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是以老年人为教育发展实践主体,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最终评价尺度的为老教育发展活动。在教育发展中增强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发展权利,最终推动老年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和谐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目的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更应体现全员平等的原则。社会应为所有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教育发展资源并保证其进入老年教育发展领域。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事业产生于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是国际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以示范性老年大学为主,各类社区老年学校和老年电视大学为辅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格局。
1.老年大学是中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起点和代表模式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老年事业的重视,老年大学已经由专门面向退休老干部向社会所有老年人开放,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建立了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由政府直接进行政策支持、引导和人、财、物的投入,是中国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主体。尤其是近十年迅速发展的老年电视大学,这种远程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模式而逐渐被广大老年人所接受。它以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传播手段为教育发展载体,是在发展广播、电视、函授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集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教育资源于一身进行教育的方式,是一所通过电视向广大老年学员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老年电大有覆盖面率高、收视方便、师资水平优良、成本低廉等优点。远程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员可以通过印刷、影像、光盘等方式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学习,这种集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灵活的、开放的、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学习形式,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老年电视教育发展是一种开放式的普及式的教育发展模式,受教育发展的对象可以扩展到全社会的老年人,是“有教无类”的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结合学校教育,为老年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正如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说:“为了确保人们能得到日益增长的知识以及各类训练,教育工作将不仅仅局限于现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的确,教育不能局限在传统教育的范围内,而要通过大规模地求助于传播知识和提供训练的各种广泛的现代媒介,才可能实行。”
2.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老年人逐渐被纳入社区文化教育发展发展的框架之内。社区教育以行政划分的居民生活区为实施教育的范围,充分利用地区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老年人退休后,其主要生活环境除家庭外,就是自己所在的社区。同其他成年群体相比较,老年人在社区活动的时间更长,社区成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人际交往场所。
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的场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管理等获得了政府公共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并且专门设置了负责开展群众教育发展活动的人员,由他们来具体负责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的开展。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老年人既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力量,又是社区服务群体中工作量最大的对象。社区不仅要多渠道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基本要求,还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并组织、推进老年文化教育发展,使老年人参与社会、融入时代,共建社区文明。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活动可使老年人人学近、时间少、成本低地享受到教育发展的乐趣,老年人可以自由地从事喜爱的活动,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沟通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寂寞感,还可以让老年人产生一种归属感。通过学习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变迁,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规范、新形势,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减少代际冲突,促进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的沟通,也有利于老人调剂好社会关系。因此,开展社区教育可以融合社区的各种资源,提高老年教育的质量。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丰富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家庭教育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代际教育
近年来传统的父及子的代际传承模式受到了挑战,亲代开始失去了天赋教化的地位,逐步演变成子代施教于亲代、影响亲代的“文化反哺”现象成为亲子关系的新模式。因此,现代老年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晚辈对老年的“反哺”教育,包括子女对父母的教育和孙子女对老年人的教育。此外,家庭教育还有家教形式,即请教师到家中对老年人进行辅导。现代社会知识和信息增长速度之快,令青年人都难以完全紧跟其后,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家庭的相互教育可以各取其长,不仅年轻人可以学习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成熟稳重的处世方式,而且老年人也可以向年轻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充实自己,开阔眼界,开明思想,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4.其他
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开展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目前,在博物馆、电教馆、乡镇成人教育发展中心等社会文化教育发展机构,相应地举办了老年专题培训班、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成立非正式学习小组、义务宣传队送教上门等特殊的形式。同时突出了大众媒介工具的优势,诸如“夕阳红”等电视节目,使我国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真正适应了“白潮”发展趋势的要求。
篇2
>> 对上地社区老年人参与秧歌健身的调查研究 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探讨促进城市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 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网球产业发展对老年人参与网球运动的影响 老年人参与休闲游泳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 对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 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浅谈老年人参与合唱活动的作用 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老年人采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社区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诊断和干预方法的影响 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海市某社区65岁以上老人参与健康体检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电子政务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与反思 吉安市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8] Anderson, T. B. (1999). Aging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Education Gerontology, 25(6), 571-579.
[19] Arling, G. (1976). The Elderly Window and Her Family, Neighbors, and Friends. J Marriage Fam, 38(4), 575-681.
[20] Boud, D.,Keogh, R.,& Walker, D. (1985). Promoting Reflection in Leaning: A Model. in D Boud,R Keagh,D Walker (Eds). Reflection (pp.18-40). London: Kogan Page.
[21] Browning, C. (1992).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Ageing. Sydney: Prentice Hall.
[22] Katz,R. (1990).Interdisciplinary Gerontology Education: Impact on Multidimensional Attitudes toward Aging [J].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Education, (10), 91-101.
[23] Khoon, K. T., Sally W-C. C., Wenru, W. & Katri, V. J. (2016). A Salutogenic Program to Enhance Sense of Coher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Older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A Feasibi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Process Evaluation.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99), 108-116.
[24] Rook, K. S. (1987). Reciprocity of Social Exchange and Social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Wo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52(52), 145-154.
[25] Seong, H. Y., & Chul, S. K. (2005). Factors Affecting the Frequency of Senior Center Participation in Kore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 Development, 15(1), 63.
[26] Stan, G. (1980). Education for Retir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5(2), 191-199.
[27] Syamsul, A. S. I., & Akehsan , D. (2015). Engagement in Occupational Activities and Purpose in Life amongst Older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and Institution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2), 263-272.
[28] Victor, M. (1992). Meeting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Inten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38(4), 403-416.
[29] Weaver, J. W. (1999). Special Issue: Aging Education: Prepar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5(6), 475-477.
