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鼓励式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学校事故的内涵
所谓学校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和集体活动处于学校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事故发生的范围、种类是极其复杂的,有的与学校设备、设施有关,有的与教职工的管理教育工作有关。由于本文主要从教育法学的角度进行对学校事故的预防及处理问题的探讨,因此不过多的对学校事故的责任类型及其担责主体进行论述。
2 学校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现状
近年来,学校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己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焦虑和关注。虽然该事件都发生在校外,但是校方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在宏观上对国家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把握上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微观层面上的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定为比较模糊,再加上事故发生后,相关个人及单位对责任的互相推诿,使得学校对事故预防及处理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学校事故具有多种诱发原因,发生频率的较高,这几年发生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所带来的后果也日益严重,再加上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偏低,尤其是教育立法的滞后性,教育执法机关面对学生伤害事故,在责任认定、赔偿途径等问题上,也常常显得茫然和消极。
为此,在事故发生前,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学校事故的预防工作,事故发生后,也应当及时合理的处理,让学校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走出当前的困境。
3 学校事故的预防
3.1 增加投入,切实改善学校设施、设备和条件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也指出:“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
3.2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做好预警工作
3.2.1 学校应设立专门宣传窗、展览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对学生进行自我防范教育,使每一位学生确立明确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预防和保护能力。也要从全社会入手,把学生的安全工作当作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使全民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3.2.2 学校成立“预警指挥中心”。按照“全员预警责任教育”的要求,如果发现有学生任何诸如打架、闹事等非正常现象,班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老师应立即展开调查,摸清事情的起因其过程。对于校园内发生学生不良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中,知情者、目击者有责任马上报告职能部门;校外发生学生不良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中,校外预警监测点的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师生中的知情者和目击者,都负有预警责任,一旦知悉可能发生不良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预警应急援助指挥中心”接报以后,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轨迹和恶变可能性进行评估,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和各种原因,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并做好记录及时跟进。
3.3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3.3.1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学校事故的处理大多依据《民法通则》。这虽然给执法者很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如果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作依据,就能够真正有法可依,从而明确学校教职工的职责,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将学校事故的发生降至最低。
《校园安全法》应明确学校的责任范围,归类原则,处理途径,适用范围,伤害赔偿的范围、项目、标准以及资金来源,还应对学校的伤害事故预防作详细规定。从而保护好每个学生在学校内的安全健康成长。
3.3.2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学校要做到学生的活动地点和活动事项有人负责,避免出现事故无人负责的现象并对责任人实行赏罚分明。
3.3.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目前,一些学校为学生投保的保险险种赔付金额有限,又有诸多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学校事故的赔偿要求。因此,我们可借鉴国外防范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经验,将保险业引入校园伤害案件赔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体制也十分必要。
3.4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青少年正是处于心理上的变革期,心理状态比较敏感;校方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集体活动,对正面的积极的事件进行宣传,从侧面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预防青少年由于自身心理原因造成的学校事故。
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除学生的个人生理健康基本情况外,也应包括心理健康方面。健康档案是校方掌握学生基本身心状况的依据,避免日后学生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档案必须专人保管,严格保密,保障学生隐私,这是每个教育者的职业道德。
4 学校事故的处理
4.1 根据预警机制进行事发救助
在发生事故的信息得到确认时,学校的“预警应急援助指挥中心”应立即依照事前制定的突发状况应对机制并根据事件的不良程度与紧急程度下达指令,实施相应级别的预警应急援助方案。应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事前介入、事发救助”。所谓“事前介入”,是指尽早介入不良事件的发生过程,争取在未酿成严重后果时阻断该行为。所谓“事发救助”,是指当事件发生时,要紧急实施现场救助方案,以降事故发生时的伤亡程度。
[1]对于严重危险行为的发生,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教育局将根据需要通报相关部门,并在一定情况下请求公安、政法、街道(或乡镇)协同应急,为学校事故的处理提供最公正的司法援助手段和保障。
《学生伤害事故办法》第15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所以,当事故发生后,无论学校有无过错,校方都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
4.2 及时理赔及善后工作
目前,学生出事故后,学校成为处理伤害事故的主体之一,一旦家长与校方协议,教育行政部门调整无法的情况下,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是,中国目前未设立专门针对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理赔机构,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相关非营利性质组织,设立理赔机构,提高赔偿的效率,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4.3 心理救助
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做好战胜迎接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在事故发生后,要有专员实行心理援助,帮助其走出困境。
篇2
[关键词] 云重心理论; 绩效评估; 高校教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61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97- 03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它是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各种行为现实或潜在价值进行评价的活动。这一活动是高校管理者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开发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高校教育和学术品质的关键环节。
1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国际教育成就评价中心”,开始了教育评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教师评价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取得一定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1]。
