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9 17:5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低碳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低碳理念;建筑保温材料;建筑物体形系数
一、低碳理念在绿色建筑中的实现原则
为了能使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更好的绿色节能效果,就应该在设计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把握住低碳理念的原则,从而使设计的建筑能够更好的满足低碳理念,达到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总结出了对建筑应该如何在设计绿色建筑过程中掌握好低碳理念的度,具体如下:
1.充分利用再生能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理解透彻的是,低碳理念的本质核心就是节能,因此,为了使得低碳理念能够在建筑中更好的实施,就需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够在建筑中利用的绿色能源,各种类型的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都需要充分的利用地热能,以使得建筑能够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具有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的优点。
2.应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以及保证建筑物具有适当的间距。当建筑自身具有良好的太阳朝向时,需要有效的采集、利用到太阳能,可以达到节能及杀菌的效果。对于建筑物的朝向来说,不应该将建筑大面积范围的朝向面对着冬季的主要方向,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流换热的损失。
3.选择适合建筑本身的体型和屋面结构,能够更好的获取空气通风,从而节省制冷和制暖的能力,更有效的实施建筑低碳的理念。建筑的体型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具体体形系数来进行把握,并且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在不同的地区和高度有着不同要求。
4.应当适当的提高绿色建筑的温度保持性能,从而使得建筑物整体有着良好的热工性能,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物的内部的能量耗散。所以,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之时,建筑的防护结构的总热阻不能低于最小的热阻,以便有效的控制建筑内部表面问题;与此同时,建筑还需要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避免受潮、防止墙壁内产生冷凝等现象。
5.建筑物内的窗墙比例都对建筑物内的能量耗散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适当的减少建筑物窗墙比例以及增强整个建筑物内的封闭性,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冷风渗透等不利控温的情况了。对于防止屋内冷风渗漏影响室内温度,现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建筑的封闭性,比如减少建筑物内的门窗洞口数量,减少建筑的墙体薄弱环节,还可以设置门斗等,可以使门洞避开主要的风向。
二、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综合处理技术
结合上述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现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充分结合低碳理念。
1.低碳建筑内应该有效的利用太阳能进行保温,从节省资源的角度考虑,太阳能是一种纯净、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将太阳能作为建筑物内部的采暖能源,可以大大节省常规的能源消耗,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从而真正的实现绿色低碳的理念。此外,还需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考虑,太阳光中辐射短波中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室内有着充足日照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室内滋生细菌的情况。
2.对于有阳光间与主体房间相邻情况,阳光间不但有很大的窗口其地面也是蓄热体,阳光通过玻璃照射到蓄热体上储存热量,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而主体房间是通过与阳光间相邻的墙或窗获得热量。夜间用保温窗帘将阳光间与主体间隔开。另外,为了有效地防止阳光间夏季过热,在窗上方应有可调节的排气孔和遮阳措施。
3.当建筑物的主要朝向良好时,对着南方的大窗口,在冬季能够让大量的阳光投入,在夜间则可以用专门的保温板将窗口遮挡住。建筑室内的地面需要使用蓄热能力较强的材料,例如砖和混凝土等材料,在白天能够吸热并且将热量储存,夜间时不断的向整个室内释放热量,从而使得室内能偶一直保持良好的温度,其他朝向的墙面结构应该加强保温性能,从而减少整个建筑物室内的热量散失。
4.当条件限制而不能避开主导风向,则应在迎风面上尽量少开门窗,同时建筑应当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条件挡风。
5.建筑的热特性应适合其使用性质,对于全天使用的房间应有较大的热稳定性,以防室外温度下降或间断供热时;对于只有白天使用的房间,则应在开始供热后,室温能较快的上升到所需的标准。而对于室外气温昼夜波动,为了让室内热环境能维持所需的标准,在供热方式供热的间歇时间不宜太长,以防夜间温度达不到基本的热舒适标准。
三、绿色建筑设计
通过以上的深入分析可表明,要充分把低碳理念应用到绿色建筑中,主要的实现途径一是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到可再生能源,从而节省建筑中能源的投入;二是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保温问题,从而减小建筑的能耗。以下将针对这两个主要途径来提出低碳理念在建筑中的实施。
1.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使用方案。太阳能是应用在建筑中的最主要方式,在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机械动力的驱动,才能达到采暖和制冷的目的。而被动式的太阳能则是利用建筑构件通过自然方式收集和传送日辐射热量,不需机械动力。对于常采用的集热蓄热墙式通过透光玻璃外罩和蓄热墙体组成,其间留有空气间层,同时在墙体的下部和上部设有进 出风口。
2.建筑保温方案。通过对建筑进行保温设计是减小建筑能源耗散的主要措施。为了达到建筑的低碳理念,常见的建筑绿色设计的保温方案如下:
(1)采取单一材料的保温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其保温性能比较高;由于其保温材料不起承重作用,可选择的灵活性比较大。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或轻型空心砌块墙体,这种保温设计适合非承重结构的填充墙保温要求。(2)承载材料和保温材料相结合的保温设计方案。这种方案特点是构造比较简单,施工也很方便。在保温材料方面应选取导热系数比较小,材料强度又要满足承载要求,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耐久性。例如,钢筋混凝土墙体或砌体结构墙体,内侧做水泥珍珠岩砂浆保温层,再做2mm厚的纸筋灰罩面装饰层。这种保温设计,可适合外墙承载结构的墙体保温。(3)混合做法的保温设计方案。对于单独采用某一种构造做法仍不能满足保温要求时,或者为了要满足建筑保温要求而造成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可采用混合做法的保温设计方案。既有实体材料的保温层,又有封闭空气间层和承载结构的外墙,其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尤其重点应用于在热工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外墙中。(4)预制外墙板间连接节点的保温设计。考虑到护墙板的保温要求,对于预制外墙板在板厚度的中部加设50~100mm厚度的高热阻保温材料,可有效地解决外墙板的主体部分的保温问题。但在相邻两块预制外墙板的连接节点处,由于现场处理结构连接的需要,此处不可能做成具有保温功能的复合墙板形式,对于这种节点连接处较易形成“冷桥”,必须在现场对其进行特殊的保温构造处理。(5)墙体常见传热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梁、过梁等构件,较易形成“冷桥”。为了避免这些“冷桥”部位散失过多的室内热量以及其内表面可能出现的结露现象,应在这些部位采取局部保温构造措施。
篇2
关键词:物流业 低碳 绿色 发展对策
1、中日物流的发展现状
1.1日本物流的现状
日本战败后百废待兴,经历过高速成长期,经济的泡沫化和泡沫破灭后的衰退期、低迷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时至今日,日本的经济还在低谷中徘徊。在平成20年度(2010年),国内物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9.0兆(和前年比减少8.1%),再加上海外航运年营业收人,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4.6兆。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发酵和东日本地震福岛核泄露的影响而导致的物流运输行业的停滞,致使平成20年度的运输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前年度相比减少了8.1%,创下了时隔40年的衰退记录。
1.2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2)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EDI、ERP、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3)物流业环境明显好转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2、中日推广低碳物流的经验及制约因素
2.1日本的绿色物流经验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支撑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物流水平顶尖强国。
(1)政府的政策支持
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低碳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标准降低3成到6成,颗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1992年至2004日本政府先后公布了「汽车二氧化碳限制法、「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等以绿色化为目标的政策。
(2)交通流量策
为了使交通顺畅,提高车辆行驶速度,改善燃油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拥堵的治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交通流。例如在城市针对环状道路的改建或交叉路口的完善,占道工程和火车道口的缩减都一一进行重修的规划和设计等。
(3)提高物流效率
提高物流的效率,首先货主和物流从业者必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了能协力制定好计划,或能使立场不同的货主和物流从业者更好的协调,制定出一系列的支援补助金。其次对于CO2的排放值的计算方法的确定、优秀从业者的表彰也予以明确。
3.2中国低碳物流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的差距
一方面,个别领导和地方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对于物流无绿色化的概念,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低碳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
(2)政策性的差距
低碳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还必须从政府方面进行约束和宏观调控,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低碳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建设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3)技术上的差距
我们的物流技术,设备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这仅仅靠企业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助。
4、推广低碳物流的解决对策
(1)政府的政策支持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推广都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我国的绿色物流方面的政策、法规还相当的不完善。因此,我国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立法:第一、碳税。如日本对与政府签署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企业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就可以减免80%的碳税并予以一定金额的奖励。第二、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第三、税收优惠。对低碳经济发展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措施。
(2)使用低碳能源机动车
对能源依赖较大的物流行业要低碳化,表现在对新能源的利用和新能源利用方式两方面。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提倡绿色包装
笔者认为首先在产品设计和包装上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为基本原则,少用包装或采用可再生包装。另一方面,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包装物的高功能化,大力推行可回收材料用于加工包装。
结束语: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任重而道远,而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规划产业之一,不仅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子孙后代的发展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立刻推进绿色物流的发展,走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曹翠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
[2]王长琼.低碳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3]王小龙.论物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政策下绿色物流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21―22.
