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控制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控制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甲方,监督管理控制,问题和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对任何一个施工工程来讲,甲方监督管理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些甲方单位因为不重视管理,不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而且,增加了甲方的成本。
二、甲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1、甲方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也就是甲方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如此一来甲方所承担的工作就会变多,工作范围的范畴也随之增加,同时也需要强调工程建设的一些细节,这就需要综合素质较高且专业技术良好的人才在工程项目中进行管理。 甲方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含对工程进度管理、对财务的监察、安全建设以及安全部门和使用部门对项目的验收。在施工过程中,甲方的现场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甲方应该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工作,主要包括:现场协调、例会协调以及专题协调三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控尤为重要,应创建优质管理团队及规范工作模式,提升员工积极性,做好合同签订,完善材料与机械分包承包管理。在工程施工前期应同当地政府做好手续办理与配套设施安排,并应强化进度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专项管理机构,配设专职员工,令其具备生产管控经验,明确组织设计、建设方案工作,进而就施工进度作出提前准确预测。
2、甲方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现代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相当快,然而甲方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事故渐渐增加,所以对甲方工程项目管理非常重要。通常的,这种管理都是一次性的管理行为,这样就算在之前的施工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无法在下一次采用。另外,建筑施工的现场有很强的流动性,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就对管理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灵活性,使他们能够相互配合。各部门之间只有积极配合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才能促使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甲方监督管理控制常见的问题
1、监理单位的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监理单位的性质,基本上都是股份制的民营。内部人员的组成,是股东与雇员的关系,除了股东和在该公司注册的监理工程师外,其他监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即便是注册监理工程师,大部分也是只挂名,不从事监理工作,本文作者曾就职一家监理企业,该公司为甲级资质,全公司的职员只有总经理是公司注册人员,在各个监理现场没有一个是本公司的注册人员,在该公司所有的注册监理工程师均是挂职,都没有在公司工作,公司挂名的监理工程师只是为公司资质就位用。在一个工程施工周期,会调换多个监理人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承揽到监理业务以后,才开始在社会上招聘监理人员。还有的监理公司,名义上是外地“某某监理有限公司”,且资质等级都是乙级、甲级公司,但实际操作、运转的人员都是当地人士,作者就曾在一个大型化工项目上遇到这种情况,该项目投资约30多亿元,通过招标由化工系统某综合资质监理企业承担监理,但现场项目监理机构中该公司只派了一名本公司的人员担任总监理工程师,其余人员均在当地招聘,“借鸡抱窝”的情况较多。
2、承揽监理业务的不恰当竞争
顺利的开展工程的监理工作就是要协调好工程施工周期、监理取费费率以及监理人员的素质三个方面的因素。然而多数的监理招标、监理业务承揽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实行低价承包。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监理业务竞争时,常常没有把监理单位的资质、人员的素质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而是优先考虑最低的监理取费标准而造成了不恰当的竞争。
3、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部分监理企业为了资质就位从社会上寻找有监理资格证的人员,要求这部分人员只挂证,不工作就给很高的待遇,因此很多通过全国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都不从事监理工作,这样从全国取得监理资格的人员看监理行业的水平还要大打折扣。
4、部分监理人员事前、事中控制的能力偏差,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理旁站到位不到“点” 目标控制是建设工程监理的重要管理活动。
5、业主行为的不规范,是直接造成建设目标不能实现的原因之一
在建设工程监理活动中,监理工程师是按照业主对监理授权范围来开展活动的,一般来说监理合同都明确了监理三大目标的控制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
6、把监理工程师当作质检员
按照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来监督和管理工程项目的不应该是承包商的质检员,而是作为公正的第三方的监理工程师。这涉及到职责和验收程序。各项验收得在承包商自检合格之后才能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承包商要确保产品合格,不能把监理当作自己的质检员,而监理负责全面检验工程产品,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承包商的质检员。
四、甲方监督管理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
1、抓好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职责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机构、制度的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及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三)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四)做好应急救预援预案及伤亡事故处理。
2、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
结合当前管理模式落后的现状,建筑项目管理单位要构建一个新型的管理模式,设立三个部门: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
3、在合同管理上下功夫。
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合同管理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加强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履行合同的效果,这对今后的工程施工进展是否顺利、甲方是否能主动掌控施工单位是至关重要的。要对现场管理工程师也灌输这一理念,一切管理、控制均按合同约定来监督。
4、深入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
落实好项目管理责任制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的基础,总体来说,应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项目经理应该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做好甲方和乙方的工作,协调好总包方和分包方以及监理、设计部门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第二,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对于项目管理责任人管理责任、建筑项目承包公司管理责任以及相关的生产部门的管理责任,都要明确,对于项目管理行为、核算和相关的奖罚条例都要严格规范。加强各个层级的项目经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加大监督约束力度,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并做到扎实有效地实施。
5、有效利用资源
有效利用资源可以节约项目建设的成本,这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环节。结合施工项目不同特点,通过深入的探讨,编制项目的生产要素计划,为项目施工的顺利实施创造必备的条件,对此应做到及时到位,其次,构建完善的人才考核体系,制定科学的优秀员工培养和选拔制度,保证建筑项目的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实行专业分包、招标制度,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有实力、接个实惠、服务质量好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做好过程的控制及管理上的跟踪。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甲方监督管理控制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论述,在实际的施工工程中,甲方的监督管理非常重要,不仅要减少安全隐患,还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增强工程的质量,同时尽量介绍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珍微 试论甲方工程项目管理要点分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10期
[2]陈锦平 浅议建设工程监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价值工程-2012年23期
篇2
【关键词】 企业 预算管理 管理控制方法
1.战略管理功能
有效的制定和实施战略己经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多数对预算的不满是由于其缺乏战略相关性,不能致力于价值创造。以战略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就是要以此为出发点,根据互动控制理论,结合各种战略管理方法,不仅将预算作为实施战略的工具,同时也将预算作为能对战略因素及时反应,、促进新的战略形成的战略管理方法。基于此,对预算管理在战略管理方面的改进应包括:一是要确保企业长期规划和近期经营计划与战略目标一致,战略目标对资源配置具有引导作用;二是以战略为导向选择业绩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应反映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业绩评价标准应体现企业战略标杆值。这些改进可以通过在管理控制系统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来实现。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与作业基础预算的结合,分别编制战略预算和作业预算,借助预算这一资源分配工具,把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其次,以战略为中心,利用平衡计分卡将战略目标逐级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以及具有因果关系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其实质是将战略规划落实为具体的经营行动,使经营行动及员工行为都在它的战略转化框架内进行,并对战略的实施加以实时、动态的控制,发挥战略管理作用。
2. 价值驱动因素的识别功能
