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环保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低碳环保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低碳环保的方法

篇1

关键词:低碳建筑物;设计方法;分析

从目前已经掌握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实践过程当中具体应用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方法都能够发挥其主要功能,可是在不同层面上还需要进行优化和提升。所以,相关工作者还要对此进行反复研究,针对建筑的能源消耗与潜在的低碳环保策略进行全面对比。

1单一因素法的设计

以这种方法进行低碳建筑设计,就是将建筑的某一方面节能因素作为突破口,并把它视为整项工作的核心部分,在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全方面的设计工作。早在零七年我国著名教授陈飞先生在相关文献当中系统性地阐述了建筑物在其形态、格局、空间体现、节能构成以及自然资源转化等等相关影响的研究分析,以客观性的思维全面阐述了相关工作的技术形式,而且以建筑的形态以及对应的处理方式为突破口,为低碳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零三年的时候,我国著名教授谢振宇先生也在相关材料当中提及了高层建筑的环境形成理论建筑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将其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了综合模拟,从而从形态上全面提高了相关理论依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随着我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低碳性以及环保性,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建筑行业相关研究人员都将低碳环保的理念充分结合到了建筑设计的实践工作当中,并将这一理念的发展视为相关工作的根本宗旨。国外的建筑学者也针对这一理念提出相应的看法,他们强调把建筑物对于能源的消耗以及风流旋转的利用和建筑物自身固有的格局进行统一性的构建,从而形成全新而独特的设计风格,这也进一步呈现出了统一性以及协调性的风格艺术。这样建筑风格的优势就是能够把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和对应的设计因素进行密切关联,并从这一方面进行设计工作的突破,随即完成其他环节的设计工作。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实践工作中,建筑的大体结构一定要有对应的技术作为支撑,并且可以和周遭的建筑环境进行全面融合,确保建筑项目、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结构之间建立全面性的链接,从而把低碳节能这一理念和建筑的外表形态构建起有效的衔接体系,并且附加上相关专家的个性化思考。可是这种设计理念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片面性的强调某种构成要素,很容易忽视甚至是无法以全局的观念对建筑的碳排放量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影响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考量[1]。

2以数学模型为依托进行建筑模拟设计

这种设计方案针对建筑设计工作中信息不全面以及设计更改性较高的情况具有明显的效果。以构建数学模型为依托,并通过多媒体处理技术将其进行完善,最后将设计的结果作为低碳环保设计的实践基础。这种设计方式的创造者大多都是建筑物暖通设备的技术研究者,国内相关设计研究学者夏春海先生和朱颖欣女士早在零九年的时候就对这种设计方式开展了全面的研究,并且整合出一系列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这些研究为我国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节能建筑工艺、环保编制以及节能建筑框架等相关运行体系的发展以及完善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进行模拟计算的过程当中还对其各方面性能以及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终为节能建筑的设计工作明确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设计工作的相关计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此相似的研究还有很多,相关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确度的掌握。可是这种设计方式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一方面即使将操作步骤进行简化,可是在实践过程当中相应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情况对比,它的简单性以及抽象性导致了最终结果无法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极易和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产生出入,在设计工作的起初阶段,设计人员会针对相关性能、空间以及形式等等进行搭配设计,这一方法虽然方便修改,可是针对实践来说还是不能完全适应设计人员的思路发展。

3BIM技术设计

这种技术是由国外著名博士查克先生最先提出的,它是将三维数字技术作为支点,建立对应的模型。这种方法正是建筑设计实践中的实体和对应实际性能进行数字化的转变。这种技术不但可以把建筑模型进行全面的展现,还能够建立对应的跨领域台协作平台,使各环节设计人员都有机会在设计对应的工程实践当中获得信息的共享,不但达到了设计本身的建模要求,还有利于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可是这一方法仅仅可以完成辅助设计,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对设计工作提供直观的影响,更无法直接作用于低碳环保以及建筑形态方面的发展[2]。

4节能策略的设计方法

以单一因素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基础,这种方法相比下更加强调了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而且还建立了全面的方法集。针对这类研究的代表就是国外著名专家布朗与得开的研究,他二人提出:建筑的表面形态可以对能源的消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绝对不可以将其忽略。研究材料还根据建筑的组团体系以及被动式体系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方案整合。另外,很多学者基于这一设计方法开展了反复研究,最终将其特征全面总结为:将相关设计方案视为基本研究目标,对于低碳环保的设计重点实行方案层面的整合,进而构建科学而全面的布局工作,并且全面融合细节设计的处理,最后将所有环节进行汇总。这一设计方案与其他方案的共同性就在于以低碳环保建筑的设计为目标,全面选择最合理的设计形式。这一设计对应的研究结论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可是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就是虽然强调了关于建筑形式设计方面的自由性,却不能忽视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不单单是关于低碳环保方面的考虑,更要结合文化底蕴、审美标准、使用性能等等多方面规划的作用。设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所有因素存在的利与弊,并且努力协调其性能与搭配效果,从而全面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

5建立评估体系设计

建立对应的评估体系并将其落到实处,有助于建筑设计的完善。这一方法可以利用相应的评估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低碳环保设计工作,并有利于建筑设计方向的进一步明确。相关专家对于建筑设计的评估工作基本有着统一的评估标注,可是这一共同点是建立在相对完善的评估体系上的。虽然这种方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却过分强调设计成果的综合性能评估,而且评估程序特别复杂,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才能进行[3]。

6结语

以上低碳环保建筑对应的设计方法都是以构建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类型学之间的关系为主旨,以建筑方式为课题针对低碳环保建筑设计工作进行研究,是一种具有较高探索价值的研究方向。从目前已经掌握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实践过程当中具体应用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方法都能够发挥其主要功能,可是在不同层面上还需要进行优化和提升。所以,相关工作者还要对此进行反复研究,针对建筑的能源消耗与潜在的低碳环保策略进行全面对比,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全面构建出满足人们对于低碳环保要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夏冰,陈易.关于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建筑节能,2014(09):60-67.

[2]王娟.关于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江西建材,2016(20):50,56.

