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田水利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田水利学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农田水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1、实习目的
1)、使学生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专业信心和决心;
2)、了解灌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布置、组成、作用、模式、工作原理及运行管理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学(包括地下水利用、水利管理)课程的理解;
3)、了解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与布置、灌水方法及用水管理,为以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实习方式
听技术人员做报告,现场参观,老师和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小组讨论等。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做到边看、边听、边记、边画、边想,边做笔记。为了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根据工程情况、实习内容、教师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力量配备和学生人数进行编组,并安排好各组实习内容。
3、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XX/1/1——1/7
实习地点:棘洪滩蓄水枢纽实习基地、打渔张灌区实习基地、校内微喷灌系统实习基地、看录象了解各种灌水技术(灌水方法)。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XX级
二、 实习内容
1、实习背景—引黄济青(岛)工程
1986年4月15日,山东省引黄济青(岛)工程在胶县正式开工。该工程自博兴县打渔张引黄闸起,经30米宽的引水明渠,穿越滨州、东营、潍坊及青岛等4市的9个县、区和30多条河流,进入总库容为1.46亿立方米的棘洪滩调蓄水库,再输入青岛市,全长290公里。工程建成后,可增加青岛市日供水量30万吨,同时沿线高氟区61万居民可喝上甘甜的黄河水。1989年11月25日,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按期通水。
引黄济青工程是中国山东省境内一项将黄河水引向青岛的水利工程(跨流域、远距离的大型调水工程)。它是“七五”期间山东省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山东省近几十年以来最大的水利和市政建设工程。
2、棘洪滩蓄水枢纽认识实习
棘洪滩水库,位于胶州市、即墨市和城阳区交界处的棘洪滩水库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惟一调蓄水库,库区面积达14.422平方公里,围坝长14.277公里,设计水位14.2米,总库容1.46亿立方米,建设资金1.4亿元。
3、打渔张灌区认识实习
篇2
一、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建工作,创新机制,不断注入农建活力。荒山荒坡面积大、可利用水资源蕴藏量大、低效益的水利工程数量大,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面临着繁重的农建任务。而同时,和其他地方一样又面临着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两工”的新情况,如何创新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农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经过认真探索,我们从改革找出路,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开展农建的新路子。主要实施了两项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老化失修、管理不善的塘、堰、库、坝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拍卖、承包、租赁,放活经营权,调动业主的投资积极性。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建设小水电,既开发了水能,又扩大了下游灌溉面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目前,全县已对206处塘堰库坝、67座小水电进行了拍卖、承包、租赁,引资建成小水电9座。通过改制,业主投入经营建设资金2360多万元,回笼资金再投农建860多万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县委、县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把其中装机容量3200千瓦,年可发电3686万千瓦时我县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推向市场,进行了拍卖。运用拍卖资金6500万元,投资3500万元修建了双向长度4.5公里的灌河防洪堤防工程,投资3000万元修建了三级橡胶坝工程和大石门水库专用防汛公路。二是积极推进荒山荒坡经营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收益”的原则和经营权一定50年不变的政策,面向社会各界包括当地群众、县外客商、工商业主、机关干部、下岗职工,对荒山荒坡进行拍卖、租赁、承包。同时,政府对承包业主实施项目倾斜和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近年来,全县共拍卖荒山荒坡15万亩,各类业主投入农建资金1.4亿多元,治理小流域62平方公里,配套水利工程540处,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基地10万多亩、中药材基地5万亩,催生了一批庄园主。通过改革,创新了农建融资机制,业主投资占农建总投资的比列达到70%以上,成为农建投资的主体,实现了农建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型转变、由以农民政策性投工为主向业主经营性投入为主转变、由单一渠道投入向多元化投入转变,走出了“两工”取消后农建资金短缺的困境,为新时期农建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加大科技含量,积极推行机械化施工模式,注重效益,不断提高农建质量。作为一个山区县,小流域治理是农建的骨干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过去依靠人海战术施工存在周期长、工效低、质量差、规模小的弊端,既增加施工组织难度,又不利于治理后经济林规模发展。近几年,我县在小流域治理中一律采取机械化的施工形式。一台机械工作8个小时算一个台班,治理面积4亩,治理费用2400元。一个台班相当于2000人一天的工作量,成本仅相当于人工的一半。机械治理费用主要由承包业主承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组织专业队统一施工。采用机械化施工的形式,虽然过去那种轰轰烈烈、红旗招展的施工场面不见了,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期缩短了,规模扩大了,成本降低了。去年乡4平方公里的治理面积,仅用了5天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任务。近三年,全县农建工程每年投入大型施工机械都在15台以上,完成台班200个以上,有长治工程治理任务的田关、回车、五里桥、重阳等乡镇每年的小流域治理面积都在3.5平方公里以上。通过机械规模治理,为后期建设高标准的经济林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田关乡孙沟村从2001年开始,连续五年采取机械化施工形式,对15道岭30条沟进行连片治理,发展经济林1.2万亩,全村人均15.8亩,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60元增长到现在林果经济收入32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
三、提高商品意识,用市场经济理念推动农建,注重管理,提高农建效益。对农建,我们既抓工程治理,又抓后期管理;既注重生态效益,更注重经济效益,使农建效果真正体现到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上来,让农民真正从农建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激发他们的农建热情。在小流域治理工程管理上,一方面对荒山荒坡实行先承包后治理,落实经营管理主体,防止因产权不清、主体缺位而导致后续管理不到位,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另一方面结合实际,把农建与特色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按照“市场导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配套适生、速生、高效的林果业,确保治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示范带动一片,使每处农建工程都建设成群众致富的“绿色企业”、“绿色银行”。目前全县农建工程生物配套率达到100%,水利配套率达到90%。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上,一方面通过改制明确工程经营管理主体,运用商业经营的方式,变水资源为水商品,保证工程维护投资和业主收益,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围绕水利工程引导灌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水灌溉到哪里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提高用水量,降低供水成本,使农民群众与供水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互动互促、实现“双赢”。全县280多处小型水利工程改制后,工程维护率和赢利率均提高了50个百分点,受益群众提高了30%。扩大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
