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 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 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 =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 ,360 ,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 Irish town) ,“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一)各群体和多渠道的广泛参与。生态学家和卫生学家最先向社会发出正视污染的呼声,他们是治污的先行者。部分生产者组成志愿协会,呼吁减少废物排放、倡议革新生产技术,为政府的积极治理建言献策。议会和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全面领导水污染的治理。这样,河流污染的防治得到了议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群体的参与和支持。
(二)议会立法和政府作为是治理污染的主导力量。一方面,从议会来说。1848年霍乱发生后,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虽不是专为治理水污染而设,但它规定在传染流行区域设立地方性卫生委员会,负责处理当地污水问题。由于习惯法提供的防御河流污染的措施起不到明显效果,1855年,议会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试图对那些以工业废水污染河道的制造商处以罚款1865年和1868年,议会又先后两次委任皇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河流污染的状况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叫即。在第一届委员会提交初次报告后十年,议会通过了《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水环境防治法规。法案不仅对禁止排放的各类污水和违法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工业废液、颗状和悬浮状污染物、下水道污水排放等),还任命专家担任审查官,向工作部门提供实施建议,并通过监督技术改进以控制河流污染。这是一部具有“框架性”意义的法案,它关于防治河流污染的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1951年。
另一方面,从政府作为来看,主要是加强市政的排污系统建设。例如,1858年伦敦市政当局修建的“伦敦下水干道”,以及1863年秋动工的泰晤士河河堤,就是政府治污的工程举措,通过建立下水道网络将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转移到下游地区,为减少伦敦水生疾病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在19世纪,尤其是下半叶,英国议会和政府在治理河流污染方面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三)专家治理充当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1842年查德威克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揭示出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尤其是“飘着恶臭的厕所、污水沟和被污染的饮用水”是引发霍乱的根源。麻醉医师约翰·斯诺也提出同样的观点,1849年,他发表《论霍乱的传染方式》一文,指出被病菌污染的水源是霍乱传播的主要渠道”。他的这些结论有力地说明了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也坚定了全社会的治水决心。1848年,约翰·西蒙医生被任命为伦敦城区的保健医官,“这一职务不仅在争取城市制定供水、排水、贫民窟的清洁规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确保有关建筑和人口过分拥挤的规章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议会在第一部河流污染防治法制定之前委任了两届皇家委员会,委员会全都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如第二届皇家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皇家工程院德尼森爵士、化学家弗兰克兰德和农学专家默顿等人。他们通过调查取证,亲自实验,向议会递交调查报告,同时,专家们还对肆意向河流排放废水的行业进行严厉谴责,同时建议政府设立限制废水排放的详细标准,为国家制定水污染防治法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碍于诸多阻挠因素,《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19世纪末,英国主要河流受污染的糟糕状况没有显著改善。1898年,英国又一次委任多名专家组成皇家委员会,调查污染来源和督查河流防治的进度。与德尼森爵士等前辈不同的是,此次委员会的专家们更加务实。他们注意综合考虑多方利益,设法调动工厂主的治污积极性,待之以宽,不求速变,先制定适度可行的治污标准,再随污染状况的改善而逐年将标准提高。在这种务实精神的倡导和促进下,产生了一系列减轻水污染的新方法。首先,也是最简捷的方法—一些滨海城市(如利物浦、霍恩、布里斯托尔等)将部分污水注入大海,通过污水转移以缓解河流的吸纳压力。其次,建立“污水农场”,将污水引到离城镇不远的农场用以灌溉作物,既廉价、无害,又不影响丰产,到19世纪末,像伦敦、曼彻斯特和诺丁汉等地附近已有不少这类农场。此外,多种净化剂得以应用,如动物骨灰、焦炭和页岩等,都能起到过滤和净化污水的效果。可以说,这些成效凝聚着诸多专家的汗水和智慧。
治污成效虽不显著,但仍在困境中渐进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英国人治理河流污染的努力有目共睹,可惜收效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河流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阻力。
其一,政府治污不坚决。一方面,英国在19世纪面临国内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诸多紧迫问题,相形之下,河流的防治事宜尚不够急切;另一方面,对工业与贸易利益的关切使行政当局不愿对工矿企业的污染行径和搪塞应付过于苛责,这势必影响政策法规的贯彻力度。其二,工厂主和矿主不诚心。革新生产技术、减少污水排放意味着投入的必然增加,显而易见,这种增加成本和损耗利润的要求是无法让各行业的污染大户欣然接受的。其三,民众不觉悟。“一条受污染的河流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在19世纪70年代还不为公众所认识。168公众对皇家委员会提出的防治措施或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对一些协会付出的反污染的努力嗤之以鼻,将其讥为理论家的空谈。其四,科技不过关。19世纪中后期的科学对水污染特征、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水的净化问题上缺乏明确认识,科学家不能准确找到河流中有毒物质的来源,而关于污染治理的技术开发又不够成熟,要改善大规模的污染状况自然是力不从心。因此,有人总结道:“河流污染的治理必定被看成是维多利亚时代公共卫生史中令人最不满意的一章。尽管如此,英国人在防治河流污染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还是不能抹煞的。
四、关于英国城市河流污染及治理的几点启示
作为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社会的国家,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经历和治理得失值得后发国家借鉴。
第一,正确认识河流污染的危害,重视水污染的防治。河流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鱿鱼是深受英国人喜爱的食物,可在1836年,泰晤士河的鲤鱼已几乎绝迹,而在塞文河、特伦特河与埃文河,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在19世纪90年代,英国不得不向加拿大和挪威大量进口蛙鱼,以稳定在比灵斯门鱼市的价格1858年,奇臭的泰晤士河令在河畔开会的议员们不堪忍受,被迫将会议延后一周举行19世纪霍乱频发,仅1832年一次,就“大约使3100英国人丧生”。放眼全球,因河流污染而引发生态恶化和危害人们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触目惊心,所以污染防治关系重大,不容轻视。
篇2
关键词: 除雾装置; 斜板立置; 组合; 应用
中图分类号: X 51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57(2016)03-0150-03
Abstract: A combinational demister was designed and applied in the outlet flue gas duct of desulfurization tower or wet flue gas duct.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the demister were described.The demister could be install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duct structure,remove the droplets in the flue gas withou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low resistance and mitigate the related impact.The demister was composed of several vertically arranged sloping plates with the advantage of small resistance,selfcleaning,good applicability and simple structure.The demister was light,durable,and easy to maintain.The main forced elements were made of stainless steel for longer service life.The demister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in two power plants,and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Keywords: demister; vertically arranged sloping plates; combination; application
目前,国内外大型燃煤机组的烟气脱硫装置90%以上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采用该工艺时脱硫塔中所设的除雾器很难达到最理想的除雾效果,脱硫后从塔内排出的净烟气会夹带一定量的液滴,液滴中携带飞灰、石灰石和石膏等固体颗粒物,若不进行脱除,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 当脱硫系统中设置烟气烟气换热器(GGH)设备时,液滴中的固体颗粒物会沉积粘附在GGH的流通壁面,很难吹扫干净,不仅会增加脱硫烟气系统的运行阻力,甚至会引起GGH设备堵塞,造成整套系统停运[1-2];② 当脱硫系统中不设GGH设备时,液滴会被烟气携带排出烟囱,因烟气温度只有50℃左右,烟气不能有效抬升和扩散,液滴将集中飘落在厂区附近,对电厂和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3-5].
