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工作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19 18:0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护理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产科 母婴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35-02
Maternal and infant to the b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ode
ZHAO Min
(Sichuan province in Guangyuan city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62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ed model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the influence of women in maternity care work. Guide Methods 120 maternal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60 to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the nursing care maternal and infant implementation by the bed nursing mode (the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by the specialized subject operation nurse in the bed finish). Before discharge two groups of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statistics knowledge, nursing skills masters, survey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nursing mothers to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maternal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infants increase nursing skills master in much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matern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nurses effec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血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 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 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 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篇2
关键词:护理安全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健康,在护理中出现了任何不安全因素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摆在产科护理管理面前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防范对策。确保母婴安全与护理质量,产科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与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死亡。本文以我院2011―2012 年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 162 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次调查研究所采集的资料主要为 2011年至 2012年间我院产科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 162 例孕妇案例,产妇年龄一般在20―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4.8±2.2 岁),其中初产妇 108 例,经产妇 54 例。顺产妇有97例,难产65例。此外,还对同期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方法
首先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在患者的配合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为不安全因素与来源。在设计时参考相关安全护理规定,并将文献资料与本院实际产科护理工作相结合,设定的内容包括:①不安全因素。 主要包括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不足、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等。②不安全因素来源。 主要包括同事交流、书籍报刊、医院培训、经验不足及学校教育缺陷等。 通过审查,合理设置问卷,使得问卷具有足够的可信度,达到100%的最优回收率。
2 结果
本文研究相关结果见表1、表2。
表 1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数据统计
不安全因素 安全隐患(n) 比例(%)
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 92 56.79
医护人员危险因素 112 69.14
护患沟通不足 99 61.11
业务水平不足引发意外 105 64.81
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 108 66.67
表 2 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来源及其数据统计
不安全因素来源 安全隐患(n) 比例(%)
同事交流 10 45.12
书籍报刊 15 59.03
医院培训 25 79.37
经验不足 17 53.58
学校教育缺陷 6 13.49
3 讨论
3.1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分析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①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主要在于医护人员工作不专心、在观察与记录孕产妇情况时往往敷衍了事,并不能及时发现母婴异常状况,从而造成产程停滞等引发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得母婴发生安全危机。②医护人员危险因素。当前医疗界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工作经验较低,应对特殊事件的能力有限,并且不善于与病患及其家属甚至同事沟通。③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及不认真,使得病患及其家属反感情绪加剧。④业务水平不足引发意外。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足错估胎儿体重与大小、新生儿护理不良等。⑤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孕产妇若有心理障碍产生产前恐惧与产后抑郁,增加的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困难。
3.2 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探讨
篇3