传统预算管理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是结果导向的财务控制,无法识别价值驱动因素。这一缺陷可以借助平衡计分卡与作业基础预算的结合来克服。作业基础预算的优势是通过作业分析,识别非增值作业和低效率作业,利用作业消耗率和资源消耗率融合了一个更完备的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使资源和作业的消耗高度透明,从而能够识别价值驱动因素。平衡计分卡以战略为中心,分四个维度设置关键绩效指标,构建了关键绩效指标的因果链,即从财务目标开始,向下通过内部经营过程,最终到达学习和成长方面,展示了业绩和业绩动因之间的关系,再将企业战略逐级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具有因果关系的业绩指标,使各级管理者都知道是什么产生了价值,并努力对有关因素进行管理。
3. 资源配置与财务规划功能
传统预算同时具有预算规划和业绩管理作用,由于两种作用相互抵消,导致了次优的资源配置和无效的计划,另外不准确的成本信息也会造成次优的资源配置和无效的计划。通过解除业绩评价对计划的束缚,将传统预算、作业基础预算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预算相结合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资源配置和财务规划子系统,克服传统预算上述缺陷,提供准确的财务规划以及使资源配置优化。具体做法是,对促进企业发展的新产品、新客户进行的战略预算,利用平衡计分卡来编制;对企业现有产品、业务以及客户的预算采用作业基础预算法,然后利用传统预算程序,形成经营预算。
4. 业绩计量与评价功能
为了克服传统预算在业绩评价方面的缺陷,本文认为不应直接采用预算指标作为业绩评价基础,而需重新构建业绩计量与评价子系统。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人们对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运用越来越重视,综合业绩评价系统开始取代传统预算的财务业绩评价而成为主流。综合业绩评价系统能够克服传统财务业绩评价短视、与战略不相关、不能识别价值驱动因素等缺陷。平衡计分卡是综合业绩评价系统中应用最成功的一种。它体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外部与内部、结果与过程、管理业绩与经营业绩等关系的平衡。但平衡计分卡采用固定的业绩标准,这与传统预算控制的固定业绩标准的缺陷相同,降低了业绩评价的激励作用。目前,制定业绩评价标准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标杆法,企业出于竟争的需要,往往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作为制定绩效基准和目标体系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在企业自身作业分析和流程改进的基础上,根据战略要求制定合适的业绩计量标准。
5. 改进后的预算管理系统的优势
5.1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一致
通过平衡计分卡与作业基础预算的结合,确保了预算目标和评价指标是从战略转化而来,预算管理始终以战略为核心,而不是以财务控制为核心。建立了平衡计分卡与作业基础预算的联系,通过分级的平衡计分卡和作业链分析,使各级预算责任人都能看到自身行为对企业目标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引导其行为,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有效避免了目标置换问题的产生。
5.2有助于解决预算中的讨价还价和预算操纵问题
通过解除业绩评价对预算的束缚,利用平衡计分卡来编制战略,加强了预算与战略规划的联系;基于流程优化和作业分析的经营预算,迫使每个责任人论证支出计划与顾客价值的直接联系,可以减少传统预算过程中各级委托人与人之间的讨价还价,提高预算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包括预算的财务指标在内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设置标杆业绩标准或在作业分析和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设置更具激励作用的业绩标准,而不是以单一的预算财务目标作为业绩评价标准,可以减少预算操纵行为,加强预算的控制和激励作用。
5.3使预算管理成为真正的全面管理
平衡计分卡帮助预算管理建立起四个维度的体现战略要求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为预算管理提供涵盖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使预算管理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作业管理把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联系起来,为作业管理提供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四个维度的经营过程信息,促进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也从结果控制延伸到过程控制,从而真正的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
5.4有利于实施动态管理控制
平衡计分卡在及时考评战略执行情况的同时,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战略、目标和考核指标,对战略实施进行动态控制。预算要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战略方针,必须改变传统分析中诸多的静态假设,以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因此,与传统预算管理系统相比,基于平衡计分卡和作业基础预算的预算管理系统更具有动态控制的特征。
6. 改进后的预算管理系统在我国企业应用分析
改进的预算管理系统实际应用情况的资料目前还无法找到,因此通过对作业基础预算和平衡计分卡应用情况的分析来间接分析改进的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
6.1作业基础预算和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现状
作业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开始较早,但应用并不广泛。从西方国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来看,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较为有利:(1)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2)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3)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4)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5)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6)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7)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8)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而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特点:(1)间接费用所占比重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类型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还较小,企业产品成本的结构中仍以直接人工为主,制造费用主要是折旧费用;(2)生产管理落后,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水平及生产自动化水平低;(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所以,从整体上看,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成熟。由于作业基础预算以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为前提,因此,作业基础预算目前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适用。
尽管如此,我国一些技术水平先进、管理素质较高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已开始尝试作业成本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还有一些企业在局部性或专门性的管理当中应用作业管理,得到一些“零星”的经验,但尚未贯穿于全面管理当中,不具有全局性。我国企业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有些企业己具有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可以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并结合自身情况把作业分析用于经营决策等方面。这就包括应用于预算管理。
有关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应用状况的研究始于最近几年,并且方兴未艾。从实践方面看,近几年,国内几大通信企业都利用综合绩效考核来评估下属企业的年度经营业绩,并在建立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运用关键业绩指标和平衡计分卡理论,使企业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涵盖了经营、财务、网络运营、客户服务、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如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对省公司(或区域公司)、地市级公司实行综合绩效考核,并将预算考核内容纳入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平衡计分卡在这些企业的成功运用,为其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正如他的创始人卡普兰所说:“在每个地区,我们都要依靠当地的专家对平衡计分卡进行本地化调整,再应用于当地的特定环境中。”
6.2整合后的预算管理系统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
篇3
摘 要 首先,在建设工程中,财务管理应依据企业成本控制以及项目的整体情况来控制,即掌握重点的环节和要点,且确定好之间对应控制内容以及方法,明确参与控制的责任者,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操作规范,形成整体的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 成本动态监控 成本管理量化
一、加强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控制项目成本
1.近年来招投标方法采用合理低价中标,造成施工企业从投标就开始让利。国家规定的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是以质量合格等级测定的,施工企业要创质量优良等级的工程,就必须增加施工费用而受益的建设单位却未能严格执行有关的奖励办法。
2.财务管理实施成本动态监控。加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成本动态等的监控。对人工费的监控,主要是对任务单位和工程量的监控,专门制订了《财务工程任务管理细则》,严格履行签发、验收、评定、审核、审批等诸多程序,每月进行结算对比分析会一次,并把每月结算对比分析表张贴上墙,按责任目标对现场人员所组成的责任体进行考核,特别强调任务单结算的时间要求。
3.财务管理要对建设项目成本预决算控制。做好预决算,除在材料等成本控制方面算好、算出效益外。还应对工程预算实行成本倒推法,测算出实际成本与合同预算价之间的差额,推算出实际利润还要将工程合同涉及到材料供应、设备租赁、劳务输入、资金信贷、工程保险等诸多方面以及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交易层次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复杂性等,纳入合同管理管理工作程序,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机制;要搞好工程的经济签证,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方便施工降低成本。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结算,也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益
