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管控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信息管控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的意义
建设煤炭产量信息网络监控系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坚定不移地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工业富县之路,是规范煤炭行业税费征收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杜绝税费收入跑冒滴漏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推行范围
先在县第二煤矿、百良煤矿和平政煤矿推广,其它煤矿随后实施。
三、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煤炭产量信息网络监控系统推行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由县长樊存弟任组长,常务副县长雷哲生同志、副县长杨武民、洽管委党工委书记、财政局长范四海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物价局、国税局、地税局、电信局、技术监督局、县安监局、县煤炭局、检察院、公安局、县采购中心、县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煤炭企业产量监控系统推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王正社同志担任,副主任王景文同志担任,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监控网络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具体方案
为了管理规范、监督科学、设施先进、节约资源,我们对彬县、四川邻水县、贵州遵义县的煤矿信息监控系统进行了对照、比较、总结,并结合我县道路好、煤矿少、规模大,开发刚起步的实际,采取择优选取提出如下方案:
(一)在我县以上3个煤矿安装称重计量信息监控系统。即在每个煤矿的出口和堆煤场安装电子称重系统、摄像探头监控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达到视频、音频,摄像数据传输等功能齐全。在县城设立监控中心,安装视频、音频数据图像信息接收、故障报警、监测等设施,实行每天24小时实时监控。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岗位。在国有局现有业务股室的基础上增设信息监控中心、结算股和稽查大队。
(三)人员配备。根据实际需要,借鉴外地经验,新增机构需配备人员27人。
具体岗位:县城监控中心需配备13人(每班3人,每天3班,还包括向各煤矿派驻的信息监控员3人);结算股4人,稽查大队10人,共27人。
人员组成:①从公安系统抽调2人,从煤炭、水务、矿产资源、安监、环保、物价部门各抽调1人,共8人。②从财政系统内部调剂19人。
所需人员12月底前到位,确保2011年元月份正式投入工作。
(四)结算管理。国、地税依据监控产量依规、依率计征,其它规费按照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标准、统一票据,实行一票式收费。票据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
五、职责分工
(一)煤炭企业产量信息监控系统推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负责协调全县的煤炭行业产量监控系统推行工作,并组织煤矿法人、相关部门召开宣传动员大会。
2.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3.组织制定煤炭产量监控系统运行后的具体管理办法。
4.协助县采购中心组织煤炭产量信息监控系统技术服务单位招标,明确相关细节的质量要求,协助煤炭生产企业与监控系统技术服务单位签定安全运营合同。
5.负责煤炭产量信息监控系统终端服务器安装、调试,防火墙软件,机房建设等配套设施工作。
6.负责煤炭产量信息监控系统机构组建和人员操作培训、系统初始化工作。
7.负责设备运行故障报警、信息共享反馈工作。
(二)县煤炭局
1.协助县煤炭产量信息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办公室了解煤炭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2.协助联系煤炭生产企业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
3.提供煤炭企业目前产煤量,协助解决其它相关问题。
(三)县公安局
1.为安装煤炭产量信息网络,提供安全秩序和环境。
2.依法查处擅自拆卸、改动、破坏、损毁系统设备行为。
(四)县财政局
确保煤炭产量信息网络监控系统安装所需资金。
六、实施步骤
此项工程大约需要两个多月时间,按照组建机构人员、设备安装、验收调试同步进行的要求,决定从2011年11月25日开始实施,分工程准备、工程实施、调试验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程准备阶段(11月25日—11月30日)
(一)国有局确定筹建人员2—4名,负责分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资金。
(二)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煤炭企业负责人动员会议,对推行煤炭产量监控系统的目的、意义以及设备的安装要求,运行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三)县采购中心招标公告,选定国内多家技术成熟且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竞标,通过竞标的办法以性价比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最优者为中标施工单位;拟定技术要求指标。根据国内现行成熟产品的技术性能,采取优选的方法,结合本县实际确定煤炭产量监控系统的技术、质量指标要求,编制工程设计及材料费用预算方案。
(四)联系落实县监控中心机房地址,勘察落实各煤炭企业信息测控称重系统建设地址。
(五)和电信部门联系落实光纤线路建设和租用事宜。
第二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作内容(12月1日—12月31日)
(一)和中标单位签定施工合同。对技术指标、质量要求、售后服务、工期、付款方式等进行全面约定。
(二)按合同及推行要求,各煤矿准备好安装环境和条件。
(三)财政保证建设资金到位、购置服务器、防火墙、监控系统软件、上网、报警、音频、视频等设备。
(四)安装煤炭企业称重、信息监控、传递、报警系统和县监控中心有关设备。各煤矿必须确保监控设备安装顺利进行,确保现有设备、设施安全无损。
(五)与国税、地税、国土、水利、环保、安监、物价等相关部门协商有关业务衔接、合作事宜。
(六)从相关单位抽调所需人员配合施工建设,了解熟悉有关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七)设备调试。包括煤炭企业称重系统,监控中心、结算室接收系统,以及信息适时传递、共享、报警系统的畅通。
第三阶段:验收试运行阶段(2011年元月1日—元月10日)
(一)施工技术服务单位要确保性能全优,凡安装设备的煤炭企业和县监控中心要逐个验收,每验收合格一户,方能结算90%价格。
(二)施工单位要协助搞好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并进行设备设施试运行,确保每个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上岗。
(三)要在合阳建立售后服务点,确定专人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七、有关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煤炭产量监控系统推行是今年我县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形成推行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推行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二)宣传引导、加强沟通。此次推行工作涉及煤矿企业4户,随后每投产一户,安装一户,逐步实施,全面监控。为了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引导,把推行的基础工作做深入,做细致。
(三)抓好培训,优化服务。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方法,尽快使系统投入运行,发挥效能。在推行工作中,与技术服务单位、企业间要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通过高效优质的服务促进推行工作顺利开展。
篇2
[关键词]电网风险;管控措施;安全生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96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现代社会对电能的依赖程度高,电网大面积停电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煤矿、铁路牵引站等高危客户停电可能引发人身伤亡事故,因此保持电网安全运行和客户可靠供电责任重大。
本文主要探讨在电网风险预警承办阶段地市供电公司安质、调控、运检、营销等相关部门组织落实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中提出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措施,主要包括预案编制、方式调整、特巡特护、告知客户、有序用电、监察管控及舆情应对等。
1 编制风险管控方案
为保证电网风险管控到位,要周密部署,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保电领导小组和电网运行保障组、设备安全保障组、有序用电安全保障组、安全保卫保障组等专业工作小组,编制详尽、严谨的总体保电方案和输电、变电、调控、营销、信通等分项保电方案,使保电工作措施有力,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实现层层管控。
2 加强电网运行风险管控
2.1 开展反事故演习
地调配合省调完成地市电网运行风险反事故演习,并将各县调纳入演习范围,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各级人员面对电网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各部门、各专业间协调动作机制。
2.2 安排好电网运行方式
加强系统运行方式研究,及时调整优化运行方式,加强负荷预测与分析,严格控制系统潮流,确保电网在稳定限额下运行,严禁越限运行,协调区内各大小型发电企业在风险管控期间安全稳定运行。
2.3 加大运行监控力度
风险管控期间,带班领导24小时在调度台值班,负荷高峰时,公司分管领导、安质部、运检部、调控中心、营销部负责人在调度台值守,密切关注电网运行情况,及时下达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和有序用电等各项指令。
3 落实输变电设备保电措施
3.1 加强重要变电站值守和设备特巡工作
运检部变电运维专业要加强变电站安全保卫工作,重要变电站要安排人员值守,加强保卫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对变电站开关室、电容器室、保护室和控制室等重要建筑的检查、维护。设备管辖单位要加强对重要变电站设备的特巡、夜巡和监测,增加巡视力量和巡视频次,特别要加强对重要线路间隔设备、主变压器等主要设备及二次保护定值、装置回路检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强化三级护线网络协同工作力度
风险预警前,要组织设备运维单位人员对所有单位重要线路隐患逐一排查,认真开展输电线路通道隐患风险评估,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保电巡视措施。风险管控期间,要无缝隙展开专业护线、就地护线、群众护线三级护线监督网,突出发挥三级护线人员立体防护作用,对存在外破隐患的重点区段实施24小时蹲守,一般区域每条线路每天安排巡视不少于两次。
4 合理安排有序用电工作
4.1 严格实施有序用电预案
对全市所有的高危及重要客户通过电话、书面送达停电预警等方式告知,并协助用户制定停电预案,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期间安全隐患。
4.2 动态调整有序用电级别
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情况,根据当日温度和负荷变动情况,每天启动相应的有序用电级别,下达负荷控制计划,根据了解到的有序用电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4.3 做好优质服务工作
