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篇1

【关键词】蒙医放血疗法,防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09-01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现代医学根据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转化的特征和规律,已证实高血压主要造成心、脑、肾、眼等重要器官损害,心室肥厚、 脑血管意外、 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损害、 视网膜功能减退等病变。 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病常用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六大类常规降压药物,对高血脂、高血粘、血管硬化、靶器官的损伤等无改善作用。所以西药需终身服药。

中医基础理论分析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等主要症状,其病机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使脑髓空虚,脉络失养,或清阳不展,或火扰清窍产生了高血压诸症。如果气血瘀阻于脑,则可成为脑血栓而卒中,或瘀阻于心则为胸痹、心绞痛。如果气血上逆,挟痰挟火于清窍,则可出现脑出血卒中。如果内伤积损日久,伤于肾脾,使肾失开合,牌失汽化,水湿内停,即发生水肿、肾衰等病证。

蒙医认为高血压病属黑脉(血脉)病和萨病(中风)范畴[1][2]。黑脉病其发病多由希拉、血偏盛,以热势灼伤黑脉壁;或巴达干粘液增多,滞留于黑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失养所致[3]。蒙医临床高血压的分类有以下六型[4]:① 赫依血型,② 亚玛血型,③ 心悸型,④ 肝热型,⑤ 肾赫依型,⑥ 白脉型。

依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中文名称:放血疗法(blood letting therapy) 系指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证的方法。

4讨论

蒙医理论认为三子汤可将病血和正血分离,并将病血集中于穴位处,“蒙医采血疗法” 的放血部位选在“脏腑总脉”, 通过放血前后的蒙医辩证施治及放血,不但改善大脑和五脏六腑的气血循环,增强脏器功能,提高免疫力和记忆力,减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三高症”,尤其是清除体内代谢垃圾(病血),包括不易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代谢产物,提高机体对西药的敏感性;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症很多患者都在采用西药治疗但在进入中、重度病程不仅联合用药,毒副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经本人临床实践发现,采用蒙医放血疗法,患者依从性好,见效快,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不仅下降平稳,而且血糖、血脂等指标也明显得到改善。

在蒙医疗术中,蒙医放血疗法对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 ,蒙医放血疗法是属现代医学的生物流体力学-血液流变学疗法,即血液稀释疗法的范畴[6] 。对高血压做出了一定的现代科学解释。为建立心脑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的传统医学重点专科打下科学基础[7]。

参考文献

[1]蔡光先, 朱克俭, 韩育明, 等. 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 中医杂志, 1999, 40(8): 492.

[2]包秀兰, 乌日根, 宝金花, 蒙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9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9, 12(5): 56-57.

[3]毕立夫, 阿古拉 关于蒙医学现代化问题的思考[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 1: 59-60

[4]吴七十三, 包芙蓉, 蒙医治疗高血压病概况[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5(3): 229-331.

[5]图雅,韩七十三.蒙医药事业发展概况《时珍国药》2003,14-11P711-712.

篇2

【关键词】2型糖尿病;FFA(游离脂肪酸);IR;临床诊断

随着社会人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也在逐年增加。根据其WHO报告显示,糖尿病已逐渐成为在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卫生问题。而在其众多病例中,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则属2型糖尿病[1]。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一种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可参与调节糖代谢,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胰岛素并不是完全消失,甚至有些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胰岛素,但此时糖尿病患者体内正常数量的胰岛素不能产生足够应对正常生物效应的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这种状态就是胰岛素抵抗。它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研究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升高是血脂代谢的特点;而游离脂肪酸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胰岛素抑制脂分解能力降低有关。故为进一步探讨血清中FFA的浓度与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的诊治意义,本院特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实验组的糖尿病患者40例,这些患者均为最近收治的没有家族病史并且没有经过任何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30例则为同期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