二、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应在各种规章制度作文章
1.建设项目中标后财务管理部门应与技术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门对项目经济评估。建立《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经济指标,从源头上把住成本关口的重要环节。
2.目标成本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原则就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的过程中,目标设定应切实可行,要层层落实,越具体越好。目标责任要全面,要条理清楚,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对责任部门进行检查和考评。目标成本既是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成本控制和考核的尺度,又是项目层次努力要达到的成本指标要求。按照细化的施组安排,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责任者身上,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个个肩上有指标,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责任成本的受控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材料招标采购制。在项目的成本构成中,工程所需的材料是成本的主要部分,工程材料的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比重50%以上。也是成本发生的主要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项目经理应在财务管理部门指导下,充分运用手中的人事决策权、进度计划控制权、技术质量决策权和设备物资采购权,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直接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来达到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
4.工序单价承包制。项目的工、料、机、运费等直接成本大多发生在作业层次,因此,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业层次的控制力度。突显核算在最基层单位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地位。推行工序单价承包和成本核算,必须以定额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各类工程定额,体现成本管理的先进水平。
5.财务管理部门应采取计价拨款集体决策制。对项目层次而言,计价拨款可以说是控制成本的最后一道关口。以往有的项目亏损、成本失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计超拨造成的。验工计价必须由项目部主管牵头、技术、质检、计财、物资等部门人员,核实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依据确定的目标责任成本和工序承包单价,计算工程价款。项目部应按月、按季向财务管理部门报送计价和拨款报表、,以便企业能够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工程价款的使用情况,防止成本失控。
6.成本控制动态考核制。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必须坚持在实施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和成本节超的原因,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各个层次应坚持逐级对下实施阶段性的成本考核制度,按照分解的责任成本目标,与工程进度挂钩,进行考核和奖惩,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项目完工清算决算制。在加强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同时,抓好对每个单项工程的完工清算和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也是把住项目成本的重要一环。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施工队伍,即便是完成一个单项工程,一座小桥、一块砼地面,都要做到完工一项抓紧清算一项,不留尾巴和后患。
8.预算财会人员委派制。项目上的预算和财会人员,是收入和支出的两个具体执行者。为了防止有的项目,特别是一些大的或远离企业本部的项目在收支上违反国家政策、规定,擅自加大成本支出,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派遣预算和财会人员,将那些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选派到项目上,使其报酬与项目部脱钩,让他们切实承担起成本控制的职责,强化对项目的经济监控力度。
9.要把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纳人成本管理的范畴,与其密切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10.变更索赔奖励分成制。搞好变更索赔和成本控制都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更不能忽视变更索赔。
11.管理费的控制。通过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费的控制。管理费在项目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和其他一些非直接用于生产的活动资金。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管理人员都应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义务和权利.应对其各自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并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实行有奖有罚。此外,财务管理部门对管理费开支情况逐月检查,这样才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篇4
我们知道,“收入-费用=利润”这是一个会计方程式。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采购价格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者都是变量,是一个三元一次未定方程。因为都是变量,有无数个解,需“全员”来解。作为购销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的,谁说了也不算,企业能控制的只有成本和费用。在企业管理、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多典型经验,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把“真经”学到手,下面介绍一种“易懂、简便、实用”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法。
提及“粮本”,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那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即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粮、油定量供应的重要方式。在当时粮油紧张的情况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可谓功不可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完善,粮食供需矛盾已经解决。“粮本”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粮本”这种管理形式,在企业管理的某些特殊时期是可以借鉴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的。
众所周知,企业天生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形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竞争说到底是成本竞争,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控制成本费用已成为各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中的各生产环节及职能部门,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在管理方面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如模拟市场核算与成本否决、购销比价管理、厂内银行、定额限额管理、经济承包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等,这些方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把成本费用管理由事后考核变为事前控制,笔者便想到了“粮本”这种特殊的管理方法。在此就如何运作“粮本式”的管理方法,控制好成本费用,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粮本”的重要作用:
“粮本”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粮油供应的有效凭据,是被城镇居民所接受的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定量管理方法,凡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用粮本买过粮的对此都记忆犹新,情有独钟。其作用是定量、限额控制,在批准的定量之内使用,但决不允许“寅吃卯粮”。粮食管理部门在管理粮本上可称得上铁面无私,严格控制。正是这种管理方法,使泱泱大国的市民增强了计划意识,为生计周密安排,省吃俭用,自我约束。
“民以食为天”,既然粮本能控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这种方法也能控制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成本及费用。因此将这种管理方法运用到成本费用控制方面。过去人们生活离不开粮本,对这种管理方法非常容易领会,即易于被员工所接受,又可增强员工成本费用控制意识,所以推行起来很顺利,象居家过日子一样,把成本费用耗费当作计划经济下生活中定量供应的粮食,精打细算,从而达到费用控制目的。
二、“粮本”定量指标的确定
首先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也即确定定量指标,这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如果制订的目标是一个高不可攀、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那么从一开始大家就放弃了努力;如果制订的目标过低,即使实现了目标,也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目标的制订既要先进合理,又要切实可行。因此财务部门要会同企管等有关部门,搜集本企业近几年的数据资料,并参照同行业先进成本指标确定目标成本,抓好以下中心环节:
第一,明确目标成本任务,全员分解指标。
确定成本指标范围,定任务到岗位,将各项成本,特别是可控成本,分门别类细化到最末端是首要环节。分解指标的要求:一是控制范围求广。凡是构成成本要素的都要纳入分解对象,从每个岗位算起,逐级汇总,“横到边,纵到底”,实行量化考核,不留死角和空白。二是指标分解求细。凡是影响成本升降,大到原材料,小到低值易耗品,都要确定控制目标。将成本项目考核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对责任人或单位进行考核。比如将电话费细化到每一部电话的使用部门,办公费细化到每一位员工,制定出各部门、各处室,甚至每位员工的支出限额。三是指标制订求严。只有“拧干水分”,把指标卡紧了,控制严了,员工才能思想上有触动,工作上有压力。对成本指标及时进行修改,指标每年都有新台阶,确保成本指标具有先进性。
落实责任,层层签订合同。
目标成本确定后,厂部与各分厂、车间及处室签订承包责任制,分厂、车间再将成本指标分解承包到班组及岗位个人,形成上下联动、利益一致的责任体系。
逐笔登记,严格考核。
成本管理工作重在控制,贵在坚持。按照责任制考核,坚持硬指标结硬账,在考核过程中,坚持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的原则,促使各部门自觉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使各项成本费用都处于有效地控制之中。
三、操作方法:
首先按照与各承包单位签订的目标成本、费用所确定的各项费用指标,作为全年“定量”,按照各费用类别及定额分别记入“粮本”的右上方。然后将各类费用按月平均分摊,记入“粮本”中各相关费用账页的贷方,当月发生的费用逐笔记入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应为贷方余额)由财务人员严格控制各单位的“粮本”定额,不允许超支,当月节约的费用可结转到下月定额中累计使用。当月费用不足的次月再报,使各项费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按照“粮本”的管理方法,各车间分厂由成本核算员负责,处室及发生业务较频繁的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粮本”,集中报销,就象用粮本买粮一样在每次报销签字时,出示此本,以便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随时翻阅,在“定量”范围之内领导签字。持本到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在处理报销业务之前先在“粮本”相关的费用栏中登记,“对号入座”,结出余额,并加盖经办人章,然后再做账务处理。对于由财务部门集中处理的费用如领料单、运输劳务费、维修劳务费等,月末各单位持本到财务部门进行查询、登记。
每月月初,各单位应主动持本到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登记下月费用定额,并结转上月未使用完的费用定额。每季度的正常业务结束后,各单位应及时把成本费用控制登记簿交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组织人员集中对本季度已发生的各类业务进行审查,并结合各单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及上报的资金预算计划合理安排下一季度的费用计划。
四、“粮本”使用注意事项:
1、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粮本的管理方法办理报销、领用物品等业务。
2、此登记簿在办理费用签字时,供领导审查,凭此登记簿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
3、该“定量”为各单位承包费用定额,当费用定额发生变化时,应持此登记簿由领导批准并签字。
4、此登记簿除财务人员(仓库发货由保管员填写)作记录并盖章外,其他部门不准填写数字。
5、凡是“粮本”上没有的成本费用项目,财务人员拒绝受理,提供劳务的部门,要看接受部门的“定量”,凡是“定量”中没有的,财务部门一律不予办理转账手续。
6、承包责任制的有关财务指标要与会计制度相吻合。
五、应用效果:
这种“粮本式”费用控制方法一提出,便得到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专门召开会议,安排推行这一方法。平阴铝厂财务处会计人员严格把关并制定了管理使用方法,贴在每个“粮本”的前面,此法易懂,便于操作,经济实用。任何管理工作都要讲求经济效益,建立某项控制方法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付出一定的代价。为了节省费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财务处仅花了几十元印制了“粮本”。这种方法的实施虽然增加了部分工作量,但是达到了控制费用的目的,改变了以前“秋后算账”的做法,原来费用超不超问财务,现在费用超不超问自己。
平阴铝厂通过推行此法已四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行的当月就减少费用支出25万元,如差旅费、办公费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并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员工精打细算,象花自己的钱一样,观念发生了变化,由“要我控制费用”转变为“我要控制费用”,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六、“粮本式”管理方法的特点:
一是操作简便、易行,“会买粮就会使用”;二是“管理”成本低,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三是应用广泛,在管理方面,凡是能用“量”、“额”表述的都可控制,如“资金流”可由财务人员控制,“物流”可由仓库保管员进行一级控制,由各分厂、车间成本核算员进行二级控制。如工程管理可根据预算对主材进行“定量”控制,对预付款可根据形象进度进行“定额”控制等等。这种方法对所控制的范围,采用“倒减”或“倒计时”,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日趋蓬勃,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建筑是建筑施工单位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繁荣与稳定的根本保证。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严重关系着建筑企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对企业的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管理项目中成本的控制不仅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也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发展,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成本的控制,实际上就是指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利用成本控制的管理,并通过分析预测核算等对施工中的经济资源以及费用开销形成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管理中,项目的成本控制运用于项目工程中各个阶段,所以,在施工中进行成本的控制十分重要,有利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中质量的具体体现,成本的降低会直接导致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可以节约资源,有利于成本控制政策的实施。
企业运行的最根本目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竞争的主要战略手段,通过成本的控制,使企业能以低成本高收益来扩大市场竞争率,取得利益最大化同时有效的增加企业效益。由于施工项目周期长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工程项目成本的变动也比较大,有可能出现与计划不吻合的情况,所以,施工单位应对成本的控制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这将关系着企业的效益与发展。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内容
1、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
强化成本控制首先要了解成本控制的价值与成本的构成。在建筑工程施工项
目中实施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对实际施工成本进行管控,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实际费用超支的现象。一般而言,成本构成包括机械使用费、材料费、人工费等直接成本,与办公费用、劳动保障费用以及员工福利等间接费用。因此,处理好施工成本构成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推进成本控制的进程。
2、成本控制中的计划与预算
形成控制是指基于施工企业与中标金额的利润率,对项目的成本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项目成本的预测,从而确定项目实际需要的资金金额。项目计划的制定要尽可能完善,综合考虑生产任务的完成、预算金额以及成本降低等因素,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实际中的复杂情况,
3、成本控制中的分析与核算
在成本控制中的分析与核算方面,重点是对对施工成本进行准确的分配与归集,将成本费用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对象与环节上,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实时的监测与核算,对于与成本控制计划有出入的部分,能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工程项目实际成本的计算与整体的总结分析。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体制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责任与权利结合的体制和相对应的规章制度,成本控制亦然这样现如今,大多数企业只是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设项目部,对企业的管理层没有相应的改造,没有制定一套与项目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公司管理制度和体制,导致该项目经理有权利和利润,但是不用负责任,一旦发生一系列工程项目需要翻修的时候,无法找到负责人,无法追究责任,最后致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
2、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还是会存在一些建筑企业沿用传统又陈旧的技术手段,这种情况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无任何作用因为传统的技术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工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没有丝毫的提高,而且还会消耗大量成本造成传统技术仍然存在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控制成本的方法不当,没有考虑到传统技术在应用时会损失成本,这也说明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成本上的计划上不周全不合理不详细,方案上存在缺陷和漏洞,在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上无法有效的控制成本,最终才导致企业损失大量资金所以,建筑工程项目应该运用新型的先进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建筑成本的损失,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3、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
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偏低是造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合理的高效的技术水平来对工程总体进行一定的成本控制工作,所以导致在成本的控制上有很大的漏洞,比如说监管不当控制不合理及施工技术不达标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成本控制不好就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落实情况不得体控制意识不强等表现,导致整体工程水平下降,造成资源浪费,损失大量资金
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在施工工程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建立合理的管理控制体系,以便于降低施工的成本在进行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项目工程部,也要对企业的管理以及运行机制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协调,以便于保证项目管理部门的权利,并且应当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部门,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成本目标,提高控制成本的预测水平,加强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控制的制度,确保企业施工过程中每项成本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成本控制的管理效果。
2、创新成本控制的技术手段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媒介手段的更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增加信息传递效率,及时的发现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而解决掉这些问题,保存数据源,有效的减少在成本控制上出现的误差,详细计划工作流程,合理分配施工人员,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抛弃传统技术的应用。
