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改良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篇1

一、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安排及实施情况

1、2012年任务安排情况

2012年国家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总投资304.64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99.76万元;沼气池203座,投资16.24万元;补植补造面积5680亩,投资28.4万元;后续产业安排投资109.6万元,油茶及工业原料林3190亩;农民培训813人,安排投资24.39万元;生态移民75人,安排投资26.25万元。

2、项目实施情况

基本口粮田:安排坡改梯192亩、土壤改良960亩、农田水利实施建设774亩,安排在坳南乡的江口村、牛田村、小湾村,曲白乡的灯高村、上坪村、枧村、中村,石桥镇的辽原村、梅荷村、沿曲村。该项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土壤改良及土地培肥正在有序开展,积极开展稻草还田。

农村能源建设:安排沼气池203个,资金16.24万元。该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项目正在实施。

农民培训:共安排4个乡镇、18个行政村、813人,安排资金24.39万元。该项目已制定方案及批复。主要工作:一是深入到项目村进行30余次宣传,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二是开展退耕还林农村劳动力普查、进村指导服务,完成农民转移技能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调研统计;三是围绕当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特色产业和突出“一村一品”发展要求,对813名退耕还林培训农民明确培训专业、培训内容,现已培训360人;四是利用各种渠道、就业和维权整理劳务供求信息,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

后续产业发展:该项目已完成油茶248亩、工业原料林4900亩,超额完成计划,共完成投资129万元。

补植补造: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560亩,完成投资24.2万元,完成计划任务80%。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75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资金使用:我县严格按照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管理办法,采取县级财政报账制,现已报账126.5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县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县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和批准,并督促项目实施。

2、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下达后,县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乡镇分别签订项目合同,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施,明确巩固退耕还林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明确技术指标,项目质量标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切实完成好项目任务。

3、坚持质量标准。巩固退耕还林建设项目关系到退耕地区农民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县农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必须抓好项目实施质量,严格执行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标准,技术培训和服务内容,严格按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实施。

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 栽植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

园林工程包括园路、水景、假山、绿化栽植、造地型、给排水等多项内容,无论是哪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必须着眼于项目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力争营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建设中的主体部分,其具有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并且能够调节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栽植和管理养护两项工程。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2.1 指导思想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古典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环境景观的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及其意境。如假山的堆叠、绿化配植、多种植物配置、驳岸处理、微地形处理等等,同一张设计图,在不同的工地上,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实际经验不同,其施工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和品位档次就完全不同,感觉也就完全不同,这就给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其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以及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2.2 建设目标的生态型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挑战,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善自然生态和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了一项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急迫任务。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2.3 实施对象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地被植物,充分利用各种苗木的生态功能、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实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隔音杀菌、调节温度,营造观光休闲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是园林绿化工程区别于其它市政工程的显著特征。它是源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而又别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3.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流程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主要由前期准备和实施方案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准备、苗木及机械设备准备和现场准备。园林绿化工程的分项分部实施方案又由施工总流程、苗木种植工程、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的重点是苗木种植流程:选苗加工移植养护。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4.1 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

(1)土方造型结束后,应在细平前按照规定进行土壤取样,并检测pH值、Ec值和有机质含量。若检测结果pH≤83,EC值介于0.12~0.50ms/cm之间,有机质的含量不小于10g/kg,则可进入绿地细平工序。

(2)若以上指标未能达标,则须进行针对性的土方改良,用山泥、草木灰、泥炭土和腐熟有机肥等外加剂对土壤的性质进行调节,直至测试指标符合要求后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2 苗木种植工程

(1)种植前土壤处理。a.保证绿化种植的翻土深度:乔木60~100cm,灌木50~70cm,草坪及地被20~30cm。b.乔木种植穴底部施加有机肥,上铺5cm以上的土层。地被植物的栽植应施足基肥,去除杂物,并翻耕25~30cm,平整度和坡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苗木运输。提运土球苗木时,绳束应绑扎在土球下部,以防土球破碎。苗木运至现场后,若不能及时栽植,带土球苗木在临时假植时应尽量集中,将树直立,再将土球垫稳、码严,周围则用土培好。

(3)定点放线。对自由曲线形块状的乔、灌木种植放样时,首先应沿林缘线放样,避免出现锯齿状林缘线,点植苗木(红枫、盆景树、苏铁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进苗木的蓬径对间距适当调整,以美观为最终原则。片植花灌木(撒金桃叶珊瑚、红叶石楠、毛白杜鹃、南天竹)应根据设计种植密度,采取品字形种植(即前后排种植点交错),整齐美观。

(4)挖种植穴。苗木栽植前以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挖坑的大小则依土球的规格及其根系情况确定。栽植带土球的植物时坑应比土球大16~20cm,而坑的深度则应比土球高度稍深10~20cm,挖坑的形状为圆形,且必须保证上下口的大小一致。

4.3 栽植

(1)栽植前的修剪。a.树冠的修剪:植篱的灌木不需多剪,花灌木和生长较缓慢的树木应进行疏枝和短截,并去除枯病枝和过密枝,过长的枝条应剪去1/3~1/2。b.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将病根、病虫根、劈裂根和过长的根剪去。

(2)—般乔、灌木的栽植。a.种植时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其种植位置。b.根据设计图纸将林带边缘范围线测设至林地地面上(方格网法)。规则式种植点可按设计的株行距以直线定点,而自然式种植点则可在实际种植中灵活掌握,尽量使林缘线曲折自然。c.相邻植株的规格应合理搭配,干径、高度、树形近似,树木保持直立。对于乔、灌木树形丰满完整的面应朝向道路—侧。d.对于一些不适宜碱土种植的植物,应适当放大树穴,原土种植,确保根系生长,以提高成活率。e.对于树木胸径在15cm以上的,应在树根处布置直径6cm的塑料透气管,大约4条/株。以上步骤完成后,应浇第—遍定根水。在浇水时应从四周均匀注入,隔天在浇足回头水后应用挖出的无杂革新土进行覆土平堰。在栽植后的保养阶段,新栽苗木在第l周每天都需进行浇水,2~3周则隔天浇水,第4~6周则每隔3~5天浇水一次。

(3)草坪植物栽植。a.草坪铺设:草坪铺设前应坚持做到坪床处理,保证有效土层厚度,并要彻底清除隐埋的建筑垃圾。在草皮铺设时应注意疏密均匀,铺设完成后用滚筒滚压,确保草皮与土层能够充分粘结,并使草坪平整排水通畅。b.草皮铺设方法:每块草皮之间预留2~3cm空隙,以便草皮成活后仍能在交界处保持平整。草皮铺好后,应用晒干碾细的原土填满草皮间隙,并适当碾压,力求草皮与土壤密切接触。对于不平整的地块应去高填低,以确保整个草面的平整,浇透水,2~3天后再进行碾压。以后则每隔一周浇水碾压一次,直至草皮完全压平为止。

(4)支撑绑扎。苗木栽植后,乔木均须立即进行支撑绑扎。对于冠大乔木,则采用钢丝吊装的方法,利用钢丝绳斜拉桩固定大树,在树干的绑扎处须垫软物质,保持树干正直,钢丝绳则与地下预埋的三角铁固定。高大花灌木采用十字扁担桩支撑,不杀梢片植毛竹则可采用十字绑扎。

篇3

1.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土壤肥料学的核心内容分为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土壤学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理论性较强,概念琐碎繁多,内容抽象分散,是学习肥料学部分的基础和先导;肥料学部分主要介绍常用化学肥料的基本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施用原则和技术,实践性较强。目前教学时多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别讲解,导致二者缺乏关联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上多以本科院校为标准,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1.2教学方法和手段

单一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语言简介和描述来传输知识,较枯燥、琐碎,学生被动接受。

1.3实践教学欠缺土壤肥料学作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应用型课程

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建立在实践课基础之上的,实践课应贯穿教学始终,实践课的完成状况直接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目前,实践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将整个实验体系割裂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实验,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限制下分别进行传统验证型和单一性实验,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简单操作,缺乏对知识系统性、关联性认识,动手能力较差。

1.4对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严重不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停留在撰写论文、课堂小组讨论等层面,无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2对策研究与分析

2.1构建以能力模块为主的教学目标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中土壤肥料学综合能力模块包括4个方面: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养分、植物营养、施肥原理。以这4个模块为中心衍生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养分测定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构架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专业基础课,土壤肥料学既要突出农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要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农业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按照专业要求,对繁冗分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和提炼,高度概括课程基础知识与理论,不可涉及过深,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比如在讲解土壤酸碱性时,重点讲授土壤酸碱性检测、改良,对于土壤酸碱性的产生原因作简要介绍,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增加应用性知识,重点掌握实际生产中正在使用或新近推广的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学科最新进展,将农业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在讲解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基本原理时,一方面讲授常规测定方法,如奈氏试剂比色法测定铵态氮、二苯胺法测定硝态氮、四苯硼钠比浊法测定速效钾、磷钼蓝(氯化亚锡还原)比色法测定速效磷等常规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讲解目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如基层农技中心常使用养分速测仪,向学生介绍养分速测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相较于实验室常规操作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与克服等。

