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危妊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孕妇年龄小于16岁或者大于35岁;②有异常妊娠的生育史;③孕期检查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或过多、巨大儿、胎位不正、胎儿发育异常、过期妊娠、骨盆狭小或畸形、妊娠高血压等异常情况;④孕妇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心脏病、重度贫血、慢性肾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合并症;⑤孕期曾服用不利胎儿发育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有害物质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害因素[1]。目前临床上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是剖宫产,即对孕妇施行切开腹壁和子宫取出胎儿和附属物的手术,帮助孕妇顺利分娩[2]。本文就高危妊娠分娩的手术指征变化和护理等进行分析讨论。
1高危妊娠分娩手术指征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诸多原因导致高危妊娠率也逐年上升,其分娩手术主要指征有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头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3]。
1.1胎儿因素
1.1.1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近些年来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重要指征之一,有报道显示胎儿窘迫发生率从70年代0.6%上升到80年代5.8%,近年来发生率更高,其占高危妊娠手术指征比例也从70年代3.8%上升到90年代31.5%。诊断胎儿窘迫与胎心监测手段有关,随着先进的电子监护仪的应用,临床上因胎儿窘迫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是现在所使用的监测方法均有一定的假阳性,不能单凭此结果即决定进行高危妊娠手术[4],医生要对母婴情况进一步了解,综合其他各项指标分析,进行诊断。
1.1.2臀位臀先露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异常胎先露,其发生率为3%-4%左右。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臀位剖宫产率为11.6%,而到80年代则上升至79.1%,我国不同地区臀位剖宫产率在43%-92%。很多医院对于初产妇的臀位剖宫产率已达100%。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脐带显露、足先露以及胎头仰伸都是臀先露剖宫产的重要指征。
1.1.3巨大儿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孕期的营养水平也随之提高,巨大儿的发生率也得以上升,对应的以巨大儿为指征的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率也逐年提升。杨瑜麟研究3475例手术指征发现巨大儿剖宫产率竟达到68.3%,以其他指征施行剖宫产分娩出巨大儿的占其总数的29.6%[5]。
1.2母亲因素母亲患有妊娠合并症如合并肾病、心脏病、凝血异常、甲状腺病、糖代谢异常、肝胆疾病等,或者母亲有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胎盘因素、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羊水过少、高龄初产等,都是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指征[6],郭文分析1428例剖宫产指征发现重度妊高症的剖宫产率达88.67%。
1.3头盆因素头盆因素包括头盆不称、骨盆狭窄、产程异常等。明显的骨盆狭窄是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合理指征,而头盆不称则相对比较模糊。一方面巨大儿比例的增多造成相对头盆不称的概率加大,另一方面,少数头盆不称标准掌握不够严谨。
1.4社会因素
1.4.1非医学指征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医学指征指的是如果不采用手术就会对母亲和胎儿不利,此时不采取手术会带来比手术本身风险更大的危险。反之,非医学指征指的是除上述高危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此时手术分娩带来的危险要比阴道分娩带来的危险大。
1.4.2社会指征高危妊娠分娩手术的社会指征包括孕妇惧怕分娩时的疼痛,担心并发症与新生儿健康、对成功分娩没有信心。
2手术护理研究
高危妊娠分娩手术是目前妇产科治疗高危妊娠的最主要手段,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
2.1术前护理高危妊娠孕妇临产前的紧张情绪无疑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术前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孕妇的疑虑耐心的解答,努力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解除其不良情绪,以关心、认真、负责、专业的服务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孕妇的信任,让其对分娩手术有信心。术前的饮食调理也很重要,遵循少量多餐、低脂、高膳食纤维的原则,加强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护理时注意糖尿病类孕妇要通过饮食和药物稳定控制血糖后再行手术,贫血类孕妇要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后手术,体质消瘦类孕妇补充营养后手术[7]。最后,术前对孕妇进行全面检查,同时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情况和胎心情况,掌握好手术时机,保持皮肤清洁,准备手术。
2.2术中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要与孕妇做好沟通工作,让其放松,手术要严格无菌操作,护理好切口,预防后续感染。
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中要每天观察产妇切口处是否有血液渗出,检查切口张力情况。保持产妇卧位时床头抬高30°左右,放松腹部肌肉,咳嗽时则平卧,双手轻压腹部两边,适当补充水和维生素。
2.4康复教育术后要及时与产妇讲解科学起坐、床上大小便的意义,以免引起切口拉伤。指导产妇合理饮食、正确使用腹带并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肠胃功能恢复,使其尽早排气、排便。询问并记录产妇术后的大小便情况,防止便秘[8]。执行护理操作时先与产妇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防止操作损伤。最后要教育产妇克服心理障碍,选择母乳喂养。
3讨论
早期筛选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出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以免高危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重点监护包括孕妇和胎儿两个方面[9]。临床产前检查可通过妊娠图、子宫底高度测量、B超等诊断孕妇和胎儿情况,通过血和尿中的hCG测定、血hPL测定、B超等测定胎盘功能情况,通过胎动计数、胎心测定仪、胎儿心电图、羊膜镜检查等掌握胎儿情况[10]。
高危妊娠多为生理现象,临床上采取剖宫产手术进行治疗,帮助孕妇顺利分娩,其手术指征较多,包括胎儿因素、母亲因素、社会因素等。护理时让产妇侧睡,嘱咐产妇的生活起居中的注意事项,监测产妇生理体征恢复情况。
高危妊娠严重危害母婴健康,高危妊娠分娩手术风险也高于自然分娩,术后护理难度也相应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鉴于此,预防高危妊娠是非常必要的,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孕育,减少高危妊娠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上官雪鸿.剖宫产术792例手术指征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4):124-125.
