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建议

篇1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学生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 就业管理 顶岗实习管理

学生是教育活动存在的基础,没有学生学校工作就无从谈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对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文献,总结发现目前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界定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内容

查阅几本职业教育学教材,第一章时都会提到学习、学生发展规律、德育等内容。黄尧在《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包含招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就业管理四大方面;李向东、卢双盈在《职业教育学新编》一书中提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内容包括日常行为管理、组织管理、学习管理。本文依据前者的观点,总结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现状。

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张爱滨在《浅析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的作用与方法》一文中指出学生管理的原则是平等尊重、理解支持、真诚温暖,常用的方法有耐心倾听、换位思考等。瞿懿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一文中提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时效性――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摆脱传统科层制度束缚;鼓励学生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做到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和谐互动等建议。

三、具体方面的学生管理研究

(一)教育教学方面

对职业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智育(学业方面)、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体育等方面。

1.智育(学业)方面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智育(学业)方面的管理,大多数研究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即职业院校(中职和高职)学生状态总体欠佳、学习动力不强。如王杨丽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中指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情绪体验差;李娟在《高职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总体上高职学生的学习计划性较差,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陈丹辉、陈丹在《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中通过对中职生的调查指出职校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不强、自信心不足、总体状态欠佳。

一些研究者探究了原因,其中庄西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动觉型学生在职业中学中分布比较多,导致他们初中学业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初中阶段的信息传递方式与他们的感觉通道类型不匹配。为此他建议职业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实验和探索,逐步形成有效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重视实验实习教室的建设;活跃课堂氛围,多安排一些活动,少一些讲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概念水平。除此之外,陈庆合、郭立昌、王静芳、张聪在《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提高策略》中提出教师可以对学生倾注爱、关注、信任及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等激活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复原力(主要指个体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另外,也要用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迫切需求,也就是贯彻实际联系理论的“做中学”教学原则,增强整体学习效果。此外,还要运用掌握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即教师应随时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德育方面

目前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如叶章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困惑和对策》中指出社会转型期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惑主要有:学校德育缺乏说服力,脱离社会实际;学校德育内容重道理说教、抽象空洞,缺乏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德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冲突;教师群体对德育不严肃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刘振汉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特点、现状及改进方案研究》中指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有:把德育作为文化知识传授的偏向;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德育出现盲区。姜珊珊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德育研究》中指出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有:高职德育缺乏特色、德育目标大而泛、德育内容空泛、德育考评引导不力、德育队伍建设滞后。孙德魁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不足及改善对策探究》一文中通过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不强、德育课的实践教学普遍薄弱、部分学校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强化等问题。

大多数研究者都提出了改进建议。如柳臻在《探索以“反思课”为主体的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一文中提出反思型德育教育模式;孙其君在《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一文中提出德育要人文化、自主化、快乐化、开放化;刘根华在《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中提出团体学习、与社区教育相融合,谋求点、线、面的结合,即学校建立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大德育工作体系、践行维度的有效评估。当然,还有不少研究者对职业院校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进行了研究。

3.心理健康方面

研究者的普遍共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自卑、面临的困惑与压力较普通学校更大。如赵富才、刘敏在《职业学校学生抑郁障碍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职业学校的学生抑郁障碍水平比普通学校学生明显要高。

(二)就业管理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准备、就业质量的{查研究及对学校就业管理工作的研究等方面。高臣、陈强、刘媛在《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学校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理念欠缺、管理结构失衡,并提出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各院系捆绑、各院系主任与书记捆绑、专业主任与专业捆绑等五级捆绑法的建议。吴琼在《中职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寿光市为例》一文中提出学校应优化专业配置、加强和引导中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建议。

(三)顶岗实习管理

关于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大多是实践基础上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何玲在《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探讨》一文中指出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困难:校企合作基础不稳、缺乏政府、政策的指引和保障,如用人单位缺乏动力、用人单位、学校、实习学生权责关系不明确等。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如实习管理难度增大、实习生个人问题增多。针对问题,研究者提出对策:学校健全顶岗实习管理的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搞好校企合作、进行思想教育,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协调校企双方的对口管理,加强学校与实习学生的沟通,关注实习学生的工作状况,加强协调和管理工作;做好评估和总结。李存、林淑玲在《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管理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顶岗实习管理内容,包括:宏观政策体系管理即国家和政府层面针对顶岗实习进行的相应政策体系研究和制订、微观政策体系管理即高职院校和实习企业层面针对顶岗实习进行的相应政策体系研究和制订及顶岗实习资源管理、顶岗实习教学业务管理、顶岗实习生产业务管理、思想和安全教育管理和顶岗实习管理实施。

四、结语

学生管理包含几个方面,教育教学管理和就业管理方面研究成果较丰富,顶岗实习管理方面的研究较贫乏。此外,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有的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有的与心理学结合从理论上认识问题的现状成因,发现学生学习特点规律,尽管如此,相信研究可以更加细致深入,还可以取得突破。关于职业院校德育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多是经验的总结,有利于人们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理论性不强,以后研究或许还可以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关于招生管理的研究甚少,大多数是对招生困境的研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较为少,人们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少。

参考文献:

[1]黄尧,主编.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向东,卢双盈,主编.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爱滨.浅析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的作用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191-193.

