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浪费粮食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浪费粮食危害

篇1

我从小就爱吃,但是吃一半半就扔了,老妈也劝我不要浪费粮食,但我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噩梦,这个梦让我改变了浪费的坏习惯。

那天晚上,我晚饭吃了一半半就上床睡觉了。不知怎么回事,我突然觉得肚子很难受,但最后还是睡着了……

我仿佛进到了一个食物的世界。咦?这些食物为什么只要半个呢?我正在疑惑不解时,突然有一只精灵出现在我的眼前,精灵说:“小主人好!这里是你浪费的食物居住的地方!我是这里的精灵——浪费!”不是吧!我浪费的食物怎么会有这么多?浪费的危害怎么这么大?那只叫浪费精灵仿佛能听懂我想的事情,便说:“小主人,其实没有关系,只要你以后不浪费粮食就行了!”听完这句话,我好像长大了许多。当我正在自我反省时,一大片一半的水果、蔬菜、鸡、鸭、鱼、肉,都朝我奔来,边跑,嘴里还说这:“主人你吃我们一半,我们也要吃你一半!”只见它们扑到我身上,露出了尖尖的牙齿。“呀!救命啊!”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幸好是一场梦,吓死我了!我保证,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自从有了这场梦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让我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而且我吃的胖胖壮壮的,老妈也说我长大了。这多亏了这场梦啊!

篇2

多么令人惊叹的景象啊!若是每个学校的食堂都出现这样的一幕,那全中国一年要浪费掉多少粮食,国家财产将受到多大的损失。

铺张、浪费现已成为一项极其严重的话题,这一危害人类未来的定时炸弹——清除迫在眉睫,倘若在人们解决它之前,一次小小的爆发都将使人类遭受极大的灾难。

现今社会的浪费已趋向多元化,粮食的浪费,资源的浪费,人才的浪费无不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这一为世人所公厌的家族正逐渐壮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全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人类肆无忌惮的浪,毫无保留的费,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滋长了浪费这一可怕家族的势力。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多达400多亿元。

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还仅仅是中国,世界如此之广大,浪费资源造成的损失何只这些。

而更可怕的是,现在的人们浪费的不仅仅是资源,时间成了一部分人的浪费对象。众所周知,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人除去睡觉、吃饭,还能剩下多少时间,而总有一些人依旧浪费着它,难道他们不知道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吗?

篇3

一、2000学生无剩饭

以前,学生就餐,买的很多,吃不完就随意剩。剩饭剩菜到处都是,白白的馒头随手就扔,浪费粮食现象严重。针对此,学校食堂一方面提高饭菜质量,另一方面想办法改变学生不良的就餐习惯:成立劝导队,劝诫乱倒剩饭剩菜的同学,对浪费粮食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制定奖赏办法,凡吃饭颗粒不剩的就能得到奖品;制订灵活售卖方式,随吃随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已基本没有学生浪费粮食。

二、自备碗筷好处多

学校学生食堂餐具使用经历了两个阶段:使用一次性快餐盒和食堂统一配备就餐工具。使用一次性餐盒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而且容易乱丢乱扔,不利于卫生管理。食堂统一配备餐具虽然方便管理,方便学生就餐,但却培养了学生懒惰的习惯,以至于连碗筷都不会洗。针对此,学校实行自备碗筷,统一消毒的就餐方法。既干净卫生,有培养学生动手做家务的习惯,效果很好。

三、洁净安静秩序好

就餐环境和纪律是最能反映学生整体素质的试金石。学校精心布置食堂餐厅,从制度到从业人员相关资料,从宣传画到温馨提示栏,从菜单到多姿多彩的餐桌图案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让学生舒心就餐,又在就餐过程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教益。同时,食堂大力整治就餐吵闹现象,学生安静排队,安静买饭,安静就餐,安静离开。培养了学生就餐的文明习惯。

