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渔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渔业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渔业技术

篇1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学习型社会技术与就业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1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2)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4)工业化与信息化。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2 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2.1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 

(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 

2.2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篇2

1.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症结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植,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知与认可。通过上到国家层面,下到省市各地区的职业学校示范校、骨干校建设项目的评选、建设与政策激励,各地各层次的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热门词。职业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是直接与紧密的,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各个部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对应行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采用的是政府为主导的办学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对各职业院校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并负责学历证书的发放。现行较多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即在取得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的同时,要求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措施的目的是力求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但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与发放部门也是政府的劳动、人事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只是起着指导与借鉴的作用,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的需求存在的一定的脱节。

2.校企合作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现今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它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培养水平,但从实践的过程与结果来看,这种点对点的合作也显露出许多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各方的认识问题。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认识与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真正形成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合作不多。

(2)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问题。存在企业“冷”学校“热”的问题,缺乏“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深层次合作。

(3)具体操作问题。职业学校要保持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又需要与企业合作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同时,在充满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很难长期的、稳定的、全面满足职业学校的教学需要。

(4)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环节及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5)缺乏有力度的制度保障和监管机制。

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力量与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仅仅局限于学校企业点对点的合作,且合作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矛盾;究根问底,出现这些问题的最核心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机制问题。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问题

国家建设文化大国战略的提出,给文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艺术设计行业是文创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工作虽需要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但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正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培养的。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重视系统性教学,轻职业技能的培养。经过近十年的自身发展与梳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开始注重针对技术岗位能力的训练,并根据职业能力的标准来制定教学计划。

同时,现在的高职类艺术设计学生普遍存在着主动思考意识不足、专业面狭窄、交流互动能力较弱等问题,而与这些现象恰恰相反的是,艺术设计却又是一个需要主动探究与创造、需要交流与团队协作的工作。高职院校的设计类专业如何在重视对岗位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有效的加强学生的创意、交流、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到“创意与技能并重”,也是摆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面前的问题。

二、国外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经验

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于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上就可以得到印证。现今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体系健全的职教模式有很多,同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特色,这其中尤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模式和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GBE”模式最具代表性。但这三种模式中,都毫无例外的将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作用放在了显著的位置。

德国的“IHK”职业证书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双元制模式,其推行的高标准、系统化的“IHK”职业认证体系功不可没。IHK证书由德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考,已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权威证书,并通行于欧洲甚至世界。IHK证书的含金度正是由于行业、企业为主导,组织进行高质量、全真环境中的培训、考试环节。同时,由行业协会支持安排、学校辅助配合来进行社会实训,反复进行多次的―员工―学生的身份转换,学生毕业后直接可到安排的单位就职,真正做到了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澳大利亚 “TAFE”模式

澳大利亚“TAFE”模式比较接近于我国的职业学校,但其所实行的课程标准大都是以行业协会主持制定的行业标准来执行的,并做到了全国(或地区)的统一,行业协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并指导制定“培训包”,核心能力要求细化到每一节课程与每一段任务安排。职业学校在整个体系中只是作为执行者的角色。

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GBE”模式

行业协会与学校安排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专家构成行业委员会,按照该行业岗位群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职业能力目标。行业协会及专家指导学校依此目标构建教学模块与制定教学大纲。打破原有理论课、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将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培养贯穿于整体教学的体系始终。

三、构建行业协会参与下的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新机制

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提升现有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教学质量。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学生在设计学习生涯的中后期,特别是进入二、三年级的专题设计、综合设计课程单元,普遍会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设计实践教学方式。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安排、学生的实操能力等因素制约,在实际的项目化教学中,真实项目引入较少,大多以虚拟项目作为设计案例开展实践。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设计周期与学校的课程时间不对等,即使学校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设计作品,但学生完成设计过程往往会长于社会的时间要求,久而久之使企业与院校合作进行项目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还存在着企业需求与学校所需项目间信息传达不畅等问题。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通过企业提供的设计需求信息,选择一些设计周期要求不高,偏重于概念方案设计的项目在行业协会的窗口进行,各设计院校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来进行项目“接单”,协会可通过“设计评标”、“委托设计”的方式牵线院校与企业的设计合作关系。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学生获得一线真实项目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使企业以较小的经济付出获得优秀的创意作品,从而获得校企合作的双赢。设计完成后企业还可以对该院校的作品制作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社会激励机制来体现具体院校的教学质量,形成院校间良性的质量竞争。

行业协会、学校共建“工作室”