篇2

本文阐述了低碳环保调查小组先后在岱山和定海做了关于低碳环保方面的调查问卷,并采访了当地的居民对有关环保的认识和平时的实际行动,收集了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舟山民众对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的意识和了解程度。经过问卷调查结合检索的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目前舟山市民环保意识总体不够强,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盛行,节电意识不强。建议政府加强环保宣传和监督力度,呼吁市民加强环保节能意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就是保护子孙后代的未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人人有责。

前言

低碳生活,其含义指生活作息时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从生活角度考虑,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实现低碳生活。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这一新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2]。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来确保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国环境报了解到,当前“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大多数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的同时,都提出了低碳发展的目标;在城市建设上,各地也不断涌现出建设低碳城市的风潮[3]。本课题组试图针对目前舟山低碳生活与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选点岱山、定海两地,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民心,扎根海岛,从而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改进生活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次活动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点设在舟山市岱山和定海两地。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非等概率抽样的方式对这两地的居民进行调查,并从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次活动共散发300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242份。

1.2 方法

检索资料,结合社会实践调查所得的资料,以及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总结调查所得数据。从而得出岱山和定海两地居民对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的认识。本次调查还采用了大量的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而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结果与现状分析

2.1低碳环保节能节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从表2表3可得知,关于夏天空调控温度问题,把温度调到26℃以上的民众比列,岱山有46.7%,而定海区有52.1 %,两个地区的人们把空调温度调到26℃或以上的比例均在50%左右。而还有50%的民众在夏天把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下,不注意节约用电。对于关闭电脑主机后关闭显示器问题,岱山和定海的数据非常相似。岱山有64.6%的人经常关闭电脑后会随手关闭显示器,定海区也有62.2%的人会这样做。但是,两地均有近40%的人平时不注意关闭电脑后关掉显示器,关于房间无人时是否关灯问题,定海和岱山都还有近20%的人在房间没人的情况下不会关灯,这些都使得电能白白浪费。

由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岱山县和定海区居民的节电意识不够高,平时用电不够节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政府在居民限制居民用电过度方面的措施不够严厉,“梯度电”的实施没有落到实处,民众的节约用电习惯没有养成,民众在如何节约用电方面的知识缺乏。

2. 2 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得知定海将近有41.6%的群众随便将废旧电池扔进垃圾箱,仅有52.1%的居民会把废旧电池放入专门的回收箱。而相比之下,岱山县的数据更令人堪忧,将近一半以上的人对废电池随意乱放。而对于其他垃圾的分类情况,定海区有31.3%的人经常把垃圾分类投放,岱山县有25.6%的人会这样做。由此可见两地共还有70%的人平时不经常把垃圾分类放置,随便把垃圾投入垃圾箱或垃圾桶。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岱山县和定海区街道两旁每隔不到50米就有一个分类垃圾箱。垃圾箱上分明写着“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字样。当打开垃圾箱,群众并不是根据字样来投放垃圾。

就其分类垃圾箱里放置的垃圾不是分类的原因可分为两点:(1)政府的环保宣传不到位。人们不了解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什么又是不可回收的垃圾;(2)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高。不会主动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2.3 一次性用品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定海区和岱山县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出:定海41.7%,而岱山22.2%的居民出门就餐会使用一次性餐具。而对于塑料袋问题两地均有超过过50%的居民没有全部收集以备下次利用。在调查过程中获知,很多上班一族平时工作忙,中午一般都是吃快餐,每次至少用掉两个饭盒,一双一次性筷子和一个塑料袋[3]。大多受访者表示自己知道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会给环境造成危害,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这些用品在生活中确实习以为常,有意识却没有实际行动。调查时发现,有些餐馆只提供了一次性餐具,即使有些居民环保意识高,也不得不使用这些一次性餐具。有些小商场小超市也只提供了塑料袋,没有为群众提供环保节能购物袋。过多的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不仅仅是环境和身体健康的问题,还有资源问题。塑料袋的原料是石油,用塑料袋的习惯每年会耗费我们16亿加仑的石油,而这还是09年最新的一次统计[4]。

就其一次性用品盛行问题可总结出两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一次性用品的管制力度不够;群众对一次性用品抵制不够自觉,虽然知道这些都是有害物品,但是在市场上的盛行也导致群众们不得已而为之。

3 存在问题讨论及解决建议

3.1环保意识不够强,建议政府加强环保宣传和监督

针对居民环保意识不够高。首先,政府应该加强低碳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只是在电视、新闻媒体上做宣传,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比如,在一些人员集中的地方举行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对一些在低碳环保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或个人给予表彰,相应的惩罚那些“高碳生活”的企业和工厂。其次,政府还可以把低碳环保知识编成书册,在学校开设专门的环保知识课堂,环保意识教育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让环保知识通过教育扎根民心。最后,政府应该制定专门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监督,以法律手段督促人们履行环保低碳的职责。比如,“花园城市”新加坡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5]。

3.2 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建议政府加大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实践力度

经过问卷的分析可知,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够高,生活垃圾随手扔进垃圾箱。一些人有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的意识,却缺乏垃圾可回收与否的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政府加大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增长人们的垃圾分类知识。建议把所有的垃圾箱改建为可分类垃圾箱,加大垃圾分类监督,时刻提醒人们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进垃圾箱。

3.3 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盛行,建议政府加强管制

一次性用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它们却在不断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两地区的居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频繁,造成白色污染。对于这一隐患,建议政府加大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的管制。例如,对一些生产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的工厂,实施高税收政策。在经济上施压,使得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生产数量相对减少。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坚持使用环保袋或竹篮的群众给予一定奖励,对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政府加强在菜市场和一些小商店的宣传力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在各超市相应提高塑料袋的价格,使得群众对塑料袋引起重视。

3.4节电意识不强,建议群众注意平时的小细节

篇3

低碳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可依靠节能减排实现,在终端消费领域,倡导“低碳消费”,将消费的事物以碳排放量来进行量化。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一直是以政策指引、政府监管和行业倡导来和企业共同推进的行业大事,如今由低碳消费产生的制约力将作用在企业身上,正如动物保护的公益广告“没有消费就没有杀戮”,纺织服装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将由终端消费者共同推进,将节能减排由被动服从国家监管的法规调控转变为主动迎合消费观念转变的市场行为。低碳是未来生产和消费的趋势,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而低碳社会中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科学标准。

一件衣服的碳排量

一家著名环保教育机构提出“低碳装”的创新环保概念,号召更多人关注服装的碳排放问题,穿着低碳装,并用“衣年轮”来衡定每件衣服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总量和年均碳排放量,以此来让消费者判定自己对服装的消费是否有益于环保和低碳。

服装从原材料的制作到其自身的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环境、资源密切相关。英国相关环保机构将低碳服装给予量化,一件约400克的100%涤纶裤子在经过辗转各国的原料采集、生产制作、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多次的洗涤、烘干、熨烫后,其全部耗电量约为200千瓦时,如果电能由煤提供,就会排放出约47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裤子本身重量的117倍。英国剑桥大学的鉴定是,一件250克的纯棉T恤,从原材料提供到最后的回收或焚烧,一生消耗的能量约等于30度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公斤。

