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红臀的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9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MEBO on preventing& treating red buttocks of neonatus. Methods: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MEBO on the based of on routine treatment .Results: The red buttocks rate is 2.98% on the third day ,and 5.97% on the fifth day in treatment group ;it is 18.46% and 23.08%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EBO can prevent redbuttocks of neonatus. The treatment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MEBO; red buttocks of neonatus; prevention and cure ;nursing
新生儿红臀又称尿布皮炎,是发生在新生儿尿布覆盖区的一种接触性皮炎。新生儿皮肤细嫩,角质层很薄,血管较丰富,易受损伤及发生继发感染。新生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小便后皮肤被浸渍,臀部经常浸泡在尿液或粪便中,受物理、化学物质的刺激易出现红臀,文献报道新生儿红臀发生率为14.1%[1]。为了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我们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采取湿润烧伤膏涂抹臀部,预防新生儿红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NICU住院新生儿,选择入院无红臀新生儿132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 男性35例,女性32例, 年龄为1 h~28 d,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例,新生儿窒息25例,胎粪吸人综合征11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脐炎2例。对照组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 年龄为1 h~26.5 d,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新生儿窒息24例,胎粪吸人综合征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脐炎3例,年龄、性别、诊断、病情程度与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分度[2]:轻度:表皮潮红;重I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重Ⅱ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并有皮肤溃破、脱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规格40g/支。每次大便后及时用温开水清洗肛周皮肤,然后用柔软纱布擦干,保持局部皮肤干燥,用棉签沾湿润烧伤膏均匀涂在肛周皮肤表面,范围以为圆心直径5cm,厚度薄于lmm,好奇牌纸尿片包好。对照组,大便后温开水清洗肛周皮肤,然后用柔软纱布擦干,用紫草油外涂,保持局部皮肤干爽, 好奇牌纸尿片包好。
3 护理方法
3.1 新生儿每次大小便后,一定要用温开水小心洗净及肛周皮肤,用无菌柔软的布单或纱块拭净。保持局部干爽。
3.2 新生儿每次大小便清理后要及时涂抹MEBO药膏,药膏厚度不宜超过1mm,如有污染应及时清除残存污染的药膏,再重新涂抹药膏。
3.3 对于局部有糜烂渗出的皮损,要先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溶液湿敷,待局部渗出明显减少或没有渗出后再按上述要求用药膏涂抹。
4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红臀发生率比较:两组红臀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
5 体会
5.1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表明,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的因素很多,除常见因素外,性别、喂养方式、光疗时间、便纸等因素与红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也与霉菌感染关系密切[4],但发生的先决条件是粪尿对局部长时间的刺激致皮肤屏障的受损,在此基础上继发霉苗感染出现新生儿红臀皮损的表现。在NICU 的患儿均行人工喂养,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等易引起腹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蓝光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加。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很嫩,表层皮肤很薄,表皮层的角化细胞之间联系很松,容易脱落;又因为皮肤基底膜发育疏松,新生儿期表皮与真皮间的联系亦差,故表皮容易剥离。根据这些特点,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氨类物质呈碱性,对新生儿皮肤刺激性较大,包裹的尿布在新生儿身体保暖条件下湿热不易散发,氨类碱性物质诱人新生儿臀部表皮屏障,刺激皮肤而易引起臀红发生[5]。因此.改善局部的潮湿环境,避免粪尿的长时间刺激就可以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6]。
5.2美宝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莲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因而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能有效保持创面湿润和自溶作用,保护肉芽颗粒,减少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继发性损伤[7]。另外,因为红臀是一种刺激、损伤反应,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有机混合物,能维持酶的活性,减少和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防止过氧化物的形成,从而保护了细胞膜不受氧化破坏,在维持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一定作用,能明显加强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抵抗力; 另外,湿润烧伤膏为油剂,能保护皮肤,局部外涂可防止大小便刺激而再次损伤。作者认为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新生儿红臀操作简单,副作用少,且疗效显著,创面愈合快,是节约开支,减轻患儿疼痛的有效方法[8]。
5.3 护理体会:对于NICU住院新生儿,在处理新生儿便后,常规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肛周皮肤,可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红臀的发生,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实用。但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护理规范和操作。
参考文献
[1]冯丽琪,江瑜茵,李小微,等.影响新生儿红臀发生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3.
[2]王丽霞. 儿科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9 .
[3]邓玉琴.盐酸酸金霉治疗婴幼儿红臀[J].护理研究,2004,18(3B):556
[4]严艺,周广玲,赵美玲,等.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62~263.
[5]陈益群.新生儿红臀原因及防治[J].河北医药,2001,2(23):148.