早在150多年前,现代设计的“鼻祖”―德国“包豪斯”学院就以创立“工作室作坊”教学模式,它仍是当今艺术设计教学学习借鉴的。建立行业协会牵头的“企业+学校”共建“工作室”是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最佳切入口。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组建的各个工作室可相对独立,又能相互关联,可体现现场教学与创业模拟的特点。“工作室”可采用绩效评分,在学生完成项目并得到企业、学校老师的认可后,可抵作相应的学分。“工作室”打破原有课堂的概念,“师生关系”被替换成“师徒关系”,进而可能会转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直接被企业聘用,成为学生、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的良好平台。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功能,打造综合性信息平台。

政府可进一步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如以政府牵头,协会主办各类的设计竞赛,提高比赛的级别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对于优秀的学生与设计作品可通过协会平台进行推荐与。协会需转变过去“老好人”的角色,严格把控评审、推荐的客观性与质量。可借鉴德国“IHK”证书制度,提高现有资格证书的获取门槛,只有形成良性的长效机制,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成为真正衡量人才水平的“市场名片”。

4.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回炉”制度,以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带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环节,以行业协会为组织单位,按专业领域不定向安排教师专业实践,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激励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行之有效,不走过场的教师定期社会实践制度能有效保证从事一线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业务能力,从而促进教学内容与市场的接轨。

篇3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英文摘要】Atpresent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isintheprogr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informationalizationfacescomplicatedandvarioussocialdemands,whichneedsustomakestrategicchoicefromthecombinationofrealisticdemandsandlong-termdevelopment,thatis,constructingtasksandachievingmodesindifferentstage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life-longeducationalideaandtargetoflearningsociety,infiltratinglife-longeducationalidea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andgraduallyformingthesystem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whichcanmergeintolearningsociety.So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andlearningsystemmustbechanged.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learningsociety/life-longeducation/learner/learningorganization/learningsystem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技术在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性的转变。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在还没有真正形成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同时,却面临着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即工业化和信息化平行发展,这就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而多变的要求。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二)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

化的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

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四)工业化与信息化

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面对如此复杂而多变的需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从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结合上作出战略和策略的选择。既要以终身教育理念和型社会的目标,总揽和架构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实现形式,又要在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渗透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逐步形成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因此,把握职业技术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体现,对于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与现实意义。

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讨论终身教育理念,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融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要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这里需特别提及“知识革命”这个概念。“知识革命”在国内提得不多,但是在国际上关于这一概念的讨论已相当普遍,在很多国际机构的报馆之间都会提到正在经历的这场革命对未来的影响。《美国国家知识评估大纲》里对知识革命描述如下:“近几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世界运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长途通讯价格的下降,机的普及,全球网络的出现,以及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创造出10年前根本不可能想像的新产品、新服务系统、新兴行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革命。”

这里面讲到的知识革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因为这场知识革命正在改变着世界运动方式,改变着产业结构,也在改变着产品生产方式,改变着就业方式。从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影响这个角度,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

在型里,学习者面对环境的变化会有新的要求。2001年一份题为《与知识》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知识经济带来工作岗位的变化和模式的变化。社会时期的劳动者,在泰勒制的管理下能够按照岗位规范化要求完成岗位工作,就可以称为工业社会的合格的工作者。当然,这种要求往往注重一些常规。而知识社会的工作经常会发生变化,面对的是很多非常规的问题。因此,知识社会的工作者不仅要按照岗位规范去完成岗位工作,而且要具备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尤其强调不仅要执行上面的指令,而且要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或者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学习者在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发生变化的,当然还有组织的变化,在工业社会是相对固定的,在学习型社会是相对变化的。这就给我们的工作者和学习者提出新的要求,学习者必然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更加宽广的知识基础、职业能力基础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曾经这样讲过:“归根结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这里强调培养不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

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略)

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略)

4.就业与创业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的人中有没有创业人才。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数据,今后10年左右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为1000万~1300万,而我们自己能够提供的岗位为500万~600万。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就业增长已越来越少,所以如何创出一条创业教育之路,需要我们探讨与关注。

5.就业与升学

前几年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开通了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继续去升学的途径,这为不同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但是应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职业教育绝不能搞成一种升学教育,否则就失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

(二)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常常不能与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

在逐步建设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教育培训机构(略)

4.(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还有待探讨。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机构的讨论涉及体系构建中的实体部分,而关于学习制度的讨论则涉及体系构建的软件部分。

讨论这几个学习机构之间的关系,应该从能力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世界劳动组织2003年了题为《公共学习与教育培训》的报告,主要讲知识社会到来以后,工作、学习的变化对于教育培训的,其别谈到能力和能力建设:

基础能力——读写能力、能力、公民资格、社会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在以上能力的基础上,个人能力(自尊、目标之确定和动力、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技能)、集体能力(人际关系、团结合作精神和谈判技能)、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普通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基础能力主要在学校里面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培养,而核心能力应由工作岗位和学校共同培养,网络则为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学习型社会环境中,学习机构扩展为社会学习型组织,各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互补为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中,各种教育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在这些职能里面如何合作,如何整合。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要求表明,教育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学校再也不会是一个为学生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实际上,终身教育意味着学校可以从为人计划一生的沉重负担中摆脱出来。只要社会能为人们以后的生活提供很多学习机会,人们就能取得适应并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复杂世界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整个职业工种消失和出现整个的全新职业,也不应构成重大威胁。”

(三)学习制度

从制度化教育向学习型社会的转变,并不否定制度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而是从单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向终身教育制度转变。

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机构和社会规范。”按照国际上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哈耶克的观点,这种制度是“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

职业技术教育要建立一种制度,能够按照这种制度共同的争取这种规范来维持职业技术教育的运作秩序。所以,关于迈向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特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供讨论。

1.就业导向与文凭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不管是民办,还是国办,体制的健全都是一个前提。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当前的文凭导向。如何从文凭导向转为就业导向,从近几年高校扩招和能学生就业的变化来看,很重要的一条,是市场会逐步改变文凭导向这种观念和意识。

2.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

职业要体现能力本位,必须强调能力建设。不能走普通教育完全学历的路,而应突出能力建设,当毕业生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能力优势时,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强大生命力。2003年国务院提出,大专毕业生不能就业可以到职业学校去技能,拿证书。这就体现了能力对于人们在上谋职的重要性。天津的一所信息工程学校2003年计划招收500多名学生,报名数远远超过计划招生,其中20%的报名者有本科和专历。所以,突出能力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3.单向考核与多向考核

现在的选拔基本上以成绩、知识作为衡量的标准,尽管现在考高职也是有一些侧重的考核,但是能力考核还没有在考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包括经验,经验也是一种能力,这些都不包括在考核里面。所以,要真正体现能力本位,应该在选拔制度上调整。

4.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的职业教育学制是根据普通教育模式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高中段教育,为期三年,不管是哪个专业,不管实际需要,在时间与专业教学安排上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强调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弹性学制与模块教学。

5.衔接、沟通、渗透(略)

6.政府与市场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教育还是要强调政府起主导作用。但是,职业教育应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即使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有没有生命力,最终要接受市场检验。

最近我到四川泸州合江县看了一所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员12000余人。这所学校设备条件非常简陋,但是读的人非常多,而隔壁一所公办职业学校却关了门,后来被这所民办学校买下了。同样是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靠的是市场,而公办学校没有利用好市场机制来增强竞争力。所以,职业教育发展固然需要政府支持,或者某种程度上政府要给些政策,但是市场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更重要的。

7.市场机制与教育(略)

篇4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政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正确心态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不能有正确的认识。遇到问题时,学生往往会被不良情绪所左右,消极对待。政治课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心态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而教学,一节课应安排几分种时间对他们进行心态教育。

1.积极的心态。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积极的人、乐观的人。因为“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要让学生学会笑对生活、笑对人生。建议他们早上起床后,对着镜子微笑三分钟,这样可以使一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告诉他们为什么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的微笑是“价值百万美元的微笑”;鼓励他们多想积极的事,多说积极的话,多做积极的事。学会做做生活的智者、强者。告诉他们“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等待机会”的道理;只有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2.付出的心态。“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可见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先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职高教育归根结底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也是一名职高的政治教师应尽的义务。教育他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教育他们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跟他们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的故事。因为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懂得付出的人,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受人重视。

3.感恩的心态。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家庭对孩子从小就比较迁就,往往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没有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来之不易,导致很多孩子认为父母、长辈的疼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理解和宽容。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告诉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理解与宽容;懂得珍惜学习、珍惜生活,才会懂得珍惜自己未来的职业。

4.坚持的心态。世间没有“失败”二字,只有放弃。告诉学生“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成功和失败之间最主要区别是有没有坚持到底,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一旦选定就必须有坚持不懈的信念。

二、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才华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要让学生乐学、学好,真正成才成人,就要对他们进行千锤百炼,把他们打造成为一块好“钢”。因此,我尽可能采取比较直观、感性、形象的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举办招聘会、知识竞赛,或让他们上课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譬如,为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培养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锻炼他们参与竞争的能力,让他们上台讲课。每节让三五名学生上台,每人讲三至五分钟,让他们体会上台的感觉、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以人格、教育机智、亲和力影响课堂上的所有活动。因此,信任的眼神、鼓励的眼光、灿烂的微笑、幽默机智的引导都会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松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这种激励作用调动起来的无限积极性以及所产生的精神动力,远比分值本身价值高,对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起到了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

