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旅游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旅游的发展

篇1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44

1前言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用于服务公众、企业、政府等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

建设和发展智慧旅游,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游客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允许其足不出户,全方位地获取旅游信息,完成在线订票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旅行期间,游客可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信息;旅行结束,可通过系统对过程进行评价,分享旅游体验,对旅游企业的服务产生影响。其次,对于旅游企业,旅游系统提供了展示企业形象,旅游市场营销的智慧,以及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产品预订和销售的最佳平台,是游客和企业沟通的窗口,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最后,对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导航系统、诚信监控系统、游客安全保障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全面掌握游客需要和意见建议,了解交通状况、景区容量等数据,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

2花果山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策略

21推动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城市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如四川的九寨沟景区已成功运行。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连云港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手机APP软件以及门户网站来实现,游客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智慧连云港”的软件,通过线上完成门票预订、路线查询、天气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获知景区当天的客流量、相关景点的介绍等服务,也可以访问门户网站来完成相关服务。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该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慧化旅游管理。建设“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旅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景区的旅游服务智慧化主要体现在导航自动化、导游智慧化和餐饮智慧化三个方面。第一,导航自动化。设置数字地图系统,根据游客所在地点,提供多种游览路线及最合适最便捷的路线供游客自主选择。第二,导游智慧化。设置旅游信息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公布景区人流量及天气情况;设置自助导游讲解系统,根据游客所在景点,自动为游客讲解,同时游客可根据需要选择讲解语言;给景区内的动植物生成二维码名片,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了解动物、植物的品种、习性等。第三,餐饮智慧化。设置旅游服务感知推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购物点设置该系统,游客进入感知范围,即向游客自动推介商品;通过设置GPS导航系统,自动告知游客附近所设置的卫生间位置以及最近的就餐地点。

(2)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游客可在手机上预订门票,线上支付,支付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在各景区内设置售检票系统,对售检票实行自动化、电子化,游客可在景区门口扫描二维码进入景区;设置旅游管理系统,用于实时统计车流、人流数据,便于管理者了解情况;设置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收集消费数据、客流量及车流量等相关数据,便于进行景区综合数据分析和旅游交易信息分析;设置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上可发生的火灾等灾害进行实时监控;设置评价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景区对游客的信用评价根据游客提出的建议意见进行服务质量改善。

(3)实现旅游产品购买的智慧化。游客可通过手机在线支付购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并生成支付码,在景区门口设置专门的取货点,由景区工作人员提前进行包装,当游客游览结束,可在出口处凭支付码取货;游客也可以在景区的纪念品专卖处购买纪念品,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系统还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如送人或者是自己留念,进行礼品推荐,帮助游客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

(4)实现旅游营销的智慧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景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倾向,设计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推广;利用多媒体、3D动画技术设计景区广告进行宣传推广,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景区,吸引他们前来。

22加强行业监管系统建设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把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实现旅游管理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对行业进行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221完善旅游数据监测系统建设

旅游数据统计工作是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工作量大、耗时久,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公布,工作人员无法对后续工作进行预测。智慧旅游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客流量、车流量,工作人员可及时安排后续工作,有效提高行业管理效率,提升游客满意度。

222加强诚信监控系统管理

诚信监控系统能将旅游企业资质查询、经营过程监控、从业人员档案、投诉处理意见、考核评价档案等多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推动政策规范的实施和完善,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保证旅游行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系统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旅游企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可以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服务参考,为政府、企业和游客之间良性沟通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223促进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建设连云港市的旅游安全保障系统,就是要形成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和旅游紧急救援系统,实现防治结合。游客安全保障是旅游目的地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自身品牌价值。意外事故发生难以避免,对已发生的意外事故的反应速度、解决能力和损失挽回都需要一套全程覆盖的信息保障系统,能够切实保障游客旅途安全。

参考文献:

[1]吉嫱常熟市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篇2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发展历程有四个阶段: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被视为国内智慧旅游的开端,2000年国家旅游局启动“金旅工程”,2006年,国家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可见智慧旅游已成了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课题。而国内对智慧旅游尚无统一的定义,智慧旅游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业,而是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技术等智能手段,以电子设备为媒介,实时的感知和旅游资源、旅游者的信息,从而进行智能服务和管理,它的本质是为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旅游体验,为旅游企业创造更高效的价值。

二、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是一个过程,是涉及到旅游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带有愉悦性、真实性和经济性的综合体验。从游客的角度,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游览和消费等方式实现的游客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从而改变心理水平,调整心理结构的过程。由于受游客主观判断影响,因此,国内大部分学者以游客满意度来衡量旅游体验质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旅游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智慧旅游对游客旅游体验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智慧”而言,在旅游产业中,它代表旅游资源高效地管理、整合和优化;就旅游者而言,它代表方便、快捷、自由、优质;就旅游管理部门而言,它代表资源配置与管理模式的智能化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优质化;了解智慧旅游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有助于行业经营者和管理部门更好地对症下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本文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慧旅游推动了游客出游动机

游客的出游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智慧旅游提供了更便利的旅游资源,如:快捷选择合适的酒店、餐厅已经交通工具等,满足了当代游客想要逃避压力,放松身心的需求,智慧旅游更是以旅游者的需要来设计和影响旅游产品,推动了游客出游需求和动力。

(二)智能技术使旅游要素全面升级换代

如今,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智慧旅游产业链与吃住行游购娱环节点对点地对接起来:在吃的方面,游客可以通过定位搜索,快速准确地找到符合自己口味和消费方式的餐厅,智慧旅游还提供了取代传统纸质菜单的游客自助点菜系统,增加了游客的用餐满意度;在住的方面,酒店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取得游客身份认证,读取游客偏好等信息,酒店客房更是引入了智能系统;在行的方面,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来预定机、车、船票并随时关注航班、车次晚点或取消等动态信息,以调整出行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失,自驾游方面,游客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系统随时了解路况等信息,大大便捷了旅游交通;在游的方面,国内景区纷纷引入自助导游系统以及讲解系统,以多种形式介绍景区情况。自助游客还可以根据旅游规划系统定制行程,实现个性化旅游;在购的方面,在线支付已不再陌生,成为越来越多游客首选的支付方式;在娱的方面,游客可随时上传旅途的所见所谓与亲朋好友分享并能随时了解旅游动向。这些要素都实现了全新的升级,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旅游六要素体验。

(三)智慧旅游有效地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如今,GPS定位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旅游,日新月异的IT技术带来了旅游业的,就是所谓的“人本旅游”。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做出旅游行为时通常会货比三家来降低自身的决策风险,过去,只能依靠景区和地方旅游局部门提供的宏观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大数据时代,游客能在海量的数据进行筛选,找到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出行方式、交通及住宿用餐方式等智慧旅游已不是单纯地提供旅游资讯,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记录游客的偏好和习惯,重新整理与设计旅游,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四)智慧旅游能及时反馈游客旅游体验

