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旅游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内 智慧景区 文献综述 研究方向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部分传统景区开始优化产业结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智慧景区的热潮。在学术上,有关智慧景区的文献也明显增多。国内学者开始探讨有关智慧景区的发展问题并尝试提出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这也给国内景区带来新的挑战。在多方作用下,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逐步成型。本文在整合相关文献后,尝试提出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我国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与概念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产生的。[1]在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先生在纽约市外交关系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2]在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决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际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之一的旅游景区为了顺应时展、打破数字景区建设的瓶颈,“智慧景区”孕育而生。
(二)智慧景区的概念
智慧景区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看:
广义的“智慧景区”是指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这样的景区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4]
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
广义的“智慧景区”强调管理因素,狭义的“智慧景区”更强调技术因素。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智慧景区,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就是说,广义与狭义都只是智慧景区定义的一种延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是智慧景^真正的准确概念仍没有达到共识。
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对智慧景区的概念进行完善,尝试解释出智慧景区所蕴含的各个方面。(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学者在一些方面是有共识的。比如,学者们在给智慧景区下定义时均提到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等因素。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明,智慧景区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了萌芽期,但还有待完善。
二、国内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通过CNKI检索可知,国内智慧景区的发展态势良好,智慧景区的相关文献数量正日益攀升,但我国智慧景区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化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不先进,还没有真正达到理想化状态。本文从智慧景区的智慧化设施、信息化管理以及游客满意度三个研究方向出发,探讨我国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智慧设备方面的研究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景区的设施走向智能化。景区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开始斥资建设各类智慧设施设备。但由于这属于景区自发性的发展,故部分智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放到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上。学者通过研究发展态势良好的智慧景区,改善国内智慧景区建设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国内智慧景区的整体运作效率。
通过CNKI的搜索也确实可以看出有关智慧设施设备的文献颇多。如,高伟在《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一文中就提出“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公路、建筑、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11]又如,柳红波也指出:“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大多已经实现智慧景区“一卡通”功能,即游客在对门票充值后,可以将其用于景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一切消费活动。”[12]方成伟也在《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中提出:“将景点手机语音讲解导游系统、景区及周边GPS自助导览系统、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等智慧旅游项目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力争让游客得到出行便捷,玩中尽兴,玩后满意的惬意游玩体验。”[13]智慧旅游专家李云鹏曾也曾在其著作中举出南京移动公司在玄武湖、红山两家4A级景区搭建智慧景区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的事例,南京移动公司将游客导航系统、客源分析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智慧化功能”融入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强的旅游体验感、更便捷的旅游信息化服务[14]
综上所述,可见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设施设备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等研究方式,以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研究智慧设施设备,以便为国内智慧景区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意见。随着国内学者对智慧设施设备的研究深入,智慧景区在建设它的问题上,成功达到了事半功倍,国内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建设趋于完善。
(二)有关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方德满在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中指出,我国传统化的景区管理体制、理念难以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标,会影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15]智慧景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各传统景区开始逐渐打破传统体制的僵化局面,毕竟传统景区的管理以及信息技术都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现在对于智慧景区的要求和期望。
宋磊、林洪波和王绪华在《泰山景区公共信息视觉导向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中曾指出泰山自建成应用景区信息集成平台后,成功地应用于泰山景区的虚拟旅游服务、客流监控与管理、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这对于提高泰山景区各类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推动泰山景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6]在此之后,莫洪源、蔡建民和刘广在《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中以智慧颐和园一期为例,提出了园林、古建、文物等业务子系统的使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依据,为智慧景区各部门业务管理的精细化与保护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杨俊博在《“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一文中曾提到,河南洛阳在龙门石窟进行“互联网+智慧景区”的龙门模式。其注重大数据、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了与游客的互动、与腾讯总部进行跨界合作,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的品质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河南智慧景区的建设及智慧旅游的发展。[18]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景区管理机制,同时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沈梅在《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将越来越被业界的专业人士所认可。[19]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国智慧景区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飞速发展。
(三)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100位满意的顾客会带来25位新顾客,赢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顾客成本的5倍。[20]因此,我国学者开始基于游客反馈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智慧景区也越来越重视游客满意度,许多智慧景区为调查自身的游客满意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选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对景区进行完善、优化,从而提高智慧景区的竞争力。
汪侠、甄峰、吴小根认为游客是景区智慧工程最重要的体验者,是智慧景区服务的核心对象。在通过对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进行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后,提出了旅游景区智慧化程度的需求、感知和满意度,这将为景区智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引导方向。[21]黎宏宝和吴晶祥通过在苏州乐园进行有关游客满意度的实地调研,得出苏州乐园需在产品体系创新、盈利模式变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22]张春草和陈楠基于IPA分析法和游客感知视角对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进行构建研究得出,该智慧景区应在基础信息和智能信息系统建设、景区宣传手段、资源配资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优化升级。[23]
随着智慧景区发展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游客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学者们开始转换视角,从游客的角度来思考智慧景区的建设,通过对游客的调查来弥补智慧景区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足。
三、国内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方向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热度不减,相关学术文献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本文在整合近十年的文献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国内学者在把控研究方向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在总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游客感知作为研究支撑,尝试利用新的视角,来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探讨了智慧景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希望这些能对我国智慧景区的未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智慧景区已有方向的研究
