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的主要表现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精神的主要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队精神的主要表现

篇1

内容摘要: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本文从企业团队以及企业团队精神的内涵着手,论述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培育团队精神的原则,以及培育团队精神的途径,以此来论述和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团队;企业团队的作用;企业团队精神;途径

一、团队精神概述

《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华特曼,在考察了美国的IBM公司、英特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波音公司等62家大公司以后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贯穿所有美国杰出公司的一个共同特色,就是每一家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各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团队精神。

(一)团队:所谓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行为上有共同规范的一种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组织形态。

(二)团队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团队精神,一般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含着对本团队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

人们在一起工作,因为某种目标的被组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组织,社会中常见的团队组织有篮球队、足球队、医疗队、企业团队、交响乐队等,企业团队是各种社会团队中的一种。有的团队组织松散,效率不高;有的团队紧密团结,卓有效率,配合协调一致。有效率的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作用:

(一)团队可以形成合力,产生团队组织大于个体简单相加的力量,可有效地达到目标。由于团队组织的合力可以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力量,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较高的绩效,因此企业中许多工作都采用团队组织来完成。例如企业要达到开拓市场、改善产品品质、优化客户服务,缩短产品开发流程等目标时,采用团队组织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

(二)团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团队组织的成员各自优势不同,知识、能力也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产生能力得到强化的结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而也加强。团队成员在团队组织中也有机会提高能力,发挥潜力,成长成材,在完成挑战性的工作中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可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可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由原先“支薪型”员企关系变为“共同型”员企关系,员工不再以只干一份工,只出一份力,只拿一份薪水为唯一目的,员工的精神状态由“离散型”转变为“聚集型”,同时培养了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在团队组织中就可以培养成员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共同达到目标的理想所激励。缺乏合作与协作意愿的队员将不受团队的欢迎,大家不愿与他共事。

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原则

从上述来总结,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塑造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有效防止军心涣散,克服产生离心力和出现一盘散沙的状况。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如果没有协作原则,企业中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利益那么最终难以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整体实力很难得到提高。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分工协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但是良好的分工协作又取决于人的价值理念状况。有些企业内部有些人难以同别人协作,就是因为在价值理念上不承认协作原则,看不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只看到个人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理念的存在,而仅仅靠个人英雄主义,则必然会危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总体的有效协作,最终必然使生产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团队精神重视发挥人的比较优势,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组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这些不同的比较优势需要组合,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团队精神,都互相看不起对方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形下比较优势是难以组合的。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因为没有团队精神的理念基础,任何再好的不同优势都难以实现有效组合。因此,对于企业有效提高竞争力来讲,团队精神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有的企业内部人员互相瞧不起,看不到对方的优势,结果内战不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企业中人们的矛盾,只能以团队精神来协调。即使有些矛盾是原则性的,也必须通过团队精神达到统一。不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要服从于有利于团队精神的行为,大家要以团队精神为重。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团队精神并不是忽视人们的个人能力,而是要强调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调每个人的个人能力,也要依靠组织力量,这两者必须要有效结合。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如果没有能干小事的人的帮助,他们最后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注重团队精神的企业发展会很快,团队精神差的企业发展往往不快。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三、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途径

目前,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在面临国内同行业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面临着国际500强等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而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新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显然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极大,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发挥团队精神。从整体上说,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硬管理,一手抓软管理,软硬兼施”。硬管理主要包括:确立企业目标,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内容。软管理指:企业如何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氛围;如何选拔人、充分地尊重人、培养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塑造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

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而配套的措施,而且各方面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

(一)企业经营目标应明确合理

一个企业要吸引人,要使被吸引的人乐于热情而积极地工作,就要使这些人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即形成团队精神。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经营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

企业和人一样,旧的欲望被满足,新的欲望又诞生,否则就失去了动力。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要善于沟通与协调

一个企业在确立了共同的经营目标之后,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是通过信息与思想上的交流达到共同的认知,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及时消除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分歧、误会和成见。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便是沟通与协调的最高境界。

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直接表现形式。在发挥团队精神时,不仅管理需要沟通,人际关系需要沟通,工作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沟通,解决问题和思想工作更需要沟通。沟通就是了解、协商、交流及通气。沟通有时是单向的,有时是双向的,沟通是企业发挥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良好的沟通对于团队精神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只重视部门利益,忽视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商,只重视个人的特长发展,忽视与相关人员的配合与交流,那么部门之间的争执及员工之间的分歧便会产生,并会影响团队精神的发挥。

协调是团队精神的关键与核心,特别是对于服务环节上所发生的“边缘”或界限“模糊”的问题,团队精神中的协调部分就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某个涉及到两个或多个部门的事情或失误发生时,各自不是先从自己查找原因,只强调客观原因,将责任推出;或指责其他部门,认为是主观所致与我无关。这样一来,本来可以通过相互了解、共同探讨、查找原因、寻找共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却因不善于协调和发挥团队精神而产生争执,甚至上升为部门