[6]曹静波,郭英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 :3052
[7]王建萍.中西药配合应用治疗难治性褥疮60例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42
[8]李素香,常太芳,田慧敏. 湿润烧伤膏在治疗新生儿红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7):98-99
篇2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选自2014年我院出生的1200例新生儿,其中有22例为新生儿窒息,男12例,女10例,其中18例为轻度窒息,4例为重度窒息,0例死亡。
1.2诊断标准 新生儿窒息程度主要根据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的皮肤颜色、心率、反射、呼吸以及肌张力等的Apgar评分来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评分8~10分的为正常新生儿,4~7分的为轻度窒息,0~3分则为重度窒息[2]。
2结果
22例窒息新生儿中,22例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时间1~5min18例,6~15min4例,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100%。
3窒息复苏及护理配合
3.1初步评估 新生儿出生后要根据其出生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价,首先回顾患者产妇资料判断是否为足月生产;其次观察产妇的羊水情况,羊水是否被污染;再次根据新生儿的哭声、肤色、张力、呼吸对新生儿状态进行评价,如果新生儿出现心动迟缓或者呼吸抑制,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
3.2呼吸道的清理 对于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应立即将其置于保温台上进行呼吸道的清理,主要步骤是:首先将新生儿摆好,然后使用吸痰机将气道和口鼻的分泌物吸出,使用毛巾或者温纱布将新生儿全身擦干净,拍打足部进行刺激。
3.3建立呼吸 如果新生儿呼吸道清理完成后仍无呼吸,应及时的采用呼吸面罩对其进行氧气供应,频率为40~60分/次,当新生儿心率>100次/min时,可逐渐减少氧气的供应,如果心率还小于100次/min,需要继续进行氧气的供应,并进行胸外按压。
3.4胸外按压 当新生儿的心率小于60次/min时,对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频率为100~120次/min,每按压3次,进行正压通气1次,当可以摸到新生儿的颈动脉或股动脉出现搏动,且心率上升为80~100次/min时,可停止按压。
3.5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对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药物,仅在新生儿出现极度窒息时,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当对新生儿采取胸外按压30s后,其心率仍然低于60次/min时,需要静脉注射0.1~0.3ml比列为1:10000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多次注射。
3.6其他监测指标 ①血气分析是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及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PaC0:)、氧分压(Pa0:)和pH值。PaCO260mmHg,pH
4护理
4.1严密观察病情 新生儿窒息时期由于严重缺氧而致呼吸困难,反应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认真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及皮肤颜色,反应等变化。当患儿呼吸加快,尖叫,烦躁,易激怒等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鼻饲鲁米那5mg/kg/次,让患儿静卧,避免颅内出血的发生。严格调好输液速度,做好各种记录。如有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4.2氧疗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的用氧能够及时改善新生儿的缺氧状况,从而大大缩短新生儿缺血缺氧的时间,有效避免因缺氧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脑瘫,智力障碍等并发症,氧浓度以30%~40%为宜,或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值,监测该值在3.33kpa(100mmHg)尚属安全[4]。此次病例中有4例患儿经气管插管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为SIMV,呼吸机调节氧浓度为25%~40%,4例患儿上机1~2d后脱离呼吸机,预后均良好。
4.3体温管理 复苏后18例患儿病情稳定后,置于温箱中,根据患儿的孕周、体重等调节暖箱的温度,使患儿的体温维持在36.5~37.5℃。这个体温段新生儿耗氧最少,代谢最少,也是蒸发热最少,最有利于新生儿的恢复[5]。每2h测体温1次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另4例重度窒息患儿经复苏后,先置于辐射台保暖,调节室内温度24℃~26℃,湿度50%~60%,为减少患儿体表的散热,我们用保鲜膜覆盖在辐射台上,让患儿体温保持稳定,该4例患儿经辐射台保暖1~2d,病情逐渐好转,接着转到温箱中保暖。22例患儿保暖措施得当,体温均稳定,无1例发生新生儿硬肿综合征。
4.4喂养 窒息患儿应延迟喂养时间,以减少肠道功能紊乱[6]。因此,常规静脉营养治疗及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供给。22例窒息患儿无1例发生新生儿小肠坏死症。
4.5口腔护理 患儿停留胃管鼻饲喂养期间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0.9%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两次,防止口腔霉菌感染发生。
4.6预防感染
4.6.1脐部护理 ①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沐浴后脐带用75%乙醇消毒,注意暴露脐部,保持脐部干洁;②脐带脱落后,用清洁纱布包裹,以免受衣服摩擦损伤脐部新生皮肤;③勤换尿布,避免浴水和尿液浸湿脐部;④避免患儿过多的哭啼,每班检查脐部,保持脐部干洁,无渗液。22例患儿脐部均干洁,无发生脐部感染。
4.6.2皮肤护理 每2h翻身一次,并检查皮肤粘膜完整性。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轻轻擦干,涂以植物油保护皮肤,防止臀红。衣着柔软,透气,勤更换,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此22例患儿中,有2例患儿有新生儿红臀,后经细心护理,红臀好转,最后痊愈。余20例患儿均全身皮肤完整。
5结语
总之,在窒息复苏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对复苏流程做到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 对于窒息、评估、决策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 ,并且熟练掌握各种复苏技术。同时还需提高复苏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尽量缩短复苏的时间,不断在实践中改进护理方法 、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对复苏后新生儿的护理,避免其他新生儿并发症或者窒息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新生儿的康复质量 。熟练的复苏技术以及复苏后精心的护理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苏小璋,朱爱武.新生儿窒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6(5).
[2]莫来.92 例新生儿窒息原因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292-293 .