篇3
关键词: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红寺堡灌区简介
红寺堡灌区位于烟大罗山、烟洞山和牛首山之间,沿大罗山分布,由红寺堡洪积平原、罗山洪积扇和苦水河河谷平原构成,属于山间盆地,红寺堡灌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高程1204-1450米,坡度1/50-1/150,整个灌区内沟谷发育,呈树枝状从东南向西通向黄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红寺堡灌区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为当地工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9年底,灌区累计产粮油10.4亿公斤,农林牧累计总产值达24.7亿元,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550元增加到2009年的3030元,灌区植树造林2000余万株。灌区经济社会能够如此快速发展,主要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由于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非常有限,没有水资源就没有灌溉,就没有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灌溉是红寺堡灌区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红寺堡灌区水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
红寺堡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由于当地的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渠道常年被风沙侵蚀破坏,地方财政不足导致渠道维修不及时, 灌区末级渠道均未衬砌,并逐年老化,加之灌区移民旱作农业耕作观念根深蒂固,大水漫灌,种植结构单一,导致用水高峰期供水量不足。同时随着红寺堡开发区人口的逐年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灌区用水量也逐年递增,在供水量不变情况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各级扬水泵站装机容量相对较小和机组不匹配的问题,各级泵站不能够优化调配。小流量上水供不应求,大流量上水会超过渠道设计流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严峻,水资源成为制约红寺堡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红寺堡开发区要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提高红寺堡灌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措施
好的水利灌溉工程要能够降低田间灌水时的燃料、材料和人力消耗,同时具有高质量的灌溉设备,使操作技术简单,推广容易,其次具有较高的灌水均匀度与灌水效率。为此,有必要加强农田水利灌全具溉管理,提高工程灌溉质量,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有地方特色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有效地服务好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
结合红寺堡灌溉区域的特点,分析技术要求和田间适应性要求,采用新型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适宜于灌区的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有:小畦灌灌水技术、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沟灌灌水技术和地膜覆盖灌水技术。
(1)小畦灌灌水技术
小畦灌灌水技术是目前适合红寺堡灌溉区域的一种地面灌水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平地缩块,为浅浇打下基础,提高灌水均匀度,节水效果明显,而且投资少、易操作,可以在红寺堡灌溉区域全面推广。
由于灌区还不具备购置先进的平整土地设备的能力,但可以通过缩小田块,采用简易测量工具或目测法,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平整的农田表面有利于进地水量和灌水深度分布的变化相对均匀,起到提高田间地面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的作用。
(2)水平畦田灌水技术
水平畦田灌水技术在红寺堡灌溉区域也有较好的适用性,水平畦田灌水技术是建立在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应用基础上的一种地面灌溉技术,该系统适用于多种粮食作物灌溉。经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田间管理,水平畦田灌溉系统可以取得与压力灌溉系统相媲美的灌溉效果,是一种非常容易管理的灌溉系统。它的特点与红寺堡灌溉区域现有的灌溉模式及现状很适应。
(3)沟灌灌水技术
沟灌灌水技术是一种局部湿润灌溉,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沟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能减少棵间土壤蒸发量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能够促进根系深扎,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随着红寺堡灌溉区域种植结构的多元化,一些需水量较小、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沟灌灌水技术在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地膜覆盖保墒与膜上灌技术
由于红寺堡灌溉区域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无霜期相对较短,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而地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提高地温、减少蒸发的作用,因此灌区非常适合发展地膜覆盖灌水技术,其中节水保墒膜上灌技术在灌区的发展前景较好。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人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
在采用的新灌溉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内容广泛,要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实施的程序,最后还要对验灌溉效果进行回访,科学管理,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高质量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技术不但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益,而且还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便于田间管理等。合理有效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农田灌溉质量,保证人民生活的需求和工农业的正常生产。
农田水利灌溉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将会大幅度地提高红寺堡灌溉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红寺堡灌溉区域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所以只有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控制工程的预算水平,才能保障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顺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郝和平,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研究,内蒙古水利,2009年
[2]付文禹,探析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的方法,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年
篇4
关键词: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机制