随着母婴同室的广泛普及,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目前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据研究北京地区有61.8%的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士配备符合要求,38.2%的医院不符合要求[1]。传统的宣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反复性、不易理解性,导致临床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加之因护士沟通不到位,患者难以理解,以致护患关系紧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在医学临床教育中,多媒体视频一种资源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在满足生命科学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现将母婴同室中视频报道的应用进度综述如下。
1视频宣教的制作和应用
1.1视频宣教介绍视频又称影片、视讯、视像、录影、动态影像,泛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记录、处理、存储、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视频信息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视频宣教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数码技术,通过视频图像形成直观形象的资料进行健康教育,采用现场实景拍摄,有解说、示范,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真实,便于产妇的理解和记忆。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产妇,采用反复播放的方法,直到产妇理解和接受。视频片的录制参照现有的国际、国内孕产妇保健及新生儿护理常规和标准、参考国内外文献、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用真人模拟录制而成的,指定专人进行操作方法演示,克服传统健康教育的不系统性及护理人员知识层次不一而出现偏差。
1.2视频宣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在妇科围手术期、成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手外科患者、腋臭微创手术围手术期等应用中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知识的知晓率,降低围手术期缺陷因素的发生率,促进遵医行为,达到最佳手术效果[4-7]。同时在对护生培训中和用视频短片提高了对护生的临床带教质量,护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培养,有利于带教师资临床、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8]。但是视频宣教在产科的应用中相关报道比较少,其文献提到宣教中结合视频有利于孕妇及家属更好地掌握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及科学育婴技能,提高对产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11]。
1.3视频制作方法及内容
1.3.1制作方法科室成立护理专科小组,将产后康复的知识、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知识、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编写成通俗易懂的解说词,指定专科护士为模特,进行各种操作的规范演示,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专家教授在旁指导。最后请医学院电教室专业人士配以文字、音乐、解说、动画,制成DVD光盘或其他适合播放的格式,请副主任及主任医师验收。
1.3.2制作内容(1)病区环境、住院安全。(2)相关规章制度。包括作息制度、探视制度、禁烟制度等。(3)专科知识科普。母乳喂养技巧、顺产后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更换尿垫、新生儿脐部护理等。(4)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宣教、出院流程、出院后常见问题的处理。为了激发孕产妇及家属对视频健康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制作过程中配备了背景音乐、解说、图片等,使视频健康教育的内容生动,孕产妇易于接受[9]。
1.4视频宣教时间视频宣教以产妇及其家属为中心,在病房内按不同时间段循环播放,每次播放30min左右。每天通过网络中心控制病房内数字电视机进行统一播放。
2视频宣教的效果
2.1调动及增加了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学习能力罗一平[12]报道,人类获得信息83%来源于视觉,11%来源于听觉,1.5%来源于触觉;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70%。视频宣教内容设计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孕产妇易于接受[6],它配备了背景音乐,在表现手法上,选取了各种媒体形式,如图片、文字、声音、录像和动画方式,对操作和技能部分采用了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的录像,逼真生动分步骤演示操作程序,视觉、听觉与触觉有机结合,从而激发了孕产妇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孕产妇接受视频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且视频片解说词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系统、规范、直观、生动,克服口头宣教图文的抽象性、片面性、枯燥感[13]。
2.2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传统的宣教模式即口述讲解法,由护士讲解、孕妇及家属听讲,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只能利用操作时间进行穿插式的宣教,很难进行全面及有效的宣教,产妇及家属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性及参与性对宣教内容兴致不高,不能及时掌握宣教知识。在余丽等[10]研究中发现,95.6%产妇认为视频宣教有情境性和实用性,在观看过程中能够获得并掌握知识,有成就感以致心情愉悦,能够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献显示[14],视频宣教能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轻患者躯体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有利于术后康复。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
2.3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实际操作的能力分娩会引起产妇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变化,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心理的应激过程。传统的健康宣教太简单、单一化,最直接的接触是书面、图片形式,但产妇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一的讲解无法满足产妇的需求。视频因为拥有直观生动易懂,贴近现实与临床的特点,便于产妇反复学习与加深记忆[15],产妇对知识掌握牢靠,护理技能因不断加深学习而得到相应提高。如母乳喂养的姿势、挤奶的手法、产后康复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等,这些技能通过视频宣教的方式进行反复、缓慢播放,让孕产妇容易看清、学会,并产生深刻的记忆,以利于模仿训练并掌握,规范了孕产妇的技能操作和训练,使孕产妇面对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目前我国婴儿母乳喂养率严重偏低[16]。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显示。我国0~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要求达50%以上。通过实践表明,视频宣教提升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母乳喂养的自给率,降低奶涨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科学育婴技能,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障了母婴健康[13-16]。