3、增加人员技术水平
对建筑工程来说,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效益,加强成本控制人员的整体水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告知成本控制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让工作人员真正的认识到这项工作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把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详细的讲解,提高专业度第三,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进行素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结合实际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整体工作能力。
结束语
现阶段,随着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行业面临着革新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的严峻考验,为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竞争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施工中加强管理,对工程成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降低资金投入,并有效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军,王雪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4(13).
篇6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
1 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成本管理通常情况下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称。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其职能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作为“窗口”,是生产、管理的基础,更是经济效益的源泉。所以,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采取措施提高项目的质量,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的经营成果受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承包人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这是进行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往往从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接贯穿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2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含义
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成本进行控制,是进一步满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实施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耗费进行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对成本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等;后者主要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即采取一定的措施,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限制,然后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
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帮助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满足最低目标成本的需要,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成本进行控制是管理成本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直延续着成本控制工作,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来看,投标阶段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源头,并且贯穿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到工程项目竣工,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上述环节是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的节流阶段,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3.1 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获取工程项目施工权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从投标阶段开始的,并且投标阶段也是中小施工企业管理控制成本的开始阶段。在该阶段,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主要工作就是对投标报价进行编制,通过对目标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进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进行确定,然后再对利润进行考虑,同时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对其进行细化和分解,将其细化到相应的施工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测投标成本。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对利润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透过投标报价可以显示。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尽可能低的预测事前目标成本的期望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润的弹性空间,强化其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标,那么利润将会非常理想。
3.2 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①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发挥技术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方案,积极鼓励他们进行技术论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要求,对当期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等,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措施,节约、利用资源。通过对施工程序、施工顺序等进行合理地确定,进一步增加施工过程的科学性。
②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的确定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开工建设之前,对于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施工企业需要进行确定;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标准成本,项目经理部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3.3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①技术措施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降低施工成本。其中,通过技术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方案的影响和制约,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技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施工周期也会存在不同,进而施工费用也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现场情况等,进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为了便于成本控制,然后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同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断降低材料消耗,以及人工消耗等。
②经济措施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经济措施,同时推行工序标准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细化、分解目标计划成本,并且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班组之间,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审批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同时严格控制实际成本,进而动态地研究分析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且寻找成本变动的原因,采取措施不断缩小差异,进而严格控制实际成本。
3.4 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当工程项目竣工后,则成本工程项目进入结算阶段。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结算时,通常情况下要结合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等相关因素,由工程造价人员进行计算,同时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产生的直接成本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并且以此为依据,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4 利用ERP控制成本
ERP作为一种物料需求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融合了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等。企业的内部所有资源经ERP整合在一起,进而对采购、成本、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利益最大化。
5 结论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制订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动态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军霞.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分析和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10(01):163-164.
[2]黄海涛.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J].价值工程,2008(09):57-58.
[3]刘德生.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措施探究[J].现代建筑,2009(08):180-181.