四、少吃零食无攀比

篇4

本文作者:黄尚宁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

调动全社会种粮积极性,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条件。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责任,严格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上。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必须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一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灌溉,加强对渠道排灌系统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用水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大工程性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着力解决连片灌溉面积,建设抗旱防洪保收农田;三是逐步完善田间排灌系统的建设,做到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提高水的利用率;四是逐步完善农田机耕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五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稳定和提高粮田质量,培育高产、稳产、标准粮田。优化种植结构,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优先抓好水稻、玉米两大作物品种生产,积极发展大豆、薯类及杂粮生产,促进饲料和工业用粮的稳步增长;二是优化品种种植,扩大超级稻、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种植面积;三是优化种植模式,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扩大秋、冬种粮食面积,大力实施“早稻—晚稻—冬马铃薯”、“春玉米—秋玉米—冬马铃薯”、“中稻—再生稻”“中稻—秋马铃薯”、“中稻—秋黄豆(碗豆)”、“中玉米—秋玉米”、“中玉米—秋红薯”、“中玉米—秋黄豆”等种植模式,在原有种植一造或两造的基础上,增加秋(冬)种一造粮食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四是大力发展间套种技术,在新植甘蔗地、幼林果园、木薯地等地间套种豆类、薯类、玉米等粮食作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一是大力推广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扩大超级稻、玉米抗旱耐瘠品种种植面积;二是加强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进一步完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措施并加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推广避灾种植,在易遭受灾害的地方,科学地调整播种期,适时推迟(或提早)播种时间,使生长发育关键期避过灾害发生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损失;四是大力推广覆盖栽培技术,如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措施,以增强作物抗旱、抗寒能力[3-4];五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栽培技术,培育地力,增强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六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土壤抗旱保水剂,提高抗旱保苗能力,确保玉米出苗、苗全、苗齐,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七是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八是大面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九是切实扩大良种与良法覆盖率,通过良种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全市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幅度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推广机械化耕作,着力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是有效解决百色市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适合丘陵地区和耕作制度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机具研发、推广和示范。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开展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快推进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农机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拓展农机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提高农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高效化。着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以机耕、机播、机收、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引导土地流转,着力粮食产业化经营由于受种粮效益低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生产“只种够吃”的现象,出现了耕地季节性撂荒,造成耕地、光温资源极大浪费,给粮食增产带来困难。因此,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把农村缺乏劳动力农户无力耕种的耕地流转到粮食专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粮食加工流通企业,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转化增值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通过龙头带动,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由比较松散的组织逐步过渡到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和大市场联接起来。发展订单生产,搞活粮食流通。