1.2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人员全部要求停止进食12小时以上,于第二天清晨实施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后,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样。采用本院由日立公司提供的7170A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其FFA浓度,且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FINS,采取甲酶法测定TG。试剂购于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来评价胰岛素抵抗(IR)。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组间用t来检验比较。

2 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指标明显比作为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高,并且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P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特征,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就是体内胰岛素结构异常或体内本来就存在胰岛素抗体,原发性胰岛素抵抗许多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有体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如肥胖症,据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肥胖是造成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8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症。但目前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血浆中酯类水平的升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FFA)和三酰甘油(TG)导致胰岛素紊乱的重要原因[2]。而游离脂肪酸升高是糖尿病常见的脂代谢紊乱症。FFA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是IR的一个重要牲,而IR与脂质代谢紊乱具有重要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3]。

通过比较本次试验数据发现,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与用餐2小时后的血清FFA浓度、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空腹及用餐2小时后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这些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呈正相关[4]。

据本次实验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游离脂肪酸含量及餐后含量不仅比对照组高,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两者也许互为因果。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除了采取降低血糖水平的治疗方式,还应检测和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尽量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铁安, 胡翊群.临床医学检验[M] .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2] 陆再英, 钟南山,谢毅, 等.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787 -808.

篇3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教学方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对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能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习口腔临床医学打下理论基础。笔者对病理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师要想教好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其自身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语速、语音有所控制,不得使用平铺直叙、尖利生硬的语言,不应太快要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相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使其养成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要对难点、重点等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要学生之间互动。对于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劳,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病例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作为基础学科,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口腔组织病理形态下的组织形态。只有熟悉掌握了口腔组织正常状态下的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口腔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但是,现在的高中口腔医学班的课程安排根本没有遵守这一规律,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大多数口腔课程几乎同时安排。这使得教师在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形态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讲解口腔正常组织的形态。这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量,也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的状态,也要了解正常情况下的形态,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基础学科之后再开课。

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实验课。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践课上,大体标本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都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这让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切片而对口腔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可以将口腔组织病理知识和口腔临床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观察口腔组织病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从形态学上来描述口腔组织病变及显微镜下的微观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掌握了挂图、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一组口腔组织病理的变化的挂图来详细讲述各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来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有些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形式固定单一呆板很难详细地描述和表现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大量的口腔组织病理切片、图片、音频等,可以把口腔疾病组织病理变化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易于学生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报道和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也得到应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欲望。

五、结语

为了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宝华,张庆莉,康敏等.关于医学院形态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切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86-88.

篇4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90-01

中职卫生学校病理学教学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病理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它的实际应用;第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教学,教书育人。我们要努力完成这三大任务,实现病理学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为临床医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医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1掌握病理学知识,了解它的实际应用

病理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并且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那么,什么是病理学知识呢?病理学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一门学科。就其范围讲它是相当广泛的,但是我们要使学生掌握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病理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理论是指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所谓基本知识是指阐明疾病的原因、发生条件、发生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结局等方面的知识,它是病理学知识的核心,对于医学各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所谓基本技能是指病理学教学内容中有关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尸体解剖检查、活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大体标本观察、切片镜下观察和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病理教师要切实地让学生掌握了病理学的这些“三基”知识。

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三基知识呢?第一,病理学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贯彻科学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等,病理学教学别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上述教学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因为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强调指出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清理论的同时,不要脱离实验教学,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以便使学生深刻地了解病理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第二,病理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贯彻多样化原则: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教学法、练习法、阅读指导法、复习法、课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和直观教学法等。上述诸法中,讲授法是我们应用最早、最广和最多的教学方法,它可以用来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来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但是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坚决反对注入式教学。我们要在病理学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和自觉地掌握病理学知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当今医学教育中,为了为祖国培养出实用型的卫生技术人才,我们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得同掌握知识一样重要。从病理教学的角度来讲,分析问题就是指具体分析机体发生疾病这个矛盾的所在,掌握疾病的本质,也就是认识疾病;解决问题是指在对机体发生疾病这个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矛盾,就是指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他们认识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在病理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理教师首先要选择系统性、科学性和启发性较强的教材,通过对该教材启发式地讲解去培养和训练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适当选用讨论法、阅读法、病案教学法、谈话法等。切实上好实验课,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具,主动地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质疑、病案讨论、仔细观察标本和切片,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就会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智能随之而发展,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教学,教书育人

