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规避的优点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规避的优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目前全球化的经济大环境中,现代企业除了要面对可预料的经营风险和行业竞争外,还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潜在风险如政治、金融以及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等,在危及企业的生存。
在这里主要针对企业面对的潜在金融风险做进一步的探讨。现代企业讲求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按部就班”,按计划的实现每个财政年度的既定目标。这就需要企业尽可能的在计划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财务状况下,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等主营业务方面。因此,除了投资环境、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之外,最大限度的规避专业领域以外的金融风险成了企业整体规划,锁定大局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风险?简单用一句话概括,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而金融风险就是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企业可能面对的金融风险有如下几种:
1、财务方面,如融资风险。目前企业有很多融资手段,长期的如发行公司债券、金融债券、银行长期贷款,短期的有银行短期贷款等等。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与企业发展计划相匹配,固定财务成本。例如某企业生产周期以及发展计划都是长期的,或者签订了长期的订货合同,而其生产资金却是短期融资,则存在资金期限不匹配的风险。又比如某企业有长期美元负债,但却用国内人民币短期融资或浮动长期贷款来对冲,即使其融资成本低廉,融资期限可随时灵活调整,但仍然存在负债币种不匹配的风险。再比如某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融资,造成企业债权人结构复杂的局面,则存在债务信用风险。面对任何一种融资风险,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或者再融资困难,企业将面临尴尬局面。曾经南方高科由于融资方式不当,其中一个债权人在债务到期后突然发难,引发其他债权人的连锁反应,造成其手机生产线在短时间内被查封,企业错失重振旗鼓的机会而一蹶不振。这就是典型的融资风险案例。
2、公司理财方面,如利率风险。2001年美国进入经济衰退期,美联储大幅调降美元利率以刺激经济,三年内由接近7%大幅下调至1%附近。而从04年6月份起,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初见成效以及通胀加剧,美联储又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将美元利率由1%附近大幅提升至目前的4%。利率市场的风险可见一斑。如果企业有大量的未锁定成本的美元资产或债务,那么每年的资本收益或财务成本将是不确定的,这对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十分不利,而且有可能在年底时影响财务报表的业绩,进而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等。此外,如果企业借有长期外债,而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人民币的话,外币的利率走势与人民币不匹配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风险之一。例如目前美元利率处于上升阶段,但是人民币利率则由于国内经济通缩而倾向维持不变或者下调,这在长期的债务期限内将逐渐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于是产生利率风险。
3、结算方面,如汇率风险。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升值2%,拉开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序幕。人民币是否一路继续升值?升值的幅度和时间表如何?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关注的。许多贸易公司其净利润率仅为5%左右,因此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性命悠关。而对于那些有非美元货币收支或者非美元资产、债务的企业,则还要考虑美元汇率的风险。欧元从2000年10月的0.82至现在的1.48,短短4年时间升值超过80%,许多当年有德国马克债务的企业因此而严重制约了发展。上世纪80年代,日元汇率在270以上,90年已经升至160,95年更是达到历史高点79,升值幅度高达80%。许多企业当年借了低息甚至是零息的日元债务,却因为没有规避汇率的风险而不堪重负。
国际金融市场千变万化,风险的种类也多种多样。目前国内普遍的风险意识认为,当市场的波动造成亏损时都是风险惹的祸,是市场的错,无法预计也无需理会;可是如果盈利了,那就是决策正确,或者运气好,赚到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无论盈利或亏损,都是不可预期的,属于不确定的风险,企业有必要规避。此外,风险是可以通过避险工具锁定的,企业完全可以在固定的财务成本的基础上来制定生产计划,并且预期收益。由于风险在国内并未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加上避险工具包含金融衍生产品,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风险规避在国内的地位十分尴尬。许多企业既想控制风险,又不舍得放弃可能收益的机会,更不愿意为了锁定成本而另外支付一笔财务费用,因而总在避险决策上犹豫不决。“风险与收益总是成正比的”,这句话准确的描述了避险工具的精髓。
2001年,美元利率徘徊在近50年来的历史低位。不少公司(尤其是付汇量较大的公司)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举借了大量的外汇贷款。这些多以浮动利率计息的外汇债务占企业负债总额的比例逐渐加大,美元利率的波动使得公司面临巨大的风险。外汇贷款利率升高,这些公司的财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如何规避利率上涨的风险成为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现在美国开始降息,但规避利率大幅度波动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对于外债比例高的企业仍然十分重要。
外汇债务利率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对利率的确定形式进行转换与调整,有效降低和适当锁定利率成本,并保持利率结构的灵活性。在进行债务风险管理时,首先要确定债务风险管理的原则,我们的认识是“积极保值、稳健管理”。因为,企业的巨额外债的利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债务成本是公司各项成本中最主要的可变成本之一。积极开展债务风险管理,主动规避市场风险是公司经营决策的原则。本质上讲,不进行保值是在回避风险,是将希望寄托在对市场波动方向的猜测与幻想之中;保值是通过管理风险,将公司的未来面对的不确定减弱或消除,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进行外债风险管理一般要进行如下几个步骤:
1.? 判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将风险进行量化;
2.? 分析市场风险,确定企业可以承受的程度;
3.? 确定风险管理原则,建立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交易授权机制;
4.? 建立与银行进行长期业务合作的机制;
5.? 分析市场,确定产品,把握市场时机,确定保值数量等具体事宜,完成保值操作,完成风险的规避与转嫁。
在“积极保值、稳健管理”的原则下,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设立保值目标、保值比例、进行产品选择和制定评估标准。
债务成本水平是设定债务风险管理目标价位的参照系,是企业进行债务风险管理的风险承受底线;如果突破该底线,即意味着公司的实际债务规模将额外增加。设定保值目标时,目标价位的设定不可一味求低,否则会失去可操作性,只会错失市场时机。保值目标价位一旦到位,应排除各种心理因素的干扰,严格按照既定交易策略逐步开展保值交易。最好再选择务实的次优策略。毕竟,市场始终处于不断的波动当中,非上即下,不论在任何时点采取行动,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是不是最佳时机?运用次优战略,在历史的相对低位和相对高位,选择一个可以实现保值目标的价格完成交易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保值比例无非是看取多少比例的债务进行保值。有的企业会进行100%保值,即将非美元债务(欧元、日元)全部转换为美元债务;将浮动利率债务全部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100%规避风险。不过,全部转换是数量方面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一次性转换,而是根据市场状况及目标价位分批量、分期限逐步保值。有50%保值的,即将债务的50%进行保值,只将债务风险对冲一半,规避了50%的风险。还有选择33%保值的,即将债务的三分之一进行保值,三分之一保持敞口状态,剩余的三分之一根据市场变动进行动态管理,相应地,规避了33%的风险。比例怎样定,主要取决于保值企业自己的需要。
至于产品的选择,一般分为普通型和结构型两种。普通的互换交易主要指利率调期、货币调期、超远期外汇买卖等基本的衍生产品。这类产品结构简洁直观,易于管理,流动性强,保值效果一目了然。由于该类产品流动性强,容易实现反向交易,这利于企业未来债务重组时的调整。举例如下:
债务情况
1、????????? 本金:USD1000万元
2、????????? 利率:6个月LIBOR+0.30%,Act/360
3、????????? 付息频率:每6个月付息一次
4、????????? 期限:5年
进行了利率调期(Interest Swap,IRS)交易后,每次还本付息时,
?? 保值企业收到:6个月LIBOR+0.30%,与保值企业贷款的浮动利率相同;
?? 保值企业支付:固定利率4.2 %;
<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保值企业
银行BANK
贷款银行
固定利率4.20%
6个月浮动的LIBOR+0.30%
6个月浮动的LIBOR+0.30%
结构型产品主要是在普通的互换交易基础上增加了期权因素,如利率封顶保底、调期期权等,这些产品能在企业放弃一定权利或承担一定风险后获得比普通互换交易更佳的成交价格,它对于降低保值成本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举两个例子:
针对上例中的债务
1、带上限的利率调期(Capped Interest Swap)
交易后,每次还本付息时,
?? 保值企业收到:6个月LIBOR+0.30%,与企业贷款的浮动利率相同;
?? 保值企业支付:固定利率4.00%;
?? 特别条款:保值企业收到的浮动利率不得超过6.30%,即当6个月LIBOR超过6.0%时,企业只能收到6.30%。
?? 实际每次交割时为轧差支付;
l?????? 优点与风险分析
?? 优点1:保值企业的债务负担基本固定,利率风险大都回避;
?? 优点2:调期后的固定利率水平降低,财务成本减轻;
风险:6个月LIBOR超过6.0%时,保值企业仍需承担超出部分,风险未完全规避;
2、利率区间(Collar)
交易后,每次还本付息时,
?? 如果每期适用的6个月LIBOR在区间(3.45%,7.00%)中,企业仍维持原浮动利率,不发生交换;
?? 如果当期适用的6个月LIBOR高于7.00%,企业最高只付7.00+0.30=7.30%,超出部分由银行支付;
?? 如果当期适用的6个月LIBOR低于3.45%,企业仍需支付3.45+0.30=3.75%,其中6个月LIBOR与3.45%之间的差额部分支付给银行;
l?????? 优点与风险分析
?? 优点1:保值企业债务负担的上限锁定,最大利率风险得到控制;
?? 优点2:区间内,如利率未上升太快,保值企业仍可享受低利率好处;
?? 风险1:6个月LIBOR低于3.45%时,保值企业仍需支付差额部分;
