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建设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建设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医疗建设现状

篇1

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内容分析

1.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随着社会发展,衡水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宣传及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对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模糊不清;“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技术,衡水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政府、企业的信息化为主,并没有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缺少全民参与;产业链的各行业参与度不高,缺少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各行业的融合。

1.2衡水智慧城市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实现移动化、数据化的基础,要做好城市基础网络及云平台的搭建,扩大有线及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4G网络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及互联网“三网”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探索“三网”与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融合,完善衡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衡水智慧城市管理提供GIS支撑。数据中心主要存储、处理、计算及交换同城市相关的海量数据,相当于城市的大脑。由云计算基础平台、服务器、高速存储网络、系统及软件等构建数据中心,为城市的智慧功能提供支持。2)智慧公共服务的建设。建设以企业和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型、透明型政府。重点建设与民生问题关系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例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问题。加强衡水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公共事业用电的自动记录及付费,与居民电卡进行深度整合,推行一站式服务,节约成本。3)智慧交通的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射频、GPS定位及影像识别处理等技术建设与衡水相适合的能够感知运行车辆,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并进行协调指挥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及检测,实现对衡水道路网的动态检测、车流量的精准统计与分析、车辆的高效管理,从而引导衡水道路网上车流的合理分布,解决交通阻塞问题。4)智慧医疗服务的建设。通过整合衡水的各类医疗卫生信息,搭建医疗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电子挂号、在线预约及咨询等服务。实现衡水各级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及对接,通过建设医疗协同平台,共享居民的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简化医患的转诊及就诊过程。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的建设。对衡水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实现按需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及生活功能,整合学校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包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的教育平台,为衡水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信息化基础。

2衡水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分析

篇2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05-02

1概述

近年来,医患冲突不断发生,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有96%的医护人员曾遭谩骂、威胁。公众普遍认为,如不改善,有可能出F“医者不敢行医,患者不敢就医”的情形。本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的调查和研究。研究表明,信息化建设在减少医疗差错、改善患者看病体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2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2.1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框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了工作流程,对财务、药品、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如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规范了病历的书写和过程监控,保证了病历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杜绝了个别医生的随意性,极大地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

2.2提升医疗体系效率,改善患者看病体验

目前,患者可以通过自助预约机、微信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尤其是微信预约挂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截止到2016年8月,微医已经深度连接了全国27个省市的1900多家医院,服务总人次超过了5亿。这些资源为微信用户提供了精准预约、在线诊疗、家庭医生签约、诊间支付等多项服务,提高了诊疗效率,大大改善了患者“三长一短”的看病体验。

2.3减少患者就医支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好大夫”、“微医”,“北大医信”、“丁香园”等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快速兴起,使智慧互联网医院成为现实。据有关报道,综合公立医院门诊病人单次诊疗费用在200-300元之间,其中近一半是药费,而互联网医院单次平均诊疗费用不足100元。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价廉而优质的诊疗服务。

2.4增加医患沟通渠道和交流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将医护人员从繁琐重复的病历文书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另外,部分医院采用微信、QQ等多种渠道与患者进行互动,从而使医患沟通更畅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5减少诊疗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增进医患互信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安装有叫号系统、药品价格公示电子显示屏、费用详单查询等设备,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公开透明。尤其引入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后,使得诊疗过程更加流程化、透明化。从而增进医患互信,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医患纠纷。

3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医院信息化越来越普及、深入,医院各信息系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常态,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相关标准规范已基本制定完成。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受资金、信息化人才、顶层设计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并不均衡,因医院级别不同、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

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角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

4.1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期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降低院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度,为后续院内医联体、区域医疗业务等新增业务系统提供规范统一的接入方式。同时,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软件工程类、医学信息类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开展医疗大数据辅助诊断、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条件,以此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4.2加快协同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医疗联合体统一开发,建立能实现各系统间的医疗信息传输及共享的协同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这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则提供患者的诊疗、检验、检查信息。在该平台上,患者可以进行挂号、预约和检验结果查询,医院可以进行双向转诊和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这样城乡患者便可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

4.3完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防范医患纠纷

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加入部分专业术语的详细解读,可减少患者因为不理解其诊断结果或费用来源导致的医患纠纷。还可以在电子病历中集成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的医嘱、药品配伍和剂量审查等功能的同时,增加药品费用控制功能,防止医生开大处方,当药品费用高出与系统设置的该疾病所需药品平均值时则出现警示信息。以此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用药管理水平,及时避免可能的用药错误和医疗纠纷。

4.4丰富智慧医院体系功能,提供便民医疗服务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丰富智慧医院体系功能,如增加智能问诊功能。这样对于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只需输入性别、年龄和症状等信息,即可知晓可能得的疾病,并精准推送与该疾病相关医学知识,增强患者自身对医学的理性认识,降低对医学的过高期望,减少因医学知识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医患矛盾。随着物联网在医学领域的深度应用,医院还可以通过患者穿戴医疗设备远程监测其生理体征,实现智能化的慢病管理,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5引入先进的辅助诊疗系统,减少医疗差错