强化防灾减灾,着力减少灾害损失近年来,冻害、寒害、干旱、洪涝、有害生物等多种灾害在百色市呈多发、并发、重发趋势。“两寒、两旱、两害”对全市粮食生产构成极大威胁。“两寒”指“倒春寒”和“寒露风”危害;“两旱”指“春旱”和“秋旱”危害;“两害”指“夏季洪涝灾害”和“有害生物为害”。对这些灾害必须科学应对,及早防范,争取主动,减少损失。一是落实防范技术措施。防“倒春寒”要做到适时播种,推广地膜覆盖防寒保温技术;防“寒露风”要做到合理早、晚品种种植搭配,卡死晚稻播种期,使晚稻抽穗扬花期避过“寒露风”为害;“两旱”防范措施,旱地作物选用抗旱耐瘠品种种植,推广地膜、生物覆盖栽培,采用旱地保水剂拌种种植提高抗旱能力。种植水稻但春季用水困难的地方,头季改种旱粮作物,采取“玉米—晚稻”种植模式,避免影响早稻移栽期或移栽后受旱造成的损失。“夏季洪涝灾害”是百色市主要天气性灾害,地处低洼易水淹没的地方,要选用早熟品种种植,适时早播,在洪涝到来之前收获;“有害生物危害”是百色市常见的农作物病、虫、草、鼠为害。其中,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和稻瘟病、稻纹枯病即“三虫两病”为害最重,要切实抓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因地制宜推广改革耕作制度,优先推广种植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水稻防寒育秧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营养杯育苗技术、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特别是针对气候变化,大力推广节水农田灌溉等粮食生产防灾减灾配套栽培技术,增强抗旱、抗涝能力。三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科学制定和及早落实防灾减灾预案,一旦灾害出现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强化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粮食生产发展,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和劳动者熟练掌握栽培技术的程度,劳动者素质高发展就快,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和实现均衡增产[5]。当前,农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在家的大多数是老人,文化科技素质低,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农村劳动者素质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篇5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开鲁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目前,在农业生产这个大系统中,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是大量使用化肥既带来浪费,也导致污染。大量投入化肥导致投入的边际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化肥的利用率低(只有35%左右),大量的N、P、K营养元素流失,进入地下水造成硝酸盐含量过高,进入地表水则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量消耗化肥的背后是大量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消耗。二是大量使用塑料农膜,白色垃圾污染泛滥。以开鲁县为例,每年投入的地膜大约是5000吨,每年的污染面积多达40余万亩,而为了清除这些污染,农牧民每年至少要投40多万个人工,间接经济投入多达500多万元。三是大量使用农药,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四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造成浪费和污染。五是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解决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农产品污染等问题。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开鲁县,农民靠种植业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丰富的粮食秸秆资源优势却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大量的玉米秸秆仍然被白白地烧掉或烂掉,资源严重浪费。只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把畜牧养殖业当作主业来抓、来发展,这样一方面既解决了消化粮食、消化秸秆这“两个消化”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把粮食、秸秆吃干用净,另一方面又可有效解决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开鲁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年产就达102万吨左右,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每年的农作物秸秆被用于饲草、积肥的大约是37万吨,利用率仅为36%。农作物秸秆剩余总量约为65万吨,这些秸秆大部分被焚烧或废弃。我们算过一笔帐:如果把65万吨农作物秸秆按60%青贮、氨化后喂牛羊,农牧民年人均可节约开支60余元。如果再围绕我县的农产品、畜产品搞精深加工,办好龙头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那样产生的效益就更大了。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施开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开鲁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而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物质循环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开鲁地上没一块石头,地下资源贫乏、能源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更为迫切。另外,循环经济是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要尽快改变欠发达的状况,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产业的生态转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各种模式的循环链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并带动相应的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全力打造开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几年来,开鲁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道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探索和实践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围绕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态化建设了几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建设粮食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粮食的转化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养殖业转化,走“粮食饲养牲畜―――牲畜粪肥还田发展种植业―――种植业生产的粮食再来饲养牲畜”的路子。实践表明,平均每生产1公斤肉、蛋、奶混合产品,需消耗配合饲料1.61公斤,其中粮食占1公斤,占总量的60%,也就是说每生产1公斤肉、蛋、奶,必须有1公斤粮食做原料保证。而以粮食为主加工的配合饲料,其畜禽产品饲喂报酬率提高2~3倍,通过畜牧业转化成肉、蛋、奶的粮食少则增值1~2倍,多则增值3倍以上。目前开鲁县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猪产业就是走的这种模式,用粮食养猪,猪产生的粪便还田肥地促进粮食增产,节省化肥减少开支,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利用工业转化。工业转化就是要对粮食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以玉米为例: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既是粮食,又是饲料,还是工业原料。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生产淀粉、酒精等初级产品后产出的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和少量的酒精,是经过高温消毒的上好饲料,与秸秆饲料掺在一起,牛羊吃后不易生病,而且长的又壮又快,肉质鲜嫩。同时,再将牛羊的粪便氧化后还田。这样玉米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开鲁县年粮食产量80万吨,如果全部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转化,并实行闭路循环,可养殖生猪100万口,育肥羊100万只,白鹅1000万只,蛋鸡200万只,育肥牛50万头,奶牛5.7万头。

(二)建设秸秆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建设“农作物秸秆饲养牲畜―牲畜粪肥还田发展种植业―种植业秸秆再饲养牲畜”的链条。以农作物秸秆为粗饲料,搭配必要的精料或优质豆科牧草发展草食牲畜,就可转化为大量的肉、奶、毛皮等畜禽产品。如果开鲁县的102万吨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起来,用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可养殖3万头奶牛、12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积累粪肥8.3亿公斤,仅此一项农牧民就可人均增收155元。二是建设“秸秆饲养畜禽―粪肥菌类生产或生产沼气―还田肥田”链条。将畜禽粪便由目前的作肥料一次性利用改为生物质能源―肥料两次利用,可一举两得。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牛羊粪越积越多,如果把大量的牛粪集中起来晒干,把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后与牛粪掺在一起,经过发酵后便成了食用菌的培养基,再把食用菌菌种种入培养基中,就可大量的生产出食用菌来,种一次可采半年。每平方米菌床产的食用菌可卖40-50元,10平方米的效益就可抵上种一亩粮。而且,生产过的培养基也成了优质有机肥料。同时还可用牛羊粪便掺入人及其它畜禽的粪便制造沼气。沼气是做饭、照明的能源,沼渣是优质有机肥,沼液过滤后,是很好的叶面肥,可代替农药。施沼渣、喷沼液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无化学残留,是市场上紧俏的有机食品。据有关部门计算: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满足5口之家全年做饭、照明的用能需要,年可节约液化气和电费700余元;沼渣可满足5亩果园或大棚的追施或滴施用肥,节约化肥开支300多元。如果将开鲁县的粮食和秸杆全部进行牲畜过腹转化,年可积累粪污15万吨,如果将这些粪污在全部用作生产沼气可以产生沼气3750万立方米,可供6.4万户农民使用。