[2]吴爱芳,顾丽芳,彭丽群.影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54.
[3]曾国琼,黄智勇,高坚欣.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18.
[4]曾启仙.6年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149-150.
[5]张坚,李萍,谢静燕.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60-61.
[6]李细平.3425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母儿预后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9):72-73.
[7]李毅.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护理及剖宫产手术的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118-119.
[8]高红敏,苗雪桃.临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722-723.
篇2
关键词:新生儿 死亡 原因
资料与方法
2008年朝阳区9个街道,3个乡镇上报的常住人口、居住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
方法: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方法按WHO进行统计。即辖区内孕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照出生体重达1000g及其以上),胎儿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波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原因;本地户口:以报户口儿童已本人户口为准,未报户口的儿童以母亲妊娠器期系统管理或监护人户口所在地为准;儿童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在监测地区;其母户口在监测地区,在外地工作或居住,妊娠分娩回到监测地区;抱养的子女以监护人户口在监测地区为准。抱养当年出生的婴儿需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抱养非当年出生的婴儿,不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发生死亡,死亡数均须统计;儿童户口在监测地区,离开本地1年以上的儿童或母亲离开本地1年以上未回本地分娩的儿童,不需统计;非本地户口:户口不在本地而暂住监测地区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者: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辖区长期连续居住1年以上者。
结 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构成比,见表1。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构成比:早产低体重11例(23.40%)、肺炎8例(17.02%)、先天性心脏病5例(10.64%)、出生窒息4例(8.51%)、先天性异常4例(8.51%)、其他新生儿疾病4例(8.51%)、颅内出血3例(6.38%)、贫血2例(4.25%)、腹膜炎1例(2.13%)、新生儿气胸1例(2.13%)、肺功能不全1例(2.13%)、肝腹水1例(2.13%)、意外窒息1例(2.13%),意外坠楼1例(2.13%)。
讨 论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要重点加强一级预防措施,扩大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筛查的覆盖面,规范技术服务,提高诊断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我区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顺位:早产低体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先天性异常、其他新生儿疾病、颅内出血、贫血、腹膜炎、新生儿气胸、肺功能不全、肝腹水、意外窒息,意外坠楼。早产低体重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一些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这与我们对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关,强化孕产妇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是降低早产低体重儿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早产儿的护理、喂养至关重要,是防止早产,加强对早产儿的治疗、护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孕产妇的并发症又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中要吸取教训,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妇幼保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使贫困孕产妇都能够享受到初级妇幼卫生保健,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小儿重症肺炎目前应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绝大多数死于各种肺炎并发症,小儿时期由于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细胞间隙偏大,肺泡数量少,而间质发育旺盛,一旦肺部发生感染,容易导致广泛的支气管黏膜肿胀及分泌物堵塞,可造成急性肺损伤,病情重,进展快,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篇3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 of blood glucose among high risk newborns,and then carry our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Using the blood glucose meter to survey the blood glucose of 72 high risk newborns. Results: There were 28 hypoglycemic newborns,the incidence rate was 38.89%; There were 6 hyperglykemia newborns,the incidence rate was 8.33%. The incidence of newborns pathoglycemia about the gestational age more than 37 weeks、birth weight more than 2500g and without merge diseases were less than the gestational age less than 37 weeks、birth weight less than 2500g and with merge diseases.I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words】Newborns; hypoglycemia; High risk factors;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16-02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主要损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是围产期窒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1,2]。因此必须积极防治。我们对收治的72例高危新生儿中34例出现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符合高危新生儿标准的72例新生儿,其中男39例,女33例,日龄2h~10天,胎龄
1.2 临床表现:反应低下30例,(41.67%),拒奶17例(23.61%),体温不升14例(19.44%),面色苍白14例(19.44%),惊厥11例(15.28%),昏迷6例(8.33%),无症状17例(23.61%)。
1.3 方法:
1.3.1 血糖测定方法:用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和针头,采足跟毛细血管血1滴进行血糖检测。血糖值正常者每6小时检测1次,异常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后30 min检测1次血糖,待血糖正常后再改为6 h检测1次。连续监测正常3 d后停止检测。诊断标准如[3]。
1.3.2 护理方法:对低血糖症新生儿生后1 h即开始喂10%葡萄糖水,观察1~2 h,如无呕吐及其他反应,生后2~3 h开始喂奶,不能经口喂养者予鼻饲,保证热量供给。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监测血糖值及时调整,争取尽早停用静脉输液。进行肠道外营养的新生儿,同时加用多种氨基酸和类脂质,以减少葡萄糖用量,预防高血糖的发生。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其体重及体温情况,给予暖箱保暖,及时调整暖箱温度,维持体温在36~37.5℃,避免过多暴露患儿,减少能量消耗。严密观察新生儿神志、呼吸、面色、哭声、吸吮能力,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在操作时要严格消毒,采血后用无菌棉球压迫,无出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防止皮肤破溃感染[4~7]。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血糖结果:本组72例患者中,血糖异常者34例,占47.22%,其中低血糖28例,占38.89%;高血糖6例,占8.33%。对照组72例患者中,血糖异常者7例,全部为低血糖,占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胎龄