1.统一智慧景区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我国学者对于智慧景区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以至于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概念并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通过对我国学者的智慧景区概念的总结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各学者将大量有利于智慧景区发展的因素进行排列并加入定义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也就是说,学者对于智慧景区所下的概念还只是处于浅层次的分析。这会限制人们对智慧景区的认识并限制智慧景区其它未探究方面的研究,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所以,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智慧景区的概念。
2.深入研究游客满意度。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智慧景区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仍处于浅层次的程度,因此,未来智慧景区在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应更深入。本文这里所指的深入并不是从智慧景区已有的智慧设施、智慧科学技术等这一方面出发,而更多的是希望学者们转换角色,真正的从一名游客的视角出发。智慧景区的实质是服务于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游客对该景区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所以学者在智慧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要挖掘游客在智慧景区游览体验中的真正需求,从而对智慧景区的建设提出理论性的支持。
3.加强智慧景区宣传的相关研究。目前通过CNKI、百度百科的搜索,可以发现在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有提到要加强智慧景区宣传。智慧景区的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宣传的不到位,游客的知晓度就会低,不仅会使智慧景区经济受创,还会影响智慧景区各方面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宣传的大方向明确,即通过线上线下两方面进行宣传,但是宣传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智慧景区对于公关宣传的改革和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加强智慧景区的宣传、拓宽智慧景区宣传路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
4.注重智慧景区的人才培养。“互联网+旅游”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了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旅游业务时,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于新媒体营销、个性化定制、智慧景区建设与管理、跨界复合型等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24]由于智慧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χ腔劬扒的信息发展的推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智慧景区人才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高。除少数景区外,我国绝大多数景区均依靠外援进行方案制定、系统实施和维护,没有自己培养的固定专业技术团队。[25]我国大多数的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接受以及掌握新科技的能力方面较弱,在景区管理方面钻研学习的人才稀少,造成景区管理方面人员的缺失。
我国智慧景区人员素质偏低、相关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已经有部分学者提出,但是对此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没有提出。因此,对于我国如何提升智慧景区人员的素质、如何培养智慧景区相关人才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5.资金支持方面的研究。景区项目的投资具有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以及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特征, 它比一般的工程项目投资复杂许多,[26]因此智慧景区在投资招标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诚如我们所知,我国旅游业具有季节性这一属性,导致智慧景区的收入不平均,同时受经济、政治、天气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智慧景区的收入也具有不定性和脆弱性;另外景区对自身建设和维护所需投入的成本较大,各类投资者与智慧景区都难以长期承受,导致智慧景区设施设备上的引进跟不上其转型的步伐。
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弥补智慧景区资金不足现象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确保智慧景区建设的资金供应,从而使智慧景区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二)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新方向
1.智慧景区研究方法不足。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各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基本都是实证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由于旅游是一个跨学科的科目,所以学者在对智慧景区进行研究时,还可以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者们可以运用历史研究法、思辨法、功能分析法、模拟法、探索性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此弥补智慧景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2.对各类智慧景区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多数智慧景区的相关建设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各类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都比较相同。因此,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中,应根据自身景区的特性,从智慧景区这一大方向中,找准自身景区所在的特定领域,并在其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延伸,形成自己的智慧景区建设体系。
3.拓宽智慧景区的研究领域。智慧景区的发展促进着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智慧景区对于我国就业趋势的影响、智慧景区与生物学、智慧景区相关法律建设以及智慧景区的全球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智慧景区虽然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学者仍聚集在某些特定方面的l展。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均衡发展。因此本文希望各学者发散思维,在智慧景区现有的领域中另辟蹊径、开拓创新,为我国智慧景区的全面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总结
旅游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大力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我国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对智慧景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其很多方面的研究仍然缺失理论及实践双方面的支撑。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理解仍然具有局限性,没有把握其真正的精髓和各方向的全面发展。在智慧景区的研究中,还是需要学者们转变思想、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智慧景区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倩,张红梅.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崔茜,王喜富.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建设[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6):51―53.
[3]李洪鹏,高蕴华,赵旭伟.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
[4]北京农业(中旬刊),2014(6):44.
[5]章小平,邓贵平.“智慧景区”建设浅探(上)[N].中国旅游报,2010―01―18.
[6]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
[7]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8]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
[9]葛军莲,顾小钧,龙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智慧景区建设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5).
[10]季国斌,陈丽,暴莹.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5).
[11]高伟.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77―178.
[12]柳红波.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
[13]方成伟.彭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
[14]李云鹏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5]方德满.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
[16]宋磊,林洪波,王绪华.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J].中国园林,2011(09):30―32.
[17]莫洪源,蔡建民,刘广.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S1).
[18]杨俊博.“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7).
[19]沈梅.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21).
[20]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 Customer behaviou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 Hill,1995.
[21]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
[22]黎宏宝,吴晶祥.智慧景区视角下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苏州乐园为例[J].江苏商论,2016(09).
[23]张春草,陈楠.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构建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
[24]胡晓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5(70).
[25]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26]方世敏,赵爽.旅游景区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优化研究.旅游科学,2008(5).