英国大陆服装公司曾推出碳信任服装,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携带碳足迹生命周期标签的服装,其计算利用了新的英国脚印标准PAS 2050。新收集的数据将提供碳足迹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衣服原材料到衣服被消费者弃置。新产品线将携带碳还原标签,它告知消费者关于服装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同时,也将指导消费者在清洗,烘干和熨烫时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品牌环保做文章

在量化低碳装的同时,消费领域因为低碳经济受到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奢侈消费”的节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北京已成为国际时尚之都,奢侈品消费排在世界前列。目前国内大众的消费观念还是处在消费越多、越贵越光荣的阶段。消费越多伴随的是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碳排放的量就越多。因此,要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往低碳消费上转移非常紧迫,并且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实际上,奢侈品品牌自身也已经意识到未来时尚的可能转变,提前在环保主题上做文章。推出绿色环保服装、环保生产过程和使用环保材料。今年的5月份,法国LVMH集团收购了一家环保服装公司股份,并积极推进节约资源的宣传,而旗下LV品牌早在2004年就制作了一份“碳排放清单”,并削减了公司商务旅行和空运货物,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在2007年,Gucci品牌的拥有者PPR集团就设立了社会和环境责任部门,以此来实现从减少碳排放到推动多样化发展的环保目标。蒂芬尼在自己的零售店橱窗中摆放珊瑚礁的图像以此来宣传自己从2002年许下的不用珊瑚作为设计材质的承诺。杰尼亚也推出一款“经济技术合作太阳能”夹克,在袖子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给电池充电,并加热夹克的衣领。

当奢侈品将低碳作为一种时尚来演绎,势必放射到服装品牌的各个领域。李宁了ECO CIRCLETM环保服装系列新品,这种可循环利用材料是降低服装碳排放量的重要解决途径。而梁子的不需要染色,加工简单的莨绸服装一直很符合环保理念,也同样适应低碳概念。

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环保了,无论从原料的选择还是设计的理念。Cabbeen品牌的负责人也曾谈及“低碳装”潮流普及了人们的环保知识,品牌能够身体力行的就是设计可以有多种搭配,穿着率高的服装,用专业技能来平衡时尚和能耗的关系,更多采用高品质的再生材料作为辅料及服饰品等。随着李宁等国内服装企业的共同参与,一轮将影响着消费者购买意识低碳服装的消费浪潮悄然展开。

天然面料将受宠

以降低碳排放来说,化纤类服装本身不易降解,其生产过程是利用石油等原料人工合,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水,棉、麻等天然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更有优势。设计师更多会选择天然纤维面料或是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来进行环保服装的设计。另外,购买的服饰和其生产过程应该符合低碳标准,尽量少买不必要的服饰、据国外相关资料显示以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为例,少买一件500克的衣服就能够减少5.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全国2500万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减少的碳排放量就是14万吨二氧化碳。而穿过的衣服最好能够循环利用、洗衣、烘干和熨烫的次数也最好减少,从机洗改为手洗,变烘干为自然晾干,减少衣物熨烫都是降低能耗的途径。

11月18日,在南昌召开的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高层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说表示环保部将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试点工作,以中国环境标志为基础,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探索低碳产品的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吸引全社会参与到低碳经济中来,促进形成低碳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无论之前政府和企业为了节能减排做过如何努力,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每个普通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事了。

旧衣利用也时尚

既然少买新衣能减少碳排放,那么闲置的服装就意味着更多的碳排放,应多穿旧衣,加强旧物利用。在废旧衣物处理上,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将废旧衣物丢弃或者长期存放,有些则可能会转赠他人,但捐赠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废旧衣物的处理。在废旧衣物处理的方式中,旧衣翻新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方式,既可以避免衣物的丢弃和闲置又可以增加衣物利用率,从而减少碳排放。其中更蕴含一定的商机。一些巧手主妇已经开始将家中的旧衣物修修改改做他用,有些城市也出现了专门提供旧衣翻新的缝纫店,还有媒体包括电视网络也在介绍旧衣翻新的方法,不仅是提倡环保,也逐渐演绎成一种时尚趋势。

篇4

关键词: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设计

1.低碳环保建筑的作用

首先,低碳建筑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能耗,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其次,低碳建筑设计使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建筑设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环保建筑是指按照环保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同一般建筑相比,低碳环保建筑有以下4个作用:

1.1低碳环保建筑能耗显著降低。据统计,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可消耗50%的能源,并产生34%的环境污染物。环保建筑则大大减少了能耗,和既有建筑相比,它的耗能可降低70%~80%,在丹麦、瑞士、瑞典等国家,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

1.2低碳环保建筑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千城一面,而环保建筑强调的是突出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气候条件,这样在风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建筑美学。环保建筑向大自然的索取最小,这样的建筑,让人在体验新建筑美感的同时,能更好地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

1.3低碳环保建筑可适四季之景。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对健康不利,而环保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对气候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如小鸟的羽毛,可根据季节的变化换羽。

1.4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传统建筑多是在建造过程或使用过程中,考虑到环境问题,而环保建筑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环保、环保理念贯彻始终,强调建筑要对全人类、对地球负责。

2.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现状

2.1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有所觉醒,一些公益性环保组织也逐渐建立。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公众在低碳环保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社会公众的专业知识贫乏、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同时参与的方式过于单一、层次也略显低下,这就导致低碳建筑发展缓慢。

2.2政策和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低碳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但是低碳建筑的推广力度不够,技术政策成效不明显。在政策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与低碳建筑相关的政策体系、政策传导的记住不畅通、并且没有实行一定的经济激烈措施和优惠政策,使得建筑企业不愿意增加成本支出来建设低碳建筑。

2.3低碳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低碳建筑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虽然我国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低碳技术市场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数量有限,阻碍了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同时,低碳建筑材料的质量不高、碳检测系统缺乏等都是低碳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3低碳环保建筑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大低碳环保住宅政策的扶持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抓住低碳经济发展契机,在发展初期,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向低碳住宅建筑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建议鼓励建立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同时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对低碳住宅消费者提供绿色信贷、减税等优惠政策。在达到逐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可借鉴发达国家采用的低碳政策工具,如政府管制、、财政补贴、碳排放交易、生态工业园规划、能源合同管理等,以加大低碳政策力度。

3.2制定并完善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标准,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形成共识,通过合作把低碳进行到底。低碳建筑标准主要应围绕低碳设计指导原则、低碳建筑技术规范、低碳等级认定等方面进行制定。制定确实可行的低碳等级认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并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出具建筑物能耗等级的证明,并将此证明作为低碳建筑政策扶持对象的依据之一。

3.3倡导低碳环保的住宅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低碳社会生产方式是前提,而低碳生活方式是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首先,要整合低碳住宅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感,达成低碳生活的共识,形成发展低碳住宅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次,要调整住宅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循环利用率,并倡导以TOD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紧凑的土地开发形态,发展环保低碳的公共交通,鼓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4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趋势