智慧旅游依靠大数据将景区、旅行社、酒店以等旅游相关产业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对游客的信息进行分析,打造一个旅游资源数据库,准确地反映景区甚至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情况,发掘旅游热点和游客的兴趣点。大数据还可以帮助城市预测节假日期间的客流,提前做好预警措施,通过数据挖掘,还可以了解客源地情况,提前做好人群分析,适时引导出行时间和方式,利用手机地图,可以帮助游客躲避拥堵点。数据平台还可监测网络舆情进行旅游服务管理从而帮助旅游企业进行精准定位营销。智慧旅游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旅游业对资源利用不充分,服务和营销方式单一等问题。

四、总结

篇3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国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实践。

智慧旅游包括管理智慧,营销智慧和服务智慧。从服务游客角度出发,包含四项基本功能,一是导航,通过移动互联网(3G智能终端)将位置服务加入旅游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各种更新信息;二是导游,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等;三是导览,游客点击感兴趣的对象,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等等,相当于一个电子导游员。四是导购,游客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或票务,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

智慧旅游的概念,首先出现在2010年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由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并启动了智能旅游的先导工程,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包括银行联名卡、休闲储值卡及衍生的目的地专项卡),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公益服务热线和商务资讯增值预定服务热线);2011年9月,苏州旅游局在智慧旅游新闻会上正式面向游客打造了以智能导游为核心功能的智慧旅游服务;2012年,黄山旅游局建立智慧旅游综合调度中心,主要由“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实现了“管理、服务、展示、经营”的四大功能。南京、镇江等旅游城市也相继在智慧旅游上有了很大创新。

丹东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国内旅游城市中的声誉正在迅速上升。但我们必须看到,与优质的旅游资源相比,旅游服务一直是我市的短板,丹东市在智慧旅游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缺乏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全面推进。对于发展智慧旅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没有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还没有在工作层面上加以全面推动。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服务主要限于旅游门户网站,缺乏基于移动互联基础上的主动式互动服务。没有形成全市性的旅游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行业管理多以手工上报信息数据为主。旅游难以适应面对越来越大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旅游营销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的产品推介只是借助旅游网站和媒体宣传等,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不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营销平台,开发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相比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两批共32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也是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用信息化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丹东市应积极抢占智慧旅游开发建设先机,为丹东市旅游业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议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建立权威性的智慧旅游城市领导机构,制定《丹东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丹东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目标、途径、保障措施和支持鼓励政策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尽早动作,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积极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原则,着手建设区域内各类软硬件旅游信息资源信息平台,对于相关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实行统一管理,推进综合应用。把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气候等旅游信息,通过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触摸屏、LED显示屏、WEB网站等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展现和交互,为游客提供高效、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诸如景区游客数量、人员流动情况、投诉情况、突发事件等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信息,实现有效管理,服务企业发展。将全市近百家旅游社、数千名从业人员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大力扶持旅游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各类旅行社等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丹东市旅游行业许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没有实力进行系统性信息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财政资金资助、典型企业奖励等形式,帮助企业搞好信息化升级改造。

(四)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的新趋势,积极研究并着力开发信息化宣传营销手段。通过全面掌握、分析各类旅游信息数据,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盈利能力。

篇4

关键词:“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社会旅游;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240-02

在受金融风暴影响,入境旅游大幅滑落的情况下,为拉动内需,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根据国务院在2009年关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制定了《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国家旅游休闲计划纲要》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民生存状态和生活品牌的国民休闲战略。它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大众休闲、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休闲逐步成为国民的基本权利。而“社会旅游”(又名福利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名词,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第一次提出。国内学者和旅游界各方尚未形成完善和充分统一的认知,社会旅游处于陌生的研究阶段,就连其名称、内涵都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看法。

一、社会旅游产生的背景

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 000美元,国民公共假期达到125天(其中包括10天的带薪休假),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在解决了旅游必备的“有钱”、“有闲”的条件后,旅游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大众化阶段。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有3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8 000万人次的出境旅游(对世界旅游市场的贡献率超过7%),5 772万人次的入境过夜旅游。此时正是《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普及并实施的最佳时期。大众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国民的基本的休闲权利和生活方式,在它给社会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它的“社会福利”作用也凸显出来。

二、国内外关于社会旅游的研究

社会旅游在西方已经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历史,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社会旅游的研究

社会旅游一词的英文为“Social Tourism”,在韩国和日本被称为福祉观光。社会旅游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欧洲,早在1951年学者Hunziker、1959年学者Milman Ady指出社会旅游的概念,它是一种由低收入群体及自己无法承担费用的群体进行的特殊的旅行形式。

1963年Arthur Herout作为主要投资人成立了国际社会(福利)旅游局(BITS),1971年国际社会(福利)旅游机构(BITS)、1978年世界旅游组织(WTO)、1980年在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上发表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以及1982年在世界观光大会上都是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角度指出为了能够让那些在身体上、精神上、经济上有困难去旅行的公民享受到这种权利,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应为这些群体提供相应的旅游费用以及一些与旅游相关的信息,通过以资金的方式对这类群体所使用的非赢利的休闲设施予以援助的社会政策措施。

1984年学者Howard L.Hughes和1993年European Commission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及措施找出改变英国目前的社会福利旅游资助的最佳方式,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及贫困阶层。

2009年学者Lisheng和Yanming Tsui运用数学模型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整体社会福利状况所引起地外部效应变化,通过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式确保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国内关于社会旅游的研究

国内社会旅游的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而言,理论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化,主要集中对社会旅游涵义的确定及旅游权利的论述,强调旅游权利的公平。2001年学者周娅从假日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社会旅游的基础必条件和必要条件,提出了中国旅游福利计划的目的和意义。2005年学者张永奇强调旅游权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应从宪法中独立出公民的旅游权。2009年学者李辉纠正了目前学术界及旅游学界关于福利旅游在内涵及认知上的误区。同年学者王晓红从旅游的本质内涵及功能属性的角度指出通过扩大旅游功能属性来拓展社会福利,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2011年学者戴斌和夏赞才等人都从旅游权利的角度强调旅游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理应让所有社会公民都能够参与旅游活动并享受到旅游权利。

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得出,国外学者对社会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旅游涵义的界定、弱势群体社会旅游行为效果以及弱势群体的旅游行为对社会政策的影响等。主要从微观层面来表述社会旅游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研究的趋势已经从权利论向社会旅游的效果评估发展。而国内的社会旅游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也更多的是宏观层面上的,研究的内容着重于旅游权利的研究。但二者从宏观、长远的利益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都强调对特定群体的旅游资助并创造旅游环境。