以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理论与实践而得到的成果。它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指导思想,病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以它的指导思想当然是辩证唯物主义。这就要求病理教师首先自己掌握和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把它们具体地、灵活地运用于病理学教学中,用其观点和方法研究病理学教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病理教学中自觉地应用其观点和方法阐述病理学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辩证法看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篇5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30-01

病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基础医学学习和临床医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大多数的实验教学是结合病理学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单单就病理形态学方面的讲解,忽视了学生们知识的融会。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时间间隔1~2学期,学习病理学时,学生们对已学的基础知识早已淡忘,难以准确识别病变组织,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只有发现了正常、病变组织的异同点才有利于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兴趣、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取“四部曲”的实验教学方法,即正常组织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大体观察、正常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从以上四个方面去一一讲解,以求达到让学生们充分理解病理变化发生的原因、机制及形态的改变状态,做到温故而知新。

1 “四部曲”实验教学的开展

1.1 对象及分组

河北联合大学临床专业的2011级146名本科生。将每班的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分成四个小组。挑选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有临床知识、工作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分班全程授课、指导。

1.2 “四部曲”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我们以“肝脂肪变性”实验内容为例。首先布置课前预习,安排每班四个小组的学生,按照分组顺序分别讨论总结正常肝组织大体标本形态、肝脂肪变性大体标本形态、正常肝组织切片镜下观、肝脂肪变性切片镜下观。

(1)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精心的准备,“学生教师”正式走上讲台。这时候,教师应做一名虔诚的学生,认真地听,仔细地记,特别是学生讲得不够好或不够到位的地方,要做好笔记以便进行补充讲授。通过第一组的“学生教师”的讲解可以很好地掌握肝组织正常的体积、颜色、重量及功能。(2)第二组的“学生教师”可以与第一组的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可以针对第一组总结的几个方面去一一进行对比性的讲解。比如肝脂肪变性时肝组织的体积是多少?什么颜色?重量是否增加?等等方面去讨论病变的组织的大体形态改变。让同学们有了更加直观的、直接的、形象深刻的印象。(3)第三组的“学生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复习正常的肝组织镜下形态。展示一些典型的HE图片,细致的讲解肝组织的结构(肝索、肝窦、中央静脉、汇管区)以及肝细胞的形态(细胞形状、细胞核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等方面内容,在不同倍数下仔细观察。(4)第四组的“学生教师”可以巧妙的将总结的镜下病理变化以HE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与第三组的图片进行一一对应,让学生们像做游戏一样,找出每两张图片的不同点,比如肝脂肪变性时肝细胞呈现为一种“钻戒”形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这是不是病变的特点呢?这些问题就由“学生教师”详细讲解给同学们。

最后,教师对四组学生的讲解与讨论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各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知识点再次进行整理、归纳。

1.3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对实验组的学生们发放问卷调查表,对问卷内容进行百分率统计。

2 开展的评价结果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实验组学生对的主观评价。发出146份调查问卷,回收146份,问卷有效率100%,调查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与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等三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后,我们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进行课后的答疑和解惑。我们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学中逐步递减教师的重要性,递增学生的重要性,形成角色转变,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基础性知识的温习巩固了新的理论知识,新旧知识相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使授课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了其独立思考、严谨求学、团结协作,为进入临床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问卷的调查,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收到了广大学生们的喜爱。在病理学实验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课前预习、“四部曲”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正常形态学知识,更清晰、深入地理解疾病的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等,做到病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病理实验学的教学中紧密联系正常形态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有效的学习与巩固病理学中的知识点,更好的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病理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互相交叉、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要重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按照实验准备、操作、总结和报告书写的步骤高质量完成动物实验,也可将显微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综合应用PBL、PCMC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病理学 医学检验技术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232-02