篇7
[关键词]公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内部制度的建立,加强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使其规范合理。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公路企业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更有利于公路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公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公路企业不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必将使公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最终导致整个单位经济效益不佳。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保障。作为公路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以下内容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规范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政策。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应当根据《公路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的会计政策,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设计出一套将其经济业务事项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的程序和政策,并将这些程序和政策形成书面文件,以流程图的方式装订成册,这样有利于相关业务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编制可靠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会计处理程序应当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权、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等事项做出规定。会计政策应当对会计期间、记帐原则及计价基础、科目设置、会计核算原则等做出具体规定,对关联交易、或有事项和后期事项等重大经济事项的披露做出规定。
2.帐表设置制度。作为公路管理单位,既要编制事业单位预决算表,又要编制企业报表和公路企业报表,帐表设置制度应当包括如下主要内容:会计科目汇总表,总帐和明细帐的设置及使用方法,会计凭证的格式、内容、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帐薄的设置,会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要求,财务指标体系及其报送要求。
3.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是根据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由稽核人员进行的审核和复核,即事前审核和事后复核。事前审核是在记帐前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审核,着重控制财务收支;事后复核是在记帐后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审核,是复核会计凭证和会计帐表的真实和合法性。内部稽核主要是对会计事项的审核,包括原始凭证审核、记帐凭证审核、会计帐薄审核、会计报表审核。
(1)原始凭证审核应特别关注的是: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原始凭证是否有涂改、伪造和变造:原始凭证记载的数量、金额是否正确;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是否有验收和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是否附有收款单位或收款人的收据。(2)记帐凭证审核主要包括:记帐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记帐凭证是否连续编号;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外,其它记帐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金额与相关原始凭证所载金额是否相符;会计科目的运用是否准确,借贷方向是否正确。(3)会计帐簿审核主要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帐簿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帐薄记录是否与相关的记帐凭证相符;总帐、明细帐、日记帐之间是否保持正确的勾稽关系;各种明细帐是否按时登记,是否每月与控制帐户核对相符。(4)会计报表审核应特别关注:会计一报表的种类和格式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帐表设置制度的要求;会计报表是否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数量是否真实,计算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会计报表项目之间、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会计报表附注及其说明是否符合规定,与会计报表是否保持一致。
4.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有财政供给,公路企业在资金使用、工程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比较薄弱。如果不及时加强这方面的内部管理,必将影响公路企业前进的步伐,严重的将使公路企业改制功亏一篑。公路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的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等。
二、公路企业财务收入控制制度
收入控制中主要有两个控制点:现金收入的控制和应收帐款的控制。现金收入的控制主要是如何运用和管理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应收帐款的控制,是收入控制的关键点。
1.资金管理控制。对于资金管理控制要从三方面着手:(1)定期进行资金排队,分析资金现状及运用情况,重点突出对本单位全局有影响的资金占用,做到心中有数;(2)找到资金流动受阻的关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点;(3)建立资金调度制度,对重大资金开支和投向,需经集体讨论通过,确保资金调度安全(包括各种资金)。
2.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控制。(1)按月编制应收款项的帐龄分析和逾期应收款项明细表,对逾期款项,制定催收计划,建立责任明确的限期催款制度;(2)建立经营创收指标、资金利润指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度,强化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资金效益观念,防止为取得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造成新的挂帐和坏帐损失。
3.财务支出控制制度。作为公路财务管理部门在支出控制方面,应当根据支出类型分别控制。对购买支出一般经济业务需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去完成;对金额较大的项目则必须事前有计划预算,经领导集体研究后再完成;对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条款规定执行,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对工程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的舞弊行为。通过以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制定支出控制制度和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考核;按会计法的要求为有效强化内部控制,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予以明确。
三、公路管理财产清查制度
公路企业改制的目标是要成为投入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新型企业。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投入的增加,以及公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宽,资产数将成倍增加。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产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公路企业必须建立定期的清仓盘查制度,定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进行财产清查。通过清查,可确定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定账实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资产完整。
总之,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上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付诸实施,可促使公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和成本意识,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雷媛.曹 钢.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关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6(3):18~19
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造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电力工程造价在当前的形式下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分析电力工程的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前景,如送变电机的选择上,要合理利用资源,为电力工程选择最合适的施工设备,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做好工程具体实施项目上的预算,为电力建筑工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工程造价,电力工程建设关系到投资方和企业管理的收益与利润,因此协调好工程造价和施工的关系,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有效保障,同时设立应急预算方案,使工程的造价上有足够弹性应对某个工程项目的更改。
1 电力工程造价当前的处境
1.1送变电的电机
在电力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施工的设备。如:送变电电机的选择,以确保变电工程的有效施工建设,达到建筑工程所消耗的材料要求的标准。送变电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功率、容量较大的高压型电机,另一种是低电压型的电机。这两种电机的优缺点是互补型的。高压送变电电机在购买和安装过程相对经济划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压高,相应的耗电量较大,机器一旦损坏修理废费用高,因此从工程建设的长远利益考虑,不适合投入高压送变电机的使用。而低压送变电机价格昂贵,但是质量保证,能保证工程有序、高效地建设。所以在选择送变电电机上,应全面考虑到工程的总预算其他设备的购置应予以同样的考虑。
1.2 缺乏造价控制项目管理
由于缺少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建设电力工程经常会出现建造过程经费不足或超支的情况,无论是超支还是经费不足都造成了工程的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到电力行业的收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预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的预算包括整体建筑硬件设施、工程质量、工程施工水准等内容。任何项目都需要进行具体的评估之后才能开展建设。投资预算没有进行合理估算,导致参考预算的水准失去平衡,很可能会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建筑质量,因此建立造价控制项目的管理十分必要。
2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面临的难题
2.1 协调电力工程造价与施工的关系
协调好电力工程造价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每个单位都有各个的工作内容,预算需要专门的单位负责,但是现在很多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制力度,造成许多工程项目及预算出现问题,不利于工程造价项目的开展,同时会出现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实施有力的监管手段,提出审批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
2.2 电力工程造价在国际形势处于劣势
在市场经济下,工程预算资金的管理模式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在国际市场中,资金的预算与管理通常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相关业务的管理。外国的工程造价服务中,会给工程建设的委托方以全面的服务,包括整体的工程预算、协理或代办招标项目、合同的签订和相关问题的问答等服务。而在我国,还只是依照国家设立的标准来给委托方提供服务,很难继续满足未来工程造价的全面服务要求。
3 提升电力工程造价全程控制的方案
3.1 控制电力工程造价预算
进行电力工程的整体造价预算,需要结合每一项技术和设备投入来确定,在每一项预算开始之前,都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每个不确定的因素都极有可能影响到总体的预算。因此采用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相比较,而进行的研究报告分析能有效改变粗略的投资预算。预算需要有具体的上涨和下降的幅度,每次造价预算都要根据具体的工程建构、施工团队才能较为准确地做出资金预算。实现正确的工程造价预算,还要有具体的投资计划。投资计划的提出,对每一个阶段的工程预算有不同的影响力,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评估造价。
3.2 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成本
通过具体的施工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组合而得出工程造价项目。每个项目在实施之前参照投资计划,尽量在电力工程进行施工动作之前做好预算。因为它决定了工程建筑规模和策略,作为投资者,应该尽量使工程的建设过程透明化,保证工程的质量,满足使用者提出的要求。为了解到建筑工程的建设方案是否合理和具备准确性,每一项预算会在施工设计的图纸上根据图纸的数字和工程计划量进行准确的估算,其中包含了投资的最高金额。预算完成之后就开始了施工计划,施工过程最好选择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保证预算的合理性。才能使施工团队尽量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并节约不必要的资金支出。电力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电力的投入资金和运营的价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当中,设计工程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不同的设计计划里,会产生不同的工程效果。每一项工程与设计的方案关系密切,在保证功能齐全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电力工程建设的成本。
3.3 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电力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电力的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团队应仔细研究工程建设的图纸,并按照造价的预算进行施工。而建筑工程的开展,也需要施工的人员认真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设备的操作和施工的步骤,在恰当的时间里进行施工,使建设中的电力工程能得以按时开展。电力工程在施工之前,负责人应得到电力工程施工审批的相关部门的允许。建设国家工程,应按照合同要求上进行施工,并通过每一个项目经管的部门审批。在合同中表明所需双方承担的责任,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执行。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也要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法律条例。
结语
为保证电力过程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处理做好上述全程控制的方案,还要做好应急方案的准备,即预防工程施工过程的预算变动。在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施工工序的更改,那么就直接影响到整体造价预算的变化,需要及时更改和制定。为了避免建筑资源的浪费,若施工工序极可能出现变化,应该提前提出,再设定新的造价预算。
参考文献
[1]李正文.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8):66-70.
