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当代社会尤为适用,原因在于社会在不断进步,每天都会有一些新事物、新技术出现,若停滞不前,不愿意学习,则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现象普遍的国家,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老年人数量居多,由于所处环境的制约,教育程度有限,在对待事物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对其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老年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并将老年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老年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实现老年教育的目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让这些老年人得到教育,可使其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一、老年教育的特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促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农村老年教育过程中,体现出娱乐性、公益性及传承发展性的特征。让老年人从内心中对其教育认可,并能够激发展老年人参考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其能够及时更新思想观念,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休闲娱乐性
纵观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难发现存在一定的共性,即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少之又少。老年教育则与之存在很大的差别,由于面向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若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必然会使老年人产生厌烦心理,课堂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休闲娱乐的特征。老年人往往会结合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一些教育活动,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才会积极参与其中。在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活动方式不能过于激烈或者刺激,而应以缓和适中为主。如可选择剪纸或广场舞等活动,让老年人参与其中,在学到一些基本技能的同时,身心得到锻炼。
(二)社会公益性
与普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年教育属于一种公益性活动,可根据老年人自身的意愿参加。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或一些爱心人士会给予一定的资金作保障,确保老年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老年教育活动中所需的资金大都由地方出资进行完善,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教育活动;二是老年教育联盟等社会组织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用于老年教育活动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社会人士在外事业有成后,往往会通过投资建设一些基础性设施等来为家乡作出一定的贡献,如为家乡修建老年活动室等,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由此,也充分说明了老年教育资金来源的广泛性,而且也是不计回报的投资,社会公益性较强[1]。
(三)传承发展性
教育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在老年教育中这种传承理念性体现的更为突出。老年教育中的“教”主要是指青年人教给老年人一些先进的理念,使其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动向等有一定的了解,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教会老年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世界,要将眼界放得更长远些,这样心境也会放宽,对待事物也会以理性的思维去诠释。老年教育中的“学”则是指年轻人可向老年人学习一些为人处事之道,由于老年人阅历丰富,在看待问题上能够更加深入,年轻人可多与老人进行交流,使自己浮躁的情绪逐渐消失。老年教育的传承性与发展性是促进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助推剂。老年人在接受教育中充当着学习者的身份,而应将自身的生活阅历与丰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又在其中充当着教者的身份,由此,也说明老年教育是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老年人通过多种教育,如养生保健教育、医学和法律教育等,使其能够了解当前国家形势,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巨变。
二、当前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于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对于终生教育的相关规定却非常少。这也给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缺少农村老年教育的投入与宣传,让许多农村老年人都缺少了教育意识,使其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打击。
(一)老年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阻碍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我国属于法制国家,只要是中国的合法公民,在做任何事情都应严格按照法律的规范进行,若做出超越法律之上的事情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突出,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如《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用以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然而在众多的法规内容中,对于《终生教育法》却避而谈之,至今没出台,这种现象也制约着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2]。
(二)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教育要想取得长久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资金作保障。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大,农村的各项事业,如医疗、教育事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各种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学校也应运而生,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来说,老年教育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来说,由于资金有限,还不具备开展老年教育的条件,存在地方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在资金方面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老年教育意识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都不再从事相关工作,子女们为了体恤老年人的身体,而让其帮忙照看小孩,闲暇时间与左邻右舍拉拉家常等,很少有人关注到让老年人进入老年学校继续学习,提高其综合素养。这些农村老年人自身也觉得过了大半辈子了,晚年生活就无需再学习了,只要每天健康的生活就很满足。经济条件好的乡镇虽然成立了老年教育组织,但所讲授的内容枯燥乏味,很多老年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老年大学的兴趣也直线下降。与此同时,社会上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老年人的主要任务是养好身体,安享过好晚年生活就好,无需学习,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三、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于我国农村教育而言,本身就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资源浪费。在这种理念下,农村老年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方法等层面都存在问题。这些所存在的影响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3]。
(一)对农村老年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各界对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低下,很多人则认为开展老年教育是一种资源浪费,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从农村老年人子女层面来分析,很多子女都认为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再加之老年人年龄大,体力不支,记忆力等正在逐渐退化,晚年生活就应是消遣娱乐,若让老年人接受教育无疑是为他们增加负担,没有学习的必要。从老年人自身来看也认为能力有限,没有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有的老年人思想过于保守,自认为学习是年轻一代的事,对其用处不大,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开展的步履维艰。
(二)农村老年教育师资质量薄弱
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离不开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资团队。在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中,也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足,教师的薪酬得不到保障,很多教师都不愿到乡镇去从教。老年教育学院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得已而聘用一些临时教师,这些教师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教学能力有限,影响课堂效果,也使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
(三)农村老年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很多地区的农村老年教育机构多以老年大学的形式存在,在开展教学方式上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思路,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或召开一些相关讲座活动,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从来不会过问学员的需求,致使很多老年人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参与的积极性也会逐渐丧失[4]。
(四)农村老年教育机构设施设备不足
还存在大多数农村老年教育机构活动场所有限,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很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有的老年教育机构在室外空地或租借一些临时场地来完成教学过程,使老年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严重阻碍。对条件好的一些老年教育机构来说,虽然配备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但大多过于陈旧,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老年人在使用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五)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1.政府并未将老年教育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各级政府部门都将过多的重心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在青少年教育中不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而且在资金方面也是加大投入力度。而在当地老年教育机构中却投入较少,甚至不加重视,这使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有限,在开展相关活动中受到一定的制约。2.社会团体与个人对农村老年教育投资参与度较低很多社会性的组织机构为获得一定的声誉,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关机构为其投入一定的资金,帮助其发展。然而,由于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前景有限,很多社会团体不愿意在该方面进行投资,认为在该方面投资不会获得想要的报酬,因此,对老年教育机构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3.老年教育机构资金有限农村老年机构的成立旨在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一定的教育平台,使其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大多属于一种公益性的组织机构。这种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再加之政府或社会对其的关注度不高,从外界所获取的资金少之又少,加大了老年教育机构的运营负担。
四、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策略
为更好地在农村开展老年教育,应制订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计划,如保障体系构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更新教育理念、加大投入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只有通过合理化的发展策略,才能够确保农村老年教育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加深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
1.将老年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自古以来,我国就推崇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然而,国家只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对老年人的教育则关注度较低,对该方面的政策也相对较少,严重制约着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为了促使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应将老年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对老年人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加深保障体系建设,为老年人营造舒适的教育环境。2.政府部门还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用以保障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我国虽已出台了相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法规内容中也明确提出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各地方应加大投入力度,为老年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但调查中却发现还存在绝大多数地区只是将农村老年教育停留在表层,宣传重于行动,没有将其真正落实到位。因此,有必要将老年教育纳入到法规内容中,如设置《老年教育法》等,在法律中应对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支持、办学条件等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尽快解决农村老年教育中所面临的难题,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5]。
(二)开发课程,拓展农村老年教育内容
为提高农村老年办学质量,应转变传统的课程理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新农村老年教育内容:第一,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基础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有机结合,在向老年人进行一定的理论教学后,使其及时对理论知识加以应用,提高课堂实效性。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及其需求,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对老年人进行分类教学,这样也才能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在课程结构标准上,作为教师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将老年人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第四,在课程形式的设置中,应亲近老年人,走进老年人的身边,与其共同学习,如可开展广场舞教学或剪纸等课程,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乐趣,与他人进行交流,排解心中的孤寂之感。第五,借助现代新兴媒体,如影像视频等网络授课模式,播放一些养生类、保健类等相关的影像,使其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提高生活的品质,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三)提升认知,更新农村老年教育的理念
当前,还有很多人关于农村老年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觉得老年教育无非就是为了给老年人寻找消遣娱乐的方式,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农村老年人数量居多,这些老年人若思想保守,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应鼓励老年人通过再教育更新知识理念,更好地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中[6]。农村老年教育活动首先要转变老年人的认知偏差,让其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政府部门还应做好宣传与引导工作,鼓励农村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在学习中提升自我修养,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活,成为子女的骄傲。
(四)对农村老年教育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是加强农村老年教育的物质保证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在教育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大都针对一些青少年教育方面的投资,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且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也少之又少。由于老年教育机构大都属于非盈利组织,若没有资金做保障,一方面,会影响教育机构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也会打消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社会各界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确保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五、结语综上所述,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农村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实践中发现我国农村老年教育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度较低,农村老年教育质量普遍较低等,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观点,旨在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洁.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基于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J].开放教育研究,2015(3).