收稿日期:2016-02-16
篇3
关键词:老年大学;模式;对策
1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标志着该国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以60岁为标准,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为1.14亿,2000年为1.29亿,2010年为1.52亿,2020年为2.01亿,2030年为3.42亿,2040年为4.09亿,2050年为4.38亿。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庞大。我国老龄化速度极快。比较世界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从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时间,中国为25年,英国为45年,美国为66年,瑞典为85年,意大利为100年,法国为140年。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中国的加速度最高。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探索,老年大学就是其产物之一。实践证明它将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积极、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学的发展模式
老年大学最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
(1)英国模式。
英国在19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较为完善。根据提供教育资源的渠道,英国的老年教育可以划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系统以及志愿团体组织系统。在前两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共同参与教育,而后者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形式为主。
(2)美国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美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的问题。总体说来,美国老年大学的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其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其二是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非营利机构。老年大学的教育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户外运动(登山、旅游、参观等),时间可长可短。目的是寓教于乐,让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形态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等公共机构实施的形态、民间团体等实施的形态、利用通讯媒体进行函授教育的形态。前两者可称为设施利用型,后者称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高龄者学级、高龄者教室;发挥高龄人才作用事业;老年人大学、大学院及长寿学院。
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老年大学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统和国有企业,其政治意义强于教育意义。
3我国老年大学的现状
1973年,法国的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亦称“第三年龄大学”。此后,各类老年教育学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资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与社区型模式。我国的老年大学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也得到一定发展,1983年6月4日,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广东省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老年大学-广东领海老年大学;1995年与2000年,上海市老龄委、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先后联合创办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现代传媒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被运用到老年大学中。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过老年教育。上海市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国前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水平,再加上它还是一项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4我国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中,由于国家对老年大学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的老年大学教育不断地走上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教育内容不丰富等等。但中国在发展老年大学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几个根本问题:
(1)经济支持不足。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不足,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会的发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阻碍了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国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2)社会重视不够。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这种地位导致其管理混乱。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门多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分散化资金匾乏,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队伍涣散,缺乏专门的老年大学管理与教学人才,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老年科学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3)老年人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老年教育认识还不统一,有的重视,有的不重视。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而使真正能够参与到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学实际上所针对的主要还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离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对象。
5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对策
老年期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体将在此阶段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资源和市场。这势必造成我国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普及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师资匮乏、经费不足、产权虚置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桎梏。随着该群体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好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当前及将来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现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老年大学的发展。
(1)更新观念,加大宣传,使社会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会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绝望两端之间。因此与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应侧重于人生最后阶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
(2)改善老年大学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老年大学对老年个体和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专门管理,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涉老部门参与操作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还可成立专门研究老年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机构。
(3)运用各种办学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传统大学面向老年人开放,老年学员可以以非注册学生身份旁听课程以及公开讲座;开放大学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参与学习。地方教育当局可以通过直接开办课程等形式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自主自治办学突出表现为第三年龄大学,全部是由老年人自发成立、自行组织、自助分享。(4)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
老年大学绝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场所,也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娱乐型课程已略显老套,因此开设计算机、英语、法律、金融、现代科技等课程刻不容缓。强化师资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开设老年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为老年大学输送教学人才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和扩大受教育群体。
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极其灵活多样。①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种形式并行发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关注。老年大学应注重小组学习和分享型学习,所有的学员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广泛重视和发展远程教育。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扩展到乡镇一级,在没有老年大学的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老年人同样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上老年大学也不再是体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见,发展网络教育无疑是关注弱势群体中的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步入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6结束语
世界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脚步更快。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数目大,老年大学教育的缺口也相应较大。发展我国老年大学是解决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径,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其发展对策主要是针对当前问题,提出适宜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万本根,许改玲.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银色产业崛起的机遇”[J].经济体制改革,2001(3):86-90.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日本的经验和启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杨佳,陈瑶.老年大学发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篇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所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为期6个月的全面健康教育计划,然后评估患者对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变化。结果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极高,可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和包括心、脑、肾、眼等多器官并发症[1],有文献报道,我国糖尿病发病率9.7%,并且在逐年上升趋势[2]。多个研究[3-5]显示国内医院血糖控制达标率11.5%~29.09%。老年糖尿病患者会产生认知以及执行功能障碍,易有遗忘、兴趣减弱等[6]。目前主要依靠长期使用胰岛素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病人多为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7-8]。所以如何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社区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该问题,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2±3.6)岁。入选条件:(1)以往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2)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3)排除具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对象。
1.2方法健康教育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保持环境良好以及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病人间的交流,安排病人生活;及时发现并消除病人消极的思想;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方案,排除患者的忧虑、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2)饮食教育: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极其重要的步骤,合理的饮食可以有助于患者维持体重和代谢平衡。控制总热量摄入、营养均衡、少食多餐,清谈、少盐少糖、低脂低盐;(3)运动锻炼教育: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肌肉利用糖的能力,有效降低血糖从而减少胰岛素需求[9]。运动治疗可长期维持进行;(4)药物治疗教育:对非住院患者以及住院患者,医师对其用药进行具体的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用药,未经过医生许可,患者不能自己擅自改变使用药物种类或者擅自停药[10]。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糖,保证控制餐前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5)血糖监测规范: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此方面,应该耐心告知患者掌握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对血糖的监测,可较快地获得患者的血糖信息,对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11-12]。
1.3评价方法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知识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运动情况、饮食习惯、自我检测血糖能力、用药知识5个方面,通过患者得分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血糖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宣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13]。给予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同时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病率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14]。社区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拥有一颗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以专业积极的工作方式指导患者的用药、生活以及作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延长寿命。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掌握知识的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用药知识、自我检测能力五个方面的知识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病情特点、治疗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具有更深刻的了解,患者只有对病情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血糖控制方面有了更理想的效果,经过健康教育,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作用,值得在社区推广。让老年糖尿病患者远离糖尿病带给他们的危害,更好地享受晚年,让辖区内居民更多了解糖尿病,将是我们社区医务人员肩负起的重要使命。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参考文献
[3]纪立农,陆菊明,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7):397-401.
[4]何叶,绳宇.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36-138.
[5]方蕾.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6-278.
[6]闫雅凤,侯惠如,杨丽,等.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42-44.
[8]钟珊,季晓辉.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0(1):57-59.
[9]王爱红,许樟荣,纪立农.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及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24-227.
[10]袁晓丹,楼青青,张丹毓,等.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84-86.
[11]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7(23):2169-2171.
[12]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13]朱秀芳.早期强化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5(4):79.