4.1低碳住宅规划设计将是未来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的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环保墙体、地源热泵、外遮阳、环保窗、环保屋顶等材料、设备的应用上,而建筑设计环保技术还相对落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自然环境进行建筑环保方案优化已有长足的发展,例如日本在90年底提出了“与环境共生住宅”的低碳理念,强调建筑立面设计技术、水回收系统等设计与环境、气候协调的建筑是低碳环保的重要方法。

4.2加大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

未来,建筑环保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一大重点,低碳住宅技术市场巨大。而市场的扩容也将导致吸引更多企业的进入,致使竞争加剧。因此,现有技术提供企业需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开发更多的核心竞争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3开发企业需要紧抓市场机遇,引领低碳住宅的潮流

当前,我国低碳住宅发展时间较短,数量较少,住宅开发企业对其重视仍然不足。据国外经验,低碳住宅将是我国未来住宅建筑的一大主流趋势,开发企业需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低碳住宅的投入和开发,尽早抢占市场份额,做低碳住宅的弄潮儿。

5.结语

低碳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缓解能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低碳建筑设计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低碳建筑行业发展较晚,还不太成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我国低碳建筑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低碳会计;实际应用;分析

一、低碳会计概述

1.低碳会计的概念

低碳会计是随着低碳经济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可以更好的履行低碳的责任。我们可以将低碳会计定义为在企业会计衡量的指标里将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履行低碳责任的情况纳入进去,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与低碳会计密不可分的,我们将能够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经济模式称作是低碳经济,在低碳经济下要求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减少碳元素的排放量,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低碳会计产生的基础,为了在低碳经济下对所投资本进行监督、核算和分析,就需要引入低碳会计;另一方面低碳会计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会计指标中将企业的碳排放量纳入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2.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传统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事项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将会计职能界定为监督和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在传统会计中反映出来,会计核算系统中也没有包含相关环境指标。

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其核算和监督的角度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出发的,低碳会计的职能更加侧重在控制方面,从目标上看增加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更加充分。

具体来说低碳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1)在会计假设方面,货币完全具备的可靠性是传统会计的假设,使用的是定量指标,然而低碳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为前提的,采用的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2)从会计职能方面来看,传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角度主要是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低碳会计主要是从碳排放的角度来控制和约束企业对环境的影响。(3)从会计目标上看,传统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属于短期的经济行为,低碳会计追求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属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

二、我国实施低碳会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力度不强

在发达国家对低碳会计的研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是低碳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低碳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权威性的报告。我国会计界研究低碳会计还是处于规范化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会计目标、低碳会计的必要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假设等,缺乏对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不利于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法律支持力、操作性较差

在我国低碳会计在会计领域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相关的会计法规有《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些法规中缺乏低碳会计的相关法规。同时在我国制定低碳会计的制度方面还是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对低碳会计要素的确认、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势必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较差,低碳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也就很大。

3.缺乏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要求低碳会计既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对相关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低碳会计主要还是由一些专家学者来完成,这些专家不具备会计的实践经验,降低了低碳会计的工作质量。同时在企业中并没有开设关于低碳会计的培训课程,导致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对低碳会计的了解不深,在企业内部缺乏既懂会计,又懂环保、资源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应用低碳会计我们要加大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力度,这样可以为低碳会计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未来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加大对低碳会计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力度,构建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为低碳会计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政府部门要对全社会进行低碳会计理论指导,要虚心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低碳会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并从我国实际的资源现状和环境出发,形成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会计理论水平。同时为了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框架,我们要结合各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更还的实现低碳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可以使低碳会计报告具备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

2.不断完善低碳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从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关于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低碳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的修订过程中,要在会计准则将低碳会计纳入进去,明确其合法地位,保证低碳会计的要素、目标以及信息披露得到统一的规范,使得低碳会计可以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企业为了短期利益而使用低碳会计的问题出现,并由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共同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控,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对于未能及时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企业,要予以严格的处罚;再次可以由财政部带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负责,通过我国法律专家、组织经济学家、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快低碳会计的研究进程。此外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碳税优惠政策,对未完成碳排任务的企业进行征税,为了鼓励企业利用低碳会计核算和节能减排,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予以鼓励,引导企业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

3.培养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低碳会计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懂得相关资源、环保的知识,因此各大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复合型低碳会计人员的培养,使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储备丰富的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将低碳会计的知识纳入考核的范围,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来进行低碳会计培训。各大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低碳会计学习科目,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低碳会计人才。

4.提高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作用

大众的环保意识对于完善低碳会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企业造成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实施低碳会计也需要相关的监管,对于企业来说公众的监督可以使企业牺牲一定的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广大公众要接受低碳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要对企业实施低碳会计进行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会计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然产物,人类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坚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实施低碳会计,然而在我国企业中实施低碳会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实施低碳会计过程中认识到其中的不足,要求企业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的采取措施完善低碳会计,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康.低碳经济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篇6

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的自然灾害例如干旱、洪灾等等,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全球气候环境的异常。因而,低碳经济迅速在全球兴起,其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中国在2009年11月做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的任务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旅游业本身就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加大发展旅游业的力度不但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又能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情况下,旅游业也有着重要的任务。

一、低碳旅游概念的概念

(一)低碳旅游的定义

一种是以旅游消费的视角对此进行定义,低碳旅游就是指在人们旅游过程中要将所有涉及到的旅游消费活动的碳排放量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因旅游消费活动而产生的碳排放量,培养人们低碳旅游意识,使得旅游消费成为一种新型的低碳消费形式;另一种是从可持续旅游的视角对此进行定义,低碳旅游就是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低碳旅游消费的目标,这样做的关键原因是为了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并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低碳旅游的特征

与一般旅游相比,低碳旅游有着以下几点较为显著的特征。1、节能性。节能性是低碳旅游最为突出的特征,低碳旅游的节能性主要表现在旅游消费活动的节能性、旅游产品的节能性和旅游服务设施的节能性三个方面;2、导向性。低碳旅游的导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备受人们关注的旅游形式,兴起的时间较短,对人们的吸引力较大。从微观方面分析,这种旅游方式能吸引游客们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从而促进低碳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宏观角度分析,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能带动整个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业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3、创新性。低碳旅游完全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行业,这种创新型的旅游方式能改变传统旅游行业粗犷的发展模式,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第四,操作性。低碳旅游的重点是降低旅游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旅游业需要承担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参与部分。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一)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

旅游地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参与成分都能够通过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手段实现低碳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减少碳排放量,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