(三)社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为《国家旅游休闲计划》倡导措施之一的社会旅游与西方学者近五十年研究历史相比较,二者对此概念的界定与外延论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社会旅游概念提出的背景不同,对于公民享有旅游福利权利的提法不甚明确。西方国家的社会旅游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带薪休假制度而自然出现的大众化旅游现象,它体现的是公民均可获得享有旅游权利的公平性,支持并援助社会弱势群体。而中国社会旅游的提出是作为一种倡导措施,促进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工具,而后才会提升到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指数及社会福利的增加这一层面。二者都体现国民公平的旅游权利,强调对学生、低收入家庭、老人旅游以及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与援助。

随着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发展,平民、平等、和谐的大众化旅游是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除了在理论上进行社会旅游研究外,在实践上也应逐步探讨提高社会旅游的实际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国民旅游权利的带薪休假制度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包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带薪休假制度是社会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落实和完善国民的带薪休假制度,国民可以合理地安排个人的旅游出行时间,避开黄金周的拥挤,通过合理分配劳动时间和休闲娱乐时间,保障国民定期或周期享受带薪休假政治制度,既可以提高游客的旅游感受及旅游企业的旅游质量,同时大力促进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2.加大对公益性旅游景区建设并逐步走向免费

旅游景区可以分为商业性旅游景区和公益性旅游景区。在我国博物馆、城市公园等景区属于公益性旅游景区,加大其建设力度,增多参观浏览项目的优惠或免费开放,真正体现出国民的自由旅行权、闲暇权及娱乐权。公益性旅游景区由收费到设立免费日、直到完全免费,这是人类平等思想得以认同和实现的象征。

3.建立与国民公积金绑定的旅游补贴制度

为给弱势群体提供旅游机会,国家政府可以建立旅游券制度。旅游券的受惠对象为低收入劳动者和普通国民。旅游券受惠人可以以公积金形式将工资的5%~20%存入旅游券公积金账户,存期至少为6个月及以上。旅游券受惠人可使用的旅游券金额取决于受惠人所交公积金的多少,同时雇主要负担使用旅游券的20%~80%的费用。这种旅游券与国民公积金绑定制度既需要国家政府的援助同时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

4.建立与国民医疗保险卡绑定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是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因个人疾病需要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时提供一定比例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府为了减轻国民的经济负担相继出台了许多医疗保险政策及制度保障。将对国民健康有关的专项旅游项目的文娱活动费纳入国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体系的生活服务项目中,允许国民医疗保险卡有固定费用额度(20%~30%)用于支付社会福利旅游开支,通过社会旅游提升全民健康与休闲娱乐权利,通过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unziker,W.Social Tourism:Its Nature and Problems[R].No place :Internatio Tourists Alliance Scientific Commission,1951.

[2] Smith,V and H.Hughes.Disadvantaged familie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holid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1999,

(1):123-133.

[3] Philippa Hunter-gone.The perceived effects of Holidays-taking o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patients treated for canc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3,(5):183-196.

[4] Philippa Hunter-gone.Young people,Holiday-taking and Cancer[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249-258.

[5] 纪菲菲.社会福利旅游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0):54-56.

[6] 李辉.福利旅游的概念内涵和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09,(3):83-85.

[7] 王晓红.从经济旅游到社会旅游: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9,(8):55-63.

[8] 范业正.从生活福利与旅游富民看旅游民生[J].旅游学刊,2010,(7):10-11.

[9] 王德刚.旅游权利论[J].旅游科学,2009,(4):1-5.

篇5

目前我国大型的会展活动越来越多,并且会展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会展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会展行业不断的兴旺,会展教育已经满足不了会展行业的需求了,因此一定要加强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的培训。本文对会展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我国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

一、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会展行业的发展背景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自从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之后,我国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大型的展会。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3000多个不同类型的展览会,其展览总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总共创造了100多亿元的经济价值。全国性会展网络正在逐步的形成,并且正在迈向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中。目前我国会展经济收入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收入,尽管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家,但其收入和地位是完全不匹配的,因此我国一定要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

(二)会展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一些外企越来越看好会展行业的发展,国外一些较为发达的会展行业公司寻找与我国合作的项目。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因此带来了新的投资和投入,同时也有了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经营方式。但由于我国会展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我国展览场馆越来越多,但是其布局和结构并不够科学,同时还存在重复建设等现象。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导致一些企业把资金和精力放在一些比较细小的事情上,根本不注重去组织展览的观众,并且服务也不到位,使展览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目前会展行业越来越被国家政府所重视,每个城市都积极的发展会展行业,并且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我国会展行业专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会展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我国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会展行业整体素质。

二、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旅游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会展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并且一般都是从管理和经贸等专业转型过来的,同时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满足不了当前旅游会展行业的需求,因此一定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依照旅游会展行业发展的状态去设置高校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可以采取渐进阶梯式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适应旅游会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要在高校内设置与旅游会展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次,在对基础理论进行学习的时候,学校应该不断的安排学生与旅游会展行业进行接触,通过实践让学生知道一些旅游会展操作性的知识。最后,可以安排学生到旅游会展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更多企业文化以及工作技巧等,让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旅游会展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

我国教育部将会展专业作为目录外的专业,同时在一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试点,并且专业设置时间也很短,因此不管在师资上面还是课程设置上面都不够完善,根本达不到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我国旅游会展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兴岗位也在不断的出现,因此对旅游会展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面都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才瓶颈”等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旅游会展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并且要不断的完善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从而使旅游会展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有效的结合。

我国旅游会展学科还不够成熟,并且应用性也不够强,因此一定要构件科学的课程体系,这也是旅游会展学科建立的核心任务,同时高职院校要将课程内容落实到实践当中。旅游会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要将实践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逐渐的实现旅游会展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篇6

一、江苏智慧旅游发展背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旅游信息化开始步入“智慧旅游”时代。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目的。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将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我国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并启动了智慧旅游创建工作,国家旅游局部署了“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江苏省在《“十二五”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江苏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和发展模式。预计到2015年,初步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智慧旅游。目前,苏南和苏中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为解决试点中的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和降低成本,减少盲目投资、信息孤岛和技术混杂等问题,2011年5月,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扬州和镇江等7个城市建立了“智慧旅游城市联盟”,2012年5月,都同时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

目前,这几个城市正积极推进合作共建智慧旅游城市试验区,实现技术、项目和产业的集约化发展,逐步向城市群、区域性智慧旅游发展。

二、江苏智慧旅游建设现状分析

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审批同意江苏省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作为国家级,服务全国范围内的智慧旅游产业的平台和窗口,是智慧旅游的数据交换中心、运营维护中心、呼叫服务中心。目前,镇江市建成了“一个数据库,一个实体平台,一个虚拟平台”,构建了镇江智慧旅游的网络体系。在数据库建设中,由市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了“云神工程”,在建立镇江市基础数据库的前提下,又开展了智慧旅游的数据平台建设,已完成旅游要素基础性的数据。在实体平台建设方面,主要项目有大屏的海报机、实时监控系统等,实现了实时掌握每个景区的客流量,并在数据大屏幕的基础上,建成了调度中心和咨询中心。在虚拟平台建设方面,建成镇江智慧旅游虚拟平台,开发了镇江智慧旅游官方微信平台,实时更新的平台可实现微旅游、微服务。