[4]王杨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7):54-55.

[5][11]《业学校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子课题组,陈丹辉,陈丹.职校生学习状态总体欠佳、水平差异显著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38-43.

[6]庄西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8(02):31-34.

[7]刘芳.对高等职业院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和管理建议[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8]陈庆合,郭立昌,王静芳,张聪.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结构特点与学习能力提高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95-97.

[9]赵富才,刘敏.职业学校学生抑郁障碍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10603-10606.

[10]柳臻.探索以“反思课”为主体的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3):90-93.

[12]孙其君.试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四化”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249.

[13]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36-37.

篇2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中;班主任;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高中教育机制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改革,而作为高中班主任则更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新教改的要求,针对个人教学特色、班级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将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准确做好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从而寻求最优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发言权

高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旧有管理方法,以积极心态和学生建立联系,主动参与到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高中班主任应当突破固有的传统方法和模式来进行学生的管理和组织活动,不能仅仅只依靠单方面的批评、纠错等手段。高中教师既是不同于学生身份的管理者,也是将学生活动和学校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的参与者。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紧密又复杂,班主任的工作不是单一地保证学生按时、高效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去思考,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一方面,高中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应当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亲自参与学生活动并多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让学生从心理上形成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赖。当发生问题时学生会主动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希望班主任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保证了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权。而且,班主任在主动和学生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细心留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变化,让管理工作自然地发生并进行,不与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并让学生主动接受并配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发言权,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拥有适当、合理的建议权和评价权,改变由班主任对学生单方面的组织和控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营造高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和谐、愉快的民主氛围,让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从学生利益出发,为学生利益服务。

二、以学生为工作中心,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权

高中班主任应当突破旧传统中由教师单方面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为了不再增加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减少对学生的不合理心理束缚,教师应当主动转变角色、身份。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是单一地约束,而应当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考虑,让管理工作真正实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服务。尽量为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和健康、有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均衡、协调发展。班主任应当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参与权,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由高中班主任进行的学生管理通常是单方面、外在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抗拒心理,并感受到压力。班主任可以改变管理方式,由学生自己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主动认同和接受班主任对管理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并积极地执行,让管理方式公开化、民主化、高效化,保证教师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在此过程中,高中班主任也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由单方面的“学生管理者”变成“学生服务者”,为顺利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三、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评价,寻找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

高中班主任应当经常听取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评价,并从中寻找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改变以往单方面由教师直接指导或者提出要求的做法。在过去的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师是主体地位,教师的身份要高于学生的身份,教学和管理工作以教师的意见和想法为主导。这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管理方式,脱离了与学生的联系,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目标,也违背了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标准。高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以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将教师的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参与活动结合统一起来,无论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者都将偏离高中教育教学的实质。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并交换想法,改变过去由班主任单方实施管理的情况,教师不再是严厉的“上级领导”,而是亲和、友善、善解人意的“朋友”。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主动提出来和班主任分享、讨论,学生可以通过谈话就发现问题,并通过老师的提示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班主任则在谈话中,发现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优势和缺陷等等。在管理工作中秉持“学生本位”的教学精神,并和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互信任、协调统一的师生关系。高中班主任不再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多方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所面对的具体困难和心理障碍,并一一予以分析,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现行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在管理工作中始终秉持“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主动与学生建立联系,以学生为工作中心,赋予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发言权与参与权,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评价,从而做好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寻找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辉.职业高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

