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激励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如今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状况下,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愿自己累点,也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得优异。可是,在教育的同时发现孩子没多少兴趣去学习,力不从心,不知道原因在哪,从何下手。
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未受到激励时,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们受到有效激励后,其能力可发挥80%—90%,甚至更高。因此,激励教育是在有效教育中的一种良好措施,在实际过程中也确实能达到一种比较好的效果,不过要方法得当,因人而异。
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例如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叫其中一位同学站在前面唱歌,可能第一次唱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虽然下面的同学没怎么听出来,不过老师在他(她)唱完的时候在全班面前表扬。之后在下次随机抽出上来唱歌的时候会发现他(她)唱歌时比第一次要自信很多,这个便是进步。
其实这个就是激励教育,它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形式,在很多家庭中,家长更加注重物质激励,而在学校里老师着重的是精神激励。不过,在进行激励教育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因为每一种方法不是完全可行的,因此这要求老师的应变能力,投其所好地激励教育。
在学校中有很乖的孩子,自然而然也有调皮的孩子,上课捣乱纪律,课下“欺负”同学,破坏公物,我想这样的孩子都是有的,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呢?
其实这样的孩子也是他们的个性所在,我们不能把“差学生”的帽子扣在他们的头上,现在的社会讲究培养不同的人才,每个人的身上的个性(特别的恶劣的除外)只要好好培养和利用,这个无疑会为孩子的未来添上光彩的。往往有时候“调皮”的孩子是属于活泼型的孩子,他们往往活动能力强,交际应变能力也较强,这种学生在今后进入社会会比那么内向的孩子更受欢迎。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批评他不好的地方,同时也充分肯定积极的方面。
一、物质激励教育
所谓物质激励教育,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是教育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们学前教育的孩子其实很小的东西就可以满足孩子的内心,因此物质激励更是效果显著,不过给予孩子的物质应该是他(她)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这个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或者交谈比较明显的反应出。当然对于所定的目标也要切合实际,是经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的,在此努力中可以反映孩子的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要注意奖励必须要及时。现在在电视上,常常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妈妈让孩子去做某件事,答应孩子做好后给予他某样东西作为奖励,当孩子做完后欣喜若狂地向妈妈要奖励时,妈妈却又用另一种说辞来推脱,达到自己的一种目的后便哄哄孩子。作为爸爸在一旁看不下去了,便答应一定给予奖励,并说这个是诚信教育。其实在现实情况中也是如此,孩子是单纯的,他们是没有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他们往往会把身边的一个人(这个人是他们所崇拜或者喜欢的)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很多习惯和行为潜移默化地被他们学去了,而老师在孩子的心中往往是形象比较高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激励的及时。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祖国花朵的负责。
二、精神激励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一个多向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将心比心,虽然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比较多,但是如果两者可以通过很真诚的感情进行交流,让学生喜爱老师,那么,这将激发学生对这个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也比较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在师生感情比较融洽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老师的讲话。特别在学生犯小错误或者有其他困难的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主动关心,以此会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大家之间不应该不想揭短的,特别是有很多同龄人的场合下,对于孩子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不希望被身边的人否定,更不希望“丢脸”。所以,老师要尽可能避免孩子在公众场合下的被批评,不过也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正如前文提高的一个例子,其实当孩子能每次非常自信地站在台上时,他(她)就是一个进步,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也就是老师几个字的事,请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巨大的精神激励。
三、自我激励教育
1 首先要让孩子自己认识自己。不过这个需要老师不断引导,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这个通过对比竞争可以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好胜心,在互相竞争中不断提高。
2 相信自己。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挑战,不要知难就退,即使感觉很难做好或者完成,也要相信自己,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做,哪怕结果不怎么令人满意,很多时候我们注重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每一种方法固然有它的好处,不过要不同问题不同对待,同时,自己也要通过现实中的各种事例进行总结,加强和完善激励教育的方法方式。
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比较内向的,而且胆子又比较小,作为老师,肯定不希望一个男孩这么内向,我通过谈话,点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和表演节目,当看到他有进步时会去表扬他。可是久而久之,这位男孩似乎对表扬产生了依赖,如果没有得到表扬的话又会变得那么内向,甚至更糟。之后,我又通过许多其他方式,慢慢地让他变得勇敢。
在幼儿教育中,这是个对孩子今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老师除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保持优异外,更多要让他们慢慢形成一种比较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在年龄比较小的时期,激励教育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希望每位老师和家长能以较远的眼光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不仅不要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更不要输在做人的起跑线上。
篇2
关键词:激励机制;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激励机制的概述