针对设于烟道中的净烟气除雾装置,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也有相关产品应用,如RPT公司的水平烟道除雾器等,但均存在阻力大、设备尺寸大且投资大等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利用脱硫塔出口烟道的原有结构,设计开发一种脱硫塔出口烟道斜板立置式除雾装置,在不明显改变原系统运行阻力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脱除烟气中夹带的液滴,有效减轻相关影响.
1 装置结构
脱硫塔出口烟道斜板立置式除雾装置主要由贴壁框架、除雾斜挡板、加强连板、集液排放槽和烟道内壁间的连接紧固件等构成.该装置适合安装在吸收塔出口后的水平烟道中,是贯穿烟道横截面且布置在烟道底部的一种斜板式格栅装置,装配形式如图1所示.
由于烟气中气、液两相的密度存在差异,因此具有不同的流动特点.在高速流动的烟气中,液滴在水平烟道中的运动呈向下的抛物线型,经过一段水平距离后,液滴在烟气中呈上疏下密分布,并主要集中在烟道底部.利用这一特性,可将除雾装置设置在烟道底部,这样只需利用烟道下部较小的截面积,便可以获得较大的液滴脱除效果.
该装置通过焊接在烟道内壁上的螺柱进行安装定位,其除雾斜挡板可分为若干级.由于烟道中湿度较大,该装置的主要受力元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除雾装置中的贴壁框架是由槽钢和边板等焊接而成的两个三角形支撑框架,分别布置在水平烟道的两侧壁上.贴壁框架通过焊接螺柱等连接紧固件安装固定在烟道的侧壁上.
为达到更好的除雾效果,可以按从上至下顺序排列几组该烟道除雾装置,进行多次除雾,提高除雾效率.组合烟道除雾装置装配形式如图2所示.
2 装置特点
2.1 运行阻力小,除雾效果好
该除雾装置布置在烟道底部,只占烟道截面的小部分面积,运行阻力较小.各级除雾斜挡板顺着烟气流向逐级布置,可改善烟气中气相部分的流通状况,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装置的运行阻力.
各级斜挡板安装时逐级抬高,上一级斜挡板与下一级斜挡板在垂直方向需有部分重叠,以确保斜挡板间的协同除雾效果,防止已收集到的液滴逃逸;最后一级斜挡板需伸入烟道底部的集液排放槽中,以确保收集到的液滴流入集液排放槽.
2.2 可实现自清洁,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各级除雾斜挡板按一定倾斜角度相互叠加安装,使烟气中的液滴撞击斜挡板后,在后续烟气的高速冲击和顶压下,逐级向下一级斜挡板滑落,最后流入集液排放槽中.在液滴脱除过程中,烟气和雾滴自动完成了对挡板表面的冲刷和清洗,无需专门配置冲洗或清洁设施,有效降低了整套装置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2.3 易于维护,适用性较好
该装置主体与烟道内壁间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结构,可有效减少在烟道内安装时的焊接工作,
提高现场施工的消防安全可靠性,有利于后续对装置进行更新和维护.该装置与烟道内壁的防腐衬层间采用橡胶垫片软连接方式,可有效保证防腐衬层在运行期间不受损坏,进一步提升装置的适用性.
2.4 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该除雾装置布置在吸收塔出口水平烟道的一段区域内,可充分利用原有烟道的内部结构,因此结构简单;其主要材料均为目前较通用的国内标准材料,采购方便,有利于降低装置的制作成本.
2.5 结构轻巧坚固
当除雾斜挡板的板厚较小时,相邻斜挡板之间需焊接加强连板,使各级斜挡板连接成为一个具有足够刚度的整体,轻巧且坚固.
3 装置应用效果
该装置在合肥电厂1号机组(1×600 MW)和凤台电厂3号机组(1×660 MW)上进行了应用.西安热工研究院对凤台电厂3号机组除雾器后的烟气中雾滴质量浓度进行了测试(脱硫吸收塔出口SO2的质量浓度为49.3 mg・Nm-3,O2体积分数为4.15%),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中可见,烟气中雾滴质量浓度为14.9 mg・Nm-3(标态,干基,6%O2),低于设计保证值50 mg・Nm-3(标态,干基,6%O2).结果证明,该烟道除雾装置对脱除烟气中的雾滴有较好的效果.
4 结 论
该烟道除雾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利,结构轻巧坚固,易于维护;运行阻力小,并可实现自清洁;可单级或多级布置.
在电厂的应用实践证明,该烟道除雾装置对脱除烟气中的雾滴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红文.脱硫系统烟气换热器堵塞原因分析及对策[J].华电技术,2010,32(5):71-73.
[2] 倪迎春.电厂GGH积灰结垢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0,26(8):61-64.
[3] 李春雨.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中“石膏雨”问题分析[J].能源工程,2012(1):43-47.