2.4提高对宣教内容的准确性及针对性在传统的宣教过程中,因护士的层次不一样,不同的护士提供的宣教内容不一样,达不到系统性和全面性。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因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患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差别而有差异[2]。而视频宣教内容由医护团队集体进行制作,能够扬长避短,在查阅国内有关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文献,经调查整理归纳出产后及出院后孕产妇所关注的问题,经专家审核通过后进行播出。它克服了护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局限性,规范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2.5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医护综合素质据调查:北京地区35.30%的医院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健康宣教;38.20%的医院采用“集中”和“一对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教。视频宣教相对于传统的一对一宣教而言,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优化了护理工作模式。王敏等[5]认为,视频宣教能够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视频宣教可重复多次进行,减少了护士重复劳动的工作量使护士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分配护理工作,从而有计划性的护理产妇。在制作视频过程中,参加的医务人员能够全面熟悉和了解各项专科内容,增加了业余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2.6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家庭式护理模式开展曹文华[16]报道显示,夫妻双方共同参加孕前学习比例较低,只有37%,但是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率达81.2%。88.7%产妇配偶知识来源于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网络等媒体,73.6%产妇配偶知识来源于亲戚朋友,仅有36.8%产妇配偶知识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教育。产妇产褥期容易情绪沮丧、焦虑不安和记忆力减退,其中一方面是受传统思想和家庭压力影响占20%;又因各地方传统风俗的不一样,导致现代与旧思想的冲突[17]。而视频不同时间段的宣教能够增加对家属的宣教,纠正错误的观念,增加对知识的需求,以缓解矛盾,正确应对产褥期的护理,有益于产后母婴的康复。
3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在逐步的进入电子时代,视频宣教正在逐步的发展之中,在各个领域或行业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同样在医学护理中,视频宣教模式对于护理健康教育改革起到了推进和示范作用。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视频宣教可以避免传统宣教的局限性和不理解性,让患者获得知识更人性化、更亲切、更实用、更全面[18]。因此,护理健康宣教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可以影响患者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在母婴同室中,如何使孕产妇能更好地掌握育婴知识及产后健康知识,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产科的工作重点之一。相对于传统宣教而言视频的宣教有自己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视频宣教可以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进行,它可以节省人力,减轻护士工作量及宣教时间,有利于母婴同室中优质护理的开展。同样可以激发孕妇及其家属的自主学习,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宣教的效率及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更好地掌握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及科学育婴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思嘉,姜梅,马迪,等.北京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08-511.
[2]吴芳萍,罗吉艳,何春.浅谈视频网络宣教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4,8(3):261-262.
[3]任平,邵敏.医学与生命科学类多媒体资源现状及特点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8):32-36.
[4]闫晶,王英蓉,王丽,等.多媒体视频结合个案指导对腋臭微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缺陷因素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01-1403.
[5]王敏,刘秀梅,刘鸿雁,等.宣教视频在妇科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839-840.
[6]刘秀环,石洁,孟盈.视频健康教育在成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53.
[7]戴晶,俞燕.健康教育视频在手外科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9):131-132.
[8]黄柳萍.视频教学法在内科学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5):24-26.
[9]杨倩.床旁视频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667-668.
[10]余丽,雪丽霜,葛圆,等.自制母婴护理系列视频片在母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医学教育,2011,33(4):480-482.
[11]覃桂荣,刘素娥,葛圆,等.孕产妇及初生婴儿护理系列视频的制作与应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4):651-653.
[12]罗一平.视频技术实验建设与实验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59-161.
[13]王璐璐,王晶晶,王聪聪,等.普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视频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26-228.
[14]汪慧敏,耿旭影.视频宣教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防治知识,2011(2):32-33.
[15]刘素娥,葛圆,雪丽霜,等.自制情景视频在拉马泽分娩法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24):38-39.
[16]曹文华.对准爸爸参加孕妇学校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106.
[17]赵晓红.产妇产褥期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5):5564-5565.
[18]张宗扬.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3-4.