为了确保停电期间优质服务不受影响,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停电信息,并制定优质服务管控方案。在有序用电实施之前,开展对党政机关、新闻媒体、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商场宾馆和人员密集场所的供用电设备的用电检查工作,对客户用电设备、保安电源、自备电源进行全方面检查,做到通知、报告、服务、督办“四到位”,实现全程闭环管理,消除用户用电隐患,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4.4 落实领导带班及报告制度
切实做好停电期间的供电服务和值班工作,停电期间不安排计划检修和欠费停电工作,同时增加抢修人员、备品备件,确保随时应对各类配网突发事故,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保证兑现服务承诺。
5 开展不间断现场监察
制订风险管控督导方案,明确风险管控各项措施落实责任部门,从各项风险管控方案、有序用电方案、事故处置预案和反事故演练、应急抢修准备、设备设施保电巡视检查等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重点督查调控值班人员对紧急限电执行程序、保电设备和线路巡视值守情况。
6 争取政府与媒体支持
针对电网出现的重大运行风险,及时将本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和拟采取的紧急控制负荷计划向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取得政府批复和支持,协调落实有序用电各项措施方案。同时,提前开展舆情应对工作,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适时相关信息,宣传电网风险背景和工作进展,做好解释说明,争取群众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7 结 语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于2014年出台,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方针,同时要求坚持强化预防治本的原则,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加强安全风险防控。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全力做好电网安全风险管控,意义重大。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速铁路;信号网络;设备维修;管控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不断成熟,不仅逐渐成为人们出现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还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因此,确保高速铁路网络信号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高铁的质量、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的高铁网络设备建设管理过程中,网络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行、管理等都存在很多问题。故而,本文主要对于高速铁路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况,希望建立一套基于SDN的信号系统网络统一安全管控方案,保障高铁网络设备的有效运行。
1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管理研究
1.1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管理问题
在当前的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施工阶段,很多配套的设备和设施都不能有效到位;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增加,施工队伍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从而严重影响整个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高铁信号设备施工的监管时,不能严格对照设计图纸采取“零”故障的监督,而且在工程设计以及后期对接时,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使得施工经常出现混乱局面,导致安全隐患和施工质量等问题。
1.2提升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管理措施
为了提升高铁信号网络设备施工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管和制度化操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①要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理顺施工程序,落实施工细节,制定好周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卡控措施。另一方面就是制定相应的预案,通过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盯控,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启动预案进行妥善处理。②设计施工人员要积极介入,互相配合完成施工工作。在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前期的积极介入,才能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一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对于施工作业的盯控。另一方面就是严格进行工作对接,对于施工阶段内的每一个工作日,每一个施工细节以及器械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器械与电务段签订的协议相符合。③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工作,要注意进行有效的协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生产厂商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都要积极的开展补救措施,从而促进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2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管理模式研究
2.1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管理现状
一般而言,在高铁信号网络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是由于高铁信号网络主要有CTC系统、信号安全通信数据系统以及检测网络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在信号网络管理中,防火墙、隔离以及病毒扫描等技术比较落后,不能有效协调运用,使得网络防护措施在某些背景下,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这些信号网络设备的设计安装,使得系统比较复杂、安全等级不能有效设置以及故障定位维护存在困难等,不能适应当前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需要。因此,针对当前的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管理现状,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2.2基于SDN的信号网络设备管理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构建模式,SDN技术可以将传统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数据控制平面进行分离,然后利用控制器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转发,从而对于信号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我国的高铁信号网络系统是由CTC系统、信号安全网络系统等部分组成,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安全等级也不同,这样就使得管理维护出现很多问题。故而,对于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管理,可以利用SDN架构,建立一套有效的信号系统网络管理模式(如图1),解决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运行管理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就是将原有的高铁信号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打造成基于SDN的统一管理模式,然后利用这一管理模式,建立逻辑统一的控制方式,从而保障整个高铁信号网络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基于SDN的管理模式,可以将原来依靠物理隔离网络转变为软件隔离网络,提升整个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管理效率,从而更好的开展资产管理和服务,对于各种访问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限制。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可以开展高效的信息跟踪和网络诊断,及时对于存在问题的网络设备进行定位,提升整个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质量和效果。
3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管理研究
对于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管理,尤其是对于CTC网络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网的维修,对于整个高铁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维修管理模式,进行良好的维修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①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故障问题,制定相应的维修标准。例如,在对于高铁网络设备的维修过程中,可以设置日常维护、集中检修、周期整修以及大中修等四个等级,还可以在每个等级中制定相应的检修标准,在日常养护中,需要负责检修的技术人员对于信号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对于集中检修可以安排技术骨干参与,并且全程跟踪监督。对于周期整修则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的协调,成立整修监管小组,制定合理的方案和标准,开展工作。最后就是大中修,需要高铁段的主要技术部门负责实施,开展有效的维修工作。②对于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管理,还需要加强盯控措施,从而与各级维修工作相配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a.建立分级盯控模式,可以结合工区、车间以及电务段开展对于信号网络设备的监控管理。b.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细化各项指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更好的开展高铁信号网络设备的维修工作。③根据基于SDN的信号网络设备管理模式所发出的维修定位和指令,开展相应的维修和监控工作,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故障和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信号网络设备的施工、管理和维修,对于整个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施工和操作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模式,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铁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孟超迁.高铁信号安全数据网升级改造分析研究[J].上海铁道科技,2016(4):87~89.