2.3 护理结果:34例血糖异常新生儿均于发现后2~4 h血糖恢复正常,其中12例出生后7d内血糖有波动,及时发现并纠正。本组无1例采血部位发生感染,未发生与血糖异常相关的并发症。
3 讨论
葡萄糖是新生儿脑耗氧代谢的全部物质[8~9]。低血糖时会导致这些脑细胞结构的基质碎裂,进而加重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高血糖对脑缺氧或缺氧损伤巳成定论[10]。新生儿血糖异常时,其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易被其他疾病所掩盖,故对高危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应常规进行血糖监测,以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进行治疗。本组资料中34例血糖异常的新生儿经针对性护理后血糖均于2~4 h纠正,其中12例生后7 d内血糖有波动,均及时发现纠正。本组资料中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疾病的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为早产儿肝糖原储量不足,糖原与产热能的棕色脂肪易被耗竭而发生血糖异常;低体重儿胰岛素分泌不足且活性低,分解反应和调节功能较差,使血糖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发生血糖异常;窒息、感染、缺氧等刺激可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立即启动,使胰岛素相对不足及效率降低,此时血糖虽高,却不被组织器官充分利用,这种利用障碍导致血糖异常[11~13]。
总之,对高危新生儿生后24h内要连续监测血糖,对高危新生儿加强对的病情观察,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早喂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及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闵玉芳,黄瑞萍.母婴NUC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7(1):32
[2] 周志玉,何莉,邓靖怡,等. 高危新生儿血糖的临床分析与护理3 18例[J].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36~37
[3] 金汉珍,黄德眠,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61~666
[4] 张丽霞,崔艳芳.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7):41~42
[5] 吴红燕,康文清,赵磊.鸟巢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3):14~15
[6] 宫鲁萍.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1994,9(2);69
[7] 张家骧,魏克伦,薜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6~668
[8] 李智英,梁海华,刘晓红,等.窒息新生儿的血糖变化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3,2(2):5
[9] 常向秀,徐节,刘菲菲,等. 窒息新生儿血糖动态检测及其护理[J].护理学报,2006,13(9):4~6
[10] Pulsinelli WA,waldman S.rawlin SOn D,et al hyper glycenlia oonverls neuronal damage into brain infarction neurology,1982,32:1239~1246
[11] 马美丽,徐红贞.早产儿低血糖症的观察及护理58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36
[12] 叶朝. 高危新生儿血糖异常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12):904~905
篇4
【关键词】
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原因;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以上。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贫血、休克、感染,严重者可发生席汉氏综合征及肾衰、DIC,甚至危及生命,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1]。本文分析了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分娩1936例,产后出血38例,发生率196%。孕妇年龄为20~47岁,平均年龄325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9例。
12 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24 h内阴道流血超过500 ml[2]。
13 测量方法 产后出血量用弯盘接至分娩结束(羊水除外),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量法和面积计算法计算[2];返回病房后使用称重法,以成人纸尿布垫于产妇臀下,收集24 h内出血量[3]。
2 结果
21 出血发生时间
22 产后出血情况 出血量500~600 ml者30例,600~800 ml者6例,>800 ml者2例,发生失血性休克1例。
23 产后出血的原因见附表
由附表可见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首位,为产后出血总数的6052%。常见的因素有产时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子宫张力过大,产时过度疲劳,巨大儿,双胎妊娠,多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其次为胎盘因素占出血总数的2105%,包括胎盘部分残留,胎盘粘连,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植入等。软产道损伤占出血总数的1578%,常见原因有急产,胎儿过大,先露异常,软产道异常,阴道助产操作不当。
3 预防护理
31 做好产前心理护理 举办孕产妇培训班,使孕妇及家属参加学习,对其进行孕期及分娩期的知识宣教,消除孕妇的恐惧及焦虑心理,尤其是消除孕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做好孕期健康宣教,指导正确饮食,避免巨大儿的产生,通过B超排查高危产妇,分娩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防范于未然。
32 实施全程陪伴分娩 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了解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异常,如使用催产素要认真观察滴速、胎心和宫缩情况。第二产程用胎心监护仪监护胎心变化,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负压。接生者要注意保护会阴,掌握会阴侧切的适应证及手术时机,会阴侧切后要及时止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避免过早揉捏子宫、牵拉脐带导致的胎盘剥离不全,正确协助胎盘胎膜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若有损伤及时缝合。
33 产后2 h内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产后产妇应有专人看护,留产房观察2 h。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面色、神志,查看子宫收缩程度,注意阴道出血情况,每30分钟测血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 针对产后出血的发生机制对症处理 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加强子宫收缩是最有效的办法,胎儿娩出后可立即给予宫缩素20 u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按摩子宫[1];剖宫产患者可在胎盘娩出后用米索前列醇200 ug置于宫腔内,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4];②胎盘因素 疑有胎盘残留时可立即做阴道及宫腔检查,若胎盘粘连可在胎儿娩出15 min后及时行人工徒手剥离术,术中切勿强行剥离。若有胎盘植入者,应切除子宫;③软产道损伤 若有软产道损伤,应及时、准确、彻底地进行软产道缝合修补,缝合后检查有无血肿。
35 生活护理 产妇产后出血500~800 ml者,若无禁忌证,可在30 min内协助婴儿吸吮母乳,促使脑垂体分泌释放内源性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2]。产妇产后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质、低盐、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并补充足够水份,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病房布置整洁舒适,温度18~20℃,相对湿度50~60%,嘱产妇注意休息,保持会清洁。
36 做好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工作,减少计划外怀孕,减少多次妊娠及多次宫腔操作,减低胎盘粘连、残留、植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去除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减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莉,杜占云,张艳伟4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13:179302.