篇3

留学生教育是培养亲华友华国际友人的重要力量,当属国家大外交范畴,是外事工作、统战工作、隐蔽战线工作的组成部分。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可分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三个部分。其中行政管理与生活管理中的日常性事务、教学管理主要在学校内部完成,而行政管理、生活管理中的部分工作则涉及到政府、社会的多个方面。多年来,从政府部门到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机制和管理制度。但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国别、层次的扩大以及其他多种综合因素的相互交织,仍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那么,作为留学生管理主体的学校,如何“把握”留学生教育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班主任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简单说就是在学校职能部门指导下,由学生工作部门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人员。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留学生是免修的。同时,留学生管理,是一项与横向和纵向都有联系的工作,既不能采取简单的制度约束,也不能放任自流。从横向来讲,留学生管理涉及教学管理,生活服务,日常事务,行政审查、审批等不同部门;从纵向上来讲,则可直接与国家外交事务联系起来。因此,必须要有专人,即班主任来真正“把握”留学生。如果由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来担任班主任,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只能是多个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类似于中国学生的年级辅导员。另外,由于部分留学生除了到课堂上课以外,和管理人员接触较少。众多复杂的因素,使得管理岗位的班主任很难随时掌握留学生各方面的动态,从而削弱了管理部门对留学生的掌控力度。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个别学生长期旷课,在社会上打工等情况,而管理部门根本不知道。留学生的管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时时刻刻紧密联系他们,对留学生要区别对待,了解他们的心理,既要严格要求,按章管理,又要处处去关心、帮助他们。能够与留学生走得如此近的人,只有他们的任课教师。因此,由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将会给留学生的学生管理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尤其是承担课程教学时数较多的教师,几乎每天都会与学生见面,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教与学的特殊关系,使得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任课教师,最信赖的人往往也是任课教师。留学生有什么意见和苦闷,比较愿意向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倾诉。

三、完善教师兼任留学生班主任工作制度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于2005年起实行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模式,在留学生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制订了留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则,坚持采用班主任由各班任课教师担任的模式。聘用时,采取个人申请与学院任命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承担课程教学时数较多的任课教师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

1.学生日常管理

(1)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二周内,组织本班学生见面相识会。(2)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二周内,完成本班级通讯录,并将电子版交留学生工作相关科室备案。(3)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考勤,对经常缺课或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至留学生办。每月的考勤表送交留学生办存档。(4)经常与留学生接触、谈心。要求每学期至少与本班每位留学生谈心一次。(5)负责本班学生的一般性请、销假。(6)节假日,掌握本班学生动态,相关情况报留学生办备案。(7)协助学院相关科室,完成下发通知等与留学生的沟通性工作。

2.协助组织学生活动,处理突发事件

(1)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各项留学生活动,组织排练节目等。(2)组织本班同学积极为留学生杂志投稿。(3)协助留学生办处理突发事件。在得知发生突发事件后,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3.学生日常关怀

(1)负责向过生日的同学赠送小礼品。(2)协助有关科室对生病学生及时送医院诊治,代表学院探望生病学生。(3)对学习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报教研室、教务办,并协助制定帮促方案。

4.日常教学信息反馈

(1)及时向教研室、教务办反馈本班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任课教师、教学设施的意见和建议)。(2)承担本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组长角色,随时了解并协调本班级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报教研室主任。(3)每学期,对于本班开设的课程,每门课至少听课2个学时。(4)对于申请调整学习层级的学生,进行汉语水平认定,并提出建议。(5)每学期末,统计本班学生下一学期是否继续在校学习。对于继续在校学习的学生,建议其应学习的层级。相关情况整理后,将电子版报教务办、留学生办。为了确保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班主任教师工作,学院除给予精神奖励外,每月给予一定的班主任工作补贴。每学期开学初及学期末,统一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例会由院长主持,教学管理部门、留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全体教师、全体班主任参加。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管理人员、教师都明确留学生教育的意义。留学生教育,从短期、局部看,似乎有些得不偿失。但是从长远看,留学生教育所产生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 体育社团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是推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学生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视,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学生管理的功能,开展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为高职院校培养身心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研究体育社团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学生管理的合理路径,以期发挥好体育社团的作用,为学生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课题的理论框架下构思。研究中选取科教城部分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采取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设计了《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共计调查学生879人,调查社团91个。

2 学生管理工作中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2.1 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调查可知,高校体育社团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学校、对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个人来说,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达到健身、教育及社会适应的目的;对学校来说,通过体育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对学校体育来说,可以扩大学校体育人口,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加速学校体育的社会化进程等,因此,我们可以把体育社团组织称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载体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二课堂”。

2.2 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规模

在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好体育社团的作用,近年来学生体育社团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多,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年增加率在21%左右,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一些益智类和健美、休闲类社团不断增多,如交谊舞、羽毛球、休闲与健美等社团组织,一些社团的人数超过了几百人,这些大型体育社团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高的带动作用。

2.3 学生体育社团的人员构成

通过对科教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体育社团组织的人员构成程多样性,一些打球类社团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男生占到了72%以上,一些休闲类社团如健美操、交谊舞、瑜伽等协会组织的女生占到了67%以上。在年级构成方面,发现大一学生参与社团组织的人数最多,占到了总数的57%,大二学生居次,占到了28%,大三、大四学生参与社团的人数较少,这可以说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大一与大二学生是活跃团体,必须加强对新生的管理力度。

