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教育;小学美术;课堂;必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75;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75-01
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渗透科学合理、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而“低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美术课堂应贯彻和落实的教育理念,这一环保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正确认知观念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让“低碳教育”走进美术课堂的必要性
低碳环保是全社会、全人类应该始终倡导和坚持的生活理念,“低碳教育”也应该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走进课堂教育。美术课堂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巧妙取材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美术教师应将“低碳教育”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多角度教学思维的引导,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培养自身的环保、节能意识。从微小的课堂教学细节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低碳意识的培养和现阶段环保认识水平的提高做起。
二、让“低碳教育”走进美术课堂的措施
(1)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培养“低碳”意识。教材文本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科学性、思想性的教学文本,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针对美术教材,教师应悉心研读、反复思考和分析,以“低碳”视觉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环保观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学习“走进大自然”“春天的色彩”“七彩生活”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实例,以鲜活的生活素材为教学引导,启发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进行思考,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不环保行为对大自然造成的伤害。随后,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进行画作构想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将自己的环保想法巧妙表达于画作中,既丰富了画作内容,拓展了艺术视野,又从创作中得到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启迪。
(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在生活化情境中认识“低碳”重要性。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被广泛应用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将“低碳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感悟“低碳”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以“我和动物朋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浅析。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有关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各种动物的可爱及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当学生沉浸在视觉享受中时,教师为学生切换另一组通过投影播放的图片,图片呈现的是多种稀有动物因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全球气候的改变而逐渐消失于地球,而它们的消失直接导致生物链发生变化,进而对大自然和人类产生了消极影响。随后,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有低碳环保意识,就可以改变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就可以使大自然中的生物更加和谐、美好。最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学生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尽情表达在画作中,将艺术创作和环保意识有机融合。
(3)开发多种美术活动,鼓励学生有效落实“低碳”行动。教授学生绘画是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要求,而动手制作、设计手工艺品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手工课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师可以以“低碳环保”为主题,安排学生设计制作一些有意义的小物件。例如,以“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为主题,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工艺品。首先,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废弃“手提袋”原材料,纸质的、布面的、塑料的都可以;其次,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为学生展现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图片,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随后,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活动中,将手提袋裁剪开,通过卷、撕、剪、粘贴、支撑等方式进行制作,可制成非常实用的笔筒、收纳盒、小钱包、书签、DIY绘画本等。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变废为宝,将一些废弃材料制作成生活所需品,将环保意识物化为“低碳”行动。
(4)建立科学评价标准,针对美术课堂“低碳教育”反馈信息。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低碳教育”理念在美术课堂的有效实践,也应该及时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作品所蕴含的“低碳环保”意义,而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能力;其次,教学评价的主体应为教师,但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评价,从他人的作品中感悟环保的力量,从学生的真实学习感受和体验中客观反馈教师的“低碳教育”理念的渗透程度。
三、结束语
“低碳教育”是美术课堂应始终坚持和实践的一种环保理念。小学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要从美术教学开始,让学生逐步培养节约、环保、低碳、绿色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宋瑞.浅谈将环保教育融入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篇2
这个世界并非任何一人所能左右,但如果你了解了它,懂了它,你就能让它为己所用——这是企业家的胸怀。执着于摄影的人会认为企业家做摄影就像是在玩票,但大家都不否认这是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摄影力量。摄影毕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而现代摄影记录、表达和传达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那些酷爱摄影的企业家们也更有优势来实现从记录到表达再到传达的效果最大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影像技术的发展、摄影知识的普及已让拍摄技巧越来越快地被大众所很好地掌握,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出现,依靠的也正是摄影师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大时代”的把握能力。当然,艺术灵感与天分依然是从事摄影不可或缺的话外音。