?? 风险2:区间内的风险未规避。
结构型产品还可以变出很多花样。但是,相对普通产品而言,它结构复杂,流动性也相对差些。针对企业成本较高的债务,如果普通的互换交易无法满足保值需要时,可尝试选择相对简单的、成熟的结构型产品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其比例最好能控制在保值总额的五成以内。
如何评估进行保值操作的效果呢?由于保值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都是固定债务成本、防范市场风险,评估保值效果也就在于考察保值是否成功是实现了这一目的,因此,是否实现了保值目标,是评估保值效果的唯一标准。在设定了保值的目标之后,保值人员的核心任务就是根据市场状况的变化,尽可能将公司的债务成本固定在目标以下。在保值交易完成后,不要一味地关注或强调保值交易与市场相比,那样的话,实质上混淆了保值交易与投机交易的评估标准:投机交易可以将头寸与市场相比;保值交易则应将头寸与债务成本而非市场相比作为评估保值效果的标准。
篇2
关健词:风险投资;评价模型;比较分析
一、风险投资的含义
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风险投资的定义,凡以高科技及知识为基础,生产、经营技术密集型创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投资,均视为风险投资。如果从操作层面,又可将风险投资定义为,投资者以风险资本形式对尚在发展初期且具有潜在风险的企业进行投资。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
风险投资的项目风险,指风险资本对项目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此损失包括投入资本损失与预期收益未达到损失。具体表现为,一是投资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未能产生收益且造成损失,二是投资产生了收益但收益低于预期,三是财务上为变现投资抛售所投资项目,四是因通货膨胀或意外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
三、传统风险投资评价方法
1. 净现值法
所谓净现值(NPV),是特定方案的预期现金流入现值减去现金流出的现值所得的差额。净现值法,以美国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的“项目价值是项目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这一理论为基础。按照NPV评估方法,所有预期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均要按预定贴现率折为现值。
2.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IRR),指投资项目本身的预期报酬率,是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如果一个投资项目能带来各期现金流入,则未来各期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就是这一投资项目各期的实际报酬率,也就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内部报酬率IRR是方案本身内在的获利能力与收益能力,假如通过借款投资,以内含报酬率IRR作贷款利率,还本付息后将收益为0。内部报酬率法事先不预定折现率, 它是从某个估计的折现率来逐步测试,直到推算出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即IRR,计算的过程较复杂。
3.市盈率模型
市盈为股价与收益之比,是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市盈率(P/E)模型,又称康贝尔-席勒模型,是哈佛大学的约翰・康贝尔和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席勒共同创建的一种价值评估模型。运用这一模型对被投资企业估值,要在预测被投资企业未来收益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市盈率确定被投资企业价值,确定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额与收购方的收购价。
4.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的一种。这一方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为,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要素,根据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度、隶属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对各要素进行判断、比较、计算,获得不同要素的权重比例,为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
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对项目有影响的因素综合考虑,且做出判断不需要太多定量资料。 局限性则表现为:一是应用AHP方法需要决策者对决策问题有透彻理解,熟悉掌握各影响因素,而且对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楚明白。风险投资做到这一点比较难。二是此方法中各因素的权重主要依靠以往投资经验决定,有失客观性的原则。
5.决策树法
决策树是把可选方案及有关随机因素有序表现出来而形成的一个树。当未来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情况,且可以根据已有资料来推断各种情况出现的不同概率时,适用于决策树法(DTA)。决策者依据决策树构造出的决策过程有序图示,统观决策过程全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比较决策过程,做出择优决策。
决策树法的优点为: 一是它列出了决策问题的全部可行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以及各种状态下各可行方法的期望值。二是能直观显示在时间和决策顺序的不同阶段,整个决策问题的决策过程。三是复杂的多阶段决策应用时层次清楚,阶段明显,有利于决策机构的集体研究,从而周密思考各种因素,作出正确决策。
决策树法的缺点为:一很难确定主观概率,很难计算损益期望值。二是模型对单个不确定因素发生作用时能考虑,对多个不确定因素对决策方案产生影响时不能同时考虑。三是决策者个人的风险偏好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没有综合考虑。
四、实物期权评价方法
1.实物期权的概念
实物期权是以期权定义的现实的选择权,与金融期权相对应。美国学者Stewart Mayers1977年首次提出实物期权,这一概念把金融期权理论引入实物投资领域。Stewart Mayers认为,一个投资项目带来的利润,是目前拥有资产的使用和未来投资机会的选择两者共同创造的,当用金融期权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拥有的实物资产时,可作为实物期权。
狭义上说,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的拓展。金融期权向实物期权的转化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需要把金融市场的相关规则引入企业内部的其他战略决策。金融期权是一种特殊的金融衍生品和工具,实物期权则侧重说明是一种思维方式。
2.实物期权的优点
(1)期权的非线性损益
期权是一种选择决策,执行或者不执行两种选择。期权的持有者拥有权利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制定决策。面临决策时,如果事态往好的方向发展,做出投资决策,如果往不好方向发展,不决策或反向决策。其后,还仍可继续依据事态发展不断决策。这就意味着期权的损益是非线性变化的,随决策变化而变化。而形成期权与执行期权的投资额差别较大,与执行期权相比,形成期权投资较小。换言之,实物期权思维的应用,可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无限大的收益,这是期权的非线性损益的表现。非线性损益特点可提供一种设计工具和设计思路,降低投资风险,增加收益。
(2)实物期权的优点
从非线性损益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管理不确定性的思路,未来不确定性越大,这一思维方法价值越大。二是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非线性损益的设计工具,此工具设计出各种较小投入获取较大产出的投资组合。第三,实物期权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来识别、创造和获取机会,找出企业独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为怎样规避风险实现这些价值提供思路,使企业在 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第四,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来分阶段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第五,实物期权提供了一种对未来价值进行评估的思路与方法。
(3)实物期权的用途
在以下情况时,实物期权思维的用途就能体现出来:一是存在选择性投资决策,而此时也没有其他方法能更好的进行评价。 二是足够大的不确定性,此时稳妥的做法就是等待,获取更多的信息,换言之,保留期权,避免遗憾。三是足够大的不确定性,此时需要考虑灵活性的需要。 实物期权方法是仅有的能正确评价灵活性的投资方法。四是当投资项目本身的价值有倾向是由看涨期权的可能性来决定的,而非由当前现金流来决定。五是投资项目需要修正,或者中间战略需要调整。
3.实物期权对NPV法的修正
实物投资理论认为,作为一项实物资产,它的收益主要有以下两种:
(1)全部暴露于风险的收益
全部暴露于风险的收益,是指假如投资者不能在意外的市场状况出现时,用某一方式改变自己对某项资产的投资,以及在时间和数量不能改变资产的现金流入的投资者的收益。如果一定情况下,既能合理的估计现金流入,又能估计发生的相应时间,且同时以现金流的风险特征依据,得出现金流的折现率,就能估计这种收益。传统NPV法计算的就是这种价值。
(2)被规避风险的收益
假如投资者的投入、收益方式并非完全不能改变,则收益的风险就是能被规避的,具有这种能规避风险特征的收益不使用净现值法,因为此种收益的实现,是由投资者对收益的主动性影响,还有外源的不确定性一起决定实际收益。因此,假定投资者能理智规避风险,则此种收益无需风险的补偿。
所谓实物期权理论,其核心就是指出收益,并强调此类收益的存在,从而实现对收益的评估。也就是说,即使一项资产其本身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流入甚至没有现金流入,也就是不具备第一类完全暴露于风险的收益的能力,还可能提供第二类风险被规避的收益的机会。只有将两者都考虑到,才能准确、完整的对一项资产的价值进行估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评价一个投资项目时,不仅要考虑以净现值等指标表示的直接获利能力的大小,还要考虑该投资项目的灵活性价值。所以,一个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应由该项目的净现值(NPV)和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两部分构成,其中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一般用期权溢价来表示。
公式表示为:ENPV=NPV+OP
公式中,ENPV表示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NPV表示投资项目的净现值;OP表示项目的期权溢价。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同的方法只能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明、阐述和解决问题,如果风险投资者要想进行科学的决策与选择,就需要针对不同投资项目的产业背景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风险投资进行投资时所处的不同阶段,适当调整相应方法来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沈良峰,樊相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J].基建优化,2002(4).