2.4 社团活动频度与时间

体育社团每月开展3次活动的较多,总体上社团活动开展的频度较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次数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总体来看,多数体育社团的活动频次低,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段较集中,安排不合理,这可能由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后,体育设施资源紧张,并且各类社团的数量不断增多,导致生均体育场地面积偏低,而且一些场地的利用效率较低,一些社团为保证活动的开展,只得按次排队或减少活动频次,延长每次活动的时间。

2.5 活动场地器材

学生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主要运用校内免费的场所,如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地等。调查发现学生租借校外场地的社团较少,占到了社团总数的32%,多数社团囿于经费不足,不能对场地器材进行合理购置。另外学生参与社团的志愿方式所占比率较小。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较低,多数学生对社团都意见重重,这可能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形式单调、社团的物质资源匮乏、体育社团种类单一 及社团的组织理念较差等因素有关。

2.6 体育社团组织管理状况

近年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外部管理部门主要是学校团委,并且外部管理主要集中在了两种模式,一类是由校团委下设的校社团联合会、校体育社团分化、校体育单项协会,占到了总数的34%,另一类是校团委下设的校学生会、校学生会体育部,占到了总数的25.1%,还有的高校涉及校体育单项协会的分管,多数体育社团没有成文的制定条例。

2.7 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制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因素多种多样,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学校不够重视、科学定位不准认同社团数超过30个外其他方面的分布较均匀,这说明各因素都是制约社团发展的通病,社团间差异较小。影响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内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生认同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了经费不足、会费偏高,成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等方面。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种类和新兴社团数量不断增多;社团人员中男生居多,学生年级分布差距较大,大一、大二年级参与人数最多;学生社团管理人员不足。 (2)社团活动内容多是组织锻炼、组队参赛、培训、指导和自由活动;活动竞赛参与方式多是组队参赛和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活动开展频度多是一周一次,活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校内的免费场所利用最多。

3.2 建议

(1)明确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学生管理的促进作用。提高学校领导对素质教育和学生体质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校领导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使校领导加大对社团活动的投入。 (2)要支持和引导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要建立社团指导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 赵文杰,姚武,王文胜,等.大学生体育社团课程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科研,2004(6):69.

篇5

对此,笔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75份,问卷回收率为91.7%。其中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率为98.1%。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几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了现场访谈,从多个侧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寻找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笔者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具体管理机构设置、学生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诉求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你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否感到满意”的调查(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中,270份有效问卷中有155人表示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感到满意,这部分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57.4%;有100人表示不满意,占调查总数的37%;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满意的学生有12人,占调查总数的4.4%;另外有3名学生表示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总体上来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得到了学生的大致认可,然而,近四成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表示不满意,这也就鞭策着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不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与服务,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你认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欠缺的是什么”的调查中,问卷罗列了服务意识、管理强度、沟通意识、责任意识四个选项,每个学生只能勾选其中的一项,在270份有效问卷中有135位学生选择了“服务意识”,占到调查总数的50%,60位学生选择了“责任意识”,占总数的22.2%,68位学生选择了“沟通意识”,占到总数的25.2%,仅有2位学生认为“管理强度”是当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欠缺的(如表2所示)。

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在半数学生的认识与体会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在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方面加以提升,而认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沟通意识应该首先提升的学生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仅有极个别学生认为学校学生管理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沟通意识,牢固树立学生管理即为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坚持一切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此外,笔者还对“你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有无信心”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回收的270份有效问卷中,243位学生表示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充满信心,占总数的90%,21位学生表示对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这部分学生占调查总数的7.8%,另外还有6位学生选择了以“不知道”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如表3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在高职院校能否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怀有较高的期许与信心,这也是今后可以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必要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此充满信心,也为今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各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通过与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总体比较复杂,处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同时管理工作的不力开展也严重影响着正常教学的进行,广大教师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同样抱有较高的期许。

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主要存在着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管理人员缺乏服务与责任意识、学生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力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牢固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与责任意识 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学校管理人员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愿所需,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切忌采用粗暴蛮干的简单管理方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好务。要努力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出发做好服务工作。要增强责任意识,始终将学生管理记挂在心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改进学生管理模式 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高职院校良好教育教学秩序,有效规范学生行为的基本依据。同时,规范而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外在依据。同时,管理制度应该具有柔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合理督促上,而不应成为制约和束缚学生发展的枷锁。在学校层面,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高校管理靠近。同时,高职院校各院系要根据自身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充分调动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篇6