(1) 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理念较为混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估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理念不清,没有对教师的绩效评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在教师绩效评估过程中侧重于学校发展的短期效益,缺乏战略性的科学规划, 忽视了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纳入到学校的战略规划目标中。
(2)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管理体系不完善,有的学校甚至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与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或者对评估结果的奖罚不明。
(3) 教师绩效评估指标标准及体系缺乏统一规范,随意性强,指标的设定多是根据教学、科研这两部分的工作,缺少对教师差异性和独特性的考虑,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具有片面性。
(4) 绩效评估时间跨度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时间多数是一年一次,但根据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及评估过程的动态性,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评估时间周期。
(5) 绩效评估方法过于单一。较常用的有360度反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法)、平衡记分卡法等,许多应用在人力资源中有效的评估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借鉴。当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的情况是教师将年度完成的上课时数与科研情况填入年度审核表,然后交由上级主管领导填写评语和评级,并与薪酬奖金挂钩。这种评估方法更强调的是教师业绩表现,而忽视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业务发展水平等方面。
为了寻找一种能够科学、公正、客观、合理地评价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方法,本文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师绩效评估的现状与需要,借鉴国内外绩效评估的进展和经验,试图引进云重心评价法,尽量使高校教师绩效评估能反映出被评对象的真实水平。
2 云重心理论
2.1 云理论概述[2]
步骤6:分析评测结果
分别计算出每个评语值云模型的加权偏离度,构成一个定性评测的云发生器。根据评测云发生器和各语言值对应变化区间,分析云重心的变化。依次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得出整个系统的最终综合云重心的加权偏离度。
3 云重心评价法的应用实践
篇3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试着去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要及时地去支持与鼓励学生的这种优点,这就是一种激励式教育。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时候,体育老师也要借鉴这些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的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而且这还有利于老师能及时地去弥补学生的不足,并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另外,激励式教育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老师的体育教学中。通过激励式教育,老师能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总之,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有着十分可行的现实发展意义。
2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要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目的
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沉迷于网络世界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运动与学习,对于体育课的学习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已,业余的时间他们基本都是上网,很少自己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因此,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试着发现学生的长处,然后借助学生的长处进行激励式教育。首先,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法,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让他们达到不同的学习程度。尽管高校制定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依据,也比较合理,但是老师只要不是违背教学的各项规定,可以在自己权利范围内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并且将激励式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
2.2要以促进学生的优点为根本
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优点以及特征对学生进行划分,总共可以分为两方面,然后再运用激励式教育进行教学。第一,体育老师要先了解学生之前体育课都学习过哪些体育项目,以及学生除了学习过的体育项目自己还比较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并将这两者集合起来进行比较,然后再找出学生最擅长的体育项目。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在体育上的优点,即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然后结合学生的各项特征,为他们设置专属的学习训练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潜力。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喜欢篮球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他们讲解一下打篮球的技巧,也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篮球比赛,自己也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教给学生打篮球的各项知识,这也是对老师所讲理论知识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上课所讲的一些理论知识。第二,让学生和其他学生进行对比,来找出自己的优点。让学生之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确实普遍有所下降,然而有些测试可以看出,有些大学生的柔韧性、体力还是不错的。因此,体育老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并且以此来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對于跑步比较快的学生,老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在短跑、接力方面加强练习,告诉学生一定要坚持,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这样他们的身体就可以更加强健。
2.3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学生在参加学生举行的运动会中取得进步,老师就应该进行表扬,并且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当然对于学生的一些小的进步,比如:之前做的动作不标准,经过老师指导以后积极进行改正了,老师也应该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有可能不断地进步。反之,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进行严肃批评,责怪学生学习能力太差,那么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可能以后的体育锻炼他们都不会积极参与了,因为他们害怕老师再一次责骂自己。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鼓励,帮助学生慢慢进步,并且让学生明白这些进步对他们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而且这也是自我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2.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或许有些教学方法无形中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高校中体育教学和别的学科的教学并不太相同,它要求体育老师要有较高的技术,可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或者教学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学生们对体育老师所教给的这些技术动作并不能熟练掌握,学生们也不了解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转变一下教学的方式,可以尝试在体育教学中引进激励式教学方法,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快乐。