在目前的诊疗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做出诊断,影像报告诊断尤其如此。研究表明,人眼判断影像报告可能会产生30%左右的漏诊、误诊率,如果引入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能把肉眼直观看到的影像数字化,再与参照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定量分析,无疑能有效辅助医生决策,大大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篇3

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成是城市建设发展史,优秀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也会被借鉴和学习。当前我国城市的发展面临诸多实际操作与管理相融合协调的问题,智慧城市将改变现有的城市管理模式使之达到一个新的管理层面,会带来几个方面的转变:一,科学地规划我国的城市建设体系;二,智慧中枢的建立可以第一时间管理城市发生问题;三,智慧应用会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到城市配套系统的便捷,极大地促进城市的高效管理和循环再生。

(一)国内发展的实际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最近几年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化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公共设施更加便捷地服务于人民,城市设施的承载能力也日趋加强,城市建设中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慢慢变成了一个最基础的重要设施。

(二)我国智慧型城市发展现存问题

近几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相应地产生饿了一些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人口问题日益严重,出行拥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治理脏乱差、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信息网络不公开透明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正日益严重。

二、共性和个性的融合创新,科学地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和现在的城市建设互相融合,也要注重其自身的特点,找到好的可行的办法去实施。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都可以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出智慧的方针和设计,找到可行性发展方针。

(一)智慧城市跨领域发展及新兴产业集群凸显

搞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智慧型产业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已经纷纷进行了跨界的产业调整,以及互相融合的产业模式来开展智慧型城市建议,如智能公交系统、智能电网设计、智能在线教育、智能医疗救助等,并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来更新这些系统。新技术新产业比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产业有待孵化,可以先抓重点的应用示范设施,比如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一些民生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的实施,再来争取一些大型的企业投产,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有效发展。

(二)坚持中枢平台化控制、集成模块化发展

在产业链结构复杂、行业众多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首要就是抓重点抓关键。方案解决商和运营商都在解决问题,目前无法实现平台信息的交换,只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作业,这就必须通过城市管理者来协调,让这些领域实现真正的信息交换,打破交流屏障,实现跨系统的综合应用发展、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城市建设。

三、技术与课程的交互实施

本项目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应用型探讨,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和艺术设计能力,符合社会需求,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一重要选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智慧型城市中智慧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

城市的健康循环发展必定会变成一个智慧循环的系统,这是发展趋势、要有崭新的资源整合理念、新的产业结构、要发展智慧产业、要有信息化整合能力、要有新理念规划智慧城市,这就需要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对此作出融合,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但是现阶段单一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宏观城市规划下的需求,很多设计一拥而上,各搞各的,结果只能是能源过剩,不整体规划就总有一天需要推倒重来,很多城市建设了没多久,因为地铁建设和新的环境建设,不得已又要把还是很新的建筑景观重新修筑,这是一个资源的浪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以前单纯做基础上应该做一些交互和转变,让智慧型设计融入进课堂来。

(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内容的融合创新这个新的产业必定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一个大的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以新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生产力,真正做到“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现有的生活环境。引进这个教学内容,是设计与智慧产业的基础,从整体设计出发,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城市管理完善、信息快捷、应用便利、生活便捷、公共服务完备的智慧城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新学科的融合方法与实践

在艺术设计课程里环境艺术设计一直是核心的专业课程。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审美品位的可塑性强,有分析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帮助学生联系一些社会的项目来让学生参与设计,与企业和公司合作,根据实际的课题,来进行课程教学以及动手操作。在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下,来进行课题设计,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市场的大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动脉保持一定的联系。本课题的研究,将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的历史阶段,但我们必须还要居安思危,好的市场前景带给我们好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资源整合或者进行创新,一个再好的专业也会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必须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环境艺术除了有环境设计的专业学科外对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也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让环境艺术设计不再只是室内外的界面设计,更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这个系统涉及到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环保问题、绿色能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今世界首待解决的具体的问题。智慧型城市建设课程的实施,将突出以下创新特性:智慧城市的基础首先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什么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有序的交通、绿色的楼宇、良好的水处理技术以及智能化供电系统,能让城市化进程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借助适当的技术,城市可以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相关成本,这里可作出深入的课程研究。通过环境艺术专业的系统的设计为绿色楼宇、水处理、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医疗等领域定制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创建拥有新面貌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设计让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信息设施建设有了一个长远的整合,积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和目标就是“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研究室内外环境的学科,在做功能性设计的基础上,去研究智慧型的设计,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

(一)发展趋于科学模块化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析现状、找出问题、转变设计建设方式,并以此来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智慧型也是低能耗型产业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智慧城市设计等专业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二)中枢系统下的统一管理

城市系统的有效循环,必需有一个中枢的管理系统来做统一的管理。通过物联网的技术、空间地理控制等手段,对环境,道路、地设施、管网等基础的城市设施进行有效的编排设计用于以后的定期维修;对生活物品、医疗物品、战争储备等重要的物品进行有效的管控并有可视的监测系统;对于人口的进出和流动有一个有效的监测以用来反映城市人口现状问题。通过有效的中枢管理系统来实现智慧的交通枢纽、智慧的清洁管理、智慧的城市应急系统、智慧的城市配套设施、智慧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智慧的政务便民系统。