一、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就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主要是群众性的工程,依靠农民自身建设和管理,走出农民的事情农民办的道路,实行国家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取消国家规定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功等,打破原来的保障机制,但是,还没有完全建立新的机制。小型水利可以灵活的配合田间的一些其他工程,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一部分耕地的灌溉。这种灌溉方式的灵活性也决定了其对于解决耕地问题的重要性。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正在逐步减少,工程建设与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工程状况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农业的水利保障能力在逐步下降。事实上,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国家在2005年的时候,都开始建立了一些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在国家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一起启用了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的“试点”。通过几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有益的经验。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程建设存在多头投资的现象,缺少系统的统筹规划。当前,国家把农业增收以及农民增收等三农方面的工作作为基础性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形成了一个多头投资的歌剧,各个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当时没有形成系统的统筹格局。
(二)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存在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未能相互兼顾。加上缺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划,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规划进行投资,总体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程重复建设多,责任主体缺位。因为是多头规划和投资,导致重复建设的项目比较多,界面也比较多,管理无度,责任主体缺位,特别是体现在工程的建设后期管理,导致科技含量不是特别高,甚至还存在一些隐患。
(四)小型水利工程存在一些重形象、轻需求的现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重形象工程和政绩,往往会忽略了工程本身,加上规划可能是随了领导的意图,缺少相应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多区域因为交通方面的问题,领导政绩不容易得到凸显,形成两级分化现象。
(五)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由于一些政绩观在作怪,一部分领导在注重工程的实施带来的征集,没有重视后期的管理,出现一些自然破坏和人为的破坏现象,这就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还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六)工程的施工建设难度不断加大。因为小型水利建设工程主要是以田间工程为主,在实施的时候要占用农民的耕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这样的矛盾主要依靠青苗补偿等自筹资金的方式已经很难解决,导致在项目施工的时候出现了较多的矛盾。
三、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机制
项目的龙头是规划,一个好的规划能够决定项目的成败,是搞好工程建设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根本,也是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根本。国家不断加大对于三农问题的投入,还要加大项目规划的统筹。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建设程序,要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由于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比较广泛,实行的是统一的管理,规划布局比较合理,可以先申请规划,之后进行施工,最后验收交付的步骤进行,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管理,让各个地区的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机制。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这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的基础。基于这方面的原因,就可以要求在一些地方拟建小型水利工程的时候,要提前申报,还要在报告中对具体的工程地点和规模进行投资。要求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的审核状况来决定是不是准予审批。
(三)建立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档案管理制度。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领导小组建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规范小型农田水利的规划和管理,统筹那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解决多方面投资和规划的问题,能够更好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审批力度。要深入贯彻统筹系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由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批的审计制度,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设计,加大审计力度,保证规划能够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五)建设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奖惩制度。在水利工程结束施工之后,建设单位要根据竣工的报告申请上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要报请双方进行签字盖章,保证施工资料的完备性。地方水务局要根据竣工的报告和资料,进行组织设计,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作出综合的评估意见。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入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不断深化改革,极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力度。逐渐建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明确相应的领导责任,加大各项工作的力度。逐步调动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渠道投入,不断完善管理,保证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唐传义,张曼志,张明君.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J].中国水利,2012(1)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21
引 言
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农村建设中属于根基和命脉,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有着极大的作用。相较于大型水利设施而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相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管理混乱,长此下去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所以必须找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进而更好地推动其迈向现代化。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开展农村水利工作对于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关乎着农村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当下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开始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在建设农村水利工程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其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农村水利建设观念。明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发展农业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更是带动社会整体向前发展的需要。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所以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也是贯彻和执行政府工作的表现。新的社会形势下,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
