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措施;有效教学
面对教学环境、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有效地结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按照人本教育的理念,不断开创教学的新局面,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新佳绩。
一、突出学生的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着眼点。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都是知识的灌输,老师讲究题海战术,数学课其实就是做题或者练习课,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任何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淡薄,有的甚至厌恶数学,觉得初中数学课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新形势下,要想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体验式或者合作探究式教学。数学课,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老师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探究,自觉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拥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学习。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画一画、拼一拼、叠一叠,学生则能对定理与性质产生鲜明的印象,后续只需适当训练就能巩固新知,这样的效果才是真实而长久的。
二、创新学习模式,开展合作探究
初中数学学习的难度系数较大,很多问题有时候学生很难单独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依据身边的环境及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其困难。以往的教学,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首先是去请教数学老师,而老师一般都会直接讲解问题或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不愿思考问题,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其实,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很多数学题目都是可以尝试自己解决的,只要学生刻苦学习,敢于探索和尝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动机,并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极大地促进了初中数学的学习与教学。
三、尊重学生,恰当利用评价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褒奖,
他们十分看重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清这一点。巧用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乐于学习。评价中,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个性差异,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精神上鼓励学生学习。恰当的教师评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士气及兴趣,对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掌握好互动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方法外,还应该注重进行个体差异评价。它要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方法中,可以更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以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包括对当前学习状况与过去学习状况的比较和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当前的具体学习情况。然后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发挥出差异评价的作用。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教育评价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给数学教师创造了一个发展与创新的平台。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从而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学会总结,认真反思
在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动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本身并非只是数学符号,相反它是一门内涵丰富,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为数学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思考、刻画、描述、解释,其不过是以一种数学符号的形式将人类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的数与形展现出来。真正学好数学是可以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同时,数学还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因为对数学的掌握和运用是由人来完成的。而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每个人的自我探索。因为正是这种探索,才真正体现出了数学的魅力所在。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熟知这一点的同时,应该将数学的探索之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中感受数学,让数学走进学生心里,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学生不发言,并不代表课堂氛围好,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并不代表教师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好。同样,学生能够做好数学练习题,也不代表他就真正领会到该题的数学内涵。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在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革新思想,改变教学策略,实现有效的教学目的。要想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结合相关的教育因素,寻找优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俊平.浅谈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12.
[2]马世霞.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10.
篇2
一、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也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动机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内驱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同时,重视思维过程的揭示,在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一特点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问题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当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主要症结和疑难点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比如,在教学《绝对值》这一节内容时,有的老师连续提问学生十多个有理数的绝对值,这种问题没有深度,忽略学生思维过程,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师生间的问与答属于简单的、不和谐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不经思考就能立刻回答的。教师仅仅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使整节课徒有繁荣的外表,华而不实,从而使得师生间的“对话”流于形式。
2.提出的问题过难过偏,超出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会回答。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课堂被极少数尖子生牵着鼻子走。
3.问题设计门槛太高,没有梯度,学生没有同等学习的机会。
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述“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曾出示过这么一道题: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设矩形的一边AB=xm,矩形的面积为y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教师从出示问题到让学生回答,前后不足2分钟时间,提问时连续抽查3名同学均未能回答完整。
4.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安静对学生而言很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课堂提问时,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我们做老师必须做到的。
5.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课堂上,有老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来讲?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学生答出来理所应当,因为这是的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说明老师的提问随心所欲,学生不愿回答。
6.问题设计不合理,老师的用语不当,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有如下一段提问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回答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的图形”,并举出具体的实例。
学生1:若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仍能互相重合的。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的图形。
学生2: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
学生3:还有工商银行的标志。
学生4: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标志也是轴对称的。
老师:同学们的观察较仔细,回答正确。教师紧接着又问:你知道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各有多少吗?
很显然,最后一个问题与所讲内容并无紧密联系,反而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进程,致使课堂氛围不和谐,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老师要清楚提问的目的,明确其意义,否则提问将是徒劳的。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著地探索。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时,学生不怎么感兴趣。教师可以教室为平台,以中间排的同学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中间列的同学所在的直线为y轴,全班同学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坐标吗?教师这样提问,学生马上就有了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样发问最能让学生跃跃欲试,又能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受到思想教育。
2.设计形象具体巧妙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新颖巧妙,引人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材的特点巧妙地设计问题,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有部分同学同类项概念没掌握好,以至于不是同类项的也合并。所以举例子:“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4个梨加上3个梨等于几个苹果?2个苹果加上3个梨等于什么呢?所以苹果与梨一定要分清楚!”