[4]裴少峰. 现代物流技术学[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5]中国外运速递公司.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前景与政策[EB/OL].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政策引导;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更是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力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社会需求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为突出,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能源与环境的危机,节能环保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事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就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201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再次将节能环保工作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建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一直占了极大的比重,打造绿色低碳建筑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在对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引导和发展趋势发表一些浅要的看法。
2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的理念最初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所提出的,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绿色低碳开始成为国际建筑体系的重要理念,并不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开始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是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而真正进全面发展阶段,则是以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以后。在近年来的探索与发展中,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始走向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如厦门、深圳、大连、成都、天津、昆明等地的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
据统计,深圳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即建成节能建筑面积约5315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量的9.5%,民用建筑用电量也占全社会用电量37%,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建科大楼、华侨体育中心、万科中心、南海意库等绿色低碳建筑项目达到了国家三星级标准,光明新区、深圳大学新校区、桃源绿色新城、欢乐海岸等六个绿色建筑园区也形成了庞大的辐射延升态势。大连市针对绿色低碳建筑给予了奖励措施,目前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志的建筑面积即达三十余万平方米,涌现了一批已经兴建完成或正在兴建的项目,如大连万科魅力之城、亿达生态科技城、沿海集团住宅项目、星海湾等等,其中大连万科魅力之城即整合了生态环保系统,包括外遮阳体系、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自然通风采光系统、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生态绿化系统、可再生材料应用等等,充分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
不过总体看来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贵族化”气息还极为严重,目前大多停留于高端项目上,还未能赢得占有率最高的普通建筑市场,实用性还有待提升,使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处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此外,资金来源不足和相关政策效力有限,以及绿色低碳激励措施的缺乏,也成为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薄弱环节。
3 绿色低碳建筑的政府引导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政府引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更好的发展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打破“贵族化”的误区,政府应当加大引导力度。
3.1 从宏观目标与建设原则上加强调控力度
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能在宏观上对低碳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调控作用,政府应当在建设规划上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在新建筑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建筑建筑过程和使用过程所消耗的能源资料。在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时,不能盲目发展机械模仿,要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条件、建筑特点等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技术措施。
3.2 从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上加强规范力度
当前我国关于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而针对地区特点的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更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缺少规范化力度。当前,政府部门应当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体系,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等,并根据不同气候地区、不同建筑类型设立评价标准,并加强绿色低碳建筑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加快培养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估、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3.3 从财政奖励和相关政策上加强推动力度
财政奖励和政策支持,能更好的推动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财政和建设部门,都加强了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奖励力度,如对二星级绿色建筑给予45元/平方米的奖励,三星级绿色建筑给予80元/平方米的奖励,但这些奖励还主要由中央财政部门支持,地方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财政奖励措施。此外,当前对绿色低碳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所不足,政府部门还应当在相关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给予绿色低碳建筑以更多的发展空间。
3.4 从城区建设和公益建设上提升规模效应
整体看来,我国很多城市绿色低碳建筑发展规模都较小,处于局部或零星状态,政府部门应当在城区建设规划时,充分渗透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进行建筑、市政、能源等规划,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尤其是政府投资性项目,包括保障性住房、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更应当率先执行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形成规模集群效应,起到示范作用和凝聚作用。
4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节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推行,而绿色低碳建筑理念的推行,也有了十余年的时间,不过发展却极为缓慢,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的加强,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呈现了标准化、产业化、系统化发展趋势。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建设低碳示范城针,构筑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住建部也表示将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拟在全国40座城市每年推广节能改造和新建发色节能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有数以百计的绿色低碳建筑项目正在兴建或正处于立项筹备阶段,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政府引导有力,节能建筑有可能在3-5年内即获得较大范围的推广。在节能减排已经成全球关注的问题的背景下,一场规模化、产业化、系统化的绿色低碳革命正开始在我国建筑行业勃然兴起,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价值,引领了我国建筑行业产业结构的革命性调整。
参考文献:
[1] 谢辉茂.浅谈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2)
[2] 杨凯.浅析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5)
篇4
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大型环保公益项目,“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从倡导绿色驾驶、低碳生活到传播“源头低碳”意识,每一届活动都通过不同的主题逐步深入地对环保理念进行倡导和宣传。
此次探访之旅走进了我国新能源发展典范城市――山东德州和新疆达坂城。作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德州通过对太阳能的广泛应用,每年可节约超64万吨煤和20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71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而在未来,这里将被逐步打造成为中国的“新能源之都”。
在德州探访期间,来自全国的记者和环保人士感受到了太阳能为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他们使用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生活设备、乘坐太阳能电动车游览城市并入住“微排”主题酒店,不仅能远离平日生活中依赖的石油、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还能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深切体会“来自未来的力量”。
在“中国风谷”――达坂城,科技使无形的风转换为巨大的能量,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就建造于此。在这里,巨大的风车延绵在道路两侧数十公里,达坂城山口吹过的风如同一只强壮的手臂,拨动巨大的桨叶顺势旋转。自然的伟大力量不仅将震撼参与活动的每一个人,也让我们看到新能源未来的广阔前景。
在新能源探访和体验的同时,一汽-大众奥迪还邀请了活动探访城市的当地领导、环保先锋与热心网友,共同探讨新能源利用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此外,绿色驾驶技巧大赛作为“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活动的保留项目,也贯穿了这次新能源探访之旅的全程。奥迪专业的驾驶教练现场传授低碳、高效的驾驶技巧,菁英车主、环保人士和明星也共同参与到竞赛环节。
奥迪品牌环保大使、北京国能中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云峰表示:“近年来传统的化石能源危机不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多种形式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优势和环境优势。作为长期坚持环保、积极投身绿色公益事业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奥迪此次将关注点聚焦到了新能源领域,着实体现出了国内高档车第一品牌的前瞻性视角和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奥迪A4L作为“绿色驾驶竞赛”环节和“新能源探访之旅”的全程用车,在不同行车环境下展现出的非凡适应力,以及在竞赛过程中不断突破的最低油耗数据,让我们在惊喜之中也找到了一个绿色的答案。