篇5
中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养老护理助手,作为具备资质的养老护理助手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完成至少6周的专业培训并且通过相应的考核,获得老年护理三级证书[2]。养老护理助手从事的主要是各种基础的生活护理工作,其工作场所往往局限于养老院和社区,例如养老院内工作的护理助手,需要协助老人如厕,洗澡,洗脸,刷牙,更换衣物,穿戴假牙,进食以及对老人的观察与监督,尤其是对老年性痴呆的老人,保障其安全成为护理助手的一大职责。
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是培养登记护士,其毕业生必须在卫生高职院校内完成不少于1年的全职高等职业教育或者1.5年的兼职学习,其中还包括不少于1500个小时的护理实习,作为老年护理方向的实习,多数会在具有政府授权资质的养老机构进行,并且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毕业后通过考核获得老年护理四级证书,可在养老机构如医院的老年病房以及老年护理院执业[3],主要从事老年病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如口服给药,疼痛评估及护理,排泄评估及护理等,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
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主要是培养注册护士,澳大利亚的护士注册制度规定,在澳大利亚只有在大学内完成3年的全职学习或6年的半脱产学习,并且获得护理学士学位,才能依法注册为注册护士。根据澳大利亚卫生与福利局2011年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初,全澳大利亚共有具备本科学历的注册护士260121人,其中15%就职于老年护理相关机构[4]。供职于养老机构的注册护士主要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护理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另外,根据澳大利亚护士局的规定,在养老机构工作满24个月即可以申请硕士课程,完成该课程后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大部分毕业生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除了完善分级化的老年护理学校教育以外,还建立起了完善的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在澳大利亚,老年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由其供职单位完成并接受澳大利亚护士局的监督管理。以笔者工作的养老院为例,其老年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主要由入职培训、在职培训、院外岗位培训3部分组成。
1入职培训新入职的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完成为期2周的入职培训,其中主要包括第1周的理论培训和第2周的实践培训。理论培训主要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感染预防及控制,晨晚间护理,搬运安全,火警救援,大小便护理,急救护理以及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护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培训。新入职人员必须完成所有理论内容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才能正式进入下一阶段护理实践内容的培训。第2周的护理实践培训主要是以带薪工作的形式完成的,1周5d,每天8h,由专门的带教老师根据入职培训表全程指导新入职人员一一完成包括老人的搬运、饮食的给予、污物的处置等多项护理操作培训,完成后带教老师签字,将入职培训表格上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入职培训完成。
2在职培训所有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养老院会根据各个层次护理人员的不同继续教育需求开展培训。例如,针对护理员,养老院安排本院注册护士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内容涉及排泄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痴呆护理、疼痛护理等多个方面。而对于登记护士以及注册护士,养老院每月邀请院外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每个月的培训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如“多文化老年人护理”,“临终老年人关怀”,“老年痴呆病人的特殊化护理”等。另外,养老院规定,每位在职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知识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搬运安全和火警救援,旨在保障在职人员在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
3院外岗位培训养老院每年都会选派在职人员参加院外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讲座和培训等。同时,各个养老院之间每年都会有“员工交换计划”,安排本院工作人员到其他养老院工作学习,旨在加强不同养老机构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启示
虽然澳大利亚与中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不容否认,两国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及老年护理人员教育体系的全面认识,得到以下启示。
篇6
关键词:老年大学;终身教育;互联网;人口老龄化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辽宁人口老龄化与产业接续研究”(L13BJY031)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互联网时代下的老年大学发展现状及完善路径
收录日期:2016年7月6日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益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助老会在其的《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报告》中指出,全球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约9.01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2.3%。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加重,如何减弱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大众广为关注的话题。老年大学作为提供老年教育场所的机构,无疑肩负着“终生教育”的重大社会使命。世界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于法国。1973年,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在法国图卢兹大学创办了第三年龄大学。英国、波兰、捷克共和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较早的引入了第三年龄大学。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即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成立于1983年。多年来,随着国家对老年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老年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一定成就,我国现共有近6万所老年大学等教育机构,700万名在校老年学习者,还有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学、互联网教学等多种手段参与老年学习。但是,老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老年教育在社会认知、资源供求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老年大学仍有待继续发展完善。
一、我国老年大学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人更注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迫切希望参与到各式各样的社会事务中去,然而维系物质与精神都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急需要营造积极活跃的社会氛围,老年教育普及工作仍有待完善。此外,教育资源的短缺和课程设置的偏差等都阻碍了老年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老年大学的社会认同感及普及程度低。传统观念认为,人一旦步入老年,便与社会贡献脱节,不再为社会提出,失去了发展潜力,这种观念致使社会对于老年教育的认知度不高,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了解老年大学的真正办学性质,并且对其教育形式知之甚少,甚至部分老年人不知道老年大学的存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投入财政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及土地税收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以支持老年大学的发展完善,但是面向老年群体的教育宣传工作并不到位,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普及程度仍然不够。2015年,英国第三年龄大学至少拥有950个学习小组,36,000种课程以及35万名学员。我国有2亿多老年人,但是在校学习的老年人数还不足800万,人均学位率和人均入学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供求严重失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老年人整体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老年人不仅注重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而且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希望能为社会进步继续贡献自身力量。老年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普及,目前越来越多的退休老年人想进入老年大学继续学习,却没有足够的学习机会。近年来,我国各地的老年大学学位争抢达到白热化程度,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老年大学教学资源紧张,提供的名额有限;二是由于部分已经完成全部课程的老年学员不愿毕业,而是选择继续上学,学习名额并不能空出来。
(三)老年大学师资不足制约老年教育发展。我国老年大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大龄化、来源渠道窄及优秀教师数量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中老年教师组成,尽管其教学经验技术成熟,但是在体力、教学创新及科技适应能力等方面远不及青年教师,而老年大学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就必须引进年轻的师资力量。依托普通高校举办或是企业举办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一般由高校在职教师组成,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有正职工作,兼职的性质决定了其师资人员的不稳定。另外,由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质,教学多带有志愿性质,教师收入较低,仅靠为老服务的爱心难以确保教学队伍的稳定,课程开办直接受到教师是否到位的影响。专门的管理和教育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到了老年大学的招生和教学质量,师资问题不解决,老年大学就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
(四)老年大学课程设置难以体现终生教育理念。早期,我国老年大学开办的初衷是丰富退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故在课程设置上多偏向于娱乐型,福利功能大于教育功能。但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变化要求社会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以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课程设置仅局限在健身休闲类的娱乐性活动,而缺乏外语、金融、现代科技和老年创业教育等相关课程,则不能提高老年人的知识眼界以及自我认识水平,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我发展。老年大学作为面向老年人提供教育的一个机构,其功能绝不在于只是创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更重要的是促进老年人的自我发展,提高再就业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有所用”、“老有所为”等教育理念。
(五)老年大学缺乏个性化针对型教学活动。在老年大学发展初期,学员大多属于退休企业职工、教师或是国家干部,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但是随着老年大学的发展,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老年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受不同性别、职业、学历、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班级个体差异明显,学习速度和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老年人的需求并不相同,只有个性化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老年大学授课多采用一对多和面对面的传统式教学模式,欠缺对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满足其个性化的发展。