[3]薄辉.觋代儿科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
[4]金汉珍,黄德珉,官希杰.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M].实用儿科学,第三版,2006,1:192-197.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病因;预后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因素造成的胎儿气体交换出现障碍,容易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终导致新生儿永久性残疾或新生儿期死亡。如何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是妇产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11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及预后作出评估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对新生儿窒息寻找防治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产科共分娩3369例新生儿,有112例新生儿窒息,其中重度窒息13例,占11.6%;轻度窒息99例,占88.4%;新生儿死亡7例, 病死率为 6.25%。29~37周早产儿24 例,足月儿80例,过期产儿8例;孕母年龄在18~42岁;胎膜早破21例。其中剖宫产术分娩者43例,经阴道臀牵引术分娩者3例,经阴道自然分娩者66例。Ⅰ度胎粪污染羊水2例,II 度羊水污染10例,Ⅲ度羊水污染8例。
2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主要指标是呼吸、心率和肤色。因为新生儿的供氧主要靠呼吸,只有正常呼吸才能维持胎儿循环使肤色转红,有自主呼吸仍不足为支持心率> 100 次/min,还应加压给氧。除了评价呼吸外,还需评价心率,通过心率监护可决定是否还需正压给氧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和用药。当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3 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因素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不仅可由单一的病因引起,还可由多种的因素引起。在本研究中,以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因素作为代表因素,进行分析统计。通常,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主要有:(1)婴儿的脐带因素,包括脐带缠绕、打结、受压、过短以及脱垂等。(2)胎盘的功能不全,直接导致胎盘功能减退的疾病,例如过期妊娠、中、重度妊高征、产前出血性疾病等等。(3)产程异常,如滞产、第二产程延长。(4)胎位异常,指的是各种胎位不正和及头位难产等。
4 结果
4.1 与孕母有关的因素 共61例,占54.46%。其中胎膜早破21例(18.75% ),前置胎盘6例(5.36% ),胎盘早剥1例(0.89% ),妊娠高血压病3例(2.68% ),羊水异常20例(17.86% ),高龄初产2例(1.79% ),过期妊娠8例(7.14% )。
4.2 与胎儿相关的因素 共99例,占88.39 %。其中羊水污染20例(17.86% ), 胎心异常10例(8.93% ),脐带因素23例(20.54% ), 早产儿24例(21.43% ),巨大儿3例(2.68% ),足月低体重儿10例(8.93% ),过期儿8例(7.14% ),双胎1例(0.89% )。
4.3 与分娩有关的因素 共60例,占53.57 %。剖宫产术分娩者43例(38.39% ),经阴道臀牵引术分娩者3例(2.68% );产程异常因素的有14例(12.5%),其中第二产程延长5例(4.46% ),活跃期延长的有8例(7.14% ),滞产1例(0.89% )。
5 讨论
新生儿窒息中,由于脐带地缠绕、打结以及受压,极易导致脐血运行受阻,使得胎儿的血氧饱和度快速降低,二氧化碳滞留,造成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紧接就是胎儿缺氧不断持续,胎儿的括约肌有所松弛,以致体内的胎粪排到羊水中,直接导致胎儿由于胎粪吸入综合征而快速加重窒息;胎儿的脐带过短或者相对过短的,最常出现胎儿胎头高浮,胎心音出现异常,其随着宫缩而不断加强。胎头下降得越低,脐带就变得越短,进而脐带缠绕越紧,使得胎儿不能及时衔接,导致产程的延长;还有的个别病例,由于脐带太紧,容易使胎盘早剥,进而胎儿在宫内很窘迫,造成新生儿窒息。
孕妇方面,主要存在的高危因素有中重度贫血,妊高征,异常的分娩助产以及过期妊娠等因素,均会导致新生儿窒息。因而,要特别重视孕妇孕期的保健工作。如应加强孕期的保健宣传及指导孕妇做好产前检查,特别是B超,要重视健全产前保健和监测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对于高危孕妇,应及时入院接受各项检查,有利于预防胎膜早破,进而减少脐带的脱垂,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临床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好整个产程的时间和分娩方式,产科医生、助产士必须要熟练掌握最新最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技术。若孕妇和胎儿出现高危因素或者产程发生异常时, 应及早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避免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很多新生儿室息案例中,由于窒息,极易引发羊水受污染。羊水污染会加重胎儿的窘迫,胎儿窘迫直接导致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达到Ⅲ 混浊时特别严重,会伴有胎粪吸入综合征,羊水受污染程度高低和新生儿窒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一旦诊断出胎儿窘迫,就应立刻做好应急处理,临床助产医师应果断从事,及时地纠正缺氧以及尽快地结束分娩。窒息儿预后和窒息导致婴儿不同器官受损紧密关联相关,若是脑损伤严重,则会留下永久性后遗症。因而,必须积极做好围生期的保健工作,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在抢救新生儿窒息得过程中,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患儿能自主建立自主呼吸,缓解缺氧,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鲁秀明.新生儿窒息1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0)
[2] 吴雪琴,刘美霞,凌艳.重度新生儿窒息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10)
[3] 简毅英.新生儿窒息168例急救复苏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3)
篇4
[关键词]切开复位; 股骨转子; 产伤骨折;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37-01
新生儿产伤骨折在基层,家中自产中发生较多,生后患侧大腿出现肿胀,畸形,被动活动时哭闹加剧,入院后拍片加以证实,均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我科自2004―2006年运用切开复位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新生儿股骨转子下产伤骨折10例,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0小时-12天,平均3天,均明确诊断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其中7例为在家自产、拍片均显示股骨转子下端骨折,折端向后外侧错位。患儿入院后双下肢悬吊皮牵引,但拍片复查均显示断端对位不良,准备后在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第一天拍片复查示断端对位线良好、术后一月复诊、断端有大量骨痂形成、拔除克氏针、行髋关节功能被动锻炼、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保温、因患儿都为新生儿,易发生硬肿征。所以积极有效保温预防硬肿征的发生。
2.1.2 会清洁护理,可以预防湿疹、红臀的发生。
2.1.3 向患儿家长宣讲患儿饮食的构成、卫生、预防腹泻、保证营养。
2.1.4 术前准备.术晨常规禁食、水、术前1天常规准备、术晨用57%酒精脱去治疗区皮脂。
2.2 术中护理:
2.2.1 配合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连接输液泵。
2.2.2 妥善固定、完全暴露病灶部位、制动。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皮肤的色泽、温度、防止血管、神经、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功能障碍。
2.2.4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度,防止体温降低导致休克。
3 术后护理:
3.1 持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3.2 保持呼吸道通常,持续吸氧,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本组5例出现窦性心率过快,经补液对症缓解。
3.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3.1 尿量异常.本组8例术后均出现尿量过少,均由于液量不足所致均给予补液,改善肾功能后缓解。
3.3.2 肢端血运障碍,需要将石膏托加以松解。
3.3.3 黄疸.给予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妈咪爱,静点白蛋白等缓解,定期复查肝功能。
3.3.4 呕吐.因新生儿胃呈横位,食乳后易出现呕吐,食后立位拍背可以有效预防。
4 护理体会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新生儿股骨转子下产伤骨折可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确切,是有效和可行的,本组10例患儿经随访,术后恢复良好,克氏针针尾弯曲于皮下,骨折愈合后在门诊可拔除,家长经济负担减轻,值得推广[1]但新生儿往往有许多预料不到的并发症发生,仍有很多护理问题有待研究和完善。
篇5
新生儿期特点
新生儿娩出后,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新生儿早期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尤其是出生后第1周最为重要。
