-ness。利用定义线索,如文中出现which means,be called,that is 等标志性的词。

2.6阅读思维的培养。与其说是培养阅读思维,不如说是培养语感,英语阅读中,语感很重要,语感来源于大量的阅读积累,只有大量的涉猎课外书籍,才能达到语感的质的飞跃,如英语周报阅读版,21世纪报,中国日报英文版,慢慢来,从易到难,从简到难,关键是对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渐渐的会发现自己的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是教学中应该长期坚持,并且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人希望通过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在阅读教学中几种有效的方法,能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篇10

关键词:典范英语;语感;阅读教学;素质提高

英语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英语学习要“以积累为本”。语感是在长期的听、说、读、写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能力,语感强的人能在特定环境中直接迅速地对语言进行整体感知和把握。阅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和基本的方法。通过正确的朗读方法和阅读量的日积月累,就会产生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能使学生跨越语法困难的障碍对阅读内容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有助于初中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典范英语》为语感阅读研究的教材

英语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注重情感体验,积累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英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在理解、欣赏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典范英语》语感阅读不仅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显示出了阅读经典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只学课本远远不够,应大量接触《典范英语》这种真实自然的原文材料,这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刘润清教授认为:“《典范英语》是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语言地道极了,内容非常有趣,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是我国中小学生学英语难得的好材料。”这套教材内容难易适中、原汁原味,充满了人文性和教育性,打破了过去一些教材生硬、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语法、句型知识的套路,真正根据青少年的思维特点和阅读兴趣进行设计,使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了本质联系。一个故事,就是一堂生动的好课、一段情感的体悟、一场文化的畅游、一次人性的思虑、一幅生活画卷的阅读。通过故事阅读,学生能领悟到异域的文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语感阅读,学生可以逐步养成对世界上其它文化的理解、尊重。

二、在语感阅读中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

我校初一1,3,5,7四个班级开展典范英语6A的学习。下面从学校规划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介绍学校语感阅读教学与学生素质提高探索的具体情况。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学校利用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会、学生会议进行动员,在实验材料、家庭听读监督、典范学习氛围等方面先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听读和朗读的时间,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上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课后能够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

2.专家指导集体研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课题组赵玉柱教授多次来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去年听了几位教师的《典范英语》研讨课并作了精彩点评与专题报告。学校管理层也十分重视《典范英语》对外语教学的推动作用。全体教师围绕着《典范英语》课的具体教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许多共识,制订出学校的典范英语新的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考核方案等。现在学校的《典范英语》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在同课异构设计中互相学习和帮助。《典范英语》课内课外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每周一节的典范课成为了学生的期待,教师也有了教学的愉悦和成就感。

3.师生努力共同提升

(1)课前

《典范英语》故事的篇幅每周利用早读和一个课时进行学习。家长监督,每周至少读3次。

(2)课上

教师课上会对每个故事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化差异、人物性格等方面作介绍或分析,通过不同的课堂活动检查学生的语感阅读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少学生积极争当小主持人,在学生主持下,朗读、复述、表演、辩论等活动的效果甚好,因为学生之间交流,没有心理负担,不怕犯错误。而且每周一节的典范课成为他们的期待,复述、表演、主持及写作都成为他们喜爱的活动,学习热情高涨,成绩也自然得到提升。

三、《典范英语》语感阅读研究成效

首先,学校《典范英语》语感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典范英语》语感阅读校本模式形成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研究制订了《典范英语》课程计划和考核方案,编制了《典范英语》口试和笔试的期中、期末试题,同时积累了大量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内容的教案、学案、背景文字、影像、PPT资料等等。

2.学生乐于《典范英语》阅读的浸润

学生也由无所谓变成了积极参与各种典范活动,课堂活动积极性颇高,师生活动越来越默契,语感阅读教学又让他们在考试中遇到的材料与典范阅读相关,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也空前高涨,具体体现在:(1)学生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管典范英语语感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每周要三天早起进行晨读,但是经过努力,他们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上课表演绘声绘色。英语考试成绩明显优于非典范英语班。(2)教师发展:在对典范英语语感阅读教学的初步尝试与探索中,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借鉴,因此在每一节课上完总有收获的喜悦和或多或少的失落,既有灵感的进发也有困惑。四、未来《典范英语》语感阅读研究中的困惑和应对策略

学校在研究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以下问题:

1.一些家长对典范英语不支持,无法监督孩子完成事先阅读任务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对策只能是教师更多的付出与努力,尽量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并与家长多沟通,尽可能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