二、老年大学与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
自从步入数字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工作生活的关系愈加密不可分。网络的影响力无所不在,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浸染,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成为教育领域发展迅猛且最具发展前景的部分。随着终生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老年人的教育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互联网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互联网与老年教育的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老年大学作为提供老年教育的平台,只有将教学手段同互联网结合,跟随时代步伐,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无论对于老年教育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都能实现互惠共赢。
(一)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意愿增强。老年人并不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排斥使用新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以身心健全的老年人为对象进行调查,探究创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老年大学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老年学习者还是教师都对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教学并不排斥,这足以证明当代老年人勇于接受新事物,加强同社会的联系,维护自己作为社会正式成员的地位。另外,网络技术也在生活中带给老年人诸多便利,老年人只需掌握一般的上网手段,就能充分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例如与家人沟通,足不出户便能购物,等等。
(二)互联网教学可以有效缓解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老年教育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涉及面广,需求量自然也庞大,要想解决多地老年大学出现的资源困境就必须借助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可以快速地将教育信息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而且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居住在郊外乡镇距离老年大学路程远,或是当地未开办老年大学的老年人来说,无疑解决了上学困难的问题。并且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于外部风险防范能力下降,前往上学的路途中很有可能遭遇危险,不出家门便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避免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老年教育承办机构也可以减弱这方面的顾虑,更加积极地开展各项老年教育项目。
(三)互联网远程教育能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使教学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老年大学教师通过微课、慕课等互联网教学方式向成百上千、五湖四海的老年人传授新知识,远比传统面对面教学更节省人力。不仅老年人可以接触到更加灵活丰富的课程,志愿教师在普通高校的正职工作也不会耽误,因此教师无法开课的情况基本能得到解决。利用互联网传媒,提高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知名度,省时、省力的教学方式能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老年线上教育。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远程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老年大学教学资源不足和“入学难”等矛盾。
(四)互联网的使用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趋发展的网络信息科技能使老年人的大脑受益,维持大脑机能,延缓大脑衰老。美国学者Small、Siddarth和Moody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互联网的使用有益于维持大脑健康。老年人使用搜索引擎筛选网络上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人脑中负责决策和复杂推理的部分持续活跃,因而锻炼了大脑。此外,通信技术能极大地激发老年人对于参与社会的热情。相关学者就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是58岁至92岁的身有疾病无法外出的老年人,18位研究对象在老年大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参加了以电话会议模式进行的教育活动,8周后,经专业机构评估,老人的健康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五)互联网教学可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在我国传统老年教育的实践中,缺乏针对不同文化基础老年人的个性化课程,而互联网课程则让老年人拥有多样化选择,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作为一种可靠有效的学习手段,并不受个人健康或是距离远近的影响。无论是校内、校外或是线上、线下,老年人完全可以依照自身学习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上课的时间和学习力度,反复多次学习尚未听懂的内容,而且网络教学收费较低,即便生活拮据的老年人也能获得高品质的教学资源,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弹性教学使老年学习者乐于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对策
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国老龄委第十五次全体会议,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及老年服务业。只有充分发挥老龄群体的积极性,维持老龄人口与社会的稳定联系,才能使整个老龄产业健康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说,应该更加注重老年大学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大力宣传终生教育理念,鼓励多方参与建设老年大学。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有责任有使命同老年人分享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以终生教育为指导思想,利用网络、报纸等各种新旧媒体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提高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兴趣,使社会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营造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社会氛围。只有营造一种宽松的鼓励再教育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发挥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作用。将老年教育的发展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列入财政预算,设立老年教育专项经费,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到老年大学的建设中来,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老年大学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老年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互联网安全及素养教育。应大力扶持老年网络教育体系的建设,以达到覆盖城乡、方便快捷、实用有效的目标。基于老龄群体心理以及生理特点,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化繁为简的操作;二是合理的背景配色和字体大小;三是井然有序的文字图片排版。与此同时,互联网将老年人自身的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老年人防范心理较弱,易受到隐私侵害以及网络诈骗。老年大学必须培养老年人对网络陷阱的警惕意识,开设相关安全教育课程,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的法律建设,合理提高违法惩治力度。此外,网络素养教育与老年人教育息息相关,只有合理健康使用网络,避免过度上网造成的健康隐患,才能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兼顾安全与效率的老年教育平台。
(三)多渠道建立教师人才储备库,打造基于网络的师资共享平台。畅通社会渠道、优秀学员渠道以及自荐渠道,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整合高校、文化艺术体育团体等各方面教育人才,稳定师资来源。外聘教师既要考虑教师的年龄梯队、教学职称,同时也要重视精品课程教师的选聘,同时制定激励机制,提高老年大学教师在薪酬以及职称上的待遇。从思想素质、人格魅力、老年教育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建立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适应网络音频教学的现代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课堂教学要求的能力,也应具备以电教技能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相关软件制作教学需要的各种电子课件以及网络传播知识的能力。打造师资共享对接的网络平台,让有师资需求的学校、老年学员在平台上找到与自己距离最近、最优质的师资,供需双方自由选择,学校可聘请优秀师资到学校上课,学员可购买优秀师资的教学内容和线下教育服务,从而实现师资的合理流动,缓解老年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现状。
(四)运用国际经验和网络技术,创新老年教育课程及办学方法。国际上老年大学典型的课程包括艺术、古典学、谈话、电脑、工艺品、辩论、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在借鉴各国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当对老年教育课程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保养健身、休闲娱乐类型的课程,还应开展职能开发、消费保护、理财规划等多元化的课程,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鼓励学员自制视频,同其他学员共享,开展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基于课程的不同性质,合理安排教育方式,寻找最佳结合点,坚持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发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大学,借鉴英国老年大学的自治自主型模式,老年人自行发起、自行管理、具有高度自治和一定独立形态的“自助式”志愿者组织,即将学习兴趣或专业知识相同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学员根据自身专长、知识和技能进行自助学习。
老年大学除了丰富老年人生活以外,更高的目标是增强老年人环境适应能力,利用所学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依托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信息量,将现代科技和世界经济等信息加入到课程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加强老年人同现代社会的联系,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削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体现终生教育理念,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崇高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Global AgeWatch Index 2015 Insight report[EB/OL].http:///global-agewatch-index-2015
-insight-report.pdf,2015.9.9.
[2]曹曦.老年教育惠及千万银发[N].中国教育报,2015.9.23.3.
[3]Rosemary Bennett.College that truly stretches the grey matter[EB/OL].http://thetimes.co.uk/tto/education/article4403597.ece,2015.4.7.