(三)生活更美好

信息环境和基础环境的完善,让市民在任何地点、时间、渠道下都可以随时得到想要的24小时服务,这将是非常便捷的一个事情;强大的基础设计的智慧建设,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美好,心理上获得认同感,体会到便捷与关怀。地理上的位置再也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简便,不论是来自哪里的人都会被这样一座智能的城市所吸引从而留下来继续发展,这是城市建设的美好目标。

五、智慧城市的技术体系

篇4

作为智慧城市的专业IT服务商,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赛迪时代)自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者”的战略转型以来,利用先进的建设方法,从政府服务、工业经济、人防应急、公共安全和社会事业五大领域,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技一法”方法论

将先进技术全面融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体系。赛迪时代建设智慧城市则是基于“三技一法”的方法论,“三技”指云计算、物联网、SOA三项关键技术,“一法”指“梳子型”方法。

基于丰富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赛迪时代认为:智慧城市中信息系统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无限需求与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智慧城市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根本原因;城市中主体的主观意识性与客体的客观物质性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智慧城市电子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的内在原因;智慧城市中应用系统使用过程中整体功能的复杂和协同性与开发过程中模块功能的简单和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智慧城市采用SOA架构的重要原因。

为了支撑智慧城市庞大系统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基于云计算来建设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是一条必由之路。同时,云数据中心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整合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还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物联网则是智慧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将人类带入全面智能化时代,而与通信与IT的结合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因素。

智慧城市业务涉及城市信息化的多个子行业,所以采用SOA架构,所有的系统基于一个统一的底层基础平台非常重要。赛迪时代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包括协同政务、社会维稳、城市应急、智慧医疗、城市管网、智慧社区等各个方面,通过SOA的架构,各个系统之间避免了分离化、条块化的孤岛现象,相互之间运用统一的底层基础软件平台,更适用于大型超复杂系统,为容灾存储、远程切换提供便利。

统一的底层平台更有利于实现跨领域的大规模服务集成和管理,实现技术上的持续扩展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同时方便未来的技术扩展,为形成一体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打下坚实基础。通过SOA架构,可将智慧城市构建设成一个可组装可拆卸的、松耦合高内聚的大规模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智慧城市“梳子型”构建模式

“梳子型”模式是赛迪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梳子的“筋”是可组装可拆卸的智慧城市支撑平台,梳子的齿是若干多个独立存在的行业应用系统,与支撑平台组装在一起可形成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拆卸开则可独立运行。

“梳子型”模式体现了赛迪时代对城市如何变得“智慧”的思考。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首先就是要避免智慧城市建设陷入更大的“孤岛”。城市的行政工作需要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合作机制。其次,城市的智能化体现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新科技为一个城市核心系统的设施、连接和智能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再次,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变。城市管理者必须考虑到城市各系统之间的内部关系,以及系统相互联系中所面临的挑战,为城市系统革命性转变做好准备。

智慧城市推进模式

当前,国内外各类城市都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不同的城市的现状不同、需求不同、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推进模式。

在进行智慧城市的推进时,赛迪时代建议遵循的原则是:保护历史投资,灵活适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模式,充分考虑城市现状与需求。

根据多年国内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赛迪时代将我国的城市分为A、B、C三类。以“梳子型”智慧城市支撑平台为基础,赛迪时代的智慧城市推进策略有三种:从头起步、急用优先和整合优先。

1. 从头起步策略(适用于C类城市)

步骤一:根据城市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制定智慧城市规划。如城市3至5年的发展愿景、重点提升的能力、聚焦的领域、重点扶持的行业等,这些都是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路径的主要依据。

步骤二:加强基础建设,打造应用支撑平台。赛迪时代的应用支撑平台封装了云计算能力、SOA能力、海量数据集成能力、物联能力、行业服务能力、泛在能力,因此为快速构建数据互通、应用集成的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骤三: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构建多行业、多领域的应用。如:智慧医疗、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智慧社区等。

2. 急用优先策略(适用于A、B、C类城市)

步骤一:根据城市需求,先建设急需的应用系统。可以先安排一批社会民生效果明显、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条件较成熟的重点智慧示范工程,以政府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和采购启动市场,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方式和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智慧型民生服务。

步骤二:建设应用支撑平台,整合多类应用。建设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将已建设的多类应用接入,并基于此平台构建未来的多类应用。

3. 整合优先策略(适用于A、B类城市)

步骤一:新建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整合已有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在数据层面能够解决异构数据源共享的问题;在应用层面,用SOA的方法实现不同应用间相互访问和调用;在流程层面用BPEL等手段实现快速的流程集成。

篇5

融入区域积淀案例厚积薄发

许诗军向记者介绍,2012年,太极股份正式启动智慧城市战略,通过在全国多省市脚踏实地的耕耘,已经形成了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智慧海淀顶层设计、北京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北京市政务云平台、智慧榆林顶层设计、智慧延安试点城市建设等诸多实践案例,积淀了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解决方案。