保健要点
保暖胎儿在母亲体内如同生活在温水浴中,其体温比母亲体温略高0.5℃,无需自身调节体温。娩出后第1分钟,由于蒸发失热,体表温度会下降3~4℃。生后最初几个小时内,体温仍有下降趋势,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若体温(直肠温度)降至
保暖措施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冬季环境温度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体温过低可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故强调保暖。夏季环境温度若过高,衣被过厚及包裹过紧,又易引起发热。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每日应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喂养指导母亲需哺乳,喂奶的时间和次数以婴儿需要为准,一昼夜不应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增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比例也随之增高。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无危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生后第1周末,持续时间可达3周~3个月。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婴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吃奶均正常,无疾病表现。如果遇到新生儿黄疸较重、持续10~14 天不见消退,排除疾病因素,可暂停喂母乳24~48小时。若停喂母乳后新生儿黄疸程度减轻,则可排除病理性黄疸,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在试验性停喂母乳期间,母亲要坚持每3小时左右挤1次奶,以保持泌乳。挤出的母乳可经过56℃、15分钟加热后再哺喂婴儿,或以配方奶或鲜奶代之。经以上处理黄疸未见减轻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护理
新生儿衣服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要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冬衣要能保暖。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做成,勤换勤洗,以防红臀。婴儿包裹不宜过紧,更不宜用带子捆绑,最好使两腿自由伸屈。
脐带剪断后残端用碘酊处理,要防止沾水或污染。近年来采用脐带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皮肤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要常洗澡。脐带未脱落时,洗澡不要弄湿脐带,可用75%的乙醇擦拭其根部,预防脐部感染。尿布、衣服最好选用纯棉制品,湿后要及时更换。如发现红臀或颈部、腋下、腹股沟部皮肤潮红时,指导家长用鞣酸软膏或消毒的植物油等涂抹。
最好经常变换,不要长时间的仰卧。俯卧位对呼吸功能有益,但俯卧位时要用平板床,不要用枕头。
预防感染新生儿期尽量减少亲友探望,避免交叉感染。凡患有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不能接触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母亲或家人,接触新生儿时要先戴口罩和洗手,不要对着新生儿咳嗽。必要时,母亲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消毒后喂婴儿。新生儿的一切用具要经常煮沸消毒。洗脸与洗臀部的毛巾要分开。宣传不给新生儿挤,不擦口腔,不擦马牙,以防乳腺炎和口腔感染。医生要提醒家长不要随便自行给新生儿用药,有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此外,出生后24小时以内要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感知觉刺激新生儿生后即有看和听的能力,味觉和嗅觉发育已经比较好,皮肤感觉在额头、眼周、手和脚心相对比较敏感。因此,出生后就应该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例如对他说话、唱歌、微笑,吸引他的目光追随,抚摸他全身的皮肤。
筛查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某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在新生儿出生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易漏诊。因此,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筛查的目的是要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筛查的内容,目前,我国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一般包括听力筛查和苯丙酮尿症及甲状腺低下症筛查三项。若能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严重聋哑儿的发生。早期发现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低下,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避免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
保健措施
家庭访视进行正常新生儿家庭访视。家庭访视能够早期发现异常或疾病,早期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新生儿发生疾病或死亡。
要求全科医生应对本社区或本团队管辖的新生儿及临时居住在本地的新生儿进行访视;高危新生儿访视应由儿保医生协助完成。首次访视前应建立访视卡;每次访视后应将结果记录在“访视卡”中。给新生儿体检前应清洗双手,并应按照程序全面检查新生儿。出生7天以内的新生儿称为早期新生儿,此阶段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喂养和护理不当都可能造成疾病发生,甚至死亡,应确保对这个时期的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并特别注意检查新生儿的情况。
访视时间和次数①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3次家庭访视。首次访视在出生后3天或出院后3天以内进行,第2次访视在出生后14天进行,第3次访视(满月访)在出生后28天进行。②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出生窒息、产伤、先天畸形并影响生活能力等高危新生儿,得到报告后尽量在出院当天访视,并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③对体重
设备要求儿访视时,建议最好有以下设备:体温计、体重秤、听诊器、腕表、皮尺、手电筒、消毒压舌板、75%酒精、消毒棉棍、新生儿访视卡、笔。
内容询问和查看分娩记录,了解新生儿喂养、大小便、睡眠、患病及预防接种等情况健康状况。了解出生时孕周、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和产伤等情况。新生儿体格健检查称体重(满月访时)、量体温、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检查全身各部,重点是囟门、皮肤、眼、耳、口腔、脐部和臀部。
注意检查时不过多暴露新生儿,接触新生儿前清洁双手。
喂养评估询问了解喂养次数、是否存在喂养困难、是否喂其他食物或饮料等。观察一次全母乳喂养过程,评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含接姿势和吸吮情况等,鼓励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篇6
关键词:新生儿;注意事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深入发展,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保健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和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在内的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因此,作为儿科护士,除掌握儿科护理特点外,加强儿科护士的护理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1 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1 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1.2 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1.3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1.4 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5 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1.6 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若第一次排便延误,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现的一个征象,如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梗阻综合症,肠闭锁和肠梗阻。这些疾病的成功治疗依赖于早期诊断,因此,注意观察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如超时应注意。另外,还应注意尿液气味。据有关文献报道,如新生儿尿有一种枫糖样气味,类似糖烧焦的臭味,同时婴儿表现无力,昏睡或惊厥,即为“枫糖尿症”,是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异常所致。这类婴儿如不及时察觉,得不到及时治疗,多数会在出生后几周内死亡。
2 护理方面应注意做到