为了获得更低的油耗,很多参赛队关闭了车上不使用的电子设备,尽可能保持平直匀速驾驶,通过关闭车窗和天窗来减小风阻,一路上都不敢有丝毫懈怠。确实,在驾驶过程中,每一个节油技巧和操作细节都至关重要。正如“绿色驾驶竞赛”的参与者所说,节油不是即刻体现,而是在于点滴的积累,不经意间的一脚油门就会使之前的省油措施前功尽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届一汽-大众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新疆站最终产生了全程综合油耗4.3L/100km的骄人成绩。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策略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由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高碳发展模式所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将对全球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1],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发展目标。从人与自然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的角度,低碳经济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是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也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活动。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减少碳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具体途径。循环经济指的是生态经济大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形态,强调通过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物品的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将经济系统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控制在可承载的范围内。低碳经济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综上,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和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关注的领域、针对的问题、实现的路径有所侧重,低碳经济有着自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2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侧,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在兴产业、强实体的政策指引下,常德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根据2019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额3394.2亿元,2019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8年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产业投资占比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但从产业结构构成来看,常德市实现低碳发展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2]。根据常德市2018年统计年鉴,2018年常德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48.0亿元、1285.4亿元、1760.8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0.25∶37.87∶51.88,虽然相比2015年的13.1∶45.7∶41.2而言,一、二产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增加,但各产业内部构成依然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就工业而言,常德市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分散,创新研发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高,是主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尽管第二产业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但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一直在增加,其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总量也在增加。根据常德市石门县2018年上半年能源消耗与生产情况统计,1~6月,全县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总量为665960t标准煤,耗能千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单位有15家。原煤在全县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中比重较高。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污染多,增加了节能减排的控制难度;其次,目前常德市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碳排放量较高,金融、会展、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查询湖南省统计年鉴,相比2017年,常德市2018年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9%,能源消费总量增速3.6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上升3.66%,而2018年湖南省上述三项指标的数据分别为5.12%、2.26%和2.38%,常德市节能降耗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环境质量方面,2018年常德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6d,同比增加21d,优良率82.5%,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7位,污染防控的压力依然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德市要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标,保持城市竞争力,必须以低碳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实施经济结构转型。
3常德市创建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选择
为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目标,不同的城市需根据各自的特点、状况选择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从能源的输入、转化和输出的全过程角度来划分,低碳城市的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源头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前,在输入阶段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煤、石油等传统高碳能源,通过改变能源投入结构来减少碳排放量。2)过程控制模式。在城市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努力提升各耗能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来控制碳排放量。3)输出控制模式。在能源使用的终端,对高碳能源消耗后的碳输出进行捕捉,促进碳汇增加。4)混合控制模式。在进行低碳控制时,将以上三种控制模式有机结合,从源头、控制、输出进行全方位综合控制。常德市位于洞庭湖西侧,具有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作为中部发展城市,常德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高,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资源的消耗量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常德市要实现低碳发展,不能完全适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或输出控制中的任一单独发展模式,而须合理、有效地将这三种模式进行综合,采用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
4常德市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基于混合控制的低碳发展模式,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宜采用以下策略:111建材世界2020年第41卷第5期1)做好顶层设计,将国家低碳政策和常德市的发展特色、优势和潜力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践行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碳源小于碳汇的目标。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应注重优化城市内部结构和合理控制用地规模,采取生态主导的紧凑型发展模式。在进行城市产业规划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以财政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引导、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控制能耗产业扩张,禁止发展高排放的产业,对能源使用率较低、高浪费、高排放等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严重、预期收益低的产业实施强制性退出,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3]。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从源头减少城市碳排放[4]。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或建立核电站,逐步关停市区范围内的火电站,同时推广生物能源的使用。在制造、交通等领域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资源的比重,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电动汽车的投入等。3)开发低碳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大对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支持与投入,出台相关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借鉴国际、国内其他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低碳发展战略及改革举措。通过低碳技术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量,从而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4)构建高效碳汇体系,进行碳排放的有效吸收[5]。研究确定城市绿地合理布局结构,提升全市绿色通道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江河库塘水岸绿化率,通过公园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维绿化层次,增加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借助碳中和的方式消耗城市中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5)倡导低碳消费。消费理念决定着消费需求,政府应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转变公众的认识和消费选择,加强低碳产品的推广和政策扶持,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5结语
现在是常德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收官阶段,也是立足常德发展实际、科学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阶段。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推动产业转型,是常德市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从常德市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常德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选择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常德市作为环洞庭湖区域城市,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点等反映了环洞庭湖区域城市群的典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中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策略对环洞庭湖区域城市也同样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向鹏.国际低碳城市发展实践及启示[J].开发研究,2019(5):44-52.