2.1 已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当前农村现有的水利工程都是数年前修建的,受到当时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都不健全,因此导致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发展到现在,根本无法支撑当前的农业生产的需求。所以在当前的农村建设中,到处可见许多水利工程根本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农村地区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时常会有漏灌或者串灌的现象,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大为下降,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农业损失,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2.2 没有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很多地区重视建设而忽视管理
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多数是由乡镇进行管理的,少部分是由水利部门管理的。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乡镇通常仅仅安排1位管理人员,导致效率极差,甚至派遣的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都不高,对于繁杂的水务工作无法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的疏忽最终导致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严重但更新换代速度极慢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年代都比较久远,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充分的经验以及有效的案例做指导,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也不够,导致后期农业生产的规模增加后,没有与之配套的水利设施,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遇到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改善,最终问题越积越大,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田水利财务系统
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经济基础。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需要建设一支监督检查小组,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流向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可定期将资金流向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从而保证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各种资金能够被妥善用于水利建设管理中来,也能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确保各种资金能够及时落实到位,继而对各种水利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管理,保证水利施工建设能够高效平稳地开展。
3.2 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支持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树立政府威严能够将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调动,带动人民积极投身到水利建设过程中来。在这一环节中,政府应当对民众有正确的引导,应当创设出有利于农田树立建设的条件,鼓励农民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参与到其中才能促进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质量,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依据,也是保障我国农田水利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农田水利规划建设时,应当根据每一地区的实际开展,对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当地实际的解决策略。在对农田水利进行规划时,需要提前对其进行调研,保证资料的完整性,最终将水利工程的价值有效发挥。
3.4 加强对资金的整理,强化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在整合水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有专项资金用于生产建设,对于各类资金的统筹规划,都将提高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充足的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根基,必须加以重视。
3.5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其投入体系应当多元化
由于农田水利建设牵涉面比较广,而且在建设中对农村的农田排水、饮水安全以及水土资源的利用等问题上都有很大的牵涉。但是因为目前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缺乏,导致上述问题根本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作为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的投入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模式,保证其投入体系健全有效,最终发挥农田水利的作用。
3.6 做好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农田水利的维护管理首先就是要做好安全问题的管控。在农村地区,对水法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强村民的法制意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不被自然灾害侵袭。在防治自然灾害的同时还不能疏忽对人为破坏的管理。另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握好工程建设的主次问题,务必保证每一环节的衔接都是相互配合完美的,须知各环节良好的衔接与配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资料也应强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必须准备齐全,图纸一般包括施工设计图、工程报告文件等。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记录资料也要保存完整,以防后期出现任何问题可以有查阅资料,能够第一时间掌握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维护管理过程中还要对经费问题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对农田水利工程加以维护,经费的制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的受益面积进行制定,然后可向受益单位征收费用,此部分费用可用于对工程的卫华,进而可用来作为水利工程发展的基金。管理过程中人员的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管理好人才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加大对优秀水利人才的引进,同时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此外,还应转变理念,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技术的推广对于节约经费和资源均有着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有效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方式都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值得对此问题加强重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管理部门综合协调各方利益,在建设管理中要有全局观,建设过程中要将水利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相结合,本着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发展建设中要注重实效,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发展,最终确保农民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正泉,林兴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困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8):112-113.