2.1 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弱,体温随室温而波动,故易发生高热或体温不升。因此,婴儿室应做到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应保持在摄氏22至24度,相对湿度在55~65%间为宜。冬天预防婴儿体温不升,可加用热水袋保温,用时要注意经常检查观察,以防烫伤。有条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温箱,箱温的高低随小儿体重决定,体重愈轻,箱温宜稍高。保温箱的温度一般在摄氏28至34度范围内,同时也要注意湿度的调节。
2.2 注意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有无脐渗血,脐周有无红肿或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并更换消毒棉垫,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同时要注意脐带脱落的时间。
2.3 注意对新生儿皮肤的呵护及清洁。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软布轻揩,臀位涂10%靴酸软膏,勤换尿布,以防尿布疹的发生。浴后可在皮肤皱折处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肤擦伤。
2.4 注意新生儿的喂养。喂食应定时、定量,同时注意糖水的补充。在喂养时要注意观察其吸吮力及进食量的多少,食后有无呕吐。重视母乳喂养,按时抱送喂乳,注意巡视母乳的喂养情况,排除由于母亲过大、过短,造成吸乳困难的现象。
综上所述,护士是新生儿病情信号的第一接收者,因而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在临床护理上,护士要做到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报告,给新生儿以精心的护理。这样才能使新生儿在住院护理过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发生不应该出现的差错和事故,尽到白衣天使的天职。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7
[2] 陆以佳,徐翠霞.现代护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
[3]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1:51
[4]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4-96
篇7
[关键词] 小儿败血症;流行病学
败血症为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健康。为探讨本地区小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规律,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我院儿科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败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234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5.13%(234/4557)。其中男140例(59.83%),女94例(40.2%),男女比为1.49:1。居住地区分布:农村210例(89.74%),城区24例(10.26%)。年龄分布:≤28天142例(60.68%),~1岁43例(18.38%),一3岁24例(10.26%),~6岁14例(5.98%),6~12岁11例(4.70%)。
l.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诊断标准凡急性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无局限某一系统的急性感染时,都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凡新近有皮肤感染、外伤,特别是有挤压疮疖史者,或呼吸道、尿路等感染灶或各处局灶感染,虽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体温仍未控制且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者,应高度怀疑败血症的可能。如在病程中出现皮疹、肝脾大、迁徙性脓肿等,则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1.2.2 确诊依据血培养骨和(或)髓培养阳性。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234例败血症患儿中体温升高者(发热)185例(79.06%),体温正常者35例(14.96%),体温不升者14例(5.98%)。黄疸51例(21.79%)。皮疹28例(11.97%)。肝脾肿大20例(8.55%)。发绀3l例(13.25%)。淋巴结肿大9例(3.85%)。无阳性体征34例(14.53%)。有局部感染灶152例(64.96%),以脐部感染(脐炎,脐部分泌物)最多,有52例(22.2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有39例(16.67%),肺炎26例(11.11%),消化道感染13例(5.56%),皮肤感染脓庖疮13例(5.56%),皮肤皱褶糜烂5例(2.14%),红臀1例(0.43%)。出现并发症42例(17.95%),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9例(3.85%),肺炎30例(12.82%)。伴随营养不良17例(7.26%),先天性心脏病5例(2.14%),佝偻病3例(1.28%)。
2.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0×10(H9) /L者113例(48.29%),10~20×10(M9) /L者97例(41.45%),4.0~10×10(H9)/L者23例(9.83%),4.0 x10(H9) /L以下1例(O.43%);血小板计数,正常者167例(71.37%),增高者59例(25.21%),减少者5例(2.14%);合并贫血19例(8.12%)。
血培养111例,培养率为47.44%,培养阳性50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5.05%,占败血症患儿21.37%。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肺炎链球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杆菌2例,四联球菌2例,乙型链球菌1例。
2.3 治疗转归 痊愈106例(45.30%),好转111例(47.44%),放弃治疗13例(5.56%),死亡1例(0.43%),转院5例(2.14%)。
234例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共做血培养111例,检验率为47.44%,培养阳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45.05%。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48%),肺炎球菌13例(26%),表皮葡萄球菌6(1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4%),肺炎杆菌2例(4%),四联球菌2例(4%),乙型链球菌1例(2%)。
3 讨论
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高,因此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感染性疾病中,败血症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据统计,我国败血症的死亡率为1/10万,而1岁以内的小婴儿死亡率则为7.38/10万,本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死亡率为0.43%,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10万,放弃13例,占同期败血症的5.56%,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19/万。无论是败血症的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小婴儿均明显高于成人和大龄儿童,国内报道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10%。
本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性别上元显著差异,为1.49:l。分布区域主要在农村,共210例(89.74%),农村明显高于城镇,考虑农村小儿败血症发生与农村卫生状况、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卫生意识淡漠有关。降低小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和小儿死亡率的关键在农村,在农村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群众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和对疾病认识程度,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非常重要。
小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新生儿发病率最高,本组资料中新生儿142例,占60.68%,在培养阳性的50例中新生儿3l例(62%),1岁以内的小婴儿11例(2l.57%),~3岁5例(10%),-6岁3例(6%)。说明小儿败血症中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主,败血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小儿败血症防治关键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有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关系密切,出生体质量越低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新生儿时期脐部和皮肤护理对败血症的防治十分重要。本组资料显示,脐部护理不当,局部感染或有分泌物者52例(22.22%),皮肤感染13例(5.56%)。因此,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前用“干”法,即在换尿布后涂少量植物油,除会阴和臀部外不用水洗。浴后应用软毛巾吸干,而不应揩擦以免损伤皮肤。皮肤皱褶处撒爽身粉量不宜过多,以免结成硬块而刺激皮肤。这些方法尽管十分简单,但许多农村父母却做不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因此加强在围生期保健宣教,教会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十分重要,也将会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篇8