南京是国内第一个是发展智慧产业的城市。“智慧旅游”是“智慧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南京市旅游园林局于2010年8月启动智慧旅游体系顶层设计规划工作,并于11月完成南京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的编制。2011年11月28日,南京旅游园林局召开南京智慧旅游一期建设成果会,展示了包括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南京旅客助手”手机客户端、乡村旅游营销平台等六大项目成果。二期项目有“自游南京――目的地旅游行程规划系统”“自游南京――第二代智慧景区管理与导游系统”“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漫游南京》交互式漫画等,并于2014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面向全国游客的“江苏智慧旅游卡”和广大游客见面。

苏州智慧旅游工作围绕“智慧苏州”建设,并于2011年12月通过了“苏州智慧旅游行动计划”,提出打造苏州旅游云计算中心;建立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监管等三大体系,逐步形成苏州“一云多屏”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和“一云多路”的旅游信息服务,架构起面向游客、面向从业人员、面向管理部门的智慧旅游工作体系。苏州智慧旅游代表性项目有尚湖风景区智慧导游游客助手、三维立体旅游电子沙盘旅游信息资源库、苏州市旅游局官方手机应用―姑苏style,苏州漫游卡等。

无锡作为“智慧旅游联盟”一员,坐拥物联网和互联网优势,提出“感知中国中心”理念,并制定了智慧旅游示范方案,将三网融合,建立统一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开通旅游手机客户端和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推进“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示范工程,引导旅游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完善旅游信息系统规划,提升旅游咨询服务功能。目前,代表性的智慧旅游项目有智慧旅游立体化营销体系,智慧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系统,智能旅游车辆配载平台,智慧餐厅O2O云平台,无锡旅游全程解决方案―DTD项目,江南民俗文化体验智慧中心项目。

常州于2012年10月正式启动了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常州公众旅游信息咨询与服务系统、公众旅游信息协同工作平台、旅游行业管理系统、智慧景区信息系统、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公安、工商、城管、银行、商家、旅游企业等现有系统无缝连接。在建设全市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同时,启动“智慧景区”“数字旅行社”和“智能旅游饭店”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底验收。

扬州将智慧旅游建设规划定位为1533工程,包括一个智慧旅游云平台,五大核心应用,三个管理系统和三个示范项目。其中,智慧旅游云平台包括一个综合门户网站、手机终端、应用集成工具、基础开发工具及语言翻译工具。五大核心应用系统包括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旅游一张图和旅游云呼叫中心。目前,主要代表项目有扬州城市旅游智能导引导览项目,扬州旅游营销中心电子商务平台,O2O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云平台系统等。

南通市为夯实智慧旅游基础,实施了8大工程:建立全市旅游行业文件交换平台;信息报送平台;健全了旅游电子政务系统;旅行社地接统计系统;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对南通旅游信息网进行了改版;策划开展网络电子营销活动;推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以上几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推进机构,统筹协调本地区智慧旅游项目的技术、应用、标准和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信息化在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对推动江苏省智慧旅游改造计划的开展,为全省智慧旅游全面发展树立了榜样。

三、江苏智慧旅游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智慧旅游成为旅游行业中的一个热点。智慧旅游的发展是一个涵盖多业态、多技术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复杂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智慧旅游的建设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规划、建设与运营方案、过程监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性的规范,以避免重复建设与走弯路,浪费资源。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集成、共享关系。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发展建设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那么,在智慧旅游建设中,政府应充当什么角色值得探讨。

根据国外已有经验,在旅游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两种倾向: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发展智慧旅游方面彻底让位给市场,由市场积蓄力量自然发展,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旅游业智慧发展。东方国家,以新加坡、韩国代表的东方国家则采取政府主导方式推出智慧旅游整体战略,形成国家和地方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协调市场主体参与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激励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智慧旅游跨越式发展。中国选择的是后者,政府充当主导角色,主要优势在于政府能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协调各方关系,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但对政府带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政府必须提出最佳的智慧旅游整体战略。

篇7

【关键词】杭州 智慧旅游 对策

近几年,随着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的移动设备层出不穷,这些数字化技术带来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作为信息密集型的旅游业,与数字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而智慧旅游就是将旅游业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产物,这种新型产物将全面改变旅游业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

一、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杭州于2012年首先“乐游游・手机导游”这款手机导游软件,是业内首款取代真人导游的手机导游软件,真正做到了移步换景、人到声起,杭州从此正式掀开智慧旅游的浪潮。随后构建了一系列的公共智慧服务体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由IBM公司支持改造的黄龙智慧酒店,它建立了全方位的酒店管理系统和RFID等智能体系,堪称中国首家顶级智慧酒店,这无疑是对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具有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于2013年推出的“西湖游览网”,为游客预定门票和住宿、餐饮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杭州智慧旅游推上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杭州的智慧旅游还得到了一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像萧山“物流e通”,通过配货平台和智能手机对物流货源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物流司机、中介以及货源企业的三方智能化应用;而“基于无线数字电视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无疑是游客们的出行宝;另外还将公共自行车亭升级为公交智能便民服务亭,不仅能查询自行车租还记录,而且还可以24小时售卖食品和饮料,并支持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机票预订等多项功能。据杭州市政府的规划,未来两三年内,会进一步将智能便民服务亭扩充到3000个左右,让“智能公交点”遍布杭州。

二、杭州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杭州的智慧旅游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与杭州旅游特色相匹配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黄龙酒店也只是停留在较为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上,酒店内部没有全面实现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及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缺失等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杭州的智慧旅游建设存在概念理解上的片面性,没有从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出发,智慧旅游科技研发和实施技术力量方面十分薄弱,由此导致智慧旅游的建设不符合建设标准,盲目跟风、概念炒作,将智慧旅游建设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混为一谈。

三、杭州智慧旅游的对策探讨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杭州的智慧旅游建设还只是处于最初的萌芽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根据杭州的旅游资源特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规划具有杭州特色的智慧旅游之路:

(一)依托资源特色,创新智慧景区服务系统

杭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杭州西湖,因此,杭州可以把西湖当做示范区,推广智慧景区服务系统。智慧景区服务着重于建立创新型信息服务方式,打造新的智慧旅游手段,力争为游客提供安全及时、多方位、人性化的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智慧导览:可以在景区设置广告栏或者多媒体服务终端机,用来旅游资讯,方便旅客自行选择所需信息;还应配套建设多媒体展示系统,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来展示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等景观,给旅游以立体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智慧导购:支持在线预订购买门票,并采用电子门票的形式,配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此外,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应也能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