篇6
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施工中如果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功能正常的发挥。就现阶段施工情况来看,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质量还不是很高,水利工程防渗渠道渗漏现象经常发生,已经对整个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最近几年,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加大,农田水利灌溉防渗问题日渐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重视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技术含量,全面解决防渗渠道渗漏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工作面处理
首先,清理杂物,将工作面整平。对于旧工程存在混凝土附着的,要将混凝土全部清理出去,将里层的石子露出,创建一个粗糙的施工面,以便于今后的施工凝固。对于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存在裂缝的施工,应该首先对裂缝进行毛化处理,并清理表面,确保表面不存在尘土、砂石,提高裂缝施工的质量。
2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卸到工作面之后,不能长时间堆积,以免分层,应该及时将混凝土摊平振捣。平仓和振捣作为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过程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工序,施工顺序不能相互替换。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以泛浆为准,避免振捣不足或者过振。第一遍振捣要求振实,第二遍振捣要求振平。在保证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施工进度表可以适当前提,以便混凝土整平和收面。混凝土振捣要一次性完成,中间不能停顿,确保振捣质量。
3 收面拆模
收面工作主要影响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的整个外观。收面要求平整光滑,石子不存在突出和外漏现象,不存在糙面,收面工作应该在混凝土原浆浇筑之后进行,避免采用洒水收面和另外浇筑收面。具体操作过程中,现将粗糙面整平之后,再使用抹子均匀抹一遍,待表面水分蒸发一段时间后,使用抹子在抹一遍,确保表面平整光滑。混凝土工作面初步凝固之后既可以拆模了,拆模要平稳,避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拆模顺序应该先从轻轻撬一段,然后将模背面敲击,松动之后,从另一端去下。模拆下之后??该及时清理,将表面存在的混凝土残渣去除,方便下次继续使用。
篇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人们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要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创新攀高。现结合工作实践,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实现水利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业的稳产和高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俗称“小农水”,一般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小型水库、塘坝和中小型泵站等。这些工程的兴建调节了农田水分状况,改善地区水利条件,水利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满足和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建设,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中小河流疏浚整治工程、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项目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田灌排用水、农村养殖业用水、农村人畜饮用水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不合理
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涉及的范围很广,与所在区域的地理状况、农田高程、水流走向及原有水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1]。很多规划设计人员对建设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不够了解,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不够重视,导致设计存在瑕疵,所做的规划设计不够全面和合理,给出的图纸是所谓的“通用图纸”和“典型设计”,实际施工时变更较多,不利后期的施工建设与管理。
2.2施工管理有待加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往往数量多、分布分散,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原材料及设备的选购、施工工序等方面,仍有不少细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3]。目前,不少中标单位的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资质都是后期增项取得的,缺少水利专业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经验,在施工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缺乏有效筹划和管理。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当地的灌溉与排涝,也要兼顾周边地区的水流走向和水系变化等因素。施工单位未能从区域和大局上进行把控,施工过程中相对松散随意,往往忽略其他存在的因素,造成不能充分发挥工程应有的功能和效益,影响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2.3监理单位管理有待优化
工程项目虽然实行了建设监理制,但仍有部分监理单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水利专业人才短缺、监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工程质量形成直接影响或给项目法人增添了工作内容和难度[4]。
2.4基层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准备、初步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阶段。工程建设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的项目管理形式。基层水利站直接或经乡镇人民政府的授权委托成为项目法人或代为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建设项目的立项、筹资、建设等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这就要求基层水利站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还要了解规划设计、造价咨询、建设监理、质量监督与检测、档案管理、工程与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有预见性,及时地协调、跟进各参建单位的关键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建设管理水平[5]。目前,基层水利站已出现了工程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而综合型的水利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是很不利的。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工程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项目前期要多方进行认证、科学规划,设计人员应亲赴项目规划现场进行勘察调研,了解地形地貌状况、水文地质、农民耕作习惯等情况,统筹考虑地域的防洪防旱能力、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各方的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成果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个良好的开端。
3.2落实各方责任,通力协作,紧密配合