[2]叶楠.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481-482.
[3]周鹏飞,刘世光.低碳视角下南京市产业发展评估及路径研究[J].江西建材,2019(3):4-6,9.
篇6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 绿色物流 瓶颈
绿色物流是承接绿色供给与需求主体形成的克服时间和空间障碍、具备快捷、高效、安全和经济特质的绿色商品及服务流动下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绿色物流的概念表示出绿色物流符合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生态经济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理念,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背景下具备较强的发展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在此背景下逐渐兴起,在绿色物流行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兴起与发展,在低碳经济理念逐步深入的背景下,逐渐加深。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应用范围及业务量逐渐增长,对于承载绿色产品的高效物流服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广西绿色物流与一般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比而言,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绿色物流的业务范围而言,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较多的集中在极少数大企业的绿色商品运输上,在一般企业商品的承载上极为缺乏,这就使得绿色物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发展相对缓慢并且效益较差。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而言,仍然与传统物流一致,集中在铁路运输之上,在水运和航空运输的应用较少,并且物流企业往往追求经济利益,而促使绿色物流业务失去绿色本性,促使绿色物流的发展脱离其长期社会效益的追求。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上的信息化程度不足、自动化程度较差,这就使得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以传统的人工搬运及手推叉车等方式进行货物装卸,信息化不足也使得整个物流运作的重复环节较多并且降低物流效率,促使浪费加剧不符合绿色物流理念。可以说,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绿色物流脱离其本质特征的要求,这对于广西绿色物流发展的威胁极大,需要引起重视。
二、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欠缺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其宏观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与政策环境对于绿色物流的扩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对绿色物流发展的趋势有着重要影响。
1.缺乏完备的法律约束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环境缺失,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只是提到绿色物流的概念,但是对于在哪些领域应该或者必须发展绿色物流并没有进行说明。这就使得在传统的有色金属等的物流承载上,企业往往会选择使用传统的低成本物流运输方式,促使该产品的物流运输上的消耗较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法律环境缺失的情况下,绿色物流实际上成为一种或选的物流模式,在成本相对较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绿色物流的发展实际上陷入尴尬的境地。
2.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绿色物流对于相关的技术要求较多,要求使用绿色包装、建设物流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和运输模式,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必须在较高的成本支出下才能发展绿色物流。但是实际上,基于成本最优和经济最优的考虑,企业往往选择在传统物流上继续扩展,而缺乏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这就使得政策对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支持等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对于绿色物流的扶持政策尚未完全出台和落实,这使得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企业并不愿意发展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二)中观条件不良
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行业发展的,这就使得行业氛围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行业竞争激烈更倾向于发展低成本的传统物流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物流企业较多,大中小型物流企业起头发展。在有限的物流需求基础上,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随着广西物流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企业更多地采取价格策略争取市场份额,这就使得低成本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企业竞争的首要考虑。在此情况下,传统物流能够在较低的成本要求和较大的规模效益基础上获得企业青睐,进而实现新发展。而绿色物流则相对失去发展空间,导致其限制较大的发展瓶颈。
2.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技术滞后
绿色物流的“绿色”本质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使得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极为严格的技术要求。例如,为满足运输过程的绿色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使用绿色包装,降低包装的污染和浪费问题。这就使得诸如绿色包装在内的一些现代化物流技术成为制约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绿色包装等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技术发展落后,并且缺乏独立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这就使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在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有效发展。
(三)微观积极性不足
物流企业对于绿色物流的认识和发展积极性决定广西绿色物流发展的最终状态,在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企业相对缺乏发展绿色物流积极性的前提之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物流的发展势必陷入僵局。
篇7
【关键词】苏州;居住建筑;节能;发展
近些年来,建筑物的节能建设和低碳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广泛地在全世界开始流行起来,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对于环境的要求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使得建筑物的节能问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人们问题,笔者从自身的工作角度出发,结合苏州市当前节能发展的情况,主要分析一下苏州市的节能建筑和低碳理念的发展趋势。
一、 居住建筑节能在苏州市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外部的资源体现出了越来越多地需求,在当前,全世界的可用资源却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开始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大量浪费资源和能源的行为仍然还在不断发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城市居住建筑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苏州市的居住建筑节能发展主要还存在着这样几方面的障碍,首先是苏州市政府在居住建筑的节能措施和建设上还没有形成足够成熟的经验和实践,也没有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发展的借鉴;其次,在苏州市整体的城市规划上,特别是节能建筑的发展工作上还不能够形成足够科学和全面的指导;再次,苏州市在发展居住建筑节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尚处在起步的阶段,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出现了一些盲目跟从的现象,这对苏州的节能建筑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最后,苏州市的本地居民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足够深入的节能低碳环保意识,这给整个苏州市的市场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还有,对于居住建筑的节能发展上,建筑本身的节能设计相关费用产生的成本非常高,并且不同的建筑项目之间也不能够进行盲目的模仿,成功的节能居住建筑案例也并不适合迅速地在同类建筑中进行推广。
