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和初级阶段,其教育效果和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和引导。数学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内容,更是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量、形、空间及时间等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脑海中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引导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幼儿对于生活与社会的万事万物还处于认知阶段,对什么东西都还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使学生掌握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将数学知识和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有利于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生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次,生活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措施探析
(一)借助生活教具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形象最直观的展示品和借助物,对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教具,发挥其各自对教学的有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运算的概念,老师可以借助苹果或者橘子等教具展开教学,如“数橘子”,让学生在亲身数一数的过程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分类”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书包里将自己带来的所有物品,如手帕、水杯、皮球、铅笔盒等物品,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事先弄好的“标记”筐,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认真观察,看看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根据每一个篮筐中的标记要求将这些物品一一投放到适合的篮筐中,完成物品的分类。这样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因此,老师在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创设生动的富有创意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比一比”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做好的一扇门的教具,然后在顶上挂上一串铃铛,让学生挨个来摸摸看,看自己是否能触碰到铃铛。然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同学可以碰到铃铛,而且铃铛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有些小朋友却不能碰到。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入新课。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简单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设计“吃饼干”的游戏,让学生在吃饼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饼干啃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圆等,让学生对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设计红绿灯的游戏,让学生在红灯时所有人停止手头的动作,坚持十秒,并且让学生一起数十秒,从而增强学生脑海中对“秒”的概念的理解。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幼儿的天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在传授知识之余,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了数的相关概念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或者留意生活中的数量概念。这时学生就会观察留意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概念的存在,如年年龄、电话号码等,并且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数的简单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看日历,明白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与关系等。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在幼儿数学教育阶段实现生活化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现代幼儿实验绘画是一种以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幼儿绘画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孩子主体性绘画创作达到创造力、想象力潜能开发的教学模式,他的教育核心是探索、发现、创造。它有两层含义:其一,每次教学都象一次一次探险,象一次旅游,老师的任务不是去教孩子怎么画,而是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感知美的事物,通过对话、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带孩子们去探寻一个未知的(图形、色彩、情感)世界,激发幼儿潜意识中的艺术想象力;引导、触发幼儿画面的激情,提供一定的艺术技能支撑,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其二,把构成的理念和实践引入儿童绘画教学,通过图形组合,打散重建、异质同构、抽象变形等手法,将点、线、面、色等绘画元素分解打散,让儿童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方式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图形,如同做实验,培养幼儿动脑、动手的创造能力,这种实验绘画的结果,引发的是孩子创造性思维。
幼儿绘画和成人的创作一样,要涉及到使用绘画工具、材料,运用美术的基本语汇――线条、形状、色彩;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段――造型、构图、改色。那么通过哪些途径去挖掘幼儿的这种潜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在幼儿实验绘画的教学方法,创编实验绘画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要突破现有的绘画教学弊端,必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开展系列的研究,提升经验,让绘画和我们设想的一样,成为幼儿一次次快乐的旅行。
在实践中,我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切入:
1.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提升出现代幼儿实验绘画的教学模式。
形色刺激――即丰富幼儿内在图式;引发创造――激发幼儿创造思维获得成功体验;作品赏析――师幼互评互讲,互相借鉴。
(1)形的研究――黑白画教学
在幼儿绘画语言中,形是幼儿创作的基础。幼儿时期图式思维是引发幼儿创造的有效策略,黑白画是图式思维的最好表现方式,因此,我的探索从黑白画入手。
我们知道表达的基础是“观察”,让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并引导孩子将生活中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表达出来。记得我第一次让孩子画黑白十六格,许多孩子开始拿到纸非常兴奋,因为孩子们从来都不曾想到会让他们自由想、自由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当画了几格以后,许多孩子就不知道画什么了,因为他画完了他脑中所存贮的事物图形,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状态令我感到吃惊――我们的孩子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是多么欠缺,由此引发了孩子的认知冲突,这时,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让孩子在画一画,停一停,走出去,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的过程中,非常自然的关注起周围的事物了。另外,让孩子变着法子组合,当孩子能想象出许多生活中的图形后,教师着力引导他们去变一变,这样图形就呈几何样的多了起来,孩子就像是在做科学实验一样,感到神奇而不可思议。
黑白画虽然也是一支笔、一张纸,但孩子完全要凭自己的感受去表现,凭自己的观察所得去组合,幼儿初次的创造就在此诞生了。由于活动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功感,孩子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2)色的研究――油画棒画、水粉画教学
形与色始终是绘画语言的两大元素,幼儿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幼儿园的孩子对色彩创作特别感兴趣。现代实验绘画既要有图形的基础,也要有色彩的基础。如何引发孩子运用色彩去表达心灵中对美好世界的强烈感受呢?这需要我们在黑白画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油画棒画、水粉画的系列教学,让孩子逐步感受过渡色以及色系差异。
