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生活;现实境遇;生活世界;本质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物质的丰盈并没有随之带来生活的完全幸福。由于受科技工具理性和资本的逻辑伤害,人们一直赖以生存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天然合理的,人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被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单纯地功利化和工具化。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考问,为此,“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唤应运而生。“回归生活世界”实质上就是向人自身回归,把一切属于人的内容和意义都归还于人。当下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回归生活世界”的一种应答。
一、低碳生活的内涵厘定
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在生活领域里的一场变革,也是对生活世界的本真回归。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碳生活?时下学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的生活;[1]另一种认为低碳生活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模式;[2]还有一种认为低碳生活是简单、简约、简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3]虽然这些表述有所不同,但对低碳生活认识的主旨却是一致的,表明了低碳生活是一种以“低碳”为导向,要求节约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由此,低碳生活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经济性,这是低碳生活的评判标准。低碳生活在本质上要求简约。倡导简约生活,反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便利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少用或不用高碳商品,节约使用、循环利用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可持续性,这是低碳生活的发展要求。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遵循的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消费模式。这种生产消费模式是以资源消耗型消费和环境污染型消费为特点的,具有不可持续性。低碳生活就是要摈弃生活中种种不合理消费,着眼于人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代内消费和代际消费的公正。三是和谐性,这是低碳生活的价值目标。表象上,低碳生活是基于对环境、气候的认识,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深层次,人与自然矛盾的实质体现了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内在的不和谐,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自身;同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自身的变化和发展又通过物质利益关系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当下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遮蔽了对人的生存意义以及生活目的的追问,使得多元的、具体的生活世界因人类无止境的物欲变得片面化。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低碳生活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的关系基础上,明确生态自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本根性。“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4]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离不开自然界。自然不但提供人类物质需求,同时也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地方,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使人精神愉悦、身心健康,最大范围地调动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反之,人就会陷入空幻乃至错乱的精神状态之中。 同样,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成员,自然界因人类的存在而被赋予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具有自身独立运行体系。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系决定了二者和谐互动的伦理诉求:一是自然具有自身内在承载界限,人类实践活动不能跨越这一界限,否则就会招致自然的报复;二是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成员,人和自然环境都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生活从关注生态平衡、关注人的生命和生活出发,反思生活中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要求节约资源能源,尽可能循环利用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生活是一种有生态道德的生活方式。人性即道德,不但人与社会之间需要道德伦理的维持,同样道德也应赋予自然其他存在物。生态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5]生态道德是完美人性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有道德生活的必然要求。由于自然与人不一样,自然处于静默状态,这就要求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的人,将道德赋予其他生存物,主动担负起维护整个生态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职责。低碳生活要求关注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自然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均衡生活行为的标尺,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变不合理消费为低碳消费,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低碳生活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致的,低碳生活的目标是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低碳生活倡导节俭生活,目的“不是节俭或节约生活,而是节制欲望 ,约束不必要的或超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 ,使生活消费不偏离生活目的本身”。[6]换句话说,是对当前不合理生活方式的纠偏,调整人对自然的物质占有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低碳产品来实现。由此可见,低碳生活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创建的过程。一方面,人对自身生产活动的自我调节,使生产活动符合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人按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主动建设,使生态环境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凸显,“低碳”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一个生僻的学术词汇成为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概念。低碳生活目前还处在起始阶段,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低碳生活要成为其行为准则还面临着种种阻力。当下低碳生活的这种现实境遇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一是积极主动型。这类人具有很强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关注生活中的碳排放,不仅自己努力减少碳排放而且向他人宣传,但目前他们还只是低碳生活的少数。二是实用型。这类人公共意识不强,他们的低碳化生活主要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很难理解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类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期形成的节俭生活习惯使然,另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公共利益往往不管不问。三是理论型。这类人思想上理论上明确人—社会—自然是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认为有必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很难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四是随意型。这类人对“低碳”、节能减排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似懂非懂,“低碳”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时尚”或者“一时性起”,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五是全然不顾型。这类人认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与自身无关,意识深处奉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自然应该为我服务,人主宰自然是必然的、无可指责的。行动上我行我素,他们或是为炫耀财富、显摆身份,或是为“面子工程”等肆意浪费,高碳排放仔细分析形成低碳生活现实境遇后几种的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低碳”意识不强。目前,民众对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普遍存在疑惑:全面实现低碳生活离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否太过遥远,普通民众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现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降低?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7] 受种种疑惑影响,再加上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当公共利益遭遇私人利益时,人们就很难从生态利益的角度作出理性选择,对公共物品需要“人人有责”时,往往最后会演变成“人人都不负责”。
其次,炫富意识作祟。改革开放让国人富裕起来,但是国人好面子、讲排场、爱显摆的特性也暴露出来,尤其受消费主义影响,奢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充斥着人们的消费领域,颠覆了人们的消费理念。部分人眼里,大肆消费成为一种荣耀,节俭被嗤之为寒酸。这种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消费助长了社会不良消费之风,阻碍了低碳消费。
再次,大众传媒的泛物质化宣传。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大众传媒已经被架上了资本的马车,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当前,传媒宣传更多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消费习惯成为某种成功符号和标志,成为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传媒宣扬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渲染国内新富阶层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宣传各类奢侈品消费,客观上诱导并刺激了人们对各类物质享受的欲望。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进一步颠覆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混淆了人们的感官世界,影响了低碳生活的施行。