把顶层设计作为核心竞争力是太极股份开展智慧城市业务的重要战略。“太极股份绝不把顶层设计当成概念炒作,而是真正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和研究,依托城市功能定位,借助外脑与内部人才一起,通过5A分析法,从城市特点、竞争力、吸引力、驱动力、信息化提升点线面五个层面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许诗军介绍说,每个城市的突破口都不一样,海南要做的是旅游和服务业,而陕西榆林关注的则是能源产业的两化融合,要找到每个城市的定位和需求做顶层设计,分析现状,匹配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点带面,务求实效,这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城市最迫切的需求,而不能贪大求全。比如通过与某地方领导的详谈,许诗军了解到当地政府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当地果农的苹果一斤多卖一块钱的民生问题,是如何让当地河流、土壤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认为,要做的重点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以环境治理、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实现城市科学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要真心诚意投入、坚持不懈地实干。“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工作。以乌鲁木齐为例,不是说给乌鲁木齐出了一套顶层设计,乌鲁木齐就‘智慧’了。重点应该是如何融入区域经济,我们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一个自治区的智慧园区的工程技术中心,来共同拓展市场,带动本地人才培养,带动园区相关的企业成长,拉动整个上下游的产业链发展,这同时也是在践行央企科技援疆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使命。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太极智慧城市一个事业部到乌鲁木齐出差超过200多人次,一个月光机票就是十几万,这样的区域市场态度需要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到的。”许诗军强调,客户看中的是太极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持续服务能力。

统筹集约共享协同融合发展

在许诗军看来,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需要遵循统筹、集约、共享、协同和融合等重要原则,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正好是落实这些原则的重要一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既不是宏观的规划,也不是微观的项目建议书,规划往往比较务虚,项目建议书太局部。而顶层设计就是要把规划和具体项目逻辑、脉络、步骤梳理清楚,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统筹规划,集约式管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这才是顶层设计的意义所在。

篇6

【关键词】智慧社区 光网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1 前言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越来越好的基础设施和越来越丰富的互联网应用,人们憧憬着更好的生活体验。“十”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必将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关注。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将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引入社区,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以现代化网络和IT技术为手段,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化服务和舒适、便捷的新生活体验。

2 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

(1)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大集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各种业务和管理问题,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其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好更快的网络接入和互联互通、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和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其技术本质上是面向目标的数据监控、信息提取和整合应用,涉及多信息体系互联协同、快速可变的业务处理、数据分析和知识生成、预测决策支持等。

城市的智慧是人所赋予的,是参与建设的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目标、“集体”和影响范围不同,智慧城市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和政府协调指挥下多单位多应用的高效协同[1]。

(2)智慧社区:聚焦于社区生活服务的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子集,是在智慧城市统一规划下面向社区的具体化实践。它是指利用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宽带、无线、传感网络和智慧平台等,开发、整合与社区生活相关的应用,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社区生活服务,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视频监控、家居安防、家庭护理、远程医疗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3 智慧社区的现状

3.1 智慧社区概念的发展

这些年先后出现了“智能住宅”、“数字小区”、“智能小区”等概念。数字小区是建筑智能化与现代居住小区相结合而产生的;智能小区是指利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RFID等技术,建立由小区物业管理与安防、信息服务、家居智能化组成的管理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拥有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2]。

IBM彭明盛提出的“智慧地球”主要是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管理。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建设美国首个智慧社区。

2010年,国内兴起智慧社区建设潮流,上海、深圳、南京、宁波提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居住系统”,将城市管理、政府职能及社会服务“智慧化”。

3.2 智慧社区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受消费水平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较快。一期建成的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包括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4大部分、14个子系统。其中智慧中心记录了街道的人、地、物等;智慧政务实现了社区一站式服务、综治维稳等;智慧商务以服务企业为主旨;智慧民生面向社区专项服务,包括虚拟养老院、智能停车、数字家园等。

2011年,上海首个智慧社区——浦东金桥碧云一期改造完成,实现了智能家庭终端、金桥碧云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云计算中心四大基础项目。社区居民通过智能家庭终端实现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优惠信息显示、服务预订等功能,通过金桥碧云炫卡进行相关费用缴纳、享受个性化服务。

在广州电信与光大花园推出的海珠区“信息家园”社区,居民可通过宽带网和电话远程开关家电、视频监控家居安全,还可用114查号台和信息网站了解居家信息、订购商品。

(2)智慧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智慧应用还集中在智能建筑、家居安防等方面[3]。建设部1999年出台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主要强调安全防范、信息管理和信息网络系统。早期的智能化小区实现了设备自动监控,但并未与互联网进行连接。

智慧应用的产品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如部分安防产品误报信号过多、探测设备可靠性也不理想;技术方案考虑不够周全,有的小区报警采用电话网+无线前端模式,每一次报警都要占用电话线,给居民增加了额外的通信费用。

(3)整体规划不足,规范标准缺乏

建设部在2000年出台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但并没有详细规定系统设计及施工规范,缺乏验收、测试标准。厂家产品兼容性差,管理维护困难,给未来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

