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控制风险工作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虽然是一项全员参与的过程,但是由于内部审计的自身特点,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发挥着与众不同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从整体上把控企业风险。当前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正在不断加强,一旦某一个部门出现风险因素,很容易造成其它部门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不受任何部门的制约开展审计工作,从整体上把控企业风险因素。第二,合理预估企业风险。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比较以往不同时期出现过的风险问题,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预估和评价,为企业规避风险做好基础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及时掌握企业各项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达到预估风险的目的。第三,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主要是从全面整体的视角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防,对企业风险进行整体预估与管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全局性。企业的管理者在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之下,可以有效作出做出正确决策,带动企业发展,增加企业价值。
二、目前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企业越来越注意到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在管理实践中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内部审计工作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的审计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审计工作无法得到合理开展和应用。某有的企业为了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专门建立了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但是该却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审计机制,无法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的权力过大,经常插手审计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该企业的管理者已经凌驾于审计制度之上,造成审计工作无法对管理者进行合理约束。该企业在这种不健全的审计机制之下进行生产经营,导致审计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无法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差不高内部审计工作想要发挥规避风险的重要作用,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有效加强工作中的实效性。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在各方面都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审计知识和金融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审计人员只有将这些综合能力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才能有效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三)内部审计忽视风险问题一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了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内容重点不突出等,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出现相应的缺失。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缺失主要体现在审计工作对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不够。以下为某X企业的审计工作分配表。从上表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的侧重点放在了公司管理和员工的薪酬管理上,对于风险管理的侧重比例是最低的。该企业内部审计对于风险管理的严重缺失,造成审计工作无法有效掌握企业内部的整体风险因素,无法对该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做出科学判断,最终造成该企业没能合理规避风险,造成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要想帮助企业做到规避风险,就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风险管理上。此外,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信息掌握不准确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所掌握和提供的信息大多都是企业的控制类信息。这种信息不具备相应的前瞻性,不能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掌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无法适应企业具体的管理需要。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如果无法掌握预见性较强的各项信息,就无法加强难以发挥审计工作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举措
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并且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企业应当针对主要问题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一)企业加强提高相关对风险管理的认识重视企业如果想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规避风险,就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应用。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人员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后,就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创设一个合理的运行环境。从审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认识到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就可以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摆正心态,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让审计工作在风险管理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自身地位企业除了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之外,还要提高这项工作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只有企业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才有可能加强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效果。(三)内部审计要侧重风险管理企业想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内部审计工作将侧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侧重的都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具体的薪酬制度以及各项资产的审计工作。这些工作固然重要,需要审计人员进行重点审计,但是企业要应意识到,想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可以进行积极引导,让审计部门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将内部审计的侧重点转向风险管理上去。(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想要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如果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差、专业性不够强、在审计工作中没有责任心,审计工作就无法得到合理开展,自然就不能难以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规避。因此,企业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有效加促进审计工作在风险管理中的开展和运行。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 风险评估 基本方法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与通信息息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通信更加具有快速性与便捷性的特点,这无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通信工程项目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企业之间的竞争让其不得不降低利润,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这难免会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恶性竞争。项目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项目风险评估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通信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
(一)风险管理中遵循的四大原则