篇9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问题控制,解决方法
1.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当重点注意的问题
我国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当重点加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点,这些都是桥梁建设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且易导致严重工程问题的事项。
1.1.1桥梁调拱调坡层
桥梁的调拱和调坡层是整个桥梁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这部分建设的达标性、材料质量的优劣以及难度系数等直接关系到整个桥梁工程的成败与否。调拱和调坡层要抓好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确保这些材料万无一失的按照设计要求的质量和规格以及配合比投入到建筑施工中去。
1.1.2基层施工
对于集成施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层面铺垫的厚度,以及压实的时机,在对基层面进行碾压时必须控制好最佳的湿度。第一次经人工修整之后,需要处理好边缘立模处压实的程度控制。
1.1.3基层养护
基层养护工作是基层施工建设的后续,虽然基层施工的主体工作已经完成,但养护工作是否到位,还会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一般在基础工程施工结束后采用沙袋进行基面的养护,但也可以视交通和气候条件而定选择其他的替代材料,如沥青乳液等。基层养护是为了保证基层按照建筑完工时的面貌进行凝实,这个过程中最忌车辆碾压,因此,最好能进行道路封闭。一旦出现凹陷,则不能随意的填补,应当按照建设时的材料标准进行修补。
1.1.4基层平整度控制
在进行基层平整,表面铺垫前要对基层的平整度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一般来讲较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3米直尺。对基层面上的建筑材料残留物进行清理,经过仔细检查确认没有凹陷和松散时,按照铺整规格进行铺设程序操作。
2.桥梁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裂缝问题是整个建筑领域最常见的建筑质量问题。这种问题在桥梁施工中也同样十分的常见,裂缝容易导致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桥梁的使用周期缩短、桥梁的承载下降,外观丑化等。通过分析总结发现造成桥梁裂缝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2.1原材料质量问题
容易出现裂缝部位的材料主成分一般是建筑过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桥梁建筑过程中如果使用了标号过低,存放时间过长的混凝土容易因混凝度的变质而造成凝聚能力下降。
2.2混凝土配比技术问题
混凝土的配比比例控制不当的话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严重下降,导致裂缝的出现。我国许多工程建设单位对于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无视标准,随意性较大,这些都是问题出现的原因。
2.3浇灌处理不当
浇灌过程中需要对配比好的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振捣操作过轻或者过快过重的话,容易造成整个建筑中混凝土分布不均,这是建筑质量的大忌。
3.桥梁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出现的原因分析
桥梁局部蜂窝、麻面和气泡这些也是建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结构对密实度的影响,以及后期的腐蚀等,这些都会造成桥梁工程质量和承载能力的下降。归结起来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偏离配比标准、操作随意、振捣不规范不均匀、混凝土加工精度欠缺,搅拌与浇灌间隔太久。总之一句话,不规范、不标准的操作时的混凝土浇灌不均匀,造成局部过于紧实,局部存在松散。
4.桥梁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项目
4.1施工进度控制
桥梁施工工程进度应当按照桥梁工程建设总体进度目标进行分阶段的施工进度规划。通过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计算找出关键工程路线,合理协调不同建造部分的最找和最迟开工时间和最早最迟完工时间。设置工程进度监控考核表,定期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4.2技术管理控制
桥梁相对于公路来讲对建筑技术的要求更高。像桥梁建设中的桥拱部分需要通过计算分析其张力和承载能力,并要求采用较高的建筑技术进行施工建设。像桥拱张力这样的技术难题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这就需要承建单位有效的进行技术管理控制,不断的研究和攻克这些建筑难题。
4.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应当贯穿整个桥梁建设的全程,包括开工前的建筑设备的调试,建筑材料的保证,施工中的合规性操作以及后期养护工作是否到位,这些都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加强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一种保证。
4.4安全控制
建筑行业是高位行业,安全控制工作一定要到位。施工现场承建单位应当分类对不同的岗位建立以部门经理为中心的安全负责制。严格的按照要求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
5.桥梁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5.1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力度
首先,完善质量责任体制,把质量考核纳入员工绩效评定体系中去。对以优异成绩完成工程质量考核的部门和员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其质量控制的积极性。对,弄虚作假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和部门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敦促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其次,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审核,不合格的、破损的、不达标的原材料不能被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从源头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最后,做好建筑设备的养护和调试工作。建筑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操作标准不当引起的,由于桥梁建设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主力。维护不当,调试标准偏离的机械操作会对工程施工参数造成严重影响。
5.2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条件
施工环境包括了现场的温度、采光度、噪音度以设备材料堆放的整齐度等。就温度来讲,当外界温度超过了人体正常温度时,人体内部温度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散,容易造成不适。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工作会使人体变的乏力、精神不振、缺水等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桥梁施工要尽量选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尽量不要选择夏日的中午进行作业。对于采光度来讲,较暗的光线会严重的影响施工的可视度更加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施工现场应该保持较好的采光度和照明度,以及各种警示牌和安全栏杆设施都应当一应俱全。
5.3完善安全施工措施