篇7
保健娱乐只是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此,必须要大力宣传社区老年教育的基本功能和属性,纠正对其错误的认识。三是转变社区老年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教育的观念。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有益结合,具有非正规的特性。当前推进老年教育社区化,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弥补学校老年教育在办学规模、受众范围局限以及教育资源有限的不足。因此,必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目标和方向,大力推动社区老年教育。
二、优化办学外部环境,提高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党委和行政对办学的主导作用,也就是企业党政领导、党政职能部门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以及社会各方面对老年大学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我认为,从老年大学发展的现状来说,办学外部环境对于推进社区老年教育至关重要。行政主导的作用是基础条件,没有党委和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很难办好老年大学。因为企业的老年教育不同于地方,弹性较大,没有强硬的约束。如果领导重视且经济效益好,老年大学就能办好。但是办学实践告诉我们,老年教育不仅需要办、而且特别需要办好。因为老干部的主体已经由过去的离休干部为主转为以退休人员为主,企业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改制破产的不断实施,退休年龄越来越年轻,离退休老同志已经成为社区的主力军。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他们进行二次就业几乎没有可能,在家又无事可做,老年人再学习就显得特别需要。老年人可以通过老年大学、社区活动等,增长知识和技艺、促进身心健康、充实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机制,形成社区老年教育联动发展的局面
针对当前社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各级党委、行政部门要根据社区老年教育的特点,理顺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划分职能界限,充分调动各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一是建立或明确统一协调的社区老年教育组织机构或体系。可以明确党委行政的主要或分管领导作为牵头负责人,理顺和整合各部门职能,建立社区老年教育领导和协调小组,实现区域内推进老年教育社区化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推动社区各项老年教育活动和服务的开展。二是形成社区老年教育的统一发展规划。目前社区在开展老年教育方面之所以无序以及难以形成联动发展的局面,主要在于当前老年教育社区化的推进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要求。因此,各区域应该在社区老年教育领导或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展开调查研究,摸清各自辖区内社区老年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行动规划,作为指导老年教育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的蓝图。三是建立社区老年教育统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各相关单位的考核,推动各项老年教育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年度任务的完成。四是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社区老年教育效率。各社区要着眼自身实际,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章立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形成稳定的师资保障。
四、整合资源,大力营造共建共享的教学环境
篇8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3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影响预后,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据WHO1997年报告,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病人,预测2025年将上升至3亿[2]。而近来年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正在呈上升趋势,是继心脑血管、肿瘤后的又一主要慢性病[3],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据报道,在美国,大约有2000万糖尿病的患者,其中包括500万尚未诊断的病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50%年龄大于60岁。WHO估计到2010年和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将从目前的1.51亿分别增加到2.21亿和3亿。这种增加将出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亚洲[4]。在糖尿病人群中,有1/5以上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5]。
由于社会的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已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除急性期需要住院治疗外,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自我管理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维、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6]。对老年糖尿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施积极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有效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项目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糖尿病足护理等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总体自我效能水平不高,各类自我效能水平不一,具有高等自我效能的仅占少数,大多数患者呈中等的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水平普遍低下 。在2008年金涛等调查中从总自我效能水平分析,大多数患者处于中等以下水平[7]。综上所述,结合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自我效能水平不高,其中单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遵医嘱服药平均自我效能水平最高,而规律锻炼的平均自我效能水平最低。
1 饮食控制
1.1 现状 根据范青[8]等的研究结果随机抽取病程5-10年糖尿病患者中饮食观念正确的82例,饮食观念不正确的79例。其中不正确的饮食观念有:认为过度节食方法可以治疗糖尿病的占37.80%,觉得多吃含糖少的粗粮无妨的占46.64%,同意水果甜不能吃的占55.83%,喜欢喝稀饭的患者占41.70%。纵观我国糖尿病教育现状,曾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仅占60.3%,其中又有60%的患者不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也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碳水化合物供热比偏低(3O%)[9]。
1.2 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文化程度、经济能力,以及对饮食治疗的认识和所具有的相关知识。(2)心理因素:消极、焦虑心理。有的对治疗失去了信心,最后干脆放纵自己的饮食,随心所欲地进食;有的抱无所谓的态度,不认真治疗。(3)生理因素:老年人消化系统衰退明显,牙齿脱落,味觉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差。偏爱软烂、肥腻、厚味的食物。(4)医学知识缺乏。(5)个人负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病情反复,医药开支大,对家庭经济状况造成一定压力。
1.3 护理措施 饮食治疗实施的好坏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约有39% 的病人单纯饮食治疗即可控制病情[10]。合理的、健康的饮食对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合理饮食可维持理想的体重和身体的代谢平衡,能防止或减少急慢性并发症。制定合理科学的膳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宜讲求饮食结构个体化、多元化,坚持长期控制饮食。所进食物既能合理控制总热量及食物的含糖量,限制脂肪摄入,保证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又能顾及饮食习惯,使老年人更易配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鼓励患者记饮食日记,合理分配餐次,定时定量用餐,避免出现血糖值较大波动[11]。
2 规律运动
2.1 现状 老年人除糖尿病的自我效能水平最低。
2.2 影响因素 老年人除糖尿病之外,还受其他疾病及潜在障碍的影响,另外由于年龄增长,记忆力、理解力低下,听力、视力、味觉减退,身体灵巧性及运动功能差。有些老年人不愿行规律锻炼的习惯[12]。还有些病人对其重要性不了解,或是不知道开始运动的时机、持续时间和程度[13]。
2.3 护理措施 常规运动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健康状况。除非患者有严重的合并症,需强调休息外,一般可适当运动。运动要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首先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发现是否有禁忌症,以此决定运动方法。其次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要因人而异,运动强度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严格掌握运动指征。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推荐至少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天,不要连续2天不进行体育运动。对已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提倡非承重运动,提倡进行行走、太极拳等较轻运动。在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进行运动应注意防止血糖进一步升高或出现低血糖情况。对高血糖患者,如患者感觉良好且尿和(或)血中没有酮体,可进行运动。对已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运动方式应有所改变。并发现网膜病变者,剧烈的有氧运动或阻力运动可能有害,提倡进行行走、太极拳等较轻运动。并严重周围神经病变者,由于痛觉降低,容易损伤皮肤关节。因此,提倡非承重运动。有自主神经病变者,可增加运动相关损害的危险,不应作超常规运动强度的运动。
3 遵医嘱用药
3.1 现状 老年糖尿病遵医服药自信心较强。但也存在认为血糖稳定要停药、待血糖增高再服药的误区。
3.2 影响因素 服药对于降低血糖、减轻症状的效果快速并显而易见,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最直接的成功体验,使患者对执行遵医服药充满信心,呈现较高自我效能。
3.3 护理措施 服降糖药:(1)磺脲类: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者。应在餐前30min左右。(2)双胍类:该类药物为肥胖或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药。(3)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指导患者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良反应。(4)胰岛素增效剂:适用于其它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应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并监测病情,按治疗反应情况和治疗需要作适当调整[14]。
4 血糖监测
4.1 现状 糖尿病诊断的确立以血糖为标准,只要操作正确,可准确反映血糖水平。一般采用适合家用的血糖仪。
4.2 影响因素 存在餐后2h即吃完饭后开始计时2h;酒精未干便进行采血;血量过少时用力挤压以进行采血的误区。
4.3 护理措施 教会患者识别正常值。如出现饥饿、心悸、汗出、头昏等现象,应考虑到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如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加重,应考虑血糖进一步升高的可能。
5 糖尿病足
5.1 现状 有资料显示,约1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病,约80%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15]。