篇2
【关键词】《创世纪》;纳西族;东巴;起源
1、绪论
纳西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当地的东巴教是纳西儿女共同信仰的宗教;东巴教是一个以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东巴”之意即为“智者”,广义上的“东巴”可以被认定为《东巴经》的编撰者。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的限制,《东巴经》的流传方式主要依靠人们口耳相传,“东巴”也就是最早的传颂者和解读经书者。当下以香格里拉为中心的东巴文化圈是研究纳西族文化的重要调研地,本文将以《东巴经》中的《创世纪》篇为摹本,重新解读纳西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怀。
2、《东巴经》的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纳西族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值得人们去探究与发掘。纳西族信仰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是纳西族祖先崇拜自然、神灵的产物。东巴教视《东巴经》为圣经,是每位虔诚的教徒所熟知的。
《东巴经》是用东巴象形文字在特殊的东巴纸上撰写而成,其内容包罗万象,既包含天文历法、风土民情、历史地理,又含有饮食起居、家庭形态、婚姻制度、,《东巴经》的记述可以说是纳西民族的真实历史生活写照。《东巴经》不仅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其还有丰厚的文学研究价值。《东巴经》中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叙事长诗等,都是研究纳西族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东巴经》主要由三部史诗构成,一部是叙述人类起源的创世纪史诗《崇般图》,一部是英雄史诗《东埃术埃》,一部是悲剧爱情长诗《鲁般鲁尧》,在这三部史诗中尤以《创世纪》的文学创作成就最高。
3、《东巴经・创世纪》诗篇的人文情怀
《创世纪》在纳西语中又名《崇般图》,讲述了纳西族人民眼中的人类起源。传说中,世间万物没有出现之前,只有天地、日月、影子三样,三生九,九生万物。万物里有真实和虚假两种区分,二者结合产生了光明和白天,象征着善。白天又产生了好声和好气,好声和好气结合生成了世界第一个神――英格阿格善神。善神之后有了白露,白露生出一只白鸡。白鸡生出九对白蛋,从蛋中敷出了开天之神九兄弟和僻地之神七姐妹,从此有了人类和神灵。月光生出黑气、黑石、黑暗之神依古丁娜和黑鸡。黑鸡生出黑蛋,有了各种鬼怪和世间万恶。这便是纳西族人类始源传说――“蛋”说。
始祖恨矢恨忍喝智慧水,生下孩子,传到第四代时,是从忍利恩。因为五兄弟与五姐妹不合伦理纲常的婚配行为,触怒了天上的神,因此天神欲用洪水惩罚人间以洗去污浊。从忍利恩生性善良,遇到了最早的祖先米利陆阿普,他教他用牦牛皮做个皮鼓,带上羊、鸡、狗,还有火镰火石和尖刀躲进去,等洪水退了再出来,洪荒之后天地间只剩下从忍利恩和羊,鸡,狗这几个生物。后来天父旨拉阿普的女儿翠恒波白命在天上看上了从忍利恩,想要跟他成为夫妻,就让仙鹤带他去天上提亲。
天父把波白命许给天舅的儿子可喜可乐,不愿让其嫁给从忍利恩,故百般刁难从忍利恩。他让从忍利恩踩着刀梯进天庭,让他从充满危险的雪山打回雪羊、从波涛汹涌的海里打回最大的鱼、在三天之内砍光九十九座老林的树木等种种难题。天父又让三个女儿变成三只不同的鸟,让利恩分辨,利恩认出了波白命,天父只好答应了婚事。
从忍利恩带着波白命离开天庭的时,带走了万能的金钥匙,天庭的猫,还有蔓菁的种子。天舅的儿子可喜可乐知道未婚妻要嫁到凡间,便施法阻止,在金钥匙的提示下,从忍利恩烧了驱邪的浓烟吓走了可喜可乐,带着波白命在有雪山有江水的地方定居。通过勤劳,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波白命生下三个儿子,但因为她偷走天庭的种子,三个儿子都不会说话。后来在黄金蝙蝠的帮助下,三个儿子皆能开口说话,一个说藏语,一个说白族话,一个说纳西话,这也是藏。白、纳西三个民族的始祖。
这就是纳西人心中世界的起源,纯朴善良的纳西族祖先凭借智慧娶到天女,依靠勤劳安家繁衍后代,无处不体现着民族的精神信仰,洋溢着早期的人文情怀,至今在纳西族儿女身上仍然能看到祖先们的质朴、勇敢、胸襟广阔等优秀的道德品质。《东巴经・创世纪》诗歌虽然通篇为神话传说,但从中可以看出伟大的纳西族先哲们文学创作的智慧,以及其与天斗智斗勇的豪情,整篇故事的情感演绎既贴近现实又温暖人心。
4、《东巴经・创世纪》诗篇的民族信仰文化特质
《东巴经・创世纪》的开头,祖先米利陆阿普得知因为从忍利恩兄妹,惹怒了天父,他要洪水冲洗大地,灭绝人类,就和米利陆瑟阿主一起去人间,变成两只青蛙,把利恩兄弟已经开出的山地复原,反复了七回后利恩兄弟发现了两只青蛙。五兄弟准备揍青蛙一顿出出气,利恩极力阻止,救了青蛙。两只青蛙变回了两个神,把天父的邪念透露给他们,解救了利恩。因此,纳西人把米利陆阿普和米利陆瑟主两位神当作庇佑人类的天神,并为他们建祠塑像,深受纳西儿女尊崇与敬仰。
从忍利恩是人类善的代表,只有他纯朴善良又勇敢,为了追逐自己的爱情,他不惜性命踏上天父的刀梯,踩着刀梯走进天庭,传说人类的脚底纹就是其走刀梯时候划伤的伤痕。现在纳西族求婚时也要走利刃刀剃以表决心,在传统婚礼中,背着的背篓里要放一架柏木做的小木梯,就是来源这个传说,这象征着男方为了爱情不畏艰险。当从忍利恩需要帮助的时,波白命去寻找金钥匙,得到天母的暗示后,波白命顺利地找到了金钥匙。波白命是纳西族的始祖,她后来在说纳西话的儿子结婚的时候把金钥匙传给了儿媳妇,从此以后金钥匙成了聪明能干的妇女的标志,成了智慧母亲的象征。现今纳西族结婚,新娘进门还需手捧红包,从婆婆那里得到当家的钥匙,以表其正式成为家里的一员。
纳西族是一个纯朴勤劳的民族,尤其是纳西族的女性,纳西族妇女通常都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的劳作。男式的纳西服装较为简单,一件羊皮马甲、一条黑色棉布长裤、一双黑色布鞋;女式的服饰较为复杂,上身是砂锅形的帽子、白色或深蓝色的衬衣、蓝色或黑色的无袖宽马甲,下身是黑色或着白色的长裤或百褶裙。除此以外,还有黑色的百褶围腰,一块披在背后的羊皮,羊皮上有些图饰,左右各一个手绣的大圆盘,左边的代表太阳,右边的代表月亮,下面有七个小圆盘,代表着北斗七星,取“披星戴月”的意义,也是暗示纳西妇女的勤劳。另一种传说是羊皮背面的图案是依照神蛙的样子做的,大小圆盘是神蛙的眼睛,代表着智慧的神蛙,更象征着妇女的智慧。
5、结语
《东巴经》是东巴文化的书面反映,承载着纳西文化的精粹,除了《创世纪》、《东埃术埃》和《鲁般鲁尧》以外还有很多经典的故事,都是纳西族人民朴实的心灵写照,在纳西族中有着千古不变的重要地位。纳西族是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他们的东巴文化更是历史中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和士华.纳西古籍中的星球,历法,黑白大战[M].民族出版社,2002.