[2]刘开第,曹庆奎.企业技术含量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2).
[3]张炯,叶元煦.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与决策的理论与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4).
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之一,正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改变,也产生了变化和突破,内部审计外包成为大部分企业的选择,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点
(一)借鉴外部审计经验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模式为:外部审计主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周转运行情况、风险管控的企业经营活动后,组织会计师等各个行业了解政策、熟悉业绩的专业人士对该企业经营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和理科学的建议,来保证审计质量的可信度及中肯性。由于审计服务由专业从业人员负责监督并提供,可以对企业当前和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评估,选择适当的规避风险行为,协助企业进行更好的经营管理防范规避风险。
(二)增强审计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常常会陷入不能客观公正评价自身企业的漩涡,从而导致在利益的偏向性引导下,产生迎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失去公正的独立性。而外部审计恰好能规避此类问题,外审单位多由注册会计师为主导,主持外部审计工作,从而以客观公正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及运营管理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合理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三)降低审计风险
受限于我国国情,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面对着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限制、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严重的企业内部资源浪费,严重的更妨碍企业长远发展。而随着外部审计机构不断拓展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这正好弥补企业需要的高水平高专业性的资源。
二、企业审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风险
企业审计外包从本质上讲,是将内部审计的成败交付于外部审计,一旦发生合作决裂的情况,不但不能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减少企业成本的目的,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企业在决策上必须仔细考量外包机构是否能满足企业的审计需要,不能盲目跟风,做出错误选择,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企业决策能直接导致项目的成功失败,这是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
(二)漏审风险
企业选择的外包机构,在承揽外包项目时,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审计分析,对于企业的了解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漏审的几率将大大增多,无形中提升了漏审风险,而这种风险又具有不可逆性,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规避。
(三)泄密风险
企业在选择外包项目时,通常会尽量规避核心机密的外包,对于核心机密进行保护状态。但内部审计外包不能完全确定规避机密,因此会导致泄密的风险产生,这也给企业选择审计外包时增加了一定的选择困难。
(四)降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选择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时,不仅能更好的保护企业机密不外泄,以及规避漏审风险,还能通过审计业务提高内审人员的水平,一旦企业选择将大量内审业务交给外包机构,企业内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被架空,这样极其不利于企业自身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外审机构的依赖性渐渐增加,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管理机制的弱化,过度依赖外包机构,降低企业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企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五)外部审计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
外审机构由于长时期承揽审计工作,一方面会降低自身敏感性,另一方面会发生过度依赖经验的情况,不能更深度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不注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分析,仅使用拿来主义、经验主义,为求快速完成审计工作忽略企业具体要求,导致审计结果不理想,对企业产生错误引导。
三、改进对策
(一)科学的选择外包形式
企业通过科学的分析,选择是和自身特点、并满足要求的外包形式,有侧重点的选择外包机构,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实际外包工作的顺利实施。在选择合适的外包机构和外包形式时,要重点分析其资质、实力、信誉和执行经验等,通过全面科学合理的分析学则外包形式,并建立定期考核测评机制,发现外包形式不适用时,要及时淘汰,制定严密的权责分配制度,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严格的合同及机密文件管理等,监督相关人员认真执行,及时追究责任归属。
(二)完善审计外包的控制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外包控制机制,发现并分析审计内审与外包之间的联系,整合资源数据制定控制管理方案,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合理规避风险,加强内外部资源信息的沟通联系,同时保护机密资源不被泄露,这些都需要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的监督和执行,能对随即发生的风险做出最大程度的规避,降低风险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三)强化风险审计意识
组织相关的审计员工培训,加强对风审计的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运用质量管理循环系统合理预判风险,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率,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对于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做好合理判断,依据管理机制进行违约处理,尤其对于泄密行为的处罚。
(四)加强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在企业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首先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组织协调,防止信息流通障碍,加强风险管理,同时对外包机构进行监督工作,合理沟通交流,避免产生信息落后和遗失,产生漏审情况。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外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审计职能,获得更科学的审计结果,从外包机构来说,是为了更好的提供企业服务,内部审计外包的产生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管理的需求,达到企业和资源利用的双赢局面。也鼓励了企业自身及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发展,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刺激企业及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创新,保持活力的重要方法。如何合理的利用企业内部审计外包,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良好局面,值得所有研究人员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宏观微观的方向研究,找出最适合企业的审计形式。
参考文献:
[1]刘莉莉.浅谈内部审计外包与外部审计的区别[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6(9)
篇4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外汇
针对以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一些措施,尽量规避汇率风险。
一、措施一:境内开具人民币信用证
境内开具人民币信用证,境外折成美元信用证。此业务主要是基于境外购汇价优于境内购汇价格,可从境内开具即期人民币信用证,经银行或境外公司,转换成美元即期信用证,到单后境内公司支付人民币,经银行或由境外公司在境外购汇成美元支付货款。
二、措施二: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可灵活使用。对进口商品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或D/P远期或D/A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在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如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和多使用D/P即期结算,尽早付汇。
三、措施三: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
通过换币代付进行融资,既可帮助企业延长付款期限的需求,又可以帮助企业锁定到期付款成本。模式一: 锁定境外远期购汇价。融资结构:90天美元代付+境外远期购汇价+到期公司归还人民币。模式二:按照银行代付到期日当天的即期购汇价锁定。融资结构:90天美元代付+到期公司归还人民币+到期当天的境外即期购汇价。因该业务代付时没有锁定购汇价,待融资到期时有可能出现市场的即期购汇价格优于或劣于代付时与银行锁定的远期价,选择该种模式时,要求对汇率的走势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模式三:按办理换币代付当日汇率,将美元折成人民币进行融资。模式四:采用利率互换(掉期)业务。美元Libor报价上涨趋势明显时,对于美元浮动利率贷款的部分,为防止未来利率水平继续上升导致利息支出增加的风险。可以锁定未来利息支出,考虑做利率互换(掉期)业务,将浮动利率的贷款利率支出换为固定利率。同时对本金部分采取远期汇率锁定。以上四种模式都须在业务办理前认真对当期利率、汇率进地分析,进行综合成本的测算。
四、措施四:向银行申请办理保函业务
银行保函业务指以银行名义向中国境外机构或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下称受益人)承诺,当债务人(下称申请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银行履行偿付义务。银行出具的保函分为融资类保函与非融资类保函两大类,其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作用不同,具体如下:融资类保函中借款保函、融资租赁保函、补偿贸易保函、延期付款保函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具有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如借款保函可通过借外汇、还外汇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融资租赁保函可通过分期/延期付款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补偿贸易保函可通过返销货物抵扣进口货物的价值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五、措施五:向银行申请办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DF
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如到期违约则需缴纳违约金。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直接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可帮助有外汇收付业务的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六、措施六:向银行申请办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在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中,企业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兑换交易,即在前一次交易中,企业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兑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企业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兑回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通过上述交易,该企业可以轧平其中的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七、措施七:利用汇差、利差进行适当的理财
(1)境外公司可与境内公司进行联动,根据境内外的结售汇价格之差进行操作。例如香港市场美元价格更高,若汇差高于结售汇应支付成本时,可在收到美元时,在香港进行结汇,获取更多人民币结汇收入,然后将在境内进行购汇支付,赚取汇差(也可做远期的)。减少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2)根据近几个年度LIBOR的走势,每年都有LIBOR价加上银行加点形成的实际融资利率低于美元或人民币定期存款的情况出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及时抓住时机,在信用证到期有资金支付货款的前提下,向银行申请海外代付或是押汇,同时将自有资金做短期定期存单,赚取中间的利差。