三、学会正视自己,面对现实,结合实际择业

要让职高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解决与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重要的是要学会正视自己、面对现实,对变化了的“我”、对新环境中实际的“我”要有客观的估量,特别是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实力。

篇5

智慧舒适家居是系统产品,包括咨询、设计、监理、安装、设备销售和售后服务六大过程。

现在智慧舒适家居行业消费者的痛点主要包括时间成本高,从了解到购买时间较长;专业性问题:客户很难分辨哪个是适合的方案;价格可比性差:为了迎合厂家工程商而只推某个主推的厂家产品;价格不透明:同样的一套产品服务,由于服务商的不同出现,可以出现上万元的差价;安装规范:安装标准规范及不透明,安装周期延长,质量无法控制;设计方案:集成系统设计需要专业和从业经验;从业人员:无职业资格认证,消费者无法知晓;工程质量:无第三方监理,无尺度;材料质量:无专业监督;售后服务:厂家与工程商“踢皮球”现象严重等。

智慧舒适家居集成商能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什么价值呢?主要有解决方案、设备销售、设计费、安装费、软件销售、服务费、售后、工艺创新等。

体现在智慧舒适家居行业的供给侧管理,供给方可以提供的是新能源技术设备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系统设计方案、咨询服务、施工安装和售后服务;而需求方的需求是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一流工艺和安装、一流服务、极致的用户体验和质量保证。供给和需求错位不匹配。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智慧舒适家居集成商未来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供给侧改革之渠道改革路径

在传统模式下,智慧舒适家居集成行业的渠道结构要经过从厂家、一级、二级、三级、工程商,向终端消费者做价值传递。厂家需要着力打造的是价格、成本、科技、产品、质量和服务六大要素。各级商的诉求是品牌、权和利润空间。工程商的价值诉求是客户需求和利润空间。最终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质量、价格和服务,都要工程服务商通过咨询、设计、设备销售、安装和服务来实现。可以看出,在传统模式下,因为多层,尤其是价格方面,这是供给方的问题。消费者的需求不能被同时满足。

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舒适家居集成行业的渠道结构可以做到从厂家―工程商―消费者,缩短中间多级,实现同样的价值传递。通过O2O实现咨询、设计和营销与消费者的对接,让消费者需要服务的时候能以最快的方式找到你,让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出现在客户面前。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设备销售和供应链整合这一B2B的过程和安装售后和线下服务这一2C的过程。

篇6

关键词:手绘;环境艺术专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6-2

0 引言

当下设计行业大部分区域机应用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完成以往很难实现的效果,以至于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减少了手绘课程的课时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绘课程,只教授应用软件的课程。笔者将从各方面来分析及阐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

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1.1 专业名称及内容

从2016年9月开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名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名称冲突,为了有效地区别以免混淆,相关部门对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名称进行的统一的名称改革,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类专业。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农林牧学为主的园艺类的,旨在培养从事园艺生产,园艺产品营销,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艺植物培育养护,花艺设计加工,盆景制作养护,草坪建植养护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绿地养护管理、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花艺设计与经营管理、园林景观要素材料的应用与营销、室内外软环境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内装饰专业整合而成的,旨在培养面向家装设计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展览展示设计公司、家居配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才。本文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是指后两种类型。

1.2 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国内外设计公司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担任着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等岗位的工作。

2 简述一般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成长阶段及具备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计行业岗位从传统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成细分为设计团队、工程建设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几个部分。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如若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设计团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空间设计师,起初并不一定能够接触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从事设计师助理、制图员、绘图员相关工作,帮助设计师完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制作等工作,此时毕业生应熟练地具备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而随着设计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把最终效果图都转发给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制作,既节省了项目制作的时间,又节省了前期设计费用。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够完成设计师助理、制图员或绘图员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慢慢接触基础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主要完成项目设计概念的具化与细化工作,此时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上下级设计人员的方案沟通中完成及时有效的交流。最终,若毕业生自身具备较好的设计创造能力就可以担任主力设计师甚至设计总监的工作,此阶段设计任务主要是设计概念的创想和实践工作,毕业生也基本摆脱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种沟通方式为主协调上下级设计人员的工作,这其中手绘能力尤为重要。

另一个方面,有一部分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效果图也主要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主,这是因为当下一位熟练的效果图后期制作人员的市场薪资较高,而专业的效果图单位收费也不低,在前期投标没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方案投标书全部由本公司设计人员完成,加之时间的限制,多以手绘表现为主。