完善安全施工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应当保证员工的正常作息和食宿。建筑是一个劳动强度较大行业,没有足够的休息,充沛的体力很容易造成员工精神恍惚,过度疲劳。保证员工食宿可以采用轮休制进行统筹安排,适当的增加员工的娱乐项目,使他们保持健康的身心和充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第二,加强员工培训,以此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利润;成本控制;施工阶段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 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开发项目全过程实施现代化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效果如何,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即项目投资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销售阶段乃至项目后期管理阶段。虽然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对项目节约成本,减少投资起到关键作用,但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项目开发进入施工阶段后,由于在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已经基本确立了项目的建设成本,所以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项目的额外支出,即严格把关项目的工程变更,减少施工单位索赔事件的发生;合理制定计划,确保按期交付工程,以达到及时销售并回收资金的目的,减少项目开发的资金成本。如何对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房地产企业一般不怎么注重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没有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经济性、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监理、工程部门对标后施工组织的审核大多流于形式,审核完后即束之高阁;可是在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往往会隐藏一些不合理的之处,在后续的施工及竣工结算中增加费用,这也是房地产成本控制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标后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基坑土方的开挖方式、工作面宽度及放坡系数应合理;(2)临时设施的搭设点、材料的堆放点应提前考虑周全,以免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造成临时设施不得不重新搭设及材料的二次搬运;(3)合理安排总包、各专业分包之间的施工工序。
二、加强图纸会审工作
由于目前房地产企业对设计工期要求普遍较紧,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中细化程度不够,错误、不合理的地方较多,对图纸技术的合理性、施工的可行性、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进行审核,以求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或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及工期延误。
图纸会审中部分应着重审查的范围主要有:
(1)基坑开挖及基坑围护可行性,基坑围护设计图中注明土方开挖顺序是否科学、节约。(2)屋面防水、外墙防渗水、卫生间防水及门窗防水做法是否可行。(3)土建与各专业矛盾问题。(4)工程施工中的可行性问题。(5)室外管线走向及布置是否合理。(6)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7)图纸中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8)图纸是否有不明确的地方,如有应尽快明确。
三、加强项目开发计划管理
项目开发计划以项目开发的关键时间节点(开工、开盘、竣工、交房、结盘)为骨干,综合项目开发的各专项计划经平衡、协调形成。
项目开发计划制定不合理,容易导致项目进度延期、成本严重超支、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导致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经营业绩和
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计划管理应避免出现的以下问题:
(1)计划管理没有一个组织上的保障。公司没有专业的计划管理部门统筹公司的计划,而将计划管理的职责放在行政管理部、总裁办、总经办等行政部门,由于缺少对开发环节具体业务的了解,这些部门实际不能承担有关计划的编制、统筹和协调等职责,只能沦为计划的收集、汇总和期末按计划考核评分的部门,计划管理的效果不佳。
(2)缺乏保证计划实行的制度、流程。缺乏计划管理相应的制度、流程、操作指引和工作标准支撑,表现为计划制定合理性不强、计划变更随意性大、变更频繁。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
(3)不尊重科学的规律。计划中的每一个工作都有其合理的完成时间,而不能人为的进行压缩。如强行压缩导致最后的结果是既不能按期完成既定目标,又加大了成本的投入,计划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4)后续工程不计代价盲目赶工。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往往前期计划落后的情况,房地产公司为了完成计划的总体目标,便“埋头苦干”、“大干特干”,完全不考虑成本的增加及质量上的下降。
四、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现场签证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根据承包合同约定,就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合同价之外的施工内容所作的签认证明,具有临时性和无规律性等特点。如设计变更、隐蔽工程、材料代用、施工条件变化等引起的成本增加时需办理现场签证。它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有效控制现场签证,应做到以下几点:
(1)现场签证单管理要执行严格的规定,不在权限范围之内的签字一律无效,如对企业造成损失,追究越权签字人的责任。
(2)现场签证单应及时办理。对特殊情况,后补办的现场签证单,经办人员应有书面情况说明。
(3)现场签证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费用审核、确认工作,以保证动态成本的准确性。
(4)现场签证单完成签证流程工作后应及时归档汇编,建立现场签证单台账目录。防止出现重复签证的现象发生。
(5)现场签证单的结算必须要有齐备的、有效的原件作为结算的依据。
(6)现场签证管理工作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多级审核控制体系;各级在审核过程中应实事求是、认真仔细、意见明确,有关手续资料的签字、盖章等根据权限规定务必齐全、有效。
(7)签证内容完成后,现场工程师应避免采用类似“情况属实”或“工程量属实”等模糊性字眼进行签认,而必须实度实量后签字确认完成或未完成的事实或者工程量、材料材质和规格、工日数、机械台班等内容。
五、合同交底
随着房地产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合同条款越来越严谨、细致。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总包合同少则几十页,多的上百页。再加上有些项目监理工程师、项目现场工程师未参与合同的谈判、订立工作,导致执行合同的人员大多数情况下对合同具体内容理解不充
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容易造成因管理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合同签订人员向合同执行人员面对面进行合同交底,使合同执行人员熟悉合同条文、合同总体分析结果、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及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则可有效保证合同的正确履
行和合同风险的防范。
合同交底应做好以下几点的交底工作:
(1)具体的工程界面划分,质量标准及规范,关键性工期节点及总工期要求等;(2)发包人、监理承及承包人的权利与义务;(3)总分包配合的内容及要求;(4)发包人、承包人违约责任;(5)现场签证、工程联系单等单据的办理要求;(6)甲供材料的种类及管理办法;(7)合同进度
款的支付;(8)竣工验收要求及竣工资料编制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