在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中必须遵循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分别是全面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以及透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分析时,对风险的评估要具有全面性,对各种风险的预估都要面面俱到,不管是现在已经确定的还是未知的都应该涉及到,尤其是隐性风险。此外,对风险的评估还要具有持续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持续跟进,要与项目共同进退。对于风险评估要具有主动性原则,不能以一种被动姿态,直到发生威胁才采取修补措施,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通信项目工程所涉及的利益链较长,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实施透明性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属于项目高层次管理,具有严密的理论和体系,相对于项目管理的其他知识领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风险评估对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预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减小了企业的经济上火=或者是名誉上的损失。风险评估不仅仅具有重要性,更具有必要性,可以说它是企业的卫士,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来避免可能会遇到的危险。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以确定风险规律、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信息。风险评估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更加应该重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
(三)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
风险管理主要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五个基本过程。风险规划是一个提前制定方案的过程,是整个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具有关键作用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风险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风险识别是对各个因素、环境等可能产生的项目进行分析,识别出这些因素能否会对项目的有序开展产生不良的影响。风险识别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例如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敏感性分析法及SWOT分析法等,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方法,必要时可多种方法结合。风险评估是对具有风险的因素进行整合分析,确定风险会给这个项目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二、风险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估重视程度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管理者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规避风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并实施规避风险的方案,来减少企业可能因为风险而损失的经济利益。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风险评估没有任何意义,企业只要做好现在在做的本职工作就不会出现风险。但造成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因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必须将通信项目工程风险评估放在重要的位置。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仔细地分析、评估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严格执行。对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整合分析,扩大风险评估范围。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影响风险评估质量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人为的失误,或者由于评估人员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限,忽视了较大的风险,风险评估不具有全面性,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重视评估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风险评估能力,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管理部门。评估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注重考虑因素的全面性,避免遗漏情况的出现,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要合理。评估人员是影响能否进行有效的规避风险的重要因素,后续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他们的工作结果为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这一环节。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通信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风险评估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风险评估有利于企业通信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有效地规避风险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如果没有这项工作,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就承担了损失经济效益甚至更大的后果。因此,企业在管理中必须重视运用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汇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等。为了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确定汇率风险战略目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制定出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全局观念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术和避险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无论汇率如何波动,企业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主动对可能面临风险的外币资产或负债项目进行调整或保值,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汇率风险失控现象。
4.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由于规避汇率风险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条件,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汇率变化莫测,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交易程序复杂,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要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类型和安全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运用各项工具和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汇率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才能增加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使汇率风险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瓶颈。
5.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把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政策,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规避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交易前以预防出现汇率风险为主,交易后,以规避汇率风险为主。在交易前,可通过选择多种计价货币、订立保值条款等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在交易后,应特别关注风险敞口头寸,将提前或推迟结算、使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如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人员在谈判中通过订立价格条款来规避风险;交易后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汇率风险暴露头寸进行对冲等手段规避风险。
(二)加强经营管理,化解汇率风险
1.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价格条款来分散或规避汇率风险。