篇3
摘要:河流水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人居环境的主要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河流水污染的现状,随后对河流水环境生态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为保护河流水环境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河流;水环境;治理措施
作者:许亚宁(辽宁省昌图县环保局112599)
引言
我国的水环境生态不容乐观,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地区。我国的北方地区是指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气候为半湿润型。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比较缺乏,其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9%;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如此,该地区的水污染也较为严重,根据国家环境监察数据显示,海河、辽河、松花江等水环境较差,水质不容乐观。
1我国河流水环境生态现状
我国的河流水环境可以概括为水匮乏和水污染并存。以我国的北方水环境为例,干流的水质通常优于支流,干流上游的水质优于下游的水质,经过城市时的水污染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发达地区的水环境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恶劣。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挥发酚和有机物,其次为积淀物中的重金属。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利用率比较低,再加上北方地区的地表水流量比较低,因此,该地区的水质自净能力较弱。由于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许多地区用水主要依靠河流用水,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加剧了水环境的破坏和河流的污染。
2我国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河流水环境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干旱、洪涝灾害和水污染。这三个问题中,问题最大的就是水污染。由于政府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缺乏长期的综合考虑和开发,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的短缺。为了应对河流的水环境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2.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体系
河流是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国家层面应该从法律的角度对河流水资源的保护出发,加大治理力度。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措施,比如水法、水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水环境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我们仍然有不少企业枉顾国家法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做出破坏水环境生态的行为,比如偷排污水,导致许多河流污染严重,河流的下游居民无法正常用水。环境保护部门和水利部门应该联合执法,加大对中小企业不法排污的整顿和清理,及时淘汰落后的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定期进行复查,防止死灰复燃,一经发生,应当坚决取缔,对河流有重污染企业的新建、改建的相关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在审批、评价、验收等环节要把好关。
2.2加大宣传,提高污水征收费用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保护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深入研究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要求,确定合理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应该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的河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发展方面和区域重点,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河流旁边的重污染企业,要果断关停或者整顿,直至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为了更加有效地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根据条件加快建设河流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对城市的废水和排不管网进行同步建设,适当提高征收污水处理费,减轻财政负担。
2.3提倡科技治理,提高科研开发和攻关能力
依托现代先进科技,加快减排技术推广和开发,启动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依靠合理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来获取河流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和高水平,加速环保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提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化,大力开发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2.4排入河道的污染物要全面实施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就是以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控制区域排污总量,使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往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是浓度控制,只要废污水浓度达标就可以排放,不管排放总量,这样其实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水污染增长趋势。总量控制的实施可以弥补浓度控制所带来的不足,首先总量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污染源稀释排放,从总体上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且通过对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可以避免区域因新污染源而对水体造成污染。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河流水资源规划体系。
3结束语
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不能让河流成为排污场、垃圾场,有效地治理河流水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建立长效的河流保护和治理机制,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营造出美好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匡亮,高华民.浅析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2]王婧.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
[3]陆平.浅谈潮河河流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5(11).
篇4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规划;设计;治理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为生态环境带来了和很大的压力。河流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资源体系,其有着重要的生态职能。一般来说,城市内部的生态河流主要是指在城市区域内部发源或者流经的河流与河流段。我国城市中,有很多城市都是依河而建的,并且城市的生活与生产与河流密切相关。随着以往粗放式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河流面临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对城市河流改造的过程中,逐渐造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对生态河流的具体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河流改造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破坏,并且对生态河流的一系列生态功能造成了影响。因此,生态河流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重视维护生态效益,并且以保持河流生态体系中的水文连续性、营养物质输移的连续性、生物群落的连续性和信息流的连续性为基本原则,将生态河流规划与设计融入到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越来越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态河流概念是现代生态环境建设中所提出的新概念,也是针对于城市河流基本情况以及建设需求所提出的新要求。生态河流概念是一个相对综合的体系,其中涉及了工程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生态河流的规划与设计应该遵循“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长久发展,考虑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2生态河流的设计与规划
第一,设计规划中要对于水面进行保护,并且保证河流空间。城市河流的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就是防洪排涝。而现阶段的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相对较低,在遇到突发的特大雨水时,市区内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城市功能受损,为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融入生态河流的设计,并且将生态河流与城市排水通道进行有效的安排,并且保证原有河流位置受到保护。针对于现有城市河道的问题,可以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并且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美观程度。另外,城市河流空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有经济功能、美化环境、旅游、娱乐、生态保护、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功能,是组成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开始重视生态河流的规划与设计,并且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融入生态河流的设计,实现了河流空间的有效保障。
第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生态河流的设计与规划过程,要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原则。城市河流的规划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城市内部居住环境,治理原有生态环境的损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开展生态河流治理工作,大量推进生态河堤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规划汇中要满足多种物种生存的需要。传统人工河坝将水与河岸植物进行了阻断,阻碍了地下水的循环,使得陆地动物与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通过生态河堤的建设,可以更好的将河道和周边河畔的植被融为一体,并且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态体系。通过科学的处理相关水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动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是保证生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并且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由于生态河堤中的水生植物较多,具有较强的营养获取能力,并且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附着条件,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水污染的净化能力。与此同时,生态河堤也促进了水中微生物类以及鱼类的成长,具有改善水质的能力。最后,生态河流的设计与规划中要重视对于水量的调节。由于以往生产中对于河道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丰水期与枯水期水量的不合理,难以实现河道对于气候条件的作用。因此,要转变以往混凝土河堤的规划方式,采用生态河堤来实现丰水期与枯水期水量的合理调节。生态河堤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要体现,是生态河流设计与规划中所应该重视的重要一部分内容。
第三,打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水文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河流是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部分,并且应该被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理念是重要的思想,并且将城市生态河流的建设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河流的规划建设上,要将水文景观融入到整体城市景观当中,并且充分的对河流、军民、游人等的需求进行考虑,为城市景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