(二)带动相关产业低碳化运行

目前,各种名目的旅游项目众多,旅游消费活动的环保性和质量都参差不齐,如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森林旅游项目等,由于缺少科学指导,使得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过高,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发展低碳旅游,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网络经营、电子商务等,不断完善现有旅游项目,确保旅游项目的环保性,减少碳排放量,提高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在当地形成完整的旅游经济产业链。又由于旅游经济产业链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低碳旅游不仅能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减排的目标,同时也会带动相关产业进行低碳化运行。

(三)改变旅游者消费意识,实现低碳生活目标

低碳旅游方式的普及,可以改变旅游者的消费意识,减少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从而实现提高旅游者环保素质的目标,促进低碳消费市场的发展,实现低碳生活目标。

(四)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在旅游业中,交通及酒店是能源消耗的十分严重的两个相关产业。随着能源储备量的下降,能源消费价格不断升高,交通及酒店将大量资金用作能源消费的成本,而使得投入旅游设施方面的资金不断减少,这种投资方式不利于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并加大改造电子技术的力度,能够降低旅游企业的能源消耗,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国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一)旅游业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及影响

目前,全球的气候正呈现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已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气候变暖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进行有关气候变化的研究十分必要。而旅游业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有些学者利用CGE模型研究气候变化与旅游经济需求之间的关系,认为气候的变化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使得全球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旅游业发展趋势大为不同;第二,有些学者研究发现旅游者的旅游习惯和消费行为会对旅游业的能源消耗产生影响,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任何一次选择都能够影响到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第三,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旅游者和全球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认为旅游者“贡献”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4%,并且在未来三十年内还会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现有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旅游业碳排放的定量测算

国外对于碳排放量的计算主要是根据碳税来计算的。如在英国,通过研究航空税得出,如果在同等收入水平下使用碳税来代替登记税,这对于减少碳排放量而言没有意义,反而会增加碳排放量。以新西兰为例进行说明,以国家的视角计算旅游航空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游客的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碳排放量都要远远大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用量。

四、国内低碳旅游研究进展

(一)概念界定

国内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正在不断普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关的专家学者赋予了低碳旅游新的内涵。如刘啸是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定义低碳旅游,认为低碳旅游应是一种低能耗的绿色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注意每一环节,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以此来实现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如黄文胜将低碳旅游定义为以节能减排的方式来实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目标,尊重当地的文化及生活方式,给当地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又如蔡萌等人认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低碳技术实现提高当地旅游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就是低碳旅游。

(二)实现途径

陈世贤通过研究旅游者的碳足迹和低碳旅游行为意识之间的关系,推算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旅游行为,并在行为发生前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宣传。他指出,低碳旅游涉及到的旅游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如吃、住、行等,因此需要在确保这些方面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蔡萌等人认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式必须要从旅游各个相关利益者的角度出发,围绕着旅游发展中的各要素,根据低碳旅游的相关要求进行旅游设施建设,营造低碳旅游环境体验。石培华等人则认为要将低碳旅游概念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低碳景区、低碳酒店、低碳旅游城市及绿色环保旅游企业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五、研究启示与展望

(一)培育低碳旅游者

想要实践低碳旅游,就需要培育一批低碳旅游者。通过大量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合格的低碳旅游者应能做到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要改变传统的旅游习惯,以体育、运动等低碳旅游活动为主;在旅游过程中尽量选择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选择达到节能减排要求的酒店;第二,关注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有悖低碳旅游理念的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第三,大力宣传低碳旅游理念,推广低碳旅游概念。

(二)重视研究旅游碳排放测度

目前,国内外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旅游者的旅游理念和使用新技术来实现在旅游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目标。例如,可以在旅游区内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电能等。可以使用低碳材料进行旅游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述,没有相关的实践成果,对于具体如何在旅游区内进行碳排放量测定仍是空白。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碳排放量的测度方面,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完成的旅游业碳排放量管理体系,有利于相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此外,进行碳排放量测度还可以为当地旅游部门对旅游区的评价、分析提供数据,更加有利于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低碳旅游的相关文献,不仅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在低碳旅游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还能够给我们发展低碳旅游提供借鉴。当前,国外进行低碳旅游研究时大多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由于旅游业并非一个单独存在的行业,它与其它各个行业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因此想要单独将旅游业从这一产业链中拿出来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国外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中,由于本国的国情不同、选用的参数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以及资料统计的方法不同使得最终选用的指标模型大为不同。国内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概念定义方面,都是属于定性研究。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水平,就应当加强同国外学者的交流合作,注重对研究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并借鉴国外同行的研究方法,注重指标模型体系的构建,从更具实践性的角度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研究方法。

(四)注重研究深度,拓展研究思路

目前,我国在低碳旅游领域的研究缺少实质性的研究内容,缺少研究深度,研究的视角较为单一。而国外的研究设计范围则较为广阔,涉及到低碳旅游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要多参考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吸取经验,将低碳旅游的研究方向拓展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各个环节,努力寻找新的切入点。

(五)加强低碳旅游实践研究

篇7

关键词:产业集群;低碳模式;转型;改造

前言:

随着国际上“环保经济、低碳经济”的口号在不断打响,我国传统的产业集群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集群曾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否向低碳模式转型已经成为产业集群能否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我国,也将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集群向低碳模式地改造和升级。特别是对于部分低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集群而言,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与提升,否则只能面临被时代所淘汰的命运。

一、传统产业集群向低碳化转型模式分析

许多产业的产业集群存在着类型、技术以及规模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形式的产业集群要使用不同的转型方式,走不同的模式转型。接下来就是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多样化来对不同的产业集群进行综合分析,具体从产业的结构和组织技术方面来入手。

(一)产业结构视角

按照产业结构的划分,不同的产业类型要进行不同的转型方式。高碳能使用却没有显著效益的产业可以进行直接淘汰;传统的高碳能使用的产业可以选择向低碳模式进行改造。新兴产业则可以固定使用低碳模式。

(1)直接淘汰的模式。我国目前存在的产业集群,有大部分对碳能的使用都占据高份额。比如火电、建筑、冶金等等。这种产业的工作状态在不断体现着“高耗能、重污染”,这样就具有明显的产量少且效率低的问题。这种产业集群存在的历史根基较为深厚,且因为没有完整技术的配合,就很难实现良好的改造,同时还存在着贡献力度低的问题。所以可以进行直接淘汰的方式。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做好补助工作,对这种高碳能使用低效率的产业集群给予适当的补贴。主动给予那些能够自觉推出市场的企业一些奖励,不积极不主动且不按照规定退出市场的企业,政府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治理,例如按照法律法规来吊销这个企业的营销资格以及生产许可证等等。比如说我们知道山西是盛产煤矿,许多产业链的形成都是以煤炭加工为主,而它的产业集群里包含着许多小型企业具有高耗能低效益的特点,运作方式也存在着偏差,这就为山西省的煤矿产业的安全为题带来了隐患,那么对待这种企业就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来进行制止,合理合法地进行遣散工作,如有顽固的企业,应及时吊销这类企业的营业资格。