3 手绘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已经证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双手解放出来了,通过劳动而与外界产生了十分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而神经、大脑通过双手与外界的反应关系的建立与频度,使得双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脑物质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大脑的容量与反应速度都飞速增长。这说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采用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医学界也认为,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甚至有专家直言:由于大脑和手的关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这样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手部的血液回圈丰富且微循环密集,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经末梢数量高达50000,为大脑提供了极多的资讯,从而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手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让人更加聪明,对于设计师来说,手绘活动可以使设计者脑部活动频繁,让他们更有灵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设计构思与创想,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图制作,从而可以胜任如效果图制作员似的工作,但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这类毕业生就很难办法完成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来完成具象的效果图制作,还要有丰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设计。

手绘对于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在跟客户前期沟通时,运用手绘表现完成设计草图可以更具象的与客户在设计概念与细节方面达成双方的共识。假想一下,设计师通过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与客户沟通,利用起码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与修改设计者的初步设想,而这期间客户无所事事,此时会发生设计师与客户无法有效及时沟通的不良后果,从而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更甚者,客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设计师沟通,所以运用手绘来完成与客户的方案沟通是非常适合的方式。根据前文可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中后期上升阶段,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与客户的沟通,还有利于设计团队内部完成上下级设计人员有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若毕业生不能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势必对今后的工作和职业晋升有所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主,不似本科相似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从就业方面来分析,手绘能力的具被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软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时间的才能结束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方向,我们并不否认许多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传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删减手绘课程,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晋升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给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7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004

张根涛 蒋桂娟

摘要:《GPS 测绘技术》是林业信息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本文根据高职院校林业信息专业的特点,确定了GPS 课程在林业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定位,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GPS 课程;林业信息专业;定位

当今,GPS 技术迅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它也逐渐成为我国许多高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由于GPS 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因此,如何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GPS 测绘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现状

1.GPS 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林业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的迅速发展,使GPS 技术在森林调查设计以及林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林权改革、二类调查、造林设计、伐区设计、征占用林地等方面。GPS 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保证了森林调查的工作效率以及调查精确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林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 高职院校GPS 课程的教学现状

《GPS 测绘技术》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它也逐渐成为我国许多高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或专业课。随着GPS 测量定位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相应的人才需求。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如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内容的取舍和更新、实践教学的改革等,以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GPS 测绘技术》课程定位

1.GPS 课程的定位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其专业课程的定位也要始终贯彻这一培养目标。《GPS 测绘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我们认为,其课程理论的学习仅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即可,主要侧重应用型知识以及从业必备的操作技能。理论教学是为实践训练服务的,因此,将课程

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以运用有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或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性目标的教学活动。

2.GPS 课程在林业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定位

根据GPS 技术在林业中的实际应用,《GPS 测绘技术》课程定位在以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 GPS 技术应用为导向,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 GPS 定位的关键理论和重要知识基础上,能使用 GPS 定位技术从事森林调查设计以相关专业工作,如对需要进行勾绘作业的公路、林班、小班等地块进行实地绕测或定点定位,并通过相关软件实现GPS 数据到GIS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数据的转换,生成林业专题图。

三、对《GPS 测绘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1. 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教学定位,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知识,并通过实践训练掌握仪器使用和软件操作。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林业专业的特点,重点安排以下知识点:GPS 系统的构成及其发展现状、GPS 静态定位、动态定位原理、GPS 定位系统的坐标系及坐标转换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 GPS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较好地理解和掌握 GPS 定位的关键理论和重要知识。GPS 技术应用的实践内容包括:GPS 野外数据采集、GPS 数据处理等,使学生熟悉GPS 定位测量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

2. 教学方法和手段

GPS 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应用型专业课,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GPS 测绘技术》课程涉及很多抽象概念、空间概念和动态过程。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将抽象的解释直观化。例如演示接收机在接收和产生测距码时的时间延迟、演示车载GPS 的动态定位过程等。想要学生扎实地掌握GPS 定位系统的坐标系及坐标转换这部分的内容,就要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条理性好,速度慢,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学生测定的点坐标进行演算和推导。

3. 实践教学

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 GPS 测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熟悉各种 GPS 接收机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巩固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的教学过程达到实践教学设计的目的,先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再由学生自已操作,教师指导,直到学生能够独立操作为止,并且要严格要求, 避免学生在实习操作与应用方面的一知半解。

四、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就不能仅仅是学历教育,而更侧重技术应用。高职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定位关系着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岗位和职业针对性, 是否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本文结合所在专业的特点,设计了《GPS 测绘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使学生通过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GPS 定位原理、GPS 数据的采集、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该课程定位较为准确,符合人才需求,教学内容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声享, 陈晶晶, 李夏至.GPS 测量实践教学的尝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21-123