之间的矛盾,既影响了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又对员工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这可以说是有关人本思想的最早诠释,也足见“人”这一要素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举足轻重作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必然遵守这个客观规律,尤其是有关企业团队精神的建设问题,世界著名的企业莫不强调人在团队精神发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团队是由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的员工组成的,只有从员工本身着手,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谈及团队精神的发挥。每个员工作为普通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包含生理、心理、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被满足了,员工自然会很投入地从事本职工作,从而保证团队精神的最大发挥。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尽量满足每个员工的不同层次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将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忠诚团队的信心与决心。

其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聚集不同类型的人才,这要求企业在选拔员工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员工进入企业之后,不断地对其进行培养以充电,为企业发挥团队精神提供最强大的智力支持。

再次,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保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化解人际交往的矛盾,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在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适时地调节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来融合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中的派性和庸俗性的人际关系,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关爱、信任、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对塑造企业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四)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

世界著名的学者托斯•沃森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与才能。”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正确地运用物质鼓励,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是激发员工的力量与才能的最好办法。

强化物质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团队命运共同体,需要管理层在工资、福利、奖励等多方面加以权衡。通过积极有效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和员工评价考核机制来加以合理的分配,以物质为杠杆,引导人们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注所在团队的集体成果。

建立科学的物质激励体系,需克服“一味高薪”的现象,高薪未必留得高人,这就是长期以来,很多人所嗤之以鼻的效率不高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依然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稳定”魅力。所以说,物质激励手段必须科学、公正、合理,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当前,许多企业所采用的股票期权、技术入股、创意入股等政策,让员工找到了主人的感觉,并大大提高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效果。

笔者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除了上述几点,还应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和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进行;重视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加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威力,从而发挥企业形象与旗帜的作用;引导员工参与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其潜力等。

总之,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l]尚水利.《团队精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

[21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颜建军,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4]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5]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篇2

关键词:体育活动;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45-01体育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而学校中的体育活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是当代社会必要能力。在以往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将这两项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来进行考虑。在现代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与校领导应该加强学生体育精神教育方面的考虑,构建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目标。

1.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内涵

1.1竞争意识的内涵。竞争是个人或群体为了某种利益或目的,克服外部或内部因素去打败对手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活动。竞争意识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学生意识到某一事物或某一目标对其自我发展能够产生重大意义的时候,其内心就会出现一种意识要得到这一事物或达到这一目标。但是如果有众多人都意识到某一事物或某一目标的意义时,其内心都会出现该种意识,竞争随之产生。竞争是个人意志的直接表现,其主要体现在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过程中,也会在决策、行动以及战胜对手的具体行为中体现[1]。当学生出现竞争意识时就说明其情绪开始发展并且日渐成熟。在竞争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挫折,但是只有学生学会承受失落与痛苦,学会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才是学会了真正的竞争。

1.2团队精神的内涵。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的成员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共同奋斗努力,相互配合与协作进而实现团体目标的心理状态以及新打工。团队精神是竞争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其一般都是表现在各个团体之间的竞争中。例如在一只篮球队,每个篮球运动员之间肯定是存在相互竞争的,每个人都想做最佳球员,但是想要打败对方球队又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只有在精诚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够把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并且发挥到最大的程度。而这种合作必然会出现未来同伴的入球而创造时机,而自己仅仅是起到帮助进攻的作用。这就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要求运动员忘记个人之间的竞争。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并且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构成影响,使得学生形成积极与合作的性格与品质。

2.体育活动与学生竞争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关系

2.1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活动,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但是良好的竞争意识仍然需要由体育教师进行引导首先,体育教师可以进行具有竞争性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这是由于学生具有天生活泼好动的本质,并且具有一种好胜好强的心理,所以在进行具有竞争性质的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其次,在体育活动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安排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相互竞争的欲望。再次,学习可以组织运动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竞技比赛中,利用体育竞赛的特点来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第四,让学生感受并且学会竞争的策略[2]。体育竞争并不是单纯的体力活动,而是体力与智慧相结合的综合比拼。要让学生了解对手与滋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并且实施相关策略。最后,要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心态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在体育的竞争中是一定存在成功与失败者的,在获得成功时不应该骄傲,在失败时不能气馁。

2.2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体育活动中的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这些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不单单能够培养学生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将个人目标融入于集体目标,从而获得团队竞赛与合作意识。再次,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小团队之间的小组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相互鼓励,互相扶持,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

2.3体育活动中的认知引导。在体育活动中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学生投入也十分顺利。但是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不代表其已经了解竞争与合作的本质。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认知引导的过程中需要有进行针对性处理,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对学生作出引导,让学生理解竞争的目的以及团队竞赛的意义,充分体会到竞争意识与团队竞赛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与方式,帮助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平衡个人名利与团队荣誉。只有学生将正确的观念通过认知转化为自身意识,并且自觉指导行为时才能够证明其已经具备了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3]。

2.4体育活动中的情感引导。只要存在竞争就会有成功、失败。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瞬间的情感体验是十分强烈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时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态度。成功时要保持清醒,失败时要冷静分析,不断进取学习。引导学生在遭遇失败时保持信息,找到克服缺陷的方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从而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新的竞争。在合作时,同伴之间应该相互信任、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个人的力量融合为强大的团队力量,从而获得团队的胜利。