最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属于民众私人领域的生活,主要靠民众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民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也有人担心倡导低碳生活与当前我国的经济消费政策不符。因此,往往出现生活中低碳行为不能及时得到政策法规的扶持。其实,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消费领域的变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经过消费者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
三、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低碳生活的现实境遇削弱了低碳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功能,造成“孤芳自赏”的尴尬场景。破解疑惑、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把握低碳生活的本质要求。
二战以来,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引起西方哲学界的高度关注。“生活世界”就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现象学大师胡塞尔首先提出的。胡塞尔基于对现代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的认识,试图在现象学的视域内实现常识、哲学和科学层面生活世界的融合,从而为解决欧洲出现的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提供一个真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胡塞尔只是从现象学的意义上理解生活世界,因而他的生活世界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缺乏现实依据。尽管后继者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等丰富了生活世界的内容,在批判现代性基础上试图唤醒人们的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识,但是他们没有抓住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把实践活动排除在生活世界之外,这就使得他们的生活世界失去了应有的现实性,因而也无法真正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对此,马克思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活世界”的概念,但在其哲学思想中常用“能动的生活过程”、“现实生活过程”、“日常生活”等概念来指称现实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其价值旨归。在马克思看来,生活世界是具体而又现实的,实践是生活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源泉。马克思以实践为立足点,彻底摈弃了以往对生活世界的唯心的理解,认为实践是人向自然和自然向人的双向生成活动,它塑造着人与自然的现实性,并使“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达到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在其中生存、交往、创造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因此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人的生存方式。[8]
现实中,作为低碳生活的本质,“回归生活世界”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共同价值理念。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定了相关环境责任原则,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英国政府率先提出实行低碳经济的主张获得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首先,低碳生活不是抑制而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是削弱而是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低碳生活促使人们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待人类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明确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低碳生活通过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曾几何时,幸福被认为是享有富足的物质生活,然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意想的幸福生活,人们的幸福指数不升反降。低碳生活重新诠释了幸福概念,表明了衡量幸福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不仅仅包括物质因素还包括人际关系、生态环境、生活休闲设施等。低碳生活表达了这样一个事实:物质生活应该与自然承载力平衡,一个人的物质享受不能对他人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低碳生活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并非遥不可及。诚然,现实中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需要经受时间考验,比如,价值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产业链的调整等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低碳生活不是一个纯理念的生活模式,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每个人都是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因为对每个普通人来说,低碳问题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而不是一个能力问题,生活处处可以“低碳”。当下,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时期,正是能源资源利用高峰期,处理不当,生态危机问题就会激化。民众是低碳生活的主体,没有民众的支持、贯彻实施,低碳生活就是纸上谈兵。
再次,低碳生活的倡导和实施,离不开政府这个载体。因为政府是推动低碳活动有序运转的有力保障,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引领民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针、政策推动环境教育,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建立低碳社会的民众参与机制,实行信息公开,让民众积极参与、监督;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民众按低碳要求调整生活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向民众提供一些实现低碳生活的信息服务,通过出台一些政策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进行引导。这对每个人都自觉地“低碳化”生活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转贴于
因此,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而不是完全摆脱现代生活方式、摆脱工业技术的“干扰”、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它要求在政府的引领下,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生活中“高碳”的现象。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普及低碳意识,塑造生活未来。低碳意识不仅仅限于节约用水、电、气等感性生活层面,而且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因此,低碳意识的普及首先必须明确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共生共进关系,反对只向自然索取或在自然面前“无力无为”的做法;必须承认自然生态价值,辨证对待自然界的消费价值和生态价值,反对把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公用仓库”;必须赋予生态自然伦理道德,尊重它,承认它存在的权利,承担对它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必须转变高消费、高排放的消费方式。由于当前“低碳”仍是一个新词,对普通民众来说还较陌生,并且实行低碳生活的主体对象具有分散性,不同个体的差异也很大,低碳意识参差不齐,因而加强生态教育尤其是低碳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就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9]我国1994年颁布的 《中国21世纪议程 》指出:“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10]要把生态教育、低碳教育列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大学课程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及政府管理者的强化教育,让低碳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终身教育。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生活秩序。低碳生活需要每个人的自律,但在自律起不到约束或者约束力不强的时候,政策法规是让一切有序运转的强有力保障。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政府必须发挥主体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政府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减排标准和奖惩措施,建立奖惩分明机制。奖励积极实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生产的企业、个人等,给予经营低碳产业、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以财政补贴和优惠;反之,对于那些能源浪费严重、高碳排放的企业、个人要予以严厉惩戒。此外,媒体应弱化逐利性,积极发挥其公信力功能,宣传好维护好社会生活秩序。当媒体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矛盾时,经济利益必须服从和让位于社会责任。要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发展空间,通过合理的方式主动追求正当经济利益。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回归生活本真。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彻底否定那种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科学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它彻底抛弃传统的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主张全面发展,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崇尚的是高扬人的个性丰富与发展的生活方式。科学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要求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维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注重人文价值追求,反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科学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向人类展示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即“追求各种需要得到充分和协调的满足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在追求各种才能自由和尽情发挥的同时追求更高层次的才能发挥方式”。[11] 这是人类生活世界的本真回归。生活世界发展必然趋向于一种自觉的意义探寻,低碳生活为“自觉的意义探寻”披荆斩棘,不断提升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体现人的价值、展示人的本质,促使人从“物的依赖性基础上个人的独立性”转变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松仁.和谐 幸福 公正 疏解:低碳生活的伦理维度 [J]. 前沿,2010,(9).