[2] 薛迎春. 对改进《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9(7):59-60

[3] 陈慧. 高职GPS 测量定位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19(2):59-60

[4] 肖永清. 高职教育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 考试周刊,2012,(16):14-15

[5] 陈志荣, 陈娜. GPS 技术及其在林业发展中的运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23):176

[6] 金彩萍, 姜锐. 高职院校课程定位与专业定位初探[J]. 文教资料,2009, (12):233-235

篇8

活动主题:交流促进进步

活动时间:3月2日晚上7:00—8:30 活动地点:博睿楼216

策划人:杨林聚 主持人:杨林聚

参与人员:协会全体会员及化工院部分学生

活动背景:一年一度的节能减排大赛即将到来,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拿到一项课外学术作品奖项不论是对自己将来的考研还是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参加科技竞赛需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例如课题的选择,绝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想到的,提前准备就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大家对于科技竞赛了解十分有限,尤其是大一新生。据本人了解,好多大一新生不参加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它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为了让同学们对科技竞赛有更多的了解,在节能减排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选择在节能减排开始之前请来了科技竞赛强人宋文河(08级),举办了本次活动。

科技竞赛交流会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提前一到两周联系邀请嘉宾,商议活动举办的时间及流程(2月19日已完成),本次活动邀请嘉宾为原南阳师院学生会副主席宋文河,宋文河学长曾多次参加节能减排、挑战杯,并且每次都拿到奖项,最低的为省级三等奖,拿过河南省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其作品《利用餐饮业废油脂加工生物柴油》被当做南阳师院节能减排大赛参考模板。

活动步骤:

一、 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意义,并介绍邀请嘉宾。

二、 由邀请嘉宾讲述自己参加科技竞赛的经历及竞赛流程、准备工作、着手方向、注意事项等(约70分钟)

三、 会员咨询邀请嘉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约15分钟)

四、 主持人总结发言

活动总结:在本次活动开展前两天我到各个班级去动员,情况似乎有点糟,我辛辛苦苦准备的活动,一个意义重大的活动大家似乎并不感兴趣,真的有点心凉。系里由于某些私人原因也没有给予明确的支持,不得已做会员工作做班委工作。

真的我有些失望了,尤其是我了解到同学们不感冒是因为,我们只是一个协会时。活动开始时,我又很感动来了七八十个人,是我预想的两倍。我请的嘉宾不仅如约而至,而且还为我们拉来了另一位高人——他的合作伙伴赛明泽。两位科技竞赛强人以幽默的轻松的话语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参加节能减排的经历,步骤,把大家对看似神秘莫测的科技竞赛讲得很随意,将自己的成绩以一句幸运一概而过,将大家尤其是大一新生对科技竞赛的恐惧一扫而光。

篇9

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与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应有效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不断研究具体专业对接的教育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既遵循自身的规律,又适应市场的变化,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艺术设计 服务社会 对接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也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招生情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正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已达成共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专业对接产业的滞后现象仍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不断研究具体专业对接的教育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既遵循自身的规律,又适应市场的变化。

一、专业教育与产业对接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它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专门人才。这种职业的社会特性,要求不同的高职专业师生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黄炎培在创立中华职业学校之初,强调“社会化是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生命”。所谓“社会化”,就是“办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德国的“双元制”职教理论是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职教理论和方法,其根本的核心就是产教结合,关键是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艺术设计专业与产业对接在高职教育中的问题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动漫产业、印刷设计等新兴设计行业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使得高职专业教育应接不暇。由于教育具有周期性,特别是职业教育,从职业岗位开发成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准备都需要一个过程,使学校很难具备相应的开发能力,或开发能力还很弱;另一方面,教师的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难免出现专业与新兴产业对接的滞后问题。

艺术设计教育与其他专业一样,在体制上存在校企对接机制缺失现象。宏观上,地方政府没有在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把职业教育对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规划与统筹;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而职业院校在积极呼应、主动融入、有效对接新兴产业的超前意识也不够。因此,出现对接滞后与低水平就在所难免,造成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内涵不够丰富,仅仅是在专业名称与课程设置上的有限对接,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过程管理、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都未能跟上。对接专业的技术优势不突出,企业与学校缺少互动,最终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随之萎缩。

三、艺术设计专业与服务社会产业的有效对接的思考

(一)了解市场,捕捉专业调整与发展的大趋势

首先要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认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明晰专业发展大方向。在专业建设上,要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整体主动服务的意识,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办法改造,增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能力。还要积极发挥创意设计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功能与促进作用,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布局,改革、改造、合并传统专业课程,开设有利于社会的新兴专业基础课程与新兴产业对接的专业课程。大力推行“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教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利用企业和行业的资源优势,建立定期校企互动机制