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是一种必备的思想特质。而体育活动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培养竞争与团队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不单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为的重要的是其能够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获得优势。参考文献:

[1]裴浩淋、孙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

篇3

[关键词] 家族 团队 集合力

我国家族企业的短生命周期一直是热点问题。一般情况下,家族企业能否突破短生命周期陷阱、获得成功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一个或几个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是否能够改造成为现代公司体制,是否培育起一种强大的团队精神,是否有一个优秀的领导集团。”其中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强大动力,在加强其它三个方面的同时,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塑造团队精神,是家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卓越的重要基础。

一、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形成团队精神的动因

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目标、相互协作、角色分工、优势互补、整合增效。家族企业形成团队精神的动因主要是:

1.共同的利益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第一驱动力

家族企业在发展中大起大落,陷入短生命周期陷阱,值得深思。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一个组织诞生首先是基于人们彼此存在共同需求或者共同的好处,任何人群组织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在组织建立时,或发展过程中成员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动摇组织存在的基础,削弱组织发展的动力。许多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家族企业本身就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包括职位、地位、荣誉等在内的利益分配不当导致家族成员之间不满情绪蔓延,内耗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使在短期内走向了衰败。这种情况在企业出现决策失误或因市场原因经营不顺利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只有当家族成员的现在和未来的各自利益得到具体确认,他们才会有共同奋斗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的利益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的第一驱动力。

2.共同的事业目标是形成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

共同的事业目标是形成员工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团队精神的第一要义。在战略竞争时代,一个没有目标只有赚钱欲望的家族企业只会处于投机与侥幸的状态中,它就好比一艘无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免会触礁。在现实中常常可以观察到有些家族企业主抱怨员工不关心企业,缺乏大局意识与敬业精神,同时员工抱怨职工的利益未得到保障、企业主不关心职工等现象。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目标不明确,没有被员工所认同,从而产生了内耗。从根本上来说,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个人利益,那么产生凝聚力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即也就有了鼓舞员工斗志、协调队伍行为的核心力量。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与办法,要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塑造团队精神都只是一句空话。

3.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是家族企业发展团队精神的主要力量

所谓集合力,是指员工队伍在认同能够通过实现企业目标而实现个人目标的前提下,朝着一个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整合增效的工作行动能力,其实质是在集合的作用下,团队能力大于个人能力之和。员工队伍的集合力是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有效集合的前提与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的竞争,但并不是单个人的竞争,而是人的集合力的竞争,不仅是企业员工之间整体素质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队伍集合力水平的竞争。竞争力来源于集合力,而集合力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心智和行为方面,它是发展团队精神的主要力量。

二、家族企业在塑造团队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家族企业在塑造团队精神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

1.家族式产权、管理模式的弊端

多数家族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家庭成员三者高度重叠,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合一,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成员一般身居要职,一些能力平平的人进入管理层,管理封闭性很强,传统经验管理主导。在此产权、管理模式下,由于家族成员的特殊性,企业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行同虚设,即使出现了重大失误,也多能凭借裙带关系逃避责任,使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都受到了强劲的挑战,这是影响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的根本性因素。

2.家族企业的传统用人机制促成了“两圈人”现象

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用人时往往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关键性职位都由家族成员担任,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许多外来优秀人才无法融入家族企业内部,他们不仅感觉自己是雇员,是“被剥削者”,而且还是被排斥者,工作的主动性和忠诚感大减,甚至为生存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形成“你群”和“我群”的派系,严重时产生企业内讧,由此形成“两圈人”现象。这是培育团队精神的大忌,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3.家族企业主和员工综合素质偏低

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从企业主角度看,他们大多成长于农耕文化的土壤,有着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等许多优点,但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很少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培训和教育。在具体管理中往往以亲疏远近程度来判断是非曲直,任人唯亲,管理手段简单粗暴,甚至人为造成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的隔阂。从员工角度看,他们大多来自于城镇待业青年和“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这不仅容易使员工对于企业革新活动产生心理冷漠,而且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厌恶、甚至消极否定新的改革。所有这两方面都极不利于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

4.员工流失率重影响家族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存在一定程度的员工流失能增加企业的活力,但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将严重损害企业的生产效率。许多家族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日工作时间有的超过12小时,劳动强度过大,且薪酬过低,不能完全体现出劳动价值,使劳资关系紧张,员工无法长久在企业工作,导致流失率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塑造。

三、家族企业塑造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

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家族企业如果不能铸造成为一个有绩效的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必将陷于失败。笔者认为,家族企业培育团队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家族企业进行现代化公司制改造