第四,提高对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视。污染与治理是城市发展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在进行河流污染治理的过程经验都表明了,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发挥,是对于污染进行治理的重要方式。生态河流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城市污染治理能力,减轻城市污染情况的重要措施。城市河流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各种生产与生活污水的排放,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如果城市河流必须要为城市排污来买单,那么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致命的威胁和打击。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保证生态河流的有效规划,并且保证城市与河流的和谐统一,切实的做好污染的防治工作。
3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生态河流的整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现有治理改造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河流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必须要纳入生态河流的规划设计,并且对于传统河流治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真正的将生态河流理念进行推广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小新.湿地系统对生态河流治理水质改善的研究――马鞍山市慈湖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7)
[2]江小林,李艳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河流治理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03)
篇5
关键词:河流污染;生态修复;城市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0502
1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河流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河流污染不断加剧。城市河流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城市河道维护和管理,在城市河道修复中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理念,选择生态修复技术来优化河道,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保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
2.1城市河流污染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数据表明:有超过25 %的河流和河段因为受到污染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灌溉用水需求,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大量工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污水等充斥于河流,加剧了河流的污染程度。
(1)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破坏加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水量激增,大量河流生态环境用水被占用,加快了生态环境质量的退化速度。诸如城市河道被分流、被改道等人为改变河流现状比比皆是。
(2)城市河流自净能力减弱。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减少以及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都极大地降低了城市地下水补给能力,加上城市湖泊湿地的不断减少,降低了洪水调蓄能力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导致了城市河流自净能力降低。
(3)城市河流的污染加剧。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猛增,大量污水被排入到河流中,超过了城市河流的净化能力和承载力,加剧了城市水环境的污染。
(4)生态环境退化。随着城市河流水质的日益恶化,以及底泥中大量污染物沉淀未能及时有效清除,降低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加快了水生物种的减少速度,河道过度的人工渠化造成了湿地面积减小,间隔了土壤和水体的联系与物质的交换,最后造成河道与滨河地带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丧失[1]。
2.2城市河流污染成因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6.1 %,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河流污染。就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加剧了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城市生活源污水排放是近年我国废水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环保部统计,2003~2013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保持较快增长趋势,符合增长率达到4.22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3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到485.1亿t,较2012年度增加了22.4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达到了69.76 %,较2012年底提高了1.76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提升,加剧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2)工业污水及第三产业污水未能有效处理。我国许多中小型城市虽然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但限于污水处理成本以及财政状况,大部分污水设施的运行并不稳定,许多城市中的建材、化工、皮革等污染型行业密集分布于城市河道下游,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加剧了河流污染状况。
(3)城市河流污水治理规划和利用认知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追求经济利益和城市发展,城市河流让位于城市建设现象十分普遍,河道排水被改造为管道排水、填河围地等加剧了河流面积的急剧减少,导致了河流天然调蓄功能萎缩,破坏了自然河流原有的生态链,降低了河流自身净化功能的发挥。
(4)相关职能机构缺少有效衔接配合。城市河流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多部门的职能重叠交叉,反而降低了河流污水的治理效果。例如,从我国河流水资源管理机构来看,一是作为国家环保部排出机构的环保督查中心,二是作为河流管理机构的各流域水利委员会,三是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
3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目标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兼顾供给、调蓄功能、恢复河流水系的生态功能以及恢复其重要的承载功能为目标。就修复目标来看主要包括3个层次:①系统目标:即恢复城市河流健康的生态系统,既包括水下系统,也包括河流沿岸带;②物质循环:即打通氮磷等物质的循环;③能量循环:构建完整的生态链。在我国值得提倡的经济可行的城市河流修复技术路线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为目标[3]。
4城市河流污染生态修复对策
4.1生态修复原则
鉴于城市河流污染现状特点,在开展城市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时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要把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与城市整个生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注重流域内水网和管网的治理修复工作。
(2)自组织和自修复原则。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具有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通过循环耦合,生态系统得以维持自组织并发展演化成多样性,这就要秉持生态系统的自修复和自组织原则,使河流生态系统达到稳定发展。
(3)多样性原则。河流修复应坚持保留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原则,如河道蜿蜒、湿地、浅滩等等,要结合水流流速及地形地貌特征,保留河流形态的多样性,这也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河流生物种类多样、生物种群丰富增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4.2城市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措施
4.2.1生态空间设计
河流水面设计要与河流后期种植的植物习性结合起来,根据水深、流速等,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河流的水面植物的布置要与充分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航运要求,尽量将水面植物布设在河流边坡脚区域。例如可以种植一些茭白荀、香蒲或芦苇等等,从而起到保土固堤的效果,在常规水位多种植一些常绿草皮,可以利用其发达的根系,实现护岸保土的效果。在河坡平台的布设方面,选择自然式、混合式以及园林式生物群落,可结合当地的灌木、景观树木,形成对人类或动物具有高度的亲近性陆地生态。
4.2.2生态物种选择
生态河流污染治理时常常需要选择布设各种水生、湿地物种,用以修复受污染的河流。在生态物种的选择时要注意选择根据河流受污染水体特征,选择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并对河流受污染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并选择一些易栽培和繁殖能力较强的植物物种以及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物种,此外,还要结合城市区域季节气候变化特征,尽量选择多年生品种,做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交错、层次分明,既满足季节性变化,又能收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4.2.3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河流水体环境修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们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使水体恢复到原有生态功能的过程[4]。随着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成为当前水体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城市河流环境修复的主要手段。目前,河流生态修复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湿地。充分利用砾石、砂石以及生物与微生物的吸附、吸收和生物代谢降解污染物等,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在河流污染生态修复过程中选择人工湿地技术要在减少河流的调蓄防洪等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利用河流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推土、挖填修建人工湿地,增加水陆过渡带,以尽量模仿自然模式为湿地生态系统创造基础条件。
(2)生态浮岛。该技术是对河流水环境质量进行修复的一种较为经济和有效的生态手段,受到空间及水位变化的限制,生态浮岛已经逐步成为城市河流水体净化以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水上生态循环系统,能够为河流中的生物创造良好的生息空间,实现景观改善的综合效果。
(3)人工增氧。导致河流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当河流污染污染物耗氧量过大时,单纯依靠大气复氧难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人工增氧来提高水体的环境修复能力。人工增氧可以通过在河道两岸提水修建水车、跌水、小瀑布等,既可以实现增氧效果,又能增加河流水体的流动性,提高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5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生态修复既要满足去污效果,也要满足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提升河流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需要,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城市河流污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对于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创造和谐自然景观,利用生物来提高水环境的自我修复,充分发挥河流水体、土壤、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重塑和自我修复,使河流在城市化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先起,李亚敏,李恩宽.等.基于生态的城市河道整治与环境修复方案研究[J].人民黄河,2013,35(2):36~38.
[2]黄海岛,李庆梅.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4):15.