二、 居住建筑节能发展对于苏州城市建设的实践意义和影响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城市的节能建筑建设和低碳的发展始终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当前阶段中,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建设都处在高速的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我国需要在国内生产总值上保证7%以上的增长能力,这就需要人们解决来自自然环境的压力和资源限制的影响,所以说我国必须要在当前大力发展居住节能建筑。其实现今阶段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全实现低碳发展的城镇,在低碳节能领域我国的企业也没有形成全面地解决方案,因此在技术上还比较落后。我国的节能环保集团就是一家致力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国有企业,其主要的发展和产品目标就是节能建筑的发展,苏州市就是该企业的一个重要实践城市,当前已经成功在苏州建设成了中国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长江节能科技产业园等现代化的科技研发集团,这些企业为未来进一步的低碳建设和节能环保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通过居住建筑的节能环保改造与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品质,实现更好的人居生活质量,在自然环节中与环境实现和谐共处。还有,苏州市当地还成立了低碳小镇示范社区,主要通过居住建筑的节能环保示范来为当地的节能环保事业进行有效的推动,加速苏州市城市经济的前进速度,提升我国整体的城市节能建筑发展。
三、 居住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从节能发展的理念来看,苏州市的本地居住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与趋势特征。
1. 引导性节能建筑建设
在开展居住建筑的节能化改造或建设时,应当对整个城市的节能工作特别是碳排放进行控制和挂历,这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降低居住建筑中的碳排放并对排放的碳含量进行科学收集与处理。因此苏州市在未来将会逐渐对其进行调节与规划,具体实施中首先需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其次需要建立居住建筑的节能化标准评价体系,最后要在节能建筑规划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战略思想,注意考虑建筑本身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建设中凸显出科学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对节能居住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会重点考虑建筑的使用年限,保证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结构与质量可以经受高品质的检验,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结束之后,也要执行相关的法律程序,强化责任分配体系,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另外还将不断地推出城市的环境建筑一体化建设,让城市的社区能够更好地包容商业、工作和居住功能,在社区内部对不同的功能进行适当分割,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
2. 老旧建筑的节能化改造
在实现节能低碳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新的建筑进行节能化设计和建设,也要针对当前的老旧建筑进行节能化处理,因此苏州市的居住建筑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逐渐进行节能化改造,让陈旧的房屋建筑在新的科技帮助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改造过程中,老建筑的改造过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在该过程中仍然要注意居住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和谐共处关系,加快城镇化建设工作,杜绝大拆大建的现象,让苏州市的居民和居住建筑都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节能化特征和习惯。
3. 政策和资源的互补
居住建筑的节能工作必须要在政府的适当引导下开展,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苏州市的政府必须要时刻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在财政工作上对节能居住建筑的建设与改造投入一定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好苏州市本地的节能建筑相关政策体系,搭建好建筑建设企业和节能环保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通过多平台的合作来有效地对各类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更好地促进苏州市节能居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蓉, 刘加平, 孔德泉.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 33(2): 150-152.
[2] 卢求.中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现状[J].中国住宅设施, 2008 (3): 28-30.
[3] 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7): 1-11.
篇8
当前社会发展中,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能耗的活动场所及居住环境,即为绿色建筑,旨在实现建筑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最低层次影响,完成对相应建筑资源的充分利用,从此层面的意思来看,又可将绿色建筑视为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等,这也是未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方面,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在国际分工中更具优势,加之市场经济、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等的助推,将有助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从理论走向实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高效发展。
2、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在起初发展阶段并未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基于对其理念认识不到位等原因,管理方面并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一套良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且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限制了其发展,影响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应作用的发挥;其次,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的认识不够,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之中并没有全面的树立绿色建筑经济的观念,并且很多人也并未充分重视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最后,仅有单纯的技术理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综合来看,建筑企业才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主体,在具体的实践中,绿色建筑经济并不是先进技术的堆砌,转而应当结合实地发展的具体情况,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建筑的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相关的要求,这样才能真真正意义上促进其发展。
3、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有效地宣传工作是前提,应当确保宣传工作具有针对性,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有力宣传,进而促进大众绿色意识的提高。