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母婴保健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母婴保健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由产科护理人员走出病房,进入家庭,深入社区,进行母婴保健护理,延续了病房整体护理,深化了社区温馨服务,深得社区病家满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料与方法
服务对象:产科出院1个月内的母婴人群。
服务方法:纳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分区分组,责任包干制,每一责任小组由3名不同职称、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每组承包所辖区域出院母婴的保健护理服务。
组织管理: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管理。制定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结合邵武市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评标准制定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内容包括承包母婴服务的数量,母婴月子管理,母婴服务工作质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社区服务满意度等。
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管理:结合母婴具体情况,评估月子母婴健康状况,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动态评价管理,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科学育儿、产后指导等产科社区母婴保健。
注重反馈,持续改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针对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每个月召集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小组成员意见工作会,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评价护理服务效果,找出社区母婴护理服务缺陷,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评估,调整实施计划,落实优质护理,为社区产科母婴提供更切实、有效、便民的服务。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200户社区母婴护理服务情况评估调查:产妇护理技能评估,见表1。
婴儿照顾技能评估,见表2。
产科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比较,见表3。
调查资料显示,以人为本,开展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直接为母婴提供科学、系统、全程、专业、全面的产科照顾、母婴帮助、健康教育、护理服务。产妇及家属获得健康知识、产妇护理技能,婴儿照顾技能得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数减少,产妇及家属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讨论
探索了一条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在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中纳入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将产科护理工作发展与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相结合,积极为社区母婴提供整体化、个性化、连续性的产科科学专业的保健护理服务。
深化了产科护理实践,丰富了产科护理工作内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注重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母婴保健的家庭指导,并能根据个体差异为社区母婴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专业性整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民众的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
增进了护患友谊,提高了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士为母婴提供主动、温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母婴安全,这种主动寻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使社区人们真切感受到产科护士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增进了护患友谊,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更新了产科专业知识,提升了护士业务水平:随着人们对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的提高,不断加强母婴保健人员的师资培训,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较好地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护理面向社会,走向社区,贴近母婴,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之时,自身素质也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已经从“有病就医”的传统观点迈向了预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纳入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更注重“以人为本”,以“母婴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了社区母婴保健护理质量,很好满足了社区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婴安全,促进了母婴健康,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莉.产科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6-207.
篇5
护理管理难点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因为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婴儿同睡的习掼;产妇及家属缺乏或不重视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
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医院对新生儿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属在住院期间自行将婴儿手圈取下,被及时发现;存在换错婴儿的安全隐患;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病区有多个通道,母婴同室,存在婴儿被盗走的安全隐患;实行母婴同室后,致使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对新生儿的细致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存在延误病情的风险。
管理对策
制定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①病区设置与监控;②制定母婴暂时分离的管理制度;③严格的新生儿查对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儿出院制度。
护理告知书的使用: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告知书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①护理告知方式: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并由监护人签字,告知书随病历归档;我院制定的告知书为《温馨提示》;口头讲解和行为示范告知。②告知的主要内容:实行母婴同室,请夜间尤需注意;防止宝宝坠床和被母亲熟睡时误将宝宝口鼻捂住造成窒息,请不要将宝宝与母亲同睡,医院为您配备了宝宝专用床;防止宝宝溢乳时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的,头肩部抬高20°左右;宝宝手上戴的手圈不要取下,手圈是识别宝宝身份的重要标识;母亲哺乳前应洗手,清洁;探视人员应着装整洁,洗手后才能接触宝宝。③护理告知程序的实施和注意事项: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新生儿护理方法,佩戴手圈的重要性等警示标志;新生儿出生后即由当班护士对监护人全面讲解《温馨提示》的内容并做行为示范。让监护人了解其内容后签全名,并收回归入病历;下一班护士进行指导和巩固,了解监护人对告知内容的认识和施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督促落实并给予指导。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告知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与院方及医生的意见相一致;根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采用能够让监护人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监护人。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护理记录可为“举证”提供客观的法律依据。①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和内容:楣栏为产妇姓名、科室、病房号、床号、住院病历号,楣栏下为表格,表格第一项为日期,依次为时间、面色、体温、呼吸、体重、皮肤、脐部、喂养情况、大小便次数、暖箱温度、护理观察及措施、效果、护士签名。左下角注有可用符号记录的项目。②记录的方法:护士到病房观察护理新生儿后及时记录,有相应符号的项目在相应栏内填写相应的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哺乳、大小便的频次,喂配方奶的新生儿,记录每次哺乳量,单位用ml表示。健康宣教、安全知识宣教、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于相应的栏内。