【摘要】 目的:了解掌握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现状,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效果,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5月-2009年5月住院的1864例新生儿的所有临床资料和病历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1864例新生儿中,医院内感染95例,感染率5.1%,早产儿发生率最高,占7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8%。95例感染中,治愈81例,治愈率85.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创操作、广泛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住院新生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 重视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有重点的综合控制,加强细菌学监测,强调手卫生,增强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加强管理和防范,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84.1
【文献标示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47-02
医院内感染是所有NICU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构成对住院新生儿的严重威胁。美国儿科疾病预防网的调查表明,NICU和PICU中的院内感染率高于国家CDC公布的平均水平,说明儿科病人的易感性。发生医院内感染给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新生儿救治,严重时危及患儿的生命,给预后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卫生部非常重视,并把院内感染发生率列为医院分级标准之一。为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现状和特点,我们对95例发生院感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864例新生儿均为2006年5月-2009年5月住院新生儿,男1083例,女781例,早产儿342例,低出生体重儿336例,平均胎龄35周,平均体重2200g,院内感染发生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5例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历逐一查阅并按统一表格登记,院内感染诊断由专门培训过的各病区负责人把关,并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的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1864例新生儿中,医院内感染95例,感染率5.1%。
2.2 院内感染与疾病种类关系:早产儿发生率最高,为68例,构成比占71.6%,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儿,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的患儿,医院感染率越高。见表1。由此可见,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创操作、广泛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是住院新生儿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表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
2.3 院内感染部位:肺部感染31例,上呼吸道感染2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7例(包括尿布皮炎11例,脓疱疹6例),口腔感染(口腔疱疹、鹅口疮)12例,肠炎6例, 败血症3例,结膜炎2例,脐炎1例。见表2。
表2 感染部位分布
2.4 感染与预后 95例感染中,治愈81例,治愈率85.3%,致原发病加重的14例, 4例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2例放弃治疗。
3 讨论
3.1 早产儿是易感人群,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要做好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院感发生率越高。早产儿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不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质和量存在缺陷,吞噬功能不足,补体缺陷,抵抗力低下,对微生物的易感性高,极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和侵犯。另外早产儿一般住院时间较长,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较为集中和较易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长,受感染机会越多。
3.2 强化无菌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在我院新生儿科,主要的有创操作包括胃管留置、气管插管和不定时吸痰。胃管留置容易使胃内细菌沿胃管壁逆行上移至咽,再进入下呼吸道,鼻饲喂养后胃管内的食物或多或少残留在管壁上,形成小培养基,导致细菌繁殖和感染;气管插管和吸痰可把鼻腔、喉部的细菌带到器官继而发生肺部感染或血源性感染。而且,各种导管的固定,常常会使用许多胶布,胶布的使用会损伤皮肤,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而导致全身感染。所以,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规范无菌技术,在接触患儿前均应洗手、消毒或带一次性手套,动作轻柔。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早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辅助通气过渡至完全撤机。做好NICU消毒隔离,呼吸机管道要严格消毒灭菌,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定期气道湿化、翻身拍背吸痰防止堵管。注意导管的维护,加强皮肤护理,以碘伏或70%乙醇消毒导管部位的皮肤,使用符合规定的合格医疗用品。正确使用或尽量减少胶布的使用,我科使用3M高通透透明敷帖可减少患儿的局部皮肤因敷帖造成的过敏、湿疹和炎症。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一方面可以有效治疗感染,但另一方面又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细菌耐药菌株的进一步增多及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所以,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严格抗生素应用指征,减少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合并感染宜选用高效、有针对性的一种抗生素治疗,尽量避免经验性、盲目性用药,。我院使用益生菌对调节肠道菌群有一定作用,例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源首)、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等。益生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增加肠道黏膜对细菌及其产物的屏障作用,激发机体免疫力,起到保护性免疫作用。
3.4 加强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病区必须由责任心强、具有专业知识及熟练护理技能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工作,要科学地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重视每一个细小环节提高护理质量。婴儿使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如被服、毛巾、尿片等必须是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婴儿洗澡水应为流动水。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在于严格消毒,护理婴儿时注意卫生,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奶瓶、奶嘴要经过沸水消毒,每天用制霉菌素、苏打水等涂抹口腔。预防红臀,主要是保护臀部皮肤,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必须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片。要勤换尿布,尿湿后立刻更换干净的。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柔软的小毛巾吸干,然后涂上一薄层煮沸消毒(须放凉)的植物油或清鱼肝油保护皮肤。新生儿脓疱疹也重在预防,应勤洗澡、更衣,衣服应柔软,吸湿性强,透气良好,注意皮肤护理。
3.5 应严格限制探视制度和加强消毒隔离。病室内一般不准家属陪伴,非本区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病室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任何人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限制陪客,减少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有健全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大扫除和空气消毒,每日病室通风2次,每次1小时。听诊器、治疗用物(如压舌板、氧气管、胃管、输液管、头皮针)均应严格消毒。定期作治疗室、病室及配奶间的空气细菌培养。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隔离,并应有专人护理,护理后工作人员要泡手消毒。出院后,其床、保温箱等应行终末消毒。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调离新生儿病区,停止与婴儿接触。