[2]吴铀生.低碳生活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行为选择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3]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1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95:38-39.
[5]李金.生态道德论[J].前沿,2008,(9).
[6]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 [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294.
[7]殷耀.改变不良消费嗜好生活注重低碳细节[N].经济 参考报,2009-09-08.
[8]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凸显现实关怀[J].中国图书评 论,2006,(8).
[9]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编.2l世纪议程[R].中国国家 环境保护局,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297.
篇2
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为了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意识,xx县xx镇xx中心小学于2018年6月13日上午10:00举行了以“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是由政教处发起,旨在全校范围内倡导节俭节约之风,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政教处主任蒋进银向广大师生宣传节能减排知识,营造绿色发展、低碳创新的校园节能减排氛围,引导全校师生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意识。
启动仪式结束后,每个班级还开展了“节能降耗保卫蓝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各班召开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全国低碳日的设立背景和时间,设立的意义和宗旨。接着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和低碳生活知识,促进学生们关注气候变化,培育学生的低碳意识,倡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行为。学生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少使用塑料袋,随手关掉不用的电器,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以实际行动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增强了师生的节能环保意识,积极引导了师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低碳环保理念。
篇3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廊坊高校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逐渐被世人广泛认识和接受。它是倡导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消费的生活。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但是大学生们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具体行为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有效探索引导大学生选择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使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低碳认识上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了解到有85%的大学生熟知“低碳环保”的概念,但是对“低碳生活”内涵模糊不清。另外,很多同学认为推行“低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8%的大学生对减少碳排放非常关注,他们不仅自己过简单的低碳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非常注意减少碳排放并能够向周围的人做宣传;有16%的大学生认同碳排放会带来气候恶化、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等不良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有70%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减少碳排放量,但自己并没有采取行动,其真正原因还是未对低碳引起足够的重视;有6%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
2.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受访者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度高达98%,但是,在实践方面,只有7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低碳生活”理念付诸实践,也就是说还没有将低碳意识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比如在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和一次性筷子等物品时,只图一时方便,又如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攀比的心理,他们把购买高档商品看成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幸福生活的象征。因而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超前消费、奢侈消费和面子消费等消费行为,这就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低碳生活应该体现在生活细节上,需要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坚持。
3.低碳责任意识上的问题
调查中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在力所能及的低碳行为上,都能够起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碳排放。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并不多,在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环境,有58%的同学选择观望或认为无所谓,只有42%的同学会积极制止。可见,很多同学虽然自己十分注重环保,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他人宣传,或者对他人的破坏行为不敢制止。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实际上,“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理念,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4.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因而学生了解的也相对很少;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很多想实行低碳生活的学生力不从心,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专业知识
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不选择低碳生活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坚持低碳生活是因为缺乏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了解。应使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低碳、深入低碳,合理全面地宣传推广低碳,让低碳生活深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指导,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低碳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校园内能源单一化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高校能源主要是电能和煤炭,而这些能源消耗过程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碳排放,并且在能源的利用上也往往是效率很低,造成这种高能耗、高浪费、低效率的现象。这对于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来说,起到一种反面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低碳行为。
3.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大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了解途径上,也仅限于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学校教育和环保宣传部门了解得很少,这说明低碳政策的宣传或者广告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4.公共设施不够完善
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开展低碳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基本条件,而制约学生参与低碳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校园低碳环境的短缺。在调查的一些高校中依然有不少教学楼、餐厅、厕所等公共场所使用耗电量巨大的白炽灯。在高校公共浴室里,部分高校使用的是传统的阀门开关,学生在洗浴过程中一直使用最大水流量进行洗浴并且洗浴时间很长,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推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策略
1.大力宣传
针对目前高校低碳宣传流于形式,只浮于表面,参与面不够广,针对性不够强的特点,高校应把低碳知识普及作为学生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使每个学生清楚明白“低碳”生活的内涵。利用校园网、校内刊物、广播、宣传橱窗,开设“低碳生活”栏目,宣传介绍“低碳”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环保形势、国际和国外大学的先进做法等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加强对低碳的理解;举办“低碳经济与生活方面”的培训班和讲座,树立正确的“低碳环保”发展观念,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将“低碳环保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层层推进,不断增强学生“低碳”的认识,逐渐增强学生低碳环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大学生了解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