效果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专科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改善了护患关系,突出了专科特点,为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提供了保障。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1-785-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1.010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产科病房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护理风险事件高发区。产科护理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开展,导致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科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卫生法制建设的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加,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医院中风险大、事故高发的产科,存在着患者病情变化快、床位周转率高、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特点[1],它时刻关系到产妇及新生儿两条生命的安危。因此,如何规避护理风险,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课题,而减少或预防风险发生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旨在寻求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探讨如何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1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的落实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护理预案等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的力度不够或不能落实到位,出现违反工作制度、干私活、脱岗、呼叫时未及时到位、不按时巡视病房等现象,患者出现突况时不能找到医护人员使家属及患者极为不满。
1.2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够产妇在入院后会出现各种痛苦与不适,容易焦虑不安,若护士不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不能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缺乏有效疏导工作,容易造成产妇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孕妇临产后心情恐惧、孤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主动关心和照顾,如帮助按摩背部,耐心讲解有关知识等,这些细微的服务工作不到位,都可使孕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产生意见,从而引发纠纷。
1.3 专业技术水平缺乏产前待产妇的产程观察、产后产妇的观察、母婴同室新生儿的观察等,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护理工作是一项不断实践并完善的过程。目前临床护士趋向年轻化,新旧交替快,随着年长护士的调离,有可能出现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技能不强,极易导致投诉[2]。
1.4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它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支持医院公正的依据。由于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再加上电子病历的使用,护理记录的书写大量使用电子模版,使护理记录在客观体征等的描述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护理记录缺乏动态变化,也不够及时,漏记错记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日后医疗纠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也是导致护理风险的潜在因素。
2 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防范
2.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并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增强法律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做好护理评估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工作分轻重缓急。提高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严格无菌观念和查对制度,加强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及产褥感染。
2.2 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据统计,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因此,在产科护理中护士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协调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4]。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痛苦,做好生活护理,如帮助按摩腰背部、帮助喝水等,减少其痛苦,并讲解有关分娩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在产程观察中,切不可疏忽大意,以免引起后患,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
2.3 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产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是保护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在护理工作中采取正确的方式分析处理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提高护理操作技术,保障正常护理的开展。防止因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2.4 严格护理文件管理每月进行病历点评,每季度进行病历交叉检查。护理记录要求简 洁,重点突出。对一些关键性的护理要求及操作都要如实记录,保持病历的完整性。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要做到护理记录完整、准确、齐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
3 小结
产科护理风险的产生有特定的根源,护理人员如果能够及早识别产科存在的风险,必能防范于未然,对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产科病房工作顺利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勤燕.产房护理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092.
[2]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52(5):375-377.
篇7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产科;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手段为纵轴,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自2009年12月卫生部发出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后,我院产科自2011年9月开始将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两个单病种实施CN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00例(其中自然分娩78例,剖宫产22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初产妇100例(其中自然分娩72例,剖宫产28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22-33岁,平均27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优质护理,观察组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护士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2.2 制定合理的CNP表 根据产科护理工作要求及产妇住院期间的需求,以严格的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流程为纵轴,由科主任、护士长、病房护士及产房助产士共同参与制作出临床护理路径表。
1.2.3 严格按照CNP表实施 责任护士每日按路径表上的内容,根据病情需要采取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并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每个病人的CNP使用是否适当,未出现变异的,将已实施的内容打钩并签名,出现预测差异者进行早期干预,做到尽量不影响原路径的进行。