5.2 影响因素 大部分的病人不能坚持出外应酬时仍穿软底、宽松、透气的鞋袜,不能按规定修剪趾甲以及坚持每日检查足部。还有的病人在足部有异常时没有立即找医护人员处理。
5.3 护理措施 (1)对溃疡的全面评估。(2)清创。(3)感染控制。(4)患足的减压和包扎。(5)高压氧。(6)代谢控制和并发症治疗。(7)截肢。(8)改进治疗。
6 心理状况
6.1 现状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1)忧思过度。(2)心烦不安。(3)紧张恐惧。(4)急躁易怒。(5)悲伤易泣。精神抑郁糖尿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较是普通人群更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另外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种是角色缺如,另一种是角色强化。
6.2 影响因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但也有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文化水平低,对于糖尿病仍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患了糖尿病后,首先害怕会得上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对生活和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产生。
6.3 护理措施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常需要终身治疗,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可导致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放弃治疗。故我们将心理治疗纳入老年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而不是等到心理问题较严重时再给予治疗。为此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尽量争取与患者多接触,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和愿望,对其痛苦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依赖和安全感,是心理调节指导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的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使他们树立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疑虑,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自我护理,学会自我保健,认识自我价值。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分析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其他注意点
7.1 西药用药指导 医护人员应准确告诉病人及家属所用药物的名称、用药计量、时间、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患者及家属要牢记医嘱内容并遵照执行,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7.2 中药用药指导 糖尿病多属中医“消渴”范畴。老年“消渴”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体质较差,易发生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因而对病程较长,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病的患者,可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红花、当归、白芍等温阳滋阴、活血化瘀药物。
7.3 病情监测指导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配备血糖仪,对血糖进行监测。如出现饥饿、心悸、汗出、头昏等现象,应考虑到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如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加重,应考虑血糖进一步升高的可能。
糖尿病的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 。由于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必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希望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研究进展的综述,能提高全社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方面的重视,采取更好的措施,使血糖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消除糖尿病症状及减少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状况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新情况时维持有效的自我管理,以较好的成本与效益比使患者获得最佳的代谢控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彩萍,华笑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及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7(4).
[2] 刘霜梅,苏海丹,冯秀珠.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6,21(3).
[3] 毛向群,朱丽萍,余平等.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教育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403.
[4] 史蒂文等.日渐流行的老年糖尿病:人口统计学,环境因素和病理生理学研究[J].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08,2(4):159.
[5] 埃米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基本原则与应用[J].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08,2(4):171.
[6] 孙晓敏,薛刚.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106-113.
[7] 金涛,王晓梅.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8,l4(3):282.
[8] 范青,蔡丽英,霍成等.糖尿病患者饮食观念及行为调查分析[J].老医学与保健,2008,l4(3):175.
[9] 花霞.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3.
[10] 梁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理念[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44):21.
[11] 吴运碧.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初探[J].临床研究,2008,5(3):131.
[12] 马维蓉,王子兰.老年糖尿病自我护理误区分析[J].吉林医学,2006,27(10):1282.
[13] 栾克东,赵苏萍.指导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2):42.
篇9
关键词:农村;老年保障;养老模式
在城市生活数年,假期回到我们出生、成长的家乡,有时明明身处农村,却觉得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虽然骨子里还是无比熟悉。每每想起老家,最为挂念的是年迈体弱的奶奶,最为担心的是像奶奶这样的老人,这或许是我们学习和从事社会保障工作养成的习惯,也或许是人本能的反应。奶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勤劳、善良,相信日子会一天天过得好起来。然而,至今年过七旬的奶奶仍然未过幸福的晚年生活,爷爷的去世更是给她增添了寂寞和无助。几乎每次回家,都可以看到村里和附近村庄众多比奶奶生活更艰难的老人。这些老年人的人生就像“土”一样,没有激情,很平实;没有享受,很朴实。他们离不开土,永远被踩在脚下;离不开地,半截身子栽在田地里。本文分析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人生弹指间,岁月匆匆过,眨眼就年过半百。面对年老,几乎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但生活在农村(尤其是边远乡村)的广大老年人群体对此是不需要考虑的。年迈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沿着以前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用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一)脸朝黄土、背朝天,活到老、干到老
他们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一辈子要在地里,耕着、种着;现在老了,依然在地里摸爬着。其中缘由,一是习惯了,离不开土;二是离开土就没法活,得在地里刨食。只要还能动,农村老人的生活就得全靠自己打理。在村里,没有老年人“退休”的说法。
(二)养儿不如养女,养女不如养猪,养猪不如养己;多养不如少养,质量胜于数量
这是村里的普遍现象,在老年人自身状态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儿子的比多个儿子的好过活,仅有的一个儿子会因为无法推“皮球”而更好地承担起养老责任,也要考虑自己的儿子会不会向自己学习。这种不多的乡村舆论,在这时能够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在我国广大农村“儿子是传宗接代的本”,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根深蒂固,儿子继承所有,包括财产,也包括养老。然而随着老人的进一步老去,女儿与父辈的情感更为亲近。事实上也是如此,尤其是碰到多个儿子,而每一个儿子又表现平平或在众多儿子中没有一个强势的话,老年人的生活更多的会倾向于女儿。另外,老年人自己的能力、积蓄是很重要的。年轻的时候,投资于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是很实惠的。老年人能力的提升能够带来更多的积蓄,维持子女不管不顾时的生计,更重要的是,这笔积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子辈的态度。近年来,老年人经济能力的加强和对子女养老现状的感叹,呈现出一种向自我养老转变的趋势。此外,子女的经济水平、养老意识等综合素养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子辈是在解决了自身的生计之后,才有能力和心情来对上和对下负责,承担起对父辈的赡养和对子辈的抚养责任。这点在村里表现的极为明显,通常,儿女经济水平较好的老人总是比子女贫困的老人日子过的舒坦些。
(三)小病找死,大病等死:去治,人亡家也破;不治,人亡家不破
由于长年过度劳累、缺乏劳动保护、生活水平低下和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
农村人到50岁左右都累下不少伤病,60岁以后病痛就更多了。但在医疗费用高昂的情况下,相当多的老农都无钱治病。对于没有医疗保障和储蓄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医药费极大地超过了他们的支付能力。他们能忍的就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去看病。即使看病,通常也是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拿一些药丸,打上几针而已。这种治疗虽然有时能见效,但由于没有护理和保养,是很不彻底的。遇到大病,只能是慢慢熬,这时只能看儿子的能力和孝心了,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女儿一般不承担,也不会受到世俗的责备,如果承担一些的话,那就是很好的表现了。问题是在当前的农村,年轻人也没有多少现金,去治,只能是借债,病还没治好,媳妇也许就闹着离婚了,因为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治,老人就只有等死,家虽在,但看着亲爹亲妈在痛苦中死去的感觉肯定不好受。这就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至少这个村庄如此。
(四)婆媳、婆媳,战火不熄
婆媳之间的矛盾似乎是村里的主要矛盾之一,永远都难以消除。这个时候就要看以下方面:一是媳妇与婆婆双方的涵养或实力较量。如果婆媳双方都有一定的素养,相处起来较融洽;否则,双方之战不可避免。二是儿子的能力和涵养。儿子要是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和处理婆媳矛盾的周旋能力,这个家也会是比较安宁的。但这样的儿子在这样的村庄是比较少见的。三是多个儿子的话,至少要有一个有孝心,而且是强势的。否则,就是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五)有时间就打电话回来吧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城乡二元化的进程,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快,这个村子也不例外。村里绝大多数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小孩,整个村庄可以说是“空心村”或“留守村”。留守老人缺乏生活照料和情感扶持,他们在克服自身生理机能下降和疾病困扰的同时,还要照顾留下来的孙儿、孙女,耕种全家的土地,负担大大加重。面对外出务工的子女,农村老年群体的弱势地位进一步显现出来。记得奶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时间就打打电话回家吧。但是,家究竟在哪里?这是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也是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的问题。