2.行为引导
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并通过自身示范、宣传扩大影响,辐射到家庭社区。在具体的行为上,强化对青年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构建低碳科学的消费观:少打车,多乘公车、地铁、电车或骑自行车;多吃素食少吃肉;集体去教室学习,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开空调时门窗关闭,及时关闭显示器,对水进行二次利用,选择环保节能型商品;双面用纸或多用电子邮件等无纸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传真机、避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重复使用塑料袋、笔杆等;垃圾分类是为了使资源能够被合理地分类回收并循环使用,而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校园内不定期开辟跳蚤市场,让旧书籍、生活用品得到再次使用。
3.文化带动
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大学生低碳的文化节,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低碳环保交流会、低碳生活研讨会、低碳行为评比、低碳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如校园网络、学校广播、校刊杂志等传播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低碳教育,在校园形成浓郁的低碳文化氛围。学校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寝室低碳评比、教室低碳调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围绕“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细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的主题,自觉地节电、节气、节水、节纸、节油、节粮、节约办公用品,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现象、污染事件,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篇4
一、高校生活模式低碳化的意义
1.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技术的研发与高校本身的科研使命,决定了创建高校低碳校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高校建设规模、师生人数和耗能设备急剧上升,能源消费开支加速上涨,其中不合理消耗占相当大的比例,成为高校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办学效益,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
低碳教育是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师生具有智力资源丰富、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点,并能深刻理解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含义,而且也开始了一些相应的研究,所以在高校校园中倡导低碳生活、进行低碳作业,建构一系列低碳指标,可以为全社会的低碳经济模式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2.宣传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平台。据 2010年4月29日的《南方周末》报称,“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低碳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 亿元。此外,还可省出26个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低碳”不再是一个书面上、口号中活蹦乱跳的词语。
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低碳观念虽然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但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阻力,低碳意识较为薄弱。高校建设低碳校园,能发挥优势资源,通过多途径、多手段的宣传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不仅能深刻影响着在高校生活的学生,还能通过他们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推广到企业、社区和家庭,辐射全社会。高校作为社会文明风尚的指向标,应在构建低碳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方面充分发挥校园的示范辐射效应。因此,高校应成为宣传推行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平台,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是高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3.引领低碳城市的建设。建设低碳校园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活模式低碳化,对建设低碳城市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我国有的高校已经进行了较早的尝试,如1998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的项目报告,学校提出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
高校是城市中最先感知文明与倡导文明的先知先觉先行者,高校的一举一动备受社会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模式需要由高校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担负引领和推广的使命。随着对低碳经济认识的深入,高校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自觉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并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概念的缺失
1.高校低碳知识宣传不到位 。虽然近几年国内外政界、学术界、工业界、环保组织和协会、大众媒体等机构大力宣扬低碳理念,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产,倡导低碳生活,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体力行地践行低碳生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作为低碳事业先锋的大学生对于个人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缺乏基本的认识,假如大学生这个直接受教育群体难以接受这个概念,那么教育的力量将被极大地削弱,公众低碳意识的普及将损失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当然,这是民众普遍的行为,并非大学生群体独有的现象。
2.节能环保意识薄弱,资源浪费严重。改善环境最重要的驱动力在于师生的环境意识,而师生环境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学校与大众媒体。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开启环境教育课程,媒体对环境教育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加之部分高校领导对节能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部分师生节能意识淡薄。比如,高校水电的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学生食堂、公寓、卫生间等总有因忘记关掉或未关紧水龙头而出现长流水,旁观者视而不见任其浪费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高校人均用水量为145.2万吨,是全国人均生活用水量的1.95倍。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电脑长时间出于开机状态,手机白昼都不关机也是普遍现象;白天的教室里依然开着照明灯,只有三五人的大阶梯教室里所有的照明灯却都开着;教师的电脑还有照明设备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浪费问题。高校纸张耗用量大,其中不乏浪费纸张现象。
3.高校低碳节能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校园规模日益扩大,学校能源用户不断增加,但不少学校在管理方面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有力措施,使低碳节能工作流于形式,从而节能效果不明显。由于管理粗放、节能责任人不明确、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缺乏力度等诸多原因,存在较多的节能漏洞,导致许多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三、引导与构建低碳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大力提倡低碳生活下的大学生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是构建低碳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高校教育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1.加强高校低碳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低碳教育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低碳社会的构建本质上是一场群众运动,而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相对于中小学生,大学生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更好的行动能力,他们的意识和行动对于我国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一是要广泛开展低碳校园创建活动,努力使责任意识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大力开展校园低碳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责任感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2.营造高校低碳生活氛围,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践行低碳生活就是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除了开展各种低碳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还要在高校中营造出气氛浓郁的低碳生活气息和氛围。首先从全校师生节水、节电做起,杜绝长流水、长明灯,做到人走水停、人走灯灭。珍惜粮食,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循环使用环保购物袋。节约纸张,双面打印。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适度消费,减少浪费。其次,成立专门的低碳社团或协会,定期向广大师生宣传低碳知识,普及低碳教育,倡导全校师生争做低碳先锋,切实履行低碳生活。再其次,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导师,是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他们观察社会、观察人生的“风向标”。难以想象,一个“高碳”老师会培养出“低碳”学生,一个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老师会培养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加强自身的修养,不光要提高学术水平,更应提升师德水平,用高水平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学风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低碳生活的榜样。