2.2丰富教学方式与手段

2.2.1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

现代教育手段,尽可能选择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使用视听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持久集中注意力。如在讲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对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不易理解,因此,可选择一些测土配方施肥的操作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术语有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此外,还可就这一问题继续拓展,搜集相关网络资料,如农田土壤配方施肥技术、设施农业培肥施肥技术、国内外不同配方施肥技术等网络资料(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深入理解。

2.2.2采用启发式教育以学生知识水平为基础

按照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多使用“为什么”“如何理解“”怎么解释”这样的语言。同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讲解土壤类型时,问学生:“天水的土壤质地与敦煌的土壤质地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天水土壤肥沃,敦煌土质不良。”引导学生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组成的角度区分不同土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随时解答学生疑惑。

2.2.3多开展课堂讨论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土壤氮磷钾肥施用时,可结合授课班级农村生源地学生实际,以家乡种植什么作物、土壤养分如何、作物生长状况如何、一般施用什么肥料以及采用哪种施肥方法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及时补充、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保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2.3以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

2.3.1以科研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

开展实践教学将传统分散的实验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把土壤肥料学中的单项小实验整合为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大实验,让学生以科研课题、项目研究的方式做实验,打破课程界限,将学科单项实验转变为以专业为单位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型学生转变为研究型、探索型学生。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可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项目为载体,开放式组织实验教学,形成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例如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常规实验有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制备、土壤速效氮测定、土壤速效磷测定、土壤速效钾测定、土壤酸碱度测定、土壤盐分测定。每个实验需两课时,共14~16课时,对于整个课程教学来说,实验课所占比重很小,对学生要求也低。教师在上课之初就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要求、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等进行详细讲解并写在黑板上,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即可,无需做过多准备和思考,因此对实验细节并不注意,印象不深刻。此外,对学生实验成绩的判定也是以实验结果正确与否以及实验报告书写规范与否为标准,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以项目为载体的实验教学突破了原有知识序列,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学生具体实施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演绎、归纳、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严格把握课程知识面和实验要点,选择可行性强、易于操作的项目,例如调查当地某一土壤状况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为一个实验小组,不同实验小组可选择不同土壤为研究对象,如露天土壤或设施农业土壤。项目确定后由教师给出大体实验思路和框架,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个实验小组独立搜集资料,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步骤,并将方案提交给教师,参考教师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正,方案确定后进行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对目标地块的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和处理,分别检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状,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盐分等参数,每项小实验由不同学生负责完成,协作开展。例如在测定土壤含水量时,不同实验组选择了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等不同方法;在测定土壤质地时选择了简易比重计法、干测法、湿测法等不同方法,通过小组间结果比对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试验中探索研究、分析解决,如比较大田土壤与设施土壤的特殊属性并分析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和控制连作障碍改良设施土壤等问题。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如实验设备使用、实验操作细节、实验结果与预计不符等)时,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实验结束后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不同土壤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改良措施,如土壤酸碱性改良、贫瘠土壤培肥地力、科学灌溉等。

2.3.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思考、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以研究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思考解决。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农村调查和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对家乡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养分水平,制约当地主要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当地化学肥料施用状况,当地采取的土壤改良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进行田间调查检测,对于需要实验分析的数据,可提取样本带回实验室检测,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通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生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指导学生深入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实地走访、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农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现状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用肥料使用状况与肥料利用率等问题。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给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3结语

篇4

随着我国林木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于林木育苗种植技术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黑龙江作为全国的林业大省,更应该在林木育苗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为国内的林业蓬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就将详细探讨关于如何进行科学的林木育苗种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范围

根据林木育苗的规则制定所传达的标准来看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以及移植苗培育的育苗方法,苗期管理的各种内容,而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黑龙江林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划分具体的林业种植实施范围,以确保我省的林木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圃地的建立和区划

苗圃的生长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受圃地的区位因素影响的,因此合理有序的建立和划分圃地位置和大小就成为进行林木育苗的首要步骤。

2.1 苗圃的选地条件

苗圃地的选择要从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入手,苗圃的区域尽量选在林木群的中心或者四周,通过这样培育出来的树苗才能与当地的林木环境相适应,从而极大的增加林木的存活率,以保证林木的高产以及高质量。苗圃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山间谷地,因为地势平缓有利于排水,防止林木在发育过程中因为积水过多而死,针对黑龙江省的多丘陵少谷地的地势特征,由此,苗圃地多建在地势和缓的丘陵上更利于吸收阳光并且可以有效的进行排水处理,林木培育基地除了地势的选取外,土壤的肥沃程度也至关重要,应该尽量选取土层厚且营养丰富的地区,土壤种类以沙质土为主,因为沙质土不仅具有营养丰富土层深厚的特点,还能有效的吸收水分,有利于在秋冬等少雨季节收集雨水,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应该建立有序的水源灌溉体系,其中水源质量也需要注意,林木苗圃所需要的水源,含盐度不能过高,否则影响林木的发育。为了更好地实现林木培育快速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林木苗圃建设基地应该尽量建在靠近交通设施的地方,以便获得快捷有保障的电源供应,并且有利于林木的后期托运。建立林木苗圃培育基地,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全面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实现当地经济的飞跃发展。

3 苗圃耕作

苗圃耕作需要首先对选择好的苗圃地进行绘图,并且针对该林木苗圃基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耕作程序的具体划分,只有进行合理有序的区划分割才能实现林木苗圃的可持续发展。

3.1 苗圃整地

苗圃整地的具体要求要按照平时的耕作习惯进行,首先要在适当时机进行施肥,整地时要注意细节,一定要让土地平整,施肥时,将肥料和农家肥一起混合,这样更有利于苗圃和林木的吸收,平时注意清扫石块,以免压伤林木幼苗,也要经常拔出杂草,以防杂草抢夺林木幼苗的营养,影响林木的发育。进行苗圃耕作要注意季节的变化,不同的时节进行耕作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冬季,进行林木幼苗的培育时,要进行深耕,因为只有深挖才能使幼苗在冬季更好地吸收营养。第二点,就是要进行土壤改良,黑龙江省的沙质土并不常见,多为黑壤等黏质土壤,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却不适合林木的长期生长发育,由此,改良当地土壤以适应林木幼苗的生长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一步。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壤,改良方法也更不相同,酸性土壤,要施草木灰等偏碱性的肥料,碱性土壤就要增施偏酸性的肥料,通过中和土壤性质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4 苗圃施肥

对林木幼苗施肥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林木幼苗的生长发育,第二点,在保障基本的肥料供应的基础之上,适当追肥以保障林木幼苗的营养供应,促进林木幼苗的快速健康的发育。基肥是指以有机肥料为主的缓效性肥料,这样才能保证在供应林木幼苗的基础上不伤害到幼苗的发育。追肥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追肥,主要是在林木生长期间,将肥料按每亩16公斤的使用量进行覆土,之后再加水溶解,以保证幼苗的充分吸收。第二种是根外追肥,是指将肥料溶液通过喷射的形式浇在林木叶片上,通过林木外部根系吸收营养,以此来保障林木幼苗的营养供应。

5 育苗方法

育苗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种子检验,选取优良的种子品种,是保障林木发育优良的前提,由此,进行种子检验就显得不可或缺,只有通过了检验的种子才能进行播种,以保证未来林木的质量,检验种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人力挑选,也可以通过使用机器来进行检验,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挑选,如果有能力,可以对种子进行分级处理,小号的种子可以进行必要的催化反应来保障林木的质量。选择种子之后要注意对种子进行消毒,以保证种子的安全无害。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筛选才能确保我省林木的蓬勃发展。针对我省不同的土壤特点,进行不同的土壤保水剂进行水分流失的阻拦也显得极为必要,并且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使用保水剂的林木质量以及发展趋势始终要优于没使用保水剂的林木,这也是我省通过科学技术发展林业的例证。

6 林木育苗产业化

林木育苗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对老百姓来说,通过林木育苗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对政府来说,不断探索林木育苗的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来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首要的,如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就要促进林木育苗的产业化发展,通过集中有效的管理以及科学正确的技术来进行林木育苗的种植以及培育,以达到人们生活富足的愿望。由此,加快林木育苗产业化进程就显得迫在眉睫,我省要时刻关注国际上关于林木育苗种植技术的发展,始终掌握关于林木育苗的核心技术,实现林木育苗产业化发展,以实现我省在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杨文忠,杨斌,王卫斌 《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第一期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和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探索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切实做好2008年度的林业、特产科技培训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文件为指针,根据《省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培养一批有较高林业生产技能、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市场意识的现代林业生产经营者,力求使受培训林农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我县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林业增效、林业增收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以我县经济林果产业主导品种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结合杨梅、毛竹、茶叶等不同品种生产季节的实际和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等工作的实际,全年计划培训林农1500人次。