(2)改造低碳模式。我国存在的大部分产业集群都有着高碳能使用的情况,比如汽车制造业、重型机械、冶炼、石化等等。这类产业存在着耗能多且污染重的特点,但是这些又不能彻底地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们,所以不能因为污染问题就对其进行禁止。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理念就是让经济发展与低碳生活并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经济效益不被降低的情况下进行环保措施。所以对待这类产业集群可以使用循序渐进的改造方式,采用分段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向低碳道路的改造。具体可以通过研究科学技术,对技能和设备方面进行创新,让提取和加工过程处于低污染的环境,并注意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整个过程需要让科学技能与低碳环保意识相结合来进行,努力达到二者的结合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向低碳方面的升级。

向低碳模式的改造,重点要放在科学技能的研究,只有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地进步,才能够让低碳改造得以实现。改革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它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经济效益上的波动情况,许多时候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产值水平。这就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拥有一定的长远战略目标,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长远的利益,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低碳才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所在。从困难性考虑,传统产业集群向低碳模式升级是一个较为艰难且缓慢的过程。

(3)低碳的模式定位。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些新兴产业中,一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现实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比如说旅游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中提出,新兴产业的重点将放在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规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的装备制造这七个方向。据统计,到2014年底,这七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例就已经超过了4%,对这七项新兴产业的规划上,我国的目标是在2015年这七大新兴产业的GDP值可以达到8%,到2020年达到翻一番。

由于我国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将会有更多逐步浮出水面,大放光彩。对于后来居上的新型产业需要在最初的发展阶段,就要做好定位工作,即定位在低碳模式。在工作的安排上要结合低碳意识,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

能够较为全面地使用低碳进行定位的产业集群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且他们的产业集群大多属于服务业、文化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它们的特点就是服务功能强,没有较多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二)产业组织技术视角

传统的产业集群能否合理地向低碳模式进行升级,主要还是取决于科学技术。向低碳化模式进行升级需要的是技术的改进,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排量,让能源最大程度地被有效利用,提高能源的再次利用率,并让能源结构得到优化,这些要求都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才能够得到实现。从产业组织技术的视角来进行分析,我国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向低碳化模式升级主要这两种方式方法。

篇8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气候与环境事件频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使得以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严重挑战。而消费行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其对于环境和气候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等很多环境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消费者的行为,如家庭能源使用、汽车使用和垃圾处理等。因此如何降低消费活动的碳排放,发展以消费低能耗产品(劳务)和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消费行为[1-2],是近期低碳经济的研究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民收入稳步上升,农民消费活动也日趋多元化,农村生活用能消费所导致的碳排放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2001―2010年,农村人均CO2排放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城镇人口的1.87倍,2010年农村人均排放达到0.54t CO2当量,为同期城镇居民生活用能人均排放的81.82%[3]。由此可见,加强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发生内在机理的研究,寻求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低碳化发展的关键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探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以便为政府的政策干预寻找可行的途径。研究者一般通过建立模型确定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居民实施低碳消费行为模式,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在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发生影响因素上,研究者目前比较有共识的是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发生可能存在显著的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包括对环境的态度、消费者对环境的认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环保责任感等。如王建明 等认为,低碳心理意识如个人对环保和低碳消费知识的认知及其对环境的责任感都会对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模式产生显著影响[4];张浩 等指出,消费者的低碳认知是形成低碳消费偏好的重要动因,只有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认知过程,才能促进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5]。贺爱忠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消费者的环境关心程度、污染感知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消费[6]。除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外,消费者实施低碳消费行为的社会环境(制度和文化)也是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王建明 等认为,低碳消费行为的个体实施成本和制度技术情境属于调节变量,当这些情境变量的影响微弱时,低碳消费模式主要受消费者低碳心理意识影响;当情境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时,则可能会大大促进或抑制低碳消费模式的发生[4]。贺爱忠 等则认为,制度和文化最终会以成本和收益的方式来影响消费者的决定,对低碳利益的关注是低碳消费的原始驱动力[7]。于伟认为消费者受到的社会群体压力能够增强其环保意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对产品和服务绿色价值的认知,并间接影响绿色消费行为[8]。

由上可见,学者们对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因素的探讨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但是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针对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采用社会心理学分析框架,借鉴“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建立理论模型,探究不同变量如何相互作用来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

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我国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和假设

对于居民消费活动的内在发生机理,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Ajzen于1991年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因子。所谓行为意向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行为的可能性,行为意向越大说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行为意向主要受行为态度、行为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认知这三个内生心理变量影响。如果个人对某行为的态度愈积极,所感受到外部规范的压力愈大,对该行为所感知到的控制越多,那么个人采取该行为的意向便愈强,反之则越弱[9]。计划行为理论目前已被应用于很多和环境相关的个人消费行为研究中,如对于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机理的解释[10]、对安全食品的购买[11]、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12]等,说明该理论对消费行为的解释是可行的。

文章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建立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如图1。由于消费者行为本身很难进行直接观测,或者观测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经常用行为意向来代替对行为的预测,有研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或者最少也是中等强度的相关[13]。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是指农村居民对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概率的主观判断,衡量其会有多大的可能性采取低碳消费行为。

基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提出假设如下:

H1: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即农村居民个人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总的评价和倾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低碳消费行为信念的强度,即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二是对低碳消费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评价。农民对低碳消费活动的结果评价越正面,意愿越强烈,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也会越大,反之则越小。

H2:农村居民低碳消费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主观规范,即居民在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施加的压力和影响。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很可能受到家庭成员、邻居、朋友以及基层政府村委会的影响。另外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也会成为农村居民实施低碳消费行为的压力或动力,如有关促进低碳消费行为的环保法律法规可以强化农民低碳消费的主观规范,最大可能地约束农户实施不利于低碳消费的行为。

H3: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是指农民对采取低碳消费行为的相关知识、资源和机会的认知。如果个人具备低碳消费的相关知识,拥有实施低碳消费行为的资源和条件,那将促使其采取相应的行为。如果缺乏低碳消费的相关知识、资源或机会,那么个人采取低碳消费行为的意向就比较低。