[2]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
[3]孙立新,罗彤彤.困境与出路: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4(6).
[4]杨庆芳,邬沧萍.老年教育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J].兰州学刊,2014(1).
[5]马启鹏,卢筱媚.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5(1).
篇2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以老年人为教育发展实践主体,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最终评价尺度的为老教育发展活动。在教育发展中增强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发展权利,最终推动老年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目的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更应体现全员平等的原则。社会应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教育发展资源并保证其进入老年教育发展领域。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产生于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是国际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以示范性老年大学为主,各类社区老年学校和老年电视大学为辅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格局。
1.老年大学是中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起点和代表模式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老年事业的重视,老年大学已经由专门面向退休老干部向社会所有老年人开放,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由政府直接进行政策支持、引导和人、财、物的投入,是中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主体。尤其是近十年迅速发展的老年电视大学,这种远程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模式而逐渐被广大老年人所接受。它以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传播手段为教育发展载体,是在发展广播、电视、函授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集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教育资源于一身进行教育的方式,是一所通过电视向广大老年学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老年电大有覆盖面率高、收视方便、师资水平优良、成本低廉等优点。远程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员可以通过印刷、影像、光盘等方式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学习,这种集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灵活的、开放的、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学习形式,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老年电视教育发展是一种开放式的普及式的教育发展模式,受教育发展的对象可以扩展到全社会的老年人,是“有教无类”的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结合学校教育,为老年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正如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说:“为了确保人们能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类训练,教育工作将不仅仅局限于现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的确,教育不能局限在传统教育的范围内,而要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训练的各种广泛的现代媒介,才可能实行。”
2.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老年人逐渐被纳入社区文化教育发展发展的框架之内。社区教育以行政划分的居民生活区为实施教育的范围,充分利用地区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老年人退休后,其主要生活环境除家庭外,就是自己所在的社区。同其他成年群体相比较,老年人在社区活动的时间更长,社区成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人际交往场所。
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场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管理等获得了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并且专门设置了负责开展群众教育发展活动的人员,由他们来具体负责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的开展。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老年人既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力量,又是社区服务群体中工作量最大的对象。社区不仅要多渠道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基本要求,还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并组织、推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使老年人参与社会、融入时代,共建社区文明。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可使老年人人学近、时间少、成本低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乐趣,老年人可以自由地从事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沟通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寂寞感,还可以让老年人产生一种归属感。通过学习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变迁,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规范、新形势,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减少代际冲突,促进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的沟通,也有利于老人调剂好社会关系。因此,开展社区教育可以融合社区的各种资源,提高老年教育的质量。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家庭教育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教育
近年来传统的父及子的代际传承模式受到了挑战,亲代开始失去了天赋教化的地位,逐步演变成子代施教于亲代、影响亲代的“文化反哺”现象成为亲子关系的新模式。因此,现代老年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晚辈对老年的“反哺”教育,包括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和孙子女对老年人的教育。此外,家庭教育还有家教形式,即请教师到家中对老年人进行辅导。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增长速度之快,令青年人都难以完全紧跟其后,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家庭的相互教育可以各取其长,不仅年轻人可以学习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成熟稳重的处世方式,而且老年人也可以向年轻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开明思想,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4.其他
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开展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在博物馆、电教馆、乡镇成人教育发展中心等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机构,相应地举办了老年专题培训班、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成立非正式学习小组、义务宣传队送教上门等特殊的形式。同时突出了大众媒介工具的优势,诸如“夕阳红”等电视节目,使我国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真正适应了“白潮”发展趋势的要求。
篇3
终身教育成为国际潮流
国际社会称老年教育为第三年龄教育。教育专家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四个年龄期,第一年龄期为幼儿到青年(以学校学历教育为主);第二年龄为成年期(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第三年龄期是退休或低龄老年期(以老年教育为主);第四年龄期为年老体衰,逐渐依赖他人赡养护理照料(以自我休闲为主)。第三年龄大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最后阶段。老年人通过教育,调节心理、生理活动,本质上以精神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积极促进人口健康老龄化,使老年人推进和延续进入第四年龄期。
第三年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上世纪年代的欧洲,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结合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百余年的实际,首先提出:“教育应成为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应贯穿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现在,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教育思潮。
我国老年教育从创办到现在经历了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力兴办第三年龄教育,广大老年人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融入群体,使我国老年人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中,提高了生活、生命质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用自己新的视野、新的风范,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了自己的睿智和才能,展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新的生命力。我国第三年龄教育在创新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宝贵的基本经验,得到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在世界第三年龄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蓬勃发展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到来和干部制度改革,而蓬勃发展的。年,山东省率先创立了第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第三年龄教育迈出了第一步。年来中国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到现在已达到万所学校,在校学员多万人。这种积极健康的终身教育,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机会,增长了科学文化知识,增添了生活乐趣,提高了生理、心理素质,焕发了青春,再现了人生价值,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创新。
我国第三年龄教育具有东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好经验、好形式、好内容,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科学、多学制的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体系。主要表现在:教育注重“学、乐、为、教”相结合,体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造就与时俱进的,自尊、自立、自强,有作为的新一代老年群体;教育、教学内容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普及性和趣味性。根据老年学员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职业职位以及个体习好等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教育管理上体现严谨有序的管理,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授课形式采取就地就近,学量适中,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师资队伍采取专职、兼职以及聘任相结合,已形成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和谐社会内容成为主题教育
篇4
关键词: 老年服务业 高职教育集团 可持续发展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号召,江苏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始筹建以专业为纽带、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中职学校为主体、企业广泛参与的跨地区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2003年,江苏省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首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随后,又分别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为牵头单位,组建了包括现代服务业、农林、建筑、商贸、旅游、信息、纺织服装、机电、化工、汽车、艺术设计、地质等十余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并探索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共享、产学结合和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集团是由一些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一批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和劳动部门,自愿组建起来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相结合的联合体,把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三者融为一体。这种模式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多种类型和层次,包括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形成了各类职业教育互相衔接、互相沟通、互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江苏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的组建
江苏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苏老职教集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等合作主体共同协作、整体谋划。集团组成包括:
1.政府有关部门:省教育厅、民政厅、卫生厅、老龄办等;
2.行业协会:社会福利、养老服务、老年学、护理等省、市协会(学会);
3.高职院校:已开办老年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省内高职院校;
4.中职学校:已开办老年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省内中职院校;
5.本科高校、科研院所:邀请部分已开展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办学及研究的省内本科高校或科研院所等;
6.养老机构:省内示范性养老机构、民办品牌型养老机构,以及品牌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老年产业公司:邀请部分在老年设备、技术、产品等方面规模大、形象好、管理规范的老年产业类公司加入。
图1: 江苏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架构
整个集团的组建与运作由江苏省教育厅、民政厅牵头,省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协会指导,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由于目前在省内办学规模大,产学结合较好,国内影响力大,可承担具体联络与组织工作,为行业及集团成员服务。
二、从“集而不团”走向“三链”深度融合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解决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障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
目前国内集团化办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了许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类型与模式,但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现象也较为普遍。苏老职教集团的发展要以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办学模式、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院校和社会组织六个主体的力量,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江苏老年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教集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院。