篇5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重要基础保障。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河北”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河北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河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宣传和引导,省政府从今年起,将每年9月份的第3周确定为“公交出行周”。今年全省“公交出行周”以“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为主题,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理念,培育“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文化,优先满足广大市民“行有所乘”的基本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服务。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公交出行周”活动中来,积极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大力倡导“优选公交、绿色出行”,共创文明和谐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
为此,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多乘公交,低碳出行。坚持把公共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第一选择,多乘一天公交、少开一天车,努力养成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习惯,让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多一些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点文明。争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大力宣传“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主题活动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的浓厚氛围。
二、理解公交,支持公交。尊重公交车驾驶员工作,听从驾驶员劝导,不与驾驶员闲谈,不要求驾驶员乱停靠上下客,保障行车安全;对驾驶员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请您善意指出,不要恶语谩骂,侮辱人格;当车内出现紧急情况,请您给予帮助和配合;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在公交车道内行走、候车,遵守交通信号指示,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72-01
如今,低碳成为各个行业的风向,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作为高能耗的室内设计行业,室内空间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远远高于其他领域,面对这种变化,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刻不容缓。运用低碳理念改变当前室内环境设计的状况,以低碳的角度重新审视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与前景,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室内设计低碳理念也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城市是建筑的聚集,室内是建筑的灵魂。作为低碳的核心内容“低碳生活”和我们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先了解下低碳建筑的定义:“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将“建筑”这个词替换为“室内设计”就成为了室内设计低碳的概念。让室内设计低碳理念渗透到每个空间,是每个设计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新课题。
低碳设计理念是以设计为起点,推广低碳设计的设计原理、理念、方法、手段。在产品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把低碳概念融入设计,影响人们的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国内,“低碳生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引导着一股新的健康风尚。当低碳观念开始平民化,室内设计更加走向低碳化,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环保、生态、节能等关键词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在一切以人为本、无节制的追求室内设计美观的前提下,室内设计的三要素(实用、经济、美观)已经悄然位移,甚至开始异化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生存的物质空间与生态环境。在能源与自然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城市”、“低碳社区”、“绿色室内设计”潮流正在兴起并处于实际探索阶段,室内设计更应该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关注人的生理和视觉审美需求的同时,更关注人类生活空间的低碳设计。
生态节能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就是我们的室内居住环境,当低碳当道,室内设计首当其冲要做改变。改走简约设计风,在设计中倡导室内装饰尽量少装修、多装饰,这本身就是一种低碳的表现。在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幕墙上的能量损失。通常,室内设计都是有预算限制的,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其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还有就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现在各种各样的低碳设计也是数不胜数,如呼吸式幕墙,可以大限度减少“光污染”,换气层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温度提升,形成一个温室,冬季减少采暖费用,夏季则减少制冷费用。另外,用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不经意的小事,其实都是在为“低碳”做贡献。下面归纳出几方面的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树立低碳理念,合理布局房屋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摒弃那种奢华的装修风格,逐渐走向清新典雅的装修风格。除了风格上的简约之外,对于空间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的空间布局方面要更加趋向人性化,给居住其中的人带来便利。对于空间的布局一定要合理,防止出现后期施工时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合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自然通风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室内能够做到自然通风,这是室内设计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3、采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经济、实用是室内绿化装饰必须符合功能的要求和原则,所以,要根据绿化布置场所的性质和功能要求,从实际出发,做到绿化装饰美学效果与实用效果的高度统一。
4、绿色设计是根据人的需求进行的设计,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即产生、使用和消费一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环境的美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的。如果设计师都能用低碳理念来设计,生活是可以建设得美好和安逸的。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室内设计低碳理念将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追求是全方位的、高水准的。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生态观来诠释现代意义上既安静舒适又自然生态的人居空间,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室内环境。
篇7
关键词:低碳理念;室内设计;应用研究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室内设计的前卫感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看,其在室内设计中理念的不同,所产生的家居装修风格也存在着的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当前在中产收入家庭中比较流行的复古风格的设计,还是在年轻一代中比较风靡的欧式风格的装修,如何在格局的设计及家具的选择等方面更好的从低碳的角度来进行考量是当前室内设计者所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尝试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室内设计的诸多环节中,希望对当前的室内设计理念的革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低碳理念的内涵