四、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一)问卷设计

依据所建立的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模型和假设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农户的人口特征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年收入等。第二部分是农户家庭生活低碳消费情况调查。问卷设置了一些有关家庭低碳消费情况的题项,如家庭能源消费情况、一次性商品使用情况、垃圾处理情况等,以便对农民家庭低碳消费情况进行总体把握。第三部分是农户低碳消费行为调查,该部分题项测量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用1、2、3、4、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确定”“有点同意”和“完全同意”,请被调查者根据题项描述进行选择。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态度的题项包括:X1您认为农村居民应该关注节能减排以及环保;X2您认为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必要的;X3您在生活中很注意节水节电;X4您认为生活垃圾应该放到专门的收集点;X5您认为出门应尽可能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主观规范的题项包括:X6您家人都很注意节水节电;X7您家人很支持您购买环保节能产品;X8如果村里人都购买环保节能产品,您会更加愿意购买;X9村委会支持大家购买环保节能产品;X10现有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家使用沼气(省柴灶、节能灶)。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的题项包括:X11即使节能环保产品价格较高,你也有能力购买;X12如果你想买就能很容易买到节能环保产品(如节能电器);X13你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建设沼气池(省柴灶、节能灶)。对于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的题项包括:X14如果是具有同功能的产品,你会优先选择环保节能产品;X15您在平时购物时会尽量选择环保节能型产品。

(二)数据来源

2014年2月,笔者选择了东台县??港镇作为调查点。??港镇过去是以近海生产为主的渔港小镇,小镇居民多以渔业为生,近年来在巩固发展传统渔业的同时,小镇还致力于海产品加工业,农民的收入更加多元化。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与个案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00户农户,有效问卷为177份,问卷有效率为88.5%。

被调查的177位农村居民,平均年龄32周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3年。被调查者中非农收入为主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9.2%,以农业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为渔业)的农户为30.8%,而农业与非农业并重的家庭为30%,收入的多元化由此可见。在对被调查农户家庭低碳消费生活调查上,家庭炊事能源消费中煤气使用比重最大,约占45%;其次为秸秆、薪柴等,占比25.99%,电能使用所占比例为20.34%,使用沼气的比例最低,仅为8.67%。由此可见,秸秆、薪柴等高碳能源依然在农村炊事能源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家庭收入较低的农民家中。

平时买菜购物时约有1/3的农村居民会使用环保购物袋,而2/3的农民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很多人没有使用环保袋的习惯,都只图一时的方便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66.67%的农村居民会倒进垃圾桶,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中心收走。但有些小村落公共设施建设落后,因为没有垃圾桶,居民会随意地扔在家附近。

五、实证研究

本研究基于所建立的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模型,拟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一)样本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量表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本研究运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幌凳?来检验量表的可靠性。一般来说,量表的?幌凳?在0.6~0.7之间说明可以接受,?幌凳?在0.7以上说明量表的可靠性较高。根据信度检验结果,删除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较低的题项,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量表有较高的信度,能满足研究的要求。

量表不仅要进行信度检验,还要进行效度检验。效度检验即检验量表的测量结果是否能有效地反映想要考察的内容,效度越高说明量表越可信。测量发现,整个样本的KMO为0.809,并通过了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1 329.72(P=0.00),P值达显著,表明量表适合做结构方程分析。

(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分析

本研究利用样本数据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活动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构方程软件AMOS的运算结果如图2所示,该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主要拟合指数都在合理范围之内。由图2可见,三个假设在本模型中都得到了证明。低碳消费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路径系数为0.5,T=2.44,p

(三)结果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识和评价即其态度对是否采取低碳消费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点和很多文献的结论一致。另外农村居民感受到的社会制度文化的压力和重要人物的看法对其实施低碳消费行为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说明社会主观规范是促成农民低碳消费行为发生的重要动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影响,即能否实施低碳消费行为要取决于被调查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力和机会,但路径系数仅为0.2,说明其影响力小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后两者路径系数分别为0.5和0.51)。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被调查农村居民总体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较少,低碳环保意识较为淡薄。调查中发现有52.7%的农民表示对低碳经济有所耳闻,但也并不清楚具体内涵。二是由于低碳消费并没有形成社会风气,农民的消费行为较容易受到亲朋、邻里及村组成员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相互攀比。这种并不强烈的低碳消费认知以及尚未形成的低碳消费社会风气决定了农民个体即使有能力、资源或机会进行低碳消费活动,其行为意向也不会有多强。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模型,通过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本研究中,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态度、低碳消费主观规范和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低碳消费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说明计划行为理论对于解释农村居民的低碳消费意向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第二,低碳消费行为控制认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如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系数大,这和农村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及尚未形成低碳消费社会风气有密切的关系。

针对研究得出的结论,政府是建设农村低碳社会的关键所在,建议对策如下:

首先,加强对低碳消费生活的政府引导和宣传教育工作。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贴近农村居民生活的低碳科普宣传和惠农政策讲解等活动,促进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增强农民对节能减排低碳消费活动的认识和评价,从行为态度的转变上积极影响低碳消费的行为意向[14]。

篇9

关键词:低碳建筑;低碳经济;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选择。在倡导低碳环保的今天,各行各业向“高能效”“低排放”转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许多城市中,建筑产业都是最大的能源使用者。也就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潜力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使用高效的节能技术。经测算,建筑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排放的46.7%。因此,用低碳的理念推进城镇建设,使城镇更加宜居宜业。

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它是既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具有节地、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体现在无废无污、生态平衡,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通常低碳建筑的技术

体系分为8个方面: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是我国现在所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筑发展的一个弱点。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我们将建筑功能与技术更好地结合,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低碳式建筑设计是一种很好的节能措施。

1 当前低碳建筑分析及应用现状及优势

1.1 当前低碳建筑现状

节能建筑应用较多的目前应该是玻璃幕墙,对屋顶、外墙以及楼地板的研究使用较为欠缺。同时,低碳建筑夏热冬冷地区的研究,较寒冷地区的研究多,主要原因是夏热冬冷地区采暖和空调能耗均较高,节能设计需同时考虑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而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要想达到既保温又隔热的目的,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目前关于建筑物体排放二氧化碳的研究表明:建筑物的日常耗能占建筑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绝大部分,此外,建材的生产与运输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一小部分。由此可知建筑节能减排首先要从降低日常能耗开始,这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个环节,其次则是从建材的生产和运输等方面。

1.2 低碳节能建筑的优势分析

(1)低碳节能建筑明显地降低了能量的消耗。经相关人员研究表明,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大于50%,同时生成34%的污染物。低碳节能建筑能有效地减少能耗,据统计数据,低碳节能的耗能与一般的建筑相比能够降低超过70% 。

(2)低碳节能建筑再现新型建筑艺术。传统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设计和建设过程。低碳节能建筑突出强调了将本地的文化和原材料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不违背当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展现出本地风格并形成新的建筑美学。