2.5要为学生做好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生一些体育动作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口头描述,要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体育动作的要领,要让学生们跟自己动作来做,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各个动作的要领,做出的动作会更加规范,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一般并不能马上发现自己练习中做的不对的地方,所以就更不可能马上进行更正了,而大学的体育老师每节课要带的学生有很多,根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只能结合学生实际练习的情况,对出现错误率比较高的动作集体讲解一下,这就是学生体育练习成效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运用激励式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为学生示范每一个动作,让学生们观察老师的动作发现自己不正确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更正。同时激励式教育可以使老师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控制教学的进程,表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对体育学习都不太感兴趣,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而激励式教育的有效融入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在体育教育中,将激励式教育运用其中,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而想要真正有效地将激励式教育运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客观地看待体育训练与学习,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锻炼,试着享受体育锻炼带给自己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曦.激励式教育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讨[J].运动,2016(10):50,84.
[2] 张勇.简论赏识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J].运动,2017(3):95,119.
[3] 安强.网络时代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7):107,109.
[4] 门绵.网络时代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7(4):69-70.
[5] 张利生.激励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4(33):191-192.
[6] 姜玉兴.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0):182-183.
篇4
[关键词] 健康教育;骨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84-01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医院所收治的骨科患者来说,骨科患者发病急造成的心理准备及相关知识的严重缺乏,骨科患者还具有年龄跨度大,病程长且自理困难的特点[1]。为了更好的研究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250例患者进行护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0年3月至12月在我科收治的2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89例,女6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为34.6岁。跟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44例,股骨干骨折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胸腰椎骨折25例,尺桡骨骨折41例,肱骨骨折35例,锁骨骨折34例;将2009年3月至11月收治的2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9例,女91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为33.8岁。胫腓骨骨折43例,股骨干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胸腰椎骨折25例,尺桡骨骨折42例,肱骨骨折35例,锁骨骨折3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向患者做常规入院宣传,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传,进行环境、个人卫生、术前术后配合等常规性宣传。
1.2.2 实验组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做好入院初期、术前、术后、饮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6个方面的教育。
1.3 健康教育措施
1.3.1 入院初期教育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向其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一般环境、入院须知、个人卫生常识、合理应用膳食的方法、探视陪护制度及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通过入院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的环境,适应医院生活,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1.3.2 术前指导 护士必须从患者的角度认真负责的为患者服务,给予骨科患者关心、爱护和体贴。通过自己关于骨科病区和患者病情的讲解来消除因为疾病而患者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护士在该阶段要对患者进行与骨折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的普及。护士对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骨科的急诊患者,骨科护士应尽力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并同时做好患者的术前的准备工作。对由于意外伤害需要进行安慰与照顾的患者,护士应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从而让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实现较理想的康复目的。
1.3.3 术后教育 术后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去枕平卧及进食水的时间、目的,术后自行排尿的方法或排尿障碍的处理,有效排痰法,皮肤自护法。术后应进无糖、高热量、高蛋自饮食,以减少腹胀,增加营养。根据病情的需要保持,如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等。对石膏、夹板、支架外固定,骨折内固定,行各种牵引术的患者讲明目的及注意事项,观察患肢末梢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保持有效的固定或牵引,并向患者示范如何实施。指导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方法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如肌肉的等长舒缩、股四头肌的运动及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锻炼等,促进患者康复。
1.3.4 饮食教育 按骨折不同的阶段分期进行饮食健康教育:①早期(术后2周内)。在保证正常饮食的前提下,适当选用药膳汤,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原则。忌食辛辣刺激和温热燥烈食物,如辣椒、羊肉、狗肉、牛肉等。②中期(术后3~6周)。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原则。要补充足量的钙和蛋白质,宜进食富含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牛奶、豆类和豆制品、鱼类、排骨、蛋、牛肉、鸡肉等。可适当食用骨头汤。③晚期(术后6周以后)。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原则。食疗药材可辨证选用平补类的淮山、扁豆、党参、大枣、莲子、苕实等;温补类如北芪、杜仲、龙眼肉、当归等。受伤后咖啡、浓茶、烈酒、烟等皆应禁忌,过食生冷或梅子、白醋等食品亦不适宜。
1.3.5 功能锻炼教育 按骨折不同的阶段分期进行功能锻炼健康教育:①骨折早期(术后2周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物过敏试验、抽血检查血型交叉等的必要性。术上肢: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作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作轻度背伸掌屈动作。下肢: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作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作抬臀动作。②骨折中期(术后3~6周),骨痂已逐步形成并成熟,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上肢:鼓励患者握紧拳头,作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下肢: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患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蹬床等活动。小夹板外固定的患者,可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作患肢逐步负重锻炼。③骨折后期(术后6周以后),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动作,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动作。
1.3.6 出院教育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预防感染方法,拔除内固定物或拆除外固定物的时间、方法以及来院复查时间,功能锻炼的目的、步骤、方法,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
1.4 统计学处理 把所得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包软件,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Test)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在掌握知识上的差别。