关键词:留学生 跨文化交际 交际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45-02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高校国际交流项目的推进,被吸引前来我校交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逐年增加。留学生的加入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为我校教学生活带来活力,但同时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问题凸显。然而,我校留学生教学管理经验较浅,体系尚未完善,日常的服务仅限于留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暂未能解决留学生社会心理适应问题。为了帮助留学生解决当前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同时为留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建议,针对生活适应性和社交适应性两方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调查对象展开研究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针对本土学生和留学生分别设计了两份问卷。参与调查的本土学生囊括我校大一到大四,共有124份有效问卷,涉及范围较全面,具有一定的代表。受访留学生中,共有22名,共收回有效问卷20份。其中16名来自韩国,3名来自西班牙,1名来自墨西哥。16名留学生无信仰宗教,4名留学生信仰基督教。80%留学生用中文无法进行基本对话。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22名留学生中,有 2名韩国留学生,来中国时间最长为一年; 2名西班牙留学生为7个月;其中有6名韩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时间只有1 个月;最短时间是来自墨西哥的留学生,为期2周。

1.生活适应性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82.26%的本土学生表示愿意和留学生同住一个宿舍,出于想和留学生做朋友的目的,17.74%的学生则忧虑于生活习惯不同、语言障碍、价值观等问题,选择了不愿意选项。同时,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土学生对留学生的大致情况相对了解。在本土学生影响交往因素的选择上,语言障碍、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信仰价值观的比率相当,均为9.09% 。(如图1)而73.5%的留学生针对此问题表现出跃跃欲试,26.5%的留学生则担心语言、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或导致不愉快的问题。从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在留学生自评中文水平环节,认为自己中文水平处于低级、和较低水平的均占35.71%,22.43%的留学生认为自己中文好,只有7.14%的留学生自信自己的中文水平达到优秀水平。语言障碍在留学生的学习方面和交际方面都占有较大分量。

2.社交活动适应性问题

调查发现,本土学生渴望看到留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舞台上的身影,而事实上我校留学生对已有的比赛活动缺乏兴致,在英语角、舞台活动、知识竞赛和体育活动中,86%留学生选择了体育运动,而14%留学生表示以上活动都不感兴趣。而尽管86%的留学生表示喜欢体育运动,在校运会、篮球赛等活动上依然未见留学生的身影。调查显示,留学生认为73%的校内活动不适合他们,原因是语言、文化等等障碍,其中语言障碍是首位困难。

三、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与对策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本文建议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开辟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建设。

1.加强留学生的中文培训

建议组织本土学生与留学生一一组合为学习小组,互相交换学习语言,最终目的是让留学生开口讲中文,多多练习中文,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中文水平。这样他们才有不断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动力,这样他们才会和本土师生达到通情达意的交流。同时组织本土学生参加留学生课程,帮助本土学生与留学生加深情谊同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为留学生设立相应的比赛活动

建议校方可以在留学生中,组织小型的中文竞赛,以奖励形式吸引留学生们学习中文;可以适当设立奖励政策,吸引留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设立留学生学生会,选出留学生主席,带领留学生。在交友方面,可以经常组织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联谊活动等。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提高留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帮助留学生更好的融入当地生活。

3.设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处

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绝不仅仅是语言交往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交往过程。留学生在面对与之前所处环境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时,会出现孤独、焦虑、思乡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对留学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也是难题。

校方在为留学生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仍需设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处,为留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提供一个解决的场所。考虑到留学生的语言问题,避免对留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当理解,校方可以安排对应语言的心理咨询老师为之提供服务。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轻松有趣的游戏、小组心理活动、语言倾诉等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有益于留学生在我校各方面的学习生活。

四、结语

综上,跨文化交际活动是留学生在我校生活、学习的主要交流形式;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有效开展也是留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跨文化交际行为反映留学生在我校的跨文化适应情况,留学生管理工作据此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对促进我校的国际化和学术交流都有着较大意义。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帮助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陈慧,车宏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

[3]林宣贤.来华留学生心理适应问题思考[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4(03)

[4]SANAT SULTANBEK.在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问题分析[D].河南大学,2012

篇7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学生特点;对策建议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管理者,我深刻体会了班主任在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结合中等专业学校在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学生思想教育任务加重的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学生特点 

         1.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大 

         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中职类院校花费较少,家长能够承担,所以农村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青睐于我校。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 

         同时我校也是一所中专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 

         3.自信心不足 

         首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不清楚,普遍存在着一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认识,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其次,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存在着矛盾。尽管考上了中等专科学校,但毕竟是一所中专学校,在人学后学生很容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对学习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 