要构建严谨的责任机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参建各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审计等单位)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并落实,提前熟悉各自的工作内容。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有序推进。
3.3高度重视培养水利技术人才
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管理,明确业务方向(如工程、机电、水政等),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拨人才进行深造,让这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地人员在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可以学以致用。同时,积极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岗位和市场的需求。
3.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建设主要依靠基层,而基层单位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项目管理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建设管理模式,提升水利建设管理专业化水平。对于工程总投资金额、政府财政投资额度符合《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试行办法》的,应积极试行代建制模式。
篇8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湖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湖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意见。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基础产业,也是农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问题,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公共工程类,包括农田灌排渠系统设施、截留提水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缺乏资金。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大,短期回报率低,所以许多政府愿意把资金投在回报率高的行业上,再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着随意性,没有相关的规划,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二是水利设施体系构成不合理。农田水利设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各项水利设施之间的互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农民没有秩序的用水行为,也导致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反复建设,这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水的成本。
三是管理体制落后。现在农村基层的水利部门呈现解体的趋势,因为长期以来农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政府都是借助工程的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对管理制度来解决问题还缺乏相关的认识。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体制,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无人管理,使其过早的失去了使用价值。如河道淤积、防洪堤坝被占用、泵站毁坏严重等现象经常发生。四是工程建设缓慢。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2 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一是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四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五是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篇9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一直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视为重中之重,中央文件连续六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11年更是在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大中央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2012年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实施的第三个年头,在总结项目实施以来得到的效果之外,我们应该也要从2009年以前我国水利建设的失败指出进行总结对比现今水利建设状况,进一步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一、小型水利建设历史问题及原因
2009年之前全国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控制的灌溉面积4.6亿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5%,生产的粮食占全国的35%以上。但是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形象地形容为“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水库像池子、机埠像叫花子”。这是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骨干工程严重老化,末级渠系功能衰竭,并且小型水源工程蓄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受益面积减少,灌溉保证率下降。例如黑龙江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6704处,工程配套率只有70%左右,完好率只有60%左右,设计灌溉面积653.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99.7万亩,仅为设计能力的30%。
仔细分析我国小型农提田水利建设的问题,我们发现财政资金投入小水利建设比较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政府实施财政补贴小水利建设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除财政资金投入少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将会为我们目前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一些启示。
(一)资金使用及管理问题阻碍资金使用效率的发挥
09年之前,发改委、国土、财政、扶贫开发、水利部门等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多头投入,分割使用,缺乏统一规划。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与项目决策实行自上而下的“条条”体制,透明度低、缺乏监督,使得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此外,中央和省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是通过财政一并下达到项目县的财政,列入县财政综合预算统一管理,实行统收统支的资金管理模式。财政状况好的项目县,资金拨付到实施单位的进度快一些,而一些财政状况不好的项目县,财政统收统支抵扣后,县财政资金出现亏空,无法按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这就挫伤了项目单位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积极性。
(二)建后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农田水利设施“三分建、七分管”。过去,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一般由乡(镇)村社集体或个人管理,县级水利部门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思路,我国开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从改革的实践看,盈利能力强且受益对象少、范围明确的农田水利设施如水库、机井、灌溉站、水窖等,因为有一定的直接经济收益,一般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产权或管理体制改革。但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溉排水渠道、渠首建筑物、排涝站以及有防汛任务的塘坝等因为很难盈利,一般无人承包经营,这样一来水利设施建后便管护体制不顺,配套政策不完善。
(三)管理不完善和产权不明