在实践运行中,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理事会体制――理事会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决策制。职教集团以牵头单位(职业院校、行业组织或企业)为主,联合各个相关联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委会为基本组织架构。这一体制是我国目前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体制,院校、行业或企业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体制。
二是管委会体制――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董事长)负责制。职教集团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行政区域内的职教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成立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管理委员会、理事会(董事会)、秘书处为基本组织架构,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董事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在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湖南湘潭职教集团的实践中已取得显著实效,政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体制。
三是董事会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职教集团不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而由各种社会力量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民间资本组建而成。各投资者按照投资额来享受股东权利和承担有限风险,以股东会、董事会、执行层为基本架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股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体制。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体制创新、政府驱动”的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模式、“助力行业、引领产业”的湖南现代物流职教集团模式、“园团合一、服务企业”的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模式、“借船出海、境外办学”的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模式、“校企一体、三链融合”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模式、“集群对接、全程合作”的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模式、“中高贯通、完善体系”的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模式、“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信息职教集团模式。
苏老职教集团前期可采用理事会体制。理事会聘请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生家长代表、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理事。理事会由理事组成,聘请政府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顾问,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名誉理事长,承办学院的院领导为当然理事,担任理事长和执行理事长,来自多个相关行政部门代表和相关行业协会会长、知名企业代表、其他院校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担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集团所有理事由主管部门委派任命,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相关院校、家长委员会等推荐,并由理事会通过。理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可按专业类分设。
在理事会制度框架下,牵头单位发挥协调、示范、辐射作用,整合优化集团资源,初步形成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融合,在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社会技能培训,以及校校、校企联合招生、就业、科研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取得成效。
四、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建议
老年服务业集团化办学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今后一个时期,应把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完善机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1.建立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建议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明确集团化办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定位;在国家税收制度中,明确企业法人的职教集团和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建议出台条例,明确集团化办学的法律属性,赋予其合法的身份和地位,建立产权联结、配置优化、权责明确、校资分开、管理科学、制度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产权制度。
2.健全集团化办学的扶持政策。一是对行业、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实施专项经费、补贴、购买服务等财政政策,调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参与集团化办学。二是对集团化办学制定优惠政策。建议在公共财政支出政策中,对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职业院校在共用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将职前教育和各类公益性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先安排职教集团承担。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或政策,促进集团化办学发展。
3.适当扩大办学自,推动校企、校校融合。当前我省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属于松散的、无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就集团层面而言并无任何办学自。为调动和发挥集团核心院校与核心企业的积极性,职业教育集团可通过“名校+名企+名师”,组建联合办学点或分校,推动校企、校际之间的实质融合,以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方式办学,在专业设置、单独招生等方面拥有自;职业教育集团内学生可跨校区、跨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成绩或学分互认等。
4.强化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强集团专项建设。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将其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行业,起步晚,底子薄,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从业人员很不稳定,更加需要政府和行业在有效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支持老年服务业高职集团的发展成长。
老年服务业教育集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须加强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应当注意分析、研究国内外、省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经验,了解最新动态,总结和凝练苏老职教集团的组建方案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仇文利,胡章鸿.基于生源减少的江苏高职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21.
[2]姜锐,王友顺,俞红蕾.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的构建――以江苏为例.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2.
篇5
关键词:老年教育 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 学习型社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重视老年教育,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
按照联合国定义老年社会标准: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人口结构称为“老年型人口结构”。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1.77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将影响着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老年教育的发展概况
1973年,法国创立了世界第一所老年大学,被认为是老年教育兴起的标志。1983年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出了第一步[1]。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万;各级老年人协会401100个,参加人数4389万人;各类老年社团组织37193个,参加人数456万人[2]。但与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规模远远满足不了时展需求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老年教育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先行地区,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老年教育起步不久,各种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全等问题,严重制约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地方政府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很多地方尚未把老年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老年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老年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相对薄弱。
(二)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老年大学是由老干部局主办的,没有纳入教育部门管理,由文化部门负责规划和管理,而民政部门则把老年教育作为老龄福利政策的一项内容[3]。老年教育没有明确的负责规划、管理的部门,多头管理、责权分散、管理缺位等现象,导致老年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三)财政投入不足,制约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政府对老年教育的投入不多,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资金缺口成了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现有的老年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远远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老年学校的数量、规模跟不上,地方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没有设置适合老年人的相关专业,老年人学习平台难扩容,老年教育供需失衡矛盾突出。资源紧缺,僧多粥少,一位难求的现象,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亟待革新
目前老年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教育内容过度倾向于娱乐性教育,很多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都停留在文娱活动、医疗保健、体育锻炼等上面,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单一,老年人需要的很多相关课程都没有开设。社区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缓慢,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运用较少,缺乏网络媒体教育,教育方法主要集中于理论说教,缺少交流互动,无法满足老年人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五)师资队伍建设力量不足
老年教育招收的学员,已扩展到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老人,不再局限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人。人员众多,需求各异,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是一些离退休的教师,队伍建设不稳定,师资队伍专业化、多元化建设亟待加强。
四、发展老年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老年教育的社会认同感
“活到老,学到老”是终身教育的最好诠释,老年教育有助于排遣老年人独自在家的寂寞,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增进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感。地方政府应把老年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借助各种传媒,深入社区加大对老年教育的宣传报道,营造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同感。
(二)完善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
篇6
关键词:老年大学;模式;对策
1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标志着该国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以60岁为标准,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为1.14亿,2000年为1.29亿,2010年为1.52亿,2020年为2.01亿,2030年为3.42亿,2040年为4.09亿,2050年为4.38亿。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庞大。我国老龄化速度极快。比较世界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从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时间,中国为25年,英国为45年,美国为66年,瑞典为85年,意大利为100年,法国为140年。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中国的加速度最高。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探索,老年大学就是其产物之一。实践证明它将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积极、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学的发展模式
老年大学最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
(1)英国模式。
英国在19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较为完善。根据提供教育资源的渠道,英国的老年教育可以划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系统以及志愿团体组织系统。在前两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共同参与教育,而后者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形式为主。
(2)美国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美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的问题。总体说来,美国老年大学的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其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其二是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非营利机构。老年大学的教育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户外运动(登山、旅游、参观等),时间可长可短。目的是寓教于乐,让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形态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等公共机构实施的形态、民间团体等实施的形态、利用通讯媒体进行函授教育的形态。前两者可称为设施利用型,后者称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高龄者学级、高龄者教室;发挥高龄人才作用事业;老年人大学、大学院及长寿学院。
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老年大学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统和国有企业,其政治意义强于教育意义。
3我国老年大学的现状