[2] 乐杰 妇产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245.
篇5
【关键词】高危孕产妇 感染 妊娠合并症 妊娠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065-02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医学进步的层面来看,高危孕产妇方面的医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好。本文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角度对高危孕产妇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医院从2008年10月-2011年8月所救治的高危妊娠56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一,同时以与其同期住院的516例正常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二。在本次研究中高危妊娠的判断标准包括年龄、异常孕产、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接触有害物质、母儿血型不合、早产或者过期妊娠、产道异常、多胎妊娠、多年不育经治疗受孕者等等。在感染的标准上按照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1]。
1.2 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医院所收治的高危妊娠与普通产科共1076例患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在医院发生的感染患者进行逐一的书面记录,书面记录的内容包括,一般项目、诊断、产妇的分娩方式、出院诊断、医院感染时间和诊断、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培养结果及抗生素的使用等等[2]。
1.3 研究结果
从对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正常孕产妇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是6例,占孕产妇总人数的0.56%,高危孕产妇在医院发生感染的是48例,占孕产妇总人数的4.46%。从数据来看,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其中,48例高危孕产妇产前发生的医院感染占10.42%,发生在产后的医院感染占89.58%,感染部位为生殖道的21例,占在医院发生感染高危产妇总人数的43.75%,感染部位为切口与皮肤的10例,占总数的20.83%,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的17例,占总数的35.42%。在本次病例的回顾分析中对在医院感染病例48例中的25例进行的病原菌的检查,其中进行宫颈分泌物的18例,腹部皮肤切口分泌物的是7例。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病原菌种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肺炎链球菌等等。从使用抗生素的数据来看,至少使用抗生素两种以上的发生医院感染的占6.02%,单独使用抗生素的占6.30%,在联合应用抗生素和单独使用抗生素的医院感染发生比率来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讨论
从目前关于孕产妇的相关研究来看,对高危孕产妇在院内发生感染危险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从本次对病例的分析看出,高危孕产妇在医院内发生感染几率较高的原因与孕产妇自身的生理条件、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中所占的高危孕产妇的比率也在逐渐提升,导致外来孕产妇院内感染因素与孕产妇的孕期检查有着密切的联系[3]。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于高危孕产妇来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以生殖道感染与呼吸道感染两者为主。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与产妇的体制及抵抗力下降有关,有时也与呼吸机的使用等外源性感染因素联系密切。从生殖道感染的层面来看,产妇由于产后宫腔没有关闭,恶露的存在破坏了阴道原有的正常环境,又加之阴道操作的存在,从而导致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从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时间来看,通常都发生在产妇产后的二到七日以内,多发生在产后且与产妇本身的特点联系密切。对于产妇来说单纯阴道分娩的高危患者发生感的几率低于手术生产的患者,且抗生素的使用与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1.5 防治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对策
通过对高危孕产妇医院内感染因素的研究,可以看出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是预防医院内发生感染的首要对策。通过对产妇的产前检查,能够有效的对高危孕产妇实现早期发现,从而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监护与治疗,从而有效的避免高危孕产妇的病情出现恶化,从而进一步减少危急重症患者发生的几率。同时在对孕产妇,尤其是高危产妇的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操作与侵入性的检查,在检查和手术操作过程中规范无菌操作,有效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从而尽量避免孕产妇在医院院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除此以外,在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要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要以药敏试验为基础进行用药,从而避免孕产妇二重感染的发生,这也是降低高危孕产妇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的降低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应关注孕产妇怀孕到生产的全过程,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应不断加强对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素梅.高危孕产妇1195 例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J].广东医学, 2008,(30) :1791-1792.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 2010年--2015 年间我院收治的 184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 22 -43 岁,平均年龄 33.1± 1.8岁,初产妇 113 例,经产妇71 例,孕周 28--41 周,平均 38.3 ± 0.5周。所有患者均产前检查,产后均给予催产素肌注。
1.2方法
采用采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出血量,诊断标准;胎儿分娩出生后24h之内,其出血量超过500ml。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值检验,p
2结果
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出血原因病例,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
3.1.1 子宫收缩不良或宫缩乏力 约占产后出血总数65%~82%,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所以分娩时要加强分娩监护,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等一般情况,特别注意阴道出血量。一旦发现产妇体力过度消耗或有出血倾向,应立即静滴缩宫素10u以刺激并保持良好子宫收缩,当子宫收缩变硬时手法牵引脐带,协助娩出胎盘,减少出血时间【2】。
3.1.2 软产道损伤 子宫破裂、宫颈裂伤时引起出血,需要急诊手术切除子宫,或者缝合宫颈裂伤处,术后静滴缩宫素或宫颈注射缩宫素,也可纱布压迫止血,但是避免盲目缝合处理。另外急性出血紧急时刻静注、静滴立止血后有立竿见影之效【3】。
3.1.3 凝血功能障碍 对于阴道流出稀薄、不凝固血液,应早期采取紧急措施,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红细胞、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补充血容量、可改善微循环。
3.1.4 胎盘因素或胎盘剥离不全 孕妇进入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之前,不要过早地揉挤子宫或用力牵引脐带,待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如胎盘剥离不全应立即手取,手取困难者,疑有胎盘植入,先试行人工剥离,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时待胎盘剥离后,要协助娩出,以减少剥离引起出血。
3.2护理对策
3.2.1产前检查护理
加强产妇产前保健意识,宣传运气保健知识,指导产妇产前定期产检,增强产妇自我监测胎动、自我识别胎动异常的能力,建立产妇产前检查档案,认真识别高危因素,及早发现多胎妊娠、胎盘早剥、子宫畸形、巨大儿、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及时给予个性化地治疗及保护措施【4】。
3.2.1 加强与产妇交流,消除负面心理