激励是指通过某种原因和行为激发人产生行为动机的过程,它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在体育教学管理领域,激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教学方式和目标。一般来说,可以将激励分解为激发和鼓励,激发就是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鼓励就是指通过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指引性的教学,指导学生从事满足需要的某种行为,完成某种目标。体育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包括设定教学条件和目标、激发学生动机、鼓励学生行为等方面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方法和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2.1激励机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观念。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实施激励机制,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激励机制带来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观念,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正向的推动力,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保持活力向上的良好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2.2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发挥。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使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促进力和推动力,把体育教学和激励机制充分的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制定和实施激励机制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切实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强身健体、改善学生精神状态的积极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
2.3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学生一般是处语少年或青年时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知还不够深刻,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机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此外,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正确的运用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养成学生高尚的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育教学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的具体策略
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正确的实施激励机制,其具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以保证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实施激励机制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体育文化激励。体育文化激励是指通过对体育各项传统赛事的宣传和培养等活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重点发挥体育文化的激励功能,激发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体育赛事以及体育教学热情,并且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从思想转向行动,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的精神能够得以振奋和升华。
3.2体育理想激励。理想激励是学生对未来发展前景及所追求的奋斗目标的想象和行动。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可以通过理想激励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以及课外活动中的体育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各级比赛并且能够去读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从而实现自我需求的激励行为。
3.3体育目标激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设计和制定体育学习目标,激发学生通过学习行为达到预期目标。体育目标激励具有一定和可计量性和有形性,例如可以设计和制定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跳高高度、游泳速度、跳远长度等项目的目标,使学生根据这一目标能够积极刻苦的学习,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体育目标,体验和感受激励机制在体育中所发挥的正能量。
3.4体育表彰激励。在体育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中,表彰激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表彰激励可以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对优胜选手冠以项目冠军的名誉,或者是奖励奖品获奖金等,鼓励学生在取得成功时再接再厉。并且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将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或个人树立为体育学习的模范和榜样,体育榜样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者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3.5体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怀激励。在体育教学管理中,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并且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耐心的指导,并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由此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怀激励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4、体育教学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应注意的几项问题
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育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还礼中运用激励机制,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避免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和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实际需求所带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步慢等负面影响。只有将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真正的发挥出来。
5、结语
体育教学管理中实施激励机制要因人而异。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的客观的看待学生之间个人素质的差异,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技术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才能够使体育教学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祥龙.张星杰.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励[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11):26-27.