(3)综合运用――刮画、剪贴画、砂纸画教学
经过黑白画与油画棒画、水粉画的形、色感受之后,当幼儿有一定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将刮画、剪贴画拙朴自然的造型、砂纸画丰富大胆的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幼儿稚拙的美感特点相吻合,教学时更易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想,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剪、贴、画、粘、刮等综合活动,幼儿兴趣非常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使绘画摆脱单一的形式,更利于幼儿的发展。
2.创设良好绘画情境,提供大量绘画材料
创设情境――即运用各种形式调动幼儿情感,对探索内容有足够的体验。
(1)幼儿绘画带有鲜明的个性,所以需要我们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地想,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例如:活动中教师与孩子是平等的,教师总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采用鼓励、肯定的积极方法引发孩子创作热情与耐心;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观察、体验,让幼儿有不同的感性经验:改变活动室的座位,孩子可以自由结伴而坐等等。
(2)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我们开辟艺术长廊,为每一个孩子展示作品的舞台;开辟和大师握手绘画展,让孩子有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开个性画展,互相取长补短;提供大量的材料,开辟实验绘画区角、专用实验绘画美工室。
由于实验绘画的创作中,教师总是先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因而大量的儿童画新颖而奇异。
篇3
关键词:幼儿数学 数学教育 操作法
一、引言
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挑战,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同样也面临这种挑战。在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数学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幼儿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现存的这些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以适应新世纪的幼儿数学教育。
二、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的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也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现阶段有关学前数学教育教学概念尚无统一界定,较具代表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一书,其中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幼儿积累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主动构建表象水平上的初步数学概念,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探究欲、自信心,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及对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实习,发现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学习变成一种机械活动
目前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教学,而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承受了过多的学习负担。在现实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是游戏却成了幼儿数学活动的一种表面化形式,成了教育活动是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个评价标准。游戏的作用应该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并且起到辅助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而现实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幼儿数学操作方法仅仅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一种学习方法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把操作法作为一种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使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用途不大,有的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时间不够充分。
四、 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采取怎样的对策呢?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及成功的教学案例,笔者在下面几段的论述中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观点。
(一)幼儿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变机械活动为幼儿乐于接受的发现、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与辨证性。幼儿难以理解,因此,在具体的传授数学知识时,需要教师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易于理解的知识,运用适当的方法把逻辑性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化难为易,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浅显易懂的道理中。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在于挖掘儿童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幼儿发现、探究的能力,而在思维的训练中,则包含着一种推理的过程。二者结合起来,使儿童在不断积累数学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背诵,而要让儿童觉得数学是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在推理与发现中发现数学关系,解决问题。
(二)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操作活动不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手段,还应该成为幼儿探索数学逻辑关系,发展幼儿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操作方法中,操作法不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一种学习方法,还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
1.我们在让幼儿操作具体的材料时,应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加以研究,以解决材料功能单一的问题
如在幼儿园大班,让幼儿操纵小棒的时候,若是发给幼儿的小棒是完全一样的,幼儿操作的方法就极为有限,若是把小棒加以变化,变成长短,颜色,粗细,形状各样的小棒,对幼儿来说,提供的操作空间就大大的扩张了。这样扩大了幼儿的操作空间,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对材料的兴趣,还提高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小棒不仅可以用来数数,还可以让幼儿分辨颜色,比较长短,认识形状,搭建各种更加丰富的图案,解决了材料单一、品种少的缺陷,使这一套操作材料可以用作多套操作材料来使用。鼓励幼儿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方案大胆地进行操作,对幼儿的行为要进行鼓励,并给予一定的表扬。
2.教师安排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考虑操作所用的时间,要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幼儿才能充分的探索、发现,从而得出结论。
操作时间过长同样容易延长教学时间,出现孩子疲劳现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时间的运用,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时间来不及干脆就不要蜻蜓点水似的操作活动,但也不是把时间拉得过长,影响其他教育教学环节。在实践操作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心中有数,以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影响教学。
五、结语
如何解决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抛出引玉之砖希望能够与同行教师共同探索,不断地挖掘幼儿数学的内涵,提高幼儿数学教育教学的地位,使幼儿数学教育不再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和完善的情况下,使幼儿数学教育与其他各个学科形成百花齐放,满园竞开的局面。
注释:
[1] 金浩 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2] 林嘉绥 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4.69.