三、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按照我县林业发展的需求,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采取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等形式,以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为载体,着力提高农民的林业生产技能,重点内容是:

1、无公害杨梅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杨梅种植技术、杨梅低产林改造、杨梅施肥技术、杨梅的整形修剪、杨梅的病虫害防治、杨梅的采收及产后处理等技术。

2、毛竹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毛竹的种植技术、毛竹扩鞭、竹林的施肥及土壤改良、竹林的经营管理及低产竹园的改造等。

3、茶叶生产技术。主要包括:茶树的前期管理、茶树的修剪、茶园的肥水管理、茶叶的采收、低产茶园改造等。

4、油茶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油茶的低产林改造、油茶的整形修剪、油茶的施肥等技术。

5、柑桔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柑桔品种的选择、柑桔的整形修剪、柑桔的肥水管理、低产桔园的改良等。

6、林木种苗管理。主要包括:苗圃地的选择、苗木初期的管理、出苗期管理、苗木病虫害防治及我县目前主要苗木的繁育技术等。

7、森林消防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的扑救、主要森林消防器械的使用维护、森林火灾紧急情况处置等。

8、林业政策法规培训。主要包括:林木采伐限额管理、木材经营加工管理、野生动物管理、松材线虫病防范等内容。

四、培训时间:

3月上旬—11月下旬

五、培训形式

根据培训内容的实际,采取分片、分乡镇培训的形式,专业特色明显、人员集中的重点村也可以结合实际操作的方式到村进行辅导。培训时注重培训实效,做到理论讲解、现场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辅以电化教育、农民信箱、发放资料等方式。对经培训测试合格的人员要发放相应的证书。

六、保障措施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林业、特产技术培训,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局里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长:赵焕彩,副组长:吴相祝,成员有:吴华军、徐荣奎、吴卫阳、彭佳龙、王康强、陈绘画、张小平。林特服务中心具体牵头组织培训,各相关科站室、各乡镇林业站也要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程。以县林业总站、特产总站、服务中心、森林公安、林政科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行业专家为骨干,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为老师,局里成立林业、特产科技培训讲师团,讲师团具体人员如下:

林业技术:彭佳龙、陈绘画、吴道圣、项云飞、章爱凤、沈宝刚、张新民、史小华等

特产技术:王康强、李再兵、吴世军、陈钦宏、王直文、朱旭辉、张建斌、项文广等。

森林消防及林业政策法规:徐荣奎、吴卫阳、陈哲民、朱战胜、柯志军、王小明等。

篇6

一、总体要求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净土行动的部署要求,深入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坚决完成国家、省及市关于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净土保卫战。

二、主要目标

按照省和市统一安排部署,完成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全县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以及耕地质量分类清单;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县受污染耕地、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全部实现安全利用;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成上级下达我县减少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任务。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土壤环境调查监测

1.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上报、成果集成等工作,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各乡(镇)政府、平安街道办、经济开发区负责落实,以下不再逐一列出)

2.优化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完善全县土壤环境监测体系,配合国家和省、市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省控点位例行监测。按照年度监测计划,组织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2020年10月底前,监测结果上报省生态环境厅,纳入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使用。对监测发现的土壤超标情况,进一步开展溯源排查,查明并及时阻断污染源。(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3.加强重点区域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对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污水灌溉等区域农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范围、风险水平等。对产出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的耕地,发现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农田灌溉水水质监测和监督检查,防止未经处理或达不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废(污)水进入农田灌溉系统。(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4.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应用。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集成分析、综合运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开展高风险区域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深度调查和周边污染源溯源排查。开展污染成因分析,对污染源进行溯源排查,6月30日前,建立重点污染源管控和整治清单,纳入限期治理计划,严厉打击非法排污,有效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传输途径,切实防止边治理边污染。根据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样分析结果,按程序及时通报有关乡(镇),为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提供基础信息。(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5.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加快推进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部完成划定工作,建立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和分类清单。划分结果,报请县政府审核后提交市农业农村局。未利用地、复垦土地等拟开垦为耕地的,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依法进行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6.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建设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或纳入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在优先保护类耕地分区域、按年度、按计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2020年6月底前关闭拆除。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的关系,确需对重金属等污染威胁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调整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补划。依法加强对未污染土壤的保护,对未利用地不得污染和破坏。(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行政审批局等)

7.严格落实耕地风险防范措施。2020年5月20日前,各乡镇组织完成辖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方案制定、报备。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应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低积累品种替代、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鼓励采取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轮作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10月底前,全县所有受污染耕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三)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

8.组织开展建设用地风险调查排查。对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土地使用权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20年6月底前,组织对未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开发利用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摸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安全。(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9.强化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强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污染地块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机制。强化关闭搬迁企业腾退土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为重点,严格企业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对违反《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依法对相关企业、土地使用权人或土壤污染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科技和工业化信息局等)

10.科学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考虑土壤污染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必须符合规划用途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单位周边,不得规划布局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2020年底前,推进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汇总;已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的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实现“一张图”管理。(责任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11.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事项。涉及成片污染地块分期分批开发或周边土地开发的,要科学设定开发时序,防止受污染土壤及其后续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对周边人群产生影响。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剥离的表土,要单独收集和存放,符合条件的优先用于土地复垦、土壤改良、造地和绿化等。(责任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行政审批局等)

12.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及修复。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监测。需要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地块,土地使用权人要编制修复方案。加强治理与修复施工的环境监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按要求将达到治理与修复目标要求,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块移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13.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禁止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推进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2020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1%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14.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农膜的行为。积极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开展农膜使用及残留监测评价。2020年,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田残膜“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15.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0年底前,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五)强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控

16.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落实总量控制制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实施等量或减量替换。加大减排项目督导力度,确保项目按期实施。继续推进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列入污染源整治清单的企业,年底前完成综合整治任务。(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行政审批局)

17.加强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监管。加强对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业企业土壤环境监管,制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责任和义务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要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制度。2020年10月底前,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统一部署,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编制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要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方案,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等)

(六)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管控

18.强化矿产资源开发污染监管。加大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力度,新建和生产矿山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加快推进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综合治理。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运营、管理单位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建立环境风险管理档案,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土壤污染。(责任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19.规范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促进工业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法排污等行为。(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展和改革局等)

20.强化危险废物监管。严格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审批,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规范化管理核查。统筹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利用处置设施短板。积极推进重点监管源智能监控体系建设,加大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利用、处置全流程监管力度。规范和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体系,2020年底前,全县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置率达到100%。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部门: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等)

21.健全垃圾处理处置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清理现有无序堆存的生活垃圾。加快国家确定的我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工作。2020年,建设完成符合要求的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达到98%以上。(责任部门: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等)

(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22.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庄上——连泉一带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评估验收工作,总结试点成效、经验,为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经济适用、可参考、可复制的实用技术模式,持续巩固庄上-连泉一带土壤污染修复项目治理成果。(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

23.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评估。在市统一安排部署下,自行对我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掌握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政策体系制度创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与能力建设等情况。(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分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环境质量改善负总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工作推进落实的组织调度和监督落实,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制定责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完善土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在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加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打通共享渠道,充分利用全国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共享土壤污染防治相关信息。根据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督促各有关部门切实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职责,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国家和省、市各项目标任务。

篇7

关键词:水电站;环保水保;管理

中图分类号:TV7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水电工程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也比较多,施工的工期比较长,加强对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就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就能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1.官地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原则和管理思路分析

1.1 官地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原则分析

官地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和盐源县境内,坝址在金河大桥上游约15km处,水库上游与锦屏二级电站尾水衔接,下接已建成的二滩水电站库尾。官地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330m,总库容7.6亿m3。加强对其水电站工程的环保水保管理的水平就比较关键,在具体的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对水电站环保水保管理要注重预防为主,以及在三同时的原则方面得以重视,在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方面也要能得以充分重视。

1.2 官地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思路分析

官地的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过程中,要能充分注重管理的思路能科学化。先要将整体管理的目标提出,在环保的定位上能明确化。对前期的工作经验总结基础上,将环保形象的树立以及精品工程的建立等目标得以明确化实施。加强对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的良好发展。对管理的目标得以确定后,就要能在具体的实施方案方面进行科学实施,在管理规划的工作上加以完善。最后就要在年度的目标制定上进行加强,然后精心地谋划以及落实。

2.官地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方法探究

为能保障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得以优化,就要注重科学方法的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水电站环保水保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下,对保障实际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有着积极作用。

第一,先要在水电站工程的环保水保管理体系的完善建立上进行加强。通过管理体系的科学制定,以及对制度的有效实施,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就比较有利。在这一方面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当地的政府环保部门在环保水保的工作实施上要严格化,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将监督工作强化执行。