学校与广告公司、出版社、印刷包装设计公司、传媒设计公司等相关社会机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机制,充分利用各方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建立产业合作关系;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和专业发展对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成立由对口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职能部门领导和资深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进行专业论证和调研,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有效利用企业和行业的资源优势,建立经常性的行业和企业调研点,有主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企业走访活动。主动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来校交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相关信息和要求。

(三)围绕职业岗位、生产实践使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对接

依照设计行业服务社会范围,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计划。突出学习“内容的出发点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意义”即学为所用的基本策略,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组织。构建相适应的基础设计课、专业方向设计课及综合实践课,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的实践课程对接。

另外,艺术设计教育还应重视文化的对接。与企业文化对接是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内化过程,把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进行融合,注意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挖掘专业在学校建设中的技术魅力。

以任务和行动为特征的企业生产过程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深入研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与服务社会的对接,更体现了“做中学”和“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基本策略,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即企业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为输送社会服务人才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孔祥富.产教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所在[J].职教通讯,2006(12).

篇10

作者简介:张春苗,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何铁春,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病程的延长,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延误患者的后续治疗。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自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62例,在传统引流的基础上,改进了引流方法,加强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6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其中肥胖29例,60岁以上33例,国际TNM分期:I期38例,Ⅱ期95例,Ⅲ期29例。手术方式选择:乳腺癌根治术8例,改良根治术132例,保乳根治术22例,发生积液22例。

1.2方法

1.2.1162例患者均在术中放置自制的引流管(普通16号橡胶引流管从中间劈开呈丫字型,分别置于胸骨旁及腋下)

1.2.2患者在术后用纱布敷料覆盖手术切口,加棉垫,80例胸带加压包扎,82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2.3引流管外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采用胃肠减压一次性负压引流盒。

1.2.4术后5~14 d拔除引流管后进行患侧肩部功能锻炼。

2结果

胸带加压包扎组平均拔管时间为5-10天,弹力绷带组平均拔管时间为3-7天。有8人在术后半个月后拔管,均为肥胖患者,有22人出现局部皮下积液,1例经穿刺抽吸后而治愈;21例经过重新放置引流管于10 d后痊愈;有24病出现皮瓣坏死。 重新放置引流管有如下几种方式:2例因引流管腋下分支纤维束堵塞,拔除丫型引流管后,于腋下置带侧孔胶管引流一枚,6例因胸大肌外缘少量积液,给予套管针,于积液皮瓣最低处穿刺,外接10ml负压注射器。13例腋下中等量积液,选用输液器末端头皮针连接管剪侧孔于积液最低处皮瓣戳孔引出,接20ml负压注射器。均于5 天内拔管治愈。

3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逐渐年轻化。尽管乳腺癌的外科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乳腺癌根治术仍旧作为大部分患者的首选的外科治疗方式。乳腺癌根治术创伤面积大,即使创面得到彻底止血,由于皮下脂肪及淋巴管丰富,创面的渗血、上肢淋巴液回流不畅、皮下毛细血管外压力降低等因素,使得术后皮下积液成了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高达14.5%-59.5%[1],皮下积液影响切口愈合,易致皮瓣坏死,并影响术后放、化疗,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从而不能达到最佳综合治疗效果。

传统的引流方式多为腋下及胸骨旁各置引流管一枚,引流管多,护理较麻烦,且侧孔易堵塞。我们采用丫字型引流管,将一条引流管从中间劈开,分别置于胸骨旁及腋下,两半管汇合后于腋前线第7肋间皮肤戳孔引出,仅为一条引流管,接一个负压吸引器,便于护理。且患者携带方便,半管引流充分,不易堵塞。需要注意的是,两半管需用可吸收线固定于胸骨旁及腋下,防止移位,引流不确切。固定打结时需与管壁保持一定距离,防止拔管时受阻。经临床观察,术后采用弹力绷带优于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方式,由于胸带弹性较小,如果包扎过紧不仅呼吸受阻,不但不能达到引流效果,还可能导致皮瓣的血循环不良,创面发生感染,皮瓣发生坏死。弹力绷带具有弹性,压力相对柔和,可以有效的防止局部压力过大或过小。对于术后皮下积液的患者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积液量较少的患者,如果积液量少于5ml,我们选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并局部加压包扎,每2-3天抽吸1次,一般抽吸2-3次即可治愈。如果积液量大于5ml小于20ml,我们留置普通输液套管针,置管方便,引流通畅,不必局部加压包扎,不限制功能锻炼。末端接10ml或20ml注射器,拔除针芯,固定,形成负压。一般3-5天可治愈。引流效果较穿刺加压更为可靠,但易被坏死组织及纤维束所堵塞。如果积液量大于20ml,可采用输液器末端小辫绳,剪3-4个侧孔,于积液最低点皮瓣处戳孔置入固定。末端接负压注射器。此种引流方式引流效果确实,不易堵塞。一般4-8天内均可拔管。另外我们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因为改进了引流方式,所以强调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手部及前臂开始活动,在术后第5天左右,开始肩部活动,临床观察到,与传统引流相比,引流量没有增加。如肩部活动过早,会造成淋巴漏加重,如果活动过晚,术后患肢肿胀持续时间较长。临床观察到,皮下积液较易于发生在肥胖病例中,原因可能是肥胖患者腋窝清扫后残腔较大,脂肪坏死较多,因此,针对肥胖病例尤其应该加强引流及创面的观察。