1.2.4 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具体内容 ①入院时宣教及护理: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做好入院介绍、护理评估,完善产前相关检查,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协助产妇生活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并进行安全教育等。完善剖宫产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各项准备,手术室护士与责任护士详细交班并签字,执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②产前指导及护理:产前与产妇交流了解待产期间的心理,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指导产妇饮食,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及胎心音变化,并做好卫生处置等。③产时护理:对自然分娩者实行导乐式陪伴分娩方法,指导产妇分娩时如何正确用力,耐心解释在产程中出现的各种疑惑及顾虑,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心理、生理上的支持和帮助。④产后与术后处理:严密观察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产妇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观察排尿情况,保持会清洁,进行饮食指导,协助新生儿早吸吮,告知母乳喂养方法及好处,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新生儿护理、沐浴、抚触等。观察剖宫产术后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有无腹胀,排气后指导进食。⑤出院时指导: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进行出院指导,嘱其注意休息及个人卫生,告知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定期复查。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出院后科室电话回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与x2检验。
2 结 果(见表1、表2)
两组产妇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及护理质量达标率均有差异(P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住院期间的时间为主线,将整个护理工作科学地分布到这一时间线上,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能够得到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服务[2]。随着国内外对CNP的研究和应用,大量结果显示CNP对护理学发展、对医生、对病人、对医院管理及对卫生经济学都能产生正面的影响。本观察结果表明: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CNP可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并促使患者满意度上升,健康教育合格率得到提高,可以保障医院护理管理的有效进行,增进各方面的沟通,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22-02
母婴同室在我国妇产科十分常见,但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不进行开窗通风,医院人员比较复杂且拥挤,探望人员较多,这就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机会[1]。本研究选择6 234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10年在我院进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共6 234例,发生感染例数为57例,其发生率为0.91%。6 234例新生儿中,男2 018例,女2 216例,出生时体重均在2.4 kg以上,Apgar新生儿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 护理干预
本研究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所有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均在出生后用乙醇擦拭新生儿脐部及周围组织,防止脐部发生感染。常规护理组采用无固定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采用轮班护士和沐浴房值班人员合作完成,并在沐浴后用75%乙醇进行新生儿脐部消毒,随后用爽身粉涂身。早期护理组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的沐浴和护理工作,一般指定固定的人员进行新生儿沐浴,并进行定期的新生儿微生物检测。沐浴过程中佩戴手套等坚持规范操作,沐浴后擦干新生儿皮肤,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等,并指导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
2 结果
2.1研究人群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分析
对研究人群新生儿进行病原菌监测显示,有明确的病原微生物的患者为19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患者为7例,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例,占31.6%,克雷伯菌为3例,占15.8%,真菌为3例,占15.8%。
2.2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
对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0.45%~1.50%,见表1。
2.3 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部位分析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部位研究显示,主要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见表2。
2.4 研究人群护理干预结果分析
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同室是指在新生儿分娩后短时间内将新生儿和母亲在一起护理,这样可以有效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同时符合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2]。研究显示母婴同室主要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本组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0.45%~1.50%,比文献报道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本次观察胎儿周数较大、医护人员操作较规范,健康教育开展充分,病室环境卫生较佳等因素有关。因为清洁、卫生的病室环境可减少非侵入叉感染的机会;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可防止侵入性的医源叉感染,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和家属掌握了一定的医学护理知识,能给予母婴正确的护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充分的初乳喂养,提高了新生儿的自身免疫能力。本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皮肤脓疱疮,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一致,新生儿因体液免疫缺陷,防御机制未成熟,对一般致病菌亦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且新生儿无自理能力,日常护理全依赖医护人员及其母亲或家属,如不能及时更换尿布或更换尿布时消毒隔离不严,均易导致局部感染。
新生儿感染原因可能是由于母婴同室造成了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且医院空气相对污浊,含氧量低等。对此应注意新生儿日常护理,进行认真的易感染部位护理,例如脐部护理等,若患者出现感染的前期症状,例如出现红肿、异常分泌物时及时进行处理[3],必要时以3%H2O2溶液清洗新生儿脐部及深层的分泌物。本研究显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较低,其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此笔者建议应加强早期护理的推广,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护理,一方面应选择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新生儿产房、沐浴室的消毒工作,以保证新生儿接触环境中病原菌降低到最低[4]。另一方面应加强新生儿护理的日常管理,加强培训,责任明确,健全新生儿护理的规章制度,杜绝新生儿护理松懈态度的产生,积极地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必要的情况下应主动与新生儿的家属配合,指导新生儿家属正确的进行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包括脐部护理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机会[5-6]。
[参考文献]
[1]杨爱芹.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1(7):29.
[2]王菊飞.81例新生儿感染原因的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5-26.
[3]李静,孙建伟,孙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6):23-25.
[4]孔丽秋.3种不同脐护方法治疗新生儿脐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780.
[5]许琼,洪菊香,蚁静君,等.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带皮肤感染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11-12.
[6]黄艳.住院母婴医院感染13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28(6):526-527.