(3)智慧管理:视频监控全面覆盖景区,监视界面图像在各种显示设备上显示,并能进行各类操作,如具备闯入告警功能;实现入口人流技术统计管理、出口人流技术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等人流监控功能。

(二)强化技术应用,发展智慧旅行社

杭州旅游局应加强与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等的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技术支持,积极引入高新技术,加大力度发展智慧旅行社。智慧旅行社应具备信息收集、资源采购和产品销售以及游客服务等功能,通过收集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包括景区介绍、饭店和交通工具以及保险等信息;然后对这些旅游产品进行在线宣传和展示,提供在线预订和交易的功能,实现多渠道销售,最好可以提供电子咨询单和预订单,实现电子合同管理;最后还应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呼叫中心服务,接受游客的咨询和意见反馈,为游客提供人文关怀。

智慧旅游的根本在于以现代化的方式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其中,用户体验是当今信息化应用盛行下较为重要的因素。作为新兴的旅游发展概念,杭州智慧旅游可以立足于游客们的体验和评价,并且以之为根本,致力于打造出紧贴时代需求的旅游方式。因而,杭州智慧旅游建设可以把游客作为建设工作的重心,不断对旅游服务的相关技术型应用进行创新,把游客的旅游行程和消费习惯及过程作为改进的线索,开发出更新的智慧旅游终端,提供游客无线上网条件、现代化的支付平台及导航定位服务等。

虚拟旅游服务系统也是杭州智慧旅游可以考虑开发创新的项目之一。杭州智慧旅游在考虑技术应用方面还可以联合当地其它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和部门,将旅游交通、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观赏、旅游休闲和旅游购物等连接成紧密的产业链,和文化、医疗、交通灯紧密配合,建立现代化的旅游信息库和资源平台,为四面八方的来访游客提供便捷、人性化的现代贴心服务。例如,现代游客习惯于应用手机APP,实现网上支付、交流、信息查询、交通等,杭州智慧旅游可以把游客的用户体验作为建设中心,以技术为硬件,实现游客体验软环境的改观和创新。加以现代人的无线网泛在学习习惯,可以以此为输入点,向游客们推荐杭州当地的文化及特色,以旅游推动文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当地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

(三)立足商务度假市场,实现酒店智能化升级

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应关注于配套建设,其中商务度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重要,因而,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还应立足商务度假市场,实现酒店智能化升级。

一方面,在促进酒店智能化升级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如今,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景区,酒店业的发展景况良好。无论是服务还是质量,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众多连锁酒店考虑到游客们的行为习惯,提供百度糯米、美团等信息搜索、支付及用户体验反馈等功能。这便是酒店业信息智能化的体现之一所在,方便了游客们的游行,是智慧旅游的印证之一。

另一方面,杭州智慧旅游应当在夯实基础之上,立足于商务度假市场,进一步统筹发展。例如,杭州的黄龙酒店在智能化服务方面较为突出。杭州的智慧酒店仍应以黄龙酒店为指导范本,结合杭州旅游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杭州智慧酒店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杭州智慧酒店的发展方向,为杭州智慧旅游提供硬件设施的有力支持。为了进一步促进杭州智慧旅游领域里的智慧酒店模块的发展,而对类似于黄龙酒店的初级智慧酒店,应进一步实现智能系统升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信息智能终端等技术,使游客在酒店内可以自动感知各类旅游信息,实现酒店内的“食宿游购行”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高度智能化。同时,酒店商家应当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研究现代游客的行为习惯,升级酒店的各项服务,让智慧酒店更加“智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和我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必将带来整个旅游产业的全面革新与提升。致力于建设杭州的智慧旅游,必将带动杭州旅游经济的全新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智能化转型。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虽然进步较大、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为了促进杭州智慧旅游的发展,更多的研究学者需要加入到对智慧旅游开发应用的研究队伍之中。本文笔者从景区智慧服务系统、智慧旅行社和智能商务度假市场三个方面对杭州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发展思路,希望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杭州智慧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

[2]蒲涛.试析智慧旅游的应用与改进[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2).

[3]冯珍,王程.智慧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竞争企业的进化博弈[J].贵州社会科学,2014,(3).

[4]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

篇8

引言

为推动经济带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广西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篇章。桂林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延伸区,更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旅游胜地,肩负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最好的经济增长点,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旅游,打造全新的、智慧的旅游模式,推动珠江-西江旅游经济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界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王辉、金涛等人(2012)定义:智慧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通过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获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让人们能够据此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等效果。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海量的旅游信息集中起来,通过云服务终端,为游客、管理者等提供旅游相关服务。因此,智慧旅游模式可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即云计算中心;旅游信息服务端、使用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网络。

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并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部署。自2010年起,北京、南京、苏州等城市率先掀起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浪潮,开始建设“智慧旅游”项目。旅游产业信息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使旅游产业与信息产化高度融合,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旅游城市加入到发展智慧旅游建设的队伍中。

(二)打造桂林智慧旅游城市

2013年8月,桂林市入选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正式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根据《“智慧桂林”总体规划》要求,桂林市以智慧旅游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打造城市旅游智慧化发展的新模式,加快桂林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桂林打造成广西首座智慧旅游城市,从而提高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核心竞争力。

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攀升,据《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5》统计(表1),2010年至2014年间,桂林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有较大增长。

据桂林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庆黄金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56%,实现旅游收入17.03亿元,同比增长15.69%。要想打造桂林旅游专属名片,首先要将“智慧旅游”摆在核心地位。这不仅要求将旅游在数量上进行提升,更要求在质量上突破成效,借助物联网与信息化平台,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

本文首先建立“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桂林旅游智慧化程度,打造新型智慧旅游城市。

二、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于传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丛艳国、冯志坚(2004)深圳塘朗山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对郊野公园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制订了由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3个方面组成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资源的整治与开发提出建议。王丽(2014)从旅游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建立了硬竞争力、软竞争力2个方面组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关于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张凌云(2012)提出了建立在资源配置层、数据采集层、业务应用层、客户感知层四层模型之上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刘利宁(2013)从智慧旅游硬件支撑指标体系、智慧旅游综合应用系统指标体系、智慧旅游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涵盖面广的智慧旅游评价体系。王恩旭(2014)构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硬件支撑、环境支撑五个方面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

本文主要对张凌云及刘利宁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整合,提出从资源配置、旅游服务、客户感知三个方面入手,细分为七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以下智慧旅游评价指标模型(表2)。

(二)指标解读与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根据智慧旅游指标体系,对桂林智慧旅游现状分析如下。