[2]牛耕勤译著.纳西风俗东巴故事[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篇3
看点
谭继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社科院研究员,天府广场文化景观设计总顾问
天府广场作为展示成都综合实力的形象窗口,作为成都城市形象的第一标志,市委、市政府已将其定位为文化广场,用于展示巴蜀文化主题,突出地域特色和城市个性。所以我们在设计“天府广场和谐太极景观”方案时,就以成都“天府之国,上善之都”的城市文化个性为主题,采用艺术设计、现代设计和工业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艺术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巴蜀地域文化与现代时尚文化的交融,力图显示中国气派与巴蜀神韵。
广场地面景观以“太极云图”为主题,包括太阳神鸟、拥有两个鱼眼喷泉的太极云图、黄龙水瀑、12根文化柱等部分。
设计以“水孕文明――崇尚自然”这一成都城市衍生发展的自然哲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以“太一生水・水孕天府・悠久历史・文明城市”的成都城市文化发展路径为理念,以构建和谐成都、和谐四川,系统展示悠久灿烂的蜀文化十二体系为主题,以水为源、以人性为本、以文化为魂、以绿为美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该方案采用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高科技表现手段,力图艺术地再现神奇的巴蜀地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结合,静态艺术景观与动感音乐声光的整合,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性,让成都老百姓和海内外游客感受巴蜀作风、巴蜀气派和巴蜀神韵,感受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景观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以太阳神鸟为中心的和谐太极图案。“和谐太极思想”是中华和谐文化的原点,是古人有关宇宙生成论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西汉时成都人“西道孔子”――扬雄的“太玄”学曾对中华和谐理论作出过突出贡献。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标志,是追求光明、理想、和谐与智慧,生机勃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该图案以太阳神鸟与和谐太极图的组合为主题,巧妙地利用地铁下沉式广场的自然地势,借景构筑为“太阳神鸟”居中照耀下的阴阳鱼相拥,源头活水相涌的太极图案,寓意天、地、人的自然和谐。中有二龙盘旋,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两大主体文化――黄河文化龙和长江文化龙。因为成都是长江上游古文明起源的中心,对长江文化龙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是巧妙利用广场的十二个大灯柱,设计为展现蜀文化十二体系的文化柱,由“水润天府”、“和谐天使”、“天下名城”、“古蜀文明”、“智慧诸葛”、“仙源故乡”、“文宗在蜀”、“锦城丝管”、“川肴百味”、“科教华章”、“巴蜀红潮”、“民族花灿”等十二大方面组成,同时还将配置展示十二大体系的艺术雕塑。这是成都文化史和巴蜀文化史上一连串光彩夺目的闪光点的再现,是蜀文化体系以载体形式出现的第一次全面展示,是成都旅游的宏观指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三是巧妙利用地铁出入口和壁面地势,展示老成都画卷和历代吟诵成都的名篇。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旅游管理;影响;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在旅游管理方面与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都有体现。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了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都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各处景点均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相关联,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较高的开发价值。因此,我国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更应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利用,使我国旅游行业更加精彩,实现我国旅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主要产生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促成了旅游的人本管理理念
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们智慧的产物,我国先进哲学理念都十分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只有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就现代旅游而言,“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体现,并且逐渐引申出人本管理的理念。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人本管理理念的形成,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传统文化促成了旅游的阳光服务理念
我国古代推出的“和”,代表了古代的最高价值。“以和为贵”起源于儒家思想,孔子也曾多次阐述“和”的理念。就旅游管理而言,以和为贵思想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旅游文化建设方面得到充分体现。旅游企业文化对“人和”给予充分的重视,提倡阳光服务理念,且正是“以和为贵”的思想促进了该理念的形成。旅游服务管理逐渐体现游客的自由,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三)传统文化促成了旅游的以德服人管理理念
“德治”一直为我国传统文化所强调,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国家治理,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能受到人们的拥护与尊敬。传统文化精髓被旅游管理所借鉴,使以德服人理念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凭借言传身教,身先士卒等管理方式,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维护员工的利益,使旅游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的发展措施
(一)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深层次挖掘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是目前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管理实现发展的重要措施。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旅游管理中融入更为丰富的民族元素,进行更具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人们对旅游价值的追求以及旅游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旅游景点如果缺乏传统文化内涵,则不具有生机与活力,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阻碍。唯有进行深层次的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有效结合旅游管理与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独特旅游景点的构建,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动力。
(二)完善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
要想有效落实文化旅游理念,必须做好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管理中的重要举措。要想体现旅游文化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必须给予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足够的重视,使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显著提高,进而全面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与作用。既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使旅游管理的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
(三)丰富传统文化旅游的形式
传统文化旅游形式的丰富对现代旅游的发展十分必要,进行民族性与现代化相结合旅游方式的开展,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在旅游管理方面,需要凭借亲身体验、情感感知等方式,促进旅游管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健康发展。并且,应加强开发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包括心灵及精神文化产品的开发,使游客不仅可以在旅游中得到身心的愉悦,而且也能陶冶情操,实现心灵的升华。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行业在近些年里发展迅猛,在旅游管理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就目前而言,旅游企业不仅要深层次挖掘旅游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落实文化旅游基础工作以及丰富传统文化旅游的形式,而且应该对我国传统文化融合旅游管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策略进行积极地探索,全面提高我国旅游管理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想.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2):34-35+37.