篇5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出口收回风险;风险防范
引言
任何国家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规避贸易中的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就是被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段。出口信用保险在经济领域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突出表现在能够有效的规避和防范经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上。尽管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但是不可忽视它在降低出口汇率风险上的作用。因此,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和优势作用,达到规避出口汇率风险的作用,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概述
1.1出口信用保险
所谓信用保险就是权利人对担保人要求信用担保的一种保险。信用保险中的权利人就是信用关系中的投保人一方,投保人投保他人的应用。
出口信用保险就是按照信贷条件对出口商出口商品,在买方出现不能按期付款的情况时,对买方承担赔付贷款金额的一种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和政府为了鼓励积极的出口贸易而实行的出口信贷担保政策,以此保障贷款降低或者避免损失的一种补偿政策。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在买方不能按时付款的情况有以下几种:资金周转困难,无力支付或者买方失信不按时付款;由于政治原因或者非经济原因导致的买方不能按时付款,例如政治战争、政策变更等。因此,对于不能按时付款的情况,出口方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进行投保,承保机构就可以在其能够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损失,通常是赔偿原本货款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
出口信用保险是为了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经济的发展,保护企业自身的权益,承保方在企业出口业务中,对遭受贸易风险收到的额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特殊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所承担的责任按照风险分类分为商业风险即买家风险,政治风险另称为国家风险。
1.2出口收汇风险
出口收汇风险指的是在出口贸易的结算中出现的不能按时收汇的风险。贸易出口中,出口厂商要经过洽谈、签订合同、准备出口货物、对商品进行包装和检验、商品的托运等部分的内容,因此,出口贸易联系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中的多个当事人, 因此,增加了在出口贸易中的各种的潜在风险。
出口收汇中的风险主要有一是出货日期、规格和合同规定不相符合造成的出口收汇风险。出口货物的一方无法按照签订的合同和信用政策规定交货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货物上产上的延误、采用类似规格的产品代替要求的货物、交易价格较低,用质量低下,成本低下的货物冒充顶替。二是由于单证的质量不过关造成的收回风险。尽管对货物的结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信用证的方式结汇,保证出货的时间和货物的质量,但是在出货后,交易单据不能与信用证做到完全符合。三是业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出口收汇风险。贸易出口关系到各个方面,导致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业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就会致使局面失控,成为官司失败的一方。
2.出口信用保险的优点和问题
2.1出口信用保险的优点
首先出口信用保险在企业的结算方式上,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多变的结算方式,为企业拓宽业务,开拓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出口信用保险为企业的出口贸易中的风险起到了很好的防范风险和保障经济利益的方式手段,并且完善了企业中的损失赔偿和风险防范机制,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企业竞争地位,未定企业发展的作用。如果企业经营出现损失,出口型用保险的机构就要对其进行经济上的赔偿,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维护银行的利益,保证企业和银行的良好运行。其三,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的水平。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了解到更多的买家的信息,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最后,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并且使得收汇安全获得保障。
2.2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收汇风险时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私人商业机构涉及到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政策时,有可能会出现对双方不好的现象。既不利于政企分开,又不利于国家关于商业政策的落实和完善。银行体系的业务范围不够广,服务内容不全面,因此导致出口贸易的业务难以广泛的使用。主要的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是进出口银行和人民保险公司。这两种机构在信用保险上出现竞争,导致在出口贸易中的风险难以控制,国家对信用保险支持的资金额度不够,同时也与其他国家的政策不相符合。
其次,承保方式不合理,并且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用过高。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出口企业在一定的投保时期和市场中,不能只投保业务中的一部分或者部分时间内的业务,要求对整个的业务进行一次性的投保,这就导致了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上的投资成本增加,同时降低了投保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再次,投保意识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出口信用保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政策性,而企业在投保过过程中会忽视这一特点。企业重视投保费用的高低,这回忽略出口信用保险在防范风险上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实际作用。出口企业在出口理念上是传统的,不开放的,对出口信用保险不信任其所能发挥的作用。
最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使得出口企业和保险机构在出口贸易的保护中缺少法律保障。
3.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收汇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而为了促进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出口企业中的收汇安全进行保障而制定的由国家提供财政保险资金的一项非盈利性质的政策上的保险制度。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之后,出现买方出于所签订合同中的原因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者不能支付全额货款的情况时,卖方提供给信用保险公司相应的违约证明,在保险公司核实违约合同的具体内容之后就可以按照签订合同的内容支付赔偿金额,与此同时将卖方的求偿权转移给保险公司。
出口信用保险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论是政治风险还是经济风险都能很好的起到规范的作用,它在根本上保障了企业资金的收汇安全。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机构对企业的利益安全进行保障,支持和帮助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规避风险的损失。通过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进行投保,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借助这样的网络,企业可以在保障收汇安全,有效的管理财务账款,防范收汇上的风险,降低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合法利益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因此,通过这样的客观条件,企业在货款收账上的拖欠率和坏死率大大的减少。
出口信用保险承担了商品进口方的商业风险和进口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政治风险,如果进口方拒绝支付货款、拒绝接收货物和企业破产倒闭,以上情况的出现和发生会对企业的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对此情况进行防范和规避。在对国际上的财务账款进行追收时,由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为其提供后备基础,与此同时,利用伯尔尼协会的行动规则,因此,在追讨货物账款过程中,出口信用保险所发挥的震慑威慑能力尤其强,所以它对乙方的约束力也特别强,由此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了简单容易的追讨账务的方式。也可以从中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减少了企业出口坏账和拖账所造成的损失,对企业的收汇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4.结语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进行出口贸易的活动后越来越频繁,在出口贸易中随之而来的是更重贸易风险的发生,降低出口收汇风险就是其中关键的部分。对出口收汇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有效的运用,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优势作用,不断加强对出口收汇风险的规避,更好的推动出口贸易环境的优化。(作者单位: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
参考文献:
[1]孙旭.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
篇6
1、建设工程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市场经济商品交易活动中的风险,是一种未来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或与给定情形下预期可能结果的差异性,风险具有未来性、不确定性、会带来损失、特定根源、普遍性、损失可以通过概率测算、可转移性等基本特征。根据能否可以利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类:纯风险和投机风险。纯风险只会造成损失或不造成损失,而不能提供获利机会;但投机风险则既可能造成损失,又可能提供获利机会。这些特征和特点决定了风险的可防范性,风险损失也是可以控制的。然而建设工程交易不同于一般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易,它具有产品交易与要素交易的统一性、业主和承包商都是在不完全信息下进行交易、交易的多阶段性、交易合同条款的复杂性等基本特征。
由于建设工程的这些交易特点决定了工程建设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形成建设行业高风险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由建筑产品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1)建设周期长。一般工程几个月,较大的工程一年以上,像三峡工程这样的举世闻名的特大型工程建设周期长达几代人。(2)露天作业受到自然界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和共存,承包商既要面对严酷的气候条件,如严寒、酷暑、台风和洪水等,又要处理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如滑坡、地陷、地下暗流等,以及地质条件的差异性。(3)受到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变化因素的作用大。由于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这些外部因素,特别是市场经济因素往往会发生频繁变化,最典型、经常遇到的是通货膨胀引起建设材料涨价带来的风险。(4)受到人的因素影响比较大。建设工程交易中伴随着劳动要素的交易,假设交易的一方是机会主义者,甚至是不讲信用的人,就容易给另一方造成风险。
工程建设风险归纳起来可分为人为风险和自然风险二大类型。人为风险系指由人为因素直接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人类活动所伴生的其它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间接引起建设工程经济损失的风险。自然风险系指恶劣自然条件、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损失,包括气候、周围环境和现场条件等因素引起建设工程经济损失的风险。两种风险既可以各自独立发生,有时还能够相互影响。如人的建设活动能够引发自然灾害,如山体的开发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反之自然灾害能加剧人为风险,特大洪水过后,建筑材料猛涨价造成工程预算失控。有时人的建设活动也能控制自然灾害,如水利工程对洪水的控制;自然条件好也能减少人为风险,深圳的冬天是施工的黄金季节,与雨季相比可以节省许多建设成本。
2、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法的风险类别