1.旅游资源数字化:2014年为“桂林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及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建立了旅游公共信息平台、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系列举措。通过传感器及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及景区全方位监测,具体的,全市旅游景区“天眼”系统全面启动,通过“天眼”,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景区的人流、车流,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导游服务;为了推M景区智能化建设,发起了“壹旅游”项目,并于广西首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桂林王城・独秀峰景区进行四维航拍;对桂林象鼻山、阳朔西街等10个知名景区景点全面覆盖4G网络,并在中山路、两江四湖景区等区域铺设了超过1万个WIFI设备点,供游客免费试用。据统计,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来自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的旅游预订量占近80%,相比去年黄金周,手机客户端的预订人数增长数倍。

2.旅游交通智能化:桂林交通部门对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设备进行升级,应用GPS、LBS等导航地图技术,对桂林市区及各大景点路段进行智能化监控,对车辆行驶信息进行追踪,为车辆提供导航服务,提供自驾安全保障;完善了智能公交系统,推出桂林移动掌上公交应用,全国无线城市用户,可通过无线城市客户端使用掌上公交业务查询桂林市公交车运行情况,获取市内公交到达各景区路线、实时位置,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推进城际交通一体化,随着衡柳高铁和贵广高铁相继建成,桂林实现“一城九站”格局,拥有桂林站、桂林西站、桂林北站等9个火车站,不少旅游景点与高铁车站直接衔接,并形成南宁、贵阳、广州、长沙等省会城市三小时城市圈。

3.旅游酒店智慧化:桂林已吸引了喜来登、香格里拉、维也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入驻,以及Club Med、乐满地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度假世界,集养生、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为不同旅客带来不同的居住体验。 除连锁品牌精品酒店外,桂林民宿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高,阳朔的酒店及民居旅馆网上预订功能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批个性化民居旅馆和特色精品酒店通过网络营销形成稳定客户群,为中国民宿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万达更是以240亿元投建桂林万达城,结合商业地产和旅游文化产业,涵盖了购物中心、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等多元化项目,带动桂林旅游与文化、商业产业相融合,打造智慧桂林旅游新模式。

4.旅游管理智慧化:为了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完善管理体系,设立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专门负责桂林智慧旅游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各项目的顺利开展,整合全市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公共服务等公共资源,并与政府、旅行社合作开发线上导游服务平台;为提高桂林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统计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旅游统计数据质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培养数据智能化处理人才,掌握旅游数据进行统筹;并对景点娱乐项目、票务部门进行规范,防止行业间恶意竞争,促进桂林旅游行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5.旅游信息智慧化: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桂林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和桂林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终端体系,在全市推广运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各大景点均在互联网上设立了门户网站,并及时有效信息,便于游客了解景点实时动态,并推出“桂林旅游”微信平台和“桂林随身游”APP,加快推动了旅游线上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等服务。

6.旅游购物智慧化:桂林旅游发展改革委积极与阿里、携程等国内知名电商缔结战略合作关系,推出网上订票等服务,在景区内也可直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餐饮、住宿等消费的支付。尤其是桂林旅游与阿里旅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阿里旅行强大的线上平台和品牌影响力,建立“淘宝网桂林旅游官方旗舰店”、“码上游”等桂林旅游应用系统,构建先游玩后付款的信用旅游体系,开创全新的旅游模式,并成为与阿里旅行开展“未来景区”城市战略合作的首个国内城市,将为桂林所有景区提供信用游、扫码支付、地图导览等“未来景区”全线产品,助推桂林“智慧旅游”升级。

7.景区体验个性化:在第五届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桂林市旅游局在旅博会展厅内设桂林智慧旅游馆,全面展示桂林旅游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态势,到场市民及游客亲身体验各种智慧旅游项目。为了使更多游客拥有线上体验,在桂林火车站设置了“桂林旅游高铁服务站”,游客可在站内体验“网上游桂林”:通过运用先进的3D虚拟旅游展示、智能旅游终端等技术手段,提供吃、喝、玩、乐及风景名胜等实时、互动旅游资讯。并积极引导、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馆类旅游企业与携程网等知名旅游网站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推出各类应季旅游、主题旅游和自助旅游产品,安排个性化旅程。

三、桂林智慧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打造桂林智慧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资源配置:桂林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流动人口多,相对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难以承受人口扩张和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城市及景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较低,尤其市区通往阳朔的桂阳公路正在紧张施工阶段,造成交通拥堵,给市民游客带来极大不便。加上信息化水平的落后,新兴技术仍在探索与试行阶段,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低,存在大量移动盲区,影响智慧城市进程。

2.旅游服务: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运用领域仅限于个别先进企业,尤其在管理、医疗等部门间,试点少,普及率低,不能运用智慧设施与旅游相结合。除此之外,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大多由各部门自行建立,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对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政府也无法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指挥各部门协作。

3.客户感知:虽然在现在的旅游活动中,线上交易已成为主流,但是,对于选择团队游的游客来说,旅游线路仍以低端观光游为主,无法满足每个游客的需要,用户体验较差;而对于选择自由行的游客来说,线上旅游信息、商品、服务过度泛滥,没有健全的体系约束,整体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

四、桂林智慧旅游对策与建议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的建成将惠及政府、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多个主体,针对桂林旅游发展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合作机制:桂林旅游局应加强与城市实施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信息设备资金投入,升级基础设施系统,增加信息设施覆盖率,增强城市精准化运行管理;积极与企业合作,引导桂林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智慧旅游的专项技术研发,鼓励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开展智慧旅游服务革新;为景区提供智能服务、数据能力、营销平台等整体方案,实现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借助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便利,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动,实现跨省交通一卡通;旅游部门要与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以及当地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智慧旅游体验基地,开展智慧旅游课题研究,进行智慧旅游技术研发,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推广智慧旅游理念。

2.旅游服务改革,加强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在政府统筹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产业,转变服务行业发展方式;加快物联网产业建设,结合新兴产业资源,提升物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云计算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将云计算用于旅游服务行业,扩大云计算的运用范围;加强大数据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数据挖掘分析为中心的商业智能新模式,推动大数据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打破行业壁垒,以智慧旅游为契机,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拓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态。

篇9

黄冈市在2007年获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作为后期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2014年,为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智慧旅游年”的工作部署,湖北省旅游局决定在黄冈以及黄冈辖区内的罗田县等市县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工作。在落实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大背景下,与黄冈有相似情况的中小型城市占多数。因此,以黄冈市为例,选择智慧型旅游目的地构建工作为研究对象,以黄冈市及下辖各县区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为依托,探析中小型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的落实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黄冈及国内其它旅游目的地的智慧旅游落地建设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二、相关研究概况