第二,对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的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及时转变管理的思想观念,提高全体的环保意识。对国家规定的环保三同时的原则要严格地执行,将水电站建设成绿色、环保的水电站。对水电站土壤改良的工作实施要有科学性,对植物的成活率要能得以有效保持,将相关的合同条款能够得以有效落实。

第三,为能对水电站的环保水保管理的质量得以保障,就要在监管的工作实施上进行强化。要通过施工管理规定以及渣场管理办法等管理,对环保水保的监理工作实施提供依据,严格地按照具体的规程来监管。在对主体的工程实施中,对水土流失的问题要加强重视,在环境监理工作的实施上,以及对重大环保水保措施变更申请备案制度的实施上,都要能和实际紧密结合。还要能充分注重后续设计工作的实施,能够和主体工程相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方面加强重视。

第四,在官地的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的实施中,在社会环境保护方面也要能加强。这就需要耕地的占地面积上尽量缩小,充分征求政府部门同意后,和当地的水利以及生态建设进行紧密地结合。在对水环境的保护方面,就要注重生活废水以及生活垃圾等方面的有效处理。在具体施工布置过程,就要能够在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地上进行明确化,只有在这些基础的管理工作上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环保水保管理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还要能够在人员方面得以有效落实,在资金层面能够得以有效保障,这样才能有利于实际的管理水平提高。

3.管理原则和管理实践

官地水电站施工期经过5年多的环保水保管理历程,从开工初期就制定了工作管理原则及方针,把环保水保工作融入工程建设管理中,到引进环境监理机制,成立环保水保职能管理部门,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从前期借鉴同类工程环保水保管理经验开展工作,到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在整个工期中,各职能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环保水保,从环保水保设计阶段就开始把关,相关环保水保条款并细化到合同文件中,对工程项目环保水保措施设计内容都进行审查。工期中对参建单位及施工工作人员长期进行环保水保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参建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环保水保责任意识,且合理利用经济管理手段,有效地约束了承包商按合同要求,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

结语

总而言之,水电站的工程建设应用,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在对环保水保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就要能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水电站工程环保水保管理水平的研究,能够对实际的管理提供有益的信息,从而对保障水电站的良好应用和发展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智民.河南省召开纪念水保法颁布10周年暨全省水保工作会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4(1):56-57.

[2]裴新明.湖南省党政领导重视水保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28-29.

篇8

一、示范区建设概况

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为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名优水果生产和畜牧业三个现代化功能区,占地面积1万亩,投资概算为18758万元。经过五年的建设,示范区已成为集现代化生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一)农业设施日臻完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示范区实行山、水、田、路、村综合治理,基本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1999-20__年,我市在示范区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建设了标准农田(菜地、果园)7500亩,建成1900亩设施农业(包括温室大棚、育苗温室、菜地遮阳网、菜地露地喷灌、菜地微喷灌、温室水肥自动灌溉和荔枝微喷灌),修建硬底化渠道49.9公里,修建机耕路37.4公里(其中水泥路15.7公里),基建厂房(冷库、加工车间、养殖舍、办公室、宿舍)面积4.78万平方米,新增产值28194万元。到20__年,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95.94分,比示范区建设前的1998年的得分值提高18.6分,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二)三大效益稳步增长,示范作用十分显著

随着示范区农业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增长。

1、经济效益显著,农民收入提高。20__年,示范区种养项目总产值17081万元,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25.6万元,比1998年(下同)增长36.6;产品销售总额71165万元,增长54.7;加工销售总额50704万元,增长93.4;利润7351万元,增长22.5;出口创汇3930万美元,增长70.9;农民人均所得13687元,增长77.1。

2、社会效益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到20__年,示范区累计培训管理干部、技术员1.11万人次,引进新品种30个,注册商标2个,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1个,参与制定深圳市农业地方标准6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受示范区辐射带动的乡镇超过280个,农户9万户,耕地面积12万亩。

3、生态效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在蔬菜功能区和水果功能区建设中,加强了农业环境控制,治理菜地、果园环境,实施土壤改良,改善耕作条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禁止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农业投入品,实现蔬菜、水果的无公害生产。在畜牧功能区建设中,高效、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构建“白-黑-绿”(牛奶、白鸽等畜禽养殖-粪便处理-牧草、果树或生态旅游)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牧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严格实施《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规划》和三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着重抓好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管理体系,高质量完成了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抓好项目建设,确保规划项目按计划完成

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项目已按计划完成,三大功能区建成蔬菜、水果、畜牧生产与加工示范项目19个。另外,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基地、鲜活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村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没有列入实施方案,由示范区所在地的镇村或企业另行实施,同步推进。

1、蔬菜功能区建设项目

蔬菜功能区占地面积20__亩,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功能区按照基地田园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综合管理规范化、上市产品无公害洁净化的要求,进行菜地田园化建设,建成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加工设施,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1)菜地田园化建设。对菜地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分片平整了20__亩菜地,修建了高标准的水泥路6.4公里、机耕道9.9公里、硬底化排水沟24.9公里,整治排洪渠2.7公里。为了保证灌溉用水的质量和需要,共挖深水井18个、蓄水塘1个(占地面积21.74亩),并配套建设了泵站12座、水塔3个、蓄水池8个和引水管道6公里。

(2)无土栽培温室。建成温室面积50亩,其中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温室面积20亩,成套引进了法国菲勒克莱公司设备,安装了自动控制的温室通风系统和水肥灌溉系统。20__年,温室进行了改造,加装了适应广东气候特点的避雷系统和外遮阳网。公明镇农业发展公司温室面积30亩,采用了深圳绿鹏公司研制的适合华南地区的大型连栋温室,安装了以色列“肥滴佳”水肥灌溉控制系统,水肥灌溉作业完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3)育苗温室。建成育苗温室面积1亩,成套引进法国菲勒克莱公司的连栋温室,安装了外遮阳网、风机水帘降温系统、加温系统和移动喷灌设备,是当今国内装备较为完善的育苗温室,可为蔬菜功能区20__亩菜地提供育苗服务。

(4)菜地露地喷灌基地。建成了1170亩的全市面积最大的菜地露地喷灌基地,既降低了 劳动强度,又节约了水资源。

(5)菜地遮阴棚微喷灌基地。在441亩菜地安装了遮阴棚和微喷灌设施,是目前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遮阴棚。遮阴棚启闭机构部分为电动的,部分为手动的;遮阳网部分为进口的金属网,部分为国产的黑纱网。微喷灌系统采用悬挂式旋转微喷头,供水系统由多台水泵及变量泵组成,应用德国西门子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水压,为具国内先进水平的菜地灌溉设备。

(6)蔬菜保鲜加工厂。建成面积20__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包装车间、容积1200立方米的冷库和真空预冷保鲜装置,每天可加工蔬菜100吨,保证了出口蔬菜的保鲜效果和产品质量。

(7)无公害蔬菜检测和配方施肥指导中心。建成中心办公楼,建筑面积806平方米。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由宝安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负责建设,已建成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配置了美国菲尼根公司气质联用仪,对示范区生产的蔬菜产品实施农药残留检测,确保上市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配方施肥指导中心由寰通公司与广东省土壤研究所合作建设,已建成土壤分析实验室,购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可定期分析土壤肥力,实施土壤改良,指导菜农合理施肥。

2、水果功能区建设项目

水果功能区占地面积5500亩,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水果生产基地。水果功能区按照建成集科技示范、科学普及、现代化生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果园的要求,完善水果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成长乐亭中心区、荔枝大观园、水果烘干加工厂和保鲜冷库。原规划建设的10亩荔枝保护地栽培(大棚),经专家认证不适宜建设,项目被取消。

(1)水果生产现代化示范园。建成5个荔枝示范园小区、龙眼示范园及明星果场,面积5200亩,修建了水泥路7.5公里、机耕道11.4公里、硬底化排水沟20.3公里、灌溉管道54.5公里、山顶蓄水池4个和泵站4座。示范园的道路系统由主干道、环山路组成,主干道铺水泥路,园区道路通达各生产小区。管道灌溉系统由位于山脚的抽水泵站、山顶的蓄水池和铺设到各生产小区的管道组成,灌溉用水从山脚水库抽到山顶蓄水池后,通过管道自流到园区。

(2)荔枝微喷灌基地。在240亩荔枝园安装了果树微喷灌设施,每棵荔枝树上安装折射式雾化微喷灌喷头3个,中央控制系统采用美国进口的多功能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定时定量分片喷灌,并可以喷药、喷叶面肥,是目前全省最先进的果树灌溉系统。

(3)长乐亭中心区。修建了长乐亭、观景亭、长廊、广场、玻璃钢制作的“荔枝王”主题雕塑和反映荔枝文化的花岗岩浮雕,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使改造后的长乐亭中心区成为荔枝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荔枝示范园。