2.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大型涉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选择在不同国家投资生产,并在当地直接销售,不但可以消除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因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涉外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经营地点或市场,获得多渠道的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供应,减少了这些原材料的直接进口;将在当地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了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3.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单一外币结算会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如果涉外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将其进出口业务同时分配到不同国家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就等同于使用多种外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本国货币来讲,有的结算货币升值,有的结算货币贬值,企业的汇率风险被减小。由此可见,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4.实施融资的多元化,分散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涉外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外币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宽,非常容易获得外币融资。企业要尽量从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以多种外币融资,使得负债货币多元化,从而通过拥有多种不同外币债务来实现保值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合理选择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将汇率风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8-52.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支撑系统
通信设备搬迁工程的实施,无论其规模大小均面临着项目的投资价值、利益大小、不确定因素、搬迁风险、时间限制、新旧设备端口匹配等众多问题。这就使通信设备搬迁项目必然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风险管理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结合某通信公司的设备搬迁工程,对于风险控制进行简要的分析。
1 事前控制――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是在项目启动初期对项目的一个纵观全局的基于风险角度的考虑、分析和规划,包括风险形势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几部分。
1.1 风险形势评估 在某通信公司的通信设备搬迁工程中,我们先对此工程的风险形势进行了评估。该项目不仅是计费系统的接入核心,而且还涉及到数据交换的接入中心。如果该项目不能按期进行,将影响客服系统、监控系统、支撑系统、计费系统的正常运作,会给该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我们通过风险的角度审查项目计划,工程实施初期识别出项目风险,并在预算中安排专用风险资金预防风险。
1.2 风险识别 对项目基础的风险形势评估后,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识别。风险识别结果应包括风险的分类、来源、表现及其后果、以及引发的相关项目管理要求。该支撑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 设备搬迁过程中的硬件风险。硬件风险主要有拆卸及安装设备的风险、运输的风险、自然气候的风险。硬件安装工程师操作的熟练程度,项目现场的复杂程度是产生拆卸及安装设备的风险的主要原因。设备的防护,运输司机及车辆的状态也是运输风险的主要原因。项目实施的季节是雨季,设备不能雨淋,因此自然气候的风险不能忽视。
1.2.2 设备搬迁过程中的软件风险。软件备份的风险,新系统与原有系统之间的接口风险、软件升级的风险。原有支撑系统是由多个设备厂家提供。因此,会产生数据备份不完整或数据导入风险,新系统与搬迁的旧系统是否兼容,软件升级后能否使系统正常运行。
1.2.3 时间风险。在设备搬迁工程中,时间也是一重要的风险要素。因为所有的设备拆装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软件系统调测的时间也只有6个小时。时间紧,施工人员、调测人员高度密集,空间有限,各个层次立体交叉流水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会影响到下一步的工程计划的实施,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成败。因此时间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风险。
1.3 风险分析和评价 在进行风险识别并整理之后,就各项风险对整个项目的影响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评价。在设备搬迁项目中,我们采取了多角度多人员的专家会议法,对支撑系统中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设备搬迁过程中的硬件风险,由于通信设备贵重,有的还没有备件,一个设备的损坏,可能引起整个系统不能按时恢复正常。拆卸及安装设备的风险,在工程开始前进行现场熟悉,设备的拆卸与安装由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业务熟练工程师来操作,拆后的设备由专人贴标签,做防护。运输的风险,除了采取运输保险来以防万一,还对运输过程中车辆的行驶路线做了周密安排,行车速度做了限制(不得高于30公里、不得急转弯),车箱的底部用海绵垫对接触的设备进行了防护。应对自然气候的风险,提前做好预警,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搬迁过程中突降大雨,可以采取延迟搬迁日期的策略。
为了降低软件备份的风险,采取双人备份,多人调试的策略来降低风险,调配精兵强将来共同协作,完成这次搬迁工作。
对于存在的时间风险,我们把一些能作的工程量尽量提前完成,如新系统的电源线、光纤、网线等相关电缆提前按照设计位置布置到位。在搬迁作业时,严格按照方案有条不紊进行,任何变更方案的地方要经过严格的变更程序才可以实施。
2 事中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通过风险监视、风险规避进一步规范企业业务制度,集成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及时发现项目中潜在的风险点,并实施全程监控。通信设备搬迁工程涉及前期准备、中期管理等诸多环节,每一环节都有潜在的风险源,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搬迁工程的全过程。在搬迁过程中,现场指挥人员首先要制定一套标准,在搬迁过程中分阶段加强过程控制,并根据项目进展适时调整管理策略。
2.1 风险监视 通信设备搬迁工程周期较长,搬迁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无法预知,这就需要加强风险监视。我们在支撑系统工程中采用项目审查的方式掌握更多搬迁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信息,从而排除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但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多,风险监视工作也会越来越复杂。
2.2 风险规避 在风险管理规划基础上实施风险控制。对于已知风险,应该从合适的切入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风险规避的方式主要涉及预防、转移、回避、接受、后备措施等几种方式。
预防风险着重强调项目的沟通。在项目实施前进行有效的沟通,强调支撑系统重要性、时间计划、搬迁的程序、步骤、监控要求、拆装设备要求、运输设备要求、设备防护要求、软件调测要求、软件备份要求、系统断电及加电要求、着装要求等等一系列规章规范、专业知识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
转移风险。通信工程施工涉及合作单位、外包流程以及保险与担保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在支撑系统工程中,我们采取了保险来转移风险。但是这种风险转移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企业的利润收益。
接受风险。施工单位通常采用接受风险的方法来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就是主动承担风险发生后所带来的工期拖延或成本增加的后果,以牺牲项目收益而不影响项目整体。我们签订保险合同时,约定3000元以下的设备损失免赔,对于小损失,我们采取了接受风险的策略。
回避风险。若搬迁工程存在相当严重的风险因素,且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处理,可采用变更项目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比如变更搬迁工程的具体实施目标、实施范围以及项目结构等途径来规避风险。这次设备搬迁工程,我们原定于14日晚上进行,按照计划14日18:00项目全体人员在项目实施地点集合,召开搬迁动员大会,项目经理正要宣布设备断电时,下起了雷阵雨。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搬迁,项目部与建设单位经研究决定调整到15日进行。对于这种无法预料的自然天气,我们采取延迟工期的方式来避免,虽然这种延迟工期给我们带来了窝工,提高了搬迁成本,但是也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3 事后控制――风险管理报告
无论项目进展如何,都要将风险管理的计划、行动、结果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在项目的前期规划中,我们根据工程实施情况作了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实施后我们做了总结。体现了风险管理报告的连贯性和不间断性,为项目的实施、控制、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该项设备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们在工程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积累了经验。搬迁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须多角度、全方位地审查、验证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得当,风险控制策略是否与现实情况脱节,并且在现场操作中反复实践、验证和分析总结,以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风险与效益并存,企业只有快速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才能在风险因素爆发前进行准确预控,从而保证通信设备搬迁工程顺利实施。
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整个生命周期,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在设备搬迁工程中更要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有效的管理企业的风险资金,降低因风险而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仕文.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风,2012(05).