进行现代化公司制改造是家族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把家族财产明确到家族的自然人头上,使其成为产权的主体;尽可能吸引新的投资者,努力使企业产权多元化;适当发行企业内部股,提倡企业职工持股,把职工的利益同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打造命运共同体,做到企业产权明晰化、多元化。按照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建立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经理只向董事会负责,使家族成员尽量少干预经理依法行使的经营权。把家族企业改造为现代化公司,将为塑造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2.确立家族企业与员工双赢的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企业对自己全体成员的利益承诺,是鼓舞斗志、协调员工行为的关键力量。双赢的企业目标是激发员工斗志,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作为盈利组织的家族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是共命运、同呼吸的利益关系,企业目标必须体现这种利益共生关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家族企业只有确立起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又符合员工切身利益的双赢的共同奋斗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保障利益双赢,把员工为企业与为自己努力工作统一起来,才能为塑造团队精神奠定坚实的利益基础。

3.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信任关系,消除“两圈人”现象

消除“两圈人”现象是家族企业培育团队精神的前提。以人为本、唯才是举是家族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来源于员工体内的人力资本,不论这个人力资本是在家族成员身上还是外来成员身上。“两圈人”现象是制约家族企业发展的硬伤口。要建立信任关系,用科学的制度统一管理家族及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员工和其他员工,特别是要用统一的纪律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在培养家族成员的同时,大力招选外来专业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员工,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智创造良好的氛围,促使“两圈人”转化为“一圈人”,以形成集合力。

4.加强企业企业主和员工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塑造团队精神的人文基础。要加强对包括家族企业主在内的企业员工培训,优化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培训要注重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使用相结合,与员工个人的素质、潜力、志向相结合;要大力培养员工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注意倡导爱心、信任、尊重、关怀、理解、体谅的美德,鼓励贡献、合作、相互支持、发展友谊的工作作风,创造一个到处充满爱、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 团队精神 德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复杂化,公司员工的工作仅靠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很多任务的完成愈来愈依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由此,企业的择人观和用人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员工在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努力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教育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和相处,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团队精神的一般分析

1.团队精神的内涵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努力地实现团队目标的意愿。团队精神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团队成员对共同目标的高度认同。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团队成员对目标的一致认同,目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尽力取得人们的理解和认可,同时团队成员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

其次,团队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彼此协作的环境氛围,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要不断地学习,善于学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互帮助,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团队成员在能力上互补,各自发挥所长,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力,努力实现团队目标的意愿。

2.大学生团结精神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如何呢?很多大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个人主义至上,集体观念淡漠,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表现为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课堂上小组讨论不积极,不喜欢参加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同时,许多学生过多看重竞争原则,往往把金钱物质利益看的过重,不注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人际交往中功利性较强,缺乏互帮互助的热情。很多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习惯于自我奋斗,不主动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职、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合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参与和合作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1世纪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团队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大学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

1.课堂教学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特别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而这些尖子生往往擅长个人独立学习,老师们也重视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学习辅导,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忽视了对这些尖子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他们的互帮互助精神更加欠缺,而这些尖子生中有很多人都已步入了大学殿堂。同时,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科学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学生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大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被老师们所忽视了。

2.评价学生重视学业成绩,轻视品德修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仍然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我国许多大学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评价标准过多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品德的考核和评价不是很重视。大学课程的考核往往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品德考核被忽略了。很多大学对大学生的激励手段和措施往往只重视个人奖励,而轻视集体奖励,造成学生淡化合作意识,缺乏沟通技能和团队精神。

3.强调竞争意识,轻视合作意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老师和家长们总是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非常重视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同学之间如何友好的相处,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往往被老师和家长们所忽视。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充满了竞争,大学期间在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演讲比赛、实习机会等方面也存在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形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被淡化了。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

1.课堂教学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未来社会的发展,造成人们之间的依存度愈发加强,人们在工作中越来越需要他人的支持和配合,人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要依靠个人的能力,更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告之学生:当前和未来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仅看重个人能力,而且还看重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强调大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与他人沟通,学会宽容和善解人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既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又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在集体活动中竭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会赏识和赞美集体中其他成员的绩效。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推荐像《亮剑》这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剧、影片等,让他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团队精神的魅力。

2.分小组讨论教学案例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可以把学生每5~7人分成一个小组讨论教学案例,根据案例的情景设置相关的问题,要求每个小组对问题作答。比如在讨论“怎样搞好突击加班”案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对案例后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每个小组的团队精神。鼓励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和学习,发挥集体的力量,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更加强调思考问题的多角度和求异性。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1~2名同学对问题作答,其他同学可以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角色是监督者、评价者和激励者,监督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督促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评价每个小组作答问题的亮点,对那些积极讨论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小组团队给予表扬和激励。

3.分小组讲授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部分教学内容,以此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把学生5~7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给他们布置讲授内容,并对讲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讲解进行一定的指导。要求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对讲授内容进行准备,备课任务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同时要强调协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每个小组选出2~3名同学讲课,讲课前由组长简要介绍他们的备课是如何规划设计的,同时安排哪些同学出场讲课,讲课完毕后由该小组的一名同学对讲课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指出每个小组讲课中的亮点并给予表扬,对存在的不足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备课教案、讲课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把每个小组的集体表现作为该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4.分小组布置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个人作业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集体作业。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大作业,让他们课下时间去完成。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内部分工,分头去准备各自的事情,然后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对大作业进行设计。比如在学习后组织行为学课程第四章第六节“团队管理”内容后,给学生布置大作业――“公司设立的模拟”。小组同学中有的同学去查资料,查阅公司法,理解公司设立的条件,有的同学去当地工商局了解公司设立要办理哪些手续,有的同学去策划公司的名称、经营范围和组织结构,有的同学去策划公司的办公地址和广告宣传等等,大家分头行动,然后集中讨论,对公司的设立献计献策,为一个新公司的设立展示出个人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通过“公司设立的模拟”模拟,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团队精神 中西方文化