(4)荔枝大观园。修建了园区道路2780米、硬底化渠道3000米以及人工湖、湖心亭、九曲桥、花架廊、门楼等观光休闲设施,并种植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荔枝品种50个,建成集开发保护、种植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荔枝主题公园。

(5)水果烘干加工厂及保鲜冷库。建成了面积1500平方米的加工包装车间、容积1500立方米的冷库和2条烘干生产线。每天可加工鲜果100吨,基本解决了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荔枝、龙眼的销售难问题。

3、畜牧功能区建设项目

畜牧功能区占地面积2500亩,按照实现畜禽生产及食品加工现代化的要求,对大宝鸽场实施了现代化改造,新建了晨光酸奶加工车间、光明现代化奶牛示范场、光明猪配套系育种中心。

(1)光明现代化奶牛示范场。按照生产和观光相结合的要求规划建设,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STRANGKO公司鱼骨式挤奶设备、奶牛管理系统及意大利STORTI公司的饲料搅拌车,电脑系统可根据每头奶牛的产奶量自动控制饲喂量,实现精确饲喂,是目前国内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奶牛场。作为旅游项目推出后,深受游客欢迎。

(2)光明猪配套系育种中心。建成了研究实验中心和种猪舍14栋,引进美国OSBORNE公司的种猪测定设备,安装新型种猪生产线,年产种猪2万头。光明猪配套系被科技部列为20__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

(3)大宝鸽场改造。按照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对鸽场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修建新鸽舍15栋、水泥道路779米、门楼、围墙、焚化炉等设施,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环境。同时,实施品种改良项目,成功完成了“肉鸽高产品系选育及其改良杂交”科研项目,培育出新一代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宝鸽。

(4)酸奶加工车间。引进了瑞典利乐公司酸奶发酵设备和德国Hassia公司饮料塑杯灌装机,年加工发酵型酸奶1.3万吨。整套设备从原料奶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是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乳业加工设备。

4、综合性项目

(1)农业信息化。示范区已在深圳农业信息网和宝安农业信息网上设立网页,详细介绍示范区规划、建设情况;通过深圳农业信息网、宝安农业信息网两个政府网站以及光明集团、寰通公司两个企业网站,为示范区经营者、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

(2)农业机械化。除了在菜地、果园和畜牧养殖场中安装了大量的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外,专门安排资金购置小型农业生产机械,如耕作机、消毒机、除草机、包装机、抽水机、运输车等。

(3)房屋建设。示范区建设中,共建设了4.79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物,其中加工厂房、冷库、养殖舍、仓库等工业化农业厂房3.48万平方米,办公楼0.43万平方米,宿舍0.88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示范区的生产、办公和居住条件。

5、其他配套项目

(1)农产品流通中心。位于公明镇将石村的深圳市(公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中心是为示范区配套建设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23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一层主要以无公害蔬菜、水果、粮油、花卉、鸡、水产、冷冻制品七大产品经营为主;二层为信息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质量检测等辅助机构;三、四层为饮食、办公等场所。二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25万平方米,将作为大型商业中心、购物广场。

(2)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基地建设。光明集团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卫武光明生物有限公司已成为广东省最大血液制品生产基地,产品有血液制品、疫苗制品、胸腺肽注射液和绿慕安制剂等,新产品“乙肝免疫球蛋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项目“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第一批课题清单的48个项目中,卫武公司申报的“特异性非典型肺炎免疫球蛋白”榜上有名。

(3)村镇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明镇、光明街道办按照农村城市化的要求,加紧完善市政、交通、环保、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城镇,全面提升“两明”地区城市化水平。两镇(街道)积极开展文明镇(街道)创建活动,获得了“国家 卫生镇(街道)”、“省级教育强镇(街道)”等称号。光明街道所有学校跻身等级学校的行列,全部学校实现了宽带“校校通”,所有的教师配备了电脑,生均电脑4人1台,超过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两镇(街道)还强化文化建设工程,建立了镇(街道)有线电视台、广场、公园、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村村建有村级公园、图书馆、活动室、体育活动场所。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示范区建设资金按计划落实

市政府根据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大的情况,采取了市、区、镇(企业)按4:3:3的比例分摊投入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其中市、区投入资金由市、区财政安排解决,镇(企业)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分摊青苗补偿费等办法解决。五年来,我市共投入了建设资金1979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1、省财政20__-20__年共补助110万元。其中20__年补助50万元,20__-20__年各补助20万元。

2、市级资金共安排780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1)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安排7300万元。其中1999年安排3000万元,20__年安排1000万元,20__年安排1700万元,20__年安排1600万元。

(2)市小农水建设资金安排100万元用于整治长圳排洪渠。

(3)市蔬菜基地建设资金安排400万元用于蔬菜功能区主干道水泥路工程建设。

3、区级资金安排3067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1)宝安区政府投资项目安排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元,其中1999-20__年每年安排400万元,20__-20__年每年安排200万元。

(2)宝安区政府投资项目安排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200万元(1999-20__年),其中安排给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共772万元。

(3)宝安区政府20__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资金200万元,用于水果烘干加工厂建设。

(4)1999-20__年宝安区农业综合发展资金、支农资金安排给示范区建设项目的资金共495万元。

4、镇、企业自筹资金8813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1)光明农场自筹资金6660万元。其中:酸奶加工车间建设自筹资金3045万元,鸽场改造自筹资金341万元,现代化奶牛场建设自筹资金1218万元,育种中心建设自筹资金2056万元。

(2)公明镇自筹资金930万元。其中:水果烘干加工厂和水果冷库建设自筹资金510万元,落实青苗补偿费420万元。

(3)寰通公司自筹资金1063万元。其中:蔬菜基地的菜农宿舍、办公楼、配电房、加工棚等附属设施建设自筹资金567万元,退化地土壤改良项目资金496万元。

(4)宝安区农科中心自筹资金160万元,主要用于农科中心长圳温室无土栽培示范场的试验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

(三)完善管理体系,确保“五高六化”目标按计划实现

五年来,我市围绕“五高六化”目标,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及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逐年提高。到20__年,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达到95.94分。“五高六化”达标情况如下:

1、劳动生产率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劳均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5万元。按公明镇、光明农场范围测算,劳均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6.8万元,达标率100,得分10分(满分)。

2、土地生产率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现价)达到8.5万元,每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达到6500公斤。我市示范区没有种植粮食,只取第一项计算。按公明镇、光明农场范围测算,每公顷种养面积产值(现价)为10.1万元,达标率100,得分10分(满分)。

3、投入产出率指标。该项指标标准为投入产出率达到150。按宝安区范围测算,农业投入产出率为128.1,达标率85.4,得分8.54分。

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据省农科院情报所测算结果,光明农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1,公明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2,以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1,达标率87.3,得分8.73分。

5、农民收入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按公明镇范围测算,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687元,达标率100,得分10分(满分)。

6、农田标准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标准化农田占水田面积的比重达到80。示范区20__亩菜地和5000亩果园经过整治,水利、灌溉、道路设施完善,地块整齐,符合标准农田的标准,达标率100,得分6分(满分)。

7、操作机械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4千瓦,水稻生产机耕机收率达到80。我市示范区没有种植水稻,用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反映操作机械化水平。据测算,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为3.57千瓦,达标率89.3,得分8.04分。

8、服务社会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业综合服务健全率达到100,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60。目前,示范区农业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健全率为100。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体系也较为完善,农副产品加工率达到71.2。两项综合达标率100,得分7分(满分)。

9、管理科学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达到90,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达到70。据测算,示范区农业经营规模化综合率为100,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68.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为65.2。三项综合达标率97.2,得分8.75分。

10、生态良性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生态良性化指数达到100。按公明镇、光明农场范围测算,示范区的耕地保有量占上级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的比重为100,森林覆盖率为42.2,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35;Ⅴ类以上标准的地面水占全部地面水的比重为100,综合评定生态良化指数为98.5,达标率98.5,得分为7.88分。

1 1、城乡一体化指标。该项指标标准值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5,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人口比重达到100,农村文化站(室)健全率达到100,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据测算,公明镇和光明农场的城镇人口(含暂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95.2,享有一项以上社会保障人口比重达到100,农村文化站(室)健全率达到100,深圳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6岁。四项综合达标率100,得分为11分(满分)。

三、主要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体制、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了示范区建设。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效:

1、高标准改造农业生产基地,广泛应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对菜地和果园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完善园区道路、水利、灌溉、供电系统,建设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遮阴棚、喷灌、微喷灌等生产设施及农副产品加工、贮藏、流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加大品种改良及技术创新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示范区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依托示范区建设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番木瓜抗耐病品系选育,培育了抗耐病番木瓜新品系华-12;引进试种了矮晚柚,经过三年试验,已在省内外逐步推广;引进种植了国内外高档温室蔬菜品种,开展无公害蔬菜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温室智能化肥水控制研究、温室基质栽培筛选试验、荔枝远程无线生理监测及营养诊断研究和蔬菜果树病虫害测报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光明集团公司依托示范区开展中国南方耐热高产优质荷斯坦牛品系研究,建立了适合南方湿热地区的奶牛科学饲养管理体系,提高奶牛受胎率、产奶总量和单产水平,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通过对引进的美国“落地皇鸽”改良,培育出新一代大宝鸽。寰通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展退化地土壤改良项目研究和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建立配方施肥指导中心,探索有机种植和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在蔬菜生产、加工环节广泛应用了先进技术。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