篇5
关键词:风险;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
引言
当前世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加强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间的协调配合是十分必要的,而供应链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毕竟资金、技术实力与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供应链管理不成体系,缺乏日常监管维护,处于劣势。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做好供应链管理尤为重要。而目前,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方案也不够成熟,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以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
目前学界对于供应链的定义还没有统一,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定义是:供应链一个将采购的原料转换为中间产品或者是成品并销售出去的功能网。它能够为将更有消费价值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是从原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一条集成性的链条。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术,更是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整供应链结构、优化供应链流程,通过合理的管理达到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可以说供应链管理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
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资本少、流动资金匮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紧缺、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效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在供应链管理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外界风险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主要指的是地震、台风、火灾、海啸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直接导致供应链断裂。例如,仓库发生火灾将产品烧毁,那么接下来的产品运输和销售就无法进行。
2.风险。风险指的是合作国家发生证据动荡,导致原材料采购或产品销售无法进行。
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指的是由汇率、利率变化而导致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对于资金紧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4.垄断风险。部分供应商实行供货垄断、技术垄断、信息垄断,这些垄断政策都会给供应链的顺利进行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1.供给风险。中小型企业过度依赖一个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资信水平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旦供给关系破裂或者供应商自身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供应链的采购环节断裂。
2.需求风险。需求决定市场,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机制,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无法维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3.合作风险。部分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独立维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此时就会选择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然而合作过程必然会有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资金的流通,一旦合作企业不遵守合作协议,就会面临着信息泄露等合作风险。
三、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
(一)完善风险评估机
建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从源头上规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对供应商、制造商、各级销售商的资本水平以及信用做出严格审核,对于资信水平低的企业直接取消合作。再如高度关注原料采购地或产品销售地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及时规避外界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综合了多个组织和行业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多种专业性人才。例如,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而规避由汇率和利率变化而引起的经济风险时则需要专业的金融业人才。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为员工创造深造学习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更好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三)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是具有时效性,一个企业只有及时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才能保证供应链的快速运转。因此中小型企业必须注重信息化的建设,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大信息的共享程度。同时还要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机密信息被窃。
(四)完善企业的分工制度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保证各部门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同时要做好企业内部的部门整合、人员缩减工作,取消冗余的部门,保证各部门高效的运转。
(五)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扶持
政府为中小型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融资难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直接因素,政府或银行应当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营造一个安全的经济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管理方法,对中小企业规避风险,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必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性、复杂性、系统性的任务,供应链管理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冯蕾.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196-197.
[2]牛似虎.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J].商业时代,2006,23:19-20.
[3]李本辉.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目标分析与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08,05:6-7.
篇6
1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思路分析
1)避免外汇风险(回避外汇风险的发生即没有外汇风险的损失)。企业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运营目的,但外汇风险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损失。避免外汇风险发生就是在支付货币中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企业就不会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预期利润的波动,但是在签订合同时,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要求企业在买卖双方谈判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可能因此会丧失一些贸易机会。
2)降低外汇风险(即在谈判中规避外汇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利益矛盾的始终存在,一方要是完全规避外汇风险的发生,另一方就是使外汇风险敞口在外。因此,双方在贸易谈判中要通过谈判将风险尽量减少。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用硬币作为结算货币,进口用软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原则,都是双方想要达到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使其不能如愿以偿。此时企业就要通过采用谈判的方式来减少外汇风险,其中进口企业可采用压价保值和提前或延期结汇的方法减少外汇风险;对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来减少产品利润的损失,但产品价格的提高须以出口企业较强的市场占有力为保证。