2 结果 通过两组病人效果对比观察,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患者对入院初期、术前、术后、饮食、功能锻炼、出院教育等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在掌握宣教知识上的比较
3 讨论
3.1 骨科病人的特点 骨科病人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关的疾病知识,而且病人年龄跨度大,多需卧床休息或有自理能力下降,住院期间需协助其生活护理及培养自理能力,加上骨科的病种多,手术方案不一,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器械的应用层出不穷。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相结合,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增加了疗效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及康复锻炼技巧[1]。
3.2 临床应用与发展 健康教育需要护士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方法、技巧和高尚的护理道德。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能将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健康信息以患者最喜欢的方式传播出去,从而改变患者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这不仅需要护士不断地钻研业务,而且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应注意护理道德,积极主动,耐心细致,让患者对自己有信心,使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心理情绪,愉快地接受教育[2-3]。
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应以骨科知识的传播为切入点,展开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重点包括骨科护理常识、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手术前后的教育活动和技能训练,尤其是教会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尤为重要,当然,心理疏导,用药和卫生保健常识宣教以及出院指导和随访也不容忽视,同时,更应做好陪护家属的宣教上作,这将对于骨科卧床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 赵 祯,刘益兵.对骨科患者实施需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医正骨,2009,8(11):23.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1.
[3]陈祝群.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J].现代医院,2007,7(Z1):85-86.
篇5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的字面含义为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赏识教育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还包括合适的批评。赏识中“赏”字的含义是欣赏、赞扬、重视的意思,“识”字指的是认可和肯定的意思。赏识教育可以看成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认可的眼光看待世界,遇事情总往好的方面思考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赏识教育还可以看成一种待人接物的欣赏心态。因此,也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在欣赏心态和认可的思维视角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理念。[1]它的本质就是在心理层面对学生起到鼓励和暗示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赏识教育的特点
1.赏识教育的原则———师生平等和尊重个性
在学生管理中,辅导员、任课教师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观念,不偏爱、不歧视、不打骂、不侮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2]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也必须尊重爱护教师,不顶撞不欺瞒教师,同时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努力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和谐的师生平等相处的氛围。
2.赏识教育的重点———因人赏识和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赏识方式。教师要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强化他们的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
3.赏识教育的难点———赏识和批评的关系
赏识教育中最难把握的一点就是赏识和批评的关系。赏识虽然是以表扬为主,提倡正面因素,但却不是一味地不加思索地去鼓励和表扬学生,这样就成了变相的溺爱。适时地、适度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表扬和鼓励。但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或指出其缺点,就需要教育者掌握好批评的方法。赏识教育是辩证的,慈而不溺爱、严而不苛刻才是赏识教育最好的度。
二、如何应用赏识教育
(一)自我赏识
自我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赏识,是生活学习中自己不断给自己的认可。但它不同于个人主义,它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存在的价值,能够自然地融入学校和同学之中。教师在自我赏识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地找到自己的优点,对于自己的缺点不恐惧,不轻易否定自己,而是想办法去改正克服。
(二)及时赏识
及时赏识就是要做到赏识及时,不能过后或超前,过后容易使学生怀疑自己,超前会使学生产生虚荣心,进而使其自大。及时赏识需要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感觉到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三)他人赏识
他人赏识也叫“他人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和人的联系愈加紧密,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在团体里的价值。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评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接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四)注重方式
赏识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成果,就需选择合适的方式。例如谈心,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起到一定的赏识作用,尤其是对于敏感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说谈心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交谈能使人打开心扉,温馨和谐的谈心氛围有助于学生倾诉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此时要注意聆听,并做出合适的回应,如“没关系”、“那很棒”、“会好的”等宽慰鼓励性的话语。
(五)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存在,因此赏识的应用要因人而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对待缺点较多的学生,要多关注他们身上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改变和取得进步。[3]对于中等生要多对他们进行表扬,强化他们的存在感。对成绩、性格各方面较好的学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来肯定他们的做法,其次还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一起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要注重赏识的方式,那些容易自卑的、成绩不好的或者性格存在缺陷的学生,对其的赏识不能过少,太少的赏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赏识教育的应用不宜过多,以免其骄傲自大,适得其反。
(六)建立鼓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合理科学的鼓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能够更好地应用赏识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还要多和学生沟通,以营造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其次,应设立奖励制度,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等。设置了鼓励的机制,就要随之建立一个监督的机制,来保证鼓励机制的正常稳定运行,但是监督机制的设置要注重人性化,不然不仅起不到鼓励的作用,还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七)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每个学校在学期末都要发放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等,这就要有一定的竞争和比较,在考试之后根据成绩排名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学生,但是有的学校会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如给班干部和老师送礼的现象,要想真正实现鼓励的作用,就要设置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严格的竞争机制,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同时,考评机制也要合理,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考评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这种考评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鼓励,可以改进考评机制,除了成绩外,还可以加入平时的表现、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多个考评内容。赏识教育是人性的、科学的,是更适合现代教育管理的教育方式,其平等、鼓励、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赏识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值得推广。