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光明集团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寰通公司被评为“国家园艺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光明集团按照产业化经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发展乳业、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高科技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多元化经营,组建了晨光乳业总公司、光明鸽饮食发展公司、光明德兴果蔬公司、光明农业高科技园有限公司等专业化经营公司,扩展公司主导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

寰通公司以示范区蔬菜基地为核心,构建蔬菜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出口创汇体系,做强做大蔬菜加工和出口贸易业务,公司经营蒸蒸日上,还带动其他地区农民发展蔬菜生产。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立品牌,带动了农产品销售。

示范区建设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先后安排酸奶加工车间、水果烘干厂及保鲜冷库、蔬菜保鲜加工厂等项目建设,加上示范区建设前已建成的鲜奶及奶饮料加工、光侨西式肉制品加工、乳鸽冷藏及加工、卫武生物制品等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并创立了“晨光”牛奶饮料、“光明鸽”、“光侨”西式肉制品、“卫光”血液制品等一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光明集团的供港鲜奶、乳鸽分别占香港市场60和40;示范区蔬菜、荔枝等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仅寰通公司的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就达到了4000万美元;以水果烘干加工厂、保鲜冷库为龙头,以每年举办一次的深圳(公明)荔枝交易会为纽带的水果加工流通体系的建立,彻底地解决了荔枝、龙眼销售难的问题,大大提高果农的收益。20__年荔枝龙眼大丰收,水果烘干加工厂、寰通公司和光明集团收购荔枝、龙眼5000多吨,其中烘干处理鲜果3000吨,直接出口鲜果20__多吨。

4、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

示范区特别重视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光明牛奶公司负责起草的《中国(深圳)成年奶牛饲养规范》、《新鲜生牛乳质量管理规范》通过审定,作为深圳市农业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参与制订了《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检测技术规范》等深圳市农业地方标准。晨光乳业公司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寰通公司按照标准组织蔬菜生产、加工、包装,确保了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农业标准化的推行,使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光明集团公司的荔枝、龙眼和晨光牌饮料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寰通公司的蔬菜及光明集团肉猪、乳鸽获得了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示范区还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生产基地自检与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抽检相结合的检测制度。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检验站在示范区设立检测站,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对企业的自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蔬菜生产企业配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配备无公害蔬菜检验员,对上市蔬菜进行自检,保障了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5、注重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美化生产环境,发展了观光旅游农业。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注意把农业现代化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在今年启动的宝安乡村一日游项目中,示范区成为主要旅游景点。如蔬菜功能区的温室及喷灌基地成为市民、学生认识了解农业的参观实践基地;长乐亭中心区环境优美,建成的“荔枝王”雕塑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充分展示了“中华荔枝第一村”(公明镇楼村)的风采;畜牧功能区注意突出项目的旅游功能,酸奶加工车间、大宝鸽场专门修建了参观道供游客游览;大宝鸽场在整治环境的同时,推出乳鸽美食,营造出乳鸽文化的氛围;现代化奶牛示范场把生产、科普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开业一年多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

6、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示范区所在地公明镇是深圳市农业重镇。该镇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村务管理中心,全面推行联村会计制度、会计选聘制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实现农村财务电脑联网,利用网络传输汇总财务数据和报表,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市、区、镇有关部门还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抓好农村财务公开,落实发展农业产业化政策,搞好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__年,公明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64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20.8;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5.73亿元,增长了30.2;农民人均所得13687元,增长了77.1。

7、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速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示范区从开始建设起就把村镇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公明镇和光明街 道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村镇规划、环境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结合起来抓,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区不仅树起了一面物质文明的旗帜,还树起一面精神文明的旗帜。

8、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道路。

示范区充分利用农业园区这个平台,把农业项目、资金、人才集聚起来,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在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和园区农业方面为全市乃至省内外提供了样板,成为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窗口”。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同时也造就了“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深圳宝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个国家级的产业园区以及“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示范区为基础的两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全面启动,一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入园建设。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光明集团在清远连山兴建了年产1万头种猪的生产线,与宝鸡市农牧良种场共同出资组建的奶制品生产线在陕西杨凌投产,与日本日光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光明果蔬菜保鲜加工厂生产线通过验收,与美国维生公司合资兴建的光明维生种苗工厂落成。光明集团还通过销售种牛(1000头/年)、种鸽(10万对/年)、种猪(2万头/年)等种畜禽以及以技术为主的社会化配套服务,辐射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和香港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畜牧业。寰通公司创办了北京大兴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100亩;采用技术入股和联营的方式,在广西、云南、福建、甘肃等省(区)和广东的番禺、阳春、阳山、翁源、新丰、仁化等地经营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立蔬菜采购网点,与当地客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销关系。公明镇政府依托示范区创建了千亩花卉产销基地,建成了兰花繁育、培植、销售一条龙的兰花产销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受示范区辐射带动的乡镇达200多个、农户9万多户、耕地面积12万亩。

(二)体会

我市示范区建设工作能取得一定成效,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政府重视,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咨询组对我市示范区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经常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严格把关,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区政府连续四年把示范区建设列入重大建设项目,安排足额的政府配套建设资金;示范区还被纳入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示范区范围内从事高新技术活动的企业享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

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投入,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保证。我市明确规定示范区建设资金由市、区、镇(企业)按4:3:3的比例分摊投入。其中,市、区政府投入资金主要用于非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镇和企业配套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由于各级资金基本到位,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需要。

3、搞好规划设计,认真组织实施,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必要前提。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由省农科院有关专家负责起草,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论证。建设项目由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负责设计,较大项目则由多家单位提供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确保项目规划设计的高起点。同时,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对每一个项目严格要求,力求做到生产设施先进,工程质量优良,生态环境优美,使示范区真正成为代表深圳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示范基地。

4、认真抓好工程、资金管理,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措施。示范区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查项目设计,由造价咨询机构编制预算,通过造价评审部门的评审。建设项目按照政府有关规定,采用议标、投标的办法确定施工工程队,聘请监理公司负责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确保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同时,严格管理项目建设资金,财政安排的建设资金设立专用帐户进行管理,采用分期分批拨付办法,定期检查资金使用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和配套资金到位。

四、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达到了“五高六化”标准,但是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示范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示范区建设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造成经营管理单位分散,一些经营单位管理力量薄弱,使部分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后的设施维护更新也存在困难。另外,农业从业人员以外来人员为主,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未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实施的项目中属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比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更少。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除了畜牧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手段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蔬菜、水果生产中的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整地、修剪、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还很缺乏。

(三)示范区村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够。示范区建设管理以农业部门为主,侧重于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生产设施建设,虽然也把村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道路改造、环境绿化美化、农民培训等工作,但实施力度不够。

五、今后工作的设想及建议

适应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深圳加快了都市农业建设步伐。深圳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必须调整定位,创新建设与管理模式,推动建设与管理上新水平。

(一)优化结构,不断增强示范区的产业优势。今后,畜牧功能区要充分利用畜禽种苗培育、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各种资源,发展单位面积产值高、投入产出率高的种苗农业,扩大种猪、种鸽及种牛的规模和产量;蔬菜功能区要强化蔬菜生产的监督,加强蔬菜设施的管理,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水果功能区要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先进管护技术的推广以及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优质荔枝、龙眼的产量和效益。

(二)扩展功能,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建设集科研、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展示基地。严格把好入园项目关,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示范作用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尤其是生物技术项目入园,特别是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技术项目,突出项目的技术优势。

(三)大胆探索,创新园区建 设与管理模式。借鉴国内外农业园区管理经验,尝试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并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引进、产业配置和市场开发,走出一条政府大力扶持建设、企业积极参与的路子。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认真贯彻县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十七届人代会精神以及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果园管理为抓手,实施优果强县战略;加强科学管理技术应用普及,全面提高果农科技素质,强化示范园建设;扩大优势区域栽植规模,加强绿色有机安全果品生产,扩大旱作果业技术应用范围,推进果业发展向扩规提质增效转变,促进果业生产向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全面建设现代果业。

二、目标任务

(一)果业建园。全县今春果业建园2万亩。其中:新发展苹果面积5000亩、红提葡萄1.5万亩,建设3个千亩苹果示范方,5个500亩以上葡萄示范方。每个镇办都要建设1—2个300亩以上的新建园示范方,努力建设以合皇路为轴心的苹果长廊,以合洽路为轴心的观光葡萄示范园区、以合马路、108国道南段为轴心的优质红提示范长廊等三大特色鲜明的发展区域。