初产妇或产检高危产妇在生产前,过度紧张、担忧易引体机体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宫缩乏力,延长产程,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交流,掌握产妇的心理变化,细心做好相关心理指导及科学宣教,消除产妇的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分娩前,向产妇介绍不同产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做好心理准备,并讲解如何克服这些情况,稳定产妇紧张情绪; 进入产程后,由专人陪伴在产妇的身旁,解除产妇对疼痛的恐惧,必要时伸出手握住产妇的手,在心理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产后宣传早期哺乳对子宫复旧、减少恶露时间,有利于早日康复【5】。
3.2.3产后观察护理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 2h 内,为此应加强产妇观察,密切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子宫收缩等情况,正确估计出血量,及时纠正产后出血。新生儿娩出 30min 内早期哺乳喂养,利于子宫复旧,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3.2.4产后出血急救
篇7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17%,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主要是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感染。
结论:多种原因可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围产期应注意预防,一旦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针对原因,尽早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改善症状,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9-02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时期,不同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喂养困难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新生儿营养对其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新生儿一旦发生喂养不耐受,医护人员就应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并尽早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增强新生儿体质,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我科收治的54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发现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现就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年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占同期我院出生婴儿(589)的9.17%。
1.2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大多采用黄瑛建议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日),②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③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54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中早产儿32例,占59.26%,低体重儿26例,占48.15%,宫内窘迫22例,占40.74%,新生儿窒息23例,占42.59%,感染(宫内感染和出生后的感染)20例,占37.04%。详见表1。
3讨论
3.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通过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说高危因素主要有:①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多数的早产儿体重在2500g以下,有的甚至在2000g以下,由于早产,婴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功能的成熟度低,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的情况。并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就愈低,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机率就愈大。②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这主要是由于缺氧所致,因缺氧时,机体将血液主要供给重要脏器的需求,如心、脑、肾等,这就使胃肠道的的血供减少,处于缺氧状态,造成了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严重的缺氧还会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有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胃肠道的电节律发生紊乱,使胃肠动力减弱,易发生喂养不耐受。③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和出生后各种感染性疾病。
3.2护理干预措施。
3.2.1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刺激因素。首先,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适宜的温度尤为重要,应使室温维持在23-27℃,使婴儿的体温维持在36-37℃,必要时可使用暖箱来保持婴儿的体温。其次,减少噪音和光线对婴儿的刺激,因为噪音和光线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婴儿的呼吸、心律、血压产生剧烈的波动并影响生物钟的节律,产生睡眠剥夺,使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胃肠激素的分泌,影响了胃肠功能。
3.2.2合理的喂养方式。①喂养指导。指导患儿母亲正确的喂养知识,并注意观察喂奶时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嘱母亲喂食时采取半卧姿势,喂食时间≤15~20rain,每次喂食后轻拍婴儿的背部使其打嗝,防止返流时误吸。②适当的喂养时间。临床上以婴儿胃肠蠕动开始和胎粪的排出为开始喂养的指征,因为过早的开始喂养,容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等等,但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③选择合适的乳类。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喂养,更要注意首选的是母乳,其次是配方奶粉,并要注意应从稀到稠,从少到多,给新生儿的胃肠道一个适应的过程。④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主要是针对早产儿使用,因为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不成熟,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让其吸吮未开孔的橡胶称为非营养性吸吮,研究表明,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道营养耐受性。
3.2.3刺激排便。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刺激排便能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相结合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功能成熟的时间。
3.2.4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要有一个过程,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制度,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患儿要积极治疗,以提高患儿的体质,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4结论
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喂养问题,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我们的医护人员应针对这些原因,从围产期开始,就要注重预防,尽可能的避免早产、缺氧和感染等这些高危因素,一旦出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临床上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严格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密切配合医生,使新生儿能尽早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41
[2]韦联斌,赵优,李惠芬.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17-2918
篇8