参考文献:
[1] 曹能秀.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知识.幼儿教育,2004
[2] 周世华.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与策略.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篇4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成果;学前幼儿
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十分必要,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如何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中学习数学呢?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再探索中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学前幼儿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兴趣对于一个人学习一项知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自制力不是很好的幼儿来说,拥有学习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
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前提。幼儿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能拥有建立数的概念、培养理性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幼儿的数学教育中,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引起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拥有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幼儿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学的游戏性,让幼儿把数学当成一种游戏,快快乐乐学习数学。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开展关于数学的游戏活动也很好地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虽然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每次对数学的兴趣持续时间并不长,但是紧紧抓住幼儿对数学有兴趣的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建构式课程中的活动“生活中的数字”,在活动中开展“大家一起来猜电话号码”游戏,通过数学题、密码箱的巧妙设计,让幼儿始终想着探求其他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这个活动可以使得幼儿始终保持思维活跃的状态,让幼儿在一种欢快而紧张的氛围中探求答案。类似于这类数学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到学习数学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去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提高数学教育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二、营造氛围,回归数学生活化本质
现代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趋势就是回归生活,对于幼儿的数学教育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生活的真实过程从观察到模拟制定数学教育的过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幼儿的身边生活,在生活中发掘数学,创造有利的条件,利用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联系数学教育展现给他们。让幼儿在这些生活场景中了解“数”的概念,逐步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利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凭借自己观察生活的真实感受,然后积极动脑思考、解决、表达,逐渐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一分钟的乐趣”活动中,可以规定幼儿在限定的一分钟之内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幼儿打开零食开始吃起来;有的幼儿拿出玩具玩耍,有的幼儿翻开数学书本,有的幼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也有的幼儿没有做任何事情。之后他们自己表述自己在这一分钟的时间内都做了什么事情,比一比谁做的事情比较多。在整个活动中,由于活动设计源于生活,幼儿都十分活跃。通过这种营造比较生活化的学习数学的学习氛围,使得幼儿有了生活体验,从而感受“时间”的感念和“数”的概念。不仅可以通过活动感受数学,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教具,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由于幼儿年纪小而导致其自制能力比较弱、在课堂上精力容易不集中的现象,应该采用多让幼儿动手的方式,让幼儿手脑并用,从而让幼儿在课堂学习中集中精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独立性等。
可以为每一个幼儿准备一些雪花片积木、操作板、模型等实用的教具。比如,在讲“8的组成”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找出八个雪花片,然后再让幼儿通过操作板数一数八个雪花片分成两组可以有多少种分法。而且可以利用幼儿好胜、争第一的特征,通过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分出的方法比较多;再在班级范围内统计、总结幼儿们的劳动成果;最后还要通过联系让幼儿记住这些分法和规律。让幼儿记住8的组成规律时,还可以采用游戏的灵活方式,比如把幼儿每8人分成一组,通过幼儿翻手背来牢记规律。例如“翻出3个手心,5个手背”就是“8可以分成3和5”。这样的游戏即使多次练习,幼儿也不会厌烦。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规律让幼儿背记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四、融入情感,引导幼儿快乐学习
别看幼儿的年纪小,却也是十分注重感情的。如果教师对幼儿用真心、真情,那么会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因此应该将情感融入幼儿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可信赖、无拘束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把教师当成是自己的朋友,信任教师,喜欢教师。
而让幼儿把教师当成朋友需要教师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不仅做到关心幼儿、鼓励幼儿、喜爱幼儿,还要了解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真正做好和幼儿的情感交流。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换来炽热的心。比如,在开展“学习测量”的活动时,教师不应要求幼儿去做什么,而应把幼儿当成朋友,大家是平等的一种关系,
说:“你的这个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来做吧!”“你真聪明!你可不可以教教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你是怎么量桌子长度的呢?我也想试试!”
采用这种方式,让教师和幼儿之间存始终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幼儿的朋友,愿意和幼儿一起玩耍,使得幼儿和教师的关系十分融洽。幼儿便可以始终怀有一种和朋友做游戏的心情,没有学习上的压力和厌烦,课堂气氛融洽美好。从而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幼儿的学习特点,采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教具开展数学教育、让幼儿把教师当成朋友等方式方法可以对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教学
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轻艳.幼儿数学教育方法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0-13.