篇6
1研究区域与方法1·1研究区域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滇池北岸草海流域范围内。对影响草海水质的船房河、西坝河、大观河、乌龙河、老运粮河、新运粮河和王家堆渠进行研究。这些河流流经区域是昆明市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集中地区,河流受污染严重。1·2研究方法每条河流设置有固定的监测断面,由昆明城市排水监测站进行长期的水质监测工作。取样方法和水质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2结果与讨论2·1北岸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污染现状表1北岸入湖河流水质情况(mg/L)王家堆渠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船房河西坝河BOD52005年13·746·833·071·67·7128·921·72006年13·151·612·883·816·545·9522·22007年11·621·912·811·219·424·1CODCr2005年47·612410416437·282·263·42006年48·814336·220455·312273·02007年42·916245·444·556·874·7总磷2005年0·8921·781·741·991·231·661·582006年1·232·181·312·971·492·391·772007年1·341·191·901·031·251·54总氮2005年8·0523·320·121·915·517·116·72006年9·5331·418·232·116·426·219·72007年10·917·121·115·316·118·8氨氮2005年3·7917·512·714·910·212·411·92006年5·8824·610·724·010·520·816·02007年6·9013·411·59·999·0413·3水质类别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劣V类
从北岸河流水质情况分析,七条入湖河流水质都为劣V类水,总氮、总磷超标情况非常严重,有多条河流总氮浓度超过V类水质标准10倍以上,未整治河流水质存在逐年恶化趋势,因此,每条河流都亟需得到整治。北岸河流污染严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①排水系统管网建设不完善,污水纳管率低造成未进入总管道的污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河道;②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地表污染物随雨水少部分进入雨水管道,大部分初期雨水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道;③多数河流自身的水动力条件差,加上支沟众多,河网水质情况复杂;④河道长期未进行底泥疏浚,河底淤积的底泥不断释放出污染物质,造成河水水质恶化。河道水质恶化是造成草海水环境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
一。根据水质情况分析,七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程度由轻到重,分别是王家堆渠<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老运粮河<新运粮河<乌龙河。乌龙河全长3·68km,集水面积2·61km2,目前以暗渠形式流经人口居住密度较大的棕树营和白马小区,河道沿线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使其成为城区纳污的通道。从2005年到2006年间,各污染物浓度都大幅度增加,河水呈黑臭状态,透明度极低,水质污染极其严重。王家堆渠地理位置与其它河流不同,从滇池西北岸入湖。王家堆渠主要水体功能是昆明发电厂冷却水排水渠,该冷却水是抽取草海水经过滤及除藻后使用,一次循环后温水顺王家堆渠排放,沿渠还存在部分小企业及农村居民向王家堆渠排放废水。与其它河流流域相比,王家堆渠流域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工农业污染少,因此王家堆渠是北岸七条入湖河流中污染程度最轻的。不过,由于周边的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王家堆渠污染程度虽相对最轻,但也已经超过了地表水V类标准。2·2河流治理方法研究2·2·1截污工程截污工程主要对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实行截流,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直接入河量,是防止水体受到污染的有效措施[2]。目前,截污工程在我国水污染治理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水质的改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截污工程对于污染负荷的削减,一方面取决于截污管网布设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截污工程的管网布设,对不同的区域应区别对待。在总体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污染源分布的集中区域决定污水管道的走向,并沿部分污染严重的河道敷设截污管道[5]。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截入污水最终的处置场所,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以及出水水质情况表明该工程对河水水质改善效果。目前已经制定了乌龙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与西坝河的截污和综合整治工程,河道整治规划如表2所示。
截污工程受河流沿线长度、各段区域特征和工程费用的综合因素影响,难以对河道沿线进行全程截污,因此主要针对点源直接入河严重的河段进行治理。以新运粮河为例,全长14·58km,上游主要是农田,污染以农业面源为主;中段是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已经建设有分流制排水管网;下段1/3位于草海生态保护区,该段从人民西路至入湖口现仍有105个排污口。众多的排污口直接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对草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新运粮河的截污工程主要布设于下段4·36km河道,将排污口的污水截入污水干管。当前这些河道截污和综合整治工程正在逐步进行中,船房河工程已经于2007年6月完成。从表1船房河2006年与2007年的水质指标对比可以看出,BOD5浓度降至原来的42%,CODCr浓度降至原来的46%,总磷降至原来的52%,总氮降至原来的61%,氨氮降至原来的43%。船房河截污工程完成后,河水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从该河道输入草海的污染负荷减少了50%左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2河道整治规划河道名称全长(km)集水面积(km2)整治规划乌龙河3·682·61沿河道两侧敷设截污管3425m,河道清淤,新建污水泵站和节制闸新运粮河14·5883·4河道整治长度4·36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老运粮河11·318·7河道整治长度2·22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船房河11·47·42沿河两侧敷设截污管7654·1m,新建污水泵站和景观绿化西坝河9·054·87河道整治长度5·4km,沿河两岸各预留10m公共绿化带2·2·2河流城内段治理方法截污工程虽然有良好的治污效果,但工程的实施受限制因素较多,特别是针对流经城区段河流进行治理存在较多困难。城区内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沿河两岸建有众多居民区、商业区及工业区等,城市规划建设完成后难以实施规模化的截污工程。然而,城内河流因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不仅需满足防洪的要求,还应具有旅游、娱乐、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功能[6],对河流水质的洁净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根据水质监测分析,北岸入湖河流都为劣V类水质,河水呈现黑臭状态,无法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需求。为了解决水质净化需求与工程布设困难的矛盾,城区内河道净化适宜选用原位治理技术,充分利用河道自身空间净化水质。依据河道自身空间的容量及周边环境特点,对不同河段布设适合的治理工艺。新、老运粮河水量大、河道宽,主要满足城区防洪排涝功能。老运粮河河宽约10m,新运粮河河宽约20m,这样宽敞的河道适宜使用移动式充氧平台。移动式充氧平台可以机动灵活地根据河道曝气需求,调整曝气船的运行,通过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纯氧气[7]),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净化,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8]。新、老运粮河的河道空间容量大,也适合采用生物膜技术。生物膜技术是人们长期以来根据自然界水体自净现象发展起来的。现已研制的人工水草仿生生物填料[9]就是与天然水草具有相似特性的人工填料,布设在河床内,为水生动植物群落和细菌真菌等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通过各种生物的生长过程消耗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而且人工水草不会对河流自然流动和行洪安全产生干扰作用。进入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人工水草对于受污染河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可达40%以上。
针对河道空间有限的河流适宜使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菌技术[10~11],最常用的投菌技术有集中式生物系统(CBS)、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EM)和固定化细菌技术;另一类是土著菌强化技术[12],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生物促生剂来刺激土著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增强水体中微生物的净化能力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对于流量较小的河流如乌龙河、王家堆渠等可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2·2·3河流城郊段治理方法城郊的地理特征与城市不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住宅、厂矿建筑物相对较少,有一定量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鱼塘等农业用地。因此,城郊河流的治理比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优势。城郊的土地和鱼塘都可以成为河水净化技术的实施空间。王家堆渠主要是昆明发电厂冷却水排水渠,由于电厂冷却水尚有—定余温,下游村落的村民在河渠两侧修建鱼场,进行温流水养殖非洲鲫鱼,现有鱼塘水面8·07hm2,鱼产量约460t。王家堆渠的水质净化方法,可以利用现有鱼塘改造成综合生物塘进行治理。综合生物塘[13]是交叉种植的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与鱼类等水产共同养殖的塘系统。在植物生长期,不断地从塘系统中捞出大量的水生植物,用于饵料、饲料和肥料等多种用途。通过植物的打捞带出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植物加工成鱼类等水产的饲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利用鱼塘改造的综合塘净化城郊河流,是一种效果佳,经济效益好,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法。城郊河流还可利用农业用地,选择土壤深度处理技术[14]和土壤渗滤处理技术[15]进行水质净化。北岸七条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较高,污染随河流进入湖泊后易造成湖泊的富营养化,在土壤处理技术中氮磷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吸收利用,一方面净化了水质,另一方面减少了农业肥料的使用。该方法不仅是末端治理,净化受污染的河水,还从源头减少了农用氮磷的施用量。因此,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土壤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法。塘系统和土壤处理技术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以组合运用,达到更好的水质处理效果。2·2·4河口区净化方法河流经过城中和城郊的沿途治理,污染负荷削减明显,水质情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减少入湖污染物的量,可在河口区设置人工湿地或生物浮床处理系统,为污染物入湖设置最后一道屏障。