3.2完善政府的资金补贴政策。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始终扮演着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更有效促进新时期绿色建筑经济的高速发展,应当有效地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通过这种措施,让绿色建筑经济经济的发展更趋于稳定,此外,为助推其发展,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强对绿色经济的资金补贴水平,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高效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3.3实施政策税收。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谓的政策税收可分为优惠政策税收和强制性政策税收两种,其中优惠政策税收的实施对于将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具有积极意义,综合看来,补贴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与优惠政策税收在实施方面的目的是一样的,仅仅需要减少一部分地方或中奖的收入即可,所以,相比于补贴,这一政策形式更具执行性;除此之外,强制性政策税收在收费方面表现出高强度和高标准的特点,从长远的社会发展角度看来,非绿色建筑产品存在不经济性,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减低产量方面来看,这种税收方式的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具体实施方面,借助于政府的调控干预,有效强化对建筑工程的节能监管,加之合理的资源配置,贯彻执行强制性标准,使得相应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得到完善,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全面促进其向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3.4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任何新事物的崛起都是受到一定抵制或排挤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针对此,应当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依次为基础,有效发挥其标杆作用,具体实施中,结合所在地经济的发展现状,来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借助其代表的榜样理论来引导市场建筑发展潮流,最大化发挥其标杆作用,明确政策导向,有效消除市场风险,以此来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投资及建设者进行吸引,有助于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对其的有效推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结合市场化发展的支持,全面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9
关键词:绿色环保;展具系统设计
1 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自从1968年Hans Staeger先生发明八棱柱并成功地应用于展览搭建以来,改写了以往用钢木材料进行展台搭建,搭建时间长,撤展后浪费严重,不利环保的历史,揭开了世界展览行业的崭新一页。世界各展览业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绿色展具系统的开发创新,展具在全球不同区域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随着中国展览业的迅速发展,各大展览场馆及展示器材租赁公司开始关注绿色展具系统,几乎都购买了八棱柱等展具产品,使八棱柱系列产品几乎成为标摊和主场搭建的主力产品,但除了八棱柱系列产品外,其他类型的展具系统几乎极少应用,大多数的特装展台仍在使用传统的木结构,造成木材资源的极大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形成了国内展具系统“使用多、应用窄”的特点;国内展具系统发展现状的另一特点是“重制造、轻设计”,国内绿色展具生产市场现状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相吻合,展具行业缺乏行业标准和法规,展览行业协会在规范、保护行业发展方面缺乏力度,因此侵权现象非常严重。
2 研究绿色展具系统的重要性
我国绿色展具系统行业发展遇到种种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对绿色展具设计应用的不重视造成的,因此,为推动我国展览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研究绿色展具系统势在必行。(1)归纳总结展览业发达国家的展具系统设计及应用的成功经验,缩短我国展览业与发达国家展览业的悬殊差距。调研世界著名的大型展具系统公司,如:Octanorm、Syma、BeMatrix、Burkhardt Leitner等系列产品的不同特性,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过程中曾遇到的问题,对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具有切实的借鉴意义,从而缩短与展览业发达国家的差距。(2)提高展示设计专业人及参展商企业自觉的生态意识。目前,展示设计专业人士的生态意识不够强,还停留在空间的构造、造型材质色彩的设计是否吸引眼球,是否能够最有效地吸引目标消费群,为商家的产品打造所谓的品牌,从而赢得更多的商业利益,设计起到的更多的是商业目的性的作用,而不是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设计,因此,让设计师具备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至关重要,决定了设计师在提出概念之时是否就考虑到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使设计不再仅受制于“商业利益”,设计师应向参展商企业人员提倡绿色展具系统设计的优势及意义,使设计侧重于大众的利益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这才展示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和责任义务。(3)深入研究国内展具系统应用的实际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国内部分专业人士已开始关注展具系统设计应用问题,但极少人将其作为科研课题做详尽的科学的理论研究,没用将展具系统的产业链进行系统的研究,正确的研究方法应该是进行非常系统合理调研工作,统计各类数据和实例,深入研究展具系统在国内应用的困难的关键点在哪里,探讨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可行性策划方案。(4)有助于展具系统生产企业打破核心技术的壁垒,开发研制我国独立专利知识产权的展具系统,从而打造国际展具品牌。国内的展具系统生产企业是近10几年才发展起来,作为中国展览用品行业龙头的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早在1998年,公司就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又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灵通公司已拥有3000多个系列品种,在103项授权专利中,国际专利9项、发明专利11项,在展具系统设计生产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为打造国际展具品牌,可通过深入研究展具系统生产企业的发展历程、专利产品的创新点等,与企业设计研发人员共同探讨如何设计超越国际展具系统设计水平的发展策略。
(5)有助于高校明确展示设计教学的发展方向,强化展具系统设计课程在展示设计教学体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的绿色展具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专门开设绿色展具设计课程的院校非常少,现有进行展具设计方向理论研究的专业文献也非常少。据了解,奥克坦姆系统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只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鲁迅美术系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国内最大的展具生产企业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也只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东华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校、常州工学院等10余所大专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实行校企结合的模式进行展具设计教学。(6)丰富和完善我国展览展示材料研究体系。目前,研究我国展览展示材料的专业人士非常少,传统的材料研究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室内设计领域较多,而会展的短期性决定了展示设计的材料体系的独特性,需要专业人员做系统的调研和统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而且对于展具系统设计方面的总结调研也是空白,因此,通过研究绿色展具系统将填补国内的展览展示材料体系的空白,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从而丰富和完善我国展览展示材料研究体系。
3 绿色展具系统研究预期价值及意义