[2]李晓梅.浅谈儿童数学教育[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9):40-43.
[3]宋金花.浅谈儿童数学教育新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60-62.
[4]王小兰.幼儿数学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9(6):45-47.
[5]李艳学.儿童数学教育效果探究[J].社科论坛,2010(9):30-34.
[6]王启雪.浅谈幼儿数学教育新主张[J].西南师范大学,2010(6):70-73
篇5
关键词:无意注意;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法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数学的抽象性特征,使得它在幼儿教学中成为难点。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利用无意注意有助于更好的组织教学和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从选择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利用无意注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促进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
(一)启蒙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如果给幼儿灌输超出他们理解水平的数学学习内容,不仅会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幼儿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现阶段发展水平又要对幼儿有一定挑战性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生活性
无意注意的产生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相关很大。人们往往会注意到自己所熟悉和了解的事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是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如在认识十以内的数字时,可以给幼儿呈现家里的门牌号、汽车车牌号、遥控器按键等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教育环境的创设
皮亚杰提出,应组织和创设一种合适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幼儿数学教育的环境是指能够丰富幼儿有关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数学经验,引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幼儿数学环境的创设可以分为教室的布置,周围相关事物的应用,和教师上课所营造的氛围三个方面。教室的布置应该渗透数学教育的内容,可以在墙面的绘制中将数学元素设计的更为突出,从而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周围事物的摆放中加入一些新颖的与数学相关的事物,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生操作材料的存放地。周围事物的摆放尽可能的渗透数学概念。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单调刺激,大脑容易产生抑制,使人易于疲劳,而多样化的方法则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无意注意规律,能激发学生定向探索活动,以免定向反射由于刺激物的习惯化而消失。一堂课的组织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运用
1.操作法。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法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活动,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索性特点与发展性特点中指出的幼儿学习数学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发展。表明幼儿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学习数学都要借助于具体动作和对事物的操作,通过与具体事物的相互作用,从中获得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从“数动作”发展到“数概念的”。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是老师的讲解是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的。操作法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提供适宜的、充足的、多层次的操作材料,增加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2.直观法。幼儿感知数学正处于感性的学习阶段,感性的学习主要是以各种感官为手段,直接作用于具体事物,从中发现、探索、体验蕴含在事物内在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幼儿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有声的、动态的物体感兴趣,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直观法中最主要的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学模式中的枯燥无味,它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播放相关动画、幻灯片,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换为幼儿感兴趣的,又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为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的一种方法。需要明确的游戏法区别于各种游戏中的数学渗透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把握。因此教师在运用时应仅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重心。游戏对于幼儿是最具吸引力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法可以充分吸引幼儿,调动幼儿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
教师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行为表现都无时无刻对幼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从分利用自身特点和一定技巧吸引幼儿的注意。
1、语言表达。幼儿注意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根据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的特点。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强化无意注意。要创设有利于课堂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情绪饱满,上课声调有意变化,说话语调的抑扬顿挫,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语言,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配合身体语言。变化的事物和活动的事物,更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在讲解时附带一些手势表情动作等,为幼儿学习数学营造轻松愉快欢的学习气氛,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讲解平面图形时,教师可以用手指做圆形、三角形的动作。也可以教幼儿做动作。但一定要适度,避免分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与幼儿进行目光交流,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而更加积极配合老师。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教师可以抚摸幼儿的头,或将幼儿拉到自己身边进行互动。
3、应用突发事件。无意注意常常会被一些突发事件所引起,而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应对无意注意的消极影响,变不利为有利。这种突发事件可能是幼儿的哭闹或幼儿打翻东西,应对这类事件教师应该在解决问题后,将事件中的某些因素与数学教育内容相结合,重新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
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幼儿通过感受和体验数学活动及周围环境中数学元素,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利用幼儿无意注意的特点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可以有效指导数学教育,利用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让幼儿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 李红.现代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6
[2] 李莉.浅析幼儿数学教学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
[3] 庄爱平,王岳林.幼儿数学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2.