很多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有宏观规划,但由于涉及的参与者多、技术架构选择难以统一、已有系统情况复杂,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软件和应用方面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4)缺乏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涉及许多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管理与服务模式和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需配备高素质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才,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营、资源较好应用、维护成本有效控制。目前即使是一线城市的高档社区,其管理和运营人才也明显不足。

4 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

4.1 不断应用最新的网络和信息技术

(1)光纤入户使得视频等大带宽应用更好地发展:连接世界、无限可能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城市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无线技术演绎出互联城市、无线城市,国家宽带战略引出光网城市。如今,运营商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并以光纤宽带为依托,实现3G全覆盖、Wi-Fi提升热点,形成有线无线一体化、无缝覆盖的超宽带网络。以光网为代表的宽带互联网络,使得需要大带宽的视频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社区局域网、物联网与宽带网相连,不仅能够实现社区和家庭的智能控制、远程监控,还能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及时获取所需的社区、城市信息,看到整个世界。

(2)移动和终端技术使人们摆脱了位置的束缚:远在天涯、家在身边

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社区和家庭各种设施、家用电器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走遍天下,也可随时看家。

(3)云计算加上移动互联网:平台共享、应用开放

云计算是指分布式计算融入了互联网要素,其核心是共享资源、高效实现平台开放和应用快速部署、减少运营维护费用。对于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云计算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硬件资源虚拟化、平台能力开放、应用资源共享是智慧社区体系架构的发展方向。同时,云计算也符合环保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要求。

(4)多源信息融合:目标协同、数据共享

智慧应用开发涵盖物联网、通信、软件等多种关键技术,涉及多个部门的各种相关信息,系统间的接口、标准不同是主要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标准规范方面有所突破,以便整合跨部门的信息资源。

4.2 应用逐渐丰富,特色应用受重视

(1)智慧应用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安保装置及水电气表等可连成网络,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和智能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智慧停车场系统使得出行更加快捷;社区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显示环境状况,更可向环保部门提供监测数据;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可提醒清洁人员及时清运垃圾……

(2)对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关爱

特殊人群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照,家人也希望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关爱定位、养老服务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救助、视频监控等产品能够实实在在地带给他们贴心的帮助。

5 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

顺应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智慧社区和云计算理念,笔者提出了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智慧云社区的思路,通过打造社区信息化合作模式,汇聚智慧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和大宽带应用。

(1)光网络是智慧云社区的网络基础

中国电信于2011年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天地一体化宽带网络:接入带宽3~5年内跃升10倍,南方城市实现光纤化,核心城区实现光纤接入,最高接入带宽达100M,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达到20M。

基于光网建设智慧社区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宽带接入和前瞻性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不仅固话、上网、智能家居等应用能够轻松实现,互联网高清电视、高清视频通信等大带宽应用也有最好的体验。

(2)移动互联网是智慧云社区的发展新潮流

2012年7月,手机超过PC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工具。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计算、存储和感知能力快速发展,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宽带互联网,享受丰富多彩的智慧应用。

基于社区的APP应用、移动社区管理、社区社交新形式越来越快地发展,微博、微信、微技、QQ、智能搜索、NFC等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基于GIS、LBS和远距离探测等技术的新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创新也开始粉墨登场,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基础。

(3)云计算是智慧云社区的高效技术实现方式

众多IT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一直是困扰物管公司的问题,云主机、云托管的发展让IT成为一种按需采购的服务。将信息门户、社区安防、物管等系统布署在云平台上,物管不需要专门的IT人员,却可享受高质量的IT服务和低成本、快速实现的社区智慧应用。

采用云计算技术有利于社区信息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资源可随用户量变化而弹性伸缩,开发者也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基于云平台提供业务。

(4)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的体系架构

支撑智慧云社区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与智能的感知、随时随地的快速立体接入、高速宽带和按需传送的信息网络、智慧的平台等。这些技术分层衔接,构成了智慧云社区的信息化支撑架构,见图1。

信息基础架构底层是由物联网、固网和移动网络组成的智能网络层,其作用是对目标对象进行感知、数据采集和传送,是智慧云社区的感知和神经网络。之上是由IT、电信能力、数据中心组成的云社区统一平台,是智慧云社区的大脑。平台为各种智慧应用提供公共的基础服务,如编码规范、通信标准、名字服务、安全服务等,使新的智慧应用能多快好省地开发出来。智慧云社区利用统一平台提供的社区物管系统和面向居民、物管的应用客户端,通过众多合作伙伴开发的智慧应用,为物管和居民提供涵盖社区衣食住行娱的智慧生活圈。

智能网络和社区云平台构成了智慧云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能够共享各种软硬件和网络资源,提供信息、应用整合能力,提供快速应用生成、系统集成和数据分析能力,其扩展性决定了在之上开发的应用的扩展性。这是智慧云社区建设中必须首先规划、建设好的基础平台。