[关键词]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97-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 h以及产后2~24 h 3个时期,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前2个时期。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孕产妇死亡中49.9%是由于产后出血所致,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死亡构成中的87.8%[2]。本文总结了2009~2011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3年来2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分析其产后出血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2011年本中心产科统计资料,通过收集的报表,抽取入档病历,对相关资料分类、整理、统计、分析。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对有可能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双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做到产后巡视产妇,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及分娩史、孕产史、意外妊娠史等15~30 min或1 h巡视1次,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有无膀胱充盈情况、尿潴留,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特别是产前子宫收缩不协调、静脉点滴缩宫素分娩和引产的产妇多发生产时子宫收缩不良,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应用子宫收缩药物,预防并发症。
1.2.2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护理技术与技巧,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认真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和产妇聊天,缓解产妇的内心压抑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对于产妇因出生婴儿性别不满意而郁郁寡欢者,要耐心开导,让其明白孩子健康最重要,情绪低落,可使自主神经紊乱,垂体后叶分泌的缩宫素减少,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对子宫的复旧及切口愈合都不利[3]。同时,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为产妇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利于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1.2.3 紧急护理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变化,观察四肢温湿度及尿量,观察皮肤、黏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畅通,做好输血的各项准备工作;遵医嘱给予止血药或缩宫剂,同时密切查找出血原因,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特别要注意,发生产后出血时,一定要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留心血液的颜色、气味及有无血凝块等,为积极纠正休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发生率
2009~2011年本中心产科共分娩14 159例,发生产后出血255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
2.2 产后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计209例,占81.96%;胎盘因素居第二位,计41例,占16.08%(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8例,居第三位,占3.14%;凝血因素1例,仅占0.39%,居末位。
2.3 产后出血其他因素
2.3.1 产妇精神因素产妇对出生婴儿性别不满意,抑郁、沮丧、痛苦,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出血5例,占1.96%;因家属对婴儿性别不满,影响产妇情绪,子宫收缩欠佳,造成产后出血者2例,占0.78%。
2.3.2 产妇城乡地域城镇户籍60例,占23.53%,农村户籍 195例,占76.47%。
2.3.3 产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例,占3.92%;高中33例,占12.94%;初中87例,占34.12%;小学120例,占47.06%;文盲5例,占1.96%。
2.3.4 产前建卡情况产前从未建卡,没有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41例,占16.08%;产前检查≤4次的102例,占40.00%。
2.3.5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的192例,占75.29%;剖宫产63例,占24.71%。
2.3.6 孕产次、计划外怀孕情况孕次>2次的102例,占40.00%;计划外妊娠的36例,占14.12%;产次>2次的32例,占12.55%。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发生率
2009~2011年本中心出血发生率为1.8%,低于文献报道[4]。笔者仔细分析认为:(1)中心产科门诊加强了孕期的保健指导,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者及早采取了干预措施,从而使产后出血者减少。(2)随着孕妇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文盲人群减少,产科门诊建卡率增高,孕妇学校的开展,孕妇保健意识增强,对减少产后出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农村孕妇也开始注意孕期保健、优生优育,如瘢痕子宫、双胎、前置胎盘、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都提前住院,及早采取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
3.2 产后出血原因
255例产后出血病例中,子宫收缩乏力占81.96%;其次,胎盘因素占16.08%;软产道损伤占3.14%;凝血功能障碍仅占0.39%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5]。精神因素、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孕产也能影响子宫收缩,要多加留意、注意防范。
3.3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1)产科门诊要实行首诊负责制,认真准确筛查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要加强管理,及早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各项孕期指标平稳正常后参加孕妇学校学习,提高她们自我保健意识,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控,保持乐观心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做到动静适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学会自我监护。(2)对具有较高风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多孕多产、多次人工流产;高龄初产或低龄孕妇;有子宫肌瘤剔除史;生殖道畸形或发育不全;合并糖尿病、血液病;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巨大儿、瘢痕子宫、双胎;胎头吸引、产钳助产并用宫缩剂等要高度警惕,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3)正确处理产程。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及时补充水分、营养,适度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第二产程,注意保护会阴,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业务娴熟的助产士接生,并且有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场守候。严格按技术操作规范接生,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指征和时机,掌握应用缩宫素的时机。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不过早牵拉脐带,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拉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压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乐杰. 妇产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4-227.
[2]金正琴,雷后康,金真菊,等. 孕产妇宫缩乏力“死亡者”与“幸存者”相关因素对比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78-5580.
[3]全国孕妇死亡调查协作组. 全国21省市自治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1):2.
[4]归建华.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66-68.
[5]褚晓芹,王萍.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62.