[4] 宋济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08(24).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专;数学课改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探讨与改革中。自我2007年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看到了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变化,社会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伴随着我的职业成长,高等职业教育也在这7年中不断成长,我们在一年又一年的学习培训探讨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获得了很多的更为实用的课改成果和经验。同时,作为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也掌握了更多的职业教育的技能与方法。
在职业教育各专业中,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改革最早拉开序幕,也是探讨最久的一个,而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这一门课程又该伴随着哪些相应的改革,这也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难题和讨论的热点。我们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作改革,教育者就应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
(1)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学生毕业后会成为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幼儿教育。在我们的职专阶段,必须教于他们一些必要的教育理论,让他们有教育理论基础,将来成为幼儿教育家。
(2)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正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学生他们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如何去教这些幼儿,用什么方式去教。
(3)《高等教育法》中规定了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这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幼儿园工作能力,还要有能适应幼儿园发展与变化的能力。
(4)对数学知识的要求: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中,科学领域中的数学认知部分,目标1要求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要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因此,要求幼师对生活中的形状、数、数字信息、规律排列事物及“量”“加”“减”及简单的几何体有更多更深的认知。
针对以上的幼师专业特性和要求,而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在在幼儿园从教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有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已在幼儿园稳定的工作,但园长也有反映过毕业生质量不高。我有对部分毕业生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在园里工作认真积极,并且不断学习进一步深造,这些学生她们认为在职专的数学学习对于她们的幼师工作还是有用的上的,有很多的帮助。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里工作一般,不懂得去思考在职专学习的数学到底是否对他们现在的工作有帮助,工作无忧患意识,不会了解政策在不断变化,幼师要求也不断在提高。
因此,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和现今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我们的数学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我自己在7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特点,过去在制定教学内容及备课时,我尽量把难度降低,删掉难度较大的题型及内容,适当添加初中的计算知识,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我也尝试过在平时的上课内容中添加一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模块和趣味数学题目,让学生上数学课不会太枯燥。例如,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艺术的关系等内容。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也很感兴趣。在多次的尝试中,我也深知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改必须是长期坚持的事情,并非只是短期或是一时激起的热情,我们还应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改革。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
过去,学生在学校学的和在单位用的完全是两回事,这直接致使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最后导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我们的数学课程设置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1.1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职专其他专业的特点差异较大,该专业学生在数学教学目标上,与其他专业也显然不同。因他们以后面对的是幼儿,数学课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应降低难度,不会使得学生学的数学与其他专业一致难度。但我认为难度可降低,基础的知识不可以删。即使是幼师,他们也必须掌握这些基础数学知识。
1.2按照实用性原则,数学课程也应专业化,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相结合。我们应根据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重新制定教材。可以趣味数学的形式加入到数学课程中,利用趣味数学,可实现课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培养学生具有全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巧妙、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适当的加入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数学课上,增加对更多的数学中的图形与数字的认识,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数学有更多感性的认识。
1.3数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这样热门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还应为其他专业课服务。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叫学生如何去认识那些几何图形,可为美术专业课服务。
1.4平时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幼儿园数学活动示例,幼儿园数学上课教案及上课视频,优秀案例等,让学生进行评议。放一些以前学生在幼儿园开设数学公开课的案例视频,增加学生对园里数学课的认识和想象。使数学教材更具有具体性、实用、科学性。
1.5多补充一些数学史料、有趣的数学阅读材料,或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学名人轶事,自己讲名人的数学故事。一方面增进了他们对数学历史的了解,另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1.6把课程与当代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相结合。社会在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应不断地关注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变化,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同时,多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幼儿园里对儿童的数学要求在哪个阶段。
2.教学方法上
2.1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大都是女生的这个特点,除了要将我们的课程设置的简单化以外,我们的数学老师在上课时,也应多注意上课的方法和技巧,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来学习我们的数学,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由于幼儿的上课多以游戏的方式,我们的数学也可以适当的以一些游戏的方式涉入课堂。
2.2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意与幼师专业特色相结合。在上课时,注意往教会学生如何教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幼儿园要如何教会幼儿学习数学。
2.3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如在立体几何部分,可让学生利用美术技能自己去动手做立体模型,再进行评选,更能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品质:
3.1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尤其需要创造意识。因此,在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例如:数学教师可结合现在所学知识与幼儿数学课的内容,设一些竞赛题目,或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上台板演,并讲演,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2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经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幼儿教育的数学课中,这种发散思维训练题有很多。因此,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要求学生:用集合的思想创编一个物体分类的游戏教案;用比较的方法创编一个游戏教案,使幼儿能区分物体大小、长短、轻重等。在数学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展开想象。