掏鸟窝的童年
何世红既是企业家,也是摄影家,并坐镇“国家摄影网”,是网站主席,作品大气又有韵味。但采访之时,何世红却无心聊拍摄本身,他做摄影,背后还有着更大的服务社会的理念。何世红用两年半的时间去过85个国家,当问起“七大洲之行想看到怎样的风景”时,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到了自己童年的家乡,说起了童年抓麻雀的故事。虽然何世红老家在甘肃偏凉之地,但他说自己小时候感觉过得非常幸福,那时家乡很多地方绿树成荫,鸟雀成群,到处都能看到野兔子,自己上学路上经常会爬树掏鸟窝、抓麻雀。“我小时候上学,要走5公里的路,一路都是穿行在丛林间。十年前我再回去时却发现,儿时走过的地方现在都成了戈壁,并且很多地方都有了这样的变化。”如今鸟巢大都建在了电线杆上,麻雀也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现在的儿童再也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儿童的野性与乐趣。
亟待拯救的生态
自己童年的乐趣下一代很难再感受到,这倒也无妨,必竟时代不同,每个时代都有新鲜的一面让我们有理由去期待。孩童的最大天性也正在于好奇心,他们的好奇没有预设,没有感受过那份美好,所以不会有“大人”们见物思迁的那份伤感。但美好就这样被破灭,却无后人感到惋惜,这是何种的伤痛!况且长此以往,如果是文明的传承不断被打破后果又将怎样?所以,好的东西、传承要保护要拯救,而眼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其中最需要保护的就是大自然,而现在的生态环境更是亟待拯救。低碳决定着世界的未来!何世红说:“低碳,不仅是一个公益名词,更是一个关于爱的承诺与行动”。他也是个行动派,择机便发起“七大洲低碳环保行”活动。他的活动赢得了周围环保人士的不断响应,在2012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何世红被保护地球行动组织授予“绿色地球行动奖”。
海燕精神
出行总会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而何世红说最让他难忘的却是最令他难堪的一次。那是一次南极之行去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冰川文化三个专题,登船地点是地球的南端阿根廷火地岛乌斯环亚,去时庞大的船只航行了三天两夜。第一次长途海上航行,何世红说自己的心情是既激动又好奇,但随后却被无情的季风吹没了。船只航行线路要通过季风带,当时一下午船只都在狂风中大倾角摇摆,船像要被海浪吞没。坐在温暖的船舱内,何世红却灰心了,晕船晕得厉害,甚至感觉自己再也无法走出这片海域,最后靠一种有着强力功效的美国产晕船药才解决了身体的不适。
终于,穿越过惊涛骇浪,船只行进到了波浪较平缓的海域。此时相伴同行的是大群的海燕,一只只海燕在风吹起就像刀锋一样的浪头上擦身掠过,却伤不到分毫。中学学过课文高尔基的《海燕》,文章很有感染力,但何世红说现实中看过才更立体地感觉到了人的渺小和海燕精神的伟大。据说那些天,船上的每个人都被海燕的精神感染着,相信多年以后,那些天的感受都会转化成为这些人精神力量的源泉。
感悟海燕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何世红“低碳行动”面对阻力时,心态由微弱到强大的转变,何世红说此行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感觉一生很辉煌。
南极过大年
“当船只行进到南极大陆时,天空中不时会有翅翼展开达两米长的信天翁掠过;水下经常会有鲸鱼家庭出现;眼前大片的冰山相继逆流飘浮过来,飘浮的冰床上有海豹、企鹅;每一处峡湾都有不同种群的企鹅,每一处峡湾的风景都有特别之处。这个地方就是这么神奇,也让我们充满了好奇,让我感觉到就像是在天堂拍摄,而不是在人间。”何世红的描述激情而又收敛,很有画面感,这让我突然想到了华人导演李安获得如奥斯卡等诸项国际大奖的新近之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画面中海上场面的拍摄铺陈同样令人惊叹,如鬼斧神功,而在最激情处又归于平静。
此处天地之间大气壮观,而摄影师镜头也定摄得了天地魂魄之精髓。何世红沾沾自喜,因为他拍到的是别人没有拍到的视角,并抓拍到了很多极致的瞬间。何世红承认自己这些天总是在“偷懒”,他发现与其抱着长炮、脚架跑到甲板上受冻受累又总是错过精彩的瞬间,不如透过船舱窗户守株待兔,而他以跪姿卧于窗前一天6~7个小时,不可谓不认真。
当然,其他一直在忙碌转战的摄影师,自然也会收获自己的得意之作,相由心生,每位成熟摄影师面对即使再普通的场景,也应该拍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赋予这次拍摄以独特的意义。此次南极之行,恰在农历新年期间,况且对何世红来说对南极的感悟是用“命”换来的,这成为他低碳环保行中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个节点。
一枝一叶的情怀
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去留之间,大家肯定都想留下、带回点印证的痕迹,而行摄在南极,这却是最大的忌讳。
在南极期间,一般登陆时间为早、晚各两小时,由探险队员带队,每队4~5人。陆地上的企鹅离就在3米开外看着大家,不能投喂,不允许接触企鹅,而且在船上行装便都已消毒,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任何外来生物在这片美丽的大陆留存,以免给这里的物种、生态带来破坏;返回登船后,还要接受检查,不能带回一粒石子,以防将南极的生物带回大陆。这有些像铁窗生活,但何世红也说,更多地还要靠自觉。
对于风光摄影人来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着这样一次难忘之旅,哪怕是如此危险、艰辛的苦行僧生活。采访中何世红也说还会再去,但又笑言:“频率不能那么快,像南极这样的地方两年后再去一次即可”,留恋中还是夹杂着些许的敬畏。人类不能因为贪婪而对自然的索取肆无忌惮。
一个人的信仰
说到低碳,很多人会不知所云。通过对何世红的采访也让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低碳这几年刚刚来到中国,而欧洲早在30年前已经进入低碳生活了。低碳是一个文明的象征,象征着一种高尚生活、象征一种没有受到污染的美好环境,目的是创造比较自然的生存空间。低碳就是崇尚自然生活,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是以破坏性占强势的,而当这个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文明高度集中的发达国家时,就会以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经济为重。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所以我们很难认识到低碳的重要性。“中国近三十来一直是在开发,开发就需要开挖”。何世红现在还耿耿于怀自己家乡自然环境的恶化,所以,他成了一个民间低碳环保主义者,并以一个人的信仰,发起了“低碳环保行”这一计划。作品就是最有效果的沟通工具,何世红希望发动摄影人走出去用精美作品来感染更多的人,他拍摄了6万余幅七大洲不同美景风光作品,当然,也拍摄有很多环境恶化的照片,以此形成比较,同时也让人们与国内摄影师拍的中国风光对比去看。
85个国家的历程
世界地图在何世红大脑里就像一个拍摄板块地图,拍地质大片他会去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阿根廷;拍人物会去非洲、亚洲的东盟地区、美国的夏威夷以及太平洋上的波里尼西亚群岛;拍动物会去非洲、去南极北极。即使坐在办公室时,何世红也总是在观察世界地图,看还有哪些值得去而又没有去的地方——那就是下一个要去的拍摄地。
何世红说在其他洲拍出的风光照片会像油画一般,独在亚洲拍出来的不一样,原因是亚洲的环境污染较重。在亚洲拍动物很困难,需要远远地一公里之外按快门,而在非洲、大洋洲、北美南美,像例如白鹭这类鸟禽,会离摄影师很近,如果我们在吃东西,它们便会径直落下来,落在离镜头四、五米远的地方。“这反映的是原生态自然保护人与动物和谐的程度,这不能说文明程度高,但像非洲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有文明程度高的一面,就是他们对自然动物的保护比亚洲要好。风景的好坏能够一定程度地体现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环境水平,像在一些人口比较少的国家,处处能见到动物,而在中国,人口众多,动物都吓得躲起来了。”
何世红期待中国能像七大洲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如今他从环境资源保护的角度精选出的部分作品已陆续上架北京、上海地铁灯箱,作为一个半年规划来进行低碳环保宣传,我们更期待其精彩呈现能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保护行动中来。
一个经济学者的“阴谋”
除了低碳环保行,何世红还把低碳这一理念引入金融系统、银行系统,让银行系统多向绿色企业贷款,而不要向那些污染企业贷款——“它们早晚是要死掉的”——以此倡导绿色信贷概念。
作为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何世红有着摄影人所不具备的对世界经济动向的敏感性和深刻洞察力。除了用图片进行低碳宣传服务于社会,何世红更是打起了图片产业的“主意”,他把图片产业喻为现代社会经济链条中最后一块处女地、一个未被人类开采过的金矿。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图片市场应该具有更高的市场运作价值,但这个行业缺少的是带领行业冲到金融市场风头浪尖上的操盘手。何世红凭借着多年来对信息产业的透彻了解、对金融资本的把控能力开始了整合图片产业资源的运作,似乎,俯首乾坤,让他更早地看到了这个产业黎明前的曙光?何世红对摄影还有更大的期待!