病理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病理学之间关系密切。但病理学实验教学却还停留在老旧的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师生交流有限、学生对于病理结合临床的理解片面等诸多问题。实验教学水平与实习和就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实习和就业需求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教学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重视早期病变的分子和生化水平的改变,加强病理学与检验实践的联系,增加病理检验的内容,并在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 病理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及其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病理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

病理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病理检验工作。该课程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相关,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是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检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检验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病理学涉及了医学检验的免疫检验学、微生物检验学、血液检验学等主要学科,病理检查属于定性诊断。可见,医学检验技术与病理学是互相交叉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

1.2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观察标本、切片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病理讨论等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并绘制镜下所见图像能够观察到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特点及其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借此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病理检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讨论能使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和鉴别能力。应增加并强化学生检查手段、方法、内容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和素材。在病理讨论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疾病和问题为中心,通过具体实例来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宜适当安排病理检验工作程序和规范、熟悉病理学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常用制片操作与各种染色技术等病理检验技术并进行考核,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动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步骤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应整合多个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自主完成查阅文献、实验操作到书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完成实验目标,从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1 实验准备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实验应以病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结合检验医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病理学实际问题。要高质量完成病理学实验,学生必须与教师通力协作,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探讨并不断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这一过程,完成实验设计。

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实验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教师要通过预实验提前摸索和总结实验条件,达成实验目的。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基本流程,了解实验技术特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要按照伦理学要求对待实验动物。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实验原理、操作流程、实验安排设计的文献资料,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教师批阅学生实验整体设计方案,进而修改实验方法步骤,完善实验设计方案,为高质量完成实验奠定基础。

2.2 实验操作

这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个实验小组设立组长,促使其合理分工,指导学生按照规范完成饲养动物、消毒手术器械、制备模型、护理术后动物、观察病变和制备病理切片等整个实验操作流程,同时客观记录实验结果。

2.3 实验总结与报告书写

每组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认真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失误,分析失误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措施予以改进。之后,学生要用科研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摘要和正文、参考文献为实验报告的主体框架,同时附写实验总结和建议。实验器材、试剂、操作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是正文的主要框架。教师应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结合实验操作来批阅每份实验报告并给出综合评分,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将显微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综合应用PBL、PCMC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1 应用显微互动系统作为教学平台

病理学实验教学可在显微互动室进行。教师借助显微互动系统在每位学生计算机屏上显示镜下示教图像,通过实时动态查找演示、借助软件进行标注讲解和局部放大来实时分析目标图像。为掌握学生观察情况,教师应实时检阅切片观察的动态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镜下观察中出现的问题。

3.2 PCM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PCMC法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通过问题作为获得和整合新知识的学习方法。PCMC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设置典型病例中隐藏的问题;以适当数量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将精选的典型临床病例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对病例进行讨论,教师可适时启发和引导,先寻找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最后形成学习小组意见,同时整理好相关资料;各学习小M推选代表,阐述各自观点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并评价各组表现。

实验教学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重点。这要求学校应重视该专业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实践来探索和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改进实验教学,达到启发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轩,罗峰,方克敏,等.Motic显微互动系统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管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9):2651-2653.

[2] 安锦丹,赵洪涛,王洪伟,等.PCMC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92,136.

[3] 资源,程庆,赵文健,等.综合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3):244-245.

[4] 云芬,贾永峰,孙勤暖,等.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64-65.