6 智慧云社区的应用方向

(1)智慧生活云

智慧生活云在社区门户基础上整合了智慧家居应用、社区自营应用、社区应用超市等智慧体验应用。互联网iTV拥有百套直播数字电视节目、5万小时影视点播,还有高清直播及点播节目,带给用户高品质的视听娱乐享受。

智慧生活云基于手机、Pad和iTV,能够将电子商务应用呈现在用户眼前,通过与物管和居委合作,为用户提供社区物业、办证预约等在线服务,以及家政服务、便民网点信息;也可以引入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提供电子购物、团购渠道;还可提供在线票务如院线通、火车通、客运通、福彩、体彩等服务。其它应用包括娱乐游戏、视频社交等。

手机智能宜居系统用智能终端来控制家居设备,通过将家中各种设施集成,构建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管理系统;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设置,即可实现对家居联网设备的集中调度和远程控制。

手机能耗监控系统能够对社区与家庭各种设备的耗能情况进行实时展现和控制,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其后台是对用水、用电、用气、供热供冷等耗能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统一平台。

(2)社区物管云

中国电信的社区物管云分为号百物业总机、移动办公、智能物管应用三大类。号百物业总机提供统一的社区物管平台和居民、物管的应用客户端,其背后是强大的呼叫中心服务和号百接入能力。物管移动办公包括文件流转、工作派单、客户服务、内部通知等功能。智能物管应用包括居民信息管理、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给排水控制、社区环保、安全管理、房屋维修、设备维护、收费、远程抄表、社区医疗和公众代办服务等。

所有服务和信息均可通过iTV、手机或Pad获取,形成居民和物管的良好互动。系统还可与水电煤、电信等公司业务系统相连,向用户提供多屏查看账单和实时支付服务。

(3)智能安防云

智能安防云基于电信网络向社区和居民提供视频监控、家居安防、门禁对讲等服务。居民可随时随地在各种终端上进行家居、社区安防的实时查看。结合支持GPS的移动终端定位能力,辅以电子围墙、全球眼、远程监护等社区安防系统,智能安防云还提供实时报警、告警联动等服务。

手机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家中摄像头的监控情况。用户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转动、调节图像参数,平台具有录像存储、下载、点播等功能。

7 小结

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建设内容包括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统一平台和智慧应用三个层次,其应用可以归集为社区智慧生活、智慧物管和智慧安防三个方向。

智慧云社区建设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探索好的商业模式,在商业和公益间找到平衡,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良性的市场化发展轨道,以促进各种智慧应用的繁荣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朝晖,谭华,李颖. 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大集成[J]. 广东通信技术, 2013(2).

篇7

[关键词] 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校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87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69- 02

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国家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大发展目标,智慧校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促进者智慧校园发展。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美国加州旧金山1990年召开了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会议。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的落地,“智慧城市”开始发展,2009年IBM公司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智慧城市在中国开始建设,目前,智慧双流,智慧上海,智慧深圳已逐渐发展起来。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功能

虽然智慧城市提出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MB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大数据平台,利用模式识别、云计算、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从而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方面功能有:智慧建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智慧医疗、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推动电子商务的变革;建立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发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3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智慧校园指的是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或安装到教室、图书挂、餐厅、实验室、会议室、宿舍楼等学习、活动、生活区域的各个地方作为终端设备,对这些终端设备用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物联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资源集成处理,工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

建立网络科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行教师教学研究积分管理,共享科研类应用软件及其主题科研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校园文化板块,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社团活动安排、各类竞赛情况,同时利用查询页面推送信息宣传,提供优秀资源共享。

建立一站式校园生活平台,通过电子钱包、电子饭卡、自主缴费组建一卡通一站式缴费平台,并在移动终端与文化板块相连接,增加洗衣机、运动场馆等的预约模块,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活共促互建。

4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式,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先后有南京、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医疗、政务、商业、教育等各方面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于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整合、管理,故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与之相配套。

高校是知识聚集、人才培养、信息科技发展之地,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知识传播和利用的主要阵地。高校拥有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高校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朝着知识化、创新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11工程”建立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重点院系联合资源共享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相对集中、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备一批具区域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库,专人管理,共同享用,避免了资源重复购置的浪费。智慧城市建设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智慧图书馆”,其作为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纯净高校的公共文化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实践与应用,2011(2).

篇8

关键词: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互联网

一、 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涉及主要涉及如下单位:政府、核心医疗机构(掌握主要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再加上需要医疗服务的社会公众,以及在具体行业服务运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涉及大量ICT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运营商)即构成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二、 智慧医疗应用推广的意义和目标

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体制甚至机制上的问题,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智慧医疗的实施可以提升医疗机构个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强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医疗机构形成高效有机的整体,从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让社会公众的相关民生满意度提升。

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对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具体见下图一,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是工作重点之一,除了上述意义之外,最终还可以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

医疗卫生行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平台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互动,使所有社会公众及时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完善终身的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

三、 智慧医疗的主要系统框图描述

智慧医疗系统主要框图应该由如前所述的核心要素围绕对病患/社会公众的服务构成,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各级计生委);主导核心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含主索引);核心医疗机构,其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医疗的基础;基层医疗机构等。核心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联网+应用平台是以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核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医疗服务的病患(社会公众),这四大块之间形成网状联系,最终围绕病患(社会公众)形成有机运作的整体。具体见图2。