3.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深度,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与具体性,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4.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命题的结构而言的,有些条件开放,有些结论开放,有些过程开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逐步得出结论。开放性问题具有多向性、变异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这个单元知识时,设计如下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x2-2x-3,你能得到哪些结论?①开口方向;②顶点坐标;③对称轴方程;④增减性;⑤最值情况;⑥抛物线与y轴交点坐标;⑦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及其坐标。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的参与面广,课堂教学效果好。
接下去又提问:你还能想的更深入一些,还能得到其他结论吗?⑧画出二次函数图像;⑨可以计算图中任何线段的长度,任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还可以求出图中任何角的度数;⑩可以求出将抛物线沿坐标轴做轴对称变换与平移变换后的解析式。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提问: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问题,如果知道上述结论中的一点或几点,能否求出解析式中的a,b,c呢?这样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5.设计诊断型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化课堂 问题意识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40
我国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在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大多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时,脑海里是大量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几何的证明题,还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题型,传统的题海战术异常泛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阶段的数学应该把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因为学生要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并且要加以渐进式延伸问题的思路。这个环节很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与思考才能完成。
一、转变观念,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好坏,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真正将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制;相反,会严重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渐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情感”为学生开道,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爱惜自己的学生,既要重视起日常生活,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了解,填补知识的缺陷,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少批评、多鼓励,不能轻易的否定一个学生,要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和同学之间真正建立起良师益友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这么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最终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问题教学毋庸置疑成了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
1.问题教学,就是必须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整个课堂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使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设计有效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要在重难点处、新旧知识交汇处、易混易错知识点上设计问题,用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2.问题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尤其是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把学生生成的错误当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避免错误的结果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错误。因此错误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能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灌输”正确的东西,要允许错误的存在,只有经历错误的过程,才能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教师只有知道了错误产生的原因,才能引导得更准确。
3.问题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现有基础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异步教学,异步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练习,“快”即快反馈。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才有兴趣,学会了才能保持继续学的愿望,才能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才有进一步前进的动力。因此,对不同起点、层次和生源质量的学生,应该采取异步教学的策略,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景。
三、平时的测验与考查要体现公平公正,评分标准要适合不同的解答方式、表现形式
在初中数学讲解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与考察。在检测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平时的教学制定出合理的试题,试题的题型要体现出公平性,一定要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参考答案时要体现出科学性,评分标准要适合不同的解题方式与表现形式。试题要体现出本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体现融会贯通的特性,只有这样,学生在解题时,他们的阶梯思维和解题方式才可以体现出多样性,制作出的标准答案才更具科学性、灵活性。有时候一些新鲜的解题思路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最为简便的解题方式。面对一个问题多个解题思路引发的多种解题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在评卷时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下去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灵活地发展自己,在数学的天空自由飞翔。
四、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初中数学的考察,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察。数学试题的命题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平时的试题练习过程中,要选择灵活性大,基础知识考察准确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的解题思维体现在练习题中,从中发现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方式,竭力提高思维水平。
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问题;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
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
一直以来,我们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旧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学起来没有用,而老师又不注意引导,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
(二)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
大多学生面对应用题,不知道怎么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
(三)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过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较少,解应用题的能力也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二、应用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信心
曾有个调查显示: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应用题,有信心的,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21%;信心不足,但会尽力会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2.1%;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36.9%,从调查的结果看,信心不足是造成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比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习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审题,即确定题目中的数学成分,弄清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这是成功解题的前提条件。许多学生把题目读了多遍后,虽然题中的字都认识,但仍然感到很茫然。主要是因为应用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文字叙述一般都比较长,从繁杂的文字叙述中提炼数学信息,较其他类型的数学题更为困难。
2、寻找等量关系,即分析题中的各数量,找出等量关系。这是继审题之后的又一个难点,也是列出方程的关键。许多学生读题之后不知该怎样着手、怎样分析,甚至没有思考和分析,这是因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不易理清,要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具有一定的难度。
3、列出方程,这一过程的主要难点在于用前面所设的未知数来表示等量关系中的未知量。初中学生还习惯用算术的方法解应用题,对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之间的关系还不适应,遇到数量关系较复杂的应用题时,自然是错误百出。
(二)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成为数学建模。”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应用题模型有下面几个:建立方程模型、建立不等式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函数模型、统计型问题、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几何模型,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专门练习。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例题的教学是关键。
(三)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实际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比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开头就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佳世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栋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这虽然是一道较简单的应用题,一般学生很快就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但这也是一个训练的机会,而且当学生发现所列出的方程跟以前所学过的不一样时,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章新知识的兴趣。但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了。