(一)智慧旅游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指尖游客数量的增加、散客自助旅游方式的流行,智慧旅游日渐成为我国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我国对智慧旅游的研究方兴未艾,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相较于智慧城市概念阐述的深入与完整,体现了智慧旅游研究尚处于初级探讨阶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智慧旅游的学者视角依次由技术应用、管理变革、发展理念、运营方式到信息服务,关注的主体包含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游客。智慧旅游的核心应该在于能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个性的、泛在化的信息服务。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尚处于相互融合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智慧旅游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已经超越了传统“面对面”的服务方式。随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果的日益关注和重视,智慧旅游必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助力催化剂。

(二)智慧型旅游目的地

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还是集中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应用价值与对象、建设与应用、发展的不足等方面。对于将智慧旅游落地到旅游目的地建设智慧型旅游目的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外的学者在探讨旅游目的地与智慧旅游之间的关系时,研究更多的是如何设计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描述旅游轨迹和进行预测的指标研究、以往旅游目的地经历对游客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为游客设计旅游决策推荐系统等,比较倾向于运用信息技术反馈的信息来研究旅游者的行为规律。由于旅游发达国家与我国智慧旅游发展起点在技术应用水平和旅游市场环境背景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研究的重点内容各不相同。由于至今尚无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先例,笔者在参照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及对现实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型旅游目的地是在“智慧地球”向“智慧城市”转型这一大背景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抓手和着眼点,通过运用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集成,开发智慧软件和网站,对城市中的旅游热点区域优先进行智慧旅游建设,为游客、运营者和旅游管理者提供便捷的、个性化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黄冈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自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的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战略目标,黄冈市旅游局积极响应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尤其是2014年湖北省旅游局在黄冈市及其管治下的罗田县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工作的决定,将黄冈市智慧旅游建设落地工作推入了一个新的。虽然黄冈市有“掌上游”、“一票通”和“1133N”项目等实施内容,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某些下辖县还没有建立旅游局官网,其他网络营销方式匮乏,距离“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敲定、一厅全看”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黄冈市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还存在的不足和提升空间,如发展观念比较落后、建设主体比较单一、对游客需求缺乏了解、建设标准缺失等。

四、黄冈市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应用研究

(一)提升构建主体观念

只有先进的发展观念,才能科学指导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国内外成功的建设经验表明,提升建设主体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要改变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等同于网络营销的落后观念,各县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多组织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经验交流、学习考察、讲座培训、论坛讨论等活动。思想观念是否跟上智慧旅游的发展步伐,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在未来信息时代旅游市场竞争中的角色和地位,也关系到旅游产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因此,提升观念是建设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关键。

(二)调整建设主体结构

张凌云将智慧旅游的多利益主体模型的角色关系总结如下:政府与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G2E)、政府与旅游者关系(G2T)、运营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E2T)、政府与区域居民与运营企业关系(G&R2E)[11]。首先,对政府而言,统筹协调本市“智慧旅游”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其次,从企业层面而言,要将智慧旅游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方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进程中来。只有在全新的智慧旅游系统平台上,企业才能够充分展示形象和高效提品,加快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放大对旅游综合效益。

(三)紧随消费市场需求

旅游者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和关键体验者,其在旅游地的个性化定制和多元化消费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及他们在信息平台上的判断评价,是检验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成果的根本标准。因此,智慧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必须以旅游者为中心,时刻关注其需求变化,以旅游路线、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为线索,在总结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预测其发展趋势,据此进行智慧旅游项目创新设计,建设智慧旅游终端系统、专业网站、手机软件、平板电脑软件、导航定位等服务系统,将交通部门、住宿部门、餐饮部门、景区景点、商场购物和娱乐康体等旅游目的地主要相关部门纳入到建设范围内,为游客提供个性、多元、便捷、安全、绿色的旅游信息服务项目,呈现给游客完美轻松的旅游体验。

(四)确定建设标准

尽管拟定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标准应用于建设实践之后,但是能够给建设过程以指导和建设成果以评判。可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规范,尤其是参考研究比较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如IBM智慧城市评估标准和要素、欧盟中等规模城市智慧排名评价指标、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南京市信息中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智慧台湾绩效指标等;同时需要对智慧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引以参考的建设体制、团队治理方式和绩效考评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形式的规定。因此,标准体系不仅描绘了预期的建设蓝图,还应具备评判体系实际操作指导性。

篇10

关键词:智慧旅游城市;张家界;策略;动因;支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233-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lligent Tourism and intelligent tourism city has become a trend in tourism industry,and many tourism cities have carried on construction renovation.The paper begins with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ities in China,discussing the reasons of intelligent tourism city an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and taking Zhangjiaji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relevant counter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tourism city.

Key words: intelligent tourist city; Zhangjiajie; strategies; motivation; supporting technical

1 引言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业也逐步由信息化旅游转型为智慧旅游,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就是走“智慧旅游”这条道路。早在2008年“智慧地球”这个概念就被IBM公司率先提出,此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等理念也相继出现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延伸与发展,是高科技和智能的旅游信息化。以满足个性化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智慧推荐和相关旅游配套解决方案为最终目的的“智慧旅游”,贯穿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六要素的每个方面,充分最大化的发挥了旅游资源的效益。旅游业及其相关的配套行业的资源通过“智慧旅游”的平台得到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链和旅游组织协会的关系;然后再运用现代的技术通讯手段,使涉及旅游的各方面信息得到充分的传播和运用,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业的转型优化发展。

张家界市作为优秀的旅游城市应抓住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城市,逐步消除旅游资源中信息不对称。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加惊喜的体验,提升游客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张家界市应该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旅游产业链涉及的各种旅游资源和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旅游管理的数字化。从而使整个旅游业焕发出新活力和经济增长点,建设更具有智慧性,效益性,整合性的旅游业。

2 智慧旅游建设运用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到我国的旅游业,并未达到大规模的普及,大多只应用于中外合资的企业中。1999年携程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旅游“电子商务”时代。随着2001年国家启动“金旅工程”,是国家实现旅游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整合旅游信息资源与旅游城市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深度协调和衔接,将旅游业发展成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2010年由江苏省镇江市提出,并率先开展“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活动。2011年10月,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信息"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5月,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厦门,苏州,黄山等18个城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我国在2014年开展了主题为“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这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旅游涉及的配套建设。

3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动因

3.1 城市转型的需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自然资源耗损量将越来越大,有可能导致枯竭。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环境破坏,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所能承载的容纳力将会聚缩。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攻坚期,发展与挑战并存,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也相继出现各种问题,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开发自然资源,在保证开发的同时做好当地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此次论文写作目的之一。所以要解决不断出现的"城市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必然要选择的道路。