作者:冯晓星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钟晖.高校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2007(2).
篇6
(一)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改非常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推动素质教育,实现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小学音乐在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弊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1.忽视了学习的主体中学生的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教育方式中,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现在的中学音乐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来播放和音乐课程相关的歌曲,讲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介绍音乐背景相关的内涵,无法使学生也积极参加到课堂中,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中学习对音乐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十分乏味,上课的效率也不高。
2.中学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和落后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中学音乐老师不够重视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在学习中思考,创新的能力。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来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中学音乐教育一般只进行简单的歌曲播放,教学和介绍音乐知识,无法将音乐的内涵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缺乏趣味性和启发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相对来说不够先进的教育理念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激发。
3.改革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完成
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尤其是相对于别的课程来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是因为目前大家都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导致课堂上的教育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应也还存在缺陷,不够完善。导致了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在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改革来说速度更加缓慢。
二、中学音乐教育应该如何提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活动,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
中学音乐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对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得作用。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供机会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经交流经验,开展专题讲座,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这对提高中学音乐教育,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二)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通过特定的情境介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音乐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主要情感和传达的价值观及生活中的真善美,促进课堂学习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结合音乐的主题内容、风格和类型等的不同,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和兴趣爱好营造出适合小学生自身特色和年龄特点的情景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置情境创设的不同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改变师生关系,打造新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在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中,应当注重发挥孩子们童心和天性,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从中学生年龄阶段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出发,制定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用歌声和语言共同抒发自己对世界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情感传递,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不从自己的审美和认知水平来评价中学生的音乐世界,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达自我世界,展现自我思维能力。在不断加强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教育改革中,教师不再是评价的权威,而是引路人,帮助学生发挥出他们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创造。教师也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意识,给学生留下最为宽广的想象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情。
(四)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以鼓励为主
中学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来说还属于起步阶段和启蒙阶段,中学音乐是学生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课程之一,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的真谛,学会以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在中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方法和所激发的对学习的兴趣,还关乎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的鼓励中调整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心。而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和某些语言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生所展现的学习热情,从不同的角度以鼓励为主、鞭策为辅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孩子的表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和好胜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积极的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兴趣的养成。
三、结论
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有关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确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丰富多样的上课方式激发中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为中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建立启发性和艺术性的课堂,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13(11):234-237.
[2]刘海琳.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才智,2015,23(14):432-436.