篇7

关键词 病理学;教学方法;多样化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概念多而抽象,各种病变相似,书本内容多且难记忆。它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由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如何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的学习。而成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式人才,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多年的病理教学中,我根据病理学的特点及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带问题听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听课有重点,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将本次课的重点问题做一介绍,使学生心中有数,带问题去听课。如讲“休克”一章时,首先向学生介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是小动脉、微动脉等小血管的扩张,而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因而临床上常用收缩血管的药物来提高血压。但是,有许多病人经这样治疗后,疗效却不好,有的患者病情反而恶化,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听课,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容易抓住重点。

第二,带问题自学:大部分院校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例如,讲“肝性脑病”一章时,首先提出肝性脑病在临床上较多见,其中最重要的、并且危害患者生命的就是出现肝昏迷。那么,什么是肝昏迷,临床治疗时为什么应用降低血氨的药物来治疗。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写读书笔记,再反馈信息,这样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氨中毒和假性神经介质的作用,出现昏迷是由假性神经介质取代了正常神经介质,临床上应用降血氨及左旋多巴就是为了治“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选择历年临床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典型病例,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类型的病例作引导,使学生从复杂的材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使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的理解。

第一,将病理概念、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述肿瘤这一章时,先提问:为什么病理医生能通过观察送检组织判断患者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肿瘤早期还是晚期,然后结合书本介绍诊断肿瘤的基本要点是观察肿瘤的肉眼及镜下观,层层推进介绍肿瘤的大体特点和镜下特点,从而使学生更生动的理解了病理变化。

第二,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学习病理变化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和诊断疾病,将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既认识了疾病的临床特征,又能更牢固的记忆枯燥的形态学变化。如讲大叶性肺炎时,先介绍其肺泡壁和肺泡腔的镜下改变,然后推理其肉眼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推理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教与学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是在学完理论后做实验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而实验教学法除具有此种功能外,重在学生通过实验这种直观教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是一个较简单的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易观察。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是告诉学生发生什么现象,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当家兔空气栓塞死亡后,迅速打开胸腔,这时候他们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家兔死亡后心脏还在跳动。这虽然不是我们的实验目的,但学生观察到了此现象并积极思考,这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心肌的特性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发现的第二个问题是透过右心耳壁看到了气泡,这时候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积极地去寻找家兔的致死原因。从右心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等。最后他们找到了家兔的致死原因主要是肺动脉口空气栓塞。同时可作有意引导除了这个致死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时候学生们就可能想到空气栓子具有弹性,它有可能从静脉系统通过毛细血管到达动脉系统,导致脑梗塞或心机梗塞等诸如此类。

在这个实验中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打开胸腔的同时打开腹腔,他们会积极发现问题,肝脏为什么会颜色变深,肝体积为什么增大,同时他们会通过肠系膜血管分布发现肠梗死呈节段性等,最后要求学生课下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知识、验证理论,同时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及主动的学习意识。这种从理论—实验—理论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四、网络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篇8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病理学;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c)-0143-03

学导式教学法最先是黑龙江矿院副教授胥长辰提出来了,在我国的教育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各个领域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什么是学导式教学法?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则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存在。学导式教学法属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启发者,学生作为被启发者。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1]。在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探索,其强调的是这个探索的过程以及在探索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

随着对病理学实验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医生病理方面知识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在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中,一直与其他实验课一样[4],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的弊端是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更能适应当今需求的教育方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改革,在病理学实验的教学中采用了学导式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学校对病理学实验组分组的要求,把学生分为两个班,一班为对照组,另一班为实验组,且两班学生人数均为30人。学生在成绩等一些条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并采用同一教师在相同的环境中授课[5]。同时比较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在课堂提问、报告写作、期末切片考试中的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方法 对照组为护理1班3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为护理2班30人,采用学导式教学法。用同一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地学习。实验组学生上课步骤:上课前将相关资料交给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观察――绘制切片――总结、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老师指导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以及主要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上课结束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给出相应分数,这些分数最终记入期末总成绩。

1.2.2 考核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按照统一方法、标准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如下:病理学实验总成绩为30分,其中平时成绩5分(17%),主要考察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实验报告册10分(33%),检验学生绘制图片、重点知识的掌握以及病例分析的能力;期末切片观察15分(50%),考察学生一学期对所学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理学实验各项成绩平均分比较