[2]徐田华,杨连报,胡红利,王小鑫.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异构数据融合和智能维护决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1):73~79.
[3]师敬峰.高速铁路信号网络设备维修的实践与思考[J].通讯世界,2015(8):96.
[4]田建兆,杨世武,崔勇,陈海康.高铁牵引电流瞬态干扰对铁路信号的影响分析[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6(4):1~5.
[5]李赛飞,闫连山,郭伟,郭进,陈建译,潘炜,方旭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网络安全与统一管控[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6(4):479~485.
篇4
【关键词】 LTE 核心网 EPC 解决方案
近年来无线接入技术逐步宽带化,无线接入技术的带宽的量级不断提升。通过将强大的高速无线接入技术和因特网创新相结合,核心网实现了世界的连接。演进的核心网(Evoloed Packet Core, EPC)是移动宽带的基石,有了它宽带无线接入和因特网业务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
一、EPC的发展背景
在网络的未来演进中,LTE负责无线接入网的演进。3GPP提出的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负责分组核心网的演进,通常也称为EPC。该工作项目与LTE工作项目关系密切。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覆盖无线接入、核心网和终端。
EPC的标准化进展:
1. 可行性研究阶段。
2004年12月正式立项至2006年6月完成。主要是网络结构优化的可行性研究,基准协议是3GPP TR 23.882;
2. Stage1(需求阶段)。
定义SAE的需求,2006年12月完成。基准协议是3GPP TS 22.278;
3. Stage2(技术实现阶段)。
定义SAE的网络结构、功能实体及其相互接口。2008年6月完成。基准协议包括:3GPP TS 23.401、3GPP TS 23.402。
4. Stage3(协议实现阶段)。
定义各接口上的具体协议。2009年3月完成 。当前定的协议有: 3GPP TR 24.801、3GPP TR 29.803、3GPP TR 29.804。
二、EPC标准架构及网元功能
2.1 EPC架构的特点
1) 网络趋向扁平化,优化处理用户数据业务。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中涉及尽可能少的节点,适应高速化的网络需求,达到用户快速接入和报文快速转发;
2)EPC 核心网架构秉承了控制与承载分离的理念,将2G/ 3G 分组域中SGSN 的移动性管理、信令控制功能和媒体转发功能分离出来;
3)ALL IP承载,从终端到网络实体、从控制面到用户面,全部基于IP。
2.2 EPC的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
EPC包括移动网络管理设备、分组数据网关、服务网关、计费网关、计费控制单元、用户服务器、区域服务器等功能单元。
1) 移动管理设备(MME)在EPC中提供控制面功能,包括:生成临时身份并分配给UE;保证对空闲用户的跟踪和记录;在切换中管理信令;基于从HSS中获取的数据对用户进行鉴权;管理NAS信令及相关的安全;管理用户面的承载。
2) 分组数据网关(P-GW)是接入PDN的分组网关,功能包括:为用户分配IP地址;策略执行功能;计费支持功能;移动锚点功能。
3) 服务数据网关(S-GW)是用户面接入网关,负责分组转发、路由和下行数据的缓冲,并在跨eNB的切换中充当移动锚点。
4)策略控制服务器(PCRF),根据用户特点和业务需求提供数据业务资源管控。功能包括:控制网络资源、管理带宽以满足QoS策略;提供计费功能;支持分组过滤。
5)用户服务器(HSS)是用户数据管理网元,提供鉴权和签约等功能。
三、EPC核心网组网方案
3.1 MME POOL 组网方案
MME设备是EPC系统中关键的控制面节点,在部署中通常集中设置;一旦MME设备发生故障,带来的损害往往影响较大,且故障恢复时间较长。针对MME的可靠性保护,3GPP提出MME Pool概念。MME Pool指由一个或者多个MME组成的区域,MME Pool内每个eNodeB与MME全互联。
MME POOL组网优势继承了SGSN POOL的组网优势并有增强,体现在:
1)负载均衡化:MME将负载动态反馈给eNodeB, eNodeB可以实时调整符合分发算法。
2)过载控制优化:MME将过载信息通告给eNodeB,通过eNodeB和SGW限制部分用户接入和寻呼,避免设备过载。
MME POOL关键技术:1) 为用户分配MME Code, MMEC是由MME分配给UE,用于标识已注册的MME节点,eNodeB可以根据该标识为UE选择MME。2)非接入层节点选择功能部件(NNSF).NNSF功能位于eNodeB节点,核心功能是选择MME,选择原则是:负载均衡原理和减少跨MME的切换。
3.2智能管控方案
智能管道有三个关键点:
1)流量管理及策略闭环,功能包括流量管理;物联网业务保障;MBB网络可视化;策略闭环;NetWorker。应用类型有效率优化、体验提升、收入增加。
2)智能计费, 功能包括:内容计费;实时计费;后向计费;页面流量提醒;流量详单。
3)网络优化, 功能包括:Smartphone 信令风暴优化;融合APN;OTA辅助; ODB欠费复通;MBB 宽带提速;TCP加速、视频优化; URI过滤。
3.3 LTE 与2G/3G之间的互操作
对于LTE部署而言,与现存的接入网互操作实现IP连接是非常重要的。EPS提供了互操作的解决方案。互操作分为两类:
1)对于PS业务,需要分别解决LTE与2G、3G之间的互操作;
2)对于CS业务,需要分析LTE提供/不提供语音业务的切换方案。
(1)PS域互操作中引入非优切换和优化切换。非优切换:终端在LTE侧进行数据业务时,测量UMTS信号并且决定切换。终端在LTE中断业务,接入UMTS网络后继续业务。优化切换:LTE网络广播邻近UMTS网络信息,并根据UE反馈的测量报告决定切换,通过向UMTS进行注册、鉴权、系统协商及配置等过程,信令流程遵从现有UMTS标准,接入UMTS网络。
(2)CS域互操作分成两个阶段来实现:当LTE不部署语音业务,语音采用2G/3G CS域承载;当LTE网络能提供语音业务时,通过SR-VCC来实现。
3.4 LTE语音解决方案
3.4.1终端并发方案
终端同时可以在LTE和2G/3G接收数据,但同时只能在一个网络发送数据;终端在LTE网络激活时,利用其中一个接收机定期跳到2G/3G接收寻呼;终端收到2G/3G寻呼后,在LTE侧通知MME,并离开LTE网络来到2G/3G网络进行语音业务。
3.4.2 CSFB解决方案
当驻留在LTE网络的终端有语音业务时,须网络辅助回到2G/3G网络,由电路域提供。当运营商还没有部署IMS网络,仅由CS域提供语音服务、LTE提供数据业务时,CSFB技术可以触发终端从LTE回落到2G/3G网络接入并进行CS业务。
3.4.3 SRVCC解决方案
搭建IMS网络实现VoIP业务是SRVCC技术的前提,此方案须在IMS域增加一个实体:VCC AS,用于做被叫方的域选择,以及LTE VoIP到2G/3G CS的切换时媒体转换控制。
三种语音互操作解决方案比较:
1) 终端并发方案: 优点是对现网改动小,实现简单;缺点是终端成本高,耗电大。
2) CSFB方案: 优点是终端成本低,耗电小; 缺点是接通时延大。
3) SRVCC方案,优点是终端成本低,耗电小; 缺点是LTE VoIP容量小,方案不成熟。
四、结束语
本文对EPC 核心网标准发展、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EPC组网方案进行了阐述。希望本文对EPC的部署有借鉴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陶勇. TD-LTE核心网EPC引入策略及组网方案研究.中国新通信. 2014(1)
篇5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生产已经逐步取代了人工生产,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效益明显提升,因此被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1]。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电气设备使用的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可及时知晓并进行有效处理,不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安全可靠,是工业生产中的一大革新技术。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方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方式目前已相对完善,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①集中监控方式。一般用于生产系统的自我检修,在安全防护要求相对较低时期设计也相对简单。这一设计方式将系统的功能集中到同一中央处理器中,信息处理速度快,但是系统可监控对象较少;②远程监控方式。远程监控是现代化电气自动化生产的一个基本要求,需要将监控双方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且监控方还可随意控制被监控方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操作,该设计方式具有灵活高效、成本低的优点;③现场总线监控方式。这一设计方式由于以太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被V泛应用到变电站中,兼具远程监控方式的优点,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1、FCS控制系统设计。FCS控制系统,采用双向传输的信息传递方式,一对多,数据精确性高,因此可以准确检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正视FCS控制系统的缺陷,比如信息传输速度缓慢、无法连接过多的电气设备、缺乏统一的信息传递协议等,而且该系统无法直接与智能仪表连接,因此必须与其他具有辅助功能的系统相结合,确保系统的功能稳定。
2、电气负荷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电气负荷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在电网构架中常使用的一种自动化控制体系,通过对电气负荷进行实施监控和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电网的正常运行。由于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限电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服务的需求,因此大部分电力部门都引进了电气负荷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电力负荷管理趋于自动化控制,逐步实现了电气负荷管理与配电管理的一体化。
3、电气自动化通讯系统设计。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气自动化通讯系统是保证配电网络高效管理的基础配置。目前大部分的电力设备都安装了仪表,配电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通讯系统张接收到的仪表信息明确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自按电网运行的故障点,及时作出有效应对,确保居民用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电网分布区域广,电气自动化通讯系统的设计,加强了各区域电网信息的交流,实现了电网调控的统一性。