心中的风景
篇3
绿色环保主义设计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设计形式,体现了减少对地球,环境造成的伤害,是一种环保现实行为,如垃圾问题、空气问题、交通问题、低碳环保等。也以此种设计理念来约束他人,来改变环境,拯救地球。环保主义设计者的所作所为也渐渐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在迅速变化的中国当代艺术社会背景下,艺术也在不断变换自己的方向,它所涉及的范围已渗透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否,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也会影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艺术的创作,特别是广告艺术设计,更要常常顾及环保问题。在中国的广告设计主题中常将绿色设计融入其中,如:汽车类的广告体现减少碳的排放,还有互动行为艺术的奥美广告公司的设计的主题“流泪的北极熊”,提倡人们对社会环境保护的创意概念,在影视艺术中如《阿凡达》也体现环保概念,凡客诚品利用废弃的凡客的包装重新设计成变形金刚,体现了良好的环保广告艺术设计概念,这些体现绿色环保概念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视域下环保主义在广告设计新的创意应用。因此,我认为环保广告艺术设计美学是新世纪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当代中国美术视域下,将环保设计的商业利益与环境效益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在环保广告艺术美学研究、艺术设计创作上都要有助于对人类生命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天、地、人”的和谐。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人们似乎已逐渐忘记人类与自然同在的关系,并不停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保主义设计根本上是对自然物的设计保护。最好的设计保护就是要使受到“自然物”重新作为“自身”来存在。而环保艺术设计审美正好体现物作为“自身艺术形态”存在的现象。这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艺术设计保护。如:广告设计中动物的保护,反猎杀、反皮草等设计,通过逆向设计思维的广告艺术手法引发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
2、中国当代美术视域下环保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在中国当代美术视域下环保主义在艺术设计传播中的一件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应该在作品中包含着对自然的感悟力。当代艺术中有很多关于环保题材的作品,自然和谐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尤其是2010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所呈现的形态与风格。更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此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品创作材料也都纷纷使用大量的环保材料去替代从前的对自然环境有污染的材料,这也是在艺术中体现环保的一种新的尝试方式。除了材料的选择有区别,对环保艺术设计的主题也需要精心研究,如对保护动物广告设计表现中和其他广告设计有一定的区别:首先,题材选择上主要会偏重与保护动物的内容,动物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动物是大自然中一条最重要的生物链。而食物链的中断也将导致人类的毁灭,所以人类与动物如同水与舟的关系;其次在艺术表现的材质上,可选择使用特殊材质表现,可以是近似于毛皮的材料,如针等材料体现动物的痛苦万针穿心之痛;另外在色彩上也有考究,如白色的毛皮给人的直接感触是柔软,纯洁,脆弱的。但而当这种纯白色被各种颜料所覆盖,就给人以破坏感,美好与破坏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上得到了结合与碰撞。艺术设计与自然界我认为总是会有一些极其微妙的相关性,因为在广告艺术设计师角度看,它们都有生命、体现灵动和美。
此外我们强调艺术环保主义重要性也体现对我们所处环境的莫大关注,我们身边的,大气、云,动物,这些自然所显露的广阔的美,看到这样的景致,人们需带着一种猎奇的眼光,优秀的广告艺术设计大师在对自然的方面从不会缺乏敏感!漠视环境,他们会对每天清晨呼吸的每一口空气感觉都是新的,从而有对大自然产生新的体验和灵感,而不是熟视无睹,一个艺术家对自然缺乏敏感,缺乏好奇心,缺乏对自然美的领悟,那么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是苍白的,就无法体现优秀广告设计师的超强感悟力!
3、中国当代美术视域下环保主义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的社会文化关系
在中国当代环保主义设计中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保护地球的城市生活方式,通过广告艺术设计手法贴近生活、体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通过新颖时尚的创意手法表现出来后,愈能雅俗共赏,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因此,我认为优秀的美术创作与艺术设计,它并不是完全的个人的表达,或者个人情感的宣泄,而是有着某种共通性,这样的艺术才有可能持久关系,对自然的感悟力和敏感度代表着一个艺术家或一个人的基本的美学素养,而这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中体现的还是有所较大差距的。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意识 渗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1-02
面对当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破坏环境。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究其原因,导致今天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有很多方面。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全社会对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同时也反映公众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拓展地理课堂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具备了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后。教师应该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比较热门的环境话题,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面对当前世界煤,石油资源逐渐短缺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切入讨论的建议: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切实缓解这一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加迅速地加入到对能源问题的讨论中去。有的学生提出了开发新能源的设想,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当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因为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还有的学生则是提出了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减少对现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如减少对汽车的使用、采用步行、骑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代替。但是,即使学生们提出了如此之多的建议,也依然改变不了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的情况。因为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是历史的必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讨论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环保责任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习的过程总是体现个体的情感与态度,学习地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学生科学发展,使学生意识到目前人类所承担的责任和历史任务;②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学生明白世界全球化的进程,重视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性;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健康心理的发展。所以教师最应当重视学生的科学发展意识。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可以对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吗?②对面当前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环境,社会问题,学生将如何提出建议去缓解?③作为城市化发展的见证者,学生应当如何对未来城市布局进行规划?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学生也能在思考中认识到担任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使命。
三、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把环境知识转为环保意识
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尤其应当以书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相结合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来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因为学生的生活与自然密切相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对环境的接触,从而感悟自然,并认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学校,以学校为媒介,带领对学校周边地区的工厂进行考察实践活动,从现实生活中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学生结合课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以及工厂负责人对工厂污水处理设备的介绍,不仅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环保科技的知识,也从自身对环保意识有了新的感悟。或者,学校在暑期也可以举办暑期实践活动小组,以班级小组的形式,对学生居住地区附近的自然状况,例如:对自己生活的地区地质条件、温度变化、降水频率、风向等自然因素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然后分析其规律。这样,就让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环保意识充分的结合到一起。