篇7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理念;体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31-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师应努力从课程内容选择、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评价方法、分层教学、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1. 课程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创造的过程,是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要从课程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的信息,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进而主动选择美。另外,美术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2.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2.1 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2.2 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
2.3 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为了多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小组式合作学习,组与组互相提出问题,运用讨论式、交互式、合作式、研究式、探索式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质疑、争论,使同学们认识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在此方面我还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并让学生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3.鼓励学生在艺术表现时不断创新,是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通过长期的绘画实践得以提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艺术创作的永恒原则,而"艺术贵在创新"却是这个原则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总是鼓励学生用"不断创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即在创作时,课本范图、教师范画只作参考,忌讳重复、照搬,树立学生"天天有新我,天天有新作"的创作信心。如在教学六年级第十一册《用鲜明色作画》、《画报纸屑拼贴画》、《影绘装饰》等课时,我在讲授了有关鲜明色、拼贴画的设计制作知识、影绘的设计知识后,让学生欣赏了教师的范画和课本范图,我就要求学生今天的作业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不要出现重复照搬、雷同等现象,尽自己最大能力,自己去构思、自己去设计创作。学生在这种要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计,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利用影绘的方法绘制了花朵、桃子、天鹅、爱心等构思新颖的图案,很有创新特色。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得以提高。
4.分层次教学的落实
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应是分层次地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就不会有一样的两个学生,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地了解,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我在设计作业的要求里规定:最好是自己的创意作品,可以借鉴和改造别人的作品,起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作业中体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弊端,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5.改革作业讲评方法,给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机会
篇8
关键词:欣赏教育小学体育应用
1认真准备课程并创建欣赏教育的渗透点
有必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场景,以渗透和欣赏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前的所有教学环节,几乎每个小环节或场景都有可能渗透和欣赏教育。因此,科学预设备课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仔细考虑哪些环节?在作者看来,教育渗透点在课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和展示,小组竞赛和教师导游指导中更受欢迎。例如,在新的前滚翻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在以下链接中预设教育渗透点:在实践中互相鼓励和保护;教师在导游的过程中找到了学生的亮点;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勇敢地参与实践;学生在交流和展览方面表现出色;团体游戏中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合作精神;课后,学生主动组织现场设备。在课程准备中仔细挖掘和预设教育渗透点,将使教师在评估中保持灵活和沉默。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机会,灵活运用教育机会。课堂观察是教师掌握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参与实践过程以及小组活动的效果[2]。事实上,有必要仔细观察体育课中产生的教育机会。如果你不注意观察,可能会遗憾地忽略一些教育机会,特别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更容易被忽视。你怎么在课堂上观察到这一点?我应该把观察点放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观察教学设计的预设内容外,还应注意课堂上产生的新问题。例如,在作者的排球垫球类中,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到练习场,此时,一名同学悄悄跑到场上接球练习间隔。就在这时,作者碰巧注意到了这一幕,立即呼吁全班学生停止练习,学生主动服务团队的精神受到好评,还要求其他同学向同学学习,做一个充满爱心和爱心的集体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灵活渗透的欣赏教育,不仅赞扬了有关方面,鼓励他继续发扬高尚品格,而且还对其他学生进行了有价值的德育教育。事实上,只要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表达,总能抓住很多欣赏教育渗透的机会,如学生主动帮助学生练习技巧;当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有些人会主动道歉,或者有些人主动表达善意并解决冲突;当学生受伤时,有人会提供帮助;当有人因老师的出色表现而受到表扬时,有人点头微笑,表达他的喜悦和钦佩。
2采用有效的方法优化教育的渗透和欣赏
欣赏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对欣赏、鼓励、表扬、赞美等教育对象的积极评价,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目的。确定使用形式和教育方式不仅反映了学生的赞美,也激发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鼓励、宽容、信任和尊重。特别是以体育锻炼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流行,形式不同的方式更值得赞赏的教育可以优化渗透效果。例如,在更复杂的跳跃式跳高教学中,对于贫困学生尤其身材肥胖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应用欣赏态度,语言动机和优雅的示范行动消除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恐惧,如“你做得很好,如果再勇敢些,你将获得更多进步”。如果这样的学生取得一些进步,老师不能吝啬对他们的赞美词,除了语言的欣赏和鼓励,老师的眼睛、掌声、两个大拇指将激发学生勇往直前。合理运用有效的教育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信心地展现自我,实践的效果将是两倍努力的结果。