低碳是一个舶来词,是从英文lowcarbon中直接翻译过来的。低碳这一概念,随着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的召开而为世人所熟悉。所谓的低碳就是指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降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气体是有机物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温室效应的增加产生正相关的一种气体。它可以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机器在生产中所产生的热能以及各种能源在消耗的过程中都会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因此,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降低这种气体的排放就是一种低碳的表现。
二、室内设计的涵义
目前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关于室内设计的具体内涵并没有从具体的内容要求上进行比较细致与具体的界定。现在比较流行的室内设计的内涵是从存在的价值及所具有的功能的角度来进行概念的阐述。所谓的室内设计是在依托一定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在借鉴相关的设计执行标准的基础上,从房间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客户的心理诉求等诸多层面出发,借助相关的施工手段与设计原理,对室内的结构、布局以及各个空间的功能进行整体的设计的过程就是室内设计。虽然关乎于室内设计的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其最终的设计落脚点却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更好的提升居住者的居住品质。包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环境的环保性以及居住环境所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温馨的怡人的氛围。室内设计对象的不同,其对设计的风格及侧重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狭义上的室内设计主要是从居家的角度来考虑的。广义的室内设计则囊括的范围比较大。各种封闭、半封闭的空间都可以看作是室内设计的对象。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以居家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对象,探讨其在低碳理念下的具体的设计要求与做法。
三、低碳理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低碳理念的提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极为正向的。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倡导低碳就意味着自然环境污染的减少,大众的生活环境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改善。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大众在家居生活及日常的出行等诸多方面都会选择绿色环保的方式,在降低了社会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言,通过较少的产出,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是其重要的运行法则。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也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通过较小的环境代价,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发展效益。同时,人类在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到当代人的获得与享受,还应该为下一代人的发展留下必要的资源。一方面,人类按占比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设计自然,让自然更好的为其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大的助力,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发展也会受到自然本身规律的制约,换句话说,人的发展,或者说,人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在自然的合理范围程度之内,不要逾越,不要超出自然所能承受的底线。另一方面,人类作为造物主最大的奇迹,有能力更好的为自身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发展资源的同时,要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主动的去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总之,在生态系统可承载的环境之内而进行相关的经济运行行为,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当前低碳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正面的影响。
四、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上文中提到了低碳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设计与大众的生活居家环境有着重要的内在关联性。在这一节中,将主要从室内设计的各个细节入手,分析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在室内设计中,客厅及卧室对采光的要求比较高。为了降低日间照明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的增加,应该从室内各个区间格局的设计上,增大窗户的面积及窗户的朝阳。这一点要根据室内设计所在的地区在日照时间及太阳全年的平均高度等指标来进行最优化的设计,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自然光。通过这种室内设计不仅仅很好的做到了低碳设计,更从装修设计的效果上提升了房间整体的开放性与通透性。除了从自然采光的角度来进行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之外,在室内照明器材的选择上也尽量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器材。在灯具位置的设置上,以发挥其照明的功效为基本的出发点。在满足低碳照明的基础上兼顾灯具在整体的室内设计中所具有的装饰功能。如果从低碳理念的角度出发,照明灯具的实用性与低碳环保性要远远大于其装饰性。因此,包括灯具在内的诸多家具器材的设计时,要尽可能的从实用性与环保性的角度出发,避免各种华而不实设计行为的出现。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其在整体室内设计中的价值。
2、装饰材料的环保性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家装污染对居住者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威胁。电视新闻中多次报道,由于在室内设计与装修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导致居住者罹患白血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装修标准,这不仅仅是出于低碳理念的考虑,也是为了室内装修设计的环保与安全。例如,在壁纸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择没有异味、有环保部门认证的厂家所生产的壁纸。最近,在一些室内设计中比较流行的手绘电视背景墙的做法受到了很多年轻一代的追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彩绘颜料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环保无污染的产品。建议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避免过多化学装修材料的使用,在设计装修完成之后,应该借助相关的环境监测仪器来对装修过的空间进行环境监测,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测。一旦发现某些化学指标超出国家相关标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总之,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选择环保性的装修与装饰材料,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不能仅仅为了外在视觉层面的享受而忽视了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是室内设计的大忌,要予以最大程度的避免。
3、室内设计中的自然
为了更好的提升室内设计的低碳与自然品质,在室内空间位置运允许的条件下,专门设计出一块小的空间为鱼池或者是花坛,在增加了室内环境的优雅与可观赏性的同时,很好的践行了室内设计的低碳理念。需要指出的是,在鱼池或者花坛的设计上,尽量利用室内的灵活空间,不要因为设计上的不合理而增加了房间居室的拥挤感。同时,在花草及鱼类品种的选择上也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对空气净化,吸附微尘有着重要作用的植物作为养育的首选。在鱼类的选择方面也要从其成活性及观赏性等诸多方面来进行全盘的考虑。
五、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在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过程当中,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通过高效、合理的利用空间资源来实现人与自然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室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公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改善,其所具有的意义是极为突出的。
1、远离污染