[2]万国民.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4):25.
篇5
【关键词】太极图;阴阳鱼;起源;学说
太极图,是现代会徽设计和标志设计的鼻祖。太极图的形状如阴阳两条鱼相互缠绕在一起,因而又被称为“阴阳鱼太极图”或“太极阴阳图”。由于构图独特、内涵丰富、造型完美,之后又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美的范式,因而太极图又被称为“中华第一图”。所以,探讨太极图的起源对于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太极图的追溯
台湾的陈立夫在《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中认为:“大陆先后出土的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的6500多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考古材料还表明,在距今7000-5000年的陕西、甘肃等地的大地湾——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已有双鱼太极图彩陶盆。[1]《周易·系辞下传》讲:“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史记·太史公自序》讲:“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也记载有“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的传说。这表明孔子和司马迁等人都认为八卦是伏羲发明的。《易经·系辞上传》讲:“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大极也称太极,太极生两仪,指的是太极生阴阳。北宋邵雍讲:“阴阳生而分两仪,两仪交而生四象。”[3]即是对《系辞上传》做的最好注释。
太极图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是伴随着北宋的易学发展而发扬光大的。北宋的邵雍指出:“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寓其象数。”杨作龙认为太极图“首创于伏羲,湮没于中古,复兴于宋。”[4]北宋的阴阳鱼太极图有两种演变图案,其中鱼头部稍尖的图案称为“先天太极图”,鱼头部为半圆形的叫“半圆太极图”。在宋人的著作中,大多认为“先天太极图”是从五代人陈抟那里传下来的,也有将此图追溯至唐代以前的。
二、太极图起源的各种学说
关于太极图的发明,从古到今有许多推论学说,大致可以分为模仿说、气功说和结绳说三种。
(一)模仿说
模仿说,是说太极图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效法天地自然而发明的。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易经·系辞下传》谈到的效法天地万物:“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但这段论述主要指的是八卦的发明。这种模仿说具体有四种的论述:
一是月相论。清代的胡谓认为,太极图揭示了月亮的运动规律,即月相的变化周期与方式。但这种论述过于抽象,与简洁对称的太极图相比有些牵强附会。
二是满月论。山东的王存臻认为,在满月的夜晚,月亮呈现出左右明暗两部分,左边阴暗部分稍大为阴,右边的明亮部分稍小为阳;左分上小下大,右阳部分上大下小,中间的分界线呈现出“S”形。阴鱼头朝下,阳鱼头朝上,呈现一幅逆向运动的太极图。但是,如果没有太极图的印象在先,月中阴阳鱼是很难被发现的。
三是奇石论。杨作龙受收藏到的太极奇石启发,认为太极图是“伏羲氏在洛阳地段中的黄河中发现了太极石和太阳石,受其启发而发明了河图、太极图”[5]。从图片来看,太极石简直就是一种“雕塑艺术”,逼真得让人心里发毛。然而,《易经·系辞上传》讲的很明确:“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讲的河图是一种数字方位图,并非指阴阳鱼太极图。
四是旋涡论。一些学者认为,在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形成一个大的旋涡。其中,由于黄河的浑浊形成了半个黄色的旋涡,洛河的清亮部分形成半个青色的旋涡;靠近黄河的半个旋涡中有一点洛河的清水,而靠近洛河的半个旋涡中有一点黄河的浑水,与传统的阴阳鱼很相似。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黄河在两千多年前只是叫“河”,那时的河水还很清亮,上游及晋陕一带的森林与植被还比较多。只是近千年以来由于气候的变迁,植被的破坏才导致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因而到了东汉时代才被称作黄河。而伏羲时代并无 “黄河”。
(二)气功说
气功说是指道家在修炼时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南宋哲学家朱熹曾将太极图解释为道教内丹学的图案。内丹学是道教的产物,是物理世界在人类意识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然而,正如束景南自己提出:“人们从各个领域中都发现了太极‘S’运动结构的存在,与其说是从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对‘太极图’的破译,不如说是从各个自然科学对‘太极图’所提出的阴阳对立互补的物质运动规律与结构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得到的广泛证实。”这种说法将气功的发展史追溯至6500多年前,然而这方面的历史文献是欠缺的。
(三)结绳说
结绳说是根据一种制作结绳的手工艺术品的图案构造,即受“绳图”的启示而发明阴阳鱼图案的。结绳记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文字起源之前的远古时代。
三、结论
现实当中,与太极图相似的S型图案太多了,如弯曲的河流、行走的蛇等都具有这种特征。新时期由于旅游业的崛起,各地出现了许多准太极图案,如“淇河天然太极图”、“大理天然太极图”、“昭化山水太极图”、“镇远太极图”等,但这些所有的发现都属于一种巧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就像石头中发现汉字一样。笔者认为,从伏羲时代的开端到北宋的阴阳鱼太极图,再到“半圆太极图”,每一次的图形演变,都属于中华先辈的集体智慧结晶。太极图的发明史也告诉我们,艺术创作没有止境。
【参考文献】
[1]王大有.上古中华文明[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202.
[2]编译组.白话易经[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379.
[3][宋]邵雍.皇极经世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12.
[4]杨作龙.太极图河洛探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
[5]张善文.象数与义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230.