四、设计环保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科技水平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且还应当看到因为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在学习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水污染严重等案例时。就通过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环境不能得到及时保护所造成的危害,不仅表现在时间上,也同样在空间上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一些重要的实事资料给学生提出问题。发动他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能源重要性的了解。如学习“新能源”时,因为核能越来越在世界资源中占有主导地位。核电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发展核电技术。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核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主题,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分析核能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同时可以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例进行讨论。核电站虽然能给人类带来丰富的能源,但是其危险性也是有目共睹的。核的泄露不仅仅会对人类自身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威胁生命,同时也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等等观点。通过学生互相探讨,相互交流,从而了解到世界能源的使用情况。与此同时,也潜移默化的获得了环保意识。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告诫我们必须遵守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理念。这样,就为世界资源的合理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伟.高中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篇5
青年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程度十分关键。为此,要针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依托主渠道,探索新形式,全力做好青年员工思想引导工作。实践中我们要紧密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专题宣传,着力营造“人人关注节能减排、人人重视节能减排、人人参与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青工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一是在充分发挥宣传展板、企业内网和墙体宣传阵地优势大力开展节能减排主题宣传的基础上,整合门户网站、青春王滩QQ群、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媒体资源,构建了七微一体(即微互动、微培训、微反馈、微直播、微课堂、微讨论、微话题)的网络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开展专题讨论、在线访谈、微博竞赛等方式将广大团员青年的目光吸引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不只是企业的目标,更是与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二是按照组建一支员工宣讲队伍,培训一批员工宣讲骨干,推出一批网络故事,开展一系列宣讲,拍摄一批“身边故事”电视片,组建一个故事采编组,针对团干部、全体团员和普通青工的不同特征,系统化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在团干层面成立由基层团支部书记组成的宣讲小组,深入开展“节能减排青年力量”主题团日和团干部专题学习活动;在基层班组层面从不同青年群体抽调青工组建节能减排宣讲团队,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并要求宣讲员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深入到部室、班组、职工宿舍和青年群体中去,广泛宣传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切实把形势讲清、把压力讲明、把责任讲透,进一步增强青年员工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观念。三是根据当地水文特色,采取团青联动的方式,开展亲水护水行动和环保宣传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二、实施青年建功行动,带领团员青年在助力企业节能减排中当先锋、出亮点
为更好地激励广大青年员工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机制保障必不可少,实践中我们构建了团内“一岗、一员、一示范、一帮促”工作机制。“一岗”就是在青年班组中设立环保指标创优岗,促进青年员工由“指标执行者”向“指标管理者”的转变;在生产中发挥节能减排监督作用,及时对浪费现象和行为进行制止,并定期向团支部反馈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一员”就是在团支部内聘请节能减排宣传员,负责发现节能减排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定期收集、上报节能合理化建议;“一示范”就是要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示范岗作用,争当节能型班组“排头兵”,岗位负责人要总结节能减排工作经验,积极组织团员青年观摩节能减排标兵实际操作演示,现场讲解业务知识,提高青工的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的能力;“一帮促”就是要针对新入厂员工,积极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采取“一老带一新、一强带一批”的方法,有效提升青工业务素质。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主题实践活动是吸引青工凝聚青工的有力抓手,为此我们切合主题开展了“节支降耗、青年先行”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员工重点从节支降耗思想认识、技改节约两个方面做出表率。一是深入到生产和检修一线等节支创效重点部门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主题宣讲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和好办法对节支降耗进行宣传和推广,倡导广大职工从细节入手,从身边作业的小环节入手,珍惜企业的点滴资源,努力降低各种生产成本,杜绝各种浪费现象,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二是鼓励青年在“节支降耗,青年先行”活动中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研究岗位技改新本领,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小改小革等活动,使每名青年员工都能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实施青年成长行动,帮助青年员工练就节能减排的过硬本领
只有立足实际,才能让节能减排这篇文章越做越大。一是以“三结合”为主,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充分发挥青年修旧利废基地作用,将各专业零星修复与集中组织活动结合起来,达到“每月有活动,季度有,年底见成效”的目的;将修旧利废与技术攻关结合,定期将影响环保指标的生产难题、技术难题汇集在一起,通过绿色工程小型项目推进会和技术团课,发挥集体合力攻坚克难,全面提升现有环保设施维护养护水平;将修旧利废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利用设备解体检修的机会,搭建学习平台,为新进生产一线的团员青年配备现场工作经验丰富的导师,采取手把手小修现场示范讲课等多种形式,使新员工进一步熟悉设备系统,掌握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检修工艺,积极引导团青在掌握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实际方面取得实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积累检修经验,实现“1+1>2”的实际培训效果。二是深入开展“以小指标带动大指标”主题活动,在一线生产部室设立节能专工,成立指标创优攻关小组,每周一次技术讨论、每月一次专题分析,逐步探索破解课题的方法,从生产管理、指标调整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技术攻关确保设备节能环保安全运行;在管理部室发起“低碳办公”倡议活动,号召团员青年在低碳办公中做表率,全员齐动全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围绕修旧利废、节能降耗、增收节支、低碳环保等方面深化技术创新,做实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活动和先进操作法以及其他技术革新、专利发明的推广应用工作。采用和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检修质量和设备可靠性。
四、实施青春活力行动,带领团员青年在立足岗位节能减排的实践中当先锋、出亮点
青年员工富有活力,更容易被文体竞技活动所吸引,组织开展富有青春气息的青年文化竞技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员工效果更为明细。比如围绕绿色生产、低碳办公等环节,举办以节能减排我做到、低碳环保我把关、指标创优我争先、设备完好我尽责、提升水平我奉献、技术攻关我打擂、绿色发展我献计、环保科技我创效、技术比武我夺冠、管理创新我领先“十个我”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力促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编排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小品节目,拍摄微视频,开展漫画和“我为节能减排”代言征集活动,以青年员工喜闻乐见的快跑、健走等活动为载体举办“绿色”公益健走活动,把生活时尚、环保公益、网络动员有机结合,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参与的方式,引导青参与公益健走,投身生态环保事业。
篇6
1.1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它具有独特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约束力。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身处其中的师生在这种绿色文化环境下熏陶、影响、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环境素养。绿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这些方面均涉及环境教育各个方面,通过物质文化中校园环境绿化、绿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制度文化的绿色大学、美丽校园建设各项制度,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制度的约束力和动力。行为文化的建设更能直观的为师生营造一个示范和表率作用,直接受到教化。因此,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教育气息。
1.2丰富多彩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环境教育实践的平台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举办的“美丽中国,美丽师院”艺术作品展。生物系承办的主题为“美丽湖南,让鸟儿自由飞翔”的衡阳市第32届“爱鸟周”活动。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环保教育工作室在酃湖水上公园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型签名活动,以及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室组织开展的第21届“世界水日”活动。新闻系提升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宿舍文化的品位,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的“寝室文化节”。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在西校区千禧楼举行以“环保”、“创新”为主题的环保服装设计大赛,参赛选手以旧报纸、塑料袋、旧衣服等废弃物为原材料设计、制作成衣服。“美丽名片”美丽宿舍、美丽教室、美丽使者的评选活动让校园充满美丽,还有微电影等形式展示绿色校园文化。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发挥各专业的特色,将环境教育融入其中。