篇9
【摘要】目的:调查产科护士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择50名产科护士,进行SRSS自评表的调查。结果 50名产科护士的SRSS评分中,有多项条目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显示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科特有的工作压力以及护士一直存在的工作压力,促使产科护士睡眠状况具有严重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产科护士更多的关注,最终保障护士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安全。
【关键词】产科护士;睡眠状况
【中图分类号】R27.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55-0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中心,尤其是婴儿。产房是婴儿的主要诞生地,也是母婴护理的主要场所,产科护士正是母婴护理的主要工作者。为确保母婴安全,产科护士承受着复杂的压力及职业风险,分别来自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环境性危害五个维度的职业风险[1]。本文从产科护士睡眠状况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产科护士得到更多人群及医院管理部门的关注和理解,从而真正的使人性化管理有效实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五所医院产科50名护士进行调查,其中男护士5名,女护士45名,年龄20岁~45岁,护士10名,护师25,主管护师10,其余5名。工作年限最短1年,最长27年。
1.2 方法 采用李建明等[2]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进行调查。自评前应先向患者解释量表的填写方法和各条涵义,然后由自评者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该量表所述症状为一个月内实际情况。
2 结果见表1
3 结论
SRSS共有十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1-5分),评分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严重。此量表最低分为10分(基本无睡眠问题),最高分为50分(最严重)。分级为睡眠正常(总分<23分),轻度睡眠障碍(23≤总分≤29),中度睡眠障碍(30≤总分≤39),重度睡眠障碍(40≤总分≤50)。根据数据调查显示,50名自评护士均存在睡眠问题,其中轻度睡眠障碍为30名,占60%,中度睡眠障碍19名占38%,重度睡眠障碍1名占2%。表明产科护士睡眠状况差。
4 讨论
4.1 产科护士主要睡眠问题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能促进机体康复和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3]。从自评表项目分析可得:产科护士主要的睡眠问题是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噩梦夜惊、失眠等几个问题,说明产科护士睡眠问题多,可能与多重因素有关。
4.2 失眠是影响产科护士生活及工作质量的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产科护士主要的职业病中就有失眠的问题[4],仔细观察这些职业病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职业损伤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睡眠质量,进而导致失眠的形成,以至于影响产科护士的生活及工作质量。
4.3 影响产科护士睡眠的主要因素分析:
4.3.1 产科护士普遍压力源护士普遍存在的心理、生理及社会的压力,白班晚夜班再加上助班的倒班制度,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的解决等都是护士要面临的普遍工作压力源。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都是多样的,如何合理权衡多个角色之间的关系,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有更强大的社会支持。
4.3.2 产科护士特有的压力源:
4.3.2.1 护理对象的不同产科的护理对象主要是母婴的双重护理。随着母婴健康法律的逐步完善,对护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新生命的诞生虽然值得高兴,但产妇分娩后,母亲与孩子都是相当脆弱的,为保证母婴安全,产科护士必须高度警惕,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沟通能力,严格执行每一项护理措施,杜绝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工作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神经高度紧绷,必然会影响睡眠,导致护士睡眠质量差,夜间易醒等问题。
4.3.2.2 护理工作内容的不同除日常护理工作外,接生是产科护士一项主要的工作内容。长时间的站立、弯腰曲肘的接生工作,可引起手腕、肩周及腰部的肌肉、肌腱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身体不适,可导致产科护士睡眠姿势的改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产科护士除承受护士常有的各种压力外,还存在本科室特有的压力。为缓解各种压力,搞好本职工作,处理好与患者、家属、医生、医技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减轻产科护士精神紧张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医院管理部门应从更多方面为护士提供人性化的管理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安全的目的。
表1 产科护士睡眠质量SRSS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注:*为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 林小蓉运.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根据谈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5):167-168
[2] 李建明,等. 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353
篇10
1.1一般资料该院此次研究所选850例产妇为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产科收治,其中,355例为2013年1—10月间收治,是风险管理实施前的产妇,为对照组,另外495例为2013年11月~2014年8月间收治,是风险管理实施后的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情况如下: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29.1±6.2)岁;孕周为38.20~40.12周,平均孕周(39.18±0.80)周;228例为初产妇,127例为经产妇;剖宫产分娩181例,经阴道分娩174例。观察组产妇情况如下:年龄为23~38岁,平均年龄(28.5±7.4)岁;孕周为37.55~41.80周,平均孕周(38.90±1.15)周;329例为初产妇,166例为经产妇;剖宫产分娩226例,经阴道分娩269例。排除双胎、妊娠合并症以及头盆不对称的产妇。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两组间的比较。