(1)引导中国展览展示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是展览业大国,但并不是展览业强国,从展台搭建现场发现与国际展览强国的差距,早在40多年前,Hans Staeger先生就提出了循环使用环保展具的概念,而到今天国内80%的企业仍还在使用传统的木结构搭建,追求所谓的大气和奢华,为打造所谓的企业形象品牌,不惜花费巨资搭建奇特造型的展台吸引观众,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些木结构的展台都将变成垃圾被处理掉,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深入研究绿色展具系统,让国内企业更加深刻了解到浪费资源的危机性,唤醒展示行业内人员及政府机构自觉的生态意识,引导我国展览展示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可持续性发展。(2)引导中国展具系统生产企业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国内展具系统生产企业以常州灵通公司为龙头,其产品系列与德国奥克坦姆展具系统合作进行研发构建,在锁头结构、铰链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设计的改良及专利申请;其他小型展具生产企业大部分都是抄袭灵通的产品,进行微调设计甚至就是直接山寨版。通过对国内展具系统生产企业进行详尽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本质,提出系统解决问题策略方案,引导国内展具系统生产企业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3)引导中国展示设计公司向低碳化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展览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展示设计公司的数量明显增加。通过研究国内展示设计公司的展具系统应用现状,有利于展示设计公司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展具系统设计领域有更加宏观地了解和认识,从而带动展示设计公司的在设计之初,就能够充分考虑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垃圾丢弃,减少能源消耗资源浪费情况,使得中国展示设计行业朝着低碳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4 结语
为推动中国展具行业及展览展示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展具设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展具系统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展开研究,以期推进绿色设计在展具系统设计领域的发展,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主体趋势。
参考文献:
[1] 史习平,马赛,董宇.展示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对策;达州
资助项目: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基于低碳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产业耦合互动研究——以达州市为例”(LYM12-31)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排碳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1]。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乡村景观与文化是土地整理的根本目标之一。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达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低碳化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并探寻达州乡村旅游实现低碳的对策,对达州市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达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达州市生态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由于地处南北气候分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好,绿色资源丰富,所在的秦巴地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价为中国的“中央公园”,境内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还有着大面积园林,被评为“四川省园林城市”、“四川省环保模范城”。此外,达州农耕历史悠久,耕地面积达90.8万公顷,农产品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盛产富硒茶叶、魔芋、香菇、竹笋、核桃、蕨菜等土特产,其中萼贝、皮桔、天麻、银杏等名贵药材广为人们喜爱,宋氏葛业系列保健产品享誉省内外,富硒名茶“巴山雀舌”曾获国际文化名茶金奖,旧院黑鸡中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世界珍禽。
(二)发展速度快,增加数量多,经济效益好
近年来,达州市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精心培育,涌现出了通川区王家山、莲花湖、新村,达县桂花村、宣汉县黄金槽、大竹县清河镇等众多乡村旅游基地;目前已有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仅通川区便有农家乐一百多家,其中一星级11家,二星级1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直接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收入一年达5亿多元。这些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农民户年均收入一般在10—50万元左右,有的更在百万元以上。2011年,政府共投资2.7亿元用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乡村旅游发展目标是30家三星级“农家乐”,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四星级7家。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安全隐患大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投资少,多为农民自发发展;二、开发过程缺乏整体的规划,论证不充分,旅游地容量不足,大量游客的涌入致使乡村环境的承载力严重超标;三、旅游地配套的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不完备,加之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以至于旅游区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现象频频出现。
(四)乡村景观破坏,乡村文化流失
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2]。但部分景观开发者为追求短期利益,一味迎合消费者需求,致使农田斑块出现破碎化和减少趋势,失去了原有良好的乡村景观特色;地域景观的特征逐渐被城市的景观特征所吞没,特别是住宅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不协调,地域性建筑被现代式建筑、各种西式别墅吞没:各类设施建设脱离自然景观的盲目建设,侵占和破坏了原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域景观。
达州乡村厚重悠久的巴人文化、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是吸引省内外众多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随着城市旅游者的到来,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城市文化对相对弱势的乡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城市游客的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直至被同化,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一些达州乡村居民开始模仿游客的生活方式,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崇拜,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传统文化失去了其生存的环境,其性质随之发生变化,以致“淳朴”的乡村吸引力消失,乡村旅游丧失了乡村特色、区域特色,必然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达州发展低碳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一)引领乡村旅游新时尚,树立品牌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做“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自此,“低碳旅游”概念被广大景区和游客了解、接受,低碳旅游的风潮也随之悄然升起,且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达州市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提倡低碳经济下的低碳乡村旅游理念具有一定前瞻性,虽然“小众”却很时尚,在同质化严重的乡村旅游竞争中,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低碳化的乡村旅游,更有利于独辟蹊径,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树立达州独特的乡村旅游个性和品牌,获得旅游者的认同并引领旅游者的消费导向[3]。
- 上一篇: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 下一篇:植树造林的作用和意义