1.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
课堂环境教育包括通识性环境教育的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往往是侧重于某一方面,而不能系统全面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各个方面,致使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片面的局面。如文科类专业侧重于环境伦理、环境法规、环境管理和环境学概论,而理科类侧重于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保护,艺术类的侧重于环境艺术、环境审美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开展涉及到环境理论、技术、审美等方面的主题活动,强调人地关系,将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围绕某一主题而开展活动,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使学生能全面的去认识环保。也让学生体会到环境问题并不是那样的枯燥和遥远,也并不是不可控的,只要人们认真对待,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环境教育内容广泛,表现的形式多样,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下的环境教育目标泛化性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推动环境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课堂外的教育方式不像课堂教学,有着明确获得学分的学习目标,而呈现目标的多样化,在这种状态下,对环境知识的获取、环境意识的培养以及环境行为的实施取决于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于学习者对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务必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差异,因此,学习效果是否良好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能否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环保知识,能否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这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教化学生在短期内不能呈现明显的效果,调查发现经过2年绿色大学建设,开展了系列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没有明显提高,只有环境意识略有提升。但由于其学习的自由度大,没有压力,不是为学分而去学习,通过主动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愉悦,并且这种泛目标教育方式具有长效性。
2.2校园文化中的“绿色”建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师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以面向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为基本行为准则,从而营造出绿色、低碳、环保的校园氛围的建设[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崇尚绿色,将绿色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单是强化校园的绿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植入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绿色消费观以及行为上践行绿色环保。例如食堂开展“光盘”行动,节庆日推行的“电子”贺卡,工作中无纸办公等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媒体宣传、景观构建、艺术活动、科技创新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绿色理念,因此绿色始终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4],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2.3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传统课堂环境教育形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借助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网络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手机等多种渠道;可以利用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还可以借助各种文艺活动、画展等开展参与式课外活动;还可以开展绿化校园、美化宿舍、教室等场所体验式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环境教育。例如2012年12月推出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水果贺卡,传递绿色祝福”活动以及在2013年6月举行的“衡阳师范学院环境保护教育暨环保先锋队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开展的“十件环保大事”、“十佳环保宿舍”、“十佳环保先进个人”、“十佳环保论文”、“十佳校园美景、“十佳环保天使”活动,这些活动是绿色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环境教育是对课堂环境教育的整合、补充以及延续。
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坚持以综合通识性课程为主,发挥校园景观文化辅助教育功能
虽然绿色校园文化能够以不同形式和载体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有些环境知识却隐含在校园文化之中,只有那些用心体验和观察的才能发现和感悟,这种隐性教育课堂产生的教育效果具有局部性。充分反映了校园文化仅能作为创设环境教育的学习氛围和潜移默化场景,是课堂环境教育的补充。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大学生通识性环境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不能放弃,课外环境教育不能替代课堂环境教育。必须坚持开设跨学科综合性的通识性课程[5],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全面系统的环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打好了基础,教会学生如何去挖掘信息,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更能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才能推动环境教育。
3.2建立以奖惩结合的行为文化,推动绿色环境行为养成
环境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掌握了环境知识就能实现的,它是行为人环境素养和环境意识的综合体现,同时外部的环境状态也是影响环境行为实施的重要因素。经常发现学生不把牛奶瓶、果皮、纸屑主动扔进垃圾桶,而残留在课桌里。尽管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在教室内吃早点,但是仍然有偷食者,严重影响教室环境卫生。因此,建立《班级环境行为评价准则》,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的评比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并建立自激、自律、自警制度。开展“美丽校园、美丽宿舍”评比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展现对环境美的追求,并付诸实际行动。同时对严重影响环境的行为给予惩罚,建立惩罚机制。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大学生消费行为、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树立典型,弘扬先进的行为文化,特别是发挥各专业特色,展现专业魅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绿色环境行为的养成。
3.3积极开展环保义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环境社会责任感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展环保义工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治理所付出的代价。先从简单的垃圾清理开始,逐步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调查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环境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向校园、社区、村庄的公民进行净化生活环境的环保活动,同时开展垃圾分类以示范宣传为主导,以参与互动为倡导,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主观性和参与性。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扩大参与人群,甚至可以采取人人参与一项或多项义工活动,如体验式的收集垃圾、清洁卫生,宣教式的社区活动,探究式的环境调查以及环境治理研究实践。这样,让环境问题不再远离自己,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其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篇7
如何能够最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观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理念,并最终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他们的行为。结合我的课堂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亲身体验——让学生关注生态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亲身体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让他们真正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在三年级上学期《我来造一张纸》一课,我让孩子们收集自己平时随手扔掉的纸张,先用水浸泡到能够捣碎,再拿到课堂上来造纸,孩子们兴趣很高,能按要求进行准备和操作,当他们通过努力成功造出一张张纸时,他们的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接着我用课件给他们展示了造纸厂造纸的过程,他们明白了纸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于是我引导他们展开讨论:怎样对待一张新的纸和一张用过的纸?孩子们各抒己见。从他们以后对待纸张的态度中能够看出这次造纸的体验是深深影响他们的。
而在三年级下学期,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种凤仙花,通过孩子们的精心培植,凤仙花成长十分好,到总结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一颗种子要开花结果要经历多么长的时间啊,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现在我们的凤仙花用茂盛的叶、鲜艳的花和丰硕的果回报我们的劳动和呵护,通过这段经历,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其他的植物呢?”“我们应该像对凤仙花一样爱护它们”,“我们应该不随意去伤害植物”……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了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有了感情和精神上的付出,他们对生态环境开始关注,他们意识到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