[2] 何春林.高校体育教学中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09(20):18
篇3
这本名著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虽然他的教育观念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它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仍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尤其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这种作用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
我时常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当一名好教师呢?当我读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我找到了答案,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的爱满天下。人们总喜欢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教师,但我更喜欢陶行知的一句名言:“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是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
一、爱需要尊敬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爱学生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如果不能爱自己的学生,那他必然也就不会爱教育事业,也必将会被这个光荣的职业淘汰。
大家都知道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先生这么尊重学生。可见“爱”是大家团结友爱的根本。
文圣孔子也说过:仁者爱人,仁义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这就体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在现实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一些不好的现象。差生往往因表现落伍而缺乏自信心,在教师心目中印象不佳,在优生面前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热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二、爱需要激励
“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因此,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反之,许多学习落后或者逃学、厌学的孩子,都源于自信心的丧失。只有自认为已经没有指望的事,人们才会放弃,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学下去了,他才会逃学、厌学。实际上,即使那些学习很差的孩子,只要我们能重新燃起他们内心自信的火种,他们都是万全可以赶上去的。因此,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鼓励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平时我在教学中能以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过错。并且要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再放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要使孩子学习好,不能一味责备、批评,而应该采取鼓励地教育方式。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乐学、肯学的好孩子。如: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存在差异。有些同学的接受能力快一些,有些同学相对就慢半拍。对此,要鼓励接受慢的同学才行。虽然他的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我却说:“你有进步了,值得表扬。”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字写得果然越来越好。对这些人,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用我们的爱与机智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去温暖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快乐健康的学习。常言道:种花种草别种刺,教师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手足一样,千万不要说到优生笑,差生跳。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让教师的关爱给学生带来了一缕阳光,让他们自由地、健康地成长吧!
篇4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语文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谈几点体会。
一、评价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有不同的评价和语言提示,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报以赞赏的语言:“有进步”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意时,教师可用欣赏的语气赞叹:“很棒,有创新精神”;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促进师生间友好的情感交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动作激励。教师可用体态语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动作的强化方式有:微笑、点头、鼓掌、接近等。恰到好处的体态语可帮助教师表达对学生的态度,传递丰富的情感,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3.标志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或行为给予象征性的奖赏物,以示鼓励和肯定,比如,学生作业写得特别工整或考试成绩较好时,就可以使用鼓励性图案、印章、小奖品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励。
二、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评价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后进生,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困生。遇到他们举手发言,我会说:“大家看,他今天能举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聪明。”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品尝到了被人尊重的喜悦,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三、评价学生不能只看成绩,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应把评价学生的标准狭隘地限定在成绩的高低上。如果教师仅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高低这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那么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其他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才能都有可能被抹杀掉。
激励性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独具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邓新年.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科教文汇,
篇5
关键词:细节教育 关注 班级管理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就其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以小见大的道理为我们所熟知,我校进行的细节教育也正是这些道理的体现。爱是建立在关注基础上的,关注是细节的载体,细节是关注的就结果。细节教育是爱的力量,细节教育是爱的入微,细节教育是爱的普照。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每到这个时候就特别令我感动,当我们把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内最有价值的细节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时,他们都坐得挺直了腰抬起了头,向前探着身子,伸直脖子,眼睛有神地盯着讲桌上的细节,在期待着自己的那一份,就像一群未出窝的小鸟,伸长了脖子,张着小嘴,在等待母亲的哺育。他们都渴望着这份能让自己满足、能让自己成长的“美味”,叫到谁,谁就会迫不及待地来到讲桌前。这不仅是一张纸、一段普通的文字,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感情的浇灌,而孩子接受的不仅是一份细节,更是一份爱、一份责任。
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是生理的需要。也许这份关注中有鼓励、有赞赏、有劝告、有敬佩、又怜爱,也有批评和责怪,但同学们都会欣然接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老师一份善意的关爱。 一些同学刚回到座位马上就打开纸条看起来。有的脸上禁不住偷偷地露出了微笑,可能是叙述中充满了风趣,描写中充满了赞扬;有的表情沉静,感情激动,也许是回忆中充满了感恩,刻画中充满了激励;有的一脸愧意,陷入沉思,也许是老师给了善意的批评、爱意的责怪。 而有的同学却把它整齐地夹在书里拿回家去独自欣赏,好像这是他与老师之间的秘密,并能从中悟出一个道理。
每到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灵都会产生一种震动;每次接到细节的反馈,也会让我们欣喜和感动。