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布式控制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装置便是中央处理器,其他装置比如变频器、智能仪器、低压断路器等可以为系统提供方有效信息,由中央处理器进行统一的处理,提炼出有效信息。系统分布式控制设计就是中央处理器将收集的数据形成分支的框架,通过信息的分类,实现中央处理器与不同类型智能化设备的连接,可有效提升直通的智能管控效率。
5、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远程监控设计。可以说,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对于电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质变性的推动作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而且提升了电网管控的效率与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了电力服务的质量。远程监控设计,避免了电缆安装与维修所产生的费用,安全稳定,较为可靠,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实际可用性的核心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不断扩大,电气设备不断增加,现有的通讯速度已经无法满足电网实时管控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才能确保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电网的安全运转提供一份保障。
结语:机械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工业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大部分的生产过程都是由机械完成的,但是要想实现电气化生产的实时动态管控,就必须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以说,计算机技术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基础,计算结余机械的有机结合,使得电力服务质量有效提升[2]。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该紧紧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勇于突破固有的电力生产模式,加大电气自动化生产的改革力度,为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参 考 文 献
篇6
关键词 电气工程;改造;自动化;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24-02
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要素,制定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效益增收的最佳方式。工业经济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决定了未来国民经济的改革发展趋势,搞好工业产业的内部结构模型是极为关键的。电气工程是工业经济的重点项目,对企业生产加工、系统供电、人机操作等均有较大的决定作用。经济全球化发展以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趋势,只有充分发挥本国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才能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角度思考,工业经济改革也应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迈进。实施电气工程改造既可以提升电力行业的科技实力,也能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改造的相关问题。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 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后若干年内对电气工程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广泛地定义为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系统,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支配性影响。信息技术持续以指数速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工程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反过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1.2 操控系统
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20世纪的后50年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MEMS)。21世纪中的某些最重要的新装置、新系统和新技术将来自上述领域。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必须每隔几年对工程问题的过去解决方案重新全面思考或审查。
2 电气工程的实际运用情况
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电气自动化是国民 经济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国际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量呈上升态势。电气自动化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例如一条设备怎样运行才能保证它能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现代工业不是全人工,靠人来操作,却是由机器来制作,启动机器,就会自己运行下去,机器之所以能自动运行,就是电气自动化,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利用继电器、感应器等电气元件实现顺序控制、时间控制的过程。其他如一些仪表或伺服电机,能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反馈到内部,从而改变输出量,达到稳定的目的。电气工程的实际运用如下。
2.1 智能建筑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电气自动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高档智能化建筑无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主要发展方向。自然达到合理利用设备,在资源方面,人力的节省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都属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该设计为一级防雷建筑物,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2.2 净化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控制自动监控装置,可以设计成单个系统的测量、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以数字计算机控制管理的系统。在温度控制方面,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装设在回风管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DX一9100,与设定点比较,用比例加积分、微分运算进行控制,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温度应保持在18度-16度之间,从而使得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依据,这些要求常常以工作循环图、执行原件动作节拍表、检测元件状态表等形式提供,对于有调速要求的场合,还应给出调速技术指标。其他如:启动,转向、制动、照明、保护等要求,应根据生产需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妥善处理机械与电气的关系。很多生产机械是采用机电结合控制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的,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维护方便等方面协调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确保使用安全、可靠;制造美观、使用维护
方便。
3.1 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不但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也不高,而且系统设计也很容易。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所以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致使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这也会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比较复杂,查线也不方便,而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在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3.2 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和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使得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大都用于小系统监控,而在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中却不适用。
3.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节省了大量控制电缆,节约了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趋势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电力系统可以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了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对电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其改造的主要趋势包括以下内容。
4.1 功能多样化
传统电力系统的重点功能集中于发电、输电,在传输期间对电能值大小的转换缺乏足够的功能。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之后,系统功能日趋多样化,电压转变、电能分配、用电调控等功能均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自动化状态,符合了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要求。
4.2 结构简单化
结构问题是阻碍电力系统功能发挥的一大因素,多种设备连接于系统导致操作人员的调控质量下降,部分设备在系统运行时发挥不了作用。系统自动化改造后结构得到了充分的简化,且功能也明显优越于传统模式,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4.3 设备智能化