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策划业;创意思维;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9-70 -02
序言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雨而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特点而著称于世,她所形成的异常丰厚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所系和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多元文化之林的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型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制造业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我国丰富的文化为资源,以创造性的智慧为动力,通过科学的策划和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智慧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奥秘是,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思维为核心,以策划的方法为手段从而开发出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成层层扩大的产业链和规模化效应。运用现代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手段,从适合当代人精神与物质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文化资源中找到全新的连接点。将文化与创意这两者相互交融,形成“聚合”与“引爆”效应,派生出许多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支领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财富之源。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Economy)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传统意义的商品赋予文化创意的内涵,从而提升其附加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门类都可以变为商品,形成产业。只有那些能够作为商品(或有偿服务)的文化产品(服务)才能是产业形态的文化,才可以作为产业来进行经营与运作。
文化的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创意转化为产业,其根本动力来自于人们对文化的深入理解、把握、挖掘、创新。创造价值是文化创意转化为产业的核心,也是创意产业实现市场效益的关键。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当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不断地为文化创意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
二、创意产业与策划业形成具有共同的基础
创意产业与策划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共同的基础。两者都依赖于文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依赖于创意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产业形成的手段、过程,两者的发展都以产业形态呈现于世。产业的发展又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和策划业的发展。
对于创意产业与策划业的认识和理解,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们,就会出现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构成,不同的理解也会出现不同的知识追求。我们尝试将创意产业与策划业共同存在的基础关系即文化、创意、产业三部分分别进行探讨,从而找到两者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首先,文化是两者存在与发展的共同基础,关于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 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从中国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中汲取精华,为当代的经济发展服务。而中国策划业的发展也要依赖于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知识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从中提炼出中国的智谋学,预测学、军事战略、策划学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为其形成一门科学和产业服务。
其次,两者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创意才能达成目标,形成具体的实施项目。就创意本身而言,创意实际上是人的思维的产物,智慧的再现,是人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想出的好方法及其创造的体现,由于创意来源于人们的大脑,常常表现为对事物具有超前性、前瞻性、新颖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认识。有人将创意的闪现说成是灵感、顿悟,,有人说是创新,有人说是好的主意,我们认为只有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形成并产生了新的事物才能称之为创意。
创意人人都有,一般源于个人的创造力、个人技能或个人才华,发展到后来有些创意成果便开始形成知识产权。创意还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创造。这种结合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刻板、教条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创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关键,其功能性表现在这一创意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倾向和可能,即能够为后续的开发和经济回报提供支持。
文化产业需要创意,策划业更需要创意,创意无限才能策划出辉煌,两者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意,创意是两者运作中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两者形成产业或规模经济效益的必备手段,离开创意就无从谈起产业的诞生或形成,创意是两者形成产业的必经之路。
再次,创意产业与策划业的成果,最终都是以产业的形态出现的。关于产业的本义∶通常情况下产业一般是指家庭财产,如土地、房屋、工厂等。或指生产事业,特指工业 通俗点讲就是指资产(或资源)集中化。而文化创意产业与策划业形成的产业有其特有的属性,即以文化为资源,创意为前导,带有智慧内涵的新兴产业。
创意产业、策划业都称为智慧型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他们都是依靠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从中获取发展动力而形成的产业,通过对文化资源、知识产权的开发从而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通常包括广告业、策划业、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
策划是一种把创意变成项目和效益的方法和手段。策划业是建立在以策划为特征,以创意为先导,以策划形成的项目为基础,由若干个项目聚集而成的规模效应。
策划业主要是依据人们的智慧与才能,通过科学谋划达成某一目标,使之形成规模效益的全过程,它既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也涉及到当代的其它产业和门类。
三、创意产业与策划业具有相互包容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与策划业之间是相互并列、互为渗透的包容关系。我国的策划业起源于八十年代,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调一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而壮大发展的,他的壮大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同时策划业的迅速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持。而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是在策划业发展到时期的20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他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策划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是以文化为资源,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二产要三产化,要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形成一条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产业链。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咨询业兴起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国情而诞生了中国的策划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策划业从最初的不被人们认可,到今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各行各业中,可以说当今的策划人已活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各种策划公司,策划总监,策划大师都在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国高校中的商务策划、会展策划、广告策划、企业策划、项目策划、房地产策划、公关策划、营销策划、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等专业的设立,或专业课程的开设,以及策划理论的研究,策划学系列教材的出版,加之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策划业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两者将相互交融、相益得彰、共同发展。当前一大批从事策划工作的专家已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形势下,策划人充当了这个新兴行业的排头兵,策划创意的对象是以策划需求者和社会大众的需求作为其创意的目标,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对象是以文化作为创意的源泉,社会大众的需求作为创意的目标的。不难理解,策划的灵魂是创意,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也是创意,创意的目标对象一致、方法相同、殊途同归,只有创意无限才能创造辉煌,策划创意思维的成果表达形式与创意产业项目策划成果表达形式都是以策划书(商业计划书)或各种策划文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业内已形成共识。创意是策划的灵魂、创意是把文化变成产业的桥梁和纽带。策划活动中涉及到的所有的创意方法和手段都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全过程。
毋须讳言,当今的策划业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策划业的发展起到了诠释、丰富、补充以及推动的作用。
四、结论
无论是文化创意产业还是策划业都是一门涉及面广,学科交叉,互为依存的一门新兴学科,大家都处在探索、研究、提高的成长阶段,为了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创意产业与策划业的关系做了一些试探性的研究,其目的是团结和调动全国创意产业和策划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携手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探索、共同勉励、为发展和提升我们的共同事业,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发展和丰富我国的市场经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努力奋斗。
篇7
芒砀山位于河南永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秀丽宜人,而且历史文化悠久。
我们首先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石室王陵——汉梁王陵。走在汉梁王陵的大门前,“汉梁王陵”四个大字钻进了我们眼中。再往里走,有两只长着翅膀的神兽展现在我的面前。那就是貔貅,一左一右,像两个走右护法一样守卫着王陵,同时也为汉梁王陵增添了些许生趣。你站在那,长龙似得阶梯高耸入云,好似与天相连,这让我想起了通往天蓝色彼岸的阶梯。我边上边数,就像《天蓝色彼岸》中的主人公哈里数着自己的脚步一样。不一会就走到了山顶,一共是365个台阶。当我回头往下望时,又是另一番景色,周边的秀丽山丘尽收眼底,但是这么多阶梯都“隐藏”了起来,变成了四个大的石柱和平台。正当我疑惑不解时,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的台阶一共是365 梯,代表着意念365天,从上往下可见四个平台,代表着一年四个季节。”我不禁感叹道:古人设计真是精巧啊!