就核心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展开分析,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感知层,其中数据层是关键。数据层主要指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包括WIFI、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感知层指的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如便携类血压/血糖/心电监测传感器等。

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国家认可的最终系统框图和相应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层目前各省市开展最多的工作为电子病历,目前也正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

四、 近期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1. 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智慧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2. 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目前的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包括WIFI和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设计开发自适应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接口使得相关数据得到及时高效不失真传输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突破,第二,目前市场上在用的专用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对接,开放性差,缺乏行业公认的公用协议,目前在车联网领域,公用协议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并在逐步解决中,中国移动已经在前几年推出了规范物联网终端与M2M平台间数据通信和用于终端规范管理的WMMP协议,并且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积极推广,值得智慧医疗产业在发展专用传感器时借鉴;第三,专用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需要法律层面制定相应法规进行保护并明确相应的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标杆项目的实施同步探索解决,产业化是促进专用传感器研发突破和相关问题解决的有效推手。

3. 创新运营模式。智慧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就医模式,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应用让卫生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最稀缺的资源,医生尤其是名医,其生产力得到了彻底解放,解决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但是对于相应的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就要创新运营模式。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把现有的卫生医疗行业打造成一个开放、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政府应该在满足相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引导各类医疗机构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医疗需求。

4. 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在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将另外三个层面,即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融合成一个高效有机的整体,而且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未必完成所有数据的物理集中,但肯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视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是一个逻辑集中管理平台,其数据分散在各处,通过核心模型虚拟成完整的数据集合,其中目前各省市都在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大数据应用就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电子病历),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已建成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期项目目前包括三个库:(1)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3)动态远程检测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在医院、或社区监护平台实时查看被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被监护者或其家人在家中、办公场所、在户外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体实时体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完成远端信息的连续、实时、准确采集。远程医疗监测平台随时随地的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血糖、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目前实现了血压或心率远程监测。当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临界值的时候,系统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负责的值班护士,医生和平台维护人员,另外相关医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具体信息和数据的移动查询。

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智慧医疗产业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投入,及早建设。

五、 智慧医疗产业的内涵

智慧医疗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产业融合新趋势,正如约翰.索普指出的,“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广泛化、先进的通信能力消除了时空的约束,经营的本质甚至整个产业都需要重新定义”。也就是,当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要求相关行业进行信息技术之外的配套改革的地步时,“完成这些变革需要重组产业的边界,至少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行规则”。而且智慧医疗产业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的特点,所谓智慧只有通过医疗产业的两化融合和对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形象地描述,通过各种先进的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应用是智慧医疗产业的血管与肌肉,而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大脑,核心医疗机构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心脏。

六、 智慧医疗产业近期应用热点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而这两个应用热点带来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

随着国内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全覆盖已经是现实,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通过移动的4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心血管疾病的远程诊疗,并可以在省人民医院本部远程指导其他医院进行现场手术,大大提高了核心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效率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年,基于移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系统将覆盖全国近30家医院,远至陕西富平。另外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卫计委将尝试建设覆盖全省的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系统。

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利用先进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医用,更多地体现了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带来的革命性的商业影响。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的潜在商业影响很大,到2020年,医疗成本将占美国GDP的20%,超过4万亿美元,这其中将有一办用于慢性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保健和监测获得更好的治疗,充分降低住院治疗成本,并充分体现了以病患为核心的模式特点。而在国内,养老问题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也更加凸显,老年人也是慢性病患者的主体,另外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患者数量数目庞大,因此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浮出水面,其在国内的商业影响相比美国更加巨大,需要相关设备生产厂家、通信运营商、IC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充分介入,另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社区医院的协同更是此项工作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其运作体系相当复杂,甚至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下由各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予以落地,这将是智慧医疗产业在近期最大的一块蛋糕。

七、 智慧医疗发展的产业模式建议

在目前的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凸显成两种模式,即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方面,挂号应用是已经开展比较成熟和普遍的一个应用,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所伴随的是各个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和鼓楼医院都已经组建了医院集团,并且向社区医院进行服务延伸。

对于这两种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绝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智慧医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医改的切入点之一,智慧医疗的产业模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从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来看,智慧医疗产业的各核心要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要素协同重于单要素主导,并且通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最终实现一致的信息流带来相关产业的融合和系统的重组。因此,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制定)和政策引导扶持的前提下,要积极发挥核心医疗机构、通信运营商和主流ICT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智慧医疗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美)柯本,(美)布朗,(美)普里查德,著.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美)斯奈德,著.4G革命:无线新时代[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新时期 中小城市 智慧城市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65-1

0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各类城市病日渐增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将信息等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建设智慧城市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整合、优化城市资源,还能够实现智能化目标。因此,加强对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主要是指将信息、通信等技术作为基础,感测、分析及整合城市各类关键资源,并针对城市民生、环保等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新时期下,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桎梏