有一个细节我一直记忆犹新:课上我让大家讨论一道生物试验探究题,然后我找了好几位同学回答,都不理想。当我叫到你时,迅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且脸上总是露出甜美的笑容,最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你回答得条理清楚,和正确答案如出一辙。我心里发出感叹:太对了!连忙向你伸出了大拇指,你虽有些不好意思,但笑得更开心了。你没让老师失望,此时我心里如你一样高兴。在反馈中她这样写道:老师,当我看到这张纸条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没想到老师还是经常关心我这个长得难看的女孩。谢谢您,是您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爱。这时我才明白什么叫做老师像学生的母亲,有时,我觉得老师比母爱更伟大。母亲爱我们是因为我们是她的骨肉,可老师与我们非亲非故,只是因为缘分和我们聚到了一起,可老师还是这样的爱我们,我们就是你们的一群孩子。老师,我要真诚地说声:谢谢您!这是多么懂事、多么感恩的孩子呀!她让我们引以为豪。老师一个小小的关注,竟在学生的心底掀起阵阵波澜,引起长久甚至终身的感动。在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中,细节往往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样,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细节化的举动常常会收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贴于
篇6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更要为学生做好行为的表率,为人师表就是我们传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我曾经接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班,这个班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成绩差,对什么都不在乎。有些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专门和老师对着干,有些学生爱起哄,一点点小事他都能夸张的哈哈大笑,弄的班里的风气极度恶劣,乱成一团。我想,对于这样的班级,简单的说教,摆事实,讲道理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时候我想到了情感教育,首先,我连续开了几次主题班会,明确了大家的学习目的,接着我带着大家一起制定了班规,班规内容不算太严格,但是只要制定了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我主要从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开始,同学们嘻嘻哈哈 ,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我要求他们做到的,我每一项都率先做到,而且做的比他们谁都好,并及时发现班里面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张旗鼓的表扬,树典型,扬正气。发现快要坚持不住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好单独的沟通,慢慢的,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班里面有了向上的风气,有了凝聚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由开始的差班变成了每周都争各种流动红旗的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以身作则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只有你自己首先做到了,你说的话才有力度,才能服众。
二、要确定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
心中有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拥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好学生。做到心中有爱。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太强,难免会做出出格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引导和关怀,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差,过重的惩罚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反而会使未成年人走向极端,或寻短见,或萎靡不振,或对抗社会。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对待不慎失足的青少年,教育比惩罚更重要、更有效果,更能挽救幼小的心灵。
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是违法问题,说轻一点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教师的良好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这些细微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产生影响,“教育无小事”,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又是无声的语言,应把“师长”变为“师友”,师长使师生产生远距离,师友则使师生间变成“零”距离,要把“教导”变为“引导”,教导往往是灌输,引导则是用爱心引领和温暖学生的心。变“斥责”为“寄语”,斥责就是把学生当成对立面,而寄语则是用师爱和真诚去激励学生,学生也乐于接受。变“传授”为“启迪”,传授是把学生当成容器,启迪则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关心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
三、要宽容的对待学生
师生情感的交融,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的学科情感还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篇7
关键词:挫折教育;班级管理;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遭受挫折,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却不同,有积极对待的,也有消极对待的。积极对待挫折有利于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消极对待挫折,则容易使人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之中,会严重损害个人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引发多种心理疾患。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对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生经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每个人来说挫折感是人一生中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挫折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往往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而承受不了,甚至发生悲剧。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班级管理中应该对挫折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一、挫折教育能够拓宽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重说教,往往忽视了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出发来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导致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班级管理对挫折教育的实践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设计的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消极的挫折心理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掌握解决心理冲突和应对心理挫折的科学方法。班级管理中实施挫折教育可以有效防止学生的心理挫折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耐挫心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不断增进身心健康。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学生在进行800米比赛时与自己的目标相差很远,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这时其自卑心理便逐渐显现,导致该学生经常失落,影响了日常的生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激励法,在学生感到自卑时,为其讲解一些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的挫折,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挫折,从而促进学生增加信心,知难而进。
二、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正常的现实生活中,人总有一些潜能不能被激发,这些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学生而言,当其遭受挫折时,便容易激发潜能,越不容易找到答案,就越能激发潜能和探究精神,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切实掌握知识。因此,挫折教育是当今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规定。