1973年,法国的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亦称“第三年龄大学”。此后,各类老年教育学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资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与社区型模式。我国的老年大学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也得到一定发展,1983年6月4日,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广东省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老年大学-广东领海老年大学;1995年与2000年,上海市老龄委、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先后联合创办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现代传媒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被运用到老年大学中。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过老年教育。上海市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国前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水平,再加上它还是一项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4我国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中,由于国家对老年大学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的老年大学教育不断地走上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教育内容不丰富等等。但中国在发展老年大学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几个根本问题:
(1)经济支持不足。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不足,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会的发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阻碍了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国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2)社会重视不够。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这种地位导致其管理混乱。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门多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分散化资金匾乏,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队伍涣散,缺乏专门的老年大学管理与教学人才,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老年科学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3)老年人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老年教育认识还不统一,有的重视,有的不重视。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而使真正能够参与到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学实际上所针对的主要还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离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对象。
5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对策
老年期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体将在此阶段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资源和市场。这势必造成我国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普及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师资匮乏、经费不足、产权虚置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桎梏。随着该群体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好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当前及将来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现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老年大学的发展。
(1)更新观念,加大宣传,使社会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会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绝望两端之间。因此与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应侧重于人生最后阶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
(2)改善老年大学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老年大学对老年个体和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专门管理,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涉老部门参与操作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还可成立专门研究老年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机构。
(3)运用各种办学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传统大学面向老年人开放,老年学员可以以非注册学生身份旁听课程以及公开讲座;开放大学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参与学习。地方教育当局可以通过直接开办课程等形式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自主自治办学突出表现为第三年龄大学,全部是由老年人自发成立、自行组织、自助分享。(4)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
老年大学绝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场所,也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娱乐型课程已略显老套,因此开设计算机、英语、法律、金融、现代科技等课程刻不容缓。强化师资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开设老年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为老年大学输送教学人才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和扩大受教育群体。
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极其灵活多样。①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种形式并行发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关注。老年大学应注重小组学习和分享型学习,所有的学员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广泛重视和发展远程教育。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扩展到乡镇一级,在没有老年大学的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老年人同样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上老年大学也不再是体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见,发展网络教育无疑是关注弱势群体中的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步入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6结束语
世界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脚步更快。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数目大,老年大学教育的缺口也相应较大。发展我国老年大学是解决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径,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其发展对策主要是针对当前问题,提出适宜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万本根,许改玲.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银色产业崛起的机遇”[J].经济体制改革,2001(3):86-90.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日本的经验和启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杨佳,陈瑶.老年大学发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篇7
关键词:远程教育;老年教育;推广;运用;初探
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快捷、广泛的教育服务,实现了人类教育全方位开放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老年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我们要借力老年远程教育推动“文化养老”。来满足老年朋友的“求知,求乐,求健”的需求。
一、发展和推广基层老年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远程教育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远程教育可以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升老年教育工作水平,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1.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关注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重视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的要求。可见,发展和推广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积极发展和推广老年远程教育。
2.随着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物质生活条件总体得到保障,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明显。老年远程教育可以使老年朋友聚集一起,“同学同乐同进步,安享晚年多快乐”。
二、远程教育对老年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远程教育具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并且在老年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远程教育在线平台的建立对老年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这使农村的发展需要老年教
育成为必然。发展远程教育可以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既扩大了老年教育面,又降低了学习成本。使之更加经济、便捷、有效地服务于老年朋友们的学习和生活。2.农村老年人重视农副业生产,城市老年人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在老年远程教育设置的内容上都可以满足他们。面向农村的:有以学习实用科技知识为主的课程可帮助农村老年朋友们学习种植、养植,依靠科技致富。面向城镇的:有音乐、书画、摄影、舞蹈等。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公共科目也有健康保健、法律知识、时事政策等。这样的资源共享使得城镇和边远山区农村老年朋友足不出户都能享受到远程教育知识的好处。实践证明,老年远程教育推进“文化养老”,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制约我国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
1.办学经费有限。至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乡镇村居的老年教育普遍存在没有教育场所,教学设备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经费保障不足,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力度不够,政府投入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发展。
2.发展不平衡,普及农村老年教育比较薄弱。由于基础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区、乡镇村居之间的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城镇差距较大。农村老年人一般受教育程度有限,很大一部分都没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对于老年教育的意识比较薄弱。要普及农村老年教育,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市区级老年远程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3.无专职教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老年教育学校既无专职教师也专业教材,管理体制机制也不够健全。老年学校的师资主要来自社会各校的应聘老师,教师不固定,教材不统一,连课程都是拼凑的。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老年朋友们的求学积极性。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为老年教育服务
1.可积极创造条件,把远程教育带入老年教育中。
1.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各地市区乡镇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加快老年教育的推广普及。如:各个社区乡镇可通过远程教育网,播放老年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电影和各种综合节目,让老年朋友们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和一些生活常识。例如养身知识、生活小窍门、健康操等等,让老年朋友们渐渐喜欢和接受远程教育。莆田终身学习在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现在已让很多老年朋友们习逐渐适应了利用远程教育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得终身教育理念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1.2资源共享共创佳绩。可紧密联手相关兄弟院校,与社会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实现共创,共建,共享。如与电大成人教育呀,网校呀,主动寻求具有资质威望和影响实力的网络系统支持。有些课程还可以与社会相结合走向企业,社会,创办校外基地,来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可调动学员积极性,让老年学员们学的快乐,在快乐中度过晚年。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来教学。远程教育的显著优势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达到资源共享,非常便捷、高效。基层老年教育要淘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例如,可以开办多个远程教育站点,来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据调查,莆田市教育网络基本形成,老年教育可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合理的分班编组,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比如:(1)针对老年群众可以开展卫生保健和生活娱乐文化影片的欣赏活动;(2)针对种养户可以举办种植技术学习班;(3)针对党员干部可以举办各类政策法规辅导班;(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举办技能、技术培训等。另外,根据农时季节,因时而宜,因季而宜,可由远程教育办牵头,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远程教育辅导团。以远程教育各站点为依托,采取短训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为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及时信息和传播先进文化提供服务,达到引领党员干部、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3.多元运作,优化办学。老年教育是社会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要做好以上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资金做后盾。政府部门应将老年教育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科目,保障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科学统筹,切合实际地为老年学校配备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发展老年教育硬件的改善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经费,确保软硬件齐全,发挥最佳作用。当然,我觉得仅仅依靠政府来资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打开校门办学,拓宽资金来源,把老年学校办得更好。
4.完善管理体制。统一老年大学的性质、机构、主管部门、学校规格、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待遇、办学经费来源,让老年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纳入各级教育部门的同步管理,在现有教师中选配适合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这样既安排了教师队伍中的剩余人员,又达到了共享教师资源的目的。这是整合资源缓减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促进了老年健康有序发展。
五、结语
老年教育是老龄社会的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如果不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就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老年人进行政治形势、政策法规、科学知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不但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追求。我们要为创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而共同努力。
作者:翁晓红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
参考文献:
[1]田克美.新一轮教育改革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二)[J].中国远程教育,2010(6).