(二)果园管理。全面实施苹果优果技术。大力实施以春季复剪、拉枝为主的果园管理技术,今春全县完成精细修剪20万亩,拉枝20万亩,施肥20万亩,清园、喷石硫合剂25万亩,春灌10万亩,全面提高果园管理技术水平。

(三)旱作果业。今春继续在甘井、皇甫庄、金峪三个镇办的合皇路两侧100米以上范围果园为示范带,实施果园黑膜覆盖4000亩,在甘井镇同堤坊村实施果园秸秆覆盖1000亩,高标准建设,示范带动大面积果园应用覆盖技术。

(四)示范园建设。今春全县各镇办要建设300亩以上新建园和盛果期示范园各1个(共30个优果示范园);果业局要协助各镇办抓好2个200亩示范园,全县示范园面积达1万亩以上。各示范园建设标准要高,特点突出,优果技术措施应用到位,生产效益显著。

(五)果业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好2011年现代农业苹果项目。在甘井、金峪苹果项目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强化措施,提高标准,确保质量,加快进度,保证在5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节水灌溉,果园覆盖,苹果新建园,安装太阳能诱虫灯、粘虫板,搭建防雹网,以及果园土壤改良,精细修剪,拉枝、追肥、套袋等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省级项目验收。

(六)技术培训。根据果树物候期的特点,及时邀请苹果、葡萄知名专家教授来合开展技术培训,果业技术干部下基层召开现场会,培训会,讲解果园管理技术,开展培训会100场次,力争受训人数要达到1万人次以上。

三、时间安排

(一)2月29日前。为宣传动员、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技术培训、采购苗木、收缴苗木款等建园工作前期准备阶段。

(二)3月1日—3月31日。组织调运苗木,科学指导、规范栽植;完成果园春季管理工作任务;科学实施现代农业果业项目各项建设内容。

(三)4月25日前。做好加强新建园管护,提高成活率,预防果树花期冻害、合理疏花,以及花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

(四)4月26日—4月30日。检查验收阶段。检查果业建园栽植完成情况,核查苗木调运、建园质量、建园面积,以及旱作果园生产、果园春季管理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四、政策措施

(一)优惠政策

1.今春发展矮化苹果5000亩,每株苗木价格4.5元,群众自筹2.5元,县政府每株补助2元,每亩按84株计,每亩补助168元,苹果建园共补助84万元。新建红提葡萄1.5万亩,其中:扦插苗每株价格1.2元,群众每株自筹0.6元,县政府每株补助0.6元,每亩按250株计,每亩补助150元。嫁接苗每株价格3.7元,县政府每株补助1元,每亩补助250元,扦插苗、嫁接苗具体数量按镇办实际落实数量为准。

2.对新建千亩以上的果业专业村和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示范方县政府给予1万元奖励。红提建园突出在合洽路、合马路延线和108国道南段连片栽植建设,各镇办今春新建500亩以上并与上年示范方连片,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经果业局验收合格后,今年每亩奖励200元。对超额完成新建园各项工作任务的镇办,除苗木享受补助外,超额部分每亩奖励10元。

(二)操作办法

1.政府采购中心和果业局统一考察苗木。采购中心负责确定苗木价格,果业局按照苗木质量要求,确定有资质的供苗单位。政府补助资金由采购中心负责落实,镇办苗木款的收取由果业局负责,苗木拉运由果业局负责,苗木送至镇办政府所在地。

2.各镇办与政府采购中心、果业局共同负责考察、采购、发放苗木,并落实面积,收取群众自筹苗木款,2月20日前各镇办必须将各自苗木款上缴果业局,交款时必须附到村到户花名册。并督促群众及时规范栽植。

3.凡镇办按果业局、采购中心确定的苗木价格,并在考察确定的供苗单位采购符合标准的苗木,县政府予以补贴,否则不予补贴。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各镇办主要行政领导是春季果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高度重视,明确认识,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落实人员和责任,强化措施,加快进度,在果业新建园方面要从规划布局、组织动员、安排部署、协调调度到督查落实一抓到底,动员群众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整理土地,大打一场攻坚战。果园生产管理上要在保质量上下功夫,对重点示范园实行挂牌示范,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扩大示范效果,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二)创新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实行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包示范点、示范园、示范村的工作机制,从土地整修、苗木栽植、基础管理到考核验收一包到底。大力推行土地流转机制,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建大果园、大园区,促使产业用地向大户集中;对果业基地内土地分散、不便管理、没有经营能力的农户,镇、村要组织农户自愿倒兑,培育产业大户,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

(三)提高质量。严把苗木质量关,果业局要加强对各类苗木的监测,做到不合格苗木一律不予调运、不栽植。严把整地质量关,果园建设坚持大坑、大肥、大水的建园标准,开挖营养槽或营养坑,施入足量秸杆或有机肥并灌足水。严把合理间作关,新建园要在留足留够1.5米宽的营养带的前提下,落实间作套种措施,坚决禁止套种高杆作物。严把抗旱技术关,采取生根粉处理、泥浆蘸根带水栽植技术,努力提高成活率。严把生产技术关,对丰产园、新幼园和新建园,坚持从常规管理、基本技术落实抓起,按照不同类型,分园施策、统一管理、挂牌示范,建成一批规模大、管理优、效益好的标准化示范园,积极开展县级样板园评选活动,对命名为县级样板园给予表彰奖励,幅射带动全县果园建设整体水平上台阶。

(四)科技创新。积极提高“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模式,增强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灯、板、带、芯”等现代科学装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病虫无害化防控水平。改革土壤耕作制度,推广旱作果园生产技术,实施“黑膜、秸秆覆盖、穴贮肥水”等旱作措施,实现集雨保墒、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的目的。创新栽培制度,实施矮化栽培,无害化、机械化、省力化栽培,积极开展标准园创建工作,在知堡鹅毛等三个生态示范村,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提高建设标准,突出建设效果,辐射带动提高。

篇10

近年来,*市局(公司)始终把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叶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推进。20*年,在国家局、省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局“一基四化”和省局“构建七大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组织领导优势,多年来积累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qtp等生产管理模式优势以及烟叶资源配置改革(estb)“四大优势”,通过高标准制定建设思路(3618)、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土壤有机化改造、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探索新的烟叶生产组织方式“五个做法”,全市现代烟草农业工作取得了“六大成效”。一是规模化种植不断扩大。试点区户均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3.32亩提高到了26.6亩,最大的达300亩,种烟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创历史新高。二是烟叶质量明显提高。示范区烟叶田间长势良好,成熟度好,低次等烟比例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83个百分点。三是减工降本成效明显。示范区与传统烤烟生产方式相比,亩均劳动用工由42.5个降到17.47个,减工25.03个,每个工按25元计算,亩均降本增效625.75元。四是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示范区平均单价15.13元/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价高0.17元。五是农机研发进展顺利。在吸收、借鉴和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制了适应*土壤的移栽机、刨旋式灭茬深耕机、刨旋式深耕旋耕机、起垄机。六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示范区内基本烟田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解决了边远山区4.86万人长期以来的人畜饮水问题,同时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其中,融入了国家局、省局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麒麟区越州镇大梨树按照“依法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配、规范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全市第一个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去年6月份,潘组长就深入大梨树调研指导,对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重点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潘组长的指导性意见,指明了*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方向,坚定了*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合作社建设的信心,鼓足了*进一步探索烤烟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勇气。

下面,我把今年以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暨中低产田改造工作,向潘组长和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确定新思路,引导新发展

2009年,为了全面提升全市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按照潘组长视察*的指示要求,我们在去年示范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建设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两项工程,搞好一个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把中低产田地改造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紧密结合,主动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发挥烟草的带头、骨干、示范作用,走出了一条新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之路。

(一)围绕一条主线

就是围绕生态烟叶这条主线,进一步提高烟叶安全性,提高烟叶质量。

(二)实施两项工程

即“天香工程”和“沃土工程”。“天香工程”就是把发展天然香型作为*优质特色烟叶的发展方向,制定评价体系与办法,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深入推进以“生态天香”和“高原天香”为主要特点的烟叶质量体系建设,形成*烟叶特色品牌。“沃土工程”就是通过深耕改土、绿肥压青、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建立用养结合的耕作机制,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搞好一个规划