二、当前农村养老问题上面对的挑战
上述五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下农村老年的生活现状,揭示了当前农村老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家庭保障、医疗保障、内部关系和心理情感上面对的五大问题。
一是农村老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的问题,不劳动即无收入。为自身生计考虑,为后代负担着想,老人们只有终身操劳,自食其力。二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子女之间赡养责任分配不均的问题,老人们不得不克服困难,通过自我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三是疾病对老人自身和家庭的影响问题。由于农村老人严重缺乏疾病方面的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常常是“一人病倒,全家趴下”,凸显出当前农村家庭医疗责任的脆弱性。四是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长期受困于婆媳之间的关系。儿媳妇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身为儿子的丈夫对待老人的方式。这种态度从婆媳之间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导致兄弟姊妹关系恶化,家庭不和,不仅加重了老人的挫败感,又进一步降低了家庭保障的质量。五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健康堪忧。一方面,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对子女的思念和担忧加重了心里的不安;另一方面,老人的生活和饮食起居缺乏子女的关心和照料,时时事事都得靠自己解决,心里耐不住的寂寞和痛楚。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实质上亦变得难以为继了。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独生化、就业非农化和居住分散化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老年人除从子辈中获得经济供养之外,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扶持。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涌进城里的务工群体,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在农村的年迈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人均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的平均寿命得到提高。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其自理能力的下降,这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储蓄能力有限、社会养老不足。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农产品有限的附加值,使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极低。绝大多数农民在年轻的时候很难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较好的安排和储备,除自我保障意识弱外,收入低是主要原因。同时,国家推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因覆盖面太小,社会化程度低和农民不了解保险政策、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同样使得农村老人的保障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现实的各种因素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危机。随着家庭人口外流,子女在外地学习或务工,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长期的异地分处,使得子女对年老父母的照料和慰藉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市场化背景下“孝”文化衰落和老人自身弱小的经济能力,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进一步下降。
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三制”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该村生产力依然低下,生产方式还停留在“牛耕犁耙”时代,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几乎不存在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和“老人贫困化”现象普遍存在。面对在基本生活、家庭保障、医疗保障、内部关系和心理情感上的五大问题,老人们显得无助和脆弱,老年妇女的情形则更糟。结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分析,基于对当下我国农村保障现状的梳理,我们认为应该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三三”制多要素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
第一个“三”指这一模式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三种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二个“三”指该模式集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于一体。第三个“三”指这一模式由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国家三者共同承担责任。其中,第一个“三”保证了农村老人“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第二个“三”充分发挥三种保障各自的优势,服务于农村老人保障的实际需要。第三个“三”,妥善处理了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国家在农村老人保障责任中的主次关系,将由以农民自身承担责任为主,逐渐转到以国家责任为主。
多要素相结合是指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农技教育、土地流转、社会养老意识教育、商业大病保险与人身意外保险等多种方式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中华优良传统教育将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水平,使得邻里更加友善,家庭更加和睦,使老年朋友“心有所傍”。农技教育,一是可以提升农民的素质,推进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二是可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水平。土地流转方面可以土地的使用权置换养老保障权益,具体的办法有:老年农民转让自己的土地使用权,由集体经营,分享收益,以此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需要;通过授权某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去经营自己承包的土地,以此换取一笔可观的现金或者期权等来保障老年农民的生活所需。同时,养老知识的普及将提高农民的保障意识,学会为未来着想,未雨绸缪,购买商业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在年老时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美)格伦斯基著;王俊等译.社会分层[M].华夏出版社,2005.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摘要本研究调查了河北省70所养老机构及122名老年护理员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在50%以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困难、人员不足和设备落后。接受调查的护理员年龄30~50岁者占58.20%,50 岁以上者占21.31%,中学学历占45.90%,大中专以上学历约占28.69%,但仍有部分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护理专业毕业或参加过护理培训的占38%;工资800~1500元占55.38%。能每天做到的比例较高的护理内容分别是食品营养方面、洗衣清洁和清洁卫生,能每天做到保健及安全护理的比例相对较低。根据以上实证及分析,作者认为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应尽早建立分级体系,要进一步强化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实现培训的社会化。
关键词 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52
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胡雅萍),河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朱玉芳,谷岩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彭龙),河北医科大学二院教务处(韩志敏),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齐雅翠)
胡雅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谷岩梅,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30219)
Empirical research on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and nurse training
HU Ya-ping(Shijiazhang First Hospital,Shijiazhuang05201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basic situation in variety of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in Hebei province.Methods: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obtain data from 70 nursing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and 122 elderly nurses,written questionnaires were employed.Results:The occupancy rate in the investigated nursing institutions was more than 50% of pension services;the main problem is the insufficient funding difficulties,lack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quipment backup.The majority of the investigated nurses were between the age 30 and 50 years old,with 21.31% of investigated nurses were 50 years old or above,45.90%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or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while 28.69% were from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or above.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following degrees.38% in investigated nurses had ever been trained for older care or nursing professional graduate.Daily nursing job which could be ensured were food and nutrition supply,laundry cleaning and hygiene,which fill most of the job content of older care aids,while safety care concerns was relatively low.Conclusion:Upgrading the nursing education system is need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lder care nursing training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Nursing service for the aged;Nursing staff of aged;Professional training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强调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1]。