建设工程供应商有效选择由业主公开招标决定,且最低价中标法(又称为无标底的价格密封招标)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采用的基本招标方法。一般说来,在其招投标中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投标人根据以往工程建设或商品生产的经验能初步估计或预料到的先验风险,这在Rothkopf、Wilson、Milgrom、Milgrom & Robert、Maskin & Riley以及Offerman & Goeree等学者们有关投标与拍卖理论的文献中都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另一种是投标人中标后对标的物履行相应合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事后风险,如投标时对工程或物品的成本或价格估计不足甚至过低,而在履行过程中又发现工程或物品的成本超出了自己的投标价位而面临亏损,这在McAfee & McMillan以及Eso & White等学者们的文献中已经涉及到了。
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风险是由于建设工程市场结构或条件缺陷、人为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变化等综合作用引起的,与这种招标方法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是投标人投机风险。投标人利用法制不健全,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文件存在的漏洞,采取低于成本价中标,在施工过程中再实行高价索赔的投标策略,从而给招标人造成损失。如果索赔不成,承包商则有可能因为亏损致使工程无法按照合同履约,也将造成招标人的损失。之所以能够发生这种情况,除了法律和合同方面的原因外,与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有关,致使讲不讲信用没有大的区别,这个工程违约以后在别的工程照样进行投机活动。由于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中标价是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后产生的,即使中标价高于实际成本,但它的利润很薄,承包商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也正是这种招标方法最受人们疑虑的地方。在目前我国建设法规不健全,人们的传统意识没有改变,即完全没有意识到工程建设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的时候,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中到处充斥着投机行为。由于我国对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违法活动和合同履约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处罚较轻,客观上鼓励了建设交易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建设市场中存在的个人挂靠或转包行为,也加大了投机行为的发生,因为如果中标后赚钱了属于个人的,亏损了可以推给单位或他人承担。在没有完全规范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中同时存在三种不同风险偏好的投标人:风险追求型、风险中性型和风险规避型,不仅理论上已经表明风险追求型投标人报价比风险中性型和风险规避型投标人的报价相对低,容易中标,而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调查问卷结果也同样显示风险追求型投标人中标对业主风险大。
第二是投标人合谋风险。合谋风险又分两种,一种是投标人之间的合谋风险。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特点是招标人(买方)有效垄断的有效性在于多个投标人(卖方)提供“建筑产品”,在竞争中由最具价格优势的投标人胜出。那么,这种有效性就有可能因为投标人的合谋而失效。如果在投标前,投标人之间可以达成共谋,统一制定高报价策略,由此来轮流中标或是在其内部进行二次招标,将工程授予能给其它参与围标的投标人最大利益的投标人承担工程任务,或者是由中标投标人进行分配,几个投标人共同完成投标工程项目。这种现象发生时,通常被称之为“围标”和“串标”。当围标行为发生时,会打破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完全自由竞争,形成寡头垄断建设工程市场的寡头合谋,当一个或几个投标人通过围标或串标行为将工程项目垄断时,从其利益出发就一定会提高报价,使招标人受损。George Stigler (1964)指出政府采购采用密封招标(拍卖)方式应该说最能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但是,合谋阻碍了投标人进行公正合理的报价。
Larry Yuspeh (1976)通过研究实际建设工程招标案例证实了卡特儿(投标人合谋的形式)会显著降低竞争人数增加带来的竞争程度,并且会明显提高投标报价。另一种是内部人和外部人的合谋风险。是指招标人的内部人员与投标人的人员内外相互串通,帮助特定的投标人中标。这种情况在完全由招标人自己制定招标条件、编制密封标底、邀请投标人和组织评定标的情况容易发生。在那种情况下,知道密封标底就能中标,标底往往成为内外合谋的关键点。目前所有工程项目全部进入建设工程交易市场进行招标投标活动,已经实行公开标底,同时又采用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招标时,这类内外合谋的行为较难发生。因为任何投标人只要按照最低的价格报价,它就能够中标,即使该投标人完全不认识招标人,也对该招标项目完全事前不知情也无影响。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一大优点。
第三是投标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里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投标人为了中标,会隐藏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同时由于招标人不易获得这种信息,或是获取成本过高,无法了解到这种对工程质量或是造价有影响的信息。投标人的逆向选择会使得原本有效垄断的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结构因为信息失真而引发风险,最大的问题是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出现鱼龙混珠的情况,使招标人有可能获得表面漂亮实质无效的标书和选择不合适的承包商,带来在建设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建设工程交易市场需要一种机制能够揭示投标人的真实信息。事后的道德风险。因为工程招投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先“下订单”再“生产”。也就是先确定买谁的,再让谁按事先约定的要求完成建设项目。因为合同的不完全性和风险的未来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投标人的道德风险。在招标过程中,为了中标,投标人会尽量压低投标价,甚至以不到成本的价格报价,以此作为协商的开始,然后在后面的实质性技术谈判中改变方案和标准达到重新报价提高标价的目的,或者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增加现场签证等方法增加造价,使得最后合同价或最终的结算价高于原来的中标价格。另一个事后风险是由建设工程的特征之一建设周期长导致的。一旦招标过程结束,确定了承包商,事实上就是招标人有效垄断建设工程市场竞争的结束。承包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或是因为原来合同价与成本价很接近,为了弥补损失承包商可能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来降低成本。
第四是招标方法失效风险。是指由于招标方法本身结构设计或操作流程设计上的缺点;或者是招标市场外部条件的缺失或变化造成的市场条件与招标方法不适应所引起招标方法低效或者失效,没有发挥招标方法应有的效率,没有起到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变相增大了招标人投资的风险;或者是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投标人中标,而不合适的中标单位不能按合同要求履约,按时保质保量地向业主提供建筑产品,从而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风险。如果招标方法在结构设计和操作流程设计上存在缺点,必将影响到招标结果,就达不到选优和降低造价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每种招标方法都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外部市场条件和技术管理要求,即使招标方法本身在理论上是最优的,但是,如果没有与其相匹配的外部市场条件和技术管理要求,也将影响到招标方法有效性,可能出现招标的失败。
第五是工程不确定因素风险。工程建设本身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形成高风险的原因有多方面,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它的主要原因。它又分为人为不确定因素和自然不确定因素两种。建设工程产品的固有特性之一是建设周期长,期间建设工程生产要素成本容易发生变化,从而给工程造成损失,建设交易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不确定性因素属于人为不确定因素;特性之二是建设工程受自然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并且难以预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经常遭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袭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客观地说工程不确定因素风险对任何一种招标方法都存在,并不是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所特有的,只是由于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机制设计是迫使投标人只能以最低的报价才能够中标,与其它招标方法相比承包商的利润将大大减少,承包商本身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弱,增加这种招标方法的使用风险。
3、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风险控制
3.1、风险的基本特征和特点决定了风险防范的可行性
风险的防范手段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类最基本的方法:第一是采用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招标人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从而改变风险。这种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隔、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等;第二是采用财务措施防范已经证明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的损失,包括购买保险、风险自留和自我保险等。
第一种基本方法是基于风险的可变特征,顺应规律,正确引导,以取得理想效果。世间的事物千变万化,任何事物的变化都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及两者的结合。内因不变而外因发生变化会导致一种结果;外因不变,内因发生变化,又可能导致另一种结果;内外因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所产生的结果自然又各不相同。改变风险本身即是根据这一哲理采取相应手段以求取有利于自己的结果。对不同的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对策,阻止风险的发生,遏制风险的恶化,拒绝承担风险,避离风险,放弃可能遭致风险的意图等均有可能达到改变风险本身、减少损失的目的,而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观察又可达到预测损失之效果。
风险控制的另一种基本办法就是用经济手段即财务对策来处理确实会发生的损失。这些对策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以及自我保险等。所谓风险转移,系指风险转移人寻求用外来资金补偿确实会发生或业已发生的风险。风险转移包括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即通过保险进行转移)和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即通过合同条款达到转移之目的)两种,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的实施手段是购买保险,而非保险的风险财务转移要么是通过担保银行或保险公司开具保证书或保函,要么是利用风险中性化。风险中性化是一个平衡损失和收益机会的主程。例如承包商担心原材料价格变化而进行套期交易(按商定价格提前订货,按正常程序付款);出口商担心外汇汇率波动而进行期货买卖等。不过采取风险中性化手段没有机会从纯风险中获益。因此,这种手段只是一种防身术,只能保证自己不受风险损失而已。而风险自留即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风险自我保险系指企业内部建立保险机制或保险机构。
3.2、建设工程国内外常用的主要风险管理方法:工程保险与工程担保