由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行列, 加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归属不明确, 导致其管理责任不落实, 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产权界定较困难,使得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责任难落实,陷入“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有人用、无人管”的困境。一些修建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因而建后不到几年,便已经损毁。
二、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持续发展
总结以往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经验教训并结合目前的现实实际,要推进中央财政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持续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加把关。
(一)因地制宜,实施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
1.项目实施与当地经济现状相适宜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所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依靠于财政资金,最好的方式是与当地的经济情况相结合。可以根据财政收支确定追加,可以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同样,水利建设也不应该大幅度超过本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当水利建设过多而导致后期养护费用成为一个负担或者是当水利建设资金占用其他项目资金都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水利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现状相适宜。
2.项目实施与已有水利设施相结合
列入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重点县每年将会得到一定的专项基金进行小型水利建设以完善本地区的水利设施,以助于本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本项目的实施应该与现有的水利设施相结合进行,因地制宜,应该根据本地区现有的情况合理安排新建项目以及维修已有水利设施的资金,这就避免了将所有的水利资金全部放在新建水利设施之上,导致很多还可用的设备白白浪费。
3.项目实施与当地水利已有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
因地制宜进行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还应该包括项目的实施应与已有的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当地方拥有自己成熟的项目招标、建设经验时,应该将此经验与水利设施的建设相联系。如果可行便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管理模式方面,中国的部分县乡在原有的水利设施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新建的水利设施。同样,成功的建设以及管理模式应该进行互相交流,使得参与这个项目的重点县可以有更多的借鉴经验。
(二)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提高效率
1.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拨付更规范
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72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重点县农田小水利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安排的重点县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支付要求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拨付更加规范,包括时间上及时、配套资金足够以及资金确保到位。
2.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资金管理更专业
省级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建立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专项核算专项管理。并且在切实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各级财政以及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3.借鉴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努力多元化融资
根据国外水利建设融资经验,大多数国家采取并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归纳起来主要有各级政府拨款、政府优惠贷款、政府基金债券、股票税费业主自筹和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等, 融资形式多种多样,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水利投资在一定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增加也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水利建设需求。可考虑BOT、TOT 两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存量。BOT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经营、转让,即政府建设但是由其他机构经营一定时间后再度转让给政府的融资模式,而TOT就是移交、经营、转让,即出售现有投产项目以得到新建项目资金。
(三)加强水利设施后期管理,使其效用长期延续
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以及维护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达到目的,确立水利设施产权以及提升农民对水利设施维护的意识。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和外部性是农民不愿意参与到水利设施维护工作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其“私有化”,即将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归本村所有,水利设施后期的管理权在村政府手中,使用权在村民手中,原先需要交费使用的项目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后期若破坏的修复资金必须由村民集资而成。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得村民可以更加珍惜这些设施并且杜绝了国家后期需负担的大笔管理费用。
同样,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无常使得广大农户意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有效的激励、补偿措施加以引导,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将会鼓励更多的农户、农村合作组织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维护之中。比较中外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时可以发现,农户经营规模越大的国家,政府的农田水利建设财政补贴就越少。因此鼓励农民从小农户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可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私人性质,从而提高农户作为主人翁的意识以及参与农田水利维护的意愿。
(四)加强考核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任何一个项目的后期执行情况都离不开考核机制,针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我们可以指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例如以重点县小型水利建成后的灌溉面积以及收益人员或者覆盖率为标准,进行定量的考核,并且同时进行定性的实地调查,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项目的持续实施,不至于使项目在几年后流于形式。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项目是造福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不仅仅需要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更需要众多部门的共同参与继续推进此项目发展,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李宗才,韦春生.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张琰,叶文辉,杨小明,沈青.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05).