成为一名大学生,是绝大多数青年的理想;把在校大学生培养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是每所大学的任务和责任。大学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的青少年时期向成熟的成年期,从单纯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主要具有以下心理特征:过渡性、闭锁性、独立性、发展性、动荡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心理活动的两极性扩大,自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大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一、团队精神的内涵及对大学生的意义

1.团队精神的内涵。团队精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品质。团队精神是内在素质,是奋斗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的有机统一,更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的体现。

首先,团队精神建立在每个成员的个性之上,吸纳各种不同的因子,各具特色。在此基础上,合理整合这些个性,加强交流,发挥个性优势,从而产生积极协同效应,能够带来“1+1>2”的绩效。

其次,团队中必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意义、有价值的共同目标是一个高效团队的标志,更是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根本动力。同时,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作风,也是形成优秀团队的重要要求,采取有效的约束手段能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最后,从心理层面上讲,团队精神能够为团队成员带来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和一体感,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团队力量,每位成员对团队事务全心全意投入。

2.团队精神对大学生的意义。大学阶段是学生真正独立自主学习的开始,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风俗习惯的学生要在一起学习、生活、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的阳光,人生的空气,人生的绿地,人生的沃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更好发挥团队精神功效。

团队精神可以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促进深化自我认识,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条件,是维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获得知识的手段,更是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

1.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当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难度骤然增加,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网络等现代文化传播工具使各种思潮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种种困惑、挫折和压力迅速凸显。

大学处于由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过渡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为重要的心理过渡时期。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迷茫、焦虑、自闭等心理问题。Havingurst(1952)提出的健康心理必备的九个因素中强调了与人良好交往、构成和谐团体的重要性。调查表明,中国每年由于心理问题导致抑郁、自杀的大学生已经过万,其中不善与人交往者达到了80%。当前,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团队意识缺失应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难关。

2.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现状。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现状总体上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来说是好的,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们没有系统的团队精神意识,集体精神不强。

团队精神缺失的表现主要是: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意愿不强;张扬个性有余,协同合作意识缺乏。不少大学生在成长的历程中,对个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喜欢我行我素,认为所谓“个性”就是不参与团队,事事搞特殊化和小团体;习惯于自己奋斗,缺乏与他人协同合作的意识,更不会主动与他人合作,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负责的态度。

三、大学生需要团队精神的原因

1.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来看,西方人通常注重团队协作(teamwork),西方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和教育体制为孩子们提供的是自己动手、自己寻求帮助来完成事情,从而培养孩子们自我探索、善于交流的个性。而中国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与文化理念完全不同,孩子们得到的总是现成的、完整的做事方法和结果,只需单纯去学,很少会有团队协作、交流。另外,应试教育的体制也阻碍了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意识。

2.当代社会人才的需要。《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指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专业人才转变为注重基础宽厚、支柱坚实、能力增强、素质优良的人才。其中,团队精神、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是现在社会中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要在竞争中谋求合作,注重团队,达成“多赢”。在校园生活中、班级和学校建设中,更需要培养团队意识,以提高效率、增加凝聚力。

四、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明确性格特质,确定自我方案。大学生总会遇到一个人生的课题:我是谁,谁是我?与自己和平相处、掌握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性格特质,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团队精神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DISC性格分析法或九项性格评测,结合自己平时的自我评估,确定自己是否为支配型、影响型、稳健型、服从型等性格类型,对症下药,培养团队精神。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个人都要从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管理自己开始,进而达到突破自己,使不同类型的人才能够有效沟通,优势互补,精诚合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有很好的覆盖和渗透作用,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校园文化活动应注重层次性、覆盖面和参与度,注重实践,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广泛参与。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林伟贤,郭腾尹.团队的力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7.