[2]马静.山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用明显[N].日报,2011.4.26.
篇8
根据课程研究专家的论断,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有三个: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关于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设置要关注老年人的兴趣和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需求、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关于社会生活的需求,根据美国课程学家泰勒的分类是: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关于学科发展的需求,由于学校课程所传递的最主要是学科知识,而学科专家都精通各自领域学科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等知识体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也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由于学习者、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于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作为一种学校教育形式,与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形式一样,老年大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设置。尽管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还没有统一要求,但是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同样必须兼顾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的因素。
把老年教育放在生命教育的视阈下观照,老年大学的课程应该为老年人进一步发现自我提供内容和工具。首先,老年学员应该被视为基本健康的人,具有发展潜力;其次应该认识到老年人的发展是具有整合性的,包含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身体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发展。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应该在承认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和尊重老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弘扬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为教育目标,加强老年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关怀老年人的困难和痛苦,容忍老年人的弱点和缺点,维护老年人的权利,发展老年人的自主和独立意识,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塑造老年人的理想人格。
生命教育指向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
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学科分类标准,一般根据所开设专业的内容归纳为六大类,即文史政经类、书画摄影类、医学保健类、家政技艺类、文艺类、体育类。随着课程开设门类的不断增多,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逐步向专业领域扩展、细化和深入,然就其功能看主要为老年人颐养娱乐提供帮助,偏重于老年人闲暇时间的消磨,缺少对老年人的幸福人生进行指导和为老年人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人到老年,其生活变化主要来自生理的逐渐衰老和能力的衰减,重新回归家庭的不适和社区、社会环境的变迁。因此,生命教育视阈下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体力和健康衰退、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收入减少、与社会脱节等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自我否定、自我矮化的心理,加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旨在塑造老年人塑造平和理性的心理状态,有效免除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焦虑、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指向的课程设置,应注重老年人的生命知识的传递、生命关系的协调、生命情感与态度的养成、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帮助老年人掌控自我的生活、应对重新回归家庭的不适、提升社会参与度。
1、传递生命知识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
生命知识主要包括生命本身、生命安全以及生命成长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生命的起源、本质、特点的相关内容,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维护、生命关怀意识的培养、生命保护常识与技能的习得。生命知识类课程要加强老化认知教育和生命超越教育,协助老年人了解自我、认同自我,协助其正确认识生理衰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理性认知。生命知识课程以健康管理和休闲生活为核心,涵盖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心理调适、疾病护理、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能力培养等较为全面的知识输送和技能指导,旨在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掌控能力,使老年人能自主地选择和科学安排个人生活,获得稳定、安全、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
2、协调生命关系提升老年人人际适应能力
生命关系主要涉及与人的交往和回归家庭的适应能力,透过对生命关系的理解与体认的学习,以求达到与自我、环境的和谐相处。老年人面临生活重心的重新回归婚姻生活、代际生活。生命关系协调旨在帮助老年人及时和科学应对婚姻家庭生活的变化,有效免除生理和心理焦虑,持续改善生活质量。
婚姻家庭协调相关课程应以生活实用知识为主,具体包括居住方式选择、家务劳动协商、闲暇生活规划等关系协调的内容和食品营养搭配、烹饪技巧等教务劳动技能。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的背景下,还应开展家庭变故处理教育,指导老人应对丧偶、再婚、家庭财产分割、遗产纠纷等家庭变故中可能遭遇的问题,协助他们获得充足的养老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尊重与关爱。代际互动类课程应引导和协助老年人增进家庭成员互动,增进他们与父母、子女、孙辈等的相互了解与接纳,避免和消减彼此的隔阂。具体包括亲子交流沟通的技巧、扶助照料老龄老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协助子女教育孙子女、婆媳关系等准亲子关系协调指导。
3、参与社会课程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
社会参与能力不仅是老年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能力,也是其与社会融合的能力,其中社会发展应对、社区生活融入、社会公益服务等是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
社会发展应对课程通过以开放和改变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老年人认识和接纳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形成积极应对的意识和态度。同时,开展信息获取与更新教育、涉老公共服务资源认知教育以及社会发展应对指导、策略、技巧教育,协助老年人了解社会资源的获取途径和特殊困境下如何获得社会救济。社区生活参与课程以社区认同为核心,主要包括社区知识与理念、社区行为与技能、社区情感与价值。同时,倡导老年人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支持老年人自己组织创建涉老协会,形成彼此互动、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此外,还要倡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开展社区生活自助与互助活动,激发其潜能,推动其成为社区建设责任的分担者和成果的共享者。同时,开展迁移适应教育,将课堂教育与参与社区生活相结合,协助老年人有效应对迁入新社区产生的隔离与陌生,增进与环境融合。
篇9
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对了解国家热点问题、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欲望日益强烈,这些都为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老年教育是指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帮助农村老年人脱贫致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科学农业技术知识掌握较少,很难适应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2030年前后,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突破30%,比2050年全国整体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提前约20年。老年教育通过对农村老年人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教育,能够提高老年人自身致富本领,这既是农村老年人的自身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二)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种形式,使老年人能够在晚年更好的融入社会,提高其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增添老年人空巢时期的精神寄托,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下降,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老年人缺少家庭的关爱,老年文化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农村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预防疾病,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农村老年教育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丰富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基本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仍未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仍未改变。农村老年人虽然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但农村老年人同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老年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老年教育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全面、正常的开展,老年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一)思想认识滞后。
目前,老年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重视。一是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乡镇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他们无法站到老年人的角度,理解老年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对接受教育的渴望,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中来。二是多数农村老年人的子女不赞成老年人接受教育。大多数的年轻子女将孝敬父母定义为满足其“衣、食、住、行”就可以了,而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认为老年人在晚年接受教育不仅作用不大,而且还浪费时间,不如在家打打扑克或者照看一下孙子孙女。三是有些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二)农村老年学校仍然没有得到合理定位。