穿过梁孝王祠,我么来到了王后陵。走进王后陵,突然感觉眼前变得幽暗起来,一股带着潮湿气息的凉风想我扑来,让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继续沿着墓道继续往下走,眼前渐渐明亮起来,跟随者讲解员的介绍我们分别参观了:雕刻精美的石制坐便器、贮藏食物的冰窖、汉白玉雕像、相思道等这些一流的文化痕迹。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储存食物的冰窖了。据说,冰窖里面的是寒冰,是为了存放事物以防腐坏的,相当于今日的电冰箱。我听完,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
我们带着对历史的追忆,来到了刘邦斩蛇处。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立体电影——刘邦斩蛇。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神奇的刘邦斩蛇碑、东汉帝王殿。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了解了这里是大汉王朝的起源地。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我心潮澎湃。
在这里,我们换上了汉服,举行了庄严的成童之礼。学会了汉代的朝拜的礼仪,汉朝衣服的渊源,还诵读了《论语》中的经典片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同学们也都听得热泪盈眶了。
篇8
很多朋友都推荐我到上海科技馆去看看,说是可以修身养性、陶冶身心、增长知识……抱着好奇的心态,想一睹它的风采,我早就想看看,这里和其他的展览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上海科技馆位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区,西邻世纪广场,南邻世纪公园。一日,一个人搭乘着可以直达的地铁,穿过世纪广场,到了科技馆的大门,我仰头看着这个大大的建筑,很像是一个大球,有意思的大球里面还套一个小球,或许这就是寓意“微型的小宇宙”吧。
从售票处买了票后随着游人的方向走进了科技馆的大厅。说实话,诺大的科技馆宽敞、明亮,整个大厅的风格非常大气、壮观,各个角度观察起来都有别致的美感,令人感到极大的震撼,站在大厅人群中间的我,瞬间觉得自己渺小了起来,让方向感不强的我感到迷茫,据说总面积达到了9.8万平方米。通过大厅的指示牌,可以看到有五个主要的展馆,分别是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仅仅看这些展馆的名字,就知道这里被称为上海的科普教育基地一点也不为过,它在为四方游客生动地演绎着“自然、人、科技”的永恒话题。
方向感真的不太好,于是决定,逛到哪儿就看到哪儿。走着走着,就被一些动物的叫声给镇住了,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个非洲动物展区,整个展区还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地面湿湿的,低头能从地面水的倒影中看到自己的脸,空气清新,满目春色,远远望去,还真以为自己是来到了非洲,有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旁边游人带着的孩子嚷着要去看机器人,路盲的我如抓住一个救命稻草般,跟着他们的方向一起想魔方机器人展项走去,这个展项应该是小男孩最爱来的地方。
到了魔方机器人专展项,只见围观的观众在纷纷鼓掌,凑近一看,魔方机器人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将魔方复原了。有的观众还试图将魔方旋转很多次,围观的人都觉得很难复原,但是这些在机器人手里全不是问题。机器人会花10秒时间来观察魔方,然后笑眯眯地,不慌不忙,将魔方扭几个,就可以了。原来这是一个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让观众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参与进来,引起好奇心,并能主动地找到魔方复原的捷径和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机器人还会有一些非常幽默的段子迸出来,魔方从手里掉落下来,它会说:“不好意思,手打滑了”;围观的人们都会很感到很好玩,并且都觉得很有趣味。
工作人员介绍说,魔方机器人展项的设计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的说法,卡通人物形象的魔方机器人与观众互动,一起玩起魔方游戏。刚开始只是和围观群众一起看热闹了,后来仔细一看,魔方机器人的视频是能够变换的,里面循环地放映着一些科普知识,比如魔方的起源、科学原理等等,游客在玩游戏的过程还能学习。将多媒体与科技展品融合在一起,既增强了与游客的互动,又加强了科普知识的学习的效果,提升了人们的科普知识水平,真的是一举两得。
下一个参观的地方是地壳探险,和其他游客一起坐进模拟的时光隧道,工作人员告诉大家,我们会下降到一个地下50000米的地方,可以体验真实的震感。我使劲一跳,立刻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波,有一种地震历险记的感觉,惊险、刺激又有种震撼。在上升的过程中,隧道开始出现剧烈的晃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发生了地震,让大家别惊慌,被石头挡住的出口已经不能通过,大家需要从小门穿过,不要拥挤,注意保持秩序。穿过小门,眼前是一片震后的废墟,大地还在继续摇晃,余震还在继续。尽管这次地震是体验式的,但是地震带给人们的恐惧真的是太强大了。
篇9
一、乾州蛟龙转鼓的特点
乾州蛟龙转起源于明朝,其锣鼓声韵汹涌澎湃,表演场面相当宏大,击鼓与跳舞相互交错,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乾州蛟龙转鼓的鲜明特色突出在“跳”和“转”上,“人绕鼓转,鼓绕铙转”跳的动作又分为异地跳和原地跳;转的动作又分为自转和公转。鼓点仿佛骤雨急落,铙钹好像飞雪漫舞,节奏复杂明快,跳跃的舞姿优美动人。
二、乾州蛟龙转鼓的社会功能1.教育功能。作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乾州蛟龙转鼓,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得真实写照,表现了乾州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乾州蛟龙转鼓本身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这种表演也是对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精神的一种教育方式。中国传统所要求的各种美德也贯穿在乾州蛟龙转鼓活动的全过程,这对提高人们思想品质、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有着很大推动作用。
2.表演功能。乾州蛟龙转鼓在表演中锣鼓声韵铿锵有力,表演场面气势磅礴,秦鼓风韵剽悍,既可以聆听到震憾心弦的鼓乐声,又可以看到腾跃旋转、英姿飒爽的舞蹈动作。乾州蛟龙转鼓共分三个乐章:首先长号引鸣,似虎吟虎啸,随之锣鼓、铙钹击奏,犹如蛟龙从水中腾空欲跃,称之为“蛟龙出海”。接着击鼓者以舞蹈动作敲着随之腾跃旋转,犹如“蛟龙翻腾”,继而乐舞在铿铿锵锵的快节奏中随着马号的长啸结束,故称为“蛟龙摆尾”。[1]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一种享受,更是在情感上的一种陶醉,因此乾州蛟龙转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表演性。