三、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难题,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那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因为从师长或书本里得来的知识,是别人已经整理好的,没有什么趣味性与探究性可言,学生的识记是枯燥无味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才是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为学生出一个难题,但是有些学生却无法很好地做出来,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做出来,这导致无法做出的学生感到自身能力差,逐渐失去了信心,遇到难题直接略过,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增加学生信心,指导学生探究,解决难题,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是老师的责任。用有关“挫折”的教材引导学生走向未来,是班级管理中主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对大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宋 斌,陈友银.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曹元娣.浅议大学生的挫折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超,耿德英.浅析专科大学生的挫折教育[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周 香.竞争社会呼唤高校加强挫折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6]施盛威,张毅弛.对高校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将成为历史,现代教育把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此,我就平时上课听课的经验,对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用电教媒体、通过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新课
感性知识更新是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也是启发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而电教媒体提供的形、声、光、色、图、文则能为学生积累感知创造条件。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演示实验和与课堂有关的生活录象、科技短片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若要学生阅读课本或教师就课本来发挥、讲授,就会因为抽象而使学生难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动画,通过静、动、快、慢准确地将波的振动与传播,波的干涉衍射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
2、课堂设疑
设计较好处的导入方法,提出新颖奇特的疑问,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如,在进行“交变电流”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的录像,然后提出“为什么水轮机,蒸汽机会转动?”由于水轮机,蒸汽机转动,“为什么发电机的转子转动就能产生变交电流?”等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3、创设情景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现代教育理论把认知因素和情景因素作为两条主线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情知协调,创设教学情景场,而且由于学生对新型课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从而促进认知和情景的统一。
兴趣是由客观事物的意义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和态度,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有的内容他们连一点感性的认识都没有,势必给学习带来困难,而电教媒体可以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形象直观地表达各种现象,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知客观事物。例如:在教授物理课中,“变压器”、“远距离输电”、“静电的防止和应用”、“能源的利用和能源开发”等教学内容时,可以在讲解过程穿插播放录象资料,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不仅能大大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感性认识的内容与形象思维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理论联系实际。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媒体功能,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克服认知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求知,探索,实践。例如在磁场的性质教学中,由于“场”的抽象性,特殊性,导致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难于理解,这里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空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施加的力的特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各组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各小组阐述本组探究得出的结论,综合客观地评价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取得的成绩,加以赞赏,激励学生勇于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运用模拟演示,突破教学难点,电教媒体的模拟演示用于实验教学,表现在运用录象或计算机动画模拟实验的动态过程,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不但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系中行星的直观模拟动画,使学生便于理解行星运动的规律。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物理教育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教育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于是,所有的教育者都在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可以说,网络的魅力,已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乐于在这个领域里挖掘自身的潜力。乐于自主性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它不但可以打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局限,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在网络教育与学科教育整合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外,教育者还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使学生便于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激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在网络领域里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物理课题研究方面,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检索,分析有关资料。如在“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我国在电电池制造方面取得的进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他们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营造良好论坛天地,使课内外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篇9
摘 要: 现阶段积极心理学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c本质存在一定互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向着社会需求及国家需求方向发展。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探讨如何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强化教育效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具有积极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本文主要分析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 思想政治 积极心理学 应用要点
引言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生活中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采用说教式的方法。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不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还进一步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内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现状
(一)作用分析
1.了解思想动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就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现阶段学生思想问题呈现复杂化趋势,加上学生个体差异性明显,特别是“90后”大学生思想变化快、个性显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明确,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迅速开展工作,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可以及时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疏导、排解。