建设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既有人为的也有自然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在建设工程中称之为工程风险。将各种不确定因素,转化为可以预测、可以防范、可以控制、可以化解的确定性存在,这称之为工程风险的管理。工程风险管理现在通行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保险,另一种是工程担保。工程保险是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风险管理措施,在我国的建设工程中,工程保险推广较早,加上日常生活中保险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个人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等等种类繁多的保险,保险概念深入人们的思想,成为人们的基本概念。同样,工程保险已经在工程建设行业内得到普遍认同,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工程保险已经成为工程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措施。工程担保在国际上首先是由美国发源,然后迅速被其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所接受,专门针对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风险控制的一种比较新的工程风险管理方法。在我国开始推行较晚,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清楚,1999年12月建设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工程担保研讨会,2000年深圳市开始试点,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今后在全国全面推广应用这种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前面关于建设工程招标方法风险的分析可以看出,招标人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有效垄断建设工程交易市场失灵引起的,包括投标人的投机风险、投标人的合谋风险、投标人的逆向选择与事后道德风险等风险。这些风险由于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本身的缺陷难以自身弥补,工程保证担保的方法,引入第三方保证人,将最大程度地弥补这一风险。一是由于保证人的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作为保障;二是保证人对于双方行为的监督将是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三是签署了这种工程担保保函之后,对于减少投标人的逆向选择行为,以及避免道德风险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
3.3、工程保险与工程担保的相互比较
尽管工程保险与工程担保的都有控制工程奉献的作用,但两者还是有重要的区别:
(1)涉及的当事人数不同。工程保险只涉及两方当事人,承包商与保险公司两方之间直接签订协议。工程担保涉及三方当事人,业主通过担保公司与承包商签订协议。
(2)保证的利益主体不一样。工程保险是由投保人投保来保障自己或被保险人的利益。而工程担保是承包商应业主的要求,提供工程担保来保障业主的利益。
(3)承保的风险种类不同。工程保险承保的是自然风险,承担的是承包商无法控制的、偶然意外的风险。而工程担保承保的是人为的风险,承担承包商的信用责任。
(4)保证人承担的责任不同。在工程保险中,保险公司承担的是承包商的或有自然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它只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无须承担其它责任。而在工程担保中,担保公司首先承担的是承包商的履约责任,其次才是承担它的违约经济损失。
(5)两者作用机理不同。工程保险的作用机理是将一家的风险损失通过保险公司分散给大家来分担,它的实质是一种经济补偿机制,具有转移、分散并且消化承包商风险的作用。而工程担保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中间的担保公司将违约风险损失返还给造成风险的承包商来承担,它的实质是一种风险返还和违约惩戒机制,具有强化承包商风险而防范业主风险作用。
(6)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不同。工程保险立足于“赔”,保险公司注重考虑赔多赔少,尽量减少赔偿的问题。而工程担保立足于“不赔”,注重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够实现不赔,以及万一赔了如何从承包商处追回赔偿损失的问题。
(7)保费性质不同。工程保险中承包商交付的保险费是用于保证目的,一般不能返还。而工程担保中承包商交纳的担保费只是相当于手续费也不退回,另外提供的保函才是用于保证目的。
(8)风险转移主体不同。工程保险是实现承包商自然风险的真正转移,承包商买了保险就真的保险了。工程担保是实现业主的风险转移,承包商的违约风险没有转移,而且在承包商购买了担保保函后更加加大了违约风险。
4、建设工程的投标人风险及其控制
4.1、建设工程投标人的风险偏好类型
由于建设工程市场结构或条件缺陷、人为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风险主要包括:投标人投机风险、投标人合谋风险(包括投标人与招标人中个别工作人员的合谋)、投标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招标方法失效风险和工程中不确定因素风险。投标人对这些不确定因素风险的反应取决于他对待风险的偏好态度。通常人们对待风险的偏好态度被分为三种风险偏好类型:一些人对风险无所谓,这些人被称为风险中性型;一些人喜欢风险,这些人被称为风险追求型;还有一些人则回避风险,这些人被称为风险规避型。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建设工程的承包商(投标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基本上符合三种类型的分类,其中自认为属于风险中性型投标人的占多数,自认为属于风险追求型和风险规避型的相对较少。在风险追求型和风险规避型的承包商中,不同的承包商风险追求和规避的程度也不同,少数特别追求风险,另有少数特别规避风险。因此,在研究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风险时,我们必须仔细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投标人的风险态度,它将成为影响投标人最终选择报价的重要因素之一,风险能够影响投标人决策的程度,还取决于投标人对待风险的态度。显然,面对相同的招标工程标的物,投标人的风险偏好不同做出的报价也就不同。我们对承包商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有63.3%的被调查承包商认为在参加最低价中标法的投标时,风险追求型投标人的报价低于风险中性型投标人的报价,而风险中性投标人的报价低于风险规避型投标人的报价。而选择风险追求型投标人报价最低的承包商合计占78.9%。
国外大多数投标与拍卖理论假设投标人都是中性的,或者都是风险规避的同一种风险偏好类型,我国建设工程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投标人中同时存在几种不同风险偏好的投标人,而且它们的报价会受到投标人不同风险偏好的影响。在这种情景下,哪类风险偏好的投标人中标会给招标人带来更大的风险,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3.3%的承包商认为有风险追求型行为的投标人中标会带给招标人最大的风险,只有6.7%和10%的承包商分别认为风险中性型和风险规避型投标人中标会给招标人带来最大的风险。招标人的风险态度对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风险研究也很重要。大多数投标与拍卖理论的文献都假定招标人或拍卖人是风险中性或者是风险规避的。建设工程的招标有其特殊性,实际上与投标人只关心工程建设阶段不同,招标人更加看重的是工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产生的总体效益,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巨大而回报时间很长,理性和聪明的招标人不会为了在建设阶段节省一点投资而承担将来有可能失去更大收益的风险,这是建设工程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另外,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招标人的风险行为取向也有影响,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项目投资和收益归政府或单位,但是,根据项目终身负责制规定,建设工程无论在建设期间还是经营期间出了重大质量问题,风险责任由项目法人及负责建设的相关人员承担。国外建设项目的产权、收益权和风险承受人是一体的,在我国建设项目的产权和收益权与风险后果实际承受人是相分开的。由于以上原因,现实中我国公共工程招标人对待工程风险的态度应该主要表现出风险规避,次之为风险中性,表现出风险追求的应该为极少数。因此,我们假设招标人的风险偏好为风险规避型是符合我国公共工程招标大多数实际情况的。
4.2、投标人违约惩罚机制对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风险的防范作用:
一个实证分析招标方法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投标人的风险行为,如果控制住投标人的风险行为,就可以有效控制住招标方法来源于投标人的人为风险。防范风险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我国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交易过程的管理,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对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中的各种违规行为将给予惩罚,惩罚作为政府管制的手段对投标人的投标行为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它对建设工程最低价格密封招标方法的风险控制能有什么样的作用。
在AA市建设局的支持下,我们采集在该市建设企业范围内(包括该市内建设企业和外地在该市登记的建设企业,也包括不同企业资质等级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对承包商在不同的违约罚金(罚金与预算工程利润的不同比例)下所表现出的投标报价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并最终获得90份有效反馈问卷。可以发现:
第一,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在违约罚金与预算工程利润的比例为20%时,承包商采取的投标标价行为与正常情况下承包商的风险偏好分布比较相似,采取正常报价行为(风险中性)的承包商占大多数(68.9%),采取较高报价(比较讨厌风险)和较低报价(比较喜欢风险)的承包商数分别为16.7%和12.2%,采取非常高报价(非常讨厌风险)和非常低报价(非常喜欢风险)的承包商数分别为1.1%和1.1%。说明当惩罚较轻时,惩罚对承包商的投标行为影响很小。当违约罚金与预算工程利润的比例增加到50%和100%的情况下,各承包商的投标报价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采取正常报价的承包商的比例分别降低到51.1%和40%,而采取非常高报价(非常讨厌风险)的承包商数分别增加到11.1%和23.3%,采取非常低报价(非常喜欢风险)的承包商数分别降低到1.1%和0.0%,采取比较高报价(比较讨厌风险)的承包商数分别增加到26.7%和28.9%,但仍然少于正常报价的承包商数量,与此同时采取比较低报价的承包商数分别降低到10%和7.8%,说明当惩罚加大到一定程度后喜欢风险行为的承包商大幅减少,而讨厌风险行为的承包商数大幅增加,符合人们普遍害怕惩罚趋利避害的心理状态。在违约罚金对预算工程利润的比例为200%和500%的情况下,投标报价非常高的承包商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并超过了按正常估价报价的承包商数量。采取较低投标报价的承包商数量也有明显减少,但是采取非常高投标报价的承包商的数量反而从0.0%分别增加到2.2%和4.4%。
第二,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在横坐标各个投标报价行为上,不同违约罚金所对应的承包商数量也表现出了一些规律性的差异:正常估价报价的承包商数量随违约罚金所占预算工程利润比例的增加而减少,而投标报价非常高的承包商数量随违约罚金对预算工程利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投标标价压得非常低的承包商数量随着罚金对预算利润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5、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索赔
前言:建设工程当中索赔是正常现象,随着工程规模扩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日益增高等现象,在工程当中合同双方肯定会发证摩擦并牵扯到索赔。而索赔在新的工程计价清单下变得越来越清晰,即使是工程合同的转换也会发生索赔现象。这就造成现有的工程市场混乱“盈利靠索赔”越来越明显,经营上往往在工程中通过一些“合法却不合理”的手段进行索赔维护,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增长。这对工程发展以及工程索赔管理造成了极大的漏洞,所以对于出资方来说,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有必要进行工程索赔管理。正是基于此,笔者才针对2008年的清单计价规范做了详细的说明。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索赔管理策略
在工程当中承包商会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并且许多有经验的承包商在分析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时就考虑到其中的漏洞、矛盾和不完善之处,甚至采用“不平衡报价”或者“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方法,在报价和合同谈判中为将来的索赔留下伏笔。这给业主的索赔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业主而言,肯定是希望能尽量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其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业主事先做好避免索赔发生的防范措施,规避和转移索赔产生的原因,
实施有效的工程索赔管理策略。站在业主的角度上,工程索赔事件实际就是工程中潜在的风险,工程索赔产生原因是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业主可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工程索赔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控制风险频率和风险幅度的策略、程序、技术和方法,其目的是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业主首先可以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方法对工程项目的索赔风险加以认识;然后科学合理地使用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四种风险管理方法,对风险事件采取适当的对策。不同的风险事件适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多用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来处理工程索赔风险。风险规避是为了降低业主损失的概率和程度,主要采用事先控制和事后补救对风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风险转移则是工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且广泛运用的对策,其目的是风险转移者将本应自己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他人,使自己免受损失。针对上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业主可以采取工程索赔管理对策进行风险的规避和转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业主只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认识工程索赔产生的原因,事先做好控制工作,制定完善的工程索赔管理策略,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工程索赔事件的发生。所以笔者针对工程索赔管理分析出如下几点策略:①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招标文件是对投标人的约束和指导性文件,必须认真编写,使招标文件更加