实验组在平时提问、读片答对率、切片考试三方面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学导式教学法应用效果问卷信息反馈

在本学期试验课程结束时,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病理学实验时的感受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兴趣、满意度、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思维、满意考核制度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有少数同学对学导式教学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改进意见或更高的要求。见表2。我们会结合调查问卷的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完善学导式教学法。

3 讨论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桥梁学科,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各学科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而且是学习的主要课程。在国外,病理医生被誉为医生中的医生,这并不是说病理科医生要比其他的医生重要得多,而是说明了病理医生是其他医生诊断治疗的基础。只有病理医生出具了准确的诊断[2],其他科的医生才能根据其诊断来进行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严重、特殊的疾病中,例如肿瘤。这样也就突出了病理学科的重要性,它的任务决定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形态学方面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病理学实验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病理学的观察。病理学的观察又分为以下几点: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细胞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3]。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目的是使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现在对知识的要求,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学导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它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导式教学法主要教学形式是学生自学提问教师答疑[6],传统式教学法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学导式教学法主要以是自学、查阅文献资料、讨论、演练为主,传统式教学法则主要以教师讲述、学生听课为主;应用学导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课堂气氛比较高,传统式教学法课堂气氛则比较平淡。总体来说,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了科学思维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对培养敢于探索、独立思考、富于创造的个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同时也对应用教学法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备课难度比较大,对教师知识水平素质要求高,而且对学生基础知识[7]、自主学习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末切片考试三方面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实验组即应用学导式教学法的学生成绩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同时,通过对两组学生无记名调查问卷的考核中,了解学生对学导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体会,更加说明了学导式教学法在很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在继续发扬这些优势的同时还要做出相应的改进[8]。

学导式教学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教师的“教”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是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学导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上原有的那种讲台与教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9]。在对学导式教学法的探索实践中,教师在管理学习、调动学生、驾驭课堂、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并指导了教师自己。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实际调查了解,要充分了解对学生情况,还要求教师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善于调动学生。本研究中,在应用学导式教学法时,要先掌握理论知识,然后采取分段推进法。第一个月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第二个月主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主动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精心备课,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答疑。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自学为主并得到恰当的指导、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优化智能、尝试创新、用以促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鼓励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10]。要告诫学生,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只有现在培养起自学能力,将来才可以有效地、主动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取自我发展的基础。学导式教学法在素质教育中所体现的意义,不能只用眼前学生的考试成绩去衡量,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几年来的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使师生都受益匪浅。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学导式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艺术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把其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学林,曾凡吉,张庆再,等.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学导式教学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3,10(4):34-35.

[2] 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5.

[3] 刘宏武.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4] 肖敬辉.中医内科学导式教学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3):50-51.

[5] 王崇宇.医学高职教育病理学教学改革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572-573.

[6] 钟观凤.学导式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860-862.

[7] 汪正清,黎庶,谭银玲,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26-228.

[8] 胡永轩,杨志英,李木兰,等.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30-131.

[9] 李燕燕.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09,(4):502.

篇9

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still exist in the pathology and nursing practice become disjointed phenomenon.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nursing, from strengthening the pathology and the link between nursing, enhanced pathology theory to nursing practice, the improvement of examination method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nursing profession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needs.

关键词: 病理学;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Key words: pathology;nursing specialty;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73-02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为满足护理专业的需求,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也应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但是,目前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未充分注意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增强病理学理论对护理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教学效果,以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1 在教学观念上,强化病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

护理专业病理学的学习,一方面要熟悉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转归,另一方面要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要强化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处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首先,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用病理学知识去理解、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例如护理中发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有所改变时,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只有了解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才能做好护理诊断。再如对病人痰液的观察:泡沫状痰―提示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粉红色泡沫状痰―提示肺水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白色泡沫状痰―提示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其次,学习病理学知识能在护理过程中防范某些病变的发生。为有效避免病变的发生,需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加强护理。如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指导和帮助病人加强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这种病症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褥疮和血栓形成或栓塞。例如肝硬化晚期病人食管下段易出现静脉曲张,为防因摩擦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过程中需嘱病人服用颗粒状药物时要研碎。