3欣赏教育中的语言欣赏方法
语言欣赏是一种常用的动机,因此它是教育欣赏的一个非常基本的内容,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特别是当学生处于紧张,焦虑或恐慌等情绪时,语言欣赏方法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的情绪,它将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营造和谐的体育氛围,甚至为学生打下基础。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要求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抓住合适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情绪,甚至帮助学生找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亮点,给予适当的欣赏。例如,教师组织了接力赛的体育活动。有些学生在情感上很懒,因为他们不想浪费体力,或者因为体力不足而缺乏自信。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欣赏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对于热情低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你有良好的体力,然后更加努力,比其他学生更多,来吧!”激发学生的内心兴趣。对于自信心低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你取得了进步,继续努力!”等欣赏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姿势评价法是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肯定学生的方法,可以称之为“无声肯定”。如果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完成了某些体育任务或高级动作,那么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认可,比如给学生竖起大拇指,或者弯腰,继续振作起来,表达教师对学生进步的满意和欣赏。特别是对于体育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增加他们的欣赏。除了协助上述肢体语言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点头,微笑或拍手来表达对学生的感激之情。比如学生完成了一些难度的运动任务,比如后踢腿跑或改变跑步,老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姿势欣赏,学生还可以尝试走路或跑步设计,增加对运动的兴趣。
篇9
在关于教育的研究中,研究学生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培养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培养时更多的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细心观察,尽量发掘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在很多时候,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是处于一种隐蔽和休眠的状态的,甚至学生自己也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只有及时发现,才能把学生的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这种开发需要老师更多的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通过固化的教育条款或者教育方法来使学生自主提升,采用偏激的强迫的方式更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慧眼识金’是挖掘学生潜能助其自主成长的前提与基础,挖掘学生潜能助其自主成长是‘慧眼识金’的根本目标。”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机构、发展以及学生人格类型、特质和成熟的早晚等都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基于此提出了著名的“多重智力理论”,多重智力理论的核心即是承认个体有多种彼此相对独立存在的智力,这些相对独立的智力不同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智力,这就会构成个体彼此间的智力差异。所以说,聪明是相对的,只能说是某个人在某方面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而已,其他方面就需要重新测评了。在加德纳看来,智力不但是多样性的、广泛性的,而且是动态变化性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采取尽可能多的手段,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使不同智力组合及智力优势的学生的潜能尽量的得以发挥。有效的学习不仅与智力有关,也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学习迁移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在学习中,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提升式的教育鼓励中,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塞内加所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初高中学生处于一种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向周边的人和环境寻找参照,而说服教育对处于青春躁动期的这些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只能激起他们的叛逆和反抗。但榜样离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之近,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和他们的思想形成共鸣,激起他们青春的冲劲,不断模仿和赶超。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合理利用榜样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几年,班主任工作在提升式鼓励教育中,还创新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物质奖励、目标教育等。物资奖励具体操作就是在平时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拿出班费或者老师自己出钱购买一些小物品如钢笔、笔记本等对成绩优异或者提升速度快的学生进行奖励,东西虽然不值钱,但对于青春的学生来说,这种荣誉的自豪感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没有得奖的同学也会深受影响,调整自己的学习期望值;目标教育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要适当的用目标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有一定的憧憬,不断奋发进取。在目标的设定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中期、短期计划并定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合理实现和调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榜样教育及实地教育等结合,增加目标的现实性意义。
二、惩罚与宽容相结合