2.拉近师生关系。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交流与沟通,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也是这样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恰好满足这一需求。成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消除师生隔阂、打破双方身份壁垒,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建立双方互信,强化彼此情感交流。整个思想政治交流过程是师生间心灵碰撞、情感互动的过程,只有真切互信,双方才能产生共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最终实现信任。交流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从语言到思维完成双向交流,实现信息传递与情感互动。
(二)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素质,其与学生心理成长、学习生活行为及思想道德有着直接关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总体呈现积极向上的特点,政治路线正确,极少出现大问题,学业投入方面略显不足。但随着教学改革,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一些不足,具体为管理方式与教育模式相对陈旧,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或停留在表面,未充分发挥作用。学生德智体发展不均衡, 这种教育冲突容易引发学生与辅导员的矛盾,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上网络普及,大量信息出现冲击学生的观念,加大辅导员工作难度。
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一)抓住工作核心
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由青涩到成熟进而到沉稳,就是成长与发展,实现普通人的良好发展正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恰好符合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学生工作的本质就是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开发学生各项潜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积极心理学符合各项要求,可以有效创新学生工作。
(二)创新工作方法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及服务过程中侧重于事后管理,也就是当事情发生了才采取措施。这本身就是一种补救,无论事后补救得多么完美,但是已经产生的损失不可挽回。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弥补不足,通过事先预防与管理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学生教学、管理及服务问题产生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是问题发生后才补救,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学生工作的创新。
(三)改善工作关系
现阶段高校与学生分别扮演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但每个学生都是充满特色的个体,如果高等院校仅将学生看作接受者,长期下来就会直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活性。积极心理学要求高校教育将学生作为主体,高校扮演指导者与引路人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辅导员思政管理工作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改善思政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
三、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当前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关爱父母、长辈和同学的意识,且容易冲动,承受不了挫折,有时还会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为学生开展感恩与宽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积极心理学曾做过一个研究,感恩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在逆境中的适应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所以,面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可以从感恩沉思、感恩方式、感恩记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感恩心态。宽容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类似,主要是通过宽容教育减少学生与同学、家长之间的矛盾。从大方向来讲,能缓解社会矛盾。辅导员在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宽容干预教育,使矛盾中被冒犯的学生能够快速平复心情以积极宽容的心态原谅对方。逐渐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心态,从而以良好的思想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以后遇到的挫折。
(二)巧妙使用激励教育
积极心理学倡导赞赏教育,也就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学习与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需求,比如大一新生最大的困扰是学习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等问题;毕业生则多担心毕业与就业问题。辅导员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指导外,还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恰当时机进行谈话教育,解决学生心中担心的问题。沟通包含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这里主要指非语言沟通。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在注意倾听的同时注意学生不经意间泄露的微表情,如紧蹙的眉头、闪烁不定的眼神、紧握的拳头、抖动的双腿等,这些都透露了学生当时真实的内心状态。辅导员如果认真用心观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就会切身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共鸣,甚至有时会发现他们的话其实与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不同的。辅导员应该及时提出并帮助学生纠正,确保他们身与心健康发展;“不吝啬”赞美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大程度上,维护人的正当行为不仅是理性,还包含人的情感,即再理性的人也是有感情支配的。在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有着对于真理追求的美好愿望。因此,在谈心过程中,辅导员要多用激励性的词语,引起学生注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利于谈心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容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关注,提高学习兴趣。因此,辅导员要经常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在谈心时及时加以鼓励和赞扬,这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心理学家彼得森曾指出:“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心理学曾指出,虽然人在形成积极人格和感受积极体验方面受基因遗传的影响,但这一过程更加依赖人所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即环境影响性格。要营造出积极的氛围就应从三方面入手:宏观层面,政府要有相应的措施对学校进行支援;中观层面,校园在制度、文化建设和景观设置方面要积极支持;微观层面,辅导员在学生周围建立起一个积极的团体,潜移默化中帮助每一名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探索,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语
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以弥补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工作实效性。辅导员在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时候,应该保证自己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技巧,避免出现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的情况,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念.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J].牡丹江学院学报,2016(05):11.
[2]罗黎.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学生就业影响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0):45.
[3]曹十芙.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J].中国教育,2014(13):92.