2 在理论教学中,增强病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

2.1 寓整体护理观念于病理学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能早期树立起人体整体护理观念以适应护理工作的要求[2],应以相关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将具体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将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例如在讲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常见原因(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黏膜损伤等)时,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到精神压力过大也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之一。因此,作为护理专业学生,要在今后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指导人们改善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塑造良好心态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医学基础课时,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 为使学生早期了解护理知识,培养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将基础护理渗透到病理学教学中[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知识学习为应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能力奠定基础。例如讲到血栓形成时,在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讲述清楚后,可结合临床实践讲授避免血栓形成的方法:

2.2.1 血液凝固性增高 临床上给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大出血等病人输血时,需注意补充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浓度,对防止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讲解,使学生对病理学与护理实践的联系理解得更加深入,其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2.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或涡流形成) 临床上对于长期卧床或大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对于不能下床的病人,应勤翻身、勤按摩、勤热敷,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2.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临床上应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静脉穿刺,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应嘱其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免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

2.3 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病理学教学中 如今,护士的角色已从护理实施者转变为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实践者以及健康教育的宣教者。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贯穿到病理学教学中,为延长其生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必须给予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指导[4],例如在讲授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时,要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要求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同时要掌握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变部位和病变后果。因此,在教学中告知学生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归纳为:①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使学生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定期测量血压和门诊随访,控制病情发展[5]。②坚持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3g,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豆类;低胆固醇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低脂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少吃腌鱼、腌肉、咸鸭蛋、泡菜等。③戒烟戒酒、劳逸结合、调整情绪、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在实验教学中,将病理学理论与护理学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在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更要适应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注重实践。通过观察病变形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6]。特别是在病例讨论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例如伤寒病溃疡形成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注意事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观察要点,如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4 在考核测验中,改进考试考查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侧重于期末的理论闭卷考试,侧重于认知和与记忆能力有关的知识考试。这样的考试显然不符合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的病理学考试在考试内容、方式和导向上,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测试内容除病理学基本知识外,还应侧重与护理学实践有关的知识,加大能力考核所占的比重。例如血栓和栓塞是病理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且与护理实践关系较密切。考试中可以出“哪些病人容易形成血栓或发生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如何指导病人加以预防?”等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的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实践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热情,又为其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泓煜.护理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85.

[2]王莹等.结合临床护理特点开展护理专业病理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2011,24(5):2507-2509.

[3]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67-568.

[4]周巧玲.对护士病理学相关知识缺乏原因的临床调查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241.

篇10

【关键词】 病理学 实验室 开放式 学生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起始阶段。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开放式实验课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观察实际和感觉实际的能力,这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又是提高观察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用文字记录下实验中观察到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经过几次实验课之后,学生就会自动细心观察,主动认真记录实验中的各种变化,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开放式实验课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不仅能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通过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前,请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的名称、性能、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被毛去除等。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给药、体液采集、组织的切开缝合、各种插管、动物处死等,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巡视、指导和示范。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发现有的学生怕操作不当或失误而不愿意动手操作时,我们除了给予积极鼓励外,同时对操作进行具体指导,有时需要手把手地教。经过1、2次实验课后,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我们在开放式病理学实验课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从三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首先,在理论课之后,将实验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并布置应复习的有关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实验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思维过程。

其次,在实验课中恰当提问。提出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实验进度,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恰当提问,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试验结束后,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实验结束之后讨论的内容依实验课内容和知识特点而定。例如,动物模型复制、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实验中出现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实验新验证的理论问题、病理改变的特征等。由于讨论是以学生发言为主,可以围绕理论与实验内容各抒已见,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反复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开放式病理学实验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