近年来,人们意识到世界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也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健康的装饰材料非常必要。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后,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拿出收入的一部分来进行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大众健康意识与健康观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在这种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低碳理念开始作为大众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走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居民对于健康的欲望也愈发强烈。同时由速发展带来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年轻人很早的出现亚健康状态,因此他们急需解决现在的健康状况,室内设计的无污染就是最后的防线之一。人们主动选择环保、健康的装修方式与装修材料,都加入到节能、环保的活动中,这样也可以让人们在家居生活中,远离化学污染,光电辐射等。所以,低碳环保的室内设计会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在这种低碳亦或是环保的室内设计中,公众对于室内设计在环保层面的需求有了更大的提升。这种在思想观念层面的提升,不仅会从根源上避免家装设计与装修过程中所造成的健康危害,还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室内设计远离污染已经成为更多人的诉求。
2、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低碳设计最终是为了降低建筑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改变人们居住的环境,给人类带来健康环保的生存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的理念实际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远古时期,因为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主要是顺应和膜拜,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索取,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趋于紧张。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所带来的种种危机与考验的事实表明,我们需要而且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协调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思想意识层面的转变,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要想从根本的层面上进行改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上的转变就是爱自然,感恩自然。我们爱自然,因为自然馈赠了我们太多。我们依赖自然,倡导在室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因为从个体生命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自然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所有的梦想都如同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所以,当前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都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控制。
六、结语
在室内设计的诸多环节中,不断的从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低碳理念的实践,从本质上来看是人类在追求高品质的居家生活的一种本能的选择,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推广将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因为设计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居住环境的二次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理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装饰材料的环保性以及室内设计中的自然等维度来探讨低碳理念在具体的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寒冰,吴昆,王海辉,江唯.关于室内设计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4(04)
[2]国建英.浅谈室内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3]陆锡才.浅谈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
[4]唐伟.浅谈居住设计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应用[J].科技风.2010(09)
篇8
[关键词] 节能 低碳 新词
近来,“低碳”一词广泛出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低碳”成为普通民众口头使用的词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以“低碳”为标记构成的“低碳”族词语众多,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中国”、“低碳两会”、“低碳采访”、“低碳出行”、“低碳工作”、“低碳校园”、“低碳家庭”、“低碳城市”、“低碳金融”、“低碳春节”等等。“低碳”一词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英文是“low carbon”,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汉语是个意译词,偏正结构的名词。例如:
(1)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16日)
(2)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16日)
这里的“低碳”是低二氧化碳排放。于是,出现了大量的“低碳××”格式的新词语,这种格式是以“低碳”进行类推的语族,××为名词,“低碳”的词义引申为“高效、节能、环保”的意义。例如:
(3)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低碳”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呼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人民日报》2010年3月17日)
(4)“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春节”、“低碳元宵”……如今,我们高兴地看到,低碳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已从铺张浪费、讲排场的价值观中走出来。(《中国环境报》2010年3月5日)
(5)“低碳祭扫”成为今年清明祭扫的主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10年3月29日)
(6)昨天,由北京娱乐信报倡议发起的“绿色北京•低碳出行”大型环保活动正式启动。(《北京日报》2010年3月27日)
(7)努力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倡导低碳绿色消费模式。(《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3月26日)
同时,也产生了与“低碳”相对的类造词“高碳”“零碳”。“高碳”是指“高耗能、高排放”的意义,“零碳”指“无二氧化碳排放、无污染”之义。
(8)他建议对高碳消费品课以重税,尽快促成低碳消费市场的形成。(《北日京报》2010年3月12日)
(9)原本就高耗能的“高碳”消费群体,应该戒除便利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更多地降低其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文汇报》2010年3月27日)
(10)本市首个“零碳小屋”向市民开放。(《北京日报》2010年3月27日)
(11)“零碳馆”取经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生态村,将实现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等多项功能,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文汇报》2010年3月28日)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广泛使用“绿色”一词,是“低碳”的近义词,产生了“绿色××”族词语,如“绿色食品”、“绿色经济”、“绿色办公”、“绿色GDP”、“绿色出行”等。因此,“低碳”一词一出现,迅速被大众所接受。
“低碳”一词的迅速流行有其深刻的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气候变化,气温上升,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共识,我国也积极响应。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总理发表讲话,表示了中国为保护环境所作的承诺。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低碳”一词。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人们生活环境有恶化的趋势,节能、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百姓已在生产、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低碳”正好体现了民众的心声。
“低碳”虽然是新词,但可以预见这个词将会长期存在,甚至会收入词典。原因是“低碳”一词已经在政府的文件中出现,符合汉语的构词方式,也深受民众的欢迎,而且节能、环保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育部最近还下发通知,高校可设低碳经济专业,培养环保人才。低碳经济将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主编.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 应用语言学教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8
[3]吕叔湘,熙 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Abstract: In China, the "low-carbon economy "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w-carbon tourism" is gradually coming into view, which propose new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touris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Key words: low carbon travel;development;feasibility
1 低碳旅游的涵义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 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 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 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3.2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13).