电力设备是系统发挥作用的载体,电厂发电、输电、变电等各个环节都要依赖于设备运行。早期人工操控设备的效率较低,自动化改造之后可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利用程序代码指导电力设备操作,智能化执行设备命令,以逐渐提升作业效率。
4.4 操控一体化
当电力系统设备实现智能化之后,系统操控的一体化便成为现实。如:机械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等模式,都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一体化操控“省力、省时、省钱”,也为后期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 继电保护运用于自动化改造
除了对原始电能进行调控处理外,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在稳定可靠的环境下运行,添加继电保护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其对电力系统具有多方面功能。
5.1 针对性
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属于技术改造范畴,需要对系统潜在的故障问题检测处理。继电保护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功能,可根据系统不同的故障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如:电力设备出现短路问题,继电保护可立刻把设备从故障区域隔离;线路保护拒动作时,继电保护可将线路故障切除,具有针对性的故障防御处理功能。
5.2 稳定性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作用显著,特别是在故障发生之后可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免故障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更大。良好的运行环境是设备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如: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地切除故障,减短了设备及用户在高电流、低电压运行的时间。通过模拟仿真,保证了系统在故障状态下的稳定运行,防止系统中断引起的
损坏。
5.3 可靠性
对电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系统能否可靠地运行也决定了用户或设备的用电质量。继电保护装置的运用为系统可靠性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如:安全方面,强大的故障处理功能保障了人员、设备的安全;效率方面,多功能的监测方式可及时发现异常信号,提醒技术人员调整系统结构。
6 自动化改造中的在线监测系统
“状态维修”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在电气设备维修时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促进了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改善。在线监测系统是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技术的关键系统,技术人员根据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的数据可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引导技术人员尽快实施故障维修方案。
6.1 绝缘监测
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关系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线路绝缘进行监测是状态维修的重要内容。我国电网建设期间设计的绝缘监测系统多数是挂网运行的绝缘子,如:瓷、玻璃、复合绝缘子等,这些绝缘装置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减弱性能,对绝缘元件积极配备监测系统可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作业。
6.2 雷击监测
线路是向电气设备传输电压的载体,若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则会影响到电能的正常供应,不利于电气设备的持续性运行。状态维修方案中的在线监测系统需顾及到雷击的危害,参照电气设备的具体结构规划雷击监测系统。如:常用的雷击监测方法是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器,电气设备遭受雷击前后可起到监测、保护的作用。
6.3 环境监测
环境对电气设备或连接线路也有很大的影响,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电气设备,则会造成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上升。环境监测系统的主要监测对象是大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硫等,当这些因素对电气设备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后,监测系统会把异常信号传递给监控中心,警告技术人员尽快采取维修措施保护系统及设备。
7 设备状态维修的辅助技术
电网改造工程的广泛开展,使得国内电气设备的功能日趋多样,而相应的电气设备的故障形式更加辅助,给设备维修人员的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随着电力科技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设备状态维修引进了许多相关的辅助技术,降低了电气设备故障维修的难度。
7.1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是状态维修时获取数据的主要手段,维修人员将传感器安装于电气设备,可定期接收有关设备的状态信号,为异常故障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外,传感技术可以扩大电气设备的监测范围,其对电网工程建设范围内的任何区域的信号都能精准地捕捉。
7.2 传输技术
传输技术即“通信技术”,城市电网连接的设备数量、种类、型号等复杂多样。状态维修操作时需把电气设备的异常信号快速传输给控制中心,以引导维修人员尽快制定出处理方案,如:采取GMS或CDMA系统或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数字传输。
7.3 处理技术
利用传感器捕捉信号后,维修人员应对信号实施加工处理,筛选出最优价值的电气设备感应信号,保证后期故障维修操作具有针对性。一般信息处理技术要借助于计算机平台,凭借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
8 结论
总之,电气工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情况。深入研究电气工程改造及其自动化趋势,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改造活动,企业应加强多方面的调控管理,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的成效,提升电气工程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继电保护设备的实时数字仿真测试系统综述[J].电气应用,2008,12(05):30-31.
[2]梁小茹.电气人员仿真培训中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20(11):141-142.
[3]王邦志.电气工程集中监控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4,15(8):66-67.
[4]付金山.国网电力动态模拟实验室启用[J].中国电力报,2009,40(18):77-78.
篇7
【关键词】分散式风电;集控方案;设计实施
引言
当前风电产业的特点是高度集中、高电压和远距离。风电出力特性相比常规能源,它的波动更大,随机性也比较较大,可预测性偏低,一般情况下风电调度运行不能弃风。随之,风电产业采取“规模小、电压低、分布式、就地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风电形式呼之欲出,称为“分散式风电”。
一、分散式风电集控系统的概述
分散式发电特点为:总装机的容量低,风机切入切出对微电网冲击很小;规模偏小,输电距离比较短,普遍运用风场把附近电网的变电站及输送线路;发出来的电能于地面快速消化,经济效益比较高,但风电也因分散的特点,也成了阻碍运行管理的主要因素,从而对风电相关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风电场的远程监测控制。风电集控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时对风电场设备运行状态和当地的风力状况进行监测;通过集中控制协调各个风机发电入网;在监测到设备故障时做出处理对策,及时解决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二、分散式风电集控设计方案
(1)集控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利用调度和集中控制两个系统的协同运作来实现对分散的风电场运行状态的监测。
(2)风电集中控制的第一步是监测。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风场各位置风机的运行状态及运行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风场的监控录像数据;风场其他电力设备的状态数据。
(3)集控系统中监测系统的组成:发电风机的数据收集和监视控制系统,录像监视系统和主要电力设备,比如风场开关站的数据收集和监视控制系统。
(4)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冗余设计。
(5)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监测的灵敏度,需要对集控系统进行分区。为了叙述方便,把对直接参与发电过程的设备进行监控的实时控制区命名为A区;虽然也随系统运行,但是不参与实时控制的非控制生产区为B区,另外一部分就是生产管理区,用C区表示。
三、分散式风场集中监控系统的网络设计
(一)风场端的网络设计
因为风场内数据安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各不同,设计上报方式也跟着不同。例如视频数据独立组网,直接接入光端机上报。无功补偿信息、开关站信息本身是IEC103报文,就可选择远动装置进行采集。对于气象测风信息、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信息、电能量信息、风机监控信息,要进行规约转换装置转换为IEC103报文之后由远动装置进行采集。再运用远动装置将数据分类处理转换为IEC104报文经过路由器及纵向加密一并送往调度与监控中心。
(二)远程通信的网络设计
租用电力公司使用的通信通道是各风场及监控中心都设置有三个2M的独立数字通道。租用电力公司使用的通信通道是由离风场最近的变电站接入,再最远离监控中心的变电站接出。三个2M的通道供给视频信息、风机信息与远动信息进行使用。
(三)监控中心内网设计
监控中心内采用的设计为双网设计,有3个安全区。其中一个区是实时控制区,由1个分机数据服务器、2个监控工作站、1个AGC服务器、1个AVC服务器和1个GPS、2个数据采集服务器、2个风机操作员站组成。历史数据储存、安全监控、人机交互及网络管理功能及4座电场运行界面显示,从而达到风电场无需人值班的理想状态;达到对各风场设备情况有效监控的目的;提高对特殊状况下的判断能力;各风电场能安全的进行操作;各个风电场运行管理的进一步提高;也做到有效监控其他分析系统及满足应用的需要。