3.6 强调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NICU空间狭小,危重病人多,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工作负担重,需要洗手最频繁的NICU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差。手卫生,这是防控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手卫生差,病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接触传播,极易造成感染暴发流行。所以,要提高处于医疗第一线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强调洗手、戴手套和手部消毒,重视洗手设施,正确洗手,互相监督,养成自觉遵守、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医护人员有感冒者,禁止入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还要教育新生儿的陪护、父母、探视者等在接触新生儿前注意洗手或手消毒。
3.7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工作。要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监督,加强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对突发感染事件要有高度警惕和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疑似院感病例,不能抱侥幸心理,要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向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产科;护理;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工作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及辅助工具等来获得患者信息的过程。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及时的发现病情变化尤其重要,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为抢救赢得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1 护理人员须具备的素质
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五勤:勤巡视、勤视察、勤询问、 勤思考、勤记录。
2 观察方法[1]
2.1普遍观察 即利用视、听、触、嗅、问、量的方法全面巡视观察科室的所有患者。要求护士通过巡视观察和查看有关记录了解患者的病情,卧位,皮肤,各种管道,明显的心理问题等,做到七知道 (姓名、床号、诊断、治疗、心理、护理、饮食)。
2.2重点观察 将危重患者新入院患者,特殊检查患者,手术患者以及病情变化的患者列为重点进行巡查。
2.3随机观察 利用下病房治疗护理的机会,主动询问和观察患者;在患者呼叫时随叫随到认真观察。随机观察是普遍观察的重要补充,不能忽视。
3 观察内容
3.1一般情况的观察
3.1.1发育与体型、饮食与营养、面容与表情、、姿势与步态、皮肤与黏膜、睡眠、呕吐物、排泄物。
3.1.2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1.3意识状态的观察 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3.1.4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大小与对称性、瞳孔的形状、瞳孔的对光反应。
3.1.5心理状态的观察 认知能力的观察、情绪状态的观察、压力及应对的观察、社会状况的观察。
3.1.6特殊检查或药物治疗的观察 观察治疗是否有效、有无并发症;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毒副反应。
3.2专科护理观察
3.2.1产前的护理观察 注意观察胎心及胎动的变化,一般每4h听胎心,特殊情况者1次/2h或遵医嘱,必要时予胎心监测;观察孕妇的临产征象:①腹痛: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间歇时间,有无规律,疼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有无诱因等;②阴道流血:发生时间,有无诱因,持续时间,出血量,颜色,有无排出物,伴随症状;③胎膜早破:破膜时间,持续时间,羊水的颜色,量,气味,伴随症状,有无脐带脱垂;重视孕妇主诉。
3.2.2生理产后的护理观察 ①生命体征;②观察宫底高度及硬度:判断子宫收缩情况,必要时指导按摩子宫;③阴道流血量;④会阴有无伤口,有无红肿;⑤膀胱充盈度:判断膀胱充盈度,必要时协助并指导排空膀胱;⑥有无坠胀感;⑦泌乳情况。
3.2.3剖宫产后的护理观察[2]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过高时应注意产妇的神志和瞳孔, 以防脑出血, 血压过低注意是否有内出血、血容量不足或使用术后止痛泵引起, 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呼吸小于10次/min、SPO2
3.2.4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观察[3] ①体温:注意适度保暖;②呼吸:正常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随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口、 鼻腔有无分泌物, 呼吸道是否通畅。出现吸入性呼吸困难、 鼻翼扇动、 哭声弱、 口周发绀, 应及时清理呼吸道, 让新生儿侧卧位,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体重;④排泄:a.在生后36h内排尿都属正常,可达10次/d以上,总量可达 100mL~ 300mL/d;b.新生儿的大便性质可以提示喂养及异常情况,消化不良时大便次数多,粪质与水分开;进食不足时,大便为绿色稀便;肠道感染时,大便稀、带黏液、脓性、次数多;先天性胆道闭锁,大便呈白色;⑤呕吐物:新生儿易溢乳甚至呕吐。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呼吸道造成窒息;⑥皮肤:保持皮肤干燥,观察皮肤颜色,有无红疹,破溃;⑦脐部: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观察脐部有无红肿,渗出物的颜色、量、气味、有无活动性出血;⑧臀部:及时更换尿片,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臀,湿疹;⑨眼部:观察有无脓性分泌物;⑩喂养:观察母乳喂养姿势,婴儿含接是否正确。
4 病情观察的作用
4.1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疾病对机体的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机体便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即症状、体征。由于疾病性质、病变部位和病因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会不一样。护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及其发展过程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病何症及其病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为医生诊断和实施护理提供依据。
4.2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做到心中有数 病情的轻重与患者的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借助于病情观察,可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4.2.1原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反之加重。
4.2.2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症状,常说明病情恶化。例如胎膜早破患者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产间发热,在通过我们观察及沟通与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及时给与对症治疗,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
4.2.3病情变化幅度大。如体温降低、血压忽高忽低、呼吸时快时慢是病情恶化之兆。
4.2.4一般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常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4.3及时发现危重症状或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疾病治疗中常可能出现突变或并发症,应严密观察随时捕捉先兆。例如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静滴硫酸镁时,出现恶心、面部潮红、呼吸明显减弱至16次以下,膝反射消失,立刻通知医生,而通过我们细致观察,发现及时,抢救护理得当,可转危为安。否则后果严重。
病情观察是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病情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可以为早起诊断提供重要性的依据,在临床观察中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病情及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抓住重点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及转机及时给医生反馈信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所以病情观察对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及时抢救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峰郁. 培养临床护士的观察、思维及应对能力[J]. 中国民康医学,2011,14:1777-1778.