3.3注重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逻辑思维的传授。在对学生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教会他们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他们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前提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必要的数学知识上,不能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仍要抓好基础知识,坚持基础文化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发展专业素养和品德素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因为未来的新时代的幼师们他们应具备有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我们必须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出思维敏捷,有创造力、思维活跃的智慧群体,才能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幼儿教师,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因此,要真正把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改落到实处,我们责任重大。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学习更多的信息与幼儿园变化要求,及时掌握国家幼儿园政策变化,从而及时反映给学生。
总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改进的还有很多,各方面还需不断完善,教材改革和教师教法改革都需要继续深入的进行。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数学尤其是对数字的敏感性,让学生能把对数学中的图形、数字的兴趣放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为今后的幼师教育工作做各种准备。
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数学;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的数学操作活动中实践以及渗透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他明确表述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之间微妙的关系。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学当作圆规的脚,为其服务,圆规画多大的圆就要看圆规以多少为半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心理特点和不一样的个性差异。
我们可以看出,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数学操作活动的正常开展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而生活化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不陌生的,也便于他们进行操作学习,生活化的操作材料能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操作的需求。
我班幼儿数学操作能力较为薄弱,每次开展数学活动都让我很“无奈”,都需要我手把手去引导,这样不仅拖慢了进度,而且幼儿了解不透彻。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我了解了“教学做合一”这一概念,我将其运用到幼儿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我先在早上进行桌面游戏时添加数学方面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处处渗透数学,在课上运用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努力,我班幼儿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二、“生活即教育”,环境教育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认真组织幼儿及时参与,多积极引导幼儿操作,多帮助幼儿渗透和更好地融合,让幼儿能够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幼儿园的数学操作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像是隐形了一样的那些不被幼儿所发现和探索的素材,而我们教师就要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操作活动中来,对于长期处在这种生活素材教学环境下的幼儿来说,他们都或多或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发现的能力,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措施。平时,我们也会给幼儿提供一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发掘数学中明显的操作环境。
我们班的益智区通过在区域环境中创设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手套、袜子和鞋子等,让幼儿学习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配对分类以及按照同样款式的东西归类,帮助他们掌握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在开展“愉快的生活”这一主题时,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玩具,有手动的、电动的、软质的、硬质的等,让幼儿学习将玩具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摆放分类。我们通过这些生活中普通材料的设置,让幼儿能够体会到原来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如玩具、餐具等也能用来玩,用来作为学习的材料。让幼儿能够积极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社会即学校”,教学手段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他充分强调教育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致力将教育建立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他认为:生活是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才进行的活动。生活教育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生活教育。
为了让幼儿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我们每天都会请幼儿来统计出勤人数。幼儿通过数数和计算,了解到今天来园的小朋友有多少,迟到的有多少,没有来的又是多少等。其实我们只要平时多留心,多联系生活和实际,就可以发现并且利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进行数学教育,这样幼儿就能轻松自然地学习、吸收到许多数学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生活中的数学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思想。就像我们的幼儿园一样,幼儿园是小朋友的中心,也是教师的中心。他还明确指出了“学习”就是生活实践,我们要让幼儿去生活中充分实践、验证,手脑并用。
1.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
在我们班益智区活动“给小动物喂食物”中,我们通过创设一个餐馆的情景,上面贴上鞋盒做成的动物嘴巴,把嘴巴开口做成幼儿的手能自由出入的大小,这样幼儿就能自由地给小动物“喂食物”了。这样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认识就往上走了一个台阶,也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2.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活动
幼儿园里大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靠我们教师的解答,小朋友是很难理解的,他们还需要实践与探索。比如,请幼儿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个比较大,如果幼儿只靠眼睛是判断不出来的,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对比才能知道,而幼儿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准确,他们也能自己信服。还有一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也需要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体会和理解。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到处有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我们只需要把数学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中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让幼儿自己操作,融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获取一些生活经验,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幼儿通过选取不同的材料,引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的愿望,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篇8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重要性。《纲要》也指出:数学是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更轻松地学习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一种学习方式。《纲要》还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为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里强调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幼儿应是自主探索、自我控制、自由支配的活动,是幼儿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那么,本着“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兴趣、好奇心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幼儿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数学活动实践研究的准备