二、实践理念——让学生置身其中
在亲身体验后,孩子们都已经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往往这些都只停留在他们的头脑里和口头上。只有主动参与,积极行动才能将环境保护由观念化为行为。
在上四年级“电”单元时我在最后增加了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调查家的用电情况。先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填写《家庭用电调查表》,接着把全班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从统计数据中大家发现家里浪费电的情况较多。下一步就让学生讨论、收集节电方法,制定节电小方案。然后采取实际行动,节约用电,看看两个月后,家庭用电量是否降低。活动后学生都高兴地告诉我,他们家的用电量确实降了下来,他们的节电方法确实是有效的,并且父母也和他们一起行动来节约用电。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他们真切感受到原来节约用电是力所能为的,是真的有成效的。在实践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收获更多的是知道了怎样去节约用电,怎样去保护环境。
六年级“环境和我们”单元我同样增加了一个活动,调查商品的包装情况,从调查结果中学生发现调查中的商品包装体积比净体积要大三倍以上,有些更达到十倍以上。而调查中的商品包装重量比净重量要多两倍,调查中的商品包装都属于过度包装。继而让学生分析包装材料,他们发现包装用的材料主要有木、塑料、绸布、泡沫、海绵、纸、金属。塑料、绸布、泡沫、海绵这些材料是很难降解的,会污染环境。而使用木、纸作为包装材料则要砍伐很多树木,这些包装材料一点都不环保。学生上网查找到的资料更让他们大吃一惊:目前,我国一年生产12亿件衬衫,其中8亿件是盒装,8亿只纸盒需要用纸24万吨。如果以直径10厘米的树为标准,每7棵树可以制10吨纸,8亿只包装盒就等于要砍168万棵树。这还不包括其他各种包装得华而不实的产品所费掉的材料。调查活动后学生纷纷表示不会再去买那些过度包装的商品,并且会把商品的包装循环使用。之后我还在班上举行了一个包装循环使用的展示会,让学生把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用行动来支持环保。
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懂得。在生态环境教育中,除了让学生去听这些生态环境的案例,看生态环境的视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做。在实践中才会让他们真正懂得怎样去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
三、反思感悟——让学生情感升华
在亲身体验、实践理念后,还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就是反思。
反思是指对认知活动进行考察、分析、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认知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
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课我是让学生根据以下的问题进行反思的: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环境问题?产生这个环境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要解决这个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样做?哪些生活方式是低碳的?哪些生活方式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你有什么话要对地球母亲说?你有什么话要对人们说?让学生在专题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反思,这样全班同学都可以看到各自的反思感悟。学生通过反思梳理了环保的思路,他们就能更清楚知道以后面对环境问题可以怎样去做。而《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我则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让学生进行反思,如果把麻雀消灭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用倡议书或者小板报的形式把你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写倡议书和出小板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学生需要找寻充足的理据来支持他们的想法,在这之中就是对环境问题的再一次认识。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把每个环境教育的因素挖掘好,把每个活动设计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后有所关注,在实践中有所转变,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理念,并最终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他们的环保行为。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天人合一 民本主义
1、引言
十报告指出我国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行动必将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我们的文化价值观是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的重要前提。
低碳经济的内涵一般被认为是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1]。在国内一些学者看来,低碳经济理念十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民本主义思想,接受低碳经济理念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实际上,不但大多数企业生态生产观念薄弱,即使普通大众的环保意识也不强,难以通过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生产领域的低碳变革[2]。这一现实问题的产生除了利益驱动,也与人们尚未真正理解和接受低碳经济理念有关。本文将通过对低碳经济、天人合一、民本主义的理念辨析,以期有助于寻找三者更好融合的途径。
2、天人合一与低碳经济
“天人合一”可能是最能直观解释低碳经济的中国文化观点,但深入辨析会发现二者既有相通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物质化的理解。与“地”相对者为“天”,蕴含了所有客观规律的自然亦称为天。另一种是精神化的理解。认为“天”是有人格的主宰,或是不可抗拒的命运以及宇宙中最高之道理。[3]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更倾向于理解为后者。
在涉及天人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两个主流视角:天规人随与天人感应。其所阐述的天人关系都是先对“天”有所认识和敬畏,然后希望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天”相合,达到“天人合一”,所不同的只是在达到天人合一的过程中天对于人的强势程度高下有别。
当人们发现经济发展需要被置于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后,才诞生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以“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是“经济”。如果把地球环境比作“天”,那么低碳经济中的天人关系就是先有人的行为,后有“天”的制约——人的行为可以用对“天”的损害作为代价,不过这种损害被限定在“低碳”的程度。
天人合一要求人的行为以“天理”为前提,是人就于天,而低碳经济希望人的行为以人自身的利益(“人理”)为前提,是天就于人。当人理与天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前者明确的告诉我们天理正确、人理谬误,而后者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去寻找人理和天理之间的平衡点。所以,天人合一观点尚不足以对低碳经济理念做出完整合理的阐释。
3、民本主义与低碳经济
在儒家看来“内圣外王”是修身致用的最高理想,在这种理想指引下,文人们形成了关心国家、社会、民生的传统,并把这种传统带到庙堂之上,秉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信条形成自上而下的民本主义施政思想。但中国作为农耕国家,终生无法接受教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显然不可能有以己为贵的觉悟。同时,“唯读书论”也使读书人尤其是身有功名的读书人不会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百姓,他们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理解“民”和“民贵”。此外,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精英分子在如何体现和实现“民本”方面也有很大局限性,例如儒家思想“贵德贱艺”,把科学技术贬低为“奇技巧”,是“贱业”。[4]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非主流思想主张从物质上给人民带来利益,较儒家学说更为现实和彻底的落实“民本主义”,如墨家认为评判一切价值的标准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但遗憾的是墨家学说在汉代以后让位于儒家,它的实用民本主义思想只能被后来人瞻仰。
所以“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文化,是一种没有充分发展的文化,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与时代特色是统治者对普通民众布下的一道麻醉剂”。[5]有时候统治阶级对民众的这种“麻醉”在某些方面也能客观上给民众带来实惠,但显然民众不可能从这种几乎没有机会体尝的“实惠”中萌发“民本”的感悟。中国古代精英分子没有主动促进广大民众的“民本意识”,“民本主义”只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童话而已。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与今天所说的源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人本主义”有很大的差异,形似神不似。
低碳经济“包含着环境、能源、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社会运行各个层面的系统理论”[6]。未来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低碳经济都要求每个企业和公民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额外的付出。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爱自己,也要“兼爱”他人,并且这种“兼爱”将体现到每一个细节中去。现代中国人心目中并不存在所谓的“民本主义”思想,反而具有小农经济性,以家庭和家族为利益攸关对象考虑得失。这种思想传承至今仍然具有强大影响力,这样巨大的思想惯性下对理解和接受低碳经济理念将造成巨大的阻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民本主义”都无法成为接受“低碳经济”的思想基础,让国人接受并奉行低碳经济理念并非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低碳经济”,国人应该端正心态,准备经历一个漫长的思想融合过程。(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2四川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CJY12-09)
参考文献:
[1] 杨春平.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21,31.