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原则,全市以乡(镇)为单位,按照区域连片的要求,进行基本烟田、生产组织方式、专业化服务体系、育苗基地、质量区划、防雹网络、烤房建设、烟用机械、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规划。其中,全市现代烟草示范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烟水工程项目143件,工程覆盖面积5.*万亩,投资概算5794.6万元;规划建设机耕路34.77km,受益烟田3.94万亩,投资559.58万元;规划建设烘烤工场135个,卧式密集烤房881座,可烘烤1.76万亩的烟叶,投资3347.8万元;配置烤烟移栽机、旋耕起垄机、烤烟移栽专用型拖拉机等现代农机1248台。示范区共落实种烟大户7067户、13.29万亩,家庭农场45个、1.17万亩,专业合作社15个、1.64万亩。全市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户平种植面积达22.96亩。其中,富源县2个家庭农场种植烟叶达3200亩。专业化服务方面,计划成立育苗服务队55支、机械化服务队45支、植保服务队76支、烘烤服务队135支、专业化分级服务队188支。

(四)扎实稳步推进

坚持“大配套、大整合、大提升”的思路,努力把马龙己沃片区建成全省中低产田改造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典型,把师宗彩云片区建成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的典型,把罗平罗雄片区建成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先进典型,继续完善麒麟越州、宣威热水、陆良小百户和马街、沾益赤章、富源大河和营上、会泽迤车和者海试点的整村推进工作。共涉及16个乡(镇)、65个村委会16.36万亩。计划通过一年的努力逐步形成试点区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叶生产发展格局。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马龙己沃片区的工作已得到了国家局、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树立新典型,塑造新形象

今年,我们深入贯彻国家局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战略部署,在马龙己沃把中低产田地改造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相结合,坚持“四个整合”,实施“八个配套”,突出“三个效益”。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2.52万亩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全面提升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树立了烟草行业的良好形象。

(一)统筹整合资源,高效组织实施

在马龙己沃片区中低产田地改造过程中,烟草公司按照“变低标准为高标准,变分散为集中,变单渠道为多渠道,变一方积极性为多方积极性”的原则,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一是整合资金。有效整合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3361万元。其中,基本烟田建设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481万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5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00万元、水土治理项目资金30万元。建立了集中使用、多渠道融资、快速高效、统筹兼顾的资金运作模式。二是整合资源。打破乡(镇)界限,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做到水源、土地、道路等资源共享。三是整合项目。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实现项目大统筹、大联合,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综合利用,降低改造成本,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四是整合力量。及时成立了局长(经理)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负责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指导工作。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了综合协调、领导有力、机构健全、任务明确、责任具体、管理到位、考核严格的工作格局。通过“四个整合”,统筹了各种要素资源,较好地解决了片区内涉农项目规模小、标准低、资源散、效果差的状况,形成了改造中低产烟(农)田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强大合力,丰富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内容,提高了建设水平。

(二)强化整体功能,提升配套水平

为确保7.03万亩中低产烟(粮)田改造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坚持低投入、高产出的建设思路,按照“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提高单产、减少用工”的原则,严格遵循“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整体规划,做到了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配套、整片推进。目前,己沃海子示范区在已规划基本烟(农)田15.78万亩的基础上,确定改造中低产田地10万亩。2009年已完成2.52万亩,2010年计划完成7.48万亩。

遵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的原则,我们围绕“田、水、路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改造目标,找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结合点,统一制定烟水工程、机耕路等建设标准,突出烟水、烟房、机耕路、农机、育苗工场、防雹网点、烟叶站点、信息化管理“八配套”。高标准组织配套项目建设,确保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成功一片,更好地发挥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的整体功能。

一是规模推进土地整治。按照“权益不变、耕地不减”的原则,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会议、算账对比等形式,深入广泛地宣传中低产田改造的效益和前景,解除了农户的思想顾虑,使广大农户自觉让出地块,主动参与土地整治,3.7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形成了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农户在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主体作用。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宜大不小、便于耕作”的原则,将高低不平、地块凌乱的田地整治成平整规则的田地,方便了机械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对整治的地块,组织人员进行丈量、造册登记,建立信息档案,按照统一的标准整治,再分配给农户。整治后多余的土地,用于机耕路、水池以及烤房、育苗点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精细配套烟水工程。为确保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旱能浇、涝能排,让烤烟等农作物“喝”上自来水,在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上,以管网工程为主,充分利用水源点自流灌溉、节水灌溉的自然优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目前,己沃海子片区已完成2.98万亩的烟水工程建设,建成8件主体工程及915个小水窖,建成沟渠20.052km、管网209.13

km、水池46个容量1.29万m3,安装灌桩2279个,塘坝灌浆29.37万m3。2009年规划建设引水主管11.7km、引水支管13.1

km、分管274.789km,沟渠19条、总长18.738

km,灌桩1958个,水池40个、容量7750

m3。2010年计划完成10.28万亩的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建设管网279km、沟渠161

km、水池191个容量3.82万m3,安装灌桩10610个。

三是合理修筑机耕道路。机耕路建设以科学合理、经济适用为原则,以方便机械化作业、方便农事操作为前提,与沟渠相配套,与连片规模种植、土地平整、烟水工程建设相结合,以双沟夹路、砂石路面为主,发挥整体功能作用。项目区原有机耕路1条1.1

km。2009年建设机耕路18条21.8

km,建成后将形成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农资运输的完整道路系统。

四是科学建设育苗工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8万㎡的育苗工场,供4万亩大田移栽。一期工程已建

成1.2万㎡,可供6000亩大田移栽,二期计划再建6.8万㎡,实现100%商品化育苗。

五是统一建盖密集烤房。根据示范区烟田数量,共规划15群1998座卧式密集型烤房,供4万亩大田烘烤。现已建成364座,今年规划建设200座,其余1434座在2010年内建成。

六是有效布局防雹网点。按照每个防雹点有效作业半径5公里计算,己沃海子示范区共需要6个防雹点。现有防雹点4个,计划再建设2个,以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烤烟种植风险。

七是合理配置农机器具。示范区现已配备耕作起垄机械110台(套),完全能满足深耕、碎垡和起垄的需求。现有移栽机30台,按每天每台栽烟30亩,10天完成移栽任务计算,还需购置移栽机70台(套),计划2010年配置到位。

八是突出烟叶站(点)功能。为充分发挥基层烟叶站的作用,确定了烟叶站“组织生产、收购烟叶、供应物资、培训指导、技术服务、基础建设”等六大功能,计划成立育苗供苗、农机、烘烤、植保和烟叶交售运输5个服务中心,按照“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收购手段现代化”的目标,增强市场化、专业化等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烟站对烟农的服务保障水平。

九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按照五年内逐步实现100%应用国家局基础信息管理软件和*省烟草公司烟叶生产管理扩展应用系统,100%建立基本烟田、烟农、烟叶质量和烟叶生产气象四个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和烘烤、收购信息化的目标,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

十是持续推进土壤改造。在中低产田地改造中,土壤结构改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地力,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确保当年改造当年见效,我们实施了“沃土工程”,通过采取机械深耕、合理轮作、种植绿肥、秸杆还田、堆捂农家肥等土壤改造措施,持续推进土壤改造。示范区组织大型拖拉机、旋耕机110台(套)深耕细耙;按照每立方米补贴2.5元,每亩施用农家肥不低于2

m3的标准,组织农户堆捂施用农家肥5万余

m3;种植绿肥0.9万亩;现在已完成秸杆还田4000余亩,计划大春作物秸杆还田6000余亩。通过持续化的土壤改造,最终建成“保护制度健全、耕作制度合理、轮作制度落实、用养结合、粮烟协调发展”的高标准、高规格基本农田。

(三)突出三个效益,项目初见成效

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打牢了示范区农业生产基础,提升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推动了己沃片区农业从分散向集中,从粗放向精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夯实了基础。

一是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资源整合、综合配套,降低了建设成本,做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示范区亩均建设成本1333.7元(含管网、水池、机耕路等工程)。其中,烟草亩均投入984.5元,比分批实施各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节约了建设资金和管理成本。通过配套建成水池和灌溉沟渠,实现己沃、周家箐2座水库水源综合利用,片区内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灌溉生产方式由原来远距离人挑马驮、抽水拉水变为就近就便用水和自流灌溉,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100%,灌溉能力达到连续70天无雨保灌溉,受益村民委员会9个,村民小组62个,农户2616户,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耕作方式由人挖牛犁变为机耕机种,机械化耕作率达100%,耕作效率明显提高、耕种成本明显降低。据初步估算,每亩土地可节约劳力3个约90元,节约运输成本50元。通过把3200亩低产田改造成中产田,22000亩中低产田改造成高稳产农田,提高了土地整体收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科技措施、合理休耕轮作、提高复种指数,提高了亩均单产和收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后“释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二三产业和发展劳务经济,增加了农村经济收入。

二是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后,新建机耕路与原有的生产道路连成一体,形成了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农资运输的道路网络,改善了农业生产的运输条件和机耕条件,为机械化耕作和经营提供了便利。通过打破地域界限,实行配套建设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实现了“管成网、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通过实行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集零为整,为招商引资,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创造了条件。同时,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不仅解决了烟(粮)田的灌溉问题,还解决了项目区近4000人的人畜饮水困难;机耕道路不仅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保障,还改善了8个村民小组的交通条件,群众称之为“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