对于这些新的教育观和《纲要》精神,老师们都已非常清楚了,但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如何结合新理念去实践,还是感到很迷茫和困惑,不知如何入手。
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老师们的困惑,近年来,我们一直着手于“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为主”的实践研究。我们立足本地实际,努力研究更为有效、更具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如:“操作发现法”“启发引导法”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对数学活动的深层次认识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因此在我园开展园本教研一年之际,我们借助“采用一课多研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温州市立项课题,继续开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为主”的实践研究。
三、数学活动实践研究的生成
根据这一方案,我们大班教研组安排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如:《5的组成》《编加减应用题》《交集分类》《用短线表示图形之间的差异》,以研究孩子在数学活动中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情况。在多次的课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不同新的问题,于是我们采用一课多研的方法,来细化活动中的问题,以促使孩子的主动探究能力的发展,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下面是我们对数学活动《交集分类》这一课例的多次研究过程:
评析:本次活动的内容设计极具探究性,教师利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将枯燥的数学材料演绎得栩栩如生,引领孩子进入探索数学知识的殿堂。但是在活动中,我们看得出孩子的探究性没体现出来,教师在有些环节的设计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致使幼儿的思路被限制,对问题的思考不深入,体现不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究性。同时在作业材料的数量投放上太多,使本次活动时间拉长,效果不理想,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课研。
评析:本次活动教师的提问开放性很强,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创新性和探究性的发展。设计环节层层深入,引领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不是急于给孩子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来帮助孩子操作、发现、归纳正确的方法。然而活动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教师对交集的交代并不是很清楚,并且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摆弄交集。于是,经过大家的讨论、修改,向乐清市幼教同行公开展示了我们第三次现场课例研讨活动课,并邀请了幼教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
四、数学活动的展示
专家引领:这次活动探究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幼儿充分探索的环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在这个极具开放的课堂氛围里轻松地获得了知识和经验。教师也很好地融入多种数学方法,给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教师在“校对孩子的作业”这一环节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数学作业要在视觉上给幼儿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不是模糊的交代。
五、我们的体会
在“数学活动以学会探究为主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教师找到了适合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发展的方法,即注重数学活动的探究性、主动性,就能不断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多端思维的发展。它与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同,改变了灌输的、单一的演示模式,将其转换为探究的、探讨的、集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新模式。同时,也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能再如以往那样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要不断地挖掘问题的内涵,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去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同时,在这个课例研究中,我们的老师在不断地反思、观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充实理论知识中,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教科研让我们提高了教育教学的专业化,也让我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篇9
【关键词】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幼儿时期是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然而数学有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如何让孩子对严密的数学产生兴趣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小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优化小班数学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
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概念”。我们知道生活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数学知识有机地渗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利用生活活动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的概念。因此,我利用日常生活的过程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一日的生活活动中学习和感知数学知识。如:吃蛋糕的时候,每天的蛋糕品种形状都不一样.我在分蛋糕的环节有意提醒幼儿:“今天的蛋糕是圆形的,圆圆的像太阳。昨天的是长方形的……”久而久之孩子对图形很感兴趣,每次拿到蛋糕的时候就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今天的蛋糕是圆形的,它像车轮,今天的蛋糕是三角形的……”吃蛋糕时小朋友大多只知道关注“吃”的过程,不会考虑别的事情,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应用饼干来“变魔术”,咬一口变成长方形,再咬一口变成小三角形等。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就不会只关注“吃”了,能够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既培养了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的现象。又如:吃水果时你吃了几个小蕃茄?你吃了几块苹果?还有在奖励贴贴纸的时候我同样请“××小朋友前面的那个小朋友上来拿。请××小朋友后面的小朋友上来拿。请××小朋友右边的小朋友上来拿等,由于贴贴纸是小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东西,所以孩子很感兴趣。加上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很自然轻松愉快地感知了方位。
二、在游戏活动中积累抽象的数学经验
《纲要》指出:“创设环境,优化资源,组织教育活动要克服过多的接受性学习,提倡探索性学习,学习不是告诉,是感悟、是体验,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主动地去感知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1.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喜欢生动的东西,对于枯燥的数学没有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是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的时候我特别注重活动的游戏性,如在组织数学活动《1和许多》中我通过猫妈妈找小猫的游戏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的关系,小班幼儿对动物的角色扮演很感兴趣,通过游戏的方式本来单调的重复“一只一只又一只……”幼儿变得很感兴趣,每一只当小猫的幼儿都很激动地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整个活动很顺利地进行,活动的目标很快就达到了。