3.健身娱乐功能。乾州蛟龙转鼓在不同的的节奏中完成不同的表演队形和动作,使人们在训练和表演的运动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也承受着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是以“鼓舞”的形式来表现舞蹈艺术,抒感。长期参与蛟龙转鼓的训练和表演,对身体的素质和身体机能等方面都有一定改善和提高,能够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它可使人们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尽情的去抒发自我情感,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乾州蛟龙转鼓具有很好的健身与娱乐功能
三、乾州蛟龙转鼓的价值
1.文化价值。蛟龙转鼓作为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不管是它的服饰、舞姿以及乐器本身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目前它是陕西乃至全国保留较为完整的一种原生态形式的优秀民间广场舞蹈。它对研究我国传统舞蹈的历史变迁、构成和发展,以及民俗学、社会学和地域文化构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鼓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旅游经济价值。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传统民族舞蹈是最具有吸引力和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乾州蛟龙转鼓不仅能够满足游客追求新颖奇特事物的心理要求,而且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 ,因此在提升其旅游的效果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能够创出更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热点。近几年来,陕西省依靠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产业。[2] 因此乾州蛟龙转鼓在带动陕西地域性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3.娱乐健身价值。乾州蛟龙转鼓的娱乐健身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参与者是通过各种舞姿和各种队形的变化增强自我肯定,通过身体能量的释放而获得了身体和精神的充分满足,强化了身体机能。另一方面,通过与他人的协作配合而充分体会到群体的价值和协作的重要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乾州蛟龙转鼓通过这种身体活动的方式,使人们不仅达到了娱乐和健康的目的,而且促进了人们相互交流、融入集体愿望的实现,促进人的进一步发展。
篇10
“长阳人”的诞生地
1956年在大堰乡钟家湾挖掘的两件古人类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教授认定并定名为“长阳人”。“长阳人”的考古发现,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后用碳十四测定,其绝对年代为距今18.5万年。现在,长阳人与北京周口店人、云南元谋人一样,被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
古代巴国的史事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了巴人起源于武落钟离山的传说,以及4000多年前在历史上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巴国史事。当时,巴部落在中国南方是一个强悍的民族,与北方凶奴并称为“北有匈奴、南有巴人”。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灭了川西的蜀国后挥师剑门关,直取长江中游的巴国,一夜之间巴国突然无声的消失,在浩如烟海的史卷中没有记载,在惊世连连的考古中也找不到答案,这一段史事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旷世之谜。
土家族的发祥地
4000年前的巴国虽然早就消失了,但是巴人的后裔千百年来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不断融合,但她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繁衍至今。198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因这一系列无可争议的历史史实,武落钟离山被确定为土家族的发祥地,长阳被称为中国土家族的摇篮。现在土家族人口有802万,在少数民族中排列第五位,而且是中国中部地区覆盖面最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只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没有不知道“下里巴人”这句成语的,“下里巴人”是巴人创作的歌曲。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土家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长阳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以“歌舞祭祀亡灵”的撒叶儿嗬,是最具特色的土家原生态文化,现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并正在向联合国申报;还有以“哭泣庆贺婚嫁”的哭嫁歌、高亢激昂的山歌、曲雅隽秀的南曲、欢快炽热的吹打乐、阿娜秀美的花鼓子等,以其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充分展现了巴文化的风韵和魅力。根据跳丧等改编的群众健身舞蹈巴山舞,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全民健身广场舞,现在已普及到大江南北,甚至走出了国门。“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长阳的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又孕育出了“奇石、根艺、盆景”新文化三宝。
1998年长阳被授予全国民族文化先进县。
长阳资源丰富,秀美的山川、美丽的清江,构成了长有绝对优越性的生态环境资源。全县有各类植物1400多种,动物3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其中珍稀植物百合花、珍稀野生动物金钱豹,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模式产地。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所列的6类74种基本类型中,长阳有6类45种,与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并列为湖北四大甲级旅游资源区,是经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清江国家森林公园。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清江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的建成,在长阳境内形成了“一坝两库”的新人文景观,长阳的整体面貌和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八百里清江上最美丽、最有特色、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一段,全部浓缩在长阳的这三百里间。这就有了“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似画廊”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