篇7
会议认为,水污染防治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届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东江水系水质、珠江三角洲水质、韩江流域水质、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饮用水源水质、西江水系水质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实行省市县人大联动监督,连续重点督办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污染整治,着力推动国家“水十条”落实、饮用水源及主要江河水质保护、重点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跨省域河流污染整治、河长制实施、城中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以此全面推动全省水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基本实现了人大监督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全覆盖,形成了人大推动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工作格局,为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会议指出,城中村污水是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重要来源,是改善人居环境、争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性因素,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十分必要和紧迫,要总结广州等城市全面截污、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直接纳入城市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排水接驳改造、就地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城中村污水治理经验,全面深入推进全省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
会议提出,通过治理,到2020年要实现城中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并按照国家、省有关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目标的要求,完成城中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河长制实施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责任制;要加强规划引领,省有关部门要制定全省城中村污水治理总体方案,各城市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要统筹推进治理工作,坚持全面统筹与“一村一策”相结合、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城中村污水治理与城中村旧村整体改造相结合;要保障治理资金投入,选择适用、可行、稳定的治理技术,按雨污分流的要求有序推进城中村污水收集管网、排水管网、分散式处理设施等治理设施建设,推进城中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河涌整治,加强城中村环境执法监管,增强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要充分发挥城中村居民主人翁的作用,推动治理工作信息公开,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会议强调,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次深化,今后应针对农村污水治理、跨省域河流污染整治等薄弱环节,不断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实现我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为补齐短板、确保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篇8
论文摘要: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河流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认识尚不能承载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影响,加之国家治污力度多受掣肘及科技水平的制约,河流污染的状况在19世纪没能得到显著改善,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流行病侵害等不良后果。后发国家应以英国工业化的得失为镜,实现工业化的科学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为不列颠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然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经济:荣和城市发展相伴的还有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其中,城IIJ河流污染尤为严重。英国,在摘取了一个工业化先行者JPG该摘取的最优惠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工业化及城了化造成的水污染苦果。对尚未实现工业化及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国家规避和整治“迈达斯的灾祸”有所裨益2=1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本文不揣浅陋,愿就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防治及其特点等问题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状况
城市水污染自古有之。人类早期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都被排人大气或弃置于水中,古时的城市居民已有用法令和规章控制污染的尝试。在古希腊,只有获得特殊允许才能设立制革厂;古罗马也有规章规定,制革、榨油和洗衣作坊只能设立在没有居民点的台伯河对岸。但是,早期的污染仅限于十分狭窄的范围。
上百年来,英国的毛纺业等传统工业无疑也降低了河流水质,但是,严重的水污染直到19世纪工业化时期才真正发生。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不断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英国的许多河流受到了污染,在19世纪,城市河流污染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恩格斯对当时河流污染的描述颇为详尽。例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这条河像一切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人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的时候却又黑又臭,被各色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了”;流经曼彻斯特的两条小河—艾尔克河与梅德洛克河的污染状况亦十分严重,“停滞的艾尔克河,这是一条狭窄的、黝黑的、发臭的小河”,梅德洛克河的“河水也是漆黑的,停滞的,而且发出臭味。
此外,流经西赖丁约克的卡尔德河,在1852年以前始终是鱼类喜爱的栖息地,至1867年,皇家委员会已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流经西赖丁约克的,与其说是河水,不如说是墨汁。艾尔克河的支流布拉德福河,曾是男孩们捕鱼的乐园,也被工业化的浪潮熏染得通体黝黑,以致“只需一根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俨然是一条随时喷发的黑龙。
泰晤士河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英国人习惯地称之为“老父亲泰晤士”。19世纪以前,泰晤士河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是举世闻名的鱿鱼产地,诗人蒲柏在1728年将其描绘为“银色的洪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沿途城市居民的剧增以及大量工厂的建立,各种污染物源源不断地进人泰晤士河,牛津以下河段的水质急剧恶化,泰晤士河成为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河”。1855年,化学家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整条河变成了一种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整条河实际上就是一道阴沟。可见,英国城市的水污染在19世纪中期已经相当严重。
二、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成因
那么,究竟为何诸多河流在一个世纪里都变了色、变了味,这么严重的污染是怎样产生的呢?无疑,工业废水和公共废水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布局和工业类型又是产生大量工业污水的直接原因。
工业化初期,主要的机械动力是水力,“由于使用水力机,工厂不得不设在大流量的急流旁边”。因此,英国的第一批近代工厂自然傍河而建,在英国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心—曼彻斯特,“几乎所有的厂房都是沿着贯穿全城的三条河流和各种运河建立起来的。这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方便了废水处理,河流也成了废水排放的理想场所。蒸汽机发明后,以前依靠水力机械、依河而建的工厂逐渐转移到城市中,但工厂对那些流经城市的河流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因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多数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需求,都是比较洁净的水。水作为冷却剂是蒸汽机不可或缺的,一些工业部门如毛纺业、印染业、造纸业的生产过程也离不开水,还有酿酒、洗煤,没有水更寸步难行。同时,水路为工业主提供了廉价的运输途径。因此,一条河流附近往往分布多家工厂,例如艾尔克河,“桥以上是制革厂;再上去是染坊、骨粉厂和瓦斯厂,这些工厂的脏水和废弃物统统汇集在艾尔克河里”。这些废水中往往含有铅、碱、硫等污染物,而且大多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水质大大降低,造成严重的河流污染。