(四)培养兴趣,让学生学习有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学情景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景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理解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
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篇5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初中教学模式与小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大不相同。初中是由小学的手把手教学逐渐变为更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压力油然而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必要时还要扩充课外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最大化,还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举例说明,在计算机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乐趣、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体验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进而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加强有效管理,追求共同进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最佳的听课时间是开课后的5 到20 分钟,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良好掌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师在最佳时段内能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学生间的自主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1.熟悉学生情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要了解全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基础以及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课程大纲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教授不同的知识。比如一些男孩子,不要只看他们调皮的一面,他们除了对电脑游戏沉迷,对计算机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授一些例如PPT自定义动画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等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生团结起来,会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师也可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获得学生更多的信赖与支持。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有秩序而不失活泼,需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运用演示、讲授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如今的教学理念,如果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了,所以运用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竞争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巧妙地利用了青少年好胜的特点,更将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带入到学习的大军中。 转贴于
三、加强过程研究,提供学习支撑
1.要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应该将课程内容的难度简化,运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开发学生动手机会和能力,只有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才会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学生打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讲解一下打字的应用程序,包含哪些内容等,然后告诉学生打字的重要性,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就让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想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打字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用口头描述方法更深入学生内心。
在进行Excel 的教学时,知识点繁复杂乱,这种情况下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勉强学会方法,记忆力不深刻,也不会对Excel这门技术感兴趣。此时可以讲述一个空调销售的故事,再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利用Excel 处理了一组空调销售数据,同时显示出增长率与对比结果。这样的实例解析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 功能吸引,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设计一项任务,比如用word 制作科普小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然后再向学生讲解Word 用法,最后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由命题,做一个科普小报。这样,整个课堂都会是学生热闹的讨论声,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尝到了乐趣。
2.益智游戏的合理利用
许多教师都反映,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因为可以玩一些小游戏,对此,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将游戏删除。游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不能玩,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而且有一些益智型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大脑的开发,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运用、练习指法。比如,单一的打字练习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这样不仅学生练习了指法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了乐趣。
3.教育学生健康上网
篇6
1.依靠感官直接欣赏
美术是以其特有的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形式构成具体作品而作用于人的。展子虔的《游春图》中,以山川树木为主,人物细小以作点缀,运用勾勒填色画出山石,画面大量使用石青、石绿,为我们描绘了在明媚的春天,人们踏青郊游的情景。虽然这一山、一石、一树皆是死的,但是画得好的画能让我们通过直接的视觉感受体会艺术品之美,使人有亲切的感觉。
2.就作品的风格欣赏
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它与作家的气质、个性、人格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就作品的风格去欣赏,能够体会到不同艺术家在形、光、色、线、点、面、材质、肌理、体、量与空间等艺术语言方面的不同,在均衡、对称、调和、对比等艺术手段上的差异。凡・高的作品《星空》,在绘画技法上,突出了印象派的特点,创新性地运用点来表现物体的光影,而不是用简单的线和面来表达;而我国文人画的代表人物苏轼则多以山水花鸟来描写“物象”,正如《枯木图》一样,作者希望通过绘画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思。通过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通过作品相关背景去欣赏
我们必须要联系艺术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艺术家的个人成长过程、艺术创作的发展过程,才能完整地去欣赏作品。徐悲鸿的《九方皋》《愚公移山》等作品,只有首先了解了徐悲鸿的人和经历,才能体会这些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再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正是因为作者曾经拥有和插队生活的经历,才能刻画出这么一个皮肤黝黑,牙齿脱落,满脸皱纹,手掌粗糙的农民形象的父亲。
二、多感官调动,感受作品的人文内涵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我们可以将美术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审美实效。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这些优秀的书画作品展示在屏幕之上,再根据不同的画面内容配上不同的音乐,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营造出立体的欣赏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更好地融入到对美的感受之中。
2.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美术的技巧和美术美感,以达到欣赏的目的。在欣赏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时,我将画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五绝诗《江雪》相对比,看看诗与画有什么异同。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诗与画的对比和赏析,更能在教学过程中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升学生审美鉴美能力
1.重视学生情感因素
绘画反映的是精神世界,是自然物艺术化、抽象化的表现。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才能真正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达到情感的陶冶、态度的激励。在《寒江独钓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画家匠心独运地在画面上留下的大量空白进行想象:这空白也许是代表水,也许是代表山,也许只是为了突出“寒”和“独”,也许……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鉴赏美、品味美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感情。
2.鼓励学生直抒己见
篇7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5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鉴赏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十分必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鉴赏课教学成效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重视美术学科、教师“唱独角戏”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上好鉴赏课已成为美术教师关心和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我的几点浅薄之见。
一、创设情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鉴赏教学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展示课。在鉴赏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的杰出作品,还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作者的深刻情感。第一,教师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优化创新美术鉴赏课堂,让学生于自主学习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中学会发现美和欣赏美。比如在学习青铜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编演《楚王问鼎》的小故事,让学生于故事中了解到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教师还可让学生借鉴青铜纹饰制作小饰品,让学生于手工制作中了解到不同纹饰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第二,教师要深入挖掘每幅作品的历史背景,触摸作者创作时植入作品中的“灵魂”,让学生在鉴赏艺术品的同时和作者进行情感沟通。由于高中生课业重,没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作品的历史背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插入一个介绍作品背景的教学环节。比如在欣赏朱耷作品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朱耷身处明末清初这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期,身为明朝皇室子弟的他眼见江山风雨飘零却无能为力,心中之懊恼和不甘无处宣泄,只好寄情山水作画了此残生。学生了解其生平后就不难理解其作品中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清政府的愤怒。第三,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唤醒学生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在体会到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后,才能对作品深入理解,最终为作品所打动。由小见大和由此及彼是两种常用做法。比如在鉴赏《格尔尼卡》时,教师可先让有受伤经历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当时遭受了怎样的痛苦。小伤小痛我们尚觉难以忍受,由小见大,那么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伤痛更是各国人民无法承受的。