篇9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1]。此症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并发产后出血、DIC及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死胎等而危及母儿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28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探讨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分娩3352人次,发生胎盘早剥28例,发生率为0.84%。轻度18例,重度10例;孕妇年龄在21~36岁,孕周在28~41周;初产妇19例,经产妇9例。全部病例均在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而确诊。
2.临床症状及诱因
本组病例出现阴道出血18例,腹痛15例,无明显症状5例,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者23例。合并胎膜早破7例,重度子痫前期8例,双胎3例,死胎2例,脐带过短4例,羊水过多3例,外伤1例,原因不明3例,脐带绕颈1例。(症状及诱发因素有交叉重叠)。
3.分娩方式及结果
28例胎盘早剥,其中2例行子宫切除术,17例行剖宫产术(60.71%),其余自然分娩。发生产后出血6例,子宫胎盘卒中2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胎儿窘迫1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8例,围产儿死亡2例,无孕产妇死亡。
护理措施
1.详细询问病史
孕妇入院后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对高危孕妇的识别及筛选。对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别是子痫、双胎、羊水过多、外伤、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高危孕产妇,应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认真做好入院评估,警惕高危因素的存在。
2.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
胎盘早剥易并发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子宫胎盘卒中、急性肾功能衰竭、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及早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为早期确诊提供依据,预防并发症发生。
3.轻度胎盘早剥的观察及护理
轻度胎盘早剥多出现在分娩期,多以阴道流血为主,出血量较多,腹痛及规律宫缩与正常分娩无异,有时宫缩较强,但压痛不明显,胎位清楚,胎心正常或有改变,产程进展较快。产程中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腹痛的性质及胎心音的改变,注意羊水的性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配合辅助检查,13例经产前床边B超检查,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的1/3而确诊。积极采取应急护理措施,如为经产妇或初产妇宫口近开全,一般情况好,子宫收缩有间歇,估计短时间内能分娩者,可行人工破膜,腹部用腹带包裹,在严密观察下经阴道分娩。如产程进展不快,阴道流血量多,胎心有改变,采取剖宫产,尽快结束分娩,确保母婴安全。本组轻度胎盘早剥18例,7例行剖宫产术,11例正常分娩,无一例新生儿窒息。5例症状不明显,在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压迹而确诊。
4.重度胎盘早剥的观察和护理
①重视临床症状,警惕重度胎盘早剥:此症以内出血为主,表现为突然发病,持续腹痛进行性加重,宫缩较强,间歇期不能完全放松,子宫压力增高,呈板样硬,宫底增高,压痛明显,胎位不清,胎心音减慢或消失,破膜时出现血性羊水,阴道出血量与贫血程度不成正比。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疼痛难忍、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组10例患者,明显腹痛、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者5例,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而无阴道流血者4例,以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者1例,均有胎儿窘迫、血性羊水、生命征的改变。②严密观察全身症状和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皮肤、黏膜,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征,观察腹痛的性质、子宫张力、子宫底高度、羊水性状,注意阴道流血量、性质、颜色及血液是否凝固,穿刺点有无出血,及时发现DIC早期征象,防止并发症发生。迅速申请床边B超,判断早剥及宫腔内出血程度,本组重度病例均经B超检查胎盘剥离面在或超过胎盘的1/3以上而确诊。积极采取应对护理措施,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变换,尽量减少增加腹压的动作[2],一切检查及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给氧吸入,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止血和输血同时进行,以减少休克的发生,积极配合医生及时送检血液,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持续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做好术前准备及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选择剖宫产迅速终止妊娠。本组10例患者,全部进行剖宫产术,其中子宫胎盘卒中1例,产后出血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新生儿重度窒息8例,抢救成功6例,围产儿死亡2例,无孕产
妇死亡。
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发生子宫胎盘卒中时可影响子宫肌层收缩致产后出血[1]。一旦确诊胎盘早剥,无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首先建立2条静脉通道,使用留置针,做好输血、输液准备。在胎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 U缓慢静脉推注或米索前列醇400 μg塞肛,然后将缩宫素20 U加入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收缩状态。排空膀胱,持续按摩子宫,协助尽快娩出胎盘,正确评估阴道出血量,产后或术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按摩子宫1次,观察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有无活动性阴道流血,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行宫腔填塞,若出血难以控制,生命征有改变,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可行全子宫切除术。本组产后出血6例,行宫腔填塞3例,子宫切除1例。②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时,受损的蜕膜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循环内,激活凝血系统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3]。需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齿龈有无出血点和瘀斑,注射部位有无出血现象,伤口有无渗血,阴道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血凝块,动态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3 P试验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成分血或凝血因子,积极配合病因治疗。③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病因多为重度妊高征,加之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影响肾血流量,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观察过程中密切注意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每小时尿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 ml,及时补充血容量,每小时尿量少于17 ml或无尿时,使用利尿剂,并停止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动态监测肾功能、尿比重、尿色、电解质,必要时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肾功能衰竭。
护理体会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我院发生率为0.84%,与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46%~2.1%相符,从本组病例看发病诱因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症(重度子痫患者),胎膜早破,脐带过短,羊水过多等,孕妇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前瞻性评估病情,警惕高危因素的存在,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护理上须严密观察,早及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根据临床症状,结合B超检查确诊,及时终止妊娠,确保母儿安危。对重度胎盘早剥患者,须争分夺秒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产后或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性质;严密观察患皮肤、黏膜、牙龈、注射部位、伤口有无出血;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每小时尿量;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治并发症,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8-120.