(三)建设绿色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一是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链,即完善粮食(秸秆)―畜牧养殖―畜禽粪便―有机肥还田―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条。近年来,开鲁县不断提高农牧民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意识,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了总面积达40万亩的无公害标准化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并通过了农业部的认定。这些基地严格执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禁用和限用标准。目前,全县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牧民已自觉停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秸秆过腹转化产生的有机粪肥,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农药、化肥的总体投入量明显减少,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建设林――草――牧――菌――肥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发展林下经济可分两个阶段,即幼林阶段和成林阶段。在幼林阶段主要有五种模式:林草型,即林间种植紫花苜蓿等牧草,年均亩产青干草可达300公斤,亩效益可在200元以上;林禽型,以养鹅为例:亩养鹅80只,综合效益可在1600元以上;林油型,主要是种植花生、大豆、芝麻等矮棵油料作物,平均亩效益可在300元;林粮型,即种植作物为小麦、谷子、绿豆等,平均亩效益可在200元;林经型,主要种植作物为药材、南瓜、西瓜等经济作物,药材亩效益可达1500元、其他作物可达800元。在成林阶段主要有两种模式:林菌型,在林间搭棚种蘑菇,因林下有荫,利于蘑菇生长,并可延长收获期,而且在树下搭棚种菇,增加了土地的温度、湿度和肥力,又促进了树木的生长。一茬菌菇收完后,其培养基又变成了优质有机肥;林养型,林下草地养鹅、鸡等禽类,这种模式正好可以利用林下的牧草资源,不仅不会对林木造成危害,而且还可为林木除草,节省人工,肥土养林,同时还能够在不影响主业生产的前提下,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实现林业长期效益与养殖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林下经济开发,可以实现以短养长,短期得利,长期得木的目的。并可促进林业的发展,达到施肥、蓄水、除草、防虫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认识,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面推动开鲁县农业循经济的大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责任感

要站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领导,通力协作,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并立足当地、着眼市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步骤和发展措施,确保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有序运行,科学发展。

篇6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局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本次活动。按学校大队部的安排顺利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了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文件、通知精神,并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节能减排你我行动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节能减排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节能减排。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校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第九周节约用水教育周,第十周节约用电教育周,第十一周节约纸笔教育周,第十二周节约粮食教育周。一周一个教育主题,大队部和各班级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绘画征文、读环保新闻、讲环保故事等。同时,各中队开展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以小品、游戏、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浪费资源带来的危害,倡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他们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结合节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重要环保节日前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宣传相关的知识,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我校以环保节日为契机,将节能减排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活动的意义更大,收效更好。如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开展了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并把换取的环保铅笔捐给粤北山区的学校,献上同学们的一份爱心。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了节约粮食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多次的节日活动,使学生对节能减排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篇7

从元旦、春节,到热热闹闹的元宵节……年才算是过完了。按以往的经验,为了“年年有余”的好彩头,很多市民的年饭、年货都特别丰盛,别说吃到年十五,就是吃到阳历三月都没问题。

面对价格不菲的盆菜、味道不错的香肠腊肉、打包带回来的点心和剩菜……真是令人犯难:弃之的确可惜,不是说要爱惜粮食吗?吃吧,又实在有点撑不下,经过多日“持久战”,肠胃早已有些疲惫。

到底如何处理才合适?面对年饭剩菜和各类年货,市民一定要区别对待,坚持“三有道”原则――食之有道、弃之有道、存之有道:而与浪费粮食相比,更得不偿失的就是消耗健康,二害相权要取其轻。

食之有道:剩菜务必加热熟透再吃

如果是当天的热菜放凉了吃也可能没问题,但如果是隔夜了的饭菜,建议还是回锅加热后再吃。毕竟冰箱里的温度不能彻底杀灭新滋生的细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繁衍,所以在食用前一定要加热,以避免发生胃肠道功能不适或食物中毒。