3)消除外汇风险(即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风险。因此,企业在承受损失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了对外汇风险的防范。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展了许多相应的金融服务业务帮助涉外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目前,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和融资方式可通过帮助企业资本周转和风险的转嫁的方式来消除外汇风险。在浮动制汇率下汇率的波动给这些外贸企业进出口带来了很大的汇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和贸易融资是现在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工具,也是他们现在选择的最好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工具的使用中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因此,在选择金融衍生工具和贸易融资的同时还要对其使用成本与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以选择较为理想的避险措施。
2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工具分析
在以“避免外汇风险降低外汇风险消除外汇风险”为风险防范的思路进行风险防范方案设计时,以灵活的选择和使用结算货币来避免外汇风险;以提前或延期结汇的方式来降低外汇风险;以使用一些贸易融资方式或者金融衍生工具来消除外汇风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金融工具和贸易融资方式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1)出口押汇:是指外贸企业(出口商)通过向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全套单据后,银行凭所收到的单据向其提供短期融资的方式。出口押汇在各个银行所提供的融资期限不同,最短的是 15- 25 天,但一般在大多数银行是可以获得 3 个月以内的融资期限。这种融资方式对短期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客户比较适用,但无法解决企业对资金较长期限的需求。出口押汇费用:利率低于同期限的外币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2) 福费廷:本产品属出口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品种。福费廷又称票据买断,是银行根据客户(信用证受益人)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要求,在开证行或保兑行或其他指定银行对远期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承兑后,对该汇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福费廷融资金额为信用证金额的 100%。保理、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产品通常的融资比例只能达到发票金额的 80%,融资期限一般1- 5年。适用客户:资金需求量大,长期资金需求。福费廷费用:银行制定出固定利率。
3)掉期交易(资金反向回流,风险对冲),掉期业务是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数额基本相同的远期外汇。在此项业务中企业与银行签订以约定汇率为基础的不同时期卖出和买进同一外币的即期和远期合同。如:河南省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收到外商支付的货款 200 万美元,同时该公司在 3个月后需要支付 200 万美元的原材料进口费用,此时贸易公司就可以给办理即期的对3个月的外汇掉期,也即是先以一定的汇率卖掉 200 万美元取得一定的人民币,三个月后再以同样的汇率以人民币买进 200万美元。在掉期交易中可以有效的规避掉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4)外汇期权,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买卖,权利的买进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以协定汇率向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权利的卖方也有权利不执行上述买卖合同。外汇期权费用: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承诺,以履约价格的百分比来计算。
5)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双方在签订买卖契约时,不需要交付保证金或资金凭证,合约到期时也不需要交割本金,只需要就双方议定的汇率与到期即时汇率间差额进行清算并收付。实质上是以远期外汇交易的方法,通过提前锁定购汇或售汇成本来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
3企业外汇风险防范决策框架的成本分析
对各种风险防范方法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和贸易融资方式的成本、风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汇率风险防范中提供最佳的规避风险方案。本文在对风险防范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外汇风险防范决策框架(如图 1 所示)。
根据图 1 的流程图所示,在外汇升值和外汇贬值的两种情况下,对各个步骤进行成本分析。首先,避免外汇风险。企业可以在订立合同时,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以此企业就可以完全回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L=n×P- CL=企业利润;n= 商品数量;P= 合同价格;C= 生产成本其次,降低外汇风险。企业在与外商合作时,应该根据合同的期限和合同金额的大小,与合作者协商结算货币币种的选择或使用固定汇率来结算。L1=n×P×R2- CL1= 企业利润;n= 商品数量;P= 合同价格;R2=固定汇率;C= 生产成本最后,如企业在上述两种方法避免和减少外汇风险时都没有成功,外贸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资金是否短缺来选择避险工具。若企业资金短缺可以根据银行所提供的融资工具(如出口押汇、福费廷、报时、票据贴等方式)来从银行借贷资金,同时也可消除外汇风险。在融资工具的选取中,要尽可能地选择利率与风险总和较低的,使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反之,若企业不急需资金时,可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无论以何种方式消除外汇风险,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篇7
关键词:石油经济 风险 防范
一、石油的重要性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在全球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它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同时也是很多化学工业的原料。石油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科技的发展,由此石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石油经济的风险、危机及其影响
(一)石油经济
石油经济危机是指石油经济在发展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石油经济中的供需比、储采比和价格比严重失调,造成油价暴涨暴跌,最终失去控制的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会危机石油工业的生存,还会诱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会产生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后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石油危机共有三次,除了这三次大的石油危机外还爆发了多次石油战争和局部地区的石油危机,这些对石油经济的发展都造成很大的破坏。造成石油危机爆发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还有未来争夺资源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围绕着石油这个特殊的战略资源进行的斗争。
(二)影响石油经济安全的风险及危机因素
1.政治风险危机及影响。首先石油经济危机可能会引起战争的爆发,这是破坏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战争的爆发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同时还会对石油的运输、加工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油价的剧烈波动。其次会引发国际冲突。国际冲突主要包括:政治冲突、领土争端、宗教冲突、名族冲突等,这些会直接影响石油的生产,甚至还会导致利用石油作为雾气来参与国际冲突。
2.经济风险危机及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并且石油还是全球性的经济战略资源,所以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会引发经济危机。众所周知,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造成经济动荡,更严重的会导致社会和政治动荡。其次是经济政策的变化。石油的开发投资大多是跨地区、国际性的,所以会受到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会造成风险的经济政策有: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最后也可能会产生经济冲突与摩擦。虽然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但是在经济交往中摩擦是难免的,毕竟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是为了竞争在竞争中获取更多优势,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对石油工业带来风险。