[2] 雷仲敏,曾燕红.中国低碳经济系统建设及其战略转换的若干问题[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33-38.
[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锦贵.试论中国传统文化若干特点(上)[J].阴山学刊,2002,15(3):43-48.
篇9
未来五年,是南京房地产业提档升级关键时刻,南京作为近现代南中国都会――东部沿海区域中心城市,既要承载历史,又要引领时尚;既要保持风骨,又要滋长能量;既要制造特色,又要突出气派。
房地产业作为南京社会经济发展依重度很高的产业,需要形成自我的形象风格和话语支撑体系,需要产业发展战役实施者,更需要产业发展战略思想。思想是有力量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感悟点滴,反思得失,发展前瞻的意义恐怕于此。
一、坚持发展方向
1.推进“人文绿都”建设。根据南京独享山、水、城、林的城市特点,构建城乡一体“保护、继承、开发、利用”生态网络体系,以建设体现十朝故都历史文化、生态宜居的国际性人文绿都,多层次推动具有品牌影响力旅游地产、休闲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型地产业的建设,实现“天蓝、水清、地绿、城美”的远景。
2.实现产业园社区化。抓住日本海啸后,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新机遇,以麒麟生态科技创新园、吉山软件园作为试点,在园区附近建设大型商品住宅项目,完善高科技产业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其和周边环境建设、改造,实现工作高效、物管覆盖、生活舒适,社区政、产、学、研一盘棋,科、工、贸一体化,多渠道确保南京城市增长能级实现快速提升。
3.提高城市功能档次。规范办公楼功能等级、档次、标准,通过政府引导,形成多样化、多层面复合办公物业态;改善环境,优化配套,提升物业品质,配合城市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实现国际展会、跨国总部、科技研发、游轮旅游、教育培训等新经济迅猛发展。
4.发展新兴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存量房市场秩序,倡导住房租赁消费,激活住房租赁市场,同时,加强租赁市场管理,扩大租赁管理覆盖面,多视角开拓租售并举、多维发展、拓 展财源的新局面。
5.展开文化商业配套布局。围绕南京城市发展战略性规划,结合河西新城及青奥配套区、南部新城、浦口新城、麒麟生态科技创新园等十大功能板块的开发,加大区域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商业项目的建设力度,多方位配套布局,形成南京“纽约第五大道、日本六本木、上海新天地”。
6.塑造宜居城市形象。优化住宅区空间布局,提高房屋设计和建造水平,更加注重住房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对住房功能、节能、日照、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多手段推广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减少房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提高建筑物居住的“住健康、低污染”舒适度。完善住房品质评价体系及设计标准。建立绿色环保建材认定常态化,提升宜居城市环保品质。
7.提高物管服务品质。围绕建设宜居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目标,梳理主城区剩余危旧房片区,加强危旧房改造、旧小区综合整治力度,制订旧小区出新和房屋整治及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完成剩余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适当提高郊区危旧房改造补助。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构建多方式区、街道、社区三结合的住宅区管理新体系。
8.统筹保障房建设、供应与分配。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与速度、力度,积极落实其建设资金多方面来源,确保建设进度,保障基本覆盖,实现应保尽保。结合区域规划,重点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提高入住生活质量,带动建设、供应与分配良性循环发展,提升社会和谐度。
9.完善公建配套格局。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完善城市公建配套设施,创建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多着重住宅小区环境绿化、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水电节约和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坚持“环境友好”理念,社区配建教育、保健、娱乐、便民商店、综合商场等便民服务设施;坚持“平安南京”理念,提高安全防范系统和管理监控系统的整体水平。
10.加强房地产消费模式创新。不断优化与强化全市商品房供应结构,同时多致力提升项目品质和区域品牌价值。一是提高规划设计水准,引导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房。二是完善环境配套设施,推广建设节能环保型住宅。三是提升售后服务品质,加强项目售后的管理服务力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四是优化房地产市场消费结构,提倡创新消费模式,实现多级市场联动发展态势。
二、重视发展瓶颈
--调控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南京宏观调控执行速度较快,但持续力度略显不足;政策储备不足,市场“过热”或“过冷”时采取应急性措施,导致市场调控无法长效化,引发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量与商品房相比偏低,且多为解决拆迁安置户,真正用于解决住房困难户较少。已建和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布在主城的边缘地带,配套设施不足,交通成本大幅上升,生活不便。
――新兴地区有待满足发展需要。新兴发展地区,商业、写字楼建设比例较低,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用房、商业和写字楼的新开工和竣工量较少,商务配套设施的发展滞后令现阶段我市部分区域商务氛围较弱,居住成本大幅上升,直接影响新兴地区发展动力。
――存量房市场关注度有待提高。对存量房市场、住房租赁市场的监测范围和其动态变化的了解、监管力度程度远不如新房市场;经纪行业规范化建设不足,管理信息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缺乏租售并举、多维发展的新局面。
――住宅建设有待适应低碳经济需要。资金投入和研发水平不足,没有相应的重换跑道激励措施和产业化验收、性能评定标准。
――物业管理覆盖有待提高。2009年末,全市覆盖率73.5%,其中住宅85.7%,非住宅仅51.1%;企业营业创收总体不高,远低于“北上广深”等市;2010年初,我市共有注册登记物管企业569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23家,仅占4%,其中外地企业占比又超过一半,物业管理企业本土发展仍要加强。
三、推动三个创新
鼓励创新驱动,按“环保、节能、低碳” 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要求:
――推进环保、节能型住宅建设和住宅产业化发展,推进住宅产业在先进建筑施工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市政设施发展、生态环保发展、科技产业发展。
――推动房地产业尤其是住房保障体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含郊县)住房困难群体和保障性住房动态信息化管理手段创新。实现民生优先、和谐进步、管理创新。
――推进与房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发展、公共行政服务、土地储备和出让、公积金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四、实现两个跨越