篇6

【关键词】 军事体育 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80-02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一个团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1 我校学员结构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我校学员的年龄结构,我校学员几乎都是80、90后,80、90后的学员与往年相比特点突出。一方面是学员中大学生多,文化层次高,个人能力强。同时,受国家政策、家庭管理教育方式及社会潮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80、90后学员具有极其特殊的思想行为特征,整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三强三弱”和“三高三低”:“三多三少”即独生子女多、特长兵多、打工待业的多,敢于吃苦的少、有远大理想的少、自觉奉献的少;“三强三弱”即自尊心强、依赖性强、现实观念强,适应能力弱、自控能力弱、承受能力弱;“三高三低”即学历高、收入高、生活水平高,认识问题的视角低、心理素质低、独立生活能力低。那么这些80、90后的学员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有是如何表现的呢。在日常的教学中,80、90后的学员思想活跃、年轻有朝气,在单人训练或竞赛当中往往都能较好的完成,但在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项目上,特别是以班以上为单位时,表现得就并不如意了。笔者曾经在教学中让同一中队的的2个班共同完成一个游戏,让2个班的所有人组成一个造型,使这个造型移动3—5米,前提是所有人必须连接在一起,而且双脚必须离地。2个班16人共有三类表现形式,第一类:强烈的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大声的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是正确的;第二类:不停的在问教官是否可以这样组成和那样组成;第三类:漠不关心,站在一边观看。整整5分钟没有完成游戏,甚至没有确定一个方案进行尝试,使游戏无法进行。从简单的一个游戏可以看出,学员在以集体形式的活动中,缺乏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而消防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团队,消防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培养生长干部的部队院校,培养的学员是最基层的指挥员,如何带领队伍完成繁重的灭火、抢险救援等任务,那么培养学员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消防院校体育教学团队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消防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汇聚着一群具有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目标的热血男儿。在这个团队里,无论你来自塞外高原、还是南国水乡,无论你来自城镇、还是农村,彼此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无高低贵贱之分、无亲疏远近之别。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时时刻刻都在体味着团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这就是团队精神。不具备团队精神的团队,是一个失败的团队,也是一个不能生存的团队。那么作为一个团队,我们怎样才能塑造团队精神呢?塑造团队精神的目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社会生活,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一个人一旦脱离了社会,他就无法生存。而生存的首要条件就是“合作”。合作使我们获得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不仅仅是帮助和支持,更有理解和关爱,它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这就是团队精神之所在。今天,在一个努力合作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合作就意味着成功。

体育课区别于其它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体育课学习的集体性。体育课学习过程中,如果舍弃了集体,体育课的多数内容将不再存在。例如,若取消了集体,几乎所有的球类等集体运动项目也就消失了;如果没有了对手,很多单人为基础的运动项目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体育课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特别的作用,是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不能替代的,而且这种团队精神对于职高学生适应未来企业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是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主要目标。

3 体育教学中的团队精神渗透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是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学员通过体育学习所获得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面对当前的学员状况,军事体育课程应把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做为一个教学重点,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更多的设置一些集体训练项目和考试科目,如:四人十盘水带上十楼,要求四个人用最段的时间把水带运送到十楼的指定位置,这个科目不仅考验学员个人的身体素质,更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官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应观察学员如何去分配水带的分配,是否有学员主动承担更多的重量,在运送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互相帮助的表现,必要时可以把身体素质好和差的学员进行搭配,如2:2的比列,让好的拿3盘甚至4盘,差的拿1—2盘,除了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外,更重要的是看当有出现困难时其余3人的表现形式,在训练结束总结讲评时,应对在训练过程中主动承担重量,主动帮助别人,团结协作的进行表扬,对斤斤计较、相互埋怨的提出批评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要充分利用体育课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体育小游戏和集体性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对学员进行合作教育,用“找朋友”的体育游戏来引导学员从玩耍中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提倡合作,非常直观形象,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员认识“你、我、他”,在游戏做完后应让学员谈谈自己与他人合作做成功的事情,再说说是一个人做得快、好,还是几个人合作做得快、好,让学员懂得团队合作的好处。在平时体育课教学中,可利用篮球、足球或排球等集体项目的教学比赛,学员“分角色活动”的形式,形成角色意识,引导和训练学员进行初步的合作,培养自发分工能力与配合默契度,使之逐步养成团队合作习惯。要教给学生交流体会的方法,让他们做到和谐相处,进行良性竞争,树立“双赢”观念。比如,篮球教学比赛结束以后,让参赛的学生聚集一起,从各自的角色出发,交流比赛体会,要求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他人的优点,起到同伴之间相互称赞的激励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别人是怎样表达自己想法的。要启发学生思考:他们是不是一味盲目地相互称赞?听了对方真诚的称赞后,各自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答出“与人交流要真诚,话语要明确;他们各有长处,他们的长处也各有用处,他们的心情很愉快”等答案,进一步认识到如何与别人相处,给他们灌输“双羸”的观念。

俗话说:“一个笆篱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体育课教学时,要教会学员在事先制定好简单的合作行动计划,然后交流、讨论,完成体育理论知识、技术与战术的整合,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篮球教学中,先让学员进行探究性学习,分两组,每组学生各完成同一个任务,第一组两人一起完成跑篮动作,第二组三人一起完成“8字”跑篮动作,让每一个学生仔细观察他人的练习,找出他们成功之处在哪里;然后引发全班讨论,引导学员发现他们两人或三人的合作,让学员体会他们所共有的团队精神,再把注意力转移到技术和战术的整合上来。告诉学员,其实这是个简单的计划,获得成功与这个简单计划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合作中也要将事情的先后顺序事先作好安排。?最后,引导学员作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大家整理合并所学的知识,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这样从体育内容中渗透团队精神,从学习方法指导中教会学生合作,双管齐下,可以使体育内容学习和团队精神培养得到“双蠃”。