3.市场风险及影响。石油经济所面临的最频繁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市场风险,这也是最难预测最难阻止的风险,对石油经济的冲击也是经常性的。市场风险包括市场竞争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市场需求风险等。首先,石油工业的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虽然风险大牡丹石生产升本差异很大,收益可观,且石油具有战略性资源的价值,因此许多国家会干预市场。其次市场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受现货油价和期货市场油价波动的影响,这种风险更加的难以预测,风险大,受许多外在的非价格因素影响。最后是市场需求,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给石油的开发、生产带来风险,也就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以及需求量和预期需求量产生变化导致的问题。
4.技术和自然条件的风险及影响。石油属于有限能源,所以它的发展严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且对石油发展是不可抗拒的。石油资源是在不断采掘中逐渐减少的,并且,对技术条件要求特别苛刻,如果技术达不到要求,不仅会出现事故,而且可能对石油的品质产生影响。自然灾害对野外进行的采掘影响更是巨大,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地址勘探技术不成熟,只会增加开发带来的成本,而生产工程的技术不合格,飞石油的开发影响也十分严重。
(三)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油价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石油是一个很奇特的资源,一般情况下某一资源或者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必然会导致产量的下降,但是石油的价格即使是在低到每桶11美元,并且这个价格持续了一年之久,生产也没有减少的太离谱,而现在每桶38美元的高油价也没有刺激到生产,相反还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油价暴涨会导致生产成本激增,市场混乱,很多企业都会随之倒闭,经济增长速度减慢,通货膨胀加剧。油价的暴跌会导致生产下滑,股票下跌,油井关闭,勘探开发投入减少,引发连锁反应,使很多产油国收到严重影响。石油危机还会引发战争,例如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造成局部地区不稳定,影响社会的发展稳定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三、防范措施
(一)制定安全战略,化解政治风险
最重要是制定对石油资源的保护的规定,石油资源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对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减少国际冲突和争端,当涉及到对我国资源的不合理侵占时,必须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当然也可采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资源共享”这一方针。
(二)合理经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石油企业应该实行一体化、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因为石油产业的发展风险较大,一体化有助于规避风险。也可实行国际化经营,这样既可减少因国际冲突产生的摩擦,突破资源的约束,,也可以互相交流技术,实现互补和资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当然,合理经营下必须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在好的带头者的领导下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提高技术水平,节约资源,减灾防灾
石油工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投入都十分高,因此要求又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石油行业的发展严重地受自然的影响,必须大力提高勘探技术,但同时也必须节约资源,发展节能技术,开源节流。还得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加强生产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总结
现在,石油经济是各国的重点,因此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和危机,提高认识,加强研究,促进石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其经济活动中严格按市场规则办事,规范合同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完成工作任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工作,规避风险,避免经济损失,为水利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合同管理;问题研究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是水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它即要承担防洪、排涝等社会公益性任务,又要利用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技术、人力优势,搞好供水、发电和综合经营生产。其特点是数量多,类型繁杂,基础薄弱,管理任务艰巨。水管单位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每户人家,都与水管单位的有着密切关系。水管单位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范其经济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水管单位完成社会公益任务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联系工作实际,对水管单位加强合同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强化水管单位合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水管单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水管单位在合同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水管单位多数属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习惯于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现在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需要按市场规则办事,部分水管单位领导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甚至有的单位发生合同纠纷,官司败诉,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1.2管理机构不健全。很多水管单位没有设置专门合同管理机构,合同管理多数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管理。这些部门主管的业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事务事很多,对管理合同不热心,有的就起到保管员作用,业务部门签完后送来,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存档就完事,对合同不审查、不监督,谁签错谁负责,使合同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1.3合同管理水平低。有的水管单位缺乏一套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规范性差。主要表现是:在合同签订阶段经常出现合同文字表述不准确,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内容不全面。在合同中只讲好话,只讲君子语,不讲丑话,小人语,不明确违约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无法维权;合同缺乏履行监控,导致合同不能全面履行,导致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履约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有的水管单位执行合同意识不强,措施不力,情况变化不能做到及时变更合同。
1.4人员素质不适应。多数水管单位合同管理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知识,工作不适应。
2对加强水管单位合同管理的建议
2.1要提高对合同重要性认识。水管单位领导要带头提高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单位内部控制措施,运用好合同可以规避经济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明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而合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可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有利于市场经济运行,是客观规律,人们不能违背。
2.2要健全合同管理机构。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靠人去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也是同样,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去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建议大型水管单位要设置单独合同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合同业务工作,使其静下心来专心进行工作,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任务;中小型水管单位也要配备专门合同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