1.2方法风险管理未实施前,对照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帮孕妇办理各项入院手续,指导孕妇监测胎动、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讲解分娩后及会阴护理方法。风险实施之后,观察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管理小组:选择1名护士长,2名责任护士,1名资深风险顾问,若干名护理人员,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资深风险管理人员对管理小组展开风险管理的理念、知识以及技能的教育与考核工作;考核合格后,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实时监控风险管理落实情况,每月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实施评价,整合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系统防治措施,建立风险管理档案。②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管理小组对产科存档的风险事件作为参考资料,并查阅其他产科相关文献,了解产科风险事件的高发时段、多发环节、易发人群、高危事件,对关键资料加以分析与记录,识别产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之上,采用风险严重程度乘以风险发生频率的方式,对风险的危险性加以评估,了解不同风险的危害程度及应急处理先后顺序。产科内的病室消毒、产后出血、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等问题均为高危风险因素。③风险防控与处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产科高危风险事件展开风险防控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向风险护理小组成员传达新颖的风险护理理念与知识技能,重点向成员讲解护患沟通的技巧,提升她们的法律意识。实施风险应急处理现场教学,针对应急预案及突发风险事件,锻炼护理成员的风险应对心态及处理能力。②做好护患沟通:从神态、言谈、举止、着装等方面入手,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施优质护理。从风险管理的个案分析工作中,优化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技巧、心理干预能力及慎独精神,切实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③优化病室环境:定期落实病房的清扫、消毒工作,注意开窗换气,保持病室内的清洁美观。按照规定对病室内物品进行统一摆放,将危险物品妥善安置,使其远离产妇与新生儿。尽量通过沟通,控制探视人员的数量,禁止患传染性疾病的探视人员出入病房,避免出现病室内交叉感染。④提升母婴护理技能:向产妇讲解分娩、自我护理及新生儿喂养的相关知识技巧,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避免出现产后抑郁症。按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尽量地满足产妇提出的合理要求,耐心地解答产妇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分娩完成后,及时帮助产妇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产妇恢复。为产妇指导按摩的技巧,促进泌乳。与产妇、产妇家属沟通,帮助产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重点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及时检查新生儿呼吸道是否出现痰液或其他分泌物堵塞的情况,保持呼吸畅通,避免新生儿窒息。⑤优化分娩中护理:加强分娩中护理技能学习与锻炼,切实掌握分娩中护理技巧。仔细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了解产程进展,通过目光交流、按摩子宫等方法,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醒产妇在阵痛间歇期放松肌肉、调整护理、适时休息、适当进食。分娩过程中,以轻柔、熟练的行为对产妇进行护理,以辅助医师开展工作。⑥制定风险紧急预案:根据产科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评估的结果,对高危风险事件建立应急预案,比如高危妊娠、产后出血防治、胎儿窘迫救治、新生儿窒息处理等,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对护理人员的应急心态及能力加以锻炼。
1.3临床观察指标研究工作结束后,统计两组产妇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护理意外、护理纠纷事件,计算发生率,计算两组产妇母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自拟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与不满意两项,产妇出院时发放,共发放850份,填写完成后收回,有效问卷为850份,统计两组产妇的满意率。
1.4统计方法该次研究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x±s)组间相关性的检验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护理质量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错率与投诉率则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风险事件两组产妇的护理缺陷、护理意外以及护理纠纷如表2所示,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两组产妇产道裂伤、尿潴留、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0.00%(0/495),对照组为39.55%(53/1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工作显示,产妇的分娩过程、产后恢复、胎儿健康、新生儿的成长各个环节均存在护理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切实掌握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技能,认真地为母婴提供优质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够控制产妇与新生儿护理事件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该院此次对产科风险管理的结果显示,接受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率达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1%,观察组护理差错率(0.61%)、投诉率(1.01%)、护理缺陷(0.40%)、护理意外(0.00%)、护理纠纷(0.20%)、并发症(0.00%)与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证实,经过风险管理,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满意率显著提升,护理中的缺陷、意外、纠纷事件明显地减少,护理差错率、投诉率与母婴并发症有效降低。该院研究的各项结果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具有的价值与其他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该院此次研究在护理满意率方面,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明显较高。这说明在风险管理指导下实施优化的护理,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各类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护母婴健康。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