“在实践中,老年教育仍未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各地老年大学主要由老干部局创办,教育形式也多为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从运行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在推进老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统筹不力,协调不够,部门分割,关系不顺,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等问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更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农村老年学校普遍没有得到合理的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领老年教育的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不断巩固、提高、扩大。农村老年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精神,在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上,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三)农村老年学校投入不足。
缺乏教师、教材,没有科学管理是农村老年教育普遍的问题。目前镇、村一级农村老年教育办学经费比较缺乏,大多数镇、村财政拨款都不能满足当地老年教育办学需要,主要是以社会赞助为主,个别老年学校办学经费为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五有五无”的情况。有许多乡镇老年学校既没有校名,也没有校舍,与老年活动中心共用。参与人数少,内容不丰富,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等方面的存在是农村老年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教育不规范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缺乏教师和教学资料,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农村老年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老年学校教师职务的人不多,农村老年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同时,老年教育的开展缺少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很大。由于师资的缺乏,学校无法向老年人提供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教学手段单一,教育设施不齐全,缺少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些都限制了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需要。
三、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老年教育是造福农村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要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一要通过会议宣传,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提高基层干部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二要通过媒体宣传,主要是电视、报纸和广播,在广大农村形成一个“爱老、敬老”的大氛围,使农村的年轻子女认识到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三要针对个别思想认识滞后的老年人,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引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通过观看视频、劝说等方式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老年教育的意义,提高其法律意识,并看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各种利益和成果,积极营造有利于老年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整合教育资源。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一是老年学校与“文化大院”相结合。“文化大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惠农、利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乡镇财政都对“文化大院”给予财政支持,为“文化大院”配备相应图书、器材、影像设备等,为“文化大院”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二是老年学校与乡镇福利中心相结合。随着国家对民生工作的不断重视,政府为了对孤寡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成立乡镇福利中心,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配备娱乐设施。福利中心可为老年学校提供部分生源和办学资源。三是老年学校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相结合。农村地域跨度大且老年人居住相对比较分散,老年学校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教学,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从而克服办学场地、师资、资金等条件的限制。
(三)丰富教学内容。
开展农村老年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为“三农”服务,根据老年学员的所需、所想、所要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内容丰富、实用的课程,增加课程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内容丰富要求课程的开设要具有多样性,其中包括农业技能训练、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从而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老年学员的需要。比如开设《人体按摩》、《晚辈教育知识》、《老年人的自身权益》、《新型种养殖技术》等课程;在一些少数民族乡镇,可以结合本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开展一些特色课程等等。
(四)强化师资力量。
篇10
关键词: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老年大学
作者简介:李学书(1975-),男,安徽颍上人,上海开放大学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和创新研究”(编号:14YS143),主持人:李学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45-06
在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承载老年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其开发和设计是老年教育改革的主要领域和核心环节,适切的课程对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及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决定着整个老年教育活动的质量与生命力。本文将从我国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的内涵和特点、老年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适切性的表征以及提高课程适切性和创新对策三个方面加以U释,以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重要性的认识,为老年教育课程规范和发展提供理性的思考。
一、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内涵和特征
我国老年教育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发达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多学科的老年教育体系,课程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鉴于课程适切性是一项重要却很复杂的研究主题,目前对其内涵和应用方面还没有引起重视并形成共识。在汉语语境中,适切指适合贴切,适切性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需要等方面的特征。在教育学视域中,适切性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运动。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者们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与课程的适切性问题[1]。凯勒(Keller)认为适切性是“学生对于他们被教授的课程内容是否满足他们自身的个人需求、个人目标或职业生活目标的看法”[2]。可见,在凯勒看来课程适切性是指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适切程度。豪夫斯坦(Hofstein)等人在长期对科学和技术应用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问题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课程适切性是指课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由此看来,课程适切性是表述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适切程度的术语。
布鲁贝克曾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教学形式, 都必须对课程的选择、组织、结构及其内容的逻辑和动机做些深入的分析。让我们先从课程的选择开始,因为学生对课程‘适切性’的呼声之强已使得课程的选择在过去十年中变得特别重要。当人们提出了下列问题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对谁、对什么或多长时间是适切的?适切性的对象是学生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是些实际的社会问题,还是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善?此外,适切性的对象是短暂的现时,还是长期的未来?”[4]布鲁贝克的观点强调了课程适切性内涵的丰富性及其研究的复杂性,同时强调课程适切性对象及其相关过程要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要求选择的内容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相应目标要切合当今的教育、教学实际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另外,从课程视角来看,老年教育课程的适切性表达了社会及个人对课程功能的某种期望,是指相应课程的选择、组织、结构及内容等符合社会、文化及个人某些方面发展需要的性质。由此看来,老年教育课程的适切性也可以从课程选择的适切性、课程组织的适切性、课程结构的适切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的四个方面来理解。
从课程选择的角度看,适切性强调课程是否符合老年群体提升生命质量需要,老年人对选择开发和设置课程的适应程度如何;从课程组织角度来看,适切性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将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合理地组织成课程,并加以科学地安排,主要涉及学科整合及渗透、课程的等级制与跨学科问题,以及在不同的老年教育形式及专业中各种课程组织的方式等;从课程结构视角来说,适切性主要涉及各种课程比例,重点是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的比例应恰当协调,组织与结构合理是课程适切性的内在要求;从课程内容角度来说,适切性要求课程内容要根据老年人需求,最大程度实现教育的目标,相应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教育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因此老年教育课程的这四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欠缺与不足都会影响课程整体的适切性。
上述对适切性内涵、对象及其适切内容的探讨可以发现,“课程适切性”中的“适切”具有指向性,指向不同对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尽管不同研究者对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的内涵没有一致的共识,但是众多结论也彰显其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的时间与主体两个方面的重要特点,即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价值取向性。这两个特点梳理有助于批判性地审视和评价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和开设。