篇10
【关键词】激励理论;英语教学;作用
激励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力量,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迈进。不论是中国古代诸葛亮的“挥泪斩马谡”,还是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在中西方的文化进程中,形形的激励理论为人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积极的激励理论推动了社会向人性方向的良性发展,如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 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等。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西方激励理论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一定程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Theory of Equality)
美国行为学家亚当斯(J.S.Adams)在1962年提出“公平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其相对量,即报酬是否与自己付出的努力相当等。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公平和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英语的学习集“听、说、读、写、译”于一身,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面对学生们的公平性。对于那些由于语言基础薄弱和学习悟性较差而产生强烈自卑感的学生,教师们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为之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并给予适当的语言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并促使他们保持一种心理均衡的状态。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成绩较好的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而忽略了一部分弱势学生的想法甚至他们的存在,没有给予每一位学生公平表现的机会,使一部分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大大损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在今后的学习中“优者更优,弱者更弱”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的出现和恶化。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Theory of Needs)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Maslow)在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的激励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理论,分为从下至上五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这一金字塔形的图示,由下至上清晰地表明了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以自我实现为最高需求层次的马洛斯激励理论的精髓和升华。满足自我现实的需求就要求一个个体在竭尽全力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工作之后,成为了自己所期待的人物,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
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学习类型,是一个学习者需要相对较多地暴露于公众环境之中,学习表达自己语言能力和与人沟通技巧的过程,所以学习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即刻关系到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与否。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习者的语言鼓励将非常重要,因为 人从外部得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感转化。同时,英语学习策略和技巧的传授也会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使之更加充分和活跃地体验学习过程,加速自我实现的进程。
3.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 理论(Theory of Expectancy)
北美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的(Victor H.Vroom)的“期望” 理论提出,每个人要求做某项工作是认为这项工作的完成会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获得的成功将会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求。同时,完成工作之后的奖励也要根据个体的期待和差异进行具体的处理和对待。另外,激励者要采用适用大多数人的激励措施,使期望概率不能过大或过小,受益大多数人,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者的动力。
大学英语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薄弱不一,因此在完成同样难度的工作后,对参与者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应该是适合他的心理需求的,这样,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者得到的是合理的奖励,将会提高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大学英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会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技巧的完善。通过与学习者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学习的不同结果的表现形式,教师们要掌握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包括英语基础的不同,过往学习经历对现在的影响及内在的对学习需求得到不同的满足的程度。另外,教师们不能仅仅采取一般的奖励措施,而是要采取适合大多数人认为的最合理的措施。当然对于期望值大小的界定,弗鲁姆认为要加强心理疏导,使得实际的结果稍大于平均的期望值,这样不会使学习者由于期望值落空而产生挫败感,也不会是学习者因为期望值落空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非常重要,要使得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学习者“眼高手低”导致的期望值过大。
4.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Theory of Achievement)
美国的权威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教授(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提出人有多种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权利需要(need for authority and power, 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和亲和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战胜困难,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他们追求的是过程中奋斗的乐趣。不同于 “期望理论”的是,拥有成就需求的个体并不看重成功为之带来的物质奖励,而是成功之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拥有成就需要的英语学习者有更强烈的内在的追求成功的动力和动机,尤其是对于有成败各半机会的学习任务有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不是那些成功机会很大或很小的挑战,因为机会太小,成功就有很强的偶然性,而机会太大,轻而易举的成功会使得学习者的成就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一般而言,拥有强烈成就需要的英语学习者已拥有相当的语言知识基础,对自身也非常有自信心,他们喜欢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达到设定的学习目标,并从自身努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一个团体,并依据他们先前的基础给予他们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更高的学习目标,满足他们内在的成就需要,使之在原有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
以上的四种西方激励理论的阐述以及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方法,尊重和激励每一个学习个体,最大程度地促进自我实现的完成和内心的成就需要的满足,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激励理论也可促使教师在心理层面和人文层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创洁,《激励的学问》(一)。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3]让・雅克・拉丰,激励理论的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