2.通过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教育家说:“想让孩子学习,就应该让孩子游戏”。的确,幼儿的经验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慢慢得到的。游戏和幼儿紧密相连,通过游戏可以丰富幼儿更多的数学经验。如玩角色游戏《商店》时,幼儿要用钱去购买商品,这时就是学习加减运算。表演游戏《红苹果》幼儿在买卖水果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水果的颜色,还对数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我要两个苹果,我要四个橘子等。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能够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和量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三、在体育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体育游戏中,孩子兴奋、愉悦能充分地投入、参与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在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中,让两者联系在一起从而吸引幼儿参与数学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感知数学,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既设计了让孩子练习跑及反应的能力.也渗透了时间和数字的概念.游戏《吹泡泡》中,吹成一个大泡泡,吹成一个小泡泡,让孩子感受了大小.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拉.让孩子感受了高低的关系.还有《捕鱼》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扮演小鱼,一条小鱼游来拉,许多小鱼游来拉……再有“丢沙包”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幼儿对它并没有极大的兴趣,为此,我在其中渗透“1”和“许多”的概念以及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枯燥的游戏中增加了“丢一下”、“丢许多下”、“丢三下”等。让幼儿有目的性地进行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既起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也丰富了幼儿的数学经验。
四、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渗透数学教育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们常常通过各种手指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在选择手指游戏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手指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有利于孩子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小手开花》“一指一指点点,二指二指剪剪,三指三指喵喵,四指四指爬爬,五指五指开朵花。”这类手指游戏不但富有游戏性孩子们非常喜欢,可以作为让孩子在集中教育活动前很好的安静方法。还包含了一定的数概念,选择这类型的手指游戏可以在无形当中培养孩子的数字敏感性。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及兴趣的关键时期,虽然数学具有严密性和抽象性但只要教师们能根据幼儿的生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注重幼儿数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热情,幼儿一定会在数的王国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发展初步的数学能力,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琚巧连.《探析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02.
[2]张身华.《论趣味教学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篇10
一、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事物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幼儿初步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使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数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本着“孩子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教师在活动中应多采用观察法、比较法、启发提问法、操作探究法等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2.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趣味。”数学活动的组织,不能单纯依靠集体活动完成,只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中,幼儿才会积极参与,获得更好发展。
(1)将数学教育融入游戏中。
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学得知识。如学习数列时,我设计了游戏《勇敢的小熊》,为幼儿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幼儿只有解决数学问题才能顺利过关,孩子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序列数数找地雷、挖地雷,最后取得胜利。由此我认为只有在真实的游戏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在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2)将数学教育融入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包含大量数学信息,幼儿无时无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幼儿教师要有很强的数学意识,善于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善于引导幼儿对数学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如散步时让幼儿点数树、花;分餐时让幼儿分碗和筷子等。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概念。
(3)将数学教育融入区角活动。
只有与教育目标相符合的区角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发展。可以在班级专门创设一个数学专用室,根据教育目标、活动主题等不定时、不定量地投放材料。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在活动前投放材料,供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活动后填充材料,供幼儿解决问题及巩固对已学内容的理解。
3.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在教学中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不仅有利于调动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1)教具要科学合理、形象生动。
首先,教具要直观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教具要色彩鲜艳、具体、形象,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其次,教具要生动,能引起幼儿兴趣,教学内容可以制成PPT,有利于生动、形象地解决重、难点问题。
(2)根据主题活动设计教具。
进行数学活动时,要根据主题设计数学教具。如在中班“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活动中,数学活动是“我和朋友比高矮”,利用多媒体播放班上任意两个小朋友的合影,比较谁高谁矮;紧接着让幼儿找朋友比高矮,从两人一组到三人一组,逐渐增加难度,在富有游戏的情境中吸引幼儿,以此引起幼儿参与兴趣,使幼儿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4.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纲要》明确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当前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知识和概念传授给幼儿,而是提供各种材料,通过观察、引导、支持幼儿操作活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规律、习得知识。
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应有意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有条理、能克服困难和收拾整理玩具等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必需的,又为以后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将数学教育融入各教学领域
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为一体。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如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做实验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将数学教学融入一日生活中
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增强对数学的敏感性,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利用户外活动渗透数学信息
户外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把户外活动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跳绳、拍球活动都是渗透数学信息的大好时机,不仅让幼儿锻炼身体,而且让幼儿练习数数和数的比较等。
2.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