科学、合理、充分和严密。② 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工程量清单是造价控制的核心,为保证清单的准确性,首先要组织技术力量对施工图进行审核,针对施工图中可能存在的影响计价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予以明确。③ 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大多数业主愿意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那么造价咨询单位的信誉水平、业务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量清单的质量水平。④ 做好事先控制工作,业主应该加强计划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都应该尽量细致化和全面化。⑤ 将索赔风险转移给他人,业主可以将部分合理的索赔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在工程量清单中,描述项目特征时,可以让投标人自己来描述一些业主无法表达清楚的内容,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就不会出现争议,例如项目特征中的“弃土运距”就可以描述为“投标人自行考虑”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索赔管理特点与难点
“量价分离”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最大优点,让我国的计价模式彻底的克服了传统定额计
价的弊端,也为索赔管理提供最清晰的账目佐证,这也其最大的特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健全,所以在工程索赔管理当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弊病:① 工程量误差大,索赔管理无法得到具体数据分析,② 项目特征与工作内容描述不准确,妨碍索赔的公正性。③ 工程量清单漏项,无法保障索赔管理的项目健全。④ 工程变更过大,容易在索赔管理当中出现“扯皮”等现象。⑤ 材料价格风险不确定,妨碍了索赔管理依据风险分析的有效性。所以针对以上几点特征,我国在2008年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明文规范,用以防止这些弊病的持续危害。
3.2008年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索赔管理优点
2008年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下简称清单)相比于2003年的模式更为突出,对于工程索赔管理有着及大的帮助,笔者通过分析具体的归纳了一下7项优点:(1)1、使用清单计价的工程范围改变,也就是国有投资以及民间投资大、中、小建设工程都可以使用清单模式,也就是在索赔案当中保护了私有化建筑工程;(2)四统一改为五统一,增加了项目特征,对项目的具体状态进行了了解,有助于今后索赔的有理有据的开展;(3)明确了采用清单招标的合同必须采用综合单价的计价合同。此条为强制条文,清晰明了的阐述了单价清单报价,保障了日后索赔的透明性,防止价格混乱的产生;(4)综合单价重新作出了定义:将企业管理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材料费和人工费,具体的锁定在每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措施清单项目或者工程量清单项目当中,实现了独立化防止了清单计价的混乱,保障了日后索赔案当中单个项目工程的清单有据可循;(5)强调招标人需要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利用业主身份把这部分责任转嫁给投标人,保障了招标成功后的受理权的唯一性,也保障了在日后索赔当中寻找索赔源头的唯一性;(6)规定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等组成。将规费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增加到其中,保障了日后索赔管理的账目明确化;(7)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应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保障日后索赔在这一过程当中的清晰性。综上所述现有的清单计价模式已经成为了管理索赔的有效依据,但是能否完全运用到工程当中却还存在相当大的“疑问”,希望有关部门今早将这些有效条例从“口号”的形式当中解放出来。
结束语:
工程索赔是一项牵连甚广、工序复杂、操作难度高、分辨困难的管理事项,我国虽然出台了工程索赔管理方案,也出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但是水平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所产生的管理漏洞,基本上都属于一些口号形式的理论研究,并且工程索赔一般都是以承包商的角度进行分析,却很少从业主方的角度出发,这导致工程索赔矛盾化日益增加。所以在面对工程索赔时,有关单位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确切利益纠纷,以实际证据为前提,进行工程索赔管理,保障工程建设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成虎,钱昆润.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2] 梁鉴.国际工程施工索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篇8
[关键词]VaR模型;历史模拟法;股票型基金;净值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3/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8-0049-02
一、VaR模型
1 VaR方法。VaR(Value at Risk)因其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金融市场风险状况且易于理解,有助于金融机构或投资者对金融资产进行事前风险监控和事后风险评估,在金融市场风险测量及风险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VaR字面含义是指“处于风险中的价值”,学术界一般将其定义为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或者说VaR就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的最大潜在损失值。
VaR模型化的一般描述为:Prob(AP>VaR)=1-a;为金融资产在持有期t内的损失;VaR为在给定置信水平1-a下的风险价值,即可能的损失上限。
2 模型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当人们计算VaR值式,通常运用正态求解法、历史模拟法以及蒙特卡罗模拟法三种方法。本文采用历史模拟法,也就是不对资产收益率的分布作出任何假设,从历史数据中可以利用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值。既避免了正态分布法求解VaR时因金融数据具有尖峰、后尾的非正态特征而低估风险,又免除蒙特卡罗的繁杂的计算量。而且历史模拟法足以实现本文研究目的。
历史模拟法:假设现在的时间为t=0Si(t)为第1项资产在时间t的价格,以历史模拟法来估算未来一天的风险值的程序。
(1)通过n+1个交易日资产价格计算整理得到n个收益率。
(2)将这n个按历史情况模拟出的收益率数据由小到大依序排列,依照不同的置信水平找出相对应分位数的I临界报酬率。
(3)则在下一个交易日,在一定的置信度下风险价值(VaR)为si(O)乘以步骤2的临界报酬率。
二、实证分析
1 为了使基金风险评价具有可比性,时间区间选取06到09年,符合条件的股票型基金有94只,按照新浪网上股票型基金分类为6种风格。表中结果是采用历史模拟法,在置信区间下的最大损失比例,将此比例乘以上一交易日的收益率就可以得到下一交易日收益率的波动范围。
表2.0(交易日数据900―1000个。数据来源: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
2 应用分析与策略投资
(1)对基金波动性的评价。基于2006~2009年973个交易日数据得出上证综指VaR值、不同风格下基金的平均VaR值以及股票型基金的平均VaR值,从而作为基准与各个基金的VaR值作比较,如果小于基准值表明该基金风险较平均水平要低或者较大盘要小。
表2.0是计算出基准VaR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积极成长型基金相对其他风格的股票型投资基金风险要低,而且也低于大盘,表明该风格的基金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跑赢大盘,所以投资股票型基金时应该首选积极成长型。
(2)对基金所承诺的投资目标进行评价。基金进行投资组合会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对投资目标做出不同的承诺。像银华优质增长股票基金属于积极成长型,该基金以积极成长型未投资理念,适合较为激进型的投资者。而例如景顺长城精选蓝筹股票基金则定位稳健成长型,谋求基金资产长期稳定增值,也就比较适合较为稳健的投资者。
按照这两只基金的承诺,银华优质增长股票基金应该比景顺长城精选蓝筹股票基金更具有风险性,但是通过计算99%、95%、90%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前者的VaR值比后者的小。(银华:-5.18467%、-3.23163%、-2.17957%;景顺:-5.33884%、-3.46104%、-2.63664%)
篇9
关键词:财务筹资风险;成因;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企业财务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财务筹资风险。
一、财务筹资风险的形成
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二)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财务筹资风险,但又影响财务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财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财务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财务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财务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财务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财务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二)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三)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财务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财务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财务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财务筹资风险的影响,掌握财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收益,同时又将财务筹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根虎.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与控制[J].辽宁经济,2008,7.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3]袁琳,文华.筹资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篇10
关键词 套期保值比率;期望效用;风险厌恶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Risk Aversion and Optimal Hedge Ratio
LI Jiangfeng1,FU Jianru2,ZHANG Shunming3
(1.School of Sciences,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5,China;2.School of Accountancy, Jiujiang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5,China;3.School of Finan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an investor'riskaverse degrees on his optimal hedge ratio was examined within the general Expected Utility framework. Firstly, we provided a set of conditions on the utility function, which can enable the investor to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hedging strategy. Secondly, several relationships among Rubinstein's global riskaversion measuring, ArrowPratt absolute riskaversion coefficient and Ross's strong riskaversion measuring were discussed, and we derived a set of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 of riskavers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Rubinstein's riskaversion index. Finally,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investor's riskaversion degrees on his optimal hedge ratio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the returns of the future and the spot obeying normal distribution.