在现在的教育研究中,尤其是讨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很多人强调要尊重学生,主张学生的管理及教育要采取正向教育方式,反对采用反向教育的方式,当然,传统的反向教育方式确实有他不合理的一面,但如果完全采用“无批评教育”也是不可行的。正是在这种社会压力下,很多学校及教师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害怕成为舆论的焦点及其他处罚的对象,不敢认真践行相关规定,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危害甚大。其实,惩罚是在学校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它是一种负“强化”,能使犯错者产生自责、羞愧等情绪,形成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吸取教训,不断改善自身。因此,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必须合理的加以利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在学生的教育中,惩罚是十分必要的,但惩罚又不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惩罚,它需要与鼓励密切结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的掌握好惩罚的不同方法及力度;其次,不能当众揭学生的丑,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可以的情况下,应该多一两次的警告,使学生有所警醒,能够改正,惩罚是最后不得已才采取的手段。鼓励和惩罚是教育的两个必要手段,缺一不可,两者并存,合理利用,才能称之为教育。《论语•子路篇》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首先是一名老师,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所以,班主任拥有一颗宽容、博爱之心是十分必要的。人的心理处于冲动时,是很缺乏理智的,这个时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和举动,持一颗平和和宽容之心,给自己和学生一个自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心态平和地评价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孟子》《梁惠王上》曰:“仁者无敌!”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宽恕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一种人格魅力,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种深刻的吸引,更不用说在教育中会更有信服力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的,很多时候,班主任会遇到学生对自己尊严冒犯的情况,甚至会遇到故意冒犯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必须掌握好一个度的问题,维护自己的尊严,又能使学生在尽可能伤害小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教育。“新时期班主任对待自己的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篇10
【关键词】摩洛哥 古兰经学校 强制教育 学前机构 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99-02
摩洛哥教育在历史上以伊斯兰宗教教育为主,古兰经学校为传统教育机构,教学内容以背诵《古兰经》为主,这一教育机构在法国殖民时期受到严重打压。整个殖民时期,摩洛哥古兰经学校仅存在于偏远农村地区,教学内容古板落后,古兰经学校在摩洛哥社会衰落。摩洛哥在独立之后为了摒除法国殖民者带来的影响并重塑自身文化,教育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恢复和发展伊斯兰宗教教育。古兰经学校作为摩洛哥唯一正式宗教教育机构受到了重视。
1、古兰经学校成为学前教育机构
1968年摩洛哥国王在演讲号召儿童通过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来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演讲还强调,古兰经学校不仅进行基本的伊斯兰宗教教育以外,还要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这就要求古兰经学校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识字能力,计算能力,歌唱能力以及运动能力。随后,哈桑二世国王根据演讲内容实施了一个"古兰经学校改革"的方案。进入任何学校学习的儿童都必须先接受两年的古兰经学校教育。"古兰经学校从一个只讲授《古兰经》的教学机构开始成为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教授阅读、书写和数学,从而为学生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在《古兰经》之外,增加了阿拉伯语、民族歌曲等。教学方法依旧沿袭传统的背诵。儿童需要学习阿拉伯语,民族歌曲和赞歌。历史上进行纯粹伊斯兰教育的古兰经学校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古兰经学校的数量以及师生人数大量增加。
2、新式古兰经学校建立
由于传统古兰经学校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新式古兰经学校建立。新式古兰经学校和传统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以及管理等方面不同。传统古兰经学校一般为社区性质,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兰经》,教师一般为该学校毕业生。新式古兰经学校一般为私立,受到教育部的管理,学习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古兰经》,增加阅读、算术、歌曲等内容,教师大多数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现代古兰经学校的教育和正式的初等教育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一致性,对于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现代公立学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教育与培训
国家教育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加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知与理解,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实施教师教育与培训项目。
每期教师培训持续四年。各地选取一定比例的古兰经学校教师组成培训小组,参观拉巴特等地优秀古兰经学校的课程,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举行教师经验交流会,每两周一次。项目组还对参加该项目的各小组中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培训中把古兰经学校的课堂变为活动中心,鼓励活动的连续性的同时记录活动进展,把教育活动和体育健康联系起来的同时鼓励儿童在教学场所中玩乐,把教学环境要作为教学传授的中介,鼓励教师尽可能多的和家长联系。项目组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来。培训期结束时,教师提交一份个人报告,阐述在任教的古兰经学校中进行的怎样的教学改革。
在国家一系列改革与支持下,摩洛哥古兰经学校的数量由1970年的14,283所增长到1995年的36,117所,教师人数由1970年的14,333人增加到1995年的37,834人,学生人数则由1970年的293,612名增加到1995年的787,681名。强制接受两年的古兰经学校教育极大的促进了摩洛哥儿童对本民族文化与宗教历史的了解。教师培训过程中接受到的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在保持传统古兰经学校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式也更加直观与丰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提高了古兰经学校的教学质量。古兰经学校在摩洛哥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植树造林的方法
- 下一篇: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