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对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进行整合,实行“三院合一”,统一命名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该养老服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消费需求,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等带来的社会养老负担。但当前我省老年服务产业现状与快速扩张的老年群体规模以及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特别是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分布于河北省各地市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员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求了解我省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内容等情况,为我省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证、规范化培训提出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3年12月调查了河北省9个地市(包括石家庄、承德、张家口、沧州、秦皇岛、衡水、唐山、邯郸、保定)的77所养老机构,其中70家养老机构护理员接受了调查,7所养老机构没有接受调查, 122名养老护理员填写了调查表。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调查表对126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共发放126份调查问卷收回122份,回收率96.38%。
2结果
2.1我省养老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受调查的养老护理员年龄30~50岁者占58.20%,50岁以上者占21.31%。中学学历占相当比例约为45.90%,大专以上学历约占28.69%,但仍有部分小学及以下学历者(表1)。护理专业毕业或参加过护理培训的占38%。工资800~1500元占55.38%。
2.2养老护理员护理内容所调查的养老护理员的每日工作前3位分别为食品营养(76.07%)、洗衣清洁(58.74%) 清洁卫生(49.89%),而社区保健(12.75%)和安全保护工作(26.16%)所占比例较低。而列在经常做的工作内容前3位的是通讯服务(63.30%)、安全保护(54.95%)和情感关爱(54.45%);同时情感关爱(2.75%)也列在偶尔做的内容倒数第3位,列在偶尔做的内容倒数第1和倒数第2的是食品营养(1.76%)和洗衣清洁(2.24%),与每日工作内容排序相应。具体见表2和图1。
3讨论
3.1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从业人员来源稀缺,导致入行的门槛较低。城市养老护理员基本由中年下岗失业人员组成,以保姆、钟点工的形式集中在家政中介机构,他(她)们不仅缺少相关的岗位培训和再教育,而且流动性较强[2-4]。要改变现在养老服务的现状,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真正体现对老年人的终极人文关怀,必须从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化入手。社会福利服务走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必须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准入制度,严格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证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提高养老护理员服务质量的根本。2002年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从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均作出了具体的描述。我国自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累计鉴定人数突破万人,达到10 967人,累计鉴定合格人数9491人[5]。
与国外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相比,我国尚处于职业认证的探索期。美国早在1966年Duke大学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从这些专业课程毕业的护士通过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后便可以成为1名老年护理专业的从业者[5-6]。日本从1971年起就对福利机构中各类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而且,日本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已经与学院联系起来,从护理员的来源以及准入制度上保证了护理员的专业性[7]。而我国目前只有部分护理院校开设了30~40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即便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也只能浅表的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全面地掌握实用技能。因此,我国老年护理的专业化和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需要医学护理院校、民政部、卫生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老龄化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8-10]。
3.2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应尽早建立分级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建立我国养老服务人员的分级制度,依照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构建相应教材。老年护理学发展较早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从事老年护理者均分为不同层次。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是从1940年开始正式兴起,并逐步完善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其培养层次分为养老护理助手初级和注册养老护士、登记养老护士。养老护理助手的培训主要内容为生活护理,需要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养老院经过6~8周培训,才能获得社区老人护理Ⅲ级证书[11]。美国护理协会于1965年就提出了专业护士必须具备本科护理学历的设想,1967年又规定从事养老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社区开业护士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虽然中国现阶段难以达到美国的学历层次,但在教育体系上值得参考。美国的养老机构基本由学历教育体系支撑,院长普遍mba毕业,机构内的医师、护士、社工、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每个职业都有3~4个等级,硕士乃至博士学历常常是基本要求。只有护工及助理社工等岗位由非学历教育培养,但均要求持证上岗[5]。
我国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一方面老年专科知识不完善,另一方面,能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目前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培训存在偏重医护、忽视生活照顾的内容。 “三院一体”体制将养老、慢性病的长期护理及临终关怀集中在一起,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要求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本次调查表明,养老护理员的每日工作内容仍然偏重于饮食营养、清洁卫生及换洗衣物等日常生活照料方面,2013年民政部出版了新版职业培训教材,从教材内容上看,理论较多,强调疾病的专业知识,这一点是40~50岁的从业人员难以掌握的。日本的老年家庭照顾教材操作性更强,如怎样使用轮椅、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的便器如何使用等等。因此,系统的康复护理、心理慰藉、营养知识和清洁卫生技能应是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的重点内容。建议在高职高专层面开设老年人非医疗护理的专业,与高等院校老年护理专业分层次培养。 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以生活照顾为主,强调实用性。
3.3应进一步强化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社会化2011年,民政部规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和鉴定工作规程,经民政部备案批准的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后(培训学时数达180学时,不低于22 d)方能申请国家职业技能初级养老护理员的鉴定。而安徽医学专科学校2013年对某民办养老机构的200名服务人员进行调查显示80%~90%未经过专门的培训直接上岗。在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全国各地有
近千名民政部认证的养老护理员考评师,但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尚未全面展开。我省仅有优抚医院、民政总院、邢台医专等少数院校和机构取得民政部的培训资质,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养老护理员的就业缺口。建议加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工作,一方面要鼓励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护理和养老服务专业,增加具有培训资质的院校名额;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放宽限制,支持具有国内外相关先进经验的人士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并积极纳入政府认可的再培训体系,对已上岗人员轮流进行全面系统的再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素质。
参考文献
[1]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DB/OL].(2007-12-05)[2014-01-05]http://fss.mca.gov.cn/article/ywbz/200712/20071200005097.shtml
[2]虞红, 盛芝仁.地方城市老年护理人员及其培养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 9(7):319-321.
[3]黄菲,张会君,解杰梅.国内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 1):189-191.
[4]申徐,刘珊,关于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以松江区某街道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136-137.
[5]刘雪琴,李漓,Keela Herr.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50-952.
[6]王章安, 郑宏来.浅析美国护理本科教育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与教学策略[J].护理研究,2011, 25(11):2897-2898.
[7]谢红.日本老年护理发展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1, 11(4):13-15.
[8]仪宁, 尹娇, 张会君.养老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 9(1):41-43.
[9]邓波, 刘玉卿.我国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培训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240.
[10]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J].中国社会福利 2009,11(4):28-30.
[11]婕林.澳大利亚老年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 9(2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