         4.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均为80,90后,尤其是逐渐进人了以90后为主的时代,这些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方面 

        ????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我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很多人,相应的在班主任的聘任方面就出现了选拔过于草率的问题。在聘任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教师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中选出来的,缺乏工作经验。所以,首先应当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也是一种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2.班主任的管理素质巫待提高 

         学校应当适当的给予班主任进修的机会。

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理论知识,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意义,另一方面安排班主任向优秀班主任或其他院校的班主任学习、考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学校对班主任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大 

        在物质方面,应当提高班主任津贴,使工作量和津贴成正比。在精神方面,应对班主任的工作予以肯定,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班主任解决问题。对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让班主任真正意识到自我的价值,这样班主任才能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4.班主任工作的自我责任意识一定要提高 

         在对待工作时,班主任应该保持“三心”即,上进心,责任心,奉献心。首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时刻要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此外,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为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利益看成是最高利益。据个别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识上存在着误区,只是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晋升职称的祛码。

        三、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上述特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供大家相互探讨交流。 

         1.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刚结束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活。与初中相比较,中专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以至于有些学生进人中专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城市的中专生活。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一定要经常深人班级和宿舍,找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2.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刚进校时,就帮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白自己干什么来了,不让学生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例如,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班级情况的记录本和本班的课程表,对本班什么时间有课,在哪上课,什么课程等情况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无故旷课的学生要深人调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督促他们的学习。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提示他们要拿到技能证,让他们明白证书是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除了可以激励自身的学习外,还可以激??励那些没有拿到证书的学生。 

         3.班主任管理当中,要考虑到当代学生的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不仅在专业课学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悄然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还要在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协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创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如举办当前就业形势,国际形势等专题讲座,让他们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开拓视野。 

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管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45-02

[作者简介]李益忆(1990―),女,河南灵宝人,硕士,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助教。

自1978年我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中山进修学校成立以来,民办高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一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它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学生的管理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民办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还不是很系统,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特别成功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本文将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思想落后

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管理制度和方式等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思想、性格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保留着原来的管理思想,未免有些难以适应现实中的状况。

学生管理工作本应该是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的,但是,在现实中却是学生管理工作一味地追求无过便是功的思想,重社会本位,而轻个人本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轻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以统一的风格来规范和教导学生,主张学生在思想上要统一,在行为上要规范。[1]这种思想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只有管与被管的关系,让学生感觉缺少关怀,而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的时代已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时代,据国际数据公司研究表明,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且大部分以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存在,大数据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从思维到行为上的巨大变革。[2]但是,在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到位、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系统程度不高、信息处理效率低下、数据结构化程度低、挖掘及处理难度大、信息交换系统化程度低、传输效率差、系统开放性、包容性差、管理系统间信息共享不畅、数据整合度低、无效信息量大、汇总过程困难等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搭上信息化社会的便车,从而也不能使信息化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同时,随着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管理工作会更加繁琐与繁重,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非常必要与急切的。

(三)以管理为主,缺少服务精神

学校是为培养学生为目的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各项工作、部门的设置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因此,学校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重视、对学生的关怀。但是,在现实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却是本末倒置,一味地要求学生要符合学校的规定与要求,却并不考虑这样的规定与要求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利益。此外,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忽视了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教书育人,而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校一味地讲求规模的扩大与外表的光鲜,却不把发展重心放在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诉求上,使很多学生感觉在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之后,却并没有得到自己在知识、物质、关怀等方面的回报,使学生对于学校的忠诚度非常低。

(四)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引导作用”

在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多采用的是禁止的方法,多告诉的是学生不能做什么,在管理制度中多告诉的是学生禁止的行为,使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被制度限制得较多,也使得学生比较反感。而在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却多是鼓励学生应该干什么,学生管理制度中引导性的条款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制度的引导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学生感觉在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自由。[3]虽然,我国的管理制度在维护学校秩序的稳定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展开,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改变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

新一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个性强、思想较早成熟等特点,这一代学生也出现了更多的心理问题,比如缺少理想、过于现实、过于追求个性等问题。[4]而在民办高校中,因其学生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所以,需要学校在平时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改变管理的重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学习观、生活观,使其大学四年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重视信息化建设

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从而带领世界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并有助于学校进行各项决策活动,提高决策质量,也会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此外,随着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必然会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更多繁琐与繁重,因此,民办高校要保持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建设。

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学校要保障有一支现代化的学生管理团队,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次,学校要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要有一个完善的网上系统,能够保证在较高流量时仍保持顺畅地运行,不致瘫痪;再次,要学会挖掘数据,有效利用数据,以支撑学校的决策活动;最后,要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使其符合环境的变化。