中小城市作为我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中小城市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党和国家在提出“智慧城市”后,大量中小城市迅速涌入到这股热潮当中,但是,一些城市并没有对实际情况作出详细调查,缺乏科学规划,随意性较强,且智慧城市建设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极易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1]。

其次,缺乏创新性,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创造性、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并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中小城市自身发展还难以承担智慧城市建设重任,在盲目建设过程中,照抄照搬其他城市,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最后,实践能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但是,中小城市自足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仅能够依靠外界技术支持,而这些核心技术一般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且财政资金不足,不能够将资金投放到技术研发中,另外,“信息孤岛”问题也是影响中小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

3新时期下,中小城市摆脱桎梏的有效途径

3.1立足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中小城市应立足于城市发展历史、特点等因素,不能够摒弃传统文化,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为城市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发现城市的比较优势,并强化公众认同感,并与相邻城市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还可以积极学习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经验,如:上海、沈阳等,通过发挥城市优势,解决阻碍城市发展的困难,实现点、线、面持续发展。

3.2明确市场需求,完善细节建设

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通过依附市场发挥杠杆作用等,创造出更多智慧市场发展新态势,从而实现智慧增长。因此,中小城市要立足于本地市场需求,协调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积极建设惠民工程等。

另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城市发展各个细节,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为公民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

不仅如此,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最终是要服务于公民。基于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了解公民的感受,增加人性化建设目标,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注重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2]。

因此,中小城市要树立创新理念,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信息技术研发等服务平台,积极与当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创造并优化智慧城市技术创新的软硬件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技术发展新型产业形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人才是技术研发的基础,要培养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并适当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保障人才不会流失,从而为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3.4实现信息交流,打破孤岛信息

首先,统一技术标准,建立统一信息化框架标准,为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统一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并加强与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其次,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前期规划,确保规划合理性,才能够指导建设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分工协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有序进行,并及时获取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最大程度整合、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加强管理,建立并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城市部门之间横向、纵向之间的有效合作,确保业务上传下达,以此来提高智慧建设有效性[3]。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复杂性工程,涉及工作内容较广,难度较大。因此,新时期下,中小城市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现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明确自身桎梏,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找到比较优势,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赵俊(1980~),女,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测绘与地理信息。

参考文献

[1]明,许春雯,黄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J].电子政务,2010,18(03):259-261.

篇10

一、智慧旅游的相关概念

智慧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与方式,它迥异于传统旅游当中的旅游吸引物或产品类型。它的提出得益于“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发展,是后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智慧旅游的提出也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是在新技术浪潮席卷之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指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

智慧旅游的提出有着相关理论概念的发展,也深受时代条件所影响。具体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也有其发展和推广的必要性。首先,是对我国庞大的旅游市场的满足。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智慧旅游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更优质和便利的服务,满足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其次智慧旅游所需要的云计算、移动设备、物联网等技术已越发成熟,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和落实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智慧旅游的技术背景和时代背景是发展智慧旅游的前提基础,而对智慧旅游相关内涵的理解则为进一步深化智慧旅游发展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保障。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技术,借助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为旅游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和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

二、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镇江于2010年率先引入“智慧旅游”理念,并开展了相关的项目建设:2011年建立了挂靠国家旅游局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试水智慧旅游设备、软件和应用模式的研制 开发、试点与推广活动,一系列的举措为全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率先提供了示范。镇江之后,囊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和南京在内的江苏7地市结成“智慧旅游联盟”,实现了个别城市的旅游开发向智慧旅游城市群的迈进。到2012年,此旅游城市群走出城市的界限,形成省际之间、市际之间的联盟。据资料统计,到2012年10月止,我国已有江苏、浙江、北京等开展了智慧旅游的试点和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同时,作为智慧旅游市场主体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线电子商务企业――淘宝、去哪儿、携程等,航空企业的国航和东航等也纷纷尝试智慧旅游业务,颠覆既有的市场,不断改变自身运营模式,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上的支撑。例如,淘宝网推出智能手机旅游服务,发展智能手机淘宝旅游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查询、预订、购票、支付等服务;去哪儿网推出“智慧旅游数字服务”,设计网格状服务流程,保证消费者从搜索、预定、支付到评价旅游产品的使用流程,按机票、火车票、酒店等横向产品,互联网、手机多媒体终端等纵向服务渠道两个维度为消费者提供数字化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智慧旅游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还存在的不足和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科技研发与实施技术力量的相对脱节、对智慧旅游相关理念的理解不清、盲目跟风概念炒作以及智慧旅游的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缺失等。

三、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国智慧旅游起步时间晚,在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基础,应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并放眼于智慧旅游的未来发展,使之与我国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接轨并合,通过新时代智慧旅游的推广来达到推进我国旅游产业大发展的目的。

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旅游业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以及当地各领域和各产业部门,智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智慧城市的支撑,是智慧城市的有机构成。基于智慧旅游的牵涉领域广,我国智慧旅游的未来发展应立足于大领域、大视角。具体来说,即我国的智慧旅游建设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统筹规划,做到移动网络、物联网建设、信息安全、三网融合等基础设施建设相互结合一步到位;同时要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信息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