3.2 自助游已成旅游主力军

随着旅游业的空前繁荣,游客自行安排意识的日益增强,游客的消费理念也正在改变,交通的便利和互联网的成熟,使散客自由行成为了一种潮流,然而我国旅游城市还停留在团队接待的模式上,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在欧美主要旅游国家的成熟的旅游体系中,自由行旅客占到客源的三分之二以上。接待散客的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实力的重要标准。所以我国旅游业急需进行智慧化转型,打破信息化壁垒,与国际化的旅游信息标准接轨,为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使旅游市场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建立通畅的旅游信息网络和高品质的旅游信息服务支持,将其建成高满意度的现代服务业。

3.3 国家大力倡导智慧旅游

2009年国务院就《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41号文件指出我国旅游业的两大战略目标是将其发展成经济支柱型产业和高满意度的现代化服务业,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之智慧旅游所需要的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技术,智能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等物质基础已日渐成熟,在技术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双重促进下,智慧旅游势必会给整个旅游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和新的有活力的发展道路。随着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不断前进,信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集成,更加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的旅游服务业。

4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撑技术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需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和大数据等多种“智慧旅游”先进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结构,和政府管理的应用,将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高度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来满足游客来满足游客在旅行前的规划和安排,旅行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旅行后的评价和反馈。具体来说,其支撑技术有以下几种:

4.1 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提供方便的随时的共享的计算机资源服务。智慧旅游的云计算侧重于将海量旅游信息进行整合并将其储存数据中心,供旅游者获取,存储,处理,交换,查询,分析,利用各种旅游应用,如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支付等。充分利用和共享社会资源和旅游资源使资源得到集成和优化。

4.2 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射频辨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瞄器等信息传感技术设备,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对象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形式。在旅游业应用中可以将物流技术应用景区安全管理,客流及时测定,游客消费行为研究等方面。作为游客进入物联网的景区,通过游客手中的移动手机终端定位游客位置,随着游客的移动,实时播报景点信息。

4.3 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信息技术的旅游应用从个人计算机为中心向携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旅游者为中心发展,体现了以散客为服务对象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将极大改善旅行体验和品质,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

4.4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使电脑生成三维的模拟现实,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让使用者身临其境。对于旅游业商家来说,利用虚拟技术来展示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和归属感。

4.5 大数据

旅行大数据建设可建设旅游信息的海量收集,处理和存储的需求,实现各类旅行信息的查询。能为游客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服务;为旅行机构各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满足相关旅游机构的管理需求,来规范市场的运作。如,利用大数据预知客流趋势,相关部门可提前做好疏导工作准备。利用大数据推断游客的喜好,开发符合习好畅销的产品和服务。

5 张家界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5.1 张家界市进行智慧旅游城市的进展

张家界作为优秀旅游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倡导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号召,将自身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托型的传统旅游业向现代化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智慧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张家界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总体架构大致是由一网――张家界旅游资讯官网,两平台――行业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一终端应用――张家界官方旅游App组成,再结合张家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规划,符合张家界市实际转型需要,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甚至是整个旅游城市的发展。

早在2009年张家界市森林公园与大学合作进行了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之后依据规划完成了一个旅游门户网站(张家界森林公园官网),两个内部信息网络(景区管理内部局域网和景区互联网)建设,并实现了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以及平安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目前,防火监控系统已接入湖南省防火办信息平台。

2013年9月29日,张家界市旅游局和中国电信集团签订了关于张家界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旅游官网平台项目》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电信集团要协同张家界旅游局在张家界市的旅游网站,移动终端App应用,内部行业管理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

5.2 张家界市建立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议和措施

5.2.1 建设智能旅游系统

张家界市对智能旅游系统建设规划可以简要概括为“一库,两端,三网”。“一库”指的是大数据中心库,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中心库是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社交网络每天更新个人信息,帮助游客处理各种由移动终端所产生的图片和视频等个人信息,实现个人资源的实时的分享,增加游客的互动性。“两端”指的是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可以向旅客提供各种旅游的信息咨讯及相关服务。可帮助提前制定自己的游览计划,进行网上购物,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客户端主要是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和公共服务终端进行旅游信息搜集的旅游政府,企业和个人。现在的携带客户端的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pad等。“三网”只要是指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使其客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达到物物相连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目的。互联网,移动信息通信网4G,蓝牙,Wi-Fi旅游信息等技术,把电脑,智能手机,电子显示屏以及其他终端电子产品等融合在一起,为游客获取旅游在线网络支持与信息交换服务。

5.2.2 政府支持为主力,多方共同协作

将张家界市建设为智慧旅游城市,是能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服务业向更高层次转型,摆脱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继而出现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开创更高更开阔的旅游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涉及太多的行业,相关机构和相关利益体,因此只有由政府牵头形成主力,然后带动全民参与,然后全力以赴,进一步汇集全市资源,促成张家界市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5.2.3 优化优秀人才保障体系

张家界是要在人才引进,资金保障和科研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应出台有力的鼓励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要创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投资中心,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研发支持等保障体系。

5.2.4 制定旅游信息标准

加强张家界市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保障智慧旅游建设中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张家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标准应该与国际接轨,参考国内各地区在制定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标准的优异之处。国外先于我国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其中不乏优秀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我们应该予以借鉴和学习,并将其运用自身建设中。国内的旅游发展十分繁荣,但由于各旅游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各省设定的内部考核标准不同,往往出现同一级别的景点,但旅游服务却有着十分大的差距,张家界市应取优秀的“智慧”建设城市加以学习,促进张家界与各地区的相互学习与良性竞争。

制定旅游信息标准,与国内,国际标准衔接,争取数据的交互。为旅游行业的管理提供智慧化,标准化的平台。

5.2.5 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张家界市进行智慧旅游建设,增加建设和提高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第一,实现全市无线覆盖。无线城市是支持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载体,游客在张家界市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旅游的信息,给终端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所以实现全市无线覆盖对自助游客来讲是十分必要的,也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城市满意度的重要考量标准。第二,开发张家界旅游手机客户端开发,大致应该包括“导游”,“导览”,“导购”,“智能推荐”4个模块的功能。能帮助游客GPS定位导航到目的地,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网上旅游产品的购物。张家界已开发出几款自己的旅游APP,但只是张家界某一个景区的APP,并没有进行集成,相关功能的实现不完善,有待提高。第三,实现旅游一卡通,能满足旅客在张家界市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需求并得到相应的游客折扣,是全市旅游产品的形象和优惠体系标志。

6 结论和展望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未来大势所趋,张家界通过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从旅游企业角度,能逐渐做到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品质,提高对游客需求的响应能力,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从政府角度实现旅游管理模式的转型,由被动化主动,运用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进行过程管理和实施管理。从旅客角度来看,利用移动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自身所需的相关旅游信息,提升旅游好感度,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海霞. 昆明智慧旅游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5:25-30.

[2] 张有山,刘岳峰. 秦皇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探析[J].区域经济.2014(12):1-2.

[3] 迟紫境. 优秀城市的转型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14-15.

[4] 余洋. 旅游电子商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