二、巧妙提问,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深情并茂地讲授专业知识,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触碰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一味地讲空洞的美术专业术语,而不能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因此,教师要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并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上有技巧、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来。课堂提问环节涉及的问题主要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比如,在设计封闭性问题时,教师要突出问题与教材之间的密切联系,突出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关联,让学生在认真研读教材后从教材中、从生活体验中独立自主地摸索出问题的答案。而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教师在鉴赏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虽然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已趋于成熟,但是他们美术专业知识的储备尚不充足,又没有经过系统而专业的美术训练,故而高中学生的审美态度还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教师要围绕问题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要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回答进行初步预设,以便教师灵活地掌控整个鉴赏教学,实现优化鉴赏课堂的目的。比如,在欣赏《加莱义民》时,教师可在学生观察出义民脸上犹豫不决的神情后提出如下问题:畏惧死亡的人是英雄吗?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策略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师资力量整体薄弱四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较低,在农村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思想,这与新课改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使得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受落后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制约,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初中数据课堂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陷入困境。因此,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当前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瓶颈。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农村初中教师的知识面窄,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进行初中数学课程设置时系统性要求过高、课程缺乏弹性、占用课时偏多的现象较为普遍,设置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尽合理,使得多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准确理解题意存在困难。
4.师资力量整体薄弱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也使得初中数学教学陷入教学困境。就目前而言,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学历达标率低,教师的数学基础不扎实,多数教师解题能力不强,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要求,因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端正办学思想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前提条件。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告诉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是新课改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通过多媒体互动,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另外,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采取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整理、认真练习、及时复习和总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合理设置数学课程
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对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教学至关重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数学课程。
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本地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出一些符合教学要求,具有乡土气息的数学题目,使学生明白数学存在于周围生活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开展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使农村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靳利鑫,靳万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
[2]徐碧珊.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
[3]赵秉录.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8).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氛围;教学情境;教学评价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发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工作者的不断追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潜力,通过教学工作,采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相关教学策略的采用,而采用这些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的策略
正因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的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相关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的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的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利用与新课相关的情境、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进行交流与学习,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3.肯定学生学习进步,改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创新教育的运用.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新奇的意见和看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善于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4.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推行创新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对优秀的,创新能力强的任课教师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教学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的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今后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俊琴.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浅谈[J].吉林教育,2010(12).
[2]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实际;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情境;兴趣
传统保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已经完全蜕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灵活化、科学化融合为一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措施,以此实现初中教学模式的革新与优化。
一、立足生活实际,构建丰富情境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干与树根,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数学是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图形等关系的一种反映与总结,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性与实用性知识。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互贯穿、相互融合,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面向生活、回归生活。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生活实际为例构建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家里都有谁会抽烟?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家庭中的烟民数量进行统计。
二、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就必须将信息技术的电教优越性与数学知识的静态性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优越性达成初中数学具体内容的信息化、数字化、图像化,以新颖的信息资源构建生动的教学环境,实现静态数学的动态展示,实现抽象数学的具体展示,实现教学内容的空间拓展。例如,在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立体展示图,让学生在立体的、动态的影像中达成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
三、鼓励小组合作,实现自主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作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主要方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和类型进行科学建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互勉互励中实现数学学习的开放与进步。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手段比比皆是,作为教师,要严格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的特性挖掘行之有效又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以此开辟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天文学基础知识入门
- 下一篇:高危儿护理诊断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