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特殊形式的集体,是集体的象征,而团队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个团队具有明确的目标、完善的组织体系、严格自觉的纪律、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能够保证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发展协同进行,同时团队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个人的发展。我们以凝聚力的强弱来评判一个团队,具体表现在团队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协同性的综合体现。在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里,每名官兵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团队中,成员们时刻将自己的理想与团队统一起来,将自己的言行与团队联系起来,把团队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对自己所在的集中具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有利于团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进而激发团队精神。

在今后的军事体育教学中,应不断的培养和强化学员的团队精神,使学员深刻认识做为基层的指挥员,带领一支有战斗力,能完成各种艰难复杂的任务的队伍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的去设置和创造一些必须由集体完成的训练科目,使学员牢固树立坚定团队精神,为毕业的第一任职需要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团队精神;员工

一、什么是团队

1.团队的定义。团队是指因企业的某项关联工作而使各成员联合起来,在行为上彼此影响、交互作用,在心理上能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有彼此相互归属感受和工作精神的群体。一个具有集体意识和共同愿望的团队,通常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员往往显示出高涨的士气。团队的价值在于: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责任感和积极性,增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又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团队的特征。第一,足够的权威性。团队必须有足够的权威性,就工作做出决策并确保各项工作能恰如其分地完成。第二,以任务为核心。团队是以任务为导向的,不存在目标含糊的团队。第三,有效的交流。平等、信任、相互交流是团队共同合作的基础。第四,技能互补。正确的技能组合是团队成立的必要前提。团队成员每一种技能都是为达成特定目标互济余缺所必需的。第五,负责意识。承担责任是团队成员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严肃承诺,责任是维系团队的保证。

3.团队建设的意义。第一,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团队由一组人组成,其知识、经验与判断能力都会比其中任何一个人要高。第二,增强组织间的协调。在企业,由于部门的划分,可能产生“职权分裂”,解决这类问题当然可以通过上一级主管人员解决,还可以通过团队,其成员间也能更好地协调工作。第三,加强沟通及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在团队中面对面地接触,可以更清楚更方便地弄清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第四,有利分权,发扬民主和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通过团队可以更有效地分权和授权。第五,激励员工。团队通过分享工作与责任,提升自我价值,使员工受到激励,士气高昂。第六,有利于员工的成长。通过团队,各成员能了解到整个组织的情况,并能有机会向其他人员学习,从而有助于增长员工的技能。

二、团队精神的体现

倡导团队精神能够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参与决策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才能,是企业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方式。

团队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员工的团队精神首先是员工对团队的一种基本意向。员工在工作中对团队有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员工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团队成员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能为团队的成功而骄傲,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团队与成员结合成一个高度牢固的命运共同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员对团队的共存意识与深厚久远的感情。第二,团队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员工对团队其他成员的态度。团队精神意味着信任、宽容、热忱、诚挚等基本态度;意味着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自觉意向;意味着创造团结、和谐、融洽、亲切的群体氛围的强烈愿望。团队成员在互动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谐相处,充满凝聚力,追求整体绩效。第三,具有较强的业绩观念。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没有业绩增量或显著成果的团队不成其为团队。团队要求其成员必须用业绩目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业绩记录是团队价值的唯一证明。第四,体现员工价值。依靠员工的力量改善业绩是团队精神的价值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一是鼓励员工离开已经熟悉的岗位和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而专注于新世界的新程序和新制度。二是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由多数员工参与。三是与所有员工沟通,使其了解任务或目标的迫切性以及对个人的价值,克服科层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暗箱操作,使团队主管的意愿转变为员工的意愿。四是在权力到位、利益到位的基础上,使责任与能力相称,这意味着团队管理须由科层制惯用的“指挥与控制”哲学主位于“投入与授权”的管理模式。第五,追求共同目标。成功的团队具有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目标。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推动力,让团队成员自觉为它贡献力量。目标可以使个体提高绩效水平,使群体充满活力,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从而有助于团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努力实现预期目标上。

三、团队精神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篇8

所谓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的统一。它是所有成员的理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的整合及其在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其精神内涵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所形成的共识。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使用的重要指标。,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受到潜移默化,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因此,如何在进行教学、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由较低的认知水平提高为较强的行为表现,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真正“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而努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怎样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要实现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团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寻找结合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素质课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大学的老师都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知识、人格、做事、对事物的态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的过程中,自觉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也无不蕴含着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学生感到呆板,缺乏生动性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认知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用大学生能非常乐意的方式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竞争协作观念等。学生培养起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会进而有效的促进政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互动局面,使其不再成为学生为之头痛的枯燥理论课。转贴于中国论文下。

2.通过开展各种思想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3.通过班会(团学会)这个素质教育的综合课,加强班级建设,有效的凝聚学生的团队精神

无可置疑,班会(团学会)是强化学生团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从具体实施到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而长期以来,人们未能充分重视班会(团学会)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而由学生自我、自我管理,但实际上,班会(团学会)开展的连续性、制度性以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往往具有共同的目地、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相同活动,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而如果一个班经常不开或者很少开班会(团学会),这个班就会纪律涣散,班集体名存实亡,更无从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重视班主任、辅导员和班级建设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融洽,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受到他人尊重、获取自信,最终凝聚成有力的团队。

4.培育校园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大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活动纯粹为“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使得学生认知停留在活动的表面,不能对学生品质养成形成有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下乡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精心的组织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之一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群体性文艺活动、辩论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能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5.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总之,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靠的是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并积极通过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做好新时期思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9

企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你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需要的是团结友爱、关怀帮助;需要的是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一个想成为卓越的人,仅凭自己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大气候的。你必须要融入团队,你必须要借助团队的力量。与团队和谐相处的秘诀就是: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肯定别人、赞美别人、学习别人、感恩别人!