四、分散式风电集控的实际应用
(一)风功率的预测的实施
用物理模型分析及统计模型为基础的预测过程称为风功率预测,风电场未来的输出功率是依据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及结合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的情况预测分析出来的。而风功率预测子系统是依据风场实时有功无功数据与气象部门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测风塔实测气象数据,要对未来某一时段风电场的发电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是采用的是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多种计算法,并要及时报予电力调度部门。
(二)风场AGC的应用
当电网频率发生偏差较大时,为了使联络线的交换功率和系统频率能有效维持,各个控制地区应依据本区域内的控制误差来调控本地区内风力发电机组的出力,协调好电网从而进行调频。其电力系统调度依据风功率预测系统的风力发电场当前尽可能的最大出力,调度信息要充分考虑到经济能力、运行的安全性等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发电对策,最后发送风场出力目标值到风机服务器。风机服务器再依据机组的实时运行工况及控制特性进行目标出力在风机上的分配,使风场功率调整和跟踪得到实现。
(三)风场AVC的应用
如风场离负荷中心远,又接入末端电网的情况下,由于受负荷变化和受风力资源的影响,因而电压有较大波动,造成了风场发电大时电压低和发电小时的电压高的问题越发严峻,电网的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因而实现对无功的自动控制与系统的电压十分迫切。以电力调度下发的控制电压目标值为根据风场实时运行工况及结合设备的安全因素、电网,利用控制算法产生单台风机的无功输出目标值及场内SVG的无功输出目标值,最后转发到风机服务器、SVG控制器执行、开关站SCADA服务器,实现风场电压自动调整功能的整个过程就是风场AVC子系统运行的表现。
五、结束语
随着风电产业的的不断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庞大的风场监控的数据量,想要提高系统运行能力其控制系统相应的就要有更好更强大的硬件。要达到对统计点某时间段内的原始数据或者统计数据进行统计运的目的,系统也应能提供通用统计的功能,这样广大的用户就可通过自由选择统计算法。还应针对越来越复杂的风场特点,制定出一体化的控制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其控制系统能有效处理相关数据,风功率预测、AGC、AVC等系统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同个数据服务、同个平台进行高效的应用。
参考文I
[1]韩强,谭宇阳,张正中,马进.智能型风力发电调管控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J].陕西电力.2012(06).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改造;自动化;趋势研究
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要素,制定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效益增收的最佳方式。工业经济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决定了未来国民经济的改革发展趋势,搞好工业产业的内部结构模型是极为关键的。电气工程是工业经济的重点项目,对企业生产加工、系统供电、人机操作等均有较大的决定作用。经济全球化发展以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趋势,只有充分发挥本国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才能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角度思考,工业经济改革也应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迈进。实施电气工程改造既可以提升电力行业的科技实力,也能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改造的相关问题。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 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后若干年内对电气工程发展影响最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广泛地定义为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系统,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支配性影响。信息技术持续以指数速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工程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反过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2.操控系统
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20世纪的后50年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MEMS)。21世纪中的某些最重要的新装置、新系统和新技术将来自上述领域。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必须每隔几年对工程问题的过去解决方案重新全面思考或审查。
二、电气工程的实际运用情况
1.智能建筑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电气自动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高档智能化建筑无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主要发展方向。自然达到合理利用设备,在资源方面,人力的节省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都属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该设计为一级防雷建筑物,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
2.净化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控制自动监控装置,可以设计成单个系统的测量、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以数字计算机控制管理的系统。在温度控制方面,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装设在回风管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DX一9100,与设定点比较,用比例加积分、微分运算进行控制,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温度应保持在18度-16度之间,从而使得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依据,这些要求常常以工作循环图、执行原件动作节拍表、检测元件状态表等形式提供,对于有调速要求的场合,还应给出调速技术指标。其他如:启动,转向、制动、照明、保护等要求,应根据生产需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妥善处理机械与电气的关系。很多生产机械是采用机电结合控制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的,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维护方便等方面协调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确保使用安全、可靠;制造美观、使用维护方便。
(1)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不但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也不高,而且系统设计也很容易。但由于这种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所以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处理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致使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投资加大,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这也会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比较复杂,查线也不方便,而大大增加了维护量,还存在在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2)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材料、可靠性高和组态灵活等优点。但由于各种现场总线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使得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所以这种方式大都用于小系统监控,而在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中却不适用。
(3)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对于以太网(Ethernet)、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模拟量变送器等,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节省了大量控制电缆,节约了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情况。深入研究电气工程改造及其自动化趋势,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改造活动,企业应加强多方面的调控管理,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的成效,提升电气工程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继电保护设备的实时数字仿真测试系统综述[J].电气应用,2008,12(05):30-31.
[2]梁小茹.电气人员仿真培训中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20(11):141-142.
[3]王邦志.电气工程集中监控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4,15(8):66-67.
[4]付金山.国网电力动态模拟实验室启用[J].中国电力报,2009,40(18):77-78.
[5]赵军详.电气工程自动化改造的重点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发展,2010,28(10):28-31.
[6]王泽民.工业产业机构调整及经济模式转变的分析[J].工业经济,2010,18(12):44-43.