篇10
近年来,我国医院内感染有上升趋势,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内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受重视。对于刚刚失去母体的保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因素之一[1]。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我院NICU总面积为60m2,设12张监护床,空间相对狭小,易发生院内感染。我们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采取护理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管理,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现将我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2],因此,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以及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例如: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治疗护理以及检查患儿前后是否能够认真洗手。另外,忽视对喂奶用具的清洁消毒,配奶卫生及尿布、包被、毛巾等护理用品的管理均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1.2 环境因素 病室内有一些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秤、婴儿沐浴池等,上述物品被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另外,病房的空气污浊也是NICU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
1.3 患儿自身因素 NICU病室内的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另外,新生儿中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他们的生长发育差,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加上新生儿多种细胞因子产生均低下[3],疾病状态下免疫活性物质进一步消耗[4],因此,NICU病室的患儿易发生院内感染。
1.4 侵袭性操作 NICU病房的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需进行多种检查及治疗,故侵入性操作较多,易引起感染。使用呼吸机的患儿院内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道插管。由于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可使呼吸道黏膜功能降低,且易损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而增加感染机会。
1.5 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新生儿科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非常普遍,还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耐药菌株仍是目前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由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发生菌群失调而继发感染。
2 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2.1 制定相关制度 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建立NICU消毒隔离制度、N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感染控制工作全面由护士长负责,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意识,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月对消毒工作进行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使NICU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2 加强NICU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 对NICU医务人员入科前需进行消毒隔离的培训,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定期培训,考核护士的配奶工作以及配奶用具的消毒工作;定期培训,考核消毒员、清洁员的消毒工作等。
2.3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 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是切断通过手传播的途径之一,加强医务人员洗手意识,严把医务人员洗手关。因此,规范洗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洗手质量,我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医护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手链等,以避免藏污纳垢;②洗手装置采用感应式流水水龙头开关,并使用抗菌洗手液;③护士长组织全科室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六步洗手法,使每位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定期监测手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2.4 加强NICU的消毒管理
2.4.1 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必须提供一个中性适宜的环境。我科安装了层流净化装置,医护人员必须按照层流病房的使用进行空气净化,进出病房随手关门,窗子要密闭,以免达不到层流净化空气系统的效果。24h层流系统开放,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每月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2.4.2 NICU设有专职消毒员 专职消毒员负责室内的消毒工作。室内地面,医疗器械(各种暖箱、光疗箱、监护仪呼吸机、婴儿床、远红外线抢救台、吸痰器等),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门窗,婴儿沐浴池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
2.4.3 加强婴儿护理用品的消毒 患儿床上的所有物品,包括:包被、衣服、床单等,均给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许共用或挪用。婴儿食具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早产儿暖箱每日用0.05%的有效氯擦拭2次,严格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细菌培养,箱内的水槽每日清洁后更换灭菌用水。
2.5 加强呼吸道管理 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因此对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肺部感染。NICU的患儿大多数都需要吸氧,氧气装置每天要消毒,并更换氧气湿化瓶的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瓶每天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后备用。垫高患儿头肩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边,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中心负压吸引器每人一套,不能挪用,防止交叉感染。吸痰器每天更换连接管及负压装置袋,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另外,NICU的患儿病情很重,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较多,呼吸机的使用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病死率很高[5],因此,要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护理。呼吸机管道和接头,每2天换管道消毒1次。定时吸痰,进行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口腔的吸痰管绝对不能吸气管的痰液,防止口腔内细菌进入气道,而引起肺部感染。
2.6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脐部是新生儿最容易引起感染的部位,护士护理患儿时每天认真观察脐部是否有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如有异常,及时予以处理。患儿沐浴后常规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窝,然后再用75%乙醇消毒脐带根部。并保持皮肤清洁,每天进行沐浴或擦浴,注意观察皮肤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用柔软湿巾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上护臀霜,预防红臀。进行心电监护的患儿,每2h更换经皮血氧饱和度接头部位,每次测量血压后摘下血压袖带,每2h更换,防止骨突出部位受压过久,引起压疮。同时眼睛给予生理盐水擦拭,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以及分泌物的颜色、量。如诊断为结膜炎,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并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及霉菌感染,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为防止鹅口疮的发生,喂奶后预防性使用制霉菌素涂口腔,每日2次。
2.7 加强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患儿吸吮吞咽能力差者,均采用留置胃管鼻饲,减少呕吐窒息发生。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的清洁工作。应尽量保证危重患儿的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营养成分既能满足患儿的营养需要,又有利于消化吸收,提高免疫能力,防御和抵抗外界因子的侵袭。
2.8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推动力,如果滥用抗生素,患儿体内正常菌群可被耐药细菌取代,而耐药菌所致的医院感染是不易控制的。因此,我们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2.9 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对传染病,可疑传染病患儿要加强隔离控制。一旦发生患儿有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时,及时将患儿放置隔离病室,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2.10 做好生物监测 每月监测工作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暖箱、光疗箱消毒前后,监护仪、治疗室、配奶间、奶具等)。一次性物品监测,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如发现有不合格者立即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再次进行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综上所述,N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也是直接威胁新生儿生命的原因之一,因此,监测和控制是新生儿医院感染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内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严格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措施得当,将之列入常规日程工作中,新生儿院内感染是可以降低的。
参考文献
[1] 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2]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3] 张秋兰,董增义,魏淑珍,等.新生儿外周血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特点观察[J].新生儿杂志,2002,7(2):55.
- 上一篇:对学校的管理及教学建议
- 下一篇: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