造成城市水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公共废水。公共废水主要包括人畜的排泄物、生活垃圾和洗涤剂。公共废水的存在本不可避免,但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因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增长过速,加上市政建设滞后,遂使水污染加剧。
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的是,英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镇人口增长急剧。势如潮涌的人口,被压缩到很小的拥挤不堪的中心点上。从增长数量上看,大约在1800年,英国只有一个大城市—伦敦,人口约100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只在5到10万之间)。1850年伦敦人口增至2,360,000人,另有9个城市在10万人以上,18个城市在5万到10万之间。1910年英国有46个城市超过10万,伦敦人口更是猛增至450万。从增长率看,兰开夏在1700年至1801年间人口差不多增加两倍,曼彻斯特的人口在1773年至1801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到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首次超过农村。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也使城市的公共卫生日益恶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构成了那时英国许多城市的基本外貌。
另一方面,英国城市化虽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市政建设滞后。“所有的市镇,不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的严峻问题,工业化早期,英国的城市尚未建立清扫垃圾的制度,垃圾粪便随意堆放,人们甚至因厕所太少不得不随地大小便。特别是贫民窟,成了疾病流行的孽生地,被人们称为“霍乱国王的巢穴”。在利兹,最不卫生的地区是工人住的狭窄的房屋区,这类建筑物里不具备任何一种排水设施,厕所少且前后无遮无盖。到1831年,即使是已拥有14万以上居民的曼彻斯特市区仍没有铺砌街道和修建下水道的条例。非但如此在曼彻斯特新城(又叫爱尔兰城,theIrishtown),“街道没有铺砌,也没有污水沟,可是这里却有无数的猪群”。大量垃圾、粪便、洗涤用水还有从街道屠宰场排出的水染上深红色的兽血,经过公用阴沟和露天排水沟通往小河、水坞,加重了城市河流的污染。
综上所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副产品”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社会思想是污染得以加剧的促因。
首先,英国人将“自由放任”思想奉为圭泉,对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业中心人口膨胀、城市污染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尽量不干预;其次,社会以追逐财富为价值取向,对“污染”则漠不关心。英国贵族通过经营追求财富早已成为惯例,社会中下层又有着一股“向上看”的风气,于是上行下效,社会形成了以谋求利润为荣的风气。
难怪连外国观光者都不禁要惊呼:“英国的城市纯粹是工作和挣钱的地方,而绝非休息和享受的乐园,那种具有更高尚品格的人还没有出现。超级秘书网
三、英国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及其特点
随着河流污染状况的不断加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污染予以遏制,但长期似来,社会的反应并不积极。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流行病的多发,城市才开始实行系统的卫生改革,如下水管道、清水供应和道路清洁等。同时,社会对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也愈加重视,各项治理措施逐渐建立,整治渠道逐步完善。下面将结合英国在这一时期的防治措施,对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特点进行探讨。
篇9
关键词:八家子河;原因分析;综合整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97
1 八家子河流域概况及其污染现状
1.1 八家子河自然环境概况
康平县八家子河是辽河流域一条重要河流。八家子河源于康平县山东屯乡焦家窝堡,是辽河沈阳段重要的支流河,于康平县郝官屯镇老山头入辽河。境内河长45.6公里,流域面积511.22平方公里。八家子河从焦家窝堡到八家子段,全长19.0公里,河水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水质较好。从八家子桥到老山头,全长22.3公里,接纳康平县造纸厂等几家企业排放的废水,对辽河的污染贡献较大,水质较差[1]。
1.2 八家子河水质现状
八家子河上游水质较好,到八家子段由于工业污水的汇入,其水质明显变坏。在八家子下游十几公里范围内,河水呈黑褐色,异味刺鼻。从八家子桥到老山头段,水质污染严重,属超Ⅴ类水体。八家子河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2004年前化学需氧量高达4000 mg/L,“十一五”期间,由于加强了八家子河流域企业整治,关停了化学制浆的造纸厂。河水水质有所好转,但仍属超Ⅴ类水体。2007年化学需氧量614 mg/L,2014年化学需氧量年均值达到99mg/L。此外,沿河两岸农田的面污染及村民生活污水也大量进入河道。从八家子桥到老山头段,水质污染严重,属超Ⅴ类水体。八家子河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等,并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污染单位的污染情况为:沈阳铁力纸业有限公司:现状为生产,2007年关停,污水排放量409吨/日,主要污染物COD 4000mg/L,沈康糠醛化工有限公司:现状为生产,2010年废水不外排,闭路循环,污水排放量14吨/日,主要污染物COD 780mg/L[2]。
2 综合整治对策
八家子河水环境整治属辽河流域污染治理的一部分。从八家子河的水环境现状来看,其下游段河水污染已相当严重,事实上已成为一条排污河。八家子河在老山头直接流入辽河,必然对辽河水质产生恶劣影响。目前,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已列为国家环保重点治理项目。治理辽河流域应从支流抓起。康平县在“十一五”期间,已在八家子河沿岸截断污染源,关闭所有的工业排污口,并对八家子河水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目前水质已经有所改善。“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使八家子河的水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质净化达标后再排出,以降低辽河干流的污染程度[3]。此外,包括河道清淤,修筑防洪堤、建设人工湿地及绿化工程的实施,将使八家子河的下游段旧貌换新颜,成为一条景观河。此举对改善康平县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和谐的新康平都有重要意义。
辽河流域八家子河综合整治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建设前提,主要从河道治理、堤防治理及护岸治理三方面着手,实施河道清淤疏浚、修建防洪堤、建设人工湿地及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工程。
2.1 河道清淤疏浚
河道疏浚拓宽工程范围上端为八家子桥上游2公里处,末端为老山头,施工段全长为24公里。流经八家子、赵家窝堡、哈拉户硕,孔家窝堡、王家窝堡、顾家屯、大来虎屯、老山头等村庄。
将八家子桥-孔家窝堡设为重点段、孔家窝堡-王家窝堡桥设为景观段、王家窝堡桥-八家子河入河口设为行洪段,对八家子河进行疏浚拓宽。
(1)八家子桥上游2公里-孔家窝堡段。距离约10公里,河道断面清淤宽度平均30米,深度1.0米。
(2)孔家窝堡-王家窝堡桥段。距离约6公里,河道断面清淤宽度平均20米,深度0.8米。
(3)王家窝堡桥-老山头段。距离约8公里,河道断面清淤宽度平均40米,深度0.5米。
2.2 修筑防洪堤
八家子河水利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目前河道两岸基本无堤,汛期到来,洪水暴发,两岸农田常常受淹。辽河流域八家子河综合整治结合河道清淤,对河道的行洪断面,按规划进行整治。在八家子桥-老山头河段,修筑两岸防洪堤,修筑十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
防洪堤沿河两岸建设,单侧距离约22公里,总长约38公里(孔家窝堡-王家窝堡桥河段的单侧以路代堤,约6公里长),坝高2.5m,坝顶宽4m,坡度1:2。筑坝的土料以就地取土为原则,充分利用湿地建设的挖方土。
2.3 人工湿地建设工程
辽河流域八家子河综合整治 人工湿地形式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污染物去除负荷不高,但它可利用河道上的滩地建造,补氧条件较好,建设投资比比其他类型人工湿地低。通过现场勘踏调查,在八家子河河道整治范围内,修建四处人工湿地,用于对河道水体的修复和净化,提高河道的自净和缓冲能力, 同时营建自然生态景观。
在八家子桥处建设表流湿地3公顷、王家窝堡桥建设表流湿地1公顷、老山头入辽河处建设表流湿地2公顷及孔家窝堡-王家窝堡桥沿公路河段建设表流湿地6公顷,形成三点一线的湿地景观。人工湿地总面积为12公顷。建于河滩地上,种植芦苇、香蒲、菖蒲等水生植物,种植密度10株/m2。并结合景观要求,科学搭配适量种植千屈菜、花叶芦竹、花叶水葱等观赏植物。在靠近公路沿线,则布局宽约3 m的菖蒲植物带,它叶剑形,挺直,浓绿,美观,且有香气。
2.4 两岸绿化
绿化以河道两岸为主,长度约为22km,河道两侧15m范围内。其中坝顶宽度4m,绿化带宽度为10m,株距2m,行距3m。具体树种搭配方式:雄株柳树:47000棵;刺槐:32500棵;榆树:37000棵;枫树:19900棵;桃树:13600棵。总计150000棵,胸径均为5~6cm。
参考文献:
[1]刘璐璐.生态补偿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及其补偿方式选择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农村河流污染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日益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尤其是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河流的污染与城市河流的污染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在控制措施方面也有不相同之处,必须根据农村的现状采取控制措施。
一、农村河流水污染影响因素
1、畜禽粪便
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禽畜粪便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是导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这些粪便中含有许多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同时,大量的氮、磷混合物渗入湖泊或地下水,直接污染了饮用水。
2、农药