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意味着相应课程具有历史的变动性,毕竟不同历史时期老年人及其教育课程与需求紧密联系,但需求有近期和远期之分。课程适切性因而既与现实需求相联系,又与潜在问题相纠葛。因此,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自然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时期课程适切的需求和侧重不同,出现特征差异也很大。例如,上海老年大学在课程框架形成阶段(1985-1990年),课程的适切对象的主体是老干部,课程内容主要以传统知识性和老年人生活现实性相结合,以便满足他们的康乐需求;在课程开发精细阶段(1991-1995年),课程适切对象扩大到多元化老年人群,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考虑多层次和多类型的学习需求;在课程开发的突破阶段(1996-1999年),老年教育课程适切对象更广泛,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了满足他们对现代生活方式和高雅生活品味的学习需求;在课程开发新层次阶段(2000年至今),以高科技为载体的课程逐步细化和专业化,不但量大而且更迭频繁,以便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5]。由此可以看出,在探讨课程适切性时,我们不仅仅应关注当前社会和老年人的需求,也应该对未来社会对他们发展的需求加以考虑,适切的老年教育课程应是现实性和前瞻性统一。
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具有价值取向性,如课程的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源于单一持久的课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老年教育课程的功能也表现为个体性发展功能、集体性发展功能、差异性发展功能和和谐性发展功能等。高适切性课程是诸多流派和类型的课程观并存或整合的结果。而这些价值取向中最主要体现在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价值和功能。同时,适切性是一种主观判断,涉及到一个命题:谁对谁的适切,也即适切性包含应对主客体范畴内的行为和判断。在讨论老年教育课程的适切性时,就意味着主体是适切的课程,而暗含适切的客体则是老年人群体,即适切对象。在老年教育的主客体系统中,作为主体的课程适切于作为客体的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是这一系统努力的方向,而主体如何适切于客体就直接指向了谁来决定适切性。因此,从系统论的视角看,适切的内容和方式如同适切的需求一样都不是客观的,而是由第三方来决定的。在老年教育课程适切性研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谁来决定哪些内容是适切的”。实践证明,不同课程内容由不同的第三方决定,才能保证课程的适切性。事实上,道德研究者们认为适切的老年教育课程决策是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作出的;情境研究者认为适切的老年教育课程应该能够整合老年教育与其他学科和人类活动及相应的经验;哲学和认识论研究者认为适切的老年教育课程应该是呈现一种与所感知到的现实相一致的科学;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老年教育课程应适切于老年人群体。真正适切的课程应该兼顾不同的立场和价值取向。
二、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的表征
在l达城市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课程适切主要是指贴切和适合老年人各方面需求,而对其描述则常用“高低”来表示适切性的程度:老年教育课程一点不符合某种需要,无适切性;部分符合某种需要,适切性低;完全符合某种需要,适切性最高。但鉴于课程适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主观判断,因此对其测量必须秉持理性和量化相结合方法加以描述和表征。
(一)课程开发与教育目的的适切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培养人才规格的规定,因此老年教育目的决定和规定老年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开设。通常意义上说老年教育目的就是通过相应的适切课程学习满足老年人个体自主选定学习需求,并引导这一特殊群体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现代老人[6]。就老年个体来说,学习的功利性目的很少,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颐养康乐的生活,追求有为的境界,进而完善人生,提高生命质量,享受生命幸福。这一规定是老年教育终极目的和现实目的的统一,是老年教育目的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是多层次价值选择的统一,从而要求老年教育课程必须做到:第一,普及与提高的兼顾,因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对生活追求和品位差异大,因此课程开设应该兼顾知识层次的深浅,对进取有为、学习能力强只有开设提高性课程,对一般老年人来说主要是普及性课程为主;第二,知识与技能必须统筹,因为老年学员的学习是去功利性,大部分是为了健康快乐,因此普及一些医疗健康、安全等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同时,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应该教给他们一些适应新时代生活的技能,如电脑操作、钢琴演奏等技能可以陶冶情操;第三,智育与德育统一,因为老年教育目的是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的整合,就个体目的而言开阔视野,提升情怀和境界是老年学员的普遍的个体追求,老年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而老年教育社会目的要求引导老年学员参与社会,积极有为,因此必须将智育和德育课程统一起来。
以此来关照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发展,可以发现目前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象,选择性小但应变性比较大,因而有些学校对某些课程缺乏调查论证,对老年学员需求掌握还不够全面,对老年教育教育目的和性质、任务认识不到位,忽略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属性,课程目标发生偏离;或是准备、宣传不够,为了适应一部分老人的一时之需,未加认真准备仓促上阵,以至于开班甚少;目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规定和标准,发达城市老年大学在课程建设上各行其是,甚至出现因人、因费用开课和开班,更不敢奢谈课程的层次性和创新性,这样不利于老年机与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老年人参与积极性
老年教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高低表征着课程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也说明课程适合老年群体的需求的程度。有关数据证明,老年人对课程兴趣相对集中,对课程类别的选择趋向性明显。老年大学协会调查显示,5种专业各课程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最高,占参与课程学习人数的57%,这五类专业课程分别是:选择书画专业课程的学员占14.27%,舞蹈占12.8%,西医保健卫生占12.23%,声乐占12.15%,计算机科学占5.69%[7]。就整个老年教育课程结构而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为老年学员提供现代社会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高自身适应社会能力和生活质量,彰显他们的生命价值。
就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而言,参与人数众多的热门课程已经形成,经久不衰的课程逐渐形成特色。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大学普遍开设较为集中的课程还有文史、英语、钢琴、太极拳、民族乐器、摄影摄像、戏曲、健身操、电子琴、烹饪等学科课程。但书画、医学保健、声乐器乐等从老年教育办学之初就开设至今,人数仍然较多,成为重点课程。调查还显示趋向高科技、高品味的新课程,如互联网技术、西洋乐器、旅游文化、健身操和瑜伽等,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专业和课程体现了老年学员对渗透现代科技知识课程的需求在增加,毕竟老年学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那些高品味、高附加值以及时尚健身和颐养方法等追求也越来越高。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时代的变迁,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一些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冷遇,甚至因为参与人数的下降而逐渐被淘汰,如缝纫、裁剪等;还有一些课程,如钩编、布雕等因不适应老年学员的生命体征,也逐渐由热变冷。
整体来说,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发展速度较慢,且主要以健身、保健、休闲类的为主,如健身操、绘画舞蹈以及生活知识和时事新闻等,而退休前的准备教育、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死亡教育以及社会参与课程空缺,这与我国老年学员异质性强、需求多样化形成鲜明对比。课程形式主要是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各样“活动课”,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有助于改善老年学员身心健康,但也反映了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缺乏专业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现实[8]。与国外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课程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实施成效与课程适切性
课程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实施成效,课程实施效果是课程适切的主要见证。实践中课程实施成效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是课程开发和设置的完善度。这意味着老年教育课程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以人为本和老年教育目的和宗旨;要具有创新性,能够与时俱进,符合老年学员对新生活追求的需求,不断创造品牌专业和经典课程;要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老年学员的选择性,满足不同老年学员的不同需求和品位;同时要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增加课程内容弹性,确保和老年学员知识水平的适切,满足他们发展阶段的需求。其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老年教育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被动实施课程计划,成为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应该主动在教学中不断对课程目标、方法、组织等进行调整。另外,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将课程适应需要和积极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好课程配套,进行创生性课程实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层次老年学员需求,同时应该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多方面功能,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更新观念,促进老年学员继续社会化。再次是老年教育课程实施的背景和条件。这里主要是指课程实施外部条件和相应环境。老年教育行政部门与办学机构要制订和调整有关的政策,强化课程和师资管理,理解、鼓励和支持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方案设计,提供课程实施材料和指导等。
以此来关照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可以发现,部分老年大学课程开发和设置比较混乱,没有体现层次性,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大部分学校没有材,编撰不科学且内容陈旧,课程设置定位不当,多数办学者倾向于将老年教育课程开成课程超市,从生活实用技能到文学艺术和高科技,从书法绘画到文化娱乐,从时事政治到身心保健,以便适应老年学员的需求。但鉴于我国老年教育资源有限,出现一些专业课程一座难求,半夜排队报名,以及一些专业开班和选修学员较少现象并存问题。另外,作为课程实施重要途径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规范化,而“表演式”、“论坛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尽管更适合老年人的特点,但鉴于认识和条件所限,目前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影响了课程适切程度。