[4]倪羌莉.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技术;水平
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南北气候条件差距较大,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也不同,雨水分布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加强我国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用水需求。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所以即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效果显著,也同样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的实际需求。基于此,为了切实地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方面着手,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技术水平,针对现阶段水利施工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此为提高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技术水平提供保障和支持。
1 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
1.1 施工技g相对落后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水利施工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水平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大大影响了水利施工技术,制约了水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大部分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只是单一地重视和关注眼前的利益,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忽视了水利工程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在实际开展水利施工时,在施工技术方面没有积极创新和更新,仍然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施工的需求,从而导致水利施工技术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水利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1.2 设备老化,设备的引进、更新和升级缓慢
众所周知,水利项目施工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期限长,涉及专业较多,且在施工期间需要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但是对于我国来说,由于运行时间长,并且在使用期间没有得到良好的维修,使用之后也没有进行精心的养护,导致机械设备老化,严重的甚至已经无法使用。导致在进行水利施工过程中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既影响了水利施工的质量,又影响了施工速度,从而延误了施工进度。另外,由于一些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在设备的引进、更新,以及升级方面比较缓慢,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施工设备。
1.3 缺少专业人才
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专业人才是各行各业所渴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行业也不例外。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水利施工队伍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些施工技术人员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低下,施工观念保守,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水利施工的要求,固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因此,现阶段的水利施工队伍中急需专业的青年才干进行填充,以此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推动水利行业的迅猛发展。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分析
在水利行业中,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有效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就必须在进行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实际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时,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规范从事施工活动,并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并根据施工要求随时更改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同时,要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时要严谨以待,切忌盲目施工。其次,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路基工程施工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为了顺利完成路基施工,并确保质量,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实际展开之前做好准备。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路基施工时,要将路基的外缘进行延伸,并将延伸长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目的是提高路基的紧实度。另外,还要有效控制好路基的厚度,为后期路基平整度的提高奠定基础。在施工完成之后,监管人员要依据施工规范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旦出现瑕疵,立即要求返工,直至路基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为止。最后,农田水利工程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农业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路基填筑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大的有效性。目前,最常用的路基填筑方法就是水平分层法,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特点,就是对于每一层的紧实度要求很高,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每一层的压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路基填筑施工质量,从而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水平夯实基础。
3 农田水利工程砌筑方法分析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石体砌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在实际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将施工中将要使用的砂浆进行配比和试验,并严格地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编制出报告。在砌筑工程进行之前,要先进行清理工作,砌体表面一定要保持清洁潮湿。砌筑过程中,不可出现间隔,目的是控制初凝时间。另外,施工人员还要将砂浆的强度控制好,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清理砌体时,尽最大可能保持其平稳,从而有效减少对下一层的影响。在溜缝的时候,要将其压实,并且保持表面平滑。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大,那么施工人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施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减少误差,保障工程质量。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综合叙述可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稳定持续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经济水平。而农业的发展与农田水利工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做好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工作是基础和前提。基于此,提高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现阶段我过农田水利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田水利施工,不断健全和完善施工规范标准,提高农田水利施工效率,确保施工建设质量,为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从而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袁青雪,薛超桔,陈兴龙.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2]尹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性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
[3]霍秀坤.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6.
- 上一篇:学校宣传策划
- 下一篇: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