2.3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水管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合同法要求,制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风险防范机制。使合同管理达到规范化,从而规范签约和履行行为,堵塞法律风险可能发生的漏洞。
2.4要提高合同执行力度。水管单位对合同管理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科学规范制定和履行合同。在合同订立时要做到内容准确完整,文字表述科学严谨,权利义务明确,法律依据充分;在合同的履行时要认真按合同约定办事,合同变更要严格履行手续,遇到合同纠纷,要认真收集证据,有理有据维护自身权益。
2.5要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水管单位要给合同管理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学习环境,有组织、有计划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进行自学,千方百计提高他们业务工作能力,适应工作需要。
3结束语
篇9
[摘 要]:外汇贷款是公路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它为缓解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但外汇贷款也为使用外汇贷款的公路建设项目带来巨大的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如不加以有效管理将来必然会影响用汇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加入WTO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使用外汇贷款。外汇利率和汇率微小的变化都将对用汇单位的还贷金额产生重大影响。在2004年2月,在大连召开的中国外币债务风险管理研讨会上,摩根士丹利亚洲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刘嘉凌指出,在所有的风险管理中,汇率和利率的风险尤其重要。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用汇单位的经济效益。这些风险如未得到有效的管理,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外汇贷款是公路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本文在对公路建设单位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就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目前我国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越来越受到用汇单位的关注,部分公路建设单位也采取了诸如“借低还高”等措施来规避风险,降低筹资成本。但在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风险意识不强
对外汇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虽意识到外汇贷款风险的严重性,但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据调研情况发现,一些公路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外汇贷款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外汇贷款风险进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对国际资本市场变化不够敏感。在现有体制下,决策者更注重主营业务,即使有汇兑损失,也可以将责任推到市场上;而进行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后,市场价格若没有朝自己预测的方向变化,相关人员可能还要承担责任,导致企业决策层和财务管理人员运用金融工具为企业管理风险的积极性不高。风险管理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操作中,没有领导对其负责,导致即使有基层财务人员意识到外汇贷款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也没有权限或义务进行相应的操作以防范风险,相应的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也当然不存在了。
2.缺乏胜任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大部分金融工具的操作是直接以操作人员对汇率等的预测为基础的,而外汇市场上影响汇率的因素复杂多变,汇率变化的方向及幅度难以准确预测,因而需要配有财务、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才能胜任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而目前公路建设单位的财务人员队伍在金融知识方面相对缺乏,尚不能满足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3.缺乏外汇贷款管理总体规划
部分公路建设单位对外汇贷款进行了保值避险操作,但由于缺乏现代金融理论指导,外汇贷款风险管理手段单一,随意性较强,缺乏总体上的战略考虑和统筹安排。外汇贷款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在融资时,没有结合未来可用于还贷的收入,及外汇贷款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来考虑,在融资后,不能根据其收入情况结合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综合运用掉期等金融工具进行外汇贷款风险管理。
4.科学的决策、授权、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外汇贷款风险管理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决策、授权、监督机制,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就会带有随意性,甚至出现投机交易,或因决策问题延误宝贵的市场时机。外汇市场的行情瞬息万变,如果决策程序过于繁琐,等决策落实到操作层的时候,可能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实际意义。要简化决策程序,则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才不至于使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太大的盲目性的投机性。
5.外汇贷款风险管理效果缺少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大多数公路建设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运用“借低还高”手段降低外汇贷款成本比较直观,较容易得到企业决策层的支持,但诸如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的运用及效果就比较难于理解和评价,因而操作起来困难重重。除以“借低还高”这种方式调整外汇贷款结构外,对进行贷款的币种、利率、期限结构调整依会计账面做出简单、直观的评价比较困难。一些财务主管人员担心做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如果账面上盈利了,领导满意,一旦发生了账面亏损,则可能受到领导批评,甚至不允许继续进行保值避险操作。
二、加强我国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自1982年以来,中国银行就开始从事规避风险方面的业务,目前国内银行大都有能力帮助企业规避外汇贷款风险,能够提供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也比较多,如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利率掉期等业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外汇贷款风险管理的公路建设单位却极为鲜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公路建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外汇贷款风险防范意识
虽然公路建设引进外汇贷款建设公路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仍比较陌生,对外汇市场认识不足,对潜在的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使不少项目遭受风险损失。外汇贷款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举债前应充分了解市场风险、规划合理的债务结构及保值策略,其前期准备工作的缜密和程度将直接影响整个贷款风险的大小和保值成本。
2.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管理外汇贷款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准确预测汇率与利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贷款风险的前提条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汇率和利率的复杂性增加,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向型财务管理人员,除了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还应通晓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目前公路建设单位缺乏型财务管理人才,极不利于外汇贷款风险管理,所以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贷款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和利率预测和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
3.依托银行优势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