篇9
关键词:
电网;工程审计;监控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133-02
1 电网工程审计监控方式现状
目前,公司工程审计监督管理模式是以电网建设项目、小型基建项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为主。由于决算是工程管理的最后环节,审计揭示问题的整改存在较大困难,审计核减存在一定的阻力。由于审计力量有限,很难做到南网公司工程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在以电网建设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管理,迫切需要将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因此,电网工程审计从事后竣工决算审计转向事前和事中的日常监督,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历史必然。
目前,工程审计监控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直接监控
通过直接现场审计的方式进行监控,也就是审计人员到达工程现场进行现场审计,实现对工程过程的监督控制,这是目前主要的监控方式。它可以保证数据和资料获取的完整、及时和效率,能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直接监控是使工程审计达到最为理想效果的手段。
但是,实施直接监控必须有大量的审计人员和时间。因此直接监控比较适合工程量较少的企业。电网企业电网建设投资资金巨大,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风险较大,而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直接监控是较好的选择,但会削弱审计覆盖面。
直接监控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1)审计部门亲自组织审计。
审计部门亲自组织审计人员到现场进行审计。一般情况下,这种方式采取的较少,除非工程特别重要,问题较多,审计阻力较大,否则很少采取这种审计方式。
(2)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计。
抽调其他单位的非审计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计,也是审计部门常用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与项目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进行联合审计,以达到工程监控的目的。
但是,联合审计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业务人员不熟悉审计程序,容易互相留有余地等。有效的方式就是审计部门建立审计指南,加强审计监督。
(3)聘请外部中介进行审计。
委托中介进行工程审计是目前主要审计方式。选择良好的中介机构是委托审计成功的一半。委托中介机构审计不仅是委托出去还需要审计部门做好委托审计的全程监督、检查、监控工作,同时也要保证审计部门的联系作用,将管理部门、施工方、中介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由于委托中介机构审计是一种有偿行为,因此审计部门不能完全摆脱审计责任,对于审计成果应当认真核实审查,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聘请外部中介进行审计,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受审计成本的制约,监控深度和质量达不到要求。因此,审计部必须对中介的监控质量加以监督和控制。
1.2 间接监控
间接监控方式就是通过远程方式进行监控,一般是通过信息系统手段来完成的。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日益发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方式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远程监控不需要审计人员直接进驻现场,可以降低工程审计监控成本,可以不受工程规模的影响,极大地提高工程监控的覆盖面,有效地实现电网建设工程审计覆盖面100%的目标。
实施远程监控,必须建立工程审计监控系统。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必须做到实时、动态、智能。这有赖于系统开发的先进性,以及工程管理相关系统的良好运行和接口技术,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物资系统、招投标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目前,ERP系统是最理想的监控环境,由于南方电网公司还没有上线运行ERP,为工程在线监控增加了难度,实现方式也会因此不同。
同时,远程监控效益也更多依赖于网络计算机和电子系统的稳定性。一旦系统崩溃或者瘫痪或者遭遇网络攻击都会对审计监控造成重大影响。
但是,远程监控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如数据传输不及时、不完整,智能化较低等。这些通过监控系统的开发升级可以逐步克服。
1.3 工程管理相关部门自我管理评价、审计再评价
由工程管理部门自行评价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审计部门的工作,监控效果也非常良好,数据信息资料的掌握也会相当全面和及时,也便于审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但是工程管理部门的自行监控无法保证独立性,风险识别不客观,因此,审计部门应对工程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价进行再评价,并出台和组织业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工作。
工程管理部门实施自我评价,需要建立一套自我评价的流程和方法。首先是由业务部门梳理分析本业务领域风险事项,提出管控措施和手段,形成风险控制库,并明确管控责任岗位和人员,将关键点风险的管控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其次是根据工程管理关键风险点,编制工程审计作业指导书,将关键风险点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管理规定以及常见问题逐一列明,有效指导工程管理部门规范工程管理和审计部门开展重点的审计监督。根据风险控制库、工程审计作业指导书,工程管理部门定期开展风险管理自我评价,将重大问题和主要问题消灭在荫芽状态,审计部门在每年底组织工程管理部门开展全面风险管控自我评价工作,并向审计部门提交自我评价报告,审计部门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再监督,查找自我评价未发现的遗留问题。
对于工程管理部门的执行监控,审计部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自我评价的标准必须由审计部门主导制定;
(2)自我评价必须全程由审计部门参与和组织;
(3)自我评价的结果必须有其他方面的信息加以佐证。
2 工程审计监控方式的选择
选择哪种监控方式,应取决于监控对象的状况和监控者的状况。如果审计工作量相对较少而审计部门人员充足的话,直接监控就是较好的选择,如果审计工作量相对多审计部门人员不充足的话,则远程监控和委托监控是最优选择(见表1)。
审计监控方式与审计监控工作量成正比,与审计队伍成反比。即:监控工作量越大,越要采取间接监控方式,反之,审计人员越多,越要采取直接监控方式。
(2)公式2代表审计工作量取值函数模型。工程审计工作量取决于被审计工程项目的规模、审计工作量、审计内容等变量。
从审计人数看,该审计局的审计人数基本没有变化,这反映了公司审计力量并没有随着审计工作量的增加,而适当地增加审计人员,壮大审计队伍。
经过测算,F值远远超过我们设定的4的临界值,建立工程审计监控系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通过审计监控选取模型和审计工作量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该供电局工程审计工作量较大且有逐年上涨趋势,因此全部审计工作不可能100%都采取直接监控,现有审计队伍不能满足审计监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取部分重要性较高的被审计项目实行直接监控,其余被审计项目结合远程实时动态监控进行,建立工程实时动态审计监控系统是目前的首要选择。
3 工程实时动态审计监控系统的构建
3.1 基本说明
通过与工程管理相关系统联网的方式,实现对工程管理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实时动态监控可以使远程监控更具效率性和及时性。工程实施动态监控系统包括数据接口、审计监控、监控控制以及监控预警四个部分。
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采集通过工程系统与审计监控系统接口,财务系统数据也通过接口传入审计监控系统。审计监控系统下面将设置查询、预警分析、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方案等功能模块。
3.2 流程图
图1
(1)工程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工程物资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工程项目合同数据。财务系统数据主要包括工程造价数据、工程项目概算预算、结算数据以及工程项目财务收支决算数据。只要有新数据生成,审计监控系统数据随之更新,借此实现实时动态监控。
(2)实时审计系统信息转换的目标是将前一步工程系统和财务系统信息在转换为审计系统自有信息,可以对所更新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不会改变信息源。
(3)审计监控规则模块设定属于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应自行提取所需分析信息并且根据预先设定好规则进行分析。
(4)风险预警信息输出模块属于结果输出模块。系统软件通过对数据获取、监控、分析最终指出风险薄弱环节。
3.3 基本功能
(1)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工程实时动态审计监控系统最为主要的功能之一。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统计技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控并对重大风险进行预警。风险预警包括异常指标预警、工程风险预警。
异常指标预警是指实时监控系统对异常现象预警过程。审计部门首先收集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和指标,将数据使用模型统计分析建立基本额定指标。在日常监控过程当中系统提取相应数据计算核心指标值,然后自动与基本额定指标值进行比较,并输出预警指标分析表对异常指标进行红色预警提示。
工程风险预警结构思路应为设定工程风险容忍度-预警指标-风险预警多维展现。审计部门首先应当及时准确分析预测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点,然后将风险点信息标准化为指标值,最后将工程风险预警结果分别在指标值差异性、风险容忍度、预警信号进行多维展现。
(2)内部控制测试。
内部控制测试是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部门根据不同工程项目内容设计各种标准化内部控制测试程序表,由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提取并输出内部控制测试结果。
事前审计内部控制测试重点在于施工组织招投标过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合法。事中审计内部控制测试重点在于工程资金的使用程序和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程序。事终审计内部控制测试在于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最初标准以及完成情况。
(3)剩余风险分析。
审计监控只能减少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发生后的不利后果,但是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所产生的剩余风险也是实时动态审计监控的重要功能之一。首先审计部门应当确定工程项目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然后标准化成为各项指标值,形成剩余风险分析评估模块。动态监控系统中剩余风险评估模块提取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评估结果。
(4)监控方式导出。
通过工程审计监控模型计算输出结果,帮助审计部门选择适合的监控方式。判断的关键点是工程数量和重要性。选择单一的监控方式不足以完成所有工程审计监控,可以通过审计监控方式组合综合分配资源进行监控。对于重要性高的工程项目进行直接监控;对于重要性中等且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对于重要性较低的工程项目进行委托监控,审计部门人员只起辅助作用。
4 结论
篇1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环境 财务管控模式 设计 运行