篇10
[关键词]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4-42-03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SITU Xuefei
Ningbo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Ningbo 315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7 to April 2011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newborns, and infection in children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pathogen infection for bacteri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site of infection, fetal weeks, birth weight, and operating o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infection by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P<0.05); patients with primary diseas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infection (P>0.05);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pathogens, which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the most likely to Grand-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of the bacteria,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a Gram-positive cocci bacteria infections most likely to occur; analysis of drug resistance the results show a variety of different drug-resistant strain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To reduce neonatal hospital infection, should actively adopt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patient's infection. For patients infected with bacteriologic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should be timely and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reatment,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Key words] Newborn;Hospital infection;Risk factors
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以及形态发育不完全,导致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低,致使新生儿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差,易发生医院感染[1, 2]。为探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现将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出生以及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感染菌细菌学以及其药敏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预防依据,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2月~2011年4月接收住院的新生儿14329人,男婴8129人,女婴6300人。其中足月非低体重婴儿13129人,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1200人,出现医院感染的患儿542例,男332例,女210例。足月非低体重患儿342例,低体重或者早产儿200例。所有患儿出生时进行检查,均为健康婴儿,产妇无肥胖、梅毒感染以及妊娠高血压等疾病,患儿无先天性疾病以及家族遗传病。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查阅,其中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日龄、是否为足月儿、性别、原发疾病、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未出现感染前使用抗生素情况、感染部位、侵袭性操作、院内感染时间、治疗预后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逐个登记和分析。
1.3 诊断标准
本组资料按照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断[3]。
1.4 统计学处理
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认为其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发生医院感染的为542例,感染率为3.78%,其中感染患者中治愈者322例,好转者212例,放弃治疗者8例。新生儿住院天数越长,其感染率越高(P<0.05)。
2.2 患者的感染部位
调查结果所示,患者感染主要为呼吸道(24.54%),其次为口腔(17.90%)、消化道(13.65%)、眼结膜(11.62%)、脐(11.62%)、尿道(9.78%)、颅内(6.27%)以及其他部位(4.61%)。
2.3 患者的胎龄、体重以及侵袭性操作情况
见表1。结果显示,患者的感染情况与胎龄(χ2=458.38,P<0.05)、体重(χ2=451.25,P<0.05)以及侵袭性操作呈明显的相关性(χ2=320.15,P<0.05)。
2.6 细菌耐药性实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见表4。结果显示感染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差异性。
2.7 不同影响因素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细菌耐药性、新生儿体重、周龄、独立因素,具体见表5。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较差,使其成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Puddu[4]指出,新生儿医院感染不但导致其住院费用以及天数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李旭阳[5,]研究表明,新生儿病房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其主要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差、易感性高呈明显的相关性。在本临床研究中,我院近五年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3.78%,明显低于文献相关报道,我们认为主要与新生儿出生后平均住院天数较少呈明显的相关性,符合伍平[6]指出的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的研究。同时与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也呈明显的相关性[7]。Tungvachirakul[8]指出侵袭性操作可明显提高新生儿感染情况,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进行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的感染率为37.61%,明显高于未进行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我们认为,气管插管可导致新生儿喉部以及鼻腔内相关的致病菌带入气管,从而导致肺部出现继发性感染。而且气管插管可导致其吸入空气未经过鼻腔湿润以及过滤,导致新生儿呼吸道纤毛运动以及黏膜功能出现障碍[9],继而痰液大量滞留于呼吸道,呼吸道异常菌落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导致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我们发现细菌耐药性、住院时间、体重、周龄、侵袭性操作作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我们认为当新生儿体重在正常水平以上等,其免疫能力较低体重好,不易发生感染。Byaruhanga[10]对足月儿的研究发现,其机体以及相关器官功能明显优于早产儿。我们发现足月儿的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低于早产儿。我们对新生儿的住院天数与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当新生儿住院时间长时,由于病房中正常菌群被耐药菌所替代,从而易导致新生儿患病。故我们认为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诱发因素,而医院感染又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故细菌耐药性、新生儿住院天数以及侵袭性操作是诱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我们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以及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好的耐药性以及溶血性葡萄球对万古霉素等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于青霉素等有较好的耐药性,故新生儿出现感染应及时做药敏实验,对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提高疗效。
总之,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细菌耐药性、住院时间、体重、周龄以及侵袭性操作是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的住院天数以及侵袭性操作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对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尽早进行感染菌的药敏实验,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Taylor LK, Lim K, Neville SE. Newborn feeding practices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in NSW in 2007: a descriptive study[J]. N S W Public Health Bull, 2009, 20(11-12):177-181.
[2] 魏凌云,叶秀桢,李正梅,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10,36(2):48-50.
[3] 孙金枝,刘汉楚,彭显亮. 影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15-3816.
[4] Puddu M. At risk newborn hospital and territory followup[J]. Minerva Pediatr,2009,61(6):758-762.
[5] 李旭阳,连瑶,蔡琳.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21-322.
[6] 伍平,邓玉英,赖海燕.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干预效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019-1021.
[7] 陈琼. 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95-96.
[8] Tungvachirakul V, Boonmee S, Nualmoosik T, et 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t Rajavithi hospital, hailand: hearing loss in infants not admitting in intensive care unit[J]. J Med Assoc Thai 2011, 94 Suppl 2:S108-112.
[9] Bottaro G. At risk newborn hospital and territory followup: the family pediatrician's workload[J]. Minerva Pediatr,2009, 61(6):763-764.
[10] Byaruhanga RN, Bergstrom A, Tibemanya J, et al. Perceptions among post-delivery mothers of skin-to-skin contact and newborn baby care in a periurban hospital in Uganda[J]. Midwifery, 2008, 24(2):183-189.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 下一篇: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