而对于荤菜,尤其是鱼、海鲜类食物,专家则建议食用时要加热更长时间,必须熟透、热透才能吃。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黏附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此外,如果本身就属于胃肠道老病号或消化能力较弱、容易胃胀气的老人和小孩,最好不要吃太多剩饭剩菜,以免刺激胃部,造成不适,诱发疾病。

弃之有道:

隔夜海鲜尽量不要吃

哪些菜弃之不足惜?首先,叶类蔬菜绝对不宜过夜。蔬菜中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很容易在空气中氧化,或随烹调过程或汤汁大量流失。隔夜蔬菜存放时间久,非但其营养价值不高,而且经过反复加热,蔬菜中的维生素很容易被破坏。更严重的是,隔夜蔬菜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转化成亚硝胺,后者是致癌物质。所以剩下来的叶类菜最好不要再吃了。

为了防止剩下的蔬菜对身体的危害,专家建议:就餐时可以先吃茎叶类(如大白菜、菠菜),因为茎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最高,最好不要有剩余;瓜类蔬菜(如丝瓜、黄瓜、苦瓜)硝酸盐含量稍低,而根茎类(如胡萝卜、竹笋、红薯)和花菜类(如花椰菜、西兰花)居中。

此外,隔夜海鲜凉吃也容易引发疾病,这是因为海产品体内存在的某些细菌在高温下并没有完全杀除掉,经过冷却之后,细菌会自然再生或者重新复活,因此如果非要隔夜食用这些食品,加热的过程必须够久。吃海鲜一定要煮熟,当然最好还是不吃隔夜海鲜。

存之有道:剩饭剩菜先凉透再放冰箱。

饭菜剩下来后储存也很有讲究,必须待凉透之后才能放入冰箱保存。这是因为热的食物在低温的环境下,热气会引起水蒸气凝结,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也易导致冰箱中不同的食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引起食物中毒。

其次,剩饭菜不宜用铝制器皿盛放。因为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表面生成氧化铝薄膜。若将咸制品、汤水置于铝制器皿中会产生化学变化,生成铝的化合物,摄入后可能破坏人体正常的钙磷比例,影响人体的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以,建议用清洁的瓷器盛放后再用保鲜膜包上放进冰箱。

篇8

关键词:环境污染;幼儿;环保教育;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69-02

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创设优美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陈鹤琴说过:“教育要注重环境,利用环境。”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创设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教育环境,发挥幼儿的感官作用,如: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可加入一些环保元素,利用废旧物品装饰墙面,制作课堂教具或是好玩的游戏小道具等等;创设图书角,摆放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图书和粘贴环保宣传画;种植植物,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欲望;粘贴环保小图标,提醒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说话轻,走路轻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就会对环保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为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中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多项环保教育活动

教师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在一日常规中巧妙地加入环保教育内容,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可开设一些关于环保题材的课程。如《保护美丽家园》,通过故事、视频、幻灯片等,让幼儿了解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我们丰富的国土资源。然后再观看一些被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树木,工厂烟囱的浓烟等图片,让幼儿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欲望;其次环保教育还可加入到游戏当中,教师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其天性,在快乐的游戏当中适当地加入环保理念,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如音乐游戏《海底世界》,通过音乐游戏感受河水被污染后,小鱼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的悲伤;另外,每天请一名幼儿轮流来当“环保小卫士”,负责管理班级卫生和垃圾箱;每周评选一名“环保小明星”来鼓励幼儿参与到爱护环境中;教师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教育幼儿不浪费粮食等。在细节中加以引导,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三、环保意识同幼儿观察、实践和行动相结合

在了解了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来加深环保理念的实践性,如:美术手工展览――让幼儿回家收集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纸盒、旧报纸、树叶、旧挂历等,制作成各种各样手工作品;还可在“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筹备中来一场环保时装秀,既丰富了节目内容又可以很好地宣传环保,一举两得;班级可放置两个垃圾桶,标注“可再生的”、“不可再生的”,告诉幼儿垃圾在投放时要分类,让幼儿知道一些可再生的垃圾通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有用的材料;教师讲授了一些环保小知识后,例如要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电等等,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环保知识竞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幼儿懂得随手关灯、节约用纸、爱护图书和玩具,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开展一周环保日,全班动员,一起打扫班级卫生,让孩子们体验通过自己的双手让班级变得更整洁,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幼儿有成就感。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素质