目前,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第1位。2001年来,全国平均农药(有效成分)使用水平为12.7kg/hm2,农药总使用量每年约23万t(有效成分)。农药喷施只有8%~15%吸附在植物体上,利用率极低,其余有10%~35%悬浮于空中,有40%~55%沉降到地面,下渗土壤、污染水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3、化肥
据统计,2008年我国化肥总施用量为4653.8万t,并快速增长,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总施用量的32.8%,是世界上施用化肥最多的国家。有相关资料显示,化肥过量地施用,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严重破坏。并通过淋溶、地表径流、附着、反硝化作用等方式进入环境,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4、塑料薄膜
近几年,塑料薄膜使用量逐渐加大,残留在农田中的薄膜不断增加,使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的透气性下降,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影响。截至目前,耕地平均使用量为200.9 kg/hm2,能够分解的仅为5.3%,回收利用率为58.7%。
5、气温变化
我市年平均气温呈逐步上升趋势,10a平均升高1.0℃。气温的变化决定水温的变化,而水温的变化对溶解氧及其生物氧化作用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当水温超过15℃时,气体从水体中溢出速度明显增加,高温条件下水下厌氧作用增强,厌氧条件下河流恶臭污染加剧。
二、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很大,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占1/3。化肥、农药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形成农田的化肥、农药流失,形成农业面源污染,而传统灌溉方式加重了面源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相当部分都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造成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十几年来我国采取措施逐渐限制了工业污染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也逐步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2、总氮、氨氮成为主要农村河流污染物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把关比较严格,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接受了城市转移的重污染项目。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的项目,甚至有些重污染项目不经过环保审批,在偏僻的农村得以生存。这些重污染项目没有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加上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力,使得一些农村地区河流工业污染十分严重。
通过对某地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河流中总氮、氨氮超标率100%,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可见总氮、氨氮为主要污染因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OD、CODMn、BOD5、总磷、粪大肠菌群等有机污染也占比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农田的化肥流失是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也是造成河流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表1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
3、水生植物引发农村河流沼泽化
由于农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生活排泄物流失到水体,使农村河流水质普遍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迅速蔓延,泛滥成灾。农村承包到户后,农民对公共河流的状况也没有以前那样关心了,加上使用化肥后农民不再揽河泥作肥料,使得河床逐年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多数的农村河流都不同程度发现了水葫芦、水花生疯长的情况,由于每年水葫芦、水花生自然的生长、腐烂、沉积,已经造成河底的明显抬高,水面缩小,反复污染水质。多年的积累使得河流面临沼泽化,水体变绿等。而且,水葫芦、水花生的疯长还影响了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这种由水葫芦、水花生的长期疯长得不到控制而引起的河流淤塞和沼泽化的趋势是农村河流比较普遍情况。
三、农村河流水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制度,长效管理
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重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管理制度,来巩固清理整治的成果十分必要。而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重要的是广大农民能够意识到农村河流保护要依靠大家,每个人都不做污染河流的事情,而农民掌握和使用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也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制度,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领导负总责的河长制,发挥他们应有的公益性,才能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2、做好规划,突出整治
可以通过规划,设立控制区域,引导乡镇工业相对集中,便于工业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科学划定乡镇居民集中区,便于生活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对农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在规划中突出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决定作用。有些好的传统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村河流污染控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净化河流
生物强化技术,是直接向污染水体中接种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利用其唤醒或激活水体中原本存在的、但被抑制而不能发挥其功效的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迅速增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消除水体的黑臭以及硝化底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集中式生物系统、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及固定化微生物等技术。
在营养化污染水体中,原位修复投菌技术逐渐受到关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采用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由于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和氧将微污染水或废水中的无机和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4、结合特点,区别对待
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状况,结合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和污染排放的特点,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办法来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加强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立足资源综合利用,解决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水葫芦、水花生及作物秸秆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不能不顾环境而片面追求发展工业。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进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积极探索污水实用处理方法,鼓励跨行政区域联合建设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在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强求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可以在平原、水网、丘陵、山区、城郊结合部、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分别搞一些试点村,便于总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典型经验。
5、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
这是防止农业污水对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为此,各地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农药、化肥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开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开发和生产有机食品,推动种植结构的改变。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
7、全面开展农村沟浜整治
开展县乡农村沟浜综合整治工程,使河道行洪畅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槽蓄量,降低水位,整治后的河道水流变得更加通畅、水质变得更加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结语
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各地具体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源头的控制,从而保证控制和治理后能够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体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影.浅谈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2]江红梅,王正中,王东刚,曹满,任鑫.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探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