    我在公司的主要负责客服业务,2014年我初到现在的公司工作,那时公司的现状应该和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生存现状相似,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夹缝之中求生存”,公司规模本来就不大,在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中就像一条随时要颠覆的小舟,加上公司结构重组,很多公司的老员工都因为行业竞争大,工资福利待遇问题选择了离职,公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然有一部分员工选在了留守和坚持,也最终成就了公司现在蓬勃发展。我始终认为公司能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生存下来,团队精神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认为团队精神在企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让员工获得安全感。就比如我们客服部的负责人,她经验丰富并不输于其他领导,而她并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也没有让我这个当时刚入职的新人感觉有压力的袭击,相反的只是给我不少的鼓励和经验,这种感觉真的很不错。让我知道了个体与团队的关系是相互的,并没有像其他企业一样因为你是领导我就要服从,而在我们这里大家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个体就没有团队的存在,没有团队个体也谈不上成长和发展;是个体组成了团队,更是团队成就了个体。在企业团队中,任何一位员工的利益都是和他人捆绑在一起的,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得到的并非是我所失去的。在每个团队集体的企业中,都需要有分工与合作的团队协调工作方式,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工作在某个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加入团队可以减轻“独立无援”时的不安全感,我们会感到更为强大,更为自信,也多了一份对外来威胁的抵抗力。第二点就是团队精神给予我们归属感。一天分白天和晚上,晚上是在自己的小家,是补充睡眠的时间。而白天确是我们在工作中度过的,所以这正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第二个大家庭。对所有人来说,工作团队都相当有助于满足我们的友谊和社交需要。

所以这也让我明白了,我不是只属于我自己,属于自己的小家,更是属于我们这个团队,属于我们这个大家的,然而我自身也是离不开这个团队,这个使我精神振奋,让我发挥自我的大家!

篇10

1.打造团队精神――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在学校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1 共同愿景是构建团队精神的奋斗目标。学校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新学期制定学校近期工作计划与目标,并向全体教师公布。当教师明确了学校的规划与愿景后,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愿景与教师个人的成长规划结合起来,内化为教师的个人愿望,这样的“愿景”形成了教师团队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有力地促进教师团队合力的形成。

1.2 显性文化是构建团队精神的内涵体现。学校发展应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团队精神形成。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花、校歌、校训、校风、教风等的构建,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全体师生的意志,这些显性文化的构建,能使全体师生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能营造和体现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3 校长模范引领是打造团队精神的关键。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过高的估计了校长的价值,但它表明了校长在学校中的主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校长是打造团队精神的核心,校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因此,团队精神的打造校长必须模范引领。

1.4 构建合作型的教学管理是团队精神建设的黏合剂。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师之间,学校应以多种形式建立他们交流合作的平台。如集体备课、教师展示课、学科教研、青蓝工程等活动,都重在体现合作,教师之间强化沟通、促进帮助、明确目标、相互激励、协调一致。通过合作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目标使团队成员紧紧黏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

2.促进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根基

2.1 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实际上给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被弱化和淡化,而应该不断地得到强化。

2.2 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要组织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如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比武、教科研活动等等,推行有效课堂评估制度,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让教师全部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

2.3 关注校本研修培训,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校本研修需要理论的支撑、个人的独立思考、同伴之间的切磋,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每学期学校可以开展“班主任论坛、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信息技术讲座”等等,本着“基于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出发点,为教师创设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为教师成长的起点。

2.4 关注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专业引领是让教师吸取优秀教学的做法,避免自己钻研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在专业成长上少走弯路。在专业引领上学校应让教师得到专业提升的机会。如可以通过网上培训、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指导、骨干教师的引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还可以邀请科研人员指导学校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指导、结题评价等,把脉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这些方式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拓宽教学思路、提升管理水平,从而获得主动发展。

3.优化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在队伍建设中,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但教师主人翁意识的确立不只是靠宣传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靠相应的机制支撑,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3.1 完善岗位竞聘机制。实行岗位竞聘机制是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学校要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每学年度,学校都要根据学校教职工竞聘上岗方案的要求,组织教职工进行上岗竞聘。竞聘上岗采取教师自愿报名,选择岗位,学校竞聘考核组从教师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竞聘考核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形成“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的动态管理机制。

3.2 注重绩效评价机制。绩效工资实施目的是改善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科学对教职工评价并产生积极的作用,是每个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制定科学、规范、到位的操作方案,并集体讨论通过。实施绩效结构工资制度,要实现“拉大距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