2内部环境设计

2.1 声、光环境设计

天然采光方面,整栋楼的设计为了增加日照时间,可以设计成波浪形或弧形。每个房间要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设置反射光板或光导管等天然光导入设备,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了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能耗。夏季要有可收放的遮阳篷在夏季尽可能减少不需要的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门窗设置还要有利于自然通风,带走热量。冬季又有利于太阳光进入。针对声环境设计来看,设计师应考虑将卧室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

30dB,有时可能和采光冲突。这就需要合理布局。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宅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1.2 水、热环境设计

低碳建筑讲究节水,并且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低碳建筑采用的节水方法有:选用有良好节水型供水设施;安装收集雨水装置,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处理污水。小区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全局一并考虑。热环境的实现尤其重要。小区的热供应应该满足居民的舒适度的要求,并能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可采用制冷、取暖、生活用热水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

3 外部环境设计

3.1 绿化设计

首先,应将建筑空间与城市绿化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达成统一。其次,将建筑与绿化复合,做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建筑与绿化覆盖结合。再次,这种设计方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去解决建筑与城市的生态问题。最后,这种方式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整合。绿化是

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脱离地面而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整体;同时,由于这种空间的连续性,建筑的可达行增加了,人们也能够从一个外部环境轻松地进入建筑的上部空间,并享有这份空间提供的视觉与心理上的轻松、愉悦。

3.2 智能系统设计

通过建设方便、快捷的信息设施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使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进行信息交流和应用,减少人们出行的交通压力及C02排放量.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紧跟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环保生态设施和系统中的应用,如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雨水及污水综合利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等,与环保生态系统共同营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最具节能降耗潜力的是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具有对建筑设备进行测量、监视和控制的功能,不仅保证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提高效率,降低运行费用,而且能改善环境,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4结论

总之,低碳经济时代的新建筑若想要有开拓性的创新,必须要破除传统的建筑学观念,深入研究低碳建筑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同时,需要建立科学与低碳建筑设计交融的框架体系,积极运用新科学影响下的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探索高效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推动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地方低碳经济; 发展; 税收; 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任务列为重中之重,而税收政策作为抑制高碳生产、消费行为,激励低碳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应充分发挥其有效调控作用,但我国目前税收政策中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低碳税种,因此研究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找出解决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税收政策对低碳经济的有效作用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低碳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对我国而言更是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而税收作为各国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从技术、资源、经济等方面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1.1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发展可再生资源

税收主要在研究、开发以及交易阶段会有效的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政策在鼓励扶持高科技研究开发方面涉及了各个角度。如:我国企业所得税这样规定研究开发费: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期限届满后继续长期持有本公司股份获得的股息收益,可以给予税收减免,降低这部分股息收益的税率。税收优惠政策除了有效的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外,还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渗透力和经济竞争力。2001年对于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应纳税额减半征税增值税。由于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根据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对于西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享受按照 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1.2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增长根据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模式:①传统的增长模式;②循环经济模式,即“生产-消费-回收-再生产”的循环发展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还能在回收的同时可以带动回收、技术研发等多个社会产业的发展,在循环中多产业增长。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保相关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对于环保产业都给予一定形式的税收优惠:对于环保投资以及捐赠等以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和防止污染企业的固定投资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清洁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等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实行免税政策并鼓励家庭安装节能设备。

1.3 推动低碳消费 为了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并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目的,首先应当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高碳生产和高碳消费的偏好,因此,政府有意识的通过税收政策以及财政补贴购买低碳产品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居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构建低碳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公众基础。

2 税收政策在促进地方低碳经济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税种,对于低碳经济的鼓励也分散在各个税种中,并且这些税种的设立初衷也不是为了支持低碳经济,因此,税收政策在促进低碳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税种种类模糊,激励性的税收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对于低碳主体在各个税种上都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但是由于政策分布零散没有真正涉及低碳经济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且多地仅是优惠节能项目以及设备。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种种税谈环保,种种税管不到”的尴尬局面。由于中国目前还缺乏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碳税,因此,中国距离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税收体系还比较遥远。虽然目前现行的税制中包含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收税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仅限于直接减免税收,因此形式过于单一。此外,对于环保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优惠不足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从而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客观上一些税收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环境保护从而抵消了其他税种的环保功能。

2.2 现行税收政策调节力度不够

①消费税征税范围狭窄。目前,共设置了 14 个税目的消费税,对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品没有列入征税范围且征收高污染产品的税率过低,因此,不能充分体现消费税对环保的作用;

②资源税征税范围狭窄,远远没有达到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我国还没有真正体现“谁污染谁负担”的资源税,对于高污染企业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不能发挥资源税的作用;

③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太少,这样不仅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更难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来源,从而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3 缺乏对碳源头的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缺乏对碳源头的控制措施:①对于煤炭的开发没有控制和保护措施;②人们重视重碳经济而忽视低碳经济。

3 税收政策促进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我国分税制体系

在现有税制框架的基础上,重构相关税种,将涉及节能减排的部分都列入可调整的范围。进一步推进资源税并改革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按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实行累进税率,高污染排放的企业适用于较高的税率,低污染排放的企业适用较低税率,真正起到资源税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2 加强我国税收政策的激励性和约束性

为了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税收优惠政策除了运用税率式优惠外,还应更多的应用加速折旧、税前列支、投资抵免等税基式优惠政策:①取消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使出口退税政策真正成为鼓励出口产业升级换代的产业政策手段,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限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原则逐步取消或降低此类产品的出口退税(率)。②严格运用对碳税税收的优惠政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削减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此外,与国家签订一定标准的二氧化碳减排或提高能效的相关协议,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出努力。③倡导绿色经济并鼓励政府购买环保低碳产品,以增加在政府购买产品中低碳产品的比例。

1)扩大政府采购节能和环保产品的范围,同时规范节能产品的认证标准;

2)为了发挥政府的“宣示效应”,应鼓励各级政府部门采购各种节能产品和环保产品;

3)在公开公平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购买节能率高的环保低碳产品。

3.3 开征独立税种―――碳税

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企业的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的税种。碳税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更是发达国家比较推崇的一个税种。

3.4 尝试征收环境税我

我国环境税的试行政策与环境税收政策的制定,可以在个别省市进行试验,经验丰富之后,形成完善的体系之后再逐步推广。从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可行性来看,目前基础阶段可以将各种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噪音列人环境税的征收范围。从纳税人方面看,在我国境内排放以上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都是环境税的纳税人。从计税方式看,要考虑到环境遭受污染的范围,污染物成分及生命周期,对污染源的监测成本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性等众多的因素,进行周密的考察分析之后,制定出合理的计税方法。

结束语:

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而税收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重要的调控手段。将税制改革同低碳经济巧妙的结合起来,通过征收能源税、环境税和碳税等推动低碳经济持续深人的发展,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研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中国碳税税制框架设计”专题报告[R].2012.

[2]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