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当中,老师简直就像是超人一样无所不能,对老师特别崇拜,而且孩子的天性很喜欢模仿,尤其是模仿老师说话,模仿老师的表情,甚至走路的动作等,教师对于孩子们来说起着榜样性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除了自己要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外,还要多读一些环保周刊,了解更全面的环保知识,丰富自身的业务素质,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如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投放、物品摆放整齐、手脸干净等等,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到社区自发组织一次环保公益宣传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自然就保持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巩固了环保意识。

五、家长配合参与

家长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老师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的同时,自然少不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帮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核;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浪费粮食;经常到大自然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条件可开辟一小块田地,种植花草小树等等,告诉幼儿花儿虽美,但是不可以摘,草地不能随意践踏,爱护公共设施等;带幼儿到马路上观察汽车排出的尾气以及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使幼儿自己亲身体会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这句活告诉我们破坏大自然的后果是多么地可悲,不要等到世界上所剩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但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资源,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还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责任,在努力创造和改造现实的同时,把环保的种子播撒到下一代孩子的心灵中去,让他们从小就有环保意识,并且在生活中养成习惯,那么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那时天更蓝,水更清,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

篇9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春天来了,随处可见绿树红花,茵茵绿草,相信大家的心情与我一样,都感到十分惬意。但当你突然看到操场上飘来一张纸屑,草丛里多了一些脚印,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大煞风景。是的,我们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环保、护绿。因此,今天我要讲的是《小行为是关大行为》。

如今,环境污染已经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危害,给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我们经常看到报道因水源污染,有人吃到水中的鱼而中毒;城市中因空气中的尘埃、车辆尾气、烟雾等造成人们哮喘病比例的增大;严重污染更会带来生态环境的失衡,造成诸如沙尘暴、酸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爱绿、护绿的环保活动中。大家知道吗?3月12日是植树节,就在上个星期日,在古华公园举行了绿树认养活动,许多市民都积极地认养绿树,为环保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作为小学生,作为城市的小主人,也要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也许有些同学可能认为:环保是专家们的事情,是大人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其实,你错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小行为事关大环保。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应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自觉地节约能源;不乱扔会污染环境的废弃物;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家里,我们要争做环保的带头者。带领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节约用水、用电的行动中,说服家长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废电池,垃圾不乱倒,用分解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使自己的家庭干净又环保。

其次,在学校里,我们要争当环保的执行者。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绿化带里有果皮,那就请你随手拣起它。每天校园食堂用餐时,许多同学没有拧紧滴水龙头,如果你是后面的同学,请你及时拧紧它,用餐时不浪费粮食。每天我们做室外操或上体育课时,要及时地关闭电源、电脑,以免浪费。

篇10

关键词: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共同良性发展尤为重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农业的发展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负面;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紧密相连,二者缺一不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的粮食产量也将大大减少。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这些年来,为了发展农业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从短期上来看,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如果长此以往,必然带来生态的危机,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必须重视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后。节约用水的意识不强,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量是50亿t,约占世界的1/12。我国1/2的土地处于干旱地带,常年少雨水,沙漠化现象严重,平均每年增加3000km2。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草地退化、沙化现象严重,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合不合理,直接决定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落后的农业产业结构,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产出效果也不理想。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各地资源分布不均。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国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进行不同形式的农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我国沿海地区应该适当减少粮食种植,多种植特色植物和农作物,充分利用其有效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我国东北和内陆地区可以发挥其地理优势,多种植粮食作物,足够满足全国粮食需求,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2.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广泛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创新。

2.3实施城镇化战略

实施城镇化战略,推动农村过剩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导致农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直接且高效的作用。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口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求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2.4加快农产品的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农药、化肥品的投入量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第一大国。我国在农药化肥使用方面严重超标,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毒”产品,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农药和化肥是造成土地污染最严重的因素,土地板结、碱化,严重的导致土地无法再生,无法种植农作物。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发展科学技术,发明绿色环保的农药,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3结语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不可偏废。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在不断地恶化,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执法部门依法管理,全国人民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人民才能更加安康,国家才能更加稳定和富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