目前国内银行大都有能力帮助企业规避外汇贷款风险,能够提供的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也比较多,如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等业务。公路建设单位应及时向银行咨询,听取意见,进行外汇贷款风险的管理,实现风险损失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外汇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度
公路建设单位的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应由单位领导直接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分析外汇贷款结构、分析外汇贷款风险、拟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交易产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交易建议等。外汇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度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交易授权机制。外汇金融市场的行情变化极快,只有明确各部门,甚至各操作人员的权限,明确分工,才能抓住市场机会,确保交易在较好的时机内完成。另外,评价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时,应注意的是,外汇贷款风险管理评价的标准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不应以帐面盈亏为标准,其重要的参考依据是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外汇贷款筹资成本。
5.财务部门参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控制
公路建设外汇贷款的使用与偿还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合作,如大部分利用外汇贷款的公路项目如涉及到国外设备采购等。对于国外设备采购,采用何种货币计价的问题,也是外汇贷款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如项目利用了美元贷款,但采用欧元计价购买某外国设备,可能面临欧元升值的风险。财务部门相对于项目采购部门在外汇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有条件也有义务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这也是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海波、利用美国低利率实施中长期债务的掉期操作,上海金融,2003(07):38-39
[2]陈爱早、陈超玺,论收费还贷公路的负债风险,交通财会,2004(02):50-54
[3]姜爱琴、加强外债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外债信息,2003(10):1-2
[4]孙敬水、防范外汇风险的技术方法与对策,经济论坛,2004(07):16-22
篇10
关键词: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
在全球知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嵌人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化、技术贸易、投融资和战略与政策管理等多类活动当中,成为科学制定产业政策、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减少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上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质量、构筑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项目立项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研项目选择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关系到科研项目本身的成败和有限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应当成为政府科研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查新检索,需要综合考量技术、法律、经济、市场等多方而的因素。在立项阶段,项目的知识产权的各个种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都应当成为被研究和考虑的因素。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可以为项目初筛和立项管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参考依据,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有效规避风险,提高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研发效率。
二、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原则
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应当坚持“紧扣需求、分类评议、讲求实效”的原则。科研项目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除了需要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库、建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机构名录、提供知识产权评议资金等支撑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立项中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体系,确保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外,最关键是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评议需求,探索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产权评议内容和方法,规范评议范围和程序,防控重大知识产权风险。针对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应该着眼于中微观层面,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深入的内容还包括创新启示及控制与预警。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项目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对项目立项与未来知识产权布局策划提出建议;跟踪监测国内外研发进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需要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知识产权布局调整与风险规避建议。
三、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研究现状
梁栋介绍了我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的现状与问题;通过比较其它类型的政府行政模式,提出建立政府指导型评议模式的构想;详细阐述政府指导型评议的机制的目标模式。董婷文建议为规避政府投资风险,完善管理体制客观要求,应将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政府科研立项评估体系,作为政府科研立项的决策依据。李宇华着重了介绍立项涉及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主要内容及立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报告的撰写,但其只侧重于项目技术的分析评议,缺少了项目负责人及单位的分析评议内容,缺少了项目组获得外来专利的分析评议内容等。
四、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内容
(一)项目前期论文和知识产权的评议。主要从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风险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对申报(负责)人、申报(承担)单位、具体申报项目的评议:项目负责人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的评议从项目负责人作为发明(设计)人的知识产权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权属纠纷情况进行评议。项目组成员、项目申请单位及合作单位的评议,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及其合作单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状况;是否在国外取得知识产权、是否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等内容;评议项目组前期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和被引情况等内容。(二)项目申报(承担)单位评议。主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进行评议,包括是否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口或专门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是否设立和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专门经费、是否具有较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权属状况等内容。(三)外来获得知识产权状况评议,包括知识产权是否为实际权利人或是否取得知识产权的合法处分权、知识产权是否合法有效、知识产权是否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办理了相应权利转移手续或合同登记事项、知识产权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