通过未来五年产业十大前瞻,逐步形成南京梯次消费体系,全面实现两个重大跨越:
1.在继续重视房地产开发的同时,加大对房地产咨询策划、信息开发、估价、中介、、物管、租赁、抵押、金融配套等房地产服务业的关注,推动房地产增加值由重点依赖开发向开发、服务并重的跨越;
2.促进郊县房地产开发由侧重单一的低附加值的普通住宅开发向高附加值的旅游房地产、休闲房地产和养老房地产多元化开发跨越。
五、争取快速进位
南京房地产业未来五年将进入凸显城市个性的内涵式竞争时代。
我们要注重城市规划和产业制度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特点,牢牢把握专业性原则,搞好城市形象、格调和品味提升,着重主体形象定位改善升格;着力区分理念、地缘、人文明显识别,展现城市面貌,提振城市精神。
我们要体现地方特色,彰显地区个性,迅速提升城市品质,结合南京城市个性,按“十二五”我市房地产市场跨越发展战略构想,要进行更全面的审视,更仔细的找寻,更到位的对接,更有力的竞争,实现更深入的探索,更快速的进位,更前卫的创新,更高效的跨越。
篇10
节约意识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幼儿园开展节约教育,我们该如何“把节约意识”通过家、园互动,使孩子们像接受强化习惯培养一样的接受节约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获得保护环境的技能呢?向幼儿宣传节约知识,从小培养幼儿自觉的节约习惯。我们从幼儿小班的年龄特点入手,针对幼儿心智不成熟、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都很有限的特征,以“家园互动”为主,一切从简单、粗浅开始,通过家庭教育、亲子活动、幼儿熟悉而生活化的内容等增强幼儿的节约意识,培养幼儿的节约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环保素质。
一、提出问题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生活即教育”理念引领下,本学期我们决定利用家、园互动的形式,通过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节约行为,体验环保的精神,锻炼幼儿实践能力,对幼儿不失时机地进行有关节约教育,更全面地加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长都会满足,子女几乎左右了家庭的消费。良好消费观的确立,能使幼儿一生形成节约、艰苦朴素的美德,但很多情况下家长却忽视了幼儿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二)研究价值
1.研究班在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节约行为培养后,其素质、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可能要优于非研究班的幼儿。
2.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以勤俭为美,教育孩子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对环保行为有更深的感悟。
3.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结合孩子的知识和经验,从孩子的身边入手,引导孩子自我教育,提高孩子的节约意识,培养幼儿的节约行为。
4.在课题的研究中,老师与家长自身要做好节约行为的好榜样。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培养幼儿节约行为,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经验,把握契机,随时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
2.利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多手段、多途径地进行节约行为培养,使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理念。
3.开展亲子环保游戏,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宗旨
(二)内容安排
1.为培养幼儿的节约行为,我们从提升家长的思想观念入手,收集有关幼儿节约行为的培养的文章,家、园共享,让家长对幼儿节约意识培养有一定了解。
2.针对小班,主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让他们知道节约水、节约纸等,让幼儿知道这些都是可再利用能源,让幼儿学会开动脑筋,使它们能循环使用。升入中班后,我们将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的自作中感受节约的行为,体现节约行为的价值。
四、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步骤
(一)主要思路
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可塑性大,如不抓紧这个关键时期的培养,便会错失良机,幼儿的节约行为,以及节约品德,都是这时期培养的。家、园互动培养,不但使幼儿从小学会节约,学会劳动,更可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二)研究步骤
1.形成可行性研究方案
2.落实操作性研究措施
3.具体过程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1)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节约行为的基本要领
(2)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节约行为的策略方法
①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是挖掘环境教育内容的途径。
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节约行动中来。
③日常随机教育和主题教育相渗透,提高幼儿的节约意识。
(3)家、园形成合力,提高幼儿节约行为意识的策略方法。
4.拓展资源,亲子实践。社区教育的开展,为加强和改革幼儿园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5.认真总结,经验交流。
6.大阵地,乐找压力。
五、研究成果总结
(一)孩子有收获
1.在实践教学和亲子互动中,使全体孩子都融入到了各项活动之中,成为主人。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2.大量开展说、谈、实验、讨论、实践等活动,明显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节约意识。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做到节约能源,还能表达自己在活动探索中的发现,能将节约行为表现出来,在生活中处处体现节约行为。
(二)教师在成长
1.老师投入了较以前多几倍的努力,工作非常踏实和认真。
2.利用收集的资料、以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节约行为,抓重点来进行分析、表扬,促进幼儿节约意识提高,更有助于幼儿节约行为的产生。
3.老师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园本化主题活动的设计、规划;能以实践者的身份进行尝试探索;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大胆反思和调整。
4.把一个月的主题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幼儿节约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桂琴.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J】.2010
【2】姜吉福.幼儿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J】.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