(三)树立服务精神

学校本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才是主动的一方,而学校的名声以及社会地位是由学生的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来决定的。但在现实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总是被动的一方,感受不到学校管理对于自己的关怀,反而总是感到束缚。所以,学校要树立起服务意识,时时刻刻要以学生为主,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怎样做是对学生最好的,满足学生在学校期间对于知识、物质、关怀等各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

因此,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应立足于学校的根本使命:教书育人,要不断地加大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质量,使其培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也才能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名气及地位。此外,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要以学生为本,在及时地听取学生对于学校建设中的意见,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同时,在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学计划等的制定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切身利益,使学生在方方面面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关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以使学生对学校进行良好地宣传。

(四)重视学生管理制度的引导作用

在我国的学生管理制度中,多是禁止学生做什么以及对很多行为的处罚措施,而引导性的规定和奖励性的制度较少,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美国,大学对于学生的管理多是主动性的管理,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制定的有《学生活动委员会拨款政策及学生社团指导》《保护学生发起科研课题指南》等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些指导性的规定来指引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有需求产生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指引。[5]在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进行这样的制度改革,以引导性的制度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光琪.浅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创新教育,2014(8):113-114.

[2]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管理,2014(23):27-28.

[3]李明科,张华春.中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为对比[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4):122-125.

篇9

【关键词】中外 高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1-02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中外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发现中外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表现在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强调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方面。具体来讲:1.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学生工作面对广大学生,其工作内容包括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对于中外高校来讲,学生管理工作都是高校内部管理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处在同一地位上。2.工作目标相同。中外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侧重点不同,但总体来讲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根本上都是为了服务学生。只是国外从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再到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中都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是体现了一个服务性。而我们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则是注重教授学生良好的知识和道德品质,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学校扮演者管理者的角色,着重教育学生。近年来,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扩展,如学生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总体上也在向服务者靠拢。3.学生管理工作强调责任意识。中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强调管理者的责任,要求尽职尽责的完成对学生的管理。无论是国外负责管理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还是我国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都是在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负责,管理者都是直接面向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中外学生管理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中外学生管理工作事物和辅导员之间的差异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就是我们的辅导员,辅导员制度的产生是延续我国的政治工作制度。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的学习,并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学生干部的培养等一系列工作。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增添了德育教育这一项任务,让我国辅导员的性质由管理转向了教育管理的双重性质。

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之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专门的学生事务工作者来担任,他们主要起到辅导咨询服务,其性质与我国的辅导员相似。但不同的是,国外一些高校会通过一些指导文件和职业伦理标准来对大学生的事务工作作出指导,管理部门直接承担了学生的管理工作,各个院系并不对管理工作负责。

二、中外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体制上的不同

国外的学生管理大多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即学生的管理工作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负责,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并独立于学校的各个院系,各个管理部门直接面向学生的管理和服务,相对来说,管理的方式独立且多种多样。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行的是两级管理体制,管理工作分为两层,一层为学校设置的学生工作处等指导机构,另一层是院系设置的辅导员办公室,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我国的这种两级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等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之间的差异

国外思想比较开放,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以多元化为主,注重对学生全面的发展。而我国的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在学生的培养上也是十分单一,过度的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进行规范。以至于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经常评选一些优秀班集体、优秀大学生、三好学生等,对学生的错误则采取违纪、开除等处理。中国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比较薄弱,强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但在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思想指导不到位,满足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国的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尤其是对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存着这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针对中外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差异,笔者对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专业化

纵观西方的学生管理队伍,都是一些受到专业培训的学位专家,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涉及到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相比之下,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就显得有点不足了。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要摒弃那些实用性不强、脱离实际的管理队伍配备,强化我国管理工作者即辅导员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对于辅导员素质增强来讲,我们有必要设置实现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的渠道,例如,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训班、制定新的辅导员选择标准、增强辅导员的培训等,此外,我国的高校也应该尽快的加强一些学生工作的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从事学生管理的人才,并将专业细化,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为学生管理的各个部门输送不同的人才。总之,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建设一支专家型的学生工作队伍。另外,从政府层面来讲,明确承认学生工作是一种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十分必要,逐渐的推行学生管理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也是一种很好的保障。学校也要加强学生工作这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该项职业。

二、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

国外学生管理工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高度的专业化,像管理工作由一些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人员也都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我国要想认真落实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学习国外这些专业管理经验,加强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借此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首先建立起专门的学生管理负责部门,将学生管理责任到具体的部门。另外,加强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职业化和规范化,制定健全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能有序的进行。

三、学生管理服务专业化

国外学生工作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强,在国外的学生工作中很大部分都是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性方面,这正是我国比较欠缺的。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学生的咨询和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上的成长。国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服务网络。对于我国的管理工作来讲,建立其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国的教育国情来讲,我们可以将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心理辅导机构,更好的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必须要不断的创新理念,构建我们工作中的实用流程,形成我们的文化,我们要经常研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将适合我们的应用到教育管理当中,不断增强我国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艳妮,张晓冉. 高校学生工作视角下的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建设研究[J]. 文教资料,2014,28:115-117+123.