三、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提升策略
课程事关老年教育目的和宗旨的实现,提高老年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增强实施效果既是课程适切性的目的也是适切性的归宿,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其适切程度。
(一)兼顾老年人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老年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因此老年教育秉持以老年人为本的办学宗旨,课程设计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关怀老人,服务社会”的原则基础上。这就要求课程开发与设计者必须分析现代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社会发展的境遇,把握当代老年学员的现实的素质基础和学习需求,研究当代社会老年学员的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按需开发和设置课程是对老年学员平等受教育权的尊重,因此首先应该掌握老年学员当下和潜在学习需求,把握好社会发展对他们素质要求,以便提高课程适切性。事实上,那些愿意到老年机构继续求学的老年人都是对生活和社会充满热爱,同时具有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们希望通过接受再教育增加信心,证实自己的能力,缩短因年龄形成的和社会生活的差距。同时可以看到我国老年学员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年龄从50岁到90岁不等,学习需求也因此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开设多学科、多层次的课程。从老年学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和开设课程,激发和引领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老年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新知识和交新朋友上面,从而获得快乐,排除压力,这样课程适切性自然就高。
从社会发展对个体期许来看,老年学员有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是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对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课程设计应该考虑社会需求的因素,将老年学员个体颐养康乐、进取有为以及参与社会、奉献正能量有机结合起来,老年教育课程目标必须兼顾老年学员个体需求、社会生活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全面考察开发和创新意识,强化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指导老年学员做出明智选择。
(二)保持课程广度和深度之间张力
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实践中,老年大学的重要职责是使老年学员拥有其他年龄段群体平等学习权,以及与时代匹配的高质量教育。这就对课程设置的时代性、前瞻性以及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和广度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无论是从课程设置的多样性,逐步扩大知识覆盖面,还是多层次、比较系统知识结构,老年教育都应该强化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保持和老年学员需求的适切。
老年学员学习需求非常广泛,为了满足老年学员普遍的学习需求,办学者就应该在课程开发和开设方面拓展思路,根据他们的发展不断更新来适应他们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了使老年学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和科学知识,老年大学必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扩大课程覆盖面,同时通过开放式和拓展性课程促使他们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自觉开展学习。
事实上,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总是会随着视野和知识量增加而不断深化,因此必须保证课程开发和开设与时俱进,更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里的与时俱进不仅是指单一课程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如金陵老年大W钢琴课程由钢琴初级、钢琴提高到钢琴955等,还包括不同课程不断提升层次、注重品位,并增加新课程元素等。罗炳权等认为老年学员的知识需求可以分为感受性需求和理智型需求,前者是表层性,后者是深层性的。感受性需求要求设置满足轻松愉快体验的歌舞和旅游等休闲类课程,以及满足健康需要的中西医保健等课程;而理智性课程是为了满足老年学员进取有为和提升生命质量而选择的课程。感受性课程多是活动类和实践类课程,理智类课程多是现代科技应用、书法绘画、文学历史鉴赏等[7],因此只有满足老年学员感受性和理智性需要的课程才能是适切的。
(三)关照适应性课程和引导性课程统一
认知储备理论认为,在成年期认知功能有助于保持生活独立和维持心理健康,但认知功能和感知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各种记忆功能也会下降,从而减缓他们的反映速度[9]。因此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应该设置适应性课程,并增加课程适应性。老化和认知支架理论则认为认知训练和相应的干预通过创建额外的神经连接,从而弥补老年人在某些领域的神经缺失,改善认知功能,增强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和意愿。因此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应该增加引导性课程。
适应性课程就是从适应自身条件和社会生活发展需求,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喜好,并不断扩大知识面,更新课程设置。引导性课程就是要求课程开发和设计者坚持正确指导思想,加强对老年学员需求取向的调查,发挥课程对老年人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引导作用,促进老年教育机构课程开设朝向高质量、高品味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另外,“适应”和“引导”对老年学员来说是相对的。同一门课程对有些老年学员来说是适应性,对另外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引导性,对同一老年学员来说当下是引导性,通过学习可能就变成适应性的。因此老年大学课程开设必须将引导性课程与适应性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各发达城市在满足学习需求的课程开发现状具有统一性,但差异性更大,主要表现在对应课程开设班级数和学员人数占比上。如满足理智性需求的文学和历史类课程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课程在一些城市老年教育机构开班数和学员比例占一半,一些城市满足感受性需求的课程开班数和学员比例占70%[7]。这一方面体现出课程设置满足了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老年教育课程结构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
(四)推动传统课程和创新课程互动
对老年教育而言,传统课程是指那些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学校长期稳定开设而又受欢迎的课程;创新性课程主要是指那些对传统课程深化、革新和超越的课程。有研究表明一些发达城市老年学员对传统课程知识需求一直很高,仍然保持勃勃生机,尤其是那些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的传统课程。毕竟传统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悠久历史,经历时代变迁的磨砺,历史跨度大,已经成为夕夕发光的瑰宝,老年学员的青睐和持久欣赏就表征着魅力所在。如书法、绘画、中医养生、古典诗词、声乐、舞蹈等。同时这些课程在实践不断吸纳新知识、新元素、新技术,与现代老人的要求保持同步,拓宽和延伸知识覆盖面,激活并焕发内在生命力。如烹饪类课程不断引进营养学知识和理念,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学习学员不仅学会了烹饪美味,学会了营养搭配、健康饮食知识以及食疗,对身心健康助益很大,同时增加生活品味,自然就提高了这些课程的适切性。
近年来,随着老年教育发展,很多老年教育办学机构不满足传统课程的更新和完善,而是根据老年学员学习需求变化,实施课程创新工程,开发和开设一些新课程,有条件的城市老年大学还将地方文化融入课程,形成特色课程。如厦门市思明区老年大学结合地理位置环境形成的闽南文化特征,借助于悠久的历史传承开设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闽南历史文化课,如闽南语班、手工艺班,形成了区域文化特色课程;在充分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当地家庭钢琴拥有量高的优势开设了钢琴教学班和古筝班;利用多位文化名人在此驻足讲学和写作的经历,开设了古典诗词课和写作课程,形成了历史文化特色课程;该校还利用对外开放前沿条件和开放型文化特色,开发和开设了很多开放型特色的、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英语专业课程、旅游文化课程等特色课程[10]。这些特色课程既增加适切性,同时对办学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课程适切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理性的课程开发与设置就是要积极适应他们渐新渐高、广域化的生活需求,这样必然推动加大新课程开发力度,配置更多与现代科学技术想匹配的、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的、涉及更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和相应技能的课程体系。这些新课程反过来会引导老年学员更高和更新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他们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和生命质量。实践证明各个发达城市老年学员基本状况及其对感性和理性需求的变化取向c他们所处环境和境遇密切相关,准确把握课程开发趋势可以为正确课程决策提供依据,使办学机构课程设置上充分发挥前瞻、引导作用,彰显课程开发现代化在促进老年教育现代化和规范化过程中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Van Aalsvoort,J.Logical Positism as a Tool to Analyse Problem of Chemistry’s Lack of Relevance in Secondary School Chemisty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4(26):1151-1168.
[2]Keller,J.M.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J].Instructional Desgn Theories and Models: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1983(1):383-434.
[3]Hofstein,A.,Kesner,M.Industrial Chemistry and School Chemistry:Making Chemisry Studies More Releva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6,28(9):1017-1039.
[4]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3.
[5]郑令德,高志敏.和谐社会与老年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05-224.
[6]陆剑杰.全国第九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报告[J].学术通讯,2010(4):21-23.
[7]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课题组.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3:140,146,148.
[9]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45-50.
- 上一篇:对环境生态工程的认识
- 下一篇:低碳环保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