篇10
关键词:视觉符号;色彩分区;产品设计;应用
引言
研究视觉色彩分区在产品中的应用是本文的重点。我们要利用视觉色彩分区的方法和功能作用,研究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应用,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便利、健康、舒适、实用、与和谐社会相协调,并且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并且创造新的生活模式的一种简洁时尚的精神文化。色彩的分区将为这种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它将使生活变得更加自然、和谐。
一、视觉色彩分区与产品设计关系
视觉是人们对现实事物的感知,是一种非理性的联系,色彩的介入使这种认识得到上升并不断提高,人们在不断地使用产品时,发现色彩可以美化产品,使其具有较高美学的价值,色彩的应用渐渐成为设计师设计产品时所考虑的必不可少的元素,近年来,人们发现色彩在产品中应用的泛泛,使很多消费者感到不便。
视觉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对事物的造型、比例、空间、色彩的影像,这也是一个无形的思维过程。但同时,这个过程开始于设计者,是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过程正是依赖于思维主体的图形和色彩。造型是产品设计的基础,而色彩应用的好坏是产品设计的前提,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色彩的分区。
设计师凭借产品设计向受众传达设计师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对产品的美学意义传达的目的;简而言之,消费者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的喜好,最终了解设计者所传达的设计意图。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体现在产品设计之中就是如何让产品与现代生活更加和谐,节约能量、向着绿色的概念发展。视觉的色彩分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今天变得更加重要。
二、视觉色彩分区在产品应用中的意义
产品设计中优秀的色彩设计对于改变产品形象甚至树立品牌形象都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可以使产品更加具有灵性。设计师每制作一件产品,都是自己的心血的付出,在造型上、色彩上还有实际的应用功能上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一个产品色彩应用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会导致一个企业是否破产。所以,我主张在研究产品的功能性的同时,设计师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色彩的设计,要使产品设计与色彩分区设计它们彼此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色彩的设计不是说设计者把产品设计完全艺术化、色彩化,而是说设计者应该在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再做出适合于消费者感受的色彩设计,把色彩与产品的功能和产品的造型结合起来研究,产品的色彩在产品的设计之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配角的角色,但这个角色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倡导节能、环保的同时,让消费者的视觉也低碳一下。
三、视觉色彩分区在产品设计中的搭配与寓意
色彩分区根据不同色调、色相、明度和纯度、饱和度的不同进行搭配,每一种搭配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色彩文化意义。这种搭配还可以根据不同文化,及社会群体对色彩的需求并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一)暖色与冷色的搭配
偏向红色系列的称为暖色,偏向蓝、绿系列的则为冷色。冷色和冷色或暖色与暖色搭配,能给人协调、高雅的感觉,而冷暖色调的互相搭配,就会显得跳跃、活泼。一般成年人消费群体喜好选择同色调的产品,青年和儿童消费群体则喜好选择差别较大的色调,以突显活泼和灵性。
(二)黑白灰与冷暖色的搭配
黑、白、灰既不同于冷色,也不同于暖色,而是色彩世界中的另类王者。黑白色彩个性不明显,它既可以与冷色搭配,也可以与暖色搭配,以黑白灰色系为主的产品,配以较鲜明的冷暖色,产品会显得高雅、脱俗。
(三)纯度与明度的搭配
随着人们倡导回归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更易接受自然、纯粹的概念,色彩设计的纯度便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纯度在产品的色彩视觉设计中占的比重很大,高纯度的色彩产品会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明度则是根据消费群体的喜好,八零前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高明度的产品设计,而八零后的消费群体则倾向于明度和纯度不是很高的产品设计,这样的色彩更适合于新一代的年轻人,这样的产品有朝气、充满灵性、充满活力。
结论
通过对以上色彩分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得出色彩分区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我们设计师应该提倡色彩的低碳生活,这里的低碳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低碳而是在产品设计的基础上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卢影,张国珍编著.设计史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8.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李砚祖.设计生活的艺术方式与可能[M]. 北京:中国美
术馆, 2006. 0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