目前,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不断涌现,就IT业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是云计算。云计算使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飞速发展,它是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心脏,也是企业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和运行的最佳解决方案。由于受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发展战略、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控模式设计需要从财务管理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深入思考,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遵循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保证管控模式的健康运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
一、简述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的重要性
1.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资金是企业经营正常运行的血液。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如何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设计科学的财务管控模式尤其重要。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支付手段日新月异,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网银进行资金归集、调拨和支付,逐步减少现金支付和支票支付手段,实现资金支付的便捷,掌握资金的流向,保证采购货物或劳务的真实性。此外,企业委托银行理财日益盛行,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高资金的收益率。所以,财务管控需要充分了解现代支付手段和理财方式,设计不同层次的权限和管控流程,实现企业资金合理利用的目标和效果。
2.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财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但随着财务核算软件的普及,企业普遍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人员从繁琐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资产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活动。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企业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往往要求财务人员身兼多职,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同时,财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核心,所有的企业信息都与财务信息相关。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财务人员需要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企业需要设计科学的财务管控模式,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信息处理系统中设置相应岗位和权限,设计合理的处理流程。
二、分析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存在的相关问题
1.资金管理过程松散
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资金池方式管理总部和下属企业的资金集中收付,只是通过网银将几个子企业的银行账户挂入总部银行账户进行管理。而一个子企业开立一个基本银行账户外,还存在几个或多个一般结算账户、临时账户、专用账户。这增加了管理资金的难度。同时,资金的收付在每个经营(投资)项目前期就可能发生,其与整个项目经营过程都存在联系,如果资金管理系统没有跟经营业务系统(合同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采购信息平台、劳务信息平台)及时关联,就存在资金管理的漏洞。这增加了管理资金的风险。因此,企业资金管理过程普遍存在松散的问题。集权后如何分权和管权?企业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财务管控模式设计来制衡,使得资金合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2.财务管控方式过于简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上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传统的财务管控方式仍只是人管人或人管机(即主要通过财务人员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参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由于主观意识或“内部控制人”的干预,财务管理容易摆脱制度的约束,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往往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简单的财务管控方式,只是从财务的角度发现财务领域的问题,对引起跨领域连锁反应的信息处理缺乏必要的手段。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很多信息需要各部门,各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处理,形成立体的管控模式,多管齐下,才能快速地全面地解决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因此,财务管控方式应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不仅要人管机,还要机管人(即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每个工作环节的审批权限和稽核关系进行监督和信息反馈),以应付复杂多样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经营健康运行。
三、探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和运行
1.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财务管控模式大致分为集权式管控模式、分权式管控模式、混合式管控模式。集权式管控模式便于推行和实行统一的财务决策,保证子企业的规范运行,降低经营风险,但容易降低子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权式管控模式便于快速应变市场环境,提高经营的灵活性和竞争性,但容易独立于总部控制之外,难以实行统一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大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防控风险意识逐渐提高,所以集权式管控模式被大多数企业采用。然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集权式管控模式提出挑战,采用混合式管控模式更能发挥集权式与分权式管控模式的优点,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前提下,使得企业总部决策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子企业经营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抢占市场,保证集团利益最大化。
2.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对象与原则
财务管控模式设计的对象狭义上是指在财务信息系统范围内的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而广义上应该包括财务信息系统范围外的业务平台,如合同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采购信息平台、劳务信息平台等。只有按照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建立各环节的信息库,实现内外部资源共享,并赋予必要的权限管理,财务管控才能体现财务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
财务管控模式设计的原则是:
(1)综合性。财务管理虽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财务管控模式要适应于财务战略目标,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等;在经营管理方面,财务管控模式发挥控制、监督、反馈的功能;在人力资源方面,财务管控模式要参与绩效考核与评价、收益统计与分配的活动,所以财务管控模式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
(2)系统性。企业必须寻求各个领域的管理系统的结合点,并且了解各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查询、审核、监督、反馈、评价功能,使各系统信息能够交互传递和控制,形成企业资源网络体系,提升工作效率。
(3)制衡性。由于混合式财务管控模式需要兼顾企业决策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所以在设计财务管控模式时,企业需要考虑其应当具有制衡效果。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3.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方式
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分为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财务管控模式的横向设计是指在企业组织架构确立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信息系统跟其他各个领域的管理系统的业务依存关系,按照财务管控模式构建的综合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设计各个管理系统的沟通机制。财务管控模式的纵向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经营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按照财务管控模式构建的制衡性原则,设计信息流的传递和控制机制。
财务管控模式的横向设计包括会计核算与全面预算、应收应付与合同管理、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工资核算与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与发展战略等跨系统的联系。企业应当了解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形成一种动态的评价机制。
财务管控模式的纵向设计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等业务的单向联系。按照企业管理制度与审批权限,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记录和控制,形成一种动态的监督机制。
4.财务管控模式的运行
财务管控模式的运行基础是搭建信息收集平台。由于云计算信息技术的发展,子企业及项目部可以共享总部的企业资源,同时,企业领导层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移动办公审批文件。所以,混合式财务管控模式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可以快速、及时、灵活地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在企业层面,总部只需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三重一大”(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要求,集中部分的财权与人事权,包括资金管理和财务主管委派制;在业务层面,子企业可以利用总部资源和信息系统处理相关业务,由于共用同一套信息系统,总部能够方便地随时监控子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对于子企业除“三重一大”外的决策信息,可以实行备案制。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需要定期总结、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修正内部控制缺陷,建立反舞弊机制,保证财务管控模式的健康运行。
四、总结
总之,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和运行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经之路。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所有信息,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正确地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降低经营风险,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外资,2011年第14期
[2]谢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时代金融,2012年第06期
[3]高燕.项目成本控制探析.现代商业,2011年第07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