Keywords optimal hedge ratio;expected utility;riskaverse
1 引 言
在现实的投资决策中,很多投资者或金融机构选择期货合约来对冲其面临的风险. 这充分体现出他们对于风险的规避态度.因此,研究风险规避投资者如何选择最优套期保值策略也是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现有的套期保值理论框架下,学者们专注于在不同的假设前提和目标函数下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的探讨[1].自Markowitz提出了著名的资产组合理论之后,金融学领域才广泛的使用方差作为风险度量指标.因而套期保值理论研究的早期模型也使用套期组合的方差作为目标函数,风险厌恶的投资者通过最小化方差来确定最优的套期保值策略.最小方差模型的一个缺陷是仅仅考虑到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而忽视了投资者在决策时常常是在“利弊”之间进行权衡的事实,因此有学者提出基于“均值-方差”理论的套期保值模型.然而,均方理论在提出之初就受到一些学者质疑.一方面,使用方差来衡量风险将收益向上波动和向下波动给予同等的对待,这与现实中人们对于风险的直觉不一致;另一方面,均方模型认为投资者仅仅关心组合收益的前两阶矩,而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组合的高阶矩对于投资者的金融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有学者提出新的风险度量指标,诸如:下偏矩、绝对偏、VaR、CVaR、一致风险度量(Coherent Risk Measurement)等等.
伴随着这些风险度量工具的发展,一些新的套期保值模型被提出,这些模型大多数在“回报-风险”的框架下来研究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以及相关参数的估计.使用“回报-风险”框架的最大优点在于套期组合的期望和风险比较容易计算,从而可以得到最优化问题的显式解.然而,“回报-风险”框架作为风险情形下的决策模型缺少相应的公理化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在风险情形的决策理论里,期望效用理论始终是最为重要的规范决策模型,尽管在近几十年里,该理论也不断受到挑战和质疑,但却始终无法动摇其作为最主要决策模型的理论地位,并且近年来也有新的证据来支持该理论的合理性.而在套期保值问题的相关研究中,由于技术处理上的困难,很少有文献使用一般期望效用框架来进行研究.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本文试图在一般期望效用框架下,来讨论最优套期保值比的特征,以及投资者内生的风险规避态度对于其套期保值策略的影响.
套期比率的研究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文献.这些相关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考虑选择替代的优化目标来推导相应的最优套期比率,另一类关心模型中相关参数的估计即模型的实证研究.由于篇幅的限制,仅仅回顾和本文相关的第一类文献. Johnson(1960)[2]以收益方差最小化为目标,最早提出了商品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概念,并给出了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公式.Hsin等(1994)[3]在均方框架来研究最优套期比率,并得出在适当的条件下,该框架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同最小方差套期比率是一致的Howard和Antonio(1988)[4]以Sharpe比率为优化目标,考虑最大化Sharpe比率的最优套期比率研究.Cheung等(1990) [5]在“回报-风险”框架下,以Gini系数作为风险的度量,比较了均值-方差和均值-Gini系数最优套期比率效应.De.Jong等(1997) [6]使用广义半方差作为优化目标,比较了基于广义半方差、方差和Sharpe比率的最优套期保值比.Chen等(2001) [7]将De.Jong的研究扩展到“回报-风险”框架下.Cecchetti等(1988) [8]在期望效用框架下,使用特殊的对数效用函数,在联合分布为二元正态的假定下来研究最优套期比率的确定.Lence(1995) [9]使用期望效用最大化框架,研究同时考虑现货生产、无风险和风险资产同时存在情形下的最优套期比率的确定.对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早期成果,推荐参考Chen等(2003) [10]的综述文章.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迟国泰等(2009) [11]使用近年来风险管理领域较为流行的CVaR作为套期组合的风险度量,通过最小化CVaR来求解最优套期比率.柴尚蕾(2012)[1]在均值- CVaR框架下,建立了股指期货的动态套期保值模型.
4 结 论
本文在一般期望效用框架下,使用抽象的效用函数,考虑现货和期货收益服从二元正态分布时,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对于其最优套期保值策略的影响.通常当投资者面对至少两个风险资产时,仅仅使用ArrowPratt风险厌恶系数无法对于两个风险厌恶程度不同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进行比较.在本文中,通过对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给予一定限制,找到一组充分条件,使得在该组条件下,使用ArrowPratt风险厌恶系数仍然可以在不同风险厌恶程度的投资者之间,获得明确的比较静态结果.发现当期货的平均收益率为正时,当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满足我们提出的条件时,在ArrowPratt意义下更加风险厌恶的投资者通常选择更大的套期保值比率,而当平均收益率为负时,则恰恰相反.
参考文献
[1] 柴尚蕾,郭崇慧. 基于MeanCVaR 约束的股指期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研究 [J]. 管理工程学报, 2012,26(2): 141-148.
[2] L L JOHNSON.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0, 27(3):139-151.
[3] C W HSIN, J KUO, C F LEE. A new measure to compare th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 versus options[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4,14(6): 685-707.
[4] C T HOWARD, L J D’ANTOIO. A riskreturn measure of hedging effectivenes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84,19(1):101-112.
[5] C S CHEUNG, C C Y KWAN, P C Y YIP. Th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options and futures: a meanGini approach[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0,10(1): 61-74.
[6] A DE JONG, F DE ROON, C VELD.Outofsampl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currency futures for alternative models and hedging strategies[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7,17(7):817-837.
[7] S S CHEN, C F LEE, K SHRESTHA.On a meangeneralized semivariance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he hedgeratio[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1,21(6): 581-598.
[8] S G CECCHETTI, R E CUMBY, S FIGLEWSKI. Estimation of the optimal futures hedge[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8,70(4): 623-630.
[9] S H LENCE. The economic value of minimum cariance hedg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5,77(2):353-364.
[10]S S CHEN, C F LEE, K SHRESTHA. Futures hedges ratio: a review[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3,43(3):433-465.
[11]迟国泰,赵广军,杨中原. 基于CVaR的期货最优套期比率模型及应用[J]. 系统管理学报, 2009, 18(1):27-33.
[12]M E RUBINSTEIN. A comparative statics analysis of risk premiums[J]. J.Business, 1973,46(4):60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