以上是我们改进引流方式,加强皮下积液处理后的一些成功经验的体会。但是,术中的一些处理方式对于减少引流液,防止皮下积液产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在术中就做好预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电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组织进行切割及凝固止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完善、不留线结,提高手术速度等优点,并促进了外科手术的进步,但是如果术中没有做到合理应用,有可能引起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反而对病情恢复不利。

在乳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电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脂肪液化、皮瓣坏死、术后出血、术后淋巴瘘,从而引起局部积液及感染,切口愈合受影响,对患者的恢复影响极大,也给临床医师增加许多额外工作量,如何避免使用电刀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外科医师值得重视的问题。电刀产生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主要是因为使用电刀时局部会产在200℃~1000℃之间高温,高频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液化,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另外在皮瓣上烧灼过多直接影响血液循环,在淋巴脂肪组织丰富处切割会造成局部淋巴管网的开放及脂肪组织液化坏死,引起皮下积液[2]。emest等[3]研究也发现应用电刀游离皮瓣组患者其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手术刀操作组;其原因可能是增加其热损伤、脂肪液化、皮下硬结和坏死组织等增加了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4]。乳腺癌根治术时要做到合理应用电刀。游离皮瓣时,解剖层次要清楚,切皮至皮下浅筋膜浅面,在皮肤真皮层与皮下浅筋膜间游离皮瓣既能有效地避免出血,又能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瓣厚度适中;止血采用点凝;清扫腋窝时合理使用电刀,仔细结扎小血管及淋巴管。术中电刀火力过大是导致皮下脂肪液化是术后皮下积液最常见原因之一。故火力调节达到可切割即可,进行有张力切割,即通过手术者及助手用手或镊子、钳牵拉,使正要切开处形成一定张力,在切口处尽量先切断脂肪间筋膜,电刀所点之处切口迅速切开并向两侧分离。电刀移动要快,可以避免电刀过长时间接触同一切割点而造成脂肪液化。皮下积血多发生在胸大肌外侧和胸骨缘处,呈暗红色,导致皮下积液[5]。电凝止血只烧点,不烧面,尽量缩小烧灼点,较大出血先钳夹再电凝。

术后皮下积液最常见位置是腋下及肋弓处,这两处是淋巴管聚集通过处,最常见原因是分离清扫腋窝脂肪及淋巴结时淋巴管残端处理不恰当,电刀对较小的淋巴管有电凝关闭作用,但对较大的淋巴管则难以达到完全关闭。术中见淋巴液流出呈淡黄色,但术野往往因血染及淋巴液流动速度极慢,淋巴管不像出血那样受到足够重视,不易及时发现,尤其是对较粗淋巴管未行结扎或结扎不牢,则易致术后产生皮下积液,而且皮下积液生成量较多及速度较快,每日可达250ml。我们对分离清扫腋窝时适当运用电刀,对可见纤维条索状可疑淋巴管断端尽可能再加钳夹并结扎,对粗血管断端及淋巴管丰富区多采用结扎法,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及淋巴瘘并发症。

另外术后引流管拔除过早、首次换药后外加压包扎不均匀或过松、病人患侧肩关节过早或过度外展活动都可以造成皮下积液。

综上所述,只要注意术中的操作要点,术后采用正确的引流加压包扎方式,指导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乳腺癌术后的皮下积液一定会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Teneu GS,Singer JA.Axillary venus combined axilary and pectoral drainage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J].Surg Gynecol obstet,1992,175(5):437

[2]冀雪梅.乳腺癌病人手术后皮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分析与防治[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57-58

[3]emest a, edward c, carola s.seroma fomation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 [J].the breast joumal.2008,9(1):385

[4]潘龙文,褚海波,徐永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防治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9):1066-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