[2]王刘琦.中美高校学生工作比较研究――兼议我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05:88-91.

[3]梁慧超,高松岩,张成德,戚焕.中外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5+52.

篇10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生管理;环境和人格

一.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思想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起初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是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思潮。具体包括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他认为以人为中心是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而是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这种情况下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

总之,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着重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罗杰斯则认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人本主义思想是通过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人的自我尊严和价值实现为培养内容,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个案分析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扬州化工学校、扬州建筑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培养以三年制为主的全日制高职生,共设置六大类43个专业,总计有近8000名学生在校学习培训。

(一)学生主体特征

1、学生生源地较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属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全国21省市自治区,各地地区学生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不同成为学生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学生素质良莠不齐。2010年学生投挡分数与录取分数基本持平,最低分为200分,最高分为315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质量及综合素质有很大差异,这也给班级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

3、学生自我控制力普遍较弱。高中三年的学习压力使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了“起床、看书、吃饭”的简单生活节奏,而当他们进入大学生活后,尤其是学习压力的骤降,很多学生感觉迷茫,且容易冲动,这成为学生管理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二)学院管理制度特点

1、新生的“保姆式管理”。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班主任和辅导员基本全天候陪伴学生参加军训,事无巨细,贴心解决学生遇到的所有问题。小到购物路线安排,大到学生请假缺席都成为保姆式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

2、大二学生的“家长式管理”。大二学生由于熟悉了扬州城市的环境,了解了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已经充分适应了大学生活环境,此时班主任和辅导员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承担责任,协助他们处理班级工作的各种事项,因此班主任既要承担“家长”的责任,又到尽到教师的义务。

3、大三学生的“企业式管理”。即将毕业,太多的学生有就业的压力和对未来的顾虑,导致生活散漫、出勤日减等不良现象,而毕业班级班主任需要抓紧完成学生就业任务,“企业式”的管理在这段时间表现明显。

(三)学生管理人员构成

1、学工处。学工处是管理学生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生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学生工作手册的完善等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制定者、考核者和评估机构。

2、院团委。院团委是丰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行为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和技能比赛,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3、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管理中的主要群体,主要承担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学习管理及生活帮助等各个方面的任务。从大一一直到毕业的三年时间,班主任需要根据要求定期召开班会(主题班会)、与学生谈心、家长沟通及任课教师联系、检查宿舍等。

4、辅导员。辅导员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助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师。每个班级都配备专业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充分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宿舍卫生及学生日常事项处理工作。

总的看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尽管存在前述的学生主体特征,但通过学生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的管理团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觉性不高。经统计,平均每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20%的学生加入学生社团;15%的学生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而仅有10%的学生能自始至终自觉遵守学生各项制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遵守学校纪律和参与活动比例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三学生这一比例远远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几乎为零。

2、管理团队动力不足。作为学生管理主体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动力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制度考核僵化,过于形式化主义,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二是工作津贴设计不合理,每月180元左右,而与工作压力不对应;三是团队某些工作内容分责不明晰,易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

3、学生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早、晚自习的管理制度上。学院要求学生在非休息日期间必须正常上早、晚自习,但是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早、晚自习出勤率逐渐降低,此外各种五花八门的请假方法和技巧也应运而生。

五、人本主义思想的应用实践

1、建设优美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不仅包括合理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学习条件、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包括青春、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人本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思想,可以广泛应用在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中,形成环境与学风一致、生活与教风相融合的思路。

2、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马斯洛和罗杰斯共同认为,人的能力(潜能)的发挥需要人的尊严得到尊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本文认为尊重学生首先应该能理解学生,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源地导致的诸多差异,使得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内涵成为学生管理的关键点。

3、塑造健全人格。优美的环境和尊重学生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后天健全人格。高职教育不仅担负着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任务,更是塑造学生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制度、教师、班主任,甚至一名宿管员都能成为影响学生今后人格形成的客观因素。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研究文章有很多,但因为各个学校由于历史渊源、地区差异及学院具体制度不同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就